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法治校园

2024-09-12

我看法治校园(精选10篇)

1.我看法治校园 篇一

2014政府工作报告看法治重点

2014-03-14 北大法宝

2013年,是新一届政府正式履职的第一年,在过去一年里,新一届政府履行了宪法规定的职责义务并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

回顾2013年政府工作成就

(来源:新华社记者:施鳗珂)

国务院分批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等事项416项;

取消和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348项,减轻企业负担1500多亿元;全国新注册企业增长27.6%,民间投资比重上升到63%;

广义货币M2增长13.6%;

中央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一般性支出压减5%;

新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6300多万人;

全国森林覆盖率上升到21.6%;

能源消耗强度下降3.7%,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3.5%,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2.9%;

非石化能源发电量比重22.3%;

铁路、高速公路运营里程均超过10万公里;

全社会研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2%;

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13.1%(城)和17.7%(乡),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10%;

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660万套,基本建成540万套;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惠及孩子3200万;

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比上年增长8.5%;

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增加到人均280元;

基本药物制度覆盖村卫生室80%以上;

28个省份开展大病医疗保险试点;

农村免费孕前检查受益家庭600万个;

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

重大事故下降16.9%;

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订法律34件,提出废止劳动教养制度议案,制定修改法规47件;

中央国家机关“三公”经费减少35%,31个省份本级公务接待费减少26%。在新的一年里,让我们一起关注2014政府工作法治相关新看点。

2014年工作政府工作法治相关重点

1.进一步简单放权

继2013年国务院分批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等事项416项之后,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

2.推进投资创业便利化

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取消或简化前置性审批,充分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

3.建立权力清单制度明确行政审批事项

确需设置的行政审批事项,要建立权力清单制度,一律向社会公开,清单之外的,一律不得实施审批

4.工商登记制度改革

全国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落实认缴登记制,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由企业年检制度改为年报公示制度,让市场主体不断迸发新的活力。

5.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共享,推动建立自然人、法人统一代码,对违背市场竞争规则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企业建立黑名单制度,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

6.阳光财政制度

未来,所有财政拨款的“三公”经费都要公开,打造阳光财政

7.“营改增”试点扩大

“营改增”试点扩大到铁路运输、邮政服务、电信等行业,清费立税,推动消费税、资源税改革,做好房地产税、环境保护税立法相关工作。

8.推进利率市场化,扩大金融机构利率自主定价权

同时,进一步推进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引导民间资本参股、投资金融机构及融资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健全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机制。实施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规范发展债券市场。积极发展农业保险,探索建立巨灾保险制度。

9.提高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

同时,制定非国有资本参与中央企业投资项目的办法,在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等领域,向非国有资本推出一批投资项目。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实施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在更多领域放开竞争性业务,为民间资本提供大显身手的舞台。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

10.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注重运用法治方式,实行多元主体共同治理,健全村务公开、居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更好发挥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加强应急管理,提高公共安全和防灾救灾减灾能力,做好地震、气象、测绘等工作。改革信访工作制度,及时就近化解社会矛盾。加强行政复议工作。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加大法律援助。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决打击暴力恐怖犯罪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形成良好社会秩序。

11.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12.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

继续提高城乡低保水平,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

13.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建立从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的全过程监管机制、社会共治制度和可追溯体系,健全从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层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严守法规和标准,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2.大学校园不文明现象调查及看法 篇二

采访对象: 职务: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催人奋进,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大学校园本是神圣的求知殿堂,可这种种不文明行为却总是故伎重演。使得大学本身的教育功能不能充分发挥,为此我电子系张新强老师对大学校园里普遍存在的一些不文明现象提出几点看法。

一、教室不文明现象

1、迟到早退现象甚是严重。

大学里,大学生获得了多于中学时代的很多自由空间,没有中学老师的督促和严格的时间规定后,学生更加懒散,时间观念不强了,对待学习的态度上也有很大问题。

2、3、教室内吃早餐问题

上课纪律差,听课效果比较差。

上课时很多学生集中于后几排,前排寥无几人,坐后排就是为了离老师远一点,能好好地玩手机。更有很多晚上玩电脑太晚第二天没精神上课而上课睡觉的。网络时代的传播表现也体现了大学校园不文明现象的普遍存在。

二、寝室不文明现象

1、休息时间内,大声说笑,外放音乐,不顾及周围同学的休息。

2、不注意寝室卫生,特别是周末时。

很多同学都有随手扔垃圾的习惯,即使垃圾桶就在身旁。在宿舍里造成了脏、乱形象。

3、对于浪费水电问题就比较严重了,洗脸的时候不关水龙头,当宿舍水龙头坏了没有及时报修,有时候还有离开寝室忘记关灯的现象。

三、食堂不文明现象

1有些同学在打饭时插队,完全不顾个人形象。更有些同学吃饭时弄得到处都是饭粒饭渣。

四、其他常见不文明现象

1、公共场合说脏话肆无忌惮 浪费水电现象较普遍,节约意识薄弱。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而大学生又是网络的主要使用者。面对网络里常用的“新新词汇”被大学生普遍运用,而且视为一种时尚潮流。(网络词汇很多不算脏话)

2、3、乱丢垃圾

情侣亲密无度,无视他人存在

虽说大学生已经到了恋爱的合法年龄,但是还是有必要为他人的视野卫生着想,不能在公共场合下肆无忌惮的做出大胆行为,这样有伤校园严谨的学习风气。

4、损毁公共财物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校园是我们的家园,我们有责任去维护她的环境。

校园文明,事关我们自己切身利益,影响长远。有了好的校风,优良的校园环境,对我们身边的发展、学习都有立杆见影之效。更重要的是它反映我们电院师生的精神面貌和综合素质,是我们内心世界的折射。这是形象问题,又是由其内在本质决定的,没有良好的个人素质是很难达到的,这就需要大家共同关心,共同努力!

3.关于校园网建设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篇三

王海涛 郑少仁

(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南京 210016)

摘要 本文介绍了校园网的特点和功能,讨论了组建校园网的方法和原则,并针对校园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 校园网;异步转移模式;千兆以太网前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设备价格的不断下降以及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我国校园网的建设发展迅速。目前全国将近有1000所高校已经组建了校园网。但是许多已建成的校园网结构并不合理,规模和应用也不完善,使得校园网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今后一段时期还将有很多高校和部分中学准备建设校园网,如何组建合理高效的校园网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一项课题。本文主要讨论校园网的设计原则、设备选型以及具体实施中的一些相关问题。校园网的概念和功能

组建校园网,就是建设一个基本能覆盖整个校园范围的计算机网络,将学校内的计算机、服务器和其他终端设备连接在一起,并通过某种网络接口连接到广域网。校园网不仅要使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网络节点互连互通组成一个统一的网络,更为重要的是要将学校的各种信息资源有序高效的组织起来,以满足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信息交流等方面的需求。

具体来讲,目前校园网主要提供下几种功能:

