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学教学

2024-07-13

牛津大学教学(精选12篇)

1.牛津大学教学 篇一

实习结束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就这样无声地流逝在我们每个实习生回忆里,流逝在三洞小学全体师生回忆里,同样也流逝在所有的三洞乡人民回忆里,可以说,我们的到来,带来了不少的欢笑,带来了不少的爱心,带来了不少的温暖,使得整个寒冬不是那么的寒冷!得到是双面的。我们不仅完成了国培计划的任务,而且我们每个人自身从各方面都有所提高!在实习的最后两个星期,我去了许多学生家进行家访,带着爱心,带着责任心,每到一家都让我感慨万千,一点都不夸张!家访的思想感悟和家访计划我已用ppt的形式总结下来,ppt的主题是“因爱而访,因家而访”,该次工作得到了许多的老师认可和赞扬。最后还放在每周例会上与全体教师交流和观赏!目的只有一个,把我这种激情与思想和大家交流!

这段时间,学生们与我们的关系更加的亲密,因为学生们知道我们快要走了!表现在他们为我们写信,画画,举办欢送会等。一切细微的举动我们实习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感动和激动一直伴随到最后一天!

实习的最后一天,学校举办了一场相当气派的欢送仪式,学校的全体师生在操场上集中,每位实习都发表自己的感言!

在教学上的感悟反思和感悟;

1,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相当重要,所以要经常鼓励和表扬学生!

2,学生有什么短处一定不要让其他同学知道!

3,学生在课堂举手提问,哪怕不能回答,老师都要停下来,最好的解决方式是,下课之后单独给他解决问题,而不是反感的态度!

4,针对成绩较差的班级,上课尽量讲的简单些,否则学生会失去自信心,越来越厌学!

5,老师要经常注意学生的情绪波动,要经常和学生谈谈心,多多看到其优点!

6,老师最需要有一颗宽容和博爱之心,当实在是很气的时候,不妨换种角色去反思,而不是计较太多,要知道学生讨厌你总是有原因的,如果自己做的不够好,要尽快调整好自己的态度去正确的对待!

7,老师一定要时时保持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因为要知道学生是很容易受老师影响的,所谓模范作用!

8,学生迟到我们要原谅,而老师一定要有强烈的时间观念,如果意外迟到,一定要向全班学生道歉,相信学生也会原谅,理解的!

9,上课最好是不要拖堂,这是当今学生最讨厌的,所以老师需要把握好授课时间!

10,老师说话一定要严谨,要用随和,亲切的语气,要有层次感,自己都不清楚的东西千万不要随便说出来,所谓的可以随和而不能随便,我想为人处世也一样吧!

11.多听听学生的意见或建议,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但我们要顾全大众!

12,与学生谈私人问题最好不要在课堂或在许多人面前谈,要知道学生愿意向你透露是对你最大信任!

在短短的108天里,我学会了不少的新知识,在各方面都有所感悟和提高!付出是给与他人的,而收获却是自己的;实习的每一天付出都是很值得的,每一份收获都是值得我们欣慰和自豪的!

如今20xx年即将过去,我们一个一个满载而归,心是多么的舒坦而踏实!这个冬季就这样地溜走了,我们还来不及好好回味,迎来的是20xx年的春季,我们每个人心田将会多一片绿荫,将实习带来的温暖散播在走过的每个地方!

2.牛津大学教学 篇二

1 加强听说教学的重要性

2004年1月,教育部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2005年教育部在《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试行)》指出“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的目标是更准确地测量我国在校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尤其是英语听说能力,以体现社会改革开放对我国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要求。”2007年8月教育部出台修订后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可见,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和四、六级改革目标都将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放在了首要位置。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已转变为以素质教育为主,在全面提高的基础上,侧重听说方面的训练,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听说教学,全面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说水平已成为主要的教学课题之一。

2 具体教学改革与实践

2.1 开设视听说课程

2003年末我校大学外语部顺应改革发展需要成立英语第四教研室。

2004年,英语第四教研室抽取03级非专业的12个班级的学生开设视听说课程,每学期16学时,并辅以学生自主学习系统,期望通过两个学期的学习,使学生达到《教学要求》对非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基本要求”标准,即:能够开口进行日常基本会话,能够表达连贯的思想和主题。

随之,开设视听说课程的班级不断增加。至2012年,所有大一、大二的不同层次的英语班级均开设视听说课程。每学期16学时,教材采用复旦大学出版社的《21世纪大学新英语视听说教程》

目前,我部根据过去几年的经验,总结不足,对视听说课程实施分级教学模式。第一级为初级阶段,学习内容尽量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学生能就所听到的语段进行回答和复述,逐渐掌握最基本的句型和表达方式等。第二级为中级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连贯说话的能力,能基本表达个人的意见、情感、观点等。教学方式可采取回答问题、概述大意、描述、复述短文、观点讨论、角色扮演等。第三级为高级阶段,教学内容可扩展到对讨论、演讲、访谈等能力的训练,能够就一般话题进行讨论、演讲、访谈,并掌握讨论、讲演和访谈的基本组织形式和技巧。教学方式主要是辩论、演讲、小组讨论、总结发言等。通过这三个阶段的学习,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提高英语的听说能力。

2.2 开设口语课程

2007年8月教育部出台修订后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针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关于口语的要求,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我部于2008年选派骨干优秀教师加入第四教研室,组建英语视听说教研室。除继续在其他教研室各位教师的大力协助下负责全校的视听说课程之外,开设大学英语口语课程,设立口语班。

大学英语口语课程是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的重点之一。本课程的适用学生为英语基础较好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我们通过高考英语成绩、英语入学成绩以及口语面试成绩三个方面进行遴选)。目前11级共11个班级,每学期64学时。本课程的宗旨是多种技能综合培养,尤其是训练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教学生如何在日常情境中,如学校、社会活动、工作和休闲活动中,流利、正确使用英语。通过学生三个学期的学习,使学生达到《教学要求》中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更高要求”标准。该课程采取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集多种教学模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为一体,利用两人对话、角色扮演、小组活动和班级活动等课堂活动进行更进一步的个性化练习,从而保证了学习语言的趣味性,实用性以及真实性。

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我们对口语班采用分级教学制,分为基础阶段(一级)、中级阶段(二级)和提高阶段(三级)。

第一级,注重于基础英语会话,着眼于训练学生开口说英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口头交际习惯∶清晰、流畅、达意。培养学生用简单而基本正确的英语表达思想的能力,同时训练学生思维清楚,表达具有一定的逻辑性。

第二级,着重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从听说写等方面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适当添加辩论和演讲方面的训练。

第三级,课程着眼于如何从真正意义上突破英语口语,彻底改变传统的单纯由口语突破口语的做法,从听、读、写、说全方位出发,训练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使之在英语课交际中得心应手,最终满足社会对大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口语班学生成绩由期末口试成绩、期末笔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三部分构成。其中,口试为40分,占期末总评的40%,笔试为40分,也占期末总评的40%,平时为20分,占期末总评的20%。

从2006年至今,在校、院、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主办了延边大学英文歌曲比赛,延边大学英语演讲比赛,延边大学口语班汇报演出,并于今年首次举办了延边大学首届英语辩论赛,在各类比赛中选派优秀选手代表我校参加吉林省或国家各类比赛,获得了优异成绩,得到了学校有关领导的认可和好评,也为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和培养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做出了贡献。

3 问题与思考

3.1 教材的选择

在视听说课程教学中,不同层次的班级使用同样的教材,只在讲授重点和难点上有所区别,这种缺乏针对性的教材会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影响教学效果。二层次的学生觉得教材的难度大,难以听懂。一层次尤其是口语班的学生觉得教材过于简单,知识容量不够,不能够满足他们对视听说方面的知识需求。这两种情况均不利于教学。因此,我们应针对不同层次的不同学生采用针对性的教材,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教学的展开,难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3.2 教学管理

