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绿色化学与低碳经济

2024-07-13

浅谈绿色化学与低碳经济(12篇)

1.浅谈绿色化学与低碳经济 篇一

科技论文写作

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

姓名:

学号:

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班级: 自动化102班

内容提要: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Content summary:

Low carbon economy based on low energy consumption, low pollution, low emission based economy, human society is after agricultural civilization, industry civilization the another significant progress.Low carbon economy essence is the high energy efficiency and clean energy structure problem, the core is the innovation of energy technology, system innovation and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concept of fundamental change, low carbon economy essence is the efficient use of energy, the development of clean energy, the pursuit of green GDP problem, the core is the energy and emission reducti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system innovation and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concept transformation.关键字:“低碳产业” “低碳经济链” “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产业革命来临”“节能减排”

正文

“低碳经济”的提法,最早见诸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其后这个提法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特恩支持作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1%GDP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5%-20%GDP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2007年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2007年12月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尼巴厘岛举行,大会制定了世人关注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该路线图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为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⑦.中国正处在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步伐,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阶段,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长期贫穷落后的中国,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

追求,致力于改善和提高13亿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带来了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高碳”特征突出的“发展排放’,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如何既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又不重复西方发达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发展的老路,是中国必须面对的难题。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能耗的主体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到 2020 年,我国单位GDP的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据摩根士丹利预测,中国潜在的节能市场规模达8000亿元②。长期以来,我国不少地区一直单纯强调GDP的增长,如今减排目标公布后,这种局面就需要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由此也需要新能源行业更快地发展与成熟, 但是,与此相对应,传统行业的既有发展模式将遭到严峻挑战。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⑧。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低碳经济的争夺战.在全

球悄然打响。这对中国,是压力,也是挑战⑩。

在2010年两会上,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成为两会的主题,全国政协“一号提案”内容就是谈低碳环保。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在今年要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中指出:国际金融危机正在催生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决定国家的未来,必须抓住机遇,明确重点,有所作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的召开,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呈现在世界人民面前,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倡导低碳消费也已成为世界人民新的生活方式。奥巴马上任之后就在美国国内积极推动气候立法,令众议院通过了《清洁能源安全法案》①。欧盟提出在2013年前投资1050亿欧元,用于环保项目和相关就业,支持欧盟区的绿色产业,保持其在绿色技术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英国在2009年7月公布的低碳转型规划中,明确提出企业要最大限度地抓住低碳经济这一发展机遇,在经济转型中确保总体经济资源和利益的公平分配。日本则制定了“最优生产、最优消费、最少废弃”的经济发展战略。2009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承诺,"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一是加强节能、提高能效工作,争取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二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三是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③。四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企业需要做好一切准备迎接这一变化,将低碳经济纳入战略规划。根据汇丰(HSBC)的一项研究显示,2008年,全球气候变化行业中的上市企业(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核能、能源管理、水处理和垃圾处理企业)的营业总额达到了5340亿

美元,超过了5300亿美元的航天与国防业的营业总额。⑥低碳技术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多个行业,包括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气候变化和经济危机为中国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我国将通过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落实节能减排目标,在发展和低碳中找到最佳的平衡点。

“零排放”绿色中心商务区里的低碳产品、建筑材料从哪里来?原来,在该城市的开发区内,还将规划一个10平方公里的低碳产业示范园区,专门为绿色中心商务区的建设提供各种产品和技术支持。低碳产业示范园区鼓励薄膜太阳能、太阳能集热管、LED节能灯等相关企业入驻。园区的产业定位为,重点打造太阳能光伏、太阳能光热、LED节能灯、建筑新材料、地源、水源等产业。把这些研发、生产企业聚集起来,我国希望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④。

发展低碳经济,我们要端正认识,提出正确的引导意见。例如在全球第一个提出低破经济的是英国政府,它正是看到英国能源正从自给自足走向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按2003年的消费模式预计.⑤2020年英国80%的能源都必须进口,与此同时,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已迫在眉睫,提出创建低碳经济的思路应运而生,而我们的能源问题和高碳排放带给环境的问题一点也不比英国轻松,我国政府基于这点坚定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决策,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政府主导,包括制定指导长远战略,出台鼓励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政策和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货等措施来引领低碳经济发展,这也需要企业认清方向,自觉跟进,采取促进低破经济发展的集体行动,只有这样,中国向低碳经济转换才有现实的基础。

转向低破经济,实行低碳生活,还要戒除以大量消费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的嗜好。我们要提倡节能减排还必须从细微处做起,从身边作起,这细微处不只是制造业,建筑业中许多节能技术改进的细节,也包括日常生活习惯中的节能细节,每个人生活习惯中浪费能源和碳排放看似数量很小,但乘以13亿就会成为巨大的数量。我们应当遵从古训,“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要注意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⑨每一个科技工作者,社会工作者都应从日常生活中,面向公众宣传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的意义,使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和的科学发展决策,变为全民的实际行动。

参考文献:

①作者:孙桂娟《低碳经济概论》 等编著出 版 社: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5-1

②作者:刘卫东《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框架与科学基础》

间:2008-3-18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

③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所 《低碳经济》 出 版 社:石油工业出

版社出版时间:2010-1-1

④作者:朱合华《面向低碳经济的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论文集》出版社: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9

⑤作者:宋维明《低碳经济与林业发展论》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5

⑥(美)威利,(美)查尔迪斯,林而达 译,《清洁农作和林作在低碳经济中的作用》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01

⑦作者:王宇寰《节能减排---低碳的必由之路》 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4

⑧作者:李佐军 <<“十二五”推进我国低碳发展的思路和对策>>中国经济报告20111-1

⑨作者:王敏<<低碳”将成国际贸易新壁垒>>深圳特区报2010-11

⑩作者:郭万达郑宇劫 <<低碳经济未来四十年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开放导报2010-4

2.浅谈绿色化学与低碳经济 篇二

虽然我国目前正处于城镇化,工业化高速发展的阶段,然而污染及能源低效利用等问题的愈加严重也使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产生巨大的矛盾。所以发展绿色金融进而推动低碳经济已势在必行。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低碳经济通过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使整体达到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但是,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经济发展满足内需与协调气候变化响应世界的双重考验, 这种低碳经济的新兴模式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多方面的挑战。 因此,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推行绿色金融,金融业会在投资与资源利用方面更加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工业废弃物的有效治理,加大在科研与创新部门的投资,努力开发与生产出对世界环境有利的产品,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在全部的金融体制改革中,应当以环境和金融为侧重点,将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纳入金融领域,并将二者有机结合,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损耗的商业模式。

二、能源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中国作为经济生产大国自然也就肩负着为世界节能减排的重任, 然而低碳经济不仅仅设计能源结构与能源效率问题。政府应该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于产品的设计,生产,加工与包装环节。现如今,建筑业与汽车制造行业正面临着巨大的转型考验,若全中国的汽车制造行业均能积极响应政府政策,则必在节能减排的历史上迈出巨大的一步。但是,对于国内一些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低碳经济的理念可能并未深入人心。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可能让居民已经不惜牺牲环境与资源为代价,来取得短期的利益。此外,中国现在缺少一套完整的可实施的环境风险评估和绿色金融指导名目,因此无法长期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所以在各行业才会存在一些阻碍低碳经济发展的能源消耗方式,产品消费方式。在人类生活与工业生产的新一次变革中,中国应以绿色金融为重点,着重宣扬并多方面支持有实力的国企及私企走出去获取资源,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政府更应积极帮助居民转换观点,从传统的金融消费理念转换到长远的环保意识的提升,以未来的价值重新审视自身的投资及购买行为。在全球关注绿色金融和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推行高效率、低损耗的生产模式已成为顺应国际潮流的必然之选。

三、绿色金融与低碳经济的发展前景

随着世界各国政府不断出台政策加强改革的力度,绿色金融及低碳经济的发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肯定,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也日趋明朗且国际主流银行与政府已将绿色金融的发展默认为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此外中国的环境考核也成为政府的首要任务。由此可见,中国甚至是世界金融界绿色金融的迅猛发展指日可待。