(1)电子邮件系统:主要用于业务联系、开展技术合作和学术交流活动。

(2)文件传输:主要是利用FTP服务来获取科技资料和技术文档。

(3)Internet服务:利用学校的网站进行宣传,提供各类信息咨询服务并协助进行学校 内部的管理,例如发布通知等。

(4)建设电子图书馆和组建大型分布数据库系统。

(5)开展多媒体教学和远程教学以及召开视频会议等。校园网的组建要求和设计原则

3.1 组建要求

校园网覆盖整个校区,在网络性能上应该考虑以下几项要求:

(1)数据处理、通信处理能力强,响应速度快。

(2)网络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高。

(3)网络能够容易得进行扩容、升级和管理。

(4)主干网的带宽要高,可以支持多媒体等视频业务的开展和满足数据流量不断增长的要求。

3.2 设计原则

此外,在校园网建设的具体实施中需要注意的设计原则包括:

(1)坚持开放型,采用国际标准和通用标准。

(2)尽量采用先进、成熟的组网技术。

(3)强调实用性、并尽可能达到性能价格比最优。

(4)统一规划、分布实施。校园网的建设内容

校园网的建设包括网络集成建设(硬件建设)与信息资源建设(软件建设)两大部分。

4.1 网络集成建设

网络集成建设主要包括主干网、分支网、远程终端以及和广域网的接口四个部分的组建。其中主干网负责将校园网交换中心与各分支网和远程终端连接起来,它由通信线路和网络连接设备组成,是校园网进行信息交换的枢纽。分支网是校园的主要构成部分,由机关、教研室等单位所在的建筑物内的计算机群组成。远程终端则是一种为特殊用户服务的入网形式,它主要是为了解决校园内零散用户及分散的远距离分支网的入网问题。它可以采用公共电话线,通过调制解调器入网,以电话拔号的方式访问网上资源。和广域网的接口部分是指校园网交换中心经过路由器,利用公共通信线路,实现学校内部与外部广域网的网际互接。

网络集成建设中可以考虑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一是尽量采用模块化设计,这样在具体实施网络建设中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添加和去除相应的模块,从而使网络的升级和维护变得非常方便,同时某些模块出现的故障一般不会影响整个网络的正常运行;二是网络尽量采用层次化体系结构,确保主干网和各个分支子网层次分明,功能明确。

4.2 信息资源建设

信息资源建设是校园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给与高度的重视。信息资源建设应以校园网的硬件环境为依托,以各种应用系统为手段,以学校现有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资源的共享化、标准化、电子化为目标,实现数据的分布式存储、协同处理和共享。因此必须有计划地将无序的、分散的信息,转化为有序的、标准的电子化信息,形成信息资源数据库体系,从而使建成的校园网真正发挥效能。

信息资源建设具体可分为内部信息资源建设和外部信息资源建设。前者是指封闭在校园内部的各类信息资源的建设,包括校园办公系统、内部主页、多媒体教室、电子图书馆系统和内部信息服务系统等;外部信息资源建设是指学校与外部交流的信息资源的建设,包括外部主页、电子邮件、远程教学等。5 校园网的建设方案

网络技术选型是实现校园网建设目标的核心环节。首先要依据学校各项应用的实际需要,并把当前的需要与未来一定时期的发展结合起来;其次,要充分了解各种网络的特点、性能和价格;第三,要考虑学校能够投入的资金及现有的设备、局域网和其他资源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符合要求的性能价格比高的网络方案。

5.1 主干网络的设计

目前可以选用的主干网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FDDI:FDDI是一种光纤环网,采用令牌传递多址接入技术,数据传输速率是100Mbps。FDDI的优势在于冗余性强,容错性好,缺点在于设备相对比较昂贵,并且对于校园网而言连接相对比较复杂。

(2)ATM:ATM网络主干体系由ATM交换机互连构成。由于ATM设备价格比较高,限制了其在校园网内的使用,但是ATM具有的能够支持传输质量控制和开展多媒体业务等优势,使它在不少场合仍得到应用。

(3)千兆以太网:千兆交换式以太网能够为每个端口提供1G的带宽,可以满足校园主干网的需要。它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并且已经获得业界广泛的支持,同时它具有良好的互操作性,并具有向后兼容性;可以从现有的传统以太网方便、平滑地升级到千兆以太网。

(4)快速以太网:快速以太网可以支持100Mbps的传输速率,其标准是IEEE802.3V。它可以支持多种电缆类型,具有良好的兼容性,移植非常容易。并且它采用星形结构,可以比较容易地向ATM过渡。它也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并且已经获得业界广泛的支持,综合考虑网络的兼容性、先进性、开放性以及升级方便和价格等因素,我们认为可以根据校园网的规模优先考虑选择千兆以太网或快速以太网作为校园主干网的结构。

5.2 网络中心的设计

网络中心有中心交换机、服务器群、路由器以及Modem等设备构成,这些设备一般以中心交换机为中心,以星型拓扑结构通过无屏蔽双绞线连接在一起。中心交换机的选用与网络的规模紧密相关,网络的规模较小并对带宽需求不大时,可以选用不具备三层交换功能的能够提供百兆光纤接口的中低档交换机,但是考虑到网络的升级和扩容,应尽量选择带有千兆口的中档交换机。当网络规模较大时,应该选用具备三层交换功能、能够划分VLAN的带有千兆光纤接口的中高档交换机。此外选用的中心交换机应该具有丰富的接口、完善的网管功能和较强的适应能力。路由器和Modem也应根据校园网需要提供的服用和应用加以选择,这里不再赘述。

5.3 分支子网的设计

分支子网的设计应根据不同子网的性质,提供的功能选用相应的网络设备。

(1)办公子网:办公子网应能够适应管理机构网上办公的要求,主要完成数据生成、修改、查询以及进行人员资料和课程管理等工作。办公子网与网络中心的信息通常较多,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可以根据网络规模选用带有一个千兆光纤模块或百兆光纤模块的交换机。当交换机不带光纤模块时需要通过光纤—双绞线转换器配合使用。办公子网中各子系统内的微机可以通过集线器进行联网,集线器的选择可以根据连网微机的数目选用堆叠式集线器或普通集线器。

(2)多媒体教学子网:考虑到多媒体教学子网需要传输大量的视频和音频数据,不宜选用共享式的集线器,推荐使用端口数目较多的交换机作为主要设备。只有在用户数目比较少并且对信号质量要求不高时,可以适当使用一些集线器。并且条件好的学校,为了易于管理可以在每个多媒体教室设置一台服务器。

(3)图书馆子网:该子网的功能主要是进行文献检索、电子阅读和资源共享,由于图书、文献等多以文本方式出现,数据量不大,可以采用普通集线器作为网络节点。图书馆子网需要设置数据库服务器作为数据存储和管理系统。鉴于图书馆与网络中心的数据量一般不大,可以采用带有百兆口的交换机。

