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保工作实施方案

2025-01-27

新农保工作实施方案(精选13篇)

1.新农保工作实施方案 篇一

敖溪镇2013新农保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我镇2013新农保工作已经全面铺开,为确保新农保工作于11月底收缴完毕,近期将在全镇范围内迅速掀起新农保收缴工作的高潮,为确保任务按质、按量、按时完成,制定本实施方案:

―、基本原则

坚持“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基本原则。一是从农村实际出发,低水平起步,筹资标准和待遇标准与经济发展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二是个人(家庭)、集体、政府合理分担责任,权利与义务相对应,依靠政策的优惠千方百计扩大覆盖面;三是设定不同的缴费档次和补贴标准,政府主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引导居民普遍参保;四是对参保居民实行属地管理,进一步做实个人账户,确保新农保基金保值增值,实现新农保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

2013年全镇应参保居民参保率应达到80%以上,完成参保人数11000人。

三、具体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新农保是一项惠民工程,已列入镇党委、政府2013重要工作议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目标考核。各村、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新农保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复杂性,认真学习宣传新农保工作的有关政策法规,明确目标

任务和具体要求,增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紧密配合,协同推进,切实把这项惠及千家万户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二)加强领导,明确职责。为加强新农保工作的组织领导,督促检查全镇新农保实施工作,成立以书记为第一责任人、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村支部书记和相关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新农保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社保所,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党政领导包村,镇机关干部和村干部包组,分解细化目标任务,做到责任到岗,量化到人。包村领导负责督促指导、调度所包村的新农保工作,各村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村主任为直接责任人,支书主任统筹协调抓好本村的新农保工作,镇机关干部和村包组人员负责入户宣传动员农民参保及保费的收缴。社保所要切实履行好职责,将村收取上交的新农保人员信息及时录入信息系统,资金及时上缴县财政专户,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台帐的管理。

(三)加强考核,奖罚兑现。对在规定时间之内完成任务的村,按本村参保人数每人1元兑现工作经费。对完不成任务的村,不予发放工作经费,且财政所从村年终奖金中扣除下差任数金额抵缴任务。同时将本次收缴任务的完成情况列入村级年终目标管理考核。

(四)加强督查,健全制度。成立工作督查组,镇纪委书记赵继永任组长,副镇长邓志强任副组长,夏墨勇、毛本化、王琼为成员。督查组不定期对各村和有关部门开展新农保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对认识到位、行动迅速、措施得力、按时完成目标任务的村进行通报表扬和奖励;对工作不力和工作滞后,不能按时完成目标任务的村,进行

通报批评并追究主要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2.新农保工作实施方案 篇二

2009年9月, 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 决定2009年“新农保”试点覆盖面为全国10%的县 (市、区、旗) , 以后逐步扩大试点, 在全国普遍实施, 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作为一项时间跨度长、空间跨度广的公共利益再分配政策, 其运营难度很大。经办管理直接面对参保群众, 是制度安排实施的重要一环, 是确保“新农保”工作持续开展的重要保障。已有大量文献从“新农保”实施的经济社会条件、财政支付能力、农民缴费能力等方面考察了其事实依据, 但现有研究对经办、管理模式的关注度稍显不足。本文主要通过对部分国内首批试点县市进行实地访谈及整理相关政府部门文件的方式进行研究, 探讨目前“新农保”经办、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各试点县、区所暴露出的问题和成功的经验, 对下阶段“新农保”的全面推广有重要的探索价值。

二、“新农保”经办、管理过程中暴露的问题

(一) 政府“统包统揽”, 缺乏有效的监督制衡机制

到目前为止, 各地“新农保”大多采取政府“统包统揽”模式, 即政府或社会保险机构在新型农民社会养老保险中, 不仅负责对社会保险的监督与管理等, 而且还要组织开展经办队伍的招募、培训与管理、保险费的征缴、养老金的给付、保险基金的管理与运作等日常具体工作 (如图1) 。

在现行管理体制下,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集“新农保”的征 (缴) 、管 (理) 、监 (督) 职能于一身。具体来说, 省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各级“新农保”的统筹规划和监督指导等工作, 并成为“新农保”的行政管理部门。从政策运转、资金流向、业务流程方面看, 县级政府及社保机构几乎包揽了从收到支的一条龙服务, 形成了单一机构监管的格局。在这种政事不分的经营管理体制下, 社会保障基金的收、支、管、用由一个单位承担, 缺乏有效的监督制衡机制, 难以有效避免社会保险基金的挪用、挤占、多提管理费等现象。

(二) 县级政府运营管理成本压力过大

除个别省份以外, “新农保”基金基本上都由县级政府统筹运营管理。“新农保”基金纳入县 (市、区) 社会保障财政专户, 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单独记账、核算。保险基金收不抵支时, 由县级政府财政承担。县级农保经办机构设立“新农保”基金收入户和支出户, 用于“新农保”保费收入和养老保险金的发放。目前调研的各县、区都在本级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设立了专门的农保管理中心, 负责建立农村居民参保档案, 记录农村居民参保缴费和领取待遇情况, 也负责保费收缴、支付和其他管理工作。

按照规定, 除了对适龄农村老人进行基础养老金的出口补贴和参保农民的入口补贴外, 县级政府还必须对设立在县级和县级以下的农保经办机构和人员经费负责, 这笔经费不从“新农保”基金中开支而纳入县财政预算。各地基层经办人员的工作经费补助标准一般为每位服务对象每年补助2~5元。农村群众人口众多、居住分散, 办理“新农保”业务工作量很大, 这一补贴标准与经办机构的开支和经办人员付出的劳动极为不相称, 难以调动经办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尽管如此, 这笔开支对于老少边穷地区的财政来说仍是个不小的负担。

在调查中发现, 在各级财政资金归集、拨付和分配的过程中, 已经出现资金不到位、到位不及时、下一级财政套取上一级财政资金的现象。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采取少报60岁以上农民人数的“做法”, 以争取被列入试点地区, 然后再与中央政府讨价还价, 要求追加相应补贴, 将“新农保”变成“钓鱼工程”。

(三) 基层经办机构经营管理专业化程度过低

目前“新农保”业务主要由县、乡 (镇) 和行政村三级经办。各地一般采取整合乡镇现有农村基层社会服务资源的做法, 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民政、卫生、计生等服务项目, 按照统一标识、统一服务场地、统一窗口设置、统一工作制度、统一经办流程、统一设备配置的要求, 整合为一个综合性的服务平台, 在乡 (镇) 建立民生保障中心, 绝大部分乡镇工作人员为兼职人员, 只有个别经办人员接受过上级业务培训, 对如何建立“新农保”档案、核算“新农保”基金、审批复核60岁以上享受待遇人员的子女是否参保、核查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业务知识上的盲点。因此, 造成了档案建立不规范、个人账户未建立等诸多问题。

另外, 各地普遍存在基层经办力量不足的问题, 特别是乡镇和村级经办人员人手缺乏, 工作强度很大。要保证及时更新情况、动态跟踪, 只能依靠村干部。由于“新农保”启动时各地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上级下达的参保率, 在任务重、时间紧、人员少的情况下, 有的村为赶时间完成任务, 在落实参保对象方面走了“捷径”, 拿着原有的村民名册照抄申报办理“新农保”开户, 因此出现了一些在制度实施之前已死亡但仍申报参保的现象, 冒领和到年龄无法及时领到养老金的情况也可能发生。广东省社保局2011年10月将“新农保”参保信息和省公安部门的个人户籍信息进行比对后发现, 在107万领取待遇的参保人当中有3800多人在户籍信息系统中已被销户, 787名正享受“新农保”待遇的老人, 早在“新农保”启动之前已经死亡。另外, 广东省还查出重复参保、领双份养老金者58人。由于农村居民居住分散, 出现冒领、重领现象后, 事后追缴的执行成本很高, 甚至超出了追缴回的养老金数额。

