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

2024-12-13

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12篇)

1.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 篇一

计算机专业基础核心课程

一、数学

数学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学好数学是学好计算机专业的关键。高等数学课程主要学习微积分、空间解析几何和微分方程,一般高校通用的教材是同济大学编的《高等数学》,目前已经有了第五版,也可以使用自考教材——西安交通大学陆庆乐编的《高等数学》,可以买一些配套的辅导书和习题解答。

还有两门重要的数学课程是《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可以分别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同济大学编写的《线性代数》和浙江大学编写的《概率统计》。注意:自学一定要多做习题,而且最好一门课有一本习题解答和辅导书。除了上面数学基础课外,在计算机专业中举足轻重的就是《离散数学》,这门课要多花点力气来学。可以采用左孝凌教授等编的《离散数学》,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也可以用北大、清华的教材,还可以参考左教授编的自学教材,经济科学出版社。

其他课程还有《复编函数》、《计算方法》等,有余力的朋友可以选学。

二、专业基础课

1.《程序设计》:学习内容一般为C和C++。C语言可以采用谭浩强教授的《C程序设计》,内容比较浅显,C++方面的书推荐钱能编写的《C++程序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

2.《数据结构》:这门课程比较难,可以采用严蔚敏教授编写的《数据结构(C语言版)》,有配套习题册。好好做题,有时间多编几个大的程序。

3.《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这是难度较高的两门课程,选用自考教材相对来说容易些,也可以参考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相关教材。

三、专业课

1.《计算机组成原理》:推荐白中英主编的《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三版),科学出版社;黄爱英主编的《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2.《操作系统》:汤子赢编写的《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三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还可以参考高教司司长张尧学教授编写的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

3.《汇编语言》:可以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也可以用自考教材。

4.《数据库原理》:人民大学教授王珊编的《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复旦大学施伯乐老师编写的教材也不错。

5.《编译原理》:国防科技大学陈火旺院士编写的教材十分不错,最新版本是2000年出的,国防工业出版社。

四、选修课

包括计算机网络与通讯、软件工程、图形学、人工智能、系统结构、图形学等。此类课程的教材可选用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或参考各高校所采用的计算机专科和本科教材及配套辅导书。英文基础好的朋友可以用国外著名大学的影印版教材。

2.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 篇二

关键词:团队自主学习,市场营销,以生为本,创新能力

0 引言

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开设了《市场营销》课程, 进行以贯穿职业发展导向为特点的项目驱动单元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强调以能力培养为主, 以适应高职发展的需要。但目前的教学方法仅限于案例分析、练习、提问、实训室模拟训练等, 教学改革的力度不大, 没有真正实现通过课堂教学来提升学生能力。

特别是90后大学生已进入高职院校, 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也面临更大的挑战, 市场营销课程教学, 要针对90后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征进行改革, 探索教学新模式。

1 90后大学生的特征

90后大学生, 在认知上具有聪明、有一技之长、对学习兴趣不浓甚至厌学等特征, 在情感上以自我中心、物质富足、有强烈的反叛意识, 在意志上忍耐力差、吃不了苦, 在行为上对网络十分依赖。

“90后”普遍的心理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自我意识显著化、价值观念多元化、人际交流网络化、生活环境社会化。

2 转变理念, 实施创新教育

面对“90后”的大学生, 市场营销的课程教学, 针对其心理行为特征, 要转变观念, 投其所好, 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 树立“以生为本”的指导思想, 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课程教学、而不是以老师为中心, 着重培养和提升学生营销实践能力。以能力为核心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想是:开展团队式的学习模式, 实施课堂教学、课后练习和课程考核三位一体的教学改革, 培养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营销实践能力等能力, 实现市场营销课程课堂教学质的飞跃。

3 确立以能力为核心的教学培养目标

2013年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朱清时在杭州招生宣讲时指出, 中国教育最大特点是只重视传授知识、忽略甚至扼杀了5个基本要素的培养, 并谈了如何培养创新能力。因此, 从传统教学转向以能力为核心的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 应树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培养目标, 市场营销的课程教学围绕能力培养、以学生为中心展开, 以老师为中心、老师授课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是培养不了学生的这些能力。

4 教学改革与实施

4.1 教学改革总体设计

市场营销课程的课堂教学总体上将按照质量管理著名的PDCA循环科学程序开展, 教学步骤有:①教师进行总体设计;②教师进行教学资料和辅导资料的准备;③课前布置教学任务;④学生课前准备;⑤学生课堂上台讲解;⑥学生和老师提问;⑦学生和老师点评;⑧课程总结。其方法要求每一模块或章节的教学内容依照这8个步骤依次进行, 教学前特别注重教师和学生的课前准备, 否则课堂很难顺利进行。在周而复始、螺旋上升的教学循环中, 学生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4.2 教学方法的改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要出成果, 对教学方法也要重新设计、不断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以能力为核心的市场营销课程教学, 是在现有的案例分析、开放式提问、讨论等教学方法基础上, 逐步综合使用多种参与性教学方法:团队学习法、头脑风暴法、学生讲解法、自主讨论法、练习法, 适当时引入企业实际情况开展教学, 在教学中适当使用招贴画板、卡纸或实物等直观教具作为辅助性教学方法, 以增强教学效果。

4.3 课堂教学的改革

采用以能力为核心市场营销课程教学, 就要求形成师生角色互换的课堂教学系统。新的教学模式, 不再是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开展教学, 改变了师生交往的方式、地位、角色、关系, 而是以学生为中心展开,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 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教学、主动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 在教学中实现教学民主, 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相当的。

以能力为核心市场营销课程教学, 就要求课堂教学的内容要预先布置, 学生分小组进行课前自主学习, 然后在课堂上开展教学。这时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在团队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准备PPT课件、招贴画等教具、或其他课堂教学工具, 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或学生上台讲解、分组讨论、辩论等等。最后学生和老师分别就课堂内容、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度等进行点评, 而且老师要通过点评将课堂的主要教学内容加以画龙点睛, 以强化教学成果。

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点评环节。教师应在每一个环节结束时留出一定时间对同学的课堂教学、发言、团队参与情况及课程内容进行点评。如果不进行点评、就此了事, 学生对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掌握可能有一定的欠缺。通过点评环节。指出学生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应提高的地方, 并补充分析不够之处。

以能力为核心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 突破了以往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以老师为主的教学模式, 形成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 提高了学生的课程教学参与度、积极性和能力。

4.4 课后练习的改革

在传统的市场营销教学中, 课后作业一般为一道道独立的作业或独立的案例分析练习, 这无益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以能力为核心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 要改变过去的课后练习方法, 实施一个完整的课后综合练习———撰写营销计划书。并将营销计划书分割成一个个有机的单元进行, 即通过一个个的单元练习、最后形成一份完整的营销计划书, 而且营销计划的产品项目由学生自己决定, 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营销实践能力、组织能力、文字处理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

4.5 课程考核方法的改革

转变过去传统的“一张试卷定成绩”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考核的理念, 采用综合考核的模式对学生进行考核, 一改过去由老师决定学生成绩的方法, 转变为学生和老师共同考核的模式。

5 课程改革效果分析

①改革后的课堂教学, 以学生为主进行, 学生要开展自主学习, 他们需花大量的时间去课前学习、收集资料和准备PPT, 课堂上学生也积极参与。不但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 而且符合霍桑实验的研究结论。②培养了学生的胆量和应变能力。市场营销课堂教学后, 很多学生反馈, 这是他们第一次上讲台讲课, 培养了他们上台的胆量和应变能力。③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从对学生对教学改革的问卷调查结果看, 学生普遍反映学生的参与度比较高, 新的教学模式不仅有效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能力, 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自主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表达能力、文稿处理能力和团队意识等, 教学效果超出预定的目标。④实现知识和技能以学生的思维方式掌握, 而不是以老师的思维方式来囫囵吞枣, 老师的思维方式强加在学生的大脑里, 学生是无法消化、应用的。

6 结束语

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 不仅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而且要将以能力为核心贯穿整个课堂教学, 开展团队式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实施课堂教学、课后练习和课程考核三位一体的教学改革, 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等, 而且让学生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 也培养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定财.“90后”大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及教育管理对策[J].高等教育管理, 2011, 9.

[2]南科大校长朱清时在杭招生宣讲——中国教育忽略了5个基本要素的培养[J].人们文摘, 2013 (02) .

3.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 篇三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对市场营销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能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真正的市场营销人员,是高职高专院校市场营销专业面临的一个大课题.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培养及评价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核心职业能力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关键词】市场营销;人才培养;职业核心能力;评价体系

目前各高职高专院校都相继开设了市场营销专业,以满足企业对营销专业人才需求.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对市场营销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能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真正的市场营销人员,是高职高专院校市场营销专业面临的一个大课题.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培养及评价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核心职业能力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1.培养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必要性

所谓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核心职业能力,主要是针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在工作中所体现出的除了专业能力以外的其他基本能力。这些能力不仅仅可以应用在市场营销的职业中,而且当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进行职位更换时,这些能力依然能够帮其顺利进入职场并得到良好的发展。一般来讲,核心职业能力主要包括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就是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处理能力;而社会能力则主要是指学生在进入职场后所面临的自我管理能力、适应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其他能力等。可以说,方法能力能够帮助市场营销人才更好的适应工作,而社会能力则帮助市场营销人才更好的适应职场和社会,这些都是人才不可或缺的核心职业能力。人才的竞争也可以说是人的能力的竞争.为了能够使学生在未来的职场中具备更大的竞争力,为他们提供最广泛的就业机会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学校学习期间应该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从而得到更好的职业发展。

2.市场营销专业人才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

为了保证营销专业毕业生的规格和质量,以满足社会对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实现“毕业即就业,就业即上岗,上岗即顶岗”的培养目标,就必须加强对在校学习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2.1在学校课堂教学中强化培养职业核心能力

根据市场需求设置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分析营销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核心能力,在此基础上细化实施培养的内容、方法和形式,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工作落到实处。

2.2在校园隐性课程中养成职业核心能力

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等隐性课程建设,切实多种形式开展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

2.3在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中认识和提高职业核心能力

通过社会实践与社会服务,认识职业核心能力对从事营销职业的重要意义,在一定层面上应用职业核心能力,从而达到理解并掌握职业核心能力的目的。

2.4在工学结合中磨砺职业核心能力

通过在企业营销岗位上的实践,将职业核心能力与具体营销技能结合起来,从而检验营销人才培养质量,锻炼和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

2.5加强教师团队能力培养,夯实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基础

关键要突破传统教学基层管理的弊端,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以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作为教师团队能力培养指针,组织适合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3.市场营销专业人才核心职业能力评价体系

为了考核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高低,衡量教学效果的好坏,就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评价体系.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个结合:

3.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市场营销是一个“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的职业 ,市场营销理论及其相关专业知识的累积都是学生个人今后职业提升的基础.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每一个实训项目的实施,将学生应该掌握的不同的知识点及应具备的能力溶入其中.通过对项目执行结果的评价来考核学生对理论的运用情况及核心职业能力的施展情况。

3.2校内与校外相结合

学习过程课业主要由企业理念设计、经营环境分析、消费者行为分析、市场调研、企业经营战略规划、产品策划、定价策划、分销策划、促销沟通策划等几个大的实战项目构成,此部分能力考核主要在校内进行评价.多个短期的认识实习和一个长期的毕业实习,这二个实习中的能力考核主要由企业负责。

3.3教师与学生相结合

在学校学习的过程当中,每一个实训项目结束后,按照考核方案中规定的考核标准,通过学生的自评\团队间的互评及教师的点评完成项目中能力的考核。

3.4过程与结果相结合

每个学期学习过程中对每个项目中能力的考核即是属于过程性考核,学期期末时综合实训项目中能力的考核属于终结性考核。

3.5多种评价形式相结合

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就业的岗位群主要是:推销员、销售主管、营销传播与策划员、销售内勤及客户服务和部门经理等。因此,必须根据就业岗位对本专业学生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的需求, 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力评价形式,如:项目策划\实物商品推销比赛\角色模拟表演\案例答辨 \小论文等。

总之,为了能够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在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必须要注重对人才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了解市场对市场营销人才提出的最新要求,采取一定的培养手段,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对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做出合理评估。从各个方面提高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使其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明.论职业核心能力及其培育策略[J].教育与研究,2007(8).

