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研究方法

2024-10-21

地理教学研究方法(精选11篇)

1.地理教学研究方法 篇一

汉字教学方法研究

1.前言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伟大创造,它把字形同字义直接或间接地结合起来,书写时以形表意,认读时见形知意。

从汉字的造字原理来看,汉字是由笔画和部件构成的。一定的部件结构又是以一定的构件法则为背景,带有一定的意念色彩。汉字教学若能通过对汉字造字法的直观分析,运用联想等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教会学生按照汉字的构字规律,对字形分析综合,把识字的过程变为思维活动的过程,把识字学习纳入智力训练的轨道。这样,化抽象为具体,化整体为局部,充分利用儿童的思维方式,利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直观具体想象的特点,发挥无意注意的暗示作用,扬长避短,可以使儿童心理发展与汉字特点间的矛盾迎刃而解。因而,汉字教学要讲究教学方法。

2.了解汉字、汉字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汉字就是记录汉语书写符号的文字。而要了解汉语言,就必须学习汉字。在学习汉字的同时,要先了解汉字的起源、发展、演变得过程。汉字起源的时间,大约是在甲骨出土以后。据史书上的记载,认为汉字起源于距今约有四千五百年左右的黄帝时代,而甲骨文的应用时间大约是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后期。古时的人们在还没有发明甲骨文的时候,是以结绳记事来作为日常生活中的记录。后来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的智慧也趋于完善,为了应付较为繁荣的事务,结绳记事已不敷使用。于是,人们就把一些事画成一种符号刻在龟背或兽骨上,而这些象形的符号不是用作图饰而是一种标志符号。渐渐地经过漫长的时间,就初步形成了汉字的规模。所以说汉字是起源于图画,而又由图画发展演变为文字的。

汉字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发展,不仅在造字的方法上、字体的结构上,还有字音、字意、字量等许多方面,皆取得很大的成就。汉字在演变历史上,大体是由甲骨文而金文、大篆、六国文字、小篆、隶书、楷体、草书、行书为发展顺序的。

3.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发达的文字之一,但汉字不能表音,因而给学习汉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汉语拼音它为汉字注音,避免了传统的直音法,反切法乃至注音字母给汉字注音的很多缺点,帮助读准字音,学好普通话,教师在字音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汉语拼音这一注音工具,提高识字效率。在和学生的接触交谈中,始终用标准的普通话跟学生交流,来巩固学习的成果并为以后的教学内容做个铺垫。

4.运用多种方法掌握字形 4.1 利用媒体,直观教学识记字形

在教学中运用直观教学,并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通过直观形象的演示,强化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一些象形字的教学时,这些字对物的某一部分进行勾勒,这些字都是按实物演变而来的,在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演示汉字演变过程来帮助学生认识象形字。在进行“山”的教学中,我先在电脑屏幕上出现一座山,然后利用电脑软件制作技术,把这座山逐步演变成汉字“山”,学生在看的过程中知道了汉字“山”的笔画位置,而同时如此直观的演示,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4.2 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进行比较,识记字形。

由于汉字中更多的是形声字,它突破了汉字只表意的局限,它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现成符号,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表示意义,一个表示声音,合起来构成新字。很多时候改变形旁就变成了另外一个字,而汉字自行有可以拆开,又可以拼组,一般有部首和部件两部分组成。学生在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笔画和部首后,利用对比,可以较快掌握其它形状相近的字。如:由“工”而到“江”“缸”到“红”,通过比较形旁,学生一下子就掌握了字形。又如“喝”和“渴”,通过比较形旁记住字形。4.3 编顺口溜,帮助学生识记字形。

把汉字字形的记忆编写成顺口溜等,可使学生产生深厚的兴趣,调动学生观察和思考的积极性。如:在识记“太”时,教学生读“大字里头多一点”,在识记“坐”时,教学生“两个小人背靠背坐在土字上”。5.创设情境进行字义教学 5.1 运用教具理解字义。

在低年级字义教学中,教师要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通过具体形象帮助学生认识事物。例如,学生没有见过“竹笋”,我们可以让学生看实物,了解字义。学生没有见过“雪”,可以通过看图或看录像来认识。这样,不仅使学生准确地了解了字义,也扩展了知识面。5.2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字义。

如,理解“朦胧”,可以启发学生说说在雾中看景物的感觉;教“开心”一词,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每当自己玩得非常高兴时的心情。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习字词的意思,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5.3 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

“也、很、还、更”等字义很抽象,学生难理解,教师用语言也不易表述清楚。如将它们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便可以化难为易。汉字具有一字多义的特点,如,“深”的基本意思是指从上到下或从外到内的距离大。而“夜深了”里的“深”指时间长久;“深蓝色”中的“深”是说颜色浓;“这句话的意思太深了,所以孩子不理解”中的“深”指深奥、难懂。遇到多义字,就要把它放到语言环境中,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字义。5.4 借助演示动作理解字义。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针对学生这一特点,可以让学生通过做动作来理解字词的意思。如学“搓、捧、掰”时,可以让学生做一做表示字义的动作;学“神气”一词,可以演示神气的表情等。6 教授方法,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6.1 培养习惯,教给学生正确的姿势。

在学生初学写字时,就应教给学生一个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为使学生真正掌握还必须进行一段时间的强化教育,强化训练。“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应切实抓好。如写毛笔字,先应教给学生正确的五指执笔法,知道各手指的作用和执笔、坐姿的要领,并使学生学会它。为了巩固,则在每节课专门安排几分钟检查,纠正,并实行过关制。在平时教学中,要把姿势和执笔作为一种常规教育来抓,贯穿于平时教育教学中,及时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因为执笔和姿势的教学不仅是一种方法的教学,而且是一种习惯的教育。“习惯成自然”,只有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时时处处地教导,才能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时间的推移、年级的提高,教师、学生往往会忽视这个问题,这是不行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是写字素质的一种体现,是提高学生写字水平的前提,还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在教学中切不可忽视

6.2 激发兴趣,教给学生快乐地写字。

写字是一种枯燥的学习,要使学生乐于写字,就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可以这样做:(1).讲故事。我经常根据学生崇拜名人、喜欢名人的心理,收集古今书法大师少年时代练字的传说和故事,讲给他们听,激发了学生热爱写字的情感。(2).看趣图。古代的象形文字就好像是一个个有趣的图画,如画出三条波浪、一只眼睛等,学生经过观察能很快分析出是“水”、“目”这类字。学生通过比较了解了古今字的特点,同时也提高了分析、观察能力。(3).善激励。每次作业面批时,我都让学生把写的字与范字进行比较,与上次作业进行比较,并给出相应的红星,学期末评出星级作业,并给予奖励。平时,每节写字课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写字比赛,每个单元都有一次写字比赛。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各项书法竞赛。小学生写字也要有一个良好的氛围。当学生产生疲劳、烦躁的情绪时,我适时地放些舒缓悠扬的轻音乐,使学生的注意力又重新回到练习中,使他们始终有一种饱满的情绪,避免了习字的单调乏味。

7.总结

综上所述,汉字教学是有规律可循的,必须遵循规律,否则要走弯路。汉字教学又是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而更新的方法,则需要我们去发现和创造。让我们一起努力,开拓汉字教学的未来。

2.地理教学研究方法 篇二

一、外语教学方法的研究

中国的外语教师从不同的方面观察问题,对外语教学做了深入探索之后,提出了精辟的见解和论述,也找到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目前,世界上大约有四十几种外语教学方法。美国在20世纪40年代的听说法(也叫口语法)影响最大,直到现在还很流行。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产生出自觉对比法,法国产生了视听法(也叫情景法),美国产生了认识法,英国产生了交际法(也叫功能法,交流法或意念法)。交际法曾在中国高等院校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使用过,也有较大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国内提出了结构—情景—交际教学法。法国南锡研究中心酝酿出一种只注重听、读的异语交流教学法。在美国又兴起一种全部动作反应法(TPR,即Total Physical Response),适合于幼儿、少儿学习英语。钟兆隆同志创造了“逆向英语学习法”,李阳推出“疯狂英语学习法”,国内还进行过一些“阅读学习法”(English through reading)。还有人反对“疯狂英语学习法”,说不必疯狂也能学会英语。几年前在电视上就播过两种新的学习英语方法。沉默法就是又一种学习外语的方法。

