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文成公主进藏原文

2024-06-10

课文文成公主进藏原文(共8篇)(共8篇)

1.课文文成公主进藏原文 篇一

文成公主进藏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技艺、沼泽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4.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其中学习重点是:读懂诗意,熟读成诵;学习难点是:想象画面、体会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体会文成公主进藏这个民间故事美妙与神奇.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布达拉宫坐落在中国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世界海拔最高的地方,被称为“世界屋脊”,在没有任何交通工具的1300多年前有一位深明大意的女子文成公主为了使藏汉两族永远团结,长途跋涉2年多来到这块神奇美丽的土地上,在那里生活了一辈了给西藏人民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这坐布达拉宫就是为他修筑的,老百姓非常尊敬这位女子。

二、文成公主介绍

文成公主知情达理,不畏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之间的经济文化,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藏族人民热爱他,把他当作神一样的热爱.三、学习生字新词

四、自学课文1、2、3、4、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根据下面三个小标题结合课文分成三部分 回忆课文填空 交流疑问

五、练习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充满了神奇色彩,很受人们的欢迎,请你把故事简单讲给父母听。

2.课文文成公主进藏原文 篇二

生:最让我感到神奇的地方是文成公主用树干搭桥过河。我们义乌江上的桥都是用钢筋水泥建的, 而文成公主竟然用一段树干就可以搭桥过河, 实在是太神奇了。

生:我看见过用石头建的桥, 中间有桥墩。

生:我在回奶奶家时看见过用一根木头搭的桥, 爸爸说叫独木桥。

生:桥的种类有很多, 我们不是还学过玻璃桥、塑料充气桥……

生:但一段树干肯定搭不起桥, 文成公主竟可以用树干搭桥, 真是神奇!

……

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着各种各样的桥, 还有学生说到文成公主用羊毛铺路、头发的多少决定这个地方树木的稀密、天鹅给公主报信及公主背乃巴山等让人感到进藏神奇与艰辛的地方。交流得差不多时, 有一学生高高地举起手来。

生:老师, 我还有一个疑惑, 能说吗?

师: (点头) 当然可以。

生:既然是神鸟, 为什么在恶乌鸦说坏话时不来报信, 而要等到公主伤心难过那么久了才来?这还算什么神鸟?

听到有同学这样说, 几个不安分的学生纷纷举起手来, 争着要说。

生:公主进藏应该有许多侍从陪着, 碰到乃巴山为什么会让公主亲自去背?

生:对呀, 公主是大家闺秀, 哪来这么大的力气?要背也肯定是随从去背, 不可能公主亲自背。

生:课前我查过资料, 当时公主进藏时带的嫁妆可多了, 包括诗文、经史、农事、医药、天文、历法等书籍, 还有谷物、蔬菜、果木种子以及各种精美的手工艺品等等。这么多东西, 这么多人, 怎么可能在树干搭成的桥上通过?课文就是骗人的。

……

其实课始, 我就直接点明了此篇课文是一篇民间故事。这是一种特殊的文体, 故事性强, 富有民间传说的传奇色彩和浪漫主义风格。学生似乎并没有理解, 继续从这一角度向学生作解释肯定也是苍白无力的, 该怎么办呢?急中生智, 我决定换个角度引导:“同学们很会读书, 也很会思考, 刚才大家所提的这些都是文章的破绽, 都与现实不符, 那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短暂的沉默之后, 终于有学生战战兢兢地举起手来。

生:我想人们之所以这样编故事, 是为了体现故事“一波三折”的情节, 这样就更能吸引读者。

生:作者让文成公主去背乃巴山应该是为了体现文成公主没有把自己当公主, 而是把自己看作和普通人一样, 是个了不起的公主。

生:我觉得作者这样写是体现文成公主伟大功绩的需要, 很多电影电视也都是这样的, 主人公常常会有超乎寻常的本领。

生:作者这样表现文成公主, 可见文成公主在人们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

生:是的, 预习时我查过资料, 说在唐朝的时候, 为了边塞的和平, 唐朝有19位公主嫁给边塞小国的国王或王子。这么多公主中, 最了不起的就要数文成公主了, 到现在, 在西藏的大昭寺和布达拉宫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呢!