4.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篇四

《模具制造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课程任务是使学生具备所必需的模具制造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 具备处理模具制造中一般工艺技术问题的初步能力 :能适应模具制造技术的发展 ,具备继续学习和继续提高的初步能力。

二、课时、学分 72学时、6学分

三、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模具零件加工方法及模具装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 了解现代模具制造技术的发展动向,初步形成应用现代模具制造技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四、课程设计思路

1、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该门课程以形成模具制造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有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2、学习项目选取的基本依据是该门课程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但在具体设计课程中,还根据几个典型模具的制造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产生了具体的学习项目。其编排依据是该职业所特有的工作任务逻辑关系,而不是知识关系。

3、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按照“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式的”设计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

4、依据各学习项目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

五、课程项目设计(内容与要求)

课程 模块 项目名称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学时

项目一:

1、初步掌握导柱、导套、模座 具备根据模具零件正确选择加工方法、模架组成零件的(板)的加工工艺。工艺装备并制定其工艺规程的初步能加工

2、了解其他模具结构零件的加工方力。法。

项目二:

1、了解圆形凸模及非圆形凸模的加掌握并理解模具零件的各种机械加工方冲裁凸模的加工 工方法。

法,熟悉各类机械加工设备; 模块一

2、初步掌握成型磨削的加工工艺。

模具零件机械加工 项目三: 了解型孔的各种加工方法及其适用能够根据模具零件正确选择各种机械加工凹模型孔的加工 范围。方法。

1、了解型腔的各种机械加工方法及项目四: 其适用范围。

型腔的加工

2、初步掌握型腔加工方法的合理选能够根据模具零件正确选择各种机械加工用。

方法。

3、了解型腔的机械抛光。

1、了解电火花加工的原理及特点。

2、了解影响电火花加工精度及生产

1、掌握电火花成形加工的工作原理、特点

及其应用;项目一: 率的因素。

2、根据模具成型零件的特点,掌握电火电火花加工

3、初步掌握凹模型孔、型腔的电火模块二 花加工方法。

花成形加工的工艺并理解各种因素 对各

4、初步掌握电火花加工的操作知

种加工的质量影响。

模具零件识。

特种加工

1、了解线切割加工的特点及工作原

1、掌握线切割加工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其理。应用;

项目二:

2、初步掌握线切割加工的程序编制

2、根据模具成型零件的特点,掌握线切数控线切割加工(3B 格式、4B 格式、ISO 代割加工的工艺并理解各种因素 对各种加码)。工的质量影响。

3、初步掌握线切割加工的操作技能。

1、初步掌握模架、凸模和凹模的装配方法。项目一:

2、初步掌握冷冲模具总装配的工艺

1、掌握模具装配的尺寸链分析与计算、间隙(壁厚)的控制方法、各种模具零件的冷冲模的装配 方法及装配过程中的检测与调试技固定方法;

术。

3、了解模具装配翻转机的应用及弯2、掌握冷冲模的装配工艺和特点。模块三 曲模、拉深模、级进模的装配特点。

1、初步掌握塑料模导柱、导套、型模具装配 芯、型腔、浇口套、推杆的装配方法。

1、掌握模具装配的尺寸链分析与计算、间项目二:

2、初步掌握滑块抽芯机构的装配方隙(壁厚)的控制方法、各种模具零件的塑料模的装配 法。

固定方法;

3、初步掌握塑料模具总装配的工艺2

方法及装配过程中的检测与调试技、掌握塑料模的装配工艺和特点。术。

六、技能考核要求

通过学习和训练,学生全部通过经省劳动部门考核颁发的工具钳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部分优秀学生取得相应的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七、课程建议

教材编写要体现项目课程的特色与设计思想,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实用性,典型产品的选取要科学,体现地区产业特点,具有可操作性。其呈现方式要图文并茂,文字表述要规范、正确、科学。

教学要采取项目教学法,以工作任务为出发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教育情境,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要充分得用挂图、投影、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教学评价采取阶段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学生作品的评价与知识点考核相结合。

要注重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开发相关学习辅导用书、教师指导用书及网络资源。

八、教学条件

1、基本要求

钳工工作台、台式钻床、砂轮机、台虎钳、普通车床、普通铣床、常用工量具、线切割机床、电火花成型加工机床、曲柄压力机、注塑 成型机。

2、较高要求

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三坐标测量仪。

九、学习评价

1、学习评价的依据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精神,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2、学习评价的目的

通过教学工作,探索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结构、模式、评价方式以及管理制度等改革,建立具有职教特点的职业教育课程新体系,实现以生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落实就业导向、职教富民的宗旨。

3、学习评价的原则

学习评价的原则即“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以评促改”就是通过学习评价继续推动学校的课程改革; “以评促建” 就是通过学习评价建设和发展学校的课程改革体系; “以评促管” 就是通过学习评价更新职业教育界课程改革的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水平; “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就是通过学习评价加强建设,学习评价是手段,其目的是提高教学及实训质量。

4、学习评价的方法

(1)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

在以往评价中,教师是评价者,学生是评价对象。但在这样的过程中,由于评价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学生只能处于被动应付的地位,因此,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也很难体现。在课程改革体系中,学生由评价客体成为评价主体,从而提高了学习的参与性,增强了学生的评价能力,这也有利于学习者成就感的形成、目标的明确、个性化的培养,也能充分反映课程改革的真实效果。新课程的评价从静态的评价结果转向了动态地评价整个过程,这就要求要求教师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等方面作一个较完整的评价。

(2)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 在以往的教学中,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注重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已成为课程改革的瓶颈。而过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只有把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才能更全面的对改革后的课程进行评价,促进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3)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相结合

提倡课外评价是开放性的特征之一。在新课程中,有许多内容是要求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如把学会的专业技能为社会服务,由社会、家长和同学给予评价,这种宽松的评价方式对发展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是十分有利的。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是不容易获得的。

(3)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

通过对用工单位的走访,了解学生所学的专业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使学生所学课程更能适应用工企业的需求。

《钳工工艺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职模具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相关职业中等应用性人才所必须具有的钳工基础知识,钳工基本操作方法,装配基础知识,钳工工艺知识等,能较熟练掌握钳工常用的加工方法,具备一定的工艺分析能力,了解机器的装配基本知识。本课程为机械类模具专业中级钳工所必修专业主干课程。

二、课时与学分 150学时、8学分

三、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本专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级技术应用性人才所必需的钳工工作中所要求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装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1、掌握钳工基本知识。

2、学会钳工基本操作方法。

3、学会锉配工件。

4、掌握常用典型结构的装配工艺。

四、课程设计思路

1、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该门课程以钳工工艺和钳工技能练习的一体化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定位在“训练与实践”相结合,并突出其实用性的特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

2、学习项目的选取采用将专业理论知识、工业知识融入相关训练的做法,使学生在技能训练中能反复学习,理解、熟悉基本理论,变枯燥学习为实际运用,变被动为主动,最终达到掌握钳工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求的目的。其编排上循序渐进,按任务驱动方式编定。

3、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按照“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式的”设计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

4、依据各学习项目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

五、课程项目设计(内容与要求)

课程 模块 项目名称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学时

项目一: 钳工工作任务及其分类,钳工场地钳工入门知识 布局情况。

1、有关钳工常用量具的正确使用及测量。钳工常用量具及测钳工常用设备及保养,钳工安全文

2、量具的维护与保养。模块量练习明生产知识。一

掌握切削用量的基本概念及选择钳工方法。

1、熟悉钳工常用刀具材料的性能、种类基本项目二:金属切削掌握车刀主要切削角度的定义和及应用。知识 8 基础知识 作用。了解切削力、切削热对切削

2、掌握延长刀具寿命的方法。的影响。

3、熟悉切削液的作用、种类及应用。

1、掌握划线工具的使用方法。

明确划线工具的种类。

2、正确使用分度头进行划线。

项目一:划线 掌握划线基准的选择方法。8

3、掌握立体划线的方法(选修)。

了解分度头分度的计算方法。

4、掌握典型不规则工件的划线方法。

模块掌握錾子的种类及应用、切削角度

1、掌握錾削时的站立姿势和动作。

项目二:錾削 2 二 对錾削的影响

2、掌握錾削的方法。

钳工

1、掌握平面锉削时的站立姿势和动作。

了解锉刀的组成、种类。基本 项目三:锉削

2、掌握锉削时两手用力的方法。4 掌握锉刀的规格及选用。操作

3、能把握正确的锉削速度。

知识

1、掌握锯削姿势、方法。

2、能对各种形体材料进行正确的锯削,操项目四: 了解手锯的组成。

作姿势正确,并能达到一定的锯削速度。4 锯削 掌握锯条的规格及选用。

3、根据不同材料正确选用锯条,并能正确装夹。

4、熟悉有关锯削的废品分析和锯削的一些安全文明生产知识。

项目五:孔加工 了解麻花钻的组成及作用。

1、掌握麻花钻的刃磨方法。明确切削部分的各种参数及对切

2、掌握各种孔的钻削加工方法。削的影响。

3、掌握钻削时切削液的选择方法。14 掌握钻削用量的选择方法。

4、掌握扩、铰、锪孔的方法,并能正确选了解群钻的结构特点。择刀具。掌握螺纹基本知识。

项目六: 掌握攻螺纹工具及攻螺纹前底孔攻、套螺纹 直径的计算。

1、掌握攻螺纹方法

掌握套螺纹工具及套螺纹前圆杆

2、掌握套螺纹方法。

直径的计算。

项目七: 掌握弯形的概念和弯形时相关尺弯形与矫正 寸的计算方法。

1、掌握板料与管材弯形的方法。

掌握矫正的概念。

2、掌握各种材料的矫正方法。

项目八:铆接 了解铆接种类、铆接工具及应用

理解铆接工艺。

1、掌握铆接方法及铆接有关计算。

项目九: 粘接及锡焊 了解粘接及锡焊的工艺方法。

1、掌握粘接及手工锡焊方法。

2、常用焊剂的应用。

了解刮削的基本概念及刮削基本

1、掌握正确原始平板的循环刮削步骤。项目十:刮削 知识。

2、能进行平面刮刀的刃磨。了解刮刀的材料、种类、结构和平面刮刀的尺寸及几何角度。

项目十一:研磨 了解研磨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知识。

1、掌握磨料种类、应用及研磨工艺。懂得研磨的特点和应用。

2、掌握正确的研磨方法。

1、按图纸的公差要求,正确掌握具有对称

度要求的工件加工和测量方法。

项目十二:锉配 掌握锉配的一些相关工艺知识。

2、熟练掌握锉、锯、钻的技能,并达到一掌握锉配的一般加工步骤。定的加工精度。

3、正确地检查修补各配合面的间隙,并

达到锉配要求。

模块项目一: 装配

三 基础知识 了解装配的作用、装配工艺过程。

了解装配工作的组织生产形式。

1、熟悉装配工艺过程。部件 了解装配零件的清理和清洗。

装配 项目二:装配前的掌握零件的密封性试验。

1、熟悉装配前的准备工作 知识 准备工作

懂得旋转件的平衡。

项目三:装配尺寸了解装配尺寸链、装配工艺规程。

1、熟悉装配工艺规程。

链和装配方法 懂得装配方法。

2、掌握装配尺寸链的计算。

3、掌握装配方法 项目四: 了解螺纹、键、销、过盈、管道连

1、固定连接装配 接的装配。

熟悉有关固定式装配。

理解装配技术要求。

2、掌握装配工艺。

项目五: 了解传动机构的结构特点和装配

1、熟悉传动机构装配。

传动机构装配 技术要求。2.掌握传动机构的装配工艺。

项目六:轴承和轴了解轴承种类、结构特点

承组的装配 懂得轴承和轴承组的装配方法。

1、熟悉轴承和轴承组的装配。

2、掌握滑动、滚动轴承的装配工艺。项目七:部件装配

2、熟悉普通机床主轴装配与检验。

检验

掌握普通机床主轴装配与检验

3、能够做到安全和文明操作。

六、技能考核要求

通过学习和训练,学生全部通过经省劳动部门考核颁发的中级钳工资格证书,部分优秀学生取得相应的高级工资格证书。

七、课程建议

教材编写要体现项目课程的特色与设计思想,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实用性,力争做到将深奥的知识浅显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以发挥学生对理论、实践的综合能力,具有可操作性。其呈现方式要图文并茂,文字表述要规范、正确、科学。

