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满分作文(8篇)
1.2022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满分作文 篇一
满分作文:无法理解的世界
——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高考
17岁时,曾幻想漫游整个世界。于是,就拼命专注于这件事,错过了属于17岁最美好的时光。我听过相同的一个故事:船主重金酬谢油漆工举手之劳修补好自己的破船,幸得此助,才没酿成儿子有去无回的悲剧。这个故事,仿佛无从谈起,能说的却又太多,这就是无法理解的世界。
纵观,与你,与我。船主、油漆工、船主儿子都是我们的剪影和写照。
你无法理解船主船破了,浑然不知;你无法理解油漆工多管闲事,乐在其中;甚至你无法理解听到这个故事时难以表达的心情。因为你,本就是无法理解的世界。
你一定是“船主”,自信满满、不拘小节,以为自己够强大。只可惜当日出海的不是你,你无法理解儿子得知事情的悲伤。
你一定是“油漆工”,不卑不亢、乐善好施。最终只有两种悲剧:得到认同和得不到认同。得到认同,你的单纯便会混浊,开始在意旁人是不是关注你有没有补破船的举动;得不到认同,你开始怀疑自己所作所为是不是值得坚持和肯定。
你也一定是“船主儿子”,浑然不知却又深信至亲。永远不愿想自己的父亲是不是忘记补洞,自己愿不愿意出海。只愿迷信所相信的至亲,仿佛那是高高在上不可逾越的神。甚至你还是“油漆工妻子”、“船长妻子”,这所有的一切不都是我们吗?
我总是在说“你”字,可这个“你”,也是“我”。你若问从这则故事中得到些什么,那得到的,是大而小、小而大的我们。
船主、油漆工、船主儿子都是我,是多元化的我们。所有自编自导自演的剧情,给了自己酬谢的奖赏,挡不住出错的后怕,得知父亲竟如此疏忽的悲伤,都是任何个人一生的缩影,我们也是“任何”。
你开始糊涂,看不清楚到底是什么。其实,所有的一切都是自我、本我、超我的较量,混杂在世间百态之中。
我曾说,17岁时幻想漫游整个世界。幻想是“我”、漫游是“我”,世界难道就不是“我”吗?现在的我们,专注于一件事,以此为目标,将自己归类成为性格的“纸片人”,难道世界就只是一次元时空吗?那复杂的、埋藏在你我心中的许多想法与秘密,又是什么?我想,就是开头故事中的几个人物吧。存在于你我心中,无法理解的世界。
2.2022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满分作文 篇二
2013年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新课标卷共两套, 使用新课标卷Ⅰ的地区有河南、河北、山西等, 使用新课标卷Ⅱ的地区有黑龙江、吉林、宁夏、海南、新疆、云南、内蒙古、西藏、贵州、甘肃、青海等。除了新课标卷Ⅱ不含听力以外, 这两套新课标卷的考试形式、试卷结构、题型、题量等都相同, 整套试题的难度也基本相同。
试题的命制以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为依据, 力求在稳定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 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突出对英语学科素养的考查。试题的题型结构保持稳定, 题量适中、梯度明显、难易搭配适当、重点突出, 选材丰富、紧跟时代、贴近生活, 具有较高的区分度、信度和效度, 能够考查出考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试题测试价值取向正确, 体现了新课程改革和高考命题改革的方向, 能够较好地为高校选拔优秀人才, 较好地发挥高考对中学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
下面, 笔者拟对2013年全国高考英语的两套新课标卷的各大题型从命题立意、考查内容、难题点拨等方面做一分析, 并对2014年高考英语复习备考提出建议, 供参考。
一、听力
由于这两套试卷只有新课标卷Ⅰ有听力部分, 使用的地区不太广泛, 并且有些省份将该部分成绩算作参考分。因此, 对听力部分在此不作分析。
二、单项填空
【命题立意】
单项填空在语言知识层面考查考生对词汇、语法基础知识和功能意念等项目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命题依据考试大纲附录中语法项目表、功能意念项目表、话题项目表中的具体内容以及考试大纲说明中3000个左右单词的词汇表。
单项填空命题力求突出综合性和语境化特征, 在相对自然、真实的情景中考查考生灵活运用词汇、语法基础知识、习惯用语以及常见话题的交际用语等语言知识方面的能力。
试题的题干精炼、信息充分, 考点清晰, 语境明了。既保证知识的覆盖面, 又做到重点突出。淡化对识记内容的考查, 凸显语言的交际功能。考查的知识点都是考试大纲中的重要语法项目, 也是复习备考中的重点内容, 但题目的设置很灵活, 稍不细心就会出错。
【考查内容】
今年的两套新课标卷各考查了15个单项填空题, 共同考查的内容有冠词、介词、连词、形容词或副词、时态、动词和短语动词辨析、情态动词、非谓语动词、从句和情景交际等, 这些都是考试大纲中的重点内容, 也是历届高考的常考点。在这30个小题中, 依然突出对动词的考查, 包括时态、非谓语形式、情态动词和词义的理解与辨析, 占该大题的40%。此外, 三大从句引导词的用法、交际用语以及惯用表达法等所占比例也达到了23%。
该部分考查的内容均为基础语法知识、词汇和功能意念项目, 没有偏题和怪题, 整体难度不大。例如, 冠词考查了不定冠词表示泛指、连词while和but表示转折、动词的一般现在时、现在完成时和过去将来时、强调句型以及“only+状语”开头的部分倒装语序等题目, 都比较容易。此外, 新课标卷加强了对固定短语或惯用法的考查。例如, against time (争分夺秒, 抢时间) 、still less (更不用说, 更何况) 、as the old saying goes (正如古语所说的那样) 等, 侧重考查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
相比而言, 新课标卷Ⅱ的单项填空比较容易。
请看各小题具体考查的语言知识项目:
以上30个小题没有一个超标、超纲。除了新课标卷Ⅰ第25和34题、新课标卷Ⅱ第10题侧重考查对语法知识的识记能力外, 其他27个小题均考查语法知识、词汇和功能意念在具体语境中的灵活运用。
【难题点拨】
1.Try not to cough more than you can____________since it may cause problems to yourlungs. (新课标卷Ⅰ第23题)
A.check
B.allow
C.stop
D.help
【解析】该题考查动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词义理解与辨析, 答案为D。句意:你能不咳嗽就尽量不要咳嗽, 因为咳嗽会引起肺病。not more than one can help意为“能少尽量少”, 其中help与can或can't连用表示“避免, 控制住, 忍住”。因此, 正确理解help在语境中的词义是做题的关键。该题容易错选C, 原因是望文生义, 或者不理解help在该句中的意思。
2.The door_________open, no matter how hard she pushed. (新课标卷Ⅰ第29题)
A.shouldn't
B.couldn't
C.wouldn't
D.mightn't
【解析】该题考查情态动词, 答案为C。句意:无论她怎么使劲推门, 这扇门就是打不开。would在此表示事物的倾向, 否定式译为“不肯, 不能”。shouldn't意为“不应该”, couldn't意为“不能”, mightn't意为“可能不”, 根据语境“no matter how hard she pushed”可知, 她努力了, 但是门却不肯开。因此, 该题选C。该题容易错选B, 原因是误解句意, 没有正确理解couldn't的含义。
3.“You can't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 ”_________. (新课标卷Ⅰ第33题)
A.as the saying goes old
B.goes as the old saying
C.as the old saying goes
D.goes as old the saying
【解析】该题考查as引导状语从句, 同时也考查语序和惯用表达法, 答案为C。句意:正如古语所说:“你不能以貌取人。”分析句子结构可知, as引导的是从句。as在此意为“如同, 正如”, 引导方式状语从句。go在此意为“ (诗或歌中词、调) 唱, 说”。根据从句的结构特征 (引导词位于句首, 从句用陈述语序) 可以排除B和D项。old saying意为“古语”, 由此排除A和D项。
4.The sunlight is white and blinding, _________hard-edged shadows on the ground. (新课标卷Ⅰ第35题)
A.throwing
B.being thrown
C.to throw
D.to be thrown
【解析】该题考查非谓语动词, 答案为A。句意:阳光明亮又刺眼, 在地上投下逼真的影子。主语The sunlight与非谓语动词之间在逻辑上是主谓关系, 应该用非谓语动词的主动形式, 由此排除B和D项。“阳光明亮又刺眼”与“在地上投下影子”是同时发生的动作, 因此应该用现在分词throwing作伴随情况状语。由于考生对题干中blinding、hard-edged的词义不熟悉, 导致他们不理解句意、分不清考查目的而出错。另外, 误解主语与非谓语动词之间的逻辑关系会错选B或D, 分不清非谓语动词表达的语法功能会错选C。
5.I got to the office earlier that day, _________the 7:30 train from Paddington. (新课标卷Ⅱ第5题)
A.caught
B.to have caught
C.to catch
D.having caught
【解析】该题考查非谓语动词, 答案为D。句意:那天我到办公室较早, 因为我赶上了从帕丁顿来的7:30的火车。非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赶上火车”比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达到办公室”先发生, 并且非谓语动词的逻辑主语I与其之间是逻辑上的主谓关系, 应该用现在分词的完成式, 因此该题选D。现在分词的完成式属于较难的语法项目, 况且该题中作原因状语的现在分词短语后置, 致使很多考生没有识别出来而不知所措。该题考生分不清句子结构容易错选A, 误认为是并列谓语;对句子的逻辑关系不甚理解容易错选C, 误认为用不定式作目的状语。
6.The watch was very good, and he_________20 percent down for it. (新课标卷Ⅱ第8题)
A.paid
B.cost
C.bought
D.spent
【解析】该题考查动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词义辨析与用法, 答案为A。句意:那块表很不错, 他以20%的折扣买下了。这四个动词均可表示“花费 (金钱) ”, 但用法不同。pay的主语是“人”, 常用“pay (钱) for sth”;cost的主语是“物或事”, 常用“It costs sb+钱+to do”;buy的主语是“人”, 常用“buy sth for+钱”;spend的主语是“人”, 常用“spend+钱+on sth/ (in) doing sth”。分析该句第二分句的结构特点可知, 该题考查“pay (钱) for sth”句型的用法, 因此该题选A。该题容易错选C, 原因是没有记住“buy sth for+钱”的搭配。又如:I bought it from a friend for 10 pounds. (我从朋友那里花了10英镑买来此物。)
【备考建议】
考试大纲附录2“语法项目表”中列出了名词、代词、数词、介词和介词短语、连词、形容词、副词、时态、句子种类、简单句的基本句型、主从复合句等24项语法基础项目。其中, 考查频率较高的是动词时态和语态 (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现在完成时、过去进行时等) 、动词或短语动词词义辨析 (一般多为词义反差较大的动词或短语动词在语境中的词义理解与运用) 、非谓语动词 (不定式作状语、分词作定语或状语居多) 、情态动词 (表示必要、推测或用于虚拟语气等) 、交际用语 (常见交际场合习惯、得体的应答语的使用) 、从句 (状语从句、定语从句居多, 名词性从句时而出现) 、代词 (不定代词、替代词的用法) 、形容词或副词 (比较级、固定句型或习惯用语等) 、冠词 (不定冠词表示泛指、定冠词表示特指、固定短语中冠词的使用与零冠词的用法) 等。当然, 考查频率不高或者没有考查到的内容, 只要是考纲中要求的项目, 复习中都不能忽视。
语法项目琐碎且繁多, 但是明确了考查的重点和常考点, 在复习备考中就能抓住关键, 有的放矢, 省时高效。高考对语法知识的考查常常置于相对真实的微型语境中, 考查活学活用语法知识的能力, 对于机械记忆的内容考查较少。语法复习切忌背诵语法规则, 应该多练习、多总结, 对易错知识点要经常过目, 做到理解记忆。
对于功能意念项目, 考试大纲附录3中列出了社会交往、态度、情感等11个项目, 涵盖了学生日常生活交际的方方面面。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往往体现在单项填空中的交际用语或情景交际题目中。在平时的练习中, 要注意常用交际用语的使用场合, 正确理解它们表达的含义, 多积累、多对比、多使用。
三、完形填空
【命题立意】
完形填空在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层面考查考生在具体语篇中, 正确理解词汇意义和灵活运用词汇的能力, 同时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推理与思维能力以及文化意识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完形填空在命题时, 突出语境对选项的制约作用, 侧重考查考生对语篇、语境和语意的深层理解能力。命题时, 它遵循词语在语境中“能抽出、能还原”的原则, 因此, 最佳选项词语的还原线索一定潜伏在上下文语境中, 或明或暗。破解了词语还原的线索, 就等于领会了命题者的思路。
【考查内容】
今年完形填空的两篇文章都是记叙文, 选材新颖, 可读性强, 情节完整, 难度适中, 容易理解。设空科学、合理, 选项有一定的迷惑性。试题在考查考生在具体语篇中正确理解词汇意义和灵活运用词汇能力的同时, 还考查考生对语篇的深度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实现考试测试功能的同时, 也发挥着一定的教育作用、传递着正能量。
短文的设题全部都是实词, 但出现了单词和短语混编的情况 (如新课标卷Ⅰ第38题、新课标卷Ⅱ第22题) 。新课标卷Ⅰ考查了名词7题 (占35%) 、动词及短语动词6题 (占30%) 、形容词5题 (占25%) 、副词2题 (占10%) 。该完形填空题的设空词类比较丰富, 涉及4种词类穿插分布, 突出对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考查。新课标卷Ⅱ考查了名词4题 (占20%) 、动词及短语动词10题 (占50%) 、形容词6题 (占30%) 。该完形填空题的设空词类只有3种, 突出对动词的考查, 高达50%, 且动词的分布比较密集, 如第26~30题连续5题考查了动词。
相比而言, 新课标卷Ⅱ的完形填空比较容易。
请看各小题具体考查的项目:
【难题点拨】
新课标卷Ⅰ的完形填空难度稍大, 现就其中几个难题做一简单分析, 旨在点拨答题思路。
1.I went to a group activity, “Sensitivity Sunday”, which was to make us more aware of the problems faced by disabled people.We were asked to“37a disability”for several hours one Sunday.
