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设计学习心得

2024-07-10

无障碍设计学习心得(精选6篇)

1.无障碍设计学习心得 篇一

我们的系统中,原本很多地方的标签缺失、错误,莫名其妙地漏读、多读、误读。对于无障碍设计的可用性来讲,标签是最重要的内容。什么是标签呢?举个例子,我们的系统里有一些信息是以文字的形式,或者图片加文字的形式来传递的。比如设置里的列表项——“飞行模式”、“蓝牙”等开关就是文字的形式;而桌面上的应用,是以应用图标加应用名的方式来呈现的。TalkBack 等读屏软件在聚焦到这些 UI 元素时只需要读取其文字内容就可以准确地传递其信息了。但是有一些 UI 元素没有文字,像一些纯图形的按钮,像添加键通常是一个“+”号、删除键是一个垃圾桶的形状;还有一些运营的 banner 图也是纯图片。这样 TalkBack 就无法读出,需要开发人员在代码中用文字描述一下这个图形是什么,这就是“标签”,这样才能被 TalkBack 读出。

每个元素的朗读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各业务自己定义的,包括名称、类型、状态;二是系统统一定义的,包括使用提示和列表网格信息。在实际使用中,这些信息不必全部读出来,为避免冗余,只需要按场景读出来其中关键的部分。

例如,前面提到的“+”添加键,就可以读为“添加;按钮;点按两次即可激活”。读的三项内容分别为名称、类型、使用提示。没有读出“状态”是因为这个按钮是正常的、可以被使用的;而如果是灰化的添加键,就需要另外读出“已停用”的状态提示。也没有读出列表网格信息,是因为它没有在列表网格中。

如下面时钟的页面,当 TalkBack 聚焦到深圳这一行时,会读出:“深圳,今天, 17 点 15 分;在列表中,6 项;点按两次并按住可长按”。读的四项内容分别为名称、列表网格信息、使用提示。

有些 UI 元素,开发人员将其写成了一个整体,导致只能整体被聚焦,无法对每一个可交互的部分单独对焦。例如原本我们的拨号盘就有这种问题:聚焦时会选中整个拨号盘,而不是每一个按键,导致在 TalkBack 开启时完全无法使用。这样就需要开发人员将拨号盘界面重新写才可以。

还有很多地方在没有可见的 UI 元素的地方莫名其妙地聚焦,或者该聚焦的地方却被跳了过去(甚至包括一些重要的按钮),这也大大影响可用性。需要一一进行处理。

此外,有一些页面 UI 元素聚焦顺序混乱,也是比较严重的问题。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 我们平时使用手机看到一个一个的页面,UI 元素分布在页面的各种地方,有机地排列着。但是实际上,每个页面都是开发人员将各种窗口、各种控件等按顺序一层一层叠加的。而如果顺序混乱的话,TalkBack 访问页面时对各元素聚焦的顺序会非常不自然,视障用户使用手机时,对页面的理解就比较困难。

举个例子,文件管理页面,在无障碍优化时对页面元素的顺序就进行了重新排布。修改后的方案能够将页面结构更清晰地传递给视障用户,带来好的体验。

2.无障碍设计学习心得 篇二

以前或多或少接触过设计批评, 但都是一知半解的、支离破碎的。系统的学习还是第一次, 感觉受益匪浅。

首先, 什么是设计批评呢?先摘录别人的一段话。

设计批评又称为设计评论, 是设计学和设计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从历史看, 可以说有设计就有设计批评, 就单个设计活动来说, 从创意到生产, 消费的整个活动中, 始终存在着设计批评。

希腊语中的批评, 意义为文学的批判、筛选、区别和鉴定。一般把艺术鉴赏者对作品在深层次上的质量和意义所作的判断, 尤其是价值判断称为批评。随着设计从艺术中分离, 设计的价值与纯粹意义上的艺术的价值也随之有了区别。

从这个概念来看, 这个批评也可以称为评论。

这样, 我们就可以得出所谓设计批评的概念:设计者和设计的受用者对设计作品、设计物所做出的价值判断称为设计批评。它是运用正确的思想方法, 客观、科学、全面地对设计以及设计师的创作思想、设计作品与设计、设计和作品制作过程、使用设计的过程、使用设计的社会个体和社会群体的鉴定和评价, 对设计进行全面而又系统地研究、描述、分析、阐释、比较、评价、论证、判断和批判。

