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素材与运用(精选9篇)
1.议论文写作素材与运用 篇一
【素材清单】
《老人与海》描述了一个发生在茫茫大海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一个精神沮丧的老渔人——桑地亚哥,在职业自豪感的支持下,他冒险远航至墨西哥湾,连续64天在海上打鱼而一无所获,第65天仍然继续去捕鱼,终于捕到了一条大马林鱼,但在返航的途中,又遇到了大群鲨鱼的围攻,老人桑地亚哥奋不顾身,与鲨鱼进行了一夜的搏斗,结果当老人返回岸上时,大马林鱼只剩下一副巨大的鱼骨架子。
小说节选正是通过桑地亚哥智斗鲨鱼、勇斗鲨鱼、百折百挠斗鲨鱼的过程,塑造了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形象,歌颂了桑地亚哥英勇顽强的精神,表达了人要顽强斗争夺取胜利,并勇敢地面对失败的态度。告诉人们:人虽然可以暂时战败,但人的精神是永远也打不垮的。
【写作素材】
1、桑地亚哥,一个弱小孤独的老人,面对浩瀚无限的大海和凶猛无比的巨大的鲨鱼,硬是拖着疲惫的身体与之进行不懈的抗争,他胜了,胜得坦荡!他像一面旗帜,立在海岸上,面对着浩瀚的大海与汹涌的波涛,无语,只是挺着胸膛,以撼人的气魄迎着猎猎作响的海风!
“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强而有力的音符从桑地亚哥的嘴里,不是从他的心里涌出。老人弱小的,但是他的坚强的性格是伟大的。老人在生活中遭遇挫折苦难时的乐观向上和永不服输的人生态度永远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2、《老人与海》是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小说,于1952年出版。《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描写了一位老年古巴渔民,在离岸很远海流中孤身与星鲨搏斗的故事。《老人与海》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学中的突出地位,对于他们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风吹向空寂的海面,一个孤独的老人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漂泊在茫茫的海面上活像个大战后的勇士。为了制服那条庞大的马林鱼,他已经费了自己近乎所有的力气。而今,他带着自己捕获的大鱼航行回家,他希望运气的眷顾,可那些不断袭来的鲨鱼却让这个老人在疲累中一次又一次地奋力作战。他什么也顾不得了,他只是想保住他的鱼,哪怕剩下的再少。
3、海明威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曾身中两百多块碎弹片,狂热于拳击、斗牛,在非洲的丛林里追猎雄狮,一生中曾三次读到自己的讣告却又都奇迹般地活了下来,终凭《老人与海》斩获诺贝尔奖,并创下了堪称人类出版史上最快畅销记录:48小时售出530万册!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不愿意目睹自己成为一个灵感全失的废物,于是他将枪管塞进口中,冷静地扣动扳机。4、1923年,海明威的第一本小说《三个故事与十首诗》出版了,只印300本,受到批评;隔了一年,另外一本《在我们的时代里》出版了,印了1735本,只卖掉了500本,又遭到批评;第二年推出《太阳照样上升》,突然非常轰动,一下子卖掉了26000本,还是遭到批评。
1954年,海明威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当时也有人批评他最轰动的小说《战地钟声》粗糙紊乱,《老人与海》单调无味。可是,海明威仍然我行我素,写作不辍。
首页
5、海明威每天早晨6点半,便聚精会神地站着写作,一直写到中午12点半,通常一次写作不超过6小时,偶尔延长两小时。他喜欢用铅笔写作,便于修改。有人说他写作时一天用了20支铅笔。他说没这么多,写得最顺手时一天就用了7支铅笔。海明威在埋头创作的同时,每年都要读点莎士比亚的剧作,以及其他著名作家的巨著;此外还精心研究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西班牙油画家戈雅、法国现代派画家谢赞勒的作品。他说,他向画家学到的东西跟向文学家学到的东西一样多。他特别注意学习音乐作品基调的和谐和旋律的配合。难怪他的小说情景交融浓淡适宜,语言简洁清新、独创一格。
6、硬汉海明威
他14岁走进拳击场,满脸鲜血,可他不肯倒下;19岁走上战场,200多块弹头弹片,也没能让他倒下;写作上的无数艰辛,无数的退稿,无数的失败,还是无法打倒他;直到晚年,连续两次飞机失事,他都从大火中站了起来;最后不愿意成为无能的弱者,他举枪自杀。
“硬汉子”是海明威作品中经常表现的主题,也是他的作品中常有的人物。他们在外界巨大的压力和厄运打击下,仍然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甚至视死如归,他们尽管失败了,却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有着胜利者的风度。他成功地塑造硬汉形象,并不是因为掌握了一套写硬汉的技巧。他写作的方法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他自己先做个硬汉,然后他写他自己。因此,人们认为海明威的作品大多有他自己的影子。
7、海明威写作态度极其严肃,十分重视作品的修改。他每天开始写作时,先把前一天写的读一遍,写到哪里就改到哪里。全书写完后又从头到尾改一遍;草稿请人家打字誊清后又改一遍;最后清样出来再改一遍。他认为这样三次大修改是写好一本书的必要条件。他的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初稿写了6个月,修改又花了5个月,清样出来后还在改,最后一页一共改了39次才满意。《丧钟为谁而鸣》的创作花了17个月,脱稿后天天都在修改,清样出来后,他连续修改了96个小时,没有离开房间。他主张“去掉废话”,把一切华而不实的词句删去。最终他取得了成功。
8、“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能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硬汉子”是海明威作品中经常表现的主题,也是作品中常有的人物。他们在外界的巨大的压力和厄运打击时,仍然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甚至视死如归,他们尽管失败了,却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有着胜利者的风度。
狮子,是刚毅和勇猛的象征,美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马尔科姆·考利在一篇文章里称海明威为“这头老狮子”,对他顽强奋斗的一生赞叹不已!许多学者和读者深有同感,认为“老狮子”的称号,生动地概括了海明威性格中刚毅、勇敢和坚韧的一面,给人留下永不磨灭的印象。
海明威本人及笔下的人物影响了整整一代甚至几代美国人,人们争相仿效他和他的作品中的人物。就凭他独特的作品,就凭他那硬汉精神,他就是美国精神的化身。美国人这样看海明威:永不失败的人,不怕死的人,勇敢的人,代表美利坚精神的人。
真正的作家总与死亡有不解之缘,因为纵性生之欢悦时,能对对幕落灯息的,必然进行探索是每一个严肃的、有良知、有责任心的作家所应具有的素质。海明威亦如此,他的小说到处流淌着死亡的气息。
海明威一辈子对死亡进行了探索,如实地描写了自己看到的世界,并热衷于表现奇特、暴力、罪恶、英勇不屈和死亡的主题。在他的晚年,由于多种疾病并发,使他不能象从前一样继续写作,最后他以特殊的勇气和方式,走向死亡,接受死亡。那是一种浪漫的死亡,因为他对这世界再无所求。“死自有一种美,一种安静,一种不会使我惧怕的变形。”这也是对“硬汉子”一种追求吧。
“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地却永远长存。日头出来,日头落下,急归所去之地。风往南刮,风往北转,不住地旋转,而且返回转行原道。江河都往海里流海却流不满。江河从何处来,仍归还何处。”
海明威的作品以歌颂普通人的真诚和勇敢为主题。而激情、尝试、冒险,反抗宿命,找寻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值得信赖,活得真实而精彩,则是他的人生主题。海明威挣脱了阶级、时代的束缚,是人性的理想代表,是正义的化身,是反对战争的斗士。海明威不只是一个作家的名字,他更是一种生存方式,一种精神的代名词。他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不朽的巨著,还有更多的人生思考„„ 【素材激活】
硬汉本色
《老人与海》的主人公非同寻常,老渔夫桑地亚哥说:“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能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是海明威的心声,也是他自身的写照。海明威一生如同一名斗牛士,百折不挠,败而不馁。他曾做动战地记者,医生从他的身体里取出二百多片弹片,战地历险,可见一斑。海明威与他塑造的硬汉形象说明,磨难面前,方显出硬汉本色。硬汉之“硬”在其意志,源于两块基石:一是硬汉价值观——人生在世,就应该有所贡献,甚至认为,人生的使命就是战胜厄运;二是硬汉辩证法——苦难愈重,意志愈坚;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爱因斯坦说过:“对一个人来说,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为重要。”桑地亚哥历尽艰辛捕获的大马林鱼虽最终被鲨鱼吃掉,但他的苦斗历程彰显了人性中最宝贵的英雄主义精神。这正是硬汉形象为人所称道的地方。
写作运用
【适用话题】可用于“挫折”“困难”“生活的强者”“奋斗”“精神”“坚毅”“尊严”“自信”“永不言败”“坚强”“走出困境”“苦与乐”“渺小与伟大”等写作话题或题目中。
角度一:人在与自然的对立中,具有不可征服的精神力量。
小说塑造了以桑地亚哥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性格”,礼赞了人类的永恒价值——在与自然的斗争中,人年具有的不可征服的精神力量。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如何从灾难和实际失败的环境中攫取精神上的胜利的方法。
角度二:自信的价值
桑地亚哥永不放弃地捕鱼,首先来自他的自信。桑地亚哥连续出海64天了,一条鱼也没捕到。可是,“那双眼睛啊,像海水一样蓝,是愉快的,毫不沮丧的”。桑地亚哥的自信是绝对的自信,是不以环境变化而变化的自信,是不用与他人比较的自信。在桑地亚哥的生存哲学中,即使遭遇到了极点的背运,人也只能自信。从物质上来说,老人搏斗了三天三夜的结果是失败了;但从人的精神、从人的自信自尊、从人勇于和命运作竭尽全力的抗争来说,桑地亚哥取得了胜利。
自信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根本动力与保证,人活着就必须自信,不自信是人消费不起的奢侈品。
角度三:英雄精神
《老人与海》塑造了典型的英雄形象。桑地亚哥在充满惊险和死亡威胁的大海上和鲨鱼展开英勇的搏斗,这种屹立不屈、勇于斗争的精神就是英雄的精神。
【运用范例】
1、那些击败庸人的挫折与失败,是英雄成功路上的铺路石。穿越几千年的尘埃,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失败为常态,百炼始成钢。