37.A.cureB.prevent
C.adoptD.analyze
【解析】该题考查动词在语境中的词义理解与辨析, 答案为C。根据下文中的“For disabled people, adopting a wheelchair is not a temporary (临时的) ”可知, 在该活动中, 我们要求“接受一种残疾”, 体验几个小时残疾人的生活。“adopting a wheelchair”是该题的线索, 因此该题选C。adopt的词义较多, 如“采用, 采取, 正式通过, 选定”等, 考生容易误解词义和句意而错选其他选项。
2.For disabled people, “adopting a wheelchair”is not a temporary (临时的) 46.
46.A.explorationB.education
C.experimentD.entertainment
【解析】该题考查名词在语境中的词义理解与辨析, 答案为C。根据下文中的“My wheelchair experiment was soon”可知, 作者只是进行了一次坐轮椅的体验, 但对于残疾人来说, “坐轮椅”并非一次临时的体验, 因此该题选C。
3.I tried to find a comfortable position and thought it might be restful, 48kind of nice, to be49 around for a while.
48.A.yetB.just
C.stillD.even
【解析】该题考查副词在语境中的词义理解与辨析, 答案为D。分析句意可知, restful和nice是递进关系, 因此该题选D。上文语境“我尽力找到一个舒适的坐姿”以及“这样可能会感到悠闲、放松”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49.A.shownB.pushed
C.drivenD.guided
【解析】该题考查动词在语境中的词义理解与辨析, 答案为B。根据下文中的“I would have to handle the thing myself!My hands started to ache”可知, 我原以为自己坐在轮椅上被人推着到处转转会感到悠闲, 甚至感觉很好, 可是这一切都得自己做:自己转动沉重的轮子、控制方向。因此, 该题选B。正确理解下文是做好该题的关键。该题容易误解句意和语境而错选A或D。
【备考建议】
完形填空侧重在语篇层面考查考生对词汇的准确理解和应用, 考查的能力要求涉及阅读理解和词汇知识。考试说明中只对它的命题形式做了简单说明。该题型有一定的难度, 是不少考生的软肋。在备考训练中, 要立足语篇, 既要注重文章的整体性和段落之间的逻辑性, 又要兼顾上下文意思的连贯性。要训练逻辑思维能力, 掌握寻找语境中线索的技巧, 始终根据上下文中的线索进行完形填空。要将选项置于语境中去理解它们的真正意思, 尤其是动词、名词和形容词。另外, 要关注文化意识方面的内容, 了解英语国家简单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 这有利于完形填空解题。
四、阅读理解
【命题立意】
阅读理解在语言运用层面考查考生理解主旨和要义、理解文中具体信息、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做出判断和推理、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这些是考试大纲中对阅读能力的6种要求, 是阅读理解命题的依据。
阅读理解侧重对语篇整体理解能力的考查, 同时还考查考生的快速阅读能力、跨文化交际意识和阅读策略等。
【考查内容】
这两套新课标卷的阅读理解均由5篇短文组成, 总词量在2000左右。短文体裁丰富, 有应用文、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 以说明文为主。题材多样, 内容新颖, 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突出鲜明的时代特点和生活气息, 有美术馆、艺术节、商业管理模式、巧克力研究中心的介绍, 有实验研究报告和读书调查报告反映的问题, 有母亲节礼物选择和演讲培训的建议, 还有寓含生活道理的故事等。
两套试题的40个阅读理解小题突出考查考生理解文中具体信息的能力以及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这两项分别占该大题的47.5%和37.5%。具体来说, 新课标卷Ⅰ考查阅读理解的4种技能, 设置主旨要义1题 (占5%) 、事实细节9题 (占45%) 、推理判断9题 (占45%) 以及作者态度1题 (占5%) , 但没有考查每年常考的猜测词义题。新课标卷Ⅱ也考查阅读理解的4种技能, 设置主旨要义2题 (占10%) 、事实细节10题 (占50%) 、猜测词义2题 (占10%) 以及推理判断6题 (占30%) 。难度较大的阅读技能, 如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观点等, 在这两套试题中均未考查。另外, “七选五”任务型阅读理解隐含考查理解文章基本结构的能力, 突出考查语篇上下文的连贯性、一致性和逻辑推理能力。
这两套新课标卷的阅读理解难度基本相当。
请看阅读理解文章具体考查的内容:
请从考纲的语言运用项目看试题对阅读理解能力的具体考查项目:
【难题点拨】
由于今年两套新课标卷的阅读理解整体难度不大, 没有特别难的题目, 因此该部分不对任何小题作具体分析。
【备考建议】
考试大纲中列出了6种阅读技能, 考试说明又对这些能力要求作了详细的说明。这些都是阅读的重要技能, 是高考命题考查的范围, 也是备考训练的重点项目。
阅读理解是高考英语的重要题型, 题量大、分值高、耗时长。考查频率较高的题目类型是推理判断、事实细节、主旨要义和猜测词义。其中, 推理判断题在近几年的高考中逐渐增多。难度较大的题目类型是主旨要义、猜测词义、文章的基本结构以及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文章的体裁大多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科普文等, 任务型阅读基本上都是说明文, 不过, 议论文也要重视。
对于难度较大的能力要求, 如理解主旨和要义、文章的基本结构以及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等, 要学会必要的阅读技巧, 同时要加大训练量。阅读理解一直保持着较大的容量, 总词量近2000。要想在一定的时间内 (考试说明建议用35分钟完成, 读速约为57WPM) 完成阅读理解, 必须有速度作保障。因此, 进行限时阅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在大量的训练中才能掌握各种体裁和题材文章的阅读方法, 巩固阅读技巧, 提高答题的正确率。另外, 关注文化意识方面的题材, 了解一定的异文化的背景知识有助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的最大障碍是生词。考试大纲说明的词汇表中列出了约3000个单词, 这是高考命题的词汇范围。一般来说, 只要掌握了这些单词, 在高考英语试题中就不会遇到生词。
五、短文改错
【命题立意】
短文改错在语言运用层面考查考生对书面语篇的校验能力, 衡量考生在语篇中综合运用英语知识的准确性, 要求考生能在难度与其书面表达水平相当的英语短文中识别语言错误并纠正。错误涉及词法、句法和行文逻辑, 以词法为主。错误类型有缺词、多词和错词, 以错词为主。
【考查内容】
新课标卷Ⅰ的短文是一篇记叙文, 讲述作者记忆中的爷爷和奶奶的往事, 使人感受到暖暖的亲情。在9个句子中设置了10处语言错误, 涉及冠词、名词的数、代词、介词、连词、副词的词义辨析、动词时态、非谓语动词的形式、从句的连词以及固定短语或搭配等。这9个句子中, 含4个简单句、4个复合句和1个并列复合句。除了两个简单句未设置错误以外, 其他7个句子均设有错误, 其中设置两处错误的句子有3个, 它们都是较复杂的复合句。短文中较复杂的长句子过多, 会给考生识别句子结构带来困难。此外, 短文的时态交替使用, 致使考生感到迷茫。
新课标卷Ⅱ的短文是一篇说明文, 介绍一本书中讲到的英国下午茶的历史、文化以及它的流行促进了瓷器行业的发展。在8个句子中设置了10处语言错误, 涉及定冠词、名词的数与词性区别、副词、介词、动词的时态和语态、非谓语动词的形式、从句的关系代词以及固定搭配等。这8个句子中, 含5个简单句和3个复合句。除了1个简单句未设置错误以外, 其他7个句子均设有错误, 其中连续3个句子都设置两处错误。短文内容虽然简单, 但错误设置比较隐蔽, 不少错误不易发现或者不易修改正确, 因此, 该短文改错有一定的难度。
(注:afternoon tea指英国的午后茶点或下午茶, 包括茶、面包、糕点等。)
相比而言, 新课标卷Ⅰ的短文改错略微容易。
请看短文改错的错误类型及题量:
从表中可以看出, 这两套新课标卷的短文改错设置的错误类型和题量都完全一样。三种错误类型所占的比例分别为:增加10%、删除10%、修改80%。多数为修改, 增加和删除各有一处。
请看试题考查的错误类型和考点:
从表中可以看出, 这两套试卷设置的考点有很多类似之处, 考点分布比较广泛, 涉及7大词类, 侧重对词法的考查, 同时又兼顾到句法。
【难题点拨】
尽管短文改错设置的错误比较明显, 但对于多数考生而言, 总感到很难, 关键是识别不出或识别不准错误。现分别就这两套试题中的难题作一技巧点拨:
(一) 新课标卷Ⅰ
1.I remember my grandfather very much.
