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中华少年》语文教案(精选12篇)
1.六年级《中华少年》语文教案 篇一
最新版
中华少年
【课前准备】
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看到祖国的锦绣山川,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日新月异的变化时,你是否为祖国的日益强盛感到骄傲?是否为自己是一位中华少年而感到自豪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中华少年》。
二、初步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三、讨论交流
1.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2.互相交流:了解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3.阅读欣赏课前收集的有关历史典故、传统风俗的资料和图片。
四、整体把握,难句理解
1.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雪莲”“乳燕”“雏鹰”“山丹丹”各喻指什么?
2.默读第2、3、4、5自然段,想一想,是什么哺育滋养了中华少年?(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3.读第6、7自然段,感受四个“不”句和四个“要”句的鲜明对比,它们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中华少年建设中祖国的坚强决心。)
4.齐读第8自然段,体会诗歌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5.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交流对诗句含义的理解,诗句的表达方法及内心情感体验。)
五、诵读,激发爱国情怀
1.自由朗诵:
以充沛的情感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2.分角色朗诵:
甲、乙、丙、丁分配朗诵或四人小组合作读,也可以全班分角色朗诵。
3.表演朗诵:
配上音乐,化装表演朗诵。
2017.3.1 最新版
六、总结升华
交流对有诗歌朗诵的体会。
2017.3.1
2.六年级《中华少年》语文教案 篇二
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在一起议论的就是学生, 抱怨现在学生身上存在着太多消极的思想道德:自我意识突出, 自私自利。中国人身上独有的儒雅气息好像在他们身上都发现不了。希望借此, 让学生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增强自身的文学功底, 达到陶冶高雅情操的效果。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 是古代圣贤思想与智慧的结晶。为避免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流失, 在我国, 几乎所有城市的所有中小学都在背诵国学经典。但是很多学校是拿来主义, 直接要求一二年级背诵《弟子规》, 三四年级背诵《三字经》, 不加取舍, 对诵读活动的内容不加甄别、不加分析, 致使一些带有糟粕性的内容流入学校, 致使学生价值观念产生偏差, 腐蚀了他们的心灵。
我认为教师要有选择地为学生制定《国学经典教材》。我们课题小组将国学精髓《弟子规》定为三、四年级, 《论语》定为五、六年级“经典诵读”校本课程, 针对一、二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要求他们记一些古典诗词。《弟子规》很好, 但不是适合毎一个学生, 教师要从中做出筛选, 选择合适的背诵。经典中确实有一些沉闷艰涩的文本, 我们要对文本加以甄别, 选择性地推荐给学生。我们推行经典诵读的基本理念是:只求熟读成诵, 不必求懂。传统文化经典的教育诚然要提倡, 但是要明白怎么提倡, 提倡哪些东西。让学生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 学做人是我们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初衷。
首先, 古代国学经典教材讲究押韵, 读起来朗朗上口, 十分有利于学生背诵, 但是教师不能不假思索地全给学生, 自己不背。当教师的必须有一桶水, 才可以给学生一杯水。在上课前, 教师要做足功课, 先理解、先背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把“古文”背后的“故事”呈现给学生, 比如:教学《弟子规》中的“或饮食, 或坐走;长者先, 幼者后”, 我就给学生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 让学生懂得谦虚礼让, 长幼有序。有时将故事性较强的诗文编成课本剧, 抽出一节课让学生表演。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 诗文配插图动画, 图文并茂, 诗中有画, 画中有文……生动有趣的教学, 不摆花架子, 搞形式, 切实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古诗文学习的欲望。
其次, 要充分保证国学诵读的教学时间。立足课堂, 开展诵读活动。本学期, 每周的语文课中抽出一节必须有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内容, 并对学生的诵读进行教授、指导。学科渗透国学经典内容, 各科教师灵活运用, 也可以利用课堂中场两分钟左右的时间教学或互动, 以调节课堂。中午到校后二十分钟拿出自己的课外书, 静悄悄地读, 做到精读有所摘记, 略读有所统计, 让读书成为习惯。
1.开展校园诵读活动。东回舍小学校园的早晨, 书声朗朗, 各班诵读经典的读书声, 在校园中激荡。而最值得一提的, 是每天的大课间诵读活动。在古筝《高山流水》的古典韵律中, 4-6年级学生诵读《弟子规》《论语》, 1-3年级诵读古诗, 每日的经典诵读已经成为习惯, 几乎所有的东小学生都能够用嘹亮的声音诵读《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名篇。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 寓教于乐。如采用集体读、指名读、接龙读、男女对读、竞赛读, 传悄悄话等形式。其中还采用拍手歌法、相声法、变节奏法快板法等趣味诵读。诵读时给读得好的学生发小红旗, 让他们领读, 这样, 学生兴趣盎然, 信心十足。除此之外, 教师将传统的游戏“击鼓传花”“背诵接龙”等编入到诵读活动之中, 让儿童在乐中学、乐中背, 给诵读活动增添了乐趣和动力。最为突出的是四年级一班的师生同背, 并进行比赛, 其乐无穷。还有六年级二班在诵读方式上, 结合班级学生特长, 将古典乐曲的演奏与诵读结合起来, 对学生进行心灵的浸染。
3.营造优美诵读环境, 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古典魅力。教室墙壁上张贴古代名人的画像以及名言警句, 黑板报上开辟专栏, 每天提供一首或一段古诗文。组织开展手抄报比赛, 精选古典, 并把从“国学经典”中学到的知识和写作技巧运用于作文, 再让学生本人讲讲心得, 进行表彰和鼓励。对于选材新颖的文章择优刊登在学校橱窗上, 学生看到同伴的作品榜上有名, 更能激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4.积极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开展“经典诵读亲子共读”活动, 将经典诵读向家庭延伸, 巩固诵读效果。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 古人留给我们的灿烂文化, 除去精美的文辞, 折射的是古人的人格魅力。通过诵读, 我们从学生身上看到了可喜的变化, “对饮食, 勿拣择;食适可, 勿过则。”说的是对饮食不要挑剔偏食, 而且要适可而止, 不要吃过量。一位家长打电话说:“孩子以前非常挑食, 不吃青椒、菜花、鸡蛋等, 爱吃肉, 而且每次见肉就吃起来没个饱, 也不管别人。现在, 学了《弟子规》中的这句话, 变得懂事了, 虽然这些蔬菜吃得少, 但也不像以前一点也不吃, 还发脾气了。知道给家长夹菜, 好东西分给别人, 懂得关心父母, 孝顺父母, 帮孩子养成了好习惯、好品格。”
让孟子的“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善天下”;孔子的“温良恭俭让”;庄子的“无我”为学生增加一丝文学修养的底气, 成为他们享用一生的财富。
国学经典不仅语言精炼优美, 而且意蕴深刻。通过诵读, 逐渐养成了学生的才情、美质。学校的许多教师明显感受到:学生的文化素养已初见成效, 儒雅的品性气质正在形成。在国学的熏陶下, 学生健全的人格素养正在形成。但是学生人格品行的形成绝非一日之功,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 我校还会继续坚持开展和完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让我们中华民族美德源远流长, 将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身上肩负的使命。
【责编张景贤】
摘要: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 是古代圣贤思想与智慧的结晶。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 既能增加他们的涵养, 又能提高其素质水平;既能让他们了解中华文化之根, 也能使他们树立民族自信心, 提高人文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选择适合小学生特点的内容, 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3.六年级《中华少年》语文教案 篇三
班级 小组名称 学生姓名 时间
科目 语文 年级 六 编写人 覃章寿
课题 *中华少年 课时安排 1
学 案 导 案
学习目标 1、我能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的意思(重点)
2、我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
4、分角色读课文,了解祖国的过去、今天、明天, 导入新课,展示强化目标
(时间: )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我在自学生字词时,能借助工具书认识二类字词
3、我在读课文时,词语我理解我会用(在课文中标出这些词语并作批注。)
翱翔:
萦绕
强悍
噩梦
璀璨
莽莽
立地顶天
蹒跚学步
4、我在读课文时,能一边读一边思考,我把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受在书上作批注,我读书过程中还有以下疑问需要请教:
(1)
(2)
(3)
5、我在读课文后,我知道课文内容,我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
6、写出每节的内容
走进学生,了解学情
(时间: )
合作探究 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2、细读课文,画出让你感动的地方。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并写出来。
3、质疑问难
4、“诗魂”指谁?“南湖的航船”又是指谁?“春天的故事”呢? 深入小组,点拨指导
(时间: )
展示交流 (1)各小组归纳总结的共识在班内交流。
(2)各小组出示质疑的问题,分组讨论解决,师点拨引导。
(3)交流读文心得:
3、“诗魂”指谁?“南湖的航船”又是指谁?“春天的故事”呢? 全班交流,互动评价
(时间: )
达标检测 1、我会连:
翱翔的 画卷 推动 诗魂
鲜嫩的 诗篇 斩断 飞船
崭新的 雄鹰 追赶 思念
璀璨的 山丹丹 寄托 贫穷
2、我会写反义词:
沉闷-- 认真-- 成熟--
秘密--
3、读、想、做
不期望脚下处处阳关道
不幻想头顶一片艳阳天
不迷恋父兄给予的蜜罐温床,
不忘记“最危险的时候”战歌飞旋
要做期间去长风破浪,
要做火箭去推动飞船,
要想利剑把贫穷斩断
要用爱心把世界相连
(1)、“最危险的时候”实际上指的是 的时候。“战歌飞旋”实际上是指 。
(2)、
要做期间去长风破浪,
要做火箭去推动飞船,
要想利剑把贫穷斩断
要用爱心把世界相连。这四个句子结构相同,语气连贯,充分表达了
测评反馈,及时矫正
(时间: )
盘点收获 1、读了这课,我知道了:
2、我明白了:
3、我还知道了许多爱国名人名言:
总结归纳,导学反思
(时间: )
4.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教案 篇四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19写的短篇小说《故乡》,那么大家知道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教案要如何写呢?下面来看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7个字。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等词语。
2、能快速地默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整体感知闰土的形象。
过程与方法
1、有速度地默读课文。
2、概括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
3、根据画面展开联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在旧中国深重的黑暗下,闰土身上的健康、机灵、纯朴和勇敢。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闰土的形象。
教学难点:
揣摩人物的特点,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课前了解旧社会封建家庭的生活方式,了解文中提到的动物;多媒体图片;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激发兴趣
1、介绍朋友:今天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个新朋友,他叫闰土。板书:闰土(出示课文插图)
2、打招呼:与朋友初次见面,谁能与闰土打个招呼?指名说(过渡:看来同学们都会打招呼,想不想赶快了解我们的这位朋友?)
