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后教学反思(精选20篇)
1.初中数学课后教学反思 篇一
传统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师问生答的问答式教学。教师问得浅显直露,无思维价值,探索的空间太小,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师问生答,似乎是启发式教学,实际上是灌输另一种表现形式。久而久之,学生就懒得思考,从而导致其发散性思维、求异思维、探索性思维就泯灭了,哪里还有创造能力?在教学时如果能让学生一直处于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进行实验等问题状态之中,学生就能用不同的眼光观察事物并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探究,形成独特的个人见解。
学生有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思想、表现自我的强烈欲望,才会在不同意见或见解的相互碰撞中产生创新的思想火花,才能因自己富有创意的做法或观点得到他人的认同而产生强烈的心理满足感与成就感,才能在学习互动的过程中学会竞争与合作,增强团队互助合作的精神。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模式已被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所取代。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敢争论,充满着求知欲和表现欲。在“以学论教”的今天,结合一些具体案例,从学生的变化看课改,别有洞天。
2.初中数学课后教学反思 篇二
一、总结精彩片断,思考失败之处
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往往给人以自然、和谐、舒畅的享受.每一位数学教师在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习指导等诸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设计,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闪光点.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验引入、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问题引入,教师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教学手段的艺术性,课堂结尾的艺术性,对学生做出的合理赞赏的评价语等,都应该进行详细记录,供日后参考.同时,每节课往往会有这样那样的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时语言表达不当,有时教学内容处理不妥,有时教学方法处理不当,有时练习习题层次不够、难易不当.对于这些情况,数学教师课后要冷静思考,仔细分析,并找出改进措施,在日后的数学教学中不断提高,不断完善.
二、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我们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青少年容易被新异、不平常的现象或内容所吸引,这是一种好奇心理.“它可以激起探索自然的认知兴趣,产生渴望求知的倾向,逐渐形成学习的自觉行为”.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数学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好奇心把课讲好.数学教师反思有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满腔的热情去“激活”学生“沉睡”的因子,尽可能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
三、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尽管学生还是孩子,但他们也有自尊.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说“任何时候都不会给孩子不及格的分数”,其用意是希望教师任何时候都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有些教师对于差生态度会差些,有种“恨铁不成钢”的叹息,也许会用激将法去刺激学生,本想让他们奋起直追,但往往会事与愿违,可能使他们更不喜欢学习.因此,在课上教师对后进生要关心鼓励,要特别注意人人平等,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满足,自信性得到增强,于是产生了乐学的心态和学好功课的决心.因此,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四、反思布置的课后作业是否会挫伤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学生作业中遇到的难题主要有三大类.一类是属于知识难点.首先让学生先自己思考,几经思索而不得其解时,再由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启发、引导,帮助他们排除思维障碍,克服困难,这样印象更深,效果更好.第二类是知识缺陷,如果事先没有向学生交代,学生苦思而不知所措,就会使他们感到做题索然无味,挫伤学习的兴趣.第三类是习题中的错误,如果不及时纠正,将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数学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对一堂课的各个环节有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使学生少走一些弯路,多一分成功的喜悦,增一份学习的信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是否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教学中因材施教每位教师都知道.可实际教学中,又用一样的标准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一样的知识,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等.每一位学生固有的素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都不一样,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向更高层次发展.平时布置作业时,让优生完成一般作业外再加上有难度的题目,让他们多思考;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降低难度,努力达到基本要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和提高.
摘要:教师为培养自身的教学反思能力,在参与教学各个环节时应留心观察,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性质和结构,广泛收集相关信息,批判性地评估自己的思想、行为、观念、态度和情感,重新审视教学经验,结合课例在教学实践中反复尝试、检验,从而使教学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反思
参考文献
[1]涂荣豹.试论反思性数学学习[J].数学教育学报,2000,9(4):17-21.
3.初中数学课后教学反思 篇三
一、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整理思维过程,确定解题关键,引导学生回顾和整理解思路,概括解题思想,使解题的过程清晰、思维条理化、精确化和概括化。学生在解题时往往满足于做出题目,而对自己的解题方法的优劣却从来不加评价,作业中经常出现解题过程单一、思路狭窄、解法陈旧、逻辑混乱、叙述冗长、主次不分等不足,这是学生思维过程缺乏灵活性、批判性的表现,也是学生的思维创造性水平不高的表现。因此,反思解题方法的优劣,便可以优化解题过程。学生在解题时往往满足于做出题目的答案,而对自己的解题方法的优劣却几乎不加以评价,作业中经常出现思路狭窄、方法单一死板等不足,这是学生思维缺少灵活性、批判性的表现。朝着多开端、灵活、精细的方向发展,以促使学生形成一个系统性强、着眼于相互联系的数学认知结构。
二、对涉及的知识进行反思
积极反思、系统小结,使重要数学方法、公式、定理的应用规律条理化,在解题中应用自如,有的放矢。不少同学做题,易犯就事论事,就题论题,“铁路巡警,各管一段”的毛病,掌握的知识支离破碎,脑海一片空白。
三、对涉及的思想方法进行反思
解题是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但是不同的解题指导思想会有不同的解题效果。养成对自己的解题过程进行反思的习惯是具有正确的解题思想的体现。例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求法”的问题,通过探求解决问题的思想和策略,得到以化归思想指导将思维定向转化成求已知矩形的面积。这样以问题的变式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求解该问题的实质是等积变换,即要在保持面积不变的情形下实现化归目标,而化归的手段是“三角形位移”,由此揭示了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及其所包含的数学思想,同时提高了学生探索性思维能力。
四、对问题的理解进行反思,对有联系的问题进行反思
解题后,对数学问题由此及彼地联想,其中,有时要对问题追根溯源,多问几个“为什么”。有时是从一个问题联想到与它形式不同但实质完全一样的多种叙述或表达方式,这样,就能培养我们抓住问题实质的本领,培养思维的连动性、流畅性和变通性。解题后对问题本质进行重新分析,在将思维由个别推向一般的过程中使问题深化,使问题的抽象程度不断提高。例如,在上“长方体物体包装设计”时,通过让学生自主设计一个体积是24立方厘米的长方体包装盒,汇报种种情况,再变动数据,再次设计。最后引导学生反思:“如何设计,包装盒所需的材料会更省些?”学生通过观察、联想,從中寻找内在联系,发现长、宽、高越接近,所需的材料就越省。这样的反思,可使学生思维的抽象程度提高,这比解决出结果意义更加重要。
五、对结论进行反思