【解析】将much改为well或clearly, 考查副词的词义理解与辨析。根据下文对爷爷的相貌、特点的描述可知, 该句表达的意思是“我清楚地记得爷爷”。该句是根据句意识别来改正错误的, rememberwell/clearly意为“清楚地记得, 记得很清楚”。如果考生只知道very much可以修饰动词而未考虑句意就会忽略此处错误。
2.He had a deep voice, which set himself apart from others in our small town, he was strong and powerful.
【解析】该句中有两处错误。第一处, 将himself改为him, 考查人称代词的用法。爷爷的声音深沉, 这使“他”在我们小镇显得与他人不同。从句意上分析, 此处用反身代词himself (他自己) 不合逻辑, 应该改用人称代词him。setapart from意为“使显得突出, 使显得与众不同”。该错误不易发现。很多考生在set前加had, 误认为该动作发生在had a deep voice之前。
第二处, 在he前加and, 考查并列连词的用法。分析句子结构可知, 该句是一个并列复合句, He had a deep voice和he was strong and powerful是并列关系, which set himself apart from others in our small town是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修饰第一分句中的先行词a deep voice。因此, 应该在这两个简单句之间加上并列连词and。由于该句略长, 中间又有定语从句, 考生不易识别其句子类型。再者, 考生忽视句子结构方面的错误, 仅从词语运用方面识错很容易忽略此处错误。
3.However, he was the gentlest man I have never known.
【解析】将never改为ever, 考查副词的词义理解与辨析。识别该句错误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句意。结合上文可知, 爷爷虽然惊吓了我的同学, 但我认为“他是我认识的最温和的人”。由此可知, 应该将never改为ever, ever在此意为“曾经, 以往任何时候”, 进行比较时该词用以加强语气。然而, never意为“从不, 从未, 未曾”, 与ever的意思恰好相反。很多考生将was改为is, 只考虑时态的前后呼应而忽视了“爷爷已经故去”这一事实。还有很多考生将have改为had, 未考虑该定语从句表达的时间范围, 也忽视了句意而未识别出不合逻辑的副词never。
此外, 还有不少考生将正确的地方改错, 如:
She used to holding me on her knees and sing old songs.误将sing改为singing, 认为singing应该与holding并列。
…they came over to play or do homework with me.误将or改为and, 认为play与do homework是并列关系, 是同时发生的两个动作。
(二) 新课标卷Ⅱ
1.Have tea in the late afternoon provides a bridge between lunch and dinner, that might not be served until 8 o'clock at night.
【解析】该句中有两处错误。第一处, 将Have改为Having, 考查非谓语动词的形式。分析句子成分可知, Have tea in the late afternoon应该作主语, 因此用动词-ing形式表示惯常性行为动作。有些考生在Have前加To, 用不定式作主语, 只考虑语法、忽视句首单词首字母的大小写而出错。
第二处, 将that改为which, 考查定语从句关系代词的用法。分析句子结构可知, that might not be served until 8 o'clock at night是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对先行词dinner进行解释或说明。由于关系代词that不能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因此将that改为which。该句子结构较复杂, 且句意不容易理解, 不少考生分不清句子结构、看不懂句子成分而出错。有些考生将might改为may, 误认为might表示过去发生的事情。
2.Tea in China was traditionally drank from cups without handles.
【解析】将drank改为drunk, 考查动词的被动语态。分析句意和句子结构可知, 主语Tea与谓语动词drink之间是被动关系, 应该用被动语态, 因此将drank改为drunk。由于考生对drink的过去式 (drank) 和过去分词 (drunk) 记忆不准而错用drunken (只用于名词前的形容词, 意为“醉的, 酗酒的”) 。
3.This made for the grow in the porcelain industry.
【解析】将grow改为growth, 考查名词作宾语。该句的句意是“这使瓷器行业得到发展”。grow是动词, 在此意为“发展”。它在介词for之后作宾语, 应该用名词形式growth。很多考生将grow改为growing, 认为作介词的宾语应该用动词-ing形式, 但growing作名词时, 意为“栽培, 种植, 培育, 成长, 发育”, 没有“发展”之意。growing则更多地作形容词, 意为“生长的, 发展的, 增加的”。
【备考建议】
短文改错中设置的错误基本上都是考生在书面表达中常犯的错误, 没有生编硬造的错误, 错误的设置非常真实、自然。在常见的语法项目中, 重点考查冠词、名词、介词、连词、动词时态、代词、形容词和非谓语动词等。该题型不仅考查语法基础知识, 而且考查行文逻辑关系。
由于很多考生对语言使用的准确性把握不准, 找不到错误、找不准错误、找准错误但改不对, 另外也有不少考生答题不规范, 这些都导致了该题作答不甚理想。因此, 在备考训练中, 要以语篇为整体、以句子为单位, 从词法、句法和逻辑关系等方面来诊断错误。从语法着手、兼顾行文逻辑改错, 尤其要从整体上把握短文的时态和语态, 学会分析句子结构, 弄清词性与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 掌握常用介词的用法, 弄清名词的可数与不可数, 还要弄清上下文的逻辑关系。不要随意改变词义, 除了行文逻辑出错以外, 所改错误多数是在同根词上作修改。要规范答题, 严格按照题目要求做题。例如, 改错标示要正确, 书写单词要工整、清晰, 坚持做到一一对应, 识错、纠错数量要合乎题目要求。要将语法学习与改错相结合, 将书面表达与改错相结合, 在不断纠错中提高对语篇的校验能力。
六、书面表达
【命题立意】
书面表达在语言运用层面考查考生有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准确运用语法知识, 清楚、连贯地传递信息、表达意思的能力, 要求考生注意内容要点的完整、应用词汇和语法结构的数量和准确性、上下文的连贯性和语言的得体性。
【考查内容】
今年的两套新课标卷的书面表达沿袭了往年的命题风格, 所供情景材料依然是汉语提纲形式, 均为应用文写作。所给要点明确、清晰, 呈半开放性, 既限制写作范围, 又有利于考生自主发挥。尤其是新课标卷Ⅱ, 所给要点不具体, 留给考生更大的发挥空间。
相比而言, 新课标卷Ⅰ的书面表达比较容易。
请看书面表达具体考查的内容:
【难题点拨】
尽管这两套书面表达试题所给要点比较清楚, 看似比较简单, 但是真正用英语表达尚有一定的难度。现分别就这两套试题的个别难点进行点拨:
(一) 新课标卷Ⅰ
1.询问他是否可以接机
Would you please meet my uncle at the airport? (使用简单句)
Will you please go and pick my uncle up at the airport? (使用简单句)
I wonder if you could go to the airport to meet/pick up my uncle? (使用复合句)
Would you please do me a favor and pick up my uncle at the airport? (使用简单句)
Would you please go to the airport to meet/pick up my uncle if it is convenient for you? (使用复合句)
Would you please meet my uncle at the airport and take him to his hotel since this is his first visit to the U.S.? (使用复合句, 有适当的发挥)
2.叔叔的外貌特征:高个子, 戴眼镜
My uncle is tall and he is wearing glasses. (使用并列句)
My uncle, Li Ming, is a tall man with glasses. (使用简单句、介词短语作定语)
My uncle is tall, wearing (a pair of) glasses. (使用现在分词短语作状语)
My uncle Li Ming is very tall, who is wearing glasses. (使用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二) 新课标卷Ⅱ
1.中国结的外观 (尺寸、颜色、材料)
The Chinese knots are like a diamond, about5×4 inches, which are made of red silk threads. (使用复合句)
The Chinese knots look really beautiful in the shape of a diamond, about 5 inches long and 4 inches wide.I made them with red silk threads, cloth and other materials. (使用简单句)
I made many Chinese knots with red threads and cloth, which are like beautiful diamonds, about 5 inches long and 4 inches wide. (使用复合句)
I made many different shapes of Chinese knots, about 5×4 inches, with red threads and cloth, such as diamonds, fish and butterflies. (使用简单句)
2.中国结象征的意义
Chinese knots usually bring people good luck. (使用简单句)
Chinese knots can represent deep love between husband and wife. (使用简单句)
Chinese knots mean people can enjoy a long life. (使用复合句)
In China, these knots stand for friendship, love and good luck. (使用简单句)
【备考建议】
考试大纲对写作列出了两项能力要求, 即清楚、连贯地传递信息, 表达意思;有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考试说明从语言知识的应用方面对写作能力要求作了详细的说明, 强调在书面表达中, 要准确使用语法和词汇, 使用一定的句型、词汇, 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可见, 考纲对书面表达能力的要求较高。
高考书面表达的体裁大多是文字提示的应用文, 以书信、电子邮件居多。所供情景材料以汉语提纲形式为主流, 内容要点清楚、具体。既限制内容要点的表达范围, 但又不十分具体, 呈半开放性, 有利于考生自主发挥, 突出考查创造性思维能力。
近年来的新课标卷连续采用了文字提示的书信形式。备考时, 除了重视这种形式外, 图画、表格式的情景材料也要予以高度重视。