英雄如此,桑地亚哥亦如此。鲨鱼的数量越来越多,手中的武器越来越弱,但是这个漂泊于苍茫大海上的老英雄,用自己从岁月中提炼出的经验,从挫折中迸发出的勇气,以及在时光中永不褪色的毅力,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鲨鱼的进功。这是英雄的力量,心的力量,是英雄之心可以到达的地方,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桑地亚哥带着这颗英雄之心,怀抱哈瓦那灯火带来的希望,与鲨鱼展开搏斗,虽然没有保全自己的战利品,却获得了这场艰苦战斗的胜利,他永远是一个坚强不屈的战士,一个不会被击败的英雄。(《我心中的桑地亚哥》)
2、它躺在我的船舱里,封面打湿过,又被晒干,再被打湿,再晒干。风与水拉锯作战,让此刻封皮的模样,就像这本书中主人公那张脸不用费脑筋你就能想到这本书的名字:老人与海。这是我最为珍视的一本旧书。
当然最开始它肯定是一本新书,就像大海最初对我而言,就是一个未知的新世界。我还记得第一次阅读海明威文字的情景,那就是一场心灵在风浪中的穿行。我在深夜一口气读完居然睡意全无。东方泛白的时候,我眼前出现的是海上的日出,风云变幻,鸥鸟成群,一艘小船向我徐徐驶来,一个黝黑的老人冲我挥手,露出自信的微笑。
再次看这本书,已经在乘风破浪的旅程中了。那是我孤身一人挑战大海的时候。老人圣地亚哥很久没有捕到一条鱼,没有人相信他能够满载而归,就像没有人相信我能纵横万里海疆,甚至跋涉重重远洋。一个人的星夜,我与这本书孤独相对,海明威的文字是寂寞的,我的身影也是寂寞的。
最近我又开始翻读《老人与海》,在陆地上,家里柔软的沙发上。每一次出发和归航,都让我领悟到不同的人生境界,而每一次读《老人与海》也是如此。我开始明白文字中那种宁静和遥远的感觉。圣地亚哥为什么一次次出海呢?难道只是为了去捕获一船鱼吗?做过战地记者的海明威肯定不这么认为,他的笔听从心灵的召唤,听从海洋的召唤,让他不由自主地把老人派到狂风暴雨之中。我也是听从心灵的指引而扬帆的,我会在那黑云压城、狂风如刀的海面上,与老人的灵魂相遇。
读着读着,这本书就被我读旧了,封面起了卷,书页发黄,有些页码也不见了,但我依然会去读它。不同的是,现在我有了自己的书,《一个人的环球航海》,我也有了老人那样黝黑的皮肤,以及丰富的海洋体验。我有了一只可以向海明威,向圣地亚哥致敬的“汽笛”,我在深夜翻开书,拉响致敬的笛声。
现在,这两本书都放在我的船舱,一本新书,一本旧书,从新到旧,从旧到新,勾勒我的人生轨迹,挺好!(翟墨《旧书》)
3、当你遇上挫折,你会怎么办?
或许,你会选择逃避,找了个避风的港湾;
或许,你会选择哭泣,用泪水清洗伤心欲绝的心灵;
或许,你会选择求救,寻求可以依靠的独木舟,抑或只是一根树枝;
傅雷曾长叹:不经历磨难的逃避是轻佻的。哭泣之后你又将如何?求助?也许会有,也许不会!
我们能做的,就是拍拍胸脯,坦然地面对!
曾记否?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主人公——老人桑提亚哥,面对着猛勇的恶鱼,硬是拖着疲惫的身体与之进行不懈的抗争,整整八十一天!他胜了,胜得坦荡!他像一面旌旗,立在海岸上,面对着浩瀚的大海和汹涌的波涛,无语,只是挺着胸脯,以撼人的气魄迎着海风猎猎作响!
“一个人可以被战胜,却不可以被打败。”强而有力的音符从桑提亚哥的嘴里,不,是从心里涌出。他虽是虚构的人物,但他的精神却是真实的,他的精神是活的,震撼人心的!
桑提亚哥,一位沧桑的老人,以他的实际行动演绎了他的誓言:一个人可以被战胜,却不可以被打败!小说中的老人犹如此,我们呢?我们现实的人呢?
生活就像一条溪流,有过平淌,也会有激进,更会有阻遇。生活如同大海,有风平浪静,也会有海浪,更会有海啸!我们不能奢求生活的一帆风顺,毕竟,那样太不现实了。现实的我们何必苦苦追求不现实的东西呢?
挫折来临时,我们不要害怕!
记得一句话:“当死神露出他的尖牙对我笑时,我能做的就是报以一笑!”很欣赏作者的风度,也想学着吟一句:当挫折一步步靠近时,我们能做的是操起自信的矛和坚强的盾,勇敢迎上去!
是的,自信和坚强是战胜挫折的有力法宝,怯弱和退缩只能助长挫折的气焰。试想,一个人还没有与挫折交锋就已发抖,又怎么能战胜挫折呢?
当生活遇到挫折,有桑提亚哥的精神扶持你,你还会选择退缩、逃避吗?相信你不会!
当生活遭遇挫折,不要哭泣,操起自信和坚强的心灵武器,迎上去,迎上去,迎上去„„
身后的桑提亚哥老人笑了„„
面前的困难挫折恶魔怕了„„
2.议论文写作素材与运用 篇二
一、积累写作素材
“摆事实, 讲道理”是议论文最基本的写作方法, 在议论文中“摆事实”是为“讲道理”服务的, 要写出有理有据的文章来, 我们就要先学会摆出“事实”, 因此, 我们得积累写作素材, 让“事实说话”。
(一) 写作素材的宝藏———教科书。
课程标准要求:“教科书选文要具有时代性和典范性, 富于文化内涵, 文质兼美, 丰富多彩, 难易适度,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阔学生的眼界。”所以教材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我们为什么坐拥宝库而不去开发利用呢?学习写作时可用如下方法。
1. 准确地引用诗句。
引用古诗文说理且说理透彻是2008年湖南考生《远近焦距》的一大亮点。开篇引用“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 点题又增势, 并引发悬念;接着文章从大到小进行论述。一句“眼肉有尘三界窄, 心中无事一床宽”对人的价值观进行解说, 得出眼界开阔由人看事物的距离决定, 这是大;紧接着用“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这一富有哲理性的话语对个人的行为进行论述, 并且很巧妙地与上面的禅语进行了呼应, 这是中;然后用现实生活之例让文章贴近了生活, 得出“只有跳出来, 才能明白生活之美好”, 这是小。引用的诗句达八句以上, 可谓匠心独运, 恰到好处。2005年天津考生《留给明天 (四) 》引用李白﹑杜甫﹑柳永的诗句, 引发了对“我将要怎样的人生”的思考。
2. 巧妙地化用材料。
“化用”可以使材料成为行文的组成部分, 自然而不着痕迹。使文章有文采, 并显出作者的文学素养。如2005年安徽考生《月亮的正面和反面》:“文王拘而演《周易》, 你想起了父亲临终之嘱;仲尼厄而作《春秋》, 你想起了雄才多磨难;左丘失明而有《国语》, 你想起了百炼成钢;孙子膑脚, 兵法修列, 你想起了花香从苦寒;韩非囚秦而作《说难》、《孤愤》, 你想起了英志还未竟。”此段化用《报任安书》, 贴切自然, 评析司马迁, 富有深度。2005年福建考生《圆形与星形》:“在这里, 他与朋友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看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感受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他以小舟夜泊绝壁下, 探究石钟山的得名, 毫无顾忌地叹郦元之简笑李渤之陋;他以樽中美酒酹江上明月, 看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感慨人生如梦……”化用《赤壁赋》、《石钟山记》、《念奴娇·赤壁怀古》, 浑然天成。
3. 课外延伸教材。
以教材为本, 课外延伸。如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时候, 我们可以了解苏轼的生平背景;学习《指南录 (后序) 》的时候, 我们可以关注文天祥的点滴信息。由课本的一个作者的一个作品延伸开来, 我们又将积累很多素材, 因为他们的经历精神思想同样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如2005年全国乙卷《位置和价值》, 文章选取了苏轼人生的两个点: (1) 被贬黄州; (2) 修筑苏堤。这两个事例恰恰发生在两个“位置”:黄州赤壁、杭州西湖, 这两个事例恰好又是苏轼的两个重要人生阶段, 苏轼在这两个阶段处于不同人生位置:低谷、中间。在这两个“位置”上苏轼都取得了非凡的成绩, 创造了不朽的价值:在黄州成就文学顶峰, 在杭州修筑千古苏堤。只有对苏轼全方面地了解, 考生才能将这些素材为己所用。
(二) 写作素材的源泉———生活。
信息化时代笼罩下的我们, 自然会涉猎各种新闻, 大到国事家事天下事, 小到我们身边的琐事, 做生活的有心人, 作文素材就会很多。2008年虽然过去了, 但很多事情已成为我们记忆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雪灾、地震、奥运让我们在大灾大难面前经受住了考验, 让我们为之振奋、为之骄傲的同时, 也有一些让我们痛恨和反思的事, 如“三鹿奶粉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2008年, 国庆60周年, 让我们因中国强大而激动不已的同时, 也让我们重新审视“90后”的一代。长江大学学生手拉手结人梯救人献身的事例重新引发我们对生命价值的思考。所以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 扩展语文学习的渠道。
二、运用写作素材
积累储备了丰富的写作素材确实有助于写出好文章, 但有一缸米却不知倒到哪口锅里, 素材积累再多也没用, 这就要求学会对素材进行加工整理。
(一) 品味、提炼主题。
大多数材料都蕴含着一定的人生哲理, 需要反复玩味。如果我们不去细细品味《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的气息, 怎能与孤独的海子同悲同喜?如果不同史铁生一起“生活”在《我的地坛》, 又怎能把“出入人生”感悟得彻底?如果对《逍遥游》心存难以消弥的隔阂, 又怎能与庄子一起逍遥在蝴蝶翩翩的文学世界中呢?在占有大量素材的基础上, 可以思考:这素材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情操?这种思想、情操是否具有时代性、先进性、典型性呢?我们需要的是有目的、有思考、有系统地内化或积累。我们占有材料, 提炼主题, 还要根据主题分门归类。有的一个材料可适用多个话题, 如李密的《陈情表》可适用“双赢的智慧” (2005年山东卷) ;“一枝一叶世界” (2005年浙江卷) , 《赤壁赋》可适用“乐观”、“挫折”、“包容”、“和谐”、“自然”等话题;司马迁的素材可适用“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转折”、“心灵的选择”、“自我认识与别人的期待”、“变通”、“挑战”等话题。有的多种素材同适用一个话题, 如2004年全国乙卷, 《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的作者用王勃、李白、司马迁的素材说明他们面对挫折, 并没有放大痛苦的观点。
(二) 联想、捕捉材料。
占有大量素材, 却不一定能写出好的文章来, 我们还要根据作文话题内容进行横向联想, 搜索自己素材库中与之相关的内容。如2008年重庆考生《在自然中生活》, 作者联想到了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 索罗在小木屋自由生活的情景, 谢安徜徉湖光山色的情形, 内容丰富, 观点极具说服力。
(三) 选择、组织材料。
对联想到的材料鉴别后, 选择与作文话题内容相关的素材, 使之与根据作文话题内容而提炼的主旨相匹配, 可集中笔力, 深挖细掘写一两个素材, 如2007年辽宁考生《我能》文章紧扣项羽和苏东坡的事例, 深入分析, 使文章具有厚重的意蕴。也可将多个材料按一定的顺序串联, 如2007全国卷《滴水之恩, 以何报?》选择了诸葛亮、李密、贝多芬的材料, 按照中外的顺序排列, 思路清晰。
总之, 积累素材贵在有心, 运用素材贵在用心。我们相信, 只要对生活和阅读的书籍认真思考, 用心体会, 并努力把对生活和书籍的思考与体会储藏进大脑, 写好作文就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摘要:许多中学生写作议论文时是抓耳挠腮, 搜肠刮肚, 不知所云。这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原因之一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原因之二是即使有了米也不知道怎么煮熟这锅饭。因此学生必须从教科书和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积累储备了丰富的写作素材确实有助于写出好文章, 但有一缸米却不知倒到哪口锅里, 素材积累再多也没用, 这就要求学会对素材进行加工整理, 学会运用写作素材。
