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精选12篇)
1.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篇一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 言
《美术》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它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今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提高自身艺术素养,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具有非常重要作用。
《美术》课程一直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们已制订了《美术》课程的教学大纲,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但是也应该看到,与其他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相比,我们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仍有一些需要改革和完善的地方。
制订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标准,其目的是使这门课程更加规范,便于检查、监督。同时,通过实践、研究,构建起符合时代要求的课程的体系,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程性质
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与专业院校的美术课程不同,具有自己的特点,它既要学习一些美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又要把所学到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在以后所从事的幼儿教育中,发挥起一定的作用。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能帮助学生实现以下的价值。
(一)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位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人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位等方面,具有其他专业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
本课程开设的绘画、设计与工艺、中外美术作品欣赏等学习内容,能够使学生在制作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以及在欣赏中外经典艺术的作品时,陶冶审美情操,提高他们的生活品位。
(二)抒发个人情感,获得个性发展
美术创作与欣赏是一种情感表达活动,在创作与欣赏的表达过程中,来抒 发个人的情感。美术创作强调想象力与创造力,作品的独特性与独创性是艺术创作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因此,美术创作对学生个性的发展,会起很好的作用。
本课程开设的绘画、设计与工艺、中外美术作品欣赏等学习内容,能够使学生在制作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以及在欣赏中外经典艺术的作品时,抒发个人情感,获得个性发展。
(三)掌握必备技艺,形成职业素养
美术是一门具有人文性质的课程,但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要掌握一定的技能与技巧。因此,技能技巧的学习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由于我们培养的对象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因此,我们与美术专业院校所要求的技能技巧不同。我们对技能技巧方面的要求是尽量广一些,浅一些,主要能为他们今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奠定一些必备的基本技艺。
本课程开设的绘画、设计与工艺、中外美术作品欣赏等学习内容,能够使学生在制作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以及在欣赏中外经典艺术的作品时,掌握必备的技艺,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体现时代性与基础性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既要体现时代发展的要求,如增加学习现代设计艺术等内容;又要注重学科的基础性,如绘画中的素描、色彩的学习等。
(二)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如敏锐的洞察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绘制的能力等。
(三)提升未来教师的素养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是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通过美术学习,一方面使其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使其学会用艺术思维的方式认识世界,为学生将来从事学前教育职业提高艺术素养。
三、课程设计思路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一、二、三年级的必修课中一、二年级每周为4课时;三年级每周为2课时。以每学期18周计算,总学时数为360课时。学前教育专业《美术》必修课程设置了以下四个内容系列:
系列1:简笔画 系列2:设计与工艺 系列3:中外美术作品欣赏 系列4:幼儿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 系列5:纸 艺
以上四个内容系列中,“简笔画”系列安排在一年级的第一个学期内完成,以每周4课时,每学期9计算;“设计与工艺”系列安排在一年级的第二个学期内完成,以每周4课时,每学期18周计算,“中外美术作品欣赏”系列安排在二年级第一学期内完成,以每周2课时,每学期18周计算,“幼儿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系列安排在二级第二学期内完成,以每周2课时,每学期18周计算。“纸艺”系列安排在一年级级第一学期内完成,以每周4时,每学期9周计算。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
一、掌握简笔画、设计与工艺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在艺术实践中,学会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来制作艺术作品,美化生活与环境。能够熟练掌握简笔画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更好的服务好自己的幼儿园美术教学。
二、知道中外美术发展史的大体脉络。在欣赏古今中外美术作品中,拓展艺术理解能力,并学习如何评价和解释艺术作品,交流各种见解和观点。
三、了解儿童美术发展的特点与教学方法。在学习中掌握幼儿美术教育的教学原则和方法,为今后从事幼儿美术教学工作奠定一些理论基础。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一、必修课程五个系列的内容标准:
(一)简笔画
“简笔画”是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中的一个内容系列,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美术的基础课程。通过绘画学习能帮助学生认识造型艺术的基本规律,掌握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提高表现艺术的能力,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同时也为以后进一步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1、学习内容
简笔画的理论知识、笔画创作的基本规律、物简笔画练习(常见走兽、飞禽、家畜、昆虫、海洋动物、水中生物)、人物简笔画的基本规律、人物头像练习(儿童头像、少数民族儿童头像、儿童面部表情、神话人物头像、现代人物头像、外国人物头像)人物动态画法(1课时)、同年龄人物画法、物的画法及图例、瓜果、风景、常见的静物工具(常见工具、交通工具)、简笔画的线条要求以及构图要求、常见物体、动物、人物、风景简笔画的创作、简单的场景简笔画创作。
2、成就标准
通过“简笔画”的内容学习,学生能够:
(1)画的基本规律。使学生掌握常见的简笔画的基本画法,能够进行最基础的场景简笔画创作。
使学生掌握常见的简笔画的基本画法,能够进行最基础的场景简笔画创作。
(2掌握简笔画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更好的服务好自己的幼儿园美术教学
(二)设计与工艺
“设计与工艺”是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中的一个内容系列,是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今后从事幼儿园环境布置、玩具制作,以及幼儿手工教学奠定 一定的基础。通过“设计与工艺”学习,能帮助学生广泛地接触各种材料,认识不同材料的功能与作用,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
1、学习内容
平面设计基础知识、平面设计的应用(包括:美术字的书写、海报、贺卡设计等)、幼儿园环境设计与布置(包括:幼儿园教室布置、校园布置、活动或会议场所布置等)、工艺制作(包括:纸艺制作、泥塑制作、玩具制作等)。
2、成就标准
通过“设计与工艺”的内容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平面设计基础知识。
(2)掌握黑体、宋体、变体美术字的书写方法,以及海报、贺卡等平面设计的应用。
(3)利用所学到的美术知识与技能,进行幼儿园教室、校园环境的布置。(4)会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一些简单的玩具。(5)掌握一些泥塑、纸艺等方面的制作方法。
(三)中外美术作品欣赏
“中外美术作品欣赏”是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中的一个内容系列,是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了解中外美术作品,获得审美享受的内容系列。通过“中外美术作品欣赏”学习,学生在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体验、联想、分析与判断中,提高审美能力。
1、学习内容
“中外美术作品欣赏”的学习内容,主要分为:中国美术作品欣赏和外国美术作品欣赏两大部分。
中国美术作品主要有:彩陶艺术、青铜艺术、画像石和画像砖艺术、壁画 5 艺术、石窟雕塑艺术;唐、宋、元、明、清以及近代的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
外国美术作品主要有:古代埃及艺术、古代希腊艺术、古代罗马艺术、中世纪艺术、欧洲文艺复兴艺术;
十七、十八世纪欧洲艺术、十九世纪欧洲艺术、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等
2、成就标准
通过“中外美术作品欣赏”的内容学习,学生能够: 知道中国美术发展史的大体脉络。知道外国美术发展史的大体脉络。
