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历史高考复习备考方略10001110000

2024-10-22

2010届历史高考复习备考方略10001110000(共2篇)

1.2010届历史高考复习备考方略10001110000 篇一

2010届高考历史有效备考之我见

黄石二中高三历史备课组长:谢立新

每年的文综高考历史试题部分总是招来老师和学生的一片骂声,我想原因无非有二:一方面是历史试题本身太难、太学科化、思维太成人化,超出学生应考实际,另一方面是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复习与当今高考缺乏针对性,无的放矢,当然最后就只能是被考得一个猝不及防。所以下面本人所谈的几个方面值得正在备考的老师和学生注意。

一、关于历史冲刺阶段的复习方法

虽然各位老师所说的历史冲刺阶段的复习方法五花八门,种类很多,但我觉得众多的复习方法中最为基本的,还得注意以下五点:

第一,要增强学习的计划性。下一阶段综合考试比较频繁,千万不能把下一阶段的学习变成简单地对考试的应付。同学们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切实可行的计划,决不要因为频繁的考试而随意打乱复习计划。

第二,要经常反思和总结。比如说要经常把做过的比较大型的考试的试卷拿出来多看一看,特别要注意主观题目的答题思路和答案。要注意自己做错的题目,明白错误的原因在哪里,然后有针对性地在下面的复习中加以查漏补缺。

第三,要坚持基础与能力并重。历史是一门记忆性很强的学科,但记忆应该是在理解和运用的基础上去记,千万不可死记硬背而不求甚解,因为从去年的考试试题来看,历史高考还是非常注重对历史概念的理解的。

第四,要重视提高听课的效率并记好课堂笔记。冲刺阶段的复习是以专题知识为主要内容,着重从社会发展的某一侧面来考查认识历史,注重历史知识的纵向联系,这对于学生宏观、系统地掌握历史是大有好处的。

第五,要关心时事,把握热点。当今世界和中国社会的发展,面临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都有可能在今年的历史考题中凸显出来,所以学生在复习之余,还要关心时政,做到未雨绸缪,早作准

备。

二、关于2010年高考历史命题趋势

根据对近几年高考命题的分析,结合2009年考纲,可以初步预测2010年历史学科的命题趋势为(当然,这纯属本人个人观点):

第一,从考查的目的来看,当前的历史命题,基本上实现了由过去的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方向的转变。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2010年高考考查的主要目的。

第二,从考试内容来分析,注重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仍是当前高考命题基本的指导思想。近几年主干知识的考点内容基本涵盖了高中历史课程大纲的主要知识点,同时还结合了历史新课标的理念,这些仍是2010年高考命题的重点。另外,关注现实、贴近生活热点以凸现强烈时代感的相关考查,将成为2010年历史命题的一大亮点。

第三,从题目设计的方法上来看,2010年的历史高考试题仍将体现出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特点。首先,材料具有新颖性,突出考查学生识别图表、理解运用基础原理和空间思维的能力。其次,设问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即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考查并且步步深入。

三、关于文综考试中历史科目的应试技巧

其实这个问题可以间接地等于另一个问题——高考历史试题的阅卷要求。历史高考有怎样的阅卷要求,学生就应该有怎样应试技巧。

首先我们看看高考阅卷。现在高考实行的是网上评卷,网上评卷最大一个特点就是速度快,一份试卷,一闪而过。根据分工,阅卷教师每人阅一道小题,每份试卷一般在8秒左右完成,每天每位教师一般大约要阅约3000份试卷,最多的教师可阅大约5000份试卷,而且阅卷教师多,层次多,阅得太慢太少,或者吻合率太低都会受到警示。因此,阅卷工作可以说是既紧张又辛苦。正因为是这样,考生在作答时,所作所为一定要为阅卷工作提供方便,与人方

便其实是为自己方便。

其次我们再谈谈考生作答要求。考生要想表达科学,言简意赅,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第一,对材料仔细阅读做到心领神会,对题干认真推敲做到心知肚明,这在做题当中是最为重要的。

第二,对题干后面的分数一定要注意,因为分数的多少意味着答题文字分量的多少。

第三,归纳材料和所学知识要做到言语专业,言简意赅。第四,行文作答时要条理清楚,字迹工整,布局合理。

四、关于选择题和表达题的作答方法。

当前,历史高考中出现的选择题和表达题,一般都是以材料解析题的形式出现的,所以,要做好选择题和表达题,必须学会解答材料解析题。那么,怎样才能做好材料解析题呢?

