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赏析(DOC)

2024-08-03

古诗词赏析(DOC)(精选8篇)

1.古诗词赏析(DOC) 篇一

四年级古诗文经典诵读上册

长歌行

汉乐府民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寒 食

〔唐〕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涉江采芙蓉

〔两汉〕佚名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锦 瑟

〔唐〕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v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关雎

国风 周南》

蒹葭 《诗经》

《诗经

子衿

《诗经 郑风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月 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早寒江上有怀

〔唐〕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相 思

〔唐〕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春 望

〔唐〕 杜甫

送朱大人入秦

〔唐〕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莲花坞

〔唐〕王维 日日采莲去,洲长多暮归。弄篙莫溅水,畏湿红莲衣。

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易水送别

〔唐〕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游山西村

〔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桃花源记

〔东晋〕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

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师 说

〔唐〕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观刈麦

〔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望海潮(东南形胜)

〔北宋〕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雨霖铃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古风情,更与何人说?

定**

〔宋〕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宋〕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春江花月夜

〔唐〕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国风·卫风·氓

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四年级古诗词诵读下册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临洞庭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送友人

〔唐〕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秋 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鲁山山行

〔北宋〕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赠从弟

〔魏晋〕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登幽州台歌

〔唐〕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飞来峰

〔宋〕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野 望

〔唐〕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黄鹤楼

〔唐〕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卜算子·咏梅

〔宋〕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破阵子·燕子欲归时节

〔宋〕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次北固山下

〔唐〕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山坡羊·骊山怀古

〔元〕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南唐〕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毛泽东诗词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菩萨蛮 大柏地

毛泽东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距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使至塞上

〔唐〕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

〔唐〕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登飞来峰

〔宋〕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浪淘沙 北戴河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古文

陋室铭

〔唐〕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宋〕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

乎众矣。

岳阳楼记

〔宋〕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谛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于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月下独酌

〔唐〕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三峡

〔北魏〕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湖心亭看雪

〔明末清初〕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卖炭翁

〔唐〕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记承天寺夜游

〔宋〕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核舟记

〔明末〕 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答谢中书书

〔南朝〕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木兰诗

〔南北朝〕 佚名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生查子·元夕

〔宋〕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五代〕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卜算子

〔宋〕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清平调词三首

〔唐〕 李白 云想衣裳花相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出师表

〔魏晋〕 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2.古诗词赏析(DOC) 篇二

范仲淹

碧云天, 黄叶地, 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 追旅思, 夜夜除非, 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 (公元989-1052年) , 字希文, 吴县 (今属江苏) 人,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 (1015年) 进士, 是北宋初期的名臣。在中国古代文学家中, 有“出可为将, 入可为相”的资格能力的文人屈指可数, 而范仲淹当之无愧。他的作品气势磅礴, 警人千古的《岳阳楼记》自不必说, 他仅存的五首词, 就使后人推崇备至甚至常读常新。

这首词通过对深秋景色的描绘, 抒写思乡之情、羁旅之思。

上阕用多彩的画笔, 描写出绚丽高远的深秋景色:“碧云天, 黄叶地, 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秋高气爽, 在晴空万里的天幕上飘荡着虚无缥缈的云彩, 那云彩被碧蓝的天色映衬着, 看上去也是淡淡的翡翠颜色;金风习习, 玉露泠泠, 大地铺满了金黄色的树叶。远处无边的秋色与浩淼的水波相连, 碧翠的秋水, 在金风的吹拂下, 泛起层层的涟漪, 远远望去不甚清晰, 似有烟雾笼罩, 分不清哪是水, 哪是天。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天色将晚, 落日的余晖映得万山红遍, 天水相连之处水天一色。只有岸边的芳草, 全不顾深秋已经来临, 依然芳菲烂漫, 一直开放到夕阳照不到的地方。看到了这深秋景色, 客居他乡的词人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那乡愁, 好像随着这落日的余晖一直来到斜阳之外的芳草凄凄的故乡。

下阕借景抒情, 表达客思乡愁带给词人的困扰:“黯乡魂, 追旅思, 夜夜除非, 好梦留人睡。”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让人黯然神伤, 每天夜里只有在美好的梦境中才能暂时入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 便想登楼远眺, 以遣愁怀。但明月皎洁, 反而让人倍感寂寞与怅惘, 于是不由得端起酒杯想一抒愁苦的百转回肠, 谁知酒入愁肠都化作了相思的眼泪, 反而使自己的愁思更加悲苦。乡魂、旅思、愁肠、相思泪, 映衬出触景生情、夜不能寐的客子离恨, 秋景的动人足以反衬出客愁的深长。

范仲淹笔下的景, 意境阔大高远, 即使是思乡怀人或诉说战事的苦恼, 也使读者感到, 这绝非文人墨客的想象、呻吟之语, 而是一位边境主帅情真意切的描绘与诉说。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幽州台即蓟北楼, 又名黄金台, 在今北京市。登上这古老的幽州台, 因而想起了古代的事。当年燕昭王求士, 筑黄金台, 招揽天下贤人, 燕国得以兴盛。但这是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的事。作者由此而感到自己的怀才不遇, 心中产生了无限抑郁悲凉之感。浩浩苍空, 茫茫旷野, 而胸中之不平, 又何从吐诉!想到这里, 百感交集, “独怆然而涕下”了。诗的气魄很大, 语言纵横, 有古人之风。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上两句俯仰古今, 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 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 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 两相映照, 分外动人。念这首诗, 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 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 而在这幅图景面前, 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 因而读者深深为之感染。

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 音节抑扬变化, 互相配合, 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这两句的意思是:像燕昭王一类的能够礼贤下士、任人唯贤的古代明君, 现在再也见不到了;而我心中所渴望出现的后贤, 又还没有出现。“前贤”已远, “后贤”未至, 其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跃然纸上!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意思是:想那天地宇宙是这样久远阔大, 而一个人的生命又是如此短暂, 不能建功立业, 这怎么能悲伤得不叫人落泪呢!一个“念”字, 表现了诗人胸怀宇宙古今、宽广无垠的精神境界;一个“独”字, 又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悲凉之感。

3.高中古诗词考点赏析 篇三

【关键词】高中语文  古诗词鉴赏  考点要求  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2-0058-01