由于实施分层次教学管理,一个英语教学班的学生往往来自多个专业,原有的自然班被打破,给教师和学校进行日常的教学管理带来诸多不便。再者,视听说课程每学期只有16学时,占英语课程的1/4,让部分学生觉得并不重要,无故缺席,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为了加强教学管理,全校各院系之间应共同协调、合理安排。

3.3 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

不同层次的学生虽采用不同难度的考核试卷,但并没有设定一个合理的不同层次教学成绩的换算标准,使学生在奖学金评定或其他评优方面有失公平。因此,如何制定科学的考核评估标准成为教学改革发展的关键。我们应深入研究并确立适合多层次教学的考核评估标准,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制定出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准确的考核评估体系。

4 结束语

加强听说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我校近年来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赢得了广大师生的肯定,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我们愿意同广大大学英语界的教师共同努力,实现大学英语改革中对于听说能力的要求,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外语能力的合格人才,促进社会发展。

摘要:该文通过以延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为例,阐明了听说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性,简要的介绍了我校进行英语教学改革的具体情况,并就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解决办法。

关键词:听说教学,大学英语教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牛津大学教学 篇三

【关键词】大学外语教学指南;大学英语课程总体设计思路

一、引言

2014年10月17日,大学英语教学发展与教材建设研讨会于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隆重举行。此次研讨会的目的旨在进一步探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研制工作。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守仁教授和部分指导委员会委员出席并发言。

专家们就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新的发展方向与《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研制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分析了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培养目标、教学手段、数字技术等方面的发展与变化对教育出版所带来的影响,并对新时期的教学实践、教材建设和师资培训出谋划策,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设性和前瞻性的意见与建议。

本次研讨会对于大学英语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进行了论述:以先进的外语课程理念为指导,立足国情,根据语言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需求,构建科学、多元、多层次的课程体系;从英语能力、学业/学术英语能力、英语工作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等领域设计不同等级的教学目标;体现基础性与应用性,提供多种选择,满足大学生专业学习、考研深造、工作就业和个人兴趣与发展等需要。

大学英语课程与高中英语课程相衔接,各高校可根据实际需要,自主确定起始阶段,自主选择教学目标。在三级目标体系中,基础目标是英语入学水平较低的学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提高目标是大多数大学生应达到的目标要求;发展目标是针对各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特殊需要以及学生的能力、需求和兴趣而提出的多元目标要求。分级目标为课程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提供了依据,有利于实施个性化教学。多元教学目标决定大学英语不是一门课程,而是由多门课程组成。大学英语课程根据教学内容可分为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通识教育类英语三个类别,每个类别的课程包括必修课、指定选修课与任意选修课。不同层次高校各个类别的课程所占比例应有不同,并依此设计具有特色的个性化教学模块。

二、新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从上面的论述中,不难看出新的大学英语的课程设计思路具有自主,分级和多元三个特征。

(1)自主性

自主性即自主确定起始阶段和教学目标。例如教育部直属院校,“985”和“211”重点院校学生入学成绩普遍较高,英语基础普遍较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首次通过率较高。这类院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较高的起始阶段。如第一学期的教学目标为:完成基础目标,即完成高中到大学的过渡,增加词汇量和阅读量,在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打下坚实的英语基础。每一阶段的教学目标如下:第二学期教学目标为:完成提高目标,即达到大学英语四级水平。第三学期的教学目标为:完成发展目标,即达到大学英语六级水平。第四学期目标为:完成专业学习、考研深造,工作就业和个人兴趣与发展所需的英语基础。普通高等院校可以参考以上内容,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2)分级性

不同生源地的学生英语基础差异较大。有些省市,如直辖市和沿海开放城市对英语教学投入较大,学生英语基础较好。有些内陆省市对英语投入相对偏小,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分级教学对于提高教学成效有其必要性。分级教学有利于做到因材施教,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师资和合理配置。

关于大学英语的分级教学,各个院校可以根据学生水平和教师情况自行制定适合的分级方法。常见的分级方法是分A、B级,或是A、B、C级,或是A、B、C、D四个级别。其中最常见的分级方法是分为A、B两级,并尽可能的增加A级班级数量,至少不少于20%,如果能够有40%的学生在A级班级,更加符合规模和效益之间的关系,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多元性

根据王守仁教授的发言,大学英语不是一门课程,而是由多门课程组成。大学英语课程根据教学内容可分为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通识教育类英语三个类别,每个类别的课程包括必修课、指定选修课与任意选修课。

重点院校学生英语基础较好,可以在第二学期组织学生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在第三学期组织学生参加大学英语六级考试。通过六级考试可以认定为修完大学英语课程。在第四学期可以由学生自主决定是否选修英语。

大学英语选修课应具有多元化特征,可以开设的课程包括;英语基础技能类课程,如大学英语听说或大学英语基础翻译等;英语基础技能类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基础。商务英语类课程,如商务英语口语或外贸函电等。商务英语是学生在求职和就业中非常实用,是一门很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专业英语类课程,如会计英语或计算机英语等和专业相关的英语。专业英语类课程能够为学生今后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测试评价类英语,如雅思英语或托福英语等,这类课程可以满足学生出国深造的英语学习需求。

三、结论

大学英语课程总体设计思路应做到符合英语教学规律,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又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和发展。

参考文献:

4.牛津大学教学 篇四

老年教育,是一个新生事物,怎样才能使老年人在学习中,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此教中我们本着欢乐教学的方式,激发老年人的学习兴趣,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教授花鸟课中,为了使学员不感到乏味,我们开展了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先后学了竹、菊、梅、兰、荷花、葡萄、禽鸟和虾的画法。在讲解的过程中,从花形结构到点染、勾染的用笔、用色、用墨的技法做到了详尽的讲解之外,同时也注意讲解各种花卉的生长习性、生长规律等有关知识的概括,引导学习者接近生活,感受生活,进而提高绘画的兴趣。如在葡萄画法讲解过程中,首先讲了葡萄的栽培技术,以及葡萄在生长过程中从什麽是老干、何为新枝,哪个枝上能结果,哪个枝上不结果都描绘的淋漓尽致,使学生下笔时更有着落,也讲解了葡萄栽培中缺水时果农的焦虑心情,忙于剪枝时晨露不仅打湿衣服,修剪腾枝,往往是露水从袖口一直流到裤兜子里等的千辛万苦,使大家感到葡萄吃起来是甜的,可是在它的背后,酸甜苦辣都有哇!这真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使学员对生活的感悟,对劳动人民的敬仰,不由的激发了学生画葡萄的热情。

学习画中国画,“笔墨”是表现艺术的载体,也就是说是主要的手段。而彩色也是很重要的角色,起到烘托扶助的作用,使画面增辉、光彩照人。在讲述笔、墨和彩色的运用和相互之间的关系时,似笔者墨之师也,墨者副将也。老师引用了米德的描写战场的诗句:北华收复赖群雄,猛士如云唱大风,自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老同志听了更觉得心情震撼,从中悟出了绘画之理,倍觉其乐融融。

作为一个教师,影视博采众长,心胸开阔的,能容纳不同的艺术派别和主张。在教学中,和对学员作业的讲评中,十分注意引导学生“涉猎中外,吞吐古今”,不使学员在创作有一种学术见地上的压迫感,而是自由的探索和孜孜的追求,从容、自如,轻松地进行绘画。在一次讲评中,有一位学员的作业,画了一头牛,旁边一棵树,背景是云天,都是用墨画成的,没什么浓淡,不好看,看上去既像西洋画的风景,局部的树和牛像中国传统的剪纸。老师观赏后,品评时并没否认,而且首先肯定的是优点,而是建议如果在树的枝干和牛背上,再加一些红光,很像夕阳夕照之下的影物,这幅画就更完美了,墨就不是一团死墨,也就活起来了。通过老师的讲评,学员在这幅画不仅增加了信心,而且找到了自我,知道了这幅画的优缺点。明确了自己的短处后,在今后的绘画中,把力量用在“攻其所短”上。认识了自己的长处,并能“扬其所长”,达到了心情舒畅的进行绘画。

5.大学教学评估 篇五

同学们所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于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方面。

