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快乐充满识字课堂

2025-01-18

让快乐充满识字课堂(共14篇)

1.让快乐充满识字课堂 篇一

让识字教学充满人性

作者简介:许诺涵,女,1987年6月生,广东省汕头人,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汉语言专业本科毕业生。

摘要:让学生掌握“因义构型”“以形表意”的本质,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生字,在快乐中学会学习。学生对识字发生了兴趣就等于拥有了无限的力量,他们会自觉地克服很多困难,想方设法抓住一切机遇识字,并且学以致用,自得其乐。

关键词:因义构型、以形表意、识字生活化、情趣化识字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学习汉字的过程就是学习文化的过程,学习审美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喜欢语言文字,对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所以,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有利的条件、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更应该培养孩子的识字兴趣,使我们的识字教学情趣化、科学化。让学生掌握“因义构型”“以形表意”的本质,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生字,在快乐中学会学习。学生对识字发生了兴趣就等于拥有了无限的力量,他们会自觉地克服很多困难,想方设法抓住一切机遇识字,并且学以致用,自得其乐。这就是说,识字教学首先应是对人的教学,应该渗透人文性,关注学生的发展。

一、贴近实际,让识字生活化。

生活处处皆语文。小学生识字,并不是从小学开始的,调查研究表明,六岁以前的儿童,就已经知道一千多个与汉字相应的事物。如果教师能善于调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生活体验,知识经验,使识字教学与其生活实际巧妙地结合起来,就能唤起学生大脑皮层中沉睡的信息,产生亲切感,提高识字效率。

调动生活经验识字。比如学习“烧火”的“烧”字,教师问:“看过烧火吗?是怎么样的?”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我知道是火燃烧起来的样子、我看过爷爷烧柴、我看过人家把垃圾集中起来烧、烧字的“火”字旁换成“シ”能变成“浇”„„这个教学过程,涉及到了学生的生活领域,调动了学生对“烧”的感性经验。触发了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学生从“烧”字的字型、生活中接触过的燃烧的 场景,甚至跟换了部首能组成的新字联系起来。这样调动生活经验识字,不仅有效促进识字效率,而且增加了信息量,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二、轻松愉快,情趣化地识字。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各方面缺乏持久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因此,在进行识字教学时,要保持教学内容的丰富,学习形式的新颖,变枯燥为生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一)以形表意识字。

汉字是表意的文字,汉字中又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儿童对这些都会很感兴趣。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抽象思维能力要强得多,采用直观教学手段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加深印象。所以,识字教学与具体事物和形象相结合,利于学生识记。如教“看”,用手遮目成“看”,竹毛制成“笔”,出示毛笔实物让学生观察。学习一些会意字,可画一画图画,如“休、伐、林”等。

(二)趣味联想识记。

人类的活动离不开想象,因此,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能力,只要能把生字记忆下来,可以任意去想象。如学生在学习“告”字时,有的学生就这样想:一口咬掉牛尾巴,有的在学习“外”字,就想得挺有趣,有一个人很多钱,买了一些萝卜就少了一半。有一个学生想“那”字更有趣,他:因为月亮不听话窜到外面去玩,所以就拧耳朵(阝),这样有趣的联想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自主学习生字的能力。

(三)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教学。

教学“真”字的时候,我告诉学生,“真”字好像一间小房子,很神奇。你瞧,这间房子的头上插着一个“十”字,房子里面住着三个小精灵,它的大门很特别,很长很长。最特别的是它长着两只脚。无意间的突发的讲解,紧紧地吸引了学生眼球。他们把这两个字都写对了。

在教学“风”字时,有很多学生把最后一笔横斜勾,写成横折弯勾。虽然再三强调,还是有一部分写错了。在与办公室老师的讨论中,一个老师的说法给我启发。原来可以这么说:“横斜勾好像一座滑滑梯,有很多小朋友都会从上面滑下来,所以当你滑到底下的时候,要马上爬起来马上勾起来,否则就会被人踩到了。”这么形象生动的解说,使学生牢牢地记住这个笔画的特点。让生字在孩子的眼中就像一个玩具一样,插一插、装一装、想一想、说一说。让它如小鸟一样会啾啾鸣叫,让它像滑滑梯一样顺顺溜溜,让它像积木一样可以拆拆搭搭„„这样多有趣呀!

三、让学生在“发现——自主” 的教学过程提出问题。

也许这些问题老师在备课的时候由于年龄、经验和心理的差异根本没有考虑到。但是学生想到了,而且提出来了。如在教学第4课是有学生提出:“歪”为什么不是“不直”呢?“三个人就是众人吗?为什么不是五人、六人、一百人呢“歪”为什么不是“不直”呢?”面对这些问题我既高兴又着急。高兴的是学生已经学会了思考,学会了提问,要知道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远要比解决一个问题难的多”。所以这个时候我总是非常热情地赞赏他们。着急的是有些问题我备课是根本没有考虑到,简直无法回答。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的临场应变能力和实事求是的教学精神了。我一般采取这几中方法:

一、在座的哪位同学能回答他的问题?要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现在的学生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家长的素质也越来越高,他们知道的课外知识有的时候远远超过老师的想象。比如我们班的郑烨中同学就很好地回答了“‘灭’为什么不是三点水旁”这个问题。他说有些东西起火水是不能灭的。比如汽油起火,酒精起火,家里的电路起火。这个时候如果你泼水只会越烧越大的。所以不能用三点水旁。用一横表示土呀,盖子呀就更好些。

四、解除束缚,开放性地识字。

一提到识字,我们总是习惯地想到课本、课堂、学校,这些当然是委重要的,但是社会发展了,人们生活的环境不同了,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汉字 到处都有,随处可见。因此,我们要改变思维方式,拓宽途径,走开放识字之路。

(一)利用校园文化识字。

进入校园,扑面而来的校名,校训小学生守则和学校里的文化设施;进入班级,班级名课程表、黑板报、班级制度。伙伴名字、书包里的书本„„都是学生识字的好素材。教师就当做个有心人,经常引导学生认认这些字,日久天长,学生就由无意识到有意识地把识字认字结合起来。

(二)利用电视媒体识字。

电视节目丰富多彩,如新闻联播、动画片、儿童故事片等,学生都能从中获取大量的信息。因此,可以引导学生在看电视时,注意认读字幕,不懂的问家长。如此一来,通过眼看、耳听、口问,不知不觉中,陌生的字符变得熟悉,进而成为自己认识的字。

(三)利用商业资源识字。

当今学生每天都要面临铺天盖地的广告、商标、招牌,可要求学生利用家长带他们上街,旅游、活动的机会,问问爸爸妈妈广告牌上写的是什么,店名叫什么,柜台上的商名叫什么,达到认读的目的。一次也许记不了,但次数多了,与那些字见面的频率也高了,当然认识的也就多了。

(四)利用电脑功能识字。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电脑也越来越多,既可熟记字音,又可巩固字形,还会积累字词。学生通过电脑打字,无形之中会通过比较熟悉,牢记许多字词。

总之,在长期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创造出了多种多样的识字方法,博采众长,综合运用,灵活运用各种识字方法组织教学,不应局限于一种方法。让识字教学充满人文色彩,能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多认字,是最好的选择。

2.让快乐充满识字课堂 篇二

快乐的课堂必须尊重学生, 生生平等。在历史课堂上, 要充分尊重学生, 要创设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和谐的民主学习氛围。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下, 历史课堂才会充满快乐。尊重学生就要面向全体学生, 平等地关注每一个学生, 特别是要关照到容易被教师遗忘的“角落”, 那些沉默寡言、不爱表达、甚至内向怪癖的学生, 给他们参与教学的各种机会。比如在我所教的班级, 就有一个非常怪癖的学生, 他的课桌上总是堆得满满的书, 但是上课时永远找不到你要求他看的那一本, 没有作业, 没有笔, 也不爱写字, 在老师的眼中, 这绝对不是一个好学生。但是, 这个学生的成绩并不差, 而且思维相当活跃, 懂得历史知识很多, 对于这样的学生, 我们就不能按照普通学生去要求他, 而是要因材施教, 给以正确的引导。还有一类历史课上的“特殊人物”———学习习惯不好、各科学习都达不到优秀的学生, 也应给他们以展现“才华”的机会。教师不仅要在课上讲述、提问等环节兼顾他们, 而且要在课前预习、课后辅导、作业和考核中从不同层次性出发,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这样, 全体学生在不同的基础上都可以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这种成功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并迁移到整个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去, 从而让历史课堂充满快乐。

