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冰心

2024-12-25

现代诗歌冰心(12篇)

1.现代诗歌冰心 篇一

(一)

繁星闪烁着——

深蓝的太空

何曾听得见它们对话?

沉默中

微光里

它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

(五)

黑暗

怎么的描写呢?

心灵的深深处

宇宙的深深处

灿烂光中的休息处。

(八)

残花缀在繁枝上

鸟儿飞去了。

撒的落红满地——

生命也是这般的一瞥么?

(九八)

青年人!

信你自己罢!

只有你自己是真实的,

也只有你能创造你自己。

(一零三)

时间!

现在的我

太对不住你了么?

然而我所抛撇的是暂时的

我所寻求的是永远的。

(一零七)

我的朋友!

珍重些罢

不要把心灵中的珠儿

抛在难起波澜的大海里。

2.现代诗歌冰心 篇二

在中国,散文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学形式。“五四”以来,散文融合了中国传统散文和外国思潮的影响,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文学作品作为艺术品,其译本也应该作为具有艺术品风格和价值的作品呈现在译入语读者面前。散文集文学和艺术的特征于一身,因此在翻译散文时,保持散文的风格特征就成了翻译散文的一大原则以及评价散文翻译的一大标准。张培基先生作为英译中国散文的先锋和大家,在如何保持原文风格上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也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本文将以他英译的冰心散文为例探讨在散文译文中如何保持其独特的风格。

1. 中国现代散文风格介绍

中国现代散文同时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文学和五四时期吸收的外国思潮的影响,议论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叙事性散文是当时主要的三种散文形式。

在五四初期,文艺性短论或杂感获得了突出的关注和发展,鲁迅,李大钊、陈独秀、钱玄同和刘半农等都是这时期杂感类散文的重要作者。而冰心、周作人、朱自清、郭沫若、郁达夫、徐志摩等则是极具代表性的抒情类散文作家。

散文源自于生活本身,用流畅洗练的文字挖掘生活的内在意义,以其形散而神不散的精心构思,表达出生活中蕴涵的高尚的思想和美好的情趣,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2. 散文风格的可译性

文学翻译中如何传达原文作者的写作风格是译者面临的最敏感也是最重要的挑战。不同的流派和时代有不同的风格;就一部作品来说,可以有自己的风格;对于一个作家来说,他笔下的一个句式乃至一个词,都标志着其独特的风格特征。如何更好地传达原作风格是文学翻译中不能忽视的问题。

文学作品的可译性是翻译界比较具有争议的话题。奈达曾经写道,“翻译就是在接受语中寻找与源语信息最接近的、自然的等值语言:首先是意义上的等值,其次是风格上的等值”[2]52。有的学者认为,风格没有定性、所以很难把握也很难传达;而大多数学者认为风格是有具体的语言选择建构的,因此可译。

笔者也认为风格在译作中是可以通过语言层面的选择得以保留的。语言形式是塑造语言风格的基础,如果译者能够准确地传达原文内容,源语作者及原文的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也必将被传达过去。事实上,张培基先生英译现代散文所取得的成功就能很好地证明风格的可译性。

3. 张培基巧译冰心散文风格

3.1 冰心的散文风格

冰心是一位广为大家熟知和喜爱的女作家,执着于书写着人类崇高圣洁的感情。郁达夫曾说“冰心女士散文清丽,文字典雅,思想纯洁,在中国也算是独一无二了的作家了”[1]403。文学研究者将冰心独特的散文风格归结成冰心体风格。

3.2 张培基巧译散文风格

张培基先生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系列丛书共收录了由他翻译的十篇冰心的散文,下面将从中选取几个例子说明他在翻译过程中为保持原文风格所做出的努力。

3.2.1 标题风格的保持

标题对于文章来说,是眼睛是灵魂。在翻译标题时,张培基先生充分考虑了两种语言的差异和两种语言所处的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在理解上下文融合语境作用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增词减词的技巧,力求完整保留原文标题的风格。

例:(1)我的父母之乡 The Landof Ancestors

——《我的父母之乡》[3]62

(2)春的消息Tidingsof Spring

——《春的消息》[4]49

这里例(1)中将“父母”译为Ancestor而不是Parents,是因为原文中作者用“父母”指代所有的亲戚和相亲,“父母之乡”还包括所有亲友居住的地方,如果仅用Parents则缩小了原文标题的语义,也降低了原文作者对“父母”这个词赋予的隐含意义——她对“父母”的尊重和崇敬,用Ancestors译“父母”则包含了其所有的语义, 体现了作者以简单表深意的风格。例(2)中用Tidings译“消息”而不用Message或者Information,这并不是意义上的差别,在意义上这三个词都可以表达消息的意思,但是Tidings更能表达原文作者在写这篇散文时候感觉到的那种一波接着一波,一浪高过一浪的震撼和惊喜。

3.2.2 文学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结合

面对冰心散文独具特点的语言,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联系上下文以做到融会贯通,选择褒贬恰当的词汇和句式,才能创造出恰如其分的译文。选择书面体文学化的语言既满足了散文文体的需要,又能较好地保持冰心散文形象生动、抒情等特征。

例:(3)也不过只是点点闪烁的光明,而相看惯了,偶然不见,也有些想望与无聊。 ——《雨雪时候的星辰》[3]56

Though they were amere sprinkle of twinkling dots, yet I had become so accustomed to them that their occasional absence would bring me loneliness and ennui. ——Stars on A Snowy Night[3]57

(4)清晓的江头,

白雾茫茫;

是江南天气,

雨儿来了——

——《我的父母之乡》[3]62

The River mouth at dawn,

Behind a white haze of mist.

Tis southern climes,

Behold, the rain is coming.

——The Land of Ancestors[3]64

例(3) 里, 张培基先生选择ennui而不用一般用词boredom,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留原文作为散文的美感,同时也保留了原文在选词上偏爱文学用词的特点。例(4)中“a white haze of mist”比“a white haze”多用mist一词,能够使译文读者更好地想象白雾蒙蒙的景象,同时也更具诗情画意,behold是译者根据译文添加出来的更符合英文诗的用词,选择书面语climes而不选择普通词climate,达到了进一步译出原文优美意境的目的。

3.2.3 词的表现力和修辞手段

钱钟书先生认为翻译的最高境界是“化境”。若译者在翻译中能够选择那些和原文同样具有表现力的词和表达方式;在照顾译文表达习惯的同时,利用相似的修辞手段使译文更具感染力,这样,无疑能够使译文能够更靠近“化境”的境界。张培基先生在翻译冰心散文上正是这么做的,因此更好地保持了原文的风格。

例:

(5)我不知不觉的便坐在窗口下想,———默默的想。

——《笑》[3]51

Before I knew, I had sunk into a chair under the window, lost in meditation.

——Smile[3]53

(6)连夜雨雪,一点星光都看不见。

——《雨雪时候的星辰》[3]56

It had been snowing all night, not a single star in sight.

——Stars on A Snowy Night[3]58

例(5)中,与原文相比译文增添了chair,用sunk一词更好的描述了“我”坐在窗口下的姿态,也是译文读者能够更好地重构原文描述的画面,使译文的画面感。使用了增词法。例(6)中,译文snowing、single、star、sight使用了英文当中独有的头韵,用night和sight押尾韵,两种音律上的修辞手法使译文读起来朗朗上口,音律优美,同时也更增添了译文作为散文的美感。

结语

中国现代散文在中国文学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英译中国现代散文时如何保留原文的风格成了译者遇到的一大难题。在翻译冰心的散文时,张培基先生独具匠心,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成功地做到了意义和风格的双重转换。张培基先生在翻译冰心散文是为保持原作风格而做出的努力是值得所有意图翻译散文的译者们效仿的。

摘要:中国现代散文,产生于五四运动之后,通过精心的构思和流畅洗练的文笔表达高尚的思想、美好的情趣。在英译现代散文时,译者一方面要做到语言准确流畅、雅俗得当;另一方面还要力求保持原文的信息和功能又译出原文的风格。张培基英译冰心的散文成功地再现了冰心散文的风格,为试图翻译中国现代散文的译者做出了出色的表率。

关键词:中国现代散文,风格,冰心,张培基

参考文献

[1]《冰心研究资料》[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

[2]奈达.西方翻译史话[J].中国翻译,1983(3),51-53.

[3]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一)[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从冰心墓碑被毁谈现代家庭伦理 篇三

冰心与吴文藻育有一儿两女, 其子吴平共有过两段婚姻:第一段婚姻因吴平被打成右派而结束;后来与第二任妻子,即吴山的母亲陈凌霞结合,育有一儿一女。吴平与陈凌霞婚后感情淡薄,并于2011年正式离婚。

吴山的不满源于父母离婚时的财产分割。有媒体报道说,吴平夫妇名下共有的三套房产,法院判决离婚时,将其中较好的两套判决给了女方,男方获得相对较差的一套。而吴山认为,离婚时分割的三套房,一套是父亲的房子,一套是母亲单位的房子,另外一套是其外婆留下的房子,这一套不应该算作夫妻共同财产。吴山说,冰心去世时留有11套半房子,分给三个子女,每个子女差不多有4套房,但在吴平离婚时并没对这些房产进行分割。吴平觉得父亲应该有上千万元的身家。

吴山现在居住的房子,正是法院已经判给吴平的那一套。吴山对媒体表示,如果父亲能把这套房子给母亲,再另付300万元的话,便“暂且饶过他”。

吴山的财产诉求没有达成,就去冰心墓园上演了闹剧。他还说,如果不是被自己的几个朋友拦着,他就把冰心的墓碑给砸了。

亡人为大

兰溪:吴山事后说出了一系列理由,但是不管有多少理由,孙子毁奶奶的墓碑,你觉得可以理解吗?