教学要采取项目教学法,以工作任务为出发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教育情境,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要充分利用挂图、投影、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教学评价采取阶段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学生作品的评价与知识点考核相结合。

要注重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开发相关学习辅导用书、教师指导用书及网络资源,要注重仿真软件的应用及开发。

八、教学条件

1、基本要求:

钳工工作台、钳工工具及量具、台式钻床、减速器。

2、较高要求:

各式钻床、各类钻床夹具、各类传动机构、卧式车床。

九、学习评价

1、学习评价的依据

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规定》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精神,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项目课程为主体,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的专业课程体系;以就业为导向,以钳工基本技能任务为引领,以国家职业标准中级钳工的要求为基本依据。

2、学习评价的目的

通过教学工作,探索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结构、模式、评价方式以及管理制度等改革,建立具有职教特点的职业教育课程新体系,实现以生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落实就业导向、职教富民的宗旨。

3、学习评价的原则

学习评价的原则:即“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以评促改”就是通过学习评价继续推动学校的课程改革; “以评促建” 就是通过学习评价建设和发展学校的课程改革体系; “以评促管” 就是通过学习评价更新职业教育界课程改革的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水平; “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就是通过学习评价加强建设,学习评价是手段,其目的是提高教学及实训质量。

4、学习评价的方法

(1)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

在以往评价中,教师是评价者,学生是评价对象。但在这样的过程中,由于评价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学生只能处于被动应付的地位,因此,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也很难体现。在课程改革体系中,学生由评价客体成为评价主体,从而提高了学习的参与性,增强了学生的评价能力,这也有利于学习者成就感的形成、目标的明确、个性化的培养,也能充分反映课程改革的真实效果。新课程的评价从静态的评价结果转向了动态地评价整个过程,这就要求要求教师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等方面作一个较完整的评价。

(2)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

在以往的教学中,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注重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已成为课程改革的瓶颈。而过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只有把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才能更全面的对改革后的课程进行评价,促进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3)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相结合

提倡课外评价是开放性的特征之一。在新课程中,有许多内容是要求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如把学会的专业技能为社会服务,由社会、家长和同学给予评价,这种宽松的评价方式对发展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是十分有利的。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是不容易获得的。

(4)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

通过对用工单位的走访,了解学生所学的专业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使学生所学课程更能适应用工企业的需求。

《冲压工艺与模具结构》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职模具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结合模具工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而选择的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面向生产现场的实用型专业课程。本教材对冲压工艺作了系统的阐述,介绍了冲压设备,冲裁工艺,弯曲工艺,拉深工艺及其他成型工艺与模具结构,使学生具备相关职业中等应用性人才所具备分析各类冲压成形的变形规律,认识典型冲压成形工艺方法、模具结构和模具制造方法与手段,掌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方法、选择冲压设备的能力。

本课程为工具钳工技能鉴定的前修课程。

二、课时、学分 52学时、4学分

三、课程目标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结构》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必修的重点课程之一,是一门综合运用前修课程的应用技术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讲授、实验及采用电化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国内、外金属板材成型的发展概况与发展趋势,学习冲压工艺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掌握冲压工艺过程与冲模结构原理的分析,从而能独立地完成中等复杂程度冲压件的冲压工艺过程及冲模的装配调试。

课程重点与难点

课程重点:是分析各类冲压成形的变形规律,认识典型冲压成形工艺方法、模具结构和模具制造方法,掌握冲压工艺与模具装配方法、冲压模具制造工艺编制方法。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在下列能力培养方面得到锻炼与提高。能应用冲压变形理论,分析中等复杂冲压件变形特点,制定合理冲压工艺规程的能力。协调冲压设备与模具的关系,选择冲压设备的能力。

课程难点:熟悉掌握冲模工作零件尺寸计算方法,具备中等复杂冲模结构选择和设计的能力,所设计的冲模应工作可行、操作方便、便于加工和装配,技术经济性好。具备正确选择冲压模具加工方法,制定中等复杂冲模制造工艺和装配工艺的能力。初步具备进行多工位级进模设计和制造的能力。初步具备进行分析和处理试模过程中产生的有关技术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设计思路 基本要求:

1、掌握冲压成形原理,能分析板料成形中出现的一般问题。初步具有解决冲压件质量问题与从事冲压新工艺、新技术开发和研究的能力。

2、具有制定一般冲压件工艺规程和设计模具的能力。3、熟悉有关实验设备和仪器、掌握冲压成形中工艺参数的测定原理和实验方法。

4、能使用有关设计手册和参考资料。

五、课程项目设计(内容与要求)

课程

模块 项目名称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项目一: 掌握冲压加工的基本概念 初识冲压加工 认识冲压模

模块项目二: 掌握分离 成型工序的种类 特点一 冲压加工工序 和应用

掌握进入冲压车间前的准备工作 冲压了解常用的冲压材料

掌握冲压前的准备工作 加工

了解开机操作的安全规程

了解常用冲压设备的种类和应用基本项目三: 学会下班前的维护工作 场合

知 识 冲压设备

掌握曲柄压力机的工作原理

项目四: 掌握冲压加工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冲压加工安全操作 要求

学时 项目一: 正确掌握冲裁模的结构特点 模块冲裁原理 理解模具冲裁过程 学生自己动手拆装一副典型冲裁模,二 掌握冲裁面特征

绘制模具总装图,填写模具零件的名 称及在模具中所起的作用,了解冲裁冲裁

弯曲模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弯曲模在工艺项目二: 掌握冲裁模的常用分类方法 压力机的安装

与冲冲裁模的典型 掌握单工序模 复合模 极进模的掌握冲裁模在压力机的安装 裁模 结构 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 学会分析冲裁间隙对制件的影响 掌握冲裁模的结构组成

弯曲变形过程分析。应力中性层概念及其位置的确定。弯曲件弹项目一: 变的理论分析,影响弹变的因素,弯曲原理 提高弯曲件精度的方法。弯曲极限变形程度最小弯曲半径及其影模块学生自己动手拆装一副典型弯曲模,响因素。弯曲模工作部分尺寸的三 绘制模具总装图,填写模具零件的名确定

称及在模具中所起的作用,了解弯曲弯曲项目二: 掌握弯曲模的常用分类方法 模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弯曲模在压力掌握单工序弯曲模 复合弯曲模 工艺 弯曲模的典型结机的安装 构 连续弯曲模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把握好制件对弯曲模的工作零件的影响

项目三:

弯曲模工作零件掌握弯曲模间的间隙确定 凸凹模的结构 的圆角半径的确定

模块项目一:

圆筒形件拉深变形过程。拉深学生自己动手拆装一副典型拉深模,四 拉深工艺 过程中起皱的原因、起皱的极绘制模具总装图,填写模具零件的名 限条件及防皱措施。拉深件毛称及在模具中所起的作用,了解拉深拉深坯尺寸的计算原则和方法。拉模结构和工作原理

工艺 深极限变形程度拉深系数的含掌握拉深模在拉深机的安装

义、理论数据及其影响因素。把握好制件对拉深模的工作零件的影圆筒形件的拉深次数和工序间响

半成品形状和尺寸的确定。

项目二: 掌握拉深模的典型结构和工作拉深模的典型结原理 构

项目三: 拉深模工作部分尺寸的确定。拉深模工作零件拉深设备和压边装置的选用。的结构 带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特点及工艺设计要点。拉深工件辅助工序(润滑、退火、酸洗)。

模块项目一: 翻孔掌握翻孔的变形特点

学生自己动手拆装几副典型的成形五 工艺与模具 掌握典型翻孔模的结构 模,绘制模具总装图,填写模具零 项目二:翻边工掌握翻边的变形特点 件的名称及在模具中所起的作用,成形艺与模具 掌握典型翻边模的结构

了解成形模结构和工作原理

2 4 工艺 项目三:

胀形工艺与模具 掌握胀形的变形特点 掌握典型胀形模的结构

六、技能考核要求

1、考核采取理论考试与实训考试相结合,各以百分制计算,取加权数核算最终成绩。

2、通过学习和实训,并通过经省社会劳动保障部门组织的中级钳工、中级数控车工应知、应会考试,可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部分优秀学生可取得相应的高级工资格证书。

七、课程建议

1、教材编写要体现项目课程的特色与设计思想,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实用性,典型产品的选取要科学,体现地区产业特点,具有可操作性。其呈现方式要图文并茂,文字表述要规范、正确、科学。

2、教学要采取项目教学法,以工作任务为出发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教育情境,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要充分得用挂图、投影、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3、教学评价采取阶段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学生作品的评价与知识点考核相结合。

4、要注重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开发相关学习辅导用书、教师指导用书及网络资源,要注重仿真软件的应用及开发。

八、教学条件

理实一体化教室、普通车床、数控车床、加工中心、数控铣,压力机,拆装工具,冲裁模,弯曲模,拉深模及各种成形模具,台虎钳。

九、学习评价

1、学习评价的原则

(1)以评促改:通过学习评价继续推动学校的课程改革;(2)以评促建:通过学习评价建设和发展学校的课程改革体系;(3)以评促管: 就是通过学习评价更新职业教育界课程改革的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水平;

(4)“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通过学习评价加强建设,学习评价是手段,其目的是提高教学及实训质量。

2、学习评价的方法

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相结合。

《塑压工艺与模具结构》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大纲是依据模具专业教学要求而制定的。本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常见的塑料模具的成型工艺方法,能够熟练应用塑料模具的基本设计规律,独立地设计中等复杂程度的塑料模具,合理地选择塑料成型设备,分析和解决生产中成品质量和模具方面的技术问题,了解常用塑料的性质及塑料的成型工艺方法;掌握塑料制件的设计原则,正确合理地设计塑料产品;掌握塑料模具的基本设计规律,包括注射模具,压缩模具,压注模具及其成型工艺规律。了解塑料挤出成型、气动成型模具的设计要领。本课程为工具钳工技能鉴定的前修课程。

二、课时、学分 48学时、4学分

三、课程目标

了解常用塑料的性质及塑料的成型工艺方法;掌握塑料制件的设计原则,正确合理地设计塑料产品;掌握塑料模具的基本设计规律,包括注射模具,压缩模具,压注模具及其成型工艺规律。了解塑料挤出成型、气动成型模具的设计要领。

