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数学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2024-12-05

2024年度数学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10篇)

1.2024年度数学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篇一

2011年度数学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数学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研究

我校数学组研究课题于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为课题研究阶段。在实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课题教研圆满完成了本阶段的研究计划。

一、课题研究的过程

1、教研组组织大家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数学课程标准,经过学习研究、展开讨论,结合课题组实验教师的理论层次、综合素质等情况确定“数学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研究”。

2、组织教师理论学习,提高课题实验研究的能力;主动学习素质教育教学理论著作、教育教学研究期刊、新课程标准、教科书等;积极参与数学教研的培训;在学习中做到有重点、有反思;各小组每月进行一次集体学习,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交流。

3、教育教学的主战场在课堂,课题研究重点在课堂教学上,实验教师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把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作为实验研究的起点,教师对传统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与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师教学行为进行对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来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主动探究、富有个性地学习。

4、课题研究公开课采用“定课、备课、说课、上课、评课、交流、反思、评价”模式展开,以实验研究课为载体,精心组织,凝聚全组之力,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构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促进学生共同发展(看、听、说、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对课堂实验研究教师:郭青菊主讲的《利息知识知多少》,课堂实验研究教师:刘志红主讲的《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课堂实验研究教师:栾伟波主讲的《统计图》实验课,开展探究、交流、研讨。在这些实验研究中,活动方案合理可行,情境创设实用新颖,素材选取翔实可靠;着眼于探讨在数学活动中如何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在关系,活动中教师合作探究、交流借鉴,课题研究形成了浓厚的氛围。

每位教师带着饱满热情、全新理念上课,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在全组教师的参与下,实验课教师充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索,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初步形成对数学的整体性认识,加深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活动提升了教师实施教学与研究教学的能力,推动了我校数学教学质量再上台阶。

5、每次课研活动后,教师带着反思听同仁点评,领会课堂教学的真谛,每次互动交流教师都有自己新的看法和想法,评课中出现百花齐放众说纷纭的场面,其中的是与非、对与错让所有的教师都感到一些迷惑,产生强烈的课题探究欲望,上课的教师能根据点评有针对性的反思,听课的老师在听与评中能产生有效的教学认识和方法,有认可的,也有反对的,所有这些在碰撞、在反思。实验教师带着问题、质疑,听同行点评,明确学习新课标,不仅是了解,更重要的是理解和贯彻;要灵活使用教材,不仅是抓住课本的关键,更重要是适合学生发展的活动场;要突出学科的特点,不仅要有专业化教学,更重要是创造性地启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在一系列的研究课活动中,课题组全体实验教师得到很好的培训和锻炼,取得了突出的教研成绩。

二、成果的形成1、课题组成员积极撰写课题研究课案、例案、论文、教学反思、经验总结。文章形成初稿后,在本组讨论、交流,形成课题研究成果。

2、数学价值观的转变是这次课题研究的亮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着某些矛盾;学生活动多了,课堂气氛活了,让学生充分体验,时间却不允许,不能达到教学目标;对有些问题不一定让学生去体验、去探究,是否传统的方法更有效等等问题。经历一年多课题研究后,课题组的每一位教师都树立了新的教学理念,获得了正确的价值取向,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行为方式,提高了教育教学技能,形成了新课标所倡导的课堂教学模式。

3、本年度课题实验组开展数学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活动内容⑴:《七巧板》,活动指导教师:栾伟波;活动内容⑵:《制作无盖长方形》,活动指导教师:刘玲玲;活动内容3:《平面图形的密铺》,活动指导教师:刘志红。

三、学生成果

1、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2、学生能通过独立思考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3、学生能理解别人的思路,并在与同伴的交流中获益;

4、学生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并能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5、学生能反思自己学习过程的意识;

6、学生能使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

7、学生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能够不回避所遇到的困难、问题。

8、学生乐于与他人合作,愿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

总之,在课题研究实验中,初步形成了适应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已经成为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课题研究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历程,我们刚刚走完其中的一程,但我们会冲出重重迷雾,迈过道道险关,勇往直前。

2.小学数学课题阶段性总结 篇二

一、我的学习情况。

1、加强理论学习和培训力度。我认真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并通过对修订前后的教材及教学用书进行对照,对教材编排有整体的熟悉,以促使自己更好地对教材进行驾驭、重组,落实大教材观,促使自己能成为教材的创编者。只有对教材有个清楚的熟悉才能使组织的数学活动更具实效。在课题研究中,除自己研读之外,还与同组教师一起进行交换,记录心得体会,以求融会贯通,对课题研究有所帮助。学校领导还为教师提供充分的条件,搭建平台,通过走出往,请进来的方式,鼓励教师多学习、多思考。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研活动,在活动中,通过不懈的学习,让教师对教学中产生的一些题目有更深一步的思考,改进了教师的教学行为,进步了数学活动的效度。

2、互动教研促课题发展。课题实施以来,学校教研组展开了校本参与式研讨,为教学进行互动教研,把在课题研究中的一些困惑拿出来一起讨论,正所谓人多气力大,想出师提供经验交换与解决困惑的平台,增进了课题的发展。