肖群忠:先不说他跟父亲的关系如何,奶奶已经去世,中国人的观念“亡人为大”,人去世后需要安宁,不应去打扰,更何况是自己的亲奶奶。墓碑上用红色油漆去指责奶奶“教子无方”,这种行为在我看来是不孝。冰心作为文化名人,受到大众的尊重与敬仰,其孙子的做法也是对公众情感的伤害。

父子之间的财产之争本来是家庭矛盾,毁坏墓碑引起社会注意,这多少有点威胁社会的意思。有的媒体去采访他,也不应该。这种行为,对社会是一个道德上恶的示范。我们每一个人包括媒体人,有责任去维护道德底线,表达鲜明的道德立场。媒体应该成为弘扬正面道德的平台而非传恶的工具。

兰溪:“亡者为大”,古代即使两家有深仇大恨,如果对方去世了,一般也不再追究。

肖群忠:这是中国人的民间信仰,认为长辈去世了就变成了祖先神。中国传统文化认为,祖先的坟墓被毁,会对子孙有不好的影响,他却自己去毁,匪夷所思。退一步说,这些事跟奶奶有什么关系呢?

即使他有正当诉求,也应该通过法律手段谋求。这种做法,不可能赢得同情,只会引起反感。这对他的利益诉求没有帮助,只能看出他个人的道德修养有欠缺。这两天其母亲(即冰心儿媳)的发言才真正体现了中国传统道德的厚德精神。

父慈子孝

兰溪:在现代社会,家庭中父母与儿女最基本的伦理是什么?

肖群忠:亲子关系的维持主要靠“父慈子孝”,是各尽自己的义务,不是向对方要求权利。古代更强调“孝”,因父爱母爱是天性,“慈”容易做到,而“孝”不容易做到。

“慈”和“孝”都是爱。“慈”具体表现在“养”和“教”两方面,“养”是长辈对晚辈的怜惜照顾,从十月怀胎到长大成人。此外还要教育,“养不教,父之过”。过去如果一个人没有修养,会被指责为“没有家教”。现在的家长,在“教”方面做得有偏差,認为教育是学校的责任。其实孩子的启蒙教育,尤其是做人教育,父母都是第一个老师。

“孝”主要包括“爱、养、敬”。现在物质条件好了,“养”的问题已经不大,但不能光给钱,有了吃喝就行,还要感恩,关怀照顾。

兰溪:社会发展了,现代家庭伦理观也与古代有所不同,差别在哪里?

肖群忠:古代家庭伦理强调等级关系,所以有“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的说法,甚至极端到“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古代对父母大不敬,是会被治罪的。现代家庭伦理关系,亲子关系讲求平等,消除“差别”,实际上更利于年轻人。新孝道讲究亲情,但是越来越欠缺“敬”的内容了。

兰溪:现在,亲子关系平等了,儿子与父亲打官司争财产,就合情合理吗?

肖群忠:这事,合法,但不合德。古代的法律是建立在注重道德基础上的,个别父亲告儿子的有,但是儿子告父亲就是大不敬。儒家的理想是“无讼”。过去,家庭矛盾这档子事,请亲戚朋友说一说就解决了。法律也是社会资源,家庭的事情内部解决,不是更好吗?家庭诉讼增多,也是道德滑坡的一个表现。

不就是钱惹的祸吗?一家人为了财产,打官司,可以,但是,感情伤没了!

合法与合德

兰溪:2012年5月10日前后,上海一个12岁孩子的母亲涉嫌诈骗外逃,警察向学校提出询问孩子,受到学校拒绝。校长回复说,未成年人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形成,学校不鼓励孩子揭发父母撕裂亲情。这个校长值得人尊敬,保护了孩子,也保护了人伦的尊严。

肖群忠:孟子的弟子问,假设舜的父亲犯杀人罪,舜应该怎么办?孟子说,舜可以抛其位,“窃父而逃”。儒家看来,孝作为伦理道德,是高于法律的。《论语》中讲“亲亲相隐”,在孔子看来是做人的正义和美德,家庭伦理毁灭了,其他伦理就没有基础了。

隐瞒是包庇,揭发是积极举证,在二者之间有一个中间地带,就是回避。我们研究伦理学的同事之间也在讨论,刑事诉讼法是否应该做一个修正,亲人犯罪,家庭成员可以回避,不举证。这在韩国和欧美的法律中,是可以的。

亲情是最大的伦理,如果鼓励亲人之间相互揭发,这会颠覆中国传统伦理的基础,也不符合中国人长久以来形成的价值信仰。

兰溪:一家人反目成仇,跳起来,互相揭发,是政治运动留给中国人的噩梦。现在家庭题材的电视剧中,也充满为了财产和感情恶斗的情节。

肖群忠:“文革”对人精神道德的破坏是非常大的,恐怕还需要一段时间去建设。当前,道德的衰落根源在于利益冲突,道德就是对利益的约束、调整和节制。30年来,一些人的价值观变成了利益至上,把人本性中的私欲完全激发出来,道德的价值则相对失落了。

过去十年,中国因车祸伤亡的人数一直居世界第一位,为什么?在我看来,就是因为中国人道德修养不够。在公共生活中没有礼让,只有争抢,走路都要抢在前面。有些国家交通秩序非常好,车让人。

道德不仅是国家教化民众和社会实现秩序的手段,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现在物质生活比30年前好多了吧,为什么人们还仇富仇官?因为社会还存在不公平不正义,人们心中没有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道德标准。道德回归,不仅是社会教化和文化复兴的需要,也是人们幸福生活不可缺少的精神要素。

4.冰心的诗歌 篇四

1、《母亲》

母亲呵!

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2、《纸船》

——寄母亲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八,二十七,一九二三太平洋舟中。

3、《成功的花》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嫩绿的芽儿

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

“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

“贡献你自己!”

深红的果儿,和青年说:

“牺牲你自己!”

4、《繁星》节选

(一)繁星闪烁着——

深蓝的太空

何曾听得见它们对话?

沉默中

微光里

它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

(五)黑暗

怎么的描写呢?

心灵的深深处

宇宙的深深处

灿烂光中的休息处。

(八)残花缀在繁枝上

鸟儿飞去了。

撒的落红满地——

生命也是这般的一瞥么?

(九八)

青年人!

信你自己罢!

只有你自己是真实的,也只有你能创造你自己。

(一零三)

时间!

现在的我 太对不住你了么?

然而我所抛撇的是暂时的 我所寻求的是永远的。

(一零七)

我的朋友!

珍重些罢

不要把心灵中的珠儿

抛在难起波澜的大海里。

5、《清晨》

晓光破了,海关上光明了。

我的心思,小鸟般乘风高举。

飞遍了天边,到了海极,天边,海极,都充满着你的爱。

上帝啊!你的爱随处接着我,你的手引导我,你的右手也必扶持我,我的心思,小鸟般乘风高举,乘风高举,终离不了你无穷的慈爱,阿们。

6、《傍晚》

光明璀璨的乐园里:

花儿开着,鸟儿唱着,生命的泉水潺潺的流着,太阳慢慢的落下去了,映射着余辉——

是和万物握手吗?

是临别的歌唱么?

微微的凉风吹送着,光影里,宇宙的创造者,他——他自己缓缓的在园中行走。

耶和华啊!

你创造他们,是要他们赞美你么?

是的,要歌颂他,要赞美他。

他是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阿们。

7、《黄昏》

上帝啊!

无穷的智慧,无限的奥秘,谁能够知道呢?

是我么?是他么?

都不是的,除了你从光明中指示他,上帝啊!

求你从光明中指示我,也指示给宇宙里无量数的他,阿们。

8、《他是谁》

膏将尽了

只剩得一圈的黑影。

枝受伤了,只剩得几声的呻吟,不发光的,吹灭了罢,不开花的,折断了罢。

上帝啊!

“受伤的苇子,他不折断。

将残的灯火,他不吹灭。”

我们的光明——他的爱,永世无尽,阿们。

9、《黎明》

严静的世界,灿烂的世界——

黎明的时候,谁感我醒了?

上帝啊,在你的严静光明里,我心安定,我心安定。

我要讴歌。

心灵啊,应当醒了。

起来颂美耶和华。

琴啊,瑟啊,应当醒了。

起来颂美耶和华。

黎明的时候,谁感我醒了,阿们。

10、《春水》节选

(一)春水!

又是一年了

还这般的微微吹动。

可以再照个影儿么?

春水温静的答谢我说:

“我的朋友!

我从来没留下一个影子

不但对你是如此。”

(二十)山头独立

宇宙便一个人占有了么?

(三三)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

(四三)

春何曾说话呢?

但她那伟大潜隐的力量

已这般的 温柔了世界了!

(六二)

我要挽那“过去”的年光

但时间的经纬里

已织上了“现在”的丝了!

(六五)

只是一颗孤星罢了!

在无边的黑暗里

已写尽了宇宙的寂寞。

(七一)

当我浮云般

自来自去的时候

真觉得宇宙太寂寞了!

(七六)

寂寞增加郁闷

忙碌铲除烦恼--

我的朋友!

快乐在不停的工作里!

(八二)

我的朋友

不要让春风欺哄了你

花色原不如花香啊!

(八七)

青年人!

只是回顾么?

这世界是不住的前进呵。

(九零)

聪明人!

在这漠漠的世上

只能提着“自信”的灯儿

进行在黑暗里。

(一零二)

我的问题--

我的心

在光明中沉默不答。

我的梦

却在黑暗里替我解明了!

(一一二)

浪花愈大

凝立的磐石

在沉默的持守里

快乐也愈大了。

(一三四)

命运如同海风--

吹着青春的舟

飘摇的 曲折的

渡过了时间的海。

(一三七)

沉默着罢!

在这无穷的世界上

弱小的我 原只当微笑

不应放言。

(一七四)

青年人,珍重的描写罢,时间正翻着书页,请你着笔!