基层社保机构是目前“新农保”推行的关键点。充分利用现有编内人员和在职村干部来解决经办机构人员短缺的问题, 以降低运行成本 (裴学中, 2010) , 是目前很有影响力的一种建议, 但上述研究表明, 基层社保机构的不健全及较低的专业化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新农保”政策的全面落实 (沙员、张大勇, 2010) 。另外, 尽管政府可以通过运动式的行政手段, 把首批“新农保”申请的信息录入存档, 但是“新农保”需要持续缴征、发放养老金, 且养老金发放与停止, 都需要特别申报。农村居民居住分散、人口众多、流动性大, “新农保”基金管理环节多、在途时间长, 目前这样一只经办队伍显然不能完全胜任这一工作。

(四) 统筹层次过低导致农保基金难以进行市场化投资

目前, 除个别省份以外, “新农保”基金基本上都由县级政府统筹运营管理, 新农保经办管理的重心和主要业务工作集中在县 (区) 乡 (镇) , 基金管理权分散在各县 (市、区)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决定了基金管理体制, 决定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基金管理和调度的能力。

这种基金管理方式存在诸多问题。首先, 保险金社会共济性差, 多是区域内部消化, 致使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 资金的闲置和急缺现象同时存在;其次, “新农保”工作的顺利进行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执行队伍。县级政府面临保险金规模小, 缺乏专业的投资管理人才等方面的限制, 基金增值保值方式简单落后, 只能通过财政专户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家发行的国债, 赚取微薄的利息收入。河南省一些地方的金融机构按活期存款的方式存入农村信用社基金专户, 利率远低于同期一年期存款利率。显而易见, 这种所谓的“投资”方式虽然操作简单且风险性小, 但投资渠道单一化, 投资收益率比较低, 起不到真正的增值保值作用;再次, 经办手段落后也是县级经办机构面临的大问题。目前全国没有统一的涉及“新农保”业务的系统软件和网络建设规划, 不少地方经办工作还以手工操作为主, 缺少专业技术与管理资源, 管理能力较为薄弱, 经办成本高。一些地区为解燃眉之急, 开发了过渡性应用软件, 但在系统结构、业务模块、数据接口、指标体系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最后, 各地“新农保”经办管理模式不统一, 操作流程差别较大, 增加了管理成本和难度。信息平台建设欠缺, 县级与乡镇间缺乏数据软件平台, 直接影响信息上报的效率和速度, 资金追踪不够及时, 客观上存在管理漏洞。经办机构与代办行协调不足, 以致无法及时做实个人账户 (米红, 2009) 。

同时, 在政府统包统揽的情况下, 试点地区主要按照国家统一部署进行推进, 具有阶段性、突击性特点, 缺少法律层面的强制性规范, 这也为资金安全运营与保值增值留下隐患。

(五) 金融机构网点过少, 养老金发放不便

“新农保”工作的开展与金融机构的服务密不可分。中国农村地区的主要金融机构是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目前, 大多数地区是委托这三家金融机构代发养老金。

由于“新农保”业务直接面对千家万户, 客户不仅数量多、地域分布广, 金融机构代理“新农保”的初期工作需要投入较大的运营费用和营销费用, 特别是那些农村人口较多的贫穷县、区。

由于参保人员与农村工作的特殊性, 协作银行初期财务成本负担较重。同时, 由于“新农保”参保人员多为低端客户, 单笔业务量小, 加上参保人数多, 工作十分琐碎。

在基层网点少的情况下, 银行业面临巨大的服务压力, 尤其是在经济不发达地区设立机构, 受区域经济总量小、发展潜力低、业务量小等因素影响, 银行盈利空间较小。因此, 尽管绝大部分被调查地区都有一定程度的金融服务网络, 但金融机构普遍不愿在农村多设网点。

由于农民居住分散, 配套金融机构网点严重不足导致边远地区的农民缴费和领取基础养老金极其不便, 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农民的参保热情。

三、一些地区的制度实验

(一) 省级政府统筹的广东实践

在“新农保”基金管理方面, 广东省已经开始进行探索, 确定了“新农保”经办工作实行省级集中购买服务的社、银合作模式:省级集中购买服务, 借助金融机构的管理系统和服务网络经办“新农保”。广东省社保部门通过在邮政储蓄银行统一开设财政专户。邮政的乡镇网点作为“新农保”代办的服务点, 所有参保登记、缴费、申领待遇、转移、停保等手续均在邮储网点完成。省社保局负责基金核算, 将数据库与邮储银行信息系统对接, 通过邮储银行系统“新农保”经办业务的管理直接延伸到各乡镇的邮政储蓄银行服务网点, 个人账户的管理在省局实现, 待遇由省局直接审核, 将应发数据传送到省邮政银行发放。

广东模式试行一段时间后也发现一些问题:由于“新农保”启动初期利润太低, 邮政储蓄银行出于成本考虑, 短期内不可能增加更多营业网点。这说明, 由一家金融机构提供社保服务, 由于缺少竞争压力, 服务水平和效率难免打折扣。

除了银行系统外, 目前在一些地区已有商业保险参与社会保险的案例, 其中江苏省宜兴市的做法影响最大。

(二) 商业保险参与“新农保”的“宜兴模式”

所谓“宜兴模式”, 就是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交给专业的保险公司来管理运营, 政府负责政策的统筹和规划以及综合监督和协调, 保险公司不参与保费的征缴和基金的管理, 只负责业务管理。政府和企业在这个模式中各有分工, 采用的是征、管、监相分离的模式。其中, 财政局负责“新农保”、新农合基金征缴、管理, 对基金实行独立建账, 专户储存, 专款专用, 封闭运行;保险公司负责参保手续办理、个人账户管理、养老待遇结算和发放、参合人员住院结报等具体业务;人社局负责“新农保”、新农合的统筹规划、政策制定、统一管理、综合协调和监督检查。宜兴市社保部门可随时调阅、检查和定量分析农民基本养老保险数据, 实时掌控业务开办动态。

整个“新农保”基金支付流程中, 形成了钱账分离的管理模式, 并可充分借助商业保险公司现有的服务网络、基础设施、管理团队和专业技术。对政府来说, 还可大大降低行政成本:如果按传统的做法由社保机构统包统揽, 宜兴市需要增设200余人的管理队伍, 加上设施设备、教育培训、运营开支等直接和间接开支, 每年至少需要1000万元的投入, 而选择服务外包, 则只需要100万元的成本。

四、“新农保”经办、管理体制的若干思考

笔者认为, 各地“新农保”经办、管理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 表面看来似乎是由县级政府负责管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的管理模式, 其深层次原因则在于城乡分治、政府“统包统揽”的行政化运作模式。因此, 要解决上述问题, 必须本着下述原则:第一, “新农保”制度不仅要解决农民养老等具体问题, 而且一旦运转就是一种重要的经济社会机制, 影响收入分配、阶层关系和资本市场等, “新农保”制度建设应有利于打破城乡二元社会结构, 促进城乡之间的物质交换、人才交流和信息沟通, 让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 (何文炯, 2010) , 而县级政府管理的运作模式因统筹层次过低显然不利于上述目标的实现。第二, 解决老有所养问题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 但其中政府责任的实现形式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第三, 一些地区的金融机构在养老金发放方面表现出的“委托-代理”问题, 原因在于缺少竞争, 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养老金运营、管理的垄断。

首先是“新农保”基金统筹层次过低的问题。现阶段由于地区差距过大而难以实现全国统筹, 但至少可以在省一级统一制度内容。可以通过建立分级运营机制, 将养老保险基金全部或部分上缴的方式解决。由省统辖参保人员管理、领取管理、保费征缴和养老金发放、个人账户管理、资产运营, 一方面可以减少管理机构, 降低成本, 另一方面可以增大基金规模, 形成规模效益, 增强基金抗风险能力, 确保基金的安全。同时, 由于城保是省级统筹, “新农保”省级统筹可以为有效实现与城保等其他社会保险制度衔接打好基础。在实现省级统筹的基础上, 可以稳步开展协作金融机构网点组合、产品组合与服务组合。根据参与自愿、协作有惠的原则, 推动更多涉农金融机构网点参与新农保金融服务, 提供网点组合供农户自由选择, 通过形成一定程度的竞争以确保金融机构不只对“拉存款”感兴趣, 同时设法创造条件方便参保农民缴纳、领取养老金, 提高服务质量。

