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教育实施总结(共15篇)
1.留守儿童教育实施总结 篇一
关爱留守儿童实施方案(2016—2017学上学期)
一、指导思想
为认真落实上级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的相关文件精神,打造我校在留守儿童教育方面的特色,为迫切需要关爱的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尤其是“留守儿童”提供服务和帮助,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丰富留守儿童的校园文化生活更好地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综合素质,培养集体荣誉感,让每个孩子在活动中寻找快乐、培养自信、得到进步,营造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为更好地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成立领导机构
为切实做好留守儿童教育保护工作,尽量减少我校留守儿童数量,让全校学生能健康成长,特成立小学留守儿童教育保护工作领导机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三、问题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青壮年出去打工的越来越多,许多孩子都交给老人或亲戚抚养,监护人的文化程度明显偏低。忽略了对留守儿童关爱。留守儿童因隔代教养、亲朋搭帮教养等等,缺少亲情关爱和正确家庭教育,在安全、健康、品德、学业、生活以及心理素质方面面临诸多困难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问题背后是中国农民问题,反映出社会对农民的关心还远远不够。关爱留守儿童,关系到农民工权益的维护,甚至对于加快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要解决的问题
1、学业失教:部分留守学生不能很好完成学业,学习习惯差。
2、心理失衡: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抱怨、自卑、骄横、、焦虑,有的甚至沉迷网吧,行为失控、如校园暴力等恶劣行为。
3、亲情失落:留守儿童感到亲情失落和孤独。
4、安全失保:由于缺少亲人的照料,留守儿童在生活中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问题。
5、不利于身心健康:由于少数留守家庭中的孩子父母不在身边,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强,比起一般儿童,他们对父母少有依赖性,因为少数留守儿童承担生活劳动量超出了范围,对身心健康不利。
五、具体措施:
1、摸底造册,建立留守儿童特别档案。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的情况深入了解,随时关注留守儿童的动态。
2、班主任每周同留守儿童交谈一次,对他们的心理需要进行了解,并正确引导,给予关爱。每两周同留守儿童的家长通一次电话,汇报儿童的进步,增强家长和留守儿童的自信心。
3、任课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家中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发现潜在的问题,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与学习上的困难。主动、真诚地关心、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温暖。
4、部分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欠佳,在班级开展“手拉手、结对子” 帮扶活动,让留守儿童与班级同学成为“手拉手”小伙伴,一起学习,一起游戏,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来自小伙伴的关怀与温暖。
2.留守儿童教育实施总结 篇二
关键词: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实践
“父母外出打工, 孩子留守家中”。近年来, 随着我市经济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夫妻双双离家外出经商、务工, 他们的子女留守在家, 脱离父母亲的直接监护, 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留守儿童群体。据衡水市妇联提供的数据显示,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2000万人, 并呈继续增长的趋势。衡水是个劳务输出大市, 目前在外务工人员达40多万, 农村留守儿童8000多名。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即是一个家庭问题, 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关心。近年来, 衡水市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 紧紧围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目标, 认真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 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做了大量工作, 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 给予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和关爱, 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 高度重视, 构建爱心机制
衡水市把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根据留守儿童的发展需求和实际问题, 制定关爱留守儿童行动计划, 并将其作为开展农村儿童工作, 发展农村家庭教育的重点内容纳入家庭教育“十一五”规划;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做到对留守儿童的人数比例、家庭情况、所思所想和存在问题的清楚;及时反映留守儿童的呼声和意愿, 提出意见和建议, 推动党委政府出台政策, 解决留守儿童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建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 在促进和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监护网络中发挥应有作用。各级妇联组织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 积极配合教育等有关部门, 把留守儿童工作作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2 加大宣传, 营造爱心氛围
共青团衡水市委要求各县 (市、区) 团委和留守儿童志愿服务基地节假日的有利时机,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 切实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各乡镇赶集期间发放宣传单、开设宣传专栏和下组入户访谈、发放致“留守儿童”家长公开信等形式, 广泛宣传有关孩子教育方式、方法等家教知识, 让家长充分认识到健全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从而提高认识, 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关注留守儿童的浓厚社会氛围。衡水学院分院组织家庭教育讲师团在中小学校广泛开展关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专题报告会, 针对留守儿童家教中存在的亲情缺失、学习退步、身体健康堪忧、人身安全等现实问题进行深刻剖析, 认真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 积极宣传推广科学、理性的现代家教理念和家庭教育知识。据统计, 全市共发放关注留守儿童倡议书3000份, 家庭教育宣传材料5000多份, 营造了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的浓厚氛围。
3 整合资源, 形成工作合力
以救助贫困留守儿童为重点, 积极争取政策、资金、项目等向留守儿童倾斜。通过实施“两免一补”对贫困留守儿童进行重点救助, 争取春蕾计划、希望工程、民政救助等扶助资金, 帮助贫困留守儿童完成学业;通过开展“关注未来·关爱孩子·关心母亲”、手拉手、一帮一、城乡帮扶等系列活动, 为留守儿童办好事、办实事;通过发挥社会化协调机制、法律服务机构和信访网络作用, 依法维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整合社会资源, 积极搭建社会各界参与留守儿童工作的平台, 畅通关爱渠道,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关爱工作网络, 逐步建立农村留守儿童长效工作机制。注重从学习、生活、身心健康等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关爱行动和特色活动, 特别是要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强化对留守儿童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帮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保护, 探索开办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留守儿童家长学校, 开展好代理爸爸妈妈等活动, 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 及时与留守儿童家长进行沟通, 让留守儿童受到更多的照顾和关爱。
4 创新思路, 拓展爱心工程
团阜城县委组织开展“一对一”助成长活动。广泛组织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之余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集中看护、学习辅导, 举办音乐、美术、文化、体育等活动和比赛, 为他们讲授健康、卫生、安全、自护等知识, 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团武邑县委充分发挥青年志愿者的杠杆作用, 组织青年志愿者与留守儿童开展“大手拉小手”学会感恩主题队会活动, 留守儿童和志愿者们一起手牵手, 唱歌、跳舞, 表演文艺节目。通过这些方式, 增进与留守儿童之间的感情, 去了解他们内心的精神需求, 并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 使他们增长见识, 树立自信, 健康成长;近年来, 景县妇联以“春蕾计划”为主要载体, 开展了一系列的爱心救助工程, 使多名女童重新回到了学校。他们积极探索新的帮扶救助机制, 将救助形式由原来的单纯经济帮扶向情感心智帮扶转移。爱心活动的有序开展, 使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为了不断完善关爱留守儿童长效机制, 衡水市在各地专门建起了志愿服务基地。他们以加强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情感交流为重点, 在留守儿童集中地社区、学校开通了“亲情电话”, 留守儿童免费通过电话与父母沟通交流, 邮政部门还义务为留守儿童寄送书信。
3.留守儿童教育实施总结 篇三