合理地选用塑料成型设备及根据成型设备设计相应的塑料模具。掌握模具加工的新工艺,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正确地分析塑料制件质量,残次品产生的原因及工艺因素,提高改进措施;对美化的维修改进提出可行的方案。

四、课程设计思路

1、本课程是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应组织学生进行不少于二周的生产实习,授课中各部分内容必须十分重视现场教学,实验课程所学知识,应多布置大作业,让学时分阶段地进行综合系统训练。

2、课外学习是课堂学习的继续和补充,应指导学时深入钻研有关知识,广泛阅读有关技术资料,为此,学生应多准备有关的参考资料。

3、本课程的重点是注射模具设计与成型模具结构,难点在于斜导柱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设计,在授课中应引导学生抓住重心。

五、课程项目设计(内容与要求)

课程 模块 项目名称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塑料成型工艺及塑料模具设计在模块一 项目一: 工业中的地位;塑料模具的分类;塑 绪论 料成型模具的发展趋势;怎样学好塑学会根据不同的制件选择塑料 塑料成料成型模具课;

学时2

形工艺

项目二: 塑料成型基础

塑料的特性与用途; 塑料的分类; 通用塑料; 工程塑料; 项目三:

塑料成型工艺与塑塑料成型原理与成型工艺特性; 料成型制件的工艺性 塑料制件的加工工艺性

项目一: 注射模具的分类及结构组成; 注射成型模具结构及注注射模具的典型结构; 射机 注射模具与此同时注射机关系。

模块二 浇注系统与排溢系统;

成型零件; 注射模 合模导向结构; 项目二: 推出结构; 注射模的结构 侧向分型与抽芯结构; 温度调节系统;

斜导柱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

项目一: 掌握压缩模结构和分类 压缩模结构及分类

压机参数的校核 模块三 项目二:

压缩模与压机的结构 国产压机的主要技术规范

压缩模 项目三: 塑件在模具内加压方向的选择 压缩模成型零件设计 凸模与加料室的配合形式

项目一:

压注模分类及结构组成

项目二:

压注模零部件设计 项目三

浇注系统与此同时排气槽设计 项目一:

中空吹塑成型 项目二:

真空成型工艺 掌握压注模结构和分类

加料腔的结构 压柱的结构 加料腔尺寸的计算 主流道 排气槽

浇口位置的选择

中空吹塑成型模具的分类 特点与成型工艺和工艺参数 中空吹塑设备

真空成型工艺的特点和成型工艺 模具结构的设计

了解压注模结构 掌握压注模成型零件的加工

了解注射模具与此同时注射机关系 掌握成型零件合模导向结构 推出结构

侧向分型与抽芯结构

温度调节系统等零件的加工 斜导柱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

了解压缩模结构 掌握压缩模成型零4 件的加工,掌握压缩模与压机的结构 2 2 2 2

了解气动成型模结构 掌握气动成型模工作零件的加工 2 模块四

压注模

模块五

气动成型模具 项目三: 压缩空气成型工艺和成型工艺 压缩空气成型工艺 压缩空气成型模具

六、技能考核要求

1、考核采取理论考试与实训考试相结合,各以百分制计算,取加权数核算最终成绩。

2、通过学习和实训,并通过经省社会劳动保障部门组织的工具钳工应知、应会考试,可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部分优秀学生可取得相应的高级工资格证书。

七、课程建议

1、教材编写要体现项目课程的特色与设计思想,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实用性,典型产品的选取要科学,体现地区产业特点,具有可操作性。其呈现方式要图文并茂,文字表述要规范、正确、科学。

2、教学要采取项目教学法,以工作任务为出发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教育情境,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要充分得用挂图、投影、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3、教学评价采取阶段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学生作品的评价与知识点考核相结合。

4、要注重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开发相关学习辅导用书、教师指导用书及网络资源,要注重仿真软件的应用及开发。

八、教学条件

理实一体化教室、普通车床、数控车床、加工中心、数控铣,压力机,拆装工具,冲裁模,弯曲模,拉深模及各种成形模具,台虎钳。

九、教学评价

1、学习评价的原则

(1)以评促改:通过学习评价继续推动学校的课程改革;(2)以评促建:通过学习评价建设和发展学校的课程改革体系;(3)以评促管:通过学习评价更新职业教育界课程改革的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水平;

(4)“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通过学习评价加强建设,学习评价是手段,其目的是提高教学及实训质量。

2、学习评价的方法

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相结合。

《模具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职数控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相关职业中等应用性人才所必须的数控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知识;编程基本知识;数控车床的编程及操作方法;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的编程及操作方法;能熟练操作数控机床加工中等难度的工件。

本课程为数控车(铣)操作工技能鉴定的前修课程。

二、课时、学分 108学时、6学分

三、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本专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级技术应用性人才所必需的数控编程与操作知识和基本技能;工件检测与修调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1、会使用数控车床加工中等复杂零件。

2、会使用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加工中等复杂零件。

3、会设定数控机床的刀具补偿参数和坐标参数。

4、会用各种工量具检测工件并有效控制工件的质量。

四、课程设计思路

1、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该门课程以形成数控加工与检测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有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2、学习项目选取的基本依据是该门课程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但在具体设计课程中,还根据几个典型零件的加工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产生了具体的学习项目。其编排依据是该职业所特有的工作任务逻辑关系,而不是知识关系。

3、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按照“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式的”设计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

4、依据各学习项目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

五、课程项目设计(内容与要求)

课程 模块 项目名称

项目一:

模块一

数控预备知识 具 项目二: 编程基础知识 项目三: 护

模块项目一: 二 数控车床操作

数控车编项目二: 程与台阶轴的加工 操作 分析零件图的几何要素,掌握编程指令运用及对刀参数设置

知识目标

认识数控车床和车削用刀具、数控系统等

了解数控机床的坐标系,了解数控

技能目标

认识数控机床和刀铣床和铣削用刀具,以及自动换刀

1、认识数控系统面板

2、数控机床的简单操作 程序,掌握数控编程的数学运算方

1、仿真软件的使用 法

领会安全生产知识,严格按照安全故障排除 安全生产与机床维规程操作,了解机床的保养及常见

1、数控机床的日常保养和简单调整

2、操作数控机床的安全注意事项 认识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熟悉基

1、数控车床手动操作;

本编程指令,了解数控加工的特点

2、掌握数控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

3、掌握数据参数的设置 及数控车床的结构

1、工、量、夹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2、掌握数控加工简单轴类零件的方法,会合理使用相关车刀

3、掌握台阶轴的加工工艺制订和数控车床系统操作。6 掌握圆弧加工编程坐标点的计算项目三: 方法及顺圆、逆圆的识别,了解绝

1、圆弧指令的编程和加工方法; 圆弧类零件加工 对值编程G90 与相对值编程G912、圆弧车刀的合理选择和使用;

3、掌握合理的加工工艺制订方法; 的区别

项目四: 了解直径方式和半径方式编程,掌

1、调用子程序编程方法; 槽类零件加工 握调用子程序编程的指令格式及

2、合理的便用子程序编程; 调用子程序编程加工的范围

3、掌握切槽刀的使用方法;

项目五: 掌握端面切削循环及内(外)径循

1、G80/G81指令的编程方法; 轴类零件加工 环指令格式及加工特点

2、G80/G81指令的参数设置;

(固定循环)

3、掌握内(外)径切削循环和端面切削循环的加工方法;

1、内(外)径切削复合循环G71指令的编程方法;

项目六: 掌握内(外)径切削复合循环G71的指令格式及内(外)径切削复合2、内(外)径切削复合循环G71指令的轴类零件加工 参数设置;

(复合循环)循环的加工范围

3、掌握内(外)径切削复合循环G71指

令的加工方法;

4、掌握加工工艺的制订;

项目七: 掌握螺纹切削指令格式、螺纹加工

1、螺纹切削指令G32/G82指令的编程方螺纹零件加工进刀量的设置、螺纹编程坐标值的法

(G32、G82)计算方法

2、螺纹切削指令G32/G82指令参数设置

3、螺纹车刀的装刀与对刀方法 了解各轮廓编程指令的使用方法

1、螺纹切削复合循环G76指令的编程方项目八: 综合零件的加工与合理运用,刀具补偿的设置,掌法

模块

(一)握螺纹切削复合循环G76的指令

2、零件的装夹定位,刀具的合理使用

3、零件尺寸精度的控制 二 格式

4、掌握加工工艺的制订方法

了解内孔加工与外圆加工编程的数控项目九:

1、内孔加工的方法及刀具的合理选用 车编综合零件的加工关系,掌握加工内径的大小计算选

2、内孔的编程与加工方法 程与

(二)择内孔车刀大小的方法,及内螺纹

3、手动用麻花钻钻孔的操作方法

操作 编程各坐标参数的计算方法

4、掌握螺纹的编程与加工方法

1、掌握相关刀具的合理选用与合理使用;了解所有轮廓加工编程指令的相

2、制订合理的加工工艺(关键在于两次装项目十: 夹两次加工)

综合零件的加工互关系及设计基准、定位基准、装

3、两次装夹工件要找准装夹基准保证形位

(三)夹基准的概念,掌握坐标点的计算公差及工件的夹紧力

方法

4、掌握刀具补偿和设置好进给参数的操作方法,控制好精度及表面粗糙度

模块项目一: 分析零件图及常用数学运算,能使

1、会正确使用平口钳装夹工件; 6 三平面类凸廓零件

加工 用刀具补偿指令,掌握程序的编制

2、会合理使用相关刀具;

3、掌握凸廓零件加工工艺和数控铣床操作 数控能熟练使用刀具补偿指令,进一步

1、正确使用平口钳对工件进行装夹定位 铣编项目二: 了解并掌握数控铣削加工工艺及

2、会合理使用相关刀具

程与太极图案加工 程序

3、会灵活应用刀补,提高零件加工精度 技能训练 项目三: 掌握坐标偏转指令及使用,了解镜

1、掌握直沟槽、圆弧槽加工方法; 直沟槽、圆弧槽 向加工命令及直沟槽、圆弧槽加工

2、掌握直沟槽、圆弧槽尺寸测量及精度控加工 工艺制定方法

制方法

能熟练选择钻孔、铰孔及加工简单项目四: 型腔所需的刀具及夹具,掌握简单

1、掌握外轮廓和铣孔的精度控制方法;

零件综合加工

(一)型腔的工艺知识及切削用量的选

2、会选择适当的量具检测工件;

择、台阶工件轮廓的加工工艺制订

3、掌握z轴设定器的使用方法。

与程序编制

能熟练选择加工简单型腔和外轮

1、掌握外轮廓和型腔的精度控制方法;

项目五: 廓所需的刀具及夹具,并运用旋转

2、会选择适当的量具检测工件; 零件综合加工

(二)指令 G68,掌握轮廓类和型腔类加

3、掌握z轴设定器的使用方法。

工工艺制订及程序编制

项目六: 掌握工、量、刀具的选择,熟练孔

1、掌握外轮廓和孔的精度控制方法;

零件综合加工

(三)加工固定循环指令及轮廓类和孔

2、会选择适当的量具检测工件;

类加工工艺及程序编制

3、能熟练操作数控铣床。

六、技能考核要求

通过学习和训练,学生全部通过经省劳动部门考核颁发的中级数控车床工、数控铣床工、资格证书,部分优秀学生取得相应的高级工资格证书。

七、课程建议

教材编写要体现项目课程的特色与设计思想,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实用性,典型产品的选取要科学,体现地区产业特点,具有可操作性。其呈现方式要图文并茂,文字表述要规范、正确、科学。

