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育人故事

2024-10-17

教师的育人故事(精选7篇)

1.教师的育人故事 篇一

寂寞体育人

这是一群怎样的人,我一直在思考。

他们和军人一样,赛场即战场,流血流汗不流泪,一切为荣誉而战。然而比起军人,却有着太多的无奈。没有肩章,没有军徽,证明成绩的奖牌不可能随身携带。同样健硕的身躯,于军人而言是保家卫国的铜墙铁壁,于体育人而言,仅是四肢发达。

在外校的某堂课上,一个X大的学生当众说,我不喜欢体育,我认为练体育的人很傻。众人爆笑。扭头一看,说话的是个男生,鼻子上架着副厚厚的眼镜,一脸菜色。背后坐着的体大师兄满脸鄙夷地说,k。

体育人很辛苦

张国政是04年雅典奥运会的举重冠军。为了达到比赛规定的体重,赛前15天起开始禁食,仅靠各种维生素和营养液维持基本生理需要,每天坚持训练,饿着肚子蒸桑拿排汗。冒冷汗,胃出血,晕厥。最后终于从77公斤减到69公斤。

体育人很善良。去年的QY朗诵节,有个亲临CM大学比赛现场的朋友在日志中这样写到:“面对外校同学的表演,无论好坏,台下一片嘘声。”

在体大,无论你是谁,只要你站在舞台上、赛场上,场下就有欢呼声、鼓励声,你到哪里,队友就在哪里。

开场白到此吧

长久以来,体育不被人重视。

他们属于400米赛道,属于观众的欢呼,属于冠亚季的领奖台,属于荣誉,属于祖国。却不属于自己。

运动员大多经过数年苦练,掉了多少层皮,流了多少血汗,但是只要没拿名次你什么都不是。

世界杯,欧冠,NBA,各类比赛被媒体炒得热火朝天,姚明身价连年暴增,突破7亿,连续八年蝉联福布斯中国名人榜内地名人榜之首。

然而,这只是属于体育明星的体育。中国有40几万运动员,不是人人都有机会参加国际赛事,拿冠军,被众人捧上天,被花团锦簇。更多的人默默地,或为梦想,或为生计,甚至,只是不知为什么地坚持着。

我承认,曾经我不了解体育人,难于免俗有过偏见。然而在体大的两年,接触过的体育人给了我太多的感动。一堂田径课

学院为了提高我们这批学科类学生的体育技能,组织过一次观摩课,内容是国家田径队的训练。这堂课给我极大的触动,我第一次亲身感受到了体育人的艰辛。

运动场上有专项队的运动员在投掷铅球铁饼,预摆、旋转、用力、抛出。

上课了。教练宣布训练内容:课前热身,4公里;正式训练,1200米+1000米+400米+200米+50米;放松休整,3公里。纵队排开,年龄最大的是全运会冠军,在队首领跑。

我们站在跑道边,看着他们一圈圈的跑着。

运动场是个黑洞,400米一圈,但循环地跑下去你会发现,每个终点都是起点,永无止境 队伍里全是半大的孩子,有个最小的女孩看样子不过十三四岁。深秋的北京已经很冷,我们大多都穿上了羽绒服,他们却是一身短袖短裤。那个小女孩热身跑第8圈的时候已经明显跟不上大队伍了,小脸涨得通红,满额头的汗,喘着粗气。人群中开始有人给她鼓掌、加油,她大喊了一声,咬着牙往前跑去。

觉得心疼,甚至有那么些残忍。

一个多小时的训练结束了。年纪稍大的运动员反应没那么强烈,年纪小的身体有些吃不消。下课了,他们披上外套,向操场大门走去,除了一身汗水,和我们没有区别。

我回头望了一眼运动场,那些练习铅球和标枪的运动员们还在一次次的抛出、捡回、再抛出、再捡回。

十年少林拳

大一曾凑热闹地学过一段时间的少林拳。偶尔和同学开玩笑,别惹我,我可是少林弟子。

阳阳师傅是武院套路专业的,自小练武,学了十年的少林拳。十年前我看《少林寺》,知道少林拳很牛,但相当辛苦乏味。我四肢不勤,好吃懒做,扎了1分钟的马步就觉得大腿酸麻,弓步、虚步什么的过目即忘,学了半个小时就开始盘算着几时下课。。师傅倒是不厌其烦,一遍遍示范、纠正,态度极其认真。

小学学过各种“课外”,蜻蜓点水地摆弄过琴棋书画,但都因吃不了苦半途而废,最后只得老老实实上学读书。十年,人生能有几个十年。不知这种坚持源于什么,或者就没有缘由,只是坚持本身那么简单。