(3)在参与各种讨论、交流和研究中,以及在口头和书面的表达和描述中,提高审美判断的能力。
(四)幼儿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
“幼儿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 是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中的一个内容系列,是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今后从事幼儿园美术教学和环境布置打下基础。通过“幼儿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内容学习,主要让学生了解儿童美术的发展过程,掌握幼儿美术教育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能运用教育教学的原理,进行教学。
1、学习内容
儿童美术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儿童美术教学的原则、儿童美术教学的过程、儿童美术作品的评价原则等。
2、成就标准
通过“幼儿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内容学习,学生能够: 了解儿童绘画发展不同阶段的特征。
了解儿童美术教学的原则与过程。知道儿童美术作品的评价原则。
(五)纸 艺
“纸艺” 是学前教育课程中的一个内容系列,是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拓宽今后从事幼儿园手工教学而打下基础。通过“纸艺”的内容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纸质的材料来制作不同艺术作品,发展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1、学习内容
纸艺的基本制作方法(如折、刻、剪等技术)、做纸花卉、动物等。
2、成就标准
通过“纸艺”的内容学习,学生能够:(1)学会用纸来制作花卉、动物等纸艺作品。(2)在制作过程中,发展动手、动脑的能力。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为了更好地实施本《课程标准》,提出如下教学建议:
1、美术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尤其在欣赏教学中,更应该帮助学生建立起描述、叙述、解释、比较和各种的判断能力。要改变以往欣赏教学中,单纯传授式的教学方式。
2、美术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观察、构思、创意、造型、表现、设计和工艺制作,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展。要改变以往教学中,单纯强调技能学习或放任自流的教学方式。
3、美术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可通过创作或共同来完成一个项目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在教育实习和教育见习期间,应鼓励学生积极为幼儿园做一些有关环境布置的工作,或者指导幼儿园的小朋友开展各种美术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录像、电视等,或利用黑板、画纸以及其他材料进行示范、演示,使学生有一直观的感受。
二、评价建议
美术课程的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
目前,我们对学生作业的评价,采用平时作业占70%,期末作业占30%的评价方式。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学习档案袋,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评价,教师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再作评价,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作品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三、教材编写建议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应编写一套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教材。编写的原则
(1)应体现上海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特点。(2)教材内容应强调基础性的原则。
(3)教材要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要在传统教材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教材的呈现方式(1)图文并茂
(2)可以分成每个内容系列各编一册,也可以综合为一本。
2.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篇二
一、评价的依据是美术课程标准
随着课改我们要改变以往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活动方式来划分领域。 美术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大类。 而欣赏又分为“ 欣赏评述”和“ 综合探索”。“ 综合探索”的设计体现了世界美术教育发展的一个新起点。
二、注重对学生参与美术活动兴趣的评价
整个评价过程要体现课程标准评价的时代感,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注重评价的互动性与情感性。 低年级学生画画完全是一种游戏,他们常常把一切事物看成是有生命的、美好的,和自己有关联的。 他们不知道怎样画是最好的,但是他们什么都敢画,在这里我们评价的就不是“ 画的是什么”“ 像不像”的问题了,而是把是否积极地参与造型游戏活动,是否对美术课感兴趣和以积极的态度参与欣赏活动等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等方面的发展给予评价。 在执教《 乘上列车去画画》 这一课时,我边让学生观看幻灯图片边做游戏,启发引导学生分析:你们在乘车过程中见到了什么? 心情怎样? 表情应该是怎样的? 对学生这种积极参与意识,我及时给予激励性的评价,鼓励他们大胆想象,把自己的感受用画面进行表现,把自己对作品的感受用词语表达出来,并进行评述,让他们互相提出建议,使学生从中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探究能力、认识水平以及交流时的语言表达能力,老师也进行了全方位综合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美术游戏活动,提高其审美能力。
三、加强对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的过程性、终结性和综合性评价
小学美术评价要体现整个学习过程,既要有课堂评价、短期评价、 中期评价及长期评价。 短期评价主要为单科评价和小单元评价,中期评价主要为大单元评价和学期评价,长期评价为学年评价和跨年级评价。 由于评价融合于小学整个美术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评价过程又不断变化,所以也就形成了评价的过程性与终结性。
学生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基础。 作为老师要对不同的思维层次给予不同评价,即以激励的评价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励创造,体验成功,让每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重视体现评价的激励性和体现自我的动态性,将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结合起来,平时观察指导,学期进行总评,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四、对学生美术作业的单一性评价变为多元性、多样性评价
1.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 1) 体现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 。 为了突出评价的综合性与整体性 ,有必要对 学生的美 术活动表 现进行评 价 ,主要通过 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行为,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探究能力、认知水平以及交流表达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 活动表现评价可以采用个人、小组或团体的方式,既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学习结束后进行。 评价结果以简单的形式加以记录,并给予学生恰当的反馈,以鼓励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 2) 要体现学生的自我评价及教师与家长的评价 。 在评价情境中,不论教师、学生还是家长都是平等的主体,他们是整个评价的共同建构者。 学生自我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也可以用问卷的形式,还可以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档案。 成长记录档案的评价方法可以做到日常化,让它能清晰、全面地记录学生个体成长中的点点滴滴,以及相对较小的评价活动。 家长参与评价体现课程标准所具有的时代性,也是新型评价的基本组成,它促进了家长与学校、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学生的联系,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使教师多渠道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2.评价内容的多样性
( 1) 对学生掌握美术知识 、技能情况的评价 。 根据课程标准的学习要求,这方面的评价主要针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四大领域。 在造型表现的学习活动中, 评价的主要内容为学生能否通过绘画或拓印等形式,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感受,能否动脑筋用可塑性材料制作简单的动物形象,能否认识常用颜色等,作品的表现是否与众不同等;在设计应用活动中,主要评价学生是否能在作业中表现出大胆的想象和创新,是否对材料有大致了解,能否选择材料进行造型制作等;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的活动中应评价学生能否应用所学美术知识诠释作品技巧,能否用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及自然的感受,能否联系其他学科进行创作等。
( 2) 学生美术学习能力 、学习态度 、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 在美术学习活动中评价学生能否以积极的态度参与欣赏活动, 能否用简单的词语表达自己对自然和美术作品的感受,是否积极地参与造型游戏活动,是否对身边能找到的材料的形、色感兴趣, 是否能对材料进行联想,是否积极地动脑筋,结合语文、音乐等学科内容灵活利用材料进行创造等。 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是否具有自觉性与主动性,他们对美术学习是否感兴趣,是否能安全地使用工具,是否在学习活动结束时收拾、整理材料和工具等。