3、鲁迅先生在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时也像你们一样想起了他三十年前儿时的伙伴,当母亲和他提起这位朋友时,他的脑里就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画面。
静静地音乐声中听老师讲述闰土刺查的故事。说说听了故事之后的感受。 他就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主人公──少年闰土。
二、整体感知课文
(一)你想认识这位少年吗?细细地读读课文。
(二)学生反馈交流。(板书学生对闰土和“我”的认识。)
三、提出问题,互释疑点,保留问题
鲁迅的文章语言精辟,同学们在初读课文中是否有不理解的地方?请大家快速读读课文,找一找,做好记号。先由四人小组长组织,进行组内交流,再把你们解决不了的.写在黑板上,看看大家是否能够相互解决一部分。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2、反馈交流,部分问题存疑。教师从学生的问题中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和疑问点。
四、学习闰土的外貌
方案一:由学生问题进入第一自然段教学。
1、请同学们找一找二人初次见面时闰土是怎样的形象。
2、指名读,同学们仔细听,听完后说说闰土的形象有什么样的特点。(看出闰土是一个纯朴、活泼的孩子)
3、老师给大家捎来一顶绍兴的小毡帽,我们找个小朋友戴一戴。仔细观察,戴上毡帽的小朋友像闰土吗?
区分紫色──又白又嫩,体会闰土的健康。
4、抓住重点词,亲切地朗读这句话。
闰土是一个健康的孩子,形象非常可爱,可惜课文中没有写到“我”是怎样的一种形象。再读读课文,你们能不能根据闰土的形象特点来想象一下“我”会有怎样的形象?注意:要有想象力,但要有根据,合乎逻辑。
5、学习作者对闰土外貌的描写,将大家对“我”的设想用几句话写一写。
6、反馈交流,师生评价。
7、小结: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这样想的缘由,我们到下节课可以继续研究。
五、教学第一段画面
正是这不同于我的外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让我最记忆犹新的则是看瓜刺猹的闰土。
(一)轻轻地读读这段话,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二)反馈交流,体味提升。
1、第一句教学
(1)指名读第一句。同桌互读,并且把认为读得好的同桌推荐给大家。再请这些同学齐读。学生评价。学习读。
(2)教师点播:在闰土奔驰在一望无际的海边时,我在哪里?试想,每每回忆起这幅画面时,我的心中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3)深情地读读这段话,把这幅画面,把这个小英雄深深刻在脑中。
2、第二句教学
(1)刺猹──闰土不仅健康可爱,还非常勇敢,看插图中的少年分明是一个小英雄。
(2)不同形式的体味朗读,鼓励生生之间的评价与赏识。
(3)小英雄的形象是否也刻在你的脑中了?闭上眼睛,再把这个形象回味一下:“其间……”
3、指导背诵本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直入主题
1、谈话: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少年闰土》。请同学们先看大屏幕。
2、出示刺猹的图片。
①师引述: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个十一二岁的少年在做什么呢?谁能把这幅画的内容续下去?
②请全班的同学看图,背诵第一自然段。
③小结:看来同学们对上一节课的内容掌握得不错。
这幅画可以看出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呢?(机智勇敢)
3、过渡:闰土还不只机智勇敢,他还有很多特点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品读体会
1、课文讲了闰土几件事?你对哪一件事情最感兴趣?捕鸟、拾贝、刺猹、观鱼
2、在这四件事中,我们还能了解到闰土的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根据阅读提示学习课文。
出示阅读提示:自由阅读课文,体会课文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外貌、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把你印象最深的、最感兴趣的段落或句子多读几遍,然后和老师同学交流讨论。
(1)闰土是个捕鸟高手。
(2)闰土很勇敢。
(3)简略学习“捡贝壳”、“看跳鱼儿”部分:体会闰土的自由自在
3、小结:综合闰土给“我”讲的这四件事,我们可以看出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少年?
重点理解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师:“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指哪些事?“他们”指谁?“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又是指什么?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4、小结:由于环境的不同,闰土和文中的“我”对生活有不同的理解。
5、争辩研读,深入理解课文
作者鲁迅是如此的向往闰土的生活,那闰土和作者相比,谁的生活有意思呢?同学们!如果要你选择,你是向往闰土的生活还是课文中“我”的生活? 请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也可以结合你对鲁迅的了解以及鲁迅的作品来谈。
6、展开想象,训练口语。
A、过渡:与闰土相处了一个月,“我”与他已经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必须回家了。当时会发生怎样感人的情景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想象一下“我”和闰土分别时会说些什么?
B、谁能结合图中人物的神态、动作再说一说。
C、课文是怎样写的呢?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5.六年级《中华少年》语文教案 篇五
《顶碗少年》教案设计
五峰镇水尽司小学 杨素芳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整篇文章写得平实简约,在阅读理解上难度不大。但全文叙事波澜起伏,充满悬念,紧紧扣住读者的心弦,随着顶碗少年的失败和成功,读者的心也为之起伏。另外,作者还通过对观众、一位姑娘,和白发老者的细腻描写,来衬托出当时紧张的气氛。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沉入文本创设情境之中,从而体会到顶碗少年那种不怕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同时,也掌握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的这种写作方法。三维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2、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3、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教学重点:
弄清课文内容,透过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小实验
每人拿出一枚硬币,在课桌上把它立起来,有的可能立了很多次都很难成功,老师及时鼓励学生沉住气,坚持就是胜利,最后学生均取得了成功。通过这个实验,学生获得的启示导入新课,出示课题。(教师板书:顶碗少年)
2.观看课文中的视频片断:杂技表演。
学生观看后,说说自己的感受。(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表演)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要求:1.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正解“座无虚席、惊羡、惊心动魄、陶醉”等词语的意思。
2.学生在文中划出哪些地方的描写体现了“惊心动魄”? 三:再读课文,深化理解。
全班交流:
师:第一次表演,从哪些地方读出了惊心动魄。
生:“在轻松幽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这意想不到的失误,让所有观众都惊呆了。”“台上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师:你体会到什么?
生:少年表演的柔美动作,技艺高超。
师:请大家用称赞的语气同桌一起读一读。
师:当那一大摞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这时,观众的反应怎样?少年呢?
生:观众惊呆,少年没有慌乱。
师:从“微笑”、“不失风度”可以看出什么?
生:镇定、充满信心。
师:引导学生想象:这时少年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生:怎么会这样?平时训练都没问题,不用紧张,这次肯定成功,别怕。
师:请你们带着镇定的语气读一读。
师生小结:顶碗少年虽然技艺高超,但意外还是发生了,这的确是一场难度很大的杂技表演啊!
师:同学们,对其他人或事物的描写,可以间接衬托出想要描写的人或事物,这样的描写方法叫侧面描写。这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作者既写了少年精彩的表演,又写了观众的反应和碗,这就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描写方法。我们在自己的写作中也可以用到。
接下来我们用刚才的学习方法读第二、三次的表演,从哪些地方读出了惊心动魄!
生:第二次表演:“少年很沉着,不慌不忙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少年急忙摆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生:第三次表演: “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当那摞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师:你有什么想说的?指名学生回答。
师:带着惊心动魄的情感读读描写三次杂技表演过程的语句。师:作者看到的是一场体现老者的宽容和关爱的杂技表演。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这是一场体现老者的宽容和关爱的杂技表演?指名学生回答。
生1:“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从后台走到灯光下……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我从老者的神态和动作中可以体会到老者对少年的鼓励和关爱。
生2:少年在第一次失败后“没有慌乱,而且不失风度”,可是第二次失败后“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可见他第二次失败后已经非常紧张,但当老者安慰他之后,他镇定下来了,第三次表演获得了成功,可见老者对他的关爱和鼓励多么重要。
师:引导想象:老者可能对顶碗少年低声说了什么?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名学生说说。
师:带着这样的感受,朗读描写老者的片段。让学生谈谈读后的想法。生1:作者看到的是一场难度大的杂技表演。
生2:作者看到的是一场让自己难以忘怀的杂技表演。
四、合作探究:这位少年的表演是否成功呢?