身体高度的协调性来自常年不懈的锻炼,没有人天生有上佳的协调性。完美的动作需要坚持、刻苦的训练,体育没有捷径。

我中了一拳

还是上学期了,小邹要去参加全国大学生空手道比赛,暑假还在训练。赛前训练胸口中了一拳,去校医院就医未果,带伤继续训练,胸口疼了一整天。据他说这只是九牛一毛。

小伤小痛算不了什么,集体比赛项目缺了你怎么办,没有理由,只有上。高三有个头疼脑热就紧张得不得了,身体稍有不适就弃课归寝;而他们,离家千里,伤筋动骨也不见得会同家人报告实情。

自由的行者

老张。有部车。单车。

他大概已经骑了很久,或许还要骑着它更久,到更远的地方。在北大的一节课上偶遇老张和力元姐,随后我们组成了唯pack团队,参加北京的一个创业比赛。当然,这个是后话。

老张二十有一,散打专项。我开玩笑的问,你们同学之间即使小打小闹也是一场武林盛会啊。他笑了笑,然后很严肃地说,不,练武术的人其实心胸很开阔,他们懂得宽容。换句话,真正懂武术的人是有武德的。

没错,想起了武冬老师,北体元老级。他口中的武术,即技术和德,一个没有德的武者,至多是个莽夫。

因为都想过考公安大学,所以话题也多了些。关于未来,他更坚持最初的理想。以警察的身份运用武术来除暴安良,“超乎功利地做一些心灵认可的事”,算是一种崇高而真挚的抱负。

他说打算用那部单车,准确地说是部赛车,骑到西藏去。“只有在路上。我才是我自己。只有在路上。我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我理解这是种自由的向往。

可是,追求自由和警察的纪律性是不相容的矛盾。

但是,也许我只理解了形式上的自由,做“心灵认可的事”或许才是真正的自由,而这真正的自由,和理想相关。

体育人有追求,在路上追梦想,不停歇。

最后

体育的无奈是社会的尴尬。健全的社会和强大的民族都需要身心强健的人民。斯巴达正是依靠其严密完整的军事体育教育建立起雄厚的军事力量,刚出生的身体健康的男婴(羸弱的直接被扔到荒野)在7岁就要离开家乡,到学校参加统一的体育训练,直到而立之年才能回家,一生都在为战争准备。想象下全民皆兵是怎样的一种战斗力吧。

体育人容易交往,不矫情,真诚坦荡,但是让他们从心底里认同某个人却不容易。体育是寂寞的,属于汗水、时间,体育人是寂寞的,他们有原则,有立场,需要彼此交换真诚。今天,体育的精神已彻底将我征服,请叫我体育人。

2.教师的育人故事 篇二

教书育人是为了培养具有优秀思想品德、各种学习能力(特别重要的是创新能力)的社会建设人才,这正是目前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尤其是学习能力的培养,已引起了国内外教育专家的高度重视。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古代哲学家、教育家孟子也曾经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在物理教学中不但要教给学生系统的扎实的物理学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和各种学习能力。

如何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运用物理故事培养学生成才?如何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本文试图作一初步探讨。

二、运用物理故事育人的方法

用物理故事育人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只有从实际出发,因时、因事、因人制宜,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心理思维特征,方法对头,才能获得高质量高效率的教育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智慧潜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思想品德修养。

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物理故事育人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渗透于物理课堂教学中

物理故事应与物理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并有机地水乳交融般地渗透于物理教学内容中。或将物理故事用于引入课题,或将物理故事用于讲解抽象的物理概念或规律。

如,教师通过物理故事《瑞利发现氩气》告诉学生,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利用测密度的方法发现了一种新气体——氩,进而向学生提出思考问题:什么是物质的密度?如何测量物质的密度?物质密度知识有何应用?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去追踪问题的答案,立即进入教师创设的物理情境中。又如,教师讲述物理故事《马德堡趣事》,使学生头脑里初步建立起大气有压强,且大气压强很大的概念。再如,教师讲述物理故事《伽利略滚球理想实验》,用以导出牛顿第一定律,并使学生了解研究物理学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以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深刻揭示自然规律。