(4)宿舍子网:校园内的宿舍一般分布范围较广,但可以将位置较近的几栋宿舍楼连成一个宿舍群。考虑到每个宿舍群的房间数目较多,需要的端口数目较多,如果采用交换机成本

将很高,同时考虑到宿舍子网主要用于各个宿舍楼之间的连网,与外界的数据量不大,所以主要采用集线器,适当可以采用少量交换机。

总上所述,中心交换机作为网络数据交换的中心,直接关系到网络的整体性能,因此中心交换机的选择应主要考虑性能、功能和可扩展性。二级交换机用于连接中心交换机和各个网络节点,它的选择应主要根据应用需求,兼顾价格和性能。网络节点用于连接各种终端设备,应根据应用需求选择适当的交换机或集线器。其他应注意的问题

(1)网络设备选择:根据技术方案选择网络设备,首先要符合国内、国际联网标准;其次要能支持多种网络协议,如IP、IPX等,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可扩充性和可管理性;第三,价格在预算范围内,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第四,应选择信誉高并有良好售后服务的网络公司的优质产品。

(2)布线系统设计:根据网络技术选型进行布线设计,首先应符合国际开放式布线标准,并与学校现有楼宇改造布线特点相结合;其次网络整体布线结构应该合理,要有足够的冗余,以便于网络扩展。

(3)网络操作系统的选择:网络操作系统的选择,一是系统要支持国际标准;二是支持多种硬件平台;三是支持多处理机和多种网络协议;四是稳定可靠;五是有广泛的应用程序支持。目前可供选择的操作系统包括Unix、NetWare、WindowsNT、SunSolaris等。

(4)系统集成商的选择:与技术和设备选型相适应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系统集成商的选择。系统集成商应有雄厚的技术力量;有丰富的网络集成实际经验,有较多的承揽大型网络工程的成功范例;在业界有较高的商业信誉和售后服务质量;地理位置尽量靠近,具有快速的响应和解决问题能力;能够提供全面系统的技术培训。结论

校园网的建设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不但涉及许多技术问题,而且包括网络设施、应用平台、信息资源、专业应用、人员素质等众多成份的综合化以及信息化教学环境系统的建设。我们在实施校园建设中,需要做好调查研究、统筹规划、合理设计和精心组织,只有这样才能组建一个性能可靠技术先进、功能丰富的校园网系统。

参 考 文 献Priscilla Oppenheimer.Top-Down Network Design.Cisco Press,1999张奕.千兆以太网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电子工程师,2000,26(4):10-12 3 虞和洵.校园网的建设与管理.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张桢松,邵军力.校园网计费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军事通信技术,1999,20(2):46-50 Some Opinions and Advic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NetworkWang HaitaoZhang XuepingZheng Shaoren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 PLAUST, Nanjing 210016)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func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ampus network and discusses the methods and principles of build campus network.Then some opinions and advice on the

4.我看法治校园 篇四

1、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

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给学生一些读书的方法,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知道,课改新理念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教师的指导得法,学生的运用得当,能让学生切实的打好阅读基本功,培养自主意识,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教师指导学生读书,必须有目的、有要求、有层次。例如:第一个层次是初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扫除读音障碍,边读边想,圈画生字,标记疑问处,阅读的目的要求明确了,学生便在读的过程中仔细认字,积极思考。第二层次的读是要求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先由学生提出问题或教师抛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采用多种读书方式,如诵读、轻声读、默读、赛读等进行充分的读书,自主思考。讨论问题时,在关键地方教师要注意点拨引导,让学生把教师想讲的话说出来,从而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自明”的能力,也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第三个层次的读是要求学生寄情于读。因此,学生在愉悦的阅读中,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从而快快乐乐的学语文。第四层次的读,是指导个性化的阅读。这个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读读、说说、评评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学生的身心放松了,思维激活了,阅读自主了,个性也就发展了。

2、让学生充分表现自主读书获得的感受。

“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通过自主阅读探究,学生对课文产生了独特的感受与体验,教师要提供足够的机会,让学生运用各种方式进行创造性的外显表现。比如:

诵读──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来展现自己对课文的独特体验与感受。我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语音技巧,并辅之以表情、动作,充分表现课文的形式美、音韵美、形象美和意蕴美。比如一位同学朗读“大海睡觉了„„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睡熟的鼾声”时,自觉地把语调变轻,语速放慢。问他为什么,他说:“读得太重就把大海吵醒啦!”读书读出这样的感觉是多么可贵呀。

描述──让学生运用各种言语形式来表述自己的感受。文本中有趣的故事、生动的场景、美丽的风光、新奇的事物,都可以在认读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组织语言把自己的独特印象与感受表述或描绘出来,与同学共享。我教《新型玻璃》一课,就是让学生以“玻璃的自述”的方式,做推销广告,自读后各自介绍玻璃的特征与功能。这样以说促读,读说并进,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表演──让学生分角色演诵课文。在充分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充当课文中的某个角色,自己设计动作,按照自己的体会,表演课文的人物与情节。我教《晏子使楚》、《杨氏之子》等课文,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就是师生共同表演的过程。

3、引导学生从优秀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提高学生的文化积淀。读文学作品,不仅是为了弄懂词句的含义和文法的规律,更要紧的是培养起人类几千年代代相传的美好心灵的呼唤,靠感情对感情的激发,靠智慧对智慧的启迪,然而这决不是靠课文分析所能替代的。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要求。让学生读与课文有关的作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我们还向学生推荐借阅一些报刊杂志,容量适中,内容丰富,又与教材保持同步,我们常常安排学生在阅览课上或业余时间选读,让他们通过阅读、思考、观察,品味文章里的人情世故、真善美丑,教人去恶从善、辨伪识真。从而一个人的品质、素质、内涵都得到提升。

4、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激发智慧的火花。

要使学生的学习由封闭走向开放,懂得沟通信息、共享成果的重要意义,乐于与同学互相切磋,集思广益。要提供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让人人争当交往的主人,做讨论交流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主动大胆亮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并能作出自己的判断与评价,使讨论交流开展得切实有效而不走过场。

5、师生平等对话,实现教学相长。

一方面,教师要自动走下权威的宝座,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从学生的自我表现和讨论交流中捕捉智慧的火花,开发动态的学习资源。尊重和鼓励独到的见解,不断调整教学方案;同时针对学生理解的不足之处,给予及时、准确、精当、巧妙,带有启发性的点拨引导。使学习得到升华,产生质的飞跃。教师应牢牢把握教学目标和阅读的心理过程,对学生的读书活动从宏观上给予必要的监控,保证学生科学地经历阅读的实践过程,让学生了解并自觉地沿着教师清晰的导读思路,逐步学会独立阅读。

5.我对公开课的几点看法 篇五

公开课,长期以来一直被我国中小学当作促进教师交流、溶化教学研究,传递先进理念、推广教学经验的有效载体,而今,公开课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正不断变味,也不断面临着被质疑甚至“打假”的命运。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曾在多个场合大声疾呼:我们的公开课正在变味,正在成为束缚教师的绳索,成为某些功利的工具,甚至成为教育腐败的载体!为了改进公开课,必须“清算”“公开课”!本文就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对公开课的几点看法,以期抛砖引玉,为推进新课程改革尽自己微薄的力量。