高数学习知识偏难,同学们存在的问题也较多。○1高数课程进度快,学习的知识不扎实,消化不充分;○2习题课设置太少,对习题的解决、处理不及时,很多不会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3高数课安排在第一节易犯困,听课效率不高;○4高数答疑场面混乱,老师少,学长学姐混在问问题的同学中,不易被认出。同学们针对相应问题也提出了一些建议:○1建议调整教学进度,明确重点,扎实以后所需内容的学习,淡化不需要的知识;○2注重习题的训练与解答,注重答疑环节,对答疑活动的安排应更加合理。

1作业多,课堂讲授知识点不多,对提高英语能英语学习也存在一些问题:○2对语法的重视不够。1多增加些对考级的对应训练,力帮助不大;○同学们建议:○2注重提升英语能力,提高课堂效率。多些自主性的学习;○

1课程开设化学、物理不针对其他方面和从总体安排上也提出了一些问题:○

2课程安排比较松散,时间利用合理,与专业无关的课程对学习没有什么帮助;○

3中午1:00上课不太合理,中午时不充分,也不利于同学们安排自己的时间;○

4专业方面的介绍、专间紧,很多同学不能午休,导致下午上课没精神、犯困;○

5各科的答疑不够重视,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同学们业课没有相应的指导学习;○

1课程设置更有针对性,课程安排集中一些,针对相关问题也提出了一些建议:○

2希望开设一些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入门的课程,由老使时间能够整块被利用;○

3教学方法更灵活一些,不仅局师介绍一些经济类入门的书籍,供同学们选阅;○

4语文课的实用性更高一些,让同学们收获更多。限于课堂,也要延伸到课外。○5更好地组织一下答疑活动,使答疑秩序更好,更快、更有效地解决同学们在学○习上的问题。

同学们对任课教师的工作都十分满意。老师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倾其所能教导学生,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悉心讲解,不辞辛苦,不厌其烦。使同学们感受到老师的热情与关怀。

二.学生学风方面的评估

同学们对自己这一阶段的学习状态做了自我剖析和总结,也对班级的整体学习状态有自己的分析和评价。总体上来说,大家初入大学,对待学习,态度较为认真,有这一如既往的热情和上进心,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学风比较严谨。1学习上还不是很踏实,心不静在研究问题上不求但也存在着各种不同的问题:○2懒惰心里偶尔会作怪,逃课睡觉、出去玩,课堂上睡觉,对学习精、不求细;○3课堂纪律相对较差,上课散漫,不重视课堂学习;○4对自主学不够勤奋用功;○

5缺少创造力、想象力。习还不适应,自学意识不强;○同学们通过自我剖析、总结对这一阶段的学习进行了反思,也发现了自己的问题,并表示今后会注意自己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和状态,更加积极地去学习、思考,尽快地、更好地去适应大学的生活。

三.教学环境评估

几乎所有同学都认为教学设施与环境都很好,为同学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我们能够舒适地学习,大家对学校的教学设施比较满意。但也发现了一些1上下课时楼梯十分拥挤,存在安全隐患,易发生踩踏等安全事故;○2在问题:○

3逸夫楼、教学楼卫生间味道比较重,致使附近地教室中偶尔发现有坏的凳子;○4图书馆自习的地方少,但是想去自习的同学多;○5图书馆藏书方味道也不好;○

6体育教学的设施较少,体育馆、健身房等不对外开放;很多,但是新书不多;○7同学们保持环境卫生的意识差,经常在教室吃过东西后乱扔食品袋、乱扔废纸○等给清洁人员带来了很大麻烦。

1建议上行楼梯和下行楼梯分开,这针对这些问题,大家商讨了一些建议:○

2增加打扫逸夫楼、教学楼卫生间的次样既安全,也能尽快疏散楼梯上的同学;○3图书馆多增设一些自习的位置,及时购进新书、经典的书籍;○4对体育设数;○

5增强同学们保持环境卫生的意识,使大家自施进行修缮,体育馆等对外开放;○

6.大学教学计划 篇六

二、各院系根据教务处的要求组织本院系各专业教研室,严格按照教学计划拟订专业年度执行教学计划初稿,并在规定的时间内交本院系教学干事处统一审议、修改后报教务处审核批准。

三、学院制定教学计划执行表时应按照要求认真填写所有内容,对于任何因计划制定人不认真而造成的漏课,多课及重复课的现象将按照有关制度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四、教学计划执行调查表制定后经教务处批准后,各教学单位必须严格根据年度执行教学计划落实每一课程的教师、大纲、教材,安排好各教学环节,并据此进行教学管理。

五、教学计划必须保持相对稳定,一般情况下不做大的变动。在执行过程中根据需要确需做个别调整的必须由专业负责人在学校下达制定《学期开课计划表》之前提出调整意见并填写《长春理工大学教学计划执行变更申请表》,经所在院、系论证同意,报教务处由主管处长审批后,方可执行调整方案。若属实施重大教学改革项目,需经教学工作委员会审议,由主管校长审批后方可执行。

六、《学期开课计划表》中设置的课程及教学环节是学校要求教学单位及有关部门必须保证完成的教学基本任务,承担这些任务的教学单位和部门要负责落实开课的一切条件,确保教学计划完成,不得以任何理由影响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七、每学期教学任务及课表是根据年度执行计划所列课程及学时要求安排的,未列入该计划的课程及环节未经批准一律不予安排。

八、凡已经批准执行的教学计划,任何人必须严格遵守,不得以任何借口增开、减开、更换若干门必修课程(含必修课的实践教学环节)。凡未按规定报批而擅自更改教学计划者,均按教学事故处理。

九、若为了完成更大教学改革项目而进行教学计划较大幅度调整,需经教学工作委员会审议,主管校长审批方可调整。

第一条 高等学校教学计划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总体设计的具体体现,是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及有关工作的基本依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首要环节。

第二条 教学计划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法规性文件。教学计划的制订、执行和修订是高等学校最重要的教学立法和执法活动之一,必须按严格的规范和程序进行。

第一章 教学计划的制订

第三条 根据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教学计划由学校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教委的有关规定组织制订。学校通过教务处结合各类专业的具体情况安排落实。

第四条 制订教学计划的工作程序:

1.教务处提出各专业制订教学计划应遵循的原则和指导意见,经学校审批后,作为学校的文件发至各系、各教研室;

2.各系根据文件的要求,组织本系各专业教研室,按专业培养目标拟订专业教学计划初稿交系;对于某些按学科大类培养的包括若干专业的宽口径教学计划,由系主任直接主持,有关专业教研室派人参加拟订;

3.各系应对本系各专业教学计划组织审议、修改,由系主任审定签字并加盖公章后送教务处;

4.教务处对各系(专业)教学计划组织审查并报校长审批。经校长批准后的教学计划,即为学校法定文件生效执行。

第五条 教学计划的主要内容:

1.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业务规格、基本要求和学制;

2.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及课内外学时学分分配;

3.教学进程表;

7.牛津大学教学 篇七

1 借鉴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先进教学经验

宁波诺丁汉大学是中国第一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独立校园的中外合作高校。该校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与国内其他高校并无多大差别, 尽管如此, 但为何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竟能培养出如此超常英语能力的学生, 有资料显示宁波诺丁汉大学首届259名本科毕业生中, 约65%的学生因语言优势申请到包括英国30多所顶尖高校, 美国哈佛大学、加州大学等知名高校留学时, 只要出具学生已获得的英国诺丁汉大学学位证明书就可免考雅思、托福。另外, 该校毕业生同样受到了用人单位尤其是外资企业的关注, 其中不少企业都属于世界500 强。[1]以上这些事实足以说明该校学生的英语实力。笔者认为宁波诺丁汉大学的英语教育具有如下特点。

首先, 需求分析做得好是宁波诺丁汉大学一个重要特色。该校将社会需求和学习者个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做到了如下几个了解:1) 对中国基础教育情况的了解;2) 对中国高等教育情况的了解;3) 对中国高考制度的了解, 具体包括对中国浙江省高考英语试卷以及英语考试成绩背后学生实际语言水平的了解;4) 学生入学时的英语听说能力的了解等。[2]