日前,市教育局对全市1 200名留守儿童进行了一次专项调研,调研显示,留守儿童失去父母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等诸多社会问题。一是亲情的缺失,影响了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造成他们一定程度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在调查的1 200名留守儿童中,有焦虑心理的占27.4%,有抑郁倾向的占27.6%,有恐惧感的占24.5%,易怒的占22.7%。二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影响了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的养成,导致行为偏差。调查发现,有过失、说谎、偷窃、攻击以及破坏行为的留守儿童,分别占57.6%、35.2%、7.4%、30.6%和41.3%。此外,在1 200名“留守儿童”中,有48%的孩子学习成绩较差,40%的孩子学习成绩中等偏下。三是监护权的缺失,导致留守儿童生活中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如溺水、触电、打斗等意外伤亡事件屡见不鲜。目前,农村适合留守儿童的公益性娱乐设施非常少,而社会上的网吧、游戏厅、舞厅、不良书刊、黄色碟片等却污染着孩子幼小的心灵,不少留守儿童经常光顾此类场所。去年我市查处的网吧接纳未成年人案件中,来网吧上网的未成年人有一半以上是留守儿童。由此可见,留守儿童问题已不仅是某个家庭、某个地区的问题,而是一个全国性的社会问题。关注留守儿童,研究其特殊的生活、学习、心理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分析其原因,探索解决办法,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已成为当前农村教育工作中一个比较突出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也将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我市各级政府、领导对此问题都特别关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当地政府加快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的保护网络,让外出务工人员安心、放心地工作。按照“让每一名留守儿童都能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的目标,把强化管理、方便家长、服务学生和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加强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的新路子。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管理体系
近年来,我市先后下发《关于对留守儿童进行登记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孤弃儿童关爱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成立了关心留守儿童工作委员会,专门负责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工作。全市各中小学校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实行《留守儿童信息卡》和留守儿童定期登记制度,制作工作班子台账和结对帮扶台账,定期统计汇总留守儿童变动情况,确保一人一档,专人负责,专柜储存,专室保管。此外,全市中小学校还建立“家长代管制度”,发动教干、教师、共青团员、少先队员与留守儿童结对,从生活、学习、经济等方面进行帮扶。
2.切实解决留守儿童寄宿问题
建设寄宿制学校是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水平的有效办法。为加快寄宿制学校的建设步伐,我市下发了《关于乡镇中心小学寄宿制建设与管理的意见》,并结合“六有”工程的实施,按照“先试点、后推广,先普及、后提高”的工作方针,积极创办农村寄宿制学校,使留守在家的子女安心学习,外出务工的父母放心工作。目前,全市已投入1.2亿元新建和改建寄宿制学生宿舍34万平方米,全市农村中小学做到了校校都有寄宿制,共寄宿留守儿童5.3万人,占在校留守儿童总数的57.8%。为加强寄宿制学校的规范化管理,各学校从关注学生的生命健康出发,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狠抓宿舍安全管理、食堂卫生管理、学生离返校管理,强化过程管理,注重细节管
理,做到管理无盲区、时间无空档、空间无缺位、环节无失误、细节无差错,确保寄宿制的安全规范运行。
3.大力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
采取多种措施,给予留守儿童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帮扶。一是落实资助政策。大力实施“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爱心助学”等工程,通过社会捐助、对口帮扶、专项资助等方式帮助留守儿童顺利完成学业。二是创建留守儿童服务中心。各学校建立留守儿童服务中心,配备图书室、电脑室、活动室,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三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为防止留守学生形成性格孤僻、亲情冷漠等心理问题,我市制订《宿迁市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建设标准》,全市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均成立“心理咨询室”、“谈心室”,配备专、兼职心理咨询教师,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从2003年起,我市开展了心理咨询教师的培训和资格认定工作,目前全市共开展心理咨询知识培训25场,培训教师1 000余名,并有200余人取得初级心理咨询师资格。四是建立家校热线电话。为让孩子能够定期与父母电话联系,全市所有学校的电话号码都向学生家长公开,并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不少学校还收集了学生家长的联系电话,装订成册,保持与家长联系。五是开展社会关爱活动。全市各级教育、妇联、共青团、关工委、劳动、文明办等与留守儿童工作相关的部门,密切协作,齐抓共管,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合力。
4.努力构建留守儿童教育网络
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沟通互动,努力构建留守儿童教育网络。大力开办家长学校,在教学内容中专门开设针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课程,去年我市有10所优秀家长学校被评为全国和省级农村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我市还成立了特色家长学校,如宿豫区的爷爷奶奶学校,帮助代管监护人提高监护能力。宿城区埠子镇中心小学通过给本校留守儿童建立“信息卡”,定期向家长、镇及村通报留守儿童在校思想、学习情况。泗洪县曹庙乡曹庙村把留守儿童教育作为村党支部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对全村1 500多名外出务工人员子女进行全面调查,建立档案,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把村组干部和“五老”动员起来,专人负责,加强对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情况的了解、督促、关爱和帮助,收到了比较好的教育效果。
5.深入开展留守儿童课题研究
各地各校还重视留守学生现象客观规律的分析研究。沭阳县胡集中心小学自2002年实行寄宿制以后,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利用寄宿制学校提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实效性研究”被确立为省级科研课题。学校丰富的寄宿制管理经验在周边省、市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受到了省教育厅领导的肯定,被确认为江苏省实验小学。宿豫区关庙中心小学申报的“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课题,被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批准立项为江苏省重点课题。经过两年多的研究与实践,该课题已顺利结题。它的研究成果为今后留守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和事实依据。
在工作和调研中,我们还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一是社会文化环境对留守儿童存在负面的影响。随着文化市场的开放,各种文化传播手段投入使用,人们的精神生活不断得到丰富,但由于缺乏监管力度,加之留守儿童的自律能力较弱,无法抵挡外界的诱惑,使一些留守儿童不同程度的受到不良文化侵扰。二是地方财力紧张,工作经费不足,给留守儿童工作带来较大难度。我市是劳务输出地,经济基础薄弱,地方财力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留守儿童工作的有效开展。三是留守儿童工作机制和社会公众的责任意识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社会公众关注留守儿童的意识还不强。
留守儿童问题涉及农村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农村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的社会稳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社会课题。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大寄宿制学校建设,进一步完善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落实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制度,大力发展农村家长学校,为留守儿童的教育创建良好的社会环境。
作者单位 江苏省宿迁市教育局
4.留守儿童教育实施总结 篇四
一、总体要求
在民政部门的统一指导下,以儿童社工服务站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积极探索建立覆盖城乡、上下联动、协调配合的基层儿童福利服务体系。项目实施后,辖区内关爱保护困境儿童、留守儿童的意识明显增强,困境儿童数量明显减少、困境程度明显减轻,留守儿童得到更多关爱,儿童关爱保护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二、服务对象
(一)困境儿童
1.因家庭贫困导致生活、就医、就学等困难的儿童,主要包括城乡低保家庭儿童、特困供养儿童等。
2.因家庭监护缺失或监护不当遭受虐待、遗弃、意外伤害、不法侵害的儿童,主要包括孤儿、弃婴、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流浪儿童等。
3.因罹患重病或身体残疾导致需要康复、照料、护理等困难的儿童,主要包括残疾儿童、重病儿童、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等。
4.因其他特殊原因导致陷入临时困境的儿童,主要包括打拐解救儿童、临时失去家庭依靠的儿童等。
(二)农村留守儿童
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xx周岁的未成年人。
三、实施点位
县、县、州儿童福利院
四、实施期限
xxxx年xx月x日至xxxx年x月xx日
五、服务内容
(一)建立项目工作台账。县民政部门要会同社会组织要摸清项目试点地区儿童的整体情况,通过全面排查、定期走访等方式掌握困境儿童、留守儿童的家庭、监护、生活、就学、就医等基本情况,建立一人一册儿童工作档案。核对完善《全国儿童福利信息系统》资料。
(二)落实兜底保障责任。对符合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困境儿童救助条件的,要及时纳入救助范围,落实基本生活、教育助学、医疗康复等方面的保障政策。
(三)夯实监护基础工作。所有农村留守儿童必须与相关人员签订监护责任确认书,落实监护责任。对于父母没有监护能力且无其他监护人的儿童,以及人民法院指定由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的儿童,由儿童福利机构收留抚养。对重病重残、单亲家庭儿童、孤儿、特困供养儿童等重点对象每月至少实地走访x次,掌握其监护情况。