3.“鱼眼”看美术课程标准 篇三
一、课程目标高与低的调和
美术新课程标准强调“面向全体学生”这一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制定目标,不是为每一个学生制定目标,也不是为特长生、特殊生制定,而是针对学生整体来制定目标,取适中者为标本,目标定低了学生会“不屑一顾”;定高了学生会“望而却步”。偏高或偏低,偏难或偏易,都不能实现课程标准的最大价值。以课文《树上树下》为例,如果一节课下来,学生绘画水平基本能达到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只能画出树;第二层次,能画出树,还能画出树上树下的事物;第三层次,不仅能画出树,画出树上树下的事物,而且能画出树前树后的物体。那么,目标无疑应当定在第二层次上,第一层次太低,第三层次太高,都不是适中选择。当然我们不是完全忽视第一、第三层次能力的学生,可以制定分层目标,实施分层教学,使美术课程真正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
二、课程内容内与外的调和
美术课程内容包括“一内一外”两个方面,“内”“外”的调和具体说来有两种情形:一种是美术知识和技能的调和,知识偏“内”,技能偏“外”。课程标准中,“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偏外显,“欣赏——评述”偏内隐,“综合——探索”则内外兼容。从全局来看,这四个领域本身就是美术知识和技能在整个教材编写体系中的大调和,是课程内容均衡性的体现。而从局部看,每单个领域也包含着知识和技能的调和,比如“造型——表现”领域中,学生在学习造型、表现技能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范作欣赏,需要了解范作的作者背景、创作背景等,而这些本身就包含了知识的内容,技能训练中有知识铺垫,就像太极图,白中有黑、黑中有白,不可完全割裂。
另一种情形是美术课程本位性与人文性的调和。本位性属“内”,人文性属“外”。尹教授指出:新教材的内容选择要“游走在美术知识与技能和自然、社会内容之间”。其实,这就是说明教材内容中美术知识、技能和自然、社会内容的相对关系,在整个大课程内容中,知识、技能不能脱离自然和社会内容,否则会陷入纯工具性;反之,自然、社会内容也不能抛弃知识、技能内容,否则会陷入纯人文性,失去美术本位特质。
三、课程传承与创新的调和
传承与创新对于美术学科而言尤为重要。美术跟其他学科不一样,它本身就是鼓励创新的,没有创新美术就失去了生命力,但是这种创新需要扎根传统文化,否则这种创新将会失去民族特征。新课标指出:“美术课程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同时又强调:“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这就要求美术课程调和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如今,我们可喜地看到,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各校“破土生长”,挖掘传统文化、利用民间资源作为学校美术补充课程的研究活动也在陆陆续续地开展,凡此种种探索和实践都是对传承和创新思想的积极响应。
“标准”的调整修订适可而止、恰到好处。同时,也道出了多年后美术课程标准再次修订时所需遵照的主旋律,所谓动静交替,运转不息,折射出太极辩证、发展的朴素世界观。■
4.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篇四
第一部分 前言
在推进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方针以后,美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义务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阶段的美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还有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要求的地方,如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影响了美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功能的充分发挥,制约着我国义务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阶段的美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事业的发展。因此,必须通过课程改革,促进美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在我国基础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
《全日制义务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制订,力求体现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与价值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需要人的丰富而高尚的情感与之平衡。因为情感
5.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 篇五
普通高中教育应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学生的多样性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因此,高中课程的设置应充分注意均衡性和多样性。高中美术课程的设置与改革,是高中课程整体改革的重要环节,是均衡性和多样性课程理念的实际体现。
随着美育被列入教育方针,我国的中小学美术教育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的颁布,使美术课程正式进入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从而形成了我国基础教育美术课程相对完整的格局,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仍有一些方面尚需改革和完善,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制订新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应力求体现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会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课程改革,要构建符合基础教育要求具有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美术课程体系,增强美术课程对学生发展要求的适应性,为不同兴趣和专长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平台。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结构图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价值
三、课程理念
四、课程总目标
五、课程内容
模块A 美术鉴赏
1、学习目标
2、学习内容
3、评价建议 模块B 绘画·雕塑
1、学习目标
2、学习内容
3、评价建议
模块C 设计·工艺
1、学习目标
2、学习内容
3、评价建议 模块D 书法·篆刻
1、学习目标
2、学习内容
3、评价建议
模块E 现代媒体艺术
1、学习目标
2、学习内容
3、评价建议
六、教学建议
七、课程资源
八、教材编写建议
附:名词解释
一、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是艺术学习领域中的必修课程之一。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既 与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相衔接,又具有自己的特点,是高一层次的美术课程。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体现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其主要 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涵养美感,丰富生活情趣和终身爱好美术的情感,培养人文精神,完善人格。
二、课程价值
1、陶冶审美情操,丰富生活情趣
美术是最重要的视觉艺术,对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够提高学生对自然物、人造物形态美的认识,对美术作品的材料构成及形式、风格的多样性的认识,体验美术与生活的关系,丰富生活情趣。
2、传承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
美术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美术构成世界美术的多元性,因此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传承文化艺术的价值。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自我、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政治、美术与宗教、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
3、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
美术实践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在激发人的创新精神,发展动手能力,开发潜能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使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个性和想象、思考、判断能力,接触特殊的工具、材料、操作方式和表现形式,得到其他学科难以获得的各种体验。这种融鉴赏与创作为一体的学习活动对发挥个性,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4、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
美术实践作为一种情感表达活动,在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促进人际交流以及释放个体的紧张或消极情绪等方面,具有促进身心健康与个性和谐发展的价值。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使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直接抒发各种情绪,缓解心理压力;能够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升华情感;能够促进交流,沟通人际关系。以此形成良好的身心状态与社会适应能力。
5、助益人生规划,拓宽发展空间
美术渗透于社会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在美化生活,提高物质产品的文化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讲,美术课具有工具性的价值。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既为学生提供不同的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育学生终身爱好美术的情感,发展美术方面的各种能力,也为学生今后从事美术职业或其他职业提供发展机会。