二、阶段性的研究进程 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研究顺利进行着:

1、在课题研究中,我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课题方案和有关练习设计教学的多篇文章。除自己研读之外,还与同组教师一起进行交换,记录心得体会,以求融会贯通,对课题研究有所帮助。并进行班班对照的情势,用不同的练习来进行教学,并加以比较,并作好记录加以反馈。

2、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课堂上教师更重视数学练习的设计,重视***、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激起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学得经松,学得愉快。教师重视数学活动内涵的发掘,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和探索,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得到较大的拓展;教师讲求数学活动的组织。

3、基于对理论研究和熟悉,能够把理论联系实际,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加以实践,并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题实验。这一阶段公然探讨 《分数的初步熟悉》、《旋转与角》、《确定位置》等研讨课,我们共同探讨课内作业设计的策略和最好方案,顺利推动课题的研究。

4、积极撰写论文和案例,所写的论文和案例在市级评比中获奖。

三、实验成果: 通过这段时间的摸索和实践研究,并学习了相干的理论知识,并把理论利用到实践当中,从教学效果看获得一定的成效。

1、明确练习设计的 6 个原则,并加以遵守和利用。

(1)科学性原则。练习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因此练习的设计必须符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各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提出的教学要求,要正确地掌控住各部份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必须符合学生思惟特点和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

(2)层次性原则。练习的设计要遵守: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往安排。

(3)针对性原则。练习的设计一定要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基础这两个方面往斟酌,要克服不从客观实际动身的主观主义和情势主义的作法,做到有的放矢。练习的程度和数目也要针对不同学生的需要。

(4)灵活性原则。的设计要有益于增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内部的智力活动,练习能从不同方向往寻求最好解题策略。通过练习要使学生变得愈来愈聪明,思惟愈来愈灵活,应变能力愈来愈强,而不被模式化的定势所禁锢、所束缚。

(5)多样性原则,练习的设计要留意到题型的多样化和练习方式的多样化。机械重复性的练习,枯躁乏味,不但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总结出数学课内作业设计应留意的几个题目: 要让通过精心设计的数学课作业起到应有的作用,除情势要多样外,教师在设计时,还得留意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业设计的目标要有针对性和公道性,能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让他们通过探究、操纵、交换、分析,取得成功的喜悦。

(2)数学课作业要能增进学生自主、生动活泼地发展,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业设计要难易公道,具有趣味性、可操纵性,以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3)课内书面作业的时间要控制在 10 分钟左右,保证尽大多数的学生能在课堂上完成,尽可能不要将课堂作业拖到课后往完成。

(4)作业的评价要有鼓励作用,对学生的作业采取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弹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一些作业可以通过汇报会、展览、比赛等情势,让学生把自己的成果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告知他人,并在交换中产天生功感,以此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好,激起学生探究的热忱。

四、存在的不足

1、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缺少针对性。

2、教师在研究课、公然课时不能很好的处理练习的多样性和精炼性之间的矛盾,常常量有了,质却忽视了。

3、教师自我评价和反思不到位,理论修养必须再加强。

4、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要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5、课题论文获奖篇幅较少,还需深进反思与总结,勤练笔,勤思考。

五、课题研究展看

1.明确任务,加强考核。确保各项研究制度的落实,构成共同参与、主动研讨的氛围,使研究真正深进而有效。

2.进一步明晰研究目标,拓展研究内容,将研究点扩大到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案例研究和个案研究。

3.要求实验教师课前集体备课,课后个体反思,加强对本身教学行为和课堂发问质量的自我反思和自主评价。

3.数学组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篇三

——数学组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弹指一挥间,我校省级“问题解决”数学课题‘教学方法应适应小学生主体地位变化的研究’从立项至今,已实验两年之久。虽然倍感艰辛,但每次领略到课题组成员在课堂实践中彰显的教学风采,着实便有“阳光总在风雨后”的欣慰感。下面,是我校课题组在本学期课研中的进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继续以课堂为主阵地,扎实、深入地开展课题研究。

课题组成员定期进行课研中的问题探讨,并且每人每学期至少上一节汇报交流课,课上既体现“关注个体差异”,又体现“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充分体现研究的重点,以“朴实、扎实”的课风,体现课堂教学的和谐。从“原生态”的教学风格中发现和谐或不和谐的“音符”,进而归纳,反思,提炼,升华,为老师导航,促进老师的专业成长。

二、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们的专业成长及课研能力的提升。

本学期,课题组成员们除了继续把前阶段各自的研究细化、深化外,同时,还根据前期的不足,及时调整、改进,从“开放课堂教学,促进主动发展”的教学形式入手,尊重个体,关注差异;创设情境,启发思维;激活评价,激发兴趣。变“虚”为“实”;化“简”为“详”;或于“情动”处说出“精彩”,由“表”及“里”,充分让学生表达真情实感,让开放性课堂更具实效性。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三、不断实验、促进实验成果的转化。

实验教师认真进行课后反思,及时积累教学案例,并形成研究论文,参与汇编,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本学期,教师的教学反思本更厚重了,积累的教学案例更丰富了,论文、小结的内容更充实了。

