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帮带制度

2024-08-10

大学生村官帮带制度(精选12篇)

1.大学生村官帮带制度 篇一

义门镇大学生村官帮带情况

我镇现有大学生村官8名,其中2012年第五批选聘分配来5名,2013年第六批选聘分配来3名,男女比例各占一半,年龄结构均在22岁到26岁之间,户籍来源主要是涡阳县和谯城区,还有1名是来自宿州市灵璧县。

这些年富力强、朝气蓬勃的有为青年来到我镇驻村帮助工作,为我镇的村干部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考虑到大学生村官刚刚加入农村工作阵营及生活、交通等方面因素,在分配时主要以镇区及周边交通干道沿线村为主。按照上级精神要求,考虑实际情况,男性村官一律吃住在村,女性村官安排在镇政府住宿。

在村官的培养帮带上,实行镇机关干部与大学生村官结对帮带。镇党委安排1名镇党政班子成员、1名机关干部和1名村干部与每个大学生村官进行结对联系帮带,面对面进行帮助指导。另外,由镇村出面协调,组织本镇企业家、成功人士在大学生村官创业方面给予指导。

帮带人员及时掌握了解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学习、工作、生活情况,向镇党委反映他们的愿望及诉求,定期开展谈心活动,把握思想动态,妥善处理他们反映的问题,引导他们正确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明确工作目标,端正工作态度,传授农村工作方法,协调解决开展农村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积极上进。

此外,镇党委组织办还经常性的组织村官召开座谈会,让大家一同总结、分享近期工作中的经验、方法和遇到的问题。然后根据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解决、培训提升,将其培养成农村工作的行家里手,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民众。

2.大学生村官帮带制度 篇二

1.1 大学生“村官”

大学生“村官”是指通过政府选拔到农村 (含社区) 基层担任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助理或其他“两委”职务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应届或往届大学毕业生。

大学生“村官”计划源于江苏省丰县“雏鹰工程”。1999年, 海南省推出大学生“村官”计划, 定安、临高、东方等市县先后组织招聘大学生“村官”。同年, 浙江省宁波市采用公开招考方式, 成为全国第一个推行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地区。2000年3月, 广州市天河区公开招聘52名大 学生“村官”, 全国各地3000多名大学生前往求职。2002年河南省鹤壁市招聘205名大学生“村官”, 拉开了河南省大学生“村官”工程序幕。2004年, 河北省邢台市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 决定每年选派1000名大学生到农村工作, 5年内实现全市5200个行政村都有大 学生“村官”的目标。到2004年底, 全国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省市区发展到10个, 主要分布在东、中部地区。2005年7月, 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2006年2月, 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教育部等八部委下发通知, 联合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从2005年起, 北京、四川、江西、福建、青海、辽宁、贵州、陕西、山西、安徽、上海、吉林、湖南、甘肃、宁夏、内蒙古、云南等省市区先后启动大学生 “村官”计划。截至2008年2月底, 全国共有28个省市区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 其中17个省市区启动了村村有大学生“村官”计划。 2008年3月, 中央组织部会同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工作座谈会, 部署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工作, 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一个全面的发展时期。自2008年3月全面启动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以来, 共有130万多名高校毕业生自愿报名应聘, 各地共选聘15.9万名大学生“村官”, 加上2008年以前部分省区市自行选聘的, 目前共有20万名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一线干事创业。2010年4月29日, 中央组织部下发通知, 5年内选聘10万大学生村官增长为5年内选聘20万大学生村官, 2010年全国选聘3.6万名大学生村官。星星之火成了燎原之势, 大学生村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2 大学生“村官”制度之现实困境

大学生“村官”制度作为一个新生事物, 由于制度不完善不成熟, 在实施中遇到了一些困境。第一、大学生“村官”身份不明确。到目前为止, 法律上没有给予大学生“村官”明确的身份, 大学生“村官”就像是一个出生了的婴儿但没有“身份证”。很多人都只能把大学生“村官”看作“上级特派员”、“不是公务员的公务员”等。角色模糊, 职责不明确。第二、大学生“村官”缺乏有效管理, 管理流于形式。大学生“村官”身份模糊, 名为“村官”但不在编制, 有些地区的大学生“村官”经常被上级借调, 管理主体模糊。没有像公务员那样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 导致管理松散, 流于形式。第三、大学生“村官”教育培养缺乏实效性。大学生“村官”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 但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目前实施的大学生“村官”教育培训, 没有以大学生“村官”的实际需求为嵌入点, 缺乏针对性、实效性, 大学生“村官”难于把学习与社会实践相衔接。第四、缺乏有效激励机制。目前大学生“村官”没有客观明确的激励标准, 缺乏有效激励机制, 未能充分调动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第五、缺乏与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相适应的制度安排。大学生“村官”一般签订3年的聘任合同。由于制度缺乏连续性, 至于期满后的妥善安置问题, 没有形成有效的制度安排, 大学生“村官”不得不为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忧虑和操心, 未能全身心投入工作。

2 大学生“村官”绩效考核制度

大学生“村官”作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运而生的“特殊”群体, 由于自身身份的不明确性, 角色的模糊性, 职责的不确定性等问题对大学生“村官”绩效考核带来了巨大的难度。基于对大学生“村官”制度实施过程中的困境及其自身特殊性的分析, 本人认为对大学生“村官”的绩效考核应该与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培训、激励及其自身职业发展联系起来, 形成具有连续性的完整的制度安排。