其次, 宁波诺丁汉大学办学理念就是培养国际型的专业人才, 因此教学语言就是英语, 全英文教学加学术英语模式为造就具有高英语水平的国际化的专业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 作为四年学业的基础课程, 即英语课程的设计目标就是帮助学生获得用英语学习语言之外的专业知识、完成大学课程的能力。比如:1.将语言技能与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相结合, 目的就是帮助学生获得基本的学术交流和学术研究能力;以学术英语为不同专业的共同课目, 并将英语学术程式和英语学习技能都融入各具体的专业课程中, 分三个block进行语言强化训练;3.整个第一学年就是强调语言层次和英式大学教育两个学习策略的培训, 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以及为学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提供学习方法上的保证。[3]

尽管上述诺丁汉大学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难以为国内各高校的英语课堂教学完全照搬照抄, 因为学生的学习英语的环境、师资力量不尽相同, 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并从中得到启示, 使课堂英语教学取得最佳效果。

2 宁波诺丁汉大学对我国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教学模式的启示

依据国情, 尽管我国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还无法完全借鉴宁波诺丁汉大学的教学经验, 但是完全可以从中得到启示:就所开设课程而言, 应设置符合我国实情的“基础英语加后续英语即专门用途英语 (这里所说的专门用途英语是指EAP) ”课程, 因为层次有别;就教学模式而言, 应该正确分析学习者的实际英语水平, 采用“计算机网络+自主学习+EAP双语教学”, 即课堂使用语言应该是“英语适当附带母语”来进行, 并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 同时还得依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认为这种模式符合现阶段国情。因为国内各大学英语EAP教师的专业英语水平远不如宁波诺丁汉大学的EAP师资水平。笔者从上述诺丁汉大学先进教学经验中得到启示, 拟提出如下几种看法, 以示借鉴和利用。

2.1课程定位要明确

宁波诺丁汉大学需求分析做得很好, 其教学效果有目共睹。具体而言, 该校学习英语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入学第一年就是学习英语。而第一年的英语教学目标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在大学期间顺利完成学习而提供语言支持和学习技能培训。其课程设计强调学术英语 (EAP) 学习, 以便学生在不久的将来能够进行独立学习, 独立参与学术活动并为今后三年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而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听、说、读、写应用能力。由于“应用”没有方向, 只能用去应对各种英语考试。[4]因此, 其结果可想而知。故笔者认为我国大学英语是否也应该认真分析目前形势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迫切要求, 充分考虑作为语言教学的英语如今所显现出来的工具性、实用性以及专业性的特点, 同时还要做好社会以及用人单位对英语学习者的个人英语能力的需求, 并基于这种需求设置课程, 研究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使之更好地为培养能够参与国际竞争之行列的英语人才做出贡献。

2.2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宁波诺丁汉大学就是培养国际化人才, 其重要手段就是“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该校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注重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具体表现:1) 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设施——自主学习中心。该中心为学生提供了与课程相关的:一系列涉及语言的听、说、读、写各技能的音像及印刷资料以及如何使用相关资料的建议;2) 设置专门IP地址直接与本部链接, 达到资源共享;3) 有专门教师负责向学生介绍如何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设备查找参考书, 如何在自主学习中心练习语法、阅读、听力和发音;4) 导师制的有效实施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需求, 导师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真正扮演了“倡导者、设计者、顾问、培训者、评估者以及学习者、研究者的角色”。[5]而国内高校虽然也提供自主学习的设施, 但定期开放使用, 而且所学内容只与听力课的内容相关, 负责教师只起开门和负责维修作用。

2.3合理利用网络技术手段, 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据了解, 宁波诺丁汉大学为了同世界一流大学保持同步, 搭建了三校 (宁波诺丁汉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及其马来西亚校区) 统一的网络教学平台Moodle系统, 做到了教学资源共享, 共进教学互动, 开展话题讨论等。

我国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若能像宁波诺丁汉大学做到上述教学资源共享, 共进教学互动, 开展话题讨论等事宜, 而且充分且合理地使用多媒体网络技术, 就可以为满足学生、社会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的后续英语课程提供了诸多条件:1) 将学生从课堂中解放出来,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 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内容, 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 通过人机交互、师生互动、好友交互的多维交互, 为师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交互学习环境, 有利于开展个性化教育;3) 突破了课堂的“围墙”和教学时间、空间的限制, “教”与“学”更加灵活。[6]故某种程度上可以起到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作用。

2.4课堂教学的双语化可满足师生共同需求

宁波诺丁汉大学实施全英教学模式, 学生校内、校外完全浸泡在英语环境之中, 所有一切事宜完全用英语去思维、去解决, 总之, 学生具备过硬的英语能力。相反, 我国内地高校没有这种语言环境, 但面对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速, 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亦面对一种挑战, 是采用全英教学还是双语教学?笔者认为我国内地高校在校本科生还不完全具备这种能够接受全英授课的高水平的英语素质, 至少存在一定的层次差别。再说大学英语师资水平的限制, 一定程度上也会阻碍全英授课, 尤其是EAP大学英语后续课堂教学。因此认为课堂教学使用英语适当加母语的双语授课模式是最佳选择。

2.5 课堂内教师角色的多样化可养成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纵观宁波诺丁汉大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不难看出我们的课堂缺乏教师大胆放手, 即把绝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来使用, 其主要原因就是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缺乏, 不敢大胆地向学生提出更具专业性、挑战性的问题, 只是占用课堂绝大部分时间来讲授语言知识, 少许课堂活动也只是提出一些框架内的思考问题, 甚至是简单的日常会话而已。由于师生长期各自充当语言知识的传授者和被动接受者的角色, 久而久之学生明显产生了懒惰、依赖意识, 更谈不上思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再看看宁波诺丁汉大学的课堂, 教师不是知识的灌输着, 而是指导者、组织者、咨询者、帮助者, 课堂上教师成功扮演着“师生平等合作”的角色, 教师上课时从不照本宣科, 而是采用多种方式与手段来帮助学生主动理解知识, 并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教给学生的是自主学习的方法, 即所谓“授人以渔”。教师课堂上从来就不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 而提出的问题、所留课外作业也不是简单上网查询就能找到的答案, 而必须是协力合作并经过课外到图书馆、网络查阅大量文献资料, 并经由自己的认真分析、积极思考方能解决的问题, 因此学生的英语学习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主动性。总之, 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同时激发学生相互切磋和深入思考以及创造性学习的精神。

3 结语

高校大学英语为了适应教育国际化挑战, 必须开设大学英语后续课程, 这将是时代所趋, 是高校英语教学改革之必然。

由于学生层次有别, 开设多元化的后续课程以及适应我国本土型的教学模式, 即可借鉴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先进教学经验, 所开设的多元化后续课程必须以ESP需求分析理论为导向, 视各高校的实际情况, 逐渐实施“计算机网络+自主学习+EAP双语课堂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使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进而更好地满足国家、社会之需, 最终达到能够参与国际化竞争人才培养之目标。

摘要: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 我国高校除了开设基础英语之外, 还要开设后续英语。教学模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成败。鉴于此, 该文拟借鉴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先进教学模式, 并从中得到启示。

关键词: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教学模式,借鉴,启示

参考文献

[1]宁波日报、宁波新闻、2008年7月6日, 第002版.

[2]束定芳, 陈素燕.宁波诺丁汉大学英语教学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发[J].外语界, 2009 (6) :24-26.

[3]陈素燕.宁波诺丁汉大学的英语强化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 2006 (1) .

[4]蔡基刚.宁波诺丁汉大学和复旦大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差异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 2011 (1) :20-23.

[5]蔡朝晖.宁波诺丁汉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支持体系[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12) :93-94.

