点滴作文

2024-12-15

点滴作文(精选20篇)

1.点滴作文 篇一

承载着希冀,勾勒着图腾

——《当代小语教育名家作文教学观摩研讨会》听后感悟 火红的五月,迸发着激情;春意盎然的五月,散发着热情。我们在这感恩的五月乘车去了老城电影院,聆听当代小语教育名家作文教学观摩研讨会。一路上,小雨的淅沥伴奏,春风的温柔拂面,预示着我们将受到知识的滋润,收获硕果的甘甜。

在这次研讨会上,各位名家各抒己见,从不同的侧面阐述了自己的教学观点,可谓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在这次研讨会上,我感受最深的是名家们对作文教学方法的传授,收获最大的是从中吸取了他们的精华,以后能融入自己的作文课堂教学中去。

如:管建刚老师在《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中讲述: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写作最大的技巧是无技巧。写作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老师给学校搭建写作平台。首先取消大小作文,其次进行每日简评,每周一稿。并制定了三个写作动力系统,一是等级评奖,二是积分活动,三是稿费活动。所有的动力系统又详细分为一个个等级,使学生有步步登高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欲望。管老师还说:多改强于多写,修改是提高学生写作极限的唯一途径。从中也让我明白了学生修改作文的重要性。

再如:赵志祥老师在阐述自己教学观点时,注重强调让学生“抄”。“抄”才能找到下锅的米。但是抄也有技巧,让学生心甘情愿地抄。抄的灵魂是模仿,因材施教的抄就是让学生去模仿,而不是盲目地抄。

对于抄写好的片段和文章,我们学校老师也有这项作业,学生的阅读摘抄本就是积累平时阅读中的好此段,就是为了让学生在抄的过程中去记忆,在记忆中去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让后去有效的模仿写作,但是对部分学生来说不能灵活运用,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技巧,那就是赵老师所讲的抄的等级分类。这些知识在我以后的教学中都有很大用处,大家的教学风格我们还是可以汲取和借鉴的。

最实用的是吴勇老师的作文课堂和讲座。在吴老师的作文课上,让我看到了怎样指导学生写童话作文。老师制作的课件给学生写作以很大的扶手。课堂上吴老师出示的和写作有关的优美语言也可以成为学生写作时借鉴的语言,如果让学生在看图读相关语句时记忆一下效果会更好。学生在看图联想故事时,老师给学生以详细指导,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一步步、一环环都是那么紧凑、那么自然、那么详尽,这正是我们的作文课堂所缺少的。

紧接着,吴老师的《童话作文》讲座更让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浅。其中探索适合儿童生态的“教学策略”中的策略三:化写作于儿童的实践更有实效性和普遍使用性。它突破“讲中写”的传统格局,尝试建立“做中写”运作模式,让每一个学生亲身去经历,在实践中体验童年的滋味,感受成长的快乐,使写作复归到表达自我、交流自我的本意中来。并给我们列举了他指导学生写作《草莓红了》的全过程。策略五:化习作于儿童的体验方法的讲授中说:“童化作文”教学解放儿童的感官,解放儿童的肢体,让孩子从“成人阴影”遮蔽下的天地中走出来,充分地触摸、观察、体味,从而生成属于自己写作素材,从而获得属

于自己的真切感受。”并给我们详实讲解了他指导《秋天的雨话》实录,他让学生吟一吟、淋一淋、写一写,都那么新颖、那么实在、那么生动,使我感受到自己作文教学中的粗略与大意,真正学到了指导学生习作童话作文的真谛,感悟到指导学生习作童话作文的策略。

五月,感恩的季节里,沐浴中葱葱绿意,承载着作文教学的希冀,撷取着专家名人的激励,勾勒着自己教学的图腾。

2.点滴作文 篇二

随着时间的流逝, 学生对老师作文评改的希望也逐渐减弱, 甚至消失。这极大的冲淡了学生作文的兴趣, 更别说创造力了。再说, 这种批改, 只是单向的信息传递, 缺乏敲击学生心弦和震撼学生灵魂的力量。并且, 有的学生看到老师在自己作文本上圈点的地方太多, 自信心会大打折扣。更不用说积极地接受老师所讲的———在写作中应注意的方法了。许多作文写不好的学生, 更不愿意让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 评他作文的缺点。所以结合实际, 作文修改的教学模式必须得改了。

修改的过程是写作过程中对文章的再理解、再认识的过程。修改是写作中的重要环节。它的目的:是提高学生作文质量, 提高演的写作水平。

前面讲的“结合实际”, 主要是针对现在的初中学生很少有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这一现象而言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学生没有深入生活, 即历练不够。如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没有清晰的了解, 所以写出的东西“四不像”。二是压根就不会作文。看到题名或提纲, 不知该从何处写起, 也不知主要该用什么表达方法, 更别谈作文修改了。为此, 我们还得回到根。因为作文教学不像电子产品那样, 容易改朝换代, 我们还得从基础入手。

下面, 我就近些年对作文修改的探究, 综合几种作文修改方法, 供同学们参考。

一.读

作文写完后,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至少读它三遍, 即默读、朗读、精读。读的方面包括:如果是叙述, 看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是否交待清楚, 详略是否得当。若是描写, 无论是人、景、物乃至服饰、细节等, 是否做到有的放矢, 是否做到状其形、信仿其声、描其色、传其神, 是否渗透着一定的情感色彩。若是工笔, 是否详尽而细腻, 若是白描, 是否精练而质朴等。假设是抒情, 读来感情是否深切、真挚, 是否丰富、细腻, 是否自然和谐有感染力等。要是发表议论, 一读观点是否正确, 二读论据是否充分, 三读论证是否严密。若是说明, 看是否抓住了特点, 是否选好了角度, 是否简明、扼要等。读的目的旨在挑出毛病、找出漏洞, 然后按删、增、调等办法修改。

二.删

就是将多余的字、词、句、段删去。将开头离题太远或结尾画蛇添足的内容删去;将空洞的议论或抒情删去;将内容重复的删去。让语言畅通, 文字精练。如:

1. 爷爷头上的头发全白了。“头上的”应删去, 限制多余。

2.这间寝室地面卫生, 墙壁非常雪白。“非常”应删去, 限制多余。

3.经过这次讲课, 对大家的启发很大。“经过”应删去。

三.增

指增添必要的字、词、句、甚至段。需要增的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 能突出和深化主题的要增。

2. 说明不够清楚、论据不够充分、典型的要增。

3.记叙不具体的地方要增加描写, 使之生动。

4.上下文脱节或缺乏照应的应当增。

如:

(1) 造纸是我国的四大发明。在“发明”后应增加“之一” (定义过宽) 。

(2) 开学了, 一共领到十三本书。有语文、数学、英语。在“英语”的后边增添“……”号或加“等” (划分不全) 。

(3) 有位学生习作《我家的金鱼》一文, 语言通顺, 但欠具体。例:“在我家客厅的小鱼缸中, 养有两条金鱼, 一条墨黑, 一条粉红, 真好看。”好看不单是颜色方面, 可加上“尤其是它们绸子似的尾巴, 在即将游动或游动停下时, 轻得像在空中飘。有时当你刚在鱼缸前坐下, 它们便从稍远处向你吃力地游来, 仿佛都要跟你比一比谁的眼珠子更大似的, 真讨人喜欢。”这样, 就显得形象、生动些。

四.调

指调动字、词、句、段的次序。针对作文中词序、句序、段落错乱的情况, 要作出调整, 使它们衔接更紧, 更富表现力。如:

1.对于我, 今年的春节, 有一种新的体会。“我”应该调到“对于”的前边。并将前一个逗号删掉。

2. 我们伟大的祖国再也不是一个四分五裂的、任意被帝国主义列强侮辱和掠夺的国家了。“任意”应调到“侮辱”前。

3. 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 应该发挥广大知识分子充分的作用。“充分”应调整到“发挥”前。以上三例, 成分次序错乱。

五.换

指更换作文中的错字、别字, 使用不当的词语、句子, 以及不能突出中心的段落等。如:

(一) 错别字

2.俭扑 (朴) 勉厉 (励) 场境 (景) 分折 (析)

撒 (撤) 换拆 (折) 断辨 (辩) 论瓣 (辫) 子

3. 前赴 (仆) 后继口密 (蜜) 腹剑大声急 (疾) 呼

(二) 使用不当的词语

1.三个 (所) 学校两条 (只) 兔子一只 (枝) 钢笔

2.我借给小华一本书籍。 (限制不当, “非集合概念”用成了“集合概念”) 。

3. 只要深入生活, 就能写出好文章来。 (“只要……就……”应换成“只有……才……”, 因为“深入生活”, 只是“写出好文章”的“必要条件”。)

4. 只有缺失水分, 植物才会死亡。 (“只有……才……”应换成“只要……就……”, 因为“缺失水分”, 只是“植物死亡”的“充分条件”。)

同学们, 作文修改当然不止这些。譬如:文章的立意与选材, 各种文体修改的侧重点;若是公文, 还涉及到内容和格式等。我这里就不一一说明了。

同学们:即使你的能力有限, 一开始不能从整体上把握, 即使有的同学反对、有的家长不赞成, 老师把主动权还给你们, 骨子里是想让你们在改中“品”, 在“品”中“悟”, 在“悟”中求得进步哇!

同学们: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如:贾岛的“僧敲月下门”, 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等。要想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你就得学会精心修改自己的文章。只要改得彻底, 改得巧妙, 我们坚信, 你一定会写出不少好文章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朱伯石.写作与作文评改.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3]张晓梅、张英宏.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作文讲评点滴谈 篇三

一、科学设计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是课堂教学的导向,直接关乎一节课的优劣。那么,每一节作文课的讲评标准该如何确立?

1.从模仿课文的写法上确立评价标准。文章的写法多种多样,有的平铺直叙,寓情于平实的文字;有的文采飞扬、热情洋溢;有的使用象征,磅礴大气;有的托物言志,蕴含道理……素描式的手法、衬托的手法、对比的手法等等不一。学生在初学写作时,离不开这些手法的模仿,仿写中让学生学会运用已学文章的写法,教师根据所学文章、学生学习情况提出评价标准,根据评价标准来评价学生的作文,让学生明了彼此之间、自己和作者之间的差距,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从单元说明上确立评价标准。单元的编排以什么为主题,要渗透哪些精神,培养哪些态度、情感、价值观,训练哪些思维方法,单元说明上有明确的说法。教师可根据单元内容情况确立相应的评价标准,要求学生对自己或他人的作文给出相应评价。

3.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确立评价标准。学生掌握了一定文体知识后,会对某一文体有偏爱,写作过程中会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作文时会不自觉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文体。这时,教师要明确标准,鼓励学生在不违背文体写作要求的前提下张扬个性,发挥长处,写出优秀的文章。自评和他评的过程中再找出弱点和不足,加强练习,正确把握作文教学的方向。

4.从中考作文的要求上确立评价标准。作文在中考语文试卷中的分值很大,因此,教师要将作文评价标准与中考作文的标准联系起来,用中考作文的要求,讲评学生的作文。

二、充分发挥课堂评价的作用

课堂评价是为了鉴别优劣、激励进步、促进发展。其评价方法多种,如优生评中等生、待进生,中等生评待进生,教师评待进生;还有小组评、班级评等,评后给出相应的等级,让学生既看到优点,也看到缺点。评价的内容可看文章的中心是否突出、鲜明;看文章的选材是否围绕中心、符合实际,是否具有典型性;看文章的结构层次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开头结尾是否照应;看表达是否符合教师设计的评价标准等。由于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基础不一样,在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也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热情、热烈的氛围中写作、感悟。

在作文讲评中开展课堂评价,可以起到如下作用:

1.评价可以使学生开阔学生视野。课堂中的偶发事情非常有趣。一次,有位学生读作文:“……候鸟飞走了,如排着人字形的大雁向远处飞去。”该生读完后,一名学生站起来说:“我们这儿没候鸟。”一时,课堂上议论纷纷,有的学生认为对,有的学生认为错。待课下经过查找资料,学生们不但知道了本地有候鸟,而且还很多,无形中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有一名女生在作文中写道:秋天把绿色给了白菜,把红色给了辣椒,把金黄色给了柿子,把富足给了勤劳的人们。句子写得颇富情感,语言也很有气势,抒情性极强。可一名男生却站起来说:“老师,这话说得不准确,秋天的辣椒有绿色的,秋天的柿子也有红色的。”这名男生说得非常有道理,学生经讨论,明白了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原理,也懂得了用普遍现象代替特殊现象是作品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手法,学生由此扩大了视野,增长了知识。

2.评价可以拓展写作思路。一次,一名学生写一篇写景的文章,写自己家屋后的山,把雪前雪后的山描写完了就收笔了,学生们听后感到写得不到位,主题不够突出。这时我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想办法帮助他修改。学生们说:可以写雨后的山,可以写晨雾中的山,可以写夕阳下的山,可以写和山有关的故事……这名学生接受了同学们的建议,修改后的文章大有提高。

3.评价可以提高审美能力。作文的写作顺序、构思、语言、手法及写作意境等,都是评价的要点。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采取不同的欣赏方法,就会有不同的评价。评价的角度变了、次数多了,学生的欣赏水平自然会提高,审美能力也会增强。

4.评价可以使学生学会反思。同学的评价、教师的评价都是关系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将这些评价与学生自身的评价结合在一起,学生就可以找到自己作文中存在的不足,再经过自己的反思,就会认识到优点,改正文中的不足。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会获得进步。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不仅要注意考查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而生动活泼的作文讲评正是实现这一标准的灵丹妙药,它会给学生成长插上一双奋飞的翅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生活点滴作文 篇四

——题记

现如今,在生活节奏极快的都市生活,你可曾让自己的脚步慢下来,细心去观察这座你生活的城市,有没有发现不一样的景象。

都市,一个繁华的代名词,是年轻人梦想拼搏的地方,是成功人士聚集的地方,也是普通职员忙碌工作的地方。无论是有所成还是无所成的人,都拼命想闯出一席地。太快了,所有人都前看,没人发现一转眼的美丽风景。

是否有人注意到,在一盏盏霓虹灯中,栋栋高楼隐藏的老城区,与都市喧嚣不同,很宁静,立在城中央,遗世而独立。

在大多数人看来,老城区这个名字,就给人一种混乱、肮脏、鱼龙混杂、落后的一种感觉,我也是这么觉得。直到有一天,我在老城区旁的步行街迷了路,误入了一条小巷。

我原以为,走过小巷就能出来了,哪知这小巷四通八达,越走越小,一转角,竟是另外一个世界。

我来到了老城区的菜市,与想象中的不一样,这并不脏,也不乱,新鲜的蔬菜还滴着露珠。人们的脸上都是幸福而又满足的笑容。又继续走,一座座古朴的瓦片房,青石板砖铺垫而成的小道,几株从缝隙中长出的三角梅花开明艳。满满的江南风格,这一点一滴构成了一个世外桃源。

走出这巷子,心中十分喜悦,在枯燥无味的生活中寻得一个如此具有风情的地方,原来就在平时的生活中。

细细想来,拾起被遗忘的一点一滴,曾经被嫌弃的老城区,只是应了一句话,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了这么多年,直到现在才发现。其实当我们慢下来,好好的观察,一点一滴的汇聚,会发现往常生活中,有许多我们不曾注意到的风景。

5.成长点滴作文 篇五

在生活中,让我记忆尤为深刻的当然是他没错了。现在,他早就离开了,可我仍忘不掉他在我身边的每一刻,每一个场景。回想起来,他竟留下了许多难忘的点滴。记得一次体育测试,让本来就精疲力尽的我跟不上他人的步伐,所以我毫不顾忌地慢慢地走。旁边时不时传来一阵呐喊声,我好像又想起来了什么,这可是体育测试。便也只好加快了脚步,可没一会儿就觉得实在不行了。在体育老师无情的声音中,很多人都开始了最后的冲刺。突然,一个声音在我耳边喊着:加油,加油