学生可能有两种观点,教师适时指导学生进行即兴辩论。(要求应用课文中的论点论据进行阐述)
教师要在学生充分交流、辩论的基础上,适时引导:
①从表演的过程来看,顶碗少年的表演出现了两次失误,没有一次成功,的确并不精彩;
②从顶碗少年在表演中所体现出来的不怕失败,面对两次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来看,他的表演是十分精彩、成功的。正是有这样的拼搏精神,他的第三次表演才取得了成功。
③如果,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就获得了成功,观众欣赏到的就只是一次“精彩、成功”的杂技表演而已。正因为顶碗少年的表演是在出现了两次失误后的第三次成功的,观众才不仅看到了精彩、成功的杂技表演,而且从这位顶碗少年的身上感受到了那种不怕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这种精神远比看到一场没有失误的杂技表演更有意义。每一位观看过表演的观众,都可能“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夜的演出”,因为,他们从中“得到了启示,悟出了一些人生的哲理――面对困难和失败,只有坚持下去,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思考并填空:这位少年最后的成功与、、是分不开的!
五:拓展延伸,培养能力
1.少年成功后接受采访时会说什么?(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模仿表演)
2、说说自己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3.如果顶碗少年的第三次表演仍然没有成功,你觉得他该怎么办?是放弃了,不再表演,还是继续表演第四次?如果你就是顶碗少年,你会怎么做?
六、总结全文
教师总结:课文描写了顶碗少年三次表演的过程,紧紧围绕表演的“惊心动魄”展开。让我们体会到:人总会遇到困难、挫折的,要鼓起勇气面对困难,勇敢拼搏,不轻言放弃,最终会成功的。这也就是失败乃成功之母
板书设计:
顶碗少年
失误——努力
失误——努力 ====成功
6.六年级《中华少年》语文教案 篇六
苏教版全册语文教材有个同题的开篇文, 那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其内容包涵了语文能力、科学的学习方法甚至语文学习的品质。这些“习惯”, 任何一个都没法凭着一朝一夕的教育就能速成的, 它们也不是互为独立的个体, 培养过程中总是密切相连的。预习, 作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6) 》的要求, 在小学三年级就被作为训练重点。然而我们却忽视了将预习要求作深化、忽视了使预习习惯内化。
六年级学生完成预习应该做到自主学习生字新词、读熟读通课文、读书做记号、写读后感悟、质疑问难、根据学习需要搜集相关资料辅助学习等。然而, 预习现状是:学生主动性差, 对于在预习中要完成哪些任务更是混沌不清。可以说, 学生在预习方面的习惯是个空白, 甚至和低年级预习的要求也几乎雷同, 我们没有根据学段的提升而提高预习要求, 这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已经成为了一个障碍。
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品质的养成, 也帮学生为终身学习能力的储备添砖加瓦, 我们必须寻找合适的途径, 有效训练, 实现自主学习品质的内化———预习, 正是一个有效的途径。每个年级都应当有不同的预习要求, 它们应当适合学生年龄特点, 能够激发学生乐学好学, 更可以融合多层面的能力训练, 比如搜集、选择、整理、质疑、拓展等。“预习”, 成了首抓, 而且必须抓、要抓好!
二、为学生量身定做的预习要求
“今天作业是预习第×课!”我们几乎习惯了这样布置任务, 无论是哪个年级。我们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能力差别, 甚至环境因素。预习是一种自学, 应当是个性化的, 完全不同于课堂学习。为六年级学生“量身定做”一份预习要求, 内容需实, 形式求新。
预习我作主
适当预习, 可让你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个大致了解, 也能帮你提高课堂上的听课效率。三类预习要求任你选择, 请为自己的学习作主!请当学习的小主人!
一类要求:熟读课文, 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文中词语。抄写生字新词三遍, 并能给生字扩词。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
二类要求:熟读课文, 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文中词语。生字可以不抄三遍, 但要保证不出现错误。可采取默写的方法来检验自己。摘抄文中的优美句段1~2处, 并有感情地朗读, 直至能诵读。思考练习, 提出问题, 然后试着做一做, 通过对一些问题的解答,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查阅课文相关资料。搜集有关作者或主人公的生平事迹;或与课文有关的文字、图片、声像资料。
三类要求:熟读课文, 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文中词语。生字可以不抄三遍, 但要保证不出现错误。可采取默写的方法来检验自己。摘抄文中的优美句段1~2处, 并有感情地朗读, 直至能诵读。思考练习, 提出问题, 然后试着做一做, 通过对一些问题的解答,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查阅课文相关资料。搜集有关作者或主人公的生平事迹;或与课文有关的文字、图片、声像资料。对于文章中印象深刻的地方或使你感动的地方, 用几句话写下自己的感悟。根据课文的结构仿写一段或写一段自己读了文章的感受。 (150~200字)
这份预习要求布置给学生的时候, 深受学生喜爱。首先, 它任务明确。预习任务分层分级, 有简单容易的, 也有一定难度富有挑战性的。其次, 个性突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选择, 要求因人而异, 个性呈现及鲜明。当然, 它不是一份只满足学生兴趣的预习要求, 它对学生理解思考、收集整理、积累运用等能力提高都给予了训练空间。
三、目标明确的评价实施方案
为学生拟定了这份内容形式都较合适的预习要求, 还应有一套评价实施方案, 因为不坚持做不会有效, 不具体指导则是空的, 不及时评价反馈则无法保证效果, 更别说养成好习惯了。
1. 类目选择民主化。
预习要求分三个难度, 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自选类目, 这样做照顾到了班中不同等次的学生。学生根据要求自选, 在实施一个阶段后, 有部分学生上升了一档要求, 挑战自己。从选择到变动, 学生完全是根据自己的喜好与能力在做。“自己做主”来学习, 这是贴近学生的有效做法。乐学, 是我达成训练目的保障。
2. 训练过程严格化。
曾和学生约法三章:类目自选, 难易自定, 但任务完成必须毫不含糊。我要求学生按照老师教学进度把握预习时间, 还要求学生按照所选要求逐条完成预习任务, 每课必做预习笔记。我做到每课必查, 并且及时点评、及时交流, 以此加强督促管理。习惯养成需要一个过程, 对于六年级学生, 严格检查是必要的。
3. 指导形式多样化。
在各个类目的预习要求中, 都十分明确学生需要完成的听说读写等各项任务, 要求是固定的, 但是每一课的预习笔记是不同的。在学生自主安排时间预习的基础上, 我再作针对性指导。如结合具体课文补充或变动一些预习要求。遇到散文类文章, 要求学生品读赏析;遇到叙事类文章则学着评价人物……如单独辅导, 帮助学生解决一两个预习难题;或者提供学生收集资料的渠道, 联系电脑房, 安排学生上网浏览, 到图书馆开架借书……在形式丰富的指导中, 我做到多为学生想, 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解决学生的困难, 保证预习质量。
4. 巧妙评价趣味化。
抽查预习笔记时, 我对满意的预习给予简单评语, 或者画些肯定性的标记。小组互评也是一种巧妙招术, 在组织学生分小组相互评比中还能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 上进心理。
巧妙评价还应利用课堂。比如字词的掌握, 在新授课开始时通过默写进行, 或直接完成补充习题上的基础题。在新鲜变换的检查方式中, 逐步提高预习质量的要求, 学生很容易接受。有时还能针对学生的预习笔记, 有意给学生表达的机会, 直接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只要花心思, 我们总能在课里课外巧妙地激励学生深化预习, 让学生在有效的检查反馈中增强意识、提高能力。
7.《少年闰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篇七
设计说明
有这样一位少年,他和我们的年纪相仿,不仅健康、天真、活泼,而且勇敢、聪明、有本领、见识广。大家想不想认识他,了解他呢?他就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主人公——闰土。 (板书:少年闰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句子。
(二)出示词语(展示课件第三屏) “猬”和“谓”字的意思。
(三)集体交流对以下词语的理解:其间──其中无端──无缘无故素──向来如许──如此希奇──稀奇
(四)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什么?三、引入形象,初识闰土
(一)过渡:闰土是我儿时的伙伴,与他分别三十年了,但“我”时常想起他,常常惦着他。每当这时,“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这样一幅神奇的画面:
鲁迅文章中的有些词语较为深奥,理解后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课文。
(一)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
教师相机指导读准字音,根据部首区别
(二)请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另外的学生边听边思考: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三)段中用了哪个词将景、人、物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一幅生动的画面?(抓“其间”一词)
(四)课件播放闰土看瓜刺猹的画面,结合观察图画朗读第一自然段。(展示课件第四屏)
(五)尝试背诵这一段。四、抓住外貌,喜爱闰土
让学生入情入境,感受画面之美,文字之美并积累内化语言。
(一)过渡:这一年,“我”家轮到了大祭祀的值年,需要一个人来看管祭器,闰土因此来到“我”家,我们于是相识了。
(二)默读第四自然段,用“XXXX”画出描写闰土外貌的词句,想想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出示一组句子:帽……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他正在厨房里,圆圆的脸,头戴一顶毡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用圈子将他套住了。(展示课件第五屏)
1.学生读句子。
2.比一比,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可爱。
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外貌了
3.自由读,指导朗读,读出闰土的健康、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结合对闰土外貌描写的学习,让学生说一说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抓住人物的特点)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与闰土初次见面,对这位朋友有了一定的了解,下一节课,我们再与他好好交流。
四、作业
8.六年级语文少年闰土的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目的:
1利用工具书、学会生字、理解新词。
2看着幻灯、背诵第1自然段。
3学习课文第一段、初步了解人物特点。
背诵第1自然段。初步了解人物特点。
教学准备:
投影片
小黑板
录音机
教学过程:
1、导人新课。
(1)出示绘有闰土守瓜的幻灯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2)指名学生讲述画面的.内容。揭示课题。
(3)简介鲁迅及小说《故乡》。
2自学课文。
(1)轻声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生字新词、读准宇音;结合上下文查字典理解下列词语:仿佛、无端、素不知道、伶俐;读通课文。
(2)给课文分段。
3组织讨论质疑。
4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写有生字新词的小黑板、检查认读和理解情况。
①理解下列词义:其间、一望无垠、祭祀、仿佛、无端、素不知道。(教师讲词义、学生写词。)
②给下面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见作业本第1题。)
(2)指名汇报分段情况、井说出自己分段的理由。
5讲读第一段。
(1)学生轻声读第一遍、思考:作者首先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是怎么写的?写得好在哪里?