首先,因为政策性金融机构在中国的金融界起带头作用,所以政府应在低碳技术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大量资金,积极引导社会各机构及生产部门的方向和工作。政府应鼓励各生产部门将资金投向于低碳设施建设,积极利用资本市场从而推动低碳企业优先上市并给予税收优惠。通过出台具体政策,鼓励有条件的低碳企业参与资本市场融资。根据李旸学者的观点:“作为一个高能耗国家,我们需要从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找到我国巨大社会浪费和环境污染的本源。因此,创新思维,改变观念,从全局观、系统论的角度出发,才能正确认识并加快低碳经济发展。”所以,对清洁能源的利用也应得到重视,诸如风能,太阳能,沼气生物能,水力发电等,它的发展必然会是发展绿色金融的首要选择。据资料显示,未来十年,中国能源将实现两个目标:一是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15% 左右;二是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成为全球清洁能源领头羊。

此外,国家还可以指定相关优惠政策以鼓励低碳技术的改良和创新,并促进居民的绿色消费模式。这些政策将会加强对绿色金融结构的支持。例如国家可以成立专门的基金会用于奖励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企业部门或个人,还可以用于赔偿在恶劣的高碳环境工作中工作的受害人。与此同时,各地方政府部门也应该设立类似的基金或公益组织,将国家的精神灌输入每位公民的心中。从长远的角度来说,这一举措将更会利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政策与方针,其长期收益定会高于前期的资本投入。这样一来,社会的责任感,全球的生态经济效益也会得到大幅度提升。通过设立公益组织,推广绿色金融与低碳经济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已深入民心,这会大大减少本国实施环境保护的阻碍从而将环境保护的规模迅速做大。

参考文献

[1]郑志洋.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0学术年会,2010

[2]李亮.江西工业园区低碳经济发展研究.南昌大学学报,2010

[3]谢峰.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的我国政府职能研究.苏州大学学报,2011

[4]刘聚梅.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有一次变革:低碳经济.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0

3.浅谈绿色化学与低碳经济 篇三

关键词:梨树县;保护环境;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經济;对策

中图分类号:X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184-1

1 梨树县环境保护、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梨树县昭苏太河流域出境断面水质有所改善,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县城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功能区噪声达标率100%。污染物减排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较2011年分别削减1.03%、1.22%、0.36%,氮氧化物排放量控制在市政府规定的范围之内,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执行率达到100%;梨树县污水处理厂的扩建及配套管网建设工程和提标改造,梨树县天成油脂有限公司污水处理设施改造,吉林曙光农牧有限公司的污水处理设施改造,现代天丰农业集团有限公司的中水回用及污水处理设施改造和红嘴农业高新技术有限公司的污水达标排放,吉林省新天龙酒业有限公司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治理五大工程全部启动建设。小城子镇亲仁村被授予吉林省第一批“省级生态村”荣誉称号。蔡家镇敬友、万发镇关家岗子、十家堡镇靠山屯、梨树镇高家和刘家馆镇东五家5个村的生态村创建工作顺利通过市有关部门的验收,获得市级生态村称号。今年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村项目全县共上报8个乡镇42个行政村,省环保厅将梨树镇北老壕村、高家村、胡家村、马地方村、苗圃村、中安堡村;蔡家镇敬友村;十家堡镇何家村、铁岭窝堡村;喇嘛甸镇柳树营村、六家子村、牛家村、王家园子村;四棵树乡三棵树村、小郑屯村等15个村列入第一批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村,并投入了环保治理专项资金。目前十家堡镇、郭家店镇、梨树镇、白山乡、四棵树镇、喇嘛甸镇6个畜禽粪便堆肥处理厂建设和昭苏太河流域农业灌排分离工程生态沟渠建设已经完成,开始投入使用。尽管如此,梨树县环境保护的任务还很艰巨,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还处于摸索起步阶段。

2 保护与发展的意义

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梨树小康社会、构建梨树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率先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梨树县作为全国闻名的农业大县,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环保产业的良好基础和比较优势。正在运行的“50万吨马铃薯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和“曙光工业园区项目”都是集原料收储、产品加工、制造、科技研发等于一身的产业链循环体,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明显。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废弃物排放和保护环境为目标,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才能顺利完成环境保护目标任务,才能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3 保护与发展的措施

一是把好涉水项目审批关。从源头上控制新上项目对昭苏太河水体的影响,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做好建设项目的审批、验收工作。对不合符法律法规要求的涉水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健全落后产能的淘汰机制,对不符合产业政策、排污强度大、环境污染重、经济效益差的造纸、酿造、化工等企业和落后产能实行强制淘汰,依法关闭。

二是积极探索发展循环经济模式。将水泥、化工、糠醛等企业列入县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大力推广余热回收、废水回收等清洁生产技术,帮助企业制定试点方案,加快试点工作进度,尽快取得成效,为全县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示范和借鉴,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单位、企业加入到发展循环经济行列中来。

三是全面实施《梨树县昭苏太河控制单元水污染防治项目建设规划》。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抓紧办理项目前期手续,立即开展环评、用地、规划等工作,严格按照项目建设计划,力争尽早开工建设,确保项目在建设期内顺利完成。

四是加强污染源监管。工业企业污染治理以清洁生产和综合治理为主要手段,围绕污染减排,继续开展打击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污染水环境的违法行为和不法排污企业,确保企业全部稳定达标排放。推行清洁生产,加大酒精、淀粉、糠醛、畜禽养殖和屠宰加工等企业的废水治理和改造力度。

五是加快生态乡镇建设。召开相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整合涉农专项资金,多渠道筹集资金,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切入点,加快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改水、改厕,修建小型乡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努力消除生活污染对昭苏太河水质的影响;推广秸秆还田、秸秆养殖、秸秆气化等农业秸秆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大力发展沼气清洁能源,美化家庭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村容村貌。

六是强化面源污染治理。划定昭苏太河流域环境功能区。确定畜禽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加强环境功能区管理,规模畜禽养殖粪尿堆放场必须要远离河道400米以外;鼓励养殖场和养殖大户以畜禽粪便为主要原料,加工生产生物有机肥,解决畜禽粪便污染环境问题;环保部门与农口单位密切配合,积极实施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计划,推广使用低残留化肥和农药,减少农村面源污染。

七是加大宣传,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将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纳入重大主题宣传活动。县“两台一刊”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进行系列报道,刊播低碳节能公益性广告。环保等相关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低碳节能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国家采取的政策措施,取得的阶段性成效,提高全社会的低碳节能意识。组织企事业单位、机关、学校、社区等开展经常性的节能减排宣传,广泛开展低碳节能科普宣传活动,选择环境保护先进企业、机关、商厦、社区等,作为宣传教育基地,面向全社会开放。

4.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学习心得 篇四

循环经济(cyclic economy)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 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其目的是通过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循环经济,它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建立起一种新形态的经济,循环经济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低碳经济概念主要包括两大类别;一是新能源板块,包括风电、核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发电、地热能、氢能等。二是节能减排板块:包括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半导体照明节能、变频器、余热锅炉、余压利用、清洁煤发电和清洁煤利用板块(包括CDM项目)等。

5.电力行业的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 篇五

来源:http://

摘 要: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火电行业是碳排放量的主体,面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电力行业势必将成为CO2 减排的主力军。目前,火电行业通过“上大压小”政策,实现结构减排;通过提高电力工业的烟气脱硫,实现工程减排;通过扩大清洁能源的比例,减少煤炭消耗总量,实现总量减排。使用清洁能源是实现碳减排的有效途径。指出了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的现状和措施,分析了电力行业在“低碳经济”中所面临的新形势,并对低碳电力技术的研究与运用进行了展望,阐述了通过利用清洁能源促进碳减排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电力;能源消费;可持续发展

全球气候变暖是当前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根据联合国最新的全球气候变化科学评估报告,气候变化所导致的总代价将引起全球GDP 损失约5 %;而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斯特恩指出,在考虑更广泛的风险和影响的情况下,估计损失将上升到GDP 的20 %或者更多。