一、当前公开课存在的问题

症状一:表演化。公开课是“演课”而非“讲课”,已成为心照不宣、无需公开的游戏规则。在公开课中,课堂等同于舞台或剧场,上课变成了“教案剧”。某市一教师在公开课前嘱咐学生,当老师提问时,会与不会回答的同学都举手,会的伸5个手指,不会的伸出4个手指。

症状二:形式化。其一是为活动而活动。不管是什么科目,也不管是否必要,只要上公开课,就必须有三四人小组讨论,常常是老师抛出一个问题,几个学生立刻围成一团,教室里讨论声顿时雀起,待几分钟后,再听老师的一声击掌,于是讨论嘎然而止。至于学生讨论是否有效,讨论是否充分,往往就忽略不计了。其二是为多媒体而多媒体。公开课活动中的多媒体手段有滥用之嫌,似乎不用多媒体就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就不能显示教师的水平。

症状三:道具化。教学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的成长。然而,在公开课的课堂上,学生往往沦为教师教学表演的配角。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关注的是如何展示自己的高超技艺。学生已不再是具体的、有个性的人、有生命的个体,他们仅是教学场景中的若干道具而已。公开课成了“目中无人”的教学。

症状四:商业化。借新课改的东风,市场化运作,采用“听课加专家点评欣赏会”的方式,使公开课沦为某些部门和个人的生财之道。组织者通常会打着教研的幌子,出高价请专家、特级教师上课,收取广大与会者的活动费。这种公开课往往没有具体的研究主题,没有说课、评课等研究性的环节,是不折不扣的发“教改财”„„

上述病症严重败坏了公开课的声誉,降低了公开课的实效。那么,还要不要公开课?什么是公开课?

二、公开课及存在的必要性

公开课是面向大家展示的、供大家研究的课,这种课尽管是面向大家的,但不代表它就是标准的课,我们经常发现,上公开课的老师害怕,因为他怕自己上课不符合标准,被评课人批评;听课人也经常就把公开课当作“范式”课,或者心理上认为授课人的课就应该为标准课,其实这些观点都不是很正确的。

公开课它就是由个人或教研组织(团体)根据自身的理解而设计的教学课,带着设计者的思想或者自身理解的教学理念面向大家展示,让观摩的人针对教学实践提出分析、研究,大家在集体研究中提升理解和实践,这种过程不是听课人向授课人学习,也不是授课人向听课人学习的单向活动,而是双方借助公开课这种形式作为平台进行的共同学习活动。因此,公开课是一种常态化的呈现,它可能不完善,可能不完美,可能不漂亮,但它应该有可学性和实验意义。

那么,公开课到底还要不要开展?

我认为,抛弃了种种虚假因素,在课前进行适当的、认真的设计与打磨的公开课教学,对促进教师的成长,开展教学研究,解决教学问题,还是很有帮助的。我们主张更多地开展教学研究性质的公开课,这种课更能展示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基本素质,对学校教研组建设和学校教学文化建设也是很有裨益的。同时,公开课是教师之间进行教学研讨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具备一定的引领作用和示范作用的教学研究课,它的自然平实、亲切、真实、高效、也是公开课要追求的重要目标。一般情况下,公开课都会力求上出新意来,还能尽可能多地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先进教育教学方法。公开课还是常态课的升华,对常态课有较强的指导作用。通常要把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拿出来上公开课,以使公开课能更好地体现研究性,前瞻性和指导性。

三、如何看待公开课呢?

我认为,看待公开课应坚持正确的心态,不要对它期望过高,更不要苛求完美无缺,公开课应该是教学过程的一种常态化呈现。这个观点是基于这样思考的。公开课与看演出不同。看演出重在欣赏,希望演员有精彩的表演,演出非常漂亮成功,即演得怎么样,只在乎演出时的体验和感受。但是,公开课不同,公开课是一种教学的观摩,它重在教学的学习,即关注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还可以怎样教,更在于听课后的反思。对听课老师来说,从中获得一种教学的启发、思考、借鉴。如果听课时抱着欣赏态度,那么,对上得成功的课,只会津津乐道,“这节课上得真好,这个老师真有水平!”;对上得一般的课,只会不屑一顾,“不过如此,还不如我呢!” 对开课的老师来说,它应该是一种常态化的呈现,即有一种可学性,可操作性。它应该是开课教师平时教学的一种最优化的自然呈现,同时表现出对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手段甚至新教材的一种探索。因此,要把公开课常态化,这能更有利于教师学习和迁移。我们追求公开课的真实性、希望公开课与常态课缩短差距,但不排除公开课是多人智慧的结晶,因此有别于常态课。所谓的真实,其实就是不作秀,不过度预设与准备,要把公开课上成常态下的精品课。公开课不拒绝漂亮,但是,拒绝为漂亮而漂亮,为完美而完美,公开课更拒绝做秀!

同时,让公开课和各种功利特别是在色彩浓厚的评比脱钩,减轻教师的压力,削弱教学作秀的动机;建立随机听课制度,做到公开课与家常课的融合;公开课不准试讲,随堂进行;改进公开课的评价标准,变面面俱到而又刻意追求完美的评价标准为研究问题、探索思路、张扬个性,鼓励虽不完美但却真实的创新„„

四、如何上好公开课

公开课教学既是教师间进行教学方法交流的一种手段,又是具有示范意义的教学活动。要讲好一堂公开课,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从课程的组织到实施,每一个环节都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考验。那么,怎样上好公开课呢?

(一)注意日常的教学积累,认真上好平时的每一节课。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在较短的时间里上好公开课,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基本功。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的对待每一节课,注意教学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在课后,坚持做教学笔记,对讲过的课要回顾、分析、总结:因为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及时将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做法记录下来,以备后用;古文人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如实的记下失误点,进行分析与总结,及时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将欠缺的地方加以改进才能少犯错误;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参加学术交流活动,逐渐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二)要带着研究问题去选课。

为什么要上这节公开课?公开课上所选教学内容有什么典型意义?这一内容在以前教学中遇到过哪些问题?这节课旨在解决哪个问题?尤其是在当前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新问题,如教材中的新内容,教学新理念的实施等。

(三)深入理解公开课的课题内容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公开课的课题一般都是教师讲过的内容,但是必竟已过去了一段时间,老师对一些细节性的问题已经遗忘了,所以,重新细读对理解教材内容是十分必要的,同时结合教材参考,对基本概念理解透彻,这是讲好公开课的必要条件。

(四)写好讲课的提纲,明确侧重点。

在深入钻研教材、教参之后,教师要围绕教学大纲写出讲课的提纲。四十分钟的公开课是短暂的,但它所涉及的课本知识往往较多,这就要求教师能适当的处理好教材,突出重点,不能面面俱到。在拟定提纲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讲课的内容要让大多数学生能接受,并不是内容越多,讲的越难效果就越好。

(五)写出详细的讲课草案。

在写正规的教案之前,先写出详细的草案。草案一般是将上课要讲的话写出来。比如导入语、结束语,对某个问题的分析理解,要强调的重、难点等等,便于反复推敲。在四十分钟力争用最简洁的语言讲清讲完要求的内容。

