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建筑艺术》教学设计

2024-08-16

《我国古代建筑艺术》教学设计(精选17篇)

1.《我国古代建筑艺术》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的:通过古代希腊、罗马雕刻与建筑艺术的欣赏, 使学生了解古希腊、罗马的美术概况及表现形式。了解艺术随时代而控变,及艺术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重点:l、古希腊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

2、古希腊、罗马艺术的风格的与内涵

难点;学生审美感受的体验,欣赏能力的提高

教具准备:石膏像、图片资料、地图、实物投影仪、背景音乐

学具准备:课本、笔记本

教学过程 :

一、引人新课

观赏石膏像《米罗岛的维纳斯》,阅读诗歌,讲述相关神话,谈论雕塑的审美感受。引入话题,马克思说是“高不可及的范本”,恩格斯说在希腊罗马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失了”。

二、新课讲授

1、古希腊艺术产生的条件

贸易与航海造就了坚强的意志,机智勇敢和勇于探索的性格;城邦国家的奴隶主民主政体要求公民有健壮的体格与完美的心灵;温和的气候使运动员裸体竟放为艺术家对人体美有较早的领悟;“神人同形同往” 的神话是艺术的土壤。

2、古希腊雕刻一神性的崇高

雕刻艺术特点。担造完美的、理想化的人,追求一种和谐的理想美。

重点作品:《米洛的阿芙罗蒂特》、《炼铁饼者》《三女神》、《刮汗污的运动员》、《里切亚战士》、(古典时期)

《拉奥孔》《尼开神像》(希腊化时期)

3、古希腊的建筑

石柱围成长方形,形成围廊、拄、梁访和两面的山墙共同构成建筑的主要立面。

4、古罗马雕刻——人欲的膨胀:

罗马人很早就有为死者雕像的风俗,征服希腊后,雕刻走向成熟,注重理想美。帝国时期出现了强烈个性和复杂的内心世界描写的肖像。

重点作品:《奥古斯都像》、《卡拉·卡拉像》。《奥里略骑马像》

5、古罗马的建筑

券拱加希腊柱式,混凝土使用广泛

重点作品:《君士坦丁凯旋门》、《斗兽场》、《万神庙》

三、小结与作业

1、师生共同总结古希腊雕刻的主要特点及古罗马建筑艺术的主要成就。

2、教师谈古希腊、罗马艺术对后世欧洲艺术的伟大意义(文艺复兴 古典主义)。

3、思考希腊、罗马艺术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异同。

4。应学生写短文波最喜欢的一件作品,忌空谈,多联系实际。建议阅读希腊罗马的神话。

后记:这是我多年前的一节对全省的公开课,标志着我美术欣赏课风格的形成。就是文化性、情感性和知识性的统一,以及把美术课本身作为“美的课”来上的教学手段。

附:优秀学生作业

文明与野蛮

学生作业

帕特农神庙和大角斗场是欧洲古代艺术的杰作,把它们并在一起思考,我觉得很有意思。

一开始我觉得它们一样,一样辉煌,一样伟大,一样地证明了古代人的智慧,一样地体现了人类的自豪。

帕触神庙在古希腊雅典,是公元前五年世纪战胜波斯侵略后,雅典人为他们的保护神,智慧女神雅典娜而建的。它采用长方形平列柱围廊式,列柱是雄浑有力的多立克式,屋顶是两坡顶,顶的两端形成三角形的山墙,上有精美的高浮雕。整个神庙比例匀称,饱满,是古典大师菲狄亚斯的杰作。

大斗角场则是六百年后罗马帝国时期,这时希腊已被罗马灭亡,但罗马继承了希腊的柱式艺术,把它和券拱结合,结合新的建筑材雕成的。它分成四层,观众的座席和通道等都经过精心的安排和设计。这样型制直到今天,体育馆还没有原则上的变化。

就这样,从雅典到罗马,欧洲文明走出最辉煌的一步。

但把问题往深处想,又发现它们有太多的不一样。

一个方,一个圆,一个神界单纯静穆伟大,一个人间繁复嘈杂,一个献给神—一人有神性的崇高,一个留给野兽—一人残存着动物的本能,一个从文明中透出野蛮,一个在野蛮上面建造文明。

当年在帕特农神庙,敬献花环、水果、吟诵着,哲学、几何学,赞颂着艺术家的杰作…… 而后来大角斗场是另一番情景,将军,贵族们喝着美酒,搂着美人,在这里享受着人与人,人与兽,兽与兽血肉横飞地撕咬。将军们喜欢血,这唤起了他们残酷的动物本性,因为人本来就是动物。

(想到这些我真恨不得炸掉这个玩意,背一个破坏文物的罪名。)

野蛮造就了文明,文明也装怖了野蛮,谁能把它们分得清清楚楚。

有个疯子想千古留名(这个想法有点文明),于是就烧了帕特农庙。

这个行为真野蛮,不过,话要说回来,雅典娜用大蛇咬死拉奥孔诚也很野蛮

角斗土斯巴达克思想,什么文明奇迹,大斗角场就是一个法西斯的奥斯维辛杀人的集中营,于他拿起剑教训野蛮。

不知道,他是不是也烧了大角斗场,反正帕特农神庙和大角斗场都成了今天这个破败的样子。

又一样了,帕特农神庙和大角斗场。一样造出崇高、悲怆、苍凉的美感,一样

收票参观。这些买票的人,也有当年波斯人的后代,也有斗角场中幸存者的后代,

人们又能在一起用不同的语言赞叹古代腰文明的杰作。

又一样了,不同地方的人们一样地按照它们的样子建宫殿、建教堂、建银行、建体育场、建剧院。在这些地方少了一些神的空幻、兽的残忍,充满的是真正的人的自豪。

人类创造奇迹,创造美,这一点我不否认。但我想提醒大家,我们经历过野蛮、文明正在战胜野蛮,文明必将取代野蛮。

【教师评语】

人人都赞美古代文明,而刘若飞同学却能以独特的思维,另辟建径,从它们文明智慧的背后嗅出血腥,并进一步层层揭示文明与野蛮的关系,使我们对古代美术作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我国古代建筑艺术》教学设计 篇二

木雕艺术是我国重要的艺术形式, 自古代来就得到了很好的传承。所谓病树前头万木春, 木是有生命气息的材料, 象征着温和淳朴的性格, 我们炎黄子孙正是看中了木雕的这种精神和象征意义, 将一座座栩栩如生的木雕赋予了很多的寓意和希冀, 那些能工巧匠用他们灵活的双手为我们创造出了具有无比表现力的艺术作品, 希望在我们的手中得到更好的传承。

1.木雕具有浓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木头是自古就存在的东西, 远古时期的人们钻木取火, 所以说在很早的时候, 人类就已经开始了木头的运用。并且早在原始社会, 就已经出现了很多木头雕刻的工艺品模型, 这些都告诉我们, 木雕是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工艺品, 是具有浓重的历史文化气息的。远在七千年前, 木雕就已经成型,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曾经出土了木雕鱼, 这是我国到目前为止最早的木雕作品。而战国到汉代更是存在许多的木雕工艺品, 其艺术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到了秦汉时期, 木雕的技术已经进入了一个较为成熟的时代, 随着绘画以及雕刻技艺的不断提高, 木雕的艺术水平也有了比较大的提升, 在这个时期的动物木雕中可以得到非常明显的体现, 动物的造型十分生动, 并且体现出了一定的雕刻技巧。到了唐宋时期, 木雕的发展更是到达了一个较为鼎盛的阶段, 由于唐宋的经济水平极高, 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满足, 对于艺术的追求到达了一个较高的水平, 所以, 唐代是我国的工艺技术大放异彩的时代, 尤其是木雕的作品, 很多传世的佳作都是唐宋时期创作出来的。这个时期的木雕特点有造型凝练、线条清晰明快、刀法熟练流畅等, 出色的工艺造就了杰出的创作, 在当时, 木雕已经成为了国内外的艺术宠儿。随着时间的推移, 我国的木雕作品更加完善起来, 到了明清时期, 不管从艺术理念还是雕刻技术都到达了一个鼎盛的时期, 其技艺的精湛和纯熟令人赞叹, 同时, 在木雕的主体方面, 这一阶段也已经告别了简单的动物、飞鸟等等, 已经将生活风俗甚至一些神话故事融入了雕刻当中, 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作品。在中国历史朝代的更迭之中, 木雕艺术也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当中, 到了近代和现代, 仍旧有很多的爱好者从事木雕艺术的创作, 为我们的文化增添了很多的色彩, 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 我国具有浓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木雕艺术能够旧貌换新颜, 迸发出更大的活力。

2.木雕艺术的题材非常丰富, 具有很好的寓意和希冀

我国的木雕艺术作品在早期主要是以模仿雕刻为主, 而到了后期, 随着木雕技巧的不断进步和题材的不断扩展, 木雕艺术不再限于模仿, 而是将对生活美好的愿望融入了木雕, 同时, 在其中也能体现我国古代社会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 对于了解古代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木雕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是我国文化艺术的一种传承和发展。木雕艺术经过不断地发展和打磨, 题材不断地丰富, 表现了人们对于家庭婚姻, 传宗接代, 健康长寿, 幸福生活等至真、至善、至美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希冀, 使这项古老的艺术真正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当中, 给木雕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由于木雕艺术的题材大都来源于古代人们的生活, 所以, 木雕艺术具有极高的普遍性, 一般包括有神话传说故事、吉祥图案、山水花鸟、戏曲人物以及民俗风情等几大类。

3.木雕艺术体现了古代的多种思想

木雕艺术不仅仅是一件工艺品, 更代表了中国古代的多种思想。首先, 它体现了中国的“孝”的思想, 古人云:“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 最大的不孝就是不能为家族传宗接代。在木雕的设计和制作中, 我们往往可以看到很多以“孝”为题材的作品, 例如在木雕中加上“麒麟松子”、“龙凤呈祥”等图案, 象征了对继承香火的美好希望。同时, 古代的根雕很多以“忠义”的思想为主线进行创作, 比如说徽州木雕中的《桃园三结义》、《苏武牧羊》等等, 都体现了忠义的思想。第三, 我国古代木雕还体现了“学”和“仕”的思想, 古代十分重视读书和从政做官, 所以在古代的文化中学习是一项十分重要的题材, 诸如《五子登科》、《三进士》等等, 都体现了这种思想。最后, 木雕能够体现我国古代中和的思想。我国最讲究中庸和平衡, 所以, 在我国的古代文化中, 中和的思想是十分重要的, 而在木雕的作品中我们都可从清楚地感受到这种中和的思想, 不管从设计的理念和结构的平衡, 无不在体现着这种思想。

结语:

木雕艺术是我国灿烂文明史中的一颗明星, 是我们必须传承和发展下去的一门重要艺术, 所以, 我们一方面要集成古代木雕艺术的优秀技巧和美好的希冀, 另一方面要积极地将木雕与现代的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 将木雕发扬光大, 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摘要:木雕艺术传承千年, 是我国传统艺术的代表之作, 是我国文化长河中灿烂的明星。我国的木雕艺术, 凭借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在艺术表现力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塑造出了一个个鲜活的任务和丰富多彩的题材和内容。中华浩浩汤汤的五千年历史文明, 木雕艺术是不得不提的。本文对我国古代木雕艺术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希望对我国热爱木雕的有心人有所启示。

关键词:木雕艺术,历史传承,文化寓意

参考文献

[1]李成.聚焦中国木雕艺术[J].中国林业产业, 2009, 11:40-41.

[2]吴庆荣.关于木雕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探讨[J].大众文艺, 2014, 19:74-75.

