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复习重点资料(4篇)
1.毛概复习重点资料 篇一
第八章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1.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他们都是经济手段;2.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的两种手段,他们对经济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共性:1.从资源配置方式来看,都是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2.从微观层面看,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3.从经济活动看,市场经济规律起着支配作用;从宏观层面看,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的;4.从经济运行看,法制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
4.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依据是: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注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5.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6.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等,非公有制经济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市场经济要求市场主体多元化,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多种市场经济主体,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条件;通过竞争,促进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加速市场化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外资企业的进入不仅会带来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而且还会带来一些与社会化生产规律和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经营方式和资本组织形式可谓我国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的体制创新提供借鉴。
7.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的必然性: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收入分配领域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社会主义之所以必须实行按劳分配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3.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这决定了社会还不具备实行按需分配的条件。
8.按生产要素有多种不同的分配形式,就其内容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2.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3.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9.正确认识先富和共富的关系:先富是实现共富的捷径,共同富裕并不等于同时富裕、同步富裕、同等富裕。奔向富裕是一个有先有后、有快有慢逐步实现的过程,要求所有人、所有地区同时、同步、同等富裕起来是不切实际的,必须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共同富裕的构想正是这样提出来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先富不是目的,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和手段;强调共富并不是要否定先富。
10.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和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距的必然性:1.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的不同,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必然产生收入和富裕程度不同;2.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社会成员也必然会产生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下优胜劣汰,使具有不同竞争能力的人在富裕程度上必然出现差距;4.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差别,也必然引起收入的差别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11.分配理论的的发展过程:党十四大以来,提出兼顾效率和公平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党的十六大提出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方面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十六届五中全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12.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含义: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中心的工业化,是与实施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工业化,是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
第九章
13.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2.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与人民民主、党的领导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14.我国现阶段人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的共性:1.性质相同,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都是绝大多数人享有民主权利而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的新型民主;2.作用职能相同,都承担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扩大人民民主,镇压敌对势力反抗,保卫和巩固革命成果,领导和组织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职能;3.历史使命相同,都大力发展生产力,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逐步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和社会不平等,为未来过度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15.人民民主专政的个性:1.从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来看,在过渡时期,参加国家政权的不仅有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中还有民资资产阶级;2.从党派之间的关系来看。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3.从概念表述上看,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全面、更明确的表示人民民主和人民专政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16.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越性:在我国的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中国共产党和个民主党派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的目标,都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准则,以实现不同时期的总任务为共同纲领,以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个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都受到宪法的保护,享有宪法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17.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范畴是因为:一方面,发展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另一方面,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发展基层直接民主,有利于提高全民的民主素质,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进一步创造条件。
18.法治国的含义和意义: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得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民主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19.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0.如何深化政治体制改革:1.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一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为根本,以曾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民主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2.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既要态度积极,又要步子稳妥;3.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绝对不能照搬西方政治模式。
第十章
2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马列、毛邓三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这里培育四有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4.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意义: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全面系统、准确通俗的表达。它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有发扬了我们党优秀革命道德传统概括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鲜经验,集中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时代精神和时代风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的结合,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对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第十一章
2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与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1.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2.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3.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4.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5.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26.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2.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3.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2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一,理论意义:1.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2.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3.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二,实践意义: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2.使社会更加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利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3.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的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2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2.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4.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5.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6.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第十二章