(2)再次引导看幻灯、结合课文指图进行复述。(要求在复述时能运用“深蓝”、“金黄”、“碧绿”、“带”、“捏”、·刺“等词语。)
(3)齐读课文第一段。
6作业:
(1)熟读并背诵课文第一段。
9.六年级《中华少年》语文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革命先辈和爱国志士为中华民族自由和解放而奋斗的事迹,继承他们振兴中华的遗志;增强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情境中体验、在讨论中感悟、在搜集整理信息中总结。
3、情感与价值观:
产生爱国情感,增强为中华民族振兴而不断进取的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学生体会建国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为国家繁荣昌盛而付出的艰辛,体验国家的发展是多么的不容易,增强为国效力的责任。
2、总结历史教训,激励学生向革命先辈和爱国志士学习,牢记自己的使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准备
搜集名人名言以及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名人、故事。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视频:阅兵升旗仪式。
2、导出课题:振兴中华我们的责任。
二、课中深究。
(活动一)感受振兴责任。
1、出示人民英雄纪念碑图,简单介绍关于纪念碑的知识。
2、向一切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的自由幸福而牺牲的英雄们深深鞠躬!
3、如果在纪念碑上开辟一小块缅怀者留言板,你会在上面写什么?
4、自由上台交流留言内容。
5、出示课件:香港回归。
6、讨论:帝国主义列强为什么敢在我们的国土上横行霸道?(活动二)揭示“振兴中华”之内涵。
1、出示有关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名人故事。(1)讲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2)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
(3)介绍其他爱国志士、革命先辈、平凡工作者的事迹。(李四光、邓小平、华罗庚、时传祥、袁隆平。)
2、学生说说自己最敬仰的爱国志士和革命先辈的事迹。
3、感悟,鼓励学生说说。(活动三)“振兴中华”我先行。
1、介绍我国今天在国际上的地位,陈述我们面临的种种危机。
2、教师提出问题:现在振兴祖国的内容和任务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谈谈自己如何对振兴祖国作贡献?
3、小组活动,制作“振兴中华”卡片。
4、集体交流卡片内容。
三、全课总结。各小组总结。
振兴中华,我们的责任是什么。教师总结。
同学们,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都和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振兴中华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我们应当尽自己的所能,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学习。
四、课后实践。
1、制作一块模拟纪念碑,把你知道的百年来中华英烈的名字写在上面,永世铭记!
2、摘抄古今中外的爱国志士的名言。
3、读有关青少年刻苦学习的故事书,同时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10.六年级《中华少年》语文教案 篇十
原来如此——认识定格动画
教学内容:
本课的内容分二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分析动画范例,了解动画的种类和定格动画的基本原理。第二部分,认识制作定格动画的工具平台。第二部分,了解应用制作工具创建动画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动画的基本原理,了解什么是定格动画;初步认识制作定格动画的工具平台,并应用制作平台,创建一个动画文件。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动画范例,阅读相关动画原理的义章,了解不同类别的动画,分析动画的基本原理,明确定格动画的基本构成;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定格动画制作工具平台,认识其界面,了解其基本功能;通过观察教师示范,在教师的引导下,创建一个动画文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实例、分析原理、制作动画,逐渐养成对所见事物进行认真观察、仔细分析的习惯;激发学生对动画的探索兴趣和创作热情。 教学重点:
① 解定格动画的基本原理。
② 认识制作定格动画的工具平台。 教学难点:
创建一个新动画。
教学准备:机房,材料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教师可在中外经典动画片中截取不同类型的动画片片段,要求动画类型特征明显;收集整理能说明定格动画基本原理的图示或者实物,以备演示分析之用。
课前,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以课前作业或预习的形式指导学生利用各种方法获取有关动画原理的资料,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同时观看经典动画片,便于学生在课堂交流。给学生机安装好动画制作软件平台,安装好相应的摄像设备。2.教学策略
本课学习中,指导学生理解定格动画原理时,可通过演示、讨论等办法,让学生通过欣赏经典动画片,了解动画的种类;通过阅读资料、观看教师演示动画原理图示、实物,了解定格动画的基本原理,了解帧的概念,了解单位时间呈现帧的多少可控制动画
第1页,共30页 播放速度等基本原理,为以后制作动画做好知识准备。
动画制作平台很多,本书采用“i动面”这个简单易用的定格动画制作平台进行制作。和其他软件一样,通过讲授、演示等传统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半台界面,通过播放制作好的优秀动画片,让学生了,解其功能。通过教师快速制作一个简单的动画,使学生对动画制作有初步印象。
制作好的动画要存放在相应的文件夹中,建议引导学生根据存放的内容,科学合理地规划文件夹结构,养成良好的规划资源的习惯。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认识定格动画
第2页,共30页
第二课
我的动画片——定格动画制作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学生动手拍摄定格动画的开端。第一部分内容是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动画的场景,并根据自己的动画内容,设计并搭建一个简单的场景。第二部分是应用定格动画制作工具软件,在场景中拍摄动画画山。第二部分是对拍摄的画面进行简单的编辑并保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动画的场景,初步学会规划动画场景,并能应用手头现有材料和方便可得的材料设计和制作简单的动画场景;能应用相关动画制作工具,制作简单的定格动画;初步了解定格动画制作的基本流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动画实例、阅读相关资料、同伴相互讨论等方式,探究什么是动画场景,并通过实践操作,初步学会设计和搭建简单的动画场景;通过制作简单的定格动画,知道定格动画的制作流程并初步掌握简单定格动画的制作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动手搭建场景、拍摄动画画面等操作,提高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审美情趣。4.教学重点:
1.了解什么足动画场景,并应用现有材料,搭建一个简单的动画场景。
2.学会应用动画制作上具平台,拍摄定格动画的各个帧画面,制作动画。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应用动画制作工具平台拍摄场景中的对象学生在制作定格动画时,逐帧拍摄相关的画面是有一定难度的。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本节课学生开始动手制作定格动画,课堂中涉及的新名词较多,需要动手制作的对象也较多,因此,课前要做的准备相对多一些。
(1)以课前预习或作业的形式,让学生搜集什么是动画场景、什么是动画镜头、什么是动画帧的相关资料。
(2)搭建动画场景的材料,可以是定格动画制作软件白带的材料,可以是老师和学生自己制作的场景材料,也可以是其他的背景、道具等。
第3页,共30页(3)连接摄像头到计算机。
(4)调试好定格动画制作软件和摄像头的画面。2.教学策略
本课可以采用演示教学法、讨论法等,让学生了解动画场景、动画镜头、动画帧等基本概念。通过分组协作,研究动画的规划设计,探讨应用怎样的材料,搭建怎样的场景,组内成员分工协作,快速搭建好场景。应用演示法让学牛了解定格动画制作工具平台的使用方法,小组探索动画制作工具平台的使用方法,并制作简单的动画。小组探究,并对拍摄的一组画面进行删除、添加等简单编辑。
板书设计:
定格动画制作基本方法
教学反思:
第4页,共30页 第三课
让画面更逼真——画面中角色的编辑
教学内容:
本课足承接卜节拍摄了定格动画逐帧照片之后,应用动画制作工具自带的图片编辑工具,对照片进行进一步的修改编辑,使画山更逼真。第一部分足引导学牛发现所拍摄的逐帧照片保存的位置和命名规律。第二部分足动画制作工具平台中图片编辑功能的简单.介绍。第三部分是应用照片编辑工具巾的基本绘图功能对照片进行编辑。教学过程:
知识与技能:了解拍摄定格动画照片的命名规律及存放的位置;能应用定格动画制作平台白带的编辑工具对拍摄的照片进行修改,使动画播放效果更生动逼真;进一步了解动画的场景与镜头。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究,发现定格动画帧命名规律和存放的位置,深入理解动画基本原理,为后期制作做好准备;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定格动画帧简单编辑的方法,能通过编辑帧照片,使动画播放的视觉效果更生动逼真;结合编辑照片的实践操作,阅读相关资料,进一步理解镜头、场景等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探索,发现动画帧图片的命名规律、存放方式,养成通过现象探究事物本质的学习习惯;通过编辑动画帧,养成遵循事物规律的习惯,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①观察定格动画一个镜头中逐帧照片的存放文件夹,并注意其文什名,发现文什名命名规律。
②应用动画制作工具平台自带的照片编辑工具,为照片中的人物对象绘制口型,使动画效果更生动、逼真。 教学难点:
编辑和完善拍摄的照片,使动画逼真生动。 教学准备:机房,教材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阅读“动画后期制作”的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动画制作的过程,知道定格动画在拍摄完每一帧画面后,还要完成哪些工作。阅读教材上日积月累中的“动画镜头”,进一步了解动画镜头的概念,为理解一个镜头中一组照片的命名规律做好知识准备。2.教学策略
(1)观察讨论,自主发现。在学牛阅读了相关资料后,引导学牛观
第5页,共30页 察拍摄的动画镜头文件夹。打开文件夹,观察并讨论文件的命名规律,让学牛思考为什么这样命名,进而理解定格动画的基本原理,就是按顺序逐帧呈现照片序列中的每张照片。同时,也让学牛了解剑如果改变文件夹中的照片顺序,就会改变动画内容;改变其中照片中的内容,动画中某处的画面就会改变,为即将进行的编辑照片做好准备。
(2)动手实践,掌握方法。应用图片编辑工具对定格动画镜头巾·组照片进行编辑,需要学生了解绘图工具中各个工具的功能和应用,在实践应用中学会使用,掌握方法。任务驱动,是学生学习并掌握信息技术的好方法。
(3)不断完善,形成技能。修改编辑定格动画中的照片,绘制照片序列中多张照片的相同人物口型,要反复预览观看修改效果,要有耐心,要能找出问题所在。在反复的练习中,逐渐掌握定格动画中连续帧动作变化的程度、快慢规律,进而形成编辑动画画面的技能。
板书设计:
画面中角色的编辑
教学反思:
第6页,共30页 第四课
音画并茂的动画片——背景音乐和配音
教学内容:
本课是指导学生给定格动画插入背景音乐和对白。首先指导学生了解动画片巾的音乐和音响、对白等和声音相关的元素,然后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掌握利用Windows系统自带的“录音机”或者动画制作工具中的录音功能录制相关对话和旁白,并掌握将对白、音乐等卢音元素插入动画的方法。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动画中声音的类别,能分辨出动画片中的音乐和音响并能说出音乐、音响等元素在动画片中的作用;掌握给动画片录制对白的方法,并能将录制的对白、旁白插入到动画片中,生成音画并茂的定格动画。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自主探究,了解什么是动画片中的音乐和音效,并能识别出动画片中的音乐和音响;观看教师演示,讨论方法技巧,通过操作实践,掌握给定格动画中插入背景音乐的方法,并学会录制对白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动画片声音的观察和分析,体验音乐、音响等声音元素在 教学重点:
1.掌握给定格动画录制声音的方法。
2.学会给动画片中添加背景音乐、对白、音响等声音元素,制作出声画并茂的定格动面。 教学难点:
把要插入定格动画中的声音文件统一成动画制作工具适应的格式。
教学准备:机房,教材。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1)给自己的定格动画收集合适的背景音乐,注意所选的背景音乐风格要适合自己制作的动画内容,还要注意所选音乐播放的时间长短和动画播放时间长短相当。(2)检查录制动画片对话、旁白的计算机是否装上了话筒,并试一试话筒是否工作正常。2.教学策略
(1)自主学习,分析讨论。通过查找阅读与动画中的声音相关的文字,了解动画中的声音有哪儿类,分别具有哪些特征;通过观看动画片片段,体验声音在动画片中起到的作用,激发学生给自己动画插入声音的愿望。
第7页,共30页(2)观察示范,掌握方法。本节课的操作性很强,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能,教师可以给学牛演示录制对白,给动画巾插入音乐或者对白的过程。学牛在教师的指导下给自己的动画录制对白,在实践巾掌握插入音乐和对白的基本方法。 板书设计:
背景音乐和配音
教学反思:
第8页,共30页 第五课
展示我的“小宠物”——多镜头动画制作
教学内容:
本课的丰要内容是指导学牛应用所学的动画制作知识,将自己创编的故事制作成-个多镜头定格动画。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掌握多镜头定格动画制作的基本方法;能应用多镜头定格动面表达自己编创的简单故事;能对动画作品做出简单的评价。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制作动画片《晒晒我的“小宠物”》,掌握多镜头定格动画的制作方法和制作技巧;在制作动画的过稗中,体验镜头脚本的重要性,并能应用简单的分镜头脚本,表达出自己动画片的故事情节;通过作品交流展示活动,提高评价技能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制作动画,感受规划和设计在完成·项任务巾的重要性,逐步养成先规划设计,冉按计划操作实施的良好习惯;用动画表达自己所讲述的自己身边的故事,激发创作热情。 教学重点:
① 引导学生编创故事并根据故事情节设计分镜头脚本。②指导学生制作多镜头动画。 教学难点:
第9页,共30页 如何划分镜头,并完成分镜头脚本刨编。 教学准备:机房,教材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制作动画之前的规划工作对制作动画来讲很重要,可以将一些规划活动放在课前完成,如故事创编、动画素材的准备、文件夹的没计和建立等。2.教学策略
本课教学,可放手让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完成动画的创编和制作,教师可在两个教学重点处,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尤其是分镜头和脚本的制作,要进行必要的讲解。组织作品展示活动时,可通过教师的评价范例,让学生从多角度对作品做出较科学合理的评价,并目.评价的语言要言之有据言之有物。 板书设计:
多镜头动画制作
教学反思:
第10页,共30页 第六课
我喜欢玩游戏——了解电子刊物
教学内容:
本课主要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了解什么是电子刊物,知道电子刊物的特点及常见形式;第二部分,确定电子刊物的主题,按兴趣成立研究制作小组;第三部分,规划电子刊物内容,确定主要栏目及主要内容。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制作电子刊物的一般方法;确定自己要制作的电子刊物主题;规划自己的刊物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中小学牛优秀电子刊物作品,让学牛了解什么足电子刊物;通过学牛的观察思考,了解电子刊物的一般结构和特点,适合表达怎样的信息;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主题,按兴趣分组,规划刊物内容及主要栏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演示欣赏的过程中,提高对电子报刊的学习兴趣,激发创作热情。 教学重点: 规划自己的电子刊物。 教学难点:
根据选择的主题,规划设计自己电子刊物的栏日及内容。 教学准备:机房,教材。 教学过程:
第11页,共30页 1.课前准备
在课前,可让学生先确定一个电了刊物的主题。如教材中的《童年的游戏》;再如,爱我家乡的主题,像家乡的历史义化、家乡的风景特产、家乡的发展变化等。选择的主题要有研究和探索的价值,研究内容和素材相对容易得到。2.教学策略
本课教学中,要以讲授法、演示法、范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浏览欣赏优秀电子刊物作品,了解什么是电子刊物,电子刊物有哪些特征,通过教师的演示和介绍,帮助学生建立电子刊物的概念,知道电子刊物的组成部分的要求,同时激发学生进行创作电子刊物的热情。
在指导学生认识电子刊物时,以优秀电子刊物为范例,介绍电子刊物的组成、封面、卷首语、目录、正文、封底等,并说明各个要素的要求。在此基础卜,指导学牛规划自己刊物的栏目结构和基本内容。尤其要强调正文内容的来源,激发学牛去探究知识的欲望。达到研究性学习的目的。要指导学牛以爱好、兴趣分组,成立研究小组,进行组内分工,明确本组的制作、规划,以及各自在组内的任务和在制作巾承担的任务,制订自己的工作计划。 板书设计:
了解电子刊物
教学反思:
第12页,共30页 第七课
深入了解游戏——收集电子刊物素材
教学内容: 本课主要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足对电子刊物内容的详细规划;第二部分足通过自己创作、在因特网上搜集、调查访谈及其他途径搜集资源。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规划具体内容;学会通过自主创作、网络查找、调查访谈等方式搜集相关主题的各类资源;学会分类管理资源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在思考用哪些内容表达主题的过程中,规划刊物内容,体验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过程;通过应用多种方式收集表达主题内容的资源,提高信息筛选和信息甄别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电子刊物资源文件的管理、对刊物内容的规划设计,提高规划设计的能力,逐步养成统筹设计的良好习惯;通过多方面、多渠道搜集整理相关信息资源,体验信息资源的多样性;通过对资源的学习、选择,提高学生搜集信息、管理信息、甄别信息的能力,提高信息素养。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渠道搜集相关资源,并整理资源。 教学难点:规划刊物栏目内容,做好资源文件的整理。 教学准备:机房,教材。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根据自己确定的刊物主题,思考要从哪几个方面米表现主题,每个方面要分几个要点来说明,是用文字说明还是用图片展示。同时,查找相关的资料并保存上来,以备下课应用。尤其是要把在课堂上不容易找到的资料准备好。如研究《童年的游戏》这个主题,可以从“爷爷玩的游戏”“爸爸玩的游戏”“我们玩的游戏”“游戏的思考”等几个方面来表现,有些资料是需要向爷爷或者爸爸、妈妈访谈得到的,这类资源要在课前准备。比如听爷爷讲他们玩的游戏,把游戏玩法记录下来又如,可以将父母小时候玩游戏的照片翻拍或者扫描。课前准备的有效资料越多、越完备,课堂上的研究和制作的时间就越充足。2.教学策略
本节课的教学要延续上节课的内容,继续引导学生做好规划,逐步养成先缜密规划然后实施的良好习惯。存确定r刊物的主题后,要思考从哪几个方面求表现该主题,也就是刊物要分哪几个栏目,每个栏目要包含哪些具体内容,都要先做出规划。此外,还要做
第13页,共30页 出制作电子刊物所需资源管理的规划,就是将资源按照类别建立相应文件夹保存。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就是让学生根据规划好的内容收集相关的资料。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丰研究,搜集哪些资料、从哪些途径搜集剑这些资科,教师可根据学牛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创作”“因特网查找”“调查访谈”“其他”中的一个或几个,指导学生掌握。其中的“调查访谈”可让学生课前自主阅读“口积月累”中的“进行访谈调查要做好哪些准备?”了解如何进行访谈,并在课外进行规划中的访谈,记录好资料,如文字纪录、照片资料、录音视频资料等。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搜集加上素材资料技术上的支持和指导。 板书设计:
收集电子刊物素材
教学反思:
第14页,共30页 第八课
游戏“聚会”——制作电子刊物
教学内容:
本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设置电子刊物的页面;第二部分,指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设置电子刊物的封面;第三部分,制作电子刊物卷首语页面;第四部分,制作目录贝面。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设置电子刊物背景的方法;学会设置电子刊物刊头;学会应用艺术字、白选图形、图像等具有图形属性的对象制作电子刊物封而,并能应用叠放次序、组合等工具调整封而图像的位置关系。
过程与方法:在设计和制作刊物封而的过程中,掌握刊物页而设计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操作实践,探究如何对页而中的图形图像进行处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设计和制作电子刊物页而的过程中,提高制作电子刊物的兴趣,逐渐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想象力及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设计并制作电子刊物的封面。
教学难点:综合应用具有图形属性的对象制作刊物封面、目录页等。
教学准备:机房,教材。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准备几个典型的不同风格的优秀电子刊物作品。2.教学策略
教学中,耍合理应用范例教学法、演示法、讨论法等,让学生在欣赏、思考的基础上,设计并制作自己电子刊物的封面、日录页等。在进行页面设置的教学中,先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和观察范例,体会不同版面的刊物在计算机上呈现的视觉效果。通过演示,指导学生根据自己报刊的主题及设计风格,选择页面大小和形状,并设计背景。封面的设计制作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是难点。封面不仅要美观大方,还耍体现刊物的风格特点,是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体现。因此,要指导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和制作封而。先通过范例,让学生体会到封而在刊物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封而的构成元素,包括刊头、出版日期、刊号、内容导读以及相关装饰图画等,给学生的创作设计提供思路,开阔学生视野。然后,演示一个封而制作的大致流程,根据主题设计封而的结构和要呈现的内容,应用以前所学有关图义混排的技巧和图形对象