3.《我国古代建筑艺术》教学设计 篇三

【关键词】传统建筑;环境艺术;影响

一、我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从世界建筑历史来看,曾有过七个主要独立建筑体系,有的在流传中中断,或流传不广,成就相对有限,如古埃及建筑、古印度建筑、古美洲建筑等。但只有中国建筑、欧洲建筑以及伊斯兰建筑被看作是世界上三大建筑体系。这其中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流传时间最长,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大,是其他建筑体系所不能比拟的。中国建筑取得的伟大成就对于现代环境艺术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浓厚的文化底蕴。传统建筑的形成和多方面的因素有关,如地形、地貌、经济、技术等,这些因素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性,是建筑需要考虑的各个方面的要点。我国古代儒士崇尚自然,在建筑审美上亦是如此,建筑宜临山,易取其势,同时亦能登高开阔视野;宜近水,易得其利,鱼虾嬉戏,兼负舟楫之便。临山近水,当然是传统中理想的人类居住环境,这一思想恰恰与现代人的“回归大自然”的理念不谋而合,由此可见重视山水的传统建筑观念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必然会得到发扬以及发展。

(二)组合性建筑风格。木构架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结构方式,并由此决定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各种平面和外观都是与木构架结构相适应的特点。以“间”为单位构成的单座建筑,再以数个单座建筑为单位围合成庭院,进而以庭院组成成各种建筑组群,这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组群分布规律。中国传统建筑尤其重视群组产生的美感,因此中国大型的古代建筑群体就如同巨幅的中国画,在欣赏时可以由外到内,逐步展开其空间的变化,继而了解建筑的全貌。群组通常采取中轴对称的严谨构图形式,但也有如山林寺观和民居自由组合的例子。

(三)传统建筑的风水理念。中国传统建筑注重风水理念,往往在选址时对于地质、水文、日照、气候、景观等一系列自然地理因素作出考察,作出优劣评价以及选择,以达到祈福去灾的效果,创造适合长期居住的良好环境。此外,风水学还是中国传统宇宙观、自然观、环境观和审美观的反映,同时与中国的道教和禅宗思想有密切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风水学不仅有其文化上的参考价值,同样也具备一定的实用思想。

二、传统建筑对现代环境艺术的影响

(一)对于建筑材料的影响。中国传统建筑大多使用木质材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地理环境导致,另一方是因中国古人的传统观念导致。因此中国传统建筑在对于木质结构的利用上十分灵活而富有经验。木质建筑不仅对于空间的分割和延伸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在防震和抗震上有着一定特殊的优势,它蕴含着刚柔并济的道家思想,能在很大程度上做到“墙倒屋不倒”,这对于现代房屋的防震和抗震有着一定的启发作用。

(二)对建筑技术的影响。对于历史悠久的传统建筑而言,其建造方式是通过长期的实践得出的智慧结晶,其中所蕴含的对于当地气候,地质以及建筑材料的理解时至今日仍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它所拥有的工程价值不低于于其文化价值。

(三)对于建筑格局的影响。中国很多传统建筑的成就并局限在建筑单体上,而是表现在转折丰富、错落有致的群体空间布置上。无论是北方的四合院,南方的民宅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展现了这一点。群体的院落布局方式体现了我国古人内敛的性格传统,这是由于中国古代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决定的。其中群体建筑中种类丰富如廊、厅、院等组合的空间优化了我们的生活气息,为我们的现代建筑格局提供了参考和模仿对象。

(四)对建筑思想的影响。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环境观的代表理论,风水学说恰好和当代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观念吻合。从生态角度看,建筑是生态系统中人的族群延生,它是满足人活动的场所和空间,好的建筑能满足人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需求,正如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养生理念一样,这是我国古代传统建筑的思想准则,是对于人性和自然的双重解读,对于今天的建筑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在进行现代建筑设计时,应参考中国古代聚落的具体做法,将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和宗族意识倾注在建筑设计中,这样才能展现建筑的人文关怀,自然联系以及传统文化的归属感,这对于现代建筑的前进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应该更多的重点引入到环境的营造当中,在传统的建筑领域中划分个体到环境营造中,而非被动获取,这样才能满足人们的居住要求。

(五)强烈的地域特征。传统建筑从很大程度上来看是建筑对于土地一种长期浸淫在当地自然、人文、科技以及自然环境中所形成的地域特征。从静物的观点去理解,可以把土地当做一种被赋予了各种元素的物质,这种物质需要物和物之間的有机联系,从而生成传统,造就当地的建筑风格。从时间上来看,能够知道这片区域在历史发展中所经历的困难,以及当地人民的奋斗经历。

(六)吸收传统建筑的优点。随着时代的发展,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人们在生活习惯和审美上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因此在建筑上一样出现了新的技术和手法。我们应该研究传统建筑的各种因素和优点,努力探索传统建筑和现代环境意识的结合点以及平衡点,改变落后且不合时宜的建筑内容,用现代材料和科学技术将传统建筑和现代技术结合起来,让它既能满足现代建筑丰富的功能需要,又能满足人们的审美习惯。这样并不是简单的将传统建筑进行复制和模仿,而是一种新的突破和创新。同时吸收传统建筑就地取材的优点,尽量运用采集运输便利的材料作为建筑和营造环境的原料和装饰元素。包括使设计能充分利用当地的地理条件和气候因素完成建筑的实用功能,减少资源的浪费,做到环保,节能,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同时继承传统建筑多年积淀,已形成的一套建筑手段与技术,因为手段与技术同材料及建筑环境的关系极为紧密,继承可以是在去粗取精的前提下进行,对原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做相应的修改,目的为整个建筑的过程和最终效果以及现代人的生活要求服务。

(七)注重传统建筑和现代环境艺术的和谐。传统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载体和缩影,历史漫长悠久。在这个过程中优秀的建筑层出不穷,但我们也应该摒弃那些实在无法融入进现代文明的残败古代建筑,不能应它们的存在而影响整个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布局。同时对于适应了现代文明的古代优秀建筑给予更多的保护和管理,让它们自然健康的保存下去,与现代环境艺术做到和谐共存。

结语

我国民族众多,版图辽阔,各个民族和地域间的建筑文化丰富繁盛,琳琅满目,它们是漫长岁月中各个群体生活状态的反映。从实际情况来看,传统建筑对于现代建筑的影响深远,它真正传播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给予现代建筑深刻的启示,为21世界中国建筑创造世界一流的建筑艺术品提供无限可能。

参考文献

[1]梁献超,李宏.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创作中的再现[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9(1)

[2]黄丹丹.现代建筑设计符号与文化[J].河南科技,2009(5)

[3]赖波.古为今用中国传统建筑之生态设计理念[D].上海:同济大学,2007

4.《我国古代建筑艺术》教学设计 篇四

传统艺术形式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影响是巨大的。在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我们的设计师要对传统民族文化的艺术形式进行反思。经济不断发展,各种艺术思想大量地涌入,带给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前所未有的冲击。如果我们面对西方现代艺术只是模仿和采用,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使我们的艺术设计作品丧失民族的文化个性,我们也就会失去设计的灵魂。但是,反过来讲,如果我们过分地追求民族化,那么我们的艺术设计就会缺乏广泛的市场,没有时代感。我们的现代艺术设计要想走出一条属于我们民族传统的艺术形式之路,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给我们留下丰富、宝贵的艺术财富,我们必须将民族传统的艺术形式与现代艺术设计创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作出反映现代艺术设计的精髓的作品。在现代化社会,我们要做的是想方设法将中国传统艺术形式融入现代元素中,并很好地呈现出来。

将艺术设计不断深入到多元化的文化氛围之中,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传统艺术形式的简单嫁接和盲目照搬,要深刻理解传统艺术形式的精髓与灵魂。我们提倡将传统艺术形式与现代设计相融合,将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与思维方式相结合,保留中国本土设计的艺术本质和民族审美特征,设计出真正具有民族气息的高水平作品。应该以开阔的眼界和创造的精神,积极地汲取世界上一切优秀文化成果。设计师只有基于深厚的文化功底与独特的目光,从民族艺术形式与现代艺术中引发创造灵感,创作出的作品才是属于民族的作品。

5.艺术留学解读之德国建筑设计专业 篇五

关键词: 德国留学

艺术留学

建筑设计 院校推荐 就业前景 摘要:

“建筑设计”不是一个新专业,却是一个长盛不衰的行业,因此,值得大家长期投入。本文中,创艺典艺术留学专家将带领大家,一起来领略德国建筑设计专业的概况,并推荐几所德国的顶尖建筑设计院校给大家。正文:

建筑设计师是白领阶层中非常令人羡慕的一个职业。但是如何才能做一名出色的建筑设计师呢?你既需要艺术家的创造力,又需要工程师的灵巧,才能构思绘制出一张精美的建筑设计蓝图。而这一切,都可以通过艺术留学来实现。德国在建筑设计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大家可以留学德国学习先进的设计理念,并获得最有价值的实践锻炼。!

一、德国建筑设计专业解读

建筑设计专业是德国深受学生喜爱的专业。在九十年代初的德国,不光是有经验的建筑师,连刚学了几个学期制图的建筑系学生都是就业市场上骄傲的公主与王子。东西德合并后庞大的重建东德地区的项目,为德国大大小小的建筑设计室带来了数不尽的合同和滚滚财源。创艺典艺术留学专家表示,如今,最受欢迎的是35岁以下、具有建筑项目招标、分配和结算经验的年轻建筑师。同时计算机辅助设计技能也是必不可少的。

值得一提的是,双轨教育体制曾是德国战后经济腾飞的保证之一。学生在初级中学毕业后,可以选择继续上高级中学,或是进职业学校。德国大学的体制有着悠久的传统,按德国教育家洪堡的理念,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一个完整的人,而不单是去培养可利用的人才。因此,基于这一理念,德国大学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获取知识。在大学里,学生注册以后都是自己去安排一个学期的课程,学校只是对学生做一般性的指导,比如会规定学生要毕业的话必须有一个主科和一到两个副科,学习进度则完全由学生自己掌握。

二、德国建筑设计院校推荐

通过前面的介绍的,大家对德国的教育以及建筑设计专业有了一些了解,下面,创艺典艺术留学专家将为大家推荐几所德国建筑设计院校,供大家参考。

1.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

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Architecture of the University of Karlsruhe Germany)创办于1825年,是德国历史最悠久的理工科院校。其前身是德国著名建筑师魏伯纳1805年开办的一所建筑学校。如今卡大是以理工科为主的综合大学,拥有12个系。国内高校排名 第15名;明镜国家高校排名 第6名;经济周刊德国国内顶尖大学 第3名。

专业类别:建筑设计

所属国家:德国

所属地区:巴登-符腾堡州 申请要求:

如读大学预科,学校要求申请者入学前受过12年以上的教育;读学士学位,有的学校要求申请者入学前受过12年以上的教育,并在中国大学学习1年以上;读硕士学位,要求申请者已获得学士学位等等。自考、成教等五大生不受限,可以通过身份转换赴德留学,享受正规公立大学免费高等教育。

2.德累斯顿工业大学

德累斯顿工业大学(Dresd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rchitecture)建于1828年,位于“欧洲硅谷”之称的德国萨克森州首府德累斯顿,德国十一所“Elite-Uni-精英大学”之一,德国九所卓越理工大学联盟TU9成员之一,欧洲航空航天大学合作PEGASUS联盟德国六所高校之一。

专业类别:建筑设计

所属国家:德国

所属地区: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 申请要求:

在中国大学本科读满一学期,三年制大专毕业,成绩合格。400学时德语要求。3.斯图加特大学

斯图加特大学(University of Stuttgart)是位于德国斯图加特的一所国立大学,创建于1829年。斯图加特大学是德国最“富”的大学之一,大学每年的总开支为3亿欧元,总经费7亿欧元。斯图加特大学也是德国TU9(最重要的九所德国理工高校联盟)的成员之一。

申请要求: ●申请预科课程

正规全日制三年制大专毕业生,或正规全日制本科普通院校,且只完成1或2个学期的申请人。

●申请本科课程

“211”工程重点大学完成一个学期者,或普通院校完成三个学期者。●申请硕士课程

国内本科毕业生,或大四在读生。

具备与申请之硕士专业相同或者相关的专业背景。

“211”工程重点大学大四在读生,或本科毕业生优先录取;具备与申请硕士专业相同或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录取。

4.汉诺威大学

汉诺威大学,德国9大工业学校之一,位于德国下萨克森州州府——汉诺威。汉诺威大学的历史要追溯到1831年,在Karl Karmarsch的领导下,Christian Wilhelm Bornemann的啤酒厂,烈酒厂和食品厂改建为了一个高等商科学院。在刚开始的64个学生分布在专业:数学、建筑艺术、机械工程、自然历史、物理、化学等。2005年4月1日学校通过合并17个专业领域建立新的学院规划。大学由建筑学院,建工和地质学院,电子和信息学院,机械学院,理学院,法学院,自然科学学院,哲学院和经济学院组成。1999年《明镜》周刊评比德国大学总分名次:第20名;2003年《明镜》周刊评比德国综合性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排名:第1名。

语言要求:

申请大学预备部最低学时:400-600 申请直接入大学语言要求:DSH成绩2或TestDaf成绩4

5.慕尼黑工业大学

慕尼黑工业大学可谓大名鼎鼎,该校因其卓越的创新精神和优异的科教质量被德国科研联合会(DFG)评为首批三所“精英大学”(Elite-Uni)之一,被德国政府列为“未来计划”中重点资助和扶植的对象。在德国教育部的大学科研排行榜(CHE)上,慕尼黑工业大学已经连续多年排名第一。德国《明镜》杂志:2005年的大学排名中慕尼黑工业大学均名列德国第一;德国《焦点》杂志:2007年的大学排名中慕尼黑工业大学均名列德国第一;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2010年的全球大学前200排54名。

申请条件:

入学申请表格、APS考试通过证书、入学前就读学校官方成绩单及官方认证的德文翻译件、入学前就读学校的毕业文凭及官方认证的德文翻译件、个人简历(详细描述之前的学习经历)、个人申请陈述、院系排名前20%证明、教授推荐信、DSH二级证书或德福(TestDaf)考试成绩(各科均在4分以上)。

英语要求:按各系要求不同一般需要TOEFL成绩和实习证明,详见各专业主页招生说明。申请冬季入学的截止日期为7月15 日,申请夏季入学的截止日期为1月15日。

6.建筑设计中的构成艺术解析论文 篇六

2.1.1单纯齐一

单纯齐一是对象没有明显差异和对立因素,体现的是一种纯粹、和谐,具有高度秩序型的形态,明净、纯洁是其美感的主要特征。

2.1.2对称与均衡

对称是指对象有明显的中轴线,且左右两边具有相同的形态:包括体量、形状、色彩等;均衡是同样有轴线,但其左右两端形态不对称,同样因为视觉和心理感觉,其量相似而形成的平衡现象。

2.1.3对比与调和

对比是指对象造型中造成要素产生对抗因素,调和则强调构成要素的共性因素。对比与调和是构成艺术中是形态生动、活泼的重要美学规律,往往在设计中要体现出两者的对立与统一的关系。

2.1.4比例与尺度

比例是指对象的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于数的一种比值关系,从而建立秩序感与和谐感。人与建筑之间的对比可展现建筑是否崇高而雄伟、是否小巧而精致。

2.1.5节奏与韵律

节奏是指对象形态要素有秩序的、有规律的连续体现,以在心理上产生节奏感;韵律是节奏的变化,呈现为几何级数的变化,节奏和韵律都可使建筑呈现美感。

2.2造型要素

2.2.1点

点是构成中相对较小而集中的立体形态,具有形态大小方向位置的特征,点可以显现出视觉的中心,也会起到定位和平衡的`作用。点的连续可产生虚线,进而构成虚面,使对象具有节奏感和韵律的美感,如摩洛哥哈桑清真寺的宣礼塔和石柱。

2.2.2线

线是构成空间立体的基础,能够在视觉上表现方向、运动速度和生长。线的长度与宽度比值越大,线的特征越强。按方向分线有垂直水平倾斜三种,按形态分线有直线和曲线,这些不同的线形态可塑造不一样的视觉美感。

2.2.3面

构成中的面是二维特征明显,薄的形体,具有长度、宽度、无厚度。面有平面、折面、曲面三种基本类型,它带有方向性、运动性和变化性,由于形状不同使对象具有不同的表现力。

2.2.4体

体具有三维空间,由长度、宽度和深度共同构成,具有量感、凹凸、虚实等特点。体可以分成几何体和自由体。几何体有棱柱、棱锥、圆球、圆柱等。

2.3构成应用

构成应用是指造型要素进行表面构成的方法,这些方法包括重复、近似、渐变、特异等。2.3.1重复构成重复是基本组成单元。按骨骼规律进行重复,形成统一感、节奏感。重复构成又包含基本型重复、方向重复、形状重复等。

2.3.2近似构成

近似构成指基本组成单元近似又不完全一样,在形状、大小、色彩、肌理等方面有共同特征。它是重复构成的一种轻度变化,同时求得对象在对比与微差中统一。

2.3.3特异构成

特异构成指在重复构成中的某一部分突然打破规律,采取不同的单元形式以突出于原基本单元形式之外,其对比所带来的视觉效果更为明显。

2.3.4渐变构成

渐变构成是基本单元有秩序变动地集合表现,显示出渐增或渐减的运动感,可以在形状、图案等方面渐变使对象具有节奏感。

3结语

构成艺术是开创现代设计的理论基础,是研究对象形式上美的规律,这对于建筑而言更为重要。这些构成原理基本概括了建筑设计中的一些方法和手段,但建筑是充满复杂性和矛盾性的,构成艺术也仅是探索一些在建筑设计方面的美学规律属于形式范畴,而它更应回归并依附于建筑的使用功能,做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参考文献

[1]刘浪.立体构成与应用[M].湖南大学出版社,.

[2]潘定祥.建筑美的构成[M].东方出版社,.

7.《我国古代建筑艺术》教学设计 篇七

一、城市文化的涵义

如果说城市是人与人相互联系的物质保证, 那么城市文化就是人们增加交往的精神动力。广义的城市文化, 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积累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在城市区域的总和;狭义的城市文化, 是城市的文学艺术、广播电视以及各种社会性、群众性的娱乐性活动的总和。城市文化是城市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相互作用后必然形成的以人的主观能动性为特征的综合实力, 是综合认识的结果, 具有相对独立的地域特征 , 是城市精神、城市价值的具体体现。其中, 城市建筑艺术作为城市物质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对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具有潜意识的感召作用和可视的影响力。

二、建筑在塑造城市形象中的作用

人们认识一个城市一般是从其外部环境 ----- 建筑的整体特色开始的。由此可见, 建筑在塑造城市形象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城市建筑是其文化与精神的积淀, 不同的城市建筑都以其独特的形式语言在强化、 提升城市的形象。比如, 我们可以从故宫等明清遗留的建筑中看到古都北京的风韵——布局的庄严秩序, 气势的宏伟壮丽;而鸟巢等现代建筑又体现出北京融入并引领现代都市的风格。可以说, 北京在全盘的处理上完整地表现出伟大的中华民族建筑的传统手法和在都市计划方面的智慧与气魄。还有, 上海是我国近代城市发展的代表与典范。其中, 外滩建筑群和繁华的南京路街景充分展现了上海的城市魅力。从30年代建造高达24层的国际饭店, 到90年代开发浦东, 上海再度崛起, 具有标志的建筑又为上海城市发展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如今上海的建筑与近代建筑有一种比较完整的内在精神联系, 都使用一种国际语言讲述关于对现代大都市状态的思考。 建筑文化在旅行中不断变异、发展。而改革开放以来, 广州的建筑结合时代精神构成了崭新的、充满生机的空间形态, 突出了城市的开放特色, 展现出与时俱进的城市精神, 预示着新的文明浪潮的到来。

三、对城市经济的拉动作用

建筑艺术是人们生活轨迹的再现与积淀, 在我国城市化的大潮中, 呈现出许多新的亮点,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 城市建筑在城市经济中的作用日渐突出。 在人们的日常交流、沟通过程中, 是浓缩地域精华的名片, 放射着城市文化的光芒, 饱含着城市与外界交往的动力 , 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外在基础。首先, 城市建筑的人性化、 艺术化发展, 使消费群体数量的不断增加, 促进了消费的持续增长;其次, 城市建筑构建城市旅游资源, 以旅游为龙头搭建城市经济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 也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因为, 旅游是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第一步, 一个城市犹如一个人, 如何能让初来乍到的客人们对这座城市着迷, 让他们留恋往返, 城市的建筑环境是予人第一印象的最直观的风景, 建筑功能的拓展与完善, 除了旅游经济外, 还暗藏着无限的商机。 可以说, 城市建筑艺术是城市经济吸引力与辐射力扩大的基础, 是支撑城市生存、竞争和发展的巨大动力和有形资产。

四、对城市生态的可持续作用

建筑业在经济链条中举足轻重, 有关资料统计, 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直接消耗的能源已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0%左右, 建筑已经成为我国三大用能领域之一。建设领域是实现我国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目标的重要部分。 如何解决好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节约使用土地、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问题, 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具有重要作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 为我国建设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 建设生态文明, 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并指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中华民族的长久发展。习近平主席在文艺座谈会上也提出不要搞奇奇怪怪的建筑。

中国作为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在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 加快推广现代建筑技术, 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改善人居环境十分重要和紧迫,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曾培炎说, 中国将借鉴国外先进建筑技术和管理经验, 探索符合国情的建筑业发展道路。 新建建筑要加快推行绿色建筑标准, 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既有建筑要积极推进节能改造。鼓励绿色建筑技术、材料和设备的研发, 广泛利用智能技术完善建筑功能、降低建筑能耗。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实行有利于促进建筑节能的政策措施。希望通过研讨会和博览会, 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建筑界的交流和合作, 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共同推动建筑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 可持续作用也反映在建筑设计的人性化与前瞻性等诸多方面, 追求建筑与人、 自然的和谐统一

五、结论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经济的高速发展, 必定带动城市化进程。现代中国正在经历一种前所未有的城市化进程, 在城市建设发展史上, 像中国这样大规模地推行城市建设, 有众多的人口参与, 且又是发展中国家的, 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空前绝后的。中国城市均经历着激烈的社会和空间的转变, 为此, 城市建筑必须立足于文化传承, 体现时代精神, 突出城市特色, 着眼长远发展, 对全体市民具有强烈的亲和力、感召力和凝聚力。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拥有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 每一区域的城市都应张扬独特的个性。一定意义上, 现代都市与过去的历史文化应该具有连续性, 城市的建筑应该致力于表现这种连续性, 如此才能既保持城市历史文化的原有特质, 体现对历史的尊重, 又使得人们在获得新的城市生活方式的同时找到新的地域认同, 增强城市的竞争力与辐射力, 让城市居民诗意地栖息于城市之中。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 城市文化在城市建设的地位日益突出。建筑如何在现代城市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提升城市的品位、强化地域文化, 已成为当下城市建筑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建筑在塑造城市形象中的作用、对城市经济的拉动作用及对城市生态的可持续作用三个方面阐述了建筑艺术在我国现代城市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建筑艺术,城市文化,城市经济,可持续

参考文献

[1]王晓艳.人性化的居住区户外环境设计研究[D].郑州大学, 2003.

[2] (美国) 罗伯特.文丘里.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1966.

[3]扈万泰.总体城市设计再思考[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下册) , 2006.

[4]张华.城市住区的人性化空间初探[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下册) , 2005.

8.浅谈建筑环境艺术设计 篇八

摘要:当今社会,多元化艺术设计语言的发展及其大量运用已经使民众在审美情感上产生了共鸣,因此环境艺术设计师必须迎合民众日益改变的文化建筑审美需求,以此创作出更加优秀的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作品。本文根据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进行分析对建筑设计之生态环境进行探讨,并阐述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关系

前言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艺术的追求,建筑设计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任务,重新寻找失落得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点。环境问题成了世界的中心话题,人是环境的主体,于是人和环境又成为了建筑创作的中心矛盾!