我国古代诗歌是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学习并传播古典诗歌,对于激发学生的真善美,增强学生的艺术审美和情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历年来对高考古诗词赏析题的考查,为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古诗词的艺术魅力及创作特点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长河中的瑰宝,在无数的诗人词客创作的诗词作品中,为我们呈现了姹紫嫣红的文学宝贵财富。高考对古诗词鉴赏的重视,为我们更好的了解和学习古诗词,从品味和鉴赏中来领略古诗词的文化魅力。概括来讲,古诗词鉴赏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进行着手。一是抒情性的表达。抒情是诗歌创作的主要情感内线,作者通过对自我体验的浓缩,从激荡的文字里来表露情怀。如《回乡偶书》中,贺知章从年迈返乡的复杂心情写起,从叙事与戏剧性的对话中来形象而逼真的抒发情感,读来倍感亲切。再如李白在《子夜吴歌·秋歌》中“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倦,对亲人的思念。二是形象性。对于古诗词中意境与情感的把握,往往寄予丰富的意象中。马致远《秋思》中,以秋日的苍凉与羁旅中的愁苦为线,将作者的心境与孤寂展露的深深绵长。杜甫在《春日怀李白》中“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不同时空的景物将杜甫的真挚情谊倾泻而出。三是含蓄性。古诗词的含蓄美是艺术审美的重要内容,“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可见,对于诗歌中的隐而不现的含蓄美给予了强烈的印证。李绅在《悯农》中对劳动人民形象的塑造,借助于锄禾来传递“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生活体验。再如贺铸在《青玉案》中“若问闲情都几许?”,读者在赏析中总以为会进一步抒发“闲愁”,然而作者将笔触转移到不同的景物上,“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 黄时雨”。这些景物里,恰恰蕴藏了更为富足的闲愁,而含蓄的表达境愁绪的深度、广度和长度进行丰富传递。四是跳跃性。诗歌创作源自作者的形象思维,特别是在临摹景物、叙事抒情中,借助于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在字里行间将激昂的情绪进行高度概括与提炼,反映社会生活。炼字炼句作为诗歌创作的基本思路,更是在思维空间的跳远中来塑造凝炼的意境美。李白在《行路难》中,对于前四句的抒写,似乎表达深厚的情意与欢乐的宴会,而接着的“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将内心的愁苦显现出来,再接着对“冰塞川”、“雪满山”的概叹,加之诗人内心的失望与抑郁,道出了“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悲怆。

二、高考背景下古诗词教学现状

从高考考纲上来看,对于诗歌鉴赏题的分析主要从选拔性考试出发,就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分析与鉴赏能力上提出基本要求,也是未来教学的重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对于学生心灵及情感的陶冶、领悟诗词的魅力上,多数情况还停留在传统的诗词讲授上。在教学方法上,将古典诗词与文言文学习进行串联,在解释词句中生搬硬套,缺乏新意。殊不知,对于诗词佳作的讲解,贵在从鉴赏上来传递诗歌教学的特点与趣味,从中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文学审美意境。高考大纲提出“鉴赏文学作品,要从语言、表达、形象上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对于古诗词来说,在教学上更应该围绕审美和鉴赏来梳理要点,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感悟意境。在学习上,由于教法上的本末倒置,导致学生不爱古诗词的现象较为普遍。有些学生一提诗词就恐惧,难以从中领悟诗歌的思想,缺乏对古典文学意蕴的养成。在古诗词作品的感知教学中,无从欣赏诗词样式的独特魅力,对于作品所传递的审美感知和内涵,缺乏心灵上的震撼。有些学生死记硬背,学习功利化较重。为了高考,依据考试纲要进行诗词背诵,为了分数而背诵,缺乏从人生的体验及情操的修养中来感知,既有考试压力,又难以从中获得诗歌教学的实效。

三、推进古诗词鉴赏教学的对策

4.国学经典背诵诗词doc 篇四

第一级:(100篇)

《诗经》10首

《周南·关雎》《周南·桃夭》《邶风·静女》《邶风·柏舟》《王风·君子于役》《魏风·硕鼠》《魏风·伐檀》《秦风·蒹葭》《卫风·氓》《卫风·硕人》 荆轲《易水歌》刘邦《大风歌》项羽《垓下歌》

《陌上桑》《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迢迢牵牛星》《生年不满百》《十五从军征》

曹操《观沧海》《龟虽寿》

曹植《七步诗》

阮籍《夜中不能寐》

陶渊明《归园田居》

《敕勒歌》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孟浩然《春晓》《宿建德江》《过故人庄》

王之涣《登鹳雀楼》《凉州词》

李白《静夜思》《夜宿山寺》《独坐敬亭山》《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天门山》

杜甫《望岳》《月夜》《春望》《江南逢李龟年》《春夜喜雨》

崔护《题都城南庄》

王翰《凉州词》

王昌龄《出塞》

崔颢《黄鹤楼》

王维《鹿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元二使安西》

贾岛《寻隐者不遇》

李绅《悯农》

元稹《菊花》

胡令能《小儿垂钓》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杜牧《山行》《江南春》《泊秦淮》《赤壁》

贺知章《回乡偶书》《咏柳》

张继《枫桥夜泊》

白居易《暮江吟》《赋得古原草送别》《忆江南·江南好》

孟郊《游子吟》

王绩《野望》

叶绍翁《游园不值》

张志和《渔歌子》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题西林壁》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张俞《蚕妇》

范仲淹《江上渔者》

王安石《泊船瓜洲》

柳宗元《江雪》

陆游《示儿》《卜算子·咏梅》《钗头凤·红酥手》

文天祥《过零丁洋》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江城子·密州出猎》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声声慢·寻寻觅觅》

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第二级:(90篇)

《诗经》10首

《周南·兔罝》《周南·汉广》《周南·卷耳》《邶风·凯风》《邶风·击鼓》《鄘风·相鼠》《卫风·淇奥》《卫风·木瓜》《秦风·无衣》《陈风·月出》 无名氏《越人歌》班婕妤《怨歌行》蔡邕《饮马长城窟行》

《上山采蘼芜》《战城南》《有所思》《上邪》《长歌行》《青青陵上柏》《涉江采芙蓉》《庭中有奇树》《明月何皎皎》

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

曹丕《燕歌行》

曹植《明月照高楼》

陶渊明《饮酒》(其五)

李白《古朗月行》《月下独酌》《渡荆门送别》《春望》《塞下曲》《将进酒》《登金陵凤凰台》《子夜吴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楼》《旅夜书怀》

李颀《古从军行》

高适《别董大》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王维《鸟鸣涧》《山居秋暝》《田园乐》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早寒江上有怀》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逢入京使》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观刈麦》《卖炭翁》

刘禹锡《乌衣巷》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商隐《夜雨寄北》《锦瑟》

李贺《雁门太守行》

《木兰诗》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王湾《次北固山下》

梅尧臣《鲁山山行》

欧阳修《画眉鸟》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定**·莫听穿林打叶声》《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风景异》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游山西村》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郑燮《竹石》

龚自珍《己亥杂诗》

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

温庭筠《望江南》《商山早行》

秦观《鹊桥仙》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

辛弃疾《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怀古》《青玉案·元夕》《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

第三级:(90篇)

《诗经》10首

《王风·黍离》《王风·采葛》《郑风·子衿》《郑风•风雨》《豳风·七月》《小雅·采薇》《小雅·鹿鸣》《小雅•车辖》《小雅•小旻》《小雅·斯干》

《弹歌》《涂山歌》《弹铗歌》《楚狂接舆歌》

《江南》《东门行》《妇病行》《白头吟》

《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兰若生春阳》

曹操《薤露》《蒿里行》《苦寒行》

王粲《七哀诗》陈琳《饮马长城窟行》刘桢《赠送从弟诗三首·亭亭山上松》 曹丕《杂诗二首》

曹植《高树多悲风》《白马篇》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其一)《峨眉山月歌》《春夜洛城闻笛》《送友人》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石壕吏》《蜀相》

王维《使至塞上》《竹里馆》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秋词》

白居易《琵琶行》《长恨歌》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贾岛《题李凝幽居》

韦应物《滁州西涧》

王安石《登飞来峰》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朱熹《观书有感》

吴均《山中杂诗》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赵师秀《约客》

赵翼《论诗》

王冕《墨梅》

郑燮《新竹》

査慎行《舟夜书所见》

于谦《石灰吟》

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

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李璟《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苏轼《浣溪沙·蔌蔌衣巾落枣花》《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鹧鸪天·代人赋》《西江月·遣兴》《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5.13-14古诗文诵读方案doc 篇五