3.中学写作教学中素材的积累与运用 篇三
一、素材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
写作是以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与他人沟通,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从而创造新思想的语言使用行为。作文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表达学生自己的所感所想,这类文章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另一类是传达社会信息的文章,要求明晰、简洁。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作文教学都偏向于要求学生写传达社会信息的文章,强调作文的社会意义,忽视了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要教会学生搜集素材,从多角度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精彩之处,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创意地表达意思。”叶圣陶也曾说“我们内蓄情思,往往于一刹那间感其全体;而文字必须一字一句连续而下,仿佛一条线索,直到终篇才会显示出全体;又,蓄于中的情思往往有累复、凌乱等等情形;而形诸文字,必须不多不少、有条有理才行。因此,当写作之初,不得不把材料具体化,使成为可以独立而且可以照样拿出来的一件完美的东西。”可见写作素材对于作文的重要性。
二、写作素材积累的方法
作文素材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教科书中的阅读材料,另一类是课外的阅读材料。
(一)教科书中的阅读素材
对于这类素材,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创新运用,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将课本中的材料化为自己的写作素材。对于教科书中的素材,我们通常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进行积累:
1.照单全收
即根据文章的中心,直接将课本中那些典型的、有说服力的材料运用到作文中,用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如,有不因为私下情同父子之“义”而有违军令如山之“大道”的“孔明挥泪斩马谡”(《失街亭》);反面的有项伯因为要报答张良救命之恩的“小义”而私自通风报信,结果妨碍了项羽原计划攻打刘邦、一战称帝的“大道”等等。除此之外,学生非常熟悉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中也有“关羽为小义放走曹操,有违蜀希望统一天下之大道”“刘备为桃园小义而不听劝阻、仓促伐吴,结果落得火烧连营七百里,使蜀实力大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蜀攻取的脚步”等反面素材。因为这些素材都是典型而且生动的,所以这种方法运用起来不仅简便而且高效,我们所要做的工作就是选择、概括和分析。这种方法可运用于议论文的写作。
2.变向行驶
课本中叙述的事件都是按一定的方向向前推进的,也都有一个众所周知的结局。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方向,将事情按照我们设定的方向重新向前推进,那么就有可能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而这一结果却又正是我们作文观点所需要的。这就是由课文内容“变向行驶”而得到的作文素材。
3.旁逸斜出
一篇课文不可能面面俱到,它为读者留下了很多“空白点”,如果我们尊重课文并充分利用这些“空白点”并适当加以联想和想象,由课文中的某一个“点”向外延伸,使原本比较单薄的内容变得比较丰满,或使课文原本的“点到为止”变成“有血有肉”,这不失为写作时从课本中选取材料的另一个重要渠道。这种方法多用于记叙文的写作。
4.反弹琵琶
这种方法主要适合于议论性文章。对课本中有关的人物、人物的行为、叙述的事件等等,众人都从某一个固定的、约定俗成的层面上去理解。但如果我们能够多作一点反思,换一种眼光或者换一个角度来思考,也许可以得到不同、甚至全新的结论,这就是作文素材选取过程中的“反弹琵琶”。这种选材的方法,可以推陈出新,化腐朽为神奇,使作文材料新颖而不落俗套。同时,又可以彰显自己独特的思维,可谓一箭数雕。
以上四点是作文从课本中攫取素材的有效途径,学会并熟练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摆脱写作材料贫乏的困境。但是,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都必须注意一点,那就是绝对不能“戏说”课文,不能出现像有些同学改编朱自清的《背影》而变成“父亲越过铁路去买橘子而违反了交通规则被罚款”这样的现象,反而弄巧成拙。
(二)课外的阅读素材
课外的阅读材料丰富多彩,许多优秀的素材如果能运用到学生自己的写作中去,将会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但是也并不是所有素材都可以为我所用。笔者在选择课外写作素材时有以下几点建议:
1.关注细节
真挚的情感往往来自精彩的细节。作文不是生活的简单相加,所以选择作文素材时要对其适当加工、组合和提炼,选择那些能触及自己灵魂的动情点——细节并加以描绘,做到于细微处见真情。比如某年的一篇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好奇心》,其中对于祖父祖母的描写就借鉴了丁立梅散文《你在就心安》中“两个人,不过隔着一屋远的距离,祖母却每隔十来分钟,要大着声唤一声祖父。‘老头子!祖母这样唤。有时祖父听见了,会应一声‘哎。祖母笑,仍旧低了头,做她的针线活。有时祖父不应,祖母就会急,迈着细碎的步,走出门去看,看到祖父好好的,正在太阳下打着盹呢。”的细节描写,用一喊一答的细节描写突出了老人之间的夫妻情深,其情真挚感人。从这篇作文中也可以看出往往打动读者的并不是那些轰轰烈烈的大事,而恰是这些生活中的微不足道的细节。所以,我们在寻找素材时应该多多关注细节。
2.避免陈旧
一些课外的阅读材料中的素材由于年代等原因显得过于陈旧,这样的素材是不可取的。比如现当代散文中一些作家对于“知青下乡”等特定时代场景的刻画,虽然有的素材也极富感染力,但由于时代的层层阻隔,并不能用到学生自己的写作里,否则就会使作文失去真实性。
另外也要注意选择的素材是否新颖,比如要寻找通过衣食住行来展示时代变迁主题的素材,很多人往往会对自己家从祖辈至今餐桌上食物的变化进行刻板的描摹,显得无聊且没有新意。而有的作文素材会提供很新颖的角度,比如通过祖父使用的“烟斗”的变化来体现时代变化,这种立意就比单纯地就衣食住行的某一方面笼统地描述新奇得多,也更容易吸引读者。
3.着眼热点
一些报刊杂志上社会热点的话题也是写作的好材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多多关注。2009年江苏高考的作文题目是“绿色生活”,就十分贴近当时的社会热点“生态”问题,如果学生可以较早关注,就不至于在写作时无物可写。教师在平时搜集素材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参考《南方周末》《人民日报》等报刊杂志了解社会动态、时事政治。但是在选择素材时也要切忌态度过于偏激或涉及敏感问题。
三、写作素材运用的技巧
素材积累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通常有以下几种运用作文素材的方法:
(一)直接引用
就是对写作素材进行直接引用,可以使之成为文章的观点,也可以作为论证的材料。这种方法简便易行,有利于操作。运用得体的关键在于准确,所运用的材料必须与文章整体立意一致。
(二)精选叠加
同质叠加就是面对一个写作话题,我们积累了许多素材,但这些素材从单个上还不能有效组织成文,这时我们就可以筛选一些相同或相似的素材,在组合时,我们也要注意运用技巧,比如按时间的先后排序,思路清晰;也可以由近到远,逐步展开;也可以由主到次,突出重点。语言排列顺序要合理。通过相同素材的共同特质来达到更好的效果,增加文章的气势。
(三)理例结合
作文如果只是一味地说理,就容易令人生厌,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借用各种和文章主题相关的素材,通过一些生活中具体可感的事情去揭示深奥的哲理,这样显得有血有肉,丰满多姿,具有说服力,读起来也真实可感。
4.议论文写作素材与运用 篇四
【素材清单】
《杜甫诗三首》包括《秋兴·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三首诗。《秋兴·其一》和《登高》都是杜甫晚期作品,都有着很浓的悲秋情结。世事艰辛,家事国难,万里悲秋,老病孤舟,都化作千缕愁绪洋溢在字里行间,作千古一悲,千古一愁。《咏怀古迹(其三)》是一首咏古诗,借昭君的怨恨之情,寄托了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悲。可以说“字字写昭君,处处写杜甫”。
【写作素材】
1、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八首(其一)
2、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咏怀古迹》(其三)
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
【素材激活】
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杜甫
杜甫是伟大的爱国诗人,爱国思想是杜诗的灵魂。杜甫有着悲天悯人的情怀,坎坷的仕途中他仍保持着和屈原一样的赤诚的爱国之心。杜甫的诗中,有着对祖国河山的深厚感情,对战乱中的人民的深切同情。杜甫的理想值得令人深思,杜甫的情怀更值得令人效仿。
写作运用
【适用话题】可用于“爱国”“善良”“忧国忧民”“情感”“故土之情”“心灵”“漂泊”“思念”等写作话题或题目中。
如《登高》可有如下运用角度:
角度一:游子的人生漂泊之感
漂泊是杜甫流落天涯人生状态的写照,也是天下游子人生状态的缩影。游子羁旅他乡,或为前途而打捞,或为生计而奔忙,或为国事而忧心。人游离在熟悉的环境之外,顿生孤独、悲愁、漂泊的感觉。漂泊对于他们来说,既是一种生命常态,也是一种深深地孤愁。然而,人不能永远滞留于熟悉的家乡,经历了漂泊的人生才会更丰盈,更充实。
角度二:悲秋
悲秋是人类对时间产生的焦虑。“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悲秋之情不独杜甫体验到,所有有人尤其是文人都强烈地感受到了。秋,是一年中的第三个季节,它具有时间的暗示性特征。“秋”的流逝强烈地敲打着诗人们敏感的心,提醒着他们意识到人生的短暂,岁月的无情。
【运用范例】
1、我多想握住你的手啊!让我感受一下这神奇的手。这手写下了多少千古鸿文!多少名诗在这手下诞生!笔底波澜,民间疾苦;世上疮痍,诗中圣哲。这不正是你的写照吗?那句话我已烂熟于胸。“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具倶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无数人感动、折服。这是一个怎样宽广的胸怀啊?这是一颗怎样仁厚的赤子之心啊?就让我握住你的手吧,让我摸摸那青绿色的血管。(《我想握住你的手》)
2、常常会想,要怎样一副铁肩才扛得起一个朝代由盛转衰的剧变产生的心理落差?才扛常常会想,要怎样一副铁肩才扛得起一个朝代由盛转衰的剧变产生的心理落差?才扛得起夹缝中的芸芸众生的声声叹息?才扛得起中国诗歌在社会剧变中的大课题?