生:我感受到文成公主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很高很高。

……

3.文成公主进藏教学反思 篇三

因此,我们教师就必须真正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欢乐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条件去自主探索,去读书研究,真正实现自我发现和发展。

而教师的指导则主要在于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的环境和氛围,使课堂上产生融洽的师生情感,积极的情绪体验,让学生在知识的探索、能力的发挥上达到最佳状态。尽量让学生独立观察,尽量让学生独立思考,尽量让学生多读多说,尽量让学生总结归纳,尽量让学生多练多做。

4.《+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篇四

文成公主进藏(廖志军)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读准“豌豆、沼泽地、技艺、荞麦、血书”等词语。2.了解民间传说的特点,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3.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体会藏族人民对文成公主的感情,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教学重难点:

1.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的经过;

2.在故事的阅读中感受藏族人民对文成公主的感情。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成公主的伟大。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提出问题: 1.出示西藏风光图片

同学们,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有许多美丽的城市。西藏就是一个神秘而又令人向往的地方.那里的人们信奉佛教,所以在西藏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里都供奉着许多神的塑像。可是,在这里还供奉着这样两尊人的塑像:一位是吐蕃的首领松赞干布,还有一位是唐朝的文成公主。听到这,你有什么想法吗?

2.人们为什么要把他们当作神一样来朝拜呢?(板书:人?神?)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去读读留传在那儿的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

二、初读课文,理清层次。生按要求默读课文。

1.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根据下面三个小标题给课文分成三部分。允婚——进藏——贡献

三、略读“求婚”,了解起因。

1.话说当年松赞干部派使臣前去唐朝求婚的时候,大唐王帝出了两个考题:第一个考题是什么?使臣是怎样解决的呢? 2.第二个考题又是什么?使臣是怎样来判断的? 3.师引讲文中内容:考过两题后,皇帝想—一个使臣都这么聪明能干,不用说他们的首领就更聪明能干了。于是就答应了松赞干布的求婚。

四、研读“进藏”,讲述故事。

(一)一读“进藏”部分,正字音,说感受。1.请生读5至12自然段,一个学生读一个小故事。同时正字音:沼泽地、豌豆、吉祥如意、血书、达尤龙真等。2.出示课文第13自然段,(齐读)

就这样,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大河,翻过一座座高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了西藏。年轻的松赞干布在拉萨隆重地迎接这位美丽的公主,和她结成了夫妻。

3.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文成公主进藏很不容易。)

(二)再读“进藏”部分,这一路,文成公主经历了哪些事啊?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个故事。(搭木桥、撒羊毛、修石屋写血书、背乃巴山)1.悟得构段顺序,练习讲述故事:

1)出示第一个故事——搭木桥。请一生读,其余学生思考这个故事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先写文成公主遇到的困难,再写她是怎样做的,最后写事情的结果)

2)师小结:其实另外三个故事也是按这样的顺序来叙述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是民间传说常用的叙述方法。3.练习讲述故事。

五、拓展补充,情感升华:

我们的故事讲完了,可是同学们,文成公主这一路上经过的事岂止这些啊?