三、课程理念
1、拓宽美术视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要使学生比较广泛地接触本国及外国优秀美术作品,探索人文内涵,拓宽美术视野,在深入了解本国优秀的美术作品和民族艺术传统的同时,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2、强调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发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艺术的方法认识世界,逐步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和乐于探究的精神,鼓励想象、创造和勇于实践,用美术或美术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方法表达与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现基础、多样和选择性,满足发展的需要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要提供若干基础性的学习模块,要通过充分利用和发掘校内外美术 课程资源,增加课程的多样化,尊重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为个性发展创造空间,满足学生 多样发展的需求。
4、讲究学习方法和过程,培养学习能力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应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艺术的本质、特性和文化内涵,探索艺术表现和交流的方法。通过美术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用艺术思维的方式认识世界,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
四、课程总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能对审美现象作出独立的判断。养成对美术终身爱好的情感,丰富生活情趣,选择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理解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能在倾听和尊重不同见解、与他人合作、形成团队精神的基础上,形成自我反思和独立思考的品质。
2、知识和技能
进一步学习美术语言,以美术形式记录自己的观察和体验,以及表达自己的情感、思考的能力,学会分析、评价美术作品及其艺术现象,提高美术素养,并能将美术知识与技能运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
3、方法与过程 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学习活动,了解美术创造和思维的方法,体验美术学习的愉悦。学会收集、分析和选择与美术活动有关的信息与材料,进行视觉认知,处理媒介材料,探索表现技巧,运用直觉、想象、思维以及美术技能进行艺术加工和创造。
五、课程内容
高中美术课程采用学分制管理,既保证学生的基本学习,也给予他们比较充分的自由选择机会。 根据学习时间配置学分,按每周1课时计,修完1学期可获I学分。因此,对每一课程模块或者模块中的具体学习内容,修习1学期(17至18学时)可获1个学分,原则上以修习1个学分作为继续选修和转换学习内容的单位。但每个学生必须修习三个学期的美术科目(所选模块或内容不加规定),即3个学分。在此基础上,学生可继续选学本科目其他模块,以获得另外的学分。高中美术课程设置以下学习模块: A、美术鉴赏 B、绘画·雕塑 C、设计·工艺 D、书法·篆刻 E、现代媒体艺术 模块A:美术鉴赏
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美术鉴赏”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是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它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和主体性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和理解世界多元文化。
1、学习目标
(1)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学会对美术现象作出判断。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理解与尊重多元文化。
(2)了解中外美术发生发展的基本轨迹,获得相关的美术知识;了解美术在不同区域的文化含义、历史变迁和风格特征;学会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
(3)运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美术的有关信息;采用多种方法、多种角度探索与美术相关联的问题;学习以多种手段表达自己对美术的思考,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2、学习内容
“ 美术鉴赏” 模块的学习内容: 内容 提示
A 欣赏 基础
美术语言及其创作方法
美术与生活、美术与科学、美术 与政治、美术与经济、美术与宗教 B 美术 欣赏 中国古代、近现代优秀美术
印度、日本、东南亚的优秀古代美术;
非洲与美洲的优秀古代美术;
欧美的优秀古代、近现代美术 提示:
精选能够体现中外优秀艺术传统,具有文化内 涵,或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联的美术作品。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性、研究性与合作性学习。引 导学生课前收集与美术相关的文字、图像等资料,并运用网络进行资料检索与搜集。
鼓励学生用文字描述、表演、造型等多种方式表达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组织参观、调查、考察美术馆、博物馆、艺术作坊等,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
3、评价建议
(1)、能否灵活运用相关的美术知识,识别美术不同门类的特征,表达自己对美术的思考。(2)、能否恰当使用美术术语,采用多种方法、多种角度描述、分析、比较、解释、评价艺术作品。
(3)、能否运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美术的有关信息。
(4)、能否对美术作品和现象作出独立的判断与选择,关心美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5)、能否体验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审美理想,获得情感的升华。(6)、能否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理解与尊重多元文化。模块B:绘画·雕塑
1、学习目标
(1)认识绘画、雕塑与社会、自然的联系,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丰富思想和感情,获得个性全面发展。
(2)学习绘画、雕塑的知识、语言,掌握造型的方法,进行创作与表现。
(3)了解和体验绘画、雕塑的方法与过程,熟悉有关工具、材料,学会整体的观察与表现,进行自主的学习、探索和创作。
2、学习内容
本学习模块以两个方面来显示,分为绘画与雕塑,以此适应不同情况下的不同需要和选择。
“绘画·雕塑”模块的学习内容: 内容 提示
A绘画:
素描、色彩画、中国画、卡通、版画 B雕塑:
泥塑、木雕、其他
提示:
在素描、色彩等学习中运用比例、构图、透视等知识。增强对物体明暗、虚实、冷暖及立体空间等方面的感受和理解.使用各种工具、材料,体验不同的艺术效果。能选择具象和抽象的绘画语言和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经验。
对中国画、水粉画、油画、版画、卡通等类别中的某种技法、表现形式和特点有所了解,并进行创作实践。
能运用综合材料进行艺术创作。
3、评价建议
(1)能否积极参与绘画、雕塑活动,并通过美术作品传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
(2)能否运用一定的造型方法对物象进行表现。
(3)能否对绘画或雕塑学习方法或创作过程有所感悟和认识。
(4)能否对有关的材料进行综合的应用和创造性地发挥。
(5)能否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作出评价。模块C:设计●工艺
设计,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创造性的造物活动。在现代社会中,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设计,因此设计已成为人类物质与精神生活的需要。
工艺,原是指以手工劳作为主的传统工艺。在现代社会工业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工艺制作仍在广泛的领域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设计·工艺”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模块之一,是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其学习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形成初步的设计观念和设计意识;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和综合素质,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手工艺传统。
1、学习目标
(1)丰富生活情趣,养成勇于实践、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良好工作习惯和态度,学会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协调合作关系。激发学习兴趣,发展探究和创造精神。
(2)了解设计艺术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设计艺术的规律和技术,能进行简单的设计,为将来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或从业定向奠定基础;了解各种材质和工具的特性,学习一般的工艺程序和制作方法,丰富对民族传统工艺的了解和认识。
(3)联系生活经验,了解设计创意思维和工艺制作过程,在设学习和实践中建立初步的设计意识技术意识。
2、学习内容
本模块内容分为A、B两个二级模块,A模块为“设计”,列出了现代设计领域中三个最主要的设计类别供学生从中选修其一;B模块为“工艺”,是从众多的材质门类中选择常见易行的五类供学生选修其一。
“设计与工艺模块的学习内容: 内容 提示
A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 B工艺:
纸艺、陶艺、木艺、布艺、金属工艺 提示:
鼓励学生独特的设计构思,激发创意。
以多种材料和方法模拟工业产品和环境艺术的设计。
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材料的物理特性和美感特性,了解各种工具的功能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运用计算机进行2D、3D美术设计的基本操作实践。