刘润清、戴曼纯认为,现在国内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六种:(1)交际法;(2)语法翻译法;(3)听说法;(4)视听法;(5)综合法;(6)其他方法。

赵爱国、姜雅明把外语教学模式归纳为八种:(1)语法翻译法;(2)直接法;(3)听说法;(4)视听法;(5)自觉对比法;(6)自觉实践法;(7)综合法;(8)交际法模式。

束定芳、庄智象把外语教学的方法归纳为八种:(1)口语法和情景教学法;(2)听说法;(3)交际法;(4)全身反应法;(5)沉默法;(6)社团学习法;(7)自然法;(8)暗示法。

目前在河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教师中最常用的外语教学方法是:(1)听说法;(2)视听法;(3)交际法;(4)多媒体教学法;(5)综合法。

不论你采用何种方法,我们都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转变外语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学方法的特点之一就是以教师为中心,实行“一言堂”,教师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效果当然不好。学生是授课的对象,只有以学生为中心,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才会好。

2.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学和电话教学。

这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进行人机对话,等于不止一位教师在给学生上课,另一方面可以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极参与,勇于开口说外语。

3. 最初阶段,不要过多纠正学生错误。

学生说外语,其实是,任何人说外语,只有说得多的人,出现的错误多,说得少的人出现的错误少,不说外语、不开口讲话的人才不会出现错误。因此,教师不应当以出现错误多的就认为是学习不好,不能在此画等号。

4. 不同的情况,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鼓励教师要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切不可呆板。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灵活变通方式进行教育。河南科技大学打算在2006级新生中再次实行英语分级教学。即使不进行英语分级教学,本科生、专科生都有差异。即使全都是本科生,也存在有艺术类学生、农学类学生、建工学院的学生英语水平总体上要差一些,若“一视同仁”,僵化某一种教学形式,效果就不好了。

5. 要有爱心,爱学生之心。

加强责任心,加强辅导。对于所教的学生,不能只喜欢学习好的尖子生,而不喜欢学习差的学生。学习差的学生更需要得到老师的爱心,并需要经常加以指导。要舍得花费时间和精力,尽力帮助他们。在有能力有时间的情况下,尽可能给差生“开小灶”,使他们“吃得好”。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能够遵循这些教学原则,灵活多样地采用上述的外语教学方法,我们的外语教学肯定能够在上一个新台阶。

二、外语教学原则的研究

从本体论层次上来看,即对语言本质特性的认识上来说,我们可以肯定语言有如下四个本质特征:

1.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言是社会交际需要和实践的产物。语言在交际中才有生命。人们在语言使用过程中才真正学会使用语言。因此,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 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作为符号,语言由两个方面组成:形式和意义。整个语言系统实际上是个符号关系的系统。

3. 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和文化载体。

人类思维依赖语言这个工具,而语言又是思维过程和结果的体现。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规律必然要在语言中反映出来。而语言结构和语言习惯又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作用于思维方式和习惯。语言是文化信息的代码,因此说,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和文化载体。

4. 语言具有特殊的生理基础。

动物不可能学会人类语言,小孩过了一定年龄就不可能顺利地学会语言等种种现象表明人类大脑中有一套特殊的语言习得和处理机制。

从实践论层次上,即教学本质特上来看,束定芳、庄智象认为外语教学有以下五个基本原则必须遵循:

1.系统原则:根据语言是个符号系统的原理,在外语教学中应突出语法教学的重要作用。语言的系统性在于语言符号间关系的密切联系。外语学习者中介语研究表明,学习者所掌握的外语知识形成一种连续体(continuum),从初级向高级阶段发展。新的语言知识的输入,再加上适当的交际实践,必然促进这一连续体向高级阶段发展。在语法教学中,语言符号间的聚合和组合关系可作为编制学习者语法知识网络的经纬线。

2.交际原则:整个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必须时刻牢记学习外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用外语进行交际,而掌握外语这一交际工具的最终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交际实践。形式为意义服务,工具为目的服务。外语交际能力包括准确接受信息和发出信息的能力。接受信息包括说和写。所以,外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意味着全面学习者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交际能力有两个方面组成:语言知识和交际知识。语言知识的积累可以提高交际能力,交际的实践可以巩固学到的语言知识,这样又可以反过来促进交际能力的提高。但是,语言知识的学习是为最终学会外语交际服务的,所以应十分注意语言知识教学和交际技能教学之间的关系。

3.认知原则:在外语教学中强调认知原则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应充分考虑到学习者原有语言知识和世界知识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有意识地对比母语与外语之间的特点的异同,加深学生对新的语言系统的理解;二是应充分考虑到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和记忆习惯的作用。

4.文化原则: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词汇是文化信息的浓缩。对外语词义的准确理解,需要对外族文化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外族文化知识的获得,一是通过对该族历史文化的研究和学习,而是通过对该族语言文学作品的研读;二是通过对该族文化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等的了解。在外语教学材料的选择中,应特别注意遵循文化原则,选择富有代表性的语言材料,使学习者对外族文化变得越来越熟悉。

5. 情感原则:

情感原则包括对学习者学习外语的动机和态度加以引导,以及对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其他情感因素,如性格、兴趣、情绪等方面的培养或控制。一般来说,外语学习者的动机可分为综合型和工具型两种。持综合型动机的学习者希望通过学习目的语,融通该目的语文化,得到该语言社团成员的认同;而持工具型动机的学习者则是为了达到某一短期目的,如通过某一考试、获得某一职位等。研究证明,持前一类动机的学习者成功的比率较高,坚持学习的动力也大。

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理,外语教学实践中还应研究其他不同性质的教学原则,如阶段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和启发性原则等。

赵爱国、姜雅明则认为,外语教学是在教者(教师)与学者(学生)两个主体或双方的共同合作下进行的,因此,应当遵循以下六项基本原则:

1.交际原则(коммуникативныйпринцип):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用所学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因此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就必须首先把外语作为一种工具———交际工具、思维工具、信息工具来教授和学习。

2.系统原则(систематическийпринцип):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外语教学应始终突出语言结构系统教学的重要性,以使学生建构起一套新的语言规则系统。

3.文化原则(культурныйпринцип):外语教学要结合符号知识的传授和学习,适时移入所学语言国的文化知识,以使学生在学得和习得语言的同时而学得和习得文化,真正形成跨文化的交际能力。

4.综合原则(синтетическийпринцип):外语教学要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综合能力,其教学科目不宜分得过细,课程设置不宜过窄,应采取综合的方法,将广泛的语言教学内容、多样的言语形式及技能培养等进行有机的整合性训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认知原则(когнитивныйпринцип):外语教学中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母语知识对目的语学习的影响,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母语与目的语的结构及文化差异的认知能力,以加深对所学语言及文化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策略和记忆习惯等的作用。

6. 实践原则(практическийпринцип):

实践是教学活动的基本性质及特点之一,也是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外语教学必须贯彻实践原则,以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技能和相应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我经过七年一线英语教学实践,根据我的经验总结出了英语教学的六大原则:

1.实用性原则:外语教学也像其他门类的教学一样,应该熟悉授课对象,选择合适的教材,选择合适的内容,以便使学生们能够学以致用。

2.趣味性原则:所谓趣味性原则就是让学生学习起来感到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如果教材或文章不能使学生们产生兴趣,肯定效果不会好。如何能调动起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这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也是外语教师的教学艺术,外语教师必须要重视并始终不渝地坚持这一原则。