古诗文内涵丰富,意境高远,语言凝炼,琅琅上口,传承着祖国文化的一脉。学习古诗文,无疑就是学习中华民族文化、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最佳途径。

为了给师生提供一个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继承民族智慧的平台,丰富教师和学生的课余生活;为了启发师生理性、增长才智、开阔胸襟、陶养性情,为了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推动构建“诗书校园、和谐校园、平安校园”的进程,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为了规范和完善我校古诗文诵读活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标

将古诗文作为学校课程的一部分,按照课程标准和课程实施的要求,制定活动计划,扎实开展活动,确保古诗文诵读的规范化,促进学校课程的建设,提升师生的诗文底蕴,促进师生整体素质提升,构建诗书校园。

二、诵读内容

依据《中小学生古诗文诵读》、《新课程标准》等,我们选定224首古诗词为诵读篇目。

三、保障措施

为了将古诗文诵读落在实处,我们建立了六个保障机制。

一是定时间,古诗文诵读纳入学校课程,每周一课时,从时间上予以保障;二是定人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训一批专业教师,从师资上予以保障;三是定内容,以古诗文诵读教材为主,杜绝诵读内容的随意性,从学习内容上予以保障; 四是提供经费,提供老师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从经费上予以保障;五是广泛宣传,争取家长和社会各界理解支持,为诵读活动创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六是加强活动阵地建设和环境营造,提高诵读活动效果。

四、具体实施

(一)诵读要求

1、经典诵读应遵循以下原则:学校活动与班级活动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体辅导相结合;诵读与展示相结合;评比与激励相结合;总结与提高相结合。

2、各班诵读力求做到:诵读为主,讲解为辅;品位诗文,畅谈体会;分清层次,因材施教;师生互通,交流情感。

3、古诗文诵读之“四要”:心要专——专心致志、不可分心;眼要准——仔细看准、全神贯注;口要到——边看边读、通顺流畅;意要会——边读边悟、学以致用。

(二)丰富活动形式、提升活动效果

1、立足课堂教学。制定好课程计划,认真备课,精心组织古诗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感受古诗文诗情画意,使之能读懂古诗文,爱读古诗文,养成诵读古诗文的习惯。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方法、诵读古诗文的要领,提高学习效果。

2、确定每个年级诵读古诗词的形式,形成“一二年级诵古诗,三年级唱古诗,四年级演古诗,五年级讲古诗,六年级写古诗”的诵读格局,形成“一班一品牌,班班有特色”的古诗文诵读亮丽风景线。

3、结合每学期的“传统美德教育”教育月活动,利用班队会、黑板报、校广播站等多种平台,开展诵读古诗文活动,在诵读中熟悉古诗文、了解古诗文,拓宽诵读古诗词的渠道,提高诵读古诗词的质量。

4、采取观看视频、诵读接龙、诗配画、画配诗、诗文串联、古诗新唱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诵读的兴趣。多发现学习典型,做好班内、校内宣传,树立身边的榜样。营造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开辟“古诗角”,展示学生书写、绘画等作品,争创书香班级。

5、注重校内向校外延伸,激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优秀诗文朗诵会”、“诵读小小擂台赛”、“知识大考场”的评选活动。

6、积极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做到读而长吟之,学而时习之。周四、周五晨读和语文课前有不少于10分钟的诵读巩固时间;中午、下午放学时间,从路队出发到校门口的这段路程中,每班要保证诵读一到两首的古诗词。

7、在语文教研组中开展经典诵读专题校本教研活动,探讨经典诵读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汲取古诗文精华,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8、坚持以学校领读为主体,以家庭助读为辅助,以社会力量为推动的三结合模式,使古诗文诵读走上健康发展轨道。

五、活动展示与评价总结

每学期末,学校组织班级进行集中展示,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

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班级活动进行量化,评选诵读星级班级(一至五星级)。及时总结活动得失,为下一步活动开展积累经验。

六、组织领导

组长:韩学英,全面负责学校古诗文诵读工作。

副组长:马延美、张德花、李翠菊,具体负责古诗文诵读活动的开展、指导、评价、总结、材料整理工作。

成员:各班语文教师与班主任,语文老师承担本班学生古诗文诵读教学工作与具体活动开展,要加强过程性管理;班主任做好组织与协调工作。

实小垛庄分校

6.古诗词赏析(DOC) 篇六

《春日》这首七绝描写夜雨初霁的春天庭院的景致。

春日五首(其一)翻译:一声轻雷过后,顷刻落下了如丝般的春雨,雨过天晴后屋顶上的琉璃瓦如碧玉般浮光闪闪。雨后的芍药如惆怅的女子含着点点泪珠,雨打后的蔷薇,也似乎绵软无力,其实枝条正悄悄攀枝蔓延着。词语解释:

万丝:指春天的细雨。

霁:雨过天晴。

瓦:琉璃瓦。碧:碧玉。卧:攀枝蔓延。碧参差:指琉璃瓦浮光闪闪,犹如碧玉。芍药:草本之首,与牡丹形似。

2、作者简介:三衢道中背景,曾畿(读音:jī)(1084——1166)南宋朝诗人,字吉甫,号茶山居士·赣州(今江西赣州市)人,是一位旅游爱好者。这首诗是他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

①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②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③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沟。泛,乘船。尽,尽头。④却山行(xing):再走山间小路。却,再的意思。

⑤绿阴:苍绿的树阴。阴,树阴。⑥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⑦黄鹂:黄莺。(注:三衢道中的衢是个名词,三衢指衢山。)三衢道中 译文: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舜(shùn)发于畎(quǎn)亩之中:舜是从田野间被启用的。舜原来在历山耕田,三十岁时,被尧起用,后来继承尧的君主之位。发,起,指被任用。于,介词,从。畎,田间水沟,田中的垄沟。亩,田垄。“畎亩”,泛指田野。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出来的。傅说原在傅岩地方作泥水匠,为人筑墙,殷王武丁访寻他,用他为相。举,被举用,被选拔。版筑,筑墙时在两块夹版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筑,捣土用的杵。

3.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胶鬲是从卖鱼盐的商贩中被选拔出来的。胶鬲,起初贩卖鱼和盐,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王。后来又辅佐周武王。于,介词,从。

4.管夷吾举于士: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放被录用。管仲(夷吾)原为齐国公子纠的臣,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争夺群位,纠失败了,管仲作为罪人被押解回国,齐桓公知道他有才能,即用他为相。举于士,指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录用。士,狱官。

5.孙叔敖举于海:孙叔敖是从隐居的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的。孙叔敖,春秋时期楚国人,隐居海滨,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用他为令尹。

6.百里奚举于市:百里奚从市集里赎回后被选拔而登上相位的。百里奚,春秋时期虞国大夫,虞王被俘后,他由晋入秦,又逃到楚,后来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把他赎出来,用为大夫。7.大任:重大责任或治理国家的责任。任,责任,担子。