2.1 考核与管理紧密结合

缺乏对大学生“村官”的有效管理是目前大学生“村官”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绩效考核过程能够为大学生“村官”的日常管理提供必不可少的信息反馈, 考核结果能够反映出日常管理中出现的漏洞。各级党委应该建立完善的大学生“村官”考核制度, 将大学生“村官”的日常行为表现纳入考核范围, 加强监督指导, 特别是要把纪律方面作为考核重点, 对违反日常管理规定的大学生“村官”给予相应惩罚, 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 加强管理。

2.2 考核与培训紧密结合

大部分大学生“村官”刚走出校园, 血气方刚, 缺乏必要的基层农村事务处理经验。与大学截然不同的农村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陌生的环境, 如何将满腔热情转化为实际行动, 积极开展基层农村事务工作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难题。因此, 各级党委应该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 通过对大学生“村官”的考核, 了解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弱点和工作难点, 以考核结果反映出来的弱点和难点作为教育培训的嵌入点, 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培训, 提高大学生“村官”教育培训的实效性。

2.3 考核与激励紧密结合

考评能够产生一定的心理效应, 起到激励作用。激励是将绩效考核结果应用于实际的关键环节。建立完善大学生“村官”考核制度, 通过考评, 为大学生“村官”激励提供一个客观公平的标准。凡是考核结果优秀的大学生“村官”, 应享受发展党员优先, 纳入后备干部优先, 推荐荣誉优先, 提拔任用优先的条件。这样对考核结果优秀的大学生“村官”来说由于受到肯定和奖励而受到鼓舞, 会继续朝着好的方向努力。考核结果不好的大学生“村官”会把自己与工作要求和先进分子进行比较, 鞭策自己尽心尽责, 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2.4 考核与大学生“村官”自身职业发展紧密结合

目前, 大学生“村官”实行3年聘任制。任期满后, 大学生“村官”面临着重新选择留任、考研、创业等职业发展问题。这是现行大学生“村官”制度未能有效解决的问题, 但却是大学生“村官”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各级党委应该通过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 对大学生进行全面考核, 能在“村官”岗位上干得好的大学生要给予留任或提拔, 让他们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继续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考核结果不达标的大学生“村官”, 要支持、鼓励他们创业、考研等, 并给予适当的政策照顾, 做好大学生的职业发展, 完善后善政策。通过考核, 将考核结果作为大学生“村官”制定职业发展规划的依据, 让大学生“村官”明确自身的职业发展方向, 让他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工作。

3 360°绩效考核体系设计

360°绩效考核又称“全方位考核法”, 最早由被誉为“美国力量象征”的典范企业英特尔首先提出并加以实施的, 是目前公务员、企业人员等普遍采用的绩效考核方法。本人认为对大学生“村官”的考核应该采用360°绩效考核方法, 并对此方法进行了探索。

3.1 以行为导向考核为主, 结果导向考核为辅

大学生“村官”是一种“特殊”群体, 主要处理基层农村事务, 具有公务员的性质。对他们的考核既要重视对绩效考核结果的结论性评价, 更要注重对日常工作行为的考核评价。绩效考评的侧重点应当放在绩效行为和产出结果上, 尽可能建立以行为和结果为导向的考评体系。虽然, 一般来说, 具有良好心理品质素质的人, 能带来较高绩效, 但大量事实证明, 能力、潜力只是一种可能性, 并非现实性, 一个优秀的大学生“村官”不仅在于他有多强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看他是否能投身于实际工作中去勤奋学习, 积极向上, 努力工作。因此, 绩效考核必须不图虚名, 扎扎实实, 落倒实处, 一步一步去推行。加强对大学生“村官”日常工作行为的考核, 督促他们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 一方面, 便于日常监督管理, 另一方面在村民中能够树立良好的大学生“村官”形象。但是也不是只注重日常过程考核, 也要注重考评结果, 要把考评与大学生“村官”管理、培训、激励及职业发展结合起来。

3.2 考核主体

上级考核。大学生“村官”的上级是乡 (镇) 、村两级党委, 他们对大学生“村官”承担着直接的领导管理与监督责任。对大学生“村官”是否完成了工作任务, 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绩效目标等实际情况比较熟悉了解。而且在思想上也没有更多的顾忌能比较客观地进行考评。所以在大学生“村官”绩效考评中, 上级考评为主, 其考评分数应占60%-70%。

同级考评。同事与大学生“村官”共同工作, 密切联系, 相互协作, 相互配合, 他们比上级较清楚地了解大学生“村官”, 对其潜质、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工作业绩比较了解, 但他们在参与考评时, 容易受人际关系的影响, 所以同级考评占一定的比例 (10%左右) , 但不应该太多。

村民考评。大学生“村官”直接与村民接触, 村民对其工作作风、工作方式、实际成果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对其一言一行有亲身的感受, 而且有独特的观察视角, 但他们对大学生“村官”又容易心存顾忌, 致使考评结果缺乏客观公正性, 所以群众考评应占总评的10%左右。