2. 融化于学生个别教育中

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偏差和问题。如有的学生怕苦畏难,一遇物理难题就打“退堂鼓”,退避三舍;有的学生做实验不认真,马马虎虎,写实验报告时便胡编乱造拼凑数据;还有的学生死记硬背物理公式、概念和规律,不能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等等,不一而足。物理故事能为教师提供很好的教育素材,给那些个别学生“对症下药”,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如,教师给怕苦怕难的学生讲《爱因斯坦创立狭义相对论》的物理故事,说的是爱因斯坦少年时代就大胆设想:假如一个人以光速跟着光波跑,他会不会处在一个不随时间变化的波场中呢?当时世界上没有一个物理学家能回答这个问题,爱因斯坦迎难而上,经过十年沉思,终于回答了这个问题,创立了狭义相对论,震动了物理学界。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困难,要像爱因斯坦那样,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发挥创新精神和攻关精神,才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又如,教师对做实验不认真的学生讲物理故事《密里根油滴实验》。1910年,密里根企图用油滴实验证明电荷只能是电子电量的整数倍,有一次却在油滴上发现了分数电荷的事例,在处理数据时他抛弃了这一数据。后来的实验和理论证明,层子具有分数电荷(1/3e,2/3e),使他失去了一次发现真理的机会,令人惋惜!以此教育学生要认真做好每一次实验,实事求是地记录每一个实验数据,具体客观地分析每一个实验数据的物理意义。也许,这正是导致科学新发现的起点和契机。

再如,教师可给死记结论不会活用物理知识的学生讲物理故事《爱迪生救妈妈》,说的是少年爱迪生善动脑筋,利用平面镜反射光线的性质,急中生智,搭建了无影灯,让医生顺利为妈妈做了阑尾切除手术。爱迪生巧用物理知识的故事,定会使学生深受启发。

3. 贯穿于学生课外学习中

物理课外学习活动是物理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物理故事育人在这个天地里也大有作为。

精心组织物理学史专题报告会。教师在充分占有资料认真备课的基础上,每学年可举行1—2次大型的物理学史专题报告会,向学生系统介绍著名优秀物理学家(如牛顿、法拉第、麦克斯韦、爱因斯坦、玻尔、李政道、杨振宁、吴健雄和丁肇中等)的生平事迹、卓越贡献、学术思想、优秀品质、科研方法及社会评价,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鼓舞,从小立大志,以优秀物理学家为楷模,刻苦攻读物理。

引导学生开展课外读书活动。教师尤其要引导学生阅读物理学家的人物传记、物理学家撰写的回忆录。学生可以从中领略到物理学家创业之艰难,道路之坎坷,意志之坚强,从而学习他们光辉的科学思想,可贵的治学精神和独特的研究艺术。

“春风润物细无声。”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尝试创新的种子,随即在学生的心田里萌发,成为激励他们不断创新的永恒动力。优秀的物理课外读物是良师益友,是发动机,其作用是巨大的。如,美国女发明家洛琳·燕璐,小时读过《居里夫人传》,听过物理学家费米的演讲,对她后来的事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她发明了放射免疫学,获得了1977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4. 教师与家长密切合作

教师应十分重视课堂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任何一个家长都渴望自己的孩子成才。家长是一个有很大优势的课外教师群体。

可以通过家访或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的良好表现、特点与长处,向家长推荐一批优秀的出版物(物理故事、物理学家传记和回忆录等),使家长乐于为孩子选购,自己阅读后,也可以讲给孩子听,或与孩子一起开展讨论研究,探索物理学家成功的秘诀与宝贵经验,勉励督促孩子向他们效法,帮助与指引孩子找到自己成才的最佳具体路径,鼓励与鞭策孩子克服前进中的困难,促使他们早日成才。