(四)履行强制报告义务。指导协调辖区内教育机构、医疗机构、村(居)民委员会、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树立强制报告责任意识,在工作中发现困境儿童、留守儿童脱离监护单独生活或失踪、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或不履行监护责任、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疑似遭受意外伤害或不法侵害等情况,应当在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和民政部门报告,并给予应急帮助。
(五)开展关爱保护活动。实施点位要针对儿童实际需求,开展包括生活技能、安全防疫、亲情团聚、课后辅导、研学活动、感恩教育等主题关爱活动,丰富课后业余生活,提升个人安全防护和社会融入能力。全年开展活动不少于x次。
(六)强化培训宣讲工作。加强对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的业务培训,每两个月至少开展x次专题培训,提升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的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加强儿童政策的宣讲,通过公众号、微信、微博、板报等多种形式开展政策宣讲,提升辖区居民对儿童类各项政策的知晓率。
(七)加强基层人员保障。在购买服务方式时,将儿童主任每月的工作费用(包括交通、通讯等费用,按xxx元/月确定)写入招标文件内容。完成招投标后,中标社会组织指导儿童主任开展工作,儿童主任补贴费用由社会组织从中标项目费用中统一支付,提高儿童主任工作积极性。
六、推进方式
(一)资金安排。省厅支持“快乐同行”儿童关爱保护项目建设。《州财政局州民政局关于下达xxxx年中央和省级财政福彩公益金的通知》文件。
(二)实施方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实施。
(三)工作载体。项目点位通过在村社、学校设置社工服务站的方式统一推进。
七、社工服务站基本设置要求
(一)场地要求。社工服务站应选在村(社)中心位置或农村留守儿童较多的学校,便于儿童或家庭参加活动。社工服务站应包含室内空间(不小于xx平米)及室外空间两部分(不小于xx平米),站点具备用电、用水、取暖等基础设施保障。
(二)安全标准。站点选址须考察周边环境,须避开滑坡、泥石流、洪水、加油站、化工厂等隐患点,保障儿童和工作人员安全。保证站点所在的建筑物安全可靠。站点室外活动场地应远离公路,保证儿童在户外活动时的安全。站点周边须悬挂明显的指示牌,标明附近经常有儿童出入,提醒车辆缓慢通行。在疫情防护期间,做好疫情防护工作。
(三)人员配置。每个社工服务站应设立不少于x名专职社工及x名兼职工作人员。站点工作人员标准:1.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掌握一定的办公软件使用技能。2.具备社会工作、师范教育类专业背景或有工作经验者可优先选用。3.具有较强的耐心、责任心、主动性,可以长期驻站独立完成工作。4.须身心健康、能够克服高原恶劣气候,无任何不良嗜好,无违法犯罪行为记录。
(四)设施设备。配备书桌、档案柜、篮球、象棋、跳绳等文体器材、视频通话、音响、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
(五)制度建设。建立工作制度、培训制度、活动制度和工作考评制度。
(六)服务要求。社工服务站注册的儿童须大于xx人。站点进入正常运行之后,每周平均服务儿童应大于xx人次,每年每站点总服务人次不少于xxx人次。学期内每站每周开站时间不少于xx小时,寒暑假每周开站时间不少于xx个小时,全年开站天数不低于xxx天。
(七)运行管理。项目点位民政部门加强与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教育部门沟通联系,落实服务场地。社工站由站点所在村(社)和学校进行统一管理,承接业务的社会组织具体使用运营。项目点位统一悬挂“社工服务站”标识。
八、工作要求
(一)迅速启动实施。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工作措施,明确时间阶段、落实工作责任,及时开展工作。
(二)强化整合资源。要充分发挥儿童关爱保护保障工作的牵头作用,及时协调教育、妇联、团委等部门,合力推进项目实施。
5.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实施方案 篇五
一、指导思想
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切实配合地方政府的惠农政策,更好地为当地人民服好务,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为了让每个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处处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努力营造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全面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和谐家庭、建设美好乡村服务。
二、活动内容:
1、建好“留守学生之家”。学校建好一个“留守学生之家”,室内布置体现温馨、人性化、有文化品位。有留守学生档案资料柜,分班级存放留守学生档案袋,无人监护留守学生档案专门装档;安排教师每周轮流值班管理并接受学生心理咨询。
2、开启一个心理咨询信箱和心理倾诉室。学校开启一个心理咨询信箱和心理倾诉室,设立心理辅导教师管理。为留守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做到为每位留守学生解决好每一个问题。
3、落实一名代理家长。学校为每位留守学生落实一名代理家长,代理家长可以是祖父母、外祖父母、亲友、社会热心人士、邻居;教职工必须作一名留守学生的代理家长,学校行政人员要做无人监护留守学生的代理家长。
4、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学校每月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教育学生遵纪守法、了解安全常识,让学生身心都健康。
5、参加一项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各校成立各种课外兴趣小组,组织留守学生至少参加一项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丰富留守学生的课余生活。
6、谈一次心。学校教师、代理家长每周与留守学生谈一次心,了解他们一周的学习、生活、情绪、交友、身体等方面的情况,交流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
7、读一本好书。教师或代理家长指导学生每学月读一本好书,三年级以上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团队还可以组织开展读书活动、书评、读后感征文比赛等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
8、开通一部亲情电话,主要用于留守学生与家长、老师之间进行沟通,疑难问题进行咨询。亲情电话:
9、写一封亲情书信。教育学生利用传统节日、长辈生日、寒暑假等特殊日子给远方的家长写一封亲情书信,或致以祝福,或汇报学业,或述说家事,或报告喜讯,既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传统美德。
10、过一个快乐的生日。班主任可以根据本班留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某天为留守孩子生日,利用这天可以开展系列以生日为主题的活动,让留守孩子感受家的温馨和同伴的关爱。
11、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教师、代理家长引导学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为家庭、为学校、为班集体争光添彩,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上进心。
12、与政府一起开展系列关爱活动,走进学生家庭,帮助困难留守学生。
三、主要措施:
1、成立工作机构,明确职责分工。
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学校教导处、少先队等部门要结合各自工作职能,加强上下联系和沟通,做到相互配合和协作,切实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
组长:张超
副组长:周长彬
成员:张广育 朱兰新 陈德田 郭峰 马飞 徐从化及各校校长
2、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各校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学生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学生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学生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学校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学生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学生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学校对留守学生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学生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寄宿留守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学生参加集体活
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制度。
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和其他教职工。配对帮扶教师和其他教职工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职工关爱留守学生成长日记,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成为“代理家长”。教师要不时与留守学生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生活情况;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学生的情况,帮助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学生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5、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学生的谈心制度。
各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学生、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学生”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学生”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6、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五、活动要求:
1、各校广大教职工要充分认识这项活动的重要性、紧迫性和现实意义,要从办人民满意教育、提高全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服务新农村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和高度出发,扎实抓好关爱留守学生工作。
2、各校要结合本方案制定相应的活动计划,确保活动有序进行。
3、广大教职工要积极配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活动收到实效,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让我乡所有留守学生都得到温馨的关爱,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6.留守儿童教育实施总结 篇六
同享一片蓝天 爱心关注成长