自我考评。大学生“村官”对自己的绩效进行自我考评, 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特别是对那些“实现自我”为目标的大学生“村官”更显得重要。但在绩效考评中, 由于受到个人的多种因素的影响, 使其有一定的局限性, 所以其评定结果应在总评中控制在10%左右。

外部人员考评。如农村小学教师等, 外部人员虽然能较客观公正的参与绩效考评, 但他们很可能不了解大学生“村官”的能力、行为和实际工作的情况, 使其考核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大打折扣。在实际考评中应当慎重考虑。

3.3 考核内容

对大学生“村官”的整个考核采用百分制计分方法, 结合其特性考核内容应该包括德、能、勤、纪四个方面, 德主要是思想道德、工作作风、工作态度等方面, 能主要是工作能力, 身体状况, 学习能力等方面。考核的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级。

3.4 绩效沟通与反馈

绩效沟通是日常管理过程的沟通, 又叫绩效辅导。制定完360°绩效考核内容之后, 并不是万事大吉等着绩效的产生。上级要时常对大学生“村官”现场指导, 及时发现大学生“村官”在处理基层农村事务中存在的问题, 适时进行沟通和辅导, 为大学生“村官”提供改进工作的建议和帮助。等绩效考核结果出来以后, 并不意味着考评工作结束, 绩效考核的目标是要改进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绩效, 促进他们成长。要根据大学生“村官”完成的日常任务、在岗工作表现情况、达到的工作效果及综合的绩效考核结果, 建立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政绩档案”, 并将相关内容反馈给大学生村官个人。如果不将考评结果反馈给大学生“村官”, 考评将失去其极为重要的激励、奖惩和培训的功能。

摘要:大学生“村官”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探索性的、战略性的制度安排。大学生“村官”的考核制度应该是大学生“村官”制度的一部分, 但目前缺乏科学有效的考核制度, 制约了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培养、激励及其自身职业的发展。从大学生“村官”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出发, 试用360°绩效考核方法建立完善大学生“村官”考核体系, 促使大学生“村官”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360°绩效考核,制度

参考文献

[1]蒋秋艳.“大学生村官”实施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 2010, (9) :139-140.

[2]李永生.刍论大学生村官与现实我国农村善治[J].理论学刊, 2010, (4) .

[3]谢力宁.大学生“村官”绩效考核制度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9, (12) :43-45.

[4]大学生“村官”管理考核制度的实践与思考[EB/OL].

3.大学生村官各项制度 篇三

1、大学生村官因事因病请假的,应提前履行请假手续;

2、请假3天以内的,需经支部书记或村委主任批准;请假一周以内的,由开发区管委会分管领导批准;请假超过一周的,由区大学生村官管理办公室批准;

3、请假期满后,请假人需及时向批准人销假;

4、村内安排的会议或工作因故不能参加的需向支部书记或村委主任请假,区里、管委会安排的会议或工作因故不能参加的需向分管领导请假;

5、请假超过1天者应履行书面手续,并交村里备案。无书面请假手续的,一律按旷工处理;

6、每月请假不得超过2次,否则按旷工处理;

7、连续旷工7天的,取消本月工资,超过7天的上报区大学生村官管理办公室按有关规定处理。

大学生村官工作例会制度

为及时全面掌握全区大学生村干部工作进展情况,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决定建立大学生村干部工作例会制度。

一、开发区管委会每月月底以前召开一次大学生村官工作例会,检查大学生村官工作记录情况,听取各村工作汇报,研究分析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

二、各村每周召开一次大学生村官工作会议,听取大学生村官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问题,安排部署工作;

三、村大学生村官工作例会必须由专人负责记录,开发区管委会不定期对各村的会议召开情况和会议记录进行抽查。

大学生村官工作制度

一、大学生村官要自觉接受开发区党委和村两委的领导和管理;

二、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工作岗位,自觉履行工作职责;

三、坚持群众路线,树立务实作风,与群众打成一片,认真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四、谦虚谨慎,清正廉洁,做到不吃请、不收礼、不忧民、不增加农民负担、不做违法违纪的事情;

五、每半年撰写一份切合乡情、村情的调查报告,年底分别向村两委、村民代表及开发区党委述职一次,依法接受党员和村民代表评议。

大学生村官工作日志制度

一、工作日志记录是掌握大学生村官日常工作情况的重要依据,大学生村官应自觉认真、详实地记好工作日志;

二、工作日志的内容主要包括:主要工作、工作计划、工作进度、工作成效及工作经验总结等;

三、开发区管委会每月检查一次大学生村官工作日志;

四、区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办公室每季度要检查、调阅一次大学生村干部工作日志。

大学生村官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一、凡涉及村里的重大事项,在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之前,必须向开发区党委、管委会报告,经同意后,方可按程序实施;

二、重大事项包含的内容

1、基本建设;

2、土地调整;

3、村“两委”人事变动;

4、经济项目:包括立项、开工、建设等;

5、宅基地划分;

6、影响全村稳定的村情民意;

7、重大问题或突发性事件;

4.大学生村官日常管理制度 篇四

关于学习制度我们可以这样实行:规定每周某一天下午两小时的时间为大学生村官的集中学习时间,明确了学习形式为大学生村官每周一人轮流上台领学,学习内容涉及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农村工作知识、基层工作方法、农村工作经验及心得体会等等各个方面,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将每人领学的日期提前排好,并让每人都提前准备领学材料备好课,同时,制定了学习考勤与考评制度,每人在学习时都必须做好学习笔记,并将学习考勤和学习情况记录都存放在档案里,并以此作为年终考核的一部分计入考核。