29.“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基本内容: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2.实行两种制度3.保障台港澳高度自治繁荣稳定。4.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5.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武力。重要意义: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的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可以避免武力统一会造成的不良后果。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5.“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30.胡四点:1.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2.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3.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4.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31.新形势下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1.明确提出反对和遏制“台独”是新形势下两岸同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2.提出两岸关系现状的定义,丰富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内涵;3.提出构建和平稳定发展的两岸关系,和平友好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4.强调和平统一工作也要体现以民为本、为民谋利;5.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将中央对台方针政策法律化。
第十三章
32.邓小平时代主题的判断的依据:1.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2.和平发展是当今两大带有全球性战略的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3.和平与发展史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4.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问题已经解决。
33.为什么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1.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2.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3.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34.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1.坚持独立自主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2.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3.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第十四章
35.怎样理解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1.我国是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了工人阶级在国家的领导地位;2.中国工人阶级 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3.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动力。
36.为什么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1.在全社会认真贯彻执行“四个尊重”的方针,是时代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2.在全社会认真贯彻执行“四个尊重”的方针,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具体体现;3.在全社会认真贯彻执行“四个尊重”的方针,目的在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党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4.在全社会认真贯彻执行“四个尊重”的方针,有利于增强全社会创造的活力,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
37.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政治联盟。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任务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服务,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服务,为促进“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服务。
第十五章
38.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为什么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1.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2.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在要求;3.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是党以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必然要求。
39.为什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1.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党的领导;2.从国内看,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新要求;
3.从党的自身状况看,目前,我们党的实际状况同党肩负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荣使命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40.党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性:1.这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应对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顺利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2.这是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相继丧失政权的惨痛教训给我们的历史警示;3.这是进一步提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2.毛概复习资料 篇二
课本知识
1、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运行过程中的主要弊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权力过于集中;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2、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公共制基础上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概念。
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和市场的作用范围都是覆盖全社会的”。1992年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基本内容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3、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4、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1)共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收入分配领域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6、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多种不同的分配形式:一是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二是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三是管理和知识产权内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7、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8、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者创新转变。
9、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明主。
10、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主要是处理好东部和中西部的关系、沿海和内地的关系。
11、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要充分考虑人口承载力、资源支撑力、生态环境承受力,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12、国体:人民民主专政
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3、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14、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5、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
16、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1)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2)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 3)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17、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一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四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18、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为什么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1)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2)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在要求; 3)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是党以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必然选择。
19、从生死存亡的高度认识党群关系的重要意义:一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要求;二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三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复习思考题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在宏观调控下,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二、确立共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依据。
1、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2、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以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总体框架。
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等制度。
现有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内容: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四、创新型国家
一般来说,是指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
