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流通部门(2篇)
1.财税流通部门 篇一
工商部门在茧流通中的职能
一、《茧丝流通管理办法》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月4日联合制定发布了《茧丝流通管理办法》。
第八条 未取得鲜茧收购资格、未经登记注册的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鲜茧收购活动。
第九条 鲜茧收购单位不得转让、倒卖鲜茧收购资格证书,不得委托其他单位和个人代其收购,不得接受无鲜茧收购资格的单位和个人业务挂靠。第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八条规定从事鲜茧收购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依有关法律法规处罚。
第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鲜茧收购单位,由省级经贸委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取消其收购资格。
第二十条 被取消鲜茧收购资格的鲜茧收购单位,应立即停止蚕茧收购活动,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报办理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逾期不办理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二、《鲜茧收购资格认定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鲜茧收购是指购买未经杀蛹烘干的桑蚕茧的行为。
第四条 商务部负责全国鲜茧收购资格认定的管理工作。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茧丝办)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茧丝办)具体负责本地区鲜茧收购经营者的资格认定,颁发《鲜茧收购资格证书》,向社会公布,并报商务部备案。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茧丝办)的鲜茧收购资格认定工作不得下放。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职责,负责鲜茧收购市场秩序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十七条 鲜茧收购经营者有以下行为的,由认定机关取消其鲜茧收购资格,向社会公告,同时报商务部备案,并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一)在资格认定申请中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的;
(二)超越《鲜茧收购资格证书》核准区域从事收购活动的;
(三)租借、转让《鲜茧收购资格证书》或者使用过期、伪造、变造《鲜茧收购资格证书》的;
(四)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扰乱鲜茧收购秩序的行为。
2.财税流通部门 篇二
(一) 依托交通枢纽、生产基地、中心城市和大型商品集散地, 构建全国骨干流通网络, 建设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商贸中心、专业市场以及全国性和区域性配送中心。 (商务部、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农业部、供销合作总社。列第一位者为牵头部门, 下同)
(二) 推动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向现货转型, 增加期货市场交易品种。 (商务部、证监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 优化城市流通网络布局, 有序推进贸易中心城市和商业街建设, 支持特色商业适度集聚, 鼓励便利店、中小综合超市等发展, 构建便利消费、便民生活服务体系。鼓励大型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经营网络, 增加农村商业网点, 拓展网点功能, 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 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物流配送能力和营销服务水平。支持流通企业建立城乡一体化的营销网络, 畅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的双向流通渠道。 (商务部、农业部、工商总局、供销合作总社)
(四) 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加强城际配送、城市配送、农村配送的有效衔接, 推广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 规范货物装卸场站建设和作业标准。 (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 加快建设完整先进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 健全旧货流通网络, 促进循环消费。 (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供销合作总社)
二、积极创新流通方式
(六) 大力推广并优化供应链管理, 鼓励流通企业拓展设计、展示、配送、分销、回收等业务。 (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 加快发展电子商务, 普及和深化电子商务应用, 完善认证、支付等支撑体系, 鼓励流通企业建立或依托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上交易。创新网络销售模式, 发展电话购物、网上购物、电视购物等网络商品与服务交易。 (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工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供销合作总社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 统筹农产品集散地、销地、产地批发市场建设, 构建农产品产销一体化流通链条, 积极推广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农校对接以及农产品展销中心、直销店等产销衔接方式, 在大中城市探索采用流动售卖车。 (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农业部、粮食局、供销合作总社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 鼓励商业企业采购和销售绿色产品, 促进节能环保产品消费, 支持发展信用消费。 (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 围绕节能环保、流通设施、流通信息化等关键领域, 大力推进流通标准应用。推动商品条码在流通领域的广泛应用, 健全全国统一的物品编码体系。 (质检总局、商务部)
三、提高保障市场供应能力