很像小说电视剧中那样的场景,只是少了些光鲜亮丽的镜头特写,却比镜头里的场景真实太多,这样也是蛮不错的。

此刻,我不由得继续加快脚步,因为我感受到了来自他的温暖。这样,体育测试在一阵阵呐喊中结束了我感谢他,带给了我阳光,是黑暗中的一缕阳光,使我成长。

6.高二作文:梦幻点滴 篇六

那一天梦境开始变得五彩闪烁

在心底有多少光辉灿烂都铭刻

恍然间看春去秋来年华又几何

轻声唱你可曾记得

谁将五彩补成苍天

谁衔枝沧海上日夜盘旋

谁身躯化作这片桃园

谁九重骄阳下挽起弓箭

悲歌一曲蝶舞翩跹

一场雨一把纸伞连起姻缘

迢迢银汉难渡一水间

天上人间流传千年

转乾坤逆苍生三界乱舞封神卷

鬼神惊奋千钧我命由我不由天

过重洋镜花水月中悲欢都历遍

红尘路把风流唱少年

谁将五彩补成苍天

谁衔枝沧海上日夜盘旋

是谁身躯化作这片桃园

谁挽弓长对月难共婵娟

悲歌一曲蝶舞翩跹

一场雨一把纸伞连起姻缘

迢迢银汉难渡一水间

动人诗篇刻下永远

转乾坤逆苍生三界乱舞封神卷

鬼神惊奋千钧我命由我不由天

过重洋镜花水月中悲欢都历遍

红尘路把风流唱少年

传说中有座灵霄殿,天上一天地上一年

寂寞的.神仙,看千年云烟过眼

只要心中相信,那些美丽不是欺骗

他们就会有不变的容颜——

人难舍纵天地怎割断恩爱牵连

恨难收怨良辰美景不过一眨眼

愁难消叹佳人长夜独守广寒殿

情难绝愿天际月常圆

那一天梦境变得如此五彩闪烁

在心底这光辉灿烂永远都铭刻

不在乎任秋去春归年华又几何

轻声唱让我们一起和——

7.小学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篇七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乐写、爱写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可见,作文教学中,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兴趣,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应始终注意通过多种方式,着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见闻感受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使他们乐于观察,乐于写作。

1. 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

小学儿童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在接触新鲜事物或自己感到有趣的事情时,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说出来。教师要利用孩子的这些特点因势利导,有意识地组织他们在一起聊一聊。如:在进行完激烈的拔河比赛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聊天,只要内容与拔河有关便可。有的学生说出自己比赛时的心情,有的说出自己是怎样拔的,有的学生分析了每局胜负的原因,还有的学生说出了比赛的紧张气氛。他们无拘无束,各抒己见。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重点,给学生理清思路,为他们完成《拔河比赛》这篇作文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使学生能顺利完成这篇作文。

2. 运用“迁移”培养兴趣

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兴趣,教学中教师可不失时机地运用“迁移”规律,努力把学生的兴趣迁移到观察、写作上来。如:在新学年初,每个学生都买了新的学习用品,课间也挤在一起谈论自己的这些东西。教师灵活运用这件事,对学生进行引导:“新的学年开始了,同学们都买了新的学习用品,老师也想买一样学习用品送给小妹妹,可又不知买什么样的好,你们能帮帮老师吗?”孩子们一下子来神儿了,有的推荐书包、有的推荐铅笔盒,还有的推荐橡皮、尺子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要求他们把向老师推荐的东西介绍得更详细些。

二、打破思维定式,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意识

长期以来,我们作文教学运用同向思维的思维方式,使学生思想僵化,不敢创新,不敢越雷池一步。创新意识强的人总能够从不寻常的独特视角来研究问题,这种独特的视角就是求异思维。什么是求异思维?吉尔福特对求异思维曾下过这样一个定义,从所给的信息中产生信息,从同来源中产生各样为数众多的输出。按照这个定义,我们认为,求异思维要求作者在审题、立意构思的整个思维过程中,要突破常规思维的束缚,使思维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扩散,得出不同一般的结论。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救小孩的故事就是克服思维定式,采用求异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典范。许多新颖的作文题目都是来自求异思维的结果。如《为“王婆”辩屈》、《开卷本必有益人》、《卫生所不卫生》等。

三、扩大阅读,丰富知识,为学生作文创作奠定基础

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来,所以教师要教育学生,要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甚至自然科学知识,也要了解一些。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意,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辨”。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作文,教师可组织一些读书班会或专题沙龙,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再通过办墙报、校园文学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学生在广泛阅读中,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髓,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四、加强思维方式训练,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

学生作文的过程是对小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训练过程。叶圣陶老先生曾指出:“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才有撰作。”可见“思”是作文的最初阶段。儿童作文是儿童思维的产物,也是作文能力表现的前提。

教给学生思维方法,训练小学生思维,需要老师的引导。在引导过程中,让学生探索以小见大、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为加强思维方法的训练,或结合课文、或结合范文、或结合学生生活实例,让学生触景生情、触类旁通、联想思考。这样长期注重思维训练,学生认识水平明显提高,并学会了运用逆向思维。多向思维、外向思维等多种方法作文,写出的作文别出心裁、意想不到、耳目一新。

五、因地制宜地运用教学策略,促进学生作文创新能力

1. 引导求异、求新思维

学生作文是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训练,教师引导学生读懂、读精课文,分析、探讨作者的写作技巧,获得与他人和前人不同的独特的见解,形成求异思维品质。学生作文中只要有一点求异思维的思路、语言,教师应该给予分析指点、表扬鼓励,以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要特别重视学生作文中与众不同的观点和独树一帜的见解,这是学生形成主见意识的幼芽,教师应该加以保护和培植。

2. 拓展观察思考空间

生活是作文之源,要想作文创新,文章本体的材料必须向生活提取。叶圣陶指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因而,指导学生作文创新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辐射、导向、延伸功能,把学生作文同学校、社会的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会生活、增强实践能力中,提高分析、判断事物的能力,拓展主见思路。

总之,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有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意识,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定能激活,创新作文能力一定能提高。

摘要: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新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写作文时做到说真话、诉真情,并在写作中发展和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

8.想象作文指导点滴 篇八

关键词:小学习作教学;观察;想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8-052-01

小学习作教学是作文的起步阶段,打好学生作文基础是每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可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而想像作文则是难中之难。很多小学生都有“恐作症”,看到作文题,就愁眉苦脸,啃咬笔头,无从下手,老师也常常为此头疼不已。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想象作文中有物可写、有话可说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略淡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激发阅读,奠基想象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充分说明“多读”、“熟读”对提高写作水平有极大的帮助。这里所说的阅读是指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尤其要突出课外阅读,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比如说,引导学生多看同龄人的想象作文、或有关科幻的各种书籍,并准备一个记录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像背书似的牢记在脑海里,随时积累写作的素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将自己的定势思维转变为发散思维,大量读书,大量背诵相关的想象作文,学生就能无师自通,潜移默化,奠基学生的想象力。

二、引导观察,激活想象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学生怕写作文,写不出作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对生活的观察。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也是构成作文能力的重要因素。只有引导学生经常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才能有材料可写,毕竟凭空想象出来的材料总是显得空洞、言之无物。在培养学生观察力方面,我主要抓好五个方面的训练:细致的观察;有序的观察;抓住重点观察;多种感官观察;边观察边想象和联想。无论哪一类想象作文都脱离不了现实生活。例如童话式想象作文,它根据小学生喜爱动物的特点,用动物代替人类形象来表达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在想象力的作用下的动物有了人的动作、语言、神态和思维。这类作文实际上是对现实的再现。