充分调动了大学生村官之间的互比互干的热情,提高了我们之间的沟通交流,互学先进经验、做法,有利于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和大学生村官的快速成长,同时也是通过这种方式推动了我们镇大学生村官帮扶农户科技致富工程的迅速、有效开展。

二、工作制度

大学生村官要自觉接受镇党委和村党支部的领导和管理,严守工作纪律与工作时间,在工作和生活上严格要求,坚守工作岗位,坚持务实作风,做到任劳任怨。具体做到以下三点:

1.例会制度:为全面掌握到村大学生村官的学习、工作、生活情况,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可以规定每个月底一天为例会日,汇报上个月的学习、工作、生活情况、安排部署本月的一系列情况,同时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讨论解决办法。

2.日志制度:通过工作日记进一步掌握大学生村官的日常工作情况,大学生村官应自觉认真、仔细详实地记好工作日记主要记录其工作情况、工作进度、工作成效及工作体会等。

3、考勤制度:为严肃工作纪律,镇将进一步健全考勤制度,设立考勤情况登记簿,安排专人负责记录。大学生村官因事因病请假的应提前履行请假手续。

(1)请假1天的,向村党组织书记请假;

(2)请假3天以内或者离开本镇范围的,需以书面请假报镇党务书记或组织委员批准;

(3)请假7天以内的,需报镇党委主要负责人批准;请假离开兴化市范围的,需报市委组织部村干部科批准;

(4)请假7天以上的,需报市委组织部村干部科,经分管部长同意后批准。

(5)请假结束后应及时销假,否则按旷工计算,无书面请假手续的,一律按旷工处理。

4、考核制度:对大学生村官的考核,以岗位职责和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为依据,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要求,注重考核工作实绩。考核分为平时考核、考核。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不称职。根据考核结果,对工作能力差、群众意见较大、考核不合格的,我们将及时把信息反馈给市委组织部。

三、日常生活制度

5.方坪乡大学生村官管理制度 篇五

为加强对我乡大学生村官的管理,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大学生村官学习、工作、生活、考核四项制度,请各位大学生村官认真学习,并遵照执行。

一、学习制度

1、坚持参加村党支部定期学习活动,因特殊情况不能参加学习的,需提前向村支部书记请假。

2、平时注意把学习作为提升自己政治素质、品质素质、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牢固树立不断学习的理念,并根据自己思想实际、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及时向乡党委报送学习思想工作情况。

3、坚持扎根农村,了解农村实际情况,撰写调研报告。

二、工作制度

1、严格执行上下班作息制度,具体上下班作息以及节假日休息由各村支部书记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制定。

2、实行工作签到制度,每天早上到所在村签到,并接受当天工作安排,每月签到情况由村党支部书记签字后报乡党委。

3、实行联系组、户工作制度,争取独当一面,开展某一方面的工作,并取得实效。

6.大学生村官帮带制度 篇六

“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 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2]大学生村官制度的适时提出, 并非简单的主观臆想, 而是在多重需求的推动下应运而生。大学生村官制度的价值意义, 并不是根据某一理论、国家文件或者某一国家领导人的作为、某一学者的学说作出判断, 而是根据这项制度的十几年的实践发展作出判断。

一、有利于培养大批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需要一代又一代对中国社会有深刻了解的骨干力量;保持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需要一代又一代与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接班人。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为指导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人才。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决定历史发展的是“行动着的群众”。“人民, 只有人民, 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3],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 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社会主义人才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立足点和出发点, 人才使用和评价必须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准绳。

(一) 为党政后备干部培养储备重要力量

从党政后备干部培养的途径看, 选聘大学毕业生到村任职, 沿承了中国党政后备干部来自基层一线的优良传统。“把年轻干部放到第一线压担子, 这个路子对, 不能只靠人家扶着。他们受到了锻炼, 提上来别人也会服气。”[4]重视从基层培养锻炼干部, 这样干部才能担当起新农村建设领头人的重任, 在关键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紧跟党的步伐。可改革开放30多年来, 党政干部来源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很多是从学校门进入机关门的干部, 从工人、农民中成长起来的干部越来越少。据2007年底中组部对山东、江苏、河南、湖北、四川、陕西6个省市8 580名35岁以下的公务员所做的抽样调查显示, 党政机关35岁以下的公务员中很多是从家门到学校门、再到机关门的“三门”干部, 而且机关层次越高, 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的就越少[5]。大学生村官参与农村基层生产实践, 他们能够“贴近实际, 贴近村民, 贴近生活”, 把大学生村官作为后备人才培养, 有利于培养出政治素质过硬、实践能力强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 为各行各业培养输送大批优秀人才