在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诸多因素中,人类活动所排放的温室气体不断增加是最主要原因。在温室气体引致的全球气候变暖效应中,CO2 的作用高达77 %。因此,减少CO2 的排放对于控制温室效应、减缓全球变暖至关重要。

哥本哈根会议使“低碳经济”的理念再次引起全球关注,低碳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并终将演变成为规制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的新规则。中国政府在2010 年2 月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上首次宣布温室气体减排清晰量化目标,到2020 年单位GDP CO2 排放比2005 年下降40 %~45 %。据国家发改委数据,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单位GDP 能耗在2005 年基础上累计降低了13 %“, 十一五”规划中的单位GDP 能耗降低20 %的约束性指标有望实现,这相当于中国在5 年内至少减排15 亿t CO2。

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当前CO2 的排放主要来自于能源部门,而火电行业是总排放量的主体。因此,面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电力行业势必将成为CO2 减排的主力军。中国有选择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实现我国电力行业的低碳化发展,是我国电力行业所面临的时代议题。《BP 世界能源统计2009》报告所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煤炭占70.2 % ,位居世界首位,由此引发的CO2 过量排放问题不容忽视。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8 年统计公报显示,2008 年全国6000 kW 及以下电厂发电消耗原煤13.4 亿t ,火电耗煤量占全国原煤总产量的53 %。

2007 年全国供电煤耗为342 g/ kWh ,2008 年全国平均供电煤耗为349 g/ kWh ,2009 年1~8 月份,全国供电煤耗率为341 g/ kWh(中国电力网)。工业锅炉每燃烧一吨标准煤就产生CO22 620 kg ,SO2 12 kg ,NOx 7.4 kg ,因此燃煤锅炉排放废气成为大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2火电行业节能减排的措施2008 年,我国火电装机已突破6 亿kW ,在建规模仍然巨大。目前,电煤消耗约占全国煤炭产量的一半以上, SO2 排放量约占全国排放量的52 % ,烟尘排放量占全国排放量的20 % ,产生的灰渣占全国的70 % ,电力工业成为我国节能降耗和污染物减排的重点领域。“十一五”期间我国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节能减排:

2.1通过“上大压小”政策,实现结构减排逐步淘汰小火电机组,分期分批淘汰高能耗、重污染的各类生产设备和落后工艺作为减排的基础保障。通过淘汰小火电机组,可以提高煤炭利用率和热效率,使发电耗煤系数大大降低。力求用最少的煤生产出最多的电是我们的发展目标。

通过“上大压小”政策可以达到一定的节能减排效果,但随着火电装机总量的增加,煤炭用量也在增加,无法从根本上实现碳减排的任务。

2.2提高电力工业的烟气脱硫,实现工程减排提高电力工业的烟气脱硫,提高现役燃煤机组脱硫排放的比例,对新建项目要求全部上脱硫装置,实现工程减排。

预计到2010 年,脱硫装机比例将达80 %以上。“十一五”期间,在电力以外的SO2 排放不增加或少量增加的情况下,仅经过火电烟气脱硫以及关停小火电的减排作用,其净消减量就可以满足全国SO2 减排10 %的约束性指标的需要。工程减排将依赖大量的污染治理投资,是个治标不治本的措施。

2.3扩大清洁能源的比例,减少煤炭消耗总量电力企业在“上大压小”、工程减排的同时,积极研究开发清洁能源发电技术,扩大核电和水电在总能源中的比例,积极推进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和生物质能等能源利用技术,通过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发电,实现管理减排。

3使用清洁能源是实现碳减排的有效途径由上述可知,目前的“节能减排”对策已经有效减少了SO2 的排放“, 上大压小”和SO2 工程减排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SO2 减排的压力。随着GDP 的增加,我国一次能源消耗的煤炭总量依然会增加,还解决不了NOx 和CO2 的减排问题,使火电能源利用的环境成本大大提高。

世界经济发展模式正面临变革,低碳经济成为未来各国发展的共同选择,新能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柱性产业。我国各种形式的新能源也呈现蓬勃发展的局面,预计到2020 年,水电、核电、风电、生物质能发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合计将达到430 GW(其中水电300 GW、核电40 GW),占当时总发电装机容量的36 % ,较2005 年上升14 %。我国应该在“压小”火电机组的同时,严格控制“上大”火电机组,尽快加大清洁能源占电力能源的比例。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严格控制能源消耗的煤炭总量,才能在减排SO2 的同时,减排NOx 和CO2。

3.1核电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核电成为低碳能源供应的支柱,世界核电快速发展。2006 年世界核电发电量约2.7 万亿kWh ,预计2030 年将上升到3.8 万亿kWh。如果以核电代替煤电可减少18 亿t/ a 的碳排放量。

发展核电可改善我国的能源供应结构,有利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也是电力工业减排污染物的有效途径和减缓地球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我国核电发展势头强劲。2008 年底,我国已建了浙江秦山、广东大亚湾和江苏田湾3 个核电基地,拥有11 台运行核电机组,9 078 万kW 的装机容量,占全国电力装机总容量的1.15 %。

我国核电技术发展现状是:拥有比较完整的核工业体系,核电站建设速度加快,实验快中子增殖堆和高温气能试验堆等多项关键技术取得了重要进展。存在的问题是:尚不具备独立自主规模化生产核心设备的能力,对第三、第四代先进堆的研究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仍较大。我国核电装备制造业已得到较大发展,目前我国30 万kW、60万kW 及百万千瓦级核电站的国产化率水平分别在90 %、70 %和50 %左右。预计2012、2013 年前后,我国百万千瓦级核电的装备的自主化率将达到75 %以

上。

3.2风电产业进入大发展期在全球能源趋紧和节能减排双重压力下,风力发电成为发展最为迅速的绿色能源之一。中国风电装机容量目前全球排名第四,以目前发展势头来看,未来3~5 年,将有望达到世界第一。与太阳能相比,风力发电更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发展风电产业符合国际能源发展大趋势。2006 年第三次全国风能资源普查工作初步探明我国陆地风能资源总储量42 亿kW ,技术可开发量3 亿kW ,近海可开发风能资源7.5 亿kW。我国风电产业发展尚有诸多瓶颈:风电零部件,特别是轴承、电控系统等受制于人,影响企业规模发展;缺乏风电设备制造专业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需要建立风电技术公共平台、国家级产品检测中心和质量保证控制体系。

3.3水电产业潜力空间仍然很大水能是可再生能源,水电开发具有综合效益,且是减排温室气体的重要措施。我国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6 ×1012 kWh/ a , 技术可利用量达2.47 ×1012 kWh/ a ,特别是我国已完全掌握大型水电开

发技术,且已经有了较为完备的保护生态的法规体系,使加快水电开发具有现实可行性。

4低碳经济下电力技术的研究展望2007 年,国务院下发了《节能发电调度办法》。由于我国的电源结构以火电为主,通过实施节能发电调度,将有利于降低电力的碳排放系数,从而从整体上减少电力行业的CO2 排放。在发改委制订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到2010 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由现有的不到1 %增长到10 %。大力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有利于从发电结构上实现CO2 的减排。

为提高发电效率与环保效益,华能发电集团实施了“绿色煤电”计划,分阶段研究与引入各种清洁发电技术与CO2 排放技术,尤其是碳捕捉与储存技术(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CCS),该计划将对低碳技术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清洁发展机制(CDM)是当前发达国家实现CO2 减排义务的重要手段。我国是世界最大的CDM 项目减排国,核准减排量(CERs)占全球的50 %,大力发展CDM 项目有利于获得大量的CO2 减排额度,并实现低碳技术与资金的引进。

电力行业的低碳经济之路还刚刚开始,还依旧面临很多挑战。未来研究工作有望从以下方面进行开展:实现我国电力行业低碳化发展的技术路线研究,实现我国电力行业低碳化发展的制度研究,面向低碳经济的Energy Mix 优化研究,面向低碳经济的电网结构与运行特性研究,面向低碳经济的新型电力调度模式研究,面向低碳经济的新型电力市场结构与运行机制研究,面向低碳经济的电力企业应对策略研究。