(十一) 支持建设和改造一批具有公益性质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菜市场、社区菜店、农副产品平价商店以及重要商品储备设施、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等, 发挥公益性流通设施在满足消费需求、保障市场稳定、提高应急能力中的重要作用。 (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农业部、粮食局、供销合作总社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二) 完善中央与地方重要商品储备制度, 优化储备品种和区域结构, 适当扩大肉类、食糖、边销茶和地方储备中的小包装粮油、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储备规模。 (发展改革委、商务部、财政部、粮食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三) 强化市场运行分析和预测预警, 增强市场调控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加强市场应急调控骨干企业队伍建设, 提高迅速集散应急商品能力, 综合运用信息引导、区域调剂、收储投放、进出口等手段保障市场供求基本平衡。 (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农业部、财政部、粮食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全面提升流通信息化水平
(十四) 将信息化建设作为发展现代流通产业的战略任务, 加强规划和引导, 推动营销网、物流网、信息网的有机融合。鼓励流通领域信息技术的研发和集成创新, 加快推广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全球定位系统、移动通信、地理信息系统、电子标签等技术在流通领域的应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发展改革委、粮食局)
(十五) 推进流通领域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提升各类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效率。 (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粮食局)
(十六) 支持流通企业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提高仓储、采购、运输、订单等环节的科学管理水平。鼓励流通企业与供应商、信息服务商加强合作, 支持开发和推广适用于中小流通企业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粮食局、供销合作总社)
(十七) 加强流通领域信息安全保障。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
五、培育流通企业核心竞争力
(十八) 积极培育大型流通企业, 支持有实力的流通企业跨行业、跨地区兼并重组。支持中小流通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专业化、特色化发展, 健全中小流通企业服务体系, 扶持发展一批专业服务机构, 为中小流通企业提供融资、市场开拓、科技应用和管理咨询等服务。 (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农业部、粮食局、供销合作总社)
(十九) 鼓励发展直营连锁和特许连锁, 支持流通企业跨区域拓展连锁经营网络。 (商务部、供销合作总社)
(二十) 积极推进批发市场建设改造和运营模式创新, 增强商品吞吐能力和价格发现功能。推动零售企业转变营销方式, 提高自营比重。 (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农业部、粮食局、供销合作总社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一) 支持流通企业建设现代物流中心, 积极发展统一配送。 (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粮食局、供销合作总社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二)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鼓励流通品牌创新发展。 (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
六、大力规范市场秩序
(二十三) 加强对关系国计民生、生命安全等商品的流通准入管理, 形成覆盖准入、监管、退出的全程管理机制。 (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粮食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四) 充分利用社会检测资源, 建立涉及人身健康与安全的商品检验制度。加大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检查力度, 改进监管手段和检验检测技术条件。细化部门职责分工, 堵塞监管漏洞。 (质检总局、工商总局、商务部、公安部、粮食局)
(二十五) 建立健全肉类、水产品、蔬菜、水果、酒类、中药材、农资等商品流通追溯体系。 (商务部、农业部、供销合作总社)
(二十六) 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商业欺诈和商业贿赂等违法行为。加强网络商品交易的监督管理。规范零售商、供应商交易行为, 建立平等和谐的零供关系。 (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公安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
(二十七) 加快商业诚信体系建设, 完善信用信息采集、利用、查询、披露等制度, 推动行业管理部门、执法监管部门、行业组织和征信机构、金融监管部门、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共享。 (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公安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人民银行、银监会)
七、深化流通领域改革开放
(二十八) 建立分工明确、权责统一、协调高效的流通管理体制, 健全部门协作机制, 强化政策制定、执行与监督相互衔接, 提高管理效能。加快流通管理部门职能转变, 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现代流通综合试点, 加强统筹协调, 加快推进大流通、大市场建设。 (商务部、发展改革委、粮食局)
(二十九) 消除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 严禁阻碍、限制外地商品、服务和经营者进入本地市场。 (商务部、税务总局会同发展改革委、工商总局等部门负责)
(三十) 严厉查处经营者通过垄断协议等方式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 (发展改革委、工商总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十一) 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流通领域, 保障民营企业合法权益, 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商务部、发展改革委)
(三十二) 进一步提高流通产业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引进现代物流和信息技术带动传统流通产业升级改造。支持有条件的流通企业“走出去”, 通过新建、并购、参股、增资等方式建立海外分销中心、展示中心等营销网络和物流服务网络。 (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十三) 积极培育国内商品市场的对外贸易功能, 推进内外贸一体化。 (商务部牵头)
八、制定完善流通网络规划
(三十四) 制定全国流通节点城市布局规划, 做好各层级、各区域之间规划衔接。 (商务部牵头)