所以,不敢想象杜甫是怎样用他并不健壮的躯体承载着一切。驾一叶平平仄仄搭起的小舟,穿梭于暗流涌动的江水中,我能想象杜甫逆流而上的艰难。他走在唐朝的下坡路上,注定要弓着腰,低着头,一点一滴地细数着黎民百姓的苦难,然后蘸着浓于墨的悲哀,含泪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的使命决定了他不可能过得轻松。“穷则独善其身”,多少人用这句话安慰自己,摇摇头,屈服于黑暗的社会现实,从此只为个人和家庭的前景奔走。可是,杜甫的心是与千千万万劳苦大众连在一起的,所以不管多艰难,他都要用自己的肩膀撑出一片天地,容纳他们的叹息。于是有了破旧茅屋中的那声呐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也有了那句又恨又悲的诗: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而咸阳桥上“直上干云霄”的哭声也从此被后人深深铭记。他是真正的人民“代言人”,以自己的肩膀扛起一段属于百姓的“诗史”。
翻开杜甫的人生,不由得让人想起这句话:“文章憎命达”。他仕进无门,困顿十年,方得小职,安史之乱中又流亡颠沛,为人所俘,直至最后,贫病交加而死。当他幼年在自己的枣树上爬上爬下,把笑声洒满整个庭院的时候,一定没有想到命运之神已给他安排下这样一条坎坷异常的人生之路。幼时身体赢弱的他也一定没有想到自己将用这一副肩膀扛起自己人生的不幸和整个时代的悲哀。
而杜甫竟然扛住了。尽管生活已是“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可他从没把自己的目光拘囿于个人的得失与悲喜,就在他即将撒手人寰,在他为自己举行告别仪式的时候,还在关心着“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他总是放眼大众,深入到人们的心中,体察最底层人民的苦难。然后聚焦,酝酿,提炼,挥洒。杜甫是大儒,可他分明又是高于传统的儒家。儒家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杜甫却不管穷达,都要兼善天下。儒家提倡“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杜甫却是不管在不在位,都要谋其政。那些为时代而泣,为百姓而歌的叙事诗中少见直接的抒愤与哀喊,他总是从局外人客观平静的视角冷眼旁观,从一种不动声色的叙述中进发出更为沉重和浓郁的愤懑。这样的诗不知使后代的多少人怒火胸中烧,泪水眼中噙。西川的一句诗也许是杜甫最好的写照:在一个晦暗的时代,你是唯一的灵魂。
都说“男人铁肩担道义”,那么杜甫就是古往今来真正的大男人。一副肩膀,看似柔弱,却撑起了中国历史上一座文学与道义的高峰,让人远远观望,赞叹不止。(《肩膀》)
3、少陵野老台鉴:
我是对您仰慕已久的后生晚辈,我不敢妄称是您的知己,作为学生,也是忝列门墙,只能说是您的“粉丝”。公元770年,您带着刻骨铭心的辛酸和壮志未酬的遗憾溘然长逝,像一颗流星划过大唐黑暗的夜空。时间流逝了将近一千二百年,可是您就像人类文明金字塔尖的一颗钻石熠熠闪光。也许您死不瞑目,可是我要说:您死得其所,何必遗憾?
公元712年2月12日,您诞生的那一天漫天的风雪昭示了您坎坷的一生和高洁的品行,您的血液里融汇了先祖西晋名将杜预的勇气和祖父唐代诗人杜审言的傲骨。您饱读经书,踌躇满志,本着“奉儒守官”的人生信念去实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可是当您呕心沥血,怀经天纬地之才,抱安邦定国之志一挥而就的试卷竟然被奸相李林甫(他蒙蔽唐玄宗说“野无遗贤”)轻描淡写地付之一炬时,有什么比怀才不遇更让您痛心疾首的呢?当您干谒豪门,遭人白眼,赠诗求荐时,有什么比寄人篱下更让您辛酸屈辱的呢?(“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当您在安史之乱中两手空空回到奉先县探望妻儿,“入门闻号啕,幼子饿已卒”时,有什么比男子汉大丈夫不能养家糊口更让您羞愧悲愤的呢?——苍天何其薄也!?
时间在流逝,您的悲愤在堆积!您本来就把诗歌当作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可是“百年歌自苦,不见有知音”。辗转飘零到夔州,疾病和衰老、寂寞和忧伤、压抑和苦闷紧紧包裹纠缠着您,悲愤出诗人,您对诗歌艺术的探索更是精益求精,创作达到了随心所欲、炉火纯青的境界,写出了《秋兴八首》和《阁夜》这样苍凉雄浑的巅峰之作,《登高》更是被明代学者胡应麟誉为“古今七言律诗第一”。您生逢乱世,居无定所、食不果腹,尝尽辛酸、饱受磨难,您受苦受难的血泪史让人叹息扼腕!但是冷静反思,在那样一个腐朽昏庸的王朝,您即使封侯拜相,也不可能实现您的政治抱负,您的高洁孤傲甚至会招来杀身之祸。君不见您的知交中,房琯罢相、李白放逐,郑虔客死台州、李邕杖毙衙中,王昌龄贬谪夜郎、苏源明饿毙长安„„您无法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您是不幸的!而您胸中日益填塞激荡的郁愤不平之气,如奔涌的大河终于汇成诗歌的汪洋大海,您被后人尊为冠绝千古的“诗圣”。诗高君为峰,“一览众山小”。千百年来,除了“诗仙”李白,没有诗人能和您相提并论——您又是幸运的!您的个人遭际是如此的不幸,可是文学幸甚!华夏幸甚!人类幸甚——您也幸甚!
尺短情长,我无法表达对您的痛悼之情,就让我在您的诗歌中寻章摘句,拼凑成四韵:
黄花泣露木萧疏,重阳登高思杜甫。巫峡风疾桨声断,湘江日暮灯影孤。
剑门关外纵酒笑,岳阳楼头吞声哭。大厦必倾何遗恨,诗凌绝顶死应足。
谨以此作告慰您的在天之灵!
时间在流逝,您构建的文学大厦,您树立的精神丰碑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
老杜,愿您在天堂里幸福安康!