4.2024年度数学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篇四

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动探究能力,我于2009年3月开展了“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研究”课题实验。我在同组指导下,通过研究、实验,初步取得了一些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严格要求,务实开展。

自我申报“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研究”课题立项后,为保证课题研究能在科学有序的工作状态下顺利开展,我制定了课题研究的管理细则。要求做到“三必须”:必须随时听课,了解实验的状况;必须加强学习,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必须准时参加每月两次的课题小组学习活动。在期中、期末分别进行一次初评和总评,及时交流。加强自身理论的学习,做实验记录,每学期上一节实验汇报课,写一份实验论文或实验心得体会、教学反思等,做到边实践边学习边总结。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科研水平。

要想顺利的实施本课题,我清楚的认识到必须转变教师“角色”意识。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在改革教育同时,必须从居高临下的主宰课堂的局面中解放出来,淡化自己的权威意识,增强自己的服务意识。我非常明确: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合作、愉悦和融洽的学习环境,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表现空间”,让学生积极思维,任意表达,敢于标新立异。

三、积极探索教学环节的最佳方案,突出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

首先,从的实验研究课中,我不难看出学生被教师牵着走的现象明显少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多了。每节课的教学都力求做到:先尝试后讲解,先猜想再验证,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例如:《长方体的面积》一课的教学,让学生先试着为长方体做个漂亮的外衣,再想一想如何用简捷的办法计算出它的用料(即如何计算长方体面积),再引导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发表个人见解后,再小组合作交流,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渠道,创设出了五种之多的计算方法。这样设

计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获取信息的能力,为自主发展打下了基础。

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紧扣新课程标准。在有限的时间里吃透教材,撰写教案,定搞,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说课、主讲、自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公开轮讲,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灌输的市场就大大削弱。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实践表明,这种分合协作的备课方式,既照顾到各班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整体提高备课水平,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

其次,从教学形式上,重视小组合作研讨的学习方式。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积极探索班级和小组、个人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组织形式,采用加强小组合作研讨学习的方式。本课题采用小组合作研讨的形式进行教学,一是: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二是:可以让学生尝试发现,体验到创造的过程,三是: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全班交流过程,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逐步完成对知识的认识,有时还会受同学的启发,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从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出发,为学生提供了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便于学生发现规律的探索性材料,给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探索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自身智力活动的内化这一特殊的认识活动去体验数学、感悟数学、领会数学。

四、营造浓厚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合作探究本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客观需要。儿童好问便是这方面最有力的佐证。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探究学习,也唯有如此,课题研究才能实现实质性进展。在具体的实施中,通过正面引导、树立榜样等手段给予落实。我要做到:

1、尊重、热爱、信任每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和关注的;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以平等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应更多一份关怀。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信任学生,才能使学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开掘出创新的潜质。

2、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做到凡是学生能解决的坚决让学生解决,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绝不暗示,多给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机会。

4、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即指导学生怎样当学习的主人,怎样当好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寻找学习的需要,激发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清楚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深度;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步骤;引导学生探索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学习的规律;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引导学生总结过去,使学生学会不断调整自我、超越自我。

五、开展课外活动,培养自主、创新、实践能力

广泛开展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落实自主创新实验的途径。在实践中,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真分析,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独立解决问题,这实质上就是创新。为了实现“合格+特长”的培养目标,我们根据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尊重学生爱好,保护兴趣,发挥特长,循循善诱,分类指导,协调发展。课外活动开展分思想教育、兴趣爱好、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等五大类,并建立相应的兴趣实践活动小组,努力创造条件,使

广大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做人,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寓兴趣培养于课外活动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针对小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广泛地开展了集知识性、灵活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热情、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勤学、会学,有创造性地学,进而达到“以学为乐”的最高境界。

2、寓能力培养于课外活动中:广泛开展课外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实践证明,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这些培训,可以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培养其对学习一丝不苟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3、寓创新培养于社会实践中:根据教学的需要,我们除组织学生走向实验室、图书馆、运动场,使学生扩大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增进了身心健康;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增长了学生才干,培养了劳动习惯,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拓开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展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在近段的实验中,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在学校组织的统考中,尤其是有关创新能力的命题,我班学生答的准确,有创新。

2、提高了参研教师的素质。近段的实验探索,也使我校教师自觉地加强学习,提高了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对于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七、存在与急需解决的问题

虽然我在实验中取得了点滴成绩,但由于实验时间不长,在以后的实验中我们还有许多解决的问题:

1、如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未得到彻底改变,因而只重视教法,不讲学法,更缺乏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方法,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心理压力过大,严重阻碍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5.2024年度数学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篇五

奇台县第六中学徐精梅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求知的动力,也是引导学生进入知识宫殿的向导。目前一部分学生存在严重的偏科现象,对学习数学没有兴趣,不能出色的完成学习任务。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乐趣、兴趣、志趣,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