三、结论

3.我的育人小故事 篇三

记得那是我刚参加工作的第二年,我班有个孩子叫谢飞,这个孩子平时可没少给我捣乱。他好像是故意整我这个初为人师的小班主任,也有可能他是为了吸引我的注意力。因为在这个班60多个学生里,他的确太普通了,普通得让我几乎没有注意到他的存在。也许就是因为我的粗心大意,谢飞开始上课故意捣乱:比如,吹口哨、敲桌子、频繁地要求上厕所,我开始注意到他。有次下课我特意把他带去自己的房间,他开始很紧张,一张小脸写满恐惧。我摸摸他的头,蹲下身子跟他说:“老师今天叫你来,是想请你帮个忙,你愿意帮助老师吗?”小家伙一听,顿时眉开眼笑。“老师,你要我干什么?”看着他认真的模样, 我也忍不住笑了,其实我也没有什么真正需要一个学生帮忙的,我只是想让学生知道:老师关注着他呢!我把书桌上的一盒彩色粉笔交给他说:“这粉笔很珍贵,老师怕它丢了,你能帮我看管吗?”小家伙如获至宝,把粉笔捧在怀里,兴高采烈地回了教室。这天上课他特别认真,我也当着全班学生夸了他,小家伙别提多高兴了。从此再也不给我捣乱了,还经常小大人似地帮我管别人呢!然而,突然有一个星期天,我接到他妈妈打来的电话,她告诉我:谢飞今天在家玩耍时摔断了腿,现在在医院又哭又闹,不肯住院,说他要上学。我马不停蹄跑到医院,小家伙的确在大吵大闹。他一见到我,哭得更凶了。我赶紧坐到他的床边,拿出语文和数学两本书来: “你看,老师把书都给你带来了,明天同学们要学的,今天老师就先教你,好不好?”他没有马上破涕为笑,而是歪着头问:“老师你能天天来吗?”我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只要你乖乖地听医生和护士的话,老师就天天来陪你。”孩子马上躺下说:“护士阿姨,可以给我打针了。”小家伙认真的表情把在场的所有人都逗笑了。

文超是个可怜的孩子,他上三年级了还不知道自己的父亲长什么模样,他的妈妈也没有固定工作,一直把他寄养在别人家里。由于这个学生的特殊,所以对他我会格外关注。有一天,我发现他的小脸青了一大块,经过调查了解,原来是被寄养监护人拧的。我再也坐不住了,打电话和文超的妈妈聊了将近两个小时,终于,她同意辞了外地的工作回家照顾小超。可是好景不长,有一天,我发现小超没有来上课,打电话他妈妈竟然说她自己在外地,昨天就离开了,孩子从昨天到现在都是一个人在家。我听了,课也顾不得上了,把班交给数学老师,然后火急火燎地来到小超的家。说句实话,他家我太熟悉了,当他班主任不到一年,光送小家伙回家就不下十次。我敲了几次门,都没有人应答。我真恨不得把门砸了冲进去看看孩子怎么样了?正当我心急如焚的时候,他的邻居回来了。老太太也是个热心肠,她忙帮我去请来了开锁工。打开房门一看,孩子发着高烧,小身子在被子下瑟瑟发抖。我赶紧把孩子抱起来往医院跑,还好送得及时,孩子只是高烧,并无大碍。后来我批评了他妈妈,但是也许是迫于生计,他妈妈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外出,还是经常把小超一人留在家里。有时候 我就把他接到我自己家里,也许是孩子要面子,去了几次后,就再也不肯去。小家伙很固执,其实与他的沟通我从来都没有成功过,我甚至都不知道他的内心究竟在想什么,因为我问他关于他的家庭、关于他的内心,他几乎都是沉默。只有问他学习上的问题,他才会回答我。后来,因为工作关系我离开了那所学校。一个月后当我回到原来那所学校去看时,得知这个学生在我调走后就转学了。

4.我的育人故事 篇四

在我的班主任工作中,发生过许许多多、大大小小处理学生问题的事情。唯有一件事情令我至今难忘。

那是我刚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不久,班上有个非常调皮捣蛋的学生,不服老师管教,课堂上经常捣乱、不交作业、课间还经常闹出一些事来,尤其是语文课上,更是突出,甚至还连续几天逃课,为此,我多次找他谈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想通过此方法是他有所转变,但每次谈完话,他都是口头答应的很好,却没有实际行动。我很生气,又找家长“告状”,但他却无所谓,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就经常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他,给他难堪,不想我的举动将他激怒了,他不但不改正,反而和我对着干,态度还特别横,我真是又急又恼,真想立刻把他抓过来,狠狠“修理”一顿,但理智告诉我不能这样做。为这事,我苦思冥想,肯定是我的工作方法出了问题,要不他不会这样不可理喻。

从此以后,我换了一种方法找他谈话,并真诚地表示了歉意。并派班上的同学去关心帮助他,经过一段时间的细心地观察,发现他的长处及时表扬和鼓励。结果,这个学生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转变。这件事让我亲身体验到了班主任工作方法的重要性。班主任始终正面引导学生,教育学生,不使产生负面影响。当与学生意见产生分歧时,应尽量想办法,与学生产生共鸣,不能隐瞒自己的观点,更不能生闷气,发泄一通,粗暴处理。若错误在双方,应勇于承担责任,尔后再分析学生错误,这样做的结果,比自己强词夺理、维护自己尊严强得多。因为只有对学生公正、坦诚,才有利于做好班主任工作。