一、建筑设计

人在空间之中,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表现为刺激和效应,效应必须满足人的需要。需要反映为人在刺激后的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和活动空间状态的推移,也就是人的行为。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建筑设计是解决室内空间的使用、美观的要求,同时在外部形体上,具有一定特性风格的前提下与周围环境、城市文脉及城市控制性规划相协调的结果。一个全新的观念进入了建筑师的思想和他的人民生活之中。此后,建筑逐渐成为空间的,被认为是一连串相互联系的空间。著名建筑学者冯纪忠教授在讲课中提出过———建筑是空间,并生动的拿茶壶作比较,壶身是大空间,壶嘴是小空间。空间一词用于建筑是近百年的事情,后来对城市进行设计,空间便移植入城市中,成为城市空间。例如:在建筑学领域,屋顶被称为“第五立面”。随着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第五立面”也愈发显得重要,更加频繁地进入人们的视野。可人们看到最多的却是灰蒙蒙、光秃秃的屋顶,其上还不乏脏乱的垃圾和七零八落的杂物,毫无美感可言。屋顶绿化是改变这种状况的极佳方式。但是,在我国,由于政策、资金、民眾环保参与意识等因素的影响,屋顶绿化发展缓慢,且步履艰辛,它的普及还尚需时日。屋顶绿化好处多多。另外一直以来,建筑物被西方人看作实体,被看作塑造的主体,建筑师们如同雕塑雕像一样极力刻画着建筑物本身。上世纪末,建筑界发生了一场革命,人们看见了原先看不见的“空间”,建筑师们先前的理念殿堂轰然倒塌了,似乎一切都“黑白颠倒”过来。中国人一直以来就不曾把建筑单体当作主体来刻画。中国建筑工匠的注意力一直在建筑群体上,李允铢曾在《华夏意匠》中讲到:“中国的建筑是在平面上展开的”,中国建筑工匠考虑的是建筑与建筑之间的“院落”。中国古代建筑,以“院”为中心组织单座建筑,“院”被称为一个基本的组织单元,若干院落组成建筑群,所谓“无院不成群”,而院与院的空间感受是绝不相同的,从而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建筑空间效果。例如:中国的皇家建筑最具有代表性,建筑规模之大、风格之独特、陈设之华丽、建筑之辉煌,在世界皇家建筑中极为罕见。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积累了丰富而成熟的经验。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中产生了自己的多样的建筑类型:单层或多层的殿、堂、楼、阁、轩、谢、廊、亭、台,以及苑囿、坛庙、陵墓、桥梁、牌楼等等;也产生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建筑造型和装饰的实践的经验和法则。在建筑材料方面,表现了对于多种多样材料的熟稔的知识和营造的丰富与巧妙。

中国古代建筑在样式上具有若干基本特征。这些特征实际上是建筑艺术造型技巧的具体运用。

(一)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置上是以院落为单位的。一个主要建筑物“正房”和“侧座”,以及“回廊”、“耳房”等附属建筑物组成的院落,作为一组完整的建筑群是生活活动的场所,也统一地成为一个完整的建筑形象。此一建筑群在组合时追求两个形式上的原则。一个在布局上主要建筑物的中线为轴线,而取得全建筑群左右均衡对称:一是以主要建筑物的高度为准,取得各建筑物高低起伏变化,表现了一定韵律节奏的连续性。中国古代建筑所追求的左右均衡对称和表现一定韵律节奏的连续性,也运用以组成更大的建筑群体,例如:包括很多院落的大宅第、宫殿、寺观,以至整个城市。这种形式适应着宗法的家族制度、政治制度和伦理思想的需要,在一定条件下也有可能适应新社会的新需要,加以改造,创造性的加以利用。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家创造这种形式,是以突出建筑创作的主题所在的主要建筑物为目的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并产生最大的艺术力量,每个时代,各不同地域的优秀匠师的积累无数的具体的造型手法,包括尺度、比例的具体规定。

(二)每一个别的建筑物,一般地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屋顶、屋身,和台基。这三部分虽都是为了构造上的需要,也以鲜明的形象满足审美的要求。屋顶、屋身和台基的庞大体积造成雄伟壮丽的印象,在古代,是直接为了夸耀统治阶级的“尊严”和“威风”的。所以,审美的要求不能不是服从了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现实的政治要求的。现实主义的建筑以时代的进步为准绳,也要以建筑材料结构的物质条件为依据。屋顶、屋身、台基三部分的组合和形象性是和中国古代建筑长时期应用木材构成的“框架结构”这一事实分不开的。“框架结构”:屋身部分是以木材作立柱和横梁,成为一付梁架。每一付梁架有两根立柱和两层以上的横梁。每两付梁架之间用枋、檩之类的横木牵搭起来,就成了“间”的主要构架,以承托上面的重量。梁架上的梁是多层的:上一层的梁总比下一层短;两层之间的矮柱,按照传统的办法,总是逐渐加高,而称为“举架”。屋顶的坡度随举架高低的比例而变化。屋顶有实用的目的,便于雨水下流。为了同一目的,房屋前面有“出檐”。在结构上,由柱头挑出以承托“出檐”的重量的,时常利用“斗栱”的结构在一付梁架上,在立柱和横柱梁交接处,在往头上加上一层:逐渐挑出的称作“栱”的弓形短木,两层栱之间用称作“斗”的斗形方木块垫着。这种用栱和斗结合构成的单位叫做“斗栱”,它是用以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剪力,以减少梁的折断的可能性。斗栱是中国古代建筑结构中的最有特色的部分,也集中了古代匠师为了解决材料性能限制所表现的创造力。由于框架结构的方法,建筑物的两柱之间的墙壁不负重,门窗的位置和大小都可以自由处理。我们可以看见,由框架结构而派生的种种:随着举架而生的屋顶坡度,为了减少剪力而生的斗拱,因不负重而生的门窗的自由处理等等,都在建筑物的艺术形象的构成上成为决定性的部分。中国古代建筑物之为屋顶,屋身和台基三部分,说明下面这样的科学原理在古代的现实主义的建筑艺术中已被注意到了:建筑材料和结构等技术的特点是建筑艺术创造的物质条件,把建筑艺术与工程技术在所有的环节上联系起来。

(三)中国建筑的装饰加工也没有完全离开这一科学原理。

中国建筑的装饰是丰富的,但华丽精细的装饰与完整的壮观的造型是统一的。得到这种统一是与所采取的装饰方法有关的,装饰的部位往往都是处于构件交接的部分,例如:房脊、柱头、栏秆、门环,等等都是结构上的关节。所以,很多平面的边缘,特别是角隅,也是集中地突出地进行装饰加工的部分。这样造成了繁而不乱,统一的艺术效果。在整个建筑群的布局中,作为附属的艺术:壁画和雕塑也都出现在为了表现统一的目的所要求的位置上。所以,一切建筑装饰都是为了达到加强艺术表现的目的,而不是分散的目的。古代建筑艺术中为了满足那一社会条件下群众的要求,过分追求华丽效果和大量的装饰的趋势是封建时代发

展的特点。但装饰的方法,纹样的母题和处理,色调的配合等都深刻地表现人民的艺术才能,是我国装饰艺术的宝藏的重要部分。

举出以上三点,旨在指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在适用与营造的基础上,按照时代要求,追求完美的建筑形象所获得的丰富经验和实践法则,初步可以总括为这三个方面。其进一步的具体内容有待专门的科学的分析。西方建筑师则更多的注重了建筑物单体本身,很大精力花在建筑单体的形体塑造上。

因此,西方建筑的形体要比中国古代建筑形体复杂得多。另一方面,在城市空间设计上,中国是城市较早的,中国很早就把注意力集中在建筑与建筑之间上了。西方建筑师这样教授我们什么是空间:这是一种图底关系。把房子当作实体,周围环境作底,我们只看得见房子;如果把房子当作底,房子周围的形状就出现了,这便是空间。

二、生态环境艺术

建筑设计中除了建筑本身优美动人的造型外,其配套设施也是衡量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保持城市生态平衡、改善城市面貌方面,具有其他设施不可替代的功效。是我们创造生态环境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托条件。只有搞好城市绿化,创造优美、清新、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才能更好的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目前全球环保人士呼吁保护好我们的家园,地球是我们唯一家。作为设计师尤其是建筑设计师,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创造宜人的生活空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

三、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的关系

建筑仅仅是环境的一个部分,建筑美从整体上说是服从于周围环境的。“建筑”作为稳定的不可移动的具体形象,总是要借助于周围环境恰当而和谐的布局才能获得完美的造型表现。绿色植物的季节性变化和易修剪的特点使其在营造建筑外部空间环境中成为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独特的地域景观建筑的外部空间环境不仅同建筑形象有关,而且同建筑室外绿化景观密切相关,空间环境的特定性是建筑不同于其他艺术门类的重要特征。生长环境和民族文化喜好的不同使各地域的自然植物景观呈现出巨大的差异,而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结合,不仅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且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景观。虽然现代资讯共享带来人们生活方式、审美取向的日渐趋同,使建筑风格的同化现象不可避免,但迥异的建筑室内外绿化景观却为城市面貌带来迥然不同的人文视觉景观,这种不易消融的特点使其成为一幢建筑或一座城市最不易磨灭的印记。从城市区域规划出发设想建筑与大环境的结合:建筑的整体轮廓上,与周围的现有建筑呼应,立面上虚实对比、色彩处理与环境格调相协调,流线上,符合环境的肌理;从人的感觉出发想象建筑局部小环境的处理:通过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感受塑造空间,“环境是指与人类是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包括人工干预下形成的第二自然)力量(物质和能量)或作用的总和。”环境问题是一个复合而复杂的问题,环境问题的可变性也就决定了“环境问题实质是发展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界“是我们人类即自然界的产物本身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的存在和生命的延续都依赖于自然界所馈赠的给养;同时,自然界也只有被纳入到人的生活轨迹中,才能成为人的现实生活要素。人类的建筑活动作为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一种创造性劳动,毫无疑问具有明显的实用功利目的,但同时又必须兼具审美意识和精神情趣。而地面绿色植物系统作为功能最复杂、结构最庞大的生态系统之一。一直同建筑有着最为广泛的联系。

四、总结

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作为走在社会前沿的建筑业,对生态环境的创造更是有着不容忽视作用。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而建筑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一个有着高贵灵魂的城市,必然有高贵的建筑。衡量高贵建筑的一个重要标尺就是建筑以外的配套设施和环境的塑造。人类聚居在一起对人类是有益的,但是对于我们自己生存环境的破坏所可能带来的后果我们尚未考虑完善。毫无疑问,一

个缺乏灵魂和个性的冰冷的建筑并不是我们所需要的。对生态系统的建设,构建其完善的合理的结构与充分发挥它所具有的功能,让人类获得更高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莉;论环境艺术中的色彩设计與表现[J];广西轻工业;2007年09期

[2]倪文杰;谭国华;陈研;;新环境下色彩与艺术设计的关系研究[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年05期

9.《我国古代建筑艺术》教学设计 篇九

第5课时 《 巍巍中山陵 》(二)

学习目标:

1、体会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

2、积极参加“我心目中的校园”设计比赛,体现个人风格和特色。

课堂学习:

一、明确学习目标。

二、体会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

具体表现:

语言的准确简明:

1、确凿的数字

2、限制词、修饰语

3、概括语

语言的生动形象:1、描写 2、比喻、拟人等

处理方法:

1、学生分别找例子加以分析、体会;

2、小组内交流自己寻找的句子,说出自己的体会;

3、讨论:语言的准确简明与生动形象是否“水火不相容”?

三、语文活动

活动主题:“我心目中的校园”

活动方式:小组设计比赛

活动要求:

1、勾画校园轮廓图;

2、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述;

3、设计要新颖,有特色;

4、小组成员精心合作。

活动过程:

1、小组画轮廓图,并配以文字说明;

2、小组选派代表上台展示;

3、师生评价、小结。

第6课时 《凡尔赛宫》

学习目标:

1、了解凡尔赛宫的建筑特色、艺术风格及其政治文化中心、旅游胜地的地位。

2、学习抓住特点、突出重点进行说明的方法,体会凡尔赛宫的艺术价值。

3、熟读课文,体会准确而富有文学性的`语言。

课前学习:

搜集凡尔赛宫的有关部门资料,了解其辉煌历史和艺术价值。

课堂学习:

一、导入新课

从法国名胜罗浮宫、埃菲尔铁塔等导入。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整体感知课文

1、认真浏览课文,找出各段落的中心或中心句;

2、组织整理,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介绍凡尔赛宫;

3、请两位同学作班级交流;

4、点评后,再请一位同学交流。

四、精读课文

(一)抓住特征、突出重点进行说明。

特征:艺术价值高

1、选材上:与其无关的内容不写;

2、详略上:艺术价值高的重点写。

方法:读、品、议、讲

重点研读第3段。

(二)插入历史轶事,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1、自读第5段,了解凡尔赛宫的一段历史;

2、讨论:如果没有这一段历史,效果怎么样?

3、交流、评价。

五、拓展迁移:

如果你将有机会去游览凡尔赛宫,你准备重点游览哪些地方?写出你的设想和理由,并把它讲给你的同学听。

1、学生设想 2、小组交流 3、代表上台展示 4、点评、鼓励

六、布置作业:

圆明园是我国清朝一座著名的园林,有“万园之园”的美誉,如今却已剩下了断壁残垣。面对残破的圆明园遗址,对照金壁辉煌的凡尔赛宫,你有何感想?