设计批评既是一种客观的活动, 亦是一种主观的活动。说它是一种客观的活动, 这是说设计批评有一个客观的标准, 称它为主观活动是设计批评中有许多主观的成分在其中难以量化。标准是一元的, 但在设计批语活动中却有着多元的因素, 这种多元的因素是说设计的标准有着历史的、民族的、地域、时代等诸多因素影响。 (以下是我的学习笔记的整理)

设计批评能帮助我们清晰地洞察日趋复杂和更具挑战性的设计现实。设计批评还能使我们理解那些著名设计师作品的内涵。

我们该如何进行设计批评呢?我们首先要清楚它的本质。

设计批评的本质:

主体的多元化;

标准的分层化;

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

兼具审美意识、社会意识、功能意识、科学思想、生态思想、人本思想等;

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

兼具物质性与非物质性。

最终目的是做出价值判断。

其次, 我们要明白最容易跟设计批评混淆的艺术批评。

艺术批评 设计批评

无实用功利性 功能价值判断

追求崇高、非唯美 追求视觉美感

独立意境 环境和谐

含蓄、有言外之意 明确、创造性理性

情感真诚、震撼心灵 智慧愉悦、理智评价

面对艺术公众 面对全体公民

精神传统 时代精神

注重手艺 注重标准化工艺

而我们应该怎样做出价值判断呢, 首先心里面要有一个是否是好设计的标准。

“好设计”被界定为:

情感的 (无论是设计师还是使用者都能感受到的情感)

未来的 (提供新的生活方式的指引)

利益的 (平衡企业, 消费者, 设计师利益的)

平等的 (保有对人类的尊重, 设计提供帮助, 但不使我们沦为奴隶。)

社会的 (关于设计的良心)

个性的 (允许设计师和消费者保持的特质)

丰富的 (物超所值。对设计本身而言, 成为时代的烙印)

当然大部分的设计都很难完全满足以上的标准。但这不妨碍我们心中有这样的尺子。而且以上所说更多的存在于理论的层面, 比如说利益的平衡, 在实际中, 就极难把握, 通常都会偏向一方。

在实际的评价过程中, 具体的操作方法可以遵循以下模式。

——确立对象 (产品、作品、设计活动等)

——了解背景 (时、空、用、艺)

——感性认识 (体验)

——理性分析 (理论、方法)

——智性表达 (价值判断)

在这个模式中, 要想提升该批评的水平或者说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设计批评, 必然要在理性分析和智性表达上下功夫。要运用多种理论进行分析, 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 上升到学术的高度。这就要求我们平常做到广泛涉猎与专题研究, 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考虑, 熟悉辩证法中的方法论与基本功, 具备良好的分析与综合能力, 熟知该领域内新的技术材料与观念风格, 尽量做到参照引用与独立思考, 善于运用语言工具与多参与学术交流。我们可从以下角度考虑。

设计学中常见的“十大关系”:

艺术与设计的关系

科学、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功能与审美的关系

泛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

民族性与国际性的关系

学术性与商业性的关系

独创性与合作性的关系

观念风格与技术材料之间的关系

人文精神与工具理性的关系

设计史论与设计实践的关系

当代五大设计趋势

生态化——从绿色设计到可持续性发展设计

地域化——民族传统视角到国际化视野

人性化——从垄断到大众, 由大众到分众, 由分众到通用

艺术化——从独创性到公共性

数字化——从单向多媒体综合到交互和虚拟现实

3.《设计素描》学习心得 篇三

在9月12日,我踏进了湖州学院的校门,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活。而我也迎来了我的新课程——设计素描。

高中时期我们为了应付应试考试学的一直都是传统素描,并未对设计素描有过系统地学习。设计素描,顾名思义是艺术设计类相关专业学习的基础,该课程主要讲授设计素描基础理论以及构图、比例、透视、形体、结构、节奏韵律等素描造型的基本方法。此课程与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设计类专业相关课程相联系,基础素描表现与设计思路启发相联系,既可使我们了解客观物体的变化规律,掌握对比、和谐等常识,又可培养我们的设计思维,为进一步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在钟安老师的授课中我明白了学会设计素描应平时做好画面积累,首先在构图上要注意画面视角以及光的来源,打破常规的观察与思维模式,可以做一些构图视角上的练习。我们的画面,从整体的构成到构思画面视角,一定是逐一分析,进而学会如何在考试当中灵活运用。同时我们还需要大量的优秀范例作品来进行学习,平时生活要养成细致观察生活场景的习惯。想要得到好的画面必须是自己一步一步汲取经验教训得来的,而不是一味的盲目学习。