3.循序渐进原则:这一原则最为明显,即,由容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地学。束定芳、庄智象也认为,外语教学还须坚持循序渐进性原则。

4.对比性原则:学习外语的学生,时时处处总想在与母语对比的过程中逐步理解和接受外来语言的。但在实行这一原则时应注意引导学生避免负迁移,尽可能地努力争取正迁移。

5.重复性原则:所谓温故而知新、熟能生巧口,这几种说法都是从不同的角度,用了不同的语言来说明重复的重要性的,达到异曲同工之妙。只有不怕重复,才能学得更好。

6.博杂原则:这一原则强调知识面一定要广,各类体裁的文章都要看,各方面的知识都要学到。

我们在教研室教学研讨中有人就提出了外语教学至少应实行三原则:

1.兴趣性原则:学生如果对外语学习根本无兴趣,那就很难学好外语。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们学习外语的兴趣,多下功夫,多想办法。

2.实践性原则:(三个75%)包括教学实践活动的广度、密度、深度。从量上来看,教师讲解与学生活动的比例不应大于1∶3;广度,就是指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面要广,量要多,特别不能冷落学习困难的学生。密度,就是教师保证操练的频率较高、节奏较快,避免松散、拖拉。深度,即指学生的活动质量,高质量的学生活动应具有递进性,并且形式多样,内容有趣,以利于学生自学能力与自我控制能力的养成。

3.高频密度的原则:贯彻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的原则,是课堂管理成败的关键。多信息,要求有足够的信息刺激量;高密度,要求学生积极地互相交谈,增加语言实践和信息交流;快节奏,要求思维主动,积极地快速反应。三者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

当然,还有许多学者、专家和外语同行对于外语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原则提出了许多类似的或不用的看法,我们不能轻易地就否定人家。事实上,世上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没有万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我们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恰当的教学原则去指导他们,方才有效。正如一则广告词说的:这里总有一款适合你的,你会满意的。

参考文献

[1]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78.

[2]赵爱国,姜雅明.应用语言文化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38-40.

[3]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22-226.

[4]Richards,J.C.,&Platt,H.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Linguistics[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Press,2000

[5]Mills,D.Web-Based Technology as a Resource for Form-Focused Language Learning[J].TE SOL Quanterly,2000.

[6]Hickey,Leo.2001.The Pragmatics of Translation.Shanghai Foreign Education Press.

[7]戴炜栋.外语教学法的机遇与挑战:第二届中国外语教学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上海:上海外语教出版社,2007:2.

[8]杨雄琨.对中国高校教育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改革性思考[J].南京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4).

[9]左焕琪.英语课堂教学的新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8

[10]王枫林.综合编排教学法的原则与方法[EB/OL].网络杂志Magazine《综合语言知识》教育论文,2005-11-25.

3.化学教学方法研究 篇三

一、激发兴趣,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先让学生喜欢你和你的学科

化学作为起始学科,需要教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先让学生喜欢你和你的学科。教师要在“引路、指导、习惯、兴趣”上与学生搭建和谐的桥梁,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去学习。“引路”就是要在大方向多给学生指明方向,多做思想工作,从诸多方面关心学生,引导学生正确的发展方向,让学生感受到你的对他的关系和爱护,让学生有内动力。“指导”就是在学生刚开始学习这门学科时,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讲题、只讲道理,学生需要的是“钥匙”。因此,要在原理和方法上解说,多在同类问题上归类,让学生能自觉走上“知识的高速公路”。“习惯”就是教师要严以律己,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外,要有垂范作用,在课堂上要建立自己的教学风格,不能随意性太强,要建立“紧张有序的课堂”,让学生知道老师走完上步下一步要干什么,同时,要开始要求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天干什么要让学生自觉形成。“兴趣”就是通过教师的多方面的引导,让学生有兴趣学、愿意学、想学,尤其是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关心、关爱学生,要用心去投入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你是一名敬业的教师。通过这些前期作用,搭建基础,学生就会喜欢你,就会喜欢你的学科,学生的入门就相对容易。

二、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自觉学习和自主探讨

在课堂教学中我尝试建立“战场课堂”和“程序课堂”,培养学生紧张的课堂习惯,把节节课堂演化为战场,让学生始终有紧张感,始终处于主动的思维状态。制造紧张的习惯,通过将“阅读“、“练习”、“讨论”、“抄笔记”等在课堂上都规定时间,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内容。所谓“程序课堂”就是根据课型展现出自己的教学特点,让学生按照程序去思维,一步一步往前走。同时,课堂上,我对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采取三个判断:一是看课堂上举手人数,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大胆回答,也便于教师判断知晓率。二是练的习惯,我在课堂上的练习是根据学生举手情况实行点名制,点名都是分中、上、下来看知晓率,而且練是学生黑板上练和桌上练相结合,对与错用“兵阅兵”的方式解决,以鼓励学生自觉思考的习惯。三是阅读习惯。我在课堂上让学生阅读有两点规定,即规定阅读的内容,规定带问题阅读的时间,提高时间和学习效率,包括讨论时间、作业时间也规定,课堂上的“点名制”让每位学生有紧张感,要保证课堂上必须认真听讲。在认真听讲的同时,做到多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并勇于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以锻炼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从而将本节课的知识很好的消化。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要认真细致地观察、如实准确地记录、积极主动地思考,要善于合作、敢于质疑、勇于探索。

由于初中化学知识点杂乱而零碎,老师在讲课时,都是围绕着重点内容展开的。因此同学们在认真听讲的同时要做好课堂笔记,这不仅有利于课后进行复习,掌握重点,又可以有效的避免上课时“走神”。在记课堂笔记时,我要求学生必须讲究方法,要在听清楚老师所讲内容的基础上,记重点、难点、疑点和课本上没有的内容,与课本内容相同的部分可在课本上标出,课后整理笔记时可补全。要经常不问断的进行复习,循序渐进。对每章内容的重点,我规定时间检查过关,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达到对课本内容融会贯通。每章节讲完后我主动将章节考点进行归类梳理,对知识进行整理归纳,便于复习和归类,便于与学生一起回顾,便于搞“务实”演练。这样就可在整理总结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连点成线,织线成网,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便于掌握。学生在整理知识时就容易把握内在联系,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三、要提高课堂吸收率,必须做到“听、思、问、练”的四个学习环节,力求达到懂、会、透

学生对一堂课所学内容掌握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听课的效果,指导学生科学的听课方法很重要。课堂上能不能高度集中,聚精会神听讲,是决定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更重要的是还要会听课,不仅听会知识的来龙去脉,对概念、例题要能理解,同时更要学习和感受老师讲的每一知识点的方法与思路。另外课上一定要养成先听后记的习惯,将听到的内容加以思考整理,提纲挈领地记录本节的重点、难点,须掌握的内容和课本上没有的内容、易错、易混或对自己有启发的地方。当时没听懂的,没明白的地方,课下要及时请教老师和同学。及时复习,每天认真阅读课堂笔记,回忆教师的讲解、板书、演示操作等,同时对知识点要进行梳理归纳,达到对课本内容融会贯通。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连点成线,织线成网,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便于掌握。

“思”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只有积极思考,才能使自己获得知识,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因此课上要勤于思考,学会思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是争论,以此来锻炼和培养自己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从而使当堂所学知识能消化、理解。

4.初中英语情景教学方法研究 篇四

课 题 研 究 实 施 方 案

凤 县 教 研 室

李素红

一、研究背景

随着新课程推行向纵深发展,我县英语教学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为了更进一步落实好《新课程标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拟以《初中英语情景教学方法研究》为课题研究方案,进行本轮课题研究。

二、指导思想

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突出学生主体,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式,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积极创设情景,以培养学生“能做某事”为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由机械的、被动的学习转变为通过自身体验、参与、实践、合作与交流,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三、研究目标