1.出示补充资料:这一路,全长3000多公里,道路艰险,其中100多公里是高寒无人区,容易迷路,在没有现代化交通工具的条件下,文成公主整整走了两年多才到达雪域高原——西藏。2.出示句子,感情朗读:

就这样,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大河,翻过一座座高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了西藏。

3.此时此刻,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文成公主?(聪明能干

勇敢坚强

坚持不懈

被人民永远怀念的 „„)

4.师小结:是啊,是这样一个伟大的奇女子!(板书:伟大)她进藏后,中原与吐蕃200多年间,很少有战争。她还教藏族人民学会了医药、历法、纺织、酿酒等技艺。正如诗中所吟唱的那样: 出示诗歌:

高高的珠穆朗玛峰,刻下你的姓名; 雄伟的青藏高原上,生活着你的子子孙孙。你带去了谷物和畜类,奠定了藏区丰产坚实的基础。你带去了工艺和医术,打开了西藏繁荣昌盛的大门。你带去了大唐的文明,给藏族百姓带来了和平与幸福。历史传播你的故事,雪山呼唤着你的名字—— 文成公主

当雄鹰飞跃浩渺的天庭,那就是你不朽的英灵!5.齐读最后一段。

从此,西藏和内地的往来更加密切了!也就是从那时候起,西藏有了五谷,老百姓学会了耕种和其他技艺。

6.总结:文成公主为藏族人民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藏族人民爱戴她,尊敬她,铭记她!正因如此,藏族人民把她当作神,所以也把她的故事神化了。这也是民间传说故事的文学特点。

同学们,让我们也来记住这位公主,记住她的不朽功绩吧!出示:文成公主进藏是汉藏合壁的千古绝唱!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复述故事,完成练习册。教学过程:

一、学生复述故事。

二、完成练习册。板书设计:

允婚 搭木桥

30*文成公主进藏 进藏 撒羊毛 伟 大

修石屋写血书 爱 戴

背乃巴山

贡献

——

5.《文成公主进藏》读后感 篇五

唐朝皇帝想试一试吐蕃使臣的智力。出了两道难题都难不住吐蕃的使臣。皇帝很高兴就答应了松赞干布的请求。

文成公主出发去吐蕃。她从京城带去了很多的汉族的文化,使西藏地区从此幸福和平。

文成公主进藏,给藏族人民带去了幸福生活,吐蕃人民都十分爱护文成公主。当松赞干布死后,文成公主还在吐蕃生活了三十年,距续加强了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往来。到现在吐蕃人民流传着赞颂文成公主的诗歌:

今天文成公主来西藏,

狮子进了大森林,

孔雀落在大平原,

不落的太阳高高升起,

西藏从此幸福太平……

――藏族歌谣

6.四年级文成公主进藏教学反思 篇六

《文成公主进藏》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一篇生动的民间故事。这篇文章篇幅比较长,如何实现长文短教,体现文体特点成了我备课和实施的一个重点。回顾上午的课堂,记录做得比较好的.方面。

1.了解一个背景。故事发生的时间,“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了解,文成公主像、文成公主庙等都老百姓对文成公主的崇拜与爱戴。展示课件一番简单了解,孩子们充满新奇,这对课文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2.认识一种文体。我故意问:知道这篇文章作者是谁有吗?文章下面的注解不是作者吗?那是什么?——一本书。简单交流后出示这是个民间故事,指老百姓口头传播,多数故事情节充满夸张、幻想。

3.学习一种概括方法。问题引领:这是个藏族民间故事,藏族是个少数民族,文章很多地名就很有特色,找出来,说一说。再连起来说一说主要内容。(吐蕃、路纳、达尤龙真、乃巴山、拉萨)

4.聚焦一个片段。5—13段的学习是重点。结合这个片段的特点,把握文体,充分练说。一是梳理片段结构:文成公主遇到哪些困难,一条河、一片沼泽、一个谎言、一座山。二是提炼描写特点。遇到困难、如何解决、结果如何。三是练说其中一点。读文、练说。四是感知充满神奇的特点。

5.创编一个小故事。“日月山”——出示“结果”——现场创编——交流分享——出示传说故事

6.了解文章编排。文章为什么只写这几个困难,文成公主就遇到这几个困难吗?3(既有故事情节的呈现,又不会太多,记不住,文中用了一条条河、一座座山来概述)

7.进行内容比较。历史故事与传说的比较,有什么不一样,更喜欢哪个,为什么?