教学要采取项目教学法,以工作任务为出发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教育情境,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要充分得用挂图、投影、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教学评价采取阶段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学生作品的评价与知识点考核相结合。6 要注重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开发相关学习辅导用书、教师指导用书及网络资源,要注重仿真软件的应用及开发。

八、教学条件

1、基本要求

钳工台、钳工工具、普通机床、数控车床、数控铣床。

2、较高要求

加工中心、数控线切割机床、数控电火花机床。

九、学习评价

1、学习评价的依据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精神,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2、学习评价的目的

通过教学工作,探索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结构、模式、评价方式以及管理制度等改革,建立具有职教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新体系,实现以生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落实就业导向、职教富民的宗旨。

3、学习评价的原则

学习评价的原则即“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以评促改”就是通过学习评价继续推动学校的课程改革; “以评促建” 就是通过学习评价建设和发展学校的课程改革体系; “以评促管” 就是通过学习评价更新职业教育界课程改革的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水平; “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就是通过学习评价加强建设,学习评价是手段,其目的是提高教学及实训质量。

4、学习评价的方法(1)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

在以往评价中,教师是评价者,学生是评价对象。但在这样的过程中,由于评价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学生只能处于被动应付的地位,因此,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也很难体现。在课程改革体系中,学生由评价客体成为评价主体,从而提高了学习的参与性,增强了学生的评价能力,这也有利于学习者成就感的形成、目标的明确、个性化的培养,也能充分反映课程改革的真实效果。新课程的评价从静态的评价结果转向了动态地评价整个过程,这就要求要求教师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等方面作一个较完整的评价。

(2)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

在以往的教学中,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注重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已成为课程改革的瓶颈。而过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只有把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才能更全面的对改革后的课程进行评价,促进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3)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相结合

提倡课外评价是开放性的特征之一。在新课程中,有许多内容是要求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如把学会的专业技能为社会服务,由社会、家长和同学给予评价,这种宽松的评价方式对发展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是十分有利的。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是不容易获得的。

(3)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

5.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 篇五

针对高职高专职业教育的特点,对工程造价核心课程的设置提出思路,并对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案例式教学、讲授与实训相结合以及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等建议,并在此基础上,强调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及实施途径,目的在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和探索者.

作 者:王肖芳  作者单位: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广西,桂林,541004 刊 名:吉林农业 英文刊名:JILIN NONGYE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G71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   工程造价核心课程   教学改革  

6.市场营销专业毕业实习课程标准 篇六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

周数/学时数:

学分:

适用专业:

一、实习目的顶岗实习是市场营销专业教学重要的实践环节,学生通过实习,进一步加深对工商企业营销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理解,同时对工商企业的营销管理现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增强毕业后从事工商企业营销管理工作的能力。

顶岗实习也是对学生在校理论学习成果的一次综合检验。通过实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把理论知识与营销管理工作实际相接轨,缩小理论与实际工作之间存在的差距,激发学生努力进取、开拓创新的积极精神,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进一步树立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经营意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

顶岗实习可以安排学生在工商企业的市场部、销售部、公关部、策划部、仓库及服务保障部等部门进行(应优先考虑市场部、销售部、策划部、公关部),学生可在1个部门实习,也可在多个部门实习,各部门实习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市场部

通过在工商企业市场部的实习,认识市场营销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市场导向,熟悉市场的运作、管理营销的过程和营销企划工作,了解产品的销售情况,具体内容如下:

1.了解市场行情,根据市场行情开发市场工作;

2.熟悉客户服务管理,解决各种问题;

3.掌握市场营销管理过程及对营销环境的分析;

4.熟悉营销信息系统和营销市场调研;

5.掌握对行业与竞争者的分析;

6.掌握对市场需求的衡量与预测及新市场的开拓;

7.熟悉如何进行营销绩效的评估与控制。

(二)销售部

通过在销售部的实习,了解企业的销售工作,熟悉销售环节、销售渠道,掌握各种销售方式,具体内容如下:

1.了解企业的销售工作;

2.熟悉销售渠道,例如代理商、经销商、人员销售、终端销售等;

3.掌握各种销售方式,销售绩效评估;

4.熟悉销售目标及日常销售工作管理。

(三)公关部

通过在公关部的实习,了解公关部企业中的地位、作用及公关部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及知识,详细了解公关部的工作范畴、工作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1.了解公关部在企业中的地位、作用、岗位职责及公关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2.了解组织调研及分析企业公共关系的各个指标;

3.了解如何开展企业公关调研活动,了解调研的程序、种类、方法及技巧;

4.熟悉如何协调企业内外部的各种关系;

5.熟悉企业公关信息的传播与管理,企业形象及企业文化的宣传;

6.熟悉如何及时发现并处理好各种公关危机;

7.通过参与实际公关工作来掌握公关部具体工作的运作情况。

(四)策划部

通过在企划部的实习,了解具体企划工作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等,熟悉营销战略的设计,熟悉公关专题活动的策划、实施,产品的促销以及广告宣传等工作,具体内容如下:

1.了解企划部的工作内容、职责范围、工作方法等;

2.熟悉如何制定营销战略计划;

3.熟悉产品促销方式、方法;

4.熟悉各种广告宣传方法及媒介的选择;

5.掌握各种公关专题活动的策划、实施程序及活动经费的预算;

6.掌握企业的终端促销技巧;

7.实际参与各类公关策划活动。

(五)人力资源部

通过在人力资源部的实习,了解国家各项人事管理政策、制度,熟悉销售队伍的管理以及对行政、财务人员的管理,熟悉人员招聘制度、程序及规定,熟悉人员培训、薪资制度、奖惩制度的制定,具体内容如下:

1.了解国家人事管理政策、方针、制度;

2.了解各企业人事组织机构的建立,特点;

3.熟悉人员招聘制度、招聘程序及规定;

4.熟悉销售队伍、行政人员、财务人员的管理;

5.熟悉人员培训方式、方法,薪资制度及奖惩制度的制定;

6.熟悉人事档案管理及人事变动管理。

(六)后勤保障部

通过在后勤保障部的实习,了解企业的后勤仓管制度及状况,了解库存管理、货物管理、货物发放及收退管理,库存盘点等工作,具体内容如下:

1.了解公司的仓管制度及现状;

2.了解产品的库存管理、货物发放及收退货的管理;

3.了解库存物品的盘点。

顶岗实习的内容由指导教师结合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指导学生确定选题,围绕选题指导学生实习。

三、实习方式与组织

(一)实习方式

顶岗实习采取以系部、专业教研室推荐集中实习和个人自主联系实习单位相结合的形式。各专业教研室应在系内统一领导下广泛联系实习单位,由系部统一就集中实习学生与其实习单位协商签订实习协议书;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须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家长签字,提供实习单位接收证明,并经学生所在系同意后报系综合办公室备案后可离校实习。

1.聘请实习单位领导或业务主管为校外兼职教师,介绍当前企业现状与发展情况;

2.请兼职教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带领和指导学生进行实际工作。

3.采取听、看、做、问相结合的方法,对某些疑难问题进行细心研究,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4.学生顶岗参加实习单位的业务工作,认真完成实习单位交给的工作任务。

5.学生认真做好实习日志,并由实习所在单位盖章。

(二)实习组织

1.顶岗实习的组织工作由系顶岗实习领导小组负责,熟悉实习教学工作并具有较强责任心的教师及辅导员、班主任共同参与,制定实习教学计划,组织与协调实习单位与教学单位的联系,全面指导、监控实习过程并在实习结束后写出实习教学工作总结。

2.在学生实习期间指导教师定期对学生进行跟踪管理,保持密切联系。向实习单位领导与实践指导教师了解学生工作与学习的情况与思想动态,及时处理出现的各种问题。

3.校外兼职指导教师要随时指导学生,检查工作进度和质量。按照毕业(顶岗)实习课程标准和实习安排要求,指导学生完成各项训练项目,保证学生的实习质量和水平,指导学生填写月度实习小结。

四、实习的要求

(一)对学生的要求

1.按实习计划参加实习活动,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遵纪守法,保守国家秘密。

2.积极工作、谦虚谨慎、尊敬实习单位领导与员工、文明礼貌、勤奋好学、团结互助、爱护公共财物。

3.实习期间原则上不得请假,如有特殊情况需要请假者,一天报实习单位批准、一天以上一周以内报所在院系与实习单位共同批准,一周以上须经教务处批准。

4.实习学生不得私自随意缩短实习时间,不得假借实习时间做实习以外的事情,情节严重者要给予纪律处分。

5.认真写好实习日志,详细记录每日实习内容、收获与体会;认真写好实习报告,连同实习日志在规定时间内交给指导教师批阅。

6.注意安全。

(二)对指导教师的要求

1.思想过硬,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与领导能力,教学经验丰富、熟悉实习教学并具有较强的责任心。

2.根据实习内容结合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拟定实习进程计划。

3.会同实习单位的指导人员具体指导学生进行实习,作好实习指导纪录。

4.认真做好实习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保证实习顺利进行。

5.审阅学生的实习报告,作出书面评语并评定成绩。

(三)对实习单位的要求

要求实习单位具有一定的规模与资质,并能为实习学生提供与其专业相关的实习工作机会。

五、实习考核与评价

(一)考核原则

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指导和考核,实行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校企双方考核制度。

(二)考核内容

学生顶岗实习成绩考核按百分计,具体考核的内容由两部分组成:

1.学生在顶岗实习时的表现,其中包含服从领导坚持日常出勤;遵纪守法与安全生产;团结同志,工作认真负责;操作技能水平与工作情况。以上四方面占实习成绩的60%,成绩由实习单位指导教师给定。

2.顶岗实习任务完成情况,包括实习月结与坚持与带教老师沟通;顶岗实习报告。这部分成绩占实习成绩的40%,成绩由学校指导教师给定。

(三)考核要求

1.每项实习结束后,由学生提交小组互评记录、实习月结、实习报告等文件,由指导教师写出评语、鉴定;毕业顶岗实习结束后,学生应及时将顶岗实习评定书送到实习单位主管部门盖章,然后交到教研室后统一交教学秘书存档。

2.顶岗实习结束后一周内,由系务秘书将学生顶岗实习成绩按规定录入教务管理系统。

制订人:

审定人:

7.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 篇七

近年来, 伴随着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政策的进行,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远的发展, 高职教育已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成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在这种形势下,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学校的规模、数量和教学质量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但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快速发展并不意味着它具有持续发展的动力和能力。由于所有高校基本上都设置了市场营销专业, 导致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面临着高职院校之间、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之间的激烈竞争;同时, 从实际情况来看, 虽然企业正处于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高需求时期, 但仍有大批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很难找到适合的就业岗位。“毕业就等于失业”, 究其原因, 主要是毕业生数量相对过剩, 另外更重要的则是在于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和效果还不能真正满足企业的需要。更有网友总结出20个华而不实的专业, 市场营销专业就排第四名。这说明市场营销专业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何在这样一个“僧多粥少”的就业形势下, 让我们的学生能够找到更对口, 更适合自己, 薪资更高, 更具发展潜力的工作?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要自我突破, 就必须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本文对影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 探寻对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核心竞争力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的因子。

2 因子分析

为了确定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核心竞争力因素, 本论文不仅查阅并深入研究了大量相关的文献, 而且对中山市大约50多家的企业进行专题访谈, 把握企业对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需求情况, 其中企业涉及生产制造、商品流通、汽车、房地产、通信、保险、金融及酒店等行业, 被访谈者包括企业总经理、市场总监、人力资源部主管、营销部经理和营销人员等。在这基础上, 初步设计了调查问卷, 并根据实地调查的情况进行反复修订和完善, 确定了最终使用的调查问卷。