一位作家曾说过:“一个会回忆,会联想,会想象的人,才是会构思的人。”如想象作文《未来的×××》,这一类写未来生活的想象作文对学生而言有难度。未来是什么样的,学生除了接触到一些科幻片、科幻小说以外,其他的十分抽象,不知如何下笔。我便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现实生活,展开想象的翅膀。例如现在的房子一旦完工,它便固定下来。如果让学生大胆想象,让未来的建筑由一个个组装件构成,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不同的组合,这样既适合不同人的需求,又便于搬迁、移动,还可以维修,那该多好啊。又如,当看到学校操场只有一处、空间过于狭小时,我又引导学生想象地下或空中操场,用电梯或升降机来回启用……这些现实中人们追求的更加便捷、完美的东西,可以大胆想象它的样子、形状、功能。如果激起了学生想象的火花,那么展现在学生面前的空间就很广阔,学生也自然而然的言中有物,妙笔生花了。

三、填补空白,再造想象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不管是精读课文、略读课文,还是选读课文,每一篇总能寻找到一个小练笔的“抓手”来。为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资源,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练习改写、续写、扩写等想象作文,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再造想象途径,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小木偶的故事》一文,当小女巫将人类所有的表情都送给了小木偶后,小木偶的生活又会如何呢?让学生大胆去想象,续写符合事情发展的故事,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丰富了学生想象的画面。

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文中的插图进行补充和扩写。如《秦兵马俑》一文,读到“仔细端详,它们神态各异:有的颔首低眉,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对手;有的目光炯炯,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伯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好像在听侯号角,待命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我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对兵马俑的神态、动作进行大胆展开想象,再到黑板前摆一摆个性鲜明的兵马俑,最后仿照课文中的语句,用上“有的……好像……”说话,激活学生的再造想象。这类填空白的训练可以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逐步提高。坚持长期训练,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抒写真情,美好想象

想象要美好,感情要真实。想象作文必须要有个“美好”的思想。如果只是瞎编乱造一个热闹离奇的故事,就失去了想象的意义。写作中我们一定要运用生动、形象而优美的语句对其进行叙述、描写,把语言好好提炼,在字里行间,渗透着我们真实的感情。同时,语言要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一定要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或幽默风趣、或生动活泼或流畅严谨,这样才引人入胜。

9.节约点滴做起作文 篇九

我们的校园中到处有节水的标语,可大部分人都选择视而不见,都持着一种事不关已的心态。那是因为现在大家并不缺水,自然不了解水的珍贵,在干旱的地方,许多人因缺水而死,那里的人面黄肌瘦,骨瘦如柴,让人看着就揪心,现在却有人身在福中不知福,还得小近尺的浪费,这是多么令人可耻的事啊!

今天中午磊扫除,我被分配去洗拖把,其他班也有几个人和我一同去,几个学生聚在水池边,轮流洗拖反,可有人觉得无聊,竟玩起了打水仗,有一个男生觉得这样洗太慢,便把水龙头拧了好几下,那水流的阵势,简直跟一个小型尼亚加拉大瀑布似的。我不由得皱了皱眉头说道:“开小一点吧,这样太浪费了。”那个男生不以为然地说:“又不让你付钱,就少管理闲事了。”我竟无言以对,正当我想跟他理论一番时,一位老师径直走了过来,我们都下意识地给老师让了个道。他看看我们,责备道:“你们这些孩子,节水,从我做起,知道吗?你们也太不像话了。”说完,拿出手里的半杯茶“咕噜”一阵倒进水池里,然后洗了起来,也不管水龙头开得有多大,洗完后,甩了甩杯上的水,头也不回地走开了。留下我们大眼瞪小眼。水龙头仍然开着,发出“滋滋”声,这声音像包含了痛苦的拉噎声一样,紧扣着我的心弦,望着老师的背影,心里一阵惆怅,然后,我关上了水龙头……

地球上的水原本就有限,如果我们再不加以节约,只是一味的浪费,那么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

10.点滴生活高分作文 篇十

节约

我基本上是个节约的人吧,剩菜一般从来舍不得倒掉的,第二顿热一热,不好吃了,当然也就不怎么吃,第三顿再热一热,第四顿……。终于实在不能吃了,果断地倒掉了。买回家的水果必先挑选最大最漂亮的吃,若发现有了疤痕的,放到一边观察着,先是一点烂,每天会多烂一点,小半个了,半个了,大半个了。哈,终于心安理得的扔掉。每个人可能都是一个怕浪费的人。只不过心疼的方向不同吧。我妈妈就怕浪费电,一人在家从不开电视,说一个人看电视太费电了,家里房间的灯泡瓦数换得一小再小。常跟在我们身后关灯。天不全黑决不开灯,傍晚时回家常见她一人摸黑做晚饭。爸爸不心疼电,电视开着,收音机开着,呼呼地大睡,给他关掉便醒。曰:“我听着呢。”开开,复又睡去。爸爸最怕的是浪费火(液化气),常常饭不待熟,馒头不待腾热便把火关了,菜也常炒成脆巴巴的。我怕浪费电话费,自己很注意,不到万不得已尽量不打电话,听着别人打电话心都会疼:“一分钟过去了,一个鸡蛋就没了啊。又一分钟过去了,又一个鸡蛋没了啊……”。

品味

我是个没品味的人这个事实我不想接受,但确是事实我也不得不认了。当年流行喇叭裤时,我穿着老板裤,看那些穿喇叭裤的极不顺眼,流行老板裤了,我正在拼命的改瘦我那些这裤子,不惜学踩缝纫机甚至亲手拿起针线来缝制,流行健美裤时我穿着筒裤,流行筒裤了我穿上健美裤。大家都在手工编织毛衣时我闲着不学,谁也不穿手工织的毛衣毛裤了,我开始迷上编织了。记得第一次自己做主买衣服,挑选了一件白底翠绿碎花衬衣,还很是得意,没想到穿出去大家一致惊呼:“太土气了,象个村姑。”十年后某日偶被时髦女友发现:“这衣服好个性哦。”流行松高鞋时,我笑那太笨拙,象踩高跷,等到流行尖尖秀气鞋了,我穿上了松高鞋:“感觉这鞋满顺眼,舒服嘛。”大家把头发全拉的直直象挂面时,我梳着辫子,大家全把头发烫卷了,我的头发拉成清汤挂面了……。不是我接受不了新生事物,相反我总是竭尽全力的慢半拍的不断更新着思维,在离时尚五千米的距离处奋力追赶着。

颜色

喜欢过的颜色之多我也记不清了,记得最早我喜欢的是粉红色,粉绿色,多么鲜艳明亮的颜色啊,画了幅西施浣纱,白描的时候很好,该给衣服上颜色了,就着我最爱的颜色吧,上衣粉红色,裙子用粉绿色。当场晕倒,不能用丑陋来形容了,含泪将画扔之。再不喜欢这两种颜色了。转而喜欢桔黄色,淡紫色,青绿色。正经的红,绿蓝是不爱的,红中偏冷些的为好,绿中要偏蓝的,蓝中要偏紫的。时间一长这些颜色象是那没洗干净的衣服,旧旧的没有一点生机。柠檬黄一向不喜欢,单薄的没有个性,黄一定是金黄,土黄,黄褐才好。蓝色也不喜欢,什么天蓝,湖蓝,冷冰冰的让我想起海洋,欧洲,那些遥不可及的冷漠。白色不爱,白色就是无色,白色太亮。黑色也不爱,黑色也是无色,黑色太暗。剩下的只有红、绿了,混一下,也可稍许加点黄色。哈。这个颜色真好看啊。含蓄而不张扬,即不太明丽也不太暗淡,不简单也不复杂,起个名吧,美其名曰:“鸡屎色”红偏多的是“红鸡屎色”,绿偏多的是“绿鸡屎色”,黄偏多的`是“黄鸡屎色”。终于找到我最爱的颜色。