五、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六、如何理解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要充分考虑人口承载力、资源支撑力、生态环境承受力,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七、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八、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是统一而不可分离的国家了领导下,在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
九、如何来实现基层的直接民主。
1、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2、城市社区民主政治建设
3、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
十、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4、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十一、怎样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1、“民主”一词起源于古希腊文,由“人民”和“权利”两词合成,意为“人民的政权”。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意思。
2、“自由”通常是讲政治自由,主要指公民在法律范围内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一种权利。“民主”是政权的一种构成形式,“自由”则是政权给予公民的政治权利。
3、“人权”泛指人身自由和其他民主权利,主要包括生存权、发展权、经济权、政治权、文化权等。而其他公民在政治上应该享有的自由和民主权利,一般也被称作“人权”。
十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1、坚持为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4、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5、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十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十四、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
1、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2.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3、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十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十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
1、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2、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3、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十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1、必须坚持要以人为本;
2、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3、必须坚持改革快放;
4、必须坚持民主法制;
5、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6、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十八、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其基本要求。
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
十九、“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
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二十、新形势下如何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1、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
2、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3、红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
4、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
5、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
6、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二
一、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1、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对外道路;
2、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
3、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4、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5、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二
二、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2、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3、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
4、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二
三、如何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1、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
四、坚持党的领导为什么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1、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2、从国内看,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新的要求;
3、从党的自身状况看,目前,我们党的实际状况同党肩负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荣使命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二
五、如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根本立足点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妥善处理与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系。
3、切实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
二
六、如何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1、当今世界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要求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要求大力发扬改革创新精神。
3.毛概重点复习 第二章 篇三
一、单项选择题
1.党的思想路线的创立者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C.毛泽东和邓小平D.江泽民 2.毛泽东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这一概念是在()A.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 B.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 C.抗日战争期间 D.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
3.1941年,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出明确界定的著作是()
A.《反对本本主义》 B.《整顿党的作风》 C.《改造我们的学习》 D.《论新阶段》 4.毛泽东初步界定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的著作是()A.《反对本本主义》 B.《改造我们的学习》 C.《实践论》 D.《矛盾论》 5.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是在党的()A.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B.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C.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D.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6.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段话,非常深刻地阐明了()A.反对教条主义
B.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C.破除封建迷信的重要 D.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7.江泽民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奥秘,就在于它具有()的理论品质。” A.坚持真理 B.与时俱进 C.解放思想 D.求真务实
8.我党历来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江泽民把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提到()A.重大理论问题的高度 B.重大实践问题的高度 C.重大政治问题的高度 D.重大思想认识问题的高度
9.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当今中国最大的实际是()A.新世纪新阶段的基本特征 B.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C.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目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0.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1.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本质是()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1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辩证统一的基础是()
A.社会实践 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C.改革开放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3.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根本原因,是它的()
A.革命性特征 B.科学性特征 C.实践性特征 D.党派性特征
14.延安时期,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实践论》、《矛盾论》,主要是为了克服党内严重的()(2009考研)A..经验主义
B.冒险主义
C.机会主义
D.教条主义 1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2009考研)A..理论联系实际
B.解放思想
C.实事求是
D.与时俱进
二、多项选择题
1.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
A.实事求是 B.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C.相信群众,依靠群众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B.尊重群众的创造和利益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尊重实践
3.毛泽东深刻阐述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以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对党的思想路线作出系统的哲学认证的著作是()A.《反对本本主义》 B.《实践论》
C.《矛盾论》 D.《改造我们的学习》
4.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意义是()A.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B.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C.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 D.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5.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因为()A.它是反对主观主义、经验主义、教条主义的
B.它是同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联系在一起的,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 C.它是同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过程及中国共产党基本理论建设相联系的 D.毛泽东给它一个科学的解释