1、引导教师进一步提高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和理解。反思教学行为,不断积累和提高对所教内容的教学设计,使其更具真实性,实用性,从而改变以往英语教学枯燥无味的局面。

2、培养学生把知识融于生动的情景之中的能力,理解情景所传递的信息,从而触景生情,激活思维,激发表达思想的欲望。

3、通过情景教学中的真实体验,教师可更新教学观念与教学模式,并同时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基本内容

1、研究对象: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景教学法。

2、研究问题:面对英语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如何开展情景教学;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克服新教材由于容量大而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激发学习的主动性、探索性。使英语学习成为生活实践中的工具。结合教学实际,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分析研究初中英语教学的情景设计,使其更具真实性、实用性、生动性、活泼性。从而真正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激发出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有效地提高英语教学成绩。

3、概念界说:

(1)初中:是实施中等义务教育的学段。

(2)英语教学:教师把有关英语方面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3)情景教学:就是通过设计出一些真实性和准真实性的具体场合的情形和景象,为语言功能提供充足的实例,并活化所教语言知识。

(4)初中英语情景教学的方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结合新课标的要求,通过教者的精心备课,尽可能多地设计出符合教学要求的真实情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从而加强运用语言的能力。

五、研究方法

1、成果借鉴法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学习借鉴初中英语情景教学的经验和方法。

2、行动研究法

深入学习《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深入研究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深入研究所教学生学习状况和接受能力。积极思考,善于总结,不断创新。

3、经验总结法

结合实际教学,不断尝试各种有效的方法,善于总结积累、注重研究对比,探求科学、合理、有效的情境教学方法,以此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设计,从而运用于实际教学之中,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六、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二年。具体划分为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0月)

根据教学实际,通过听课、与师生交流等方式进行调研,制定研究课题,明确研究方向及研究任务。确定实验学校、班级(凤州中学七年级4、5班)课题组成员及重点实验教师,拟订课题研究方案。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一)、(2009年11月~~2010年7月)

1、教师做好课题实验研究的各项准备工作

首先,教师要明确课题实验研究的中心内容,围绕情景教学这个中心,设计自己的堂课教学。其次,做好参与实验学生的登记造册工作,内容包括之前是否学过英语,家庭环境等情况;第三,自己参与实验的预期目标。

2、了解掌握学生目前英语学习基本情况 通过问卷调查、小测验、座谈会、个别交流等方式,从情感,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等方面具体了解目前学生英语学习状况,并进行分析,分类,结合课题,确定初期实验的基本思路。

3、研究教材,共同备课

根据实验课题研究方案要求,全面仔细阅读教材,集体备课。实验教师要以情景教学为中心,设计自己的课堂教学,要体现出语言的交际功能。

4、定期研讨

期中检测后,上一节研讨课,根据期中检测成绩及授课情况,召开一次实验课题研讨会,对前期实验情况进行回顾,找出优点,分析不足,为后半期矫正课题实验思路提供依据。

(二)、(2010年8月~~2011年1月)

1、反思矫正

在学习新课程标准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课堂实践,教学反思,同年级上实验研讨课,围绕课题研究,认真评课,从教法及指导学生学法等方面进行研讨,肯定成绩,分析产生不足的根源。

2、召开学生座谈会

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听取学生对英语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以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进一步完善教学思路。

3、成果延伸

通过课堂反复矫正、实践,多次反思,研讨,在研究成果方面与同年级教师达成共识,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组织同年级教师进行教学观摩,同时将实验研究成果在组内小范围推广。

4、阶段性评价。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与同年级非实验班进行教学效果对比,在全校上研讨课等形式,在本校英语教研组展评,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在教研组内推广,并形成阶段性实验研究小结材料。

5、数据收集及实验记录。

在实验过程中,及时收集各种实验数据,做好成功经验及失败教训的记录,为课题结题提供依据。

第三阶段:结题总结及验收阶段(2011年2月~~2011年7月)

1、实验总结。通过近两年时间的实验研究,总结实验成果。参与实验学校教师撰写论文,制作课件;教研员撰写本次研究结题报告,汇总论文集,课件集。

2、实验验收。接受教研室组织的鉴定研究结果验收。评选优秀论文、课件,通报表彰。

七、研究成果的形式

拟采用实验结题报告、论文及实验汇报课等形式展示课题研究成果。

八、课题组研究机构 组

长:英语教研员

课题组成员:凤州初中七年级全体英语教师。实验班:凤州初中七年级(4)(5)班。实验教师:易巧玲

凤县教研室英语组

5.农村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篇五

一、课题研究的研究背景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逐渐渗透于各个行业之中,教育也不例外。国家实施的现代远程教育全覆盖工程,创造了农村地区信息技术必修课的条件。但在农村中小学,许多教师不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功能,课堂教学过于传统;有的教师过分依赖计算机和远程教育资源,用计算机或CD播放机代替教师的课堂教学。但是人机对话不同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人与人接触的情绪在里面。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课程整合已在教育中应用很普遍。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发展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办学效益,是每个项目学校面前的一大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创造了真实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互动的学习环境,创建新的教学模式成为可能。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创建一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强调学生的自我探索,主动发现和主动建构知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的目的是非常有意义的。

信息技术由于能提供界面友好,互动的学习环境(积极的探索,有利于学生主动发现),可以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声音和图形有利于学生更多更好的对客观规律和知识的内在联系信息),还可以根据各种教学信息和知识的超文本的方法和管理的组织(有利于联想思维的发展,旧的和新的概念,在建立中接触),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也对学生知识的意义建构非常有益,这是媒体或其他教学环境无法比拟的。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尝试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使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以适应信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追求课堂教学的优化。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思维的形成提供契机,优化课堂教学互动模式。

2、在教学过程中研究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化。学生学习从被动转化为主动,教师从主导者变为促进者,教师变“喇叭”为“龙头”,教学过程变“描述”到“过程”。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在网络中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3、课堂教学结构构建师生互动方式。

在研究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计算机教学突出的互动功能,互动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促进网络课堂教学结构的构建,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结合课程,结合教育传统实现教育的根本改革,形成研究报告,写相关的研究论文,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4、积极主动的学习情境的创设,通过信息技术教学,让学生信息技术成为有力的认知工具。

四、研究的内容 1.课题的表述及界定

(1)信息技术环境:有助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构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地方,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和网络信息资源,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网络信息资源是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环境的延伸。是思维和问题之间的桥梁。

(2)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即教学系统四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学生自主学习模式。

(3)自主学习: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在老师和同伴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获得知识。如何获取信息资源,在哪里,以及如何有效地使用,教师只提供必要的帮助,学生主动探索,独立处理,分析,讨论,这样的信息交换,使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发展。

自主学习主张创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氛围,改变学生的被动地位,使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敢说,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发展的能力。其次,要尊重学生,教师应致力于学生发展,形成一种自由,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为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2、研究的内容

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和课堂教学结构的构建。注重对

培养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对现代信息技术有更新的认识,创新发展教师的课程理念,促进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五、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

以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环境为突破口,加强比较研究,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和教学的比较,分析其原因,总结实践经验,同时,继承与创新,持续改进,促进价值形成,获取更多经验。

(二)研究的方法

1、比较法;

2、行动研究法;

3、调查研究法;

4、经验总结法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5年3月—2015年10月)前期准备阶段 进行课题申报,建立课题组,确立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前学生测试,确定实验起点,形成《实验方案》。

第二阶段(2015年11月——2018年5月)深化研究阶段 实验课的学习,实验指导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学习。通过研究课,案例分析,经验和阶段性总结的形式交换,收集信息源,进行分析和比较,梳理出与教师的基本模式相一致信息环境下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学科和学生的情况采用基本模式,不断提高,不断充实,创新,形成丰富多彩的教学变化类型。