在上周的课程中我们进行过一次石膏写生,通过这次写生我明白了我们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应该要注意循序渐进,不能过于急躁,关于画面刻画能力的提升,我们也需要注意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在整个绘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对于素描绘画的理解能力,从而将画面表现的更加丰富出彩。而设计素描与素描绘画不同,设计素描是以质感、明暗调子、空间感、虚实处理等方面作为重点,给人们以视觉上的冲击。

著名的艺术家德加曾经说过:“素描画的不是形体,而是对形体的观察。”就好比我们在写生纸张、布时我们不能仅仅只是用我们眼睛去观察其表面的东西,更应该思考其内在。比如这张纸的质感是怎样的,是光滑或是粗糙,周边有无褶皱等等。而在观察布是我们应注意这块布是柔软抑或是硬朗,两者中的感觉是非常不一样的,很容易被我们所忽略,因此我们应对其仔细观察,才能充分表达其本身的东西。

“设计素描”这一堂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同时为我的画面也提供了很多的帮助,让我更明白在写生物体时应更注重其质感。不论是玻璃、金属,一张纸或是一块布都有自己的特征,我们应抓住其特征进行刻画、表达,具备了这些质感表现特点,我们的画面才会有足够的张力和表现力。

设计素描可以说是基础素描的进阶,想要自己的画面上升到另一高度那么此课程一定是必不可少的。感谢钟安老师让我认识到了设计素描,我也不会在此课堂上松懈下来,在找回曾经作画感觉时开发新的方法,让自己的画面更上一层楼,将自己在课程中学到的至少更好地表达到自己的作品中。

龚俊栋

4.课程设计学习心得 篇四

参加这次培训的老师们都很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认真、虚心、诚恳地接受培训,态度端正、学习专注,从领导到学校老师都能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认真的聆听和记录。如饥似渴地接受着新鲜的理念。大家都觉得机会是如此的难得,学习气氛十分浓厚,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

杨老师的讲座就象是一顿丰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杨老师通过精彩的讲解把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可谓是异彩纷呈。首先是通过对发展指南的讲解,先读懂学习指南才能有针对性的对幼儿实施教育。了解幼儿园课程目标的整合,领域之间的互相渗。在理解目标之间的联系和领域之间的关系。杨老师利用实例讲解让我们更好深入的学习指南。杨老师通过对教材的讲解,为我们广大的老师指导。首先拿到教材的我们老师要全部将教材的内容认认真真的看完。向幼儿介绍时要从封面开始介绍。备课的同时要观看目录那里,整个教材的活动是有联系的。了解教材的内容后做好应有的充分准备,为教学活动做好准备。教材的后面还有一副名画欣赏。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接着杨老师介绍了整合课程,理解各领域间的内容有时是有机结合起来的,互相渗透,教育者在教学中要改变教学观念,针对现有的教材实施教育。教材的分析透彻让教师们知道在以后的备课过程中知道应注意哪些问题。杨老师在对教餐的分析一样到位,教餐中的各个部分一一讲解,使老师们在使用教材的同时能更好的利用教餐辅助更好的完成教学活动。还有教餐部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进行详细的讲解,如:主题墙的制作过程,教餐中中都有详细的指导,温馨提示的内容都是可以参考的。培训学习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我知道有更重的学习和工作任务在后面。思想在我们的头脑中,工作在我们的手中,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让我们借这次培训的收获,好好改变观念。为做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努力学习。

5.现代设计史学习心得 篇五

说来惭愧,学了这么长时间设计,我却从来没有深层次的挖掘设计的发展史,只是停留在肤浅的撷取历史表层。这学期有了一段较长的时间来了解现代设计史,我知道了一些关于设计的知识,这段时间我主要了解到了设计艺术的定义、内涵和种类,各国设计思路的差别和独特性,著名的设计运动、艺术家和艺术团体的宗旨、活动,设计教育的发展等。