——三合中心小学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精神,切实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本着激励更多留守儿童自强不息,学会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做生活的强者,使他们能与其他小伙伴一样,在同一片蓝天下,享受生活的幸福与快乐。结合我校的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 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国务院 《关 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围绕让农村劳务输出人员家庭的儿 童得到更多关爱、得到更多扶持、得到更多锻炼,探索农村留守儿童 教育及管理机制,努力营造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促进留守 儿童身心全面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和谐家庭、建设新 农村服务。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关爱留守儿童” 工作领导小组。
三、具体措施
对留守儿童实行两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学校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 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 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 留守儿童由班主任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 行定期检查。
2、生活上优先照顾。学校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结合我县营养工程,让留守儿童 的身体健康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 留守儿童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四、活动要求:
1、全校广大教职工要充分认识这项活动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从大局和高度出发,扎实抓好关爱留守学生工作。
2、各年级各班要结合本方案制定相应的活动计划,确保活动有 序进行,让我校所有留守学生都得到温馨的关爱,和其他孩子一样健 康成长。
3、教师在班上要大力开展赠一张生日贺卡、写一篇生日感言、送一句生日祝福、讲故事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简便易行、温馨祥 和的活动,让每位留守学生过一个快乐的生日。
五、活动内容及安排: 本学期以来,我校通过多次校委会的研究。结合上级精神和我 校的实际情况,我校最终确立了“一案两室三活动”的工作思路。
一“一案”及学校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资料,对每个留守儿童的情况进 行摸底。
二 “两室”就是在学校成立亲情室和心理咨询室。亲情室设亲情电 脑和亲情电话,供孩子们在双休日、节假日和远方的父母联系;咨询 室特聘谭传梅校长定期和不定期的对孩子进行心理辅导和提供咨询。
三 “三活动”以活动为载体,让我校留守儿童感受到爱的温暖和家 的温馨。4 月份学校为孩子寻找爱心爸爸和爱心妈妈(带孩子洗一次 衣服,帮孩子洗一次头);5 月份学校大队部举办一次以留守儿童为 主题的手抄报比赛,让孩子体会成功的喜悦; 6 月份在大型节日 和学生生日之际,班主任组织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送卡 片送温暖活动。
总之,我们相信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关怀之下,我校的留守儿童将会开心愉快的度过他们的留守生活。
三合小学
7.留守儿童教育实施总结 篇七
一、隔代家庭的概念和背景
(1) 隔代家庭概念:由三代以上人组成, 中间有断代的家庭, 如有祖孙组成的家庭。中国的隔代家庭有着其特殊性、时代性, 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 留下祖孙二代共同生活的家庭。
(2) 中国隔代家庭产生的背景
目前, 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的大规模转移, 这过程中不是以家庭为单位的迁移, 而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的单独迁移, 剩下老人和孩子在农村独自生活。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就组成了现中国农村主要的家庭结构———隔代家庭。
本文将分别对隔代家庭中的老人健康和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作以分析, 认为隔代家庭并不是未来农村家庭结构的主要趋势, 而应该有效地解决其存在问题。
二、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是父母将其单独留在农村老家, 跟家里的留守成员共同生活。农民进城务工都生活在城市的底层, 他们没有额外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小孩, 因此把小孩留在农村是众多农民工唯一选择。因此,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家庭和社会都应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⑴家长的监管不力, 对教育持放任态度, 溺爱多过于教育。父母外出务工产生了对孩子的愧疚, 期望通过物质来弥补, 结果让孩子变得娇蛮纵横, 让留守家长管理起来更不得力;留守家长也不断通过物质来满足孩子;这样的恶性循环让孩子从小就放纵在管教之外。并且大部分留守儿童跟着祖父母一起生活, 农村的祖父母大都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甚至是文盲, 他们的生活方式、思想意识都没能让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持已足够的重视。
⑵学校管理滞后与社会风气的影响。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学校、家庭和社会这三者应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留守儿童所处的阶段是学习自觉性、主动性较差的时候;而学校留守儿童较多、教师有限, 也不能及时关心和帮助他们;导致很多儿童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留守儿童课余甚至逃课光顾游戏室, 痴迷电游、看碟等, 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将极大地影响他们的健全人格发展和正确人生观的树立。
⑶忽略孩子的心理发展。由于长期的家庭缺陷, 留守儿童无法享受正常的亲情关爱, 对于心理和身体成长都会留下一些后遗症。家庭成员间缺少交流, 家长对孩子的身体发育、心理成长和学业状况知之甚少。并且文化水平不高、身体精力条件不大好的祖辈, 更无力顾及孙辈的心理成长。这种情况下孩子个性常常固执和孤僻, 缺少关爱他人、热爱集体等意识。
三、留守老人的健康问题
由于经济压力和传统生活观念, 大多数的老人只能选择继续留在农村。子女不在身边, 还得照顾孙子的起居生活, 因此对留守老人在生活、情感等方面的生存状态都将产生明显影响。
⑴留守老人的生理健康问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农村老人的物质生活已经有了较大改善。目前大多数农村老人的生活都是通过子女供给, 虽然经济条件得以改善, 但日益高涨的生活成本仍增大了老人生活压力。这样老人不仅要干农活, 还得照顾孩子因此无暇顾及自己身体;老人的年龄在逐年增大, 子女的外出挣钱的同时也增大了老人的身体负担。
⑵留守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子女间交流甚少, 让大部分老人都倍感孤寂, 也缺乏家庭的温暖。每天繁忙的生活, 还得操心孙子, 虽然孙子的陪伴让老人心理有了慰藉,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让他们既干农活又照顾孙子, 还是有点力不从心。少了子女的关心和再次经历抚养的过程, 加重了老人心理负担。
四、意见建议
虽然隔代家庭存在各种弊端, 但在目前仍是无奈的选择。因此如何让隔代家庭中对留守老人和儿童的不利因素降到最低, 怎样让老人和孩子和谐的生活, 笔者建议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着手。
⑴家庭方面。子女虽然外出务工, 但依然要扮好家庭的重要支柱, 做好老人和孩子之间的桥梁作用, 协调好老人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子女要随时关心父母的健康, 对孩子也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责任观, 明确自己的教育之责。加强沟通, 熟悉孩子的成长变化, 随时掌握家庭的生活状况。
⑵学校方面。一是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 注入更多的关爱。对于其出现的不良倾向和问题, 要及时处理, 耐心的说服教育。二是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 在校园里倡导孝敬长辈、尊师爱幼。三是, 加强与留守儿童家长及其监护人的沟通, 及时汇报子女表现。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更多的关爱, 减少其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心态。
⑶社会方面。社会各界应给予隔代家庭足够的重视。在家庭教育和关爱缺位的情况下, 基层政府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为留守儿童和老人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生活环境。留守老人与儿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者相互影响和关联。社会各界在给予留守儿童更多关注的同时, 也应把关爱给予农村留守老人。解决好了留守老人的问题, 留守儿童才能健康成长。
摘要:农村隔代家庭是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组合, 是现阶段农村家庭结构的主要趋势。本文通过对隔代家庭的分析, 认为这将对儿童的教育、老人的健康有不利因素, 社会各界应给予足够关注。
关键词:隔代家庭,留守老人,留守儿童
参考文献
[1]文献良、文峰, 《人口社会学概论》, 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教育出版社, 2010年4月
[2]杜鹏、丁志宏、李全棉、桂江丰, 农村子女外出务工对留守老人的影响, 人口研究, 第28卷第6期2004年11月, P44-52
[3]刘瑞芳、钟瑶, 农村“留守老人”心理健康及适应策略——一种生态学的视角, 沧桑, 2008 (5) , P124-137
8.留守儿童教育实施总结 篇八
我留守,我快乐,我平安,我成功
二、活动理念:
通过专业团体辅导活动更深入地了解留守儿童的需求,为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让留守儿童们体验到学习和生活的快乐,体验责任与成功,体验自我价值,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信任、理解、宽容与友爱,形成积极的、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从而激励他们自强不息,学会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做生活的强者,享受生活的幸福和快乐。
三、活动专业团队:
组长:徐园园(心理咨询员)
组员:孟昭娟姜丽梅张丽娟徐春林
四、具体活动安排
(详细方案见相应附件)
(一)安全知识竞赛(建议活动时间:四月份活动主持人:王军)
安全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这个活动,让留守儿童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明白“生命是惟一的,是宝贵的,世界因为有了生命而变的精彩。您的生命,您珍惜吗?”这个道理。懂得遇到危险时的一些逃生技巧,让生命之舟远行。