6.初中化学教学导入方法的研究 篇六

刘莉

所在单位

西安市西航二中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导入新课是教师讲授新教材之前的导言,目的在于向学生提出恰当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准备有目的的听课,把注意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上来,从而为整堂课的进行打好基础,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化学教学中,也非常注重“开个好头”,因为“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因此,怎样导入新课,就成为了我们搞好化学教学的一个关键所在。如何在初中学生头脑中植入化学思维,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提升他们对科学的向往和对自然界探索的`渴望,课堂教学中的引入显得尤为重要,这些对于吸引学生上好这一堂课,启发学生对这一章节的兴趣和自发的对知识的探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所谓“课堂导入”指的是运用一切教学手段导入新课,它是课堂教学的开端,与一切有目的的行为一样,良好的开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习有法,但无定法”,“课堂导入”也是如此,在具体的运用中需要多加揣摩,选择最适当的方法才能起到最大的教学效果。教学导入的主要任务是在学习者和新的学习课题之间创设理想的诱发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愿望,使其具有课题意识,明确学习目的,动员必要的已有经验和认识,运用学会的学习方法,以期获得最大的教学收益。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步骤:1、准备阶段:上报申请表,提交个人申报课题

2、实施阶段:制定方案,理论学习

实施方案,课堂实践,实验探究

3、总结阶段:总结评估,接受鉴定

措施:1、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加强指导,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

2、深挖《化学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在实践中把握方法、勇于探索,实现教学设计的最优化。

3、积极向同事及有经验的教师学习请教,取长补短。

4、认真备课,及时反思每一节课的导入,并进行总结付诸实践。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本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1)深入而全面的认识化学课堂导入的特点;

(2)探究出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化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2、本课题研究预期的成果呈现形式:

(1)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一份;

(2)课题研究中期报告一份;

(3)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份;

(4)初中化学课堂导入方法的相关论文;

(5研究过程中的教学反思,研究体会,随笔杂感等。

7.内科临床教学方法研究 篇七

一、教师的综合素质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前提

临床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体, 是搞好临床教学工作并保证临床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临床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教学意识, 有敬业爱业、团结协作、开拓进取的精神, 有扎实的临床专业知识基础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通过选拔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临床医师为临床教学骨干, 组织新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岗前培训, 每个学期开学前提前集体备课, 统一教学内容, 统一规范操作, 定期进行观摩教学, 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 以保证临床教学的质量。

二、注重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首先要重视课前预习。教师在课前预先将见习的课程内容告知学生, 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和查阅相关的文献, 从而在临床见习前对见习内容有所了解;其次, 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临床见习内容通常以问病史、专科体检和典型体征示教等部分组成, 具体方法是教师先示范询问病史、正确的检查手法及有关的操作要点, 然后尽可能让学生多动手, 相互体会正确的检查手法, 并能真正发现病人的阳性体征。最后结合病历及检查结果进行集中讨论, 分析病情和得到初步诊断,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归纳总结的临床思维能力。

三、提高对临床实习的管理

进人实习之前, 一方面对学生进行基本理论知识的强化练习, 另一方面进行医德医风、医疗法规、医院各科室情况等的介绍和教育。使实习生对医院各科室情况和医疗情况有所了解, 使其适应医院新环境生活, 调动学生的实习积极性。针对目前实习生纪律松散管理不严的现状, 学校不能把学生送到实习单位就撒手不管, 而应与实习单位保持联系, 定期派专人对实习生进行检查和监督。严格按照实习大纲和实习手册的要求, 对实习生进行管理。

四、重视教学查房工作

定期组织教学查房活动, 让实习生汇报病情, 教师现场示范问诊查体。教师采用讲解与启发式提问相结合的方式, 并注意纠正实习生回答中的错误, 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 结合实际病人的病例资料, 深人浅出地分析, 加深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的理解, 强化记忆, 拓宽思路。在查房过程当中, 结合典型病历, 从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及该病的最新诊治进展展开阐述, 并让学生展开讨论。

五、注意培养学生防范医疗纠纷的意识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法律知识的普及, 患者用法律衡量医疗行为和结果及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日益增强, 同时, 医患之间存在理想和期望高与现阶段医疗水平和公共福利不能完全满足的冲突。医患矛盾突出, 医疗纠纷上升。加强对实习生防范医疗纠纷意识的培养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六、注重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 对学生来说, 除了要学会临床知识外, 更重要的是建立系统科学的临床思维, 掌握临床技能操作, 提高综合素质。临床思维又称诊断思维, 是面对错综复杂的临床症状所进行诊断思考过程, 也就是以病人为中心, 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得到初步临床资料, 根据病人的症状等多方面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判断和鉴别的过程。进入见习阶段的学生对疾病的认识是片面的、零散的及缺乏横向联系。在采集病史和进行体格检查时常常遗漏重要信息, 在进行病情分析和治疗决策时不能纵观全局、综合考虑问题, 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因此, 在见习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临床思维的训练和培养是见习教学的关键。

七、强化现代教育技术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正在医学教育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内科临床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应遵守以下原则: (1) 实用性原则:要求演示文稿主题鲜明, 论点准确, 条理清晰, 详略得当。 (2) 生动性原则:要善于利用动画、音乐效果来强调重点、难点。 (3) 科学性原则:课件的教学观点、内容、表达方式正确。引入多媒体课件可以利用其强大的交互功能和对各种感官的刺激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创造出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和重点, 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使教学内容化繁为简, 化难为易, 化抽象为具体, 使学生易接受, 大大提高了课堂效果。在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临床教学中应注意以下方面: (1) 内容以临床为中心; (2) 课件多由在该领域具有多年研究经历及临床工作的主治医师或副教授、教授制作; (3) 实时更新课件内容, 追踪国内外研究及临床动态, 介绍最新诊断、治疗的思路及策略; (4) 以实际病案为例, 图文素材均来自临床, 有可溯源性; (5) 利用学科优势及对外交流多的优势, 广泛收集录像、录音资料, 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6) 巧用医学软件, 增加教学互动; (7) 合理选择多媒体授课时间。多媒体课件的使用, 降低了教学时描述问题的难度, 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曾勇、鲁映青:《论临床思维概念》[J].医学教育探索, 2005[1]曾勇、鲁映青:《论临床思维概念》[J].医学教育探索, 2005

8.地理教学研究方法 篇八

[关键词]巴松管;重奏;教学方法;训练方法

巴松,英语名叫Bassoon,在祖国内地又被称为“大管”。因为它的外型而得名,是木管乐器,属于双簧乐器里的其中一种。从19世纪以来,低间管逐渐改变成了当前的模样。自19世纪开始,巴松在管弦乐、协奏以及室内乐演奏中都是非要关键的乐器。低音管的声音比较有特点,稳重而严肃,和男中音的音色比较相似,尤其是在演奏中音和高音时就更接近男中音了。低音浑厚有力,大多数时间是在交响乐演奏时重复低间弦部分。现在巴松管教学法跟随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一、巴松管重奏教学的现状

巴松管重奏教学十分注重表演形式,让教师给予学员以系统性的指导,培养学员的自身表现力和舞台演奏能力,使其能够完成该项课程的学习。对此,专业艺术院系为了更好地完成巴松管的教学工作,同时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广大教师群体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学体系,并且勇于创新,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时代结合起来。个人演奏表演是巴松管教学的基础内容,对以后学习重奏和合奏起着奠基石的作用,因为学员很容易在个人演奏中掌握巴松管的各种音调和银色、音律等。作为交响乐团中重低音的重要表现形式,巴松管的地位非同一般,因为,为迎接音乐越来越普及时代的到来,其教学内容应根据演奏曲趋势而随之改变,不应该仅仅侧重于个人演奏能力,而对团体演奏不加以重视,这样就会使得巴松管教学形式单一而且枯燥乏味。针对这种情况,广大音乐教学工作者应将完善学员学习体验放在首要位置。