5结语

低碳经济是一种由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过渡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旨在修复地球生态圈碳失衡的人类自救行为。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改变经济发展方式,降低经济发展对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依赖,促进经济体摆脱碳依赖,摆脱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高碳能源依赖。电力在低碳经济发展中处于至关重要的位置。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下一轮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也成为我国提高国际竞争力,摆脱经济危机影响的重要手段。电力行业要从这种时代大背景下积极寻找突破口,为碳减排做出应有的贡献。

经济论文网专业提供代写经济管理论文服务,并提供大量经济论文资料,如有业务需

求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

前一篇:发展低碳经济的策略选择

6.浅谈绿色化学与低碳经济 篇六

一、低碳经济的背景和定义

“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和资源并不丰富的岛国,英国充分意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它正从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走向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按目前的消费模式,预计2020年英国80%的能源都必须进口。同时,气候变化的影响已经迫在眉睫。“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进步、新能源开发、产业转型、制度创新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限制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2009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可以说,发展低碳经济既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一个大国应该肩负的社会历史使命。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全球碳交易市场快速发展

2005年生效的《京都议定书》规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附件一发达国家的量化减排指标,即在2008—2012年间,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水平上平均削减5.2%。其中,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为保证全球减排目标的实现,《京都议定书》确立了三种灵活减排机制,即排放贸易机制(ET)、清洁发展机制(CDM)和联合履行机制(JI)。发达国家可以通过这三种机制在本国以外取得减排额,缓解国内减排压力,以较低成本实现减排目标。发展 中国 家也可以通过项目合作获得减排的资金和技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在京都议定书的框架下,温室气体减排权成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交易。

目前,全球碳交易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基于配额的交易,在“总量控制与交易”体制下,对有关机构制定、分配或拍卖的减排配额进行交易。市场主要包括各自独立的三个体系:欧盟排放贸易体系(EU ETS)、澳洲新南威尔士(NSW)和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均是在发达国家之间进行。二是基于项目的交易,亦即将可证实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项目用于交易。市场主要包括清洁发展机制和联合履行机制,前者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进行,后者在发达国家和

经济转型国家之间展开。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只能参与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开发,并将所获项目产生的核证减排量(CER)出售给有减排要求的发达国家政府或机构。

(一)全球碳市场交易规模迅速扩大,欧盟排放交易体系占主导地位。根据世界银行统计,2005—2008年,全球碳交易额年均增长126.6%。尽管2008年受全球 金融 危机冲击,基于项目的清洁发展机制一级市场交易额下降,但二级市场依然活跃;基于配额的交易仍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全年交易额达到1263.5亿美元,比2007年的630.1亿美元增长100.5%,超过2005年交易额的10倍。从全球碳交易量来看,也呈快速增长的势头,2005—2008年年均增长59.5%。2008年,全球碳交易量达到48.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比2007年的29.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增长61.4%,是2005年交易量的3倍。世界银行预计2012年全球碳交易额将达到1500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

在全球碳交易中,欧盟排放交易体系一直占主导地位。2008年,欧盟排放交易体系交易额为919.1亿美元,交易量为30.9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分别比2007年增长87.3%、50.1%,占全球的比重分别为72.7%、64.2%。清洁发展机制仅次于欧盟排放交易体系,其交易额和交易量分别占全球的26%和30.3%。从市场规模上看,清洁发展机制与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相比有很大差距,但清洁发展机制的增速不可小视,2008年,清洁发展机制的交易额和交易量分别比2007年增长154.5%、84.5%,远超过欧盟排放交易体系和全球碳交易的平均水平。在共同而有区别责任的原则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清洁发展机制是目前比较有效和成功的方法。减排成本的巨大差异,使发达国家愿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资金、技术。发达国家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低碳技术的同时,也促使其自身技术的创新和在出口,因而是一种双赢的机制。中国是目前清洁发展机制下项目交易的主要供给方,2008年占全球的比重高达84%,印度和巴西位列第二和第三,占全球比重分别为4%、3%。

(二)区域性碳交易市场兴起,全球统一市场和规则尚待形成和制定。欧盟排放交易体系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市场,涉及欧盟27个成员国,近1.2万个 工业 温室气体排放实体,有巴黎Bluenext碳交易市场、荷兰Climex交易所,奥地利能源交易所(EXAA)、欧洲气候交易所(ECX)、欧洲能源交易所(EEX)、意大利电力交易所(IPEX)、伦敦能源经纪协会(LEBA)和北欧电力交易所(Nordpool)等8个交易中心,成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发展的主要动力。在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第二阶段(2008-2012年)和第三阶段

(2013-2020年)的安排中,欧盟继续逐步加大减排力度,并将减排限制扩展到更多的行业(如航空业)。此外,欧盟还打算在第三阶段时,在配额分配中引入拍卖机制,以提高碳交易的效率。

美国目前还没有建立全国统一的碳交易体系,但已有芝加哥气候交易所、东部及中大西洋10个州区域温室气体减排倡议、加州全球变暖行动倡议等区域碳市场,进行配额交易和基于项目的自愿减排量交易。早在2000年成立的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已推出2012年后美国碳交易期货产品,并已开始交易。2009年6月通过的《美国清洁能源法案》,规定要实行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机制,政府为发电厂及工厂等设定碳排放量上限。其中85%的限额由政府免费配给,余下的15%限额由各公司购入。只要排放量低于上限,就可以转售限额,借此鼓励企业减少碳排放。美国全国碳交易市场有望以该法案为基础形成。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温室气体减排交易体系于2003年1月正式启动,它对该州的电力零售商和其他部门规定排放份额,对于额外的排放,则通过该碳交易市场购买减排认证来补偿。2007年澳大利亚新任总理陆克文执政后,加入了《京都议定书》,为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制定了澳大利亚国家减排措施与建立碳交易体系计划,暂定2011年推行。

亚洲地区碳交易起步较晚。新加坡贸易交易所于2008年7月初成立,计划推出核证减排量交易。香港交易所已经开始研发排放权相关产品,筹备温室气体排放权场内交易。日本环境省曾表示日本正在制定一个类似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的总量管制与配额交易,但推出时间未定。

随着低碳经济政策的逐步成熟和完善,世界各国和地区纷纷发展自己的区域性碳交易市场。欧盟于2009年1月提议建立全球统一碳交易市场,将其作为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方案内容之一。显而易见,欧盟要主导未来国际规则的制定。虽然欧盟承诺扩大其排放交易体系,吸收其他发达国家加入,但要形成全球统一碳交易市场,尚需时日。

(三)新减排协定影响全球碳交易发展趋势。

未来全球碳市场的发展趋势主要取决于2009年12月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的谈判结果,即达成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新减排协定,以取代即将于2012年到期的《京都议定书》。此结果将对欧盟、美国等国家的气候政策的制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这些政策正是未来全球碳市场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自200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大会达成“巴厘行动计划”并启动后京都国际气候谈判以来,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严重分歧,迄今未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对2012年到2020年的温室气体减排承诺表现消极,对发展中国家一直呼吁的发达国家提供环保技术和资金支持等也不愿列入谈判议题,相反却试图给发展中国家制定难以接受的减排目标。鉴于目前的谈判形势,联合国气候变化事务高官认为,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恐难达成新的减排协定。

但国际社会对温室气体减排的日益重视,让人们对全球碳市场发展的前景仍充满了期望。在2009年低碳博览会上,由国际排放交易协会(IETA)发布的《温室气体市场民意调查》显示,碳市场各利益相关方都期待全球碳市场的蓬勃发展。

三、中国如何发展低碳经济

1.提高能源效率

在工业化阶段,提高能源效率是减少碳排放最为有效的方式,而且能源效率提高的空间非常大。比如说建筑节能。在发达经济体里,三分之一是建筑物排放,三分之一是交通运输排放,三分之一是工业排放。中国现在是工业排放量占大头,交通和建筑类排放较小。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住房面积越来越大,住房品质越来越高,如果我们效仿欧洲的零排放建筑,在建筑节能这块有很大潜力。