购物

我不是购物狂,但购物从来带给我的都是喜悦,我是指细枝末节的购物,大宗购物我一般不屑一顾,我也是顾不了的。想着拿着几张薄薄的纸片,换来的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和快乐来。是件多么令人兴奋的事啊。我认为购物是私人的愉悦我喜欢独享。比如:买衣服,我愿一个人去,若有同伴,必定因为审美观的不同,及价格适合否的因素,阻碍到享受购得物品的欢欣。一个人便不会有这种麻烦,看中意的东西,我就是多给点钱,还怕不卖给我吗?不过往往是当时看着很漂亮的,过不了一年半载便会感觉是奇丑无比。不过我们不总活在当下,感受在现在吗。一个人去买菜,真高兴啊,想吃什么买什么。或是打问好价钱,眼巴巴的看着过称,心里便早已算好数,只等着卖者一五一十的报出数来,若是错了得意的给纠正(一般大都是少算了,不知道为什么),或不问价,只管点着,要两块钱土豆,三块钱豆角,不亦乐乎。

弱智杀手

11.初中作文训练点滴谈 篇十一

笔者先前教初中时,三年的计划是这样的:

制定了三年的作文教学内容后,再具体制定每一学期的实际训练步骤。以初一上学期为例:

一、 精心设计作文训练的形式

由于初一学生是从小学升入初中的,他们年龄的特点、作文基础、思维能力都不可能立即要求写出结构完整、长篇大论的作文来,为此,初期训练的重点是复习小学学过的记叙要素,例如,让学生将目睹耳闻的一件事,依提示写承几个短段,第一段,要求写出“事情进行的情形”等等,这些提示,实际上是复习记叙文的基本要素。学生在把几个分解的短段连缀成文时,可以进一步理解记叙要素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

小学生写记叙文,一般停留于叙述阶段。对人和事作具体的描绘和刻画不够,进入初中阶段后,就要逐步学会描写。为做好学生作文训练中的这个衔接工作,笔者紧扣教材中的《老山界》《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课文设计片段作文练习和小作文,提示学生要注意描写人物神态、表情、心理、对话。训练设计时以范文某一部分内容作为学生习作的借鉴,内容为学生熟悉的。这样,学生对所写事件、人物比较熟悉,容易把握人物、事件的特点。而这一点,正是完成人物神态、心情描写的关键。这类描写训练的方式,注意了记叙和描写的衔接性。在单纯记叙联系的基础上,适当引入议论、抒情,从而增加记人叙事的深度,深化记叙文的思想内容,这样精心设计,因势利导,不断将作文教学引向新的阶段。

二、 设计作文训练的指导方法

对于作文初习者,将阅读与作文紧密结合,逐步引导他们将阅读时获得的语言基础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作文技巧,是一种主要的指导方法。这种方法给学生以仿例,不离开阅读教学随意命题。因为学生在小学阶段写作实践较少,一进初中,作文量陡然增加,要求也明显提高。要使他们顺利过渡,对于训练设计者来说,不认真考虑在选材组材,谋篇布局,以及语言表达时恰当运用修辞手段以增强文章表现力等方面的指导方法,是不行的。

由于练习形式和指导方法都是从初一学生的作文实际出发,重视了中小学两个不同训练阶段以及进入中学以后各个训练时期之间的相互衔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和水平。笔者教的两个班121人,初一上学期每人写片段作文41篇,写记叙文15篇,96%的学生对作文表现初浓厚的兴趣,学生的作文水平都有较大的提高。

12.聋校作文教学的点滴思考 篇十二

在聋校里, 作文在语文课程中的难度最大, 老师头疼, 学生也头疼。因此, 作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较其他学科更需要技巧性。聋生由于从小不能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听觉模仿健全人的语言, 只能以目代耳去认识周围的事物, 以手代口模拟见到的各种现象, 致使他们的语言形式与语言内容严重脱节。因此, 聋生无法用语言文字正确完整地表达出所想、所做、所见, 所写的作文没有明确的内容, 语句颠三倒四, 句意不合情理。我们必须探寻出一条既有效果又切实可行之路, 发挥聋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逐渐提高语文水平, 培养良好的语言能力。下面六条可供大家参考。

一、大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作文是学生的意识活动产物, 从根本上说都来源于学生生活的刺激, 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动机和创造性表达的热情。教师首先应在课堂上创设学生喜欢的、能激起写作欲望的氛围, 尽可能让学生主动去观察、实践。教师再结合课文内容, 用丰富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及娴熟的手语来表达达、、分析, 使文章更生动、更活泼, 得以有声有色表现出来, 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写作、喜欢写作。其次, 课堂教学中还应广泛运用多媒体技术, 根据聋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运用图画、音乐、表演等艺术形式, 作用于聋生的视觉感官, 使聋生用心感受周围的环境, 产生心理共鸣, 形成最佳心理趋势。

二、培养聋生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观察是学生作文内容的源泉。教师应该首先摸准聋生的心理特点, 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这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作文水平的首要条件。聋生是凭借事物的直观形象进行思维的, 对外界信息的感知较差。因此, 教师就应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生活情境, 开展灵活多样的课内外活动, 利用视觉作用来弥补其听觉缺陷, 提高观察能力, 让他们写自己的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例如, 在指导学生写春游活动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春游前推荐春游的地点, 地点确定后还可以让学生设计春游的路线, 春游后的作文可以写景色、人物、事情, 也可以鼓励学生集体出一期有关春游的小报。学生玩得痛快, 写得真实, 既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又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养成学生主动积累素材的习惯

聋生与外界交流的渠道、机会都比较少, 阅读能力低下, 语言发展缓慢。“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语言材料, 实现读写结合, 课内外结合, 学习与运用结合。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经历的书籍, 让学生随身准备一个记录本, 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 随时积累写作素材。还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材料去阅读, 除了读各种各样的书籍, 还要着重通过电脑网络汲取大量信息, 同时强调学生对所读内容进行熟读精思, 融会贯通, 学会迁移, 善于运用。还要培养学生善于从社会中发现素材, 提醒学生留意生活中的任何事。学生头脑中的语言材料多了, 有了丰厚的语言积淀, 习作时就不至于冥思苦想, 毫无所得了。

四、要立足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

现实生活丰富多彩, 包罗万象, 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必须做到“以学定教”, 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 贴近学生生活。教师要有强烈的生活意识, 大胆开放课堂, 引领学生更多地去关注生活, 接触生活, 拓展聋生相对狭窄的生活空间。如果学生此时对习作相关的某个生活领域没有实际生活经历, 可以不必硬性要求学生去作文, 待学生有了真实的生活体验之后再开展教学。如果学生因为生理和心理限制根本无法去体验某种生活, 则宁可放弃, 例如那些非听觉参与不可的生活场景, 以免因此伤害学生心灵和自尊。

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练笔习惯

作文要靠训练, 只有多写多练才能熟练掌握写作方法, 所以, 教师要指导学生坚持写日记、周记或笔记, 学生可以自由自在、尽心尽情地记下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 不限篇幅大小、不限时间长短。教师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 善于抓住学生的情感涌动。只有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了感兴趣的话题, 并对之有了较深的情感体验, 其沉睡的生活积累才得以激活, 情动而辞发, 才能写出真实、动人的习作。但要谨记, 对于聋生作文不能要求太高, 他们的语言具有特殊性且经常性出现表达不准确, 文章难免出现一些颠三倒四的语句,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大量的、反复的语言实践, 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慢慢提高, 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六、要创新评改作文方式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作文评价要以鼓励为主, 评价的目的在于唤起儿童对艺术的热爱, 激发儿童的写作愿望。因此, 我们要站在聋生的角度去审视他们的作文, 把握他们的知、情、意、行, 带着欣赏的情绪去读学生作文。同时, 还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自评自改的能力, 把批阅、修改、讲评的自主权还给学生, 使学生得到炼意、炼句、炼字的反复训练, 让学生能够在修改中去认识正误, 分辨优劣, 达到提高认识和写作能力的目的。每次习作后,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把文中不具体的地方补写具体, 把多余的词句删除, 把不合适的地方修改过来, 把错乱的段落与层次整理得有条有理, 努力做到评出问题, 改有方法。