学生往往在学习基础知识时不求甚解、粗心大意,满足于一知半解,这是造成作业错误的重要原因,在解题完之后,学生往往忽视对结论的反思,出现结果不符合实际,数据出错等现象,特别是一些“隐性错误”发生频率更高。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设计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角度来剖析作业错误的原因,给学生提供一个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重新理解的机会,使学生在纠正作业错误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基本概念的本质,指导学生自觉地检验结果,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到这里,学生的思路就一下子打开了,纷纷说出解决的办法,通过质疑问难,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的应用意识,反思的作用就显而易见了。
最后,要说明的是注意给学生提供反思训练的重要途径:1.在布置学习任务时引导学生反思;2.在自学探究活动时引导学生反思;3.在交流总结时引导学生反思;4.在应用练习时引导学生反思;5.在得到结论后引导学生反思:(1)善于总结。(2)善于引申。(3)善于推广。总之,通过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践,我们认识到反思是认识过程中强化自我意识、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重要形式,是元认知理论的一种具体体现。反思活动进行的深度和广度,能反映自我意识、自我调节进行的强弱。在反思过程中,不但是元认知能力可以得到实际的锻炼和提高,而且通过反思后的总结提高可以使元认知理论不断得到补充、丰富、完善和发展。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更应注重理论对实践的指导,结合课堂教学不断探索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为教育理论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做出积极的尝试,以期达到落实素质教育的目的。
4.浅谈初中数学教后反思(推荐) 篇四
1、对教学行为的反思。
从“得”的方面,重点反思这堂课的特色是什么。例如: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学习方式是否真正得到转变;教师是否真正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学评价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否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发探究欲望;是否营造了一个师生平等对话、人人自主参与合作学习的氛围等等。从“失”的方面,也要从上述的几个方面去审视,去查找问题,查找哪一个环节设计不合理,哪一个问题设计不科学,哪一个活动组织、指导不得力,合作不到位,等等;还要思考如何避免再出现类似的问题,如何改进教学设计与教学行为,如何应对课堂教学中的突发问题,如何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精心上好每一节课,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等等。如在与学生探索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勾股定理)时,让学生观察图1,探讨正方形P、Q、R的面积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很多学生直接运用AC+BC=AB,得出S+S=S,这是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导致的结果。在老师的引导及一部分学生阐述自己思路的启迪下,同学的思维意识得到开放,于是有了如图
2、图3等的做法,课堂气氛变得十分活跃。
2、比较反思。
作为教师,要善于向别人学习,经常听同行们的课,特别是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的课,并以此为镜子来对照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行为,发现自己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成功和失败之处,探究优化教学的方法。
3、学生“学”的反思。
教师应经常引导学生通过反思自己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情况有整体的了解,并从教师的评价、指点中得到启发。如,一次作业后,我就如下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对这次作业,你有什么感受?”“你有什么办法能使这次作业完成得更好?”“完成作业后,你发觉自己学到了什么?”等,让学生反思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是否达到要求,哪些是欠缺的,哪些是更新的知识,学生在反思中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因材施教,平时布置作业时,让优生做完书上的习题后,再加上
一、两道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多多思考,提高思考意识。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降低学习要求,努力达到基本要求。布置作业时,让学困生,尽量完成书上的习题,课后习题不再加做,对于书中特别难的题目可以不做。经过一次次的反思,我受益非浅,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会使我逐渐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通过不断地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5.数学课后教学反思 篇五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相丽老师抓住了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里特征,上课一开始就运用富有生活趣味的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然后恰当运用光盘,集图、形色于一体,让学生仔细观察,形象直观地感知角,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2、重视小组学习、促进合作交流。
实践证明,小组讨论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在教学中,相丽老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重视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拉一拉,摆一摆等动手实践活动,使学生轻松地认识了角,并学会了比较角的大小。同时学生也养成了边观察边思考的良好习惯。
3、注重培养低年级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七年级数学课后教学反思 篇六
首先,课前的预习,当时间比较充裕的时候,学生们能预习的比较充分和深入;当时间比较紧张的时候,学生们根本不能保证预习的质量。
其次,学生们自学的能力目前不是很高,在预习的过程中,有部分问题,优秀的学生都理解不好,更何况其他学生呢。(有人说把难问题分解,但难问题就一定能分解吗?即使能分解,那分解后就一定不难了吗?)再次,刚开始的时候后进生还非常积极,但后进生并不是三天两头就能赶上来的。新鲜劲过后,他们又开始犯一些“老毛病”,比如说懒,不只是身体上了懒,还有大脑的懒。
7.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篇七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众所周知,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都是在不断的改变着的, 在教学中亦是如此.对于初中数学这门课程来说, 解题思路也不是固定的, 而是越来越简便.而新的解题方法都是在前面思路的基础上经过反思产生的, 由此可见, 反思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可轻视.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 更应该把反思当成自己的一种习惯, 同时也要把它成为同学们要养成的一种习惯, 这样, 在学习的过程中, 举一反三, 必然会实现高效的课堂.下面, 针对近几年的教学经验, 与大家一起作如下反思.
一、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目前, 在初中数学的课堂中, 往往是学生觉得非常的枯燥, 提不起学习的兴致, 因为整个课堂都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 并且大多都是满堂灌的形式, 学生整堂课都是跟着教师的思路在进行, 根本没有时间自己去思考, 所以对于这种情况, 学生觉得无趣, 教师也觉得很无奈, 找不到解决这种状况的出口.
一方面, 整个数学课堂, 教师只是一味地把课前备课的内容从头到尾地串一遍, 而对于整节课的教学效果, 是基本没有时间再回过头来进行反思的, 更不用说在课后对学生进行调查了.所以, 对于这样的课堂教学, 基本是完成每节课固定教学时间的教学任务, 纯属机械式的进行, 效率自然是低下的.
另一方面, 对于学生来讲, 整堂课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 所有的解题思路都是顺着教师的思考模式来的, 而大多数学生基本不用动脑去思考.这种情况完全局限了学生的思考空间, 学生基本没有自己的思考方式.长此下去, 学生自然就养成了不动脑的坏习惯, 只是一味地依靠教师的引导, 这对以后学生的学习生涯埋下了不可避免的隐患.
二、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 引导学生掌握反思的方法
面对目前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情况, 整个课堂都是教师在讲, 教师很尽心很努力地去讲解, 每天都非常的辛苦, 但是在课堂进行的过程中, 不知道引导学生课上自己思考, 课后自己反思, 那这样的效果是非常不好的, 有可能教师的辛苦会白白地浪费, 这种情况表明, 必须得让师生共同协作, 教师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反思.