8.牛津大学教学 篇八

摘  要:本文结合应用技术大学的实际,探讨大学英语教学战略调整的方向。

关键词:应用技术大学;大学英语教学;教学战略调整

引言:2013年年初,教育部启动了应用技术大学改革试点研究,推动全国 630多所1999年后升本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方向转型发展。全国有36所高校成为改革试点的学校,成为首批建设应用技术大学联盟成员,这就意味着这些试点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走一条与普通高校不一样的道路,即以技术应用为导向,突出产研教协同,建立健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最近几年以来,大学英语在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国内众多高校开始压缩大学英语学分,变革大学英语课程。大学英语教育已由硬性的、统一的教学要求指导的时代进入到强调个性化教学和多元化发展的“后大学英语时代”。

一、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问题

首先,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模糊,应试导向严重。《课程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流图。这些目标其实比较空泛,并没有明确界定“学习、工作和交流”的类型,加上原《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大纲》将考试目的定位于“考核已修完大学英语四级的学生是否达到教学大纲所确定的各项目标”,使得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模糊、教学大纲被当作考试大纲,导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大学英语教学应试导向严重。其次,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等相对滞后。目前国内许多高校开设了不少后续课程,但总体上来说缺乏延续性和系统性。有些高校忽略了学生的个性需求,开设出的选修课程是为了满足老师的岗位要求,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性需求。目前的外语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只能围绕着为语言而学习语言,从而造成了基础英语教学和专业知识学习的严重脱节。

二、大学英语教学战略调整

(一)推进课程设置改革。要通过改革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积极推进大学英语的战略调整,就必须要坚持避免将大学英语仅仅作为一门独立的纯语言学习的基础课程来教的指导思想。课程设置也必须要同时满足两个方向:满足学习者学习语言的要求以及课程必须在内容上与学生特定的学科有关。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语言知识的传授和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应该只占整个教学过程的一小部分,其他的则应该放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引导学生探索如何学习和研究。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是通过唤起学生内在的学习激情来加以实现,合理的课程设置不仅会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动力,而且还会使他们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效地避免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后果。

(二)构建现代化混合型教学模式。新媒体时代的沟通方式彻底打破了传统人们学习和交往的障碍。在近几年的大学英语教学中,互联网上的交流平台备受师生青睐。师生之间、教师之间以及学生之间在课程资源共享、辅导、讨论、答疑、递交与返还作业、指导实习、指导论文等方面的交流均可以通过网聊系统实现。学生在与教师的教学互动中不断整合和重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促进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与MOOC网络课程的融合。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在近乎于传统教学的MOOC模式中,学习者可以用较高的效率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而在学习过程更依赖于网络和群体的MOOC模式中,学习者主动研究探索的能力更能得到锻炼。而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之下,我国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与课堂,方法手段比较单一。MOOC的来临是一次契机,鼓励他们掌握在线学习方法,有利于促进传统课堂和网络学堂相融合。

将MOOC与大学英语教学联系起来,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可能,进行更加积极的个性化的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学习进度,做了练习能够得到及时反馈,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改进学习方法;此外,运用多媒体软件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材料,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使学习变得轻松,学习内容易被接受。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又浩大的系统工程。为了更好地发挥向双语教学过渡的桥梁作用,大学英语教学和大学英语教师都面临着巨大挑战。大学英语教师虽然难以承担起纯粹的专业英语教学,但是完全可以努力改变自己单一的知识结构,将大学英语教学和专门用途英语基础知识教学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大学英语从基础性向专业性和双语教学的转变,以更好地发挥其在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参考文献:

[1] 章木林. “后大学英语时代”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初探 [J]. 江西科技学院学报, 2012,(9).

[2] 高琳琳. “后大学英语时代”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 企业导报, 2014,(14).

9.大学课程教学反思 篇九

一、当代大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代大学数学存在的问题多种多样,最突出的就是思想态度的问题、教师教学的问题以及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问题,这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应当引起重视。

(一)观念态度的问题

态度决定一切,观念体现态度。21世纪以来,数学对于高科技的发展及计算机的应用和各门学科的进步都要做前所未有的作用,但是人们对于数学的认识较为落后,想当然的运用传统观念认为数学都是理论性的大量计算,忽视了数学在很多领域都有一定的重要意义。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的数学科学现状和未来方向委员会主席茹伟德曾经说过:“只有很少人认识到能够被如此称颂的高技术本质上是一种数学技术”②。这说明了世界各国对于数学的理解都是有误的,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才能意识到数学教学的重要性,而在我国尤其如此。现在我们对于数学的理解更偏向于数学的工具性功能,而忽视了数学在培养人身心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教师教学的问题

当前数学教学方式主要还是教师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学生的“接受式”学习方法。教师的上课方式有一整套惯例:课前备课DD复习上节课重点内容

DD引入新课DD讲解本节重点内容DD提问、分析、总结的模式进行③。这种依次循环的枯燥式教学方式,不仅单调乏味,缺乏活力和感染力,同时也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没有办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

(三)学生学习的问题

学生的学习质量不断下降,学习自觉性也很难激发。如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已经无法和从前媲美。现在的学生普遍娇生惯养、缺少的是迎难而上的精神,对待数学难题选择放弃或者抄袭,没有钻研的习惯,问题稍微复杂一些,计算稍微繁琐一些,学生就会出现畏难退缩的情况,学生就等着老师来做,依赖教师的心理比较强。学生在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上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心情浮躁,计算过程稍有迟疑就不愿意继续进行,不注意思想方法的理解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二、大学数学教学问题的解决措施

反思大学数学教学问题的形成及内容,深入了解大学数学出现问题的原因,查缺补漏,提出一些科学有效的大学数学教学问题解决措施。

(一)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教学态度

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态度,从数学教师入手。首先教师要转变自己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实施者,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及教学态度应该端正,因为教师的教学理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课程学习及课堂学习效果④。其次教学理念上,其一,教师要明确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还原数学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密切关系。其二,教师应该将数学教学思想渗透学生学习的点滴,让学生真正学会用理性的数学逻辑思维去考虑问题。其三,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书本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必不可少,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学习当中都能够活学活用。

(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

大学数学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有目共睹,但是学生对于数学学习还不够重视,要帮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数学的学习,才能够帮助数学老师从根源上解决学生数学学习的困难。其一,强调数学学习的重点在哪?要让学生明确数学学习的重点,才能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学习起来才不会盲目,才能有计划的去进行重点知识的学习。其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数学学习的意义在什么地方,这样才能使得学生明白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三、小结

10.牛津大学教学 篇十

论文摘要:大学课堂是进行大学教育的重要场所,以何种大学精神指导大学课堂决定了大学能培养出何种人才。在这种精神的指导下,我们的大学课堂应该承担怎样的任务,大学教师又将承担何种职责,这是本文将要解决的问题。

论文关键词:大学精神 大学教学 贯彻

大学课堂是进行大学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大学师生思想交流、灌溉出智慧之花的神圣殿堂。在不同的大学精神指导下的大学课堂会培养出不同的人才。而大学精神为何?又如何在教学中贯彻这种精神?这是本文需要解决的两大问题。

一、大学精神的内涵

《礼记·大学篇》中提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新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道出了大学精神的精髓:大学教人的道理,在于彰显人人本有的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且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并且保持不变。

这简单的一句话中蕴含了深刻的内涵。大学的首要任务,是要激发学生内在的潜力,使学生成为兼具德行与智慧的人才。在此基础之上,还要使学生拥有促使他人和社会向着更加崇高而美好的未来奋进的能力。最后,不论在提升自己还是在促进社会进步方面都要精益求精,并以此为人生目标。

因此,在这种大学精神的指引下,大学首要的任务就是培养人。大学不是为了某一个单位培养特定的人才而存在的,而是要培养在今后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里能带动社会走向美好未来的人。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郑南宁说过:“大学生的价值观,实际上决定了我们未来社会十年、二十年的价值取向。大学不应该为一个企业来培养一个毕业以后马上能够使用的专门性的人才,而是要思考怎么能够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基于此,笔者认为,大学精神的精髓可以这样归纳:大学要培养的不是社会现在想要的人,而是社会今后需要的人才。

二、大学精神在大学课堂上的反映

那么,社会今后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需要具备何种品质的人才能将社会带向更加美好的`未来?为培育出这样的人才,作为传授知识、教导学生的直接场所,大学课堂应当承担怎样的责任呢?