总之, 在聋校作文教学中, 教师必须要让学生认识到作文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善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 让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体, 让聋校作文不再成为广大教师语文课堂的拦路虎和阻路石, 让聋生也能够在愉悦写作过程中获得审美的感悟和情感的升华。

参考文献

[1]季佩玉、黄昭鸣.聋校语文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季佩玉、李宏泰.聋校语文教学200问.华夏出版社.1994

[3]陈军.新课程背景下聋校语文教学.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

13.记忆点滴作文 篇十三

--题记

谁都期待幸福的东西能始终停留在自身的生命里,像一束娇艳的玫瑰花芳香四溢的绽放在每一个寂寞的夜晚。殊不知,生命的年轮却几乎都未曾--即便是短短一瞬--为谁而停滞不前。时光惨忍地碾过大家的期盼与理想,只留有一种全名是回忆的东西有时候淡淡的给你溫暖一下那颗历经沧桑疲倦的心。

回忆,它带来大家的决不仅仅一会儿的抚慰和想象。这些被一次又一次有意加重了的早就远逝了的记忆一直一遍又一遍给你更为保持清醒的意识到--轻轻地的我走了,如同我轻轻地的来。实际上,大家早就在回忆中放正了回忆的部位。但是,情不自禁,大家那蜿蜒曲折前行的观念却自始至终要固执己见地守望回忆天空中那一朵朵绚丽多彩的云彩!仅因回忆能消除大家今日的苦痛与忧虑:,能使我们拾起对生活的热情和追求完美。

滚滚红尘,熙来攘往。在朝名暮利的生活里,大家太累了,倦了,困了能够喝红牛,假如忧了呢?幸福的回忆是始终的杜康!应对沒有风吹雨打躲得过,沒有艰辛无须走的人生旅程,回忆是前行路面上、娇阳下的那片绿荫!在绿荫下小憩,并不是以便躲避>,只是以便跋涉更远,更长远的路!

从大家刚开始有确立记忆的那一天起,回忆就在大家脑海中里筑下了它始终的巢,直至大家缺失记忆,直至我们走到生命的终点。不管我们都是贫贱還是荣华富贵,开心或者忧愁,它都自始至终忠诚的立在记忆这颗树木的某一不值一提的枝头,将大家来时的路牢牢地的守望!很多情况下,大家都无意间的将客观存在遗忘。而在大家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时,你还记得吗?背后那道上与大家牢牢地相伴的太阳,要是回过头去,她依然让我们溫暖给生命能量。

14.点滴生活作文 篇十四

第二天早晨,看见爷爷奶奶已经起床去干活了,只有我和两岁的弟弟坐在床上,这时,窗外传来了母亲的话语,我赶紧抱着弟弟躺下,她从窗外看见我们还在睡,说了一句:“今天冲冲睡的真沉呀,怕是昨晚看电视看到很晚了吧,既然这样就让她再多睡一会吧”。她说这话时的音调并不是很大,怕吵着我们似的。突然,另一个弟弟在外面吵闹,妈妈对他说:“小声点,姐姐还在睡觉呢?”我想妈妈还真是理解我呀。

当然,昨晚确实玩疯了,也够了,该做作业了,可我又不想起来,于是我想就坐在床上做作业吧。突然,不知是谁推开了房门,我一看,原来是爸爸,把我吓了一跳,我也不知他进来干什么,但他看见我坐在床上,对我说:“呀,冲冲起来了,”我点了点头,一会儿,他拿了两瓶牛奶,不用他说,我也知道是拿去热给弟弟喝的,他又问我要不要喝,我想,我才醒,感觉喉咙有点干,就喝点吧,于是我对爸爸点了点头,爸爸转过身去又拿了一瓶,这时,我感觉爸爸真好,知道我一早起来做作业,还特地热牛奶给我喝,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我和爸爸之间是有代沟的,尽管他极力想化解,可我就是不理睬他,觉得他无聊的没事干,我想有时间跟我沟通还不如出去做生意。现在我才觉得爸爸的话对于我来说是多么的有用,也许,他平时对我的严格就是对我的理解。

全家人都是对我理解的化身,包括两个弟弟,虽然只有两岁大,却时常能逗我开心,每周五放学一回家,就能听到两个弟弟对我说:“姐姐好”。因为有个弟弟叫扬扬,于是我就对他说:“卖扬(羊)子喽”。他就会对我说:“卖姐姐了”。虽然说的不是很清楚,但这却能使我们一家人开心起来,

15.浅谈高中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篇十五

一、激发写作兴趣

叶圣陶说:“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出来, 把真实生活所不曾经历的事勉强拉到笔下来, 那是必须失败的勾当。人固然为写文章而留心自己的生活, 但是做了人就得担负人的责任, 就得留心自己的生活, 有了充实的生活, 才有好文章。”高中生在写作文过程中必须要带着情感出发, 要写出自己的观点来。“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 一篇优秀的作文之所以能打动人, 是因为有充沛而真挚的感情。我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应敞开思想, 使他们增强写作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促使写作的心境处于最佳状态。学生要写好作文, 没有素材是不行的, 所以我要求学生多听新闻, 关心时事。教学中对写作基础好的学生, 要促使其向更高目标发展, 对写作基础较差的学生, 要降低要求。我在给学生进行作文点评时, 对学生作文水平作具体分析, 评语也是因人而异。充分挖掘捕捉每一个学生作文的成功点, 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展示自己的个性, 在合乎人文精神的范畴内尽情发挥自己的灵性和热情, 积极主动地创造闪光点, 及时加以肯定, 让学生心理立即文思泉涌, 激起喜悦之情, 逐步消除作文对学生的压力。

二、打破思维定式

由于僵化的范文影响学生做出多角度思考, 我们对作文之“道”的探索首先从实现思维方式的转变和建构新的思维框架开始, 从突破一些固定性、模式性、习惯性。作文教学中, 思维定式使高中生养成了惰性, 要改变学生突破思维常规, 对于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创造能力, 只有引导学生从想象中发现, 突破思维定式, 教学生写各种文章体裁和文学体裁, 才能打破学生习作模式化的现状。学生的发现, 很多时候来自于教师启智开悟的点拨。当学生写作面临问题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 思维也就接近临界点, 一旦被某种因素诱发, 便会茅塞顿开, 突然领悟。作为教师, 应在作文训练中为学生提供驰骋思维、启迪心智的空间, 引导他们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 特别是创造性想象对作文的成功起着关键的作用。写作需要想象去提取生活的积累, 迁移已有的经验, 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大胆的想象能活跃学生的思维, 这无疑是开拓作文思路的重要途径, 作文教学应大力鼓励学生想象, 多作想象力的训练。高中生青春年少, 想象力丰富, 独立意识强, 有利于形成具有张力的思维空间。使作文洋溢浓郁的时代气息, 渗透着对社会、人生的深邃思考, 显现强烈的社会意识。

三、扩大阅读范围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也是丰富语言的源泉。课外阅读的过程是学习者自外而内获取语言知识的过程即输入的过程。而写作则是学习者将所学知识自内而外的再现过程, 也就是输出过程。我经常督促我的学生有目的地大量阅读, 学生从中学习、掌握语言知识, 获取所需信息, 并将这些信息记录、储存。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是直觉和灵感产生的基础, 一个人积累的经验越是丰富, 直觉和灵感产生的机会就越多。阅读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思想, 还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素材。我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面, 从杂志、报纸、网络等多渠道获取信息, 提倡拓展生活空间, 多体验生活, 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储存的信息量越大, 为写作积累的素材就越多, 对已储存信息进行加工后创造性地输出, 把所获知识传递给他人, 使语言知识在运用中得到进一步理解、巩固和加强。事实上, 通过潜心研读一些文章, 仔细品味文章中的一些语句, 学生能渐渐学会准确地把握作文篇章结构, 精彩的语言表达, 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随着阅读量的增大、知识面的拓宽, 所掌握的经典语句自然会丰富多彩。学生的阅读面宽了, 生活空间大了, 视野开阔了, 知识经验的积累厚了, 直觉和灵感就容易诱发。