11、《夜半》

上帝啊!你安排了这严寂无声的世界。

从星光里,树叶的声音里

我听见了你的言词。

你在哪里,宇宙在哪里,人又在哪里?

上帝是爱的上帝,宇宙是爱的宇宙。

人呢?

5.冰心,被忽略的女性智慧 篇五

1940:冰心、吴文藻应邀赴渝参加抗战

冰心原名谢婉莹,1900年10月5日出生于当时还叫闽侯县的福州市。她的祖父谢銮恩是位私塾先生,与著名教育家严复和著名文学家林纾是同乡好友。她的父亲谢葆璋17岁时,随严复到位于天津紫竹林的北洋水师学堂学习,1895年参加过甲午海战。冰心出生时,谢葆璋已经是“海圻”号巡洋舰的副舰长。

1923年,冰心得到燕京大学的姊妹学校美国威尔斯利学院的奖学金,同年8月17日,她与来自清华学堂和燕京大学的余上沅、吴文藻、许地山、梁实秋、顾一樵等100多人,由上海赴美留学。这时的冰心已经相继出版诗集《繁星》和小说集《超人》,离开北京之前的1923年7月24日,她还协助《晨报副镌》开辟“儿童世界”栏目,并于7月25日发表《寄小读者o通讯一》。“我原来是想用小孩子口气,说天真话的。不想越写越不像!这是个不能避免的失败。但是我三年中的国外的经历,和病中的感想,却因此能很自由的速记了下来,我觉得欢喜”。

“越写越不像”的《寄小读者》于1926年结集出版,以其清浅可人的温情爱心和童心童趣,为冰心赢得了最广大的读者群和深远的影响力。1926年夏天,硕士毕业的冰心回到刚刚迁址于北京西郊的燕京大学(今北京大学)任教,同时以校友代表身份进入该校的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在冰心回国之前,继续留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社会学博士学位的吴文藻,特地赶到波士顿交给她一封写给未来岳父母的求婚长信,其中郑重表示,“我誓愿为她努力向上,牺牲一切,而后始敢将不才的我,贡献于二位长者之前,恳乞您们的垂纳!”

1928年冬天,吴文藻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29年初,他接受燕大和清华两校的聘任,回到已经改名北平的北京。燕大校方为了表示重视,把正在兴建的燕南园60号二层洋楼,指定给冰心、吴文藻居住。这一年,冰心29岁,吴文藻28岁。

抗战爆发后,冰心一家辗转来到云南昆明。为了躲避日军飞机的轰炸,冰心随后又带着子女迁居郊外的呈贡县,一度担任过师范学校的义务教师。吴文藻一个人留在城里,利用英庚款为云南大学创办社会学系并担任系主任。

1940年夏天,宋美龄以校友名义邀请冰心、吴文藻夫妇到重庆参加抗战工作,冰心夫妇的家庭命运和政治地位由此得到明显的提升和改善。据冰心1947年4月发表在日本《主妇之友》杂志第31卷第4号的《我所见到的蒋夫人》一文介绍,“1924年,我在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学院留学时,我的美国老师们经常自豪地和我说,本校有一位中国学生,即1917年毕业的宋美龄小姐,她非常聪明、漂亮。我回国后,1927年宋小姐与蒋介石结婚。我经常在新闻、杂志上拜见夫人的照片与讲话,但始终没有机会和她见面。”

在这篇文章中,冰心翔实记录了自己与宋美龄的三次会见,地点都是在蒋介石与宋美龄设在重庆郊外的黄山(又称汪山)官邸。

三上黄山官邸,与蒋、宋见面

从重庆至黄山,先得坐小汽艇过长江,之后坐轿子登山,由宋美龄秘书钱用和全程陪同。这是冰心与宋美龄的第一次见面,开始她们用汉语交谈,谈到美国母校时,两人情不自禁地说起英语,“和中文相比,夫人好像更能轻松地用英语交谈”。宋美龄给冰心留下了美好印象:“在我至今为止见到的妇女中,确实从未有过像夫人那样敏锐聪颖的人。她身材苗条、精神饱满,特别是那双澄清的眼睛非常美丽。宋美龄并不是一个政治的符号,一个令人生厌的达官贵妇,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女人,是一个极有中国传统美德又受西方现代文明熏陶、善于交际的夫人。”

这次会谈中,宋美龄正式邀请冰心到重庆工作,她认为冰心应该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指导青年。

三天后,宋美龄派人询问答案。冰心二上黄山官邸,当面向宋美龄讲述自己到重庆工作的实际困难:孩子小、搬家难、身体不太好、办公室坐不长、丈夫正在云南进行农村社会的调查研究,所以她只好决定“和原先一样住在云南,然后做点事……”

宋美龄当场表示可以帮助解决困难,重庆也需要吴文藻这样做研究的教授。这次上黄山,冰心得以与蒋介石夫妇一起品茶,蒋介石“态度非常和蔼……最显眼的是他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和曲线分明的嘴形”。

第三次上黄山时冰心与吴文藻同行,并且与“蒋委员长夫妇”共进午餐。回到昆明后,冰心、吴文藻稍作安排,便开始抗战期间的第三次搬家。1940年11月,夫妇二人与三个孩子还有保姆富奶奶直飞重庆,行李与家具中包括冰心睡惯的一张席梦思大床垫,由一辆大卡车拉走。一家人到达重庆时,教育部政务次长顾毓琇、国防最高委员会参事室参事蒲薛凤,以清华留美同学的身份到机场迎接。冰心一家临时居住在顾毓琇的“嘉庐”,吴文藻随后出任国防最高委员会参事室参事,冰心出任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妇女指导委员会(简称妇指会,由宋美龄担任指导长)的文化事业组组长。

晚年冰心在自称是“此生文字生涯中最后要做的一件事”的投笔之作《我的老伴——吴文藻》中,却刻意遮蔽了夫妇二人一生中最为辉煌的政学传奇。用她自己的话说:“‘七七’事变以后几十年生活的回忆,总使我胆怯心酸,不能下笔—说起我和文藻,真是‘隔行如隔山’,他整天在书房里埋头写些什么,和学生们滔滔不绝地谈些什么,我都不知道……1940年底,因英庚款讲座受到干扰,不能继续,同时在重庆的国防最高委员会工作的清华同学,又劝他到委员会里当参事,负责研究边疆的民族、宗教和教育问题,并提出意见。于是我们一家又搬到重庆去了。到了重庆,文藻仍寄居在城内的朋友家里,我和孩子们住在郊外的歌乐山,那里有一所没有围墙的土屋,是用我们卖书的六千元买来的。我把它叫做‘潜庐’……”

在冰心的经营下,当年的潜庐成了重庆政学两界的重要聚会场所。住在歌乐山的冯玉祥、老舍、臧克家,以及其他政学两界的当红人士郭沫若、巴金、茅盾、史良、刘清扬等人,都是这里的常客。1943年8月的一天,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郭沫若听说冰心患病后,邀约老舍等人登门看望,当场赋诗赞美了冰心战乱岁月的爱国情怀:

怪道新词少,病依江上楼。

碧帘锁烟霭,红烛映清流。

婉婉唱随乐,殷殷家国忧。

微怜松石瘦,贞静立山头。

赞美宋美龄的三篇佚文

伴随着政治地位的提升,吴文藻的学术参与度和学术影响力由中国国内拓展到国际社会。1944年底他到美国参加战时太平洋学会,讨论各盟国战后对日处理方案。1946年初,吴文藻的清华同学朱世明将军出任中国驻日代表团团长,约请吴文藻担任该团的政治组长,兼任盟国对日委员会中国代表顾问。同年11月,吴文藻回国把冰心和小女儿吴青接到东京。

1947年4月17日,冰心在日本《主妇之友》杂志发表《我所见到的蒋夫人》的同时,还在写给与周恩来关系密切的女作家赵清阁的书信中,专门表示了对于国民参政会的热心参与。

同年5月19日,冰心从日本东京回国,给宋美龄带回日本《妇人公论》编辑部的约稿信函。冰心回国后要求会面,宋美龄很快予以接见。同年7月,冰心在南京参加第四届国民参政会期间,收到宋美龄写给日本《妇人公论》的亲笔信。冰心将此信带到日本,1947年9月号《妇人公论》采用《赠日本女性》的大标题,刊登了宋美龄的中文原信、日文译文和大幅照片,并且在加写编者按的同时配套刊登了冰心的介绍文章《最近的宋美龄女士》。

1948年1月,日本《淑女》杂志在第1卷第1号即创刊号上,隆重刊登冰心的谈话录《闻名于世的女杰·我眼中的宋美龄女士》,并在编者按中专门介绍说:“我们从来日的谢冰心女士那儿得知了举世闻名的宋美龄女士的近况。谢冰心女士是宋美龄女士最好的朋友。”

冰心在这篇谈话录中,以生动活泼的口吻高调赞美了第一夫人宋美龄:“女士为主席做口译、笔译、写稿件、接待客人,这些在家在外始终都是一样的……对主席来说,女士就像自己的眼睛和手一样不可或缺。”

在冰心眼里,宋美龄是个大忙人,尽管她把自己与蒋介石的政治活动捆绑在一起,但她还有自己不可替代的另外一些事情,譬如对中国空军的鼎力扶持,对美国代表及军事高参的关系协调,对战争孤儿的慈善抚养,组织妇女团体对伤残士兵的酬劳慰问等。尤其难能可贵的是,繁忙的生活并没有影响到她的审美品味:“女士对色彩的协调搭配无与伦比。曾经在访美期间,女士登上了让美国女性惊欢的有名的《Vogue》杂志的封面……并不仅限哪种颜色,宋女士能根据季节、天气等不同情况,自由、大胆地搭配各种颜色,尽显其美”。