一方面,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前作好预习, 理清教材上知识点的基本思路, 并且有自己的思考模式.在课堂上, 在给同学们讲完相关知识点及习题后, 及时引导学生回过头来进行思考, 鼓励他们找到自己的思考方式, 自己的解题方法, 就是所谓的反思, 在这个时候, 教师要针对相关知识点, 对各个方面进行提示, 进行点拨, 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反思.
另一方面, 要及时在课后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 可以找相类似的知识点或是习题让学生课外完成, 或是让学生在课外查找相关资料, 拓展相关知识点, 拓宽相关知识面, 引导学生在思考的时候与当天课堂上所讲的内容联系起来, 这样来培养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正确的反思.
三、在初中数学课堂中, 指导学生提高反思效果
在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反思的过程中, 当学生思考正确时, 要时常对学生给予相应的鼓励, 让他们更有自信心, 同时也让他们有成就感, 为他们创设愉悦的反思氛围.当学生思考方式出现偏差时, 不要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要给予一定的肯定, 然后将他们往正确的思路上引导, 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的反思.让同学们内心得到极大的满足感, 在课堂上, 对于有一定反思效果的学生, 给予表扬, 鼓励大家都向其学习, 让他觉得有极大的学习动力, 提高学生的思维欲望,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从而实现反思的最佳效果, 也从真正意义上通过反思实现了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
比如, 在讲解这样一道题目时:全套锁的价格是100块, 而钥匙的价格是锁的23, 那么钥匙的价格是多少?钥匙的价格很容易算出是40块, 而在课堂上有的同学竟然说钥匙的价格有可能是10块或20块, 当时我先表扬了他, 然后满头雾水地问他怎么回事, 他说有的锁有可能有两三把钥匙.他们竟然有这样的反思, 真是感到惊喜, 当时就鼓励大家向他学习, 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他表现得更加积极了.试想如果当时我直接否认掉的话, 那对于他来说就会是另一种感受, 以后也许就不会有所表现了, 这就是反思的高效性所在.
四、在初中数学课堂中, 数学教师反思的具体实施
“反思”在教学中对教师来说其实也就是来挑自己的毛病, 找出自己的缺点, 有哪些需要改正的地方.能做到反思的一般都是一些比较有敬业精神的, 有责任感的, 积极进取的优秀教师.他们善于创新, 不会因循守旧, 他们能通过反思源源不断创造出新的解题思路, 新的教学理念, 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不断发现新知识, 积累新知识.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 作为教师, 在反思的过程中, 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平时要和同事之间多多交流, 最好一周能有一次观摩课, 这样可以互相发现对方的优点和缺点, 对方哪些做法是值得借鉴的, 哪些是不可取的, 可以互相讨论, 共同学习, 共同进步.
在每节课课后, 最好自己写一个总结, 针对本次课的讲授, 自己觉得是否成功, 哪些地方自己比较满意, 哪些地方还有改进的空间, 怎么改进效果更好, 更能让同学们接受, 会使课堂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长期坚持下去的话, 效果会十分的明显, 必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课外要多抽时间与同学们交流, 让他们来评价下自己讲课的情况, 哪些内容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容易理解所学内容, 哪些内容的讲解需要改进, 要依据学生的意见, 在以后的授课过程中, 用最合适的方法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掌握.
8.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篇八
【关键词】初中;数学系;教学;新课改
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多年,已逐步走入了新课程的轨道。教师们更新理念,积极探索、勇于实验,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如学生主动地开展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一线教师作为课程的建设者、教学的研究者在课堂教学探究活动中面对学生的变化、课程变化、教学形式的变化,考试变化中有着太多的疑问、太多的困惑。现将我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的一些尝试、实践和与其他教师交流过程中的一些体会,产生如下一些反思:
一、新课程可喜变化
(1)学生更喜欢数学了, 新课程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比传统教材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更关注学生的现实世界,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自我需求”,密切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相联系,引导学生亲身体验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2)教师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每位教师来说,既是一种严峻的挑战,也是不可多得的一次机遇,教师是新课程的开发者,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重新认识、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们迫切更新理念,提高整体素质,重研讨、重实践、重反思、重互助的新型教研氛围蔚然成风,新课改有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新课程实验中的困惑与思考
(1)课堂变“集市”,教学过于追求“情境化”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启动环节,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此创设教学环境,不仅可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更能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生动形象的数学问题与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追求情境化,“上游乐场分组玩”、“上街买东西”,单纯用“生活化”、“活动情趣化”冲淡了“数学味”,忽略了数学本身具有的魅力。新教材提倡设置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但教师不能简单化机械理解新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境由心造”——富于时代气息的情境的设置只有在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的前提下,学生才能学会从数学角度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真正由情感体验激发有效的数学认知活动。
(2)教师由“独奏者”过渡到“伴奏者”角色错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有些教师常讲“我们要蹲下来与学生对话”,如果是平等的,有必要蹲下来吗?部分教师常重教案的精心设计,注重从如何教的层面考虑,照“案”宣科时,更关注的是教学进度和当堂的教学效果,忽略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做数学”的过程,置学习过程中的“想不到”于不顾,只是形式上的牵着学生去合作、探究,走出了新课程倡导的学生是探索知识的“主动建构者”的意境。
(3)分组合作学习、讨论“热闹”充当新课改“标签” 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教学中评价一个学生的重要指标,但评价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尤其是定性部分更要关注学生是否真的有效参与、独立思考,真正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部分教师刻意追求上课气氛热闹,笑声越多越好,小组讨论流于形式,讨论问题数学思维层次低,指向不明,为讨论而讨论,以问代讲,“双向交流”太多太滥,教学出现盲目性、随意性,教学过程匆忙零乱,缺乏整体性。
(4)电脑代替“人脑”,鼠标代替粉笔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处理好静与动、局部与整体、快与慢的关系,适时选取有探索意义的课件和内容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兴趣,扩大知识的信息量,启迪思维,提高效率。
(5)“课堂教学反思”≠“反思型教师” 常有教师专心课堂教学后记,把教师本人的教学实施过程与教学设计比较,描述课堂中出现的异常与教学目标的状况差异以及今后需改善之处的一些经验与教训,把课后体会混同于教学反思,可喜的是不少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本次课改也是教育思想的“启蒙运动”,教师不再是“习题的讲解者”,作为课程的建设者的教师案桌上除了数学习题集,还应添置的是理念和理论。
(6)评价的多样化与呈现形式与中考指向“短路”。新课标指出:“评价的方式应多样化,可将考试、课题活动、撰写论文、小组活动、自我评价及日常观察等多种方法结合”。数学学习评价多样化,评价形式要求通过评分+评语形式呈现,而现实的升学压力和功利性,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基本素养的培养,“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不考,不教”成为课堂主旋律,更关注中考命题走向、题型分值,而对全新的中考命题新框架、新思路、新亮点,部分教师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缺泛细致深入的专业化研究。