四、因地制宜的环境教学

我们要根据各自学校的教学条件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作文教学中, 因为时间限制, 学生就有紧迫感, 面对问题要在短时间内作出快速判断和选择,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直觉和灵感。在学生确定好要写的内容、编写好提纲之后, 我先让学生自由准备口头作文, 然后, 自愿或点几位同学发言交流。组织好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 让同学们根据作文要求畅所欲言, 发表写作见解。每讲完一个, 就全班同学讨论评议, 再由教师进行小结。这样, 全班学生通过交流、评议和小结, 更加明确本次作文的要求。最后再让学生在小组内或同桌讨论交流, 口头修改各自的作文, 使构思更趋完善, 再写下来。这样通过互说、互听、互评, 极大地创设宽松的说话环境, 调动了大家的写作积极性, 使每个学生投入到写作之中。

总之,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以自由的心灵去引导学生自由的心灵, 让学生跳出作文的思维定式, 不断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 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写出新内容。“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提高作文水平,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只要敢于创新、发散求新、求异思维, 写出来的作文选材才会新颖, 立意才会深邃, 构思才会精巧, 写法才会丰富, 语言才会清新, 写作能力一定会逐步提高。

摘要:“写作就是运用语言文字把体验的过程进行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作为高中语文老师, 不但要培养好对学生语言的驾驭、组织能力, 还应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只有拥有更高的思维品质和更强的思辨能力, 才能写得比别人深、看得比别人远, 也才能在众多作文中脱颖而出。

关键词:思维框架,语言源泉,心智空间

参考文献

[1]陈静.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写作思维训练[D].东北师范大学.

[2]郑炯.高中写作教学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16.初中作文教学之点滴探讨 篇十六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作文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思考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和道德修养的有效途径,对促进学生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能力、合作能力、鉴赏能力、思维能力等综合素养的提高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我们要重视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观察、积累与感悟,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叶圣陶说:“写作源于自身生活,脱离生活的写作根本无从说起。”所以,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素材,避免出现胡编乱造、废话连篇的情况,让自己的文章更具有生活的气息。生活就好比一个巨大的素材库,只要善于观察,就不会出现无从下笔的情况。所以,我们的作文教学要回归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另外,观察可以给学生带来深刻的感悟,丰富学生的思想,增强审美情趣。例如,在某次写作课上,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些葡萄,首先我让学生仔细观察葡萄的外形特征,然后我再将葡萄切开,让学生闻闻葡萄的味道,最后我再让学生尝尝葡萄的味道,品尝到葡萄的甜美,学生会有深刻的感悟:“我们要像葡萄一样,让我们的生活和葡萄一样甜美。”也有些学生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我们要感谢那些浇灌出甜美葡萄的劳动者,是他们给我们带来了甜蜜。”还有的学生奇思妙想:“葡萄虽然甜美,但却太小,我将来要研究出既美味个头又大的葡萄。”学生的表现带给我很大的惊喜,我借此机会提醒学生:“大自然把多彩多姿的一面展现给了我们,我们要主动亲近自然,用心体味自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领会到大自然所蕴含的无限情愫,无论是一丝细雨、一缕微风、一朵野花、一弯新月还是一抹夕阳,我们都可以看得到,所以,只要我们用心,那么我们的人生就会看得更远。”除此之外,积累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和关键,只有拥有丰富的词汇量和素材才能写出富有文采和内涵的文章。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不断积累,一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感受文学作品中的精神内涵,陶冶情操,另一方面,我们还要鼓励学生注重诗词精段、对联格言、成语佳篇的积累,可以利用互联网这个多渠道的信息平台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和素材,既能够获得丰富的知识,同时还能积淀真挚的感情,使学生的文章有内容可写,真正“活”起来,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二、范文讲解与模拟训练并用,为作文教学奠定基础

教材中那些教学范文的写作手法与写作技巧是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我们可将其作为学生模仿的模板。但在讲授之前,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做到心中有数,明确教学目标。在进行范文讲解时,要对作者的思考、选材以及构思方法进行重点分析,把范文的仿作重点讲清楚,让学生可以模仿写作。借助范文进行引导,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要学习借鉴范文的谋篇布局和群才分析方法,而不能进行抄袭,要在模仿中形成自己的思路,将范文中有用的东西为我所用。只要学生把握住这些知识,就能解决作文时不知道怎么写的问题,这也为以后的作文教学奠定了基础。

三、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写出切身体会

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常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郊游、踏青、参观、劳动、比赛、汇演、看电影等等,让学生珍惜每一次实践活动的机会,做一个有心人,学会观察社会现象,体会社会生活的真实滋味。这样不但可以充实学生的生活,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真正做到“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当学生真正拥有生活之后,才能真正积累写作素材。为此,教师可以这样引导:①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印象最深的人和事,从记忆资料库中加以筛选。如,跟随父母外出郊游、一次难忘的考试经历、比赛获奖、成功的喜悦等等。②当学生从记忆中筛选出有意义的事件后,将其讲述给其他同学听,让学生跟随你的故事或喜或忧。③讲述成功后,将整个过程记录下来,这就是一篇完整的文章。通过学生的尝试,作文获得了成功,并体会到了写作的乐趣。

总之,我们目前的初中作文教学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语文教师应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深入思考,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设法提高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写作技巧掌握、文学资源整合等能力,实现作文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袁小萍.新课标指导下初中语文作文有效教学思考[J].快乐阅读,2011(12).

[2]邹衍明.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0(S2).

[3]韩成明.初中作文教学新探[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6(01).

[4]王凤清.集腋成裘 聚沙成塔: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之我见[J].学苑教育,2011(04).

(作者单位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坝头中学)

17.点滴人生作文 篇十七

——题记

打开记忆的瓶子,那些悠悠岁月里所累积的人生点点瞬间在空气中一点点地发散,发散……

累积幸福——人生中来之不易的幸福。雨夜听雨是幸福;寂静时听歌是幸福;不快时畅吐心事是幸福;万物俱静时手捧最心爱的书是幸福;月夜里清风骤起,独享一夜宁静是幸福;黄昏下,背着书包疲惫又快乐地回家时是幸福。朋友的一个关怀是幸福;老师的一个轻声鼓励是幸福;深夜里品味母亲递来的一杯热牛奶是幸福;惊慌时有一句肯定的话语是幸福;失落时有一个真诚的微笑是幸福。幸福无处不在!

累积人生中的点点幸福,让那一个个瞬间的幸福永远镌刻在心中。

累积爱——人生中难能可贵的爱。父亲一句轻声的呵斥,母亲的絮絮叨叨是爱,是亲情之爱;朋友一个真心的提醒或是一个也许不太客气的纠正也是爱,是友谊之爱。患难中的一次帮助是爱;老师的不辞辛劳辛勤教导是爱。一个善意的谎言是爱;一次主动的无偿献血是爱。这爱,也许很小很小,但是,要知道,不管多小的爱,只要累积起来,就会汇成爱的海洋。

累积人生中的滴滴真爱,哪怕它们小得微不足道。累积爱,让心铭记爱的芳香,让爱的花朵绽满心间。

累积感动——人生中永恒不变的感动。风雨中不倒的小草是感动,感动于那不屈于逆境的坚强;挺拔向上,高耸入云的参天大树是感动,感动于那对阳光的追求;空前绝后的大灾难——5.12是感动,感动于人们在那一刻的勇往直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的牺牲是感动,感动于她那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真理的执着追求。