8.于是人也:(把重大责任)给这个人。是,指示代词,这。也,用在前半句末了,表示停顿一下,后半句将要解释。

9.必先苦其心志: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苦,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痛苦。10.劳其筋骨:使他的身心劳累。劳,使……劳苦。其,代词,他的。11.饿其体肤: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

12.空乏其身:使他受到贫困之苦。空乏,财资缺乏。这里是动词。13.行拂乱其所为:所行不顺,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所为,所行。14.所以:用这些来……。

15.动心忍性: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惊,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

16.曾益其所不能:增加他所不能做的,使他增长才干。曾通“增”,增加。所,助词,与“不能”组成名词性短语,指代不能达到的对象。17.恒:常。

18.过:这里指有过失。

19.然后能改:这样以后才能改过。

20.困于心:内心困扰。困,忧困。于,介词,在。

21.衡于虑:思虑堵塞。衡通“横”,梗塞,指不顺。22.而后作:然后才能有所行为。作,奋起,指有作为。23.征于色:征验于脸色。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24.发于声:意思是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

25.而后喻:(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26.入则无法家拂士: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入,在里面,指国内。法家,有法度的世族大臣。拂,通“弼”,辅弼,辅佐。

27.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或外来的祸患。出,在外面。指国外。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外患,外来的灾难,多指外部入侵。者,语气助词,表停顿。28.国恒亡:国家常常要灭亡。恒,常。

29.然后知生于忧患:这样以后,才明白因为忧患而生存发展。然后,这样以后。于,介词,由于,表原因。生,使……生存。

30.死于安乐:因沉迷安乐而衰亡。死,使……死亡。

译文: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资财缺乏,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在国内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国家常常会灭亡。

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愁患害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4、《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在贬谪潮州途中创作的一首七律,抒发了作者内心郁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首联写因“一封(书)”而获罪被贬,“朝夕”而已,可知龙颜已大怒,一贬便离京城八千里之遥;颔联直书“除弊事”,申述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颈联即景抒情,既悲且壮;尾联抒英雄之志,表骨肉之情,悲痛凄楚,溢于言表。全诗熔叙事、写景、抒情为一炉,诗味浓郁,感情真切,对比鲜明,是韩诗七律中的精品。

词句注释:⑴左迁:降职,贬官,指作者被贬到潮州。蓝关:在蓝田县南。《地理志》:“京兆府蓝田县有蓝田关。”湘:韩愈的侄孙韩湘,字北渚,韩愈之侄,韩老成的长子,长庆三年(823年)进士,任大理丞。韩湘此时27岁,尚未登科第,远道赶来从韩愈南迁。⑵一封:指一封奏章,即《论佛骨表》。朝(zhāo)奏:早晨送呈奏章。九重(chóng)天:古称天有九层,第九层最高,此指朝廷、皇帝。⑶路八千:泛指路途遥远。八千,不是确数。⑷“欲为”二句:想替皇帝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弊事:政治上的弊端,指迎佛骨事。肯:岂肯。衰朽(xiǔ):衰弱多病。惜残年:顾惜晚年的生命。圣明,指皇帝。⑸秦岭:在蓝田县内东南。

⑹“雪拥”句:立马蓝关,大雪阻拦,前路艰危,心中感慨万分。拥:阻塞。蓝关:蓝田关,今在陕西省蓝田县东南。马不前: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⑺汝(rǔ):你,指韩湘。应有意: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

⑻“好收”句:意思是自己必死于潮州,向韩湘交待后事。瘴(zhàng)江:指岭南瘴气弥漫的江流。瘴江边:指贬所潮州。⑼潮阳:今广东潮州潮安区。

译文:一篇谏书早朝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广东去。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云彩横出于南山,我的家在哪里?立马蓝关,大雪阻拦,前路艰危,心中感慨万分。知道你远道而来定会有所打算,正好在瘴江边收殓我的尸骨。

5、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译文:我决定抛弃乌纱帽弃官而去,回家之时两袖清风,一贫如洗。我画了一竿瘦竹,竹子能在(秋天)凉风习习的江边作为鱼竿。

6、九州衷情 翻译: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觅封侯,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已成梦中之串,梦一醒知在何处?灰尘已经盖满了旧时出征的招裘。胡人还未消灭,鬓边已呈秋霜,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淌流。这一生谁能预料,原想一心一意抗故在天山,如今却一辈子老死于沧洲!

7、西江月·阻风山峰下

写了作者离开长沙途中被风雨所阻的情景,表现了词人面对困境时积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以及对山水的热爱。

译文:满载着一船的秋色,行驶在广阔平展的江面上。仿佛水神留我看夕阳,微风吹起鳞鳞波浪,泛起波光。明日风向转为顺风更加好,那么今夜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水中的宫殿像是在演奏霓裳羽衣曲,当到达岳阳时,一定在岳阳楼上观赏湖光山色。

8、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译文: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南宋词人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此词通篇言愁,上片描绘出少年涉世未深却故作深沉的情态,下片写出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的抑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之情。全词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构思精巧,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回味无穷。

9、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

二、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全词在结构上打破成规,前九句为一意,末一句另为一意,以末一句否定前九句,前九句写得酣恣淋漓,正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这种艺术手法体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独创精神。

译文: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战马像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惜壮志难酬,白发已生!

10、卜算子·咏梅

词语解释:②驿(yì)外:指荒僻、冷清之地。驿:驿站,供驿马或官吏中途休息的专用建筑。

③断桥:残破的桥。一说“断”通“簖”,簖桥乃是古时在为拦河捕鱼蟹而设簖之处所建之桥。

④寂寞:孤单冷清。

⑤无主:自生自灭,无人照管和玩赏。

⑥更:副词,又,再。著(zhuó):同“着”,遭受,承受。更著:又遭到。⑦无意:不想,没有心思。自己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⑧苦:尽力,竭力。

⑨争春:与百花争奇斗艳。此指争权。

⑩一任:全任,完全听凭;一:副词,全,完全,没有例外。任:动词,任凭。⑪群芳:群花、百花。百花,这里借指诗人政敌──苟且偷安的主和派。⑫妒(dù):嫉妒。

⑬零落:凋谢,陨落。⑭碾(niǎn):轧烂,压碎。⑮作尘:化作灰土。

⑯香如故:香气依旧存在。

译文:驿站外断桥旁。梅花寂寞地开放、孤孤单单.无人来欣赏。黄昏里独处已够愁苦.又遭到风吹雨打而飘落四方。它花开在百花之首.却无心同百花争享春光,只任凭百花去总妒。即使花片飘落被碾作尘泥,也依然有永久的芬芳留在人间。

11、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是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江途经造口时所作的词。此词写作者登郁孤台(今江西省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远望,“借水怨山”,抒发国家兴亡的感慨。上片由眼前景物引出历史回忆,抒发家国沦亡之创痛和收复无望的悲愤;下片借景生情,抒愁苦与不满之情。全词对朝廷苟安江南的不满和自己一筹莫展的愁闷,却是淡淡叙来,不瘟不火,以极高明的比兴手法,表达了蕴藉深沉的爱国情思,艺术水平高超,堪称词中瑰宝。

译文: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江水毕竟还会向东流去。夕阳西下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里传来鹧鸪的鸣叫声