(二)考前心理辅导(建议活动时间:10月份活动主持人:王军)
期末、小升初即将到来,同学们面临着人生的第一次大的抉择,心理负担加重。他们对如何调整自己的学习与心理状态有着迫切的要求。引导留守儿童正确对待,特别是启发、帮助同学们运用科学的心理方法更好地调节身心,有效缓解考前的心理压力,克服因为父母不在身边、时间紧迫、学业紧张导致的不良反应,有效化解考前焦虑,以健康的心理、正常的心态、饱满的情绪、宽松的氛围迎考备考。
(三)亲子教育互动(建议活动时间:长假期间活动主持人:王军)
通过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使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距离拉近,让孩子学会感恩父母,让父母学会感受孩子;使孩子学会独立,学着成长,增强自信,做生活的强者。
(四)主题辅导:学会与人沟通(建议活动时间:暑期末活动主持人:刘小妮)
9.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活动的实施方案 篇九
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既是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也是学校教育面临的难点问题。为此,组织开展了万名教师结对帮扶与留守儿童结对活动,为深入、持续地开展万名教师结对帮扶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活动,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为指导,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为主线,以加强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为重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女性博大母爱的优点,切实为留守儿童解决实际困难,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
二、主要目标
1、万名教师结对帮扶主要肩负起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责任,解决这一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心理缺乏关爱,感情缺乏寄托,学习缺乏帮助,生活缺乏支持,管理缺乏家教的现实问题,使他们像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学习进步,生活幸福,思想道德健康,各方面得到良好的教育和管理,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
2、扩大万名教师结对帮扶结对活动成果,建立一支稳定、高效的万名教师结对帮扶队伍,努力使万名教师结对帮扶和留守儿童结对面达80%以上,着力推动万名教师结对帮扶结对帮扶活动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并形成长期有效的工作机制。
三、活动形式
万名教师结对帮扶与留守儿童结对是建立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可采取“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方式进行。其他活动方式可结合实际自行选择。
四、活动内容
(一)万名教师结对帮扶的条件
1、万名教师结对帮扶一般指具有爱心、愿意帮扶留守儿童的教师。万名教师结对帮扶帮扶活动的开展是建立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没有法律规定的权利义务关系。
2、万名教师结对帮扶的条件及要求:具有一定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充满爱心,具备一定的家庭教育经验。
(二)万名教师结对帮扶的主要任务及帮扶内容
1、万名教师结对帮扶的主要任务:关注留守孩子的生活、学习及身心健康,帮助纠正思想和行为方面出现的偏差,给予母亲般的关爱,帮助其健康成长。
2、万名教师结对帮扶的帮扶主要内容:一是开展“双互”活动,即互认互知。双方互相认识、互相了解、真情互动,为对症帮教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坚持“双访”制度,即访班主任或科任教师、访临时监护人。万名教师结对帮扶要经常与班主任或科任教师取得联系,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与委托监护人沟通,了解孩子的生活和身心健康情况。三是坚持联络制度。万名教师结对帮扶每月定期以电话、见面、书信等形式与孩子和临时监护人联系,指导孩子给父母写信或通话;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到家庭看望留守儿童,每年陪孩子过一次节日,让他们感受浓浓的温情与关爱,逐步成为留守儿童生活的知情人、情感的贴心人、学习的引路人和成长的呵护人。四是明确帮扶重点。万名教师结对帮扶要掌握留守儿童的家庭背景、思想表现、学业成绩、日常行为,主要帮助孩子解决学习、思想、身体及生活上遇到的困难,使他们感到“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引导关爱留守儿童健康全面成长。
五、具体要求
1、万名教师结对帮扶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活动具体落实,学校具体组织管理。
2、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为确保万名教师结对帮扶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活动有序、健康地进行。
3、宣传发动,营造氛围。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板报墙报、主题班(队)会等宣传教育阵地,大力宣传开展万名教师结对帮扶活动的现实意义,积极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
4、规范管理,高效运作。学校要根据文件要求,重新做好调查摸底和登记工作,建立留守儿童数据库和万名教师结对帮扶数据库。要认真做好万名教师结对帮扶结对活动材料整理归档工作,凡是与活动有关的材料,包括文字、图片、音像资料等都必须规范整理,妥善保管。
5、认真总结,推广经验。学校要结合各自实际,扎实开展万名教师结对帮扶结对帮扶活动,对好的做法要及时总结上报。
滑集中心校 2016年3月3日
滑集中心校万名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
实施方案
10.留守儿童教育实施总结 篇十
“我们班成绩差的基本上都是父母出去打工的同学, 他们中也有的成绩不差, 但乱花钱, 穿着不三不四, 戴耳环, 一副不得了的样子”;“学校纪律坏就坏在留守儿童多, 家长远走高飞, 撒手不管, 娃儿无法无天……弄得我这个校长脑壳都大了”;“作为分管教育的干部, 我为全镇的留守儿童忧虑啊, 偷东西的、抢劫的、泡网吧的都有”……
这是很多人对留守儿童的普遍印象, 也就是说留守儿童等于问题儿童。除了这种直观印象外, 有关留守儿童的研究论文也频频得出这样的结论, 约四分之一的文章对留守儿童的负面特征有夸大其词的倾向。比如, 有论者仅凭“据调查”三个字, 就断定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表现是“不务正业, 学习成绩普遍较差……80%以上处于中、下等……厌学、逃学……不守法纪, 犯罪倾向较大……有的沉迷上网无法自拔;有的好吃懒做, 小偷小摸;有的追求时尚, 抽烟喝酒;有的被人利用, 染上毒品……”
笔者首先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 (1) 对大众媒介中有关留守儿童的新闻报道进行系统的、定量的分析, 具体操作步骤是:在新浪网“爱问”搜索系统中选择“新闻搜索”, 关键词为“留守儿童”, 限定搜索时间为“1998年7月10日到2010年6月9日”, 查询关键词位置为“在新闻标题中”, 并默认全部新浪网新闻源作为我们的搜索源。搜索结果显示“找到49045篇新闻”, 但是实际上搜索到、且能看到的只有1780篇。原因可能是显示的结果中包含大量重复新闻。如“调查显示留守儿童成违法犯罪高危人群”有16条相同的新闻;“留守儿童结伴盗窃一月作案30起, 团伙老大13岁”有15条相同的新闻。
在搜索到的1780篇新闻中, 笔者首先对所得结果逐条进行筛选, 其中近90%是全国、省、市、县、镇、村、学校等关爱留守儿童的举措, 根据研究目标, 只选择了其中对留守儿童 (群体、个体) 进行描述报道、评价、调查结果的新闻作为分析样本, 经过这样的筛选, 实际得到符合要求的新闻25条, 作为本次内容分析的最终样本并进行编码。笔者共设立了三个内容分析的变量, 变量一为:新闻的标题所体现的对留守儿童的评价, 取值分为:正面、负面和中性。变量二为:新闻来源媒体的性质, 取值分为:主流和一般。主流媒体指中央媒体、各省、市网站, 如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等, 其他为一般媒体。变量三为:新闻报道中采用的分析方式或手段。取值分为:泛泛而谈、运用个案、运用非正规调查资料和运用正规调查资料四类。表1是对于这25篇报道的内容分析。
从表1中我们可以发现, 关于留守儿童的报道主要是负面新闻, 呈现出来的留守儿童的社会印象主要是:留守儿童等于问题儿童。这是大众媒介中的留守儿童, 那么留守儿童的自我定义是什么呢?请听他们的自我言说。
二、留守儿童的自我言说
正如大众媒介报道的一样, 留守儿童从出现至今基本上都被看作问题儿童, 成绩差、纪律差、人际关系差、意志薄弱等都成了他们的特有标签。笔者以留守儿童的自我叙说为方式, 试图呈现留守儿童的自我认知对现有研究结论或社会印象作出回应。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 有23.2%的孩子认为留守儿童有自身的问题, 依次表现为心理健康 (42.4%) 、个性发展 (23.1%) 、学习 (15.9%) 、人身安全 (10.9%) 、道德 (7.6%) 。还有36.7%的孩子认为留守儿童没有自身的问题, 有39.9%的孩子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是模糊的、不确定的。
通过进一步的数据显示, 有78.5%的孩子不赞同“留守儿童成绩差”, 73.1%的孩子不赞同“留守儿童纪律差”, 79.9%的孩子不赞同“留守儿童人际关系差”, 62.6%的孩子不赞同“留守儿童性格孤僻”, 赞同和不赞同“留守儿童内心孤独”的比例相当, 75.6%的孩子不赞同“留守儿童意志薄弱”, 有83.4%的孩子不赞同“留守儿童等于问题儿童”。
对于这些现有研究结论的自我认知, 留守儿童告诉我们这些不是他们特有的问题, 此其一。其二, 不同地区的孩子对以上论断的认知有显著差异, 而在年龄、性别、家庭结构、父母外出打工时孩子的年龄方面没有差异, 另外, 他们对于“留守儿童成绩差”、“留守儿童纪律差”、“留守儿童人际关系差”、“留守儿童性格孤僻”、“留守儿童意志薄弱”的认知因跟谁一起生活而有所不同。
三、留守儿童的社会建构机制
1.“污名化”及其灾难逻辑
“污名” (stigma) 一词最早来源于古希腊, 是一种身体标记。这种标记是刻在或烙在某些人的身上, 表示带有这种标记的人是不受欢迎的, 需要回避和远离。1963年Goffman将污名引入到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他将污名定义为个体的一种不被信任和不受欢迎的特征, 这种特征降低了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 使他从一个完美的、有用的个体变成了一个有污点和丧失了部分价值的人, 污名是社会对某些个体或群体贬低性、侮辱性的标签。大众媒介充当了对留守儿童“污名化”的“推手”。
社会学研究表明, 污名化会不同程度地阻碍着受污者向上的社会流动, 使之长期处于弱势状态, 甚至令他们蒙受强烈的羞耻感和罪责感, 损害其身心健康。同时受污者也会由此产生对社会的隔离感、敌意和不信任态度, 甚至出现反社会行为。
2.“表面化”及其悖论逻辑
对于解决留守儿童这一问题虽然我们可以从政策文本中隐约找到影子, 但是难免给人一种宏大空洞的“感觉”, 国家政策的遥不可及、地方政策的昙花一现、学校制度的力不从心, 这些都无法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这是政策制定的负面效应, 解决问题者成为了制造问题者, 这就是政策制定表面化所带来的悖论逻辑。归根到底还是一点, 就是政策制定缺乏针对性、长效性, 政策落实缺乏监督机制、责任机制, 何时才能让政策的雨露普惠每一个留守儿童, 真正从他们的问题出发, 为他们的成长保驾护航呢?