本文认为,除了道德因素之外,创造力是一切能力的基础,也是推动社会发展最直接的动力。因此,大学培养的人才,除了应当具备高尚的情操、坚定的信念以及崇高的理想之外,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应当是大学的首要任务。同时,适应能力是学生融入社会、融入集体、影响并改变他人的先决条件,因此,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也是大学的重要任务。

要培育出具备适应能力与创新精神的人才,需要大学这个小社会从方方面面进行努力。但是作为“教与学”最直接的场所,作为大学教师与学生交流思想的重要场所,大学课堂所承担的任务最为直接。因此,大学课堂也就自然而然的承担起培养学生适应力与创造力的大部分责任。

适应力与创造力体现在课堂中的是什么呢?本文认为,在大学课堂中达到锻炼学生适应力的目标主要是通过让学生“接受”知识实现的;而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则体现在“批判”知识上。因此,大学课堂上学生“接受”知识与“批判”知识就成为大学精神最直接的反映。

三、大学精神在大学教学中的贯彻

要将“接受”知识与“批判”知识融汇在课堂之中,就必须在课堂上做好“传授知识”与“启发式教学”两个部分。

本文认为“传授知识”应该分两个部分,一是让学生接受知识本身,二是让学生接受老师在传授知识时的思维方法。基础知识与思维方法两者都是支撑大学教育的两大基石,缺一不可。要做到在课堂上既传授知识本身,又传授思维方法,这需要教师从各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教师课前备课必须充分、系统化,做到脱稿授课”。教师就是为了让学生比较轻松容易的学到知识而存在的,因此,教师备课的目的就是要将深奥的知识点简单化,这必须经过教师深刻的理解、反复的思考,再通过设计合理的授课思路,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学生通过教师对知识点的剖析、解读,顺着教师的思维进行下去,就可以在学到知识本身的同时,学到如何学习知识点的能力。 其次,选择合适的授课方式很重要,是决定学生课堂学习量的关键因素。“教师在大学课堂上的行为可以分为以下几种:讲授、板书、提问、指导学生看书或做练习、指导学生活动或实验、声像、教师形体或实物演示、教师赞许学生或批评学生、教师回答学生提问、与学生讨论、布置作业等。”好的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不同的授课对象、学生不同时期的表现等因素变换课堂行为、选择不同的授课方式。一成不变的授课方式必然会使学生昏昏欲睡,达不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再次,带着激情授课。教师授课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如果课堂上教师不能倾注感情,必然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这种情绪是教师对生活、对事业、对学生所持态度的直接反映,也是学生从教师身上学习到对工作、对生活、对人生应持何种态度最直接的体现。激情授课除了要求教师端正教学态度之外,也需要配合一定的方法才能将这种情绪外化。例如,多利用身体语言、多与学生进行眼神交流、运用不同的表情以及用音调的变化体现出情绪的变化等等。

“启发式教学”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其核心是启发学生的思维,但是这种思维并不是随意性的,教师在这种教学中起到的是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从多种方面考虑问题、引导学生完善自己的思维。要做好启发式教学,需要教师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努力。

一方面,教师必须明确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教师必须改变过去在课堂上“我讲你听”的单一形式,更多的充当领路人的角色,引领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另一方面,善于“问问题”。一个好的引导者,最拿手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提出问题。用问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接近答案,用问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另一个问题,同样也用问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答案。在不断的思维碰撞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启迪他们的智慧。

总之,大学课堂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场所,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不应该仅仅是知识,更多的应该是学习的方法以及思考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真正意义上具有“适应力”与“创造力”的人才,才能从本质上彰显大学精神。

参考文献:

【1】《陈嘉庚教育思想对培育我国现代大学精神的启示》,《经济与社会发展》9月

【2】孙继兵,杨薇,武建军,闫殿然,《提高大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教学策略》,《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第二卷,第三期,9月。

【3】李杰,《日本大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和启示》,《长春大学学报》,第17卷,第2期,204月。

【4】李文山,《中国大学精神的内涵及其演变》,《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期。

【5】党亭军,《大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做些什么———对现行大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与建议》,《当代教育科学》,15期。

【6】ELLMEJM,〔J〕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教育丛书《教育———财富蕴藏其中》〔K〕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7】陈海容,《论大学精神的思想内涵》,《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12月。

11.大学教学机制必须改革 篇十一

[关键词]大学教学;教学机制;教学计划;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1)03-0009-03

过去,我国大学按照传统的“三中心”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所运用的机制也是大一统的教学机制。很明显,这种机制不适合于创造性教学,它已经成为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桎梏。因此,大学教学机制必须改革,建立与实施创造性教学相适应的教学机制。

什么是创造性教学呢?概括起来就是独立、自由、民主和竞争,这些都是西方发达国家教育的精髓,只有遵循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教育规律,才能建成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

1独立、自由、民主和竞争的教学机制的内涵

1.1关于独立的机制

独立与统一是对立的,只要统一而不许独立,这是违背创造性原则的。因此,应当倡导教育独立、大学独立、教学独立、教师独立和学生独立,这既是教育原则,也是教育运行的机制。例如,每个教师都拥有独立从事教学与研究的权利,他们可以依据教学大纲独立自主地选择自己满意的教材、教学方法与教学研究课题。又如,关于大学生在学校的地位问题,我国教育界围绕着到底是以教师为主体或是以学生为主体问题,长期争论不休。其实,这个问题应当是不言而喻的。美国大学创造教育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每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人,是自我设计的实践者,是自己命运的承担者,是自己奇迹的创造者。因此,创造性教学必须一切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一切都要尊重学生的选择,一切都要有利于学生的成才。这个道理很简单,无论是教师还是大学,都是因为学生而存在,没有了学生,也就没有了大学,所以,美国耶鲁大学第20任校长斯密特就对学生说:你们就是大学。

1.2关于自由的机制

自由与管理是对立的。没有自由就没有创造,这是一条普遍的真理。大学是从事高深学问研究和培养人才的机构,以自由的机制,从事教学与科学研究。什么是自由?自由一词的拉丁文原意是“从束缚中解放出来”之义,因此自由就意味着“强制”不存在。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John StuartMill,1806~1873)在《论自由》一书中说道:“让我们自由认识、抒发己见,并根据良心作自由的讨论,这才是一切自由中最重要的自由。”在谈到自由与教育的关系时他说:“有天才的人乃是而且大概永远是很小的少数,但为了要有他们,却必须保持让他们生长的土壤。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地呼吸。有天才的人,就是比任何人有较多个性的。”

但是,我国教育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并没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教育,宁愿使学生们相同,但却很少允许他们的个性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展。笔者常常听到学生们抱怨,他们没有自己的兴趣,往往被家长、学校包办代替,所以没有学习的动力。因此,应当倡导自由的教学,让学生有自由选择学校的权利,自由选择专业的权利,自由选择课程的权利,自由选择导师的权利。总之,要让学生做到:我选择,我喜欢;我梦想,我实现;我创造,我快乐!