5.我的教书育人故事 篇五

东街小学 田娟娟

自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担任英语教学工作。我的最大的感受就是对学生要有爱。这种爱,不但是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原动力,而且也是教育智慧赖以生长的土壤。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每一个少年儿童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着收获,肯定和赞誉。作为教师应珍惜学生心灵深处的渴望,积极创造机会,不断地让学生取得‚我能行‛的成功体验。教师要做到最在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每一个学生,孩子犯错误时,他们迫切想得到理解和帮助,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

我的班上曾经有这样的学生,他上课从来不听讲,考试向来不及格,语文、数学加起来也不过三、四十分。课堂上偶尔发言,同学们都以异样的眼光看着他,常引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显然是‚喝倒彩‛。面对此种情况,一方面,课堂上我立即制止这种不良现象,引导同学们应伸出援助之手帮帮身边的同学,同学们在一个班集体,就像是兄弟姐妹一家人,班上掀起帮扶、结对子风气,同学主动互帮、互学,共同进步,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以减轻他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课下,我主动与他接近,跟他聊

关心。

这位同学的英语基础来很弱,由于我经常找谈心,鼓励他,他的学习兴趣不断增强,他的英语成绩在提高,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在班里排到第三,这时,他有些不能正确对待这个成绩了,表现的有些浮躁、散漫。我想,关心不等于给予特殊待遇,但我没有立即批评他,而是采取了冷处理的方式,我故意冷淡他,讲课时不与他进行眼神交流,当然更不找他谈话。显然,老师无声却有意的态度起到了的作用,引发了他内心的思想斗争。

第二学期开学前,他给我打了个电话,谈到他的期末成绩,谈到我对他的态度,他说:‚我考好了您反而不理我,是什么意思啊?‛我问他:‚你觉得你的基础牢固吗?你的水平是班上第三吗?‛他说‚不是。‛我接着问他:‚那你凭什么‘翘尾巴’?得意洋洋?上课不好好听讲?也就是说你的成绩有很大的偶然性,是个泡沫,我不该把这个泡沫捅破吗?我不理你是为了让你冷静、清醒。‛从那以后,他踏实多了,也认真多了。

塑造特色。备弱点: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备自己就是认识自我,长善救失。还要备期望:关注差异,全面发展。备自己的形象:有效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转变观念,认真对待,在教学意识上高度重视三个问题:穿什么衣服贴近新课程的意义?理什么发型更能体现教师的个性?课堂形象是否符合教师行为规范?当然行动上更要精心准备。还要备自己的课堂话语,包括语言风格、话语技巧等。

最后,我想用我们新时代的教育家魏书生先生的话语来结束:一个教师,要紧的不是忙着用这种教法去否定那种教法,不是证明多种教学没有道理,更不是糊涂地照搬某种教法到自己的课堂上,不加任何改变就用,我们应当像蜜蜂一样,在教法的百花园中,到处采集有用的花粉,回来以后,酿造自己课堂教学的蜜。的问题以促其积极思考,大胆想象,探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确保每个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

二、目标明确,难易得当,注重提问层次性

(一)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一节好课应当是紧紧围绕既定教学目标展开的,但在教学实践中,有些课堂提问常常偏离教学目标。例如,有的教师想要使学生练习和巩固新授句型“What do you want to be?”但在课堂提问中,老师只要学生稍一迟疑,教师立即上前“引导”,使用的问句却是学生早就接触过的“What would you like to be?”在教师不断“引导”下,学生输出的都是旧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to be?”而该课重点句型“What do you want to be?”却被忽略了。

(二)问题难易得当,层层递进。提问必须做到难易适度,每个问题之间既有联系,又有一定梯度,层层推进。难度逐渐加大,使所学知识系统化。例如在教1B Can you swim?时,我设计了以下问题:

T: What can you do?(1A教材中已学,利用旧知引出,降低难度。)S: I can sing/ dance/jump/ run….T: I can sing.Can you sing?(学生先听老师说,初步感知

中介绍家人,操练本课的重点句型。再比如,在教授3B Unit 8 I’m hungry 时,老师就把讲台变换成了一个临时的小吃吧,让学生来自由的买东西。在此生动的情景中操练了关于买的东西句型:

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What about…? Sounds good.在教授4A What’s the matter? 时,我们也创设了一个小组学生作为志愿者去帮助地震灾区难民的情景,在表演中,同学生带上志愿者的帽子,加上丰富自然的表情来操练重点句型:

What’s the matter? I’m….Here’s …for you.Thank you.这样的设计既联系了当时汶川地震这一实际情况,又很好地创设了操练语言的情景。

(三)提问要有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小学生很好的学习动机。在英语教学中,我们首先要避免明知故问。比如,在教授1A On the farm 中的句型 What’s this?