备考时, 教师可参考近年高考书面表达范文, 结合考试说明的词汇表, 把用于书面表达的高频词汇归纳出来, 通过不同情境材料训练考生进行书面表达练习, 尽量避免词汇的拼写错误和用词错误。考生要掌握五种简单句的基本结构及特点, 能用简单句进行书面表达, 进而逐步学习使用较复杂的句子结构以提升表达的档次。可将语法学习与书面表达结合起来, 正确使用常见时态和被动语态, 掌握主谓一致的原则, 弄清词性与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以避免词性混淆错误等。可背诵一些常见文体的优秀书面表达范文, 揣摩其表达技巧, 多进行仿写训练, 掌握一定的表达套路。最后, 将书面表达与短文改错结合起来, 养成良好的纠错习惯。
3.2022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满分作文 篇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历经几年试验,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发出一种新式花茶并获得专利。可是批量生产不久,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就充斥市场。小羽意识到,与其眼看着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走向衰败,不如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于是,她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还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由当地政府部门发布推行。这些努力逐渐见效,新式花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小羽则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名师真题解析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2016年的热词,也是时代的主旋律,从这个角度来说,2016年的全国卷Ⅲ高考作文题目与2015年全国卷Ⅱ的高考作文题“谁更具风采”是一脉相承的,只不过今年“推陈出新”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的创客小羽比去年“矢志创新”而最终“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的大李在层次和境界上是一种超越,或者說小羽就是升级版的大李。在创新正在成为各行各业所提倡的素质的今天,这道作文题目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很接地气,导向积极,凸显了立德树人的人文精神和指导思想。
作文材料是一则叙述类的创业创新故事,其审读理解难度不大,立意角度选择小羽、市场、社会等均可。但要写出彩须注意三点:一要凸显思辨色彩,根据这则材料写创新、诚信等大众化主题的文章多之又多,亦步亦趋的文章要想从中脱颖而出实属不易,而带有思辨色彩的文章,总给人以深刻感、新颖感;二要构思精巧,比如写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要多角度、多手法、多元化论证,结构匠心独运,逻辑严密,写小小说可以运用对比手法安排小说的繁复情节,最后达到“曲径通幽”的效果;三要内容充实,材料丰富,那些根据文体和主题对经典素材、热点素材、外国素材、课本素材、命题材料中的素材能够灵活剪辑、鲜活运用的作文往往都能得到不低的分数,时代性、书卷气、文化味永远是高分作文的标签。
考场高分范文
突围角度一:渐次论述显韵致,整散结合见隽永
名师支招:不少同学写议论性文章时落笔千言,很能写,却不会写,因为写得没有层次性,很多时候是重复建设或流于表面,很难深刻起来,而且经常忽略语句表达的感染力。要写好文章必须要精巧构思,先写什么再写什么要做到心中有数,表达上可以采取整句和散句结合的形式,在凸显语言底蕴的同时,加强论证效果。
坚守与另辟
□一考生
面对日渐衰败的传统花茶,有人坚守传统,使花茶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也有人另辟蹊径,研究新式花茶,从而摆脱困境。或是坚守传统,或是另辟蹊径,我们有着太多的选择。面对选择,我们是该像山一样,巍峨不动,坚守自我,还是该像水一样,在山重水复之时,另辟一条柳暗花明之路?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这是青松在严寒中的坚守;“非梧桐不止,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这是雏凤在高贵中的坚守;“八年七旱而不见浅,十年九涝而不见深”,这是大海在博大中的坚守。坚守为道,我们坚守传统,我们坚守记忆,我们坚守原则。正如汨罗江边泪眼婆娑的屈原所坚守的忠义;正如身居寒舍,却心系天下的杜甫所坚守的普济;正如酒铺中高歌“安天下,济苍生”的李白所坚守的潇洒。
然而,坚守并不是唯一的途径。当坚守传统无法支撑时,另辟蹊径就是一条出路。《周易》曰之:“穷则变,变则通。”董仲舒亦曰之:“当变化而不变化,随有大贤而不能善治也。”由此可见,另辟蹊径也不失为一条出路。
另辟并不意味着逃避,恰恰相反,有时另辟也需要极大的勇气。韩信在项羽营下无法展现自己的才能,于是良禽择木而栖,他另辟蹊径,找到了刘邦,终成一代名将;鲁迅弃医从文,当他发觉单纯地医疗身体无法救治国人时,便毅然决然地握起笔,成为国人精神上的医生……
面对生活的困境与窘境,若是不能以坚守来打破,那就另辟一条蹊径吧。另辟蹊径是精密的地图,引导人生的方向;另辟蹊径是罗盘,使生命驶向正确的航向;另辟蹊径是涓涓细流,能在重峦叠嶂的石峰中自由地穿过意想不到的缝隙,能在缓慢行进中有更明智的思考,能让绝望为希望铺路。
禅宗有云:“不变随缘,随缘不变。”人生需要坚守,也需要另辟。如果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就请坚守既定的方向,执着地走下去吧,让汗水与泪水共同浇灌你的成功之花;如果处于山重水复之境,那么就要理智地分析,然后另辟蹊径。将坚守与另辟巧妙地结合于一体,左手坚守,右手另辟。让坚守为人生之旅掌舵,让另辟一路向前扬帆,便可以冲开一路的窘境,走向更高更壮阔的人生。
请记住:在坚守梦想的同时,不要忘了带上“另辟”的翅膀!
【高分权威解读】
1.行文有致,章法自然。文章开头由材料切入十分自然,引题干练有加;结尾也只有一句话,倡导呼吁,撞人心灵,收束自然有力;正文论证,先论“坚守”,再论“另辟”,最后综合论证,很有章法。
2.整散结合,表达深刻。文章围绕“坚守与另辟”的问题,从思辨的角度开掘延展,深入分析论证,凸显了深刻性特征,而且全文运用了大量的整句,整散结合,表达效果事半功倍。
3.意境深远,凸显文化气息。文章旁征博引,引述了很多带有浓烈文化色彩的素材,个中涉及我国传统的诗歌名句、文化经典、宗教禅语,涉及诗人、思想家、政论家等,营造了一种深远的意境,凸显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
阅卷现场评分:内容分20分+表达分20分+发展分18分=总分58分
突围角度二:立意新颖抵千面,做得思辨力度强
名师支招:考场作文最怕千人一面,如果大家都一味地去写创新、诚信,很难让人眼前一亮;论证时也最怕“平铺直论”,缺乏思辨效果和说服力,要想方设法在辩证思维、辩证逻辑等多角度下工夫,在由内到外、由此到彼、由点到面、由正到反等表达层次上多元化展开。
nlc202309081715
规矩方圆间创新
□一考生
新式花茶一上市就引得假冒伪劣产品“垂涎四溢”,这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在进行创新时,很多时候似乎忘记了规范。
村上春树说:“在规则的高墙前,我们都是一枚蛋。”作为一枚蛋,我们有结实的外壳和柔软的蛋液。外壳就好像是界限,蛋液就好像是内在。所谓创新,就是在不打破界限的状况下,在内在里自由发挥。
创新必须以规范为约束和前提,必须以尊重人们外在和内在的规则为约束和前提,一味追求创新而忽略了规矩、规则、规律等规范性的东西,绝不可能取得成功。
被誉为“清凉饮料之王”的可口可乐在全世界最为流行,每天销售量为3亿瓶,是当今世界最大的饮料公司。可是20世纪80年代的一次创新,差一点使这一切毁于一旦。
美国可口可乐公司为迎合新一代年轻人的需求,抛开日益逼近的百事可乐,占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决定改变原有配方。新配方的可口可乐上市了,但是可口可乐公司收到了几万份可口可乐老顾客的抗议信件、不计其数的抗议电话,他们强烈抗议可口可乐改变原有的味道,更换新配方的举动,这使他们万分痛心,消费者甚至举行了示威游行……
几个月后,可口可乐迫于市场和公众的压力,不得不撤回全部新可口可乐。可口可乐新配方以失败落下帷幕。可口可乐此举的失败所在就是违背了消费者内心的规则和规范。
规范是总纲,超纲带来的结局只能是悲剧。三鹿奶粉因为“创新式”地加入了三聚氰胺,使蛋白质含量达标,却因此残害了许多稚嫩的生命;于正在瓊瑶的原作基础上“创新”,但最后却落得一个抄袭的恶名;加拿大运动员约翰逊因为服用兴奋剂,原本9秒79的成绩被奥委会作废……生活中,社会里,我们见证了并见证着太多的不规范,当我们做出所谓的“创新”举动时,很多时候忘记了老祖宗“求必欲得,禁必欲止,令必欲行”的教诲,甚至忘记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箴言。而那些把违背规律、规则、规范,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标榜为创新的行为,其结果也只能是头破血流,悲剧一场。
规范是界限,它画下方圆之间;创新是内在,它写下绚烂的诗句。创新在规矩方圆间,方成一片新天地。
【高分权威解读】
1.立意新颖,思维辩证。本文立意角度独特。文章以辩证的思维,阐释创新和规范的内在关系。
2.详略得当,层次分明。文章在展开论证时,详细地选用了关于可口可乐创新的失败之举,而三鹿奶粉事件、于正抄袭事件、约翰逊兴奋剂事件均为略写,叙述论证富有层次感,条分缕析,思路清晰。
3.譬喻精当,构思匠心。文章开头结合材料引入文章,结合实际引出论题,接下来对村上春树名言的引用真是棋高一着,这个引用和譬喻非常精当贴切,一下子就掘开了论题的本质,为下面的论证思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结尾段的回应和回扣也颇为巧妙。
阅卷现场评分:内容分20分+表达分18分+发展分20分=总分58分
突围角度三:潇洒外衣散文化,鲜明内核议论体
名师支招:议论性散文这种文体以其独特的气质和气场颇受阅卷老师的青睐,散文化的语言里彰显的往往是飞扬的文采、丰厚的沉淀;严谨有度的论证里往往流露着比喻、引用、事例、正反对比等多重论证手法综用的痕迹和自由、博闻、深刻而恢宏的底气。
佳作片段
云朵舍掉雨水,于是大地得到滋润;大地舍掉春天,于是花朵在夏天繁盛;花朵舍掉花蜜,于是蜜蜂得以生存……君可见,大漠飞沙,残阳如血,王昭君一袭素衣,舍去了荣华富贵,走入匈奴;君可闻,湖边柳下,王使待命,庄子一挥衣袖,止步于“神龟庙外”,舍去了官场名利,逍遥自由;君可看,嵩山居内,酒仙杯中,李白一首《将进酒》,舍去了世俗枷锁,铮铮傲骨。
人生,就像手捧沙,越是攥得紧,就越是流得快,倒不如安心地将手松开,放任一部分沙子从手中流下,这样,最后手里的沙子反而更多。这就是舍得之道,没有舍,哪来的得?
学会舍弃吧,如果你总是想留住手中的沙,那就会失去更多,轻轻放手,也许整个世界都会跳入你的掌心。(《有舍才有得》一考生)
4.2022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满分作文 篇四
有月无星,是孤冷;有星无月,是微明;星月同辉,是双赢。——题记
蓝天容纳了白云,才有了祥和曼妙的柔美;大地容纳了万物,才有了草长莺飞的和乐;大海容纳了波涛,才有了汹涌澎湃的壮阔——合作创造美丽,合作催生双赢。
过独木桥时,两位同学相抱转身,双双通过,这是合作的结晶,两位少年的双赢智慧实属难得。儒家思想中,“宽恭信敏慧即为仁”,一个“慧”字,便包含了儒学思想对双赢的追求。
实现双赢,需要海纳百川的胸怀。
犹记得蔺相如,那“今两虎相斗,其势不俱生„„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那静如山石,却能石破天惊的话语所彰显出的博大胸怀。一句话、一种气度震撼了强势的廉颇,于是他负荆请罪,遂留下“将相和”的美谈。乔丹接受教练建议,在充分发挥自己优势的同时,注重与队友的合作,与团队形成合力,给公牛队带来了骄人的佳绩。然而,生活里那些不懂得合作的“鹬与蚌”,却总因不肯让步而两败俱伤,空将利益送“渔翁”,遭人耻笑落话柄!