第7课时 《短文两篇》(一)

学习目标:能利用工具书及课文页下注释读懂课文内容。

课前学习:学生利用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读准字音,熟读课文。

课堂学习:

1、组织学生朗读课文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

① 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和课文页下注释自己翻译课文内容。

②知道学生互相质疑提问。

③检查翻译情况,纠正错误。看注释,疏通文意,读懂课文内容。

3、指导学生背诵课文中的精彩段落,积累知识。 选择课文中最喜欢的语句加以背诵。

10.《我国古代建筑艺术》教学设计 篇十

在文化建筑中,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需求多种多样,其中最为典型突出的就是多样化艺术的审美需求,它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用户相比于单调乏味的建筑风格往往更倾向于富有变化性的艺术文化风格体验,这就需要借助于环境艺术这个平台来展示更多元丰富的文化建筑内容与风格,需要设计师营造出完美自然的环境氛围。除此之外,审美知觉的直观性与信息传达的多维性也是影响多样化艺术审美需求的重要因素,极强的感知与渲染力可以使受众完成对文化的接受与传播。②人们对于文化建筑的体验更多的聚焦于综合性、复合型的多种感官体验,这有利于更加接近于自然纯朴的效果并且给人以心灵上与精神上的净化

3.2自由快乐、动态的审美需求

所谓的自由快乐审美需求就是最真实的贴近生活,而不再是那种虚无缥缈的梦幻型艺术猜测,核心理念就是尽可能的使得广大民众的身心得到放松且压力得到缓解,并通过审美思想升华与开拓环境艺术设计来实现对文化建筑美的向往与追求,要始终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再者,所谓的动态审美需求就是打破传统意义上静止的审美思想,使得互动形式的艺术创作与开放的文化氛围来双向的加强文化与人之间的互动沟通,站在欣赏者的视角变化来构建灵动且充满生机活力的艺术意境,从而为文化建设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研究提供较好的素材,阴影与光线角度的变化也是一种动态的审美需求,希望相关的建筑设计人员对此引起广泛的关注与重视。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进行探究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性意义,不同的且多样化的价值观在当今时代引领了不同的审美趋势,建筑行业更是如此,要想赋予建筑更加浓厚的文化气息并使其焕发出极大的吸引力与旺盛力,就必须要迎合大众的独特审美需求,使得新颖绚丽的文化建筑在根系本土文化的同时又紧跟潮流变迁,因此,必须要了解与掌握文化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

参考文献

[1]黄浩,任坤,王静.从审美角度分析文化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J].华中科技大学,(11):197~199.

[2]白龙,王丽雅,霍迪.从审美角度浅析文化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J].设计艺术研究,(17):133~135.

11.浅谈建筑结构的艺术设计 篇十一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艺术设计;协调性

0.前言

优秀的工程设计是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的有机结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专业化程度越高,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相互配合更为重要。一个好的建筑设计,必须有一个好的结构体系才能实现,结构设计的好坏,关系到建筑物是否适用、经济、美观。特别在高烈度地震区,建筑设计必须在满足结构抗震要求的前提下,才能谈得上建筑物的造型美观、功能完善等等。因此要设计出既要满足建筑美观,造型优美,又要使结构安全、经济、合理的建筑物是每个建筑师与结构师都必须十分注意的问题。

工程建设中,无论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大型公共建筑等概括起来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将优美的建筑造型,完善的使用功能,先进的结构体系和工业化制造与施工工艺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出技术先进、新颖、经济适用的建筑物。另一类则是以追求某些新奇的艺术效果为主,创造出奇特怪诞的建筑造型,结构方案从属于不合理的建筑设计,放弃了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经济性。一般提倡和实施的是第一类建筑。

1.从两个设计例子来看建筑和结构的配合问题

例1:某加工厂厂房设计。加工厂设备较大,车间要求宽敞、净空要高,不设隔墙,防火要求较高。前几年设计均采用排架结构,墙体为240砖墙,屋盖为薄腹梁钢筋混凝土大板结构,建成后能满足厂方的使用要求,但设计不足之处是自重大、不经济、施工周期长,并且跨度受限制。根据结构设计必须考虑经济合理、施工方便的原则,近几年所设计的棉花加工厂,均采用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标高1m 以下为砖砌体,以上墙体为压型彩钢板,屋盖相同。该设计既能满足使用要求,同时也克服了上述结构形式的不足。

对于像加工厂这一类的建筑,设计时必须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在功能布局上应该考虑生产活动和运输活动的方便及使生产取得的高效率,为工厂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这是设计原则;建筑的艺术效果,则相对来说处于比较次要的地位。所以,在均能满足要求的前提下,经济、施工方便、施工周期短则成为首选方案,而对于民用建筑里的公共建筑,如下面所谈到的幼儿园之类的建筑,则与此不同,这类建筑的艺术效果就显得重要的多。

例2:某幼儿园的设计则从另一个侧面表现了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的紧密配合。该建筑的设计以正南为主要朝向,总体布局合理,设计时满足了儿童安全防护、游戏运动、获取知识等要求。还考虑了幼儿建筑要活泼、明快,追求“新、奇、趣、美”的建筑风格,选择生动、鲜明有益于儿童身心健康的造型、材料和色彩。因此,该建筑的平面活泼多变,有伸有缩,立面高低错落,房屋各部分体形不一样。这样的建筑造型给结构设计带来了一些困难。但此时,建筑的艺术效果及便用功能是很重要的,结构设计就要想办法配合建筑设计,理解建筑设计的意图,相互配合解决问题。

该幼儿园层数不高(三层)但房屋高低错落,刚度、高度、重量相差悬殊,在地反力的作用下,由于自振频率不同,各部分的连接处会引起相互挤压,造成震害。因而采用了防震缝,伸缩缝二缝合一将建筑层数不同,结构形式不同,体型复杂的平面分成简单体型和独立的结构单元。在缝的两侧各设置墙体或框架。即双墙、双柱、双梁,其次用圈梁、构造柱及现浇楼、屋面板来加强房屋的整体性,使凸出部分与整体变形尽可能相互协调。该幼儿园地质情况较差,地基做开挖换上回填处理,保证地基承载力,控制基础沉降。又例如,该建筑有许多悬挑、悬挂结构,还有幼儿园入口处的重叠钢筋混凝土门式刚架,轻巧别致的钢结构屋顶风车,城堡式钢筋混凝土锥形屋顶及蘑菇形屋顶:这些奇特的建筑造型是为满足幼儿建筑需要而设计的,结构受力是合理可行的,经济上也是可以承受的。因此,结构设计通过认真地受力分析,选择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及概念设计来满足建筑的需要,施工单位也改进施工工艺配合设计施工。通过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相互间的密切配合,建成后的幼儿园造型优美、新颖、奇特,不仅增添了幼儿建筑的情趣与生机,还展现了建筑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使整个建筑具有高度的时代气息。

通过两个工程实例说明,一个好的建筑是建筑与结构设计相互密切配合的结果。但要分清具体配合的侧重点,有时是艺术、美观要求是重要的,有时又是使用功能、生产工艺是重要的。总之,建筑师的设计可以将优美的建筑造型,完善的使用功能与结构设计有机地结合,而不能简单地追求奇特。因此建筑设计不能离开具体的设计对象。

在当今世界上,从技术的观点看,几乎任何结构都是可以建造出来的,但从结构效益角度看,重要的问题是“应不应该这样造?”而不是“可不可能这样造?”结构设计与建筑设计都要讲求经济效益。只有正确符合结构逻辑的建筑才能具有真实的表现力和实际的实践性,单纯追求艺术表现而忽视结构原理,设计出来的只能是雕塑作品或是虚假的造型而已。如果能够利用和发挥结构本身所具有的造型特点,去塑造出新颖而富有个性的建筑艺术造型,这样设计的建筑才能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建筑作品。以建筑构思和结构构思的有机融合去实践建筑个性的艺术表现,即便是从建筑艺术的角度来看,作为一个建筑师也应了解结构设计的概念、原理,提高自己运用结构的素养和技巧。同样,结构工程师也必须理解建筑设计的意图,打破一些旧的框框束缚,学习一些建筑艺术,提高艺术修养,敢于创新,用结构设计的原理完善建筑设计,使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相互密切配合,设计出高水平的建筑工程。

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是整个建筑设计过程中的两个最重要的环节,对整个建筑物的外观效果、结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二者之间又存在着相互协调、互相制约的关系。在建筑设计中,少数建筑师总是把结构放在从属地位,并要求结构必须服从建筑,一切以建筑为先导,这一观念分割了科学的完整性,忽略了基本的力学规律,片面地追求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的结合和最大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这样往往给某些建筑工程质量带来了质量隐患和不安全因素。

然而,许多建筑设计师,强调创作的美观、新颖、标新立异,强调创作的最大自由度,然而这样的建筑设计将会给结构设计带来很大的困难,作为建筑物本身必须承受起巨大的自重荷载和活载、水平风力、地震力、扭矩力等。如果建筑设计人员在进行平面设计和竖向设计构思时,不依据基本的结构技术原理和有关结构的受力特征,不征询结构设计师的意见,往往会使结构工程师不能有效地选择合理的结构体系,进行结构设计导致结构的不稳定等问题。比如将建筑物截面设计成为三角形,其抗弯矩力和抗侧能力比圆形截面、矩形、多边形截面要小得多。

再者,有一些建筑师缺乏对结构力学方面的基本常识,在设计过程中,往往忽视力学的基本规律。如:在需抗震设防的地区,高层电梯设置在大楼的某一侧,没有和整个建筑物的刚度中心重合。由于电梯筒的刚度很大,这样则使得刚度中心与荷载中心不能尽可能接近,即造成结构偏正,这样就会产生扭转,产生破坏。

2.结束语

12.《我国古代建筑艺术》教学设计 篇十二

美国篮子屋是美国隆加伯格公司 (Longaberger Co.) 的总部大楼, 位于俄亥俄州纽沃克市。这个公司专门生产以枫叶树为材料的手工编制的篮子。团队的创始人Dave Longaberger之所以建造这座新奇的大楼是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以增加其产品——野餐篮的销量。这个建筑长59米, 宽38 米, 大楼共7 层, 为钢铁结构, 大厅地面铺大理石, 天花板由玻璃制成。从1997年竣工起, 它就成为纽沃克市的建筑之星, 也是当地醒目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扭曲的房子” (波兰索波特市)

这座落成于2004 年的“扭曲的房子”位于波兰索波特市 (Sopot) , 是集餐饮、购物、办公于一体的商务中心, 室内面积约为4000平方米, 由著名的设计团队Szotyńscy & Zaleski设计。该建筑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波兰著名的插图画家Jan Marcin szancer和儿童文学作家Jan Brzechwa。楼身呈扭曲的褶皱, 就像一栋喝醉酒后醉态可掬的卡通房子。房子的用色夸张而鲜明, 夺目的蔚蓝、跳跃的鲜绿、暖暖的浅黄以及五颜六色的玻璃及各种装饰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由于房子的外观如此俏皮奇特, 索波特市市长杰克·简奴斯基将其命名为“扭曲的房子”。此外, 建筑内部还设有一面颇具意义的“名人墙”。扭曲的房子已成为当地著名的旅游景点。当地人都为拥有这样一座堪称杰出的现代建筑而感到骄傲。

“跳舞的房子” (捷克布拉格)

“跳舞的房子”, 又名“弗莱德与琴吉的房子”, 是捷克首都布拉格最受争议的后现代结构主义建筑之一, 坐落于沃尔塔瓦河畔。1992年由加拿大知名前卫建筑师法兰克·格里, 与生于南斯拉夫的克罗地亚籍捷克建筑师弗拉多·米卢尼克合作设计, 于1995年完成。建筑坐落于一片充满了二战记忆的历史区, 毗邻第一届捷克总统瓦茨拉夫·哈维尔的住宅, 落成后其奇特现代的建筑外观与周围古典的巴洛克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房子造型充满曲线韵律, 蜿延扭转的双塔就像是两个人相拥而舞, 左边是玻璃帷幔外观的“女舞者”, 上窄下宽像舞裙的样子, 右边呈圆柱状的则是“男舞者”, 所以又有人以著名的双人舞者金姬·罗杰斯及弗雷德·阿斯泰尔将大楼命名为“金姬和弗雷德”, 两栋建筑物像极了他们舞影婆娑的样子。

达利剧院博物馆 (西班牙菲格拉斯)