第一,要读懂历史材料,明白材料的主旨意思,这是解答材料解析题的前提条件。

第二,要抓准材料中的关键词语,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这里的“有效信息”是针对试题的设问而言的,它与试题的设问角度必须具有针对性。

第三,要注意材料中的时间背景,体会该时间的历史阶段性特征,才能准确地理解材料和排除一些不符合该时间段的选项,所以才不会犯低级错误,做题也快捷得多。

第四,材料解析题的答案主要从材料当中提取和组织,课本知识只是理解材料的依托,不能当作现成答案去硬套。当然有些设问要求结合已学历史知识去回答,那就要针对所问,认真组合和提炼课本相关知识。

以上只是解材料解析题的基本要点,具体方法也可灵活运用。如果所遇材料解析题的材料较多且长,试题设问又不能根据某一段材料作答,那么,先审清试题设问,然后带着问题读材料倒也不失为一种目的明确、简洁高效的方法。

(推荐:黄石教科院 方劲松)

2.2010届历史高考复习备考方略10001110000 篇二

中国古代史应包括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史、经济史、思想史、科技史、文学艺术史、少数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史、区域发展史等多个方面。在复习的时候我们要以朝代为顺序,整合阶段特征,构建起通史性的复习框架。

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

将该段复习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商周时期的分封制与宗法制;二是秦至明清的中央集权制度。通过对政治、经济、理论的分析,探讨分封制瓦解与中央集权制建立的原因。以朝代为脉络,理清中央集权制的演变过程:战国萌芽期—秦朝创立期—西汉巩固期—隋唐完善期—北宋加强期—元朝新发展期—明清强化顶峰期,同时注重中央皇帝权力、宰相制度以及地方官制与行政制度的演变,从而认识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的基本矛盾和发展趋势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地方权力不断收归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加强。通过对比认识到,以秦代作为分水岭,中国古代政治文明转向的积极意义在于: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与此同时要注重相关小专题的复习:例如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先秦世官制—汉朝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及以后科举制,以科举制的产生作为时代坐标,认识到科举制创立以前的选拔人才的标准为血缘、门第、等级,以后为品行、才学。科举制的复习则按照:隋朝创立—唐代完善—北宋调整—明清禁锢,对每个时期的考试科目、形式、方法等进行梳理,最后从积极、消极两个方面对其进行评价。对于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军事制度、法制建设等都可以按照朝代来整理归纳。

二、中国古代经济史

该部分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也是平时同学们复习过程中较为薄弱的环节。这一部我们要分为古代农业与重农抑商政策、手工业发展、土地制度、赋税制度、商业与城市、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古代对外贸易、区域经济与经济重心南移等板块来复习。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要理顺各个时期生产工具的创新、耕作方式的演变以及农作物的发展、重要水利工程的分布。通过结合小农经济的特点,对中国古代农业生产规模小、分工简单,很难扩大再生产的实际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在细节上也要强化记忆,例如玉米、甘薯是明代才由国外引进的高产农作物,这些都有可能以选择的方式来考察。

手工业的发展史,首先要知道手工业包含的内容:即矿冶业(冶铁、青铜铸造)、纺织业、陶瓷业、造船业、酿酒业、造纸业、漆器业等,着重记忆每个时期、每个行业具有突破性、代表性的创造。例如制瓷技术成熟于秦汉时期,灌钢法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等。