五、适当纠错,关注情感,注意评价鼓励性

在答问时,学生出现语言错误在外语学习中是难免的,如何对待和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是帮助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有的老师,一味地指责、批评,给学生心理上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有的老师则视而不见,这都是不恰当的。老师应及时发现学生的语言错误,客观、巧妙地纠正,并本着这样的原则:保护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情感。教师应注重发挥好评价的激励作用,以表扬为主,注意做到客观、热情、诚恳,满足学生的成功需要,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对于学生的优秀回答,可竖起拇指说“Great”“Excellent”,“Well done”,“You did a good job!”,并鼓励同伴也给与其及时的评价,如:“Let’s give him a big hand.”;对于错误的回答,可安慰、鼓励他们说“Never mind!”“Don’t worry,try again.”“I think you’ll be better next time.”维护学生的自尊,关注学生的情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对英语课堂中的有效提问是不可少的。

综上所述,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策略的正确实施,不仅能更好地激起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动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能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发展性的思维方式,从而营造真正和谐、自然、高效的小学英语课堂!

1思想教育,教育优生帮助后进生。

二、在课堂教学中

第一、在课堂上,认真授课,运用实物教具、简笔画,情景教学、手势语言等方法来启发、教育学生。教学生做游戏、唱英语歌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有疑难和不懂读的地方,我总是不厌其烦地讲解、分析、带读,力争让他们学了就懂,懂了会用。

第二、在批改作业方面。学生的作业总是按时及时地批改,并详细地做好批注,对普遍性错误,在全班重复讲解、分析。针对个别学生的作业还采取面批方法,一一地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解决疑难习题,提高了教学质量。

第三、在听力方面。为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常让学生听英语歌曲及英语会话的录音磁带,还让学生表演对话,背书。

三、自身的学习

鉴于自己在小学英语教学方面没有经验,我抓紧一切机会向其他老师学习,用心收集有助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各种游戏、活动。同时多听录音磁带,让自己的语音和语调标准。

6.浅谈教师教书育人的德性 篇六

教师的德性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 既是教师人格化特质化的品德, 也是教师教育实践凝聚而成的品质, 是一种习惯与欲求正当之物并选择正当行为去获得的个人品质”。

1、教书育人的德性具有促进教师担当起社会角色的价值。

教师的德性价值首先是通过他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来体现的。教师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不仅是“知识人”, 教师更应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和谐、持续、完整的德性。教师所需要履行的就是教书育人, 就是为人师表。

拥有教师德性的教师会用自己生命的全部促进学生的德性生命的发展, 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己的德性价值。

2、教书育人的德性具有推动教师自觉追求专业发展的价值。

教师道德的专业发展是教师专业生活的内驱力。作为高校教师, 仅仅具有专业底线是远远不够的。

教书育人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在追求专业发展的过程中, 会遇到许多的困难与阻力, 如果只具有起码的道德底线, 是很难克服专业发展中的种种障碍的。教师一旦拥有了教师德性, 就会在追求自身专业发展的同时, 进而关注学生完整的德性生命的发展与提升。拥有良好教师德性的教师, 不仅能完成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 更能在完成使命的同时自觉地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3、教书育人的德性具有使教师选择良好的专业生活的价值。

每位教师都渴望从中体会到尊严和快乐、幸福。这并不是每位教师都能拥有的良好专业生活。其根本原因在于各个教师所拥有的教师德性是有差异的。

从本质上来说, 教师的德性与教师的幸福是一致的。拥有德性的人最终是能得到快乐和幸福的。在提到教师德性的时候, 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教师的无私奉献和崇高牺牲精神, 更有人把“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诗句比作教师的工作精神。但是“教师的工作不只是牺牲。教师在奉献的同时不仅有收获, 而且这一收获具有强烈的意义色彩。教师的德性、德行与教师的幸福密切相关”。一旦拥有教师德性, 教师就能够享受到把完整的生命融入职业生活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而这种快乐和幸福正是有德性的教师自觉选择的结果。