12、《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是晋末宋初大诗人陶渊明创作的组诗《归园田居五首》的第三首。这首诗十分细腻、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对农田劳动生活的体验。作品既因运用典故而使诗句的含蕴更为深远,又不因运用典故而使诗句失去真淳的情意,风格清淡而又不失典雅,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对归隐的自豪。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晚年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词语解释:南山:指庐山。稀: 稀少。兴: 起床。

荒秽:形容词作名词,荒芜:指豆苗里的杂草。

秽:肮脏。这里指田中杂草 荷锄:扛着锄头。荷,扛着。晨兴理荒秽: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狭: 狭窄。

草木长:草木丛生。长,生长 沾:(露水)打湿。足: 值得。

但: 只.愿: 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但使愿无违: 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违: 违背。

译文:庐山下有我种的豆地,豆地里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

我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

回家的道路非常狭窄而且草木丛生,傍晚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13、畲田词五首(其四)译文:种完了北山,再种南山。帮人耕地,怎么能偏袒呢?希望这世间的人都像我一样,这五湖四海,应该会少很多荒田

14、故乡 杨孟芳 生于1951年,湖南平江人。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任岳阳市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局长。著有诗集《红地毯》、《山那边》等。

我 臧克家(1905.10.08~2004.02.05),汉族。山东潍坊市诸城人,曾用名臧瑗望,笔名少全、何嘉,是诗人闻一多先生的高徒。被誉为“农民诗人”,于2004年2月5日20时3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断章 卞之琳(1910。12。8-2000。12。2),生于江苏海门汤家镇,祖籍江苏溧水,曾用笔名季陵,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抗战期间在各地任教,曾是徐志摩的学生。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做了很大贡献。《断章》是他不朽的代表作。对莎士比亚很有研究,西语教授,并且在现代诗坛上做出了重要贡献。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15、北陂杏花 《北陂杏花》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融情于景,寄意于物,辞浅而味永。此诗表面上显得冲旷萧散,实则健朗豪逸,表现出“丰肌健骨”,抒发了作者的立场和操守。

译文:池塘中的春水环绕着杏花,花与水中的倒影各有千秋。

即使被春风像雪一样吹落,也胜过落在南边集市上被碾作尘土。

16、和《淮上遇便风》是宋代诗人苏舜钦所做的一首七言绝句,作者借景抒怀,表达了诗人不论境遇多么坎坷,依然能够胸怀广阔积极面对人生。苏舜钦(1008—1048)北宋诗人,文学家,字子美,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人,迁居开封(今属河南)。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他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有《苏学士文集》。译文:清澈的淮河浩浩荡荡与天际共流,长风万里吹送着远离故乡的归舟。

最怕夜晚停泊在喧闹的低湿之地,只愿驶入沧海去自由自在地遨游。

17、孔孟论学

孔子、孟子关于为学言论的摘录。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即农历八月廿七~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一带)贵族。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政治家,世界最著名的文学名人之一。孟子名轲,字子舆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词语注释:有:通“又” 志:立志。立:自立,指立于礼,即做事合于礼。

惑:受迷惑

从:随从,顺从。

不惑:不受迷惑。知:懂得。天命:指自然的规律,法则

耳顺:指听到别人说的话,用不着怎么想,就能领会 所:所以。

欲:能够。

逾矩:超过规矩、法度; 逾:超过。

矩:规矩,法度。罔:迷惑。

殆:危险,这里指劳神而无所得。

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yu)何以:即“以何”。以:因为。何:什么。

谓:称为。文:孔圉谥(shì)号“文”。

敏:思维敏捷。好:喜好。

耻:以……为耻。是以:因为这样。譬如:比如。

为:堆积。

篑:土筐。平地:填平洼地。平:填平。虽:即使,就算。覆:倾倒。进:前进。这里指继续干。

往:去,这里指前进。

或:通“惑”,奇怪。

易:容易

生:生长 暴:通“曝(pù)”,晒。

寒:使……寒冷。如……何:对…怎么办,能有什么帮助。弈:(下)围棋。

为:作为。

数:技巧、技术。亦:也。

至:极。

通国:全国。善:擅长。

使:假使。

诲:教。

以为:认为。

鸿鹄:天鹅。

援:拿(起)。缴(zhuó):系在箭上的绳,代箭。

弗:不。

若:及。

与:通“欤”,可译为“呢”“吗”。非然也:当然不是这样的。

信:相信。

以:凭借、依靠。至:极。

见亦罕:和王相见的次数太少。

至仁:极仁道的人,指周武王。至不仁:极不仁道的人。此处指殷纣王。

无或:不值得奇怪。

俱:一起。策:量词,相当于“片”。

伐:讨伐。

杵∶舂米用的长木槌。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在学习上立下志向,三十岁做事合于礼,四十岁不受迷惑,五十岁时懂得自然的法则,六十岁听到别人说的话,用不着怎么想,就能领会,七十岁便跟随自己心里的想法,不超过规矩、法度。”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劳神而)有危险。” 子贡问道:“为什么称孔圉谥号为‘文’?”孔子说:“他聪明喜好学习,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浅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称他的谥号为‘文’。”

孔子说:“学习就比如堆积土山,只差一筐土而没有堆成(完成),我就停下来,我就止步了(停止在原来的境界上,没有进步)!学习就比如填平洼地,即使只倾倒了一筐,但如果能继续不断地干下去,我就还是进步了!”

孟子说:“王的不明智,并不值得奇怪。即使有一种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如果)晒它一天,冻它十天,也没有能够生长的了。我和王相见的次数太少了,我退居在家对王冷淡到了极点(而那些谄谀小人就乘机来到王的身边),我怎么帮助他,使他的善良之心萌发呢?如今下围棋作为技术,仅是小技术;(如果)不把心思全放在上面,也就不能学到这门小技术。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假如)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话,却一心认为有天鹅将要飞来,想着拿起弓箭去射它,即使他是与那个人一起学习,(下棋的技术肯定)不如那个人了。这是因为他的聪明才智不如把心思全放在学棋上面的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还不如没有《尚书》。我对于其中的《武成》篇,(不过)采用它两三片竹简罢了(书面意思 最好译为:不过取信它的两三篇罢了)。仁道的人在天下没有对手(仁道的人天下无敌),凭借极仁道的周武王讨伐极不仁道的殷纣王,怎么会流那么多血而让木棒漂起来呢?”

18、勉学

勉学为《颜氏家训》第八篇的篇名,作者颜之推,北齐文学家,所著《颜氏家训》共二十篇,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后世称此书为“家教规范”。该书是他对自己一生有关立身,处事,为学经验的总结。《颜氏家训》被推为家训专著的“鼻祖”,书中阐述了他的观点:要注重早期教育和后期勤奋,且学习不能自暴自弃。

译文:古代求学的人的是了充实自己,以弥补自身的不足,现在求学的人是为了取悦他人,向他人炫耀;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他人,推行自己的主张以造福社会,现在求学的人是为了自身需要,涵养德性以求做官。学习就像种果树一样,春天可以赏玩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摘取它的果实。讲论文章,就好比赏玩春花;修身利行,就好比摘取秋果。