其次是政府责任的实现形式问题。针对目前新农保经办力量存在的问题, 一些学者提出, 应该扩大并完善“新农保”工作机构人员编制。但调研表明, 目前乡镇一级政府扩编的空间很小, 而且扩编将大大增加政府的行政成本。

由于“新农保”经办、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很多问题, 与政府“统包统揽”的自办模式有密切关系 (李松华, 2011) 。事实上, 2009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开展农村新型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已经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原则性意见:试点地区要按照精简效能原则, 整合现有农村社会服务资源, 加强新农保经办能力建设。运用现代管理方式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 降低行政成本, 提高工作效率。

五、总结

“新农保”制度政策性强、业务比较复杂, 如果没有强大的经办能力支持, 容易导致制度在运行中的扭曲, 引发广大农民群众的不满。研究表明, “新农保”目前的经办管理模式主要存在下述问题:政府“统包统揽”, 缺乏有效的监督制衡机制;县级政府统筹运营管理, 成本压力过大;统筹层次过低导致农保基金难以进行市场化投资;金融机构网点过少, 养老金发放不便。

各地“新农保”经办、管理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 表面看来似乎是由县级政府负责管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的管理模式, 其深层次原因则在于城乡分治、政府“统包统揽”的行政化运作模式。上述分析的政策启示是:国家可以在实现“新农保”省级统筹的基础上, 通过利用各类金融资源的优势, 形成金融机构的竞争, 以解决“新农保”运行不专业、服务力量薄弱的问题。

摘要:对首批试点地区的调研表明, “新农保”目前的经办管理模式主要存在下述问题:政府“统包统揽”, 缺乏有效的监督制衡机制;县级政府统筹运营管理, 成本压力过大;统筹层次过低导致农保基金难以进行市场化投资;金融机构网点过少, 养老金发放不便。本文提出可以在实现“新农保”省级统筹的基础上,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 利用各类金融资源的优势, 形成金融机构的竞争, 以解决“新农保”运行不专业、服务力量薄弱的问题。

关键词:新农保,经办管理,省级统筹,购买服务

参考文献

[1]范永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财政管理问题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4) :193-201.

[2]裴学中.建立惠及民生的“新农保”制度[J].中国财政, 2010 (1) :19-21.

[3]沙员, 张大勇.基层社保所是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推行的关键点[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0 (9) :16-19.

[4]米红.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推进的若干问题与对策建议[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9 (5) :5-11.

[5]何文炯.劳动力自由流动与社会保险一体化[J].中国社会保障, 2010 (12) :27-29.

[6]冯伟, 郭晓燕“.新农保”制度面临的问题与完善路径分析[J].农村金融研究, 2011 (8) :60-64.

[7]鲁全.新型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的反思与重构[J].保险研究, 2011 (5) :18-24.

3.宁南县:新农保制度实施状况良好 篇三

发展现状:参保、缴费情况良好

参保比例高

自2009年新农保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以来,历经两年的时间,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展开了新农保的试点工作。四川省宁南县全县总人口18万多人,符合条件的农民总计99962人。从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到2011年12月20日为止,参保人数达到88163人,占符合参保条件人数的88.2%,缴费达到16958500元。

档次设置合理

宁南县制定了十个档次的缴费标准,分别为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根据多缴多得的原则,宁南县对选择100元、200元缴费档次的地方政府每人每年补贴30元,300元缴费档次的地方政府每人每年增加补贴5元,以此类推,缴费每增加100元,地方政府每人每年增加补贴5元。随着经济的发展、政策的倾向,补贴标准有可能随之增大。宁南县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居民的需求制定的10个档次保费标准的做法具有值得借鉴的创新意义:档次增多符合我国农村贫富差距大的实情,既能满足较富居民的高保费要求,也能让较贫困居民买得起养老保险,此举还增加了缴费的弹性。

个人缴费积极

新农保自广泛试点以来取得可喜的成绩,大部分试点区参保率高,个人缴费积极主动。大部分农民(居民)在办理完参保手续后都能及时缴费。根据《宁南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试行)》规定,村协办员通知参保农民(居民)在指定日期内到指定金融机构缴纳个人缴费金额。超过指定日期的由参保人员到乡镇服务中心申请零星缴费,填写相关材料并到指定金融机构办理缴费手续。金融机构代扣的由县级社保机构于每年5月15日、12月10日前分两次生成扣款明细信息,并传递至指定金融机构,金融机构5月15日和12月10日扣款。在宁南县政府“多缴多得”、“早缴早得”的宣传带动下,从2011年7月1日宁南县城乡居保试点实施以来,到2011年12月20日为止,68982名参保缴费农民(居民)(其中农村居民68699名,城镇居民283名)2011年度的个人缴费金额16958500元缴纳完毕。根据笔者的走访,没有出现办理手续但不缴费或逾期不缴或工作人员催缴等现象。

政府补贴全额到位

宁南县制定的十个缴费档次,每个档次按照要求给予相应的补贴,其次,重度残疾人员和其他有证件证明缴费困难人群均由政府全额代缴,保费为最低缴费标准即100元,政府另外补贴30元;对于自愿选择其它缴费档次缴费的,政府给予100元补助,其余部分由个人自行承担,同时享受相应缴费档次的政府补贴。截至目前,2011年宁南县68982名参保农民的政府补贴4545140元全额到账,重残人群的政府代缴金额171000元也已经全额到账。

养老金效用明显

养老金待遇的计算公式为每月可领取的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缴费总额+集体补助总额+政府补贴总额+利息)/139。以最低保费100元、政府最低补贴标准30元、利息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11年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3.5%)计算,即使没有集体补助,则达到领取年龄时,每人每月至少可以领取69.4元。以宁南县为例,2011年1~6月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8元计算,不考虑其他因素,每月69.4元的养老金可让农民每月人均可支配收入由93元提高到162.4元,提高74.62%。

存在问题:制度、流程不合理

手续复杂,经办周期长

由于新农保涉及的资金庞大、人数众多。为了保证资金的发放准确到位,办理流程中必然要进行大量的身份认证和繁琐的签字确认等手续。以宁南县为例,城乡居保的办理流程就涉及四个机构,至少五份纸质资料。如此多的材料在准备的时候容易遗漏和出错,对于工作人员来说也是一项繁重的工作,从核对到归档备案,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即使信息和材料不出差错,从居民办理参保申请开始到拿到城乡居保卡至少需要两个月。

工作量大,经办人员少

宁南县目前参保人数68982人,每名参保人员的材料至少6页,其中重残人员525名,其证明材料至少525页,则全县参保人员的材料至少有414417页。工作人员要从每名参保人员的材料中抽出一份寄送给指定金融机构。从材料收集,材料核实,信息核对,到报送材料每个过程都工作量巨大。

以宁南县为例,几乎所有的村级、乡镇级、县级的新农保专门经办人员都反映工作人员严重不足。虽然县、乡、村三级都成立了专门的城乡居保服务中心,但工作人员大都是原来这三级的工作人员兼任,因此各级工作人员都在超负荷工作。

制度衔接空缺

从2009年新农保试点推广以来,距今已有两年多的试点经验,但国务院仍未出台新农保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等其他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办法。以宁南县为例,新农保、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农村五保供养、社会优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多种社会保障制度同时存在。目前就有这样的人家同时享受以上多种社保福利,他们每人每月可领取上千的社保补贴。那些不在其他保障政策内又未曾参加新农保的居民则一分钱的补贴都拿不到。制度的交叉、重叠不仅没有起到缩小贫富差距的作用,反而扩大了农村的贫富差距,更助长了不劳而获的不良作风,甚至让有的人想着法钻制度的空子,企图捞制度的便宜。

捆绑式缴费不合理

nlc202309040439

目前四川省规定对于年满60周岁且符合待遇领取条件的人员必须在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持续参保缴费后方可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该规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居民参保,另外一方面对于子女不参保且年满60周岁的老人来说也存在不公平,有的老人为了能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不得不自己出钱给子女参保缴费,这必然会导致一些家庭产生矛盾,也降低了居民对新农保的满意度。