快乐的课堂必须是充满趣味的课堂。十几年的历史教学, 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只停留在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上, 到了接触那些内容枯燥、理论性强的课, 就往往有厌倦情绪:这么多的时间, 这么多的人物, 这么多的内容, 又是背景, 又是原因的……太难记了。而历史课不可能每节课都有趣, 有些内容本身就限制了课堂气氛的激发, 这就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模式和多种教学途径, 从而使课堂快乐起来。

另外, 要想让课堂充满快乐, 教师还要放下一贯的师道尊严, 要平等地和学生对话, 要试着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要与学生交朋友, 让学生喜欢你, 这样才会对你的课堂感兴趣, 上课才会积极配合, 教学效果自然就会好些, 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所以, 你是不是一个受欢迎的历史教师, 直接关系到你的课堂是不是快乐的课堂。

3.让快乐充满课堂 篇三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A-0096-01

河池市金城江区的教师们参加攀登英语学习实验已经一年了。回想起刚接受实验任务时的疑虑、困惑和茫然,到现在的接受和喜悦,不禁感悟很多。下面,选取一些片段来介绍笔者在攀登英语学习实验中实现专业发展的经验。

一、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转变

一年级是小学阶段最难管理的年级,学生自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上课纪律欠佳,教学工作难以组织和开展。在攀登英语课上,笔者根据一年级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攀登英语的教学理念,给歌曲童谣部分的每首歌谣都配上动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边唱边做,做到了全员参与,在快乐中学到了知识。经过一年时间的学习,孩子们悄悄改变了。在课堂上,学生该听时就听,该唱时就唱,该重复时就大胆重复,从一开始的不会说、不想说,到会说一点、想去说……看到学生们的变化,我非常欣慰。

在攀登英语课中,我不断鼓励和引导学生用英语勇敢地和老师打招呼,要求他们不仅在课堂上说英语,还要在课间(甚至是任何时候)尽量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把学到的Everyday English活学活用。学生把我当成他们的朋友,师生间的关系非常融洽。只要他们远远地看见我,都会兴高采烈地跟我打招呼:“Hel-lo,Miss Wei!”这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真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二、贯彻“English Only”原则。让精彩目不暇接

刚接触攀登英语的“English Only”原则时,我很迷惑。怎么会在一年级的课堂上实行“English Only”原则?一年级的学生不仅没有英语基础,而且年纪又是最小的,能行得通吗?带着这些疑问,我翻阅相关理论书籍,上网查资料,再结合培训时专家所讲的知识,对它的理解逐渐加深。“English Only”原则,从字面上解释是“全用英语”的原则,而攀登英语学习中的“English Only”原则是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尽量用英语,给学生创造浓厚的语言氛围,让学生时时感受到英语。记得有一次,我在课堂上教“See you”这个词组,放学时,有个小女孩扬起小手对我说:“See you,Miss Wei!”她这样一说,全班学生立即醒悟过来,个个扬起小手自豪地大声说:“See you,MissWei"看到此情景,来接孩子的家长们一脸的自豪和惊叹,我当时也很感动,没想到孩子们那么快就能活学活用了。

现在“English Only”原则已深入学生的心中,他们已经熟悉这种学习方式。“English Only”原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更有助于常规英语教学的开展,它还能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让学生沉浸在相对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帮助学生形成用英语思维的良好习惯。

三、全员参与,一个也不能少

小组长的选择和培养对攀登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培养小组长,很多老师都会选择有能力的孩子,这样有利于课堂常规的建设。但是,教育是服务于学生的,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体验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孩子本身有无限成长的空间,教师不能给孩子定性,而要给他们学习成长的机会。所以,培养小组长应该是班里的学生一个也不能少。于是,有老师提出设“值日组长”,这样,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做组长,其缺点是不易管理。

笔者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折中。在我的班上,设有固定组长和值日组长两种。组织活动的组长是固定的,由小组内部推选,选出有能力的学生担任,固定小组长每半个学期更换一次。而分发作业、课前发音唱歌和给小组成员分发贴纸等则由值日小组长负责。培养小组长其实就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小组长的工作也应参与课堂评价。值日小组长每完成一项任务记1分,不完成任务不得分。对固定小组长的评价根据全班同学对小组活动的评价产生。比如,分小组活动时,全班对该小组的评价是“Verygood”,那么负责该小组活动的小组长可以得2分,记入个人成绩。

四、寓教于乐,乐在其中

实施攀登英语学习实验,离不开寓教于乐,要让学生乐在其中。我把丰富的教学活动引入课堂,在课堂上善用看听、听读、听说和表演的环节。在评价方式上,通过攀登英语特有的四维评价,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现在,学生学会了享受学习的过程,真心喜欢上了攀登英语。下课时,我都会被学生们围得水泄不通:“Miss Wei,今天我们组的表现好吗?”“Miss Wei,我得了5个印章,可以换贴纸了吗?”“Miss Wei,昨晚我把学过的儿歌唱给爸爸听了。”我与学生们一同感受着学习的乐趣。

(本文作者为:河池市金城江区实验小学李常华、韦鲜梅,第五小学陆丽丝,第六小学韦丽春,六圩中心小学柳翠)

4.让生活充满快乐作文 篇四

一次,爱迪生请美国著名的科学家聚餐,大家都到了,唯有爱迪生没有到场。他们给爱迪生打电话提醒他,没想到爱迪生只回了一句:“正快乐工作中。”“快乐”与“工作”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词语,竟出现在同一句话中。“工作”怎么会“快乐”呢?可是在爱迪生眼中,他的工作充满了快乐。他一生之中有20xx多项发明,平均每8天就有一项新发明,而哪一项发明,不是他呕心沥血所得的成果?是什么激发出爱迪生这么大的潜能?是快乐,快乐充满爱迪生的研究与实验过程,使他即使遭受千百次的失败,也会毅然前进。在发明灯泡的过程中,爱迪生遭受了一千多次的失败,可是他早就从工作中体会到了乐趣,遭受挫折并不气馁,最后终于发明了灯泡。

工作充满乐趣,生活也是这样。“没手,没脚,没烦恼。”一名生命斗士的乐观宣言至今仍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之中。没错,尼克·胡哲的人生心得便是这样。他自幼失去双臂,几乎什么都干不了,生活对他来说几乎是灰色的。可是他没有放弃,因为他发现自己还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他撷取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快乐并与大家分享。他让更多的`人发现快乐就在身边,生活其实充满快乐。

5.让生活充满快乐初一优秀作文 篇五

生活中缺少了快乐,就如同歌曲失去了旋律,图画失去了色彩,平平淡淡。一个人的生活中要是没有几件快乐的事,无论是再成功、再富裕,也是白活了这一生。

想想我的童年,最少不了的就是快乐。没有太多的作业,没有太大的压力,每天晚上都会有朋友在楼下大叫:“王玥瑶,下来玩。”一听见有人喊,我连饭也顾不得吃,飞快地跑下楼。我们用粉笔画一个圈,就是家,再在另一处画一个方框,就是粮草库。“一、二、三”,如同被鞭子抽打了一样,小朋友们都用最快的`速度跑进圈里,最后的那个人就要自认倒霉——— 当猫了。其实当猫是最累的,总要不停地捉“老鼠”,碰见跑得快的追半天也逮不住,看准了跑得慢的他又不出洞,而在你捉“老鼠”时另一只“老鼠”就会去偷粮草。所以有的人不愿意当猫。有的小朋友在逃跑时,被石头绊倒,裤角和手都被磨破了。要不是各家家长来领孩子,我们半夜都不回去,临走前还不忘相互问一句:“明天几点下来?”