9.听力教学课后反思 篇九
一、注重语言知识的教学
首先要严格把好音标关。学好音标是学好英语的前提,音标基础的好坏决定了语音、语调的好坏,语音基础打好了,对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之效。第二,要注意朗读技巧的训练和培养。教师在课堂上应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诸如语句重音、节奏、音变、连读以及语调等知识。第三,要正确引导学生记忆单词。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词汇的学习和积累,词汇学习要边学边记,最有效的方法是根据读音规则来识记。
二、重视培养学生听力解题技巧和良好的听的习惯
学生往往有这样一种感觉,听力内容不难,但做起题目来没把握。问题就出在听力解题技巧不够或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如何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第一,教会学生听前快速浏览习题,捕捉一切可以从题面上得到的消息。第二,专心致志,抓住要点,联系前后内容。在听的时候,不管是听几遍,都不可掉以轻心。要注重句子和短文的整体内容,抓住重点词语和要点,不要强求听清每一单词。可根据预览效果以及听到内容来捕捉正确答案的有关信息。第三,眼耳并用,动笔记录。记录时要有重点、有技巧,如数词用阿拉伯数字记录、地点人名用代号、长词用缩写、长句抓住主要成分。
三、重视日常教学的听力训练
学生的听力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做到的。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用英语组织教学,要是加上必要的手势、表情、简笔画等,学生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想办法去听懂老师的话;充分利用与教材配套的材料,如录音带、同步听力练习册及目标测试中的听力练习等,要坚持随堂教学进行训练。
四、做好听后纠正工作
学生听一些简单内容问题不会很大,但对一些较灵活的、容易出错的题目我想老师应重听,也可让学生多听几遍,并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切实做好听后纠正工作,这样有利于提高听力。
10.九年级数学课后的教学反思 篇十
1、注重集体备课,资源共享
我们整个备组非常注重集体备课,在每周每次的集备过程协调好备课组各个老师的教学工作,统一各个阶段的教学进度,安排好教学资料,能对相对应要解决的问题达成共识,并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很好地落实和执行。负责某章节备课的老师能认真细读教材资料,给出详细的章节上课计划,落实重点难点和常考的中考题型并出好单元测验卷。通过资源共享,集中了团队的力量,发挥了集体的智慧。备课组是一个积极向上、注重交流、有着良好教研氛围的团队。
2、课外的分类辅导实现有效的分层教学
由于是经过科任老师自己挑选出的学生,都是接受能力较好,又还有进步空间。备课时也讨论定下了辅导的内容,这样我们的辅导针对性强,资料用得很称心,学生的进步较为明显。
3、交流合作,配合默契
课前课后经常交流,通过经常的碰面探讨,很好地舒缓了工作压力及时调整好工作状态,并且在交谈的过程互相学习总结好的处理方法,带来教学的灵感。比如上完课的老师回到办公室会说一说哪道题出得比较好,老师互相之间合作做习题互相提供答案等,节省了老师泡在题海的时间,腾出更多的时间思考手上的工作。
4、准确把握考点,把好资料的质量关
备组中科长连续多年担任初三的教学,非常熟悉初三的各个章节知识、各环节的处理,经常牵头探讨知识点常见的中考题型,大家交流过后对开展教学工作尤其复习课方向明确,紧紧围绕住考点。另一方面我们出的单元测验卷,复习卷和分类辅导资料至少是由两个老师跟进,大大减少了以往出题的一些问题,筛选出更优质的好题。另外我们备组中同时兼任班主任工作的于老师每次出教学资料特认真,都能按时提前“交货”且质量公认最好,“知识点全面”。在敬业的于老师的影响带动下,大家都更认真的按时提前完成出卷任务,留出再修改习题和查漏补缺的时间,保证了教学资料的质量。
5、各人有效教学的具体举措
(1)立足课本,注重基础。踏踏实实地过好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尽量挖掘课本题目的价值。复习课上集中一两个知识点,讲透难点,课堂上加大训练量。向学生灌输“熟能生巧,勤能补拙”的理念。
(2)让学生使用集题本,课堂上充当笔记本,记下典型题;单元测验后改正重点的好题。
(3)经常找学生谈话。采用攻心为上的策略,说服学生好好听课,交作业等。
(4)课堂教学时及时小结解题方法,―帮助学生避免盲目做题,提高解题能力。
11.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篇十一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教学价值
据了解,对于学生学习困难形成的原因,大多数教师都归因于学科内容难、学生素质差、家庭教育环境不良等教师以外的因素。只有极少数教师认为是自己教得不好。而学生却认为,自己学习有困难,大约三分之一的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和管理。有人更是提出这样的观点,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些充分表明,老师在学生学习困难形成过程中是有一定的责任的。所以,作为老师,应该深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从而减少学生学习困难的产生。
在数学教学中,反思是发现问题的源泉,是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的好方法,是促进认识升华的可靠途径。我国古代的先哲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国外的学者也对反思的重要性作过阐述。如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说:反思是重要的数学活动,它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美国的波斯纳指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可以说,没有反思的经验只是狭隘的经验,至多是肤浅的认识。反思可以使存在的问题得到整改,发现的问题及时探究,积累的经验升华为理论。反思还能提高数学意识,优化思维品质。那么课后我们应该反思些什么呢?以下就谈谈我的一些看法,供各位同行参考:
1.反思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在该节课学生需要理解的概念、掌握的方法、熟悉的技巧、领会的数学思想等,是教师进一步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是学生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的必具条件。教师反思教学目标,实际就是要通过反思教学过程真正弄清楚学生到底有没有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定理的前提和结论;会不会灵活运用定理解题,定理本身包含的思想方法、定理的适用范围如何、本节课所要掌握的基本方法是否已经掌握等。要知道这一切,首先我们必须留意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如果上课学生精力集中、反映积极、动作迅速、心情愉快等,则意味着学生态度热情、主动参与、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如果上课学生无精打采、置若罔闻、拖拉疲塌、焦头烂额等,则意味着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学习很吃力,效果欠佳。其次检查学生做课堂练习的情况。若多数同学能在规定的时间里正确完成规定的题目,则教学目标可以说基本达到;若多数同学迟迟动不了笔或只能做题目的某些步骤或即使做了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则说明学生对本节内容没有真正弄懂,知识技能没有过关。再次是批阅学生课后作业情况。如果学生做题思路清晰、推理有据、定理公式运用得当、计算准确、步骤详略得当,说明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相反如果学生做题颠三倒四、乱套公式、乱用定理、计算错误不断等说明学生基础知识不过关、技能不过关。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方法手段,找出问题所在,思考补救的措施。该补充的就一定要补充,该纠正的错误一定要纠正;该集体强调的一定要集体强调,该个别辅导的就要个别辅导。将当堂课内容补起来,以便进行下面的学习。
2.反思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措施手段及所借助的辅助工具。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通常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我们可以采用讲授式、启发式、发现式、问题式等教学方法,也可以利用挂图、模型、实物、小黑板、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反思教学方法,首先要根据学生在当堂课的表现,从他们学习中最吃力、最不易理解、最不易掌握的地方突破,从他们最无聊、最无味的地方入手,从他們容易忽略却很富有教学价值的地方拓展。其次,教师要积极寻求最利于学生接受、学生也乐于接受、最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最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创造性、最利于学生各方面协调发展的最佳教学形式。如果课题引入得太平淡,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给学生讲解数学家的成长历程、新奇的数学问题、身边的数学问题等;如果是定理公式的推导证明仅仅限于教材、学生不好理解,可以挖掘新意改变策略,以充实的内容、浅显易懂、循序渐进形式满足同学们的求知欲,同时激发其科学知识的创造性;如果是例题习题的处理上缺乏深度,学生不好掌握,可以层层深入、举一反三,在同学们掌握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尽量培养他们的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就一定能逐步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也一定能够提高。
3.反思教学价值
12.初中数学教学的反思 篇十二
一、明确数学教学的意义取得学生的认同