7.课文文成公主进藏原文 篇七

①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两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沼泽地、技艺”等词语。

②有感情地的读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③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课前准备

布置搜集关于文成公主的资料。多媒体课件或文成公主进藏图。

A案

●导入课题,交流资料

关于文成公主,你都知道些什么?

导语:(播放文成公主进藏图──布达拉宫壁画中的图)文成公主知书达礼,不畏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藏族人民热爱美丽的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崇拜,因此,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读的,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根据阅读提示自读课文,了解故事的经过,提出自己的疑问

●交流汇报阅读收获

①汇报朗读。请学生分部分朗读课文,通过师生评价,把课文读好。

因为是民间故事,应用讲故事的口气读,要读出吐蕃使者的智慧和文成公主的神奇。

比如读“公主找了一段树干横在上面,搭了一座桥”“文成公主听了,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就走过去了”“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边去”等句,要读出公主做这些事的轻而易举。

②交流疑问。

学生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

a.为什么“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可以从几方面引导思考:

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

公主和其他人什么都一样,只有头上花不一样,这也是惟一能看出区别的地方。

鲜花配公主,更显其高雅、美丽。

b.公主怎能背动乃巴山呢?

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这样引导:

为什么人们要这样说呢?在他们心目中文成公主是怎样的人?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美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吗?引导学生找到“建桥、撒羊毛、跟鸟说话、树木变化”等地方,感受民间故事的丰富想象力。

●练习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①导语激趣:这个故事充满了神奇色彩,很受人们的欢迎。请你把故事简单讲给父母听,你想怎么讲?

②自己练习讲述。

③指名讲述,进行评价。评价中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答应求婚──进藏途中──贡献。

要重点讲进藏途中发生的几件小事。

●拓展读另一传说《文成公主进藏》

藏王松赞干布派了一位叫禄东赞的使者前去长安求婚。当时前往长安求婚的使者共有7人。起初,唐朝皇帝认为西藏太远,不愿将公主远嫁。于是同大臣们商量,出了几个难题来考这7位使者,企图将藏王的使者难住,以便谢绝这门婚事。

第一个难题是将500匹小马放在中间,500匹母马拴在四周。让这7位使者分辨出每匹小马的亲生之母。其他6位使者无法辨认,他们把小马牵近母马,不是踢就是跑,小马怎么也不敢近母马的身。藏王使者懂得马性,他让人给母马喂上等草料,让它们吃饱。饱食的母马叫将起来,招呼自己的小马去吃奶。于是500匹小马纷纷来到自己的母亲身边,藏王使者毫不费劲地解答了这个难题。

第二个难题是要用一根线穿过一块中间有弯曲孔道的玉石。那6位使者花了半天的时间,想尽办法都未能穿成。最后轮到藏王的使者,他的办法倒也简单,他捉来一只小蚂蚁,先把细线粘在蚂蚁的脚上,然后在玉石的另一个孔眼处抹一些蜂蜜,蚂蚁闻到蜜香,就赶紧沿着弯曲的孔道往里钻,结果又是藏王使者得胜。

第三个难题是将两头刨得粗细一般的一根大木头,让7位使者分清哪头是树梢,哪头是树根,同时说出其中的道理。那6位使者看过来,看过去,量了又量,怎么也分不出来。藏王使者叫人把木头放在河里,木头一浮起,前头轻,后头重,轻者为梢,重者为根,一清二楚。

藏王使者的聪明才智使皇帝很惊讶,也很喜欢他。最后又出了一道难题;谁能在300个穿着打扮一模一样的姑娘中认出谁是公主来?这7位使者都从未见过公主,要认出来谈何容易!那6位使者挑最漂亮的认,结果都认错了。藏王使者从一位老妇那里得知公主从小爱擦一种香水,经常引着飞蝶在头上飞。藏王使者根据老妇这一指点,从300个姑娘中认出了公主。

皇帝只得同意将公主许配给藏王。藏王使者见了公主说:“你去西藏的时候,别的东西都不必带,只要带些五谷种子、锄犁和工匠就行,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西藏种植更多更好的庄稼。”