6.让低年级学生快乐识字 篇六

江苏省昆山市培本实验小学 凌 洁

【摘 要】小学低年级学生天真烂漫,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尽力为他们搭建想象和创造的舞台,让低年级孩子在文字的殿堂中自由翱翔,玩得开心,学得轻松,这样才会主动学习、创造性地识字。

【关键词】小学生;低年级;快乐识字

一、让学生走进美妙的童话故事,兴趣识字

还记得上学期,拼音教学结束后,终于迎来了汉字教学。一大早,学生们听说今天要学写汉字了,既兴奋又期待。第一节课让学生们学写几个基本笔画:点、横、竖、撇、捺。大部分学生第一次接触汉字书写,写得很糟糕。为了让学生们养成把字写端正、写漂亮的习惯,不允许他们将写得歪歪扭扭的笔画交上来,笔者反复巡视,个别指导,他们将写得不好看的笔画擦了又擦。在笔者的严格要求下,学生们写字的兴趣似乎没有那么高涨。怎样才能让学生把字写端正,又能激发他们写字的兴趣呢?笔者开始反复琢磨这一问题。

下午教学的是《一去二三里》,要教学的生字是“一、二、三”。其中最难写的是“三”,它的笔画都是横,而横的长短又不一样。怎样才能让学生掌握好呢?如果大讲特讲书写的位置、方向、力度等技巧,学生们也能写端正,但写字过程就变得非常枯燥、乏味,写字的积极性将再次被磨灭。低年级的学生喜欢童话,喜欢故事里拟人化的语言。何不发挥想象,让笔画有生命,让汉字活起来,像教童话故事那样教写字呢?于是,教“三”的时候,笔者对学生们说:“今天,我们要写的字由‘横’组成,这可是个大家庭,家里的兄弟姐妹可多啦!爸爸妈妈在他们的房间摆起了高低床。看!二姐住在最上层。”笔者一边说一边在田字格里把“三”的第一横写上。“小妹妹呀就住在中间一层。”说着又把第二横写了上去。“老师,下面最长的就是大姐,她住在最底下一层。”一向爱插嘴的小毅接着说了下去。“没错!不过下次最好举手说哦!”随后笔者把最后一横也端端正正地写好。

这时,学生眼里都露出了欣喜之色。“下面请同学们在书上描红。”学生们开始描红,有几个还学着笔者的样子边写边说:“二姐住上层,小妹妹住中间,大姐住底层。”后来学生写“三””的时候,几个横的位置再也没有写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像教童话故事那样教学写字,学生们的兴趣更浓厚了。

二、为学生创设轻松的氛围,快乐识字

在以往的识字教学中,多采用传统的识字方法,即“读准字音,分清字义,记住字形”。比如,识记字形时,教师通常会问:“怎样才能记住这个字呢?”学生通常回答:“这个字是什么结构,左边(上面、外面等)是什么,右边(下面、里面等)是什么。”“写这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学生们也能说出一些重要笔画需要注意的地方。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很好地分析一个字了。结构分析固然重要,但日日重复,课课一样,学生们便会失去对汉字的敏感度。教师可以与孩子们做汉字游戏――“我说你猜”,这个游戏适合汉字的学习,特别适合富有想象力的小学生。

“我说你猜”,简言之就是猜谜语。在学期之初,先在教学生字时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例如,教学《识字1》时,教师自编一些谜语让学生们猜:“三人晒太阳。”“小草长牙了。”“‘木’字下面有个‘口’。”学生们很快就猜出来了,分别是春、芽、杏。低年级的学生特别喜欢这样的教学方法,每次到“我说你猜”环节,课堂就会变得特别活跃。碰巧《识字4》中也有类似的设计。“有马能行千里,有土能种庄稼,有人不是你我,有水能养鱼虾。”(也)经过这堂识字课的学习,和教师时不时的鼓励,班里的学生爱上了“猜谜识字。”他们不仅喜欢猜字谜,还能自己编字谜。笔者班级的学生编出了各种各样的字谜,如“单人靠在树木上。”(休),“‘心’字托住‘自’字头。”(息),“‘寒’字去两点加个‘贝’。”(赛),等等。

学习“日”字时,可以给学生们编个谜语:“四周不透风,一横在当中。”聪明的学生们一下子就猜了出来。学习“目”字时,还没等笔者开口,他们就自己编了个谜语:“四周不透风,两横在当中。”学生们的聪明才智经常会让老师自叹不如呢。他们不仅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感受到了学习汉字的乐趣。笔者在感叹学生想象力和聪明才智的同时,也特别欣慰。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们充分“动”起来了,在编谜语的同时不断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听到优秀的谜面时还要动手表扬(鼓掌、竖起大拇指表扬学生编得巧妙)。借着学生们如此高涨的“编字谜之风”,笔者举行了一次“最佳谜语”的评选活动,学生们玩得开心,学得轻松。这时的学生才是真正在主动学习、创造性识字。

三、给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轻松识字

巧创童话故事和猜谜语都是很不错的`识字方法,但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这两种方法是远远不够的。笔者发现,表演法也是一种不错的识字方法。例如,教认“坐”字时,让两位学生到讲台前,面向全班同学,坐在地上,然后问他们:“现在这两位同学怎么样了?”学生们纷纷说:“他们两个坐在地上。”“是的,两个人在土地上面就构成了‘坐’字。”这样,学生们轻而易举地记住了“坐”字。通过表演,加深了学生的印象,牢牢地记住了这个字。

此外,意义识字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方法。学生识字时,笔者把造字意图解释给学生们听,学生们理解后很快记住了这个字。例如,教认“拿”字时,教师先问学生们:“‘拿’是由哪两个字组成的?”学生们知道是由“合”和“手”两个字组成的。教师随即问学生:“那么,怎样才能把东西拿起来呢?”学生们迅速做出了正确的动作。“对呀!”笔者心中一喜,“把‘手’‘合’起来不就是‘拿’吗?”学生们频频点头。又如,教认“看”字时,教师又问学生们:“怎样才能记住这个字呢?看看它是由哪两个字组成的?”在教师的引导下,聪明的小彦一下子就想到了:“老师,把手遮在眼睛上面就是‘看’啦!”她边说边做着动作,活像个“小孙悟空”。学生哈哈大笑,纷纷模仿她。课堂上充满了欢声笑语,学生们也收获满满。

有趣的识字教学不仅能激发小学低年级学生在美妙的天地里学习汉字的兴趣,也能帮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掌握更多汉字――识字教学,乐在其中!

参考文献:

[1]董春洁。利用多种方法进行低年级识字教学[J].新课程(小学),,(8)。

[2]刘志蓉。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之我见[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3)。

[3]杨自敏。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方法和策略[J].小学语文教学,,(12)。

7.让快乐充满识字课堂 篇七

一、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鼓励和机会

俗话说:一句赞美的话胜过一百句批评。心理学家伯利纳从学生学习需要的角度进行实验, 证实:受到鼓励的学生学习劲头十足, 学习成绩不断提高;而缺乏鼓励的学生, 学习没有劲头, 学习成绩有下降趋势。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这种“快乐”的激励性的评价, 可以使学生从中看到自己的创造天赋, 从而使学习兴趣得到加强, 激起更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强烈愿望。比如, 我在讲授关于“意志”这一课时, 涉及了“愚公移山”这个典故。很多学生都提出了疑问:“愚公这种蛮干的方法也太耗时间了吧, 又浪费了太多的精力和经济, 这值得吗?”对于这个棘手的问题我并没有回避, 也没有用教师的权威来压制, 而是引导学生讲出他们的想法, 当第一位学生讲出可用炸药时我以鼓励的话语肯定了他, 于是紧接着开隧道、用缆车、 搬家、开发旅游搞经济……各种透着奇思妙想的答案在学生中涌现, 学生创新的意识也被激发, 在这样快乐、活跃的课堂氛围中, 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了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性。

二、关注每位学生, 着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 各种智力只有领域的不同, 而没有优劣之分, 轻重之别。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的任务是要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激发他们蕴藏的创造才能, 真诚地关心和爱护学生, 相信你的学生都是金子。”一个小小的闪光点, 很有可能挖掘出埋藏在学生心底的“大金矿”, 人人都希望被别人赏识, 所以在教学中, 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 老师也要给予适当的肯定, 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成功的快乐, 觉得自己有能力, 能胜任, 有独创性。作为教师, 要随时探明并发掘出这些宝藏。要对学生不断地赏识, 不断地激发, 只要你对他们充满真心的期待并微妙地传递给他们, 他们就真的能从“我能行吗?”“我还可以!”到最后变成了“我真的不错。”有道是“心有多大, 舞台就有多大”。教师不能仅凭成绩的好坏来定论一个学生, 而是要善于捕捉和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只要抓住他们的“闪光点”, 在课堂上给他积极发言的机会, 就一定能让他重放光彩。