解决措施:方便群众是关键

下放经办权,简化经办程序

不妨将乡镇级的信息核对,信息录入手续下放至村协办员。在网络化的今天,除了部分偏远落后的村庄,全国大部分村均实现了宽带接入。因此,有条件的村可以将信息录入的手续交给村协办员,经乡镇级经办人员确认之后便可以加盖公章,然后再材料一并交给乡镇经办人员,乡镇经办人员检查无误后上交县新农保中心。这样不仅节省了居民花在来去乡政府路上的时间,从而缩短了经办周期;另外一方面也减少了乡镇级经办人员的工作量,也有利于提高乡镇级经办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态度。

广设信用社电话支付终端,便捷老人取款

在对宁南县的调查中发现几乎所有的老人都对取款方式不满意,原因在于取款点远,取款拥挤,取款点工作人员态度不好等,加之许多老人都存在有放款便要取到手的情节,因此,每月放款日,取款点都拥挤不堪。针对这个问题,建议可以在村里居住相对集中的地方安装电话支付终端,一方面解决老人到金融机构取款不便的问题,另外一方面也减少了金融机构的工作量,避免了金融机构与参保人员之间的诸多矛盾,也避免了不识字老人在取款时不会签字的尴尬。

保证制度的有效衔接

制度衔接最主要的是做好补贴的重复和遗漏管理。针对目前的制度重复和遗漏,一方面,采取公推公选的办法选出需要政府代缴的困难户。具体为以生产队或社区为单位,由全体符合参保条件的居民投票选出政府代缴居民,各生产队、社区汇总选出的政府代缴居民信息,报送至村协办、乡镇服务中心、县新农保中心审批,审批合格的由政府代缴并公示。另外一方面,对于制度的重复,建议采用居民选择最高政府补贴的方法,即同时享受多项政府补贴的家庭或者个人只能选择所有政府补贴中补贴额最高的一项,而不进行重复补贴,取消的重复补贴资金用于加大补贴力度即每项补贴额在现在的基础上增加一定数额和补贴名额。

(作者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4.2011新农保工作 篇四

一、动员会议:

1、会议时间:拟3月15日前后;

2、出席对象:包村干部、村居书记(或主任)、会计;

3、议程:分管镇长动员、劳保所业务辅导、镇主要领导提要求,拟兑现2010扩面补助(1元/人),落实2011年任务,出台考核办法。

二、时间安排:

2011年3月16日—3月31日。

三、具体操作:

1、发放宣传资料、安排宣传车; 2、2010年参保对象及领取人员公布到村,根据名单收费(2010年未参保人员一律到镇集中办理);

3、镇劳保所人员到村宣传、动员和督查,逐日公布进度;

4、先收保费,随后开据,与论证同步(关于论证:

1、2010年已参保,2011不参保的,其符合条件父母停发基础养老金,后补的,其停发部分不补。

2、2010年已领取基础养老金,但其有符合条件子女未参保的,必须到镇补交,否则停发并追回冒领金额;

3、2010年已领取基础养老金,但其本人同时享受城镇职工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待遇的,一律停发并追回冒领金额)。

四、考核办法:

1、完成任务的村居,给予600元补助;

2、超额完成任务的取前三名,分别再给予1500/1000/500元奖励;

3、未完成任务的村居,按完成情况扣减绩效考核积分;

5.新农保工作报告 篇五

一、本乡人员结构情况

XX乡60岁以上老人有1484人,其中有9人没有第二代身份证号码,16~60周岁应参保人员有6563人,二、工作进度情况

我乡从12月6日起开展参保缴费工作,到XX月XX日为止,有XXXX人已参保缴费,收缴的保费为XXXX万元,参保率为应参保人数的28.1%

三、存在的问题:

1、60岁以上人员对应子女多的人不愿意缴费,认为不划算,交得多,领得少,2、60岁以上人员对应子女有的人不在家,长年在外,联系不上,3、在家的老人因为时间紧暂时没有钱替子女交

45~60岁之间的,他们现在不想交,认为是骗人的,就像保险公司那样,连本都保不倒,16~45岁之间的,认为到60岁还有很久的时间,担心国家政策会变化,不想交,4、外嫁多年的女性,户口在本地,人不在,其家人不

愿交

四:建议

⒈缴费和录入电脑的时间太紧凑,能不能延长些

⒉村里的信息员和做人员信息核对,收费工作的人员给予工钱

报告

3、又由于时间很赶村里的收农保还在进行当中,请给予时间争取在时间段让禾滩乡参保率达到50%以上

4、由于新农保的开展各项工作衔接都在摸索阶段,存在的问题很多各种原因都需要汇报和领会。

5、主观因素:时间太短,我们也只能匆匆的看各村的收费情况,对于我们要求村干部和驻村干部每家每户都要走到我们也只能强调,我一个人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跑完各村。还有一些年龄达到60岁以上但身份证是第一代的,我们做了思想工作,但他本人以各种理由不想去派出所去换户口册我们也没有办法了。

6.新农保工作计划 篇六

为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加快推进新农保工作的意见,根据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2011年新农保试点工作计划》任务目标,为全面完成上级下达我乡的新农保工作目标,现结合我乡实际情况,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

2012年我乡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继续按照省、市、县新农保工作的部署要求,坚持“广覆盖、保基本、有弹性、可持续”的基本原则,明确责任,扎实推进,把这项惠民实事办实办好。

二、工作目标

1、按时足额社会化发放养老金。

2、组织做好参保缴费工作。

三、工作措施

1、制定工作计划,做好发放和参保、续保工作。劳动保障事务所应及早做好参保、续保工作宣传计划,计划的制定要突出一个“早”字,利用有利时机抓好续保工作,特别是利用节假日返乡人员多的时机,做好宣传工作。

2、加强组织领导,按时完成建账工作。认真审核和及时录入2012年新农保新增人员信息,确保新农保信息录入的正确、规范和完整,为新农保个人账户建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继续抓好宣传,重点宣传《社会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于今年7月1日起实施。上半年要在做好新农保政策宣传的同时,同步做好《社会保险法》的宣传,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使广大农村居民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参保的主动性和参保意识。

四、工作要求

1、新农保工作人员及时将参保人员资料收集上交县农保中心审核。

2、做好核减已故养老金待遇领取人员信息,防止养老金基金流失。

3、各村、部门要充分认识新农保工作的重要性,要巩固现有成果,创建工作机制,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认真探索新农保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向上级反应、汇报。

7.新农保工作实施方案 篇七

一、新农保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 该县“新农保”参保登记人员30余万人, 其中60周岁以上约6万人, 16-59周岁约24万人, 共收缴保费5000余万元, 发放养老保险待遇6800余万元, 共获得中央、省、市养老保险金补贴和保险费补贴8000余万元。“新农保”工作给全县农民带来了切身的实惠, 广大农民的参保积极性很高, 但通过入村走访参保对象和向乡镇社保经办人员了解, 发现新农保工作中仍存在如下问题。

1. 有极个别参保对象至今未参保或者虽然去年参保了但今年不愿续保。

××村王某, 47岁, 家里4口人, 应参保3人。今年全家都没续缴保费, 理由是:今年经济紧张, 要盖房娶儿媳妇, 明年再说吧。能花上万元、十几或几十万元盖房子娶媳妇, 却不肯拿出几百元来缴保费, 存有这种心理的人不在少数。他们对社会养老缺乏信心, 普遍认为解决养老问题还得靠自己的孩子。

2.90℅以上的参保对象选择了100元的最低缴费档次。

××村的张某, 今年57岁, 全家6口人, 孩子在外打工, 应参保4人全部选择了年缴100元的最低档。依他家的经济条件, 4人都选择高档次的缴费标准绝对没问题, 可他却说:不知道以后政策兴啥, 人家咋缴我咋缴吧。再说了, 我就是缴了高档次的, 政府补贴也要一样多啊, 我也多领不了多少钱!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的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是一件实实在在的大好事, 参保是对自己年老后幸福生活的一种积极投资啊, 政府有补贴, 到龄即享受, 领取有增长, 资金不流失, 可老百姓怎么不买账呢?他们为什么迟迟不参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标准设置了10个档次, 即100元至1000元, 参保人可自主选择任意一个档次进行缴费, 为什么他们不选较高档次的呢?