一、营造妙趣横生的教学环境

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受到情景的渲染,变换多种形式,学生便会兴趣盎然,热情和激情也就被充分的调动起来。民主、平等、自由的课堂是引人入胜的课堂,宽松、融洽、和谐的课堂是令人赏心悦目的课堂。理想的课堂氛围,将使数学教学进入更高的境界,将使数学课堂会变的更加美丽动人。另外,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要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所谓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在学生的生活中,已经存在着许多的数学现象和数学知识,只是这些现象与知识常常是零散的、混沌的、粗糙的或者是无序的,因此,教学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能积极的唤起学生对这些数学现象和数学知识的体验,使他们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去将这些体验“数学化”,通过引导使学生发现,呈现在自己面前的数学学习任务就一个自己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他们就会以积极的心态去思考、分析和解决,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二、精心设计新课的导入

教师对新授内容的巧妙的导入,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巧设悬念。情境学生学习新知是一种特殊的情、知相伴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包含着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的情感,它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内驱力。巧设悬念,精心设疑,使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的状态。

(二)、要注意新旧知识的紧密衔接。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系统性强,新知是旧知的发展和深入。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同化理论,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教者可以把它当成联接新、旧知识的纽带和桥梁。利用旧知做铺垫,过渡到新知。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三、巧借道具,构建“愉悦”的教学情感

学生学习新知总是在一定的情感中进行的。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图画等教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数学能力。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踢毽子、跳绳等活动发现“功效×时间=工作总量”的数量关系,由于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接近了学生的心理距离,使学生接受起来比较主动,而且更容易,消除了以往应用题给他们带来的“恐惧感”。这样的教学呈现形式,给学生一个从“非正规化”到“正规化”的过程,使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表达自己对知识的理解。

6.2024年度数学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篇六

稷山县下迪中心校

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探究能力,我校于2011年3月开展了“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的研究”课题实验。我们在县教研室的指导下,在全体实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一年的研究、实验,初步取得了一些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强化管理。

自我校申报“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的研究”课题立项后,首先在校内成立了以校长宁建平为课题领导小组组长,由一位主抓教研的领导宁小宏为实验课题执行组长,由梁丽霞、程贵锁、马志英等教师组成的课题小组。同时,为保证课题研究能在科学有序的工作状态下顺利开展,我们制定了课题研究的管理细则。要求实验课题领导小组做到“三必须”:必须随时听课,了解实验的状况;必须加强学习,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必须准时参加每月两次的课题小组学习活动。课题工作组要在期中、期末分别进行一次初评和总评,及时交流。要求实验教师加强自身理论的学习,做实验记录,每学期上一节汇报课,写一份论文或心得体会、教学反思等,做到边实践边学习边总结。同时还设立了课题研究奖励制度。这些规章制度的建立,使我校课题研究处于严格管理之中,也使课题小组成员凝聚成了一个团结合作的整体。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科研水平。

要想顺利的实施本课题,我们清楚的认识到必须转变教师“角色”意识。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要求大家在改革我们的教育同时,教师必须从居高临下的主宰课堂的局面中解放出来,淡化自己的权威意识,增强自己的服务意识。我们在课题组学习中明确指出: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合作、愉悦和融洽的学习环境,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表现空间”,让学生积极思维,任意表达,敢于标新立异。

三、营造浓厚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合作探究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客观需要,好问便是这方面最有力的佐证。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探究学习,也唯有如此,我们的课题研究才能实现实质性进展。在具体的实施中,通过正面引导、树立榜样等手段给予落实。我们要求教师做到:

1、尊重、热爱、信任每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和关注的;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以平等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应更多一份关怀。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信任学生,才能使学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开掘出创新的潜质。

2、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做到凡是学生能解决的坚决让学生解决,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绝不暗示,多给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机会。

4、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即指导学生怎样当学习的主人,怎样当好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寻找学习的需要,激发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清楚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深度;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步骤;引导学生探索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学习的规律;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引导学生总结过去,使学生学会不断调整自我、超越自我。

四、积极探索教学环节的最佳方案,突出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

首先,从本课题组各学期实验教师的实验研究课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被教师牵着走的现象明显少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多了。每节课的教学都力求做到:先尝试后讲解,先猜想再验证,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例如:贾海燕老师执教的《三角形边的关系》一课的教学,让学生先观察什么样的三条线段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再引导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发表个人见解后,再小组合作交流,拓宽了学生 的学习渠道,再根据观察结果自我总结三角形边的关系。这样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获取信息的能力,为自主发展打下了基础。

本学期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我们组织了同组共研一课活动,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紧扣新课程标准,和我校“自主、合作、探究”的课题研究及教学模式,在有限的时间里吃透教材,分工撰写教案,以组讨论定稿,每个人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说课、主讲、自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公开轮讲,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如:梁丽霞老师主讲的《探究规律》一课,宁小宏老师执教的《三角形边的关系》在全县公开课比赛中,两位老师成功的展示,收到良好的效果,得到领导和老师的肯定,取得优异的成绩。再如六年级程贵锁主讲的《圆的周长》的设计,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契机,学生通过量、绕、滚找出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用计数器把测量的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算出,填写报告单,观察数据发现倍数关系,由“是——也是——还是——总是”最后概括为“圆的周长总