工业能源效率的提升空间也非常大。由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最先进的技术有,最落后的技术也有。像钢铁行业,中国有一些领先技术,例如大中型钢铁联合企业吨钢的综合能耗水平比较低,但小炼钢和落后技术则能耗高、排放多。这就意味着要加速淘汰落后产能。电力方面,中国现阶段肯定离不开火电,那么就要上大压小,用超临界、超超临界发电机组,使单位度电的排放量降到最低。中国在钢材、水泥、化工、机械等领域投资力度非常大,“十一五”规划中提出淘汰小火电、小水泥、小造纸,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在交通运输领域,我们也有很多工作可做。航空交通耗费的燃油量比地面交通高很多:与低效率的小汽车相比,高出一倍以上;与大容量的公交,与高速铁路相比,至少高出三倍、四倍。现在北京到上海的空客一小时一趟,将来高速铁路要是建好了,每小时一趟,基本上就不需要飞机了,同样便捷的服务,但排放量只有原来的四分之一、五分之一。

2.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

中国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很丰富,虽然可再生能源成本较高,但相当一部分已经商业化。例如太阳能热水器,农村的小沼气,运用得很普遍;水电、部分发展较好的风电(如新疆塔里木的风电)等,也非常有竞争力;中国每年所利用的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能,折合标煤约三亿吨,如果每年的商品能源消费总量是30亿吨,生物质能占了10%。已经商业化的可再生能源,可以进一步推广。太阳能光伏发电、光热发电两种技术现在都在运行。欧洲有一项远大的工程规划,准备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上建大的太阳能光热发电站,然后建远距离输变电系统,把电力输送到欧洲。中国有广袤的戈壁滩,如果太阳能发电技术成熟,戈壁滩的开发前景将非常广阔。现在我们就可以进行研发投入,做好前期准备。

交通领域,汽车不再只烧石油和液化天然气,现在有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等。电动汽车时速可以达到150公里,最远可以跑400公里,如果蓄电池性能再好一点、动力更强一点,竞争力就会更大。太阳能汽车、氢能燃料电池等技术也在研发中,如果成熟,我们的交通服务将实现很少的碳排放甚至是零排放。

除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很多大文章可做,核能也很有前景。英国长期以来反对核能的声音很强,现在为了搞低碳经济,又把发展核能提到议事日程,准备进一步更新和新建核电站。美国也启动了新的核能计划。目前的核能利用,尽管在核废料处置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但相对来讲它是经济可行的;从安全的角度看,核电大国——法国就没有发生过核事故。中国也在大力发展核电,原来是在沿海地区,现在延伸到了内地。但有一个问题,发展核电所需的铀矿资源,中国比较缺乏。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和世界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我们可以通过国际协定,要求铀矿资源丰富的国家,如澳大利亚、加拿大以及中亚国家给中国提供铀矿资源。

3.引导消费者行为

通过提高消费者的节能意识来加速低碳经济建设进程,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必须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第一,二氧化碳对气候变化有负面作用,是有环境成本的。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对它征税。碳税跟能源税不一样,征能源税可能会打压可再生能源,但如果我们加以区分,只对碳征税,那么就只会打压高碳能源。高碳能源的比较收益降低,零碳或低碳能源的比较成本就降低了,市场竞争力也会增强。

中国现在征碳税的条件应该是成熟的。我们说条件不成熟,主要是两个原因。原因之一,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没有承诺减排。如果我们国内征碳税,和国际政策似乎有矛盾。但实际上这一点我们是完全可以避开的,我们可以不叫碳税,而叫可枯竭资源税。因为我们本来就有资源税,而化石能源是可枯竭资源,那么征一个可枯竭资源税,实质上就等于碳税。原因之二,要征收碳税就需要相应的技术、信息、统计资料,一般认为我们现在还不具备这种统计条件。实际上这个问题不难解决。因为碳只是在煤炭、石油、天然气里才有,这三项能源都是进入了市场的,统计起来应该非常简单。至于我们是在生产这一端来征收,还是在消费这一端来征收,都可以。所以,征收碳税并不是原则上不可行,而是技术操作层面的问题。

第二,我们应该有相应的政策补贴。所有技术的研发、运用,都会经历从高成本到低成本的转化过程,如果我们给予补贴,就会加速降低成本的过程。对一些暂时不具备商业竞争力,而社会成本又比较低的能源和技术进行补贴,会使它们更迅速地成长,走向市场竞争。

第三,要提高研发投入。很多低碳能源技术、产品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开发,政府公共财政投入和企业商业化的投入,可以双管齐下。

第四,对于消费者行为,要有相应的经济政策措施对奢侈浪费加以限制。几年以前我提出过一种设想,叫能源消费累进税制(或者叫碳排放累进税制)。我们的碳排放空间是有限的,而每个人的基本消费需求也是有限的,因而可以给每个人一定的碳排放量,超出之后就得交税,超得越多税率就越高,跟我们的所得税一样。这样既兼顾了基本需求的满足,又可以使消费者行为更理性化,降低奢侈浪费的部分。要强调的是,能源消费税应是累进税率,而不能是统一税率。统一税率只会打压穷人,鼓励富人消费。

第五,要对公共消费加以控制。中国的公共消费浪费特别多,在高速公路上跑的小汽车多数是公车;办公大楼里,空调用电等浪费也很多。在一些发达国家,非常注重公共消费的低碳化,部长也乘坐公共交通。所以,政府可以率先垂范。

第六,国外在低碳社区、低碳城市等领域有很多先进经验,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开展国际合作。

除了以上三个方面,发展低碳经济还有其他一些可以努力的空间。如碳捕获与埋存技术,虽然用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现在还不具备经济可行性——因为它耗能特别高,但作为一种技术选择,我们可以继续研发,使这种技术将来具有商业可行性,这是战略投资。而且碳捕获与埋存技术在有些领域是商业可行、能够产生收益的,例如用它来提高石油采收率。一些发达国家在进行三次采油时,把二氧化碳收集起来加以液化,注入到地底下把油驱赶出来。中国大庆、胜利油田也涉及到二次、三次采油,完全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我们还可以利用国际贸易来发展低碳经济。每个国家的资源禀赋、清洁能源的比重和成本都不一样,碳生产率相对较高的产品我们可以出口,碳生产率较低的产品则可以进口。像矿石,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比我们国内采矿的成本低多了。

7.低碳经济与绿色经济 篇七

2影响人们消费行为的消费心理:

怎样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低碳经济与绿色经济

低碳经济

含义: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特征: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

绿色经济

含义: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

特征:绿色经济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标,将环保技术、清洁生产工艺等众多有益于环境的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并通过有益于环境或与环境无对抗的经济行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绿色经济既是指具体的一个微观单位经济,又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甚至是全球范围的经济。

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相同之处是,两者都是主张减少资源消耗的经济,都是主张资源节约的经济; 两者都是主张减少环境污染的经济,都是主张保护环境的经济; 两者都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经济,都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两者都是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经济,都是讲和谐发展的经济。不同之处,一是提出的背景不同,低碳经济是人类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减少人类的温室气体排放提出的经济;绿色经济是人类为了应对资源危机,减少人类对资源环境的破坏提出的经济。二是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的发展形态,绿色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的核算方式;低碳经济侧重的是资源的温室气体排放,绿色经济侧重的是资源节约利用;

三是低碳经济的考核指标是单位GDP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个量指标的考核; 绿色经济是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式,是总量指标的考核。

四是目标不同,低碳经济的目标是减少了多少排放气体,绿色经济是净增长了多少经济。我们既发展低碳经济,又要发展绿色经济。发展低碳经济我们要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我们要减少资源消耗环境破坏,减少负面增长,保障经济健康发展。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两者相互促进,既是发展的过程,又是个发展的结果。只要我们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们的经济发展可持续,我们与自然的关系会更加和谐。