三、营造互尊互信的课堂氛围, 以心动促互动

传统的师生关系强调“师道尊严”, 强调教材是“经典”,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观念; 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使学生思维活跃、 敏捷。改革开放、信息交流, 现在的初中生的世界已不是那么狭小, 学生渴望平等和尊重, 希望老师既是良师又是益友, 这势必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 创设新型的师生关系。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赞科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一书说:“如果班级里能够营造一种推心置腹地交谈思想的气氛, 孩子们就能把自己的各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问题带到课堂上来, 展开无拘无束的谈话, 而教师以高度的机智引导并且参加到谈话里去, 发表自己的意见, 就可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相互讨论和交流的机会和场合, 让学生自由地发表意见, 然后加以点拨引领, 通过讨论找答案。教师要尊重不同学生的意见, 不可强求一律, 即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必须注意并善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如, 在《消费者权益》一课时教学, 我设计情景一:

一条微博引发了一场舆论风波。

“3个菜消费3600多元”———大年初六的这条微博, 经过两天三万条的转发量, 让三亚这座位于中国最南端的热带滨海城市, 成为众矢之的。随后的几天, 以三亚为发端, 公众对国内旅游城市欺客、宰客等问题的讨论, 开始在网络上弥散。

网民“汗青—刘瑶”在微博上称:经历过黄山上一盘蛋炒饭100元;经历过草原上被牧民索要赔偿草被践踏的损失费1000元; 上过最贵的厕所20元一人, 就是地上挖一坑而已。

问题:在现实生活中, 侵犯我们消费者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 我们将如何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呢?

教学情境是一种潜在的课程, 能促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政治课教学过程中, 敞开、引发真正意义的对话。创设互尊互信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把教与学的过程变成师生交往的平台, 让学生“有恃无恐”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学习需要。

四、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成功的教学, 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 又能营造出一种民主、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 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成功的教学, 教学方式是关键, 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在课堂上, 为教学而进行适当的游戏活动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 在学习《消费者权益保护》这一框题时, 我课前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 自学课文内容, 课上利用模拟法庭, 让学生过了一把审判瘾, 形成一个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开展的课堂小环境。因为学生在这种活动课上可以不受学科知识体系的限制, 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从而不断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 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敢于质疑、批判的精神。同时, 在这样一个宽松平等的氛围中, 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 发言的偏差还能得到同组同学的帮助, 他们从法律、道德的角度, 结合所学内容, 把本节内容理解得很透彻, 知识难点迎刃而解。

五、让学生动起来, 让他们在快乐中求知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们的教育应该解放学生的脑, 让他们去想;解放他们的双手, 让他们去做;解放他们的嘴, 让他们去说;解放他们的时间和空间, 让他们自由发展。”常言说得好, 玩是少年儿童的天性、是孩子们的共同特点。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 善于利用这一特性, 将教学内容加载于游戏、实验当中, 完成教学任务, 具有水到渠成的效果。

例如, 在讲《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时, 让学生做一做折筷子的实验:先折一根, 再折一把。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一根筷子容易断, 十根筷子断就难。从而实现本课关于合作是一种力量, 也是一笔财富的教学目标。

又如, 在学习《公民有序参与政治》时, 我布置学生先预习, 并查找一些相关资料。在课堂上, 我设计了一堂知识竞赛课, 有必答题和抢答题, 最后评出优胜个人和优胜小组。这种竞赛活动满足了学生有趣、好玩的心理需求。在欢快、活跃、情绪高涨的氛围中, 个个积极地动脑、动手、动口, 激发学生在快乐中获得知识, 掀起课堂教学高潮。可以这样说, 只要不把知识变成僵死的静止学问, 只要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都是好方法。

总之, 创设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快乐”因素, 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撒快乐的种子, 让快乐在教学中发芽、开花, 让学生在乐中学, 最终会结出成功的果实。

摘要: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这种“快乐”的激励性的评价, 可以使学生从中看到自己的创造天赋, 从而使学习兴趣得到加强, 激起更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强烈愿望。创设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快乐”因素, 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撒快乐的种子, 让快乐在教学中发芽、开花, 让学生在乐中学。

关键词:快乐,鼓励,机会,闪光点,课堂氛围

参考文献

8.让英语课堂充满快乐 篇八

关键词:小学英语;快乐;兴趣

在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自主而快乐地学习,在快乐英语中主动积极提高素质、发展能力。

一、让英语课堂充满爱

英语课堂倡导师生平等,教师要尽量做到让学生感到有亲切感、享受感,使课堂学习气氛轻松、和谐,使学生能以最佳状态进入学习。教师要重视情感教育,能够深入了解学生内心,体谅学生,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主动学习自、主探索。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这段时间不仅需要学习知识,更需要教师的关怀。而有些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会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更有甚者会逃学、辍学。因此,教师应该利用爱的教育力量,激发师生情感共鸣,使自己与学生心心相通,这样,学生会在爱的力量的感化之下,大大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适当的场合给予表扬,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够达到“亲其师,信其道”效果。

二、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中享受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的东西可以陶冶情操,使人赏心悦目,成年人如此,儿童也不例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造出美的情境,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到美,并享受到这种美,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就感受学习英语的快乐。这就需要教师在语言运用、情境创设、板书设计等各方面下工夫。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形象、直观的教具或实物来辅助教学,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兴趣浓厚,愿学、乐学。

如我在教学水果名称这类单词的时候,准备了许多实物。面对这琳琅满目的水果,学生们兴趣高涨,注意力集中,期待我的下一步动作。我先拿出一个水果,让学生在音乐声中传递,音乐一停止,我便要求拿到水果的学生把该水果的英语单词读出来,如此反复几次,直到学生都记住这个单词。然后再拿出第二种、第三种水果……学生在愉快的小游戏中不知不觉学会了单词。

三、让英语课堂充满活力

古人云:“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兴趣学习的强大动力,兴趣越浓,注意力越集中,观察也就越细致,反应越清晰,思维、记忆等各种思维活动也最有成效。因此,教师要善于创造轻松、活泼的英语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动力,主动而快乐地学习英语。

1.快乐——动

爱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因此,游戏活动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结构与心理特点。教师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穿插教学活动,能使原本较枯燥、机械的单词学习和句型练习变得生动有趣。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人体器官的单词时,我就让学生一边说单词一边指出单词所说的人体部位。或者利用小游戏的方法,请两位同学在讲台上,一个说单词,另一个指点对方身体相应的部位。为此,我还给学生编了单词顺口溜:“face脸,白净净,eye眼睛亮闪闪,嘴巴mouth能交谈,ear耳朵真听话,伸伸arm跺跺foot,摇摇head拍拍hands,大家一起学words”,使学生们在快乐的歌曲与游戏中,迅速地记住了单词,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2.快乐——物

小學生由于年龄特点,抽象思维不发达,但形象思维占优势因此,教师要利用图片、音乐等多种辅助手段,展示给学生以具体的物,使课堂形象化、趣味化,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快乐学习。

例如,在教学比较抽象的长短大小时,我给学生拿出一根长铅笔,并跟学生的短铅笔相比,让学生认知“long”和“short”,又将自己的hand与学生的hand比较,引出“big”和“small”。然后让学生比一比、找一找自己有哪些东西与同桌相比,哪样东西大,哪样东西小等等。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动手动脑的兴趣,他们很快就能记住所学单词。

3.快乐——想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这种创造性。比如,可以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等来激发学生的丰富创造力。

学生都喜欢涂涂画画,如果在英语课堂上让学生把涂涂画画与学习结合在一起,肯定会让学生开心,而且借机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充满活力,还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增强记忆,促进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灵活性。

4.快乐——评

小学生初学英语,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可能没有错误,部分学生还存在着害羞、不敢开口说英语的现象。这时我们教师要多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以巩固提高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表现的优劣,运用程度不一的话语:Ok, Good, Wonderful, Magnificent !等。当学生有了精彩的表现时,我们可以说;“ Great ! Boys and girls,Clap your hands !”接着引导全班同学鼓掌对其表扬,集体喊:“XXX, Very Good !”有时教师也可以奖励他们一些小红花或其他小礼物等。

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具体内容,有针对性指出好在哪里,使学生知道自己的长处,增强信心,从而激发其学习动力,保持学习兴趣,感受英语学习的快乐。

综上,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要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英语课堂充满活力,使学生充分享受到学习英语的快乐,让学生在“乐”中学,“乐”中练,变苦学为乐学,真正做到“乐而好学”。