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较强的数学思想方法得于渗透。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周长公式的形成、获得、应用了然于心。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灌输的市场就大大削弱。学习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实践表明,这种分工协作的备课方式,既照顾到各班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整体提高备课水平。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

其次,从教学形式上,重视小组合作研讨的学习方式。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积极探索班级和小组、个人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组织形式,采用加强小组合作研讨学习的方式。本课题采用小组合作研讨的形式进行教学,一是: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二是:可以让学生尝试发现,体验到创造的过程,三是: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全班交流过程,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逐步完成对知识的认识,有时还会受同学的启发,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从学生已有知识水平

出发,为学生提供了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便于学生发现规律的探索性材料,给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探索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自身智力活动的内化这一特殊的认识活动去体验数学、感悟数学、领会数学。

五、开展课外活动,培养自主、创新、实践能力 广泛开展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落实自主创新实验的途径。在实践中,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真分析,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独立解决问题,这实质上就是创新。为了实现“合格+特长”的培养目标,我们根据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尊重学生爱好,保护兴趣,发挥特长,循循善诱,分类指导,协调发展。课外活动开展分思想教育、兴趣爱好、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等五大类,并建立相应的兴趣实践活动小组,努力创造条件,使广大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做人,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寓兴趣培养于课外活动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针对小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广泛开展了集知识性、灵活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热情、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勤学、会学,有创造性地学,进而达到“以学为乐”的最高境界。

2、寓能力培养于课外活动中。广泛开展课外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我们开

设了科技制作、手工制作、采集标本等活动项目。实践证明,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这些培训,可以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培养其对学习一丝不苟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3、寓创新培养于社会实践中。根据教学的需要,我们除组织学生走向实验室、图书馆、运动场、还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商店等地,使学生扩大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增进了身心健康;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增长了学生才干,培养了劳动习惯,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拓开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展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在一年的实验中,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在县教研室统一命题并组织的统考中,我校成绩名列全县第一,尤其是有关创新能力的命题,我校学生答的准确,有创新。

2、提高了参研教师的素质。一年的实验探索,也使我校教师自觉地加强学习,提高了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对于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七、存在与急需解决的问题

虽然我们在一年来在实验中取得了点滴成绩,但由于实验时间不长,在以后的实验中我们还有许多解决的问题:

1、缺乏专家的引领,造成有的教师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虽已得到改变,但因缺乏专家的引领,教师在教研中比较茫然,缺乏方向感。

7.2024年度数学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篇七

2012年度毕业生就业工作阶段总结推进会纪要 为稳定学院就业状况,巩固就业率,2012年4月18日,上午九点在会议室由吕海生院长发动和主持的毕业生阶段总结推进会议拉开帷幕。同时参会的有招生就业处处长才斌、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姜卓以及各系负责就业领导。会上吕海生院长说:“上一年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在省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指导和帮助下,全院上下共同努力,紧紧围绕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较好地完成了 2012年度总体就业工作,实现就业率的稳步提升,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们要对下一阶段作出计划和研究。”

一、招生就业处处长才斌总结

上一阶段的工作已经完成但是在过程中出现纰漏是不可避免的,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回顾上一阶段工作的不足,查缺补漏。我认为影响就业率提升的重要因素在于学院在用人单位眼中的‘形象‘,我认为我们应该尽一切可能主动联系与学院有共建关系的大型用人单位,继续派就业人员主动开拓就业市场。走出校门,与更多的重点用人单位进行密切沟通,树立“大客户”意识,培养自己的“顾客群体”,建立更多的“星级用人单位”,争取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我院毕业生。在同等基础上,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素质教育和调查,有计划有实施去除根本的阻碍因素。”

二、副处长姜卓提出

学院应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强化“出口”带动“入口”和就业工作市场化的工作理念,明确了职责,成立了学生就业领导机构。实施“一把手”工程,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主管学生工作的副院长

为副组长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与学工处合署办公,各系相应成立以系主任为组长,主管学生工作副主任为副组长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确立了“以育人为根本、以就业为主体、以质量求生存”的就业工作指导思想,实行就业工作周汇报、点评和月通报制度,把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质量作为衡量学院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指标。

三、副院长吕海生强调

1、要求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各系领导、辅导员、业务教师要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组织实施,最大限度的实现毕业生就业,认真做好对毕业生就业的指导和服务工作。

2、学院制定并下发了《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城建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规范》、《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城建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细则》和《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城建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方案》等文件,用以规范毕业生就业指导、就业推荐和派遣等工作。

3、每年按各系毕业生人数下达就业率指标,各系依据指标积极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建立了双证书制度(二学历)、顶岗实习制度,以实习促进学生就业。必须实行了教学改革、学科专业设置和招生计划听证会制度。

会议结束了,本次会议学院领导大大的督促了就业工作的进行、计划以及总结。各参会人员查缺补漏,根据上一阶段就业工作状况计划下一阶段实施方案。为我院就业工作带来巨大贡献。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城建学院

8.2024年度数学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篇八

乌鲁木齐市第21小学

古丽吉克热

数学课题教师个人计划

本学期里,我在学校和教研组领导的指导下,紧紧围绕《怎样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扎实开展教育科研工作,为创出鲜明的办学特色,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出一定的贡献。现从五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大力执行教科研制度,强化课题管理。