第15页,共30页 的操作技巧,进行制作。制作的过程中,对于学生较难掌握的图形对象的层次设置、位置摆放、图形的组合等操作,要指导学生掌握其操作要领,并在实践中合理应用。教材中,这部分内容描述的不是很详细,尤其是技术方面的捕述,在引导学生读书的基础上,还要通过范例让学生感受技术的应用。之后,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制作自己的刊物封面。这个过程中,同样要精讲多练,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观察、体验、实践、探索,完成自己的封面设计制作。目录页的设计要相对复杂一些,首先要清楚本报刊的伞部栏曰结构和伞部文章,将这些全部写进目录页,做到排版清晰、层次分明,还要在页面中体现刊物名称、出版信息等相关内容。教学中,可以通过欣赏观察小同类型、不同风格的目录,让学牛分析体会这些目录页的结构、制作方法和技巧,以开阔学牛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 板书设计:
制作电子刊物
教学反思:
第16页,共30页 第九课
多彩的游戏——装饰电子刊物
教学内容: 本课的主要内容有二部分:第一部分,设计并制作刊物的正文页面;第二部分,设计并制作目录页中目录条目和正文页山的超链接;第二部分,制作封底。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了解电子刊物的结构,学会设计制作电子刊物正文页、导航等内容;学会综合应用文字、艺术字、白选图形、文本框、图片、声音、动画等素材工具编辑版面,制作形式美观、内容丰富的电子刊物。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范例,了解刊物正文页面的基本构成和统一风格的体现,并能结合主题设计自己的正文页面;通过操作实践,综合应用学过的文字处理、图文混排的方法和技巧,合理利用系统提供的各种工具,制作自己的电子刊物,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设计和制作电子刊物主要内容的相关-页面,激发学生合作制作电子刊物的兴趣,提高自己的创新力、想象力、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的能力及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设计和制作电子刊物的正文内容的各个页面。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设计的页面除美观外,还要和表现的主题保持一致的风格。
教学准备:机房,教材。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1)电子刊物范例,准备不同风格、不同页面形式的刊物。(2)装饰性的图案和插图等素材。2.教学策略
教学中,合理应用范例法、演示法、讨论法等教学法,让学生在观察范例思考结构的基础上,设计自己的正义页而结构、封底等,并制作刊物页而主要内容及相关导航、链接。
正义内容的设计制作工作量大,耗时多,但制作起来难度低一些,教师指导学生应用自己准备好的各种素材,按照开始设计的栏目内容,制作这些正义页而。同时要强调,虽然栏目各异、板块有别,但属于一个刊物整体,每个页而体现出来的风格要基本一致,都为主题服务。
教学中,要强调文本框的合理使用。这里的文本框,是排版的一种方式,使版面变得紧凑,是报刊中文字编辑的小天地,学生可
第17页,共30页 以设置其填充效果、边框属性、文字颜色等,要使页面美观,还可以和页面中的其他图片、图形、艺术字等搭配起来,叠放、组合,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制作目录页中项目的正文页面的超链接及页面导航链接都是与链接相关的内容。指导学牛目录和正文页面的链接要准确无误,导航制作要和整个刊物一致,导航按钮的样式致,在每个页面的位罟一致,便于读者使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装饰电子刊物
第18页,共30页
第十课
游戏大看台——制作多媒体电子刊物
教学内容: 本课主要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给电子刊物插入背景音乐;第二部分,修改完善电子刊物;第二部分,交流展示电子刊物,并评价自己和同学的作品。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根据需要,给电子刊物添加适合主题的背景音乐,并能连续播放,掌握电子刊物音视频插入的方法;修改完善电子刊物,表达小组研究性学习成果;学会评价电子刊物作品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范例,体会音乐在电子刊物中的作用,并感知多媒体电子刊物在表现力方面的优势;通过交流展示作品,学会评价电子刊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电子刊物的修饰和美化,添加多媒体元素,提升自己的想象力和审美情趣;在交流展不电子刊物作品时,体验成功的喜悦,与他人一起分享劳动成果。 教学重点:
交流展示电子刊物作品,对自己和他人的研究和制作成果做出客观的评价。 教学难点:
交流展示电子刊物作品时,能对自己的和他人的研究、制作成果
第19页,共30页 做出客观的评价。
教学准备:机房,教材。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准备和电子刊物主题相关的背景音乐。2.教学策略
教学中,合理应用范例法、演示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观察范例、思考如何插入背景音乐,并再次完善和美化自己的作品。
音乐的选择和应用对电子刊物来说很重要,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找好和主题内容相关的电子背景音乐,课堂上,学生通过教材自主学习音乐的插入和连续播放的方法。通过操作实践,掌握电子刊物中音乐的使用方法。
制作完成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完善作品,并做好交流展示的准备,可让学生按照教材中的检查方法,从五个方而白查作品,并进行最后的修改和完善。这些工作是在组内完成的。 板书设计:
制作多媒体电子刊物
教学反思:
第20页,共30页 第十一课
多样的建筑——确定网页主题
教学内容:
本课的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主题,分析出若干个研究话题;第二部分,指导学生分析话题,将话题分解为便于研究的小问题;第三部分,指导学生分组并讨论要研究的问题,并规划制作资料存放文件夹。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并尝试研究性学习;能从主题任务分析出要研究的问题;根据研究需求,规划并建立存放研究资料的文件夹。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逐渐学会分析要研究的主题,能将一个大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容易研究的小问题;规划、建立管理研究资料的文件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组、小组讨论等活动,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协作能力;通过讨论制作,逐步养成先统筹规划后实施操作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确定小组研究的主题,从主题中分析出要研究的具体问题。
教学难点:从主题中分析出要研究的具体问题。 教学准备:机房,教材。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以课前预习作业的形式,计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找和中国民居相关的资料,或者查找自己喜欢的话题的相关资料。
指导学生回顾上个单元《我喜欢的游戏》的学习过程,想·想在规划设计时,自己都做了哪些工作?教师可准备相关的以网页形式呈现成果的研究性学习,以及教材中“中国民居研究”网站实例。
2.教学策略
本课教学,应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小组探究及小组讨论为主。教师可通过相关研究性学习成果网站,以“中国民居研究”网站范例引导学生进一步J-解什么足研究件学习。
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主题分析要研究的具体问题。这个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是较难的过程,要组织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可通过小组头脑风暴,让组内成员畅所欲言,说出要研究的具体问题,然后再归纳总结,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分层次,规划主要研究主题的具体问题。有了要研究的主题和分层次的相关具体问
第21页,共30页 题,然后依此来规划本单元研究资料的存放文件夹。
本课的主要仟务就足讨论、规划。要放手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总结等活动,逐渐学会简单的规划,使学生不仅仅是完成这项研究性学习的一个任务,更重要的是逐渐养成认真规划然后实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板书设计:
确定网页主题
教学反思:
第22页,共30页 第十二课
走近中国建筑——网页资料搜集与整理
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研究学习小组成员分工;第二部分,提供的研究性学习资源的网站;第三部分,将数码相机照片导入计算机;第四部分,学习资源管理。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根据组员的特征进行组内分工的基本方法;能将学习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及音视频资源下载到相关文件夹中;学会将数码相机等数码产品的照片存入计算机。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主题及绀内分工,了解小组协作在研究性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搜集相关学习网站,巩固各类资源的检索及下载方法;通过拍照、导入照片等实践活动,体验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字化资源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组、讨论,感受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分工协作的优越性;搜集下载信息资源及学习资料,进一步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资源管理习惯。
教学重点:搜集学习所需的资源和材料,并分类存放。 教学难点:研究性学习资源的管理方法。 教学准备:机房,教材。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本单元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初探,本节课是为研究性学习主题查找搜集相关资源,这既是搜集过程,也是学习过程。但这一过程对学生来说,不是很陌生,技术上的查找和下载已经学过,上单元的学习中,也应用过类似的方法查找资源,所以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回顾卜单元的做法,为给丰题找资源选资源做好技术、方法和思想卜的准备。
研究性学习的环境不限于学生课堂,学习资源来自十生活。可以用课外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外查找自己要研究的主题的相关资源,这样,既可以丰富研究的内容,又能训练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感受信息的多样性,同时,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资源上的准备。2.教学策略