1974年, 世界级绘画大师萨尔瓦多·达利在自己的故乡, 巴塞罗那以北离法国20公里的一个叫菲格拉斯 (Figueres) 的小城建造了举世闻名的达利博物馆。该博物馆又名“记忆博物馆”, 达利自己称它为“超现实主义世界”, 里面收藏着达利在各个阶段创作的不计其数的作品。博物馆的设计是由达利本人完成的。最有名的是博物馆的屋顶上或立或倒的巨型鸡蛋, 用鸡蛋来表示生命和变化是达利作品中经常出现的意象。其设计、布局超凡脱俗, 别出心裁, 这个建筑本身堪称世界最大的超现实主义作品。达利1989 年去世, 安葬于该博物馆中心的地下室。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西班牙毕尔巴鄂市)

1991年开始设计、1997年落成的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是传奇建筑设计师弗兰克·盖里设计的、以石灰岩、玻璃和铝钛合金等材料打造的无缝式现代建筑。从外表看, 与其说它是个建筑物, 不如说是件抽象派的艺术品。它由数个不规则的流线型多面体组成, 上面覆盖着3.3万块钛金属片, 在阳光照耀下熠熠发光, 与波光鳞鳞的河水相映成趣。尽管建筑本身是个耗用了5000吨钢材的庞然大物, 但由于造型飘逸, 色彩明快, 丝毫不给人以沉重感。博物馆的室内设计也极为精彩, 尤其是入口处的中庭设计, 被盖里称为“将帽子扔向空中的一声欢呼”, 它创造出以往任何高直空间都不具备的、打破简单几何秩序性的强悍冲击力, 曲面层叠起伏、奔涌向上, 光影倾泻而下, 直透人心, 使人目不暇接, 百不能指其一。而该建筑更因在007 系列电影《黑日危机》、网络游戏《模拟城市4》和著名歌唱家玛利亚·凯利《甜心》MV中的亮相而享誉海外。

魔方体酒店 (斯洛伐克)

这个建筑看起来像一个被扔到雪地里的孩子的玩具, 但实际上是一个令人惊叹的滑雪酒店的外形, 是一个被完全倒置在一个角上的立方体。总部位于布拉格的捷克建筑公司Atelier 8000提出了一个取材于典型山区住宿的独特设计, 并赢得了一个国际建筑比赛的奖项。他们构想的Ke marsk é酒店, 是由铝、玻璃和太阳能电池板组成的一个有未来感的、可持续的结构。设计与雪原背景相融合, 建筑本身看起来就像是用冰川加工而成的, 同时建筑结构的设计使它能够最大程地利用向东和向南方向的面板接收太阳能。这座五层楼的建筑为徒步者和旅行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去处。这个令人惊叹的滑雪小屋里面包括广阔的滑雪设备储存空间、两层的酒店客房、一间阁楼冥想室、一间餐厅和一个平台。此外, 它的这个形状设计为游客提供了大量温馨的角落, 游客不仅可以在这里得到放松, 还可以享受到壮丽的景色。在气候温暖的月份, 游客还可以在位于这个建筑的两条边儿的庭院里休息。

格拉茨艺术馆——“友好的外星人” (奥地利格拉茨)

格拉茨艺术馆 (Graz Art Museum) 是2003 年为庆祝格拉茨被评为“欧洲文化之都”而建造的, 后来成为格拉茨的一个标志性建筑物。由彼德·库克和科林·弗涅尔设计, 当地人将这座占地11100平方米的美术馆亲切地称为“友好的外星来客”。而其中最令人称道的应该还是其内、外部可随需要而任意变幻的建筑结构。这个蓝色外形酷似海参的建筑的外表面被称之为“大像素表皮” (BIX Facade) , 可以在中央计算机的控制下改变形态。在形式和材料上, 有意识地使它与周围巴罗克风格的红瓦屋顶的风景环境显著地相互映衬, 并与1847 年的铁房子完美结合。

世博会原子塔 (比利时布鲁塞尔)

世博会原子塔是1958年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 (万国博览会) 的标志性建筑, 由比利时著名的后现代建筑大师昂·瓦特凯恩设计。昂·瓦特凯恩在设计这座建筑时, 独出心裁、别具匠心地根据一个铁分子是由9个铁原子组成的这一原理, 专门设计了9 个圆球, 做了放大1650 亿倍处理。9个球体建筑由20根钢管链接组成, 其中有3座球体建筑被设为展览厅, 展出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展品。而在92米的顶端圆形建筑中游客将一览布鲁塞尔广阔的城市美景。据说这9个球代表当时的欧共体共有9 个会员国, 而比利时又刚好有9 个省, 这样原子塔的整个造型正好成为比利时和欧共体的象征。

塞维利亚的都市遮阳伞 (西班牙)

在西班牙的塞维利亚, 一座巨大的木结构公共遮阳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露天木制建筑物。建筑所用木材均涂有特殊材料, 可以防水防腐。这座建筑物由西班牙建筑师J.迈耶.H设计, 最初的设计方案是一个停车场, 但是在挖掘地基的过程中, 发现了地下的考古遗迹, 为了保护遗迹, 当地政府决定将此地改建为一个公共广场。修改后的方案由六个蘑菇状的单体组成, 它们彼此连接形成了包括博物馆、农贸市场、文化中心、餐厅酒吧在内的建筑群, 市民和游客可以在巨大的阴凉下散步休闲, 同时还可以欣赏历史遗迹, 也可以登上建筑屋顶, 以独特的视角观察城市风光。

索玛雅博物馆 (墨西哥城)

13.《我国古代建筑艺术》教学设计 篇十三

20天行程。

1天)到达巴黎,入住。参观夜巴黎。

2天)卢浮宫,奥塞博物馆,皇家园林,香谢丽舍大街,凯旋门。3天)体验拉德芳丝新区的规划设计

4天)拉维莱特公园及广场设计,法国科技馆。圣马丁水道设计。5天)国家图书馆,拉唯莱特景观设计。城市规划介绍。6天)凡尔赛宫及其园林。

7-11天)参观阿尔卑斯山生态村的建设,写生,吃住在法国人家里。走访印象派大使的足迹。参观博物馆。

12-13天)体验欧洲宗教文化,漫步欧洲最早的宗教胜地阿唯浓古城,写生。14-15天)参观古罗马文明影响下的地中海文化。参观尼姆市的2300年的古罗马斗兽场,品味伟大的设计师们如何让这座古城重放现代异彩。

16-18天)在希腊,罗马文化交织的法国南部体验地中海那古典式的阳光生活及现代设计与艺术,经过城市有蒙彼利艾,赛特,巴拉瓦丝,爱谷莫特,十字军东征的起点。写生。

19天)回巴黎。乘机。20天)到中国。

10天行程。

1天)到达巴黎,入住。参观夜巴黎。

2天)卢浮宫,奥塞博物馆,皇家园林,香谢丽舍大街,凯旋门。3天)体验拉德芳丝新区的规划设计

4天)拉维莱特公园及广场设计,法国科技馆。圣马丁水道设计。

5-8天)在希腊,罗马文化交织的法国南部体验地中海那古典式的阳光生活及现代设计与艺术,经过城市有蒙彼利艾,赛特,巴拉瓦丝,爱谷莫特,十字军东征的起点。写生。

14.《我国古代建筑艺术》教学设计 篇十四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育;创新

Abstract:Innovation is the soul of art and design,it runs through“innovation”only in art and design education,can make the art and design vibrantly,thus make it clear to a smooth running,it make design work full of vigor and have the personality of times.

Keywords:Art and Design Education;Innovation

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科技文化飞速发展的崭新时代。就我国而 言,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不断的提高了 要求。我们如何从实情出发,针对我们现阶段的特定时期建立我们 相对完整、系统的设计教育思想体系,全面提升我国艺术设计教育 的国际竞争力,已成为设计教育界日益关注的问题.

一、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 学校的规模效益提高了,但教学质量下降的势头却凸现出来, 这种盲目的扩招现象也直接导致了目前艺术院校生源大战与就业危 机现状的形成。并使这个发展的并不完善的学科承载了超负荷的重 任。艺术设计招生数量和毕业生数量不断刷新纪录,从而带来的问 题是,教育资源日趋紧张。面对如此现状,我们有必要对此做出一 番思考.

二、分析我国艺术设计教育所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的艺术设计发展迅速,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 比,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的艺术教育要和国际接轨,首先要 从艺术设计教育着手,更新观念,大胆改革,逐步完善现有的艺术 设计教育体系。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当前所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课程知识结构与专业设计脱节,基础课重技能轻创意 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采用色彩、素描、三大构成这一套思路.

这套教学方法确实有很多优点,但是在设计院校中,容易使学生陷 入写实,过于照葫芦画瓢从而失去对物体本质的感受。这样一来, 学生进入专业设计课程时,就可能会因为离开具体形象而觉得无从 下手,或者只会呆板地再现物体,没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只会模仿 别人的设计.

(二)在专业课程上多度依赖电脑的作用 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介入,使设计变得更为简单和易于操作,它 大大提高了设计师的工作效率,也为设计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艺术 表现形式和空间。然而,当这种简单便捷的操作方式在学生手中成 为一种习惯时,往往会使学生从思维到操作都被动地依赖它。学生 的个性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从而淡化了对人自身艺术潜质的挖掘和 设计思维的调动。电脑操作的熟练带来了作品形式的程式化,而技 法效果的运用也掩盖了思维创意的不足.

(三)创新思维的缺乏 由于我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起步较晚,而且都是在传统工艺美 术教育的思维模式下逐渐建立起来的,所以一直以来我国的艺术设 计教育思维模式都是沿用原来工艺美术教育的现成格式,讲究按部 就班,讲究循规蹈矩,规范化的课程,固定性的教学方法,抹杀了 教与学的个性发展,而且设计与市场相距甚远,理论与实践脱节.

在这样的教育思维束缚下,培养出的学生往往重技巧,轻创造,缺 乏创新性能力,更谈不上持久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对当前艺术教育的一些思考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随着电脑的普及,现在的设计基本上都由电脑完成。我们应 该注意的是,对于一个设计作品而言,再好的电脑效果也比不上优 秀的构思。创新不是无原则无方向的,而是不断突破旧有的思维模 式,应不断地提出新思想、新观念.

(二)优化师资队伍 教学质量是学校办学的生命线,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提高 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管理能力,学校要对新工作的教师进行专业 知识、授课经验和技巧的培训和提高。现今艺术设计教育模式必须 要改革,而且要探索出一条适合专业办学特色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张丹丹.对于我国职业艺术设计教育的几点思考.教育艺 术,(7).

[2]张玉忠.对当前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现状的几点思考.电影评 介,(4).

[3]胡天君.关于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几点思考.中国成人教 育,(1).

15.《我国古代建筑艺术》教学设计 篇十五

姚仁喜:首先说一下项目所在的乌镇大剧院的一些背景情况。因为乌镇的旅游发展已经很成功, 目前他们正在着手办一个定期的乌镇国际戏剧节。这种戏剧节在亚洲目前还是比较少的, 在欧洲有两个知名的戏剧节:法国的阿维尼翁戏剧节和英国的爱丁堡戏剧节。乌镇要办一个戏剧节, 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大剧场, 还包括很多不同规模大小的室内和户外的剧场。我们所做的乌镇大剧院就是乌镇戏剧节所规划的七个剧场中最大的一个。乌镇的另外六个剧场包括一个户外的水剧场, 这是一个对原有剧场的改造, 以便其更适合演出的需求, 另外两个是如同“黑盒子”的双胞胎剧场, 还有一个很有趣的老剧场建筑, 位于乌镇的街道上, 我们把它调整改造成了一个有阶梯座位, 而且更具备表演功能的剧场, 还有一个是省家厅。

乌镇大剧院的业主最初提出了两个功能要求, 一个是项目是要能容纳一千多人的传统式的剧场, 另外一个剧场的多功能性, 他们提出项目是要比一般的黑盒子还要大的空间, 大概可以容纳500至600多人的一个空间, 可以做实验剧场, 也可以用作电影节期间电影放映的需求, 甚至是可以用作宴会等功能。

剧场的设计有其自身的特点, 比如说舞台的上方会考虑布景所需要的固定高度和设备以及舞台的设置等。

乌镇具有浓郁的历史气息, 其整个环境非常优美, 不过乌镇的建筑大部分都是两三层楼的民居建筑。要在这种环境中放入如此大的一个量体, 同时还要确保这个新的量体不能影响到原有的环境, 对我们来说, 这是这个项目最大的挑战。所以为了保证同时实现这两个剧院功能, 我们就要尽量减少它的体量, 最后我们把两个剧院背对背相扣, 这样整体的体量自然会减少。

同时, 这种相扣也带来了另外一种可能性, 即两个剧院可以连通使用。所以本来是两个单独的剧场, 最后变成了一个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连通使用的灵活的剧场, 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体量变小了, 功能反而增加了。

“并蒂莲”的效果是我们引用的一种方式, 是剧场的整个体量形态和故事两个方面的联系。现代剧场必须具有一定规模的体量和高度, 我们除了采用两个不同高度的剧场背对背, 还有没有其他方式让整个剧场的体量不会有点惊人, 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片状来实现, 我们把建筑的体量切割变成碎花, 如同花瓣一样。在设计中, 我们将这些碎花做了一些数学上的模式处理, 以此来降低剧场对外界的冲击。第二点就是, 乌镇是一个水乡, 同时江南园林有很多莲花、荷花, “并蒂莲”的效果也就成了文化上一个吉祥的象征。所以, 这就变成一个故事。项目基地处在距离乌镇主要的街道和水道稍微远一点的地方, 所以从远处看, 整个剧场在视觉上是处在水中的, 这种形式也与莲花有一定的联系。所以我们用“并蒂莲”的概念来阐释了双剧场背对背相扣的这种设计。

记者:扎哈设计的望京SOHO其流线的外形褒贬不一, 有人提出, 这种建筑并没有契合到其周边的背景环境, 它可以建在任何一个城市。乌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 其浓厚的传统文化特征和场地的自然环境是如何在设计中得以体现的?