本正式调查问卷对20个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竞争力要素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法进行打分, 1很重要;2重要;3一般重要;4不重要;5很不重要。本论文主要对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 收回198份, 去除填写不完整和有问题的问卷, 确定最终有效问卷196份, 有效率达到98%。对收回的调查问卷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

因子分析的主要思路是按照相关性的大小把各个变量进行分组, 这样使同一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 不同组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低, 每组变量代表一个基本构成。其主要目的是希望用较少的一些因子去解释多个因素之间的联系, 用较少的一些因子来解释和反映原始资料中的大部分信息。本论文对20个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竞争力的主要要素变量做因子分析, 找出较少的一些有实际含义的因子来解释和反映数据的特征, 从而为下一步分析工作做好基础和准备。

因子分析的前提条件是各个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只有各个变量之间相关性特别高才适合做因子分析。这就必须要通过KMO (Kaiser-Meyer-Olkin) 样本测度和巴特莱特球体 (Bartlett Sphericity) 检验来进行检验和判断。本论文研究结果显示KMO值为0.784, 巴特莱特球体检验的统计值P的显著性概率是0.000, 小于1% (见表1) , 说明各个变量之间具有相关性, 并且效度也是非常好, 是适宜做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共同度 (Communalities) 是说明公因子对各个变量解释的程度, 共同度越高, 公因子对变量的解释程度就大;共同度越低, 变量在公因子中的重要程度就越低。如果变量的共同度低于0.4就应该去除该变量。本论文各个变量的共同度都大于0.4, 因此全部保留各变量。

对20个变量通过主成分因子分析, 同时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 主要通过因子旋转的方法得到解释更好的公因子。本论文主要利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的方法。

从因子解释原有变量总方差的结果可以得出, 选择特征值超过1的因子, 就可得到5个重要的公因子, 同时这5个重要公因子的累计贡献率为71.135%, 也就是这5个因子能够解释和说明原有变量信息的71.135%, 说明这5个公因子已经能够代表绝大部分变量信息, 因此本论文选取前5个公因子作为重要因子。

通过因子分析, 对分析后得出的5个因子F1, F2, F3, F4, F5分别赋予各自的含义:专业知识与能力、职业素质、可持续发展能力、职业技能、语言能力, 如表2、表3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竞争力的主要要素因子分析所示。

3 结论

综上所述,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竞争力的主要要素按照重要性排列依次分别是F1专业知识与能力因子、F2职业素质、F3可持续发展能力、F4职业技能、F5语言能力。其中, 市场调查能力、推销技巧、营销策划能力、商务谈判能力、客户管理能力对于专业知识与能力因子 (F1) 的影响比较大;人品、良好形象、敬业精神、合作精神、吃苦精神、进取精神对职业素质因子 (F2) 的影响比较大;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对可持续发展能力因子 (F3) 的影响比较大;交际能力、沟通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组织能力对职业技能因子 (F4) 的影响比较大;外语运用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对语言能力因子 (F5) 的影响比较大。

参考文献

[1]杨江娜, 汤发良.中档女性服装顾客感知价值实证分析[J].中国市场, 2009 (5) .

[2]张兵.花卉顾客感知价值研究[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 2010 (5) .

[3]郑晓丹, 方丽英, 常婷, 潘婷.女大学生服装顾客感知价值的维度分析与实证研究[J].现代商业, 2010 (10) .

[4]荣金连.体验经济时代餐饮业顾客价值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硕士论文, 2009 (5) .

[5]施海霞, 王慧.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科技信息, 2007 (2) .

8.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 篇八

关键词: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8-0119-02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问题,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于1999年步入老龄化社会,至2010年底全国老年人口1.78亿,占人口总数的13.26%。“十二五”时期,隨着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到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增加到2.21亿,老年人口比重将增长至16%。面对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新形势,为了构建全方位的老龄服务体系,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目标,迫切需要培养高素质专业化老年服务与管理人才。1999年,有高职院校在全国率先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至今已有十多年的历史。目前,全国约有二十多所院校(主要集中在高职院校)开设此专业,培养专业化老年服务与管理人才。对这些院校的调查发现,此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同学校间存在较大差别。为使专业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实现零对接,强化校企合作,方便校际交流,特开展此项研究,探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构成。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调查对象包括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相关行业企业专家及本专业教育领域专家两部分。其中,行业企业专家25名,分别为养老产业投资运营高层管理者、知名养老机构、老年产品公司以及专业养老网站等涉老企业高层管理者;教育领域专家25名,分别为开设此专业院校的教学主管院长、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及资深专业教师。

(二)方法

本研究共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1.行业企业调研及专家访谈

对行业企业进行调研及专家访谈,了解本专业领域的岗位分布,归纳典型岗位,提取典型工作任务,分解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能力,将能力转换为学生学习任务,从而构建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专家函询问卷雏形。

2.课程设置现状资料收集及教育领域专家访谈

查询国内开设此专业的二十多所院校关于本专业核心课程的宣传网页,并访谈部分院校本专业教育领域专家,收集整理本专业核心课程开设现状的资料,对第一步骤中构建的核心课程函询问卷雏形进行补充,进而形成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专家函询问卷。

3.专家函询

专家函询问卷包括三部分:

(1)专家一般资料:

包括专家的学历、职称、从事本专业的年限等;

(2)专家判断依据调查表:

列出四个可能影响专家对本专业核心课程判断的因素,包括大、中、小三个等级,请专家选择;

(3)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调查表:

依据行业企业调研、资料收集、专家访谈所形成,共包括37门课程,每门课程分别采用五级评分法(5很重要、4重要、3一般、2不太重要、1不重要)计分。向专家发放函询问卷,函询问卷中附有致专家信,主要向专家介绍本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共发放问卷50份,有效回收42份,有效回收率为84%。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

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专家函询结果

专家给予的课程项目等级分数为4分或5分,即视为该专家认同此门核心课程。将课程整理归类,按照专家认同率从高到低依次排列.

三、讨论

(一)专家一般资料分析

本次研究所选取的专家分别来源于行业企业和院校,即由人才培养和人才使用双方组成。专家涉及领域较广,包括养老产业投资运营、养老机构、老年产品公司、养老网站等涉老企业;亦包括院校教学领导、专职教师。因此,研究结果能够较好的体现企业人才需求,实现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零对接。函询专家83%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100%为中级及以上职称,可见专家具有较高的教育程度和学术水平,保证了函询调查结果的可靠性。

此外,老年服务与管理是一个开设较晚的专业,至今仅有十余年的历史,国内涉老企业也是在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后才开始萌芽。因此,专业人员相关工作年限普遍较短。本研究中,74%的函询专家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年限≥5年,已经属于有丰富经验者。

(二)专家判断核心课程的依据分析

1.我国养老产业需求分析

所有专家均认为,我国养老产业需求分析对其判断本专业核心课程的影响较大。由此可见,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核心课程的确立要立足于本国市场,使人才培养规格与国内专业人才需求相吻合,与行业企业中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能力相匹配,避免出现能力不足或偏差。

2.本单位人力资源配置现状

有近一半专家认为,本单位人力资源配置现状也会对其判断专业核心课程产生较大影响。分析其原因,可能与半数以上专家来源于院校有关。为节省人力成本并实现教学资源共享,院校在开设此专业时,通常会根据原有专业及师资配置情况定位本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和专业核心课程。因此,许多院校本专业采取小规模化办学,每届学生仅有三四十人。这进一步限制了师资队伍建设和核心课程的调整。

3.国外养老产业发展现状

专业人才培养具有前瞻性的特点。国内养老产业发展较晚,明显滞后于国际水平。因此,本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既要立足于本国,也要着眼于世界。95.2%的专家认为国外养老产业发展现状对其判断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产生较大或中度影响。开设此专业的院校也要具有国际化视野,加强国际交流。例如,与我国毗邻的日本是全球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其养老服务保障体系较为发达,而且文化背景比较相似,可为国内专业建设提供较多参考。

4.直观感觉

本专业领域企业的发展处于萌芽状态,行业缺乏统一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可参考借鉴处有限。各院校也缺乏统一的人才培养标准。因此,一半以上的专家在判断本专业核心课程时受到自身直观感觉的中度影响。随专业的发展以及行业标准的逐渐建立,专家依据直观感觉判断核心课程的现象会逐渐消失。

(三)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

人是一個整体,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老年人也不例外。因此,老年服务与管理工作应满足老年人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需求。从老年人需求出发,依据本专业职业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将37门课程划分为老年人生理健康服务、心理健康服务、休闲娱乐服务、老年服务管理、社会工作和其他共六个类别。80%以上的专家认为“老年生活照护”等16门课程为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其中,9门课程属于生理健康服务类别,包括:老年生活照护、老年疾病护理、老年生理健康评估、老年营养及膳食指导、老年疾病预防指导、老年康复、老年病学、老年紧急救护、老年运动指导;2门课程属于心理健康服务类别:老年心理健康、老年心理咨询;2门课程为休闲娱乐服务类别:老年人际沟通、老年活动组织与策划;3门课程为老年服务管理类别:养老机构经营管理、居家养老服务、老年社区经营与管理;社会工作及其他类别中课程的专家认同率均低于80%。

四、结语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新形势,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任重而道远。根据目前市场需求的紧缺程度和发展趋势,本专业应定位在培养具有老年服务与管理综合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以老龄化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满足老年人需要为宗旨,合理构建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老年人打造健康、幸福、快乐的老年生活。

参考文献:

[1]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EB/OL].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1,9,23.

[2]孙颖心,张开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12(25):1576-1577.

[3]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01,2,6.

[4]张广利,瞿枭.城市高龄空巢老人特殊需求分析[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8-12.

[5]王粤湘,邓小妮,何丽金.509名城市老人生活与健康需求的调查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10(28):2037-2040.

[6]贾雪华.北京市空巢老人养老需求与养老方式实证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

9.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 篇九

2.1 优化课程设置。实践教学课程在设置上要进一步优化。

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以及社会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市场营销专业的要求,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对现有偏理论化的课程进行有效剔除,例如将《企业战略课程》从专业必修课中划出来,但可以作为选修课开出来。

同时还必须考虑到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点,例如学校所在区域,学校现有师资的特点及学校的经费投入等。比如处在江浙、广东发达区域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有较多的企业实践机会和资源,而处在广西、贵州等区域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这方面资源不足,可以开出的实践课程应该有所不同;应用型本科院校因为没有编制等原因,对优秀的人才缺乏吸引力等,开出的实践课程也必须跟现有师资结合起来,做能做好的事情,这样实践教学的效果才能更好;各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也不相同,如在实践教学硬件、软件及资金投入是有很大差异的,能开展的实践教学课程也就不能完全一样。

笔者学校也作了这方面的尝试,具体如下图。

图1 结合市场营销专业能力需求部分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2.2 合理安排实践课程学时。实践教学的课程确定下来后,需要对各实践课程进行课时的合理安排,要在普遍顾及的情况下突出重点,需要考虑到学校的条件、师资现状等。

笔者学校相对远离市区,因此对能够在校园内部及周边开展的实践教学课程就相对安排多些课时,例如《推销学课程实验》及《推销学实训》等的课时安排分别达到16课时和2周,暑期生产实习因为可以统一安排,加上暑期时间较长,也是安排了3周的实践课时。