土地制度要分为两阶段复习:一是夏商周时期的井田制(公有制形式);二是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其所有制形式主要包括国有土地所有制,主要指国家经营,用于封赏和授田,在均田制、屯田制中可以体现。另一种是土地私有制,主要包括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亦称小农经济)三种,其中地主土地私有制占主导地位,土地兼并是地主扩大再生产的主要途径。从而进一步总结出古代土地制度演变的基本规律:土地从公有到私有;土地制度的演变与经济的发展,统治者的统治直接相关;土地兼并长期存在。

与土地制度息息相关的是赋税制度,首先了解赋税制度的沿革:春秋初税亩(承认私田合法)—秦汉编户制度—隋唐租庸调制—唐中后期两税法—北宋王安石变法(经济措施)—明后期张居正一条鞭法—清前期摊丁入亩,总结出古代的税种:人头税(包括编户制、租庸调制);土地税(包括初税亩、两税法、一条鞭法)、货币税(包括一条鞭法、摊丁入亩)、财产税等。认识到中国古代征税标准的趋势为:由以人丁为主转向以土地财产为主(以两税法为标志),直至取消人头税(以摊丁入亩为标志),反映了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赋税由实物为主到货币为主转变(以一条鞭法为标志),反映了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税种由繁杂多项演变为简化单一(以一条鞭法为标志)等。

古代商业与城市的发展要了解“市”与“坊”的演变,以及宋代、明清商业繁荣的原因与特征,根据商业的发展总结出古代城市发展的特征。对外贸易发展史则需重点复习对外贸易的特点以及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在对每个时期商业发展状况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认识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前提条件、产生部门与地点以及主要特征,结合农业、手工业、小农经济、商业的发展,来综合得出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通过上述诸多板块的复习,可以清晰的看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是一个南移的过程,与之相伴的则是人口的流动。江南经济经历了初步开发(秦至三国)—开始赶上(东晋至南朝)—开始南移(隋唐)—超过(南宋至元)—巩固发展(明清)的过程。从中我们要总结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与人口迁移的原因、特征、意义与启示。

结合广东省高考的实际与地方史相结合的要求,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珠江三角洲的发展史,由秦代设置南海郡、以及汉、隋、唐、明、清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发展的状况,都需要我们做一个简要整理。广东文综试卷就多次结合政治常识考察了学生对《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认识,我想这一部分之于历史科目考试的话,是最容易与之相结合的。

三、中国古代思想史

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主要是儒家思想的发展,复习的时候要将儒家思想、中央集权制度、小农经济结合起来,思考三者的关系,儒家思想强调整体价值观念,小农经济的分散性需要强大的权利来整合有效的资源,这就构成了儒家思想广泛传播的政治、经济基础。

这一板块的复习我们要以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为脉络。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汉代:董仲舒;宋明理学时期:二程(程颢、程颐)、朱熹、王阳明;明清之际对于儒学的批判和继承: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以分析各种学说产生的时代背景,各个代表人物的政治、哲学、教育、经济上的主张以及对各个人物的评价和其所代表学说的影响为突破口,全面的掌握儒学的发展。同时结合政治课本中关于文化知识的相关内容与新时期国学热、孔子文化学院在许多国家的开办等,全面的认识儒学的现代价值、儒家思想的世界影响等。

四、中国古代科技、文学、艺术发展史

这一部分的内容在考试中所占的比重很小,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但是知识点非常琐碎。科技成就方面主要包括:四大发明、天文学、数学、农学、医药学、建筑学等,整理时要重视易混知识点,例如:中国最早最完整的农书是《齐民要术》,最早的官修农书是《农桑辑要》等。文学方面要以时代为脉络,重点关注先秦诗词、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以及宋代话本、明清小说产生的社会背景和主要成就。艺术主要总结不同时期的绘画、音乐、舞蹈、书法等方面的非常突出的成就。从而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政策等方面来分析古代文化繁荣的原因和检讨中国古代科技在近代衰落的原因。

上一篇:乐业农村防艾知晓率调查问卷下一篇:二本理科大学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