3.“城市中心主义”及其失衡逻辑
中国的城市和农村是一种互相哺育的关系, 然而割裂城市与农村、混淆中国与西方等一系列观念上的误解以及由此设计的城市中心主义制度框架和政策导向, 使得城市儿童和留守儿童有了身份上的显著区分, 并由此衍生了教育不公平, 倾斜了社会公平的杠杆, 制造了深层的但并未完全显露的社会问题, 社会处于失衡的状态。
城市中心主义的具体表征为:一是割裂了城市和农村。对于今天的农民、市民来说, 似乎都有一个强烈的信仰:城市是好的, 是令人向往的, 城市化进程就是农村向城市的流动, 是城市代替农村的过程。这是城市化进程研究中城市中心主义的表现之一。二是混淆了中国与西方。以西方城市化发展路径来设计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具体表现为:第一, 西方的城市发展核心和动力是城市, 是作为金融中心的城市, 而中国的城市发展核心和动力都在农村;第二, 按照马克思的叙述, 西方的整个文明史都贯穿着城乡之间的对立, 处在控制与反控制的过程中, 而中国的城市与农村是融为一体的;第三, 按梁漱溟先生的说法, 中国是国家融在社会里面的, 这个社会不是城市社会而是乡村社会, 城市是乡村的延续而不是相反, 城市和乡村是一体的。
摘要:本文以大众媒介的新闻报道和留守儿童的自我言说为切入点, 前者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 对大众媒介中有关留守儿童的新闻报道进行系统的、定量的分析, 得出有关留守儿童的“社会印象”, 后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得出了关于留守儿童生活、教育等方面的结论。通过这两种视域的比较分析, 旨在为留守儿童问题及其研究提供“另一扇窗”。
关键词:留守儿童,大众媒介,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任运昌.高度警惕留守儿童的污名化——基于系列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的呼吁[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8, (11) .
11.留守儿童教育实施总结 篇十一
实验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活动
实施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切实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结合我校的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校园,切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二、活动目的:
“留守儿童”问题既影响到“留守儿童”个体的性格、心理、学习、行为方面,也影响到家庭、学校和社会。其群体之庞大,所暴露的问题之多,使“留守儿童”问题成为一个普遍性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在于亲情缺失,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只有通过社会各界的关爱与帮助。面对这样的问题,需要建立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活动旨在让留守儿童体会到社会关爱,社会的关爱是留守儿童的精神食粮,能为他们开设一扇认识世界的窗口,树立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了解留守学生的特点:
1、学业失教:部分留守学生不能很好完成学业,学习习惯差。
2、生活失助:大部分留守儿童生活贫困,衣食住行等方面缺乏照顾,营养不良,身体健康受到危害。
3、心理失恒: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抱怨、自卑、骄横、焦虑,有的甚至沉迷好玩,行为失控。如部分留守儿童有偷盗等恶劣行为。
4、亲情失落:留守儿童感到亲情失落和孤独,非常想得到父母、老师、同学的关爱。
5、安全失保:由于缺少亲人的照料,留守儿童在生活中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问题(如生活安全问题:火、开水、电)、人身安全(上、放学)。
6、由于少数留守家庭中的孩子父母不在身边,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强,比起一般儿童,他们对父母少有依赖性,因为少数留守儿童承担生活劳动量超出了范围,对身心健康不利。
四、活动内容和基本要求:
1、倡导全校师生,为留守儿童献出自己的爱心。学雷锋日为贫困留守儿童搞一次募捐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2、在师生之间开展“手拉手、同成长”为主要形式的结对互助活动(同伴结对、师生结对)。做到随时与孩子沟通交流,关注孩子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
3、位留守儿童的家长,定期与学生交谈,了解其生活和心理上的需要,给学生以家庭般的温暖,从而使其安心学习。
4、各班组织本班“留守儿童”开展“两地书亲子情”活动,让学生把学习、生活中的乐趣和困难告知父母,能与父母更好地沟通。
5、打开留守儿童心灵之窗,每月上一节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课,政教处开设心理咨询,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6、学期末,每位教师结合自己帮扶学生的情况,写一篇经验总结上交政教处备档。作为量化考核加分;对敷衍了事的者,则在考核上扣分。
五、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李海明
副组长:沈立国冯威
成 员:李军李晨段凤春
2、加强监查,严格考核,力求工作落到实处。
3、总结经验、推广典型,建立长效机制。
一滴水能反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份爱足以体现社会的温暖,我们将用真心去倾听,用真爱去温暖,用真情去为留守学生服务,为他们撑起一片爱的绿荫。
哈尔滨师范大学呼兰实验学校
12.留守儿童教育实施总结 篇十二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村新一代人才健康成长的战略高度出发,加强农村留守儿童课外场所建设,改善农村留守儿童课外活动条件,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配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建立起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关爱体系,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向上、快乐成长的温馨家园和良好环境,进一步改善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条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
二、组织领导
三、阵地依托
农村校内留守儿童之家主要依托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的农村小学,特别是寄宿制小学校建设,可单独设立,也可与校内图书阅览室、多媒体教室、各类活动室等合并设立。
四、标准要求
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硬件方面
1、有活动场地:要有能满足留守儿童活动的教室(不少于20
平方米),桌凳齐全(不少于20套);有室外活动场地,满足留守儿童开展室外文体活动的需要。
2、有设备器材:
(1)要有一定数量的图书(不少于500册)、期刊、报纸(不少于10种)。
(2)配备文体器材如:电子琴、民乐器(笛子、古筝、琵琶等)、管乐器(小号、萨克斯等)、打击乐器(鼓、三角铁、梆子等)、小型体育器材(跳绳、羽毛球、乒乓球等)、娱乐器材(跳棋、五子棋、拼图等),基本满足留守儿童的文化娱乐需求。
(3)配备电脑(带视频)、电视机、电话等设施设备,方便留守儿童学习与父母联系交流。
3、有宣传阵地:要有标志明显的“留守儿童之家”牌子;有图文并茂、能够反映留守儿童工作情况的宣传栏,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工作机构、工作计划行事历、工作制度、活动内容、活动剪影、图片等。
4、有好的工作环境:内部安全防护到位、周边社会秩序井然,确保安全,确保留守儿童身心健康。
(二)软件五有标准:
1、有机构:主要包括领导机构、工作机构。
2、有制度:有工作制度、学习制度、教育管护、管理制度、活动制度、工作考评等制度。
3、有安排:年初有计划、有措施、年中有活动,年末有总结。
4、有队伍:有一支具有较强社会责任心、具备一定教育管护能力、相对稳定的管理人员和关爱队伍,确保“留守儿童”安全、健康成长。
5、有资料:有能反映留守儿童和家长基本情况、儿童进步成长的记录、工作档案、花名册、个人档案联系卡、“爱心妈妈”、“代理家长”结对表、帮扶结对花名册、兴趣爱好作品、心得体会、以及活动开展的相关图片、资料等。
五、日常管理
留守儿童之家的日常管理要坚持责任明确、安全第一、严格有序、关爱到位的原则,加强力量配备,明确专门人员,切实加强管理,保证在课余和节假日开放,有计划开展活动。要通过家校联系、心理抚慰、生活关心、学习辅导、结对帮助、亲情电话等方式给予留守儿童关爱。积极争取农村基层组织、群众团体参与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动员组织志愿者队伍与留守儿童之家实行定点、定向、定期挂钩,协助教育管理,尽力提供服务,为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开展活动提供帮助和支持,丰富活动内容,扩展活动空间,使农村留守儿童得到更好的关爱。
六、活动开展
要充分发挥留守儿童之家作用,针对留守儿童的身心特点,根据实际需要,帮助留守儿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积极探索和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提高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道德品格培育。注意研究和把握留守儿童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特点,充分利用各种德育资源,通过开展各种主题德育活动,培育留守儿童的感恩之心、进取之心、文明之心。
(二)抓好健康文化熏陶。注重适应和满足留守儿童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开展好快乐活泼、娱情益智的文化活动,通过收看电视、播放少儿影像、读书竞赛、排演节目、书法绘画、兴趣小组、网上学习等活动,对留守儿童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使留守儿童在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中情感得到熏陶、精神得到充实、境界得到升华。
(三)开展体质体能锻炼。注重关心和增强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开设防病健身卫生常识讲座。根据不同年龄段和个体特点,科学制定体育锻炼计划,坚持开展体育锻炼活动。组织各类体育运动小组,开展有益身心的兴趣体育,使留守儿童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备锻炼健身的能力、一定的运动技能和强健的体魄。
(四)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引导和拓展留守儿童与社会接触,开阔眼界、开阔视野、开阔心胸,增长见识、增长知识、增长才干。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开展夏令营、冬令营、调查走访、劳动体验、科技探秘、关爱老人、保护环境、公益活动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尽可能地走进自然、走进城市、走进企业、走近名人、走近故事,使留守儿童广泛汲取社会生活的丰富营养,强基固本,茁壮成长。
(五)培养独立合作能力。注重培养和增强留守儿童自尊、自信、自立、自律的意识,提升他们善于沟通、和睦相处、团结协作的本领。通过开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困难面前我能行”等活动,培养孩子动手操作能力、独立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
(六)进行心理健康疏导。注重了解留守儿童产生的心理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抓好人文关怀,促进心理健康。组建一支心理教育队
伍,与留守儿童面对面、心贴心地开展工作。对带有倾向性、易发性、规律性的心理问题,实施重点教育疏导,把解决心理问题与抓好生活关怀结合起来,做到及时发现、正确疏导、悉心矫正、有效化解。
七、工作要求
(一)因地制宜,注意实效。各地要立足于明实情、举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如实了解和把握辖区内留守儿童的分布情况、基本现状、迫切需求和变动趋势,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规划和计划,采取坚实有效的工作措施。在留守儿童之家建设过程中,可以首先选择留守儿童相对集中、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社会需求相对迫切的地方进行,抓好试点以点带面。对已经创办一段时间且取得明显成效的留守儿童之家,要认真总结经验,继续巩固提高,精心打造品牌,扩大社会影响。要把“让留守儿童满意,让外出父母放心,让社会舆论认可”作为衡量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效果的标准和工作目标。