觉得老师的课件都蛮实用,所以我很认真的拷了来,留待以后慢慢翻看。老师上课时营造的轻松的讲课环境也深得同学们的喜欢,就在这样的氛围中我慢慢懂得了设计艺术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设计是人类按自己的设想与计划,传达视觉符号和创造客观事物的过程。人们从事设计活动,使用设计产品的历史悠久,但专门对设计史的关注和研究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有很多关键的因素影响着设计的发展,例如:1.艺术 2.科技 3.社会4.市场5.风格等方面。不同著名设计师有着不同的设计风格,所谓设计风格主要是个人风格的体现,是设计师在其设计作品和理论中表现出来的设计个性与特色。他们都有张扬亦或低调的鲜明设计风格,但是要知道他们的个人风格也会受到大范围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的制约。设计的时代风格和民族风格又是通过很多个人风格表现出来的。再说一下对现代设计艺术理论、现代主义设计教育和实践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的包豪斯。包豪斯主张“艺术与技术”、“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体制。它的现代设计艺术思想对设计教育有很大的影响:首先,包豪斯建立了一整套的设计艺术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认清“技术知识”可以传授,而“创作能力”只能启发的事实。给后来的工业设计科学体系的建立、发展奠定了基础。其次,包豪斯从事的设计实践真正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形成了真正的理性主义设计原则,填补了现代艺术与技术、手工业与工业间的鸿沟。再次,包豪斯设计教育造就了德国的设计风格即高度的理性化和严谨的功能化。所以说现代设计史是承前启后的一门课程,了解了前人的历史才能更踏实的展望未来,以大师的毕生精华来充实自己,引领我们寻找适合自己的设计之路。

6.无障碍设计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篇六

关键词:园林设计,无障碍设计,残障人士,具体应用

1 无障碍环境设计的重要性

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等是社会的弱势群体, 正常的公共设施不能满足他们正常的生活, 所以在建设过程中对于这些人的需求要予以考虑, 而无障碍环境设计就是一种有效的方式。这种方式具体指的就是在设计各种公共建筑、设施、环境时, 要对一些特殊群体的需求进行考虑, 要安装一些特殊的装置。这种设计方式主要是为了满足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需要, 表示对这些人群的关爱, 为这些人的生活提供更好的帮助, 从而建立一个充满人文关怀、人性化的公共环境。

针对这个问题, 我国总理温家宝曾经说过:“通过建设无障碍设施, 可以为老年人、残障人士和其他社会人员的生活提供更多方便, 这是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内容, 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准。所以, 各级政府、党政机关都要对这项工作起到足够的重视。将这项工作落到实处。”近几年来, 我国无障碍设计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比如说我们已经将这种设计方式融于一些休闲广场、医院和住宅小区等的建设上。这样残障人士、老年人和妇女儿童等都可以自由的使用各种公共设施。这种设计理念的发展也表明了我国精神文明的发展, 说明我国国民素质已经得到很大的提高。

2 园林景观中无障碍设计的具体应用

近几年来, 随着社会文明的快速发展, 人们越来越重视特殊群体的生活需要。一些发达国家, 在20世纪的60年代就认识到无障碍设计的重要性。通过这种设计可以使一些特殊群体能够正常的使用公共设施, 降低了这些人群对其他人的依赖, 也扩大了他们的生活范围。

2.1 无障碍环境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2.1.1 缺乏无障碍关怀意识

现在的无障碍设计一般都是针对盲人等残障人士的, 比如说盲道、盲文等。但是真正的无障碍设计不仅可以为残障人士的生活提供方便, 还可以为老年人、妇女儿童、伤病者等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提供方面, 使其能够安全、平等的使用公共空间。我们必须对这些人群起到足够的重视, 要从人文的角度出发进行园林设计。

2.1.2 忽视了无障碍设施体系的建设

无障碍环境建设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存在着很多节点的保障。针对这个问题, 国家在制定各种建设法规时就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在我国, 还没有建立完善的无障碍设施体系, 尽管在近几年我国已经开始进行相关体系的建设工作, 但是还没有对无障碍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建立明确的标准和规定。