家宏顿首
公元2011年7月10日
5.中考作文写作素材运用 篇五
春节前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深入伊川、孟津和洛宁县,触摸散落在古村落中的书院、宗祠、民居、戏台,唤醒失落在寂寥古村中的文化基因。传统村落是承载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根”和“魂”,是传承民族基因、凝聚民族力量的“最后的家园”。但是,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在现代生产生活方式强烈冲击下,传统村落正在急速消失。其实,消逝的又何止是古村落呢?民风民俗、传统技艺、诚信……许多东西正慢慢离我们远去。
请以“正在消逝的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自主确定立意;③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④不少于600字。
【名师解析】
题目中的“消逝”是指某一种物质或现象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逝去。从提示语来看,可以补具体的.事物,如家乡的湖泊、老街、评书、狮舞等。也可以补抽象的事物,如诚信、孝义、真话等。
思路1:自然景物的消逝。如从与一位老爷爷的偶遇写起,以老爷爷的口吻,插叙家乡昔日“洋河水库”的美丽图画,然后通过“洋河水库”正在逐渐消失,反思人类社会对大自然的蚕食。
思路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逝。如通过对小时候看年画买年画的回忆,赋予年画以浓浓的年味和儿时的那一份情愫;然后写到今天物质文明的发展,年画已经渐渐的消逝,来表达“如今,生活中很多原本很简单却很强烈的美和快乐也正在渐渐消逝,一去不复返了”的主题。
思路3:建筑古迹等物质遗产的消逝。小巷文化、胡同文化是邻里间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证明,更是一种悠然、闲适、享受生活的心境。通过叙写小巷、胡同、街道里日常生活的细微变化,说明随着都市文化的兴起,小巷正在逐渐走向消亡,表达对其日渐消逝的忧思。
推荐素材一:
在老院里,你不用担心门被锁上,因为左邻有你的钥匙;你别害怕忘了给花浇水,因为右舍早就顺便给你想到……像一家人一样。满院弥散着患难相助、幸福分享的爱的空气。可如今,老院被一幢幢小洋楼、高大的院墙、永远紧闭的大门封闭在了过去……老院消逝了,原本和谐亲密的邻里关系也疏远了;老院消逝了,我们的那一份快乐的心境也没有了。
素材运用:运用对比,展现了老院以前和现在的状况,来表达对老院消逝的感慨。在写作本题时,也可以通过对某一景物或物质遗产的过去和现在进行对比来寄托情怀。
推荐素材二:
我是最反对对文化用“开发”这个词的,野蛮的词汇,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对自己的文化遗产用“开发”这个词,联合国用的是“利用”,香港和台湾用的是“活化”这个词,我也赞同。开发的目的是为了经济,不是为了精神、文化的传承。
——冯骥才
素材运用:冯骥才的话运用对比表达了对中国文化遗产遭到破坏的愤慨,这样的素材可以巧妙引用作为表达自己观点的佐证或铺垫。再加之运用当下热点新闻,尤其是最近大量文化古迹遭遇的破坏,这样会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推荐素材三:
现在回到乡间,舞狮也和其他民间艺术一样,日渐式微。偶尔见到一两个白胡子的舞狮老人,他们无可奈何地叹息,手艺没有谁愿意传承下去。曾红遍古典中国,“倾座东风百楣生,万红无语笑逢迎,红妆起睡蜡烟轻”的元宵狮舞,怕已是一种美好的梦想吧。
6.语文写作素材积累及运用技巧 篇六
1.利用好你的零碎时间
利用课间的零碎时间,阅读一些比较短的文章,看见好词好句进行摘抄。然后下晚自习之前,抽10分钟,阅读并思考你摘抄的内容,想想这些素材适合怎样的题材,如何拓展,如何做到新颖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2.不要忘了诗和远方
高考语文题型有诗歌鉴赏,做完这类题后,可以抽些时间,把你喜欢的诗词摘抄下来。别小看一些典故,可能它就是很好但又很少人运用的素材。引经据典,也是作文高分的关键。相信这些素材会让你的作文更加有意境。
3.广告词也能擦出思维的火花
我记得我高三的时候,也只有中午睡觉前和晚上睡觉前能看看手机。现在的广告是无处不在,它们以各种巧妙的方式植入到我们生活中。每当我打开一个APP,或者打开微博、微信,都会有几个印象深刻的广告词。若你细心体会,其实这些广告词可以运用到作文的题目或者论点上。
4.平凡的日常其实也可以不平凡
作文最好生活化,一篇好的作文继续需要有古今中外的例子,但更需要你日常中独一无二的感受。记录一些你觉得有意思的日常,不仅可以用到作文上,毕业后也是一份美好的回忆。
5.新闻只积累关键词
新闻是认识度较广泛的,所以运用新闻素材时不需要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全部描述。用关键词轻描淡写带过就可以,最重要的是你的思维和分析。
6.那么究竟如何分类呢
我的摘抄本选择了活页本,这样可以贴几个标签,很好的进行灵活分类。
我是这么分类的。
主要三大类:碎片类 、 整体类、 技巧类
碎片类:名人名言、广告词、优美词句、古诗词、新闻关键词…
整体类:古今中外故事、日常故事、人物传记…
技巧类:比喻、排比、开门见山、形容词的精化、文章结构的调整方法、写作前列提纲的方法…
(除了三大类有标记,剩下的小类都是混在一起积累的,运用过的我会打个勾,经常用的觉得又好的经过每次的修改后,那么关键时候就用它了,又熟练又是精华)
如何活用素材
一、特殊化,陈材新用
生活中的反常(特殊)现象,容易产生轰动效应。由此,如果作文也写一些“反常(特殊)现象”,既满足了“读者”的好奇心,又能拿到高分,何乐而不为呢?
请看例子:
(1)我迷上了电脑——奶奶迷上了电脑(人物特殊化)
(2)我跟爸爸看表演——我骑在爸爸肩上看表演(方式特殊化)
(3)县长巡视保密室——县长被挡在保密室外。(事件特殊化)
(4)学校里响起了歌声——村头广场响起了歌声。(地点特殊化)
二、设细节,粗材妙用
不少考生要么感到自己生活平平淡淡,波澜不惊,实在不能求新求异;要么有了新鲜的素材,却因为表述笼统而不能打动人心。存在这些情况怎么办?将素材的闪光点用“慢镜头”语言充分展示,动人的细节自会传递出感人的力量地。
看下面的例子:
苏格拉底喝下绿色的毒酒;伽利略软禁在不见天日的室内细细擦拭着望远镜;居里夫人在实验室吐出一口鲜血,染红了操作台……政治打压、宗教迫害、放射性毒素侵害……科学家们不顾这些,他们坚持真理,拖着历史的车轮向着正确的方向滚动。
这位考生没有罗列科学家们的成就,而是将历史人物放入特定场景,描述他们在困境中坚守之姿,当镜头语言在时空中横扫,我们油然而生对伟人的无限敬仰之情。
其实,“慢镜头”语言就是给历史人物创设一个场景——何时、何地、何景,人物在这样的场景中何为,尤其要将人物的动作和神情细致描绘。当笔力集中于此,寥寥数语亦足以动人心魄。
因此,平时作文中,在平凡平淡的素材中有意识地;加入这样的“芝麻虽小、香气扑鼻”的有趣的生活细节。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善变通,一材多用
有一些素材看起来与文题关联不大,但如果善于变通,巧妙处理,完全可以成为文题合适的题材。因为一个感情材料,客观对象,都是多种规定的复杂的统一体,其内涵往往是多层的、多义的、多向的,都具有多层次开发、多角度利用的可能性。
看下面的例子:
袁隆平:一生以水稻为伴,被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第一,从做事持之以恒的角度立意:再平凡的工作,只要用心去做并且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做出伟大的成就。
第二,从探索科学真理的角度立意:要敢于挑战权威,只有如此,知识才能创新,科技才能进步,当然了挑战权威要具备非凡的胆识和学识,是能干而非蛮干。
第三,从品德修养的角度立意:无论名声有多大,都不能忘本,淡泊名利,痴迷于自己的追求,才会收获最大的财富。
第四,从人生目标的角度立意:人生要有远大的目标,要以天下为为己任,把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作为最大的幸福,这样的人生才是最完美的,这样的人物才是最风流的。
由此可见,同样一个材料,只要你取舍得当,挖掘得当,是可以适应许多不同的题目的。这里,关键看你会不会多角度多侧面地看问题,善于分析,善于化大为小,化虚为实。
四、细梳理,教材活用
有时候,为了写篇文章,可谓挖空心思,绞尽脑汁。静心想想,我们学了十几年的语文,写作文时真得就没有可用之材吗?其他渠道不说,其实在我们的语文课本里就有着丰富的资源。教材中的文章就像我们熟悉的朋友,可以经常阅读与品味,把这样的“朋友”运用于自己的作文里面,就有“近水楼台先得月”似的轻车熟路般的感受。其中很多文章是经典名篇,经典不但可以陶冶情操,常读常新,而且还蕴涵着丰富的作文素材。
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浪淘不尽”的“千古风流人物”,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有“千里澄江似练,翠蜂如簇”的“怀古金陵”;
有李白的飘逸,有杜甫的沉郁;
有苏东坡的豪放,有柳耆卿的婉约;
有鲁迅的深刻犀利,有徐志摩的柔婉绮丽;
有冰心的冰清玉洁,有舒婷的侠骨柔情;
有莫泊桑的《项链》警示那些虚荣心极强的人悬崖勒马,有巴尔扎克的《守财奴》拯救无数陷入“孔方兄”的魔爪不能自拔的灵魂;
有马丁路德金深沉的呼喊——《我有一个梦想》,有亨德里克房龙真诚的呼吁——《宽容》……
学好课本,疏通写作之源;利用课本,多角度写好作文;挖掘课本,加工课本,与高考作文衔接,如果再辅以老师的身体力行,亲自下水,写一些示范作文,提高作文水平应当是可以期待的。
看下面的例子: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是你啊,旷达的子瞻,泛舟赤壁。你心中何尝不想“至君尧舜上,再使风流淳”?可你逃不了“乌台诗案”,你选择了黄州,造福一方百姓又何尝不好?“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那雄姿英发的周瑜,你仰慕他,然而,你终是你,变人生的轨迹未尝不可?高歌“一蓑烟雨任平生”岂不快哉?