1.3关于民主的机制

自由、民主与教育的关系,是教育哲学研究的一个重点,历来受到教育学家们的重视。民主不仅是一种政体的形式,它还是一种学术研究与讨论的方法,而且也是推动教育发展和培养人才的机制。因此,教育不仅需要发扬民主精神,而且她还赋有促进与完善民主的功能。

就大学而言,民主原则主要体现在领导的决策与管理,领导与群众的关系,以及教学和科学研究中师生关系等方面。什么是民主?简单地说,就是由民自己做主,但这还没有诠释民主的实质。那么,什么是民主的实质昵?从根本上来说,民主是少数人要服从多数人,但多数人又不能压迫和剥夺少数人的自由的权利。这就犹如法国17世纪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所言:“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

毋庸讳言,我国教育中十分缺乏这种民主精神,这主要是由于“官本位”和“师道尊严”的束缚,从而压抑甚至是窒息了学生的创造精神。通常的情况是,在教学中学生是很难向教师提出不同的意见的,科学研究中助手也是不敢向导师提出挑战的。在这一点上,我国教育与西方教育的差距是巨大的,正是这个原因压抑了我国杰出人才的成长。

美国华裔信息技术权威李开复的成长经历,颇能说明民主精神对于成才和创造性的研究是多么的重要。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雄踞美国前三甲,他原本是慕其名而进入了该校法学院,但是一年以后,他发现自己对法学并不喜爱,于是就转到该校并不著名的计算机系学习,并且放弃了在该校一年多获得的法学学分。这个转变,对于实现他的理想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计算机系学习时,他的创造性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提出了与导师截然不同的技术方案。虽然他的导师不同意这个方案,但导师却说:“我不同意你,但我支持你。”这种民主精神,充分体现了美国大学教育的先进性,这也正是我们所需要学习的。

1.4关于竞争的机制

在市场经济的社会中,不仅经济活动需要竞争,而且发展教育也需要竞争机制。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是二战以后最具影响的经济学家,他因创立了货币主义理论而荣获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他认为:“政府有责任投资教育,但没有必要经营学校。”基于这个理论,他提出实行教育券(或称为学券)制,把竞争机制引入公立学校,以便保证教育公平性和遏制教育中的官僚主义。现在,教育券制已经在美国大部分学校实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对于教育来说,不仅应当从宏观上引入竞争机制,而且还要把竞争机制引入到各个微观领域,如教授岗位的聘任、任课教师的竞争、科学研究项目的公开招标、学生自由地选择专业……不应该回避我国教育中的许多不公现象,如大学中的“门第”观念、院士的评选、博士导师的选定、教师的自由流动、学生的自由择校、高考中的加分、考研中的免试推荐等,都存在诸多的不公现象。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缺少竞争机制的制衡作用。

2关于制订新的教学计划和设置课程问题

一般地说,一个专业的教学计划,应当包括课程设置、各门课的学时分配、理论课与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课)以及作业与考试安排等,如果实行学分制,必须对总学分和必修与选修课程及学时分配做出明确的规定。

但是,按照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计划与实施创造性教学的教学计划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必须更新制订教学计划的观念,以便使新的教学计划适应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那么,这样一个新的教学计划应当体现哪些精神和内容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以下5个问题。

问题1:关于课程设置问题。究竟以什么样的

课程体系进行教学,这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核心问题。长期以来,都是按照培养专业化人才的培养目标来设置课程,基本上是按照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层次(俗称三层楼)的模块来设置课程的。所以与专业有关的课程占了70%以上。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窄、思维狭隘、创新能力差,很难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从当前世界高教改革的趋势看,课程设置主要有三个特点。

1)课程设置综合化。随着信息革命的迅速兴起,知识更新和淘汰的周期都大大的缩短了。因此,大学的课程仅仅传授零星的知识已是不可取了,而应当从知识的整体上设置课程,要求学生学习综合性的知识。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有三:①开设通识教育课程。如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GeneralEducation)课程,哈佛大学规定,大学毕业生最低必须修满16门课程,其中主修为6门,必修课程为6门,自由选课为4门,通识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四种能力:有效的思考能力、沟通能力、判断能力和对价值观的认知能力;②设置文理综合的课程。如《生理学与哲学》、《经济学与工程科学》等多门文理工相互渗透的课程;③由学生通过互选文理科的课程,以便学生从整体上掌握文理综合知识。例如,美国斯坦福大学规定,所有文科学生必须修满微积分和其他相应数学课程后,方被允许修学高一年级的课程,一年级的学生都必须读柏拉图、荷马、但丁、伽利略、达尔文、弗洛依德、马克思等人的代表作。

2)课程设置多元化。现代社会的特点是多元化的,其产业结构也是动态多变的,因此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大学应当适应经济和社会的需要,美国大学的课程也呈多元化的趋势。例如,美国斯坦福大学有6000名本科生,总共开出了大约6000门本科课程,平均每个学生可以享受一门课程,这与我国大学里几百个学生同步学习一门课程是根本不同的。实行课程多元化的前提是以学生为中心,最大限度地尊重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选择权,以便充分发挥学生潜力与特长,而不能再沿用同步上大课的老办法。据介绍,1 999~2000年度,斯坦福大学共开出5735门本科课程,其中21%的课程只有一名学生,52%的课程有8及8名以下的学生,75%的课程有15及15名以下的学生。

3)课程设置能力化。能力化是指开设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的课程,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美国大学一年级开设的作文课(composition)主要是训练批评与评论思维方法(critical thinking)。这是一种基础训练,如书写格式、如何找资料、怎样引用文献等。大一下学期,一般要开设一门逻辑(10gic)课,这就遇到了GRE作文的核心,特别是论题(issue)。美国大学十分重视逻辑思维的训练,特别是各种案例,分析各种逻辑错误的原因,重在培养批判性的思考能力。斯坦福大学前任校长卡斯佩倡导的“斯坦福导读课”(stanford Introductiory Stu-dies),其中就包括了“写作与批判性思考”,引起了学生们浓厚的兴趣,从而使他们了解真正的研究方法并产生了强烈的研究兴趣,进而创造新知识。又如,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斯蒂芬·温伯格(stevenWeinberg),于1980年在哈佛大学向非科学系的学生开设了一门叫《亚原子粒子的发现》的课,这实际上是一门发现思维方法课。正如他所说,无论读者是否喜欢物理的具体内容,但他们确实希望具有时代科学思想和科学发现的思维方法,因为这是真正科学家发芽、生长和丰收之源!

问题2:关于课程授课学时分配问题。传统的教学大纲是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没有时间自学,没有时间从事科学研究。因此,按照创造性教学模式进行教与学,必须重新分配学时。如果以实施SSR教学模式为例,那么讲授一自学一课堂讨论一科学研究的学时比例应该是:2:4:2:2。惟有如此,才能落实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则,才能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问题3:关于创新学习的教材问题。过去大学都是使用统一教材,几十年一成不变,不仅内容陈旧,而且也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不利于学生了解不同学派、不同教科书体系。通过教学改革,教材大一统的局面有所松动。其实,教材完全没有必要实行统一,应当允许百花齐放,由任课教师自主选定。一门课程不应当只指定一种教材,至少应要求学生参考两种以上不同风格的教材,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有鉴别才能有所发现与发明。创新教材最主要的特点是要有利于学生的自学,要设置富有启发性和有研究价值的思考问题,以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培养他们创造性的能力。

问题4:关于教学方法问题。实施创造性教学,必须改革传统的讲说章句式的灌输教学方法,不然再好的教学模式和机制,也不能达到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目的。人们创立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很多,如启发式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因材施教教学法……这些对于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能力,都是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笔者要特别介绍由美国教育哲学家威廉-赫德·克伯屈(WilliamHe—ard Kilpatrick,1871~1965)所创立的设计教学法。这的确是一种开明的创造性的教学方法。他的要点是:在教师明智的启发与引导之下,训练学生发自内心地自己确立和选择的目标,训练自己制订和执行学习计划,训练自己评判学习效果的能力。设计教学法可以把课程组成四个部分,即创造性的或是构建性的设计、鉴赏性的设计、问题的设计和具体学习的设计。实施设计教学法的目的是使课程能够发展学生的智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12.论大学教学中的对话教学 篇十二

对话以及对话教学日渐成为教学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当对话以崭新的形态呈现在大学教学中时,它便以其特殊的的魅力和效力受到大学教师的青睐。纵观当前的大学教学,对话教学已成为一种主流教学模式,向来由教师主导和掌控的大学课堂逐渐出现了交谈、讨论、感悟和体验等师生共同参与的行为。然而这表面上看去是充满活力、热热闹闹的课堂是真正有效的课堂对话吗?透过浮华现象看本质,我们不难发现大学课堂中出现如下无效对话教学:

(一)对话教学简化为问答接力

这是一种典型的虚假现象。对话之初,教师事先设想好问答的形式、思路和答案,学生只需要配合教师进行一问一答,对话的结果是教师心中的标准答案,对话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完成教师的教学目的,实现学校要求的教学形式多样化。此类对话均为形式上的对话,并没有实现对话教学的本质意义。