(六)教学设计要体现集体智慧

公开课的教学设计既要体现个人特色,也要体现集体智慧。在备课时由执教者主备,教研组讨论进行修改。尤其是针对外校老师为听课对象的公开课,要能够反映学校在教学研究方面的特色。

(七)公开课应该朴实,讲究实效,以学生为中心。当前的一些公开课,执教者为了赢得评价者(指评委和听课教师)的肯定,往往把教学设计的重点由"关注学生的感受"转移到"关注听者的感受",忽视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学的生命在于学生。评价一节数学课的好坏,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在学习中学会了方法、提升了能力,是否扎扎实实的掌握了知识的内涵。如果教师在上课时一心想的是如何在40分钟里展示教学设计的特色、呈现亮点,那么这一节课就成了"带着‘镣铐’的舞蹈",华而不实。因此,课前的适当打磨是需要的,但这种打磨更多的应是对教材的深入研究与探讨,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深入了解与分析,不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过度的预设。

(八)把握语速、音调。“讲”是公开课教学活动的重点之一。教师要把写在教案上的知识准确的传授给学生,还要让学生容易接受,很重要的一点要把握好讲课的艺术性,可以说,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与教师的演讲能力密不可分。在讲课中,要针对不同的内容使用不同的语速和声调。因为学生的理解力有限。对新知识的接受需要一个过程。特别是在基本要领和解题分析上,如果教师语言过多,语速过快,往往会让学生摸不着头脑。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担心学生听不懂,所以就多讲一点,但往往是事与愿违,应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

(九)适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毕竟高科技丰富了课堂,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手段,但再好的“手段”也是为教学服务的,不可“喧宾夺主”,切忌不可仅为了“好看”、“人家都用”等时髦而不顾教学目标和是否需要就乱上多媒体,否则就冲淡了的教学目标和主题,也淡化了学生的思考,就显得画蛇添足了。

(十)授课教师要充满自信,保持良好的心态

6.我对生本教育的看法日记300字 篇六

我对生本教育的看法日记300字

我在一个爱动手,爱思考,爱回答,齐心协力的小组,小组成员有一个温柔,聪明的组长,还有三位聪明伶俐的组员。在小组的齐心协力下我们大家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比方说:我们组的孙麟翔,他是一个男孩,以前特别调皮,学习成绩也不太好,还有就是读课文时不是多一个字就是少一个字,经常都不流利,老是一字一字往外蹦。但是在小组的帮助下他读课文不再像以前那样了,现在流利多了,声音也大了,学习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现在,是生本教育当然也布置认真预习的作业,同学们一个比一个积极,加上小组合作回答问题显得更加轻而易举。我们组叫“梦想熊”,我们每人都有一个美好的梦想,我们四人分别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智慧熊,爱心熊,快乐熊,幻想熊。我们一天一天不断进步,我相信只要我们组员齐心协力相互帮助,学习再差的同学也会有新的进步。

7.我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分析与看法 篇七

经管系会计09—1班 肖瑶 540906010154

就业问题是近年来困扰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而我们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人群,与之相关的就业问题似乎也被赋予了更加突出的重要性。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紧迫性尤其因2007年应届毕业大学生的人数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473万人而显得更为突出了。关于近年来日益引起政府、社会与学界广泛关注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社会上普遍流行的观点大多建立在一些直觉或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而就业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公共政策领域,需要真实、可信的事实材料和同样可信的客观分析作为基础。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同时面向大学生的就业机会也超过了上届,但供求不匹配仍然是毕业生求职的最大障碍。

(一)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式

据统计2006年就业率状况专科和高职为59.1%,本科为77.6%,硕士和博士分别为84.1%和79.3%,与2003年同期相比,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就业率都略有下降,而专科和高职的就业率有所上升。

2006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从地区看,北京、上海等东部发达地区需求较旺,需求总量大于当地的生源数。中西部不少省区虽然有较大的用人需求,面临的问题是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往往招不到合格的人才,出现了“有地方没人去,有人没地方去”的现象。在一些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当前就业岗位相当有限,难以吸纳本地毕业生,总体上来讲,就业率稍有下降,但满意度依旧不高。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目前社会似乎存在一种将问题归因于大学生的较为普遍的看法,人们的一般认识是,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制约了他们的就业渠道。具体而言就是,大学生往往只看好工作环境好、薪酬较高并且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职业,而对相对较低的就业岗位则缺乏兴趣。因此,本项研究对大学生的相关观念与态度进行了考察,并以此作为客观认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一个重要基础。

在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上,还有一种比较流行的看法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在很大程度上还与大学的学科与课程设置存在很大关系,并与大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的社会实践、专业实习以及学生干部工作的经历有很大关系。同时,来自家庭与社会的期望或压力也可能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

(二)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是中国近年所面临的社会整体就业状况的一部分,其形成原因也是非常复杂的。

一.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大学生直接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他们的心理与能力素质等能否适应当前的就业环境和就业需求,将直接影响其能否正常就业。然而,现实中无论是个人期待与就业环境之间,还是个人能力与就业市场之间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断层,而且这种断层已构成大学生就业难的 1

一个原因。

1、个人期待与就业环境之间的差距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个人期待,或者说就业预期,主要指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对自己未来就业前景的一种估计和预测,涉及对收入水平、就业地区和就业单位等方面的要求、预期和选择。大学生的就业预期通常建立在大学生对自身能力素质及就业市场两方面因素综合考量的基础之上,并将直接影响大学生就业的理性程度,影响大学生求职的行为和结果,最终影响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供需状况。客观地讲,当前大学生一般都能对自身能力水平及就业市场状况进行正确的认识和评估,形成较为理性的择业行为。薪酬一直被喻为大学生就业理性程度的“风向标”。根据此次调查的统计结果,大学生大多已走出开价虚高的误区,有六成以上(66.10%)的学生将月收入定位在1000-2000元之间(新浪网的调查数据为66.03%)。论及引发当代大学生就业期待与就业环境之间差距的深层根源,笔者认为,这主要与大学生的人群特征有关。作为一个享有高等教育经历的特殊群体,大学生所拥有的知识、能力以及教育回报的要求决定了他们都具备较高的人生期待和较完整的职业规划。而这些就致使他们在择业时不可避免地具有某种较高的职业期待。而作为一个年轻而富有活力的群体,大学生又大多拥有自己的理想追求,其职业期待普遍高于就业环境的实际水平也在情理之中。

2、个人能力与就业市场之间的差距

大学生的能力素质特别是专业技能是大学生成功进入职业市场的重要保证。本次问卷调查显 示,个人能力不足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1)就业能力仍有欠缺。就业能力与一般意义上的能力概念有所不同,其特指大学生进入人才市场所需的社会实践能力、求职技巧等。06年教育部相关调查问卷显示,有24.14%的学生表示个人能力不足而成为制约成功择业的首要问题,另有19.86%的学生认为求职技巧的缺失是求职过程中最为头痛的问题。如对这些能力进行分解时,在求职过程中的难题分别出现在专业能力(31.88%),自我表达能力(35.80%)、外语能力(32.09%)、人际交往能力(30.36%)等方面。一般来说,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对于就业能力的恐惧感可能更高。以人际交往为例,来自大城市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能力方面遇到问题的为26.51%,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则为31.99%。