姚仁喜:首先我想先说一下建筑物与周遭环境的协调性。我不认同所有的建筑都要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 因为每一个建筑物与其所在的地点有其特殊性, 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要相互协调, 有时候有些建筑是要扮演其在城市或者非城市空间里所要扮演的公共性或特殊性的角色。我想这个在历史上是有很多例子的。也许现在很多建筑想要标新立异, 所以有人开始觉得这种独特性不能接受。可是, 如果说建筑一定要配合周遭环境的观点是一个不可打破的道德上的观点, 我是不赞同的。

关于乌镇大剧院项目, 因为乌镇是一个个性非常强的环境, 我们着手设计的时候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在乌镇魅力的环境中, 做一个有加分效果的东西而不是去破坏原有的东西。项目本身的规划是一个较大的体量, 但现有的体量是一些江南特色的两三层楼的民居式建筑, 而这两种建筑自身的特质是完全不同的。

在这点上我觉得有一个情况可以参考。比如说欧洲的意大利, 很多中世纪特征的小镇都很有特色, 那里的建筑规模都很小, 整个小镇是由弯弯曲曲的街道组合而成的。

在某个层次上, 空间的尺度与乌镇是类似的。不过在欧洲这样的小镇, 总有一些地方, 或者是城镇的中心, 或者其他地方会出现一个很大的教堂, 教堂前门就会有一个广场, 这些教堂几乎都有好几百年的历史。可是在那个城市当中, 人们不会觉得那个教堂建筑是突兀的, 不会觉得它不属于那个地方。其实这里是有很多原因的, 一方面是他们使用了统一的材料。其次重要的并不是尺度, 而是建筑的质感、颜色跟材料是否是一致的。因为某些公共建筑它必须有一定的尺度和体量, 在乌镇大剧院中, 我们所用的材料, 首先在颜色上是与乌镇现有的建筑是一致的, 其次在剧院透明的一侧, 我们所用的材料是取自于乌镇的一些很旧的木材, 这些木材是从乌镇以前的旧房子拆迁或者船上拆卸首级得来的, 我们只是对木材做了重新处理。

在剧院另外坚实的一侧我们运用了当地的京砖, 这是一种以前用作城墙的砖。虽然这些京砖是新烧的, 但他与乌镇原有房子的青灰色的砖是一样的, 质感、颜色几乎都保持了一致性。所以整个建筑在视觉上、质感上以及材料的本质上是与现有的建筑保持了一致性。我相信这个项目建成后不会很突兀。

记者:观众厅的形态和细节设计有哪些特点?有没有运用一些先进的建筑技术?

姚仁喜:刚刚我们提到了两个剧场相扣的形态, 即两个椭圆形的形状相靠, 大厅设置在外面, 剧场在里面。大厅设置在比较通透的一侧, 外墙我们运用了冰裂纹的木材。在这一侧是一个可以容纳一千多人的大剧场, 几乎是透明的, 观众可以从大厅看到整个乌镇的景色, 我们将这个厅称为蓝厅, 内部主要采用了江南一带的蓝染的布的颜色来装饰, 蓝色覆盖了整个音乐厅里的墙壁和座位, 同时以金色为辅做了装点。另外是一个长方形的多功能厅, 大厅部分就是倾斜的厚重砖墙, 光线引入较少, 这个厅是采用了暗红色装饰, 所用的主题也是蓝染上面的花纹, 以镂空的形式最后成了光线的一种表现形式。所有的图案与故事的来源都与当地文化有关联, 最终的设计带来了一个现代化的室内环境。项目并没有运用一些特别先进的技术, 不过由于剧场较大的宽度和几何形特点, 我们将钢筋混凝土和钢构结合。我们觉得目前虽然有很多新的技术, 有时候反而是一些旧的东西比较难做。比如说我们要在外墙用旧木头做一个非常精准的冰裂的格栅, 其实这是最难的。因为其几何形比较复杂, 同时我们用的是地地道道的旧木头, 而非工业产品。砌那些京砖也很有难度, 因为墙面是弧形的, 而且是放射性的, 同时我们将每一批京转在某一处有一定程度的转角和垂直, 从而凸显出来, 这些凸显出来的点状的砖整体看起来是一个放射性的交织的网。这都是非常挑战功法的。所以说我们并没有运用新的技术, 可是我们是在把建筑当成一个工艺品在做。尤其是在现代化的都市, 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等都没有手工感, 比较冰冷, 而这个剧院就体现了非常强烈的手工感。

记者:最初的设计方案在施工时修改多吗?姚仁喜:我们最初为业主提了两个方案, 他们选择了其中一个之后, 很快就动工了, 项目整个周期是非常快的。即便这个项目的几何形非常复杂, 因为业主非常信任我们, 所以他们几乎没有改动要求, 反而是我们自己, 综合考虑到项目的复杂性很高, 比如说外面的墙和柱子几乎没有地方是平直的, 我们就花很多精力把所有的细节、几何形、三维等所有的关系在细节上做了很多优化和调整。工地后来开工后, 我们很高兴, 因为项目做得还是很好的, 比如说在角度上没有出现问题。后来业主请我们做了室内的设计。

记者:文化建筑的设计及其定位对所在的城市有极大影响。您如何理解乌镇剧院对乌镇带来的影响?

姚仁喜:所有的文化建筑在任何一个聚落或城市都是一个高潮, 是一个公共性建筑。到目前为止, 乌镇有一种重复与单调性。虽然有个别有特色的庭院或者小型的图书馆项目, 不过并不多。这个剧院完成之后, 乌镇就会彰显出一定的主题。比如我前面提到的欧洲的教堂, 它会赋予整个城市一种多样性, 公共性与非公共性空间之间的对比就会更强烈。我认为, 乌镇剧院会丰富整个城镇的复杂性和趣味性。

记者:从最初开始选择做设计到现在, 您个人所坚持的设计理念和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姚仁喜:设计理念是在变化的, 可能像其他人所说的, 我做建筑很认真、不妥协。不过有一件事是没有太大变化, 就是我对建筑的热情。到目前为止我还是会做之前做的事, 设计、选材料等。

记者:外界将您评为台湾现代建筑领航者、“带领台湾建筑界创新的要角”, 您如何看待?

姚仁喜:他人的看法我只会以一种平常的心态看待。某种程度上, 我们是幸运的, 这么多年来可能做了一些先锋的设计。

可能我们为台湾同业或者是年轻一辈提供了一些经验。我们喜欢做建筑, 而且比较敢于尝试。我们提供了很多种建筑的可能性。同时, 我们为建筑师建立了一种职业上的态度及标准, 之前台湾建筑师的较色和职业标准不是非常确定的, 大家都还在摸索, 我们从一些先进的地方学习, 坚持把建筑师这个职业做到一个水准。总的来说, 建筑师这个行业全球是一样的, 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行业, 就是古语中提到的“有巢氏”, 这个古老的行业不会消失。用坚守古老的原则去做应该会做得很好, 这是我所坚持的。

记者:曾以台北为中心发展出来的一波新建筑美学运动对您个人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

姚仁喜:新的机会出现就会带来很多可能性。正如我刚刚所说的, 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愿意接受挑战, 做了很多新的尝试, 所以很多人会有回应。我之前做过一个都市里的佛寺。当时很多寺庙都是很传统的寺庙的样子, 业主想做一个新的寺庙, 我当时尝试做了一个完全跟传统寺庙不一样的建筑。这个建筑出现后, 很多人理解到, 佛教的建筑不应该都是很古老的, 反而可以是新颖的。所以大概就是这样, 我只是在做我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却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种先锋。可以这么说, 我只是在湖里丢了一个石头而已, 而我丢石头的初衷只是出于个人爱好。

记者:社会环境对建筑设计会有比较重要的影响, 您认为目前台湾建筑设计环境怎样?姚仁喜:站在一个批判的角度来看, 我觉得有三个方面是要考虑的。第一个是过分的商业化, 很多建筑, 尤其是住宅设计, 因为出于销售的目的, 开发商就会标榜奢华等特征。不幸的是, 住宅建筑在一个城市当中占到很大的比重, 这种趋势会让建筑很虚浮、很表面, 它跟城市未必会发生一个很积极的联系。第二点是一种胆怯心理。因为创作是要某种胆量去寻找火花的, 可能是社会上的各种限制太多, 挑战太少。第三就是束缚性太大。建筑的限制越来越多, 很多制度建立的初衷是好的, 比如说对于环境或者节能的要求, 可是当他变成一个机构化的条文后, 反而会变成某种束缚。无论建筑的规模大小, 都是受到这种捆绑式的限制, 所以很多年轻建筑师的创意因此会被扼杀。

记者:对佛教的学习与所获得认识对您的生活和设计有哪些影响?

姚仁喜:比较准确的来说应该是对佛学或者佛教的哲学的学习。我是大概15年前开始接触佛学的, 宗教不是我所感兴趣的, 其哲学是非常深奥的, 这不是一种信仰。从佛教的哲学角度来说, 我们是要追求一种自由的状态。因为我们目前受到各种束缚, 并不自由, 如果这种束缚带入我们的创作, 便会成为一个很大的限制, 其实我们最大的束缚是被自己束缚, 所以创作上我们常常很在乎我们做出来的东西别人是否会认可, 是否体现了自己的概念。这些反而让创作的自由不能发挥。我喜欢用老子讲的一些话, 其中一句是我的座右铭:“为学日益”, 学的东西每天是要越来越多的, “为道日损”, 如果把它看做一个道来看的话, 每天是越来越减少的,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无为而无所不为也”, 当你可以到无为的状态的时候就是无所不为, 我觉得这跟创作很密切的。如果我们能够处在一种无为的状态下, 设计的自由或者能量会源源不绝。所以要打破观念习惯或者自以为是的一些东西, 这在设计的创作过程也是相同的。

记者:您为什么会选择做建筑师?