2.3 完善课程内容。实践教学课程的内容要进一步完善。从课程地点、课程具体对象和课程要求上进行完善,不能像之前那样随便找个经典的教学案例,然后让同学们进行分析讨论的模式,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点,应该设变成“走出去”的模式,把课程的上课地点从课堂变成社会大讲堂,具体内容上需要结合学校等特点,比如《推销学实训》课程安排的内容就是让学生校园摆摊,进行摊位销售,在具体产品上就要求学生自己进行市场调查,同时结合学校后勤超市货品进行销售产品确定等内容。

2.4 加强课程考核。实践教学课程的考核是一个更需要创新的思考。如有些课程是小组团队合作,如何更好界定每位同学的成绩,这就需要引入竞争等因素。比如团队领导通过竞聘,他的成绩系数是1.5,这意味着如果团队业绩好,团队领导的考核分数要比团队成员会高,反过来团队业绩不佳,团队领导的考核分数要比团队成员低,同时引入过程考核,针对每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展示,并做好档案管理等。

只有有了这样考虑到过程监控与展现,考虑到团队中各职位的作用进行职位岗位系数设计等考核项,才能更好实现实践教学的目标。

10.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 篇十

课程策划案

【课程特色】

《客户接触关键时刻行为模式(MOT)》是国际著名的IBM公司集成了全球数十位资深的服务专家,培训专家用了三年时间,花费了数百万美元开发而成的一门涉及客户关系管理、客户价值营销、专业服务技能、项目营销策划、服务品牌塑造于一体的综合性、实战性、案例式、情景式的培训课程,也是IGS(IBM全球IT服务事业部)全球营销与服务代表和高端专业服务人员必修的岗位培训课程。该课程从企业整体角度出发,教授企业各个岗位人员如何与客户建立持久的客户忠诚关系,实现客户价值持续开发的行为模式。该课程取材经典的实战案例,把涉及企业价值链的内外多个岗位与客户沟通过程的典型行为拍成案例录像,并从正反二个方面的进行对比分析,使学员在观摩研讨中达到身临其境的学习效应。

本讲师曾作为联想集团该课程高级讲师,在联想集团该课程8000人轮训工程中培训了20多场次,受众包括区域销售总监、IT服务专业咨询顾问、软件开发项目经理、客户服务经理、集团总监级干部等达800多人。

本讲师针对中国企业实际营商环境,在保留继承了该课程整体课程体系架构、经典案例录像等精华部分的基础上,针对信息产品与IT专业服务、电信、金融、大型设备、项目运作等行业特点,重新对课程进行了二次开发和设计,对该课程进行了系统改编和整合,重新开发成《客户价值营销与专业服务技巧》课程。在改变后的课程中,讲师把多家知名企业最佳实践和自身多年来从事企业营销实践,从事CRM项目开发、服务项目营销策划、知识模板开发、营销流程设计、业务诊断与咨询等工作实战经验有机融入到课程开发中,不仅向学员传授与客户沟通交流的行为模式,更向学员传授电话营销、商机甄别、问题设计、销售漏斗管理、项目营销策划、客户需求探索、专业方案呈现、客户关系管理、销售实现等专业方法和营销工具和模板,同时结合经典的案例演练研讨,重点教授学员电话沟通、问题设计、积极倾听、有效提问、方案演示、案例包装、口碑传播等实战技巧。该课程经过二次开发以后,已经为如下数个行业和企业实施了有效培训,均获得了客户高度评价和满意:

1. 信息产品与专业服务领域:东软集团数字医疗事业部、爱生谊联公司(医院综合信息化

1提供商)、汉王集团商业解决方案经理

2. 通信运营商:山西移动区县总经理、河北移动大客户经理、北京网通公司(CBD大项

目部、网络技术部、大客户营销中心)、联通上海公司数字业务部。

3. 金融行业:深圳招商银行商业大客户经理

4. 电力仪表行业:郑州斯达集团高科技公司营销与服务经理

5. 机场综合服务:云南机场管理集团服务经理

6. 增值服务商:尚阳公司方案与项目经理、鸿联九五信息产业公司项目经理

7. 大型设备:杭州奥的斯电梯公司区域服务总经理

该课程以完整案例为主线,采用影像观摩的方式把复杂的行为模式、客户营销与服务的沟通技巧演绎得简单、易学、会用。学员在案例研讨中,学习领略行为模式的要领!在小组演练掌握体悟技巧,在案例的评价中改变思维。在互动演练融入角色--让学员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掌握技巧。

【课程目标】

1.了解现代服务也及其客户服务国际最新理念,有效提升企业客户服务意识;

2.掌握与客户互动沟通关键时刻的行为模式;

3.掌握客户价值营销的各种专业方法、工具和模板;

4.掌握服务产品(方案)呈现、问题设计、有效提问、积极倾听、商机甄别、营销策划等专业技巧;针对客户关键问题,实现方案营销的策略和方法,使自己成为客户问题的解决专家

5.建立企业内部互为客户的理念,建立客户营销TEAM,通过内部协调运作有效提升客户满意度。

【课程内容提纲】

培训时间为2天,分成二门课程:课程之一:《为客户着想》、课程之二:《创造双赢》,可以集中一次二天学习,也可以分二次,单天学习。

该课程主要内容如下:

课程之一:《为客户着想》内容提纲:

1、引言:服务运营模式与客户价值营销

2、服务客户三条宪法准则

3、客户关键时刻行为四模式—探索、提议、行动、确认

4、行为模式之一:如何探索(三段论: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

4-1.为客户着想,想什么?

--想客户的企业利益

--客户代表的个人利益

4-2.如何了解挖掘获取客户期望

--什么是客户期望?

--如何挖掘:

4-3.怎样做到积极倾听

--有效的问题策划与设计

--有效提问的技巧

--积极倾听的技巧

5、客户价值评价模型

6.商机甄别、客户跟进、营销策划、方案呈现、咨询式沟通、商务谈判、销售实现等技巧

7.知识营销的方法和技巧: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价值和魅力

8.经营客户:如何成为客户问题的解决专家

9.经典案例观摩与研讨:

--案例1:〈无辜的部门助理〉(如何建立为客户服务的理念)

--案例2:〈好意的服务工程师〉(服务客户的狼团队模式)

--案例3:〈繁忙的客户经理〉(如何甄别项目商机,如何针对商机制定营销对策)--案例4:《专业竞争者》(如何通过专业服务的价值和与客户有效的沟通模式实现

方案营销)

10.工具包:

10-1:《战略市场与客户定义细分模板》

10-2:《行业商业价值评估流程和模板》

10-3:《营销业务规划流程与模板》

10-4:《客户问题设计流程与模板》

10-5:《客户代表与关键人分析模板》

10-6:《电话沟通与营销流程模板》

10-7:《商机甄别与价值评估流程与模板》

10-8:《客户需求挖掘流程与模板》

10-9:《项目营销策划流程与标准范本》

10-10:《商机项目管理流程与模板手册》

课程之二:《创造双赢》内容提纲:

1.行为模式之二:如何向客户有效提议

2.如何甄别“合格”与“不合格”问题

3.如何回绝客户不好的要求

4.行为模式之三:如何有效落实服务承诺?

4-1.行动的5C原则和技巧

4-2.VISION与推广与商务谈判的区别与联系

4-3.如何有效制定项目的实施计划

5.行为模式之四:如何确认客户是否满意?

6.客户服务传播的模式与口碑效应。

7.改变自己的习惯和行为模式

8.案例观摩与研讨:

--案例5:不倾听的业务副总裁(如何在项目运作中主动向上管理)

--案例6:与事无助的Call Center咨询员(保持企业任何时刻的良好服务

形象)

9.角色扮演:绝对挑战《汽车销售员》

10.工具包

10-1:《项目计划流程与标准范本》

10-2:《服务项目实施控制流程与范本》

10-3:《服务问题管理流程与模板》

10-4:《样板案例包装流程与模板》

11.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 篇十一

关键词:电气专业 电控系统维修类一体化课程 故障树 教学设计

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根据《一体化课程教学资源包开发指导手册》开发出本专业三个层级(中、高、技师)的一体化课程。其中,有三门电控系统维修类课程:高级课程,即简单电子线路维修,课程中学习任务包括DS--2042型数码电子钟无法显示故障维修、DSC-32型直流调速柜开环控制系统无法调速故障维修;高级课程,即继电控制线路维修,课程中学习任务包括20/5t桥式起重机继电控制线路维修、B2012A龙门刨床继电控制线路维修;技师课程,即《复杂设备电气控制系统维修》,课程中学习任务包括DSC-32卷扬设备停止运转电气控制系统维修(直流调速)、TVT-LMB-01仿真型龙门刨床正向运行无法调速故障电气控制系统维修(交流调速)、企业课题(XX型地面设备电控系统故障维修)、课程拓展(撰写TVT-LMB-01型龙门刨床电气控制系统维修技术手册)。

本文以电气专业技师层级电控系统维修类学习任务——TVT-LMB-01仿真型龙门刨床正向运行无法调速故障电气控制系统维修(交流调速)为例,研究以下两个问题:为什么绘制故障树,绘制故障树的教学设计。

一、为什么绘制故障树

绘制故障树是电气专业电控系统维修类一体化课程的专业核心技能。学生学会了绘制故障树,就学会了电控系统维修类工作的核心技能(维修工作方法),为能够胜任企业中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电控系统维修类工作奠定了基础。

1.绘制故障树是后续维修工作的前提

利用鱼骨图技术,分析TVT-LMB-01仿真型龙门刨床正向运行无法调速故障电气控制系统维修(交流调速)案例,得出以下各个工作环节的技能点。

(1)工作环节1:明确任务。工作目标:明确案例任务的工作内容、验收标准。输出结果:故障树。技能点:绘制电气原理框图,绘制故障树。

(2)工作环节2:制定维修方案。工作目标:制定案例任务的维修流程及元器件、工具、仪表清单。输出结果:维修方案。技能点:依照故障树制定维修流程,依照故障树制定工具、仪表清单。

(3)工作环节3:维修。工作目标:确定故障点,排除故障,自检试车。输出结果:维修记录。技能点:依照维修流程,利用诊断工具(万用表、上位机监控软件、变频器OP、示波器等),采用检查方法(电压法、替换法、调整参数法等),确定故障点;采用维修工具(热风枪、电工通用工具等)修复故障元件或替换故障元件。

(4)工作环节4:验收交付。工作目标:验收设备,完成产品的交付。输出结果:验收单。技能点:核算维修成本。

(5)工作环节5:总结与拓展。工作目标:总结经验、提高效率,强化技能。输出结果:技术论文,T101恒压供水压力波动电气控制系统维修方案。技能点:撰写技术论文,绘制故障树。

通过上述5个工作环节技能点的分析得出,只有绘制完成故障树,才能确定维修流程及所需的工具、仪表,制定维修方案,实施维修等。

2.绘制故障树是电控系统维修类工作的核心内涵

利用鱼骨图技术,分析电控系统维修类课程所有学习任务,梳理每个学习任务的技能点,可提炼出电控系统维修类工作的以下内涵。

(1)工作环节1:明确任务。内涵:复杂问题简单化。

(2)工作环节2:制定维修方案。内涵:经验法,即查询维修记录,对同类故障,利用经验直接排除;缩小故障范围法,即绘制故障树。

(3)工作环节3:维修。内涵:依照维修方案,利用诊断工具(验电器、万用表、上位机监控软件、变频器OP、示波器等),采用检查方法(电阻法、电压法、电流法、短接法、逐步排除法、替换法、调整参数法等),确定故障点。

(4)工作环节4:验收交付。内涵:采用维修工具(电工通用工具、电烙铁、热风枪等)修复故障元件或替换故障元件,自检试车。

(5)工作环节5:总结与拓展。内涵:核算维修成本、总结经验、提高效率。

通过对上述5个工作环节内涵的分析得出,绘制故障树能够缩小故障维修范围、简化维修步骤、确定维修流程、提高维修效率,对诊断故障点、排除故障起到了指导作用,是电控系统维修类工作的核心内涵。