巴松管教学法的特征之一就是表演性强,它的实质是利用具体、合理、标准化的教学,让同学们可以通过巴松管重奏的途径得到某种音乐修养和舞台表演能力。

二、巴松管重奏教学与训练方法

1.巴松管重奏的教学方法

俗话说的话: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个简单易懂的道理同样也适用于音乐教学中,学员应对演奏的乐器有着最基本的认识,此外,了解其产生的历史,以及在漫长的音乐史中经过的重大变迁,将其视为自己的一部分。因为在学习乐器演奏的初期阶段,有很多问题都是由于对乐器的不熟悉而引起的,比如乐器的乐器出声口的轻微变形或者错位,无数的知名演奏家都证明了这一点:乐器是演奏成功的先决条件。特别是作为巴松管演奏的初学者,面对这样一个古老而又庄重的演奏乐器,对其有着深刻的了解,就是对自己的演奏负责。

有了基础的乐器认知之后,就可以进行乐谱学习了。有了乐器,当然少不了乐谱,每个学员首先要了解乐谱的组成,并且训练过后能够快速准确识别乐谱中的音符,与巴松管进行音符对接。

接下就是实践了,前两部都是为了演奏为进行的前期工作,只有完成了这些内容,对整个乐曲有了最直观的了解后,学员就可以在老师的指导尝试演奏乐曲。教师可以将一个简单的乐曲进行分段处理,这样便于学员慢慢接受,并且注意耐心教导,及时解答学员的疑惑,对其失误的地方加以更加细心地指正,同时应该让学员多家联系,培养乐感。

教学进行到这一步,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大部分,剩下的就是要让学员用巴松管在整个乐曲演奏中去配合其他乐器,已达到乐曲的整体演奏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多多训练学员,以适应在不同乐曲中演奏时机及内容的不同带来的生疏感。

2.巴松管重奏的训练方法

随着音乐的大时代到来,巴松管重奏已经开始展现出它独有的魅力,其音准一直是演奏巴松管重奏的灵魂所在。巴松管音准容易受到演奏环境影响,特别是本身材质和结构造成其对外界条件具有一定的敏感性,此外,演奏场所的温度以及空间也是关键所在,为了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对演奏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学员需要经过专业的音准训练以判断演奏过程中不会出现偏差。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重复练习来加强学生对于音准的准备是被,同时加以和弦演奏,这样梗更容易在整个乐曲演奏过程中判断音准。作为具有鲜明特色的音乐艺术表演形式,重奏需要具备很强的专业知识以及极高的表演能力,它对音准的要求更是苛刻,完全不允许失准现象存在,除此之外,对于音色的要求也不亚于对音准的要求标准。由于音准和音色需要学员在练习过程中不断去重复演奏,并且加以辨识,教师需要有足够耐心去指导学员进行反复的训练,同时及时指出学员演奏时出现的问题,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对于巴松管的演奏学习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三、巴松管重奏教学与训练对学生学习的作用和意义

巴松管教学不仅仅局限于演奏培养,而且还要关注听觉培养,因为听觉注定是要同音乐相互已存的,并且音乐人的听觉相比观众必须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始终融入在自己的演奏表演中。巴松管重奏教学进行完进出的个人演奏教学后,就需要学员进行协作演奏,在合奏的过程中,更容易培养学员的音乐素质,欣赏自己演奏的同时也会从别人的演奏中学习到新的知识,并且综合起来,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这在巴松管重奏教学中是及其重要的。总之,巴松管重奏需要学员提高自己在乐器、音准、音色、协作等更方面的能力,并且通过多次重复训练,培养自己的表演能力,争取在舞台上有着稳定的发挥。

四、结论

教师在巴松管重奏教学活动中,耐心培养学生对于乐器、音准、音色、协作等更方面的能力,同时在训练过程中,及时指正学生所出现的失误,提高教学质量,这样才可以培养出具有优秀演奏能力的学员。相信通过国内广大的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巴松光重奏教学方法和训练方法会越来越注重学员的个人体验,从而使得其更加完善,培养出来更多的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卡. 20世纪以来中国巴松管艺术研究的研究[D]. 南京艺术学院, 2009.

[2]沈连超. 谈高等音乐院校巴松教学[J]. 艺术科技, 2016, 29(4):88-88.

[3]庞礴. 巴松教学中的基本功训练[J]. 黄河之声, 2007(8):58-59.

9.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 篇九

讷河市二克浅镇福兴小学课题组

朱存生

一、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新一轮课改工作实施,使我们对中小学教育的方针政策、基本理念、基本原则、课程内容、教育文化、教育实施、教育评价等各个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它关系学生的成长和可持续发展。对中小学教师来说,新一轮课改提出了许多新理念和原则:如,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强调教师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等等,这些都对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专业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给广大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为教师发展带来了机遇。

在我们当前的教学现状中,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累,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低效教学”。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即如何使得我们的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否则,我们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特别是我校生源情况比较复杂,结合学校教学改革的实际,遵循教育规律,运用科学方法,以课题研究为引领,凭借校本教学研究制度和课题组、教研组活动,紧紧抓住学科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开展“有效教学”探索实践活动,扎实提高教学质量,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本课题通过系统的全体参与式的有效教学课题研

究,让教师自主地更新有效教学的观念,转变低效教学的行为,掌握有效教学的基本途径与方法,养成有效教学的反思习惯,使教师专业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同时提高学生对各门功课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研究内容及主要观点:本课题致力于有效备课研究和实施;致力于有效指导的研究和实施;致力于有效互动的研究和实施;有效课堂管理的研究与实施;有效练习的研究和实施;有效探究策略的研究和实施;有效教学评价的研究和实施。

三、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采用调研、专题研讨、案例分析和专家咨询等方式,综合运用反思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确保课题的科学性并努力有所创新。

(二)研究过程:

1、理论学习,提高认识

我们搜集国内外有关“有效教学”理论的相关资料,了解 “有效教学”研究状况,并认真做好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教师进行专业理论培训,主要形式有:观摩名师理论专题讲座、个人自学、骨干教师论坛等,并要求教师认真做好记录,写出感受,从而帮助教师转变观念,真正在专业理论上有所提升。

2、开展调研,制定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开展从学生入手,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最感兴趣的课堂教学,帮助教师查找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从而制定本课题

研究目标。

3、分解目标,有序实验

我们成立了课题组,召开课题启动会,认真解读了有效教学的意义、目标和任务,拟订了课题研究组织机构和课题研究的保障条件,明确了总负责人和各科负责人,将任务落实到人。课题组每周一次活动(定于每周三下午三点),每月一次专题研讨,中期进行一次阶段总结,并做了认真而详实的记录。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讨论和研究下,我们按照“有效备课——有效指导——有效互动——有效课堂管理——有效练习——有效探究策略——有效教学评价”的步骤开展实验。①有效备课的研究和实施:通过教师独立备课、课后反思与二次备课(活页式、粘贴式)相结合的方式,备透教材、备准学生、备活教法,并组织课题组成员研读教材,通过集体备课、师徒互助、教学沙龙、骨干教师论坛等方式合作备好教学实验课; ②有效指导的研究和实施:通过“有效讲授”、“有效提问”、“有效倾听”,把“对话教学”、“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整体感知”等新的教学理念引入课堂教学,为学生创设一个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围绕适当的学习目标,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障学生的学习进程及目标的达成;③有效互动的研究和实施:我们要求教师重点关注学生的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以及课堂的动态生成,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其中,师生互动建立在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基础上,生生互动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④有效课堂管理的研究与实施:采用“诱导型管理”和“监督型管理”。“诱