【责编 张景贤】

9.让快乐充满识字课堂 篇九

——中华美德伴我成长

红专小学五年级三班张宸豪爽

中华美德是中华民族品德、精神和气质的基础,一个个中华儿女就是中华美德的种子,在神州大地的沃土上,这些种子生根、发芽、抽枝、茁壮成长,最终长成了这一片茂盛的森林,焕发出勃勃生机。中华美德就像源泉,滋润我心灵的生长;中华美德就像脊梁,支撑我挺起胸膛;中华美德就像号角,鼓舞我前行的脚步。

关爱让我收获快乐。公共汽车上,看见年迈的爷爷奶奶上车,我总是主动让座,热情的牵着他们的手,让他们在座位上坐得稳稳当当,舒舒服服,当听着爷爷奶奶称赞我是一个有爱心、懂事的好孩子时,我心里就像吃了蜜糖一样甜滋滋的,快乐得不得了。

无私奉献让我收获快乐。作为班长,我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大家:扫地的同学提不动水了,我会主动帮他一把;班里的电跳闸了,外号“张电工”的我又会主动把它修好;教室里的电脑管理,自然又是我这个“小电脑通”为班级服务了„„所以大家都亲切的叫我班级“万能工”,我心里可高兴了。

孝心让我收获快乐。这学期,爷爷生病住院了,只要我一有空,我就会一路小跑到医院的病房里去照顾爷爷:帮爷爷送饭;喂爷爷喝水;和爷爷说话;帮奶奶倒垃圾;给爷爷按摩,捶背,舒活舒活爷爷的筋骨,不让爷爷长褥疮„„爷爷一看见我,就很高兴,病也像好了很多。看见爷爷的精神好了,我也非常高兴,希望爷爷的身体能够快一点好起来。

10.让课堂充满智慧 篇十

培训心得

12月24日,南浔区中小学教学校长研修班赴上海培训进入第二天日程。这天上午,我们冒着零下五度的严寒,参观考察了上海市闵行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梅陇实验学校。

梅陇实验学校,这所原来薄弱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全国杰出校长、特级教师王永和校长的带领下,提出了“智慧教学”、“阳光少年教育”等办学理念,在短短几年内面貌焕然一新,由原先的中考闵行区倒数第三提升为前三位,教育报、教师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文汇报等多家媒体纷纷报道,受到教育界同行广泛关注。

在这里,我们有幸观摩了全国特级教师施福涛老师的一堂展示课,并聆听了施老师关于《智慧教学引领课堂教学改革》的专题讲座,对“智慧教学”有了一定理解。

以学定教是“智慧教学”的科学定位。在王校长主持下,该校以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遵循潜能开发理论,尊重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需要,树立平等、民主的师生观。并对“智慧教学”的内涵作了科学的界定,包括:

——“智慧教学”的内容:“智慧教学”就是使学生获得终身发展智慧的教学,包括认知智慧、情感智慧、道德智慧、生活智慧和创新智慧等内容。

——“智慧教学”的目的:就是致力于建构轻负、高效、优质的教学模式;本着教学既要为学生的现实升学负责,更要为学生的终生可持续发展负责的精神,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学会修身、学会生活,为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智慧教学”的策略:主要是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多元展示,反馈调控,激励赏识,自主建构等方面。

——“智慧教学”的特征:就是教学一体,多维合作,动态生成,情智交融,智慧共享。

学有门道是“智慧教学”的活力所在。该校将“智慧教学”的重点放在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上,既为学生的现实负责,又为学生的未来奠基。通过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检测和反思“六大”环节上的优化,使学生掌握“会学”的门道。

——师生备课突破传统,该校以“学案”为载体,指导、帮助学生完成每节课的课前预习。它的核心就在于:“尊重学生的认识水平与年龄特征,分层次地对学生的预习提出不同的要求,以达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的教育目的。”

——智慧课堂六大模式,让学生“会学”有规可循:组织方式——由秧田式为板块式组成;基本环节——由“预习检测、小组释疑、合作展示、反馈巩固、适度拓展”组成。学习方式——由“自主、合作、探究”组成;评价要素——由“学生参与度、投入热烈度、发言精彩度、目标达成度”组成;时间分配——教师不超1/3,学生不低于2/3;角色呈现——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管理者、点拨者、引领者、激励者;学生是课堂的自主学习者、小组合作者、智慧呈现者、成果获得者。

——校本作业减负增效,让学生“会学”有劲可使,该校在实践中杜绝了以往作业中各种练习千篇一律、统一要求的做法。坚定不移地进行了作业、练习校本化、班本化的全新改革,起到了减负增效的作用,使其达到了三个效果,即减少了作业量;精选了作业;加强了作业的针对性;将国家倡导的“轻负担”的新课程改革落到了实处。

——有效辅导锲而不舍,让学生“会学”各得其所,该校推行的“有效辅导”是指对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分别辅导。优秀生指导自主探究,中等生拓展提升,后进生夯实基础。在辅导中,既发挥教师的辅导作用,也发挥学生学习小组的互助作用,通过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方法实现对后进生的转化。他们的做法是:从最后一名抓起,从开学第一天抓起,从起始年级抓起,不放弃一个学生,使他们都能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多元评价和谐共进,让学生“会学”提纲挈领,该校的“多元评价”是通过“五清”来检测的,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和学期清。“多元评价”在学生学业评价中,既要看绝对成绩,又要看进步幅度;既要看成绩状况,又要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既要看成绩方面,也要重视精神层面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做到在多元中评价,在评价中共进,在共进中发展。

——全面反思循序渐进,让学生“会学”不断提升。该校在反思教师的同时,学生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提高了学习效率的有效性。通过引导学生对照预习、上课、作业、检测等发展阶梯,肯定自我、发现不足、循序提升。

学案导学是“智慧教学”的实施方略。该校“智慧教学”基于三个重点来实施:以《学案》为载体的导学、基于“小组合作”的自主学习、基于“学生的学”的过程性评价;而“智慧教学”评价的“五度”(参与度、精彩度、关注度、热烈度、达成度),正是学生学习最核心要素的体现。学校教师在备学案中注重高度、效度、广度、力度等,教师从“备课就是备教育”的高度来重视学案设计。

11.让物理课堂充满快乐 篇十一

一、趣味视频导入新课

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为了做到“课伊始,趣已生”,教师要精心设计“开场白”,力求做到趣味化。

首先观看电影《泰坦尼克号》视频片段,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然后这一庞然大物沉入海底的情景,引发学生的兴趣;再播放潜水艇在水中自由地上升和下潜的画面;热气球载着重物飞上高空的视频。然后提出问题:海洋中巨大的冰山能在海面上漂浮,游船、鸭子在水面上游弋,都是通过什么力量使它们浮起来的?然后引出课题。

二、开门见山,引出浮力概念

由于本节课知识点较多,课堂容量大,为了节省时间,我直接做演示实验,通过把乒乓球、木块、泡沫块等物体放入水中,让学生分析这些物体为什么会漂浮在水面上,自然地引出浮力的概念。感知浮著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是向上托的力,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接着,再连续提出几个与浮力相关的问题,如船为什么能在海面上航行?救生圈、救生衣的作用是什么?人在死海中游泳,为什么能漂浮在海面上?孔明灯为什么能升空?让学生思考并解释,引起学生对生活中浮力问题的关注。

三、学生动手,加深概念理解

冰山、游船、鸭子浮在水面上受到浮力的作用,而下沉的物体是否也会受到水的浮力?教师先做演示实验,将苹果、铁块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思考,猜想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浮力?然后请各组同学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作用,并测出浮力的大小,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用上图所示的装置,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铝块在空气中的重力,再将铝块完全浸入水中,读出测力计的示数,发现示数变小,说明浸在水中的物体也受浮力作用,加深对浮力概念的理解。

课本中采用的是演示实验,而我改为学生分组实验,用形象具体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深入思考,亲自感知浮力的存在。学生做完实验,教师再提出问题:测力计示数变小的数值表示什么物理意义?经过分析得到了求浮力的一种方法——“称重法”即:F浮=G-F,从而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

四、做有趣实验,激发学习热情

浮力是如何产生的?教师做如图演示实验:

1.将乒乓球放入瓶内,向瓶里倒水,乒乓球浮不起来;

2.将瓶下口堵住,乒乓球浮起来。

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实验:

在状态1中,乒乓球只受到液体对它向下的压力;在状态2中,乒乓球受到液体对它向上和向下的压力,且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产生向上的浮力,得出了浮力产生的原因。

五、自主合作,破解难点

“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是本节课的难点,而提出问题是破解难点的关键,引导学生自己提出研究的问题,学生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也就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我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提出以下问题:

1.用手把空的矿泉水瓶慢慢按入水中,体会矿泉水瓶所受浮力大小及其变化。

2.人在河水中下沉,而在死海中却漂浮,他们受的浮力一样吗?与什么因素有关?