6.邓小平在真理标准讨论过程中,提出了()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真理标准讨论的实质在于是不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C.真理标准讨论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问题 D.“三个有利于”的理论
7.改革开放以来的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两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是指()A.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所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 B.1982年邓小平在十二大提出的“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 D.1992年邓小平在武昌、深圳、上海等地发表的《南方谈话》 8.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是指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
A.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 B.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法 C.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途径 D.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原则
9.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就要不断()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求真务实 D.与时俱进
10.江泽民把一切从实际出发归结为“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即着眼于()A、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 B、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 C、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 D、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1.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与时俱进。2.解放思想意味着放飞思想,也就是意志自由。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4、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本质? 2.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3.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4.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什么? 5.为什么说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五、论述题
1.如何理解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2.为什么说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3.系历史和现实,说明坚持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大意义。
六、材料分析题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
方针、政策、办法来。”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53页。
只有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联系。”好比“有的放矢”,“‘矢’就是箭,‘的’就是靶,放箭要对准靶。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马克思列宁主义之箭,必须用了去射中国革命之的。”《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20页。
“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84页。
“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页。
“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今后,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认为解放思想已经到头了,甚至过头了,显然是不对的。”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64页。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84页。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
(1)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及其内在关系是什么?(2)实事求是同解放思想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凡是毛主席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学好文件抓住纲》,《人民日报》1977年2月7日。
材料2:“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3页。
材料3:“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
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1页。
材料4:“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前进,应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党的基本理论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发。”
《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84页。
材料5:“只有解放思想,创新观念,才能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提高改革的自觉性;才能正确分析形势,发现问题,增强改革的紧迫感;才能从发展变化的实际出发,找准改革的突破口,实现体制和机制的创新。”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341页。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
(1)材料1表明党的思想路线出现了什么问题?(2)根据材料2—5,说明解放思想的重要性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1、A2、B
3、C
4、A5、C
6、D
7、B
8、C
9、D
10、B
11、B
12、A13、C
14、D
15、C
二、1、ABD
2、ABCD
3、BC
4、ABCD
5、ABC
6、ABC
7、AD
8、ABCD
9、ABD
10、ACD
三、辨析题
1.[答案要点]错误。(1)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其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一方面,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另一方面,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内容,故而我们常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2)与时俱进,虽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本身内涵的东西,而从严格意义上说,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要求,并非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本身。
2.[答案要点]错误。从解放思想的含义上看,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去“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必须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破除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主观主义的束缚;解放思想必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上看,实事求是是规定了解放思想的出发点、目的和归宿,解放思想的目的是从不断变化的“事实”中“求”到“是”,即认识到事物的规律,用于指导实践。因此,解放思想不是主观臆想,也不是胡思乱想,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理论与实际相统一。
3.[答案要点] 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不仅结束了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而且从根本上结束了“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重新确立和发展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建国以来革命和建设的基础上,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从而揭开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篇章,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继往开来的转折点,是20世纪中国第三次历史性巨变的伟大开端。
4.[答案要点]正确。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个辨证统一体,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内在要求,二者相促进相互依存。从本质上讲,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只有首先解放思想,才能作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能真正解放思想。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因为:第一,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第二,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必然与时俱进,必须求真务实。
2.[答案要点] 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第二,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第三,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3.[答案要点]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第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理论成果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其思想基础和逻辑起点,是其中最本质的东西。第二,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始终。第三,实事求是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各个基本观点中。
4.[答案要点]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串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这三个基本方面是有机的统一,其中,实事求是是最具特色、最根本的原则。
5.[答案要点]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1)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一切为了群众,就必须对人民负责,善于为人民服务; 一切依靠群众,要相信群众,要尊重和支持人民群众的革命首创精神;在工作中发动群众、组织群众。(2)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必须是将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
五、论述题
1.[答案要点] 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因为:第一,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实事求是是当地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了解放思想,如果不解放思想,就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第二,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一切成就的取得都是解放思想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能不能做到解放思想关系到一切工作的成败。第三,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课题需要在解放思想中去探索解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还有许多重大课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解决,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探索,在解放思想中去解决。