(三十五) 科学编制商业网点规划, 确定商业网点发展建设需求, 将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乡镇商业网点建设纳入小城镇建设规划。各地制定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商业网点建设需求, 做好与商业网点规划的相互衔接。完善社区商业网点配置, 新建社区 (含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小区、棚户区改造和旧城改造安置住房小区) 商业和综合服务设施面积占社区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不得低于10%。严格社区商业网点用途监管, 不得随意改变必备商业网点的用途和性质, 拆迁改建时应保证其基本服务功能不缺失。各地可根据实际发布商业网点建设指导目录, 引导社会资金投向。 (住房城乡建设部、商务部、国土资源部)
九、加大流通业用地支持力度
(三十六) 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流通业建设项目用地标准, 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和土地供应计划中统筹安排流通业各类用地。鼓励利用旧厂房、闲置仓库等建设符合规划的流通设施, 涉及原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或租赁的, 经批准可采取协议方式供应。鼓励各地以租赁方式供应流通业用地。支持依法使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发展流通业。依法加强流通业用地管理, 禁止以物流中心、商品集散地等名义圈占土地, 防止土地闲置浪费。 (国土资源部、商务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展改革委、农业部)
(三十七) 制定政府鼓励的流通设施目录, 对纳入目录的项目用地予以支持。 (商务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展改革委)
十、完善财政金融支持政策
(三十八) 积极发挥中央政府相关投资的促进作用, 完善促进消费的财政政策, 扩大流通促进资金规模, 重点支持公益性流通设施、农产品和农村流通体系、流通信息化建设, 以及家政和餐饮等生活服务业、中小流通企业发展、绿色流通、扩大消费等。 (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农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粮食局、供销合作总社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十九) 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针对流通产业特点,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开展动产、仓单、商铺经营权、租赁权等质押融资。改进信贷管理, 发展融资租赁、商圈融资、供应链融资、商业保理等业务。充分发挥典当等行业对中小和微型企业融资的补充作用。拓宽流通企业融资渠道, 支持符合条件的大型流通企业上市融资、设立财务公司及发行公司 (企业) 债券和中期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 改进消费信贷业务管理方式, 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 (人民银行、银监会、发展改革委、商务部、证监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减轻流通产业税收负担
(四十) 在一定期限内免征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将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政策扩大到有条件的鲜活农产品。加快制定和完善促进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建设的税收政策。完善并落实家政服务企业免征营业税政策, 促进生活服务业发展。落实总分支机构汇总纳税政策, 促进连锁经营企业跨地区发展。积极推进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 完善流通业税制。 (财政部、税务总局)
十二、降低流通环节费用
(四十一) 抓紧出台降低流通费用综合性实施方案。优化银行卡刷卡费率结构, 降低总体费用水平, 扩大银行卡使用范围。加快推进工商用电用水同价。切实规范农产品市场收费、零售商供应商交易收费等流通领域收费行为。 (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银监会、商务部、粮食局)
(四十二) 落实好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 确保所有整车合法装载运输鲜活农产品车辆全部免缴车辆通行费, 结合实际完善适用品种范围。 (交通运输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
(四十三) 深入推进收费公路专项清理, 坚决取缔各种违规及不合理收费, 降低偏高的通行费收费标准。从严审批一级及以下公路和独立桥梁、隧道收费项目。按照逐步有序的原则, 加快推进国家确定的西部地区省份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工作进度。 (交通运输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监察部、国务院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
十三、完善流通领域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
(四十四) 推动制定、修改流通领域的法律法规, 提升流通立法层级。抓紧修订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 积极推动修改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 研究制定典当管理、商业网点管理、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等方面的行政法规。全面清理和取消妨碍公平竞争、设置行政壁垒、排斥外地产品和服务进入本地市场的规定。 (法制办、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公安部、工商总局、农业部、质检总局、粮食局)
(四十五) 积极完善流通标准化体系, 加大流通标准的制定、实施与宣传力度。 (质检总局、商务部)
十四、健全统计和监测制度
(四十六) 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科学规范的流通统计调查体系和信息共享机制, 不断提高流通统计数据质量和工作水平。加强零售、电子商务、居民服务、生产资料流通等重点流通领域的统计数据开发应用, 提高服务宏观调控和企业发展的能力。 (统计局、商务部、发展改革委、粮食局、供销合作总社)
(四十七) 扩大城乡市场监测体系覆盖面, 优化样本企业结构, 推进信息采集智能化发展, 保证数据真实、准确、及时, 加快监测信息成果转化。 (商务部、粮食局)
十五、加强组织领导
【财税流通部门】推荐阅读:
财税10-05
全省财税工作会议讲话10-10
常年财税顾问协议10-12
流通费用06-16
流通企业09-20
财税系统党建工作总结06-30
财税库银三方协议书08-05
财税信息检索管理系统08-19
农业保险问题及其财税对策08-23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方案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