让学生提出可能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学生可能猜想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物体的重力、物体的体积、物体的质量、物体的形状、深度等因素有关。

教师板书学生的猜测,并引导学生合并归类,引导各小组确认实验课题。

按下列要求设计实验:实验课题、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步骤。

学生分组探究:

1.利用弹簧测力计探究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

2.利用弹簧测力计探究浮力与深度的关系;

3.利用弹簧测力计探究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4.利用弹簧测力计探究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5.利用弹簧测力计、橡皮泥探究浮力与物体形状的关系。

通过学生间的团队协作,验证方案设计、操作上的可行性,进行全班交流讨论,相同课题组首先交流达成共识,选派代表展示,与别的课题组进行全班交流,学生汇报实验过程与结论: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最后教师总结: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物体的密度、质量、体积、物体的形状等无关,这样就能大大节约时间。

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有效地渗透了观察、实验、比较、归纳等思维方法,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满足了学生的求知、参与、成功、交流的需要,学生思维贯穿整个过程,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发展和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这节课上完后,总体上感觉较成功,整节课学生学习热情很高,全班所有学生都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都动手做了实验,在实验中认真观察实验现象,都有新的发现,表现出成功的喜悦。作为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就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付双燕.让快乐充满物理课堂[J].新课程,2015(5).

12.让快乐充满识字课堂 篇十二

引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进行思维。”心理学研究表明,学龄初期的儿童共同的心理特征是:好动、爱玩,不能长时间专注某一事物,喜欢接触形象、具体、有趣的东西。为此,在教学中应多采用实物、活动、课件等直观导入的方法。

实物的展示,让学生倍感亲切、直观,易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吸引他们的有意注意。如赵春梅老师教学《两只鸟蛋》时,新课伊始,老师神秘地告诉学生今天她向鸟妈妈借了两只鸟蛋,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鸟蛋的形与色、大与小,并充分运用“鸟蛋”资源,轮流让学生用手触摸,感知鸟蛋的好玩,从感官、触觉两方面形象感知“蛋”,达到初识“蛋”的目的。又如张莎老师教学《识字7》时,通过课件展示画面带学生去动物园看看,让学生说说图上有哪些动物,并亲热地叫叫动物的名字。这种有形有色的画面有益于刺激人的大脑、眼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字与画直接挂钩,充分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乐识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识字教学的“极端”重要性,并把“识字教学重点在低年级”作为全面提高识字教学质效的重要突破口。要达到第一学段识字目标“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就必须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他们巧记字形、乐识汉字。

⒈表演法

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实物、动作等表演来教授汉字,既能让学生准确地识记汉字,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丰富其体验。如詹丽君老师在教《画家和牧童》中的“拱手”时,教师让学生做一做“拱手”的动作,并指名说说“你知道什么时候要‘拱手’吗?”让学生了解“拱手”是古代人们一种文明礼貌的行为,同时通过动作的演示识记,让学生乐学。

⒉归类法

识字教学常常用这类方法,给要学习的生字分分类,以达到更好的识记同类生字的目的。如张玲老师在教《守株待兔》一课时,出示6个生字“守、撞、窜、桩、此、锄。”让学生说说你可以给他们分成几类,如上下与左右、平翘舌音、表示动作的与不表示的等。这样避免了单调无味的灌输,既有趣味性,又有创造性。

⒊字谜法

字谜法是借用猜谜的形式,加深对字形、字义记忆理解的一种形象识字技法。如“妙”字可编谜语:“一位美少女”,还如“牛儿子的尾巴跑丢了———“选”。学生根据谜面马上联想到了,既形象又生动,符合学生认知心理。

“恋”习

布鲁钠说过:“学习的最大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识字是一个反复、长期的学习过程,要创设多种途径、方式,让汉字与学生反复见面,加强汉字的复现和巩固,在练习中达到“恋”习的效果。

为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依据不同内容选择不同游戏方式,使识字教学步入“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理想境地。如张莎老师教完《识字7》的生字时,就让学生玩一玩“大转盘”的游戏,要求学生看清指针指向哪一个字时,就大声地把那个字念出来。又如鲍丹丹老师在教《识字6》时,整节课就是通过“开火车”的游戏去识记、巩固生字的。这些游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中识字、巩固汉字。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识字对抗赛”“课外识字展示台”“评选小诗人、小作家”等竞赛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能与同学尽兴地游戏,尽情地交流,在游戏与交流中巩固生字新词,达到学生爱学、“恋”习的良好效果。

13.让语文课堂充满“情韵” 篇十三

作者姓名:范友森 范延龙

作者单位:保康县歇马镇中心学校

联系电话:***

“文章并非无情物”充分说明了文章本身就充满了丰富的感情。因为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表达感情,吐露胸怀的载体,所以我们说情感便是文章的灵魂。我们的阅读教学又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过程”,对话的最终目标便是与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情感的融合。在某种程度上说情感教学也是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灵魂。新课标要求我们:新课堂中的情感引导应该追求作者、教师、学生之间的多向情感交流。然而就是这样充满人文气息的情感教学,有的教师能够让课堂情思涌动,精彩纷呈;有的却令课堂生涩枯燥,千呼万唤情难动。究其原因,前者能够把阅读的技巧,课文内容,情感体验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情感动于其心,技巧指导于行,从而产生了情理交融的精彩生成;而后者则忽略了情感的源生,情感的渗透,情感之梯如何架设。目前语文教师何其多,然而能够真正懂得情动于心,情源于悟的却又为数甚少。正可谓:语文教师闯情关,情关面前人人难!如果语文教师不能立足人性,实现教师、学生、作者心灵之间的和谐交融,促成情感共鸣,那就不能很好地落实“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阅读目标。一位善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的教师不仅会用自身的深情投入,真情流露去感染学生,而且尤为注重阅读策略的引导,以情感为动力,在变化、曲折、起伏的情感流动中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情景交融。用浓浓的情,深深的爱去拨动学生的心弦,震撼学生的心灵,从而达到情满课堂的高深境界。

一、创设情景,拨响“诱情”的和弦

好的开课不仅能迅速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引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还能为精彩的课堂生成打下伏笔。因此不少教师总是在开课之前,煞费苦心地采用多种方式来创设情景,拨动学生的情感心弦。以此激活语文课堂的生命活力。无论是传统的的讲故事、猜谜语,还是现在多媒体的视听感染,情景再现,乃至于课前5分钟谈话、组织活动切入„„这些无不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为组织情感的深层探究而创设情境,从而拨动“诱情”的和弦,促使学生尽快地入情入景入角色。我在教学《人物描写一组》一文时,一开课就利用视频导入:贾府热闹的场景。然后突然传来一声对白:“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我模仿凤辣子的音色,用声音先势夺人,加上试听效果的帮衬,一下子就扣紧了学生的心弦,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地进入到教师所设置的情景中。

二、感悟语言,架设“激情”的阶梯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目标作了明确的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单看语句的顺次就可以解读为“正确”是“流畅”的前提,“流畅”

是在为“有感情”作铺设。如此规划设计,体现了阅读教学的层次性、目的性。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借助朗读来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语文课堂中书声琅琅,那不仅是一种外在形式,更主要的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感知、感悟过程,以至使学生心灵深处受到思想感染、情感的熏陶。

我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文时,抓住与小金花告别的那一重点段,我这样组织教学:

师:请认真阅读这一自然段,体会一下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一段话?