(2)社会经验普遍不足。调查结果表明,高达52.14%的大学生将“缺乏社会经验”视为最困扰大学生就业的因素。这也是目前大学生竞争力缺乏的普遍性原因。

针对用人单位的访谈也表明,缺乏工作经验是大学生与其他就业群体相比一个明显的劣势。大学生对自身劣势的认识与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评价之间的契合,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大学生自我认识的理性与客观。

(3)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有待拓展。中国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人际关系在就业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尽管特定的社会关系网络影响了整个用人环境的公正、公平,但就个体而言,它仍不失为进入就业市场、寻找就业机会的重要途径。例如调查结果显示,有

41.61%的学生认为通过家庭和个人社会关系、托熟人是最有效的求职途径;在来自大城市的学生中,这一比例更是高达51.29%。通常认为人脉关系的形成往往依托于家庭关系背景,其实它的另外一部分可能要来源于大学生自己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因此,积极合理地拓展自己的社会关系,不断累积自己的社会资本也是个人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学校教育方面的原因

学校教育是培养大学生专业技能、提高社会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提供大学生就业服务的主要部门。他们的学科和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毕业生的就业机制等都将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水平。学校教育的不断完善仍是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值得重视的思路和途径。

1、专业课程的设置问题

专业课程的设置反映了学校教育的发展思路和教学资源的分配格局,直接决定着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并最终影响大学生的竞争力

用人单位对大学课程设置方面的态度似乎比大学生更明确。在调查的多家单位中,有一半以上的用人单位认为当前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其中50%的用人单位明确提出当前大学教育中的课程设置不合理是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一个制约因素,两者存在相关性。

2、对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

社会适应能力和其他工作能力是一项基本的就业能力。长期以来,对于社会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培养问题,学校教育往往采取一种鼓励校内活动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校外活动的做法。在重视校内社会实践活动的同时,如何平衡校内活动和校外活动的关系,成为学校教育亟待思考的一个问题。

在这一问题上,接受访谈的用人单位也提出了非常具体的建议,如学校应做好与企业的对接工作,多和企业建立联系,不能坐等企业来招聘。在企业看来,他们需要一个友好的学校就业部门的诞生,这样的大学会主动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输送企业需要的人才。

3、就业服务体系的完善程度

就业服务是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包括就业信息的传递、求职技巧的指导以及在就业协议达成过程中桥梁作用的发挥等方面的工作。然而,在现实的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学校就业服务体系的积极作用并未得到有效发挥。用人单位对学校提出的相关建议也将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作为改进就业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具体而言就是,应避免使大学的就业指导流于形式,特别应该加入就业心理的课程,学校在帮助学生调整心态方面做好工作。

三.家庭、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

家庭与社会环境是大学生就业重要的外部环境,它从整体和局部两个层面影响着大学生就业。

调查显示,家庭、社会环境对大学生就业的直接影响并没有如人们预期的那样高。在求职过程中,大学生将家庭期望视为首要考虑因素的仅为4.83%。至于社会环境对大学生就

业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经济环境方面。通过调查分析,地处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高校的就业水平通常要高于西部欠发达地区的高校。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全国就业职位有限的情况下,经济活跃地区可能创造出更多的工作岗位供本地毕业生选择,而欠发达地区在这一点上通常相形见绌。

家庭、社会环境对大学生就业方向、就业途径和就业方式等方面的具体影响。学生“来源地”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经济状况,也反映了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以这方面因素为自变量所进行的重点考察表明,尽管这方面的因素对大学生就业的整体水平没有多大影响,但在求职的具体过程中的影响作用却非常明显。就择业标准而言,调查显示,来自大中城市的学生对于地域的重视程度明显高于来自中小城市和农村的学生,来自大城市对于薪酬的要求也普遍高于中小城市和农村的学生。

(三)多角度分析大学生就业难题的解决方法

一.学生:进一步更新观念,努力提升个人能力,提高自身的硬件条件。

更新学生观念,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首要环节。

1、更新观念。观念的更新既包括就业观念的转变,也包括对自身身份的认同。

(1)转变择业观念。根据本次调查,大学生在整个就业过程中都表现出高度的理性,如在其择业标准的选择、对求职现状的认知以及对就业难原因的分析等都蕴涵着较高的合理性成分。但是,由于自身及其他方面一些因素的影响,也存在不少不切实际的地方,而这些观念确实与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形成了较大的差距。一方面,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劳动密集型是其突出的经济增长特征。在这种形势下,我国的就业结构性难题是突出的,不可能提供足够的适合大学生的就业岗位;而另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由过去的精英型向大众化转变,大学生数量却呈几何倍数增长。两者相加就决定了我国现阶段的大学生须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

(2)维持必要的大学生身份认同。就业期望的适当降低并不意味着大学生要放弃自身的身份认同。恰恰相反,现实中必要的身份认同有助于解决现阶段的就业难题。首先,这是合理配置人才资源的需要。尽管当前对于大学生的负面评价时有所闻,但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仍能获得社会普遍的积极评价。

2、努力提升个人能力。大学生要成功地进入就业市场,必须依靠自身的不断发展,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1)注重专业学习和专业实习。专业强,基础厚,理论深,技能精,是每个用人单位渴望的人才标准。大学期间的专业学习通过开设专业课程、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为学生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做系统性专门知识方面的准备;而专业实习则通过社会实践能力和适应工作岗位能力的培养,为大学生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做将书面知识付诸实践方面的准备。专业学习和专业实习共同构成大学生能力素质提升的主要途径。

(2)重视校内活动和校外社会活动。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参加社团活动和学校组

织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对就业有正面影响。作为大学生进行能力锻炼、施展个人才华的重要舞台,社团活动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培养学生的兴趣、技能和才能,充当学生与社会交往渠道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

在校内活动之外,校外活动特别是社会兼职已被学生视为锻炼自身能力的一个较为理想的途径。在不影响专业学习和专业实习的基础上,应大胆地走向社会、参与包括兼职在内的校外活动是大学生提升自身能力的有效途径。对用人单位的访谈结果也提示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多参加单位的实习,加强实践学习,熟悉工作流程,丰富社会经验。

二.学校:合理定位,就业是根本。

就业作为大学生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高校应着力从以下几方面解决好此问题。

1、使专业和课程设置更趋合理。

(1)根据社会需求和国家长期发展目标,适当进行专业设置的调整。我国高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所存在的问题,是如何实现专业和课程设置与现实经济发展相匹配。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科或专业所面临的不同就业形势。;二要充分考虑专业内部课程设置的差异性,因此,不同的学校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着力整合自身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结合社会需求设置专业课程,培养适应型,复合型人才。