实现双赢,需要舍我其谁的勇气。
悠悠汉宫月,凄凄塞外声。为了实现大汉与匈奴的双赢,娇美昭君挺身而出,远嫁至匈奴,汉胡成和亲。王昭君,柔弱宫女,却能以大义为己任,以勇气定乾坤,以智慧寻双赢。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是一位敢于在波翻浪涌的商海里,有勇气拿出双赢智慧的精明商人。他坚持把格力与合作伙伴的利益均衡考虑,内心笃定一原则——决不让合作者吃亏,由此走向双赢,创造了制冷行业神话般的奇迹!
实现双赢,需要同舟共济的精神。
诸葛亮感动于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从此,渡泸水,入不毛,定南方,除奸凶,与刘备同呼吸,共命运,共创蜀汉辅朝政。曹操八十万大军沿江而来,诸葛亮力排众议,舌战群儒,促成孙刘联盟,在赤壁与周瑜同心协力上演一场借东风、烧战船,享誉古今的大戏。诸葛亮,一片赤诚心,同舟共济定三分。
实现双赢,这是当今时代的要求。小到学习生活,大到国际关系,无一不需要双赢的智慧。
苍穹赖云点,轻云依天飘。弹一曲汉宫琵琶声悠悠,听一句华枝春满天心月圆。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创双赢美好明天。
2014全国高考新课标卷满分作文:回归本源
“山羊过独木桥”的比赛活动本来已经形成一种传统,几乎没有什么亮点和新意,但却因一组貌似违反规则的比赛而赢得了众人的关注和争议。关注和争议的焦点就在于:这样的比赛是不是符合比赛规则。
我们几乎都习惯了,只要有比赛,就要有输赢。为了让自己一方赢,就必须要让另一方输。于是各种争、各种坑、各种绞尽脑汁,各种勾心斗角,无所不用其极,比赛场上可以假摔、可以故意犯规、可以引诱对方犯规,体育场下,各种虚报年龄、各种兴奋剂、甚至各种潜规则都成了正常。
只是,在这样的各种明争暗斗的比赛下,我们的活动初衷还有谁记得?
体育比赛的核心和本源是体育还是竞赛?在这里应该是毫不含糊的。体育比赛的核心和本源是体育。那么体育的本源和核心又是什么呢?是为了促进人的身体更协调、更健康,是为了促进人际关系更融洽、更和谐。
那为什么一到了比赛场上,所有这些就都忘掉了呢?
这恐怕就要涉及到比赛目的这个问题上了。我们的比赛究竟是为了用荣誉和奖牌来激励民众,振奋人心,还是为了发动民众积极参与,认真锻炼,强身健体?回头看看我们多少年的体育竞技,固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极大地满足了国人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然而在这样的背后却又隐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苦痛?拿金牌成了运动员的唯一使命,运动员成了拿金牌机器,以至于多次比赛我们的运动员没有拿到金牌是都要说对不起教练,对不起祖国;而又有多少取得金牌甚至是取得世界冠军的运动员退役后没有保障满身伤残而被迫街头卖艺或者卖金牌。
当我们什么时候能把体育运动真正归于本源,回到体育本身的时候,我们就会明白“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绝对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种沉甸甸的的责任,什么时候我们能把社会活动都回归到本源,回到人的本身的时候,我们就会明白,所有活动目的都不是为了赢得竞赛,而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
5.2022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满分作文 篇五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全国甲卷高考满分作文800字(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作文题目】
全国甲卷:可为与有为(2021年)
【适用省份:四川 云南 贵州 西藏 广西】
【作文范文】
全国甲卷高考满分作文1可为与有为
人生在世,有可为,亦有不可为。明知可为而为之者,是谓知者;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谓勇者。知者有为,如水到渠成,是顺时代之变;而勇者有为,如滴水石穿,系破逆势之障。可为与不可为的反复间,总有有为者辈出,心怀天下,功在千秋。
“可为”是对使命的自觉认识。1921年上海烈日炎炎似火烧,烧的是人们的身,也烧着了革命烈士们的心。在一只不起眼的小船上,中国共产党——一支为解放国家、复兴中华的队伍诞生了。她深知那历史的使命,从始至终为国为民,这便是“可为”。“两弹元勋”之一的邓稼先先生,面对美国开出的优越条件,毅然决然回国,迅速投身于国家的军事研制中。即使身处艰苦的条件中,缺乏技术经验,也从未后悔。他们这代人有说不完的苦,但身上的担子绝不允许他们有丝毫放松,也从未忘记心中的使命,这亦是“可为”。“可为”是“有为”的前提,青年如吾辈应当志存高远,心系祖国,于是乎“人若有志,万事可为”。
“有为”是对使命的自觉承担。“革命者只有站着死,决不下跪”“让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于1927年和1928年,陈延年与陈乔年两兄弟相继牺牲。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多少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才换来如今的和平美满?他们本应平安度过一生,却甘愿为国家安定而抛头颅,洒热血,革命年代的“有为”是无数鲜血换来的。青年如吾辈,虽身处和平年代,却忘不了那个战火硝烟中的人们,我们应当继承他们的“有为”,建设新时代的有为天地。
王阳明讲“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使行,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强调“行”和“知”的统一亦是“可为”与“有为”的统一。五十年代的中国,新生伴随着风雨飘摇。面对朝鲜战争的危急,毛主席“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出兵支援朝鲜。国内急需和平建设,这个决策是艰难的,可为却又不可为,但战争必须打下来,一定要做到“有为”才能创造和平建设的环境。回望如今,新冠侵袭,美国打压,新的困难一拥而来,中华民族再次面临着危险。“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青年如吾辈虽不用面临战火纷飞,硝烟纷扰,新的困难人需要更多的有志青年站出来,续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
然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古今历来能言者多亦,知行合一者几何?青年如吾辈定当自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承前人之所为,创后人之所为,利在当下,功在千秋。
全国甲卷高考满分作文2知可为,更有为
百年征程,梦圆复兴,这是可为的时代;披荆斩棘,砥砺前行,这是有为的楷模。泱泱华夏五千年,有为的精神亘古不断,有为的志士不胜枚举。知可为,更有为,我辈应博古通今,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知其可为,必为之。那些敢于献身的志士,是一定会瞅准机会就往上冲的,丝毫没有退缩的念头。知道有机会就一定去尝试,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李大钊先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先声,一个世纪之前中华危亡,国人愚昧,他知道,马克思主义一定能救中国,也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明确了这一点,他高举红旗,无畏冲锋,带来了革命崭新的未来。还有袁隆平院士,看尽了国外的冷嘲热讽,信念依旧坚定:杂交水稻能让中国人端紧饭碗,科研,必须的。六百,一千,甚至一千二,曾经想都不敢想的数字,现在已经成为现实。有可为,必有为,这是必胜的信念,更是自信的表现。
知其可为,勇为之。探索是驱动发展的原动力,每次的探索都是对未知世界的勇敢挑战,这种对未知的毅然尝试,正是中华民族发展繁荣的原生动力。陶成道,也就是为人们所熟知的万户,世界航天梦想第一人,向往飞鸟,向往天空,虽献身科学,但也正是他的如此遐想,让飞天不再遥不可及。苏轼,高吟“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人虽老,心不老,探索不止,被朝廷所排挤,却仍想为官一方,造福一方,他的骨子里是有股傲气与倔劲儿的,仰天长啸“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终成中华词坛上一颗闪耀不灭的明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虽是前路茫然,但中华民族从未退缩。
知其可为,毅为之。这是做人的大道理。人要有一点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许多事情都是经过艰苦努力和奋斗而得来的,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不灭信仰。子路在鲁国都城的外门过夜。早晨开城门的人问:“从哪里来?”子路说:“从孔氏那里来。”早晨开城门的人说:“就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是要做的人吗?”一个普普通通的看门人用“知其不可而为之”来评价孔子,孔子的执着与坚韧可见一斑,虽是不可为,但也凭此流芳千古。人人都说不可为,但几千年来,我们的有为有目共睹,中华民族不会轻言放弃。
纵观古今会发现,无论是否可为,中华民族都有为,且大有为。最近的一篇新闻很令人痛心,敬爱的袁隆平院士离我们而去了,但是我相信他的事业一定会后继有人。据报道,美国有近三百八十位诺贝尔奖得主,中国却只有八位,但是我相信中国不缺人才,中国不缺创新。
未来,大有可为,新时代的中华民族,必将大有为!
全国甲卷高考满分作文3乘可为之潮,行有为之船
舍己为他而作,不求回报者,此即无为而有为则可谓;作亦非作,但为心愿而作,此即有为而无为则不为。
百年以来,可为之势从未停止扩展,有为所能达成的境地也愈发明朗。回首望去,历史早已阐明可为与有为之于民族复兴的意义。
何以救国?这是二十世纪初国人最关切之事。自从道光二十二年败于英国以来,战事多以割地赔款告终。后有孙文纠合四方革命者,以共和为己任,辛亥革命,颠覆帝制,开共和之先河。孙中山先生有为,但最终脱离中国实际,果实为袁世凯所窃,徒得共和之虚名,仍未摆脱半封建的深渊。一战结束,作为战胜国却仍被出卖国家利益,彼时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大厦将倾,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危险边缘。同时,那也是一个不断前进发展,充满机遇的时代——经典物理学的两朵乌云被陆续揭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建立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的同时,也为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那曾经游荡在欧美各国的幽灵,终于来到了古老的东方,宣告着新的革命时代的来临。
无数次的流血和牺牲,把革命文化注入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知可为而为之的时代到来了。从五四运动开始,在新中国成立的.礼炮声中宣告胜利,那是时代可为,先辈有为所换来的。
如今百年已过,圣哲虽去,贤述仍存,彼时振聋发聩之音至今犹觉其新。时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资本主义世界丑态毕现,共产主义运动广泛回潮,制度更迭,新旧交替已成箭在弦上风云激荡之势。与西方的衰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方那颗冉冉上升的红星,这是中国历史上物质最丰富的时代,所谓现代文明的成果被层层打开。
觉醒的故事仍在继续,或许当初的执笔之人已纷纷离去,但我们尚且活在续集之中。不必用无处可为欺骗自己,更不必往地上一躺要等他们回来,因为我们,就是他们。愿诸君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
水平更是高超。他深知使命为何,26岁就挑起国共合作的大梁,他目光长远,将毕生的精力都倾注在工农运动中。他使命已行时,或许会说“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但我的国家依然是五岳将向上,一切江河依然是滚滚向东,民族的意志永远向前,向着热腾腾的太阳。”
立心立命开太平,浩然有为青年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明知不可而为之,是莫大的勇气,可修身;孙中山“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海枯石烂,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将更多不可为变为可为,是过人的智慧,可领导众人;张桂梅女校高中的誓词说到“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让他人能够有所作为,则是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本领。大风泱泱,九州龙腾,上承明烛长耀红船,下启银辉漫透宇宙,在“可为”的时代,吾辈当循先辈之志,大有作为,不争有何为,只争有为否。
躬逢盛世,是我们的时与势;万里蹀躞,是我们的志与任。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吾辈所立之地,即是中国,吾辈如何,中国便如何;吾辈光明,未来的中国必定光芒万丈!