冰心在叙述这些生活细节的同时,画龙点睛地贡献了她自己的赞美之辞:“是的,夫人是集各种各样的特点于一身的女人。她喜欢整洁,衣服的颜色总是那么的协调。她喜欢整齐、清洁,亲手插桌上的花。她喜欢孩子并且喜欢干厨房的家务。她还喜欢文学和艺术。

据冰心研究专家、福州冰心文学馆馆长王炳根在《尘封的美文》中介绍,晚年冰心一直隐瞒与宋美龄及蒋介石之间曾有过的亲密关系。冰心去世后的1999年冬天,他听说天津一位废品收购者手上有冰心资料,便和冰心女婿陈恕教授专程探访。在冰心“文革”时期写下的交代材料所开列的作品目录中,意外发现了冰心发表于日本《妇人公论》1947年9月号的《最近的宋美龄女士》的线索,从而揭开了在日本寻找冰心赞美宋美龄的三篇佚文的序幕。

“遮蔽着说”与“打死也不说”

种种迹象表明,能做到左右逢源的冰心,是从来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的聪明人。她在与宋美龄、蒋介石夫妇建立亲密关系的同时,还与共产党方面的周恩来等人建立了秘密联系。对于前者,晚年冰心基于她的处世方式和女性智慧,采取的是遮蔽隐瞒的态度;对于后者,她所采取的却是引以为傲的另一种态度。

关于自己抗战时期的政治身份,冰心在《我的老伴一吴文藻》中半真半假、避重就轻地一笔带过:“我这个以‘社会贤达’的名义被塞进‘参政会’的参政员,每月的‘工资’也只是一担白米。”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她写作于1991年的《周恩来总理一一我所敬仰的伟大的共产党员》一文的高调回忆:“1941年春天,我在重庆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欢迎会上,第一次幸福地见到了周总理。”

按照冰心的晚年回忆,她和吴文藻居留日本期间,一边为国民党政府提供公务服务;一边与周恩来及中共地下党保持秘密联系:“这时我们结交了一位很好的朋友——谢南光同志,他是代表团政治组的副组长,也是一个地下共产党员。通过他,我们研读了许多毛主席著作,并和国内有了联系……我们有一位姓林的朋友—他是横滨领事,对共产主义同情的,被召回台湾即被枪毙了。文藻知道不能在代表团继续留任。1950年他向团长提出辞职,但离职后仍不能回国,因为我们持有的是台湾政府的护照。这时华人能在日本居留的,只有记者和商人。我们没有经商的资本,就通过朱世明将军和新加坡巨商胡文虎之子胡好的关系,取得了《星槟日报》记者的身份,在东京停留了一年,这时美国的耶鲁大学聘请文藻到该校任教,我们把赴美的申请书寄到台湾,不到一星期便被批准了!我们即刻离开了日本,不是向东,而是向西到了香港,在周恩来、罗青长的帮助下由香港回到了祖国!”在此之前,不愿意到美国留学的长子吴平,已经在中共地下党的安排下回到国内。

1951年秋天,吴文藻、冰心一家回到北京。1952年初夏的一个夜晚,周恩来在中南海召见了夫妇二人。关于此事,与晚年冰心来往密切的老舍儿子舒乙,在《真人—冰心辞世十年祭》中写道:“吴文藻和冰心一家由日本秘密回国是由周总理亲自安排的,安全部具体实施营救和迎接的。到北京后周总理专门为他们买了一所小房,在东单洋溢胡同,并暂时对外保密。周总理亲自接见了吴先生和谢先生,详细听取他们的汇报,并一再叮嘱,今日所说一切‘打死也不说!’‘文革’时造反派追问她,对周总理都说了些什么,她始终保持沉默,硬顶着,不吐一字,心里就默念着周总理那句话‘打死也不说’。”

老诗人邵燕祥也在《冰心诤言一片冰心》一文中回忆说:“记得当时有一位同为民主人士的老诗人,抗战期间也在大后方,曾对冰心所受的礼遇啧有烦言,大意是说,冰心在重庆时还与宋美龄常有交往,连发型都是‘仿宋’的。不知者不怪,他不知道冰心是受周恩来也就是共产党的委托,在山城陪都那样复杂的形势下,冒着‘深入虎穴’的政治风险呢。在几乎是不可抗拒的反右派斗争中,吴文藻先生被划为‘右派’,周恩来无力保护,却还对他们夫妇亲切劝慰。”

1958年4月,时任中央民族学院教授的吴文藻,继冰心的三弟谢为楫、长子吴平之后被打成右派分子,冰心在参加全国人大福建团会议时,也遭到集体围攻。危难之中,周恩来夫妇派小车把冰心接到中南海西花厅。“我一见到邓大姐就像见了亲人一样,我的一腔冤愤就都倾吐了出来!我说:‘如果他是右派,我也就是漏网右派,我们的思想都差不多,但决没有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思想!’我回来后向文藻说了总理夫妇极其委婉地让他好好改造。他在自传里说‘当时心里还是感到委屈和沉闷,但我坚信事情终有一天会弄清楚的。’1959年12月,文藻被摘掉右派分子的帽子。1979年又把错划予以改正”。

1991年是胡适诞辰100周年,冰心在这一年的《新文学史料》第4期发表《回忆中的胡适先生》一文表示纪念,文中却说:“我和胡适先生没有个人的接触,也没有通过信函。”然而在中华书局出版的《胡适来往书信选》的中册和下册里,各有一封冰心写给胡适的书信,从中可以看出,冰心家人与胡适家人之间多有交往。另据胡适1933年12月30日的日记记载,燕京大学国文系同学会当天举行年终聚会,吴世昌雇出租车迎接胡适、周作人一同前往。“同座有燕京教员顾颉刚、郭绍虞、郑振铎、马季明、谢冰心诸人,客人有俞平伯、沈从文、巴金、靳以……”

1985年9月24日,吴文藻因病去世,享年84岁。1999年2月28日,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这位曾担任过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等多项职务的世纪老人,被冠以“二十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忠诚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的身份荣誉,极其罕见地享受到了党和国家最高规格的葬礼哀荣。无疑,她带走的,除了几代读者的思念,还有诸如“打死也不说”的许多秘密……

6.冰心教子有方 篇六

冰心从来不要求孩子考试得第几名,她只教子女如何做人,做“真人”。冰心常说,人要诚实,不说谎;对身边的人,甚至小动物,都要有关爱之心,对社会更需要有责任感。

冰心的女儿吴青回忆说:“我哥哥姐姐上学时,我母亲经常教我听歌谣,给我讲故事。我最喜欢听母亲讲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了。母亲给我讲从小失去母亲的大卫是怎样生活的,怎样成才的。小主人公和他姑姑的善良,对我影響很大。直到现在,我仍清晰记得不少感人的故事情节。”

冰心经常教育吴青要“做老实人”、“说真话”。昊青小时候,家庭条件并不十分宽裕。当时冰心规定:每人每天只能吃两块饼干。有一次,吴青偷偷地多吃了几块饼干.但她就是不承认,冰心就罚她用肥皂水刷牙。

冰心常对吴青说:“你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女孩子.自己做事要主动承担责任。”冰心这一教诲对吴青影响很大。冰心还经常教育吴青对大自然、对一切生命都要有爱心。有一次,吴青和小伙伴一起逮麻雀玩。冰心就问吴青:“天黑了,你最爱找谁?”吴青说:“我最爱回到妈妈身边,妈妈的怀抱最温暖了!”冰心就说:“你想没想过,小鸟也要找它的妈妈呀!”

还有一次,吴青骂了一名聋哑孩子。冰心知道后.非常生气,狠狠地批评了吴青,还罚她喝奎宁水。奎宁水是喝不坏人的,但那苦味,却让吴青一辈子都忘不了。

冰心的教诲,让童年的吴青明白了应该如何善待他人,不要总想着自己。她以父母为榜样.注意保护环境,从不随地乱扔垃圾,从不随便摘花拈草。在母亲的鼓励下,她养过小鸡小鱼,也养过小猫小狗。给小动物喂食喂水,照料它们一点一点长大的过程。培养了吴青对生命、对社会的责任心。小学一年级时,学校号召为抗战将士募捐,吴青是全班为抗战募捐最多的一个!

冰心教子有方的故事,对我们每一个做父母的人来说,都有借鉴意义。

7.冰心写中秋的诗歌赏析 篇七

从家庭走向广阔的社会,直面黑暗的现实。冰心创作了《斯人独憔悴》,围绕着国难问题,展开父与子两代人的矛盾冲突,进而揭发军阀官僚卖国投降的行径,暴露封建家庭的专制和腐朽,反映了青年不能自由参加爱国运动的苦恼。由于作品涉及当时社会生活中极其现实的问题,触发读者“蹙眉顿足骂旧家庭的坏处”和思考对社会的改良,因而立即引起巨大的反响。报纸发表了评论,学生剧团将它改编为三幕话剧,在戏院公演,顿时冰心的名字受到文学界的注目。可以说,这部作品是冰心的成名作。接着,冰心又创作了抨击封建包办婚姻的《秋雨秋风愁煞人》。一个聪慧明丽的少女,一心向往中学毕业后再入大学,研究高深的学问,以便将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可是在“父母之命”下,被迫嫁给了一个纨绔公子的表兄,过着比囚徒还难受的生活,失去了人生的乐趣。

同时期,另一篇有影响的小说是《去国》。揭示爱国知识青年同**政府的矛盾。小说的主人公英士,学成归国,一心要用所学的科学技术建设祖国,可是回国后,满目所见,百业凋零;充耳所闻,皆是政府的**,社会的污浊。军阀混战,国库空虚,建设事业无人过问。空怀报国之心,无处施展才干,不得不应外国的聘请,再度去国。作者把学习成绩优异,满怀豪情回国的留学生的遭遇,放在辛亥革命成功,建立了共和政府的历史背景上展开,深刻反映了无数先烈为之抛头颅、洒鲜血的辛亥革命的失败,揭露了北洋政府的昏庸。对人才外流的忧愤、沉痛之情,贯穿全篇。当时的评论文章惊叹,《去国》“简直是研究人才问题的一个引子”。从中可以看出冰心珍惜人才的醒世苦心。