从人才培养规律来看, 大学生村官的成长促进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的涌现。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是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建设的主力军, 人才的培养一定要站在把握青年、赢得未来的高度。作为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 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无疑是重要的衡量标准。大学生村官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 参与生产实践, 符合人才培养标准。“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的人才, 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在新的条件下, 如何更好地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6]大学生村官到农村任职, 一改中国人事制度常态模式即由从学校门直接到岗模式, 在农村基层锻炼实践中, 力求实现“知识与劳动相结合”, 形成优良品质, 聘期结束后, 他们将分流奔赴不同的工作岗位, 为各行各业输送着大批优秀人才, 他们承担着巩固社会主义千秋大业,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二、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人类历史的发源地不是在天上的云雾中, 而是在尘世间粗糙的物质生产中。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而劳动又是物质资料生产的最基本的形式。农村与农业现代化再次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关键, 三农问题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败。而如今农村陷入经济发展凹地, 城乡“二元”结构明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人才作支撑以提高农村生产力。而市场经济盛行, 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农村形成了一个以妇女、儿童和老人为主的庞大的留守群体“386 191部队”, “空巢”现象也时有发生, 农村劳动力的严重缺乏进一步拉大城乡差距。选聘大学生村官到农村生产第一线, 搭起了人才逆向流入农村的桥梁, 弥补了农村人才资源缺乏的不足。

作为新时期劳动者, 大学生村官掌握新技术, 学习能力强, 能够有效地提高农村生产力,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根据“社会有机体论”可知, 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 它们互为条件, 互相影响, 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社会有机体。因此, 除了经济基础外, 政治、文化等上层建筑的反作用也不可忽视。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大学生村官, 也是改善农村干部队伍结构、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必然要求。此外, 大学生村官在围绕提高“两委”班子的工作效率的同时, 还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进行大胆实践。可见大学生村官积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方面进行了努力, 他们的参与给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活力, 从根本上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提供人才保障。

三、有利于实现青年成长的人生价值

青年曾被马克思喻为“人民生命的源泉”[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 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继续奋斗”[8], 可青年的人生成长向来不会一帆风顺, 人生路上荆棘丛生。实践是唯物史观最显著的特点。“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东西, 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2]思想本身并不能实现什么, 要实现思想就要诉诸实践。因此, 对于青年的培养, 唯一的途径就是实践。这项制度实施给广大青年提供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和契机。

(一) 搭建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的进程中, “中国梦”是当今世中国最能充分凝聚共识、体现人心所向、催生强烈奋斗动力的共同梦想。“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 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9]人首先要解决好自己的衣、食、住、行等基本问题, 才能顾及其他。大学生惊慌失措地走出校门踏入社会, 就业形势严峻, 未充分就业, 人生价值实现的物质基础不具备, 圆梦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大学生村官制度实施, 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青年人生价值的有效结合, 吸引了有志青年到农村实践, 为广大青年搭建了施展抱负、大胆圆梦的实践平台。

(二) 促进青年全面发展

青年人生价值的实现, 需要青年自身实现全面发展。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强调, 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社会素质和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 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 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10]大学生村官作为现实的人, 作为实践主体, 处在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最前沿, 拥有在基层贡献能量、提升社会力、挖掘潜在力的独特优势和难得机遇, 他们投身新农村建设, 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可以不断修正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磨练意志中成长成才,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在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性社会变革中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实践出真知, 实践出人才。我们相信, 随着一批批、一代代大学生介入农村, 扎根农村, 服务农村, 农村基层人才高地的构建指日可待。农村一线摸爬滚打式的艰苦历练, 必将会为党和国家培养出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38.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11-56.

[3]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103.

[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166.

[5]中共中央组织部组织二局.大学生村官计划: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选择[M].南京:凤凰出版社, 2012:7.

[6]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107.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8:368.

[8]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新华网, 2012-11-19.

[9]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3-03-18.

7.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可持续性研究 篇七

小陈乡睢老庄村马梦迪

实施“大学生村官”制度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一个新事物。近年来,选聘优秀大学毕业生到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担任村干部,受到了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对于这样一个身处农村、知识层次相对较高的庞大队伍、年轻群体,如何发挥其积极作用,推进农村发展,改变农村面貌,如何保证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实效性和持续性,已经成为必须要正视的关键性问题。经过客观分析和深入了解,特作以下思考。

大学生村官的连贯性、长期性应该有制度性的支持和保障,解决大学生村官的后续安置问题,需要政府全面系统了解基层情况,统筹考虑大学生村官队伍的进口、管理和出口机制,让村官们来的有条件、干的有舞台、留得有希望、走的有收获。一方面要着力抓好当前这支队伍的管理工作,另一方面要统筹考虑这支队伍的建设和发展,积极探索完善大学生村官工资递增机制,探索完善村官自主创业和建立创业基金机制,探索从村官中选拔优秀人才充实机关单位的途径。要逐渐建立大学生村官多需递增、缺口递补的长效机制,使这支队伍保持稳定、正常流动、逐步壮大

客观来说,随着“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工程的深入推进,构建一套完善的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已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农 1

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有效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一项迫切任务。

一、完善选拔机制,创新用人机制。近年来大学生村官的选拨机制逐渐与各项专业选拨机制接轨,以更加公开、公平、公正的录用程序向那些愿意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大学生伸出开放之手。根据大学生所学专业特点和村居现状相结合,进行点对点扶持服务,努力为每一个大学生村官创造一个更加人性化、合理化的工作发展环境。