2.[答案要点]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第一,走自己的路,是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第二,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第三,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第四,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答案要点]意义:1.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2.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3.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答题时,学生联系实际,可以酌情给分)
六、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1)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2)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条件。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了解放思想,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第二,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解放思想是为了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达到新的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解放思想。二者本质上是一致的,辩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
2.[答案要点](1)表明党的思想路线偏离了实事求是,思想僵化,没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隔离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犯了主观主义、唯心主义的错误。
4.毛概复习资料选择题 篇四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在20世纪上半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贡献最为突出的是(D)。A.陈独秀B.李大钊C.蔡和森D.毛泽东 2.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最本质的区别是(B)。A.革命的对象不同B.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
C.革命的前途不同D.革命的动力不同 3.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在:(D)
A . 1953 年
B . 1954 年
C . 1955 年
D. 1956 年
4..领导干部必须大力发扬的“两个务必”,是指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的“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C)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A.立党为公、执政为民B.脚踏实地、真抓实干 C.谦虚、谨慎、不骄、不躁D.密切联系群众
5.(C),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C.与时俱进D.开拓创新 6.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B.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7.判断我们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B)A.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B.是否做到“三个有利于” C.是否大多数人的积极参与D.工作进展是否顺利畅通 8.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是(B)。
A.形成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B.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C.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D.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9.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创造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各种形式,其高级形式是(D)A.统购包销B.委托加工,计划订货 C.经销、代销D.公私合营 10.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是(D)。A.坚持党的领导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改革开放政策 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宏观调控下使(A)。
A.市场在社会主义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B.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重要作用 C.计划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辅助作用D.计划和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重要作用 12.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C)。A.非对抗性的 B.人民内部矛盾
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D.革社会主义的命,是第二次革命
13.邓小平南方谈话回答了长期困扰人们思想的一系列重大认识问题,被誉为新时期第二次思想解放的宣言书,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的时间是(D)A.1978年B.1991年C.1989年D.1992年
14.21世纪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即新三步走,第一步是(A)。A.到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B.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 C.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十分富裕。D.建国一百周年(2049年)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将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15.我国现阶段的私营经济是指(A)。
A.以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获取利润为生产经营目的的私有制经济 B.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以个人劳动为基础,劳动所得为个体劳动者自己支配 C.股份制经济D.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16.加强党的建设,要摆在首位的是(A)。
A.思想建设B.组织建设C.作风建设D.制度建设
17.“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首先是从解决哪个问题开始的(A)。A.台湾问题B.香港问题C.澳门问题D.南沙群岛问题
18.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不会改变社会主义制度性质,其原因是(C)。
A.特别行政区接受中央政府的领导
B.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C.两种制度的地位不同,中国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D.特别行政区除高度自治外与大陆各行政区没有什么分别 E.特别行政区属于大陆
19.列宁说:“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这说明(C)。A.公民的政治权利是受教育程度限制的 B.文盲与受过教育的人不能享有同等的政治权利
C.文盲由于自身文化条件的限制,不能真实有效地参与政治活动 D.文盲没有表自己达自己意愿的权利
20.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原则,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B)。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刚刚建立还不完善 B.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生产力水平低,商品经济不发达 D.人口多,底子薄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1.毛泽东思想的内容非常丰富,它包括(ABCE)。A.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B.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C.社会主义建设理论D.毛泽东晚年思想E.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2.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客观条件是(BCD)A.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 B.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国际背景下 C.在总结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基础上 D.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基础上 E.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熏陶下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ACD)。A.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B.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C.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E.代表最先进的生产力水平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BCDE)。A. 股份制B.私营经济C.个体经济 D.港澳台投资经济E.外资经济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ABCD)。A.坚持马克思指导思想B.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共同理想
C.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D.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E.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6.当前,整个国际态势处在(ABC)
A.总体和平、局部战争B.总体缓和、局部紧张C.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D.基本和平、部分动荡E.总体战争、局部和平
7.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所强调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中(ABE)A.经济建设是核心B.改革开放是动力C.改革开放是主体 D.四项基本原则是根本E.四项基本原则是保证 8.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包括(BCDE)
A.民主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人民民主专政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E.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9.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其主要依据是(ABD)A.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B.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 C.大革命失败的深刻教训
D.敌强我弱的形势,广大农村是敌人统治的薄弱环节 E.列宁关于民族殖民地问题的理论 10.台湾问题是(CD)。
A. 第二次世界大战遗留下来的问题B.殖民主义侵略下来的问题 C. 中国内政问题D.中国内战遗留下的问题 E.要国际社会通力合作才能解决的问题
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是(A)。A.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B.把马克思主义同外国经验相结合 C.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D.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中国在对资产阶级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D)。
A.统筹兼顾B.劳资两利C.公私兼顾D.四马分肥