姚仁喜:在我成长的年代台湾没什么新的建筑出现, 当时经济发展很缓慢。在高中, 我对艺术和美术很感兴趣, 对科学物理反而没什么兴趣。后来填报大学志愿的时候, 我觉得只有建筑系好像比较接近我的兴趣, 所以第一志愿就填报了东海大学建筑系, 也被录取了。当时还引起了一阵轰动, 大家觉得很诧异, 因为我的分数很高, 完全可以去台大。但我觉得我很幸运, 我后来也发现建筑就是我很喜欢的东西, 直到今天我还很庆幸自己选择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乌镇大剧院Wuzhen Theater

项目地点:中国浙江省乌镇

设计:大元联合建筑师事务所

会元设计咨询 (上海) 有限公司

建筑师:姚仁喜

参与人员:朱文弘、沈国健、许榉译、郑乃文、

巫奇升、王馨慧、孙建钧、张建翔、

姜妮、冯磊、林佳宪

执行建筑师: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结构:钢筋混凝土、钢骨

材料:青砖、玻璃幕墙、实木格栅

基地面积:54, 980平方米

建筑面积:6, 920平方米

总楼地板面积:约21, 750平方米

设计时间:2010年5月—2010年12月

宛如在梦境似的古镇, 剧院像一盏并蒂莲, 盛开在水面之上……

项目位于江南水乡梦境似的古镇——乌镇。乌镇管理者将乌镇设定为国际重要戏剧节的活动据点。为了实现这个愿景, 乌镇大剧院的设计委托了姚仁喜建筑师及其团队。

设计的最大挑战在于剧院的两个剧场:1, 200席的主剧院及600座的多功能剧场, 背对背, 满足现代剧场机能却又不显突兀的融入这片古典精巧的水乡之中。设计引用了代表吉兆的“并蒂莲”的隐喻, 将这个寓意祥瑞蓬勃的形象, 转化为一实一虚的两个椭圆量体, 分别配置以两座剧场, 重叠并蒂的部份则为舞台区, 舞台可依需求合并或单独利用, 以创造多样的表演形式。

而由于兼具戏剧节表演与观光的双重机能, 剧院将满足不同形式的使用需求, 提供包括传统戏曲、前卫表演艺术、时尚舞台秀、婚宴喜庆等活动的空间。

访客搭乘乌蓬船或经由栈桥步行到达剧院。多功能剧场位于建筑右侧, 一片砌上京砖的斜墙, 宛如花瓣层叠, 包围出剧场的前厅空间;西侧的大剧院则以清透光亮的量体展现对比, 折屏式的玻璃帷幕, 外侧披覆一圈传统样式窗花, 在夜晚泛出的幽幽光影反射在水面上, 为如梦似幻的水乡增添另一番风情。

古戏台

在一个古典的庭院中, 利用轻量的木结构融入既有的庭院中及翻新观众席来适应现代表演的剧场的模式。新的舞台是个双面舞台, 观众可由剧院内的观众席欣赏表演, 抑或乘船于水面上欣赏表演。

16.《我国古代建筑艺术》教学设计 篇十六

一、礼乐文化的渊源

春秋时期,学术思想十分活跃,使得社会思潮与文化也达到空前繁荣的地步, 是一个文化开放的时代。中国

文化的礼乐成分非常突出,它深层地规范着中国美学思想,影响着中国设计艺术的发展。那么,“礼乐”是什么呢?相传它是在周初确定的一整套的典章、制度、规矩、礼仪,是原始巫术礼仪基础上的晚期氏族统治体系的规范化和系统化。作为早期宗法制的殷周体制,仍然包裹在氏族血缘的层层衣装之中,它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直接从原始文化延续而来。一方面,它有上下等级、尊卑长幼等明确而严格的秩序规定,原始氏族的全民性礼仪已变而为少数贵族所垄断;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基础延续着氏族共同体的基本社会结构,从而这套“礼仪”一定程度上仍然保存了原始的民主性和人民性。

二、礼乐文化在设计中的体现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祭祀中,如方位、位置尊卑、服饰、酒食、器皿、乐师、庆典词章等,都能在其设计安排中既体现出礼法,又有特定的文化习惯,这种礼乐文化符合中国人的特定习惯思维、审美趣味,是中国设计的早期形态。“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这都说明人的行为是以礼乐为准绳的,我们东方人的审美思想、设计艺术都无时无处不受这“礼乐”文化的支配。无论是家具、建筑、服饰、审美大众文化行为,还是园林建筑等诸方面,都受到礼乐文化的影响。例如很多明式家具存在着浓厚的封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为封建统治阶级所占有使用,椅子坐面和扶手都比较高宽,这是和封建统治阶级要求“正襟危坐相一致”。如果我们考察中国建筑的材料结构,会发现其基本上也是木质材料,形成一种独特的木质结构体系。它满足了中国人的含蓄、质朴的风格,几千年的建筑特征总是如此。所以,中国建筑体现出高超的艺术成就,显示出与西方建筑语言截然不同的特点,自始至终保持着手工艺操作手段,是我们中国设计美学的理念,它古朴并具有生活味,体现了我们的血缘文化特点。

(一)在城市布局上的体现

作为一个典范,北京故宫的严格对称布置,层层门阙殿宇和庭院空间相联结组成庞大建筑群,把封建“君权”抬高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这种极端严肃的布置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典型。《考工记》中对周代的城市建设制度有明确的记载,城的大小因受封者的等级而异,城内道路的宽处、城墙的高度和建筑的颜色都有等级的区分。中国古代的城市,特别是都城和地方行政中心,往往是按照一定的布局进行规划和设计的,以保证帝王的使用和安全为目的,体现了国君的尊严。居民被限制在四周有方高墙封闭的“里”或“坊”里,“里”、“坊”置于街道围城的一个个的方格里,市场集中在少数特定的坊内,住宅和商店只能面朝“坊”内开门,坊的开关都是定时的。这一切都着力渲染皇权礼乐的审美意识,体现着尊卑等级秩序。这种影响在民用住宅中也存在着。

(二)在民居建筑上的体现

建筑物通常都是人主要活动的场所,这一点可以从空间的变化看出来。其设计原则是内向含蓄的,多层次的,力求多方面的均衡对称。由于建筑群是内向的,因此,想清楚了解中国建筑的完整形象就必须从组群院落整体去认识。四合院在家庭生活上充分体现出古代社会的长幼有序、上下有分、内外有别。在家族制度深厚的中国,四合院维系着亲情,并体现了不同家族成员的不同地位。北京四合院形制尽管基本一样,但在封建时代,其规模、样式以及装饰都有严格的等级差别。

清代四合院大体上可分为四个等级:亲王、公侯、品官和百姓。大小也因地位尊卑而分单院、前后重院和多重院。亲王府规模最大,样式和故宫大体相同,但面积和规模要小得多,分前后两个部分,前部分有3重殿堂。公侯宅第有前厅、中堂、后堂为7间,大门为3间,门上有金漆兽面锡环。一、二品官,厅和堂各有7间,大门为绿油兽面锡环;三、四、五品官,厅和堂为7间,大门为黑油锡环;六、七、八、九品官,厅和堂只能有3间,大门为1间黑色,用铁环。一般平民住宅只可建10到30所房屋,但每所正房不得超过3间。由此可见礼乐文化深刻的影响。

大门是建筑的出入口,也是人的脸面,无论在建筑样式、建筑等级、建筑装饰上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建筑的大门除了提供出入的物质功能外,它所具有的标志与象征作用也很重要。同时它所表现出的传统礼制的思想,所反映出的等级制度以及文化内涵,可以说是建筑文化中很重要的部分。即使是官居一品的大学士,他所居住的四合院的宅门,也只能是一间,与普通百姓没有区别。但是,在大门的样式上,却做了严格的等级限制。只有一定品级的官员才可以使用广亮大门与金柱大门,一般百姓是不可以采用的。四合院的大门因此由于等级可分为王府大门、广亮大门、金柱大门、蛮子门、如意门、墙垣式大门等形式。王府大门是屋宇式大门中的最高等级:通常有五间三启门和三间一启门两等,这种大门建在宅院的中轴线上,宏伟气派。在民宅中,墙垣式门最普遍,它的样式尽管很多,但基本造型相同,主要由腿子、门楣、屋面、脊饰等部分组成,一般都比较简单朴素,所以采用者也不在少数。

参考文献:

[1]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2]彭德,中国美术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3]杨先艺,设计艺术历程[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17.《我国古代建筑艺术》教学设计 篇十七

(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老师把学生列举的作品一一写在黑板上):《西游记》、《水浒》、《镜花缘》、《西厢记》、《七侠五义》、《红楼梦》、《三国志》、《东周列国志》、《隋唐演义》、《说岳全传》、《老人与海》、《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聊斋志异》……(学生回答中的错误,老师不需马上纠正,照样抄在黑板上,留待下面处理。)

(由提问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扩大知识面,使课内课外相结合,给讲述小说发展提供充分的材料,更重要的是能从学生的回答中寻找问题,有了问题,才有突破口,才能实施点拨教学,所以它能起一石三鸟的作用。)

(三)引议释疑,直逼关键。

师:同学们列举了这么多的作品,说明大家在课外看了很多书,阅读面很广泛,非常好。但是,在你们列举的作品中有没有不符合要求的?

生:有。《老人与海》不是中国小说,是美国作家海明威写的。

师:对,我们回答问题,要注意它的针对性。(用黑板擦擦掉《老人与海》。)

生:《西厢记》是戏剧,不是小说。

师:对,我们还要注意文学样式的不同。(擦掉《西厢记》。)

生:还有《三国志》,它不是小说。

师:对!(这个问题可以直逼关键,不能轻易放过,要重锤敲打。)你说不是小说是什么?

生:是历史著作。

师:说得很对。小说属于文学作品,历史著作则不是。那么,你能说说文学作品和历史有什么区别吗?(是关键,要重点问。)(这位同学若回答不出,可另请其他同学回答并补充。)

〔弄清文学和历史的区别,才能理解课文所论的小说前后期的发展,它是本文的一个关键。学生把《三国志》误认为小说,这给老师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契机,应该抓住不放,深入追问。〕

(四)回扣课文,突破难点

师:(针对学生疑惑,适时予以点拨诱导)要准确地回答这个问题,确实有一点难度。不过没有关系,课文中间有一段话能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再仔细看看课文,把这段话找出来,怎么样?(学生看书。)

生:老师,我找到了!课文第3自然节,萧统给文学下过一个定义,就是“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

师:你把这句话再具体解释一下好吗?

生:“事出于沉思”指的是虚构、想象,“义归乎翰藻”指的是讲求文采,就是说文学作品不仅要虚构想象,还要讲求文采。

师:说得很好,那么历史呢?

生:历史要求忠实于史实,不能虚构夸张。

师:说得对。文学和历史的区别就在于前者可以虚构想象,讲求文采;后者则要据史实录,不虚夸,不溢美,所以说《三国志》是历史,而《三国演义》才是小说。(擦掉《三国志》。)

(萧统的文学定义是难点也是重点,下功夫突破它,其余的内容就能迎刃而解;另外,要同学看课文,是把教学从课外再拉回到课内,这样教学才扎实,才不至于脱离课本天马行空。)

(五)逐段概括,理清线索。

师:按照萧统给文学下的定义,我国古代小说可以分成前后两期,前期离不开史实记载,后期才逐渐脱离历史真正成为文学创作。请说说前期小说包括哪些?

生:神话传说和志怪、志人小说。

师:“志”是什么意思?

生:是记录的意思。

师:后期小说又包括哪些?

生:传奇、话本和明清小说。

师:划分得很正确。同学们恐怕已经注意到了这篇文章的一个特点,就是在论述小说的发展时,基本上是一个自然节论述一个发展阶段,而且非常简明扼要。下面我们试着逐段概括一下。

(让学生逐段概括,并明确)

第1段,论述小说的起源――神话传说;

第2段,论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志怪、志人小说;

第3段,论述唐代传奇;

第5段,论述宋元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

第6段,论述小说发展的顶峰――明清小说。

(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进行归纳,既可以让他们熟悉、掌握课文,更重要的是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六)呼应开头,完成练习。

师:经过上面的概括,我们对古代小说发展的线索已经弄清楚了。下面我们来共同完成“思考和练习一”。(出示画有表格的小黑板。)补充说明一下,我在原表格上增加了一栏“作品举例”,大家可以从课本上和黑板上(指黑板上写的同学列举的作品)各举一两部作品填入栏内。

(学生回答,老师把答案一一填入小黑板的表格内)

朝代小说发展阶段体裁特点作品举例

魏晋南北朝以前起源神话传说《女娲补天》《精卫填海》

魏晋南北朝发展“志怪”“志人”《搜神记》《世说新语》

唐成熟唐传奇《柳毅传》《李娃传》

宋元继续发展话本小说、演义小说“三言”、“二拍”《说岳全传》

明清顶峰文人独立创作,关注平凡人生的现实主义小说《金瓶梅》《红楼梦》

(这一教学环节照应了课前预习,做到教学严谨,起迄相应。另外,通过填表格的形式不仅使课内外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起到了复习巩固的作用。)

上一篇:品格教育的重要性下一篇:小熊砍树儿歌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