在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 要对残障人士、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生理需求进行充分的考虑, 保证园林中无障碍危险物。这些弱势群体与健全的人相比是存在一定差别的, 所以他们不能使用正常人可以使用的公共设施。因此, 我们应该在园林设计时采用无障碍设计方法, 设计人员要真正了解这些人群的需要, 保证设计的设施能够满足社会弱势群体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在设计时要保证设施的实用性。比如说, 我们在提示人群对环境的判别时, 可以采用空间标识的方法;要建立一个可以供人们相互交流的休息区, 这样就可以消除人们孤独郁闷的心理;要在园林中设计一条或几条比较便捷的道路, 这样可以提供更舒适的游园方式。另外, 在设计过程中还要重视细节, 要保证那些细小部分结构的质量。比如说, 在建设坡道时要选择适当的防滑材料;在危险的道路边要加设护栏;要在光线不好的地方安装照明设备;在景观的转角处要设计供游人休息的休息平台等等。

2.2 无障碍设计在园林设计中实践运用

2.2.1 无障碍设计的基本状况

现在, 我国无障碍设计在园林设计发展上还很薄弱, 对其的含义也没有深入的理解。所以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设计问题, 造成设计方案搁浅。我国在进行无障碍的园林设计时, 没有真正站在特殊人群的角度上考虑, 通常都是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如:在园林景观设计中, 不仅加入无障碍设计, 更从这些弱势群体的需求出发, 思考如何融入具有医疗保健康复的功能, 这将使得残障人士、老年人等群体, 在游玩观赏园林景观的时候, 从生理和心理上都得到了巨大的关爱, 同时也康复了身心。

我国中山陵风景区内, 有一个盲人植物园, 它从盲人的生理缺陷角度考量, 用大量的信息构建了盲人行为无障碍的典范代表。植物园内种植了大量香味各异的植物, 并配挂着盲文铭牌, 有几十种植物设有语音介绍系统。使盲人在无法观看的状态下, 通过感受自身的嗅觉、听觉、触感等功能, 多角度感知了各类植物的形状、特点和名称。同时, 整个植物园在建设设计时就充分考虑到了盲人的特殊生理需要, 设置了各种触感变化极强的的鹅卵石作为行走安全提示, 让盲人朋友们在植物园里归属感极强地无障碍游玩“触”赏。

2.2.2 无障碍设计在园林景观中的发展

园林是人们走出家门融入社会放松心灵的场所, 其中的各种设施必须以满足人们休憩娱乐为基础。在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背景下, 在老龄化群体、残障人群的逐年递增的现实情况里, 如何通过社会公共空间环境的建设, 创造一切必须可能的条件关爱注重老龄化群体、残障人群、弱势群体等的生理心理需求, 让他们平等而自由地与健全人群共同使用社会公共设施, 积极参与社会各项娱乐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 在我国的万寿桥公园, 它是我国第一个无障碍园林公园, 其无障碍设施设备的建设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万寿桥公园从特殊群体的需求作为主要考量, 公园内大范围地引入了适合特殊群体需要的各种设计, 如盲道、安全园道、易登坡道、触摸地图、残障人士专用厕所、语音提示设施等等工程, 使得肢残者、视障者、老年人及健全人群皆能享受公园的娱乐设施, 在绿荫婆娑中呼吸新鲜空气, 缓解生活压力。

3 小结

综合上文所述, 无障碍设计在园林景观中应用时, 应重点衡量所涉及的具体建设的技术方法, 并且着眼点不单纯是放在残障人群、老龄化人群等特殊群体的便捷使用上, 要在设计中融合入各种关爱特殊群体的身心愉悦的元素, 让特殊群体在享受环境美的同时, 从心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特别的关心爱护, 由心境愉悦而产生和谐社会。如何使园林景观最大程度地适合社会各类人群, 就必须在园林无障碍设计的准则和规范上不断探索, 从人性化的视角进行观察, 制定灵活实用的设计方案, 为无障碍设计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打下充实牢固的理论指导基础。在园林景观建设实施方面, 在为各特殊群体提供合适的基础设施时, 要注重无障碍设计如何与园林景观无缝融合, 将无障碍设计的功能和谐地存在于园林之中, 使得社会全体人群都可以享受园林美景, 愉悦心灵。

参考文献

[1]王顺洪.中国概况[M].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9) .

[2]刘静.浅谈国内外无障碍设计的发展[J].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01) .

上一篇:春笋幼儿园防溺水工作安排下一篇:个人梦与中国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