绿色消费 低碳消费

绿色消费含义和特征

低碳消费

在目前我国社会条件下,广义的低碳消费含义: 一是“恒温消费”,消费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量最低;二是“经济消费”,即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最小,最经济;三是“安全消费”,即消费结果对消费主体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健康危害最小;四是“可持续消费”,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危害最小;五是“新领域消费”,转向消费新能源,鼓励开发新低碳技术、研发低碳产品,拓展新的消费领域,更重要的是推动经济转型,形成生产力发展新趋势,将扩大生产者的就业渠道、提高生产工具的能源效益、增加生产对象的新价值标准

“低碳消费”的含义:

一是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 二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置,不造成环境污染;

8.与低碳同行作文 篇八

有时家里的灯整天都灯火通明,有时空调24小时开放,有时电脑一直待机……这些都是浪费电的现象。要知道如果一栋楼的人少开一天空调,或许能让一所农村学校用上一年呢!只要我们人人少用一点电那么那些电就可以用于国家的建设。

我也生活在城市里,而我也十分浪费。以前每天回到家,我总会顺手打开家里所有的灯,有时在房间里写作业,却要把客厅里的灯全开着。我总有这样那样的理由,说明我为什么要开着所有的灯。爸爸妈妈总教育我要节约用电,后来我也渐渐懂得了节约用电的好处,也会尽量少开灯。我家住在四楼。我每天上学放学时都不用电梯,每天都走楼梯。一来,是为了锻炼身体。二来,用电梯会浪费很多电。同时我也会动员爸爸妈妈多走楼梯。除了这方面,我看完电视就把总电源关掉。如果只把电视机关掉,那么机顶盒还是开着,这样是无济于事的。我还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就是每天上学之前都会检查一下家里的灯有没有关,检查完后才会去上学。这些习惯都是我慢慢养成的。

除了节约用电,我还节约用纸。在我家里,打了一遍又一遍草稿的纸随处可见。我总会把一些用完了的本子作草稿,用不同颜色的笔在上面打草稿。我从来不会叫妈妈买草稿纸,这样既省钱,又可以节约用纸。平时我也会收集一些硬纸板卖钱。这也是节约用纸的表现。

9.与低碳同行800字作文 篇九

清晨,一阵清脆的滴水声给漫漫的寂静长夜画上了休止符。我被这滴答声唤醒,揉着惺忪的睡眼来到了水龙头旁。呵,那一桶水,已是满满的了。

家里的水龙头一直拧不紧,常常是淅沥声不停,点滴到天明。但爸妈和我都不以然,那小小的一滴水,实在是微不足道。昨日,外公来我家,将一只水桶接在了水龙头下。我对老人家精打细算样样珍惜的行为一笑而过之。原以为,我们浪费的一直都是观念上的一滴水,但眼前这满满的水面,水滴落处扬起朵朵的浪花,是对我们平时大大咧咧生活态度的一种辛辣的讽刺。

我只是这群大大咧咧的众人中的一个,我们家只是这万千家庭中的一小家。当寂静的长夜拉开帷幕后,万家灯火与群星争艳。不知有多少家庭,彻夜通明,滴答的水声伴奏到天亮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伴随着多少资源的浪费和消耗无形之中,一滴滴水的消逝终将融汇成滔滔大河;一张张纸的丢弃暗示着大片森林的砍伐;一度度电的浪费也将是让人瞠目结舌的损失

时下,低碳生活已悄然兴起。顾名思义,低碳生活是低能耗、低排放、绿色环保的新型生活方式。能源消耗,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每时每刻,我们都能为节能减排做出一丝贡献。我不禁想起了我的外公,他一直是个简朴节约的.人,点点滴滴,一切从简。从前的我,从不追求这种过于原始、自然的生活,但在环境日益恶化浪费现象日趋严重,人类因此要偿还的巨大账单面前,我真正感受到了外公蕴含于其中的智慧,那是一份积极乐活的向上态度,是对社会责任担当的人生哲学

现在的我,已经开始接受并渐渐习惯这种低碳生活。早晨,骑着单车哼着小曲去上课。我的身旁准备了一只环保布袋,平时少用或不用塑料袋。学习上我也有自己的节能方法。草稿纸先用铅笔写一遍,然后擦去。再用铅笔写一遍,再擦去。到最后,用黑笔覆盖上去,如此循环利用,竭尽其能。至于水电问题,我号召同学一起节能。在家,我已和外公达成共识,形成统一战线。低碳之风,已刮进了我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一天下来,我深切感受到了这种节俭方式的美好。身边的每一朵花儿,都呼吸得更加顺畅。天空下的每一株草儿,都舒展得格外自然

我,仍旧是沧海一粟,我所做的也微不足道。但要是每个人,都将低碳生活的理念贯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一举一动,将牵涉到千家万户。若我们都与低碳同行,改善的将是千千万万人的生活环境。

低碳生活,是一种人生方式,是一种生活态度。

10.浅谈绿色化学与低碳经济 篇十

3煤炭企业绿色物流系统构建

煤炭想要从“黑色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变,煤炭去完成绿色化的进程,煤炭绿色物流系统的构建是关键所在。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如果不能够解决煤炭的污染问题将会影响企业和城市形象并且影响经济的增长。也就是说,煤炭的绿色化将会决定煤炭企业未来的地位和前途。绿色煤炭经济包括三部分,绿色开采、绿色物流和绿色燃烧。而绿色物流又是贯穿于整个物流经济中起支撑作用的环节,生产设备进入矿区和煤炭产品最终到达客户的手中,都需要物流的连接。所以,绿色煤炭经济是以绿色物流为基础的,煤炭绿色物流也是煤炭绿色化的关键所在。煤炭绿色物流系统中不仅仅有煤炭生产企业、集团,而且还包括政府和公众。煤炭物流系统是煤炭企业和社会各界之间的纽带,是和社会频繁接触的媒介,所以政府和社会公众在煤炭绿色化的过程中不应该是旁观者的角色,而应该作为主体去参与到煤炭绿色物流的系统的构建中来。我们需要政府去建立起环保监控体系、制定相关绿色物流法规,提供煤炭物流相关工作的指导和监控,不能依赖于企业自觉性和社会责任感,而应该加强外部对煤炭企业的监督和控制。社会公众作为环境污染的直接接触者,受污染危害最严重,他们也应该加入到煤炭绿色物流体系的监督中来,建立绿色物流系统不是某个企业自身的责任,它应该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义务和责任。煤炭绿色物流系统构建的最终目标是要建立起一个可循环发展的经济系统。煤炭经济的循环发展是煤炭企业的必由之路,而要实现煤炭的循环经济,物流系统是绿色煤炭的重要的基础和保障。①绿色煤炭物流系统即满足了循环经济的要求,它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破坏,有效的改变了煤炭企业在社会各界中的印象和观感,同时作为输送物资的载体,它提供了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可能性。②绿色物流系统可以减少物流物资的投入,减少浪费,降低废弃物的污染排放,提高使用效率和管理效率,从而大大降低煤炭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成本。③煤炭企业的经营发展的道路被拓宽。物流阶段所涉及的许多过程都可以将废弃物回收、再利用,这样可以提高材料回收率和再利用率,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也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4结束语

保护环境,节能减排是每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煤炭企业对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更加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煤炭产品的污染问题给企业和社会均造成了极大的困扰,而煤炭企业绿色物流系统的构建不仅仅是企业自身的任务,而且是一项复杂多变的社会工程,不仅需要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污染,而且还必须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结合自身实际,适时调整改变低碳运营思路。因此,推动煤炭绿色物流发展是企业和社会必然的选择,也是兼顾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环保,实现社会和企业双赢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李爱彬,刘薇.煤炭绿色物流系统构建研究[J].煤炭工程,2012,(12).

[2]栾锐.基于循环经济的煤炭企业绿色物流发展战略研究[J].煤炭技术,2013,(12).

[3]管小俊.煤炭物流运输网络绩效评价研究[J].物流技术,2011,(8).

[4]张爱敏.煤炭物流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现代商业,2012,(3).

[5]刘凡齐.物流模式与煤炭企业物流选择分析[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0,(1):154~156.