(2)要将统一要求与多样化教育、专业教育与素质培养、研究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适应了不同学生不同的发展要求,也有利于有志于尽早进入市场竞争的学生的需要,提高竞争力。

(3)部分学校可考虑与职业技术教育接轨。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渴望,注定了高等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有着同源性。但是,以前我国长期处于职业技术教育与高等教育两张皮或者职业技术教育日渐向普通高等教育靠拢的状况

2、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在积极引导、充分发展校内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如何引导学生向社会学习,实现教学、实践与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从而有效地突破专业培养方案和学生课外活动各自为阵的传统格局,已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当务之急。针对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兼职的渴望,高校也应重视实习制度,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的供需伙伴关系。事实上,在针对用人单位的访谈中,就有一些单位提出了这样的建议,并以此作为企业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3、完善就业服务体系。随着就业形势的不断变化,学校也应不断地完善就业服务体系。首先,做好就业信息的提供和传递工作。尽管高等学校的毕业生也可以通过各种不同途径获得各种就业信息,但对个人而言,学校依然是提供用人单位和推荐学生的重要途径,学校教育对就业服务体系的完善,应该着力解决好大学生的求职技巧的培训;此外,充当好就业协议达成过程中的桥梁作用。学校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是广泛的,它既包括沟通学校和社会的联系,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各种交往提供服务(如组织各种招聘会和供需见面会等),也包括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某种信任关系(如就业协议的签署等)。

三.政府:政策引导,合理调控。

政府通过政策安排全面介入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共识。而另一方面,由大学生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并存的双重心理所衍生出来的政策缓冲期,则为政府政策制定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因此,如何抓住这个有利时机,科学、合理决策成为我们亟待思考和积极面对的问题。

1、完善就业市场,建立信息网络。首先,放松对就业市场的管制。针对不少地方和部门存在的地方保护主义等问题,即通过保护性政策限制外地生源和外地学校毕业的学生在本地区就业的现象,按就业市场化的要求加快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促进大学生自主流动;其次,加强管制,对于大学生就业市场上的不规范的行为予以坚决惩处。着力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信息系统。

2、建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网络监测、预警系统。政府应根据自身的优势做好大学生毕业的就业监管工作。包括统计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具体包括灵活就业的人员的就业率和不包括灵活就业的就业率,分析和判断隐性就业带来的就业率计算失真的问题,公布并分析每年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同时,政府可建立相应的信息发布平台,详细地公布各专业乃至每个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督促学校、社会对学生负责。

3、了解和把握大学生就业的实际需求,适时制定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如优惠条件,扶植政策,简化程序等等。

8.我个人专升本经历的一点看法 篇八

我是那种公共课基础不错的。但是又很爱玩的学生。忽忽```偶玩劲舞``

大家从决定要参加会计专升本的时候就应该询问好关于专升本的情况。我在得知近俩年来会计专升本的专业课考试都是基础会计、高等数学、财务会计、审计基础和实务的时候就觉得变化肯定不大。当然我这样觉得也不是100%把握的。但是事实就是这样。专业课考的还是这些东西。我建议同学不管你在大一大二多能玩。但是你要保证你的专业课要学好。因为这不仅是你专升本考试的科目也可能是你一辈子的饭碗。所以同学们要清楚的认识到这点。像英语考的是日常积累(我们学校只开了一年的高职高专英语课)。计算机也需要日常积累但是计算机考前的复习是相当重要的。千万不要以为自己基础好了就不学了。这是千万要注意的。

上面废话这么多就是要告诉同学们要在日常的学习中千万别落下基础的东西。在我认识的专升本考试考的就是基础的东西。即使是在临考前复习的时候也没必要钻牛角攻难题。我专业课的学习也就在上课的时候听听课。所以我的大一大二过的很HAPPY(专业课一周也就那么几节大家就忍忍学会好了,剩余的时间够你享受大学的了。)计算机是我的强项。但是我听取了别人的警告在临考试前也是仔细的攻读了一遍的。但是即使这样考试的时候还是有不确定的答案。所以建议同学在考前一定要把计算机课本仔细的研究一遍最好伴随着上机,这样记忆就会深刻。对于那些对话框、选项卡、各个菜单的各项功能、控制面版的各项内容和功能一定要弄明白了(这次考试考到很多)。反正计算机考的很细。大家一定要做好计算机的考前复习。

对于高等数学我学的糊里糊涂的。好在这次考的不难。但是同学一定不要有侥幸心里。一定要学好高数。这样在考前才不会乱了方寸。高数主要学习导数、定积分、不定积分、双重积分、无穷级数(这次考试全考到了)。做完题一定要检查。像积分结果有没有+c.此次高数中等难度。其他的大家也要基本了解会做。也许下年会考。

对于财务会计和基础会计还有审计我就到临考前也没有大复习。就在考前的一个月内用了十天的时间把三门课的课本通看了一遍。对于基础会计和审计的一些概念性问题大家也需要拿出时间来仔细的背背看看。其余的我去买的自考的题(没有财务会计)做的基础会计和审计的自考题,都是做了一半(因为没有时间了,希望大家要提前做题并且在考前再把卷子看一遍)。我认为这次做题对我帮助很大,不会的不清楚的又去翻书又算是复习了。而且自考题和专升本题差不多。应该说专升本的题比自考题简单一些题量也少些。在我记忆中考试题中很多和自考题相类似的。如一些名词解释自考题基本全有,分析性复核在整个审计阶段的作用,借贷记帐法的相关内容等。还有一些选择和计算题类型都差不多。总而言之专业课考的也都是基础。基本拉分不大的,但是只有你去好好复习了才会拉分不大。因为别人也在好好复习着。

切记一句话。千万不要放过任何你想学习的时间。特别是考前。

好啦。以上全是我的个人看法。希望大家仅做参考。对了这次我的英语给我拉分了。因为听力在考前基本没听。所以听力考砸了。希望大家汲取教训。英语不难。此次考试也就3级难度吧。英语靠的也是基础。

我没白没黑的学了2个周。而且是在考前。我觉得相当有效。即使在考试的前一天我也学习到很晚。所谓没白没黑就是除了学习就是休息。不放过脑子里出现的任何不懂的地方。希望大家一定要在任何你想学习的时候学习。还有就是所有科目都要打好基础。最好不要出现偏科。如果有偏科就一定要提前补,不然考前你就会着急抓狂心乱。

专升本其实并不难。但是一定要打有准备的仗。各个科目日常的学习一定要做好。这样考前突击一个月就差不多了。别看别人说90天速成什么的。实际上都是有了基础的。付出就一定有回报。大家要掌握好学习方法。了解好专升本的出题情况。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是这个道理。希望同学们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本科的学习。加油。。

9.我看法治校园 篇九

仔细算算,来公司工作也有小半年了。在这半年里,我对现在的工作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或者说是建议吧。