《超人》是冰心早期小说的代表作。由于主人公何彬思索的问题,反映了当时相当一部分知识青年内心的苦闷,作品发表后,引起了共鸣,获得了极大的赞扬。

30年代,倡导革命文学,左翼文艺成为时代思潮的先导。冰心的现实生活中,渐渐感到周围事物中有阶级、层次之分,人情世态中有很浓厚而压抑的辛酸成分。她的创作题材有明显的转变,对现实的反映深化了。这时期创作的《分》、《西风》、《冬儿姑娘》、《相片》等小说,都面对现实,站在时代的思想高度,观察人生,剖析人际关系,体现了她对社会生活新的体验,新的理解。基调是同情劳动人民悲惨的命运,赞赏劳动者的反抗行动,歌颂劳动者勤劳顽强的品德,鄙视剥削者逸乐的生活,鲜明地表现出她受到时代思潮洗礼的心迹。

《分》便是作者精心结构的篇章。它描写两个同时出世的婴儿,由于父母社会地位的不同,孩子从呱呱坠地起,便把“精神上,物质上的一切永远分开了”。作者通过贫富悬殊的对比,表现出对不公平社会的愤懑,对富裕生活的鄙夷,对劳动者的尊重和赞美。在她的笔下,劳动者的儿子,眼里放出了骄傲勇敢的光,豪迈地说:“在我的头上,有无限阔大的天空;在我的四周,有呼吸不尽的空气。

有自由的蝴蝶和蟋蟀在我的旁边歌唱飞翔。我的勇敢的卑微的同伴,是烧不尽割不完的。”这里隐寓着劳动人民的力量和光明前景。

《西风》中的主人公秋心,她和远同时就学于异国,彼此产生了感情,但是,秋心不甘心抛弃自己所受的教育,去做家庭主妇;为了远大的前途,毅然拒绝了远的爱情。不久,远就同一个年轻女子结了婚。从此天各一方,音信渺茫。作品只摄取这对青年时代的恋人,分手十年后,在旅途中的一次偶然的相遇,激起了一番情感的波涛,从而揭示了职业与婚姻的矛盾。这时的秋心,已经到了“卷地西风,半帘残月”的中年,青春的欢乐,像朝雾一样消逝了;劳碌的生涯,使她困乏憔悴;亲朋的零落星散,留给她的是无边的寂寞……面对着自己理想的恋人,眼望着圆满的家庭带来的温暖与快乐,她只有暗自悔恨、伤感、怅惘。小说真切地反映了无情的社会给一个满怀抱负的女青年所带来的不幸。

《相片》是冰心30年代的一篇力作,也是她的小说中别具一格的篇章。作品描写一个美国的传教士——施女士,她年轻、温柔、美丽,可是毕牧师背叛了他们的爱情。随着年华的流逝,她只能借种花、养狗、玩赏古董来打发静寂的岁月。后来她收养了一个中国的孤女淑贞,幽静、甜柔的少女,整日像一朵柳花、一片云影似的追随着她,给她以极大的慰安和满足。她也把一腔热柔的母爱之情,倾泻在淑贞身上。回国度假时,为了减少自己的孤寂,也带着淑贞回去。18岁的淑贞,在异邦的土地上,结识了来自祖国的青年李天锡,他对淑贞袒露了内心的烦闷,倾诉了对东方祖国的热爱和理想的追求,唤起了淑贞青春的觉醒。但是施女士却冷酷地把这生机勃勃的嫩芽摧残了。作者用劲秀的笔触,展示了东、西方的社会生活图景,尖锐地揭露了慈善家、传教士的丑恶的灵魂,展现出施女士在10年调理、精心教养的帷幕下,隐藏着极端自私、卑鄙的占有欲,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8.冰心与咪咪 篇八

冰心老人为此猫特自豪,逢人便夸耀说:“咪咪是上了‘猫谱’的,名字叫‘托枪挂印’,也有叫‘鞭打绣球’的。”老人非常宠爱自己的爱猫。每当冰心老人伏案写作时,咪咪必在桌面上就座,即使有生人在场,它也不跑不躲,仍大模大样地端坐在那儿,虎视眈眈地瞪着一双黄色的大圆眼,一副威风凛凛的样子,那神气还真有几分“挂印”出征的大将军的风度。

老人知道我也是一个爱猫族,我每次前去拜访老人家时她必与我聊猫,当然主要是夸她的爱猫咪咪是多么聪明了,还能听懂英语!见我有些怀疑的目光后就当场表演,只见老人将书桌的抽屉拉开,里面是满满的袋装烤鱼片。大猫在抽屉刚要拉开的瞬间就已兴奋地从桌子上跳了下来,只听老人说:“sit down please!”(请坐!)大猫还真的乖乖坐了下来,老人得意地夸耀:“怎么样?聪明吧?能听懂英语,多了不起!”边说边喂美味的鱼片给大猫吃。坐在一边的我心里想:“这一切不知是用了多少鱼片才训练出来的,在美味鱼片的诱惑下,哪国话猫都能懂,何止英语?”

咪咪作为冰心老人的爱猫,受到了全家人的呵护,家里人都把它当做家里重要的一员。有一次咪咪外出后没有回来,等了几天还不见踪影,怕是丢了,这一下可把全家人急坏了,尤其是冰心老人更是急得不得了,那可是她的命根儿啊!老人亲自用毛笔写了一大摞寻猫启事,发动全家到附近张贴,同时也在周边不停地寻找,最后还是一无所获。那些天,老人吃不好睡不好,一想起咪咪就要落泪。女儿吴青怕把老人急出病来,特地托朋友设法搞到一只小猫送回家。这是一只纯白的长毛小猫,长着一双蓝色清澈的大眼睛,可爱之极,属于“人见人爱”型,所有的人都异口同声:真漂亮!真可爱!大家那意思很明显,就是让老人把猫留下来。但老人死活不同意,她不喜欢这只小猫。

没想到,几天后,咪咪竟自己不知从什么地方溜达回来了,毫发未损、安然无恙,全家人欣喜若狂,老人更是喜笑颜开,而那只老人死活也不肯收养的小白猫,只好由女儿吴青收养了。

咪咪的失而复得,使全家更珍爱咪咪了。咪咪还有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爱好——照相。冰心老人是当代著名作家,经常有国内外的客人和记者来访,当然合影留念是必不可少的。每当要拍照时,老人一定要把猫也照上,并一定要照全了。久而久之,咪咪不但适应了照相,而且还爱上了照相,甚至还学会了抢镜头。不管当时它在什么地方,只要一听见摆弄照相机的动静,咪咪必飞快地不知从什么地方蹿出来,蹦到桌子上端坐在它自己固定的位置上并摆好一副主人的姿势让人拍照。在冰心老人留下的珍贵照片中,有很多合影是带有大猫咪咪的,由于猫是坐在桌子上的,离镜头近,所以照片中猫是处在中央的位置并显得大,而冰心老人在照片中却显得很小、很偏,实在是喧宾夺主,老人爱猫之情一目了然。

冰心老人生命的最后时光是在医院中度过的。这是老人第一次这么长时间与爱猫分开,老人念念不忘地记挂着爱猫咪咪,总向前来看望她的家人询问爱猫的状况,为了排遣老母亲对爱猫的思念之情,女儿吴青壮着胆子偷偷地把咪咪带到医院。这时的咪咪也已很老了,病榻上的冰心老人一见到爱猫,立刻激动不已,可能老人已意识到这是与爱猫的最后见面了。在场的人无不被这充满爱的场面深深地感动。老人的最后的心愿总算满足了,内心舒坦了许多。

几天后,老人静静地走完了她生命的旅程。老人去世的第二天,咪咪也在家中悄悄地逝去了。

为了纪念这位当代的杰出女性,在冰心老人的故乡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市建立了“冰心纪念馆”。咪咪被制成了标本摆放在了它生前固定的位置——书桌上,它还是那么精神,还是那么威风,就像一个忠实的“保镖”,护守着老人,及至永远……

9.浅析冰心儿童散文的创作特色 篇九

冰心, 原名谢婉莹, 福建长乐人, 著名的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作为儿童文学家, 冰心在一生中创作了大量儿童文学作品, 对当时儿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作品以独特选材、立意与表达形式交织成现代美学乐章。冰心在1923年发表《寄小读者》, 奠定了她在儿童文学史上的开拓者地位。此后, 冰心创作了多部儿童散文作品。

冰心认为:儿童散文写作过程中必须考虑读者心理、年龄特征与接受理解能力。在儿童散文中反映社会生活事件或问题, 热爱儿童, 了解儿童, 从生活海洋中, 选取对小读者有滋养的题材, 把精美的作品奉献给儿童。冰心的儿童散文, 不仅影响了大批读者, 也影响了大批刚步入文坛的的青年作家, 为我国儿童文学的繁荣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例如《寄小读者》打破封建礼教禁锢, 讴歌母爱、童真与大自然的同时, 表达了对自由平等的赞美与对弱小者的怜悯与同情。冰心不仅是儿童文学创作园地的辛勤耕耘者, 也是儿童文学作品的忠实读者。在阅读的同时, 冰心将有益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儿童散文作品, 推荐给孩儿童们, 架起儿童文学作家与小读者沟通的桥梁。