11.环境保护与低碳生活论文 篇十一

近年来,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全世界极为关注的问题,我国对环境保护极为重视,特别是从2007年开始的节能减排工作,国家出台许多相关政策措施,力度逐年加大,资金投入增加,环境保护的效果也较为明显。

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需要,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能源安全的需要,是缓解能源资源供需矛盾、遏制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是促进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实现富民强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需要。当前国际经济尚未复苏,金融危机仍然存在,开发低碳经济,由此可形成众多新兴产业,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扩大就业,提高就业率,克服经济衰退,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推动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当今世界,我们的环境正面临着许多严峻的问题,比如气候变暖,空气和水资源污染,以及对自然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低碳经济的概念应运而生,低碳环保已经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共识,这就充分体现了人类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关注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生态需求。

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以应对碳基能源对于气候变暖影响为基本要求,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低碳经济的实质在于提升能效技术、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这是从高碳能源时代向低碳能源时代演化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当今世界,我们的环境正面临着许多严峻的问题,比如气候变暖,空气和水资源污染,以及对自然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低碳经济的概念应运而生,低碳环保已经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共识,这就充分体现了人类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关注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生态需求。

当今世界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一系列重大问题。可持续 发展概念是在人类深刻认识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能力基础上提出的。它是源于环 境保护的。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与自然界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人必须与自然协调才 能持续生存。不适当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地球环境所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工业革命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国家竞相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通 过大量消耗不可再生资源,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维持较高消费水平的需要。工 业生产虽然增长了几十倍,但却出现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破坏、贫困加剧和各国发展失衡的社会矛盾。可见经济要持续发展,社会能够和谐发展,保护好环境是关键可持续发展的思 路,不但涉及人类未来的前途和命运,而且发展就是高消耗,高增长的消费经济模 式,不考虑自然的承受能力,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来促进经济发展,造成人与自然 环境的不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将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物质不灭和能量守恒定律,应 用到作为有机整体的人与自然环境系统。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应对措施

1.加快产业结构改革

我国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工业所占比重过大在所难免,但是在经济建设过程中不能一味偏向工业的发展规模,而忽视了农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我国在建设低碳社会的过程中,应该从国家战略的高度统筹规划,积极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制定完善的产业结构升级和改造计划。

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既然我国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以煤炭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耗方式难以改变,那么要想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就只能通过提高单位能源的利用效率来实现。比如通过政府补贴、税费减免等方式鼓励企业引进先进高效生产设备;制定严格的能效标识制度和能效准入制度,鼓励和规范家电、建筑等行业的能源高效利用;以价格为杠杆,逐步推行阶梯能源定价,从消费者一方入手做到节约能源;加快低碳节能技术的研发和引进,并尽快投入到实际生产过程中,从而实现低碳生产。

3.加强低碳技术的研究与创新

我国低碳技术还不是很发达,可以加强与其他发达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引进提高能效的技术、先进的节能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等推动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另外,政府还应该鼓励支持低碳技术的自主研发以及对引进的技术进行二次创新,使我国在低碳技术领域拥有自己的技术特色从而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总之,发展低碳经济既是全球环境使然,也是我国实现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面对低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我们应该结合实际,合理

12.浅谈绿色化学与低碳经济 篇十二

西安世园会是继1999年的昆明世园会,2006年的沈阳世园会之后我国又一大国际性的盛会。世园会对西安未来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是西安未来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助推剂。在“绿色引领时尚的”主题下,如何增强环保观念和低碳意识,促进西安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是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本文就世园会的经济效益,为什么要实现经济的绿色发展实现低碳经济,如何才能全面实现经济的绿色发展,以及发展绿色经济的现实意义四方面阐述了世园会背景下西安绿色低碳经济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 低碳 环保 绿色经济 低碳经济链

节能减排 【引言】

西安世园会的召开,无疑给西安这座古城加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加快了西安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脚步。“绿色引领时尚的”的主题为西安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指导方向,提倡城市发展与自然和谐共生,城市建设和生态建设和谐统一,这一城市发展的和谐模式为西安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指导作用。世园会给人们带来的一种新的发展和生活模式,极大地促进了相关行业和产业的发展,带来的经济效应是不可估计的。作为盛会的东道主城市,西安在承办世园会的过程中,生态建设持续投入,在城市和自然和谐共生领域的探索与实践,必将发挥出极大的示范作用。西安作为一座有历史、有梦想的伟大城 1 市,正在蓄积着全面复兴的冲动和力量,而这种力量,已经找到了2011世园会这一爆发点,其效应将不可估量。一.世园会带来的经济效应

这次园艺盛会以其规模之大、规格之高、时间之长、内容之多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同时为西安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多方面的经济效益。在世园会178天的会期中,上千万中外人士来到西安,充分领略城市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和谐统一,必将使这一城市发展的和谐模式更加深入人心。早在申办之初,有关世园会能为西安乃至陕西带来什么的命题就已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研究。西安作为一座有历史、有梦想的伟大城市,正在蓄积着全面复兴的冲动和力量,而这种力量,已经找到了2011世园会这一爆发点,其效应将不可估量。下面主要从六个方面来说明世园会产生的经济效应。

(一)示范效应: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世园会的一大主题,就是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盛会的东道主城市,西安在承办世园会的过程中,生态建设持续投入,在城市和自然和谐共生领域的探索与实践,必将发挥出极大的示范作用。在世园会会期中,上千万中外人士来到西安,充分领略城市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和谐统一,使得这一城市发展的和谐模式将更加深入人心。可以说如今的西安东部,已成为一个宜居宜创业的绿色大花园。当然,城市价值将会得到极大提升和充分兑现。

(二)引擎效应: 经济社会的助推器

西安世园会,以其前所未有的规模,以及可以预见的影响力,也将成为西安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一大重要引擎,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据测算,西安世园会对相关产业拉动带动值将达到数百亿元,对西安市当年GDP的拉动将高达5%-6%,创造1万余个新的就业岗位,间接带动10万多人就业。世园会建设工程,与西安近期重点工程项目以及十二五中长期重点项目规划建设相结合,切实落实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惠民生等一系列宏观调整政策,进一步带动和刺激投资和消费。

(三)民生效应:让市民共享城市发展的成果

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其终极的衡量标尺,就是以人为本。2011年世园会,正是一件惠及广大市民的民生工程。且不说世园会给西安带来的长远影响,光项目本身的生态投入以及相关的生态治理,就像是给西安新增了一个绿肺,使市民的人居环境大幅提升。在世园会的影响下,西安的城市建设、项目投资等各个方面都将迈上一个新台阶,市民的日常生活及就业等也将迈上一个新高度。

(四)带动效应:相关产业的快车道

世园会将给西安聚集起庞大的信息流、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西安不仅将餐饮、物流、旅游等收入囊中,还将拉动花卉养殖、旅游、房地产、会展等产业的发展。2011年世园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是短期内就能见效的。另一方面,在“眼球经济”的推动下,西安的餐饮、商贸、教育等服务业也将得到极大的刺激和推动,对西安GDP快速增长的贡献不可小觑。据统计,2011年西安国内游人数将较2010 年增长25%以上;餐饮零售总额预计同比增长22%-25%,其中,大型餐饮企业的增速有望超过45%;而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较2010年同比增长22%-23%

(五)宣传效应:唱响西安城市品牌

2011年世园会是建国以来西安所举办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次世界性、国际级盛会。届时将有上百个国家和地区机构前来参展,将提升西安国际地位,极大营销西安品牌形象。在充分展示特色园林园艺的同时,积极推介西安的科技、文化、经济建设成就、旅游资源和风土人情,全力铸造吸引国际友人和国内游客的新品牌。把浐灞生态区建设成为关中经济区核心增长极、国际化发展进程的主力平台和都市风貌的集中展示区,促进巨大的信息流、技术流、商品流和人才流的强力汇聚,加快西安国际化进程,彰显新兴、现代、时尚、绿色的新西安新形象。