3.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B)。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C.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4.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在于革命的(B)。A.对象不同B.领导阶级不同C.前途不同D.动力不同 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体现在(C)。
A.在社会总资产中占量的优势 B.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 C.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D.是下岗人员再就业的主渠道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A)。
A.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B.以按生产要素分配为主 C.以按资本收益分配为主D.以劳动者贡献为主 8.政体是指(C)。
A.政治体制B.国家性质C.政权组织形式D.国家结构形式 9.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A)。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国务院C.中共中央D.最高人民法院 10.我国的政党制度是(D)。
A.一党制B.多党合作制C.多党制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1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B)。
A、社会主义革命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无产阶级革命D、民族主义革命
12.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的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是(D)。
A.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B.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市场经济是由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D.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13.我国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开始的标志是(C)。A.土地改革的完成B.“三反”、“五反”运到的开展 C.三大改造的完成D.“一五”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14.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政策是(B)A.经销代销B.和平赎买C.统购包销D.加工订货 15.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D)。
A.党的先进性B.党的领导C.执政兴国D.执政为民
16.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D)。
A.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B.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C.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7.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保证是(D)。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B.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
C.发扬党内民主D.坚持从严治党
18.陈独秀右倾主义的最主要错误是(C)。
A、害怕工农运动B、反对土地革命C、放弃革命领导权D、一切服从国民党
19.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其原因主要是(A)A.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B.党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变化
C.全国大陆即将解放D.中国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2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基础上,创造性地回答了(D)。A.什么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C.什么是小康社会、怎样建设小康社会的问题 D.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1.5分,错选、漏选、多选均不得分,共15分)
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ABE)。A.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先进生产方式的前进方向D.先进社会制度的发展要求 E.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表明(AE)。
A.社会主义制度已在我国确立B.目前我们在补资本主义的课
C.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是不够格的社会主义D.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优越 E.我国社会主义处在不发达阶段 3.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BE)。
A.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矛盾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D.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E.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4.邓小平的 “三步走”的战略步骤是(ABD)。
A.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B.第二步.从1991年到上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C.第三步,到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人民生活更加宽裕
D.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E.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使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完全实现现代化
5.邓小平提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归根到底看其是否有利于(BCD)。
A.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B.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C.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D.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E.加强全国各民族的团结
6.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形式是(ABCDE)。A.加工订货B.统购包销C.经销代销 D.个别公私合营E.全行业公私合营
7.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包括(ABDE)。
A.国有经济B.集体经济C.私营经济
D.股份制企业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E.中外合资企业中的公有成分
8.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因为(BCD)。A.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一致的 B.它们的基本立场和方法是一致的C.它们具体的理论观点是一样的
D.它们对根本任务和最终目标的认识是一样的
9.下列选项中,属于科学社会主义观点的有(ABCD)。A.民主是一个多义词,首先和主要的是指国家制度
B.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C.全民民主就等于没有民主
D.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是民主和专政的统一
10.邓小平关于计划和市场的关系的论述主要有(BCD)。A.计划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B.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C.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D.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E.市场是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
试卷三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是在(C)时期。A.建党B.大革命C.土地革命战争D.抗日战争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B)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A.普遍真理B.基本原理C.基本原则D.基本立场 3.党的(D)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命题。A.十二B.十三C.十四D.十五 4.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D)A.中央文件B.宪法C.生产力D.实践
5.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A)。A.一切从实际出发 B.解放思想C.求真务实D.开拓创新 6.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是:(A)
A.各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B.无产阶级专政C.资产阶级专政D.工农民主专政 7.新民主主义的前途是:(D)A.共产主义 B.封建主义 C.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
8.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是(B)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D.十一届三中全会 9.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B)A.定息B.国家资本主义C.公私合营D.四马分肥 10.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B)
A.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B.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1.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B)A、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B、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D、概括了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 12.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A)A.根本任务B.优越性C.根本目的D.发展动力
13.十六大报告指出,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C)A.创新B.实事求是C.发展D.廉洁 14.认清中国国情,最重要的是认清中国的(A)A.社会的性质和所处的发展阶段B.人口数量和人口素质 C.资源和生态环境状况D.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国际环境 15.我国改革的性质是(A)
A.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B. 改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D. 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阶级斗争
16.邓小平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这些论断明确界定计划和市场的属性(D)
A.计划和市场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 B.计划和市场是划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根本依据 C.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
D.计划和市场属于资源配置范畴
17.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主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要求就是:(B)A.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有机结合 B.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C.把发展民主、健全法制有机结合
D.把坚持人民内部民主和对敌分子专政有机结合 18.我国外交战略的基本目标是(C)。A.互不干涉内政B.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C.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D.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 19.军队建设的中心是(C)