累积人生中的次次感动,让感动化作暖流,时刻滋润着心田,让心灵的花园不至荒芜。

累积人生点点,带着这点点滴滴走上人生的路,时刻翻阅。

18.点滴真情初一作文 篇十八

一份难得的牵挂

“又该会学校了”!托着沉重的箱子,走到车站去搭车。身后人来人往,却没有我所期待的人―家人。岀租车来了,天上的太阳也被一团黑云遮住了。“他们不会来了,他们不会来了……”我一遍又一遍地告诉自己,慢慢走向出租车。“喂,把橘子带走!”突然,一句话把我镇住了。猛地一回头,看见外婆正往我这边走来。外婆追上来就说:“橘子不带走,放在家里会坏的,又没人吃。带到学校慢慢吃,记住袋子要敞开,不然就坏了,每天一个……”这样絮絮叨叨地说了半个钟头,才依依不舍地往回走。手里拿着那袋装满橘子的袋子,就觉得是拿着一袋装满爱的袋子。擦干了眼泪,望了望外婆的身影,上来出租车。一个车站,就像一座桥梁,把外婆的那份爱和牵挂传到了我这儿。

一张照片

快乐,会定格在人脸上;幸福会写在人心里;一张照片,会让我紧紧握在手心里。

去年,快要学期结束时,我们拍了几张照片。当要拍照片的消息传到我们耳朵里是,男生们则个个生龙活虎的,女生们忙着理理衣服、弄弄头发。该到我们班了!大家一起涌出教室,站在台上,准备拍照。就在那一瞬间,大家都安静了。脸上的笑容,自由的姿势,全都定格在那张照片上。大家在拍完后,争着去看,脸上的笑容四射。

19.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点滴做法 篇十九

一、选择具有生活感的写作素材

要想写好作文,就必须选择好的写作素材,教育家陶行知就曾经这样介绍过写作:“写作,应当去寻到它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断地涌出真实的水来。”那么哪里才是源头?而学生又要到哪里才能寻得这源头?答案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即生活是源头,生活中才能寻到这源头。就我们的日常生活而言,其时而广袤无垠,毫无真实感,时而又充满情趣,富有生机,但正是因为这种变化与不可琢磨的性质,使学生可以从这之中获取独特的感受,找到具有生活气息的写作素材。但是现如今,小学生的生活大多是“两点一线”的,即从家到学校,从学校到家,丝毫体会不到生活带来的神秘与乐趣,甚至自己胸中已有的素材,也早已被其他人写滥了,最终只能勉强写作,落个脱离现实、假大空的评价,而这些评价和写作中的无奈在一定程度上就会使学生丧失写作的快乐,进而失去写作的信心和积极性。但是真的是没有什么可写的了吗?其实不然,写作的题材其实很多,只是大多都隐藏于日常生活中了,为此,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积累足够的写作素材,促使写作教学课堂更为快速地发展,教师就要给予学生适时的引导,使学生的目光转向身边的生活,多布置一些与生活有关的作文题目,以此为指引,帮助学生知道观察日常生活的哪些方面以及如何观察和获取素材,进而获取更多的写作素材,提升写作能力。

二、进行具有生活化的写作指导

“指导”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方式,在写作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问题或是困惑,像是思路不清晰、不理解作文的题目、中心不确定等,这就需要教师对其进行适时的指导,但是所谓的指导,并不是指教师的大包大揽,也不是教师一句“再想一想”的空洞话语,而是有针对性的、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基础的循循善诱,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际生活的联系来解决问题。常用的指导方式是:将任务布置给学生,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然后再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写作点拨。那么将写作指导生活化的具体方法又有哪些呢?(1)语言的生活化。教师相较于学生而言,要更有人生体验、知识等,但是这却不能成为教师运用枯涩难懂的原因,在实际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在写作课中感受到生活,教师在指导时,就要将自己的语言表达生活化,适当地学习和运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到的流行语等,这样不仅能拉近师生的距离,同时还能让学生在教师的语言表达中感受到亲切感,进而实现写作兴趣的激发。(2)指导内容的生活化。例如,在教学与旅行有关的作文时,教师就不能用学生从未接触过的内容进行指导,而是应当选择学生亲身体验过的旅游经历,以此为契机,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丰富学生的写作技巧,告诉学生“生活处处有写作”。(3)指导场地的生活化。如果有条件,教师不妨将学生带到“生活”中去走一走,像是学生平时上学走的路、学校附近的公园等,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生活,获取平时自己不会注意的生活写作素材,实现写作能力的提升。

三、实现写作过程中的体验生活

写作过程简单地说就是对繁多的素材进行加工提取,并按照一定的思维逻辑进行文章书写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复杂而又艰辛的。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尚小,所以其写作的经验和生活体验还不是很充分,思维的认知方法也不是很得当,在对素材的选取上也稍欠火候。而且,在传统的小学写作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方便,而常常采用单一固定的教学方式,即一般的流程就是将题目布置给学生,教学生进行提纲的书写,学习优秀文章,然后学生自己写作。这种教学模式常使学生将写作技巧的学习了解为对优秀文章模式的套用,使学生极易对写作产生厌倦的情感,进而丧失写作的兴趣。为此,教师就要努力打破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摆脱条条框框的定向思维模式的束缚,让学生敢于写出自己所想、自己所感、自己所见、自己所闻,在写作中体验生活,实现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但是有些人会有担心了,如果要是太过让心思在自由的环境中进行写作、体验生活,会不会使学生的写作思路产生混乱感、会不会使学生的作文变得与要求不符,这一点其实大可不必担心,因为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想象力都是极为丰富的,而他们所想的事物恰好就是其内心世界的一个反映,有的时候,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可以促使其写出不可思议的好文章。然后,只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引导,让学生在写作中逐渐感悟作文的具体写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学生就一定能很好地掌握写作的思路及脉络。

总而言之,随着医疗、信息技术、政治等领域的生活化,我国小学作文的教学也应当是走向生活化的,即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体验到真正的生活,进而帮助学生实现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来感悟生活的教学目标。俗话说得好:“功夫在诗外。”相对应的,写作文的功夫就在教材外,换句话说就是在生活中,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切地从写作中获取写作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鲁进.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活作文教学研究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6.

[2]雷雨.中国小学主题生活作文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9.

20.浅谈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篇二十

一、感受自然,激起兴趣

按照观察—思考—说话—习作的顺序训练学生有条理的观察,形象的思维及流畅地说话,达到发展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之目的,收到理想的效果。

大自然以它优美的风景,动听的声音,生动的形象感染着学生,这些是发展学生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源泉。在教学中要不失良机地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如:今年初夏的一天,突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下起了倾盆大雨,孩子们在校园里兴致勃勃地观察着,议论着。大雨持续了20多分钟,骤然停止,天地间恢复了以往的平静。

孩子们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心旷神怡。乘着孩子们兴趣盎然的时候,我让他们写了《雷阵雨》,篇篇习作让人欣喜。儿童的生活丰富多彩,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是培养孩子们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联系课堂,仿写片断

作文的日常训练以片断为主,让学生完成“连句成段”的任务,又为“积段成篇”打下了基础。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个目的,我抓住课堂教学,结合课堂教材中的一些优秀篇章,对学生进行仿写片断训练,或仿写开头,或仿写结尾,或仿写对话,或仿写外貌,总之,随机生成。如:《翠鸟》一文中,课文中描写翠鸟的羽毛鲜艳。在分析这段时,我先让孩子们了解“翠鸟的羽毛非常鲜艳”和后面三句话之间的关系,再让学生找出在具体描写时,是采用“头上—背上—腹部”这样的顺序来写的。然后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小公鸡让学生观察,用刚才学过的方法练说后,再让他们将说的话写下来,孩子们个个兴致勃勃,下笔如有神。

三、授予方法,适当帮扶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小学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

1.教师首先要从构段方式入手授以学生。

2.中年级的学生“扶”不可忽视。

事实证明:这些方法在我的作文教学中是有效的,但指导学生写作的途径很多,只要方法得当都是可行的,小学生只要将身边的所见、所闻、所感能用一些通顺的话语表达出来,就已经达到小学习作的目标了。正如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孩子们的习作贵在真实,因为他们是在学习写作,而不是在创作。”因此,小学作文指导关键是要激发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养成良好的习作習惯,并能为孩子们今后的创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就已经足够了。

上一篇:崭新的捐款有爱心的文采飞扬发言搞集合下一篇:幼儿教师诗歌朗诵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