(二)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留守儿童之家的建设工作,做到人、财、物、智的有效集聚,发挥整体效应。各级部门要按规划有序推进留守儿童之家建设,规范留守儿童之家管理,不断扩充数量、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发挥留守儿童之家主阵地作用。要协调宣传部门广泛宣传留守儿童之家创办的目的意义,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造浓齐办共建的社会氛围。要积极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广泛发动、精心组织爱心妈妈、青年志愿者,积极投入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担任留守儿童之家的临时父母、兼职教师和知
13.留守儿童教育实施总结 篇十三
一、贫困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1.家庭原因。现实生活中, 贫困地区家庭经济条件使得家庭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多数父母忽略了对儿童道德教育问题, 过于关注学习成绩。甚至一些父母过度依赖学校管理, 消极地将子女送进学校, 对学习和生活不闻不问, 缺少良好的指导和影响。
2.学校原因。虽然, 很多教师已经认识到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但却忽略了对他们的关怀, 而且很多师范院校毕业生更愿意留在环境更好的大城市工作, 使得优秀师资力量偏向于经济发展地区, 导致农村教师数量、质量远远落后于城市, 无法满足留守儿童教育工作需求。
3.社会原因。近年来, 各地区过度关注经济发展, 忽略了留守儿童教育等问题。虽然很多学者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了研究, 但社会对该问题的关注力度不够, 尚未构建和谐氛围, 且政府、教育部门等多方力量处于分散状态, 使得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依旧处于薄弱状态。
二、基于爱的守护与滋润改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相关建议及对策
1.关怀子女, 强化监护人责任感。父母应通过电话等途径经常与子女沟通, 帮助他们解决心中的疑惑, 同时向孩子们传递更多正能量, 使孩子们对生活充满希望和热情。祖父辈监护人观念与时代存在一定偏差, 应及时改变自己的理念, 重视教育和管理, 通过友善的方式, 使儿童能够接受长辈的建议, 及时纠正不良习惯, 促进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成长。
2.关注儿童, 强化亲情教育。学校应鼓励教师设置留守儿童档案, 记录与儿童相关的学习、家庭等相关情况, 全面了解和掌握儿童情况, 实行针对性教育, 针对年龄较大的儿童, 教师应给予学习及心理双重方面的教育, 使得儿童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关心, 减少儿童负面心理情绪。
因此, 农村地区教师要及时转变教育观念, 充分尊重儿童, 将培养儿童生活、认知能力作为教育目标, 而非简单的理论知识, 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同时渗透安全教育, 从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学校还应与留守儿童监护人交流, 了解儿童的行为, 判断儿童当前的心理状态, 通过对儿童进行科学教育, 使得留守儿童能够明辨是非, 从而形成正确的思想品质。
3.关心儿童, 加大资源投入力度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 农民工数量激增, 但城市高昂的房价、物价等导致农民工只能够选择留下子女, 独自承担起家庭的责任。为了改变这一现状, 政府应承担起公共服务责任, 通过法律、政策等途径, 帮助农民工突破阻碍将留守儿童接到城市, 接受更好地教育, 或者改善农村环境, 减少人员外流, 逐渐形成留守儿童帮助支架。同时, 还应适当增加对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 使得留守儿童同样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儿童一样的教育。根据农村情况, 合理制定编制标准, 针对年龄较大的教师可以安排其进行儿童课后辅导, 而针对较为年轻的教师, 可以投身到一线教育工作, 提高教学质量, 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各个地区还应重视对留守儿童的保护, 减少社会上不法分子对留守儿童构成的伤害, 构建安全、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给留守儿童美好的童年。
三、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 留守儿童教育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教育水平高低与国家未来发展存在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 在实践中, 社会各主体都应发挥自身积极作用, 加大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关注力度, 政府发挥宏观作用, 适当增加对贫困地区留守儿童教育资源的投入, 并及时调整制度及政策, 改善家庭教育环境, 对留守儿童产生更多积极影响。改善农村环境, 逐渐构建面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水平, 从而促进我国留守儿童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范小萍, 汪国瑞, 葛元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视角[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 (03) :146-147+151.
[2]金红.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培养---“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培养个案与对策研究”课题研究成果[J].科学咨询, 2014, (05) :4-5.
14.留守儿童教育实施总结 篇十四
各村、社区、居委会、镇直各单位、各中小学、镇机关各部门:
为切实做好顺安镇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切实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状况,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全面成长,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市留守儿童活动室建设实施办法,结合实际,特制定顺安镇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监护和资助体系,整合社会资源,拓宽社会援助渠道,维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优化留守儿童生存、发展和参与的社会环境,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工作对象与主要目标
(一)工作对象
关爱留守儿童工程实施工作的对象为全镇父母均外出务工的O一1 6岁的留守流动儿童。
(二)主要目标
1.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档案,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 0 0 70;
2.农村留守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 0 0%;
3.农村留守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达9 5%;
4.对涉及农村留守儿童的案件,符合法律援助规定的,1 0 0%给予法律援助;
三、主要措施
(一)成立组织,明确职责分工。镇成立关爱留守流动”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赵尚森;副组长:闻风、张文水;成员:缪振辉、赵奎祥、朱普根、徐文清、方金山、毛志义、叶冬梅、崔应兰。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崔应兰同志负责日期常工作。行政村、社区、居委会、学校要成立留守儿童工作小组,负责基层的具体事务。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二)建立留守儿童档案。镇妇联负责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姓名及其关系、父母务工情况等。
(三)开展真情关爱活动,“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学校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学校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寄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四)建立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教育指导机制
留守儿童较多的村要宣传普及家教知识,教育留守儿童家长及其临时监护人切实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要在留守儿童家长中广泛开展“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的家教实践活动,优化养育和监护行为。要利用节假日、农
忙时节,组织召开返乡家长会,引导留守儿童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子观,掌握科学的家教知识。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家
庭教育网站,为留守儿童家长及临时监护人提供家庭教育辅导和咨询服务。
(五)营造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1、集中整治农村中小学校周边环境。公安、工商、文化部门要加大对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和查处力度,关闭中小学校园2 OO米以内的网吧或电子游戏厅等经营场所。禁止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网吧,所有网吧终端设备必须安装封堵不健康内容的过滤软件。坚决打击利欲熏心、屡教不改和触犯法律的网吧或电子游戏厅的经营者。
2、建立留守儿童利益维护平台。镇开通热线电话,听取留守儿童倾诉、投诉和建议。畅通法律援助渠道,.依托现有的司法和妇联法律援助渠道,为有需要的留守儿童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
3、加强“五老“队伍建设。要充分发挥好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的特殊作用,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网吧、游戏厅的监督工作。引导留守儿童远离不良嗜好、不法场所、不轨人群,人格上做到自尊,生活中学会自立,独处时能够自律,成长中力求自强,防范不良行为,快乐健康成长。’
(六)建立留守儿童服务机制
1、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帮扶活动。要广泛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开展针对留守儿童的各种帮扶活动。在农村,由村支部负责组织乡村学校的教师、妇代会主任、退休老同志、共青团员等担当“代理家长”、义务辅导员;邀请“五老“当好校外义务辅导员,积极开展对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和成长教育的“大手牵小手”活动;充分发挥共青团员和青年志愿者队伍的骨干作用,开展“心手相连“结对帮扶活动;做好关爱和服务工作,使每一名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都能“.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帮助留守儿及其家庭树立信心,克服困难。
2、搭建留守儿童活动和交流的新平台。镇建立“留守儿童活动室",为留守儿童提供课外活动的场所。
3、实行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与就地转移相结合。既要积极引导农民进城务工,又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扩大农村劳动力在当地转移就业。要引导农村劳动力打工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减轻城市膨胀压力,做到务工增收与子女教育两不误。’.