1、本学期,每位教师对自己在一学期里的研究重点、步骤、预期成果等作了安排,使其研究避免了盲目性。各课题组长认真撰写了课题研究学期实施计划,加强教科研与教学研究的整合工作。期末,由教科室对照他们的研究计划对课题组、教师进行了考核,保证了研究过程、结果与计划的一致性。

2、以制度引导青年骨干教师的成长。

我们在领导的带领下,积极组织各种活动激励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这一举措极大的鼓舞青年教师成才的热情,推动辅导组教科研向深度发展。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朱保存老师、相琴老师已成为县内小有名气的骨干教师。

3、为了进一步推动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形成良好的教育科研网络,对在平时的教育教科研方面积极参与的教师,评出了一批教科研骨干教师,让他们真正履行好职责,带领全体教师积极投身于学校教育科研,提高我校的教科研质量。

4、继续做好了课题申报工作。随着“十一五”课题的逐步结题,新一轮课题申报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中,本学期,将在课题的有关工作,力争实现课题,实现由研究带动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5、做好了课题的结题准备工作,收集整理资料。

二、规范、完善课题的管理工作。

1、抓日常课题管理,注意调控。

教科室在平时认真记载好工作台帐,按部就班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注意课题研究过程化。主持好学校主课题研究工作,指导督促各子课题开展情况。在中心小学本部实施课题活动日的教研活动,是课题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2、加强教科研资料积累。

在数学教研组获得县级先进教研组的基础上,各课题组对资料积累工作更加重视,除了专人整理外,还进行了检查、改进。

3、引导教师学习课改理论。

(1)聆听窗外声音。本学期学校积极组织全体教师走出去,让全体教师参加各级培训,特别是骨干教师培训工作,本着教师自愿,学校提供资金保证的原则组织多名教师参加培训。

(2)开展校本培训。本学期组织获奖教师上台交流获奖优质课、进行课堂效率策评、新教育实验课题培训以及艺术等学科课改培训。(3)加强业务培训。学校加强教育科研与教研的整合力度。除了平时的自学外,学校每周还要进行集体业务学习和课题组研讨活动,让教师围绕课题研讨展开讨论,真正让大家做到有话可讲,有论有据。

4、积极参与课题组活动。每次优质课后,所有组员一起讨论,一起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存在问题:

1、学校教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存在着高原现象,有停滞不前之嫌。

2、课题研究的资料积累工作继续需要改进,课题研究的前测、中测、后测等关键环节需培训。

3、综合实践方面,由于教师教育观念方面没有及时转变,因此需要在今后进一步加强。

9.2024年度数学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篇九

《初中数学课后作业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第一阶段总结

我校从本学期开始,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下,教师们全面开展微课题研究,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做了大量务实的工作,使课题研究能够顺利展开和推进。为了把课题研究工作更有成效的开展下去,现将第一阶段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成立课题组

课题负责人及研究组成员:刘巧宁

二、本阶段的工作目标

(一)、全面调查了解学生课后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为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收集目前学生完成课后作业情况的相关资料,为课题进一步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2)发放调查问卷并回收整理,找到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

三、本阶段所做的工作

(一)、收集了目前学生完成作业的相关资料,为课题进一步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二)、设计学生调查问卷的内容并进行问卷调查回收和分析反思。

为了更好地进行有效的课后作业,解决《初中数学课后作业有效性研究》的难题,同时为课题研究的开展提供第一手详实的资料。我精心设计了调查问卷,对我所带班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30份,回收有效问卷130份。对130份问卷进行了全面的数据统计分析并进行了反思。

四、本阶段取得成果

(一)、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了解到学生完成作业的实际情况,知道学生当前的实际需求。也了解了当前学生完成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提出的改进方法。

(二)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写出了反思材料。为后面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五、存在的问题

(一)、设计调查问卷时,没有丰富的经验,观念有些陈旧,手里掌握的相关资料较少。

(二)对课题研究目标、内容等方面的认识不足,特别是对有效地数学课后作业探究有些迷茫,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六、努力的方向

(一)、努力学习,探究有效的初中数学课后作业,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二)深入进行课题研究,通过反复实践,反复研究,对比分析,总结经验在实践中勇于探索出适合学生情况的有效措施。

10.2024年度数学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篇十

——课题阶段性小结

本课题自从2016年2月立项以来,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我们奔着坚持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新课程实验为核心,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探究式课堂模式”为研究主题,以“探究式课堂”教学为研究重点,内化先进理念、改进教学行为,解决实际问题,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将这一阶段以来的研究工作小结如下:

一、认真做好课题的开题论证工作。

开题论证是做好课题研究的重要工作,关系到课题研究能否顺利进行,也关系到课题研究质量。本课题研究的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首先是探索出一套适合小学数学教学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学生40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其次发挥群体活动互动功能,使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课堂教学形式发生三大转变,一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的讲授;二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三是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并且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同时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研究促使广大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在科研和教改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