人在幼小的时候,精神专注敏锐,长大成人以后,思想容易分散,因此,对孩子要及早教育,不可错失良机。我七岁的时候,背诵《灵光殿赋》,直到今天,隔十年温习一次,还没有遗忘。二十岁以后,所背诵的经书,搁置在那里一个月,便到了荒废的地步。当然。人总有困厄的时候,壮年时失去了求学的机会,更应当在晚年时抓紧时间学习,不可自暴自弃。从小就学习的人,就好像日出的光芒;到老年才开始学习的人,就好像拿着火把在夜间行走,但总比闭着眼睛什么都看不见的人强。圣人的书,是用来教育人的,只要能熟读经文,粗通注文之义,使之对自己的言行经常有所帮助,也就足以在世上为人了;何必对“仲尼居”三个字就要写两张纸的疏文来解释呢,你说“居”指闲居之处,他说“居”指讲习之所,现在又有谁能看得见?在这种问题上,争个你输我赢,难道会有什么好处吗?光阴值得珍惜,就像流水般一去不返,我们应当广泛阅读书中那些精要之处,以成就功名事业。如果你们能把博览与专精结合起来,那我就不批评了。

19、黄生借书说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本文提出“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论证书非借不能读也,劝勉人们(此指黄生)不要因为条件不利而却步不前,只要有志向,有决心,不利的条件,反而可以催人奋进,取得成绩,也提醒人们不要因为条件优越,而贪图安逸,养成不求进步的恶习,要珍惜时间,珍惜拥有的学习条件,好好学习。文章围绕中心,夹叙夹议,层次清楚。作者袁枚(1716~1798),字子才,浙江钱塘人,清朝乾隆年间进士,文学家。号简斋,自号随园主人、随园老人、苍山居士,所作散文感情真切,论诗主张抒写性情。译文:青年黄允修来借书。我把书给了黄允修并且告诉他说: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去读。你没听说过藏书的人是怎样读书的吗?《七略》、《四库》,是天子的藏书,然而天子读书的又有几个呢?搬运时使牛累得流汗,放在家里塞满了屋子,是富贵人家的书,然而富贵人中读书的又有几个呢?其余祖辈、父辈积攒了许多书,但子辈,孙辈丢弃书的情形就不必说了。不仅仅书是这样,天下的事物都是这样。不是那人自己的东西而勉强向别人借来,必定担心别人催着还回去,因而忧惧的样子抚摸不停把玩那东西,说:“今天存放在我这里,明天就还回去了,我就不能够再看到它了。’‘如果已经是我自己的了,必定会把它捆扎起来,放置在高处收藏起来,说“姑且等到将来再看。’‘这样的话。

我年轻时喜欢读书,但是家里贫穷很难得到书籍。有一个姓张的人家藏书很多。我前往张氏家去借书,张氏不借给我书,我返回家中在梦中还出现向张氏借书的情形。那种迫切读书的心情像这样。所以只要读过的书就牢记在心。做官以后,俸禄花出去了书买来了,连续不断的堆积堆得屋子到处都是,蠧虫丝迹,时常覆盖着书册。这样以后我便感叹借书来读的人是多么用心专一,而年轻时的光阴是多么值得珍惜啊!姓黄的读书人像我从前一样贫穷,他借书苦读的情形也像我从前一样;只是我愿意把书公开慷慨出借,与姓张的人吝惜书籍不肯借书的样子好像不相似了。既然这样那么是我本来不幸遇到了姓张的,而姓黄的读书人本来幸运遇到了我吧?黄生懂得借到书读的幸运和借不到书读的不幸运,那么他读书也必定会专心,而他归还书也必定会迅速了。

我写下这篇文章,把它和书一起交给黄生。

课文重点分析:

1.“书非借不能读”,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作者为了阐述这一观点,从哪几个方面着笔? 答: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只有借来的东西,人们才会感到珍惜,本意就是,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很好的去阅读它。寓意是指,人总是会珍惜得来不易的东西。

三方面:天子,富人藏书很多却不读和我幼时,黄生无书可读只能借书苦读的对比; 对假人之物和为吾所有之物不同态度心情的对比; “祖父积”与“子孙弃”的对比。

2.作者说:“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答:不只是读书(这件事)是这样,世间的事都是这样(的道理)。(拥有的常常不能很好地享受,这就是人的共性。所以说不只是拥有书籍是这样,天下所有的事情都这样!不能好好珍惜拥有的现成的!)

3.第三段中作者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

借书时“ 有所览辄省记 ”,做了官后却“ 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这样的目的是 :将自己做官前与做官后对书的态度对比,有力地证明了“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20、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这封家书实际上是对“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的批驳,从而引导家中子弟树立读书要选择精华,深入研究的正确态度。

第一段,作者提出“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直接点明读书仅以过目成诵为能是最不中用的,竖起批驳的靶子,表明了鲜明的态度。

第二段,作者反对“过目成诵”,主张读书应深入研究。先是指出匆匆而读,其实什么收获也没有,接着又以孔子、苏东坡、虞世南等人为事实论据,从正反两面进行对比论证,强调只有深入研读才能真正读懂书中真谛的道理。

第三段,作者反对“无所不诵”,主张读书应选择精华。先是指出“无所不诵”是“过目成诵”的另一弊端,然后以读《史记》为例从正面论证,阐明“反复诵观”精彩内容的必要性。又以“小说家言”等例,“破烂橱柜”为喻,从反面论证了读书应该有所选择,取其精华,令读者的认识又深一层。字词解释:(2)以…为:把…作为。

(7)即:立刻。

(10)孰:谁。

(11)如:比得上。(13)微言精义:精微的语言,深刻的道理。

(14)愈:越。(15)探:探讨,探寻。(16)出:显露,明白。(17)研:钻研。

(18)入:深入。

(19)往:前行。

(20)穷:穷尽。(21)虽:即使。(24)功:努力。

(28)苦:对.....感到辛苦。(29)岂:难道。

(30)以:因为。

(31)过:过目。

(32)了:结束,完结。

(33)再:第二次。(35)且:况且。

(36)辄:就。(37)陋:弊端。(38)即:就。

(40)以:认为。

(41)为:是。(42)会:包围。(43)观:观赏。

(44)可欣可泣:值得欣喜值得悲泣。(45)耳:罢了。(47)钝:迟钝,愚笨。(49)及:以及。

(51)亦:也。(52)复:又。(53)寓目:观看,过目。(54)悉:都。

(55)贮:贮藏。(57)不得:不能够。(58)洒然:畅快的样子。(59)与我何与也:相关。

(60)暇:空闲。(61)然:但是。

(62)惟:只有

译文:读书把看了一遍便能背诵作为才能,(其实)是最不中用的。

眼里看得清楚,心里匆匆而过,(其实)留在心中的并不多,这样看来看去眼睛根本应付不过来,就像看歌舞场中的美女,看上一眼就过去了,和我又有什么相关呢?自古以来过目成诵的人,有谁比得上孔子呢?孔子研读《周易》,(翻来覆去地读),使穿连《周易》竹简的皮条都断了好几次,不知道他翻阅过几千几百遍了,精微的语言,深刻的道理越探索越明白,越钻研越深入,越是深入进去就越是不知它的尽头。即使是像孔子那样生下来就懂得道理,能从容不迫地实行大道的圣人,也不会停止刻苦勤奋地学习人情事理的功夫。苏东坡平日读书不需要读第二遍,然而他在翰林院时读《阿房宫赋》直到四更天,掌管翰林院的老吏觉得他读得辛苦,可苏东坡却十分畅快,毫无倦意。怎么能因为看一遍就能记诵,便丢下书本,草草结束学习呢!只有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一生读书从不读第二遍,但他们始终也没有写出好文章。况且过目就能成诵,又有什么都记诵的弊端。就像《史记》一百三十篇中,我认为《项羽本纪》写得最好,而《项羽本纪》中,又要数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几个片断)写得最好。反复诵读观赏,值得欣喜、值得悲泣的,只在这几个片断罢了。如果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不成了不懂道理的愚钝之人!还有小说家的作品,各种低俗的传奇恶俗的戏曲,以及打油诗词,也都过目不忘,这样的人就像一个破烂的厨房柜子,发臭的油,腐坏的酱全都贮藏在里面,他的品位低俗也是让人难以忍受的!