二、绘制故障树的教学设计

本文以绘制TVT-LMB-01仿真型龙门刨床正向运行无法调速故障电气控制系统维修(交流调速)故障树为例,介绍利用鱼骨图技术分析“明确工作任务”工作环节中,绘制故障树所对应的知识与技能。

1.需要具备或学习的技能点、知识点

(1)技能点。包括:会分析电控系统的控制电路(梳理输入、输出信号);会分析电控系统的主电路(梳理驱动器、执行器);会绘制电控系统电气原理框图(梳理电控系统的单元模块);会确定故障范围(依据正向运行无法调速故障现象对照电气原理框图,在电控系统原理图上圈出故障所涉及的元件及接线);会绘制故障树。

(2)知识点。包括:P1C数字量、模拟量输入接口DI\AI、P1C模拟量输出接151AI\AQ,变频器模拟量控制信号输入端,创台主拖电机电气控制方式、横梁电机电气控制方式,侧刀架电机电气控制方式、垂直刀架电机控制方式、三类电机四种控制方法的特点,PLC输入侧单元模块、PLC输出侧单元模块,主电路执行单元模块(创台主拖电机模块、横梁升降电机模块、侧刀架电机模块、垂直刀架电机模块、抬刀电磁铁模块)。

通过针对案例的分析,在梳理完成绘制故障树所需要具备或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点后,可以得出绘制故障树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学会绘制故障树的方法”。

2.绘制故障树的六步法

绘制故障树教学设计思路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归纳提炼出绘制故障树的六步法,具体教学设计如下所示:

(1)工步1

教学目标:梳理电控系统的控制电路——s7-200PLC输入信号。

设置引导问题:在TVT-LMB-01仿真型龙门刨床电气原理图上,圈画出S7-200PLC输入端子及外接元器件。

教学组织:组织学生在工作页的原理图上圈出s7-200PLC输入端子及外接元器件;组织学生轮流说出一个s7-200PLC输入端子及外接元器件,课代表在白板上记录;师生进行头脑风暴,探讨有无遗漏,并研讨AT为何种信号输入。

(2)工步2

教学目标:梳理电控系统的控制电路——s7-200PLC输出信号。

设置引导问题:在TVT-LMB-01仿真型龙门刨床电气原理图上,圈画出S7-200PLC输出端子及外接元器件。

教学组织:组织学生在工作页的原理图上圈出画出s7-200PLC输出端子及外接元器件;组织学生轮流说出一个s7-200PLC输入端子及外接元器件,课代表在白板上记录;师生进行头脑风暴,探讨有无遗漏,并研讨AQ为何种信号输入及变频器模拟量控制信号输入端。

(3)工步3

教学目标:梳理电控系统的主电路——驱动器、执行器。

设置引导问题:在TVT-LMB-01仿真型龙门刨床电气原理图上,圈画出驱动器、执行器。

教学组织:组织小组学生研讨,该刨床采用了几类电机,分别采用哪些控制方式,分别驱动哪些负载;组织学生展示,研讨成果,课代表在白板上记录;师生进行头脑风暴,探讨有无遗漏,教师点评三类电机四种控制方法的特点。

(4)工步4

教学目标:梳理电控系统——单元模块。

设置引导问题:在TVT-LMB-01型龙门刨床电气控制系统框图上,填空补画完整。

教学组织:组织学生查找变频器手册,展示M430变频器3、4、5、6、9接线端子的含义,教师小总结;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网上查找类似龙门刨床的电气原理框图,在工作页上补写完整电气原理框图;组织利用实物投影小组展示成果,后续小组点评;师生进行头脑风暴,探讨是否有误导项,如有在工作页上打“×”符号。

(5)工步5

教学目标:确定正向运行无法调速故障的范围。

设置引导问题:在TVT-LMB-01仿真型龙门刨床电气原理图中,圈出故障在电控系统中所涉及的元件及接线。

教学组织:利用实物投影展示电气控制系统框图,组织全体学生风暴PLC输入侧单元模块,确定创台调速电位器模块,研讨所涉及的元件及接线;组织全体学生风暴PLC输出侧单元模块,确定变频器启停、运行方向控制模块,研讨所涉及的元件及接线;提问电控系统主电路是否需要绘制故障树;总结排故的宗旨及缩小故障范围的方法。

(6)工步6

教学目标:绘制故障树。

设置引导问题:绘制故障树。

教学组织:绘制顺序为从电源至执行器,该节课10分钟内独立完成(手绘),组织学生展示评价后定稿,教师总结。

三、小结

12.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 篇十二

课程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构成要素,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根基[1,2,3]。课程建设是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的关键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学校教学水平的集中体现,是学校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创新人才的根本保证。

为了加强教学质量建设,提升课程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构建高质量的课程体系,我校自2011年起开展了百门专业核心支撑课程建设计划,经过五年的建设,102门专业核心课程覆盖了学校全部专业,成为课程建设的领航者和风向标。

二、课程建设思路

学校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管理机制,确保各类课程建设质量。充分发挥学校、学院两级管理作用,明确职责,分级管理。学校教务处负责组织制订全校的课程建设原则意见,组织开展课程建设的立项、检查和评估等工作;学院负责开展本部门的课程规范化建设,组织申报课程建设项目等工作。研究所是学校教学基本单位,是课程建设最主要的落实单位,负责组织制定教学大纲、课程教学进度等教学基本文件,确定选用教材教参,定期开展课程建设研讨活动,讨论和制定相关课程改革方案,交流教学经验等。

我校的课程建设原则是由点及面,由重点到普遍,即通过重点建设专业核心课程辐射带动其他课程建设。专业核心课程是指凝练和体现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的主干核心课程,该类课程对本专业基本领域有一定的覆盖和支撑。每个专业经过精心规划,选择三门课程作为本专业核心课程,学校给予立项并保证经费支持,每门课程建设周期为两年,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的目标是实现“五个一”,即一个好团队,一名好主讲,一个好方案,一套好教材,一个好平台。为此,学校制定了《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百门专业核心支撑课程建设工作实施意见》,每门拟建设的专业核心课程均须制定详实的课程建设规划。

三、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措施

1. 设计可行性强的课程建设方案。

每门专业核心课程在调研的基础上,从课程现状、课程目标、建设思路、建设措施等方面着手,制订课程建设方案。在实施课程调研过程中,需要确认该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确立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明确该课程的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概括课程特色,明确通过何种手段和方式开展课程建设以实现课程建设目标。建立较为完善的课程评估标准和评价体系(包括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学院须结合督导听课、学生评教、同行听课等机制,大力开展课程评估工作。通过课程评估,提出课程改进的具体意见和措施,促进课程建设规范化,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2. 建设优秀的课程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根本保证。专业核心课程教师担负着及时了解行业(产业)的现状、技术需求和发展趋势的职责,有义务主动了解行业(产业)所需人才的能力要求和基本素质,并根据发展需求和趋势,对课程建设提出有效建议。通过课程建设,达到整合学校优秀的教师资源的目标,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富有合作精神、人员相对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综合素质强的教师团队。

3. 确立适用的课程教材及教辅材料。

专业核心课程应选择公开出版的规划教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的选用,必须保证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同时,学校结合学科优势及课程建设实际,资助教师编写彰显我校特色和学科优势的自编教材或校本教材,并鼓励教师申报国家、省部级统编教材。

4. 建设优质的课程教学资源。鼓励课程教学团队建设课程专题网站,实现课程教学大纲、教师授课课件、教师授课录像、习题库、试题库等课程资源上网。为学生在线学习、自主学习建立网上平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同时,利用国内外优秀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改革知识单向传授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

5. 建设合理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

改革学生学业评价办法,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注重过程评价,体现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减少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将课程自学章节、大作业、调研报告、文献综述、小论文、课外讨论、学科竞赛等方面内容纳入综合学业评价。

6. 开展有效的课程教学研究。

鼓励教学团队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过程中,开展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的改革,使学生达到“四个能够”:能够掌握课程核心知识点和核心技能;能够理解本门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能够合理设计并完成课程实践环节;能够开展探究式、创新性学习活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学习氛围。开展课程教学研究以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为原则,在科学合理开展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形成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推动师生网络答疑、讨论及师生交流等互动教学,提升课程教学的信息化水平。

四、课程建设取得成效

1. 建立了优质的教学团队,培养了优秀的主讲教师。

每门专业核心课程在两年的建设期内,由负责人牵头,在学校范围内将相同专业或学科背景的教师整合起来,建立了定期集体研讨交流制度,经过培养与磨合,建成了3~5人的课程团队,培养了至少一名优秀的主讲教师。

2. 确立了适用的教学方案。

每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方案由教学团队负责研究制定,确定了每堂课授课的基本思路、重点、难点;确定了每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了学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确定了教学进程、教学方法、板书内容、课件设计;确定了学习指导、作业布置、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检测方式;也为明确了下一步教学改革的方向。

3. 形成了完备的教学资料。

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资料包括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均配有课程教学大纲(含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等)、教材(含教学参考书、参考资料)、教案(含备课笔记、教改方案)、教学日历、多媒体课件等。

每门课程均由课程教学团队制订体现分型培养、分类指导、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内容除了包括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简介、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课程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课程内容及教学安排、教材及主要参考书、考核要求以外,还将科技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新成果反映在内。同时,课程教学团队以课时为单位,编制了内容翔实的教学日历,包括课次、周次、授课形式、教学内容等,开课前由课程负责人录入教务管理系统,供其他教师和选课学生查阅。

4. 建成了完善的网络教学平台。

学校为了更好地促进课程信息化建设,整体搭建了网络课程教学平台,该平台实现了与教务管理系统信息的对接,实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网站的建设、维护和完善,实现了选课学生通过个人账号密码进入进行课程自主学习。目前,学校已有95%以上的专业核心课程实现了课程网站的建设。

5. 推动了学校各类课程建设。

专业核心课程是专业课程的一部分,其建设成果为其他专业课程建设树立了标杆,明确了方向,同时,也带动了一批通识课程,如数学、物理等课程的建设。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促进了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而网络教学平台的成功搭建,也为学校其他课程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软件支撑。正是由于在课程网站建设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制作了课程录像,为后来的慕课建设奠定了基础,积累了课程资料和课程录制经验,进而提高了教师参与微课、慕课项目制作和研究的积极性。

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不断探索教学大纲的有效内容,形成了教学大纲制定规范。目前,学校教学计划中共计1600余门课程,实现了教学大纲全部上网,提供给教师和学生查询。

五、小结

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路径,为我校各类课程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形成了建设规范,推动了学校各类课程的全面建设。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教育为学生提升价值”是我们坚持的理念,学生在校,均有专业归属,而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石,优质的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根本保证。

我校的课程建设一直围绕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要求进行,并根据学科和专业发展要求,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为手段,着力进行课程基本建设,重点扶持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推进网络课程建设。今后,我们将努力建设以合格课程为基础、专业核心课程为支撑、网络课程和双语课程为特色的、富有创新活力的课程体系,全面提升课程内在质量。同时,进一步规范课程标准,构建合理的通识课程体系,建设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我们深知,课程建设的道路没有终点,建设好每一门课程是高校教师持之以恒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张彦春,王孟钧.基于课程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构建与运行[J].中国大学教学,2012,(8):73-75.

[2]张鸣放,窦立军,于雷,等.中德应用型大学课程设置比较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1,(6):50-55.

上一篇:小升初数学高分秘诀下一篇:房屋漏水和解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