文成公主进藏时,皇帝送给她的是500驮五谷种子、1000驮锄犁,还有数百名最好的工匠。

相传当年文成公主辞别父母,离开长安以后,跋山涉水,历尽艰辛来到荒漠的高原上,由于离亲人和家乡越来越远了,不由得思念起远在长安的父母来。她想起临别时母亲送给她一面宝镜时说的话:若怀念亲人时,可从宝镜里看到母亲。于是急忙取出“日月宝镜”,双手捧着照起来,不照则已,一看反倒吃了一惊。原来文成公主从镜子里看到的并不是母亲,而是自己满脸憔悴的愁容。她一生气,把空镜摔在地上。没想到,宝镜一落地,立刻化成一座高山-一后人称之为日月山。它恰好挡去了一条东去河流的去路,河水不得不掉头回流。于是人们称这条河叫倒淌河。有人甚至说这河水就是文成公主的眼泪哩!这日月山和倒淌河就在青海省西宁附近的青藏公路旁。

●作业

①把《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B案

●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在唐朝,为了边塞安定和平,不再连年征战;朝廷采用和亲的政策。先后就有19位公主为和亲嫁给吐蕃、契丹、吐谷浑、回讫等边塞小国的国王或王子”。这些公主当中,最闻名于后世的当属嫁到吐蕃的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四十年,她为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和藏族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直到现在,在西藏的大昭寺和布达拉宫,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文成公主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得很广泛。在老白姓的口口相传中,这个真实的故事增加了许多神秘的色彩。那么,在老百姓的眼里,文成公主是个怎样的人呢?

●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①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②认读生字生词。

③边读边思考,把对文成公主的印象批注在有关句子和段落旁。

●围绕“百姓眼中的文成公主”这一话题交流读书感受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交流:

①漂亮又聪明出了名的公主。(第一自然段能体会得到)

②皇帝疼爱的女儿。(第二至四自然段可以体会得到)

③具有神奇的力量和本领,什么也难不倒她。(第五至十三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④非常重感情。(第十、十一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⑤给西藏带来了许多好处。(最后一个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小组同学接龙讲故事,比一比谁讲得清楚,流畅

●课外拓展

搜集有关文成公主的其他民间故事和《同步阅读》中的《一幅壮锦》《猎人海利布》等民间故事阅读。

8.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篇八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技艺、沼泽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资料,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4.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其中学习重点是:读懂诗意,熟读成诵;学习难点是: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在唐朝,为了边塞安定和平,不再连年征战,朝廷采用和亲的政策。先后就有19位公主为和亲嫁给吐蕃、契丹、吐谷浑、回讫等边塞小国的国王或王子。这些公主当中,最闻名于后世的当属嫁到吐蕃的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四十年,她为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和藏族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直到此刻,在西藏的大昭寺和布达拉宫,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文成公主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得很广泛。在老百姓的口口相传中,这个真实的故事增加了许多神秘的色彩。那么,在老百姓的眼里,文成公主是个怎样的人呢?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资料。

2.认读生字生词,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

3.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标记,把对文成公主的印象写在有关句子或段落旁。

三、按类落实字词

1.字音

多音字:西藏耕种可恶绢花

难读字音:栓在青稞豌豆荞麦沼泽

2.字形:唐朝大臣求婚断定吉祥如意

3.完成《特训》一、二并订正。

三、练习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1.导语激趣:

这个故事充满了神奇色彩,很受人们的欢迎。请你把故事简单讲给父母听,你想怎样讲?