在包括工艺在内的综合性设计项目中,提倡学生进行分工合作的实践。
3、评价建议
(1)能否了解设计基础和主要设计类别的常识和基本技法,建立初步的设计意识。
(2)能否利用身边的材料,运用工艺制作工具和加工方法,有创意地完成简单的工艺晶。
(3)能否根据功能、目的和审美的要求进行有创意的设计。
(4)能否耐心、专注、有计划地从事一件作品的设计与制作活动。模块D:书法·篆刻
书法、篆刻通过塑造汉字的形象美,造成种种意境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汉字艺术。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并以其源远流长、独特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书法·篆刻”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中新增设的一个学习模块。学生在深入了解并研习中国传统汉字艺术的同时,逐步形成一定的审美素养,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1、学习目标
(1)获得精神的愉悦;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陶冶情操,丰富生活情趣,养成耐心细致、精确严谨、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和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发展个性,提高创造能力;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
(2)通过实践,获得相关的书法、篆刻知识;认识到书法、篆刻作为一门实用艺术所具有的工具性特征;学会分析、比较、鉴赏、评价书法、篆刻作品。
(3)体验书法、篆刻中所特有的艺术意蕴,初步掌握基本的书写规范、篆刻的一般技法。
2、学习内容
“书法篆刻”模块的学习内容: 内容 提示
A书法:
篆 书、隶 书、行 书、草 书、楷 书 B篆刻:
文字印章、肖形印章、边款 提示:
对传统的笔法,章法、篆法、刻法等技法及表现形式有所了解,进行实践。
能使用不同的长锋、短锋、狼毫、羊毫以及刻刀、刻石等工具、材料,体验不同的效果。
能选择临摹、创作等方法,表达自己的个性。
3、评价建议
(1)能否运用相关的知识,识别书法、篆刻不同的书体和风格特征;
(2)能否初步掌握基本书体的书写规范、篆刻的一般技法。(3)能否恰当使用美术术语,分析、比较、鉴赏、评价书法、篆刻作品;
(4)能否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基本脉络。模块E:现代媒体艺术
“现代媒体艺术”是美术与现代科技结合而形成的一个新的艺术领域,是指运用光学原理、电子技术等表达自己观点、思想和情感的新兴的视觉艺术形式。随着多媒体技术和国际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代媒体艺术日益普及,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现代媒体艺术”是普通高中阶段新开设的一个学习模块。通过这一学习模块的学习,能使学生获得运用现代媒体设备、技术和网络资源进行创造、展示的能力,以及全球性传播和交流能力,因此设置这一学习模块。
1、学习目标
(1)欣赏现代媒体艺术的魅力,乐于运用现代媒体艺术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态度,勇于将自己作品进行展示和传播。
(2)了解现代媒体设备和器械的性能和特点,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掌握运用软件和美术原理进行编辑、设计和处理的方法。
(3)体验现代媒体艺术学习和创作的过程,学习运用现代媒体艺术的观念进行创作的方法。
2、学习内容
现代媒体艺术学习模块包括两方面的学习内容:摄影/摄像、电脑绘画与设计。
两方面的学习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便于学生的自主选择。学生可以选择某单元内容单独或有侧重地学习与应用,甚至多次选修,以便更深入地学习;也可以在各教学内容之间轮流选修,以便得到综合学习与应用。’现代媒体艺术’模块的学习内容: 门类 : A 摄影摄像
内容: 摄影/摄像基础
摄影/摄像艺术处理工业设计
门类:
B 电脑绘画与设计
内容 :平面绘画与设计
动画设计和创作
三维立体造型设计
网页设计
提示 :
根据某一主题(如风景、人物、花卉等)进行摄影、摄像。
根据某一主题或社会热点问题编写脚本,并进行拍摄、编辑和加工处理。
运用Photoshop、CorelDRAW、Painter、Flash、3Dmax、AutoCAD等软件进行创作或设计。
运用FrontPage、Dreamweaver等软件设计并制作网页,进行传播和交流。
配合研究性学习课题的要求拍摄、收集各种素材、资料或案例,并成为研究性学习最终成果的展示。
3、评价建议
(1)能否欣赏现代媒体艺术独特的艺术魅力。
(2)能否乐于运用现代媒体艺术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态度。
(3)能否了解各种现代媒体设备和器械的性能和特点,并能独立操作现代媒体设备和使用相应软件。(4)能否发现生活中有意义的题材,并用现代媒体艺术的形式加以表达。(5)能否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图像资料库和网络资源进行艺术创造。(6)能否将现代媒体艺术手段用于研究性学习的表达和展示之中。
4、教学资源
开设现代媒体艺术课程首先需要有硬件设备的保证,比如照相机、数码照相机、摄影机、数码摄影机,能处理图像的电脑(最好是图像工作站)、录像编辑机等;以及图形资料的输入设备;扫描仪、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影机,教学时使用的实物投影仪:输出设备:教学时使用的液晶投影仪、图像输出用的彩色打印机等。
要进行电脑绘画创作和设计还需要相应的应用软件,如Photoshop、CorelDRAW、Painter、3Dmax、AutoCAD、Flash等,用于网页设计和制作的FrontPage、Dreaz~eaver等软件;需要各种字库、图像资料库等资源,有的图像资料可以通过扫描自己拍摄的照片逐步积累起来:可以利用国际互联网上的大量图像、声像和文字资源;
也不能忽视地方上的山水树石、花草鱼虫等自然资源,名胜古迹、现代建筑、戏剧音乐等文化资源,以及各种人物、事件等生活资源等。
六、教学建议
1、美术教学应注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捉高他们的审美晶位。
2、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实践,创造性地运用美术知识,开展美术活动。
3、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社会需要和未来发展趋势指导学生选修各学习模块中适宜的内容。
4、教师应引导学生加强美术语言和美术创作规律的学习,使用各种不同的工具、材料,选择具象、抽象或意象等不同的美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生活经验。
5、在美术技能的学习中,教师应注意对作品鉴赏和作品文化含义的引导。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6、教师在教学中应运用讲解、示范、讨论、比较、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研究能力。
7、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创造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与合作交流。
8、教师应鼓励学生尽可能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国际互联网资源开展美术学习,开阔视野,提高美术学习质量。
9、教师应充分利用美术馆、博物馆、当地的艺术作坊等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组织学生参观、调查、考察等活动,增强美术教学与当地自然和文化特色的联系。
七、课程资源
1、各校应根据所开设的美术课程配置专用美术教室,配齐相应的美术教学设备(包括储藏教具、工具、材料的场所、展示学生美术作品的场所)与器材,配置可供美术课使用的多媒体教学设备。
2、学校的图书馆应配备美术书籍和其他美术资源,包括画册、教师参考书、学生参考书、美术杂志、美术教育杂志、幻灯片和光盘等,供教师备课及上课,学生收集、查阅资料以及自学或合作学习时使用。
3、协调不同学校间的不同师资需求,互通有无,使教师资源共享成为可能。
4、广泛利用校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美术馆、图书馆、公共博物馆及私人博物馆、当地文物资源、艺术家工作室、艺术作坊和有关工厂、车间等,聘请美术专业工作者和相关人员参与美术教学,携手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
5、学校应积极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获得最新的美术教育资源,开发新的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并开展学生之间、学校之间、省市之间和国际的学生作品、教师教学成果等方面的交流。
6、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
八、教材编写建议
1、材的设计和编写要依据美术课程总目标的要求,以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为参考,确保教材设计的总体思路与国家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吻合。
2、教材编写要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高中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以有利于学生学习作为教材编写的基点,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
3、教材编写应体现时代的特点,内容的选择要注意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要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要涉及现代艺术的观念和方法,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
4、教材内容的选择应注意基础性、启发性、拓展性和应用性。
5、教材编写应考虑不同地区的学生实际、地方资源和文化特色,应使教材具有充分的选择余地,以适应不同地区的教师和学生的需要。
6、教材编排应图文并茂,版式美观、明了,图像清晰,色彩准确,印刷精美。
7、学校也可根据自己特点编写适合本校的特色教材。
8、一个学习模块中的两部分学习内容,可编为全一册教材,但两部分学习内容应有明显区别,还可以根据需要有所侧重。
9、“美术鉴赏”模块的教材内容分两部分,一部分为“鉴赏基础”,另一部分为“鉴赏内容”。可以按照中外美术简史的方式编排,也可按照专题的方式编排,还可以按照地域、文化的方式以及美术门类的方式编排。教材中应增加各种相关的地图和图表,以便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学习内容。
6.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 篇六
本人有幸参加了如此规模宏大的小学新课程改革培训(美术),培训数日,有不少收获,同时也有不少感叹。
一、培训收获
“新课程”本身就是针对旧教材,旧考纲而言。就我所培训的学科――小学美术。是不可能有知识点上的本质更改的,因为这是培养兴趣的学科,它的人文性很难有什么变动。那么,它的变化在哪里呢?