(二)对话教学异化为自我教学

目前,大学课堂中出现很多学生代表讲课的现象,教师给学生分配任务,学生在课后准备好资料后在课堂上给同班同学“上课”,这种教学方式本意是为了给予学生机会参与课堂教学,通过讲课提高自身的说话能力和组织能力,丰富学生的交流方式,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然而,很多教师却利用这种教学方式在课堂中“偷懒”,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自己远离于课堂之外做自己的事情,并没有参与到对话中并监控课堂,更没有对学生的对话教学进行正确引导。

(三)对话教学泛化为讨论汇报

这种现象在如今的课堂上尤为常见,通常是为了讨论而讨论,缺少潜心研读文本的过程,忽视了对话教学中教师、学生和文本的特性,将对话教学简单地泛化为生生间的讨论,甚至是少数优秀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对话。

二大学对话教学的应然

很多学者批判了大学课堂中这种形式主义的对话教学范式。认为对话教学应该是以师生的生命发展为目标,以对话精神为原则,合理协调教师、学生、文本与生活四者之间的关系,以开放性、生成性和创造性为特征,开发师生创造潜能,追求人性化的教学活动过程。[1]当代教学论亦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对话教学正是这种民主平等的、沟通合作的、互动交往的、创造生成的、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概括地讲,对话教学是一种强调通过教师、学生以及文本之间的对话式的相互作用来达到师生自主和自由发展的教学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必然发生性质上的改变,教师的角色将更多地体现为促进和帮助学生自发地学习如何对付迅速的变化,如何思维,如何决策,如何解决问题,如何获得洞察力,如何变得富有创造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在以下关系中实现对话教学的有效性。

(一)文本对话

教学中,人与文本的对话,包括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这是对文本的理解和阐释,是教学中师生对话的前提之一。师生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不断解读意义,丰富认识,反复对话,常读常新。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问题、角色扮演、趣闻逸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目的性动机,不仅引导学生如何学习,且引导学生知道为何而学,在不断阅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知识,扩大视野,并通过自己的理解、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经验。教师本身也必须是学习者,教师在与教材的不断对话中引导学生自主地从教材中汲取知识。

(二)师生对话

对话不仅是教育交往的方式,而且也是教育情境,在对话中,教师和学生都为教育活动所吸引,他们共同参与、合作、投入和创造相互交往活动,因此对话不仅仅是指二者之间的狭隘的语言的谈话……这种对话更多地是指相互接纳和共同分享,指双方的交互性和精神的互相承领。[2]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对话是建立在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之上的:师生之间是合作、平等、民主、互惠式关系,而不是单一的先知与后知的关系、授受关系、主导与主体关系等;教师也不是以身份、职位的权力来威慑、控制学生,教师的威信来自教师自身的知识修养、人格魅力、教师创造性劳动本身,即“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大学教学过程中,对话是一种帮助师生追求真理、促进主体寻求意义的过程。

(三)生生对话

大学教学过程的对话是引导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不仅仅是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同时也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情感交流、知识交流、价值交流,是学生相互认识、相互批评、相互激励、相互补充的过程。同班的同学年龄和知识水平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模式也是相似的,一个同学提出的见解要么能够引起同班同学的共鸣,要么激发其他同学的思考并提出与此相异的见解,这种对话有利于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同学间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四)自我对话

大学教学过程的对话也是引导个体意义生成、提升教化功能的过程。“教育对话所指的是一种特殊的教育行动,在这种行动中,教育成为一种‘召唤性’结构,在其中自我与价值都在场,教育活动在自我与善的价值世界之间建立了对话的联系,自我在构成性价值的引导下,通过理解、认同、选择、反思等交流形式,而实现精神的自我创造。”[3]而在教学情境中,频繁的、真实的、直接的对话则更利于主体相互之间进一步深入内心,帮助个体找到自我的价值存在以及精神创造的动力,对人格完善产生非凡的意义。这种“特殊的教育行动”在于学校教育是一种反思性对话,是师生对自身内在经验和外在世界的反思。在人与文本的对话及师生对话的基础上,通过现在的我和过去的我的对话,对过去所积累的经验、历史、思想等进行反思性理解。通过自我对话,学生借助个性化的方法把新的信息以及相关的知识关联起来,建构他们自身的知识体系。而教师也可以通过不断反思教学获取更多的教学知识,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五)生活对话

“生活教育”强调教育要回归到“生活世界”中。“生活世界”这一概念由德国现象学哲学家胡塞尔最先提出,它是一个动态的、活生生的人文世界,是属于人的、极具感性色彩的人的现实生活场,同时也是一个开放的、多向度的、主体间共有的世界。[4]而对话教学则力求重建人的“现实的主体性存在”,弘扬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性、创造性等,坚持从师生共同的现实生活世界出发去彰显师生双方的人生价值。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授更多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要求教师充分利用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资料进行教学。毫无疑问,对话教学模式是生活教育的最佳方式,也是深入了解生活世界的最佳途径,对话教学为学生的发挥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师生共同与生活进行对话,更容易引起彼此之间的感情共鸣,教师也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帮助学生消化学习内容。

三提高大学对话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教师积极创设对话情境

“个体意义生成的条件是:具有‘话语表达权’,即有话要说、有话能说;具有价值选择权,一面是学生的自主选择,另一面是教师的‘价值观包容’,参与课程文本的解读过程,通过问答、对话、讨论、商榷、争辩以及体验而使价值在个体身上的意义生成成为可能。”[6]随着以问题为核心的对话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出现,必然引起教学方法的深刻嬗变,即以提问为基本方式。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及教学设备不断地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的对话情境。然后由教师通过提问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填补认知空缺的心理动机,激发他们积极地参与对话。同时,对提出的问题应给出尽可能多的观点,扩展对话内容,启发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该问题,在与教师和其他学生的讨论与合作中发展思维;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对所讨论的问题的结论进行比较、分类和总结,通过解释数据、事实而形成科学结论,达到对话目的。

(二)培养学生的对话意识

对话意识主要指平等对话的意识或精神。这种对话意识或对话精神,可以具体地表现为“对话式”的语言交谈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交往关系,同时更重要的是指人以对话的意识和精神对待他人,以对话的观点看待事物。教师应该从两方面来培养血神的对话意识:首先,在思想上,强调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权利针对课堂知识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受教师权威压抑的沉默者。其次,在实践上,教师在课堂中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对话中,同时,让学生了解到教学主体之间的对话合作在本质上是一种“共享”、“互惠”的关系,是一种教学主体之间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生命意义的过程。最后,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与人交流和沟通以提高说话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

王富仁认为:“通过不断了解别人、感受别人、理解别人而不断充实、丰富、发展自我,是学生成长的主要形式……学生首先要学会‘倾听’,然后才能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评判。”要实现成功的对话,首先要求对话者学会倾听,倾听不是普通意义的听,它要求倾听者既要听懂与话者的说话内容,同时还要理解与话者表达这种观点时的情感,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理解对方的观点。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时应包括: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在对话过程中,只有保持必要的注意力才能掌握与话者的主要观点,在此基础上还需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只有理解对方的谈论内容才能参与到讨论中。

(四)培养学生的对话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最后学生获得的只是一大堆无用的、彼此分割的、很快就会被遗忘的东西,这不利于他们形成更好的对话能力。为此,教师要真正把对话作为一种认识方式,切实与学生通过对话,使学生获得有利于形成对话能力的丰富的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适应变化、知道如何学习,使学生具备在其一生中任何时候不断改组、重构和更新自己符号世界的能力。学生具有这种对话能力就具有了向未知世界拓展的无限丰富的可能性。教育的价值正在于造就这种卓有成效的对话者。

参考文献

[1]王彦明.对话教学本土化的实施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9 (11) .

[2]金生肱.理解与教育——走向哲学解释学的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7:130.

[3]郑敏.当代高校对话教学模式探析[J].教书育人, 2007 (10) .

上一篇:小学德育案例下一篇:四年级学困生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