21、问说 刘开融会贯通,尽得师传,与同乡方东树、上元管同、歙县梅曾亮并称“姚门四大弟子”。

译文: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还可能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将怎么解决呢?

(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们问,借以破除那疑问,(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到有学行的人那里判定是非。(对)不如自己的人向他们问,借以求得一点正确的见解,(这就是曾子)所说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问,以道德高知识多向道德低知识少(的人)问。(对)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向他们问,借以共同研究,(这就是《中庸》)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考察,明确地分辨。《尚书》不是说吗?“喜爱问(的人),(学问知识)就丰富。”孟子论述:“找回自己的—放纵散漫的心”(的时候),并提“学问之道”,“学”之后就紧跟着“问”。子思谈“重视品德修养(时),归结到要(好)问(勤)学,(在他的提法中)“问”并且在“学”的前面。

古代的人虚心采纳善言善事,不挑选事情地问,不挑选人地问,(只要能)求取那有益于自己修养和学业的就可以了。因此,狂妄的普通人的话,圣人(也)采纳它,地位低微的樵夫,古圣先王(也)询问他,舜帝有天子的身份都向平民询问,以(他们的)大智却注意到浅近平常的意见,不是偶然的谦虚,实在是要从多方面听取有益的意见。三代以后,有“学”而没有“问”,朋友间的交往,能做到规劝做好事,不做坏事就不错了,那种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互相请教,勤勉地只是以进修为急务(的人)未多见,何况世俗的人呢?

认为自己对,别人不对,(这是)世俗人的共同毛病,学习有未贯通(不理解的地方),(却)偏偏以为理解,(所持的)道理有不稳妥(的地方),(却)胡乱地凭主观猜测,像这样,就终生几乎(都)没有什么可问的事情(了)。(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就)妒忌他,不愿意向他问,(对)不如自己的人,(就)轻视他,(认为)不值得向他问,(对)同自己水平相同的人,抱着嬉戏的态度而不敬重他,不甘愿向他问,像这样,那么天下几乎没有可以问的人了。

不这样(的话),就所问的(也)不是(他)所学的:(如)问(一些)天下的奇字僻典和琐屑事物来说说好玩;甚至自己心里所已经明白的(问题),(却故意拿它)问别人,来试试那人的才能;(或者)非常难解答的事情问别人,来逼使那人难堪。唉!学习之所以不能接近古人,不(正)是由于这原因吗?

而且那些不喜爱问的人,(是)由于不能虚心;不能虚心是由于不诚心实意喜爱学习。也不是不专心用功的缘故;他学习的不是古代儒家学习的(东西),他喜爱的也不是古代儒家喜爱的(东西),不善于问是理所当然的。

聪明的人考虑一千次,(也)一定会出现一次错误。圣人所不了解(的事物),未必不是愚笨的人所了解的;愚笨的人所能做的,未必不是圣人所不能做的。真理不是只在某些人 手里,学习是没有止境的,那么,“问”可以少得了吗?所以贵人可以问身份低的人,道德才能高的人可以问不成器的人,老人可以问年轻的人,只要学行方面能有成就便可以了。

22、冬夜读书示子聿(其三)

译文:古人做学问总是竭尽全力的,青壮年时肯下工夫到老才能有所成就。书本上得来的知识终究是浅薄的,要想彻底了解一些事物,就要亲身实践。

23、观书有感

译文: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庞大的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样轻。

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在水中间却能自在地移动。

24、听弹琴 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写诗人静听弹琴,写出弹琴人技艺高超,并借古调受冷遇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和稀有知音的遗憾。全诗从对琴声的赞美,转而对时尚的慨叹,流露出诗人孤高自赏、不同凡俗的情操。

译文:七弦琴奏出清凉的曲调悠扬起伏,细细倾听就像那滚滚的松涛声。

我虽然很喜爱这首古时曲调,只可惜在今天人们大多都已不去弹奏了。

25、听张立本女吟 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高适,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蓚(今河北景县)人。早年仕途失意。后来客游河西,先为哥舒翰书记,后历任任淮南、四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其诗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笔力雄健,气势奔放。边塞诗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有《高常待集》。此诗通过对歌女情态的生动描绘,创造出一种清雅空灵的意境。首句写妆束,显其高贵;次句写行态,见其脱俗;三句写动作,以敲竹击节逗出下文;四句“清歌一曲”点题,并以“月如霜”渲染环境氛围,构成对清歌一曲内涵的体味。全诗环境、歌境、心境融通一体,在描写与感受的妙合中生成诗境整体,境界清幽,余韵绵长。

译文:少女戴着高高的帽子,拂动着宽广的衣袖,打扮成南方贵族妇女的模样,夜晚独自在凉爽寂静的庭院中漫步。自己拿着玉钗敲台阶下的竹子,打出拍子, 一曲清越的歌声之后,月色显得十分皎洁。

26、早梅 是唐代诗人张谓的七言律诗,和其它咏梅诗不同,这首诗着重写出了“早”字,“早”指梅花开放之早。通过过转折交错、首尾照应的笔法,表现出悠然的韵味。

译文:有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条。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

人们不知寒梅靠近溪水提早开放,以为那是经冬而未消融的白雪。

27、雪梅 卢梅坡,南宋诗人。

译文: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7.古诗词象征手法赏析例谈 篇七

古诗词也常用象征手法。有些意象由于反复使用, 已经有了固定的象征义, 如被人们称为“四君子”的竹、菊、梅、兰就有它固定的象征义:竹倔强向上, 气节清逸;菊傲霜艳美, 高洁脱俗;梅斗雪坚强, 清香飘逸;兰高雅纯洁, 幽香可人。鉴赏诗歌时, 要特别注意把握诗人在具体语境中临时赋予事物的象征义。

如黄巢的《菊花》:“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此诗菊花一改过去那种幽独淡雅的静态美, 而显示出一种豪迈粗犷、充满战斗性的动态美, 作者又称它为“我花”, 可见此诗中的菊花成了广大被压迫民众的象征。

像《菊花》这类托物言志的诗篇, 所托之物一般具有象征义, 而借景叙事抒情的诗词中, 有的意象被作者赋予了象征义, 这就更需要悉心品读。如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竹坞无尘水槛清, 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 留得枯荷听雨声。”此诗用清幽雅洁的环境以及迷蒙弥漫的雨景, 衬托出了对朋友思念的绵长。但此诗的内蕴又不仅限于怀人, 作者宿于骆氏园亭, 目视晚霜, 耳听秋雨, 却意外的发现了“枯荷听雨”的特殊情趣, 发出了“留得枯荷听雨声”的由衷赞美!枯荷, 看似衰败之物却在欣喜地聆听秋雨之歌吟, 这“听雨枯荷”不正是象征了对顽强生命力的礼赞和对即将消逝的美好事物的深挚留恋吗?