本课是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需要足够的米自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资源的支持,因此,学生白主学习查找资源并进行学习是本节课的主旋律,教学应坚持学生白主学习的原则,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可引导学生以组为单位,研究讨论对组员进行
第23页,共30页 分工,分别查找不同问题的资源或者不同类别的资源,然后共享各自的资源,进行学习。通过这样的分工、协作、共享,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过程中进行分工、协作、共享的优越性,培养学生的小组参与意识和团队精神。
对于每个学生来讲,甄别网络信息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因此,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优秀的网站进行资源的查找和学习,尽量避免学生在网上漫尢目的地查找,计学生体
验到在专题网站上学习的高效率。同时,对于一般的信息甄别方法可通过教帅针对同一问题,在不同网站上的不同描述,体验网络信息的参差不齐,需要用准确的信息作为我们的学习资源,就要对查找到的网络学习资源进行甄别,可以参照教材巾相关甄别方法进行体验。学生体验,教师总结,通过这样的甄别,逐渐提高学生对信息的鉴别能力。用查找到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有些资源是要保存下来的,为写学习报告或者以后学习再用,要将资源下载并进行管理。按资源类别或者研究的问题,建立文件夹系统,保存文件,逐渐养成科学规划、科学管理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网页资料搜集与整理
教学反思:
第24页,共30页 第十三课
研究中国民居——制作网页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二部分:第一部分,规划设计自己研究性学习成果网站的结构;第二部分,应用“网站导航”创建网站主页、子页;第三部分,对网站主页、子页进行编辑。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用网站的形式记录研究性学习成果的方法;认识网站制作中的“导航”视图,并学会用“网站导航”创建网站、网页。
过程与方法:通过研究、学习,规划用网站呈现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设计网站结构;制作研究性学习成果旱现网站,学会应用“网站导航”创建网站、网页;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操作方法,完成网站主页和子页内容的录入、编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规划设计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网站,养成先规划后操作的做事习惯,同时体验小组协作、讨论的优越性;通过自主学习应用“网站导航”制作网站的方法,养成仔细阅读教材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操作技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应用“网站导航”创建网站结构并创建主页、子页。
教学难点:编辑用“网站导航”创建的网页,设置其相关属性。 教学准备:机房,教材。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准备好研究性学习的相关学习资料,思考自己的研究性学习成果要从哪儿个方面展示?分别都展示什么信息? 2.教学策略
引导学牛做好网站的规划。规划和设计网站结构,对于网站制作来说,全关重要,而这又足逻辑性思维还小足很缜密的小学牛较为欠缺的技能,因此,要帮助学牛做好规划。结合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指导学牛通过小组讨论,确定要展示的研究学习成果,根据一定的标准,将成果分成几个部分,就是网站的几个栏目,每个栏目义包含哪几个问题,每个问题要通过哪些信息资源来说明,如何呈现,然后结合范例,通过教材上“小试身于”中的网站结构实例,指导学生制作完善网站结构图。完善结构图后,进行分工,根据研究成果分别制作不同的网页。因此,这部分内容要应用观察演示范例、小组讨论、讲授等方法进行教学。应用“网
第25页,共30页 站导航”制作网站和网页是本节课的新知识点,也是教学重点、学生学习的难点。这部分内容更多的涉及技术操作,因此,教学以学生借助教材讲解自主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教师做好引导和技术支持即可。对于操作中涉及的网页间的逻辑关系,可通过实例让学生体验,如主页和子页的关系等。设置网页的相关属性,由于涉及的内容很多,教材中用图示展示的只是其中一部分,因此,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根据需要,白学其中用到的属性的设置,没有用到的不要用太多时间去探究,把更多的时间用在网页内容的编辑上。自主探究,完成网站设计是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方法。重应用,轻技术,要求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这个层面上,关注点是自己研究的内容,而非纯粹的技术学习,在研究的过程中,了解了所研究的重点是内容,同时掌握了研究学习方法。 板书设计:
制作网页
教学反思:
第26页,共30页 第十四课
我眼中的民居——美化网站
教学内容:
本课的主要内容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指导学生如何检查白己的网页作品并进行完善,二是指导学生组内协作完成主页设计与制作,形成小组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作品。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主页的制作,掌握将若干网页链接成网站的方法;通过检查、完善、再检查、再完善的操作过程,逐步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提高网页编辑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讨论与协作中完成网站主页的没计与制作,形成作品,提高网页制作的技能,提高协作能力;在完善网页、制作作品的过程中,提高自我评价能力及对网站作品的评价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设计和制作主页,将组内成员各自的网页链接起来形成作品,体验协作学习的快乐,感受协作学习的优越性,提高协作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制作主页,将组内成员的网页链接起来,形成小组作品。
教学难点:评价并完善作品。 教学准备:机房,教材。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每个人检查自己所做的网页,是否表达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及成果,所用的文字及图片、音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是否恰当,页面布局是否美观。2.教学策略
本节课以学生讨论交流、协同制作为原则,开展自主探索、设计制作,完成作品土页的制作。教学中,组织各学习小组内对每位组员各自的网页作品进行交流评价,进行完善,使每个网页都能很好地表达小组研究性学习成果。这里,引导学生对网页作品的评价极为重要,教师可以指导学牛从内容表达、页面布局、色彩搭配等多个维度对网页进行评价,然后对于有待改进的地方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以便使每个网页能很好地表达学习成果,并且在风格上基本一致。
主页的制作,需要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共同创作,主页上的文宁要能表达整个网站的主要内容,图片能较好地反映主题内容,并烘托气氛,如果有动画或音视频,也要为主题表达服务,即主页
第27页,共30页 上的各个元素,都是为了很好地反映研究主题。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这几个方面考虑主页上的内容,还要引导学生注意页面的布局美观和色彩搭配。设计制作,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发挥小组协作的团队力量,教师对学生的设计和制作评价,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板书设计:
美化网站
教学反思:
第28页,共30页 第十五课
缤纷的民居世界—观赏与评价网页作品
教学内容:
本课足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成果网站展示和评价,主要内容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小组如何分工展示学习成果网站,展示哪些内容,如何讲解;第二部分是如何评价网站作品。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向全班同学展示小组研究性学习成果;了解评价网页作品的评价量标,学会评价网页作品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研究讨论,确定研究性学习成果网站要展示的内容;通过应用网页作品评价量标对各组学习成果展示进行评价,掌握网页作品评价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讨论如何展示小组研究成果,并分工向全班同学进行作品展示,增强团队凝聚力,提高协作学习效果,使协作能力得到提升;通过小组展示、相互评价,提高评价能力,养成欣赏别人、有鉴别地汲取别人长处的好的学习习惯;用科学的态度评价。
教学重点:如何展示研究性学习成果网站。 教学难点:对网站作品展示进行评价。 教学准备:机房,教材。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第29页,共30页 以课前预习的形式让学生阅读自己学习成果网站,思考网站由哪几部分内容构成,每个部分分别呈现的是什么内容,体现了小组怎样的学习情况和研究的结果。想一想自己的网站做得怎么样?用自己的话评价自己小组制作的网站。2.教学策略
本课教学以学生自主交流活动为主,教帅予以适当的引导,尤其是对作品的评价方面,要结合实例,让学生认识到要全面评价作品,从科学性、规范性、创造性、艺术性、技术性等几个维度评价网站作品,并且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网站的基本方法。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建议教师将各学习小组的成果展示在网站上,学生通过网络可进行浏览,结合学生的讲解说明进行评价,效果更好。 板书设计:
观赏与评价网页作品
教学反思:
11.中华少年教案 篇十一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内心的自豪感,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2、通过朗诵,加深对课文的体会。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在朗诵中体会诗歌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播放《中国少年》片段,“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中华少年是中华的希望,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中华少年》。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把课文读得字正腔圆。
1、自由读文,要求通顺,正确。
2、字音都能读准吗?出示课件
莽莽昆仑刚劲端庄雏鹰翱翔蹒跚学步萦绕耳畔
竞相开放纤夫璀璨
3、词语质疑
学生质疑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克服。
(三)在读诗歌,理解课文,课文要读得有声有色。
1、听示范录音读文。
这篇课文是一片诗歌,俗话说“三分诗,七分读”,诗歌要求我们有节奏、有感情地去读,我们先来听听录音是怎么读得,听的同时注意揣摩自己的感情。
2、分角色朗读。
现在我们要进行的是超越,听录音读得已经非常好了,但是我们可以更好,在小组内进行一次分角色朗诵,把我们对中华民族的感情读出来。
3、一边展示一边理解诗歌
朗读第一层
(1)这一节诗中出现了哪些事物呢?