新课程的主要变化在于——小学美术的教学任务
二、整体思路
本次修订遵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的精神,依据对美术学科发展的科学认识和对中国基础美术教育现实状况的把握,努力使《标准(2011年版)》更科学、更完善、更可行,满足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的要求,适应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实际。
三、课程修订的具体思路如下:
1、保持原有的基本理念和学习领域,以调整、充实和完善为主,不进行大的改动。
2、以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教学实际作为修订工作的起点。
3、追求国际水平与体现中国特色相结合。
4、力争美术本体与教育功能相平衡。
5、以科学理性的态度进行文本表述。
6、追求文本精致,突出可理解性
四、重新梳理了课程设计思路,包括:(1)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综合性和探究性;(2)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分学段设计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3)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予教师教学更大的空间
五、调整课程目标。
* 总目标的文字稍微做了调整,使得表述更合理。原来以表格的方式呈现的阶段目标因为与课程内容部分重复被删除了。为了文本的平衡,将原来各领域的目标作为分目标列入课程目标中。而且,依据“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表述。
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哪些东西我们值得坚持?
1、将美术课程定性为人文性。
2、从三维目标表述课程目标。
3、精选课程内容。
4、拓展学习方式,尤其是强调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5、以评价促进学生在美术学习方面的发展。
6、积极开发和利用美术课程资源。
以上是本人培训后的一点认识,望老师批评指正。
7.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篇七
自实施新课程以来, 学校组织教师采取多种方式, 认真学习, 结合课改以前的教学理念所采用的教学方法, 比较对照、深刻领会、更新观念。美术学科具有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点, 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有以下几点:
1. 美术课程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使美术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不同的学生在美术教育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美术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更加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体验与交流等美术活动。
2. 教材内容的选取上, 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现了学生学
习方式的转变, 改进了教材的呈现形式, 加强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材的组织安排, 注重知识的发展过程、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 为构建丰富的学习提供重要资源。
3. 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关注学生生活经验,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增强社会责任感, 充分体现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
二、实施新课程美术教师面临的问题
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 美术教师的教学观念正在逐步更新, 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得到改变, 课堂充满学生成长的气息。但又不可否认的是,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热闹”背后, 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的倾向, 好多教学活动都过于简单, 且流于形式, 学生内在的情感和思维并没有真正被激活。由于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理解不深, 吃得不透, 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1. 教师对教材的使用流于形式, 随意调整。
一些美术教师认为重组教材就是根据自己和学生的喜好更换教材内容, 把关注的重点放在调整教材内容或设计活动上, 忽视了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创新, 反而使新的课程理念难以实现。有的美术教师为了表明自己的“改革意识”强, 不加分析地对教材进行调整。
2. 教师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随意开展自主学习。
一些美术教师仅从表面上理解自主学习, 认为自主学习就是淡化教师的主导性,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绝对尊重学生对学习的选择, 教师跟着学生走。不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也无益。
3. 利用多媒体代替传统教学。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被广泛使用, 成了新课改的一道亮丽风景。但在实际教学中, 一些美术教师盲目追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装饰”效应, 不注意“因材选媒”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 使教改走向了误区。
三、实施新课程应采取的措施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表明:美术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的审美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美术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社会, 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体会美术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 了解美术的价值,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美术实践能力, 在情感态度和审美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为了更加有效地实施新课程标准,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审美能力, 在实施新课程时采取了以下措施:
1. 进一步更新观念, 树立“以人为本, 科学育人”的理念, 逐步
改变教师的育人观念, 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整合美术学科资源, 强化学科渗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2. 新课程的实施必须“以课程为载体, 以活动为纽带, 以科研为手段, 以规范化的工作规程为保证”。
3. 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真正走入课堂。
新课程倡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理解和探究知识。培养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倾听、学会欣赏、学会共享。
4. 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整合各种教学手段, “因材选媒”, 突出多
媒体的辅助作用, 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情境中经历探究过程, 获得审美和情感体验。
8.浅谈中日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的比较 篇八
[关键词]中日;美术;课程标准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发展,世界各国无不大力推行教育改革,以此来提升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竞争力。随着全民素质教育的普及和提升,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针以后,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的美术教育还有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
一、我国的美术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国家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国家教育质量在特定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它具有法定的性质,是教育管理、教材編写、教师教学生学习的直接依据。
1.构成
课程标准的结构,一般包括总纲和分科课程标准两部分。
总纲规定学校教育的总目标、学科的设置、各年级各学科每周教学时数表和教学通则等。
分科课程标准规定各科教学目标和教材纲要、教学要点和教学时间的分配、应有最低限度的教学设备以及教学方法和其他应注意的事项。
2.称谓
课程标准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名称,但只要是关于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都可以认为是课程标准。
所以,尽管不同国家对这种教学指导性文件的称谓不同,如“艺术教育国家标准(美国)”、“教学大纲(德国)”、“学习指导要领(日本)”等,但在本质上都属于课程标准。
二、我国的美术课程标准现状
1979年6月,国家教育部颁布建国后第二个美术教学大纲《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大纲首先将“图画”改为“美术”,并将基础美术课业分类为绘画、工艺、欣赏三大类。其中绘画50%(写生25%、临摹14%、创作11%)、工艺40%(图案25%、手工劳动15%)、欣赏15%。
2001年7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2年后的2003年4月又颁布了《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现行的美术课程标准旨在改变我国以往美术课程中的不足之处,如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学科壁垒森严,或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等。新标准重视在美术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自我学习的能力以及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三、中国与日本课程的比较
1.课程目标的比较
(1)日本的高中美术学习指导要领的课程目标
日本的美术课程目标由总体学习目标,分科学习目标构成。其总体学习目标是:“通过专门的美术学习,丰富学生的美感体验,在磨练感性、提高创造性的表现和鉴赏能力的同时,培养致力于美术文化发展和创造的兴趣与态度”。
分科学习目标有13项,它们是:【美术概论】、【美术史】、【素描】、【构成】、【绘画】、【版画】、【雕刻】、【视觉传达设计】、【传统工艺设计】、【信息媒介设计】、【影视表现】、【环境造型】、【鉴赏研究】等。每项分科目标都是详细具体的,都是与各自学习内容紧密联系的。
(2)我国的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
与日本的学习目标构成不同,我国课程标准没有设定分科目标,而是把各个学习内容的学习目标概括的写进了课程目标。我国高中美术课程目标是:“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学习活动,进一步学习美术知识与技能,运用观察、想象、直觉和多种思维形式以及美术的方法进行艺术创造活动;学会分析、评价美术作品及美术现象,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并将美术语言运用于研究性学习之中;养成对美术终身爱好的情感,提高美术素养,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除此之外,课标还提出了造型语言、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学会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有关信息和有创意地展现美术学习的成果等为代表的4项详细具体地课程目标。
(3)两国课程目标的异同
①共同特征
通过对中日两国课标中对课程目标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到,中日两国的课程标准都主张通过对相对专业化的途径进行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在理解美术的造型语言、磨练艺术感性的基础上,提高美术创造性的表现和鉴赏能力。
②不同之处
A.学习领域划分不同
我国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将学习领域划分为【美术鉴赏】、【绘画·雕刻】、【书法·篆刻】、【设计·工艺】、【新媒体艺术】,而日本高中美术学习要领则把学习领域概括的划分为【创造性表现】与【鉴赏】。前者具体详细,后者简洁概括。
B.选修、必修的设定不同
我国的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没有规定某个学习模块为必修课程,但在相关课标研修材料中通常建议学生先选修【美术鉴赏】,然后再任意选修其它两门学习模块。而日本的高中美术学习指导要领则规定【美术史】、【素描】和【构成】模块为学生的必修课程,而其它学习模块则作为选修科目。可以看出,我国的课程标准突出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提倡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爱好,体现出学习选择的灵活性;而日本的高中美术学习指导要领则突出了对美术史(理论)和全面美术学科技能(绘画基础课与设计基础课)的学习,强调了美术课程的学科性。
总之日本的美术课程给了我们很多方面的启示,我们在借鉴对方经验的同时,也要联系自身的实际情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当让这还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尹少淳 著《美术课程标准的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
[2]常锐伦 著《美术学科教学论》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
[3]潘耀昌 著《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3.