1、工作量大。我现在的工作主要是收货、发货。但在打包、装车、卸车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对于大的物件,我自己一个人确实是干不了,任务少时,这些都不是问题,任务重时,这些就都成了大问题了。如果人手问题解决不了的话有些货我只能往后推,这可能导致我们的货不能及时到达客户手中,造成诚信问题。因此,我希望领导能帮我安排1、2个人,这几个人可以灵活安排,我感觉,这样就不会占用工厂太长时间,我这边的活也耽误不了。

2、经常性业务做到提前通知。经常性业务说这批货比较急,要今天发出去,弄得我这边连一点准备的时间都没有,导致我相当被动,并且打乱了我订好的计划。我希望: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要提前通知否则就延后。

3、劳务方面的问题。咱公司劳务这边现在就只有小徐和编外的王成龙,有时候确实是安排不开。能不能让业务在外面找些人干,或者是公司在青岛这边再招几个售后的人员。

4、备用金问题。提货这方面,经常有一些提货费或代收货款;劳务方面,小徐经常出去安装,需要报销的费用;再有一些小件发快递的费用。虽然,需要用钱的时候找曹经理,但有时候曹经理不带钱或者钱不够,就耽误事情了。所以,我希望公司在月初,能根据该月的订单,估计一下需要多少备用金,即时支付。

5、南京货架的问题。之前已经写了一些要求,这里就不多说了。

10.论文:我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看法 篇十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化,逐步形成了“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这种新的就业模式,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从被服从的地位,变为就业市场中两个平等、互选的主体,双方都有自主的选择,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有更高的素质来面对选择,更强的独立创业者精神来迎接挑战。大学生作为社会向前发展 的源动力,必须与知识经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创业

一、创新创业思想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缓解不断扩大的社会就业压力的需要

进入21世纪后,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已突破200万大关,国家教育部学生司司长林蕙青指出,虽然毕业生数量增幅较大,但社会整体就业岗位没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在毕业生数量年年大幅度增长的同时,离校毕业生待业的现象开始出现,数量逐年上升。国家教育部的有关统计显示,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始终只有70%左右,仅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待业人数就很多。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树立大学生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念,开发创造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对于大学生参与社会竞争,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乡产业结构将依据市场的不断变化进行相应调整,从而带来劳动力的转移和职业岗位的转换,而且还应该具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实施以及新产品的开发和创造能力,也就是要求未来的劳动者不仅要具备从业能力,还必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因此,不断加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正是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诸多要求,同时也能促进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发展。

3、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拥有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国家,将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一个缺少雄厚科学储备和创新能力的国家将失去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21世纪的竞争是经济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是科技和教育的竞争,归根到底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培养和造就基础宽厚、富有创新精神、能够应付未来社会中国大学生就业发展和挑战的人才,是各类高校在教育创新中担负的首要任务。大力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建立高校创新体系的关键性环节和基础性内容,能有效地支持和推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对建设创新型国家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个性品质内容及其形成条件

个性,或称为个性特质,是指一个人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比较固定的特性。一个具有创新品质的人才有可能去进行一系列创新活动。一个人的创新品质包括强烈的好奇心、广泛而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敢于质疑的学习精神等。

好奇心——好奇心是人们发现和认知世界的驱动力。耶鲁大学心理学家斯坦伯格发现,个性中的兴趣和动机是促使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驱动力。而兴趣源于对事物的好奇心,是个体从事创造思维的内驱力。兴趣和动机可以使个体集中注意于所从事的创造性活动。

主动学习——传统的教育以机械、模仿、循规蹈矩的学习方法为主,养成了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习惯,缺乏灵活多变和主动的学习训练,知识经济时代瞬息万变,产品更新换代很快,只有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形成探究式学习机制,才可能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质疑——教师权威、书本权威的观念深入人心,学生不敢质疑老师,更不敢质疑课本成为很普遍的现象。没有怀疑,哪来创新?只有善于发现问题,才会有创新的可能性。质疑精神促使人们发现问题,而创新精神则促使人们进一步解决问题。

而创业品质也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包括敢于竞争的精神、勤奋求实的务实态度、锲而不舍坚定执着的顽强意志、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等多方面的品质。

敢于竞争——商品经济社会充满各种商机,也充满各种竞争和压力。在这种环境下,要想创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经济眼光,还必须有过人的胆识与勇气。在充分的市场调研后,是否敢于将自己的计划付诸行动,是决定一个人创业能否顺利开始的第一步,创业需要的是敢于竞争与冒险的胆略。

勤奋求实——创业仅仅有胆略和勇气是远远不够的,在此基础上,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要有勤奋求实的态度。

锲而不舍——创业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碰到挫折或失败,是从头再来还是选择放弃?大学生们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是不可能在创业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的,半途而废的创业最终是不能成功的。

三、想创业的大学生至少要注意四个方面:

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创业素质。一些大学生创业者对公司运作的认识过于简单,他们不清楚如何融资、如何做商业上的事务活动筹谋、如何塑造管理团队等,甚至连基本的财务、管理方面的常识都很短缺。因此,在创业前,应该有一个相对系统的理论培训。市劳保局每月都有免费的创业者培训班,有心创业的大学生可以来报名到场学习。

其次,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既然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进行创业,那创业就必须符合市场规律,不经过市场调研,盲目投资,成功的可能就很小。因此,在创业之前,应该冷静地思考,选择啥子行业来做才气更接近成功。建议最好先到相干行业去打工,熟悉一些行业的运作规律和流程,也可到市劳保局到场见习培训,有50多种岗位可供选择,在见习培训中选择创业方向。

再次,要多方面了解政策,充分哄骗政策。对大中专结业生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的,通称里有不少相干的优惠政策,大学生创业者应该充分了解这些政策,哪些用度是可以减免的,哪些优惠是可以申请的,都要做到胸中有数,这样才气在创业之初,节约资金更好发展。

最后,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心理脆弱是大大都大学结业生的通病,遇到一点挫折和困难就轻言放弃,是不会取得终极成功的。创业的道路没可能一帆风顺,以是,大学生在心理上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途径。

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义:

江泽民同志多次提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青年一代,尤其是大学生,是中国最具活力的群体,如果失去了创造的冲动和欲望,而仅仅安于现状和守成,那么中华民族最终将失去发展的不竭动力。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绝不仅是希望创业的同学所应考虑的事情,即使是在其它岗位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也不该失去创新之“心”。

创业是创业者通过发现和识别商业机会,成立活动组织,利用各种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以创造价值的过程。创业具有较高的风险,但也有较高的回报。随着商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迅猛来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入到创业的浪潮中,并取得不少成功的经验,大学生创业也因此成为热门的话题。

创业是就业的另一种模式,所不同的是创业者不是被动地等待他人给自己“饭碗”(就业机会),而是主动地为自己或他人创造“饭碗”。目前,我们国家提倡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并为此出台了一系列包括工商、税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之所以提倡大学生创业,除了创业不失为缓解目前就业压力的一条解决途径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要具有一种敢于开拓的创业精神。

姓名:

霍文欢

班级:化学工程与工艺本(2)班

学号:100715042

上一篇:社区矫正工作质量经验交流下一篇:成功走职场 找准“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