1、高校教师教书育人德性发展的条件。崇尚“知识就是力量”, 这种“知识论”蕴含着一种封闭的、简单的、线性发展的世界观。教师的教书育人的专业发展也被认为是逐步的、简单的、线性发展的。整个社会在注重科学文化知识传递的同时, 也日益加强了对人的完整的生命的关爱。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说, 国家大力提倡公民的道德建设, 提倡以德治国, 提倡各种政策的以人为本。对教育理论知识的传递和系统化的专业学科知识的深化, 这样的师范教育, 对于培养教师良好的德性是不利的。而在新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影响下, 我国的师范教育开始了对教师德性培养的关注, 开始注重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发展教师的专业道德, 并进一步把这种专业道德内化为教师的内在德性。

教师自身的主观因素是教师教书育人德性发展的内在动力。良好的德性是教师自身内在拥有的, 而不是外界环境强迫附加的;是教师后天培养生成的, 而不是先天与生俱来的;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的, 而不是凭空臆想出来的。这种德行发展的内驱力, 其根本是源于教师自身的主观因素, 源于教师本人对于教育事业、对于学生的关爱。

2、高校教师教书育人德性发展的要求。首先, 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徳性发展, 要求教师从培养学生的逻辑理性转向培养学生的伦理理性。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的根本任务。在“教书”方面, 教师首先注重的是对学生逻辑理性的培养。片面注重对学生的逻辑理性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伦理德性是教师必须关注的又一重要层面。

其次, 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德性发展, 要求教师从对学生知识的拓展转向对学生生命的创生。在教师“德性论”的专业发展观的理论指导下, 教师在关注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 帮助学生发展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激发学生的生命意识, 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提供动力保障。

再次, 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德性发展, 要求教师要实现从主客对立的师生关系转向相互提升的师生关系。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 “德性论”的教师发展观则“重视自己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建构, 将师生关系看作是儿童生命发展的重要生存际遇, 看作学生生命发育的根之所系”。

7.论教师教书育人的心理素质 篇七

心理素质是人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经常的、本质的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气质、性格、情感、兴趣、意志等。

气质素质。气质是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特将人的气质分为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四种类型。多血质和粘液质类型的人属于外倾型,其特征是喜欢交际、开朗活跃,喜怒哀乐形于色,言语动作显于外。胆汁质和抑郁质类型的人属于内倾型,其特征是交际适度、善于克制、寡言少语、顺应困难,注重内心体验。气质的社会类型可分为思维型、艺术型和中间型。思维型的人抽象思维能力强,能够理智地透过现象看本质;艺术型的人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能力强,能够灵活敏捷地对事物作出完整而形象的感知;中间型则兼具思维型和艺术型的特点,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折中性。

性格素质。性格是人性中最主要的心理特征,是人与人之间千差万别的首要条件,它主要是指人们在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以及社会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定倾向。人的性格是遗传和环境的“合成物”,并在具体情景中有机地生成各种变式。性格可从不同角度分类,从理性成分可分为理智型和情绪型;从活动倾向可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从独立程度可分为独立型和依赖型。这些分类虽有一定合理性,但过于简化,只是反映了性格的某个侧面,不能说明性格的复杂性。埃森克用“内向—外向”、“高焦虑——低焦虑”两个维量作为平面上的两个坐标轴,以此说明了性格较复杂的结构。这个结构模型至少说明,性格往往是居于绝对特征之间的,是有程度差异的,而不是绝对的极端形态。

情感素质。情感亦称感情,是人在接触客观事物中所激起的喜怒哀乐等心理表现。人的情感可分为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道德感是由归属需要和尊重需要而产生的关于人的行为、举止、理想、意图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行为准则而形成的情绪体验,包括直觉的情绪体验、与道德榜样有关的情绪体验和有意识的道德理论的情绪体验。理智感与人的认识活动、求知欲相关,是在人的智力活动中产生的,表现为好奇心、爱好、进步时的喜悦、失败时的沮丧甚至退缩等。美感是对事物美的体验,是个人根据自己的美的标准对客观事物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情绪体验,这种情感具有愉悦性、倾向性和直觉性的体验特点。

兴趣素质。兴趣是指人们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属于个性心理特征中的个性倾向性。兴趣伴随着快乐、喜欢和满意的情感体验,其基础是需要,物质的需要可因得到满足而丧失兴趣,精神的需要可因满足而引起更强烈、更浓厚的兴趣。兴趣能促使人们对某种事物和活动给予特别的关注以及优先的考虑,能使人们全神贯注、积极热情、情绪高昂、富有创造地从事该方面的活动,从而获得更多的成果和认识,并因此开阔眼界,丰富精神世界。