3. 协管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该县辖有320多个行政村, 12个乡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所。这12个乡镇服务所的60名工作人员要服务30多万参保对象, 完成农村养老保险费征缴、参保登记、待遇发放、资格年检等工作。按照上级文件规定, 村级应设置“协管员”, 而目前该县的状况是“协管员”全部由村干部兼任, 且他们没有工资待遇, 村支书每个月所领的200多块钱属于村干部补贴, 其他村委只有100多元, 他们不得不外出打工挣钱养家, “协管员”成了“闲管员”。

二、原因分析

1. 参保对象社会养老意识淡薄。

由于我国社会和历史的原因, 农村老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极少, 他们年老后的生活来源只能完全依赖子女, 经济上靠子女供养, 生活上靠子女照料, 没有其他出路, 所以他们“靠儿养老”、“家庭养老”的意识根深缔固。但是随着农村的经济结构、人口结构、劳动力结构和农民的价值观念的变化, 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受到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 成为我国农村养老的必然发展趋势。缴纳养老保险费对农民来说是新生事物, 所以一开始他们顾虑重重, 观望徘徊, 唯恐上当受骗, 正如“盲人骑瞎马, 夜半临深池”, 不敢往前迈步。

2. 参保对象对养老保险政策认识不足, 理解不透甚至误解, 致使缴费不积极不大胆。

××村李某, 现年50岁, 全家4口人均属参保对象, 可他家今年只续缴了他和老伴两人的保费。他有他的道理:孩子还年轻, 以后的日子长着呢, 晚几年缴不要紧!该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规定:“该制度实施时, 已满60周岁的城乡居民不用缴费, 可直接每月领取基础养老金60元, 支付终身, 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必须参保缴费, 子女不参保缴费的, 其60周岁以上父母不可直接领取。”有的参保对象就误认为老人领取的待遇是用了子女的钱, 他们不明白他们参保既给自己的将来进行了储蓄, 又使老人享受了养老保险待遇。还有一部分人错误地认为, 只要自己缴费够15年就可以了, 不懂得长缴多缴是对个人账户的积累, 将来自己领取的养老金也就越多。

三、对策建议

1. 建议政府部门加大经费投入。

建议各级政府部门, 加大基层工作经费投入, 尽快解决村级“协管员”的工资待遇问题, 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切实保障“新农保”工作有序进行。“莫说地方官无用, 地方全凭一官。”这些来自最基层的人员, 对自己村里的居民基本情况最清楚, 哪家几口人, 哪些人属参保对象, 可以说他们了如指掌, 在他们的配合下开展工作就会事半功倍。

2. 建议政府部门提高缴费补贴标准, 即缴费档次越高政府补贴越多。

以年满45周岁的参保人员为例, 假设他选择了年缴100元的缴费标准, 那么15年后他每年领取的待遇是888.36元;如果选年缴300元的标准, 到期领取待遇为每年1147.32元, 也就是说虽然他缴费是原来的3倍, 而领取的待遇却只是原来的1.29倍, “付出”与“收获”相差大, 造成参保人员“就低”参保, 选高标准缴费不积极。

3. 建议社保经办机构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让老百姓加深对养老保险政策的全面了解。

8.中国『新农保』的淄博现象 篇八

2008年10月1日,淄博市正式启动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截至今年7月底,全市已有4个整建制区县和其他区县部分乡镇开展试点,占全市乡镇(街道)总数的48.11%,参保农民达到52.5万人。淄博市“新农保”试点政策之完善、试点范围之广、参保速度之快,全省领先。与之前苦心推行16年的“老农保”形成强烈反差,“新农保”试点令广大农民获得了空前的实惠。

凭空多了个“亲儿子”

“钱都发到俺的存折上了,去年每月42元,今年涨到54元啦。”2009年3月5日,淄博市临淄区凤凰镇南坞东村村民田成銮拿着一个存折喜不自禁,“‘新农保’是件大好事,月月有钱,等于给俺送来个‘亲儿子’啊。”

像田成銮一样,淄博已有18.4万农村老人月月领取养老金。淄博市劳动保障局局长孙树仁介绍,“新农保”政策一出台就得到了农民的积极响应。2008年11月12日至13日,仅两天时间,临淄区齐陵街道高家孝陵村188名应参保村民全部主动缴费参保;38名不到45岁的村民也主动入了保。该区加入“新农保”的农民超过11万,适龄参保率达96%。

短短3个月,淄博首批46个纳入试点的乡镇就有49.1万人加入“新农保”。而今年7月底,这一人数上升到52.5万人,其中享受缴费补贴的45周岁至59周岁参保人员的参保率达到94.5%以上;另外试点乡镇的60岁以上农民,不用缴费,今年初开始直接领取数额不等的养老金。

老农保几成“鸡肋”

“新农保”出台的背景是原有“老农保”存在严重缺陷,已远远不能适应农村养老保险事业发展的需要。

对于1942年出生的临淄区凤凰镇梁家村村民梁天福来说,“老农保”宛若鸡肋。他在1992年一次性缴纳了24元的养老保险,从2003年满60岁时开始领取养老保险,可每月仅有0.4元,还不够单程的公交车票钱。

今年开始,梁天福领取每月42元“新农保”养老金,这几乎相当于他加入“老农保”后个人应得的所有养老金。

“老农保”之所以饱受诟病,突出表现为覆盖面低和保障水平低。截至2008年底,淄博参加“老农保”的农民只有39.1万人,覆盖面约为23.2%;约3.8万农民领取养老金,月均57.71元,其中超过一半人的月度养老金低于当地农村的低保水平。

据介绍,当年在全国推行的“老农保”从制度上仅仅是农民个人的“储蓄积累”,实施起来一是缴费随意,没有底线没有年限,无法规范操作,多数参保农民限于经济实力或是缴费很少或是中断缴费,结果导致保障水平低;二是没有公共财政的支持,政策上无法给农民实惠,农民没有参保积极性。

农民争入“新农保”

针对“老农保”的弊端,淄博试点的“新农保”制度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一改过去单一依靠个人缴费的筹资模式,确定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三方筹资机制。

这给农民带来了看得见的实惠。政府补贴采取缴费补贴和领取补贴“两头补”的方式。以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基数,年满45周岁参保人员按基数的5%-10%缴费,政府按基数的2%进行补贴,从而鼓励了参保缴费;参保人满60岁领取养老金时,给予一定的领取补贴,从而提高了保障水平。

“新农保”政策还规定,对试点时已满60岁的,免缴费直接按年龄段给相应的养老补贴,农村独女家庭和符合计划生育特别扶助政策的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夫妻、农村复退军人还享受特殊的政策倾斜。“新农保”开始实施就给庞大的老年群体和特殊群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这使得“新农保”在农村大受欢迎。

其实,农民青睐“新农保”,最简单的动力是从经济收入上来讲,参保比不参保更合算。临淄区今年全年个人预计缴保费436元,政府补贴145元。南坞东村村民边树文说:“入了‘新农保’,就能享受到政府的补贴,不入就没有,会算账的就会入!”该区测算数字更令人怦然心动:45岁入保,预计60岁以后每月能领近400元;18岁入保,到时每年能领7000多元!