二、儿童散文反映的儿童意识

(一) 对母亲的爱

冰心通过对母爱的描述与呼唤构造爱的童话世界, 表达儿童对母亲的依恋与母爱的渴求。冰心散文中的抒情自我, 多是表达对母亲的依恋感及在母亲身边感受的安全感, 反衬母爱的伟大。冰心通过“克制外来侵袭”的“看法、判断”, 体验无私深沉的母爱。在冰心的文学散文作品中, 常常通过语言表达遭受自然、人生风雨的女儿对母爱的渴望;如孩子般投在母亲怀里、如儿童般得到母亲的爱护。母亲真挚的爱, 渗透与滋润了冰心幼小的心灵, 成为她思想与行为的善良出发点。正因为作家真切体验到纯真、深厚慈母爱的重要意义, 在面对社会种种矛盾、冲突时, 作家才会保持真挚的童心, 把母爱化作改造世界的原动力。

(二) 对自然的爱

在冰心的心里, 自然界具有人的感觉与感知, 这静穆和美的自然赢得了冰心孩子般的“归心低首”或“清淡相照”的爱。童心意识的泛灵性指:“自然万事万物不仅具有生命, 还和人一样有感觉与意识。童心的鲜明特征就是:对世界的新鲜感、好奇心。尤其是当冰心把自己的童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时, 她获得了真正的愉悦:“五日绝早过苏州。两夜失眠, 烦困已极, 而窗外风景, 浸入我倦乏的心中, 使我悠然如醉。”所有烦恼与疲倦, 在这静美的自然画卷前得到了超脱。人与自然的合一, 表达了童心对自然的纯朴、天然亲近。在文学创作领域, 童年的心理意识潜在地影响作家创作心理, 儿时的恋海情结, 是冰心创作灵感的源泉。冰心以儿童的眼光描写景物, 常带有神奇色彩, 呈现独具的审美效果。儿童的心灵世界正处于各种感官相通的时期, 常把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沟通起来。冰心怀着真挚的童心, 在其文学散文作品中不经意间就流露出通感的艺术手法。

(三) 对童真的爱

冰心作品中的“真”天性使然, 如赤子般真纯, 与儿童有天然的亲和力。冰心以成年人的“童年性”反顾儿童世界, 以自己对童心的深切体悟描写儿童生活, 展现儿童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捕捉儿童的童真, 塑造个鲜明生动的儿童形象。对儿童形象的描写是作者的童心意识形象、直观的表现。冰心还尝试用童真的纯洁解救成年人的苦痛、净化现实的污浊。冰心的创作立足于个性本色与自身的生活体验, 选择切合自身特长的题材、体式奉予读者。童心思维的“借用”, 使冰心的文学散文超出成人思维局限, 呈现童心般的真美特征。以儿童无邪的眼光重新审视被世俗蒙蔽的世界。冰心以本性的至纯至善建构的“童真之美”。

三、冰心儿童散文创作的艺术特色

(一) 语言美

1. 诗性美。

冰心儿童散文中, 语言的诗性美体现其作品中温柔的语调, 包含情思的语言。《繁星》、《春水》中的的语言中处处流露温情的诗意, 寥寥数语就描画出优美和谐, 温馨、雅静的家庭氛围, 令人心旷神怡。

2. 典雅美。

清新美丽的语句在冰心儿童散文创作中随处可见。冰心语言典雅风格除运用文言文句式外, 还表现在“冰心体”的运用上, 即主张白话文言化、中文西文化等。通俗易懂又清新典雅的语句能够抓住儿童的心, 使其得到美的享受, 构成其作品语言清新典雅的美。

3. 音乐美。

语言节奏美使小朋友读起来朗朗上口, 运用多种形式的排比, 突出散文句子的节奏与音律。冰心的儿童散文语言极富音乐性, 讲究音节整齐匀称与声调平仄相间, 大量运用排比句式, 增加散文的气势与意境。

(二) 叙述美

1. 叙述中的直接告白。

冰心儿童文学作品中的直接告白源于内心倾诉的愿望, 源于她对儿童成长的关怀。告白不是平铺直叙的叙述, 而是适时适度地融入到叙述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的告白, 既不矫揉造作, 有情景铺垫情真意切冰心以真情叙述袒露内心, 以孩童般天真淳朴的心契合生活本真状态。在叙述告白中, 冰心参杂了回忆与追念式的抒情。。例如《寄小读者》以眼前景事的平实叙述, 突入告白与追忆。

2. 采用儿童叙述视角。

视角是作者审视世界的眼光与角度, 体现叙事者与故事间的关系。儿童视角借助于儿童眼光或口吻讲述故事, 故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的特征。儿童视角作为一种视角类型, 以儿童的眼光观察世界、以儿童的思维理解世界。叙述强调姿态、结构及心理意识因素, 且受制于作者的儿童叙事角度。在冰心的儿童文学作品《分》中, 婴儿对于自己的降生认为是一个巨灵之掌, 把婴儿从幽闷痛楚的密网中打破了出来, 当自己睁开眼时, 看到自己的腿仍在那巨灵择相对应。换言之, 使用什么样的人称报道新闻, 就具有什么样的报道角度。因此, 以参与者的身份进行报道, 是微博新闻的主要角度, 使得报道更具亲和力, 更强互动性。传统的客观报道角度已经不能满足微博新闻的报道。

(3) 文风:记者个人特色的体现

新闻文风包括媒体风格和作者风格和文本风格, 在微博新闻中, 作者风格和文本风格更加契合, 体现出个人化的写作风格, 因此, 新闻写作更随意, 更生活化。

(3) 受众:“自媒体”与“点-点互动”

一方面, 受众可以主动参与到微博新闻的创作当中, 成为新闻的作者或发布者, 因此才有“自媒体”的说法;另一方面, 微博新闻也让受众和作者的距离更近了, 互动更强、更及时, 作者可以单独给个别留言的受众进行微博信息回复, 因此传播对象也更精确。

(4) 叙事客体——碎片化的新闻事实

(1) 叙事文本的特征

新闻素材是固定的, 包括客体和过程两个部分。客体是人物、地点、时间等基本要素, 在微博新闻中, 往往保留了这些基本要素, 而过程则尽量精简或省略。

这条微博是在“新华视点”在2010年4月28日发表的一条天气新闻“气象预报显示, 世博会开幕期间, 上海天气对开幕仪式举行比较有利。上海市气象局经仔细研究决定, 不准备组织大规模人工消云减雨措施。”加上标点共62个字。在这条微博中, 充分突出了结果, 弱化了过程: (1) 少量的新闻要点:天气情况有利;不组织人工消云减雨措施; (2) 模糊代替具体:没有说明世博会开幕期间, 天气状况的具体预测, 而是由四个字“比较有利”来代替; (3) 突出结果, 弱化过程:用“经仔细研究决定”七个字来省略对原因的阐释, 直接呈上结果“不准备组织大规模的人工消云减雨措施”。

(2) 切片事实——被边缘化的新闻事实

在140个字以内, 微博新闻展现的只是切片的事实, 真正的新闻事实却被边缘化了。越来越多的微博新闻往往只是事实片段的呈现和观点的陈述, 新闻叙事功能不断弱化, 在切片的事实当中, 已经看不到新闻本来的面目。

(3) 私语化、个人化的叙事特征

个人化和私语化的叙事特征是博客、个人主页等半公开半私密的文本的特征, 而微博新闻的语言也显然受到了这些因素的影响。传统媒介发布的新闻信息往往代表了媒体的立场, 而微博发布的新闻信息却体现出个人观点、思想和情感的表达。

综上所述, 微博新闻叙事一改传统新闻叙事的构成和表现方式, 突出了信息的即时性和服务性。一方面, 微博新闻叙事顺应了当前的阅读诉求, 而同时一定程度上也弱化了新闻报道本身的特质和逻辑支撑。微博新闻叙事中, 新闻事实的“碎片化”把真正的新闻边缘化了。“碎片化”的未来是否是一片光明、这种趋势的前景是否带来新闻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还需要业界从业人员和学者的共同努力。

注释:

[1]谢晖:《新闻文本学》, P169页,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7年第一版。

摘要:儿童散文是适合儿童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与丰富思想价值的文学作品。儿童散文是适合于儿童接受, 并为其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本文分析冰心的儿童散文反映的儿童意识、创作艺术特色及叙事模式, 多角度的分析了冰心儿童散文的创作特色。

关键词:冰心,儿童散文,创作特色

参考文献

[1]于虹:儿童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2]马雁红:冰心儿童文学散文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J],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

[3]汪卫东:重读冰心[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08

[4]冰心:儿童文学全集[M], 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5

10.现代诗歌冰心 篇十

通过阅读这部诗集我感受到,诗集中的一首首小诗依旧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情感、对孩子的喜爱和对自然的赞叹,并且其中有一些是赞美母爱与赞美童真、赞美自然联系在一起表达的:

造物者,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 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 我要至诚地求着:“我在母亲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妈妈告诉我,诗人的这首诗就是把对母爱的赞颂、对自然的赞美、对童真的呼唤、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妈妈让我长大些、多积累些知识再来阅读一下这首诗,自己就可以领略到诗的美好意境了。

但我感觉与《繁星》的不同之处在于,《春水》中的小诗似乎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小诗中也似乎蕴藏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其中的人生哲理虽然我不一定完全都能读懂,但通过父母的帮助和讲解,小诗中的一些人生哲理还是对我产生了很大触动。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

我知道孤芳自赏是把自己比做仅有的香花而自我欣赏,比喻自命清高,也就是自己认为比别人懂得多,各方面都比别人优秀。妈妈说这是一首哲理小诗,墙角里的花与天地间万物相比,本身就是简直太过渺小了,但如果孤芳自赏,就会觉得天地都会比它反而渺小。看来孤芳自赏是很不可取。