意志素质。意志是人们自觉的确定目标、作出抉择与制定行动步骤,并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去克服困难、执行计划、完成活动和实现目标的过程。意志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即采取决定阶段和执行决定阶段。在采取决定的过程中,人们必然要体验和经历强烈的动机斗争,具体包括双趋冲突、双避冲突和趋避冲突。执行决定的阶段是意志过程的关键阶段,只有付诸实施,计划和目标才能实现。然而,计划和目标的实施过程,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就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意志品质是衡量个体意志水平的标志,它包括坚韧性、自觉性、独立性、自制性和果断性。意志是涵养,是毅力,也是一种情操,更是一种智慧。坚强的意志源于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奉献精神,要具有这种品质,必须有胆有识,无私无畏,不屈不挠,持之以恒,并善于从小事做起。

从气质、性格、情感、兴趣、意志等方面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对教书育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教师在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上承担着重大的责任。

二、健康的心理是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

人们的心理素质,有健康和不健康之分。养成和保持健康的心理,防止和克服不健康的心理,是当今社会一个全球性的重大课题,自然也是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素质的重大课题。

教师的心理素质令人堪忧。新华社2000年3月20日报道,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辽宁省内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了检测,得出了具有较强权威性的结果:50%的中小学教师有心理障碍,远远高于我国正常人群心理障碍在20%左右的比率。从心理有问题教师的分布态势看,小学多于初中,初中多于高中,城市多于乡村,而小学女教师的心理问题多于小学男教师。近年来,中小学一些教师以极端化方式体罚伤害、侵犯学生的事件和一些大学生恶性犯罪事件频发,这都与心理障碍有很大关系。西安市教育局曾于2006年初对碑林区、雁塔区、未央区、临潼区、户县等7个区县的高中教师,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开展了专业的抽样心理调查。共调查了21所中学的1759名教师,收回有效问卷1468份。这是西安市教育局首次大规模针对教师心理状况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高中教师的工作压力感受偏高,从主观感受的角度来看,28.35%的教师感觉压力大,太累,难以承受;从综合评价的角度来看,62.62%的教师压力较大,有4.79%的教师压力过大,并出现一定的心理症状。从症状表现严重程度的排序看:强迫症高居榜首,其他依次是抑郁、人际敏感、敌意、妄想、躯体化(一种心理障碍,表现为头痛、胸痛、腰痛、恶心等多种多样、时常变化的躯体症状)、焦虑、精神病性(存在某种中等严重程度的精神病)和恐怖症状。从心理症状患病率看,西安市高中教师有心理症状的比例达到54.55%,其中39.70%的教师出现了轻微的心理症状,11.50%的教师有严重程度的心理症状,3.35%的教师有重度严重程度的心理症状。

三、心理健康与不健康的标准及保持健康心理的途径

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标准。心理健康就是指个人能以积极的心理状态,适应各种内部和外部的变化,从而保持应有的心理平衡。苏轼早在《留候论》中就指出:“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这就是心理平衡。世界卫生组织把人体精神健康的标准概括为“三良好”:良好的个性人格,情绪稳定,性格温和,意志坚强,感情丰富,豁达乐观;良好的处世能力,观察问题客观,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待人接物大度,助人为乐,与人和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密特尔曼在他们合著的《变态心理学》中提出了一个很著名的心理健康标准:(1)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2)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度的评价;(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9)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心理健康的评估指标一般包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心理活动的强度特点;心理活动的耐受力;自控能力;自信心;自尊心;注意水平;社会交往状态;对暗示的敏感性;心理康复能力等方面。需要指出的是,在心理健康的范围内,起码可以分为基本健康、相当健康、非常健康三个等级。

心理不健康也有一定标准。心理不健康是指程度较重的各种心理障碍,它是由心理压力和心理承受力之间失去了应有的平衡而导致的结果。心理障碍的种类很多,最常见的有:情感性障碍、偏执性障碍、心理生理障碍、人格障碍、性心理障碍等。问题在于,在心理障碍的范围内,起码可按其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等级。不是所有的心理障碍都是心理不健康,只有那种程度较重者,严重到心理和行为明显偏离正常人,明显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明显妨碍了和别人的关系,明显地妨碍了和现实环境的接触,明显地造成对事物判断的失误,并明显地影响了身体健康的情形才属于心理不健康,至于轻微的失衡,只是本人感觉时而有苦恼伴随而已,并不妨碍工作、学习和生活,也很容易克服,就不能算心理不健康。可见,常见的多疑、嫉妒、自卑、自大、多愁善感、怯懦、悲伤等不健康的心理,未必都属于心理不健康。

上一篇:小学七夕节活动方案下一篇:浅谈钢筋闪光对焊(接头)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