淄博高新区在公共财政投入上力度更大,农民以农民收入为基数缴费,政府按城市居民收入为基数补贴,双方缴费数额近乎相等,这大大激发了该区农民参保积极性,17835名适龄参保农民有17478人参保,参保率高达98%;此外还有1638名45岁以下农民主动参保。

2008年,淄博市三级财政用于新型农保的投入达4800多万元,带动农村居民缴费1.13亿元。而淄博将在全市全部推行“新农保”时,每年财政补贴将拿出1.8亿元。

稳步走好试点路

为扎实推进“新农保”试点工作,淄博市成立了分管市长任组长的新型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市发改委、劳动保障、财政、人事、民政、计划生育等9个部门和9个区县分管负责人参加。同时,市里组成2个督导组,分别深入区县、街道(乡镇)开展调研和督导,指导推动各区县、街道(乡镇)工作开展。各区县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

为提高“新农保”政策的知晓度,淄博市精心设计了宣传提纲,印发简洁明了的宣传资料50余万份。在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进行深入宣传的基础上,组织了集中上街宣传活动,对特殊人群登门入户讲解政策,利用赶大集、村村悬挂标语,定时循环广播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广泛开展宣传,为顺利开展试点提供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为提高区县试点的积极性,淄博市还制定了激励政策,试点区县每新增参保缴费1万人,机构编制允许增加1人;试点区县每新增参保缴费1人,市财政给予1.5元的奖励。2009年初,市政府已对各区县兑现2008年度奖励资金47.72万元。

按照淄博市“新农保”试点三步走的战略,今年全市参加试点的乡镇(街道)数量将占全市总数的一半以上,目前这一目标任务接近完成。而到2010年,全市106个乡镇将全面推开试点工作,并力争全市45周岁以上农村居民参保缴费率达到70%以上。届时,淄博市的农村居民将真正像城镇职工一样实现了“老有所养”梦。

Zibo Famers Are Provided for at the Old Age

On October 1, 2008, Zibo started the trial work concerning new rural fundamental pension insurance. By the end of July 2009, throughout the four urban districts and counties as well as some of the towns in the counties—totaling 51 towns and sub-district offices—trial work had begun, accounting for 48.11 percent of the towns and sub-district offices of the entire city and covering 525,000 farmers.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rural social security system, the new rural social security system has increased the governmental budget. Unlike the traditional financing mode where all of the pension funding was gathered from the personal contributions, the new rural security system is comprised of the personal contributions, collective allowance, and governmental allowance, which brings benefits for the farmers.

The governmental allowance is provided by means of paying allowance and withdrawal allowance. Based on the average annual net income per capita of the farmers, farmers over the age of 45 pay insurance fees at the rate of 5%-10% of the base and the government provides allowance at 2% of the base, thus encouraging the farmers to participate in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When the farmers receive the pensions after they reach 60, the provincial governments contribute an allowance again so as to enhance the standard pension.

9.新农保工作总结 篇九

2010年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直接领导下,本局按照省委、省政府2010年第四季度在全省范围内实施新农保的重要部署,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关于开展新农保工作的重大决策,扎实开展工作,攻坚克难,新农保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0年新农保工作基本情况

开展新农保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这项改革结束了中国农民没有养老保险的历史,是一项造福数亿农民家庭的重大惠民工程。全面建立新农保制度,也是我省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必然要求。为了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早日使广大农民享受到新农保惠民政策,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各乡镇和各有关职能部门通力协作,扎实推进。截止2010年12月31日,全市10个乡镇16至59周岁农业人口累计参加新农保10.4万人,收缴参保费1129.5万元,参保率达到82%,比省下达的60%参保率高出22个百分点。同时,为2.56万名符合领取养老金条件的60周岁以上农民群众发放了养老金,发放基础养老金共计396万元,发放率达到100%

二、2010年新农保工作经验和做法

新农保工作取得的成效,来自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既有市委、市政府的全面部署,又有各乡镇的真抓实干;既有各项工作措施的及时出台,又有人社、财政、信用联社、农保经办机构等有关部门和经办人员的艰苦努力工作。新农保工作之所以能够顺利开展,关键在于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抓领导重视。领导重视是新农保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新农保工作起步阶段,为了使各单位、部门主要领导重视新农保,并能把新农保工作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抓好落实,市委宋泽江书记多次批示,要求把这项惠及百姓的德政工程抓好抓实,市政府吉明江市长多次听取市人社等职能部门的工作汇报,反复强调开展新农保工作的重要意义,还多次主持召开新农保专题工作会议,对新农保工作的开展进行部署;分管人社部门工作的符红莉副市长还多次主持召开乡镇主要领导会议,并亲自带队下乡督导新农保工作。当新农保工作开展一个月时,由于工作进展缓慢,各乡镇参保登记人数廖廖无几,为了尽快摆脱这种局面,市政府专门组织召开了新农保工作滞后乡镇推进会,落实乡镇领导责任,建立奖惩制度,并派出督导组对乡镇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通过有关部门领导分片包乡镇,乡镇包村,村包组,党员干部包户的方式,层层落实新农保工作。随着这一系列强有力措施的落实,新农保工作进度明显加快。从新农保工作开展的整个过程可以看出,各级领导重视,对新农保工作的开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二)抓紧政策措施出台。为确保新农保实施工作统一有序开展,认真贯彻国家有关精神,根据《海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出台了《**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方案》,确定了新农保工作的基本框架。为了全市统一新农保政策、统一新农保经办规程,人社部门派出业务骨干到乡镇进行业务指导,使全市新农保经办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统一规范。同时,明确了目标任务,细化了补贴标准,提出了工作措施。

(三)抓摸底调查和人员信息录入。准确的数据是开展新农保工作的基础。去年5月市农保经办机构印发了相关的表格统计农业人口数据,初步掌握了农业人口数据以及各有关年龄段人员数据。同时要求公安部门及时为没有身份证的农民办理身份证,民政部门提供农村低保、重点优抚对象及五保户名单,残联部门提供重度残疾人情况。农业人口情况的及时掌握,为新农保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为适应新农保业务开展需要,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新农保业务信息化、标准化目标,农保经办机构和各乡镇都配备了电脑和打印机。同时,市农保经办机构还临时聘请了10多位大学生,把全市15周岁以上农业人口的人员信息输入电脑,实现了与省、乡镇的三级联网,提高了新农保业务的经办能力,加快了新农保业务的开展。

(四)抓宣传发动。为使新农保政策能让农民听得懂、算得清、记得住、能接受。各乡镇深入村组,挨家挨户宣传新农保政策和好处,市农保机构还利用电视等媒体进行宣传,各乡镇还通

过张贴宣传画、悬挂标语等,极大地推动了新农保工作的开展。

(五)抓经办机构建设。自新农保工作开展以来,各乡镇不断加强新农保工作平台建设,建立健全乡镇一级新农保经办机构,设立了专职新农保经办岗位,10个乡镇共配备了13名经办人员,全市185个行政村共配备202名新农保协管员,由此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市、乡镇、村三级新农保经办管理服务平台。同时,通过临时聘用、招录高素质经办人员充实市农保经办队伍,确保了新农保基础工作的按时完成,为新农保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了条件。

(六)抓经费到位。新农保工作开展之前,市人社部门就积极配合市财政部门做好基础养老金发放测算、财政补贴资金测算等工作,并预留了1100万元作为新农保财政补贴资金。随着新农保各项业务的开展,财政补贴资金的及时拨付到位,这是确保新农保工作顺利开展的物质保障。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由于新农保是新事物,农村群众的思想认识不够深,自觉参保的积极性不高,特别是16至35周岁这一年龄段的适龄参保人员尤为突出,宣传发动工作尚需加大。

(二)2010年度新农保后续管理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乡镇参保缴费人员信息报送不齐全,有些乡镇仍有年满60周岁人员信息未报送等。

四、今年的工作方向

(一)认真做好自查工作,努力实现新农保参保率更上一个台阶,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确保今年5月份前完成全年的参保缴费任务,即实现参保率达到90%。

(二)做好培训工作,强化管理服务水平

为提高基层新农保经办能力,在充实市、乡、村三级经办工作力量的基础上,精心组织举办各类新农保政策、业务培训班,分期分批对各乡镇驻村干部、乡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新农保经办人员以及各行政村新农保协管员进行全面培训,使之成为一支懂政策、熟业务的基层经办队伍,以便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周到细致的服务,让老百姓愉快参保、放心参保。