A.正规化B.革命化C.现代化D.年轻化
20.江泽民指出:“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只有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这段话充分说明(B)
①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具有先进性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 ③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④只有加强党的领导,才能改善党的领导
A.①②④B.①③C.②③D.②③④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1.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是(ADE)
A.实事求是B.解放思想C.与时俱进D.群众路线E.独立自主 2.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ABCDE)等内容。
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C.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D.解放思想E.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
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体现了(ABCD)A.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B.发展生产力与实现共同富裕的统一 C.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D.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与最终目标的统一 4.我国的改革是(ABC)
A.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各项工作的动力B. 中国的第二次革命C.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D.改变原有的社会形态E.对原有经济制度的改良 5.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ABCDE)
A.构成公有制经济的重要部分B.最终所有权属于国家和集体C.国家和集体享有所有者权益D.属于公有制经济成分E.在整个公有制经济中比重越来越重要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命题的正式提出,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三位一体”深化拓展为 “四位一体”,“四位一体”指的是(ACDE)的有机统一。A.物质文明建设B.法制社会建设C.精神文明建设D.和谐社会建设 E.政治文明建设
7.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享有(BCD)
A.外交权 B.行政管理权 C.立法权 D.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8.我国采取的外交政策和方针是(ABCD)。A.不屈从B.不结盟C.不划线D.不对抗
9.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必须贯彻讲政治这个根本要求。讲政治就是要坚持(ABC)。A.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 B.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上,保持清醒和坚定C.在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上,毫不含糊、不动摇D.用阶级分析和阶级斗争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 10.党的组织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BCE)
A. 精简机构,转为职能B.加强和选拔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C. 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D.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E. 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
试卷四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B)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A.邓小平B.毛泽东C.周恩来D.刘少奇 2.江泽民第一次提出“三个代表”要求是在(B)A.十三届四中全会B.2000年广东考察工作时 C.“七.一”讲话D.十五大报告
3.1978年5月,邓小平支持和领导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实质就在于(D)。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坚持改革开放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4.中国无产阶级最早诞生于:(A)
A.外国资本主义在华开办的企业B.洋务派开设的工厂
C.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D.辛亥革命后新兴的资本主义企业
5.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C)A.革命对象不同B.革命动力不同
C.革命领导阶级不同D.革命原因不同
6.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D)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7.1956年我国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开始进入(D)A.新民主主义时期B.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C.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8.邓小平指出,在改革中社会主义必须始终坚持的两条根本原则是(A)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B.实行按劳分配,增强综合国力 C.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增加社会财富D.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9.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C)A.什么是市场经济,怎样建立市场经济体制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D.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0.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D)A.人口多,耕地少B.自然资源贫乏C.底子薄,经济文化落后 D.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C)A.从新中国建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B.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完全实现 C.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D.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人民温饱生活的实现 12.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A)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C.坚持社会主义道路D.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3.改革的目标是(C)
A.建立市场经济B.建立民主政制
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D.建立充满活力的国有企业 14.中国20世纪50年代形成的经济体制是(A)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B.高度集中的市场经济体制 C.高度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D.高度分权的市场经济体 15.建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理论基础是(C)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B.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D.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理论
16.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主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要求就是:(B)
A.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有机结合B.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C.把发展民主、健全法制有机结合D.把坚持人民内部民主和对敌分子专政有机结合
17.“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首先是从解决哪个问题开始的(A)。A.台湾问题B.香港问题C.澳门问题D.南沙群岛问题 18.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部分和灵魂是(C)A.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B.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C.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D.发展社会主义科学事业
19.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以往其他社会形态标榜的社会协调与和谐,而是(C)的和谐 A.社会主义奋斗目标B.社会主义根本任务C.社会主义性质D.社会主义本质 20.“三通”是指(A)。
A.通商、通航、通邮B.通讯、通邮、通航 C.通话、通邮、通航D.通商、通航、通讯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具体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BCD)结合起来。A.中国实际 B.中国实践C.中国历史D.中国文化E.中国国情 2.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ACE)A.体现时代性B.具有针对性C.把握规律性D.讲求实效性
E.富于创造性
3.邓小平回答和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课题意味着(BC)A.我们已经完全掌握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B.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C.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重大的实践指导意义 D.提出了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ABCDE)
A.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首要问题B是从实际出发的内在要求 C.是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
D.是认清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的基础和前提E.是防“左”防右的有力武器 5.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是(ABD)A.全方位B.多层次C.少环节D.宽领域 6.当前,整个国际态势处在(ABC)
A.总体和平、局部战争B.总体缓和、局部紧张C.总体稳定、局部动荡D.基本和平、部分动荡E.总体战争、局部和平
7.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ABCDE)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B.国有经济控制国经济命脉C.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D.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E.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8.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BCDE)
A.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内容 B.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C.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目标 E.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中 “安定有序”是指(ABCDE)。A.社会组织机制健全B.社会管理完善C.社会秩序良好 D.人民群众安居乐业E.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毛概复习重点资料】推荐阅读:
毛概复习资料完整版08-23
大学毛概考试复习资料10-02
毛概814章选择复习题06-25
毛概复习题及参考答案08-16
本科毛概考试复习题10-06
毛概复习题有答案版11-12
毛概重点答案07-16
毛概考试资料08-27
自考毛概大题考试重点06-19
特岗教师重点复习资料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