五、开茅塞,触类旁通
为了备战高考,考生要记忆大量的成语,而言简意赅的成语就是我们鲜活的素材库,将成语便素材,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看下面的例子:
曾经才华横溢的江淹,让无数的后人为他的凋谢而惋惜。少时家境贫寒,江淹却勤于读书,苦于学习。优越的天赋与不懈的努力最终造就了他的文学成就。然而,声名鹊起动摇了他写作的原则。为了名与利,他不再用心属文,直至灵感消逝,文思减退。渐渐步入写作的低潮,终以“江郎才尽”名留文坛。
该考生将成语变素材,既可见其文学积淀,又显其考场机智,值得我们深思。很多成语就是一段悲欢故事,一个生动灵魂,像“卧薪尝胆”“握发吐哺(周公)”“高山流水”“韦编三绝(孔子)”“曳尾涂中(庄子)”“开天辟地(盘古)”“精卫填海”等等不可胜数。
我们还背诵了大量的诗文名句,为什么有些同学只想到用辛辛苦苦背诵的诗文名篇名句应对默写,却想不到将其用于作文。
看下面的例子:
所以你惊叹,榆柳萧疏交相掩映的阁楼上,孟郊在万籁俱寂的黑夜,看到了划破黑暗的嵩山白雪;所以你静默,明月入怀的夜晚,张九龄在清寒的夜露中看到天涯尽头的悠长相思;所以你悲伤,在阳光铺洒碎银的清晨,李商隐在镜中看到了流年偷换;所以你明白“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所以你惊喜“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倚江楼”……
引用诗句,列举诗人,既展示了非凡积淀,又让文字得染诗情画意。相信,每个同学都有丰富的诗文素材。
六、吐心曲,倾情表述
文章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但材料的表达不是空泛的抒情,而是把深沉蕴藉的情感融注于笔端。很多学生习惯用第三人称陈述材料,而不涉及自己的主观感受,特别是对史料的使用,这种处理方式并不高明。其实,展开自己的心灵,让材料的再现和自我的情感发生化学反应,其间的涟漪更能激荡读者的共鸣。
看下面的例子:
每每独坐斗室,吟哦着陶令“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时,我的心会立即变得水晶般明净,充满了恬然;每每在寒食端午,想到甘心自焚于烈火中的介子推与那正值盛年却投身汨罗的三闾大夫枯槁的身形时,我的心会猛然紧缩,任泪水在一阵阵刺骨的痛中注满眼眶;每每失意之时,瞥见案头张载的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豪言时,我那濒临破碎的意志又会慢慢变得坚强起来……
由此可见,当我们贴近这些材料中的人物的心灵,用文字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看法疑惑,这些材料就不再是冷冰冰的或陈旧的印记,而是存在于生命长河的锦缎华彩,它们有质地,有光泽,它们有血有肉,它们有温度,有气质。
7.议论文写作素材与运用 篇七
一、多角度观察, 寻找大自然的素材
著名文学家老舍先生曾经说过:“刮一阵风, 你记下来, 下一阵雨, 你也记下来, 因为不知道哪一天, 你的作品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 你如果没有这种积累, 就写不丰富。”由此可见, 多方面、多角度留心观察, 做生活的有心人, 能获取丰富的写作素材。
1. 投身大自然, 收集自然景物的素材。
我们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 要下马观花, 寻找大自然的多种多样的素材。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春游、秋游, 到山川、田野、公园去观察花草树木, 去观察自然景物。
2. 跟随父母、亲友去旅游, 了解景物的特点。
利用节假日、寒暑假跟随父母、亲友去旅游。要仔细观察, 抓住景物最突出的特点, 记好旅游笔记。
3. 多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收集各种摹声。
音响世界真是太丰富、太迷人了。雷声、风声、雨声, 动物的叫声, 人的说话声、笑声、脚步声……把收集到的这些摹声运用到写作中去, 作文就生动了, 就不会枯燥无味了。
4. 多观察, 熟悉花草树木的颜色。
我们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景物, 熟悉各种各样的树木, 花和果实的颜色。观察了这些花草树木的颜色, 习作中就能准确地描写出各种各样的颜色, 习作就能栩栩如生、生动感人了。
5. 多观察, 掌握不同时令季节开什么花。
对什么树什么季节开花, 什么季节结果不清楚, 写出的作文就会有误。我组织学生去认真观察, 掌握迎春花、桃花是春天开的;荷花是夏天开的;菊花、芙蓉花是秋天开的;梅花是冬天开的。知道了树开花和结果的时令, 描写才能准确无误, 不会闹笑话。
二、多观察小动物, 了解不同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要写好动物, 可组织学生去观察家禽、家畜, 或组织学生去动物园观看各种动物。观察动物的外形, 包括头部、身躯四肢、尾巴, 还要观看它的皮毛颜色。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也各不相同。动物的习性包括吃、行、住、宿等方面, 每种动物都不相同。如猫头鹰夜间在野外捕老鼠, 牛会反刍, 燕子会衍泥垒窝等。只有掌握了动物的生活习性, 写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三、多进行小制作, 让学生有素材可写
俗话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为了让学生“有米可炊”, 写出实实在在的事, 教师要有目的让学生先学后做, 先做后写, 做中仔细观察, 悉心体会, 积累素材。通过进行小制作, 多观察、多积累素材, 让学生作文时有内容可写。
四、开拓玩境, 抓住“乐趣”, 写自己爱玩的事
玩是儿童的天性, 极大地丰富了儿童的生活阅历和情感。它既开发了学生的智力、丰富了学生的生活, 又让学生有作文内容可写。因此要组织学生参加许多快乐、有趣的活动。
五、引导学生多读书, 积累写作素材
1. 多读书, 受益匪浅, 下笔如有神
许多文学家、诗人、科学家, 他们对读书深有体会, 唐代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书读多了, 自然会汲取知识和营养, 提高写作水平。
2. 让学生多摘抄优美词段, 背诵优美词语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为了让学生有丰富的词汇, 我让学生每天阅读2篇课外文章, 摘抄4个优美词语, 背诵默写3条名言, 长年累月, 就能积累许多优美词句, 同时让学生把优美词语灵活用到作文上, 作文就自然生动、形象了。
3. 要求多写多练, 还要巧用修辞、俗话等
要让学生写作文“有米可炊”, 可多写日记, 熟能生巧, 功到自然成;同时要引导学生巧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还要巧用俗语、歇后语、谚语、格言等, 把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得生动具体, 习作就栩栩如生了。
总之, 通过多种渠道, 多观察、多开展有趣的活动, 多读书, 就不愁“无米之炊”, 写不出好作文了。
摘要:教师在作文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 寻找大自然的素材;了解不同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多进行小制作;开拓玩境, 写自己爱玩的事;多读书, 积累习作素材。
8.浅议中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 篇八
关键词:作文教学;写作素材;积累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2-028-1
一、借助阅读,积累资料,借鉴技巧
教材中的选文,大都是文质兼美的范文,相比较于课外阅读,语文课本是最直接、最简单获取、积累知识材料的来源,更具实效性、针对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内阅读的教学设计中大胆创新,不拘一格,既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阅读材料,挖掘精华,又要让他们做到学有所获,做到学有所悟,学会积累,从形式到内容,从语言到手法,在掌握后运用,在模仿中创新。让课内阅读成为学生写作的又一现实性资源,唤起他们写作的情感。另外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创造一个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读中思考,在读中转化知识,让读物中的语言材料为己所用,增强自己的语言底蕴。比如学了朱自清的《春》,可以推荐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匆匆》《绿》等散文,也可以推荐其他作家写与“春”有关的文章,如张晓风的《春之怀古》等。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纷纭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为势在必行。
二、观察生活,丰富阅历,提炼素材
文学艺术讲究“真、善、美”,第一位是“真”,只有真的,才是善的,才是美的。因此我们要发现的是令人感动的,赞美的东西。所以在生活中找到我们要发现的主旨载体,是非常重要的。初中语文教改后的语文教材中,就选取了大量的与学生同步的生活题材。因为只有这样,教材才能与学生生活相同,才能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心理素质。作文也如此,学生能把生活中的真人真事选出来,写成文章表达中心,才会感动人,才会收到中心鲜明、内容充实、喜闻乐见的效果,作文水平才会提高,成绩才能上去。然而即使是丰富多彩生活世界,也常常让学生们觉得无新内容可写,而观察生活是熟悉生活的重要方法,是取得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鲁迅先生在一封谈论写文章的信里写道:“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要看到一点就写一点。”这里说的“多看看”就指要多调查,细心观察。观察时要“五官参与”,做到眼看、手摸、口问、耳听、脑想,在头脑中形成活生生的事物立体形象,以至认识到生活事件的本质和意义。让生活素材如一幕幕镜头在脑中展现,任自己选用。教师还可为学生创造趣味的、充实的学习生活环境: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还可以带学生去参观、访问、采访。从校园内引向校园外,调节学生的学习生活,有了亲身体验,内心感受,真情实感,为写作提供了实实在在的素材。写作自然能信手拈来,兴趣倍增。
三、细心观察,善于捕捉,勤写日记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首先要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他们对事物的有意注意,从多方面去感知事物,养成处处留心,遇到事物爱问“为什么”的习惯。培养观察习惯、教会观察方法、学会如何分析,采取措施进行训练养成习惯。要勤写多练,让学生坚持写观察日记,内容可长可短,可详可略,只要真实地记录下来,就可以为以后习作积累丰富素材。如观察、记录、积累天气状况,培养观察天气写日记的习惯,积累了天气的写作材料;观察、记录、积累人物肖像,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人物,从五官、衣着、动作、表情等入手,抓住突出特点,并描写记录下来,让学生互相听,分析判断描写的是谁,有否突出特点,这样,学生既学会了观察人物,也学会描写人物的肖像了。指导学生学会记录习作素材,这些都直接可以成为中考作文的写作素材。
四、通过网络,合理利用,另辟蹊径