10.新农保工作总结 篇十

华亭县位于甘肃东部、关山东麓,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是全国十三大产煤基地和西北三大产煤矿区之一。总面积1183平方公里,辖5镇5乡、1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工业园区。总人口18万,其中农业人口12.59万。20xx年底,全县GDP达到48.29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15.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5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30元。20xx年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规范管理、优化服务、完善制度、健全体系”的工作思路,着重在创新机制上挖潜力,在完善制度中求发展,努力实现基础管理工作规范化,各项工作有序进行。止目前,在征缴进行三个月(征缴计划时间为九个月)的情况下,全县79917名参保农民已有56943名参保缴费,缴费率达到86.25%,参保率达到88%;为15054名60岁以上发放养老金 万元,发放率和确保率达到100%。广大参保农民充分享受到了新农保政策带来的实惠,新农保试点工作得到了群众普遍拥护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20xx年6月9日,顺利迎接了全省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考核,得分94.5分,在全省首批10个试点县排名第一。《农民日报》、《中国劳动保障报》、《甘肃日报》、甘肃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先后对我县新农保试点工作进行了重点报道。在20xx年11月5日召开的全省新农保工作会议上,我县被命名为“全省新农保试点工作示范县”,并在大会上做了经验交流发言。12月4日,甘肃电视台经济频道《项目甘肃》栏目以“新农保解除农民后顾之忧”为题,对我县新农保试点工作进行了12分钟的专题报道。

二、主要做法及存在的问题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完善政策,做好对接工作。结合我县工作实际和经济发展水平,根据中央和省市确定的基本原则和总体框架,在新农保待遇领取条件、基金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完善,对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死亡参保人员个人账户继承进行了规范。随着试点工作的开展,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参保人员死亡的情况不断出现,我们对相关工作进行了规范,无条件的执行一些刚性的要求,维护了参保人及其家属的权益,促进了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我们还注重结合县情,认真对比分析,对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的行之有效的先进做法,在制度调整和对接中予以吸收和强化,巩固了工作成绩,实现新老制度的平稳对接,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受到了基层群众的好评和欢迎。

二是加强领导,完善试点工作目标考核和激励机制。将新农保试点工作目标任务列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奋斗目标,提出了工作进度和具体目标任务,并通过人社局、各乡镇政府这两个不同层次的渠道予以层层分解落实,做到镇镇有目标,人人有任务,年中有督促,年底有考核。对措施得力,完成新农保征缴任务较好、农保基础资料健全、规范、完善的乡镇予以奖励,并通报表彰,充分调动了各街镇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创新机制,强力扩面续保。把扩面的重点放在了长期外出务工人员上,利用外出务工人员春节返乡的有利时机,新农保经办人员亲自登门拜访,全面细致的讲解新农保制度的具体要求和目的意义,并且面对面帮助参保群众填写表格,录取相关资料。今年的续保工作中,各级农保经办人员通过深入未及时续保农民家庭,发放印制的宣传资料,开展新农保政策宣传,分析未续保原因,研究对策,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逐步推进续保工作的开展。同时,加大对经济困难家庭的政策扶持力度,防止出现“保富不保贫”的现象,努力做到应保尽保,不留死角。

四是优化服务,确保业务经办高效规范。我们认真梳理两年来的业务经办经验,对新农保各项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清理,简化、细化和优化,从方便群众的角度出发,对参保缴费和领取待遇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规范和优化,统一了办事项目、办事流程、办事标准。并且加强政策业务培训,帮助每位同志熟练掌握岗位技能,不断提高政策业务综合水平,以过硬、专业的理论水平增强服务能力,充分激发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实现“服务方式‘零距离’、服务项目‘零差错’、服务态度‘零投诉’”,让作风建设取得实效,让服务对象得到实惠。

我县新农保试点工作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与中央和省、市的要求衡量,与广大农民群众的切实需要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是:新农保政策制度尚不健全、保障水平偏低;;国家还没有开发统一的信息管理软件,工作效率和质量有待提高。

三、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以本次督查为契机,按照“出经验、创特色、树典型”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强领导,创新机制,狠抓落实,确保20xx年我县新农保试点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为此,将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不断完善政策制度。在两年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对新农保政策标准、经办程序、管理模式、考核评估等各方面进行健全和完善。进一步引导和鼓励国营企业、集体经济和其他社会经济组织为参保人员缴费提供资助;根据财政收入和农民收入增长情况,适时调整缴费档次,提高补贴标准和待遇水平,确保新农保事业可持续发展。

二是进一步加强经办机构建设。充实县乡经办人员力量,探索建立适应乡镇机构改革要求和农村特点的经办模式,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做到业务前台向乡镇、村(社区)延伸,为参保人员就近提供便捷高效规范服务。

11.新农保的消费增进效应 篇十一

关键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家庭消费支出;家庭特征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49(2015)01-0116-10

DOI:10.3969/j.issn.1000-4149.2015.01.012

收稿日期:2014-07-17;修订日期:2014-12-07

基金项目: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长江城市群生态文明协同创新体系研究”(skqy201419)。

作者简介:贺立龙,经济学博士,四川大学经济学院讲师;姜召花,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本科生。

The Effect on Consumption Enhancement of the New Rural Social Pension Insurance:

Evidence from CHARLS

HE Lilong, JIANG Zhaohua

(School of Economics,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65,China)

Abstract:What effect does the New Rural Social Pension Insurance(NRSPI) system bring on rural household consumption expenditures? The empirical analysis using the data from 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urvey Questionnaire database (CHARLS) showed that daily household spending of the insured farmer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uninsured farmers; the impact of NRSPI on consumer expenditure differed due to different family characteristics. The farmer aged above 60 were more influenced than those aged under 60. The family in poorer health was more influenced. The NRSPI primarily influenced daily household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of farmers. The highgrade consumption expenditures on tourism, automobile, etc. were not much influenced.

Keywords:New Rural Social Pension Insurance; rural household consumption expenditures; family characteristic

一、引言

我国农村人口约有6亿,提升农民消费水平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农村家庭的巨大消费潜力一直未得到充分发挥,究其原因,除了农民增收缓慢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导致的养老顾虑,束缚了农民即期消费的积极性,他们对

未来收入不确定性的担忧使得其将收入用于预防性储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是以保障农村居民年老时的基本生活为目的,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模式,由政府组织实施的一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社会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新农保的实施不仅是为了应对我国农村养老问题,还承载着扩大内需、促进宏观经济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任务。

在具体实施中,新农保产生了哪些政策效应?是否促进了农村居民的消费?本文将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库的截面数据,探讨新农保是否影响以及如何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相关问题,并将家庭特征纳入考虑的范围,以细分新农保的消费效应,寻求相应的政策启示。

《人口与经济》2015年第1期

贺立龙,等:新农保的消费增进效应

二、文献综述

国内关于养老保险对家庭消费和储蓄的实证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肖严华把影响扩大内需的因素归为三类,一是社会文化,二是国民收入分配体制,三是制度因素,而制度因素主要是社会保障制度[1]。杨河清、陈汪茫运用城镇居民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社保投入对消费水平有较大的乘数效应[2]。刘子兰、陈梦真总结关于养老保险与居民消费关系的文献成果发现,基于总量数据与家计数据的实证分析大都得出了养老保险促进居民消费的结论[3]。刘远风选取了湖北省50个县域的2009年和2010年的经济数据,构建倍差法模型,采用固定效应估计,在控制GDP的情况下,通过比较试点地区和非试点地区之间的差异,发现新农保具有扩大内需的显著效果,但对全省整体消费的影响不具有显著性[4]。陈池波、张攀峰对新农保对农村家庭消费影响进行了入户调查,结果显示有一半以上的受访者表示新农保让生活更有保障,更愿意消费[5]。赵耀辉等人利用CHARLS数据,采用断点回归和双重差分识别的策略,发现新农保政策显著地促进了家庭总消费,但人均消费所受到的影响不具有统计显著性[6]。岳爱等人使用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和西北大学西北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于2012年4月开展的公共投资和公共服务调查的数据,采用工具变量和倾向得分匹配法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农户参加新农保后,家庭日常费用支出有较为显著的增加[7]。有研究得到了不同的结论。于文革发现社保支出引起社会储蓄率的下降,抑制投资需求,使资本存量下降,影响经济增长,政府社会保障支出与产出显著负相关[8]。王晓霞和孙华臣使用多元回归模型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发现社会保障对我国居民消费存在挤出效应,社会保障每增加1%,消费支出下降0.37%[9]。