二、有序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1、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数学问题 数学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数学家和教材编者头脑里特有的,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因此,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培养学生以数学眼光发现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这是学习数学的本源。给学生一双用数学眼光洞察世界的慧眼,这是孩子明天的生存与发展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有一双火眼金睛,使他们看到数学就在周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留心就能发现它,使每个孩子都高兴地叫起来:“数学,我捉到你了!”我们给孩子的不是起早贪晚,聚精会神得来的沙金,而是一个点石成金的手指。与其“学会”,不如“会学”。使学生对数学不再感到神秘陌生,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喜欢自己动手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数学问题。

例如学习“认识人民币”时,在课堂上布置一个“小小超市”,根据买卖货物的情景,让学生带1分、2分、5分、1角、2角、5角、的人民币共1元在超市中买东西,活动中要求:用所发给的钱,看谁买的东西多,买的东西好。买后要进行评比,活动后进行集体讨论,让每个学生都要说出自己买了哪几样商品,每样商品多少钱(分别用分、角来表示)。通过活动,学生不但认识了元、角、分,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会进行换算,而且深深感受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周围。从而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2、提出数学问题,发展创新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这就是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第一步,是他们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是他们自学的过程。因此,预习是上好数学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更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前置作业的设计,并引导学生养成基本的预习习惯,掌握基本的预习方法,然后逐步放手让学生学会自主、独立地探索知识,尝试自主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

三、加强理论学习,以先进的教育理论支撑课题研究

教育科研必须以教学实践为基础,但离开了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实践就谈不上科研,围绕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科研方法,大胆创新,在平时的工作中及时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有意识地进行针对性研究。我们还经常广阅群书并上网搜寻有关的理论文章,组织组员学习,为课题研究的实验工作做好准备。

四、构建有效预习的具体策略 1.树立学生预习意识,培养预习兴趣

通过对学生进行交谈调查,我们了解了学生做预习的习惯和能力等情况,了解了一线教师在教学中落实预习的现状。摸清学生预习情况,表扬鼓励优秀者、积极者。进行预习与不预习的对比测试,并开展预习好处多大讨论。给学生提供预习作业的展示平台,开展进行预习经验的交流总结会。通过各种方法形式使学生在实践中意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树立强烈的预习意识,体验到预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产生预习的兴趣。2.教会学生预习方法,开拓预习视野

要让学生的预习落到实处,行之有效,最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预习方法。一方面可以给学生上预习指导课,教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预习方法。另一方面要在平时课堂上渗透学法指导。教学时要有计划、有步骤,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预习情况要落实到预习作业中,要检查、督促、总结。3.不断修正和完善预习作业的设计

在实施课题研究阶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各年级的预习作业设计,并整理成册,供教师在教学时使用。教师在每一新课前,都根据自己任教班的实际情况,把预习提纲整理,然后印发给学生进行预习。

五、研究成效

1.在实施阶段中,各课题成员围绕主题定期在组内积极开展研讨,积极开展课题研讨课和教学观摩课,进行组内备课、试教、上课、评课。对有效利用预习提纲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深入的认识。2.教学效果有所提高。在课题研究阶段,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本学习方法,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有效地预习,使我们的课题研究得到了深化。

3.通过实践,教师积累的有效经验,由最初的摸索、尝试,到后来的有效实施,把有效预习的习惯运用到教学中。全体课题组的成员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都得到了充实和提高。

4.通过课题的研究,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较为浓厚,学习的主动性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六、下阶段研究展望

经过一学期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对于学生的预习,我们应如何去进行预习的评价?因此在下学期,我们还将不懈努力,以下面三方面为研究目标:

1.进一步巩固利用预习提纲进行有效预习,重点围绕学会自主预习和预习的有效性展开,提高自学能力。

2.进一步探索预习提纲的设计,根据预习的问题反馈怎样进行多种方式的教学。

3.让学生尝试写数学日记,总结自己通过“先预习,后学习”的体会,以此来提高自主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4.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适时鼓励,以提高其学习兴趣,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5.以课题研究目标为标准,对课题实验研究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归纳、总结。引用小学数学预习的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一个人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如同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就能独立地向新认识领域进军,才有可能攀上知识的顶峰。所以,要想让同学具有自学的本领,作为教师就要重视方法的指导。预习的方法有很多,所以,根据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和小同学的年龄、心理特点及其认知规律,课题计划教给同学下面几种预习方法: 1.任务落实预习法

即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同学带着明确的预习任务去进行预习。因为同学初学预习时不知从何下手,这时教师设计好预习任务,让同学带着任务去预习,能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较强。教师先要对自己提出高标准严要求,对相关学习内容要进行了认真研读,提出既有一定的价值,又有吸引力的,能促使同学产生浓厚的学习、探索兴趣的预习任务。教师布置任务时,可以采取表格的形式或者提问的形式,让同学去预习。布置预习任务时一定要注意难度适中,具有诱发性和趣味性,预习要求要明确,可操作性要强。2.笔记预习法