[4]张小鹭 著 《日本美术教育》 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4.
9.中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教案 篇九
中学美术课程新标准教案
教材分析:1997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的颁布,使美术课程正式进入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从而形成了我国基础教育美术课程相对完整的格局。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仍有一些方面尚需改革和完善,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制订新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应力求体现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课程改革,要构建符合基础教育要求的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美术课程体系,为不同兴趣和专长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平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深入学习和理解造型语言,了解美术创作的过程与方法,选用相关材料、技法或现代媒体创造性地进行表现、设计或制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以及美化生活。
能力目标:学会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有关信息,认识美术活动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以及与自然、社会的联系;发展想象力,促进思维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学会用美术的方式或结合其他方式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10.《美术新课程标准》读后感 篇十
绿园区正阳小学高妍
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开展,处在改革阵地前沿的教师,必须明确新课程改革所包涵的基本理念,切实在教学中贯彻这些理念,新课改到底提倡了哪些新的教育理念?我认为:
新课改带给我们的第一个新理念——新的教材观
传统的教材是学科知识体系的浓缩和再现,教材是学科知识的载体。这种教材观的实质是“教材即知识”。新教材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特点,一方面注意控制教材内容总量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一方面适当降低某些知识的难度要求,改变原理性知识偏重思辨和过深、过难的现象。大胆更新了“双基”的概念和内容,删除了陈旧的、用处不大的信息,充实了学生能够接受、适应现代生产与生活的信息。
传统教材把学生定格在预先设定的“书本世界”和“科学(知识)世界”之中,满足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恰恰远离了儿童的生活世界。新教材观不仅关注那些客观的、系统的、逻辑的“共同知识”,而且关注那些主观的、情境的 “个人知识”,关注儿童的“生活经验”和“生平情境”,力图把人类群体的生活经验纳入学生的生活世界之中,努力实现“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汇通融合。
新的教材观认为“教材既不是知识体系的浓缩与再现,也不是学生被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美术教材质量的优劣,对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审美趣味、创新能力和个性品质有着直接的影响。美术教材的编写,应力求向学生提供美术学习的方法,展示丰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图像世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欣赏水平”
新课改带来的第二个新理念——新的学习观
新课程新的学生学习观主要体现在要求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是在有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学习;要求学生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具体地说,是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方式不是单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比如背诵、练习等,这些行为方式只是载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行为、情感以及社会化参与进行有机结合。
新课改带来的第二个新理念——新的评价观
考试一直是最常用的评价方式,本来考试作为检验、筛选、强化记忆的途径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是我们都知道,在以接受知识为教学目标,以考试成绩为评价标准的应试教育下,考试就成了一种桎梏和枷锁,成了学生学习的沉重包袱。成绩好就是优等学生,成绩不好就是劣等生。考试就是拿学业性的因素来片面评定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显然有失公允。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变了,教材功能变了,教学模式、学习方式变了,与此紧密相连的是评价方式的变革,其注重对学生学习发展过程的评价;评价不是根据成绩来给学生下定义、分类别,而是注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点滴变化,通过评价指引学生更好的发展。注重对学生多方面的评价;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和学习方法的评价。
11.谈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美术教学 篇十一
一、创设有新意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上好美术鉴赏课的前提。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美术教学新课的导入的方法很多。例如在我讲到人物画这一课时,我在讲课之前,让两个学生到讲台演示人物画的常用创作手段面对面写生,并提问“如果让你来画这位同学,你会如何表现?”同学感觉新鲜,津津乐道,然后我把写生的一幅4尺大小的人物画挂在教室,学生从未看过如此大而且近距离观看的写意人物画。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在介绍《步辇图》等作品的作者、创作年代、所表现内容、思想感情、有关历史故事,使学生感到美术作品背后还有丰富有趣的内容。在讲到玉器鉴赏我先给学生讲述完璧归赵这个成语故事,在讲到青铜器艺术鉴赏时用“楚王问鼎”来导入教学内容。学生对美术鉴赏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从而为上好美术鉴赏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要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新课讲解要有亮点。
一个挑战性的问题,才能激活学生思维。在学生印象中美术课就是以老师画,学生临摹这样的方式进行的。一节课下来一看分不清谁谁的作业,而现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对于高中学生来讲通过美术鉴赏内容系列的学习,他们不仅能欣赏一些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同时也能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例如“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是爱与美的女神”学生的思维就会就此而止。如果变成问题“你觉得如果把她的手臂复原应该是怎样的?”这样就能启动学生思维。我们都知道这样的一个道理:思维止与结论,而起于问题。《马踏匈奴》这一作品,先播放电视剧《汉武大帝》的一段场面。然后提问“这一作品为谁设计?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一下就能想到问题答案。学生思维扩展开来。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美术鉴赏教学中需要大量图片,这个特点就使得美术鉴赏的教学,相比其他学科的教学,更多的需要多媒体电脑课件来辅助教学。如果一节课让学生看书上的图片,全由教师捧着书本在讲、在介绍作品,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听得昏昏欲睡。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在提高,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用课件上课基本上取代“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老式课堂教学。一件准备充分制作精美的课件能让学生目不暇接,拓宽学生的视野,也能让课堂效率有所提高,还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些书上没有的作品内容,让学生有新鲜感。从而让上好美术鉴赏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充分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
端午节、元宵节、等千百年的农家文化、农家风情富有强劲的艺术生命力。为开拓学生视野,拓展思维,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很有必要的。例如讲中国古代工艺美术鉴赏这一章节,玉石文化与学生生活距离较远,学生比较生疏,平时的关注程度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品种有相当的差距。馆内可以有许多学生从未见过的工艺品。再者,有许多玉器加工厂可以让学生实地考察这是很有必要的。同学们对这些有如此悠久历史的工艺品及人类如此灿烂的文化所吸引。可以树立起继承中华优秀传统的审美观念。此外,高中美术教师应在高中美术教学活动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密切关注本土文化,树立为促进我国的美术事业乃至文化事业而努力的志向。