全国甲卷高考满分作文4秉可为之心,行有为之任
古之贤臣良将,大多向往海晏河清、国泰民安之盛世,于乱世中为不可为的时代拼搏一生。今人幸然,因为我们都生于这个可为的时代。两弹一星的龙吟,震破了黄沙戈壁;宇宙探索工程驶往星辰大海,叩问天际;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启航新征程……正如范仲淹所言:“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我们头上有光,眼前有路,还有无尽的远方。这是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
但晴空万里,偶也掠过乌云。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变化万千,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恐怖主义都已抬头,巴以冲突仍历历在目,阿富汗的孩子还在哭泣。中国更是被拉入修昔底德陷阱,关贸大战、技术扼颈……不可否认,盛世之后更有危机。复兴之路任重道远,我们的力量必不可少。这是一个必有所为的时代。
于可为之世,抓住时机。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庄子笔下的大鹏与机遇紧密契合,遨行九天;荀子笔下假舆马者致千里,假舟楫者绝江河,皆因善假于物。在一片希望的田野上,一切有待耕耘,我们何不拎起锄头,向光明进发?高祖刘邦斩蛇起义,投身时代洪流,最终望大风起兮;毛遂在国家水深火热之时大展锋芒,以三寸不烂之舌,敌过百万大军。诗曰:“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于必有为之世,砥砺前行。欲担起时代使命,梁启超十年饮冰,难凉热血;焦裕禄暮雪朝霜,未改英雄意气;吴孟超数十载除净荒芜,开万世太平。历经磨砺,他们的坚持和努力从未更改。希望的田野上艳阳高照,他们汗如雨下,疲乏不禁,可这些手持锄头的人,从未放下。因为他们知道手中握住的是责任,是担当,更是使命。
最重要的是,知世人所谓不可为而为之,知心头可为而为之。我们不应对客观环境过分期许与寄托,因为流言蜚语,而放弃自己的初心。唯有我们心头是希望的田野,这样才能从无所希望中得救。诚然,哪有一个完美的时代,我们所追求的应该是从黑暗中绽出光明,切不可因前路漫漫而止住前进的脚步。霍去病七战前哪知七捷?袁隆平未成重器前哪知光明?黄大年迈过康桥时哪想过最后铸成丰碑?他们所秉持的不过是“总有一些坚持,能从冰封的土地里培育出十万朵怒放的蔷薇”。心上的可为,胜过世间无数不可为。我们心中认定时代可为,那就举起锄头,虽千万人吾往矣。
如今,阳光照在了田垄上。岂可作壁上观?青年们,把自己变为一朵无悔的浪花,融身在奔涌的大江大河里。秉可为之心,行有为之任!
全国甲卷高考满分作文5飒踏青春流光,护我山河流芳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青年者,人生之华也。昔日的五四青年振臂一呼,点燃了思想启蒙的火炬;昔日的新青年以笔代剑,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在那个黑暗的时代闯出一片新天地;昔日的青年在红船上,找到了拯救那个水生火热的中国的方法……在那个时代,那个黑暗的,不可为的时代,中国青年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有所作为;在这建党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这个充满机遇,大有可为的时代,中国青年更须飒踏青春流光,护我山河流芳!
青年担当,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当新中国建设热潮兴起,他们在异国他乡爬冰卧雪,对抗强敌,换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他们在荒漠戈壁隐姓埋名数十年,用青春与心血浇灌出国之重器,孕育一声巨响震惊世界。
青年担当,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无畏。历史上,长征路上的坚持,狼牙山五壮士的不屈,书写着“不惧生死”的无畏,而今天,袁隆平打破科学权威,研发杂交水稻;中国航天不惧国际舆论,进行突破与研发,书写着“不怕困难”的无畏。当今时代,处处充满着机遇与挑战,而这无畏的精神,方是开辟新天地的动力,无畏他人议论,无畏走出旧的枷锁与束缚,无畏困难,无畏挑战,这是吾辈青年之担当!
青年担当,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执着。正如梁启超所言:“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我们生在国旗下,长在春风里,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目光所致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梦想。我们会坚持一直以来的信仰,传承先辈之精神,执着的在这个可为的时代走下去,这是吾辈青年之担当!
我们有“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的意气风发,有“谓我不愧君,青鸟明丹心”的赤诚,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纯粹。他们,全部熔铸为吾辈青年之担当!吾辈青年愿飒踏青春流光,护我山河流芳。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6.2022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满分作文 篇六
墙!好大的墙啊!年轻的时候,我立刻想到了如何翻越并征服长城。那时候的墙在我眼里是一个巨大的东西,一个显示我“能力”的东西!
很少回来,对家乡的每一片土地都很陌生。所以一面普通的墙,可以激起我无限的征服欲。爬过去!爬过去!身体里邪恶的捣蛋鬼在剧烈的动,爬?不爬?犹豫了一会儿,一双坚定的眼睛盯着墙,仿佛墙欠我几十万,让我觉得恶毒:爬!我咬着牙齿,甩了甩袖子,拉了拉花藤,他从墙上露了出来,非常下流,像电视里的小偷一样爬来爬去。嘿!还是有点矮!正当我要__的时候,脚滑了一下,重心不稳,头掉在地上。惊得我一身冷汗。还在爬?我想:爬!带着花香和征服墙壁的欲望,
我又爬了上去,不怕死。这一次,我到了终点才放松下来,咬牙爬上了墙。墙后的世界让我很惊讶,同时也很享受。我贪婪地呼吸着浓郁的花香。在墙的这一边,像一个花园,有许多美丽的花,其中一朵是带刺但美丽而鲜红的,我非常喜欢。
“很适合你。”悄悄话让我从思绪中清醒过来。看到这里的主人,我想转身跑开。
“你爬我的墙,我都看见了。很好,很执着的孩子。那堵墙就像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一样可怕,但你不会因为第一次失败就放弃。不是征服成功了吗?看吧!墙后的世界多美好啊!你像这带刺的玫瑰一样坚强,热情,奔放。坚持一切,就能看到失望背后的宝藏!”
7.2022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满分作文 篇七
一、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16年是云南省高考第五年使用全国新课标卷, 2015年我省使用全国新课标Ⅱ卷, 今年使用全国新课标Ⅲ卷, 其政治试题命题坚持了中共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德育、价值观方面的导向引领作用, 以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学科能力的综合考查为主线, 精选考试内容, 创设适当问题情境, 突出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科综合能力考查要求, 合理控制难度, 试题题型、试卷结构、难度等保持基本稳定, 试题在学科属性和测量学属性上均达到了较高的水准。
1.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内容, 对于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发挥着基础性作用。高考既是对价值观教育成果的一种检验, 也对价值观教育具有反馈和引领作用。2016年高考政治科命题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学科特色得到更加鲜明的体现。注重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德育目标, 渗透到不同试题中, 力图形成浓厚的德育氛围, 突出考查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能力。例如, 第21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表现———“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 讴歌劳动者, 有利于引导青年学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试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背景材料, 把传统文化具体化, 让学生在阅读和回答试题过程中感受体验传统文化, 引导他们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 认识其现代价值, 增强文化自信, 提高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例如, 第39题, 以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带领团队, 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 经过无数次失败, 最终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 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 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的生动案例为素材, 要求学生提炼概括青蒿素的发现对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 解析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文化自信。试题突出体现了用现代科学手段认识和发掘中国传统中医药对人类战胜疾病保护健康的重要意义, 是对一些人否认中医中药价值的有力回击。这种例证对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增强中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重要作用。
3.反映国家意志和国家建设发展成就, 增强国家认同和政治参与意识
对学生进行基本国情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任务。国情教育内容既包括国家意志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 也包括现阶段国家制定的方针政策和发展战略等。试题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现象、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 思考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及其原因, 感受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实践历程, 培养学生参与政治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重大发展战略, 得到了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经过两年多的积极推动, “一带一路”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国际产能合作、自贸区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第15、16题以此为背景材料, 要求学生分析建设自由贸易区对于参与国的意义、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试题意在引导学生认识中国这一国际治理新模式的探索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积极贡献, 增强国家荣誉感和自豪感, 增强对中国发展道路的认同和自信, 从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二、精选题材, 立意高远, 加强对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科能力的考查
2016年命题坚持能力立意的取向, 注重发掘时代主题, 精选题材, 构建问题情境, 强化了对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科基本能力的考查, 较好地实现了考查目标, 对学科素养的培育起到了积极作用。
1.贯彻新课改精神, 突出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科能力考查
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四方面内容,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综合能力, 主要强调运用多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从不同角度审视同一个社会事物、问题、现象、观点等, 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特点或成因, 论证阐释观点, 辨别是非, 探究问题解决办法等目标的能力。例如, 第38题, 通过创设“互联网+”这一新的经济形态考查学生如何公共参与和如何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通过智慧停车系统的情境设置考查学生学科素养和认识新现象、分析新现象的能力。
2.强调高中政治学科思维能力的考查
试题运用文字、图形等多种形式呈现素材, 要求学生以独立思考为前提, 充分挖掘材料信息, 以学科知识为载体, 融会学科思想方法,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推理, 增强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考查, 引导学生关注思维过程, 提升思维品质。例如, 第12题要求学生从图表中获取我国GDP、CPI的变化趋势等宏观经济信息, 并据此分析我国政府为应对经济下滑可以采取的财政措施。试题既考查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又要求学生据此判断我国的经济形势, 并基于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目标, 探寻适当的宏观调控措施, 引导学生培养信息获取能力, 基于证据、围绕问题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
3.精选题材, 贴近生活、时代感强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育教学不仅传授知识, 更要教会学生运用知识分析社会现象, 引导他们关注生活、思考生活、热爱生活, 培养和提高参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社会生活的能力和素养。因此, 高考试题选材必须贴近生活、贴近时代, 才能更好地发挥考试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例如, 第15、16题关于自由贸易区建立的思考、第19题对推出电子版和网络版《辞海》的认识以及第38题的“互联网+”题材等, 均紧贴国家当前政治、经济、科技、社会生活等领域的热点话题, 鲜活生动, 时代感强, 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有利于学生理解作答, 也有利于引导他们关注时事、关注社会生活, 在参与社会生活过程中培育学科素养。
三、2017年高考政治命题方向及复习策略
(一) 命题方向