12.新农保就是孝儿女 篇十二

父母供我上大学, 毕业后我到外地工作, 离家越来越远。这几年来, 我日渐感受到父母的孤寂, 但也只能通过电话安慰他们。我似乎能察觉到他们内心的隐忧, 只是他们没有言说而已。

前不久的一个周末我打电话回家, 像往常一样询问父母的身体状况, 唠叨半天家庭琐事。就在我要挂电话时, 父亲忽然想起一件事, 对我说:“丫头, 现在咱这里有一种保险, 听说交些钱, 生病了可以报销, 到了60岁还可以月月领钱。”保险我当然知道, 城里到处都有, 我估计, 这几年他们是推销到乡下了。

放下电话以后, 我还是有点不放心。听父亲的口气, 这种保险在乡下很受欢迎, 而父亲的意思, 怕也是想买一份的。我打开电脑, 找到家乡安徽省巢湖市历阳镇的政府网页, 发现父亲跟我提的保险, 其实是一种新农村综合保险, 由政府财政补贴, 包含养老和医疗两项待遇, 这种保险家乡正在大力推广。我大致看了一下保险缴费, 要是父母一次性缴纳2万元, 不仅大病可以报销几万元, 而且60岁以后每月能领到四五百元的养老金, 确实蛮实惠的。

这么好的机会当然不容错过, 我通过网上银行将钱汇到父亲的存折上。父亲收到钱后, 像以往一样嗔怪我, 他说不差缴保险费的钱, 平时寄给他们的都没有花。而且现在不比从前了, 种地不仅不缴一分钱税, 每年还有一定的粮食补贴, 几年下来, 就足够买保险了。

几天后, 父母办妥了保险, 不忘打来电话向我“汇报”。听到他们话语里掩饰不住的喜悦, 电话这头的我感到格外舒心。

13.江永农行新农保汇报工作 篇十三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省、市分行各位领导在百忙之中深入到我行检查、指导新农保工作,这是对我支行工作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首先我代表江永支行全体员工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根据上级行的指导精神,我就新工作进展情况向各位领导做以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我县辖6镇5乡(4个瑶族乡),2个国有农林场,1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540平方公里,2010年末总人口28.1万,以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5%。现有60岁以上老人XXX,涉及特补人员XXX;16—44周岁XXX人;45—59周岁XXX人。总参保人数为XXX人。

二、工作措施。

(一)思想重视,全行行动。

支行党委积极响应上级行的号召,从实际情况出发,召开了党委会、新农保动员会议,精心对“新农保代理工作”进行了组织安排:

1、思想动员。从“代理新农保”中标以来,行党委班子每周二在员工例会上必讲新农保,分别从代理新农保工作的政治角度、代理新农保工作对我行长远发展的角度等多层次进行了分析、介绍、解说以及强调。让全行每一位员工在思想上高度认识到代理新农保工作的重要性,触动每一位员工的心灵,自主加入到新农保工作,为代理新农保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成立专项工作小组,促进行动。首先是成立以行领导为组长的三个新农保工作小组,一个小组挂靠一个网点,每个小组分为两个小分队,组建代理新农保工作专项小组;其次是将市分行下派人员、江永支行部分骨干精英等26人根据实际情况挂靠到每个小分队。

(二)抓机制建考核,确定代理新农保工作的整体思路。

支行于2011年9月25日出台了《江永农行“新农保”业务工作组考核办法》,以“参加农民满意,合作机构满意,当地政府满意”为目标进行了具体工作安排。

1、考核办法以百分之考核,按分切块考核。其中:制卡环节(30分)、机具布放(15分)、发卡管理(20分)、现场管理(15分)设备管理(10分)、关系管理(10分)、工作纪律(实行扣分制)。

2、是评先表彰,对考核得分在98(含)—100分的工作组奖励2万元,95(含)—98(不含)分的工作组奖励1.8万元。93(含)—95(不含)分的工作组奖励1.6万元,并在四季度综合绩效考核中对所在网点加5分;得分在90分(不含)以下的工作组每人罚款1000元,主任就地免职,并在四季度综合绩效考核中对所在网点扣5分。

3、确定代理工作时间进度。

(1)9月2号召开行长办公会,安排具体工作,并向县委、县政府、县人社局汇报我行服务“新农保”的指导思想、运作模式,使各方达成共识,确保进行全方位合作。

(2)9月27 日,确定工作组成员及各组分工情况。

(3)9月28日出台“考核方案”。

(4)9月30日前开立好三个专用账户。

(5)10月8日召开全体“新农保”参与人员动员大会、宣读“考核办法”。

(6)10月10日完成与人社局的信息对接工作。

(7)10月11日起,各网点负责对相应乡镇“农保卡”的制作,各工作组到对应乡镇、村开展机具的布放、选址、安装、使用培训、农保卡的发放激活使用等工作。10月底完成60岁以上人员农保卡的发放、激活工作。11月底完成16-59岁参保人员的农保卡发放、激活工作。

(三)部门联动,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

1、全行各部门互相配合。综合部负责对外宣传及资料的组织、会议的组织、后勤保障、安全保障。运营管理部负责科技支持、发卡及对账等内务工作的督导。客户部负责对机具的申请、报批、安装及使用培训、公布工作进度、组织实施对各组的考核。行领导负责与相关部门的联络沟通工作,并直接参与到各工作小组的工作。

2、组织专项培训。利用晚上时间先后三次对工作小组进行了培训。一是针对具体工作可能存在的问题,我行设计了新农保11问,要求每一位新农保成员熟知,为农民现场解答做好准备。二是对移动POS机具功能介绍、社会保障卡激活、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故障的解决办法等进行了专项培训,并要求每个小分队POS操作人员现场操作。

三是对转账电话机具进行了全方面培训,从申请资料、柜台操作、机具安装、机具常见故障解决方法、机具功能特别是对新农保业务和助农取款功能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演示,并要求每一位工作组成员操作一遍。

三、工作进度情况

1、开户与数据对接

江永县新农保专户已于2011年10月XX号开好、回龙圩管理区新农保代专户已与2011年10月XX号开好。江永县全县数据于2011年XX号已对接完毕,但回龙圩管理区数据仍在对接中。

2、机具申请与布放工作

截止2011年11月14日,我行已上报支付通31户,已批19户,19户机具已全部布放到位;移动POS激活机具7台已全部到位。

3、制卡与发卡

截止2011年11月14日我行已制卡XXX张,并且各组已将所有开好的社会保证卡按村进行了分类排序,发卡需要的复印机、订书机、小纸条、农行新农保宣传横幅等工具已全部准备到位。发卡数为0.四、工作中碰到的问题。

1、数据对接工作滞后。省分行与省社保局在数据对接上速度相不够理想。比江永农行新农保工作进度计划10月10日完成数据对接晚了XXX天,直接影响了整项工作的进度。

2、当地政府新农制度存在一定的瑕疵。一是当地政府要求60岁以上老人领取养老金其子女必须全部参保,这给60岁以上老人按期

领取养老金带来一定难度,同时给我行发卡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工作量,这需要我行将不符合条件的卡重新挑选分类出来。二是当地政府想举行发卡启动仪式,但准备工作准备不到位,造成时间延后。

3、我行代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一是转账电话选址困难。我县域内网点数量有限,并且无离行式自助ATM机具,部分乡镇离我行网点有数十里路程,代理人取款极为不便。二是代理人积极性不高。部分代理人因代理新农保养老保险资金支取无手续费,并且自己垫付资金存在一定风险,还需自付电话费,不愿意代理。三是售后服务工作难度较大。部分村镇交通不便,主要干道都为泥巴路或者石头小道,并且离县城有数十里路程,给日后的支付通维护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4、工作较为被动。我行在机具布放、制卡等准备工作已全部做好,但因外部原因,造成工作被动。

江永支行客户部

上一篇:夏天晚会主持词下一篇:关于劳动的名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