同一意象的象征义可以是多义的, 即同一意象在不同的诗词中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象征义。因此需要读者联系前后诗句联系写作背景, 去认真领悟仔细分辨, 不可一概而论。

如2008年湖北高考题就考查了两首《临江仙》词中“夕阳红”的不同象征义。其一是宋代侯蒙的《临江仙》:“未遇行藏谁肯信, 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 一举入高空。才得吹嘘身渐稳, 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 看我碧霄中。”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 年长无成, 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 侯蒙见之大笑, 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 官至宰相) 其二是《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阙:“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这两个“夕阳红”的意象, 其象征义有何不同?前词, 读写作背景, 紧扣“年长无成”“后一举登第”, 再品读上下阙的尾句抒情, 可悟出其中的“夕阳红”是象征时来运转, 大器晚成。后词, 紧扣第一句, 联系苏轼词“大江东去,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再考虑“青山依旧在”的对比衬托, 不难悟出, 其中的“夕阳红”, 应是象征历史的沧桑变化。

又如, 2006年湖北高考题, 下面两首诗都写到“水”, 各有什么寓意? (这里“寓意”也可理解为象征义) 其一是严维的《丹阳送韦参军》:“丹阳郭里送行舟, 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 寒鸦飞尽水悠悠。”其二是韩琮的《暮春泸水送别》:“绿暗红稀出凤城, 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 流尽年光是此声。”

读前诗, 紧扣诗题和第一句中的“送”字, 再看第二句中的“秋” (心上有秋, 愁也) 和第三句中的“望”字, 可悟出, “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 (见“参考答案”) 读后诗, 紧扣诗题“暮春”“送别”, 再看“宫前水”前边的“古今情” (包含了人世沧桑之情、挚友离别之情等) 和后边的“流尽年光”等词语, 不难悟出, 此诗“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见“参考答案”) 也可以说, 此诗“宫前水”象征着古今的变化、社会的变迁和时光的流逝等。

象征手法常常跟拟人、比喻、对比、反衬等手法结合使用, 从而增添审美情趣。品读时, 应从整体上把握全诗的思想感情倾向, 同时细心体会这些手法的作用。

如裴潾的《裴给事宅白牡丹》:“长安富豪惜春残, 争赏街西紫牡丹。别有玉盘承露冷, 无人起就月中看。” (注:给事, 官职名;裴给事, 即作者裴潾) 此诗中的白牡丹是何形象?是何象征?第一、作者将它比作“玉盘”, 多么精美;第二、它承接着冷露, 沐浴着月光, 即用月光、露珠烘托它的晶莹、冷艳;第三、作者用紫牡丹受富豪争赏宠爱与白牡丹在月夜虽无人观看却依旧开放进行对比, 更突出了白牡丹虽遭冷遇却能保持冰清玉洁的本色的特征。可见本诗中的白牡丹象征着怀才不遇却能保持本色的士人形象。

8.中国古诗词意象赏析浅探 篇八

关键词:诗词 意象 内容 情感 情趣

诗词总是以具体的意象体现情趣。在意象中富有情趣,情趣的表现就寓于意象。诗的创作是心感于物的结果。有见于物为意象,有感于心为情趣。每首诗所写的境界与情趣是活的。而情感不是纯然凭理智就可以理解的。我们需设身处地,体物入微。在霎时中丢开自我,心领神会。

古典诗词优美的意境离不开鲜明、真实、生动的意象。而意象的创造融合了作者的情感。我们欣赏时就要通过对这些意象进行加工组合去把握意象,从而评价诗词的内容和情感。

一、诗词意象大体有以下三类;人、景象和物象

1、人象即人物形象。古典诗词中,有不慕荣利、豪放不羁的,有寄情山水、归隐之志的,有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有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有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有矢志报国的,有爱恨情长的,有慷慨愤世的等多种人物形象。我们通过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心理和人物所处的历史环境,以及知人论世,来把握人物性格、情感和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如李煜《相见欢》中,“无言”又“独上”,孑然一身,斯人独憔之孤影顿现。此首词为南唐后主降宋后所作,后主从一“几曾识干戈”的风流皇帝沦为阶下囚,备受凌辱。词中表现出浓重的感伤情绪。

2、诗词中的景为情中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欣赏诗词除了欣赏景物的自然存在,更要挖掘其社会内涵。在欣赏中既要描绘其图景又要概括景物所营造的特点和情调。李煜《相见欢》中,“月如钩”,月为残月,更添愁意;“梧桐”是“寂寞”之“梧桐”更增愁。写人之孑然身影,摹画其人所见楼外之景,虽无一“愁”字,而凄清、哀愁之情尽显。

3、诗人为表明心迹或情感,对景物进行拟人化的象征性的描写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和思想感情。欣赏此类物象既要挖掘物象的内在品质又要注意作者寄寓事物中的情趣。在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花》中,“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词人遗貌取神,着重刻画梅的品格——开于严冬而不与百花争春,显其旷达洒脱,梅的坚守情操,不变志节这也是作者自己的人格写照。

二、从诗词意象功能角度去领略他的魅力,体会诗的情趣

1、诗词中的某些意象在传承的过程中获得了稳定性——具有特定的含义。自从《诗经》中道出“日夕乃归家”的人类的普遍情怀后,许多人都将离别及相思安排在黄昏 。温庭筠在《望江南》中,”过尽千帆皆不是,斜辉脉脉水悠悠。在《秋思》中那些“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萧瑟的秋景统一在黄昏的暮色里。当在读到“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就有一种悲怆之感受扑面而来。在诗词赏析中对于这种有具体含义意象的积累有益于诗词中深层情感和意蕴的理解。有些诗词中意象的含义是流变的。理解此类意象要知人论世。因为相同的意象在不同的语境里有不同的内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里的菊淡泊闲适表现诗人在辞官后的脱俗与大自然融合后的悠然自得。“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菊瘦弱、憔悴,正是作者的写照。

2、意象的真正的功用是:它可以作为抽象之物,即思想的荷载物。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夜色将尽,晨曦微露,一轮红日从大海上冉冉升起;严冬将尽未尽春己悄然而至”的画面。这就是诗词意象的描述性功能。而诗中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真可谓是景中含情,景中出理。这就是诗词意象的指意和拟情性功能 。

3、任何一个意象,只有在组合中才能显出艺术价值。诗人从抒情表意需要出发,把具有相同或相近色调、气氛、情趣、倾向的意象重复使用、接连缀合,能取得一种同向强化的惊人效果。柳永《雨霖铃》中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杨柳与伤离怨别紧密联系。如李白有“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晓风,古代行人常于黎明踏上征程,送别也在此时,也常与思念、离愁连在一起。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用缺月喻亲人离别。杨柳、晓风、残月最能触动人心的意象集中在一起,更能打动人心。

诗词中的意象内涵丰富,体现人们生活的现实、情感、追求,且在历史的传诵中积淀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层心理。走进诗词的意象,接受古典诗词人文精神的熏陶。

(作者单位:河北衡水景县广川镇中学)

上一篇:白酒业务员年终工作总结下一篇:2021新年愿望唯美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