“高原──雪莲”、“宝岛──乳燕”、“草原──雏鹰”、“黄土坡──山丹丹”。
(2)透过这些词语,你分别可以联想到什么?把四组词语联系起来想一想,你又可以想到什么?
高原等联想到神州大地上祖国的壮丽山河。雪莲等联想到中华少年。
2、朗读第二层(2-4节)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二部分从哪几方面来写的?(锦绣山川,悠久文化、民族风俗)
(1)“领略枫桥的钟声,大漠的孤烟”使你想到了哪些唐诗?请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
张继《枫桥夜泊》、王维《使至塞上》
(2)在这三节诗中,出现了哪些你熟悉的人和事物呢?请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
《水浒传》、《三国演义》、冬子、雷锋。
导语:同学们,东方的千年文化滋养着每一位龙的传人。但是你们知道吗?中华母亲经历了怎样的艰难历程啊,看、第五节,我们心中充满着心痛,我们心中满是悲伤,我们一起来读第五节
3、集体朗读第五节,体会中华母亲的艰难历程。
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代表那些人?春天的故事代表什么事件?
导语:屈辱的`过去已成历史,但是崭新的未来要考你们谱写,为了历史不再重演,让我们宣誓:
4、指名朗读第六、七节,体会中华少年的誓言。
导语:践行我们的誓言,让全世界听一听,让全世界看一看,读第八节。
5、学习第八节:整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诗人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角热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自豪之情,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四)在读诗歌,抒发感情
同学们,今天老师来给大家报幕,大家来做一次展示,让我们伴着音乐告诉全世界,我们是中华少年!
(五)、拓展练习
12.六年级《中华少年》语文教案 篇十二
《少年闰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重新收录在课本中的。从这次重新收录中,我们可以看出,经典名篇所散发出来的魅力是叫读者不可抗拒的。这是一篇精读课文,采用倒叙的方法,一开始就把所要介绍的人物介绍出来,然后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特点,逐步回忆,依次叙述,一步一步地刻画了一个经验丰富、聪明能干、机智勇敢、健康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形象。
二、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学习,已经具备了一些理解课文的能力。但由于这篇课文写作的时间在上个世纪初,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内容上有一定的困难,再加上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甚远,这也增加了理解上的难度。老师在讲述本课时,往往不敢放手,生怕有理解不到位的地方。而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要关心个体差异和个同的学习需求,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意识。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认识到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我们要求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同一个问题,说同一个标准答案,这显然没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样也激发不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学生不仅没有学到知识,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这种教学是得不偿失的。那么,自主、合作、探究就成为我们在课堂上应该新遵照的准则。
三、教学目标
根据单元重点、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的生字词、多音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了解闰土是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健康可爱、经验丰富的农家少年,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感受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3、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习四件稀奇事,揣摩人物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特点。
2、进行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训练。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的第十六段,领悟其中蕴含的含义及情感。
五、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课标提倡人文、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并结合本单元的重点,确定如下的教学方法:我的教学思路是快速阅读课文,理出脉络,总体感知人物的个性特点和事件;接着深入学习有关段落,体味少年闰土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设计,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一目了然,学习目的明确了,学生的主动性就被调动出来了。教学中主要采用自主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运用各种朗读方式来学习,在理解中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讲读密切结合,学生深深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较高。同时,我积极改变以往阅读教学面面俱到、串讲串问的传统做法,以学生的研读为主体;探究发现为手段,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在重点词句的研读中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读思结合,动静配合,在研究中获得了成功的快乐,真正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人。
六、说教学过程设计及理论根据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对闰土的喜爱之情,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在第一课时学生已认识了生字词,读通了课文,了解了课文大意,并学了一至五自然段。因此,我一开课的第一个教学环节是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复习与回顾课文内容中导入新课。我一边出示一边听我的配乐介绍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我这样处理,有情有景,可以很快地把学生引入课文所描述的特定的情境当中,从而激起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愿望,从而加深了对闰土的印象。
(二)、整体感知
教学伊始,我设计了一个填空:( )的少年闰士,开放的填空,给了学生开放的思维空间,激起了学生读文的兴趣和自信。在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后通过交流,学生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感知教学内容,少年闰土的形象就在他们的脑海中凸现出来。我在对重点词句的研读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自己发现特点,寻找最能体现性格特点的地方,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读思结合,动静配合,在研究中获得了成功的快乐,把学生真正当做了课堂上的主人。
(这一部分结合教案、幻灯片来讲 内容为教案的二三部分)以评价代讲,以画代讲,以读代讲,提高课堂效率。
在教学“捕鸟”这一部分时,我用演示,同学评价老师的做得好坏,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必定会看书。从书中寻找好坏的理由,这样,学生就必须要认真读书,缜密思考,他才能知道并讲得出好坏,这样不仅避免了单调的讲解,学生也学得兴趣盎然。
在教学“刺猹这一部分时,我采用了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去给读书的同学评价,“他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读得好或者“他哪里读得不好,为什么?你觉得应该怎么读。这个评价的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帮助别人理解了,同时也加深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真正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在教学“海边拾贝”时,(出示许多漂亮的贝壳)我采用欣赏、谈感受来体会闰土的知识丰富,农村生活的丰富多彩。
在教学“看跳鱼儿”让学生用多媒体展示画,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三)研读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重点拨亮学生思维过程
学习了四件稀奇事后,学生对闰土的人物特点有了比较鲜明的印象,但对“我”与闰土之间的感情却没有深入的体会。
在教学突破难点时,对“啊,闰土的心早有无究无尽的稀奇的。高墙上的四角天空这句话的理解,需要点拨,在教学这种难点句子时,我在学生充分地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
1、无穷无尽的希奇事指哪些?
2、“我往常的朋友指谁?
3、高培上的四角的天空“又指什么?
为此,我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落实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别带着赞美、钦佩、向往的感情反复读中心句,读中悟情,强化重点训练,营造情感的氛围,使学生的情感与“我”的情感产生共鸣,达到“课将尽而情真浓”的境界。
(四)争辩研读,开放创新
【六年级《中华少年》语文教案】推荐阅读:
六年级爱我中华演讲稿09-19
六年级中华上下五千年读后感10-10
三年级上册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08-16
中华少年教学案例07-15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教案 华东师大版06-17
颂中华美德 做美德少年06-15
中华好少年的竞选稿08-12
中华经典诵读一年级上07-22
传承中华美德 争做美德好少年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