二、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培养机制。在大学生村官管理中,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日常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等。日常管理制度主要是为了规范“大学生村官”的日常生活和实际工作,保证生活和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它本着为大学生村官自身、农村基层工作负责的态度,从每一个细节入手,对“大学生村官”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制定出详尽的制度,确保每一个村官能够有章可循,有据可查;考核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参照全县各乡镇管理办法,将村官纳入本乡全体机关人员、事业单位人员的考评体系中,细化人事测评制度,保证对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进行科学考核,确定成绩和不足,严格奖惩办法;奖惩制度是针对考核结果,对于优秀者进行相关物质和精神的奖励,激励其他大学生村官更好地工作,进一步增强服务基层的信心。各项管理制度的建立同时实现了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为党和人民培养出了一支有知识、有技术、有能力、有经验的优秀后备干部人才。

三、完善服务机制,丰富服务岗位。各项制度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要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充分发挥好一名大学生先进的思想理念、丰富的知识背景、广阔的发展视野和坚定的建设决心。服务机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给予大学生村官充分发挥的创业富民舞台。大学生村官的创业,带动了当地群众的创业;大学生村官的知识,带动了当地群众的知识;大学生村官的活力,带动了当地发展的活力。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是带动先进劳动力转移,提升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支柱。政府部门侧重对大学生村官创业带富能力的培养,拨付专项创业贷款,将各地较大企业与当地大学生村官搞对接工程,及时解答大学生村官在创业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帮助大学生村官找准本村创业项目的立足点和切入点,尽量与本村的农副产业深加工相结合,这样既可以满足大学生村官在服务村发挥自身优势,体现自身价值,又可以提高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的工作热情,还可以发展所在村的特色产业、特色经济,带动农民经济发展,提升村民人均收入。二是丰富大学生村官科学技能服务岗位。农村生活除了经济建设外,还包括政治建设、社会环境建设、文化环境建设等等。一方面,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期间积极配合村“两委”工作,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执行村务,及时处理各类信访、投诉案件,协助乡村基层组织开展涉农公共政策宣传,要配合有关政府部门和非营利组织积极开展惠农活动;另一方面把农民的需求反馈给政府和相关的非营利组织,争取各种资源,通过各种会方式增进农民福祉。这两项服务方法,放开了大学生的手脚,使得大学生在农村这个大舞台上,充分展现自我功能,积极发挥模范带头,实现了大学生与党委政府与群众的三赢局面。

四、完善社会服务体系,转变村官职能。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持续推进,农民工问题、农村医疗、农民养老问题、村庄经济凋敝问题、流动性和半流动性家庭的婚姻家庭问题、留守儿童问题、青少年犯罪问题等日益突出。在农村经济发展得到普遍重视的背景下,大力发展农村社会养老、教育、医疗、家庭、文体等社会福利事业,推动我国农村向福利社会转变,构建和谐农村,就成为时代的需求,也更能反映当前农民的需求偏好。大学生村官围绕上述新的社会问题而开展的社会服务工作,为发展农村文教体育、老人、妇女、村政事业而开展工作,实现从经济、行政型职能向社会服务职能转变。

五、完善流动机制,建立放心机制。在探索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历程中,如何为广大大学生村官建立一个安心扎根基层、放心服务基层的环境,成为重中之重。近年来,有的地区提出的“大学生——村官——公务员——党政领导干部”的干部培养模式,其他各地区也相继出台了关爱政策,保障大学生村官在服务基层的同时没有后顾之忧。这些政策的出台,反映了当下大学生村官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党和政府对大学生村官的重视。

大学生村官发展的机制还在完善。各项机制的完善是为了确保大学生村官“沉得下去、扎得下根”,是为了给大学生村官一个更加舒适、安心的工作的环境,是为了契合大学生村官在社会建设中的重

要作用。可以看出,选拔机制是以村官公平性为轴保障村官制度的可持续发展,管理机制是以村官稳定性为轴保证村官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服务机制是以村官功能性为轴保护村官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流动机制是以村官完善性为轴支撑村官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8.大学生村官帮带制度 篇八

力,积极引导他们在基层锻炼成才。

一、强化帮带措施,促进角色尽快转变。采取乡干部二对一帮带的方式,让大学生村官全程参与村日常工作,提高大学生村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指定一名班子成员和一名工作经验丰富、群众基础好的机关干部担任大学生村官工作“辅导员”,传授群众工作经验,帮助开展各项工作。同时,把大学生村官的思想政治学习、工作目标确定、工作任务的完成、业绩考核结果等内容与所在村“两委”的计划和年终工作考核捆绑在一起,促使所在村“两委”主动帮助、支持、鼓励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为大学生村官搭建平台。

二是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基层工作能力。建立村官培养实施规划,实行“三项制度”。一是定期工作汇报制度。每日记一次工作日志、每月一次工作总结汇报、每半年一份调查报告。二是集中培训制度。定期参加乡村干部的培训,提高业务能力,使他们对如何更好地适应基层工作,提高自身素质,担当起新农村建设重任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三是会议制度。乡要求大学生村干部都要参加所在村的会议和乡干部会议,全面了解村日常工作议程,了解乡整体工作情况。

三、强化实践锻炼,提升综合能力。一是“压担子”。乡党委给予大学生村官安排具体的事务,如在各类材料撰写、文化宣传、远程教育管理等方面,明确要求,落实责任,进行交任务、压担子,增加他们的工作责任感,使他们在锻炼中成长,在成长中发展。二是异岗锻炼。为增进他们尽快熟悉工作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尽可能多的积累工作经验和方法,更好地做好基层服务。