1.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有机结合, 二者缺一不可。教师和学生是教学工作的主体, 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 只有教师用心的教, 学生高兴的学, 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做任何一项工作, 必须取得双方认同, 才能齐心协力做好这项工作。说的朴素一点, 教学也像做生意, 要店家愿意卖、好好卖, 客户才愿意买;只有客户觉得商品对他有价值才肯出钱去买。人同此心, 心同此理。教学工作绝不是简单的教师在台上讲, 学生就能学进去, 这也是长期以来困扰一线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难题, 那为什么学生愿意学呢?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要让学生认可学习数学对他来讲是有价值的, 这就要求教师在上每学期的课程、每节课程之前将教学内容会给学生未来的发展带来什么用处阐述清楚。
2.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 数学的应用体现在生活的各个角落, 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数学, 学好数学, 掌握其中的方法能够给生活带来巨大的方便, 讲到此时教师可以和学生间进行互动, 让学生自己举出生活中应用到数学的例子, 并提炼出一两个经典的例子进行强调和肯定。第二, 数学能够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开发潜能并帮助人们进行分析和推理。人类的智商在数学方面会有很好的体现, 学好数学本身不仅是掌握了一门技术, 还潜移默化的帮助人们养成分析和推理的好习惯, 锻炼人们的思维能力开发智力, 让人变得越来越聪明。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断通过故事来说明数学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好处。
二、树立教师良好的形象, 鼓励学生, 激发学生兴趣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讲过“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首先教师要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 要不断的在课堂上去激发学生兴趣, 鼓励学生的进步。我们曾经对走出大学校园的学生进行了解, 很多学生数学成绩不好, 并不是不喜欢数学本身, 而是不愿意接受授课教师。我们往往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关注很多教学策略、教学工具, 却忽略了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数学本身对学生来说并没有什么障碍和冲突, 学生接触到数学这门学科, 首先接触的是授课教师, 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的影响可谓非常巨大。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要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个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相貌并由自己的家庭环境而后天形成各自的习惯, 在教师面前他们应该都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因为某个学生的相貌好坏, 家庭环境好坏, 甚至有些不良习惯而对他们在教学上区别对待。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短板, 教师的作用就是通过自己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表现出对某个学生的偏见和不满, 可能引起学生对数学这个学科的抵触, 甚至本来喜欢这个学科只因教师的偏见而产生不满, 放弃对数学的兴趣。
2.鼓励学生, 激发学生兴趣。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我们知道, 每个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 尤其在尚在初中阶段的学生。每一个班学生都有不同的层次, 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目的也不尽相同, 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需求, 那就是得到认可。人的一生中四次重要的认同其中“学龄期老师的认同”对每一个学生都非常重要, 也将影响学生一生。教师不论是在课堂授课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时、批改作业时, 都要通过“语言、文字、肢体动作”来表达对学生每一步成长的认同, 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一种感觉,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看到自己每一次哪怕再小的进步, 能够获得获得老师的认同。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还能大大的开发学生的潜能。
三、通过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数学是理性的, 但数学教学不能完全是理性的。数学课既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 它最最基本的还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过程。所以“教学”更应该是“教学交流”, 如果没有了交流, 就成了教师在台上讲, 学生在台下听, 教了多少取决于教师的能力, 听进去多少取决于学生的态度。所以要真正的做到教学相长, 需要教师的授课中要将感性与理性相结合。故事教学法在语文历史课中应用的比较多, 在数学课中,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节课堂氛围, 同样适用。
当今互联网非常方便,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可以随时通过网络搜索到很多关于数学的小故事, 有的故事能够帮助教师解释一个数学问题, 有的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能形象的引起学生的思考, 而这些都需要教师的用心与勤奋, 功夫在课堂之外, 台上一分钟, 台下一刻钟。
综上所述, 教学课程的改革我们首先要更关注教与学的两大主体本身, 内因决定事物的本职, 先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 树立好教师的形象, 用我们的正直与爱心去关注每一个学生, 相信会给学生带来非常快乐的成长。
摘要: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探讨也已经进行了几十年, 但还没有形成可以简单成功复制的一种方式, 以往的改革总是在工具手段策略上进行, 本文作者从数学课程本身, 从课程的参与者教师和学生角度来深刻反思数学教学。
13.七年级下册数学课后的教学反思 篇十三
洋思初中课堂教学三条原则:以学定教原则;教学目标五不准原则;严格命题原则。严格规范了教学行为,使洋思课堂教学改革在一定的框架下缜密有序地发展,这给我们学习洋思提供了借鉴。洋思经验不是一种死经验,也不是万能的格式,需要我们灵活运用、传承与创新。教师应以改革求发展、求质量、求生存。就要注意以下两点:
1、教学理念的改革。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追求“让每一位家长满意”。
14.科学课后的教学反思 篇十四
通过这个学习,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学习的探究的方法。
在接下来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进行探究蟾蜍,青蛙的身体的特征。这个方面还是比较的难得?因为学生很少看到真正的青蛙,和蟾蜍,还有现在学生更是难以见到在河沟里的青蛙的卵,因此学生的生活的经验较少。在这种经验少的情况下,学生需要搜集各种资料进行了解。同时我想给以学生以环境教育,为什么我们现在的青蛙会变少了呢?通过交流学生不经能够了解和掌握青蛙蟾蜍的特征,而且能够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在教学蛇和乌龟的时候,学生可以根据材料进行总结。
15.浅谈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篇十五
一、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反思自己的教学
总结我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积累, 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的反思, 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在教学实践前进行的反思。
这一点, 往往被教师们忽略。其实在备课与制订课程计划的时候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学生观、课程观至关重要。现实教学中, 很多老师在进行反思的时候, 往往是对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表面上的反思, 而很少有人去反思自己教学方式和方法背后的教学观念。很多人只就事论事, 单就某一个教学方法的使用而去思考这样做或不这样做, 没有深层次地去思考为什么这样做, 好处究竟在哪里, 以及为什么不选择其他做法等等。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商敬友在他的《语文教育退思录》里这样写道:我从事语文教育已有四十余年, ……然而, 追思往事, 失误之处不少, 不只是方法上的失误, 更重要的观念上的困惑。观念指导行为, 行为决定成败, 专家的教学经历告诉我们, 只有在教学前认识到自己所进行的教学活动的价值和意义, 才可能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
第二,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教学反思。