开始,可以让同学在书上做简单的眉批笔记,在阅读课本后,把自己的理解、体会或独特见解写在书上的空白处;其次,可以让同学做摘录笔记,就是预习后,在笔记本上摘抄重点概念、关键语句等等,以加深对重要知识的记忆、理解,并简单地记下预习过程中的疑惑和不解之处,也可以记录自己在预习中的收获。开始时教师都要抽出一定的课内时间带着同学进行,在要求、步骤、方法、格式上均要给以细致的指导,然后再放手让同学独立预习、做笔记。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同学,还要会做思维含量较高的反思型预习笔记。在研究过程中,一方面要验证这几种预习方法的适用性,另一方面要寻求其他适用的科学预习方法。3.温故知新预习法

这是新旧知识联系的预习法。在预习过程中,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识,归纳新知识的重点,找出疑难问题,另一方面复习、巩固、补习与新知相联系的旧知识。要求预习新内容时要与学过的旧知识联系起来,做到“温故知新”,联系旧知,学习新知,使知识系统化。4.尝试练习预习法 对于计算类新授课、练习课,预习时先进行尝试练习,遇到疑难再返回预习例题,然后再尝试练习。通过尝试练习,可以检验同学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数学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要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同学经过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要让同学通过做练习或解决简单的问题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5.动手操作预习法

对于公式的推导等操作性较强的知识,要求同学在预习过程中亲自动手去实践,通过剪、拼、折、移、摆、画、量、观察、比较等活动,体验、感悟新知识。因为课堂中有动手操作的内容,自然少不了要通过熟悉教材,了解操作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工具、材料等,在课前准备好。同学只有亲历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知其所以然。6.合作式预习法

同学之间互相切磋、交流,可小组合作分工,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预习方式,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来共同完成预习任务。合作式预习培养了同学的团结合作精神,提高了同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今年我校研讨的小课题是《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预习》,因此我十分重视预习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为了让学生学会预习,我首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做一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只是知道什么是预习,但是还不会预习,因此我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了预习方法指导。以下是我对学生进行指导的做法:

(一)、指导学生学会预习:

利用课堂时间给学生先讲一讲怎样预习,具体分四步:

1、初读例题。让学生把例题看一遍,大概了解例题要讲的内容。

2、再读例题。让学生第二次读时,把自己认为的知识点标出来,并说一说通过预习学会了什么,讲给家长听。

3、三读例题。第三遍读时,要找出不会的地方或不懂的地方,标注出来。

4、练习。把例题下面的做一做或练习中的习题选择几道再或者自己出几道与例题相似的题尝试做一做,看是否能够通过自己的学习来解决与例题相关的习题。若有疑问,做出标注,待到课堂上解决数学预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养成预习习惯。在学生有了预习的兴趣、掌握预习方法之后,学生对预习应该有了自己的认识,他们会认识到,预习可以帮助自己,更快更好地掌握课堂上老师将要教学的内容和任务,同时,只有自己认真地预习,才能在课堂上与同伴们进行充分的交流与探讨,才能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思维的火花和光亮。那么,学生怎样去预习才能在课堂上取得更好的效果呢?在自己的实践中,我觉得从以下几方面去指导学生预习,效果比较显著。

(二)、写出预习提纲:

1、读一读

(1)初读课本x x页内容,知道这一小节讲了什么主要内容,即这节课的课题。

(2)再读课本内容,了解这一节课中出了一个什么样的例题。看完例题之后,在练习本上,自己把例题做一遍。

2、想一想

(1)思考:在做例题的过程中,你觉得有哪些困难,即哪一步自己不理解或不会做,打开书划出来做上标记,(2)再看例题,自己能不能解决困难。解决不了的,上课时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听;(下面的预习要求就不用去做了)自己能解决的,预习向下进行。

3、圈一圈

再读课本,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概念、结论圈出来读一读,加深印象。在预习中遇到的疑难之处,做上标记,在老师讲课时认真去听。如有疑难问题写出来,到校后,请教同学或老师。

4、做一做

做做课后的练习题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如有不会做的题,做上记号,上课请教老师。

(三)、预习提纲提出后,教师的做法:

1、刚开始,教师要和学生一起预习,即教师要按照预习提纲指导学生怎样去预习。

2、当所有学生掌握了预习的方法后,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预习。

3、当学生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后,根据学生预习的效果和能力层次的不同,提出不同的预习提纲,尤其对能力强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如预习例题时,可以自己先解答一遍,再与书本上的对照,再想想还有其他解法吗?

(四)、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教师要根据自己的预习要求,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预习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问,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来检查他们的预习效果。

当然,预习贵在坚持,实践证明,课前进行很好的预习,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七、进一步修改、完善研究方案

针对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反思,课题组成员又对课题方案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使课题的研究操作更具有可行性。为了追求分数和成绩,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侧重于评价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而对于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技能、品质、情感与态度等具有启发性意义的方面缺少必要的评价。另外要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和学生都要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

综上所述,本课题前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总体上来说是比较顺利的,也有了一些成效。但是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也还有很多工作没有做,在下一阶段,我们课题组成员会一如既往,踏实认真做好各项研究实践工作。

课题负责人:方城县赵河镇第六小学 程聚高

上一篇:成语对对子回味无穷下一篇:关于集团年会优秀员工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