四、强化督查指导,促其履职尽职。通过不定期的走访,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跟踪了解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工作等情况,认真搞好三级督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督促指导。党政班子成员定期入村督查,了解大学生村干部的工作开展情况、目标完成等情况。

9.大学生村官帮带制度 篇九

一、找准症结, 探索建立“1+1”传帮带制度

大队对高校毕业生的教育工作非常重视, 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有利契机来对待。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 我们发现, 新分高校毕业生中普遍存在着“三难”现象, 影响着整个群体的快速成长成才。一是角色转变难。由于新分高校毕业生大多是高校毕业后直接选聘, 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 但普遍对作业队环境、现状了解不深, 对作业生产及经营知识了解不多, 缺乏实践和工作经验, 在短时间内迅速转变思维方式、行为方式, 适应作业队工作, 难度很大。二是队伍稳定难。由于高校毕业生思想活跃, 价值取向多元, 心理准备不足, 普遍存在另择它业“分流”一批、认为作业队的艰苦条件“吓走”一批、认为工作难度大“难走”一批的问题, 队伍很难稳定。三是日常管理难。一方面, 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自我意识较强, 对基层管理感到“不适应”;另一方面, 由于前几年很少有高校毕业生到作业队工作, 原来还是新鲜事物, 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 大队和基层感到管理的力度不好把握, 无从下手。

针对上述“三难”问题, 我们进行了认真分析, 认为关键在于建立一套科学完善、切实有效的制度机制, 明确管理的主体、内容、方式和责任, 严肃认真地抓好落实, 从而确定了建立“1+1”传帮带制度的工作思路。

二、抓住关键, 全面推进“1+1”传帮带制度实施

所谓“1+1”传帮带制度, 是指对每一名新分高校毕业生, 由大队党委为其确定1名技术过硬、人品过硬的师傅对其从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多个方面进行传帮带, 促进健康成长。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中, 把握好四个关键环节:

一是精心遴选传帮带人员。明确了大队组织干事为高校毕业生的联系人;通过个人自荐和组织精选的原则, 精心挑选机关干部、技术管理人员帮带新分高校毕业生;2012年, 大队将技师站的三名技术过硬的老师傅和两名基层技术员为五名新分高校毕业生的导师。

二是科学确定联系帮带内容。根据高校毕业生特点, 借鉴高校导师模式, 确定传帮带内容。大队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担任“思想导师”, 进行心理疏导, 把握思想动态, 指引发展方向, 及时发现和解决苗头性问题;机关干部为“理论导师”, 进行理论教导, 讲解油田、采油厂重要会议精神, 提高大学生们的政策理论水平, 帮助他们把在校所学知识尽快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组织干事为“生活导师”, 进行生活引导, 随时帮助大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

三是灵活采取传帮带形式。建立了四种联系方式:其一是调研联系, 大队领导定期到基层队调研, 与高校毕业生交心、座谈;其二是会议联系, 定期不定期举行培训会、交流会、座谈会;其三是电话联系, 传帮带人员与高校毕业生互通联系方式, 建立双向联系;其四是网络联系, 建了新分高校毕业生QQ群, 相互交流工作体会、学习心得, 促进共同成长提高。

四是严格落实传帮带责任。将传帮带工作情况纳入基层队岗位目标考核, 与评先树优、奖惩任免、奖金等待遇挂钩。对履行传帮带责任不到位, 造成工作被动的, 由大队党委领导谈话诫勉, 批评教育并限期整改;对新分高校毕业生反映不称职, 经查属实的, 及时进行调整。

三、“1+1”传帮带取得了良好成效

“1+1”传帮带制度的建立实施, 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是稳定了新分高校毕业生队伍。导师们在传帮带过程中, 从思想、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 对高校毕业生进行细致入微、便于接受的教育、辅导, 一方面使他们明确了认识, 消除了“活思想”甚至消极思想;另一方面使他们熟悉了环境, 了解了情况, 掌握了工作方法和技巧, 坚定了干好工作的信心。

二是提高了新分高校毕业生的能力素质。各传帮带责任人在工作中, 始终把提高新分高校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作为第一目标, 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 在学习中实践, 扬长避短, 锻炼成长。导师崔红亭是一位工作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基层技术人员, 曾获得中石化技能竞赛银奖。在他的辅导下, 徒弟王芬康很快掌握了井下作业各方面的知识, 仅仅工作了三年时间, 已经成为大队的技术骨干。

三是促进了基层队的发展变化。通过传帮带, 引导新分高校毕业生走出了思想误区, 安心本职岗位扎实工作, 用自己的思想和行动, 给所在的基层队带来了新风气, 催生了新的变化。许多高校毕业生发挥能力和特长, 参与基层队制度建设和合理化建议, 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0.大学生村官帮带制度 篇十

2015陕西大学生村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今天陕西人事考试网带领大家了解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相关内容,希望考生们好好掌握,做好大学生村官备考工作。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依据

1.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2.具体地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1)公有制经济的范围: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3)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主要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

2.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1)非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等。