网络已经逐渐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教育领域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投入到网络这个环境中去探求教育教学的新途径。因为学生生活毕竟简单,范围小,我们虽然提倡写生活,但写起来,仍然觉得窘迫。正是互联网的强大信息量为学生展现了大量的信息素材,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更广泛的天地,学生学的更多更快。多媒体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图文声资料,引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学生鼠标轻点,大千世界便函尽在眼前。网络中的“图像”可以作为写作的基础素材;“声”可以创设情境,陶冶性情;“文”可以给予学生范例、提示、启发……还可根据课文内容延伸,尝试写作。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形象的直观性,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也可利用网络的共享性,引导学生把网上阅读到的优美词句、精彩段落“粘贴”到自己的“写作素材库”,并引导他们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见闻感受也记入“写作素材库”,并定期地进行分类、选择、整理;还可利用网络的交互性,欣赏习作,把自己的“写作素材库”与同学进行交流,相互补充,去伪存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这样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作文教学,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作文教学开辟了新的天地。资源共享,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速度明显加快了。
9.议论文写作素材与运用 篇九
李仕才
1.北大校长勇于改错
2018年5月4日,在北大校庆大会的致辞中,副校长林建华把“鸿鹄之志”读成了“鸿浩之志”,在社交网络上引发了热议。5日,林建华真诚地发表了道歉信,信中坦承:“我的这个错误会使很多同学和朋友失望,觉得作为一个北大校长,不应该文字功底这样差。说实话,我的文字功底的确不好,这次出错是把这个问题暴露了出来。我还真的不熟悉这个词的发音,这次应当是学会了,但成本的确是太高了一些。”
选材感言 北大校长给我们的孩子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活到老,学到老,勇于认错,勇于改正,不为了一点所谓的著名大学教授的面子而硬撑,实事求是也是我们要好好学习的态度。《论语》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运用方向
“知错就改” “坦承与虚伪” “发现缺点” “文化的缺失” “名副其实”“学无止境”。
2.冠军的较量
2018年4月4日“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落下帷幕。外卖小哥雷海为一路过关斩将,问鼎总冠军;北大文学硕士、《诗刊》编辑彭敏获得亚军。
雷海为:一生酷爱古典诗词,喜欢音乐和琴棋书画,会武术,爱交友。在送外卖生活中尽享诗词带来的愉悦和幸福。夺冠后更是一如既往地淡定,他的获奖感言:“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获奖后的体会:“我就算赢也是赢在了心态上。”
彭敏:由于痴迷诗词,做菜放进过柴油,走路掉进过粪坑。是“中国成语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双料年度总冠军。他对“诗词的现实作用”的理解:“世界上空虚寂寞的人那么多,诗词还是能拯救几个。”
选材感言 高手的较量,往往取决于心态。以静制动、后发制人往往成为取胜的法宝;心急气躁、急于求成最终成为失败者终生的悔恨。“腹中贮书一万卷”的彭敏,其实输在了心急气躁上。坦然自信的雷海为凭着执着的热爱和浓烈的兴趣,能把一件普通的事情做到极致,让诗词深入人心,深入民间,昭示着以诗词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回归,更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运用方向
“心态决定成败” “文化自信与实力” “谁笑到最后谁最美” “钟爱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现实作用” “诗词之魅力”。
3.北大教授讲鲁迅无人听课
北大资深教授钱理群退休后,在南京师大附中开设了“鲁迅作品选读”选修课。刚开始时教室过道都挤满了人,没过多久,来听课的已寥寥无几。有些学生告诉钱教授:“我们不是 1 不喜欢听您的课,而是因为您的课与高考无关。”
教授感慨地说:“我们现在的教育,正在培养一批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选材感言 这些学生的读书观带有明显的功利性,他们的理由似乎太过于现实。但仔细一想,我们又不得不接受。上中学时,与高考无关的,不学;到了大学,与就业无关的知识,不问;到了工作,与生计无关的事情,不做。
运用方向 “迷失的传统文化”“教育的功利思想”(教育的迷失),“高考选材与素质教育”“鲁迅作品过时了吗”“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冲突”。
4.美国女孩酷爱中文
最近,中文因两个美国小女孩而在全球再掀热浪。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外孙女阿拉贝拉唱中文歌曲、背《三字经》和古诗,习近平主席认为“可以打A+”。美国金融大鳄罗杰斯的女儿普通话发音标准、吐字清晰,被网友称赞“有成为中文播音员的潜质”。
选材感言近些年,“汉语热”“中国文化热”在世界各地出现。在很多地方,让孩子学中文不是为了“时髦”,而被认为是了解中国、把握时代的必需。中文为何热度不减?中国文化为何能有持久的吸引力?中国的文化自信从何而来?
运用方向
“全球中文热” “文化自信” “文化的传承” “中国文化之魅力” “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 “墙里开花墙外香”。
5.美国打贸易战 中国将奉陪到底
美国总统特朗普22日签署总统备忘录,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征收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决定于3月23日起,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全面征税(即232措施),税率分别为25%和10%。美方措施违反了世贸组织相关规则,不符合“安全例外”规定,实际上构成保障措施,严重侵犯中方利益。中方绝不会坐视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必将采取所有必要措施,坚决捍卫自身合法权益。中方根据世贸组织《保障措施协定》有关规定,拟对自美进口部分产品加征关税,以平衡美方232措施对我国造成的利益损失,并制定了中止减让清单。中方将保留根据实际情况对措施进行调整的权利。
选材感言 中美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合作是两国唯一正确的选择,希望双方从中美大局出发,相向而行,聚焦合作,管控分歧,共同促进中美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发展。中方不希望打贸易战,但绝不惧怕贸易战,有信心、有能力应对任何挑战。如果美方执意要打,我们将奉陪到底,并采取所有必要措施坚决捍卫自身合法权益。
运用方向
“理性的竞争” “挑战对手” “维护合法权益” “威武不能屈” “合作共赢方能互惠共存” “规则中竞争”。
6.施一公辞清华副校长 放豪言建西湖大学
2015年3月,七位西湖大学倡议人就正式向国家提交了《关于试点创建新型民办研究性大学的建议》,除施一公外,还有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
十一、中科大常务副校长潘建伟、北京大学理学部主任饶毅、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
一、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技术官王坚。2015年12月1日,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在杭州注册成立,成为西湖大学前身及筹建依托主体,施一公任首任院长。研究院定位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民办的、含理工生医等多个研究方向的小型、综合性、剑指世界一流的高等研究院”,将以博士生为培养起点。
2018年1月9日,中科院院士、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辞去清华大学副校长职务,全力投入筹建西湖大学。他在公开演讲中放出“豪言”:到2019年年底,西湖大学师资规模将超过洛克菲勒大学(拥有2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5年后,教师科研水平比肩东京大学、清华、北大等知名学府,成为亚洲一流;15年后和加州理工大学媲美,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好的大学之一。
2018年2月14日,教育部批准我国第一所私立研究性大学西湖大学正式成立,杨振宁任校董会名誉主席,施一公当选首任校长。
选材感言 众多知名科学家的参与,加上马化腾与王健林等企业家的资金捐赠,构成了施一公放出“豪言”的底气。面对“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每个国人都应该作出深刻的反思,每一个教育机构都要精准审视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泱泱中华大国,高等研究、名校学府仍与发达国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智慧的人才是国家的栋梁,高技能人才源于一流的学校,民办高等研究学校的创建势在必行。附:施一公,中科院院士、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清华大学副校长。1967年出生于河南郑州市,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此后前往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2003年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授,成为该校分子生物学系最年轻的正教授。2008年旅美十八年的施一公选择回国工作。施一公解释回国的原因:“我回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育人,教育一批人,育人在育心,做科研是育人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希望自己可以培养出一批胸怀大志而又脚踏实地的人才。”
运用方向
“挑战传统理念” “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创新与挑战”(打破传统的模式)“教育改革的路径思考”“坚守目标,矢志不移” “志存高远,铁肩担道义”“才高方能有为” “山高我为峰,自信扬帆行” “淡泊名利做实事” “安逸与忧患”。
7.阿里巴巴、华为公司海外受挫
在美国风险投资数据库组织的“谁才是最值得投资的企业”的竞争活动中,64家全球顶尖企业互相比拼,阿里巴巴、小米、腾讯、今日头条、京东、百度、滴滴等七家中国企业入围,最终阿里巴巴一路干掉了瑞士制药业巨头诺华集团、美国的迪士尼公司、特斯拉电动汽车及苹果公司,在决战中阿里巴巴手起刀落干掉了亚马逊公司,成为50年来第一家在美国领土上碾压对手的中国企业。让中国企业之光闪耀全球,体现了中国企业强盛的事实。
中国确实强大了,美国害怕了。2018年1月5日,外媒报道,美国外国在美投资委员会以国家安全的理由,否决了马云的蚂蚁金服收购美国企业速汇金。华为是仅次于苹果和三星的全球第三大手机品牌企业,与美国第一大移动运营商AT&T签订了华为Mate10手机的销售协议,并在大街挂满了销售的广告;但在销售前夕(1月9日),美国政府以华为公司危害美 国国家安全为由要求运营商AT&T拒绝合作销售华为Mate10手机。
选材感言 美国速汇金公司成立于1940年,是美国的一家全球汇款公司,也是全球第二大汇款机构。鉴于支付宝在亚洲的迅速发展,假如能够通过收购速汇金打开欧美市场,马云就能编织一张全球支付网络。华为再一次在进军美国市场的路途中受阻,我们看到美国正变得越来越保守,同时也看到华为以及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随着中国在国际社会影响力的日益增强,美国开始有点不适应。各种退群活动,以这种保守的姿态来保护自己的权益,仿佛看到了他们的傲慢无知。
运用方向 “势力决定成败”“强者为王”“逆境中生存”“正视对手”(感谢对手)“压制与支持”“正视现实,后来居上”“自私与偏见”“保守与傲慢”。
8.华为欧洲专利申请夺冠,5G芯片入世界顶级阵容
据欧洲专利3月7日宣布:华为在欧洲的专利申请数在全球企业欧洲申请专利总数中排行第一,成为首个获此殊荣的中资企业。华为2017年共向欧洲专利局申请了2 398项专利,将西门子、LG集团、三星、高通等国际科技巨头甩在身后。
大家都知道,在专利领域,国内企业在长期几乎没有话语权,在通讯技术方面的专利技术,都几乎被高通、爱立信垄断。以华为为首的中国企业的科技能力,正从实现追随、持平到引领的跨越。今天诺基亚覆灭了,爱立信衰落了,三星爆炸了,苹果即将被超越了,高通阵地也被攻破。真正能对抗苹果、三星的中国企业,只有华为!