凡是从事教学的老师都知道, 课前的备课都会对课堂教学的各方面做出充分的设计, 然而, 当我们的这些教学设想在教学中真正实施起来时, 却未必能顺利进行, 它会受到教师自身、学生基础、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这时就要求教师运用教育机制监控自身的行为表现、关注学生的反应, 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及时反思、处理并做出适当的调整。
1. 反思新课引入情境是否得当, 所提的问题或例子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第一课时的时候, 我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如下情境:两棵树之间的水平距离为8米, 两棵树的高度分别为7米和1米, 一只小鸟由小树顶飞到大树顶。问小鸟飞了多少米?这样的问题情境很有情趣,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由此可见, 新课的引入是教师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一个重要环节, 良好的开头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反思教学重点、难点是否得以解决。
例如:学习分式时, 介绍了分式的概念之后, 我通过填表让学生发现:当分母为零时分式无意义。此处先讲无意义, 再讲有意义, 既降低了难度, 又加深了印象, 这就是我不断反思后得出的突破难点的一个教学过程。
教学难点能否突破直接关系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良好, 而且还会影响到以后知识点的学习。
3. 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的改革应顺应“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趋势, 这就需要教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从而赋予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改掉学生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方法。
第三, 在教学实践后的教学反思。
在进行了一节课或一个阶段的教学后, 应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践进行回顾, 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案, 作为完善教案、改进教学、总结经验和探索规律的依据。进行课后反思应注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原则, 即把教学中成功的方法与失败的例子与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理论结合起来进行反思。
1.总结精彩之处, 反思遗憾片段。
在上述勾股定理的学习中, 我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我觉得这就是教学的精彩之处。
教师要习惯将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教学中的心灵感触等, 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 可以为我们以后的教学提供参考。但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 需对它们进行必要的回顾、梳理, 并对其做出深刻的反思和剖析, 使之成为我们提高教学水平的有力保证。
2.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会对学生有伤害。
作为与学生接触频繁的数学教师, 我时刻对自己的行为反思, 因为教师的行为可能会在无意中伤害学生, 虽然这并不是教师的本意, 但这不当的行为会对学生的心灵构成伤害, 所以教师在与学生接触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3.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是否让各层次学生得到发展。
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通常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学生, 要求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 掌握同样水平的知识。但每一个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不同, 学习态度不一样, 哪能做出同样的要求呢?因此,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 认真研究各层次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只有因材施教、因“层”施教, 我们的教学才能主动地适应不同学生的差异,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从学生的角度反思自己的教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学习的主导, 学生时刻用眼睛和心灵观察和思考着教师, 从学生的行为、思想状况、学习成绩及学生对老师的期待、评价中都会反映我们的教学状况。我经常与学生聊天, 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动向;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掌握知识的程度, 从而折射出自己的教学状况, 不断修正自己的失误, 改进教学行为, 提升教学水平。
当然, 教学反思的途径很多, 我们还可以通过同事的听课评价、家长对学生发展的意见等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总之, 一个成功的教师就是在教学中反思, 在反思中积累经验, 在经验中学习而不断成长、发展起来的。
摘要:在备课与制订课程计划的时候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学生观、课程观至关重要。现实教学中, 很多老师在进行反思的时候, 往往是对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表面上的反思, 而很少有人去反思自己教学方式和方法背后的教学观念。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 认真研究各层次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16.初中数学教学的反思 篇十六
一、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细心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往往会忽略预习,不知道预习的重要性,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的过程中很少思考。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该要求学生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新学一个章节内容,应当先粗粗读一遍,即浏览本章节所学内容的枝干,然后一边读一边勾,粗略懂得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所在,对不理解的地方打上记号。然后细细的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
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加强互助学习,共同提高
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注意培养基础较差的学生的自信心外,更应该充分利用基础好的学生这个教育资源,进行好生差生配对。这也是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它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关注了差生的发展,构建了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良好的和谐的学习环境。同时它也弥补了教师课后辅导时间不足的缺陷。
三、课内重视听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初中新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因此,重视听法指导,使他们学会听课,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的解题思路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要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倡导不懂就问的学习作风,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体系,使自己的知识系统化。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要注意防止“注入式”、“满堂灌”,一定要掌握最佳讲授时间,使学生听之有效。这样,让学生抓住重、难点,沿着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来听课,不仅能提高听课效率,而且能使其由“听会”转变为“会听”。
四、指导学生思考
数学学习是学生在原有数学认知结构基础上,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由于这种工作最终必须由每个学生相对独立地完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学生要进行思法指导。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意多思、勤思,随听随思。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善思,即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
五、适当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是难免的,但不是搞题海战术,要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
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改错本,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越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就会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六、指导学生记忆