在认识2016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特点、把握其命题规律的基础上, 正确预测2017年高考命题方向是提高高三复习教学效果的重要工作。2017年高考全国卷将坚持能力立意、为国选才的命题思想, 秉承以往全国卷命题风格, 题材将是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和国内外重大热点, 考查内容将以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科主干知识为主, 重点考查《经济生活》和《生活与哲学》为重点的高中政治四个必修模块, 不考查选修模块内容。试卷难度将继续体现新课改要求之一即减轻学生学习负担;题型将继续采用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两种, 试题数量和分数基本保持不变。
(二) 复习策略
正确预测2017年高考命题方向, 搞好高三复习教学, 笔者的做法是:
1. 领会《考试大纲》的精神实质, 突出核心考点, 夯实基础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纲领性文件和高三教学的指导思想, 因此, 在2017年高考政治复习教学过程中, 必须坚持以2017年《考试大纲》为指导, 领会《考试大纲》的精神实质和核心要求, 同时吃透教材, 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 依托教材, 把《考试大纲》中要求掌握的每一个核心考点落实到位。高考在考查知识覆盖面的同时, 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 为此, 在复习教学中, 教师要以全面性、准确性和深刻性为要求, 扎扎实实搞好每一个核心考点的复习, 比如《经济生活》中的价格、消费、分配、宏观调控、转变发展方式、对外开放等;《政治生活》中与政府、人大、中国共产党、公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主体相关的知识;《文化生活》中的文化作用、文化的继承发展、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生活与哲学》中的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辩证否定观、唯物史观、价值观等都是历年高考的重点, 是高频考点, 教师要坚持微观具体知识复习与宏观理论体系建构的有机统一, 帮助学生建立以重要考点为核心的知识结构。对于核心考点的复习要做到:一要全面把握其内涵和外延;二要在准确把握其层次的基础上进行适度拓展;三要加强应用和训练。学科核心考点是学科基础中的基础, 是夯实学科基础的前提。
2. 发挥政治课在德育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在高三政治复习教学中, 要落实德育教育的目标任务, 发挥政治课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落实立德树人中的主渠道作用, 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 重视高中新课改, 贯彻学科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实践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改革要贯彻落实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重视和加强素质教育,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和知识运用方法的培养: (1) 加强对学生阅读、理解、判断、推理、分析、比较、归纳、综合、评价等基本技能的培养; (2) 加强对学生知识迁移、知识创新等思维能力的培养; (3) 加强对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4.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 关注社会热点,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会热点往往成为高考命题的背景材料, 是我们高考答题的切入点。因此, 平时教学时要与时俱进, 把握时代脉搏, 关注国内外大事, 利用社会热点来创设问题情境, 与所学政治学科的相关知识链接起来。比如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2016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亚投行和“一带一路”新发展、我国经济科技文化领域的新成果等将成为2017年高考命题的重要题材。
5. 回归现实, 回归生活
高考全国卷政治试题的鲜明特点是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紧跟时代。试卷立意高远, 材料新颖, 答案科学, 富有浓厚的人文色彩, 关注青少年心灵的培育, 反映时代发展的变迁、紧扣社会发展的脉搏, 整个试卷显示出新颖、实用、规范、科学的鲜明风格。因此教师在高三复习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正确认知当前社会生活中的思想文化问题、社会道德问题、政治经济问题, 既重教书, 又重育人, 培养和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感, 使教学真正做到回归现实、回归生活。
6. 加强能力培养, 提高解题技巧, 规范答题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 重视能力考查。因此, 高三教师应做到:一要着力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二要对学生进行高考专项训练, 培养学生从材料和设问中提取有效信息,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知识创新等思维能力;三要加强对学生审题方法、解题思路、答题技巧、规范答题等解题能力的培养, 在答题时, 做到用语严谨、规范, 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表述要精准。要求书写工整, 要点层次分明;四要跳出题海, 精练精析;五要高效复习教学。
8.2022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满分作文 篇八
2012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地理试题,体现了近几年一贯的命题思路,即以现实问题为中心、以能力为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注重考查学科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注重考查学生的“四项能力”。试题具有稳、变、新的特点,明显体现出新课改的精神和要求。但2012年高考新课标地理试题的难度却是近三年来高考中最小的。概括起来,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考查地理“四项能力”
2012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地理试题以能力考核为主,回归学科本质,更注重“理”的考查。试题设问体现了考查地理“四项能力”的要求:
⑴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⑵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⑶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描述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描述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⑷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2.以图为载体,地理学科特征明显
在所有大小题中,只有一道题的已知是文字材料,其余问题均涉及图,包括地形图、区域图、曲线图、等值线图等共9幅图,地理试题坚持图表呈现形式的多样性,这些图表集中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空间性、区域性、综合性,反映了学科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彰显地理学科特色,充分考查学生地理语言的掌握情况。
3.凸显地理地位,重视可持续发展
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地理试题设计的主线与灵魂。如选择题1~3题考查了我国粮食生产与耕地减少问题;36题第⑴问说明越南限制红木原材出口的原因。42题第⑵问说明为保护该文化遗产应采取的措施。44题第⑵问提出保护城市水源地应采取的措施。这些题目都考查了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4.重视区域空间定位
2012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地理试题注重挖掘地理学科的本质特征,根植于区域性与综合性,强化地理学科基本研究方法与思维方式的考查,其主要考查方式有以下两个方面:
⑴区域案例探究(主题+区域)
围绕某一关键要素进行梯级式考查,由地及人逐层深入探究意味浓厚,如第37题秘鲁芦笋种植。
⑵区域差异比较
选取新颖视角,由表及里,既比较现象又比较本质,如选择题第6~7题“安康与阜阳”。
5.引领新课改
⑴注重探究学习
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式学习新课改的主旋律。高考采用纸笔形式所能考查评价的学习方式只能是探究式学习。如选择题1~3题、36题和37题都是确定一个主题,围绕主题,从问题的产生到问题的解决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题目设问层层递进,各设问之间都有一定的承接关系,循着设问的引导,深入进行探究,一步步呈现出一个主题案例的思维路径和完整的解决过程。
⑵关注现实生活,渗透热点问题
“考生活中的地理,考有用的地理”是新课标高考命题的主导思想。以社会现实问题为切入点,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热点问题的考查,体现了新课程的时代性。学生学习不仅是为了考试,还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具有终生学习的能力,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关注环境的发展变化,成为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才。2012年高考地理试题关注身边的地理考查对生活有用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题目的开放性及材料的鲜活突出了地理学科的时代性。如第36题涉及红木家具加工,第37题涉及芦笋种植,第42题涉及我国西部旅游发展,第44题涉及上海水源地保护等,让地理从书本回归到现实当中。这些试题生活气息浓郁,注重从学生的感悟与体验出发分析解决问题,有助于考生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2012年高考地理试题对热点问题的考查方式有以下两个方面。①隐含性考查:通过题目内涵折射、反映热点,不着痕迹,如选择题第8~9题涉及劳动力数量价格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②嵌入式考查:直面热点,用所学原理分析热点所蕴含的地理元素,如第36题涉及凭祥红木家具生产。这些热点试题都是用地理视角看世界,以地理学科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法来分析热点现实问题,通过题目内涵来体现地理的价值与功能。
⑶延续开放性,发展个性
2010年新课标高考地理开始出现了开放性试题,2011年试题开放性有所增强,2012年延续这一命题思想。如第37题第⑶问“你认为图示沿海地区是否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请说明理由。”开放性试题更注重对学生思想观点的考查,对客观理性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查,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这种试题的答案具有较强的开放性,答案只要言之有“地”,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受到师生欢迎。
6.选做题突出主题,风格近似
从考查内容看,各道选做题的设计都围绕模块主题,突出主干知识的运用,强调知识的重组与整合,重点考查分析、归纳、概括能力。每道题的风格近似,难度相当。这样的试题设计更能有效检测考生的学习潜质。
二、试题解析评价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1~3题。
1.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 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
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 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
2.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产区在全国商品粮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
A.太湖平原 B.洞庭湖平原
C.江汉平原 D.成都平原
3.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广 B.生产规模大
C.机械化水平高 D.人口较少
[解析]第1题,需要明确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是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背景下实现的,所以选B;第2题,题目中有一时间信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东部沿海开放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快,耕地减少,粮食种植面积减少,蔬菜花卉等比重增加。所以选A;第3题,河南省人口9600多万,而黑龙江3800多万,所以选D。
[点评]本题组是整套试卷中唯一没有地理图像的题目,考查的省份是河南和黑龙江,属于无图考图题,需要学生熟悉中国政区图和地形图才能正确回答问题。
图1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1,完成4~5题。
4.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1a中的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5.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A.河道淤积 B.河道变宽
C.湖泊分流 D.湖水补给量减少
[解析]与甲水文站比较,乙水文站的流量变小,出现洪峰的时间滞后,故可知其一定受到湖泊水的调节作用,则可判断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④地。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部分河水流入湖泊。所以第4题选D;第5题选C。
[点评]试题意在探讨湖泊分流对河流流量的调节作用,属于探究性题目,两图具有相关性,需要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来分析。
读图2,完成6~7题。
6.据图示信息可推断
A.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B.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C.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D.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7.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
A.关中平原、浙闽丘陵 B.江汉平原、山东丘陵
C.汉水谷地、黄淮平原 D.汾河谷地、松嫩平原