四、工作要求
(一)明确职责分工。政府妇联机构负责做好宣传发动、组织协调和督查评估工作,切实推动工程的有效实施。
15.留守儿童工作安排实施方案 篇十五
东解学校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
当前,农村越来越多的家庭夫妻双双远家离乡,陆续走上了外出打工、经商的行列,有些儿童的家长不可避免地尽不了家长监护的责任,而他们的孩子只能留守在家庭,由家中的老人或亲戚代养,这部分远离了父母亲有效监护的留守儿童便成了农村特殊群体。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教育已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健康和谐的优良环境,势必影响他们的每一步成长,只有创造优良的环境,才会让他们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一、指导思想
以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落实xx年中央“一号文件”,关注和谐发展,服务经济,共创美好未来为落脚点,奉献一片爱心,让留守儿童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二、活动内容
目标任务 针对我校30多名留守儿童得不到直接监护人的关爱,加之农村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因年老体弱或文化水平较低,无法担负起教育辅导孩子的责任,他们的生活习惯比一般家庭孩子差一些,有的成绩明显下降.如何确保留守儿童不失学、不违法犯罪,同时让外出务工的父母安心挣钱,这就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关注。
工作内容 我们深深体会到大多数农村农民外出赚钱,解决了贫困问题,但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却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在建立和谐社会和城市化进程中,留守儿童的教育困惑,逐渐凸现出来,这不仅是一个家庭自己的事,更是全社会应关注的大事。
1、留守儿童家长教育能力与孩子自身发展的需求有差距。据调查,凡外出务工的夫妇家庭没有时间过问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的需求、交往、兴趣关注很少,更谈不上给儿童精神上的慰藉和知识上的辅导。
2、营造关心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妇联、团委、镇政府是社会群团组织,我们组织这一次活动,意在呼吁社会力量,参与留守儿童的关心教育工作,以便影响本地区不在利用游戏厅、网吧、舞厅来坑害未成年人.特别是要与学校加强协作,引导留守儿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和发挥他们个人兴趣和专长,给他们创造健康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促进留守、单亲儿童茁壮成长。
3、建立留守儿童的牵手扶助体系,确保对留守儿童的关心教育工作落实到位。针对留守儿童在校学习情况,生活状况,行为习惯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落实扶助措施,每个月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与其在外务工父母反馈,使我们真正成为留守儿童的第二监护人,让孩子得到健康成长。
4、学校要充分发挥教育功能,减轻留守儿童的心理压力。由于父母双双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在心理上存在许多困惑与疾病,因此学校除提供良好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要在他们身上倾注更多的关爱,让他们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得到更多的温暖,从而弥补亲子关系的缺失和精神失落,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平台。
三、活动要求及措施
凡牵手扶助联系留守儿童从初一开始,直至18岁之前,重点是初中阶段。联系要求:定期到学校、家庭了解留守儿童阶段性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校内外表现,以便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工作;定期与联系的儿童父母交换意见,以便形成有效的家庭、学校、社会的立体化教育网络,确保儿童成人成才。要求参与这项工作的牵手扶助人员,做到有求必应,有难必帮,使外出务工的家庭夫妇安下心在外赚钱,让留守儿童在“三位一体”化的牵手活动中健康成长,让家庭成员实实在在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感受到群众团体组织力量的作用。同时也是增强党员、干部服务妇女儿童,服务经济建设,服务“三农”大局的意识。
1、调查摸底阶段 9月上旬
2、征求意见阶段 9月下旬
3、召开座谈会 10月中旬
4、拟定活动方案10月下旬
5、实施活动计划 11月
五、活动的效果
群团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凝聚广大群众的重要手段,我们要通过活动的开展,要使广大群众认清形势,正视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暂时困难,引导更多的农村家庭积极投身到富民创业致富奔小康的大潮中,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同努力奋斗。
2014-2015学年度
东解学校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计划。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三、主要措施
1.成立班级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
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组长:刘增位
副组长:刘夕敏 王发展 组员:吕淑肖 刘俊兰 闫永选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对结对帮扶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寄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给妈妈写一封感谢信。
以此增进留守儿童与父母的亲情交流,了解父母贡献,感受父母艰辛,让学生懂得父母给予自己的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的亲情,让他们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2015-2016学年度
东解学校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要求”,结合我乡的具体实际,更好地发挥学校、社会、少先队组织的实践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状况,促进
施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施“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为抓手,从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新一代人才健康成长的战略高度出发,加强农村留守儿童课外场所建设,改善农村留守儿童课外活动条件,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配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基本建立起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关爱体系,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向上、快乐成长的温馨家园和良好环境,进一步改善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条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
三、主要措施
(一)、健全机制,发挥班级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加强领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辅导班级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组长:刘增位
副组长:刘夕敏 王发展 组 员:吕淑肖 刘立平闫永选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制度
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姓名及关系、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制度的建立,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教师要不时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对其他的儿童,教师要定期走访与其他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5、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交流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交流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6、开展人文关爱活动
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7、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明确职责,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1、加强班级的建设与管理
让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同时,结合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的现状,转变办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积极发挥班集体作用,开展各项活动
我校有三十多位双亲在外的留守儿童,各班定期开展各项活动。拟每月开展一次大型文娱、体育、读书等活动,每月邀请关工委领导来校上课,学校领导也可以不定期对他们进行集中授课,对这些学生进行人格教育,自信教育,自强教育。
3、定期表彰自强留守儿童,进行榜样教育。
对于我校的留守儿童中出现的优秀学生、自强学生进行表彰,这是树立留守儿童自信的重要激励工作,我校将在今年六一表彰留守儿童中出现的优秀学生、自强学生。
2016-2017学年度
东解学校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
充分发挥留守儿童之家作用,针对留守儿童的身心特点,根据实际需要,帮助留守儿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积极探索和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提高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律和特点,充分利用各种德育资源,通过开展各种主题德育活动,培育留守儿童的感恩之心、进取之心、文明之心。
(二)、抓好健康文化熏陶。注重适应和满足留守儿童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开展好快乐活泼、娱情益智的文化活动,通过收看电视、播放少儿影像、读书竞赛、排演节目、书法绘画、兴趣小组、网上学习等活动,对留守儿童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使留守儿童在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中情感得到熏陶、精神得到充实、境界得到升华。
(三)、开展体质体能锻炼。注重关心和增强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开设防病健身卫生常识讲座。根据不同年龄段和个体特点,科学制定体育锻炼计划,坚持开展体育锻炼活动。组织各类体育运动小组,开展有益身心的兴趣体育,使留守儿童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备锻炼健身的能力、一定的运动技能和强健的体魄。
(四)、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引导和拓展留守儿童与社会接触,开阔眼界、开阔视野、开阔心胸,增长见识、增长知识、增长才干。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开展夏令营、冬令营、调查走访、劳动体验、科技探秘、关爱老人、保护环境、公益活动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尽可能地走进自然、走进城市、走进企业、走近名人、走近故事,使留守儿童广泛汲取社会生活的丰富营养,强基固本,茁壮成长。
(五)、培养独立合作能力。注重培养和增强留守儿童自尊、自信、自立、自律的意识,提升他们善于沟通、和睦相处、团结协作的本领。通过开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困难面前我能行”等活动,培养孩子动手操作能力、独立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
【留守儿童教育实施总结】推荐阅读:
留守儿童之家实施方案11-10
留守儿童亲自活动总结08-10
留守儿童实践活动总结08-28
关爱留守儿童思想总结10-30
班主任留守儿童总结06-30
期末留守儿童工作总结10-25
2023。09暑期关爱留守儿童总结06-16
“学雷锋献爱心、关爱空巢老人、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实施方案06-13
加强留守儿童教育扶贫教育工作总结08-30
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活动总结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