2.自己练习讲述。

3.指名讲述,进行评价。评价中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求婚──进藏──贡献。要重点讲进藏途中发生的几件小事。

四、围绕“百姓眼中的文成公主”这一话题交流读书感受

(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交流,但不必须按此顺序):

1.漂亮又聪明出了名的公主:

(第一自然段能体会得到)

2.皇帝疼爱的女儿:

(第二至四自然段能够体会得到)

3.受爱戴的,具有神奇的力量和本领,坚强、坚持的公主:

(第五至十三自然段能够体会到)

4.对感情忠贞的公主:

(第十、十一自然段能够体会到)

5.……还有很多潜藏在文中,等下我们再去发现。

五、感受你最喜欢的性格

师:好,让我们再次读课文,用“”划出最吸引你的性格,说说为什么?

生按要求自由再读课文,找出句子,并体会。(引导到第三种性格)

(一)文臣公主的奉献

(ppt出示:她从京城带上青稞、豌豆、油菜、小麦、荞麦等种子和各种耕种技术,还有许多铁匠、木匠、石匠。也跟着文臣公主一齐进藏了。)

1.为什么这句话吸引了你?

预设:生1:一般的公主出嫁带的是金银财宝,她却带着……/生2:文成公主带着这些东西,为的是西藏的发展和建设。)

2.你读出了什么?

(预设:生1:臣公主带的东西都是促进西藏发展的,为西藏传播礼貌。/生2:为了西藏的进步,民族的团结,不怕辛苦,带了那么多的……又走了那么久。她一心为了百姓,是一位有奉献精神的公主。)

(二)文臣公主的不怕艰难

1.那文臣公主都遇到哪些困难了?都是怎样克服的?

预设:路纳遇到了一条河——沼泽地——乌鸦传话说松赞干布死了——乃巴山挡路——一条条河,一座座山……

2.你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不怕困难,聪明机智地解决困难

(三)对感情的坚贞

1.大家对文臣公主这一系列行为有什么疑问?

预设:问题一:为什么松赞干布死了她不回到富裕的唐朝,却呆在石屋子里?问题二:为什么乌鸦要说谎,神鸟要帮忙?问题三:为什么嫁到西藏?……

2.问题一:为什么松赞干布死了她不回到富裕的唐朝,却呆在石屋子里?

1)除了留在石屋子,还做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明确:写血书,不梳妆。说明她对感情很坚贞。

2)朗读

3.问题二:什么乌鸦要说谎,神鸟要帮忙?

明确:乌鸦在神话中的邪恶的化身,因此邪恶要迫害的就是真善美,神鸟帮忙的也就是真善美,真善美就是文臣公主。

4.问题三:为什么嫁到西藏?为什么选取远离亲人和国土?

1)预设:生1:她愿意远嫁他乡,建设西藏。/生2:她为了民族的团结,忍痛离开家乡和亲人。/生3:为了民族的团结,忍痛远离开家乡和亲人,到遥远、陌生的西藏去。

2)西藏是什么样的地方?

明确:空气稀薄……平均海拔近4000米。干季雨季分明,……:一日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西藏距长安有3000多公里,一路上……

师:是啊,到这么一个遥远、陌生的地方去,……可她当时只有16岁,这么小的年纪,就承担了如此沉的重任,多么的不容易啊!文中说,这么远……,可文成公主“乐意”地理解了。

3)提问:当时,她的心里会作怎样的心理斗争呢?

预设:生1:为了民族团结,……/生2:要顾大局,就要离开亲人和家乡……

4)朗读13段

六、评价文臣公主进藏的好处

师:文臣公主进藏你觉得这样的行为对一个女子来说值得吗?

预设:生1:我认为文成公主只是一个工具,是唐太宗手中的一颗棋子而已。

生2:我不这么认为!文成公主愿意远嫁吐蕃,可能是因为她爱唐朝,爱西藏,更爱松赞干布!

生3:我同意生1的意见,但是为了藏汉两族人民能永远团结,文成公主乐意地理解了,但是一词能够看出文成公主的不情愿,甚至是无奈。

七、板书设计

文臣公主进藏

聪明、漂亮、疼爱

坚强、坚持

对感情忠贞

奉献

上一篇:培训课策划书下一篇:七年级600字作文我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