教学生如何克服遗忘,以科学的方法记忆数学知识,对学生来说是很有益处的。初中新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分较多,理解记忆的成分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对初中学生的新要求。因此,重视对学生进行记忆方法指导,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必然要求。
17.《分离混合物》教学课后反思 篇十七
尽脑汁,在让学生动脑想办法之前自己先进行思考,估计出学生们能够想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根据所想到的这些方法,为每个小组准备好各种实验器材。
筛子是这几个实验中需要普遍使用的工具,为了使工具比较统一,我准备了一套小筛网,供分组实验时使用。在分离粳米和面粉的活动中,簸箕、盒子都是学生们会想到的分离工具,于是,我从家里拿来了几个饺子板,没有盒子就发动学生回家去寻找。在分离铁钉和木屑的活动中大部分学生会想到使用磁铁这个工具,于是,我为每组准备了一块磁铁,也许有些学生会想到用水来分离木屑和铁钉,我就为每组准备了一烧杯水,继而我又想,在水中怎样取出木屑或铁钉?于是我又为每组准备了一个镊子、一个小筛子。
二、教学过程由易到难,层层递进。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三个分离活动按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第一个活动通过让学生参与两次比赛(用手择豆子和用小筛网筛豆子)使他们体验到了使用工具的重要性,通过探究小筛网的用法使学生们体会到了合理使用工具能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第二个活动是分离粳米和面粉,在第一个活动学生们认识到使用工具重要性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这个活动能够运用哪几种办法,需要运用哪些工具,然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集思广议,从中找到几个合理的分离方法。由于用簸箕及纸盒分离有些同学很少接触,因此在小组活动前先让会使用这两种工具的同学进行示范,通过小组讨论,全班探讨,同学示范,学生们初步了解了分离粳米和面粉的方法,在小组中再亲自进行动手实践,就显得得心应手,使学生们更加体会到了使用工具的重要性。第三个活动分离木屑和铁钉,让各组学生进行方法的探讨,材料的选择以及实验的操作,由于前两个活动为此活动已经奠定了基础,学生们在活动中不仅热情高,思维活跃,做起事情来还井井有条,在汇报时,各组学生们积极发言,把本小组所使用的方法一一进行描述,有些方法的确是老师没有想到的,通过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探究活动,学生们逐步掌握了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同时还开拓了学生们的思维,提高了学生们探究的欲望。
三、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18.教学课后反思 篇十八
这一课的重点是对画笔、仙女袋、和颜料盒工具的使用。有些老师是自己照着图画先画一遍,告诉学生画笔能调节笔头粗细,还可以在颜料盒中用不同的颜色,仙女袋中的单张仙女袋、静态仙女袋和动态仙女袋也是以口述、自己操作的方式直接告知学生。我觉得可以在介绍金山画王界面的时候就让同学们先自由操作5分钟,探索一下这个界面的各种工具,然后教师再按一步一步的流程进行授课,把画笔工具的笔头粗细,颜色选择介绍一遍,能更加深学生的印象,这样教师在讲工具的过程中能与学生形成互动,学生也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不至于形成只有老师讲授、没有学生互动的情形。
下午的课是四年级上册《斟字酌句理文本》。里面很重要的一个内容是文件与文件夹的区别。印象深刻的是一位老师拿着实物文件夹向我们展示电脑中的文件与文件夹的关系,还有一位老师播放flash,告诉我们文件夹要分类放置,就像垃圾一样分类回收,文件夹可以像纸箱一样,一个套一个,这个就是文件夹的嵌套。我觉得这个很生动、形象,学生看了这个应该能明白文件夹和文件的关系。
19.浅谈初中数学中的教学反思 篇十九
教学反思应有“教”的反思和“学”的反思两个方面, 仅就教师的教学反思而言, 按教学的进程, 教学反思应分为教学前、教学过程、教学后3个阶段.就学生的“学”的反思, 主要是作业反思及测后反思.测后反思就是在测验之后, 根据学生测验的成绩和答卷情况, 审视测验范围内教学的得失.作业反思就是要求学生针对做题中遇到的困难, 反思课堂、课中、课后的学习行为.它是有效讲评的前提.深刻反思、重视讲评是全面实现测试功能的关键环节.
下面就如何做好“教学”反思谈谈几点做法.
1教学前反思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必要条件, 反思备课又是备好课的前提, 因此,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就必须反思对备课的认识.教师要上好课, 起作用的因素很多, 但其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因素是教师备好课.
对于每一节教材内容教学之前进行反思, 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因此课前在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之下, 认真钻研教材, 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 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的具体情况, 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 这样所写的教案更能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 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把“以学生为本”这一新的教学理念渗透于教学的过程中.
在教学前注意生活题材, 创设的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的实际, 让学生人人参与, 如:探究“如何测量旗杆”时, 有的学生想到用记标志的方法量升旗拉绳, 从而得到旗杆高度;有的想到用立小棍及阴影和旗杆及阴影的比例关系求解;有的想到把升旗绳拉成斜线后构成直角三角形求解等.教学中与学生探索各种方法的优点及局限性, 并选用其中的一种方法承接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中来.问题从开放到归纳, 从易到难, 从生活到教材, 由教师引领到学生自己探索思考, 充分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的趣味和意义, 体现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问题情景的设置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学生思维不经意中展开, 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趣味.还如在“地砖的铺设”、“图标的收集”、“打折销售”、“平行投影”等的授课中, 要求学生在网上或在回家的路上或从行驶的车辆上面去收集一些图案和图标、走入商场去了解一些商品如何通过打折销售进行促销、在太阳光下观察实物投影的形状等等, 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学习,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学习勾股定理这一节内容, 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某商厦三楼失火, 消防队员赶来救火, 了解到每层楼高3米, 消防队员取来6.5米长的云梯, 如果梯子的底部离墙基的距离是2.5米, 请问消防队员能否进入三楼灭火?
消防救火来源于生活, 学生有兴趣, 但以学生原有知识解决, 学生会感到困难, 而学习了这一节课后, 就有办法解决了.这样就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使学生带着问题和好奇心走进本节课的学习.问题情景设置引人入胜, 学生思维不经意中展开, 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趣味.
在教学前进行反思, 就是根据以往已有的经验, 认真钻研教材,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前一节数学课学生掌握的情况及学生作业中反馈的问题等, 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这样所写的教案才能更贴近学生、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前通过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应用进行充分的反思, 使教学内容及方法更适合学生, 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教学中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的艺术》一书中说:“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 在绝大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 这是儿童和教师的共同劳动, 这种劳动的成功, 首先是由师生相互关系来决定的.”这种关系就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和谐的合作关系.在教学中进行反思, 即及时、自动地在教学过程中反思, 尽管课前教师对教案作了精心的设计, “智者千虑, 必有一失”, 仍会存在有些课前没有考虑到的因素, 学生的思维可能会出现暂时短路, 那么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课堂上的反应对讲解方法进行及时调整, 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现举笔者在上不等式的习题课时遇到的一例:如果不等式3x-m≤0的正整数解是1, 2, 3, 那么m的范围是什么?在讲解这道题目时, 结合数轴来帮学生找出m的范围.结果发现讲完这道题目时, 很多学生很迷茫, 我赶紧调整思路, 采用取特殊值法, 让学生先尝试找一些符合要求的m的值, 然后再看它们属于什么样的范围, 学生顿时茅塞顿开.