(六)提升效应: 城市管理的新高度

城市管理,也是一个城市的生产力。世园会的申报与承办,无疑将让西安的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运营能力得到考验和提升。借此机遇,世园会与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不断提高西安的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水平;同时要加强城市设计和营销,做精做细城市主要景点和城市地标;加快和完善西安城市交通体系建设,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和交通一体化战略;加快地铁建设进度,实施区域综合改造,不断健全和完善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升城市服务承载能力。二.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是未来西安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目前范围内,全世界都在积极倡导低碳经济,西安作为我国西部重要的城市之一,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是西安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低碳经济,既是责任也是持续发展,转变发展模式的难得机遇。

(一)低碳经济及其由来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结构与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是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可持续性很强的经济。

“低碳经济”的提法,最早见诸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其后这个提法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特恩支持作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1%GDP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5%-20%GDP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2007年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2007年12月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尼巴厘岛举行,大会制定了世人关注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该路线图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为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二)重视世园资源转化推动西安经济发展

西安世园会提倡“绿色引领时尚”的主题,增强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保观念和低碳意识。如何最大限度地把举办世园会带来的丰富资源转化为推动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优势,需要高度重视,加强研究,我们首先要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重视世园理念及其内涵的研究延伸。

世园会以“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倡导“绿色引领时尚”,集中展示了绿色、生态、节能、环保的生活理念;园艺植物布展和场馆建设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让世人充分了解和切身感受到世界先进的生态环保理念和科技创新理念;简约仪式、不搞大型庆典、节俭办世园,及时调整运营和参观方式等,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过去一片荒凉的河滩上建设现代化的生态新区,实现城市建设和生态建设和谐统一,集中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发展理念等。这些理念是科学发展观在西安的生动实践,是引领新时期城市发展的方向和指引。世园会理念内涵丰富,覆盖面广,需要全面系统地研究,深刻挖掘其内涵外延、实现路径,使世园理念理论化、系统化、具体化,更好地指导和引领西安城市发展。

(二)要重视世园精神及其内涵的挖掘提炼。

世园会从申办、筹办到举办期间,组织者克服一切困难,确保了世园会成功申办、顺利开园;数以万计的建设者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奋战在世园工地,以高度负责的精神高标准建好每一处绿色景观。西安 世园会的举办,集中体现了全心为民的服务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科学务实的实干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仅是办好世园会的坚强保障,也是建设和发展西安的强大精神动力,需要认真、系统地挖掘提炼,并大力宣传弘扬。

(三)要重视世园会筹办和运营经验的总结运用。

世园会筹办和运营经验涉及的内容很广泛,既有筹办和运营大型节会的经验,包括举全市之力办园、精心策划活动方案、强化组织保障等,同时又渗透着如何把大型节会与经济社会发展融为一体的诸多启示。这些经验启示体现在世园会筹办和运营的方方面面,如世园会在筹备和运营中采取了许多“战时”机制,在组织运营、公共服务、城市安全、应急管理等方面创造了一系列符合西安实际的好做法,成效明显。对于这些经验启示,需要认真总结,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并形成长效机制,推广运用到城市建设管理的各个领域和多个环节。

(四)要重视世园会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探讨研究。

世园会的举办是加快西安发展的重大机遇,在加快产业发展、生态建设、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城市建设管理创新、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等方面都已经或正在产生积极效应,而且这种效应将持续若干年。如何坚持绿色发展,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如何运用世园会所探索的城市建设管理机制,紧紧依靠市民群众,集中各方智慧力量,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管理水平;如何弘扬科学办园、勤俭办园、廉洁办园、安 全办园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这些问题都需要认真探讨研究,并及时转化为实际行动,努力把世园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最大化。

(五)要重视后世园时期可能出现的“低谷效应”的研究应对。

将世园会全力办好、办出水平、办出特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在世园会闭幕后,从国内外的一些主办城市的情况看,都相继出现了“低谷效应”。主要表现为投资相对减少、相关产业出现低迷、城市管理标准有所降低、社会不文明行为有所反弹等问题。要保持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的向上势头不减、关注度不降,就需要对后世园时期可能出现的“低谷效应”进行分析研究,提前谋划应对;需要对后世园时期接续哪些重点产业、重大项目进行研究,提前包装策划,为西安十二五高点起步、稳步开局提供源源不断的产业支撑、项目支持,推动西安加快科学发展,实现率先发展。三.立足世园会效应保障经济绿色发展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世园会的召开,给西安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西安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如何立足于世园会产生的经济效应,保证西安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绿色发展,实现低碳经济,将环保观念和低碳意识长期的提倡和发展下去,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努力。

(一)政府方面:加强政策引导 扶持绿色产业 1.积极出台扶持政策调整能源结构

低碳经济将逐步成为全球意识形态和国际主流价值观,低碳经济 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市场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热点。一场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产业革命已经出现,低碳经济不但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结构的大方向,更已成为全球经济新的支柱之一。因此政府必须积极出台相关政策,保证和引导低碳经济的发展。合理调整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以及技术的革新,继续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推动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政府主导,包括制定指导长远战略,出台鼓励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政策。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货等措施来引领低碳经济发展。发挥税收和财政职能保证低碳企业的发展 对于那些从事低碳经济的企业,政府应该大力的支持和扶持,通过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保证。

2.促使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很严重,同时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也很高,不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因此政府应当适当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对环境污染程度小的第三产业,如软件业,服务外包业,金融业等。2006年,西安过牌成为“国家级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着说明外包服务业已经成为西安经济发展的饿重要推动力之一。西安软件园是西安高新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大部分的高新技术产业都集中软件园中。因此政府应当加大对园区的建设,为高新技术的开发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代替高污染高消耗的重工业。

3.应用市场机制与经济杠杆,促使企业减碳 发展低碳经济的国家,大多制定更严格的产品的能耗效率标准与耗油标准,促使企业降碳。如对建筑物进行能源认证,提高新建筑物和修缮房屋的能源效率标准;推广节能产品,逐步淘汰白炽灯等;对贸易商品,例如电冰箱、计算机,执行更高的节能效率目标,推动改进交通能耗和强调使用低碳燃料,加强对已实施的措施的监管,防止能耗效率问题反弹。政府机构内部开展节能运动等。

4.强调低碳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大力发展低碳产业群。低碳技术的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是否能顺利实现低碳经济发展。低碳技术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核心,组织力量开展有关低碳经济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并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优先开发新型的、高效的低碳技术,鼓励企业积极投入低碳技术的开发、设备制造和低碳能源的生产。政府要积极开展低碳经济的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吸引社会资本、外资参与。

5.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形成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

走低碳发展之路,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是关键。因此,我国应开展“应对气候变化法”立法可行性研究。在相关法规修订中,增加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关条款。如可以在规划、项目批准、战略环评的技术导则中加入气候影响评价的相关规定,逐步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法规体系。应加强管理能力建设,提高各级政府、企业及公众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能力。

探索建立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效机制与政策措施,从政府、企业和公众参与等方面推动低碳转型。借鉴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 经验和教训,制定气候变化国家规划,在条件相对成熟时创建碳市场,研究制定价格形成机制;制定财税激励政策,综合考虑能源、环境和碳排放的税种和税率,引导企业和社会行为,形成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

6.加强国际合作,形成低碳研发技术体系。

走低碳发展道路,技术创新是核心。应采取综合措施,为企业发展低碳经济创造政策和市场环境。应研究提出我国低碳技术发展的路线图,促进生产和消费领域高能效、低排放技术的研发和推广,逐步建立起节能和能效、洁净煤和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以及森林碳汇等多元化的低碳技术体系,为低碳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应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通过气候变化的新国际合作机制,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通过参与制定行业能效与碳强度标准、标杆,开展自愿或强制性标杆管理,使我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低碳技术、设备和产品达到国际先进乃至领先水平

7.提高认识,鼓励利益相关方参与。

低碳发展不但是政府主管部门或企业关注的事情,还需要各利益相关方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参与。由于气候变化涉及面广、影响大,因此,应对气候变化首先需要各政府部门的参与,同时需要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专家共同参与,加强研究、集思广益、发挥集体智慧。同时,应加强相关的舆论宣传。

(二)企业方面:抓住低碳机遇促使自身发展

上一篇:秋天的雨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下一篇:怀念母亲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