生(读后回答):应该用“坚强”“伤心”的语气来读。

师:好!你们真会读书,体会得真好!那么请你们现在就带着这样的语气来试着读这段话。

学生呜哩哇啦地读了几遍,结果一个学生也没能读出伤心、坚强、依依惜别的语气来。课后我思考,课堂效果不佳的原因是我走向“情感”教学的死胡同,那就是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情节:学生的心中没有“伤心”“坚强”的感情基调和情感铺垫,怎么能够读出“依依惜别”“坚强”的语气呢?要使学生读出某种语气,在学生的心中就必须有某种感情,要使学生在心中产生某种感情,就必须让学生经历情感的变化过程。语文教师仅仅注重朗读的技巧的指导也是不够的,如果朗读没有深入到文本的情感层面,学生的心灵就不会有所触动。

成功的朗读引导必须把朗读的技巧、课文内容、情感体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为学生与作者的情感通过感悟语言文字来架设一部“激情”的阶梯,让学生一步一步地读到作者的心灵深处,与作者的情感有机融合。也只有如此,学生才会情动辞发,为情而倾吐;也只有如此,学生才会激情涌现,为情而朗读。如何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我以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去渗透、尝试。

1、感悟语言文字,咀嚼出味来。

中国的语言文字渊源流长,内涵丰富。方块汉字字形优美,字正腔圆,以自己独特的魅力令人倾倒,可以说每一个汉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作者表情达意用的是什么?语言文字。读者理解内容凭的是什么?语言文字。所以我们说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当学生把自己也融入到文本之中,才能真正读懂文本。因此教师要借助语言文字的特殊功效去为学生、为作者、为自己架设一部“情感”的阶梯。如我在《猴王出世》的教学中,这样引导学生体会美猴王的精明。

师:我们通过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我们初步领会到了石猴鲜明的个性特点,我们为之感染着,我们还知道了石猴在众猴中表现出色,他是为了什么才这样做的呢?

生:是想当领袖,想称王。

师:是的。当他找到这处福地以后,他怎么做的啊?大家自己读一读,找一找。

生:(自读,勾画)石猴很精明。

师:(假怒)答非所问,怎么讲啊?

生:石猴带领众猴进去后,他端坐在上面,看着众猴争地、抢碗,一言不发。

师:是的,作者确实是这样描述的,但这与他精明有什么关系啊?

生:石猴让大家弄的筋疲力尽的时候才说(生读石猴的话),我认为石猴很精明。

师:你的想法很特别,具体的讲一讲,大家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生:石猴这时候说话,他是在告诉众猴:地方是我找到的,你们都各享成家之福,都安眠稳睡,是该兑现诺言的时候了,不拜不行,我就看着你们!

众生:大笑。

到这里,目的已经达到。我就是要引导学生透过石猴的语言和动作,深入体会石猴的鲜明个性,为引导学生感悟其“成王”、体会石猴的“猴精、猴精”个性的过程铺垫,同时让在课文中走一个来回,通过想象、感悟,理解文字的深刻含义和作者的深远用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无穷情味,体会石猴的“神”性所在。

2、发挥丰富想象,构画出景来。

想象是思维的翅膀,想象出形象,形象出情景,情景激情感。一旦学生走入那些画面,面对面地和文本中的人、景、物交流时,情感的浪花就会在心中升腾。本册教材中有很多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素材,值得去挖掘,去摄取。含义深刻的古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需要我们想象出景来。如教学《牧童》时我让学生去想象: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诗中的景、人、声,多么生动,不想象怎么有情啊?填充文中的空白也需要学生想象出景来,如教学《金色的鱼钩》我让学生根据“嚼几根草根和吃剩的鱼骨头”去想象老班长那种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的光辉的形象;写景的文章更是有想象不尽的广阔的天空,如《童年的水墨画》我让学生结合多媒体想象三幅栩栩如生的画卷。想象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催生了学生的情感,想象使得学生的精神世界变得丰富而又细腻。这正是语言文字的功效滋生了学生的情感,育人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3、增强切身感受,体验出情来。

路只有走过,才会知道曲折;河只有淌过才会知道深浅;事情只有经历过才会知道艰辛与甘甜。文本中叙述的许多事情是学生所没有体验过的,当然也不可能再次去体验。没有体验,就没有感触。没有感触,自然也不会有感情。这就需要教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强他们的切身体验,缩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情感距离,如此学生获得的体验便会更加深刻。全国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为了引导学生去体验革命烈士邱少云在烈火中煎熬半个多小时的痛苦,教师作了如此巧妙地引导:“现在用我们深情的朗读去感受一下革命烈士在烈火中所受的煎熬吧!”于是学生便一起朗读重点段。教师用记时的办法又一次说:“一分钟过去了,再一次感受!”学生又一齐朗读。如此循环:两分钟过去了,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十五分钟过

去了,半个小时过去了,学生整整读了六遍,个个显得声嘶力竭。这时候教师才问:“你们觉得好受吗?”学生一起回答:“不好受!”“是啊!我们读几遍课文就如此难受,那我们可以想象到这位年轻的战士在烈火中煎熬半个多小时忍受的是多么大的痛苦啊!”无需多言,一种对革命烈士的崇敬之情便油然而生了。这种体验是多么真切、多么深刻啊!

三、低吟高歌,谱写“抒情”的旋律

学生经历了情感的变化过程,文本中所蕴涵的情感就会在学生心灵中产生多元化的反应,往往又会出现厚积却又不能薄发的现象,涌动的激情犹如洪峰回荡却又找不到恰当的释放方式,这时就需要教师因势利导,采取各种有效的策略让积压在学生胸中的激情得以倾吐,以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情感上的升华。

1、高歌如江河,浩气当长抒。教材中有很多慷慨激昂的战斗诗篇。或赞颂先烈视死如归的革命气节,或讴歌领袖鞠躬尽瘁的伟人形象,面对这些热情洋溢,激情四射的情境,学生心中激情澎湃,如江河奔流,这就需要师生的全体参与,合奏一曲抒情的赞歌。如齐读齐读“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的惜别之境;齐读“老班长!老班长!”挨饿牺牲时的无限悲痛之情„„这些情节均需要全员的参与,才能烘托出震撼心灵的氛围,才能共同倾泻孩子们心中的一汪激情。

2、低吟听洞泉,润物细无声。教材中也有不少情调深沉的文章,或哀婉如泣如诉,或凄美亦幻亦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煽情难度大,抒情步履却更艰,在学生感知悟情后很难表达心中的意会之情。这时就需要教师用范读,或者请语感强的学生来为大家引路,抒发共同的心声。在特定的环境里,尤其是配上恰当的音乐,促成学生专情地朗读,这时的效果就如同洞泉叮咚,清脆悦耳,敲击着聆听者平静的心弦。通过引领者的深情倾诉,一种无言的真情便会在每一个聆听者的心中流淌。在这种精神世界里,所有的人呼吸与共,情息相通。是在倾吐?是在聆听?还是在合奏?异曲同功,其实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正在无声无息地演绎着一段优美而又奇幻的童话。

3、静谧看花开,以心能会心。花开虽悄然,其实也有声。只是这种声音是要用心去倾听的。自然界就是如此神奇,美丽的自然景观寄托着多少骚客文人的情怀,可爱的《草原》,坚强的《白杨》,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丝绸之路》„„面对如此美景,我们为何不用心去欣赏她,用心去想象她呢?学过这些课文,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留一幅美丽的图画作为珍藏,写一首优美的诗词表达情怀,记一记精粹的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其实,如此训练学生得到的不仅是诗,是画,获得最丰厚的应该还是一种舒心的情感体验。

14.让语文课堂充满音乐 篇十四

云阳县青龙街道复兴小学

邹瑞华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多媒体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教学中来,借助现代音乐,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倍添几分“声色”。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在教学中灵活准确地运用音乐,能使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更加多姿多彩,显示了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 音乐 小学语文(西师版三年级下册)课堂教学

国家课程改革指出:信息技术是推动语文课程改革必不可少的动力,运用信息技术来改革语文课程,它能有效地拓展语文教学视野,有利于学科教育进行新的整合。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多媒体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教学中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倍添几分“声色”。在教学中灵活准确地运用音乐,使其变得更加多姿多彩,显示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一种独特魅力。

波兰著名钢琴家帕德莱夫斯基曾说过:“音乐是惟一真正生存的艺术,它的振颤、律动,也是生命的要素,任何有生命的地方,必然也有音乐。”因此,把音乐引进语文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文章情感的理解,提高审美情操,培养人文素养。最重要的一点是,由于跨学科教学,给语文教学注入活性因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下面就以西师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所选课文为例,谈谈笔者在实践中得出的几点看法:

一、Mp3在新授课堂的运用“润物细无声”。

配乐朗读,入情入景出心声。朗读是学生阅读的重要途径。周玉任教授曾经说过,要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情境,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尝试成功的愉悦。这就是告诉我们在时间、空间上要保证学生的参与。语文课上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或创设好情境,想办法让学生愿读、乐读、善读,留一点品味和遐想的空间,并以此代替生硬地概括,这是让学生积极参与的体现。教学实践中,我每上一篇新课文,都尽量播放带有伴奏的课文朗读,音乐的运用使得课堂洋溢着美的气息,也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并进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内容上来,让学生们在合适的音乐情景中,小声跟读,从而产生了兴趣、更快更好地进入了课文情境,情感得以激发,读出来的声音、语调自然是有所不同了,学生的情感也会随着朗读自然流露。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投入地感动一次。在不同情调氛围的音乐声中学习,不仅给这堂课增添了美感,也深深吸引着学生,给这堂课开了一个好头,为朗读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真可谓是“未成曲调先有情,入情入景出心声”。

二、Mp4视频在诗词教学中的运用“柳暗花明又一村”。音乐是一门个性化的艺术,它和文学一样,“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音乐中包含着强烈的感情,《毛诗大序》云:“情动于中而言于行,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音乐与语文有相通之处,都是反映社会生活、表情达意的。Mp4是一种诉诸于

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一门艺术,因再现课文内容,化枯燥为有趣,化抽象的语言文字为生动形象的一帧帧图像,丰富学生表象,触动人的心弦,渲染个体的情感,激发个人丰富的潜能,从而促使个体在对语言文学的感悟中更富于个性化,让学生更快的走进文本、感受文本,能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在这种知觉的感受中渲染气氛,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个性化的联想和想象,对作者思想感情的体会,陶冶人的情操、激荡人的心灵,对渲染情境、创造活跃的课堂的气氛、调节学生的精神状态,有很大的作用,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我在教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1课《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的课前,先让学生跟着mp3读熟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时,又根据课文的内容这样操作:

学习“升国旗”这一部分。(第1、2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1、2段,体会人们的心情,勾出表现人们心情的有关兔子、词语。

(2)对比朗读“华灯还在淡淡的晨雾中闪烁”与“成千上万的人已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天安门广场”,理解“热切”一词的含义,体会人们当时激动而又急切的心情。(对比朗读与理解词语融合)

(3)学生观看《实拍天安门国庆升旗仪式 十万群众参加[标清版]》的mp4前一部分,说一说从画面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结合画面体会“水泄不通”的含义,感受围观的人众多;并从“静静”一词中体会升旗场面的庄严肃穆。

(4)指导朗读本段,注意读出层层递进的语气。

学习“升旗中”这一部分。(第3、4段)

(1)播放《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唱《歌唱祖国》第一句就震住我了 视频[标清版]》中国旗卫士护送国旗这一段录像,读有关段落,体会是怎样写的。

①结合片子感受国旗卫士们的“气宇轩昂”,体会护卫队的精神抖擞。

②标出描写国旗卫士动作的词语,再现升旗仪式的壮观场面。③随着《歌唱祖国》的雄壮乐曲,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2)继续播放《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唱《歌唱祖国》第一句就震住我了 视频[标清版]》,观看国旗冉冉升上天空这一录像,读有关段落,体会是从哪些方面写的。

①想一想: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响,观看升旗仪式的人们表情有了什么变化?勾出相关句子。

②结合片子体会“注视”的意思一表达的情感。③在升旗纪录片的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声中有感情地朗读第4段,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试着背下来。

学习“升旗后”这一部分。播放《实拍天安门国庆升旗仪式 十万群众参加[标清版]》的mp4最后部分观看,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久久”一词,体会人们对国旗以及祖国的深深眷恋。

整堂课中,既让孩子们欣赏了天安门升国旗的整个过程,又加深了学生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感的体念,个个兴致盎然,不知不觉中进入了知识的殿堂。

在语文教材中,还有一些是古诗、歌词等其它体裁的篇目。如本期我教学的西师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中,就有六首古诗(5.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杜牧的《清明》、31.杨万里的《小池》、王安石的《泊船瓜洲》。36.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王维的《鹿柴》。)三首现代诗(1.《春的消息》15.《长城和运河》。25.《三峡情》)当同学们反复诵读,气氛渐趋沉闷时,播放与古诗内容切合的古诗新唱或古诗配乐朗诵等Mp4,音乐声骤起,看着熟悉而陌生的视频,如一石激起千重浪,柳暗花明又一村。老师将音乐一停,学生们便争先恐后地阐述自己听后的感受,和自己所体会的复杂多变的情感,真是进入审美的至高境界。

由此可见,语文课堂教学中适时引入恰当的音乐,正如诗句所说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音乐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富有情趣与韵味,它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融听觉、视觉、思维为一体,使平面的无声的文字变成了立体的有声的语言,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理的启迪,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种融音乐艺术合情感体验于一体的教学,不仅可以渲染课堂气氛,更能开启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操。

三、音乐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万紫千红总是春”。

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文学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同样是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作文用的是文字,音乐用的是声音符号。显然,两者关系密切。音乐优美的旋

律、明快的节奏、深邃的思想、起伏的感情、铿锵的音韵,能极大地丰富学生思想,陶冶学生性情,引起学生联想,促进学生更好的作文。

挖掘音乐丰富的表现内容,给作文提供多样的写作素材。具体来说有:

(1)情景描绘:一首经典的儿歌除了旋律优美,歌词也非常重要。通过体验歌词,解读音乐,唤起学生鲜活的生活,提升音乐解读的深度。学习《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学生赏析歌词,分享护旗手、升旗手的飒爽英姿,感悟神圣庄严和爱国热情。结合自己生活实际,展开想象,写一篇文章,描绘我们到大自然中的活动。

(2)景物速写:学习杨万里的《小池》,根据视频的画面,阅读有关的资料,写一写心中的小池。

(3)音乐故事:杜牧的《清明》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首首经典古诗背后都有一个个精彩动人的故事,我们可以挖掘音乐背后的奇闻异事,也可以根据音乐,展开联想,合理讲述一个相关的动人情景。甚至围绕着音乐而发生的故事。

(4)想象作文:听了一首乐曲,想象音乐中画面、情景,把脑海中出现的各种音乐形象描绘出来。欣赏的《三峡情》,陶醉在悠扬的钢琴曲中,脑海中出现了长江三峡的波涛、岩石,幽静的环境,温情的画面,想象中发生的动人的故事,根据你的理解,大胆再现音乐中蕴含的丰富内容。

以上体现了作文与音乐的美妙结合。作文教学中还能完美地实现文本与情感的巧妙碰撞:

(1)音乐赏析:《妈妈的吻》记录自己欣赏音乐的感受体验收获,可以简单介绍乐曲,介绍作曲家以及相关的背景知识,谈谈自己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老师是怎么介绍的,同学是怎么评论的,自己有什么观点等。

(2)创编歌词:为乐曲写歌词,或者模仿歌词创作新的歌词。(3)歌词扩写:欣赏《烛光里的妈妈》,让学生想想平时妈妈是怎样关爱你的?你又是怎样对待妈妈的?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歌词,并结合歌词内容扩写成一篇描写母爱的文章;欣赏《童年》,体会歌词: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草丛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叽叽喳喳写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想想自己曾经走过的日子,写写自己有过的难以忘怀的故事。

四、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注意点“凡事有利必有弊”。实践证明,音乐的确是很好的教学辅助手段,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但只能是辅助,不能取代。如果把课文的内容都用多媒体等课件代替了,学生还学什么语文,学生的语文素养又怎么能培养?语文课就得让孩子通过语言文字来理解,来感悟,来品味.学生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提高语文素养的.但音乐在语文教学中还是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学生感觉在学习中比较被动,如学生的理解能力、阅读速度及语文素养的积累等。首先,由于多媒体的运用,课堂节奏会加快。其次,学生做笔记有困难,速度慢并且找不到重点。第三,学生反馈信息被忽略,使学生感觉失去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是“一

意孤行”。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继续钻研、改进。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让我们也跟随着这些新的事物去改变我们的课堂,高扬人文的旗帜,让学生的感情随着音乐升华,让学生的思想伴着音乐迸发,让学生的想象伴着音乐轻翔,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与活力。

【参考文献】:

1.福建省泉州市丹妮師《让语文课堂乘上歌声的翅膀》馨语筱站博客

2.北京师范大学林子涵 刘蒸蔚 吴晓超《 浅析多媒体教学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上一篇:联合执法方案下一篇:商场服装销售广播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