导型管理”主要方式有:展现亲切热情的课堂语言;创设富有情趣的环境;现代化媒体刺激注意。“监督型管理”的主要方式有:暗示;冷处理(个别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纪律问题,只要不对周围的学生造成大的干扰,则可视而不见,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安排有趣的活动,如观察挂图、模型,或讲一段有趣的实例,用幽默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以吸引这些学生注意);行为替换(教师提供一种合乎需要的行为来替换学生的不良行为,或奖励与不良行为相反的行为,使其在不良行为和替换行为中做出选择,并从替换行为中得到心理满足);教育与惩罚相结合。此外,我们优化课堂练习,注重家庭作业管理(分层作业在我校得到推广和运用)。⑤有效探究策略的研究和实施:主要体现在:教学设计体现有效,教学内容的创造性使用,有效练习设计,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对课堂教学资源(生成)的有效利用,教学媒体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使用等。⑥有效教学评价的研究和实施:我们在全校师生间开展形式多样的评价,如:教师自评和互评,学生自评和互评,家长评教和学生评教等,做到 “评价目标层次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时间过程化、评价方法多样化”。

4、研讨展示,合作交流

在通过集体备课、师徒互助、骨干教师论坛等方式合作备好教学实验课的基础上,先后开展 “同课异构”、对家长开课连片教研、送课下乡、教学开放日等形式多样的实验课活动,并及时进行说课、评课,做好反馈和总结,组织教师二次上课。

5、不断学习,勤于反思

布置教师阅读教育教学专著,并做好读书笔记,写好教学反思;组织教师观看名师示范课,并写出心得体会;不定期举办学术讲座和教学沙龙,帮助教师解决自己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学期末收集、整理优秀教育教学案例、论文、教案及反思和日记,并编辑成册。

四、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1、教师都建构了自己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部分教师已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在我校课堂教学上形成“百花齐放”的现象。

2、教师都坚持写教学日记,留下教师成长的足迹。撰写教学日记,既可积累经验,又可进行反思,以求进步,记录有价值的案例。

3、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校园内的一草一木都是校本资源,让教师成为一名真正的课程开发者,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

4、教育教学中现存的问题、困惑,我们及时总结,并以课堂实践为基点,以共同研讨、教师间互相听课和评课为手段,促使同事间取长补短,通过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促使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来改进教学,走向“自主开放、协作创新”的发展成长之路。

5、加强“师师合作”,整合课程资源,让课堂有生机、有效率。

6、加强各种培训,使教师将教育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艺术地应用于教学实践,提升教育教学的有效性,以此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教师作用的重新认识,通过教师专业化发展推动学校的发展。

五、课题实验的研究成果

(一)研究成效

1、学生受益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老师与学生的和谐发展,是知识、能力与兴趣的有机统一。本课题研究让学生的学习行为得以优化,教师通过对这一目标的专题研究,重视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策略和注意力的培养,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与体验中学习,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并由此形成了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如(语文)识记、美观书写生字的方法、自学课文的方法、课外阅读的方法、(数学)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动手操作的方法等。从而在班级中营造出浓郁的学习氛围与和谐的师生关系,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更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

2、教师受益

课题实验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反思、不断进步的过程,我校教师在不断学习、探索与反思中逐渐真正做到深入文本、以生为本、规范流程,能营造“实在”、“和谐”、富有“美感”的教学境界,加快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从而真正成为新课改的实施者、推动者和创造者。课题组成员根据研究目标,在教学试验中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效整合,对教学策略进行了有效选择,开展了子课题研究(如,关宗颖老师的老师的“有效教学各学科教学设计的研究”曹丽华老师的“有效教学对学生学习促进与影响的研究”课堂教学真正做到扎实有效。在追求“有特色、有风格、高效率”的课堂教学的同时,部分教师的教学个性也得以体现和张扬,从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学校受益

通过课题研究,学校一大批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和学生的各项素养得到明显提高,这批师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成为有效教学研究的有力推动者,从而实现了“课题研究”、“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的有机整合,全面带动了学校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的快速提升。

(二)研究成果

1、实践成果

①、有效教学课例(文本、)

主要是依据课题研究“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参加各级公开课、研究课活动近20篇案例。

②、有效教学优秀案例集(文本)

主要是依据课题研究目标,将有效教学的探索与课堂教学实际有机结合,在课题研究上走出一条新路。本集精选了15个代表性案例。

③、有效教学研究论文集(文本)

自从开展有效教学课题研究以来,课题组成员及全校教师充分利用课题理论和实践的优势研究环境,积极撰写论文。本教师论文集共收集论文15篇。

10.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方法研究 篇十

识字、写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识字是前提。《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三年级的教学重点。”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让学生体验到识字的快乐”。

就我们学校目前教学现状发现,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还存在以下的不足:

一、教学内容枯燥乏味

孩子们学习生字,仅局限于书本上,不能在生活中进行拓展,太过于教条,甚至课本上所涉及的字词孩子们也是一知半解,造成孩子们提起识字、写字就发愁,提不起兴趣。

二、教学方法机械单一

教师在教授字词时,一般只从字音、字形两方面入手,很少讲究形式多样的方法,这种刻板的教学使得学生的主体作用无从体现。在孩子的眼里,学习生字就是会读会写,至于为什么发这个音,为什么这样写从未思考。

三、教学示范简单应付

孩子们的眼中,老师是神圣的,而在最重要的“写字”这一环节,老师却恰恰忽视了,我们有写字课,有写字作业,但却没有真正的辅导过孩子们,横、竖、撇、捺到底如何正确书写?孩子们不知道,只是照猫画虎,将笔画拼凑完成汉字,而写字课也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

四、教学效果不显著

学生识字只是死记了一个个毫无意义的符号,忽视了学生学习字词本身的兴趣,同时也剥夺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对字词的领悟能力。而孩子们写字也只是完成了汉字的笔画,真正的提笔、运笔无从谈起。

从上述这几点不难看出,我校目前的识字、写字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这样的教学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思维发展,忽视了学生的心灵体验,长期以来,学生对汉字的学习就会缺乏兴趣,不能进入主动识字的享受状态,识字效率也就相对低下。

针对我校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现状,本期我们进行了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方法课题研究,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我的体会:

一、如何写好字

1、写字要讲究正确的姿势

写字握笔时,大拇指、食指、中指捏笔,铅笔压在中指的靠近指甲的前端,三个手指离笔尖约一寸的距离,笔的后端靠在虎口里。平常多给孩子强调,做到“三个一”: 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书桌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这种习惯不是一天两天能养成的,所以只要孩子们写字,老师就应该反复的要求,长期坚持下来,孩子们做这些动作也就成自然了。

2、写字要从基本的笔画书写做起 让孩子们按照正确的笔画顺序来写字是必须的,往往这一点容易被我们的青年老师所忽视,汉字笔顺的基本规则是: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从内到外,从外到内后封口,先中间后两边等。所以教学中教师要要求学生严格按规范书写。而基本笔顺的指导既要结合识字教学进行,又要在写字时加以提醒。笔顺又有一定的灵活性,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如“田、由”中先里头,后封口;“申、甲”则是最后写竖。

3、写字书写规范、整洁

二年级的写字课,让孩子们书空、描红、临摹都是相当重要的,这几点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只是走过程,描红可以让孩子们在行笔运笔时感受汉字的独特魅力,汉字临摹则可以让孩子在书写的过程中进行自我比对,从而达到美观、整洁的效果。同时,教师的示范也很重要,所以我每次板书时,都会尽量做到工整、美观,一次写不好就擦了再写,直到写好为止,所以孩子们看到老师也是如此用心写字的时候,他们也能模仿老师,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字写好。

4、培养孩子们写字的兴趣

为了培养孩子写字的兴趣,我给他们准备了许多名人学写字的故事,比如:王羲之、王献之、吴承恩学写字的故事,这样他们从中受到启发,也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还经常在班级内举办优秀作业展,发挥榜样力量,让孩子们真正做到愿意写,写得好。