五、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实验教学的要求,教学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讲到中国民间美术鉴赏这一单元时,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到农村、集市中去搜集旧的剪纸、年画、民间玩具等,邳州是剪纸之乡,学校走廊橱窗展示好多剪纸图片,如有条件还可以让学生亲眼见到民间艺人熟练的剪纸工夫,也可以从报刊、杂志搜集有关图片资料。我们就应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在熟悉的家乡寻美,在取材中欣赏美。这些既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兴趣大增,又是最生动最具说服力和感染力的课堂教学。如果一节课的学习基本由教师在讲,学生在听,我觉得是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许多学生懒于动口,阐述自己的观点更是“无言以对”往往用“不知道”来回答,长期下去,学生会形成你讲我听,不想动脑的惰性。在美术鉴赏活动中,教师还应该多鼓励学生以自己的观点来描述、分析、理解和评价艺术作品,鼓励与他人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更应该多鼓励其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六、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
一个人的美术鉴赏能力是由这几大因素构成:艺术修养、文化知识、社会生活经验、理论水平等,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根据以上因素加强对学生这些方面的培养,为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础。我们的美术鉴赏教学也应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在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让学生在用形、色、材料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过程中,不断地锤炼自己的构思、探索表现的方法。著名艺术社会学家豪泽尔指出:“人可以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必须经过教育。”即使在传授美术技术的时候,也一定要在“授之以鱼”的同时“授之以渔”。
12.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篇十二
关键词:网络,新课程,高中美术欣赏
著名艺术家豪泽尔指出:人可以生来成为艺术家, 但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 (豪泽尔著《艺术社会学》) 。美术欣赏是依靠人的理解力的增强发展起来, 理解力是一种领悟各种关系, 攫取事物本质的能力。因而学生知识的积累, 教师的博引广论, 会促使欣赏教育有效地进行。我们正处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 网络不仅使人们获取知识的速度和效率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提高, 更重要的是它给人们的教育思想观念以强烈的冲击, 给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理念和新体验。
一、高中美术欣赏课中网络的定位和特点
网络为现代教育教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以其拥有的海量信息资源、强大的搜索功能以及快速的信息交互和反馈, 为现代的教育教学提供了巨大的便捷和强有力的支撑。要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将网络与美术欣赏课程整合, 就要发挥网络作为教学手段和工具的作用, 强调情境, 强调协作,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性, 发挥学科教师教学特色和教学个性。
网络资源的知识具有即时性、便利性、开放性、共享性、灵活性的特点, 它弥补了其他媒体传播方式上的不足。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和教师知识局限性的束缚。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师生互动、共同探究的活动过程, 发挥网络博物馆、美术展览馆、音像库及图片库的作用。
二、网络下美术欣赏课学习中教师职能的转变
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明确指出:“我认为教学的艺术, 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现代教育观认为:教师与学生是平等合作互动的关系。教师是教学情境的创设者, 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是学生心语的倾听者和积极的反映者。适逢美术新的课程改革时期, 我们应该更加主动地学习、探索、实践, 走出过去美术教学的传统模式, 展示全新的自我。让每一堂美术课都是精彩的体现, 激发和唤醒学生潜在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文艺修养。
1. 网络美术欣赏课学习中, 美术教师角色应该由权威者转
化为共同学习的伙伴关系, 与学生的一起学习和探究, 要及时掌握他们情况, 和学生一起研究课题, 随时了解和探寻学生遇到的难题, 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有学习, 有参与, 有指导, 这也是信息时代教师责任心的一种体现。
2. 网络美术欣赏课学习中, 美术教师是指导者, 要指导学生学会对信息的甄别和筛选。
美术欣赏没有一个特定的标准, 甚至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应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总结和归纳。主要有:⑴.课前预习的指导。⑵.学习方法的指导。⑶.信息资料来源的指导。⑷.学习成果的反馈。
3. 网络下美术欣赏课学习中, 美术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
在美术欣赏课预习阶段, 学生的活动是有差异的, 每个学生对于艺术的感悟能力不尽相同, 各有喜好。要根据学生的兴趣来确立课题, 最大限度地满足这种差异性的需求。
三、网络下美术欣赏课学习中发挥学生主导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 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即处于被灌输的状态。而网络下美术学习就侧重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使学生在课程实施中能主动地探究问题, 确定学习目标, 决定内容、方式、结果的展示方式。在美术欣赏中能敢于思考、提出问题, 并查找依据, 依靠查找到的资料进行分析, 解决问题, 最终做出恰当的评价。
网络是开放的、宽容的, 众多的美术网站都提供了种类繁多的艺术作品, 在增长学生见识的基础上同时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例如:中华网络美术馆其中涵盖了国画、油画、漆画、壁画、雕塑、书法、版画、现代画、民间美术等。通过网络美术教学, 撷自然美、缀生活美、育心灵美,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是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所无法比拟的。
四、正确把握教师、学生在网络下美术欣赏课中的角色
网络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代表, 网络教学构建了一种学习模式, 这种模式特别有利于学习者进行探索型的学习活动, 在这种模式中, 把美术教学活动向课外延伸, 有利于培养学习者宽阔的视野与创新意识, 让学习美术成为提高自身艺术修养, 促进个性发展的需要。美术教学中应用网络向课外延伸的途径很多, 如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论坛、聊天工具、网络留言板等等网络平台进行交流。既可以在美术论坛上发表个人意见, 探讨问题, 交流信息;课后也可以利用聊天工具面对面对话;学生也可以把疑问通过电子信箱发送到教师的信箱, 等待教师给与答复;另外教师可以在留言板上布置作业, 学生来回答问题或提出问题, 这些交流平台使得信息能够及时传递和反馈。
便捷又快速的网络使我们的课堂多姿多彩, 学生可选择的空间无限扩大, 教师不再一味口若悬河, 而是作为共同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身份在整体上给以把控;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可以在这种课堂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 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 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 充实自身的学识, 为终身的自主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当然, 网络并不是教育教学绝对的依托, 要让学生对网络有明确的认识, 不必过于谨慎也绝不盲从, 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 有必要提供优秀的教育网站、个人主页、博物馆、美术展览等美术资源, 供学生自主选择。
参考文献
[1]、[美]威尔杜兰特著, 王琴译.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M].中信出版社.2009-11
[2]、林至元.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的探讨与实践[J].福建教学研究.2003 (12)
[3]、薛佳.对有效开展高中美术欣赏教学的思考[J].学周刊.2012 (4)
[4]、陈兴军.运用作品比较突破教学难点——高中美术欣赏教学方法探索[J].艺术教育.2008 (5)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推荐阅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词语)07-18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目录07-22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word式)11-06
2023年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网络全员培训学习心得09-27
13玉门市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测试卷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