记得几年前一次考试的.经历就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久久不能忘却。那是我刚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第一次英语考试,我是我们班唯一的一个满分,所以从那是起我就开始认为自己是全班英语最好的人,而且比其他同学强不是一点半点,甚至认为不必太用心以后也会稳拿第一。但接下来的几次英语考试,我不仅没有得到满分,而且成绩排名也不是很靠前了。后来我才知道,第一次考得好是因为考试的内容恰巧是我全会的,整体英语水平并不必其他同学明显高出一块。当然,经过以后不断的努力,我的英语水平有了质的提高,考试成绩虽不是每一次都能够得满分、拿第一,但每一次都是名列前茅。现在回想起来,当初我大概就是犯了孤芳自赏的错误,孤芳自赏的危害真是够大呀!。

11.试论冰心与泰戈尔诗歌的异同 篇十一

【摘 要】: 冰心与泰戈尔的诗歌虽然都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 但具体到宗教精神和宗教理想的表达上却又不同,冰心的诗歌在文体格式上是对泰戈尔诗歌的一种继承,他们的诗歌都是以歌颂大自然、儿童和爱为主题。但冰心不像泰戈尔一样去歌颂自己的爱情生活。虽然他们在歌颂人类情爱的类型方面有所不同,但他们都共同地想发现人类情爱和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

【关键字】: 泰戈尔; 冰心; 宗教哲学

提到“一片冰心在玉壶”,大家就会想到冰心,她把她的一生都献给了孩子、祖国和人民,献给全社会和全人类。冰心是二十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她开创了多种“冰心体”的文学样式,进行了文学现代化的扎扎实实的实践。她是我国第一代儿童文学作家,是著名的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诗人、翻译家。她的译作如的《先知》《沙与沫》,印度泰戈尔的《吉檀迦利》《园丁集》及戏剧集多种,都是公认的文学翻译精品。她的一生有很多著作,代表作品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冰心是中国新文学女性作家第一人,她早期的创作受到了泰戈尔的明显影响,特别是诗集《繁星》和《春水》。她说:“我自己写《繁星》和《春水》的时候,并不是在写诗,只是受了泰戈尔的《飞鸟集》的影响,把许多‘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而已。”○1冰心以她的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读者。

说到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他的散文诗,可以说影响了中国一代文学先驱。泰戈尔曾两次访问过中国,他访问之后,他的作品大量地译成汉文。当时翻译的绝大多数是散文诗,所以,泰戈尔对中国的影响首先是散文诗。泰戈尔对中国散文诗的影响是广泛的,而惟独冰心最得泰戈尔思想和艺术的精髓,成了“最有名神形毕肖的泰戈尔的私淑弟子。

泰戈尔和冰心两位作家虽然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但就其作品而言,爱的宗教哲学虽然是泰戈尔和冰心诗歌主题的基本色调。冰心的作品受泰戈尔的影响,她的创作走向温柔的爱的吟颂,尽情地赞美母爱、童心、大自然。但是在宗教精神价值的取向上,两位诗人又有着本质的区别。

一、文体格式上的继承发展

自从五四运动在文化领域提倡了白话文,诗歌领域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胡适的《尝试集》为标志,新诗又开一代诗风,同时又面临着新的内部危机与新的内在要求。1923年出版的冰心的《繁星》、《春水》引起人们对“小体诗”的关注与兴趣。小体诗主要是在周作人翻译的日本短歌、俳句和郑振铎翻译的泰戈尔的《飞鸟集》影响下产生的,是一种即兴的短诗,一般以三五行为一首,表现作者刹那间的感受,寄寓一种人生哲理或美的情思。○

泰戈尔的《飞鸟集》中写道,妇人/你在料理家事的时候/你的手足歌唱着/正如山间的溪水歌唱着在小石中流过。冰心的《春水》中写道,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这样的文体格式在两位诗人的诗集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冰心显然是受到了泰戈尔的影响,进而继承和创作。

二、冰心和泰戈尔诗歌中宗教思想的渗透以及宗教价值的不同表达

(一)宗教思想,爱的哲学

用诗歌来表达宗教精神,是泰戈尔与冰心诗歌创作的共同点,而全方位的宗教式的爱,是两位诗人诗歌情感的共同主题。

在印度历史上,宗教与文学艺术融为一体,是印度文化的核心。泰戈尔从小就生活在宗教的氛围中,受到古印度的宗教文化教义的熏陶,如《梨俱吠陀》、“奥义书”、“吠檀多”,使泰戈尔的诗歌体现了 “梵我合一”的观念。青年时代的泰戈尔,受西方基督教的影响,在他诗歌中的“上帝”成为东西方宗教文化混合的象征符号。泰戈尔对“上帝”的理解糅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宗教精神,并把这种精神化解为完全彻底的泛爱哲学。

“神啊、我感谢你/我压根不是权力的轮子、而是同那些被这种轮子碾地粉碎的活人们在一起的”(《繁星》三十六)○3

“我的主人,我不知道你怎样歌唱!我却总在沉寂的惊奇中聆听。/你那音乐的光环照亮全球。你那音乐的气息贯彻天宇。你那音乐的圣流漫过一切阻挡的岩石,奔涌向前。/我渴望与你歌唱,却挣扎不出一点声音。我想说话,但言语代替不了歌唱,我发不出声音来。呵,我的心已被你无尽的音乐之网俘虏,我的主人!”(《吉檀迦利<圣歌>》)○4

在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对泰戈尔来讲,他的诗是他奉献给神的礼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

冰心的著名诗集《繁星》和《春水》,是直接受到泰戈尔诗的影响而创作的。冰心的诗歌创作在宗教精神和宗教理想方面更多地接受了泰戈尔的影响并有所发展。初读《飞鸟集》时,泰戈尔的诗使冰心十分的感动:“你的极端信仰——你的‘宇宙和个人的灵中间有一大调和’的信仰,你的存蓄‘天然的美感’,发挥‘天然的美感’的诗词,都渗入我的脑海中,和我原来的‘不能言说’的思想,一缕缕的合成琴弦,奏出缥缈神奇无调无声的音乐”。她觉得自己的思想与泰戈尔的思想“在‘梵’中合一了。” ○5

冰心宗教思想的形成既受到泰戈尔的影响,又与她自身的成长经历有关。她出生于中国一个宗教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及至进了贝满女中,冰心才第一次接触到基督教义,也逐渐地萌发了一种用“爱”的眼光,去看待她所认识、所接触的人,去对待她所遇见、所看到的事。这种思想,就形成了一种被她自己称之为“爱的哲学”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冰心在1926年一度中断创作之前,基督教思想观念对她的文学观、文学创作的艺术表现内容和方

式,均有明显而深刻的影响。冰心对文学艺术有一种宗教式的虔诚与真挚。○6

北京基督教青年会刊(《生命》)杂志上载有十六首冰心的诗歌,如《傍晚》《黄昏》《夜半》《黎明》《他是谁》等。

上帝啊!你安排了这严寂无声的世界/从星光里,树叶的声音里/我听见了你的言词/你在哪里,宇宙在哪里,人又在哪里?/上帝是爱的上帝/宇宙是爱的宇宙/人呢——/上帝啊!我称谢你/因你教诲我,阿门。----《夜半》

在这首诗歌里,冰心直抒胸臆,表达了她对上帝和宇宙的爱以及崇敬,这也是冰心思想中爱的哲学的最初体现。

(二)不同的宗教精神和宗教理想的表达

爱的宗教哲学虽然是泰戈尔和冰心诗歌主题的基本色调,但是在宗教精神价值的取向上,两位诗人又有着本质的区别。

虽然冰心泰戈尔诗中的宗教情感主要是对泛爱哲学的肯定和对神的依赖与崇敬。但是冰心却不同,她的诗歌的实质依然是以“爱的宗教哲学”为核心,可冰心的诗歌更多的是对爱的肯定和褒扬。在泰戈尔的诗歌中,“上帝”是一个全能符号,是调和人与人、人与自然对立的抽象物,是赐爱于人类的主体。而冰心诗歌中则是以人的价值为中心,爱的宗教情感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献身精神。即便是深受泰戈尔影响的《繁星》,其宗教精神也主要是表现为弱小者立言,为苦难者寻找一个躲避风雨的港湾。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进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好躲进你的怀里”(《繁星》第159节)。

在此诗中,“母亲”与泰戈尔诗中的“上帝”是同义语,但“母亲”的意义却远离神而更近人,是普济众生的实体,而非神秘莫测的“上帝”。冰心的诗歌虽然无法回答人类疾苦的根源,但冰心满心希望人类真切相爱,“人类呵!/相爱吧,/我们都是长行的旅客,/向着同一归宿。”爱是人的本性,是人性欲望的自然发展,是人类进步、社会前进、世界发展的原动力。

如果说泰戈尔追求神人合一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自我灵魂的神圣崇高,使灵与肉在追踪“梵”的品格境界时得以羽化登天,那么冰心却是通过人性的幻想体验,与“上帝”在灵魂上保持一致,并依凭于神灵的帮助达到解救人类苦难的目的。两者的区别在于泰戈尔强调个体灵魂的圣化境界,认为肉体是短暂的、是必死的,而人性经过与“梵”或“上帝”的交融之后,其灵魂的价值是不朽的,人性的人便成为宇宙的人。冰心则注重宗教精神的社会道德化和宗教理想的人性化,主张万能的“上帝”应担负起解脱人间苦难的责任,而不是远离人类的、高不可及的冥冥的外在偶像。

三、诗歌主题方面的比较

泰戈尔思想中有“泛神论”,主要是歌颂爱情(包括母爱)、赞美自然和描绘童真;而冰心“爱的哲学”的思想体系也有三方面的内容:颂扬母爱、讴歌自然和抒写童心。

(一)歌颂自然

激发泰戈尔写下无数诗篇的灵感,主要是来自于他对大自然的信仰。他有一种物我如一,自己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和化身的泛神论思想。像哲学家和诗人在泰戈尔身上结合得十分完美一样 ,在他的自然诗中 ,诗歌和哲学也结合得水乳交融。泰戈尔自然诗是用“真即喜”抵御摩耶论 ,启发民众 ,鼓舞斗志 ,为民族获取“真实中的自由”而歌唱。○7