(2)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依据:从根本上说是由它们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此外,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确立依据 1.所有制结构决定分配结构;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决定分配形式的多样化;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内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按劳分配为主体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首先,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所有制基础。其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收入分配制度的一大特点。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类型:(1)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主要是个体劳动者和被雇于非公有制经济的雇佣劳动者。(2)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主要包括资本所有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凭借资本所取得的利润;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将自有的货币或资本借给他人经营或存入金融机构所取得的利息;以实物形态资本租借给他人经营或使用而取得的租金等。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如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配。

(三)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2.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调节并重,继续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为重点,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逐步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3.第三次分配第三次分配则是指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社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会救助、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者行动等多种形式的制度和机制,是社会互助对于政府调控的补充。

11.大学生村官帮带制度 篇十一

2014山东选调村官考试热点:完善职业保障制度

建议将法官职务与行政职级相脱离,实行单独的法官业绩考核和等级晋升制度,实行高于普通公务员的薪酬制度。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司法人员管理制度,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健全法官职业保障制度。目前我国的法官职业门槛高、风险大、负荷重,但待遇偏低,影响了法官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

首先在管理上,法官的主体地位未确立。长期以来,法院内部管理行政化,导致“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的问题普遍存在。法官队伍内各类人员的结构也不合理。一线法官人数偏少,审判辅助人员缺失。法官在完成繁重审判工作的同时,还要承担大量的事务性工作,直接影响了审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法官职业待遇偏低也是突出的问题。法官职务层次仍然没有脱离行政色彩。相比一般的公务员而言,法官职业准入门槛高但政治待遇不高,特别是基层法院法官晋升空间小,不少法官到退休了还是科员级干部。在物质待遇方面,法官工资仍套用行政机关公务员的工资标准。不同地区、不同审级法院之间的法官工资待遇存在较大差距。

与此同时,法官职业风险较高,权利保障不到位。近年来,伤害甚至杀害法官的暴力案件时有发生。案多人少的矛盾也十分突出,“白加黑”、“五加二”的超负荷工作成为一线办案法官的常态。

由于待遇偏低,缺乏职业尊荣感,法官流失比较严重。据统计,近三年河南省郑州两级法院流失法官124人。

为进一步完善法官职业保障制度,建议如下:

第一,修改《法官法》和《人民法院组织法》,实行人员分类管理。

一是淡化院长、庭长等法律职务的“行政化色彩”,改革审判委员会制度,确保法官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

二是推行法官员额制度,将法官从事务性工作中脱离出来,确立法官在审判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第二,建立科学的法官等级晋升机制和配套的工资制度。

公职考试知名品牌

一是将法官职务与行政职级相脱离,实行单独的法官业绩考核和等级晋升制度。打破法官等级“天花板”,取消基层法院、中级法院和高级法院最高只能评定四高、二高和二级大法官的限制,将法官的专业能力和工作业绩作为评定等级的主要依据。

二是建立单独的法官工资制度和工资标准。实行高于普通公务员的薪酬制度,缩短因地方经济不同造成的法官工资收入差距,逐步实现统一的法官工资标准。

第三,建立健全法官人身安全和身份保障机制。

一是建立法官职业安全保障制度。加强法院机关安全保卫和庭审安全保障工作,加大对暴力抗法和危害法官人身安全行为的惩处力度。为法官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提高因公牺牲抚恤的标准。

二是建立法官职务提级任免制度。改革目前地方各级法院法官由同级地方权力机关选举和任免的做法,改为统一由高级法院提请省级人大常委会任免。

三是保障法官享受休假和在工作日之外休息的权利。

四是建立法官任期保障和职务行为豁免制度。法官一经任用,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被免职降职、调任、辞退或者处分。未经任免机关同意,不得对法官采取拘留、逮捕和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法官依法履行职务的行为不受法律追究。

12.朱兰街道大学生村官管理制度 篇十二

关于对高校毕业生管理制度

我街道加强对进社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的日常教育、培训、管理,街道建立六项制度,充分调动高校毕业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学习调研制度。要求到社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要经常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经常性的开展调研活动,每年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文章2篇,报区委组织部。

二、工作日志制度。要求高校毕业生认真记录到社区任职工作日志,对每天的工作内容、工作进度、成效等详细记录,区委组织部定期调阅高校毕业生的工作日志,了解掌握其工作动态。

三、汇报交流制度。规定高校毕业生每月要向社区党支部汇报一次工作、生活和思想情况;每季度向街道工党委写出书面工作汇报;每半年和年终向区委组织部写出书面工作汇报,并通过座谈会,交流到社区任职期间的工作、生活情况和思想状况。

四、述职评议制度。要求高校毕业生每年要撰写工作总结,年终同“两委会”班子成员一并向党员和居民代表述职,接受评议和监督。

五、谈话提醒制度。对表现一般、工作不力、群众意见较大的大学生,由街道党工委进行谈话提醒,必要时由区委组织部进行谈话。

六、请销假制度。要求高校毕业生要严格履行请销假制度,请假一天以内的,须经社区批准,请假三天(含三天)以内,由主管领导批准,请假三天以上,由组织委员批准。请假结束后应及时销假。无故不请假,擅离岗位者,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通报或解除合约等处理。

七、建议或意见

如高校大学生考事业编制或公务员的,对成绩比较突出的成员进行加分或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上一篇:七年级语文上册练卷下一篇:上半年消防工作总结和下半年消防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