课堂教学中还时常会有突发事件产生, 这时如果教师觉得学生未按自己设计的思路走, 便强行打断, 急于推出自己的思路, 会造成学生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 又因心中的疑问没有解决, 必定影响下面的听课.久而久之学生参与的热情会降低, 学生会出现上课能听懂, 但自己不会独立思考、作业不会做, 没有主见, 更谈不上创造, 失去个性, 只会被动接受.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不正确思路, 教师不应回避, 而应大胆鼓励学生继续下去, 引导学生进行探索, 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学会思考与修正.
要激活学生的思维, 还要求教师不能墨守成规, 而是要勇于创新, 积累, 总结, 提高.在教学时, 就是要经常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同解,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如笔者在讲授八年级下学期相似这一章, 就比较重视学生对基本图形的归纳总结.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以后, 可以引导学生反思总结将习题中的一类题归纳整理, 从而将知识系统化.
例如:如图1, 条件是BC∥DE, 则图中有2对相似.
考查了学生对A, X型图的掌握情况.
变式1如图2, BC与DE不平行, 但是具备∠ABC=∠E, 则图中有4对相似.
思维进一步拓展, 应用到了二次相似, 第一次相似为第二次相似提供条件.
变式2如图3, 再次改变条件BE⊥AD, DC⊥AE, 则图中有6对相似.
考查了相似的传递性.
变式3如图4, 在变式2的基础上, 连接BC, 则图中有8对相似.
此题将题2和题3很好的融合到一起, 使思维更上升了一个高度.
这4道题难度逐步递增, 培养学生的发现探索精神, 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答案2, 4, 6, 8具备一定的规律, 体现了数学的奇妙,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 不断反思, 使自己设计的教案更适合学生的现状, 捕捉教学中的灵感, 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 使学生能够结合实际高效率地运用知识, 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好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3教学后反思
3.1对教学行为的反思
从“得”的方面, 重点反思这堂课的特色是什么.例如: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学习方式是否真正得到转变;教师是否真正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学评价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否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引发探究欲望;是否营造了一个师生平等对话、人人自主参与合作学习的氛围等等.
从“失”的方面, 也要从上述的几个方面去审视, 去查找问题, 查找哪一个环节设计不合理, 哪一个问题设计不科学, 哪一个活动组织、指导不得力, 合作不到位, 等等;还要思考如何避免再出现类似的问题, 如何改进教学设计与教学行为, 如何应对课堂教学中的突发问题, 如何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精心上好每一节课, 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等等.
一节课结束或一天的教学任务完成后, 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细细想想:这节课总体设计是否恰当, 教学环节是否合理.今天我有哪些行为是正确的, 哪些做得还不够好, 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 学生学得是否愉快, 我教得是否愉快, 还有什么困惑等.把这些想清楚, 作一总结, 然后记录下来, 这样就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教师要勤于积累, 善于思考, 把当时的感受及时的记下来, 并从理论依据上做进一步的完善提高, 从实施环节上做进一步的补充修正, 就能达到一种新的层次, 教学艺术才能长青.教师不断反思总结的过程, 也就是学会教学的过程.
3.2比较反思
作为教师, 要善于向别人学习, 经常听同行们的课, 特别是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的课, 并以此为镜子来对照自己的教学, 反思自己的行为, 发现自己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总结成功和失败之处, 探究优化教学的方法.
3.3学生“学”的反思
教师应经常引导学生通过反思自己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 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情况有整体的了解, 并从教师的评价、指点中得到启发.如, 一次作业后, 我就如下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对这次作业, 你有什么感受?”“你有什么办法能使这次作业完成得更好?”“完成作业后, 你发觉自己学到了什么?”等, 让学生反思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是否达到要求, 哪些是欠缺的, 哪些是更新的知识, 学生在反思中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因材施教, 平时布置作业时, 让优生做完书上的习题后, 再加上一、两道有难度的题目, 让学生多多思考, 提高思考意识.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则降低学习要求, 努力达到基本要求.布置作业时, 让学困生, 尽量完成书上的习题, 课后习题不再加做, 对于书中特别难的题目可以不做.
经过一次次的反思, 我受益匪浅, 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它会使我逐渐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 我会通过不断地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20.新课程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篇二十
反思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各方面的培养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反思题目结构特征可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反思解题思路可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反思解题途径,可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反思题结论,可培养思维的创造性;运用反思过程中形成的知识组块,可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反思还可提高学生思维自我评价水平,从而可以说反思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
我们常有这样的困惑:不仅是讲了,而且是讲了多遍,可是学生的解题能力就是得不到提高!也常听见学生这样的埋怨:巩固题做了千万遍,数学成绩却迟迟得不到提高!这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了。诚然,出现上述情况涉及方方面面,但其中的例题教学值得反思,数学的例题是知识由产生到应用的关键一步,即所谓“抛砖引玉”。然而很多时候只是例题继例题,解后并没有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因而学生的学习也就停留在例题表层,出现上述情况也就不奇怪了。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罔”即迷惑而没有所得,把其意思引申一下,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例题教学为什么要进行解后反思了。事实上,解后反思是一个知识小结、方法提炼的过程;是一个吸取教训、逐步提高的过程;是一个收获希望的过程。从这个角度上讲,例题教学的解后反思应该成为例题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些探究。
一、在解题的方法规律处反思
“例题千万道,解后抛九霄”难以达到提高解题能力、发展思维的目的。善于作解题后的反思、方法的归类、规律的小结和技巧的揣摩,再进一步作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挖掘例题的深度和广度,扩大例题的辐射面,无疑对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在学生易错处反思
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往往和成人不同,而其表达方式可能又不准确,这就难免有“错”。例题教学若能从此切入,进行解后反思,则往往能找到“病根”,进而对症下药,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情感体验处反思
因为整个的解题过程并非仅仅只是一个知识运用、技能训练的过程,而是一个伴随着交往、创造、追求和喜、怒、哀、乐的综合过程,是学生整个内心世界的参与。其间他既品尝了失败的苦涩,又收获了“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他可能是独立思考所得,也有可能是通过合作协同解决,既体现了个人努力的价值,又无不折射出集体智慧的光芒。在此处引导学生进行解后反思,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学习动机;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习的热情,变被动学习为自主探究学习;还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学习毅力和意志品格。
【初中数学课后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初中数学教学经验反思09-25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反思08-28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1500字10-10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修订后目录08-05
初中数学观评课反思10-09
初中数学数学教学叙事11-25
初中数学微格教学教案07-18
初中数学个人教学总结07-24
初中数学课堂数学文化教学研究活动总结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