[解析]从图可知,甲、乙两城市都位于33°N以南,故都位于秦岭以南。可排除选项中的关中平原,山东丘陵和松嫩平原。最后可确定甲城市位于汉水谷地,乙城市位于黄淮平原。甲城市受秦岭阻挡,冬季风难以影响到甲城市,故1月气温甲城市要比乙城市高。7月,受地形和海陆位置的影响,甲城市气温要低于乙城市。第6题应选A;第7题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空间定位能力,属于微观尺度的定位。要想正确回答题目,应先做第7题,然后才能做出第6题。该题考查了学生的应变能力。
图3示意某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剩余劳动力数量、人均工资的变化,以及甲、乙两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工资的变化。读图3,完成8~9题。
8.由图3可以推断,该区域
A.T0年工业基础雄厚
B.T0~T1年吸引的工业企业类型最多
C.T1~T2年经历产业结构调整
D.T2年以后工业生产衰退
9.甲、乙两类企业相比
A.甲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发展时间更长
B.甲类企业趋向廉价劳动力区位
C.乙类企业进入该区域的时间更早
D.乙类企业产品的附加值较低
[解析]第8题,由图可看出,该区域剩余劳动力不断减少,人均工资不断增加,甲、乙两类企业在该地区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支付的人均工资也不断增加;T0年该区域有大量剩余劳动力,甲、乙两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支付的人均工资也最低,说明工业基础较弱;T0—T1年,人均工资也处于较低水平,说明工业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T1—T2年,甲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支付的人均工资低于实际人均工资,实际人均工资快速上升,说明甲类企业面临被淘汰,该区域经历产业结构调整;T2年以后实际人均工资趋于稳定,且低于乙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的人均工资,产业结构调整完成,工业生产没有衰退。故第8题选C。
第9题,乙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的人均工资高于人均实际工资,说明乙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发展的时间更长,其产品附加值应该较高;甲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支付的人均工资低于实际人均工资,说明甲类企业产品附加值较低,应趋于廉价劳动力区位布局。故第9题选B。
[点评]试题设计看似平淡,但内涵丰富。突出数理统计模型在人文地理中的应用,用简洁的曲线变化融合工业区位因素、产业结构调整及其相关性等核心主干知识,隐含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热点考查。
图4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高差为72米。据此完成10~11题。
10.Q地的海拔可能为
A.90米 B.230米 C.310米 D.420米
11.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A.260米 B.310米 C.360米 D.410米
[解析]第10题,根据图中等高距为100米和等高线的分布,可知河流两侧的等高线为300米,则Q地附近的等高线为400米,Q地的海拔在400米与500米之间。故选D。第11题,因为瀑布的高差为72米,桥梁位于瀑布的下游,桥梁附近河岸的海拔高度在200米至228米之间,则桥梁与山峰的高差为352米至380米之间,故选C。
[点评]试题构图简练,构思巧妙:一是巧妙利用“河岸两侧海拔的对称性”来确定某处的高程,二是通过“瀑布落差”的设置,适当增加了试题难度与思维跳跃。
36.(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红木家具广受人们的喜爱。目前,我国红木原材主要依赖进口。越南是红木原材的主要出口国。近年来,越南规定红木原材需经初加工方可出口。凭祥(位置见图6)是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之一,今年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开始在凭祥集聚。
⑴说明越南限制红木原材出口的原因。(6分)
⑵分析凭祥成为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的区位优势。(10分)
⑶说明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在凭祥集聚的原因。(6分)
[解析]⑴答案可在材料中寻找,越南原来出口原材(初级产品)附加值低,先在国内初加工,增加了就业机会,这种“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乱砍滥伐”,保护了森林资源。⑵图文材料能提供我国凭祥与越南位置近、有铁路相通的信息,再按照工业区位理论就能回答问题了。⑶考查的是工业集聚原理。
[答案]⑴提高原材的附加值,增加收入;扩大就业;保护红木(森林)资源。⑵接近原料产地(红木);(我国)市场需求旺盛;交通便捷;基础设施较完善。
⑶接近家具厂,节省运费;利于企业间人员与信息的交流,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共享基础设施,节约成本。
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7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东部山地雪线高度在4480米~5000米之间。自20世纪90年代,该地区开始种植芦笋(生长期耗水量较大),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芦笋出口区。
⑴分析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10分)⑵推断图示沿海地区芦笋种植用水的来源。(6分)⑶你认为图示沿海是否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请说明理由。(8分)
[解析]⑴根据经纬网可判断该地所处的地理位置为南美洲西海岸局部区域,位于低纬度,安第斯山的西侧。只要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影响气候的因素,不难得出答案。⑵推断图示沿海地区芦笋种植用水的来源。依据材料,在降水量非常少,附近又有高山的地区,可以得出:图示沿海地区芦笋种植用水的来源是地下水和冰雪融水。⑶此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合理,都可以给分。
[答案]⑴位于热带,全年高温,蒸发旺盛;处于东南信风的山地背风坡,不利降水;沿海寒流的减湿作用强。⑵地下水;冰雪融水(河水)。⑶观点一:应大力发展芦笋种植。理由: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发展。观点二:不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理由:芦笋生长耗水量大,当地本就水资源缺乏,种植芦笋会使当地水资源更为紧缺。
42.(10分)旅游地理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1所示区域中的世界文化遗产,始建于公元366年,以其现存规模最大保存完好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近年来,游客不断增加,对该文化遗产构成较大威胁。
⑴简述图示区域文化遗产保存较完好的自然原因。(4分)
⑵说明为保护该文化遗产应采取的措施。(6分)
[解析]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可判断该区域的世界遗产指的是敦煌莫高窟。该地区深居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气候干旱。环境承载力低,经济落后,地区接待能力低。
[答案]⑴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空气干燥(利于文物保存)。⑵合理控制游客数量,实行淡旺季门票制;加强监测和管理;数字化和多媒体展示等。
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读图12,完成下列要求。
图12示意美国本土飓风、地震灾害的空间分布。
⑴判断甲、乙自然灾害的种类并说明判断的依据。(6分)
⑵说明为防范上述灾害应采取的措施。(4分)
[解析]⑴能否正确回答问题的关键是图名,如果没有联系图名,可能回答出别的自然灾害了。⑵灾害的种类判断正确了,采取的措施也就好回答了。
[答案]⑴甲为地震。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乙为飓风。东部处在北大西洋飓风侵袭路径上;南部接近飓风源地。⑵加强灾害监测与预报;制定防灾应急预案;修建避难场所等工程性防御设施;进行防灾教育和培训。
44.(10分)环境保护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百年来,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1910年为苏州河,1928年改至黄浦江中、下游,1978年改至黄浦江中、上游,2010年改至长江青草沙(见图13)。
⑴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变化的原因。(4分)
⑵提出保护城市水源地应采取的措施。(6分)
[解析]⑴从材料中可看出,饮用水水源地远离城区,说明原来的水源地污染越来越严重;由苏州河至黄浦江再到长江,水源地的河流流量不断变大,可以看出上海市需水量不断增加。⑵保护措施按照措施类答题套路就可回答了。
[答案]⑴水环境污染严重;城市需水量增加。
⑵控制污染源,加强水质监测和日常管理,防止水污染;制定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加强城市水环境教育,增强公众水环境保护意识;强化水资源管理等。
三、对复习备考的启示
1.夯实双基,紧抓核心主干知识
考生对地理概念原理规律等基础知识以及学科基本技能的全面掌握和熟练运用,是解答好地理试题的前提。而导致考生考场失分的首要因素是平时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理解不够透彻,掌握得不够扎实。例如回答第37题第⑴问“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时,许多考生不知道分析气候干旱应该从“降水”和“蒸发”两个方面来进行,只回答了沿海地区降水少的原因,而漏答了“位于热带,全年气温高(2分),蒸发旺盛(1分)”的得分点。又如37题第⑶问“你认为沿海地区是否应大力发展芦笋种植,请说明理由”。图示地区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而部分考生赞成种植芦笋的理由居然是“土壤肥沃”。所以说,对于河流、气温、降水、等高线、经纬网、区位因素等地理学科的核心要素的分析方法,大家一定要熟烂于心。另外,不要因为近三年来新课标卷都没有考地球运动的内容而忽视这一核心内容。
2.重视空间定位,在头脑中建立区域地图,掌握区域问题的综合分析方法
区域空间定位是一切地理问题研究的起点。地理位置制约着一个区域的地理特征及其成因,循序渐进地从宏观到微观进行区域定位,掌握重要经纬线穿越的地理事物,是突破区域定位的重要途径。考生阅读区域地图时,因为定位不准,时常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例如第37题第⑴问“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时,图中给出的已知条件是14°S,但许多考生却回答“位于副热带高压带”,更有甚者说这里“位于非洲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对气候的分布规律没有掌握。同学们在复习时需注意:⑴七大洲通过的主要纬线以及中部通过的经线;⑵重要纬线,如回归线、极圈、赤道等通过的岛屿、水域、地形、国家、城市等地理事物;⑶重要经线,如本初子午线、120°E经线、180°经线、20°W经线、160°E经线等通过的地貌单元、特殊景观;⑷主要气候类型的经纬度范围,如地中海气候分布于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同时,要注意将经纬线和轮廓线结合起来,互相映证,确立区位。⑸对于中国地理区域空间定位,要掌握按每隔10°的经纬线经过的省区或地形区。记住每个省区的轮廓图。
区域问题的综合分析方法是:区域定位→特征描述→成因分析或条件评价→开发利用→问题及解决措施;气候类成因的分析方法是: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及季风环流)→下垫面(地形、海陆、洋流)。
3.强化图表,穷尽信息
纵观近年高考试题,地理图像的来源非常广泛。虽然我们永远不可能穷尽地理图表,但能做到穷尽信息。试题中的信息有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显性信息就是题干中提供的明确解题条件,主要呈现方式有文字材料、图像材料和数字表格等。文字材料主要交代了命题的情景,其内容主要涉及到某区域在某时发生了什么地理事件。图像材料的类型主要有空间分布图、景观图、等值线图、统计图、剖面图等。有时,甚至题干中括号中的数字和文字决不能忽视,因为这些往往成为解题的关键。隐性信息是指隐藏在题干选项和地理图表中,需要通过分析联想才能获取的信息,如有关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现象本质、地理各要素的联系等。为此我们应该掌握常见的地理图表阅读方法和步骤,①注重读图的规范化、程序化,一般都要遵循“图名—图例—内容(不同类型的地图分析方法不同)”的阅读步骤。②对地理图表中出现的任何一个地理要素均一一判读出来,并能够利用地理原理、规律思考其内在联系。为了提高读图、析图能力,同学们还应该多总结练习题中的各类地图,将其收集后归类总结分析。
4.重视地理整体性原理的应用,重视地理过程分析
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甚至整个环境的改变。运用地理整体性原理是地理学科非常重要的思维方法。对于地理过程的分析也是高考高频考点,受到命题者青睐。如海岸线或湖岸线变化过程,三角洲生消过程等。如选择题4~5题,既考查了暴雨、流量、湖泊之间的关联性,又考查了水位变化过程。
5.关注生活,关注热点,理论联系实际
2012年除了新课标卷考查现实生活,关注热点外,其他各地高考的试卷也是如此,如上海卷1~2题涉及南海问题及海洋开发;江苏卷3~4题涉及“天宫一号”“神舟八号”太空交会对接,28题涉及我国第28次南极科考;重庆卷5~7题借德班气候大会考查南非;北京卷借伦敦奥运会考查英国自然特征等。因此,同学们平时要多多关注现实社会中的地理现象、地理问题。多看报,多看新闻联播等。要主动将书本知识、课堂知识与现实社会中的生活生产实践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从小处、从身边、从地理角度感知生活,让地理学习在现实生活中生根发芽。
6.审题准确,答题规范
2012年高考地理试题虽然难度不大,但考生在综合题上得分率仍然不高。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审题不仔细或者说是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审题习惯,还是以37题第⑶问“你认为沿海地区是否应大力发展芦笋种植,请说明理由”为例,有的考生阐述不赞成种植芦笋的理由时,绕过“干旱地区水资源缺乏”这一明显不利于芦笋种植的条件不谈,却大谈“人口稀少,市场需求量小”。对材料中“生长期耗水量较大”和第⑴问题目已给的“气候干旱”的信息视而不见。
【2022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满分作文】推荐阅读:
2024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与2023年对比变化情况12-04
2024年全国新课标卷生物高考变化预测12-14
2023年全国高考满分作文08-08
2016高考全国文综(新课标2)政治试题级参考答案09-13
2022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目是什么09-17
新课标Ⅱ卷高考满分作文:实现本身的风采06-13
全国高考满分作文09-11
高考满分作文:高考全国卷2满分作文阅读12-16
近三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作文汇总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