同样,冰心也认为:“世界上最难忘的是自然之美”。所以,自然在冰心的心目中,形成了一种泛神的宗教式迷恋。她说:“谈到我生平宗教思想,完全从自然之美感中得来。”在冰心笔下,大自然既美丽又神秘,既是一个可心可意的美人儿,又是一片甘泉、香飘四季,叫人流连忘返的仙境福地。

(二)歌颂童真

泰戈尔和冰心在对童真的描写上,基本上是相同的。两人都认为童年的特点和意义,就是对人生的各种问题和社会争斗的冷漠和无忧无虑,都以充满诗意想象进入儿童的心灵,展现他们幼稚、单纯却又是“错综复杂”的内心世界。

在《新月集》内的《海边》这首诗中,泰戈尔尽情地讴歌了无忧无虑的儿童的勇敢精神。在无边世界的海滨,孩子们盛大的聚会者。而大海涌起了喧笑,在海岸闪烁着苍白的微笑,风暴在无路的天空中漂浮,死亡在猖狂,但孩子们在游戏。

三个很小的孩子/一排儿坐在树边的沟沿上/彼此含笑地看着、等着/一个拍着手唱起来/那两个也连忙拍手唱了/„/只是三个平凡的孩子罢了/却赢得我三番回顾。平平常常的一副场景,却令世人如此感动,以至于频频回顾,而这一切都是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8这篇《儿童》同泰戈尔的《新月集》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歌颂爱

在泰戈尔和冰心各自“爱的哲学”思想体系中,泰戈尔虽也歌颂母爱的伟大,但更多的是歌颂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在《吉檀迦利》第十七首中,诗人说:“我只等候着爱/要最终把我交在他手里”可见泰戈尔也是以爱为出发点求得人与神的结合。○9但冰心相反,他只是虔诚地赞颂母爱的伟大、高尚与无私。巴金在《冰心著作集·后记》里说:“从她的作品里我们得到了不少的温暖和安慰,我们知道了爱星、爱海,而且我们从那些亲切而美丽的语句里重温了我们永久失去的母爱。”

综上所述,冰心的诗歌在文体格式上是一种继承,以歌颂大自然、儿童和爱为主题。但冰心不像泰戈尔一样去歌颂自己的爱情生活。虽然他们在歌颂人类情爱的类型方面有所不同,但他们都共同地想发现人类情爱和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在他们的笔下,自然很少被视为单纯的背景,不是自然融入人类的情感,就是人类的感情融入自然之中。泰戈尔与冰心的诗歌虽然都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 但具体到宗教精神和宗教理想的表达上却又不同。泰戈尔强调个体灵魂的圣化境界,认为肉体是短暂的、是必死的, 而人性经过与“梵”或“上帝” 的交融之后, 其灵魂的价值便是不朽的, 人性的人便成为宇宙的人。冰心则注重宗教精神的社会道德化和宗教理想的人性化, 主张万能的“上帝”应担负起解脱人间苦难的责任, 而不是远离人类的、高不可及的冥冥的外在偶像。

注释:

①《冰心散文集》之《遥寄印度哲人泰戈尔》蒙天娇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年4月版

②《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大出版社 1998年7月1版96页钱理群 温儒敏 吴福辉著

③、④《吉檀迦利》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第一版 林志豪译

⑤《冰肖风全集》(传记卷)肖风 1986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1年6月版 ⑥冰心早期创作的基督教影响 胡绍华 《江汉论坛》 1997年06期 ⑦泰戈尔的自然观与自然诗 郁龙余 《文史哲》 2002年04期

⑧《繁星﹒春水》北京日报报业集团 同心出版社 2011年10月第五次印刷 ⑨《外国文学史.下》郑克鲁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3月第二版 333页

Power by YOZOSOFT 参考文献:

[1] 蒙天娇《冰心散文集》之《遥寄印度哲人泰戈尔》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年4月版,(1)

[2] 钱理群 温儒敏 吴福辉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大出版社 1998年7月1版,(1)

12.玉骨冰心写丹青——我演秋香 篇十二

一、人物性格的鲜活性

在《唐伯虎点秋香》一剧中, 唐伯虎一出场就点明了自己是在寻觅一位可以入画的如意女子, 并作出了一番较为详细的描述:“情似红枫性似冰, 侠骨柔肠真烈性。”他还补充道这女子应该具备的特征是“烈烈真性, 脉脉柔情, 不卑不亢, 玉骨冰心”。而他接近秋香并向秋香表明心迹, 正是因为发现了秋香身上的这些特性。所以, 我在塑造秋香这一角色时着重参考了这些描述, 但求做到既有柔情的一面, 又有烈性的一面, 不卑不亢, 气节凛然。秋香虽是一个丫鬟, 面对两位太师公子对她倾心有加时, 她没有受宠若惊或是恃宠而骄, 而是洁身自好, 有意拒绝。唐伯虎所充当的书僮华安仪表堂堂, 才华横溢, 全府上下的丫鬟青睐于他, 而秋香也只是做好自我, 平平淡淡。由于她不知华安的身份, 她总觉得华安过于高傲与轻浮, 便变着法向华安表明自己不是那么随便的女子, 也多次规劝他奋发上进。而她的柔情自寺中烧香和回眸三笑便已展露了, 至“受罚”一场听闻华安倾诉肺腑、表明心迹而深受感动时, 达到了高潮。

当然, 要使人物性格更显鲜活, 丰富的生活体验和恰当的表现形式也是必不可少的。另外, 使角色气质与全剧气质相统一也是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的一大途径。这是一出轻喜剧, 剧中始终洋溢着轻快活泼的气氛, 而秋香的身上自然也应透着这样一种轻松活泼的气韵。在我看来, 秋香的身上不仅存在着与全剧相谐的气质, 还存在着一大时尚元素——偶像崇拜情结。她对唐伯虎的倾慕就像当下社会很多少女对明星的崇拜, 说得再时髦点, 唐伯虎就是她心目中的男神。在她的眼里, 唐伯虎的画艺是无与伦比的。而她毕竟不是丧失理智的疯狂追星族, 所以在与腊梅争论华安与唐伯虎谁高谁低时, 也并没有死缠烂打到底, 而是在适当的辩解之后便一笑置之。可她毕竟还是争辩了一番, 因为她听到腊梅说华安可以跟唐伯虎相提并论时内心是有不服气的, 而这恰恰是符合生活的, 符合少女情怀的。在表演的时候, 我正是适当地融入追星族的心理特征, 使这种不服气的情绪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包括她在听到华安说唐伯虎的绘画水准也就平平之时, 她同样也表现出了生气, 这种情绪甚至在一定意义上影响到了她对华安其人的评判, 所以才会有后面打小报告对华安进行打击报复的情形。在“受罚”一场中, 听华安娓娓倾诉之后的感动也显得合情合理了, 正如烧香时所言“只求个心怀至诚如意郎”, 她是被唐伯虎的这番至诚所感动的。可她的理智又一次把她拉了回来, 细细琢磨, 觉得华安一向是轻浮之人, 想是他又一次胡言乱语了, 于是督促他赶紧画观音像。这样的表现不仅比较饱满地刻画出了秋香的形象, 同时又是符合生活的, 还使情节富有一种轻松活泼的气氛, 与全剧的精神气质相呼应。

二、人物性格的统一性

正如前面所言, 我眼中的秋香是偏向于花衫一路的, 她既有欲言又止、欲放还收的娇羞情态, 又有少女的天真烂漫与活泼调皮。另外, 她对同一个人的双重身份的态度似乎也有天壤之别, 把唐伯虎捧到了天上, 倾慕不已;而对华安就好似贬到了地下, 多有不屑。所以, 我更须从生活体验出发, 借助生活体验来完善对人物内心体验的认识与把握, 把人物的这两面统一起来, 使秋香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还原得更为真实。而不是呈现出一个时而疯癫时而惺惺作态, 贪慕虚荣的秋香形象, 这与剧中唐伯虎所追求的“烈烈真性, 脉脉柔情, 不卑不亢, 玉骨冰心”的人物丹青精神也是难以统一起来的, 甚至会使全剧的精神内涵遭受破坏而难以呈现。

摸清场合与人物关系, 以此为依据来决定人物情态的收与放, 这是使人物性格具有良好的统一性的极为有效的途径。不难发现, 秋香的整体气质还是偏向于文静的, 她表现得较为活络的时候, 多是跟腊梅在一起聊天嬉戏的时候。而这恰恰是有生活基础的, 很多女孩子往往和闺蜜、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会显得有些肆无忌惮, 尽情地放开自己的所有牵绊与束缚, 而在其他人面前或私处的时候会有所收敛, 文静一些。所以, 秋香的活泼调皮与她身上的文静其实是很容易统一起来的, 关键是在不同场合中对舞台节奏要有所把握。在腊梅面前, 声音可以张扬一些, 节奏稍微明快一些;在私处而思考的时候, 节奏可以沉缓一些, 声音也和此时的曲调一样悠扬一些, 平和一些。而在两位少爷和华安跟前可以表现得比在太师夫人、二姑奶奶跟前张扬些, 可比之在腊梅跟前则略有收敛, 而在二姑奶奶跟前实则也会比在太师夫人面前张扬一些。而在有不满乃至生气的情绪的时候, 则又会表现得更为张扬一些, 但是在太师夫人面前会有所隐忍。这既是作为一名丫鬟所应具备的职业操守, 亦是符合人情的。

上一篇:混凝土搅拌站验收报告下一篇: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