华为去年销售6 000亿元,为国家交税1 100亿元。这成绩的背后靠的是技术创新研发。2017年,华为投入的研发经费约达120亿美元,未来华为将每年投入100亿~200亿美元的研发经费,构建面向未来的竞争力。正是华为对研发的重视,才拿出了用于5G手机的巴龙5G01人工智能芯片,真正进入世界顶级芯片阵容。
选材感言 当美国人频繁欺负中国企业,一会儿禁售华为手机,一会儿拒签阿里收购,但任正非仍坚定地表示:“不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我们要的是全世界!”因为任正非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从未如此之强,这是因为我们看到了中国企业不再被人压制、被人唾弃,而是被敬畏、去引领。
卧薪尝胆,十年磨砺青峰;扬眉出鞘,一朝震慑全球。
运用方向
“中国创造”“强者为王”“科技创新,实力为先”“付出总会有收获”“竞争中没有绝对的赢家”“进与退的智慧”“威武不能屈”“放眼世界我为王”。
9.马云推动了中国的变化
马云在阿里巴巴集团第八届网商大会上的演讲中说:“阿里巴巴和无数的网商一直在改变这个社会,并帮助社会变得更美好。我们做搜索引擎,就是为了让百度睡不着觉,因为百度睡着觉了,中国互联网的用户就睡不着觉了;我们进入无线互联网,其实就是想让移动、联通也睡不着觉;我们做支付宝,银行也开始睡不着觉了。我们对挣多少钱其实兴趣不大,但是,让那些坐在那个位子上却不作为的人不舒服,却是我们很想干的事。” 材料一:
网商银行成了传统银行的第一张死亡通牒
马云做了23年的“银行梦”终于实现。6月25日,作为国内首批试点的民营银行之一,背靠阿里巴巴旗下蚂蚁金服的浙江网商银行正式开业。在马云看来,中国不缺银行,世界也不缺银行,但中国和世界都缺创新性、为小企业服务的银行。网商银行在申请牌照的时候,就提出主攻贷款不超过500万元,专注小企业。马云表示,网商银行的口号是“无微不至”,他梦想未来五年网商银行能服务1 000万家企业,目前全世界还没有一家银行贷款客户超过1 000万。材料二:
支付宝“刷脸支付”商用,手机都不用带了!
在自助点餐机上选好餐,进入支付页面,选择“支付宝刷脸付”,然后进行人脸识别,大约需要1~2秒,再输入与账号绑定的手机号,确认后即可支付。支付过程不到10秒!除了识别一般人脸情况外,目前支付宝还在实验室测试了更先进成果,即双胞胎、四胞胎的人脸也能被轻松识别。
你的这张脸正在被添加越来越多的功能:身份证、登机牌、火车票、通行证,甚至付款码。现在刷脸时代全面开始了,靠一张脸周游世界,你就不会为护照、身份证、银行卡丢失而惊慌失措了!你的脸,正取代手机。材料三:
无人超市与无人加油站
2017年7月,马云的无人超市在杭州开业。无人零售店是阿里巴巴新零售战略的一块重要试验田,希望通过新技术带来零售业在体验上、运营上、思想上的变革,让更多消费者有与众不同的购物体验和购物乐趣。短短几个月,无人超市的大风还未平息,又刮来一阵“龙卷风”——无人加油站。2017年10月,马云宣布将在杭州建立第一座“阿里智能加油站”!无人加油站,与传统的加油站相比,有颠覆性区别:从你开车进入加油站——加油——付款——离开,没有一个服务员,更没有一个收银员。不用排队、不用下车、不用拧开油盖,一路畅通无阻,无需人工干涉!
从无人超市到无人加油站,一次次均带来不同深度的震撼,汽车行业,只是这一个大变革时代的小缩影。一个一个传统的事物,正在不断被改写、被颠覆、被革新。随着技术和新产品更新迭代的加快,任何企业都危机四伏:谁不改变,等待谁的也许就是被踢出局。材料四:
“未来五秒以下的工作将全面被人工智能替代,同时,未来十年翻译、简单的新闻报道、保安、销售、客服等领域的人,将约有90%会被人工智能全部或部分取代。”——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
选材感言 “改变这个社会”“帮助社会变得更美好”“让那些坐在那个位子上却不作为的人 不舒服”,马云的这些肺腑之言掷地有声,振聋发聩。这些话语中体现了马云身上的敢于担当、敢于改变的民族精神。在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逼”着改变,“逼”着生存,“逼”着强大,这种紧迫感、危机感正是筑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动力。“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新时代之际,成就强国之梦,更需要一代代炎黄子孙的不懈努力和永远的坚守不弃。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过“存在即合理”,正是现实中催生的合理事物的挑战性,改变自我,与时俱进,成就个人辉煌,实现民族的强盛。
运用方向 “与时俱进”“定位人生”“创新与危机”“变则通,通则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胆于担当”。
10.成功者背后的时间观念
(1)虽然现在百度即将失去BAT的地位,但是李彦宏每天还是坚持5点多起床,李彦宏表示他每天都很着急,常担忧公司的生存与危机,希望在人工智能领域寻找到新的突破口,站稳中国三大互联网之一的地位。
(2)小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可以说是中国互联网最勤奋的,他每天工作时间超16小时,并且一直处于无休状态,一周上七天班。通常一个人吃饭需要十分钟至二十分钟,而雷军是三分钟。
(3)作为全球市值最高的苹果公司当今掌门人库克,每天凌晨3点45分起床,起床第一件事并非洗脸刷牙,而是查阅邮件,看有什么事需要处理。据了解,库克每天阅读的邮件量高达800封。
(4)作为蝉联世界首富最久的比尔·盖茨,作息时间是最苛刻的。比尔·盖茨虽然每天6点起床,但是他给自己的自由时间仅有5分钟,而且以秒计算,甚至有时候连续三天不眠不休,等工作完成后再睡十小时。
选材感言 科学大师爱因斯坦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成功者的头上都闪烁着五彩迷人的光环,但成功者的背后都付出了很多的时间,浸透着无尽难言的辛酸。艾青有诗叹言:光荣的桂冠从来都是用荆棘编成的。桂冠的光环和荣耀固然让人眩目神迷,对于那些桂冠编织者而言,真可谓 “三分春色描来易,一段心潮画出难”。
运用方向
“时间是成功的保障”“时不我待,时不我与”“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11.任正非致歉离职员工:你回来吧,是公司错了
2017年9月6日,作为华为领头人的任正非对其曾经的一名员工点名道姓地呼唤其回归,并且印发成文件分发至全体员工。
主要内容十分动情:“孔令贤,我们期待你!2014年,孔令贤被破格提拔3级后,有了令人窒息的压力,带着诚意离开了华为。周公恐惧流言日,更何况我们不是周公。是公司错了,不是你的问题。回来吧,我们的英雄。”
作为公司的老大对于一个有才能的普通员工公开体恤关怀和道歉,并且生动地表明了公 司的诚意,表明了华为公司对孔令贤或者说是孔令贤这样的人的愧疚和这种人才的爱惜。
有些员工说:“看完任总的这段肺腑之言,我竟然感动得哭了!”
选材感言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在守江山的阶段,稳定人心才是长久发展的关键。任正非此举一是表明求贤若渴的态度,二是即刻以孔令贤为例付诸实践,而归根结底是为了用实际行动证明华为是尊重人才和唯才是举的平台,这是华为的生存哲学和永久的企业理念。附:孔令贤,2011年硕士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信息安全专业,到2015年11月17日,一直在华为西安研究所工作。2014年火箭晋升,破格提拔了3级,同时收获了颇为丰厚的物质待遇。但在被提拔为基层主管后,难以在技术和管理中做到很好的平衡,日渐感到自己今后都要混日子。紧张感加之华为工作强度对个人时间的占据,于2015年底离职。运用方向
“敢于认错”“礼贤下士”“求贤若渴”“重人与用才” “定好人生的位置” “学会放弃”“生存环境与人才的成长”。
12.董明珠与雷军赌约10亿
2013年小米董事长雷军在央视向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发起挑战,表示5年内如果小米营业额无法超过格力,则输给董明珠1块钱。董明珠则霸气回应,“一块钱不要再提,要赌就赌10个亿”。当时小米营业额为316亿,格力营业额为1 200亿。
面对挑战,小米调整了生态链企业投资,积极研发,成立了华米科技并成功上市,开发了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秤等。格力也同样开拓多元化市场,开发了冰箱、小家电、手机,与银龙签订战略协议,大力发展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业务,实现向新能源行业及装备制造企业转换。
业内人士预测:小米2017年10月已经提前实现了营销过千亿的目标,格力财经显示,公司在2017年收入在1 550亿左右,2018年年底预计收入2 000亿。截止到3月8日收盘,格力市值为3 197.96亿,而小米底层资产估值在54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3 400多亿)。到2018年年底,谁是赢家还难以预测。
选材感言 对手就是那些在竞争中正在或企图战胜你的人。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感谢竞争对手,因为对手的存在,对手的挑战与较量,让你的智慧得以极致的发挥,让你敢于突破常态打出属于你的一片天。感谢对手,因为对手让你的生活中荡起暗流涌动的忧患意识。古语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那是因为忧患能让人看到潜藏的危机,看到了危机才会想方设法地摆脱厄运,强壮自我,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最终成为真正的大赢家。
【议论文写作素材与运用】推荐阅读:
课本中议论文素材的运用11-11
作文素材:议论文写作集萃07-06
浅谈议论文中的写作素材10-10
高考议论文作文素材:自立与专注07-15
高考作文素材:议论文素材09-28
优秀议论文素材06-23
议论文素材:27.立志09-17
诚实议论文的素材11-17
友谊的议论文素材11-18
微笑缺失议论文素材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