二、如何有效识字

1、灵活多样、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生字教学中,为了不让识字成为孩子们的学习负担,在本次课题研究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从而让孩子们能在快乐中学习,体验识字的真正乐趣。

①减一减、加一加

这种识字方法往往是通过熟字来加减偏旁,从而认识新字,比如“票”,我们就是通过学习“漂亮”的“漂”减去三点水旁,变成“邮票”的“票”;而“蚂蚁”两个字我们又是通过学习“马”和“义”,加上虫字旁变成的,这种学习方法,我们不仅学习了新字,而且巩固复习了旧知,一举两得,孩子们掌握起来也比较轻松。

②“换偏旁”掌握形近字

在教学中,我经常会采用这种换偏旁的办法来学习生字,比如“漂”和“飘”,我会让孩子们根据偏旁来猜测它们的不通用法,三点水旁肯定是用在水里的,而风字旁肯定是在风中飘,学习“杨”和“扬”,用同样的办法分析这两个字,不但锻炼了孩子们的思维能力,而且加深了他们对形近字的印象。

③猜谜语、创设情境

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最重要的是要能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学中我经常会自己创编一些谜语,让孩子们用猜谜的方法来学习生字。比如:兔子没了尾巴就是“免”,不上不下就是“卡”,半个月亮就是“胖”。而在教一些容易出错的生字时,我又会创设一些情境,比如:在教学“美”时,有些同学经常会少写一横,教学中我就会这样说,这是美羊羊,长了一条漂亮的大尾巴,孩子们一下来了兴趣,一个羊,下面一个大,形象生动,加深了印象。又如:“舞蹈”的“舞”,好多孩子经常会少写一竖,我就这样提示他们,那四竖就代表他们的四肢,如果缺少一条胳膊或一条腿,那样的舞蹈就不好看了,所以千万不能把人家跳舞的人给弄残疾了,孩子们哈哈大笑,当然,这样的教学让孩子们记忆犹新,以后也就不会出错。

④根据偏旁,归类识字

生字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规律,同一个偏旁的字,一般都与某种东西有关,比如:“月”字旁的字跟身体有关,“钅”字旁的字都跟金属有关,“犭”旁的字基本都跟动物有关,这样一来,归类总结,举一反三,也能有不小的收获。

2、拓展识字范围,生字学习生活化

我们的生字教学不只是在课堂上,也应该体现在生活中,例如:我们在学习“移动”的“移”时,我就问孩子们在哪见过?有些孩子就说,在街道手机缴费店的门牌上见过,是“中国移动”的“移”,我就相机表扬这位同学很会观察,那么以后孩子们也会在生活中去主动识字。我还会布置一些让孩子们感兴趣的家庭作业,比如:周末去超市逛逛,每人至少认识十个生字,周一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我还让孩子们在看动画片时,通过上面的人物对话主动识字;或者鼓励孩子们阅读各种各样的课外读物,在故事、作文中找到自己认识的汉字,感受成功的喜悦。这样以来,让孩子们意识到,学习生字并不困难,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11.音乐教学方法研究 篇十一

【关键词】音乐教学 方法研究

通过几年来,我对音乐教学的研究,对照新的教学理念审视自己的音乐教学,觉得需要否定和改进的东西太多了,现就我的几点反思归纳如下,以求同行共勉。

一、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

学生对音乐的理解、领会、把握不是单靠老师讲解就能完成的,当然,老师的点拨与指导是很重要的,但是缺乏学生对音乐的体验、感悟、内化的认知过程是不行的,然而这个过程是老师不可替代的。音乐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任凭老师讲解的再精细,演示的再规范,强调的再到位,指导的再得法,不让学生去亲自实践,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是难以达成的。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常常有一种对学生不信任、不放心的心理,生怕学生听不懂,学不会,总是喜欢反反复复的讲,一遍又一遍的教,不停的示范,不断的强调,一节课下来,自己累得弯腰,学生却在那儿逍遥,学生能够掌握的东西甚少,教学效果甚微。认真反思我们的教学,虽然我们出了力,流了汗,尽了心,但是我们投的却是是无用功。因为我们违背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实践出真知的认知规律,于是会遭到“规律”的惩罚!

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就是要给学生一份信任,这样就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学生有疑惑、缺漏时,教师要及时给予点拨指导,使学生少走弯路,获得成功。

二、音乐课是需要培养学生兴趣的,但决不能把它上成兴趣课

人的天生是没有兴趣的,而是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上而产生出来的,这样的需要是一个人行为的基本动力来源,一个人总会对他需要的事情感到有一定的兴趣。学习的兴趣则是来自对求知欲望的需求,但是求知欲望跟喜欢美好、美丽的事物则是人的天性,这个兴趣所产生的动力可以推动一个人去做任何事情。音乐跟生活的联系非常密切广泛,对于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在现代科技跟现代经济全面的发展之下,音乐教学在可以促进人类精神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切独有的作用。在人类文化的传承里音乐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载体,中华民族的音乐更是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学习我们民族音乐可以让学生了解祖国的文化,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学习更为广泛并丰富多彩的世界各种民族音乐,则可以拓展文化视野,还可以加深我们对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尊重与理解,所以,一种好的音乐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得到一个更为全面的发展。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来说,都是非常必要切意义重大的工作。

音乐是有思想性、艺术性和审美性的,如果把音乐课上成了兴趣课,那就大打了折扣,不但学不好音乐,反而会误导学生,让学生认为音乐课就是听听、唱唱,没有作业,没有负担的开心课。

三、音乐课不是只回答问题,而要师生互动交流

让学生被动地回答教师所提的几个问题,是不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而达到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也体现不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当前,大多数学生有问题不问老师,老师出于无奈和节省时间,只好提一些主要性的或关键性的问题向学生发问,看其掌握的如何?答来了,受表扬,请坐下;答不来学生遭批评,老师接着再讲解。学生被动学习,不去质疑问难,究其原因是教师造成的,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上讲解的多,提问的多,替代的多,给学生“现成饭”的多,为学生创设生成问题的条件和机会少,搭建解决问题“支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少,长此以往,培养了学生的惰性,学生哪来得主动求知、质疑问难、创新思维呢?

反思我们的教学,提醒我们必须悦纳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错误,让学生大胆实践,在错误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提升。我们应该懂得,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出现错误是正常的,是不足为怪的,不要一见学生出错就去责怪与批评,由认知错误到认知正确,由不熟练到熟练,再由熟练到技能、技巧的掌握,是需要有时间和内化过程的。不要认为教师讲过了,表演了,示范了,学生就不会出错。要追求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和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就必须培养学生质疑问难、主动求知的好习惯。因此,让学生主动质疑、问难、求知,是我们教学工作的一大任务。

四、缺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是低效的,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是不矛盾的

在音乐教学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体验、探究知识与技能的前提,是不可或缺的,没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参与,就等于人没有了灵魂。什么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音乐鉴赏和评价,健康向上的审美观的形成,积极乐观态度与高尚情操的培养,都将会变为空话。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抓落实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必须到位到人,不能检查几个学生就了事。教师要发挥“小助手”和优生的作用,不能有遗忘的角落,不能有“滥竽充数”的温床,谁会谁不会教师要清楚,补救措施要跟上,对学生的发展做到“下要包底,上不封顶”。

面向全体学生教学就是要我们去关爱和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不放弃一个学困生。让学生人人参与学习,积极主动地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因材施教是根据每个学生的天赋、认知水平进行教学,达到分层推进各有收获。事实上,“一刀切”、“齐步走”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是会扼杀学生个性的,是不能实现“培优、扶中、转差”的。

参考文献:

[1]王次召.音乐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王宁一,杨和平.20世纪中国音乐美学丈献卷[M].北京:现代出版社,1997.

[3]袁静芳,姚亚平.音乐学文集[C].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社,2000.

上一篇:老年安全推进计划下一篇:low是什么意思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