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报考条件

2025-01-26

研究生报考条件(共13篇)

1.研究生报考条件 篇一

考研千万不要踩的雷区

1、重视真题和时间分配

在冲刺阶段,我们的重点不光要放在各科的知识点上,历年的真题才是最接近研考的复习材料,所以要留出足够的时间演练真题。

学姐提醒,在冲刺阶段的演练中,最好养成掐表做题的习惯。把握好做题的节奏和逻辑,在真正的战场上才能不留遗憾。

2.身体和心理健康也很重要

在冲刺阶段,我们更需要适当的减压,压力太大会影响我们的注意力,甚至会影响饮食和睡眠。

在疫情期间,有些考生可能在家里复习,可能找不到合适的小伙伴一起加油打气。这种情况下,完全可以信任你的家长,他们永远都是你最坚强的后盾。

这段时间居家复习,可以很好的调整饮食和作息时间,为正式考试打下良好的健康基础。

大专生可以考研吗

报名参加硕士研究生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网上报名时需通过学信网学历检验验证,没有通过的可向有关教育部门申请学历认证。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非全日制研究生热门专业

金融专业:侧重于基础、素质和专业教育,偏重于毕业后的金融、投资方面的理论知识;在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从事实务工作;在金融监管机构和政府部门从事经济管理工作。

法学专业:法律硕士学位是具有特定法律职业背景的职业性学位,主要培养面向立法、司法、律师、公证、审判、检察、监察及经济管理、金融、行政执法与监督等部门、行业的高层次法律专业人才与管理人才。

人力资源专业:人力资源管理是通过对人力资源的调整与优化,为企业节省成本,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与解决问题,从而达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体现的是经济学价值观。了解国际、国内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最新成果,掌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会计专业:是为了培养面向会计职业的应用型高层次会计人才,会计学:每个企业都会招收会计学专业方面的人,尤其是现在经济发展的很快,很多企业对于招收会计专业的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要求,会计学也是最吃香的专业之一。

工程专业:工程硕士主要是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此专业特别适合工科学员报考,从发展前途上看也非常可观。

2.研究生报考条件 篇二

一、研究生培养条件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评估指标体系

进行研究生培养条件评估,首先需要构建一套较客观公正的“评估指标体系”,可以借鉴国外研究生教育评价1和国内硕士学位授权点基本条件合格评估中的有关培养条件的指标。研究生培养条件与培养质量分别属于研究生教育系统的“输入”和“输出”,评估研究生培养条件就是要考察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输入因素。吴爱武曾对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广泛调查,认为研究生培养条件包括人文环境、师资、制度、科研、教学和物质等六个方面。2王晓漫和黄辉也在理论分析和实践调查的基础上给出了研究生培养条件的一级和二级指标,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给出了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之间的权重,如表1-1所示。但这些一级指标或者二级指标都只是从某一个角度说明其重要性,至于如何度量这些指标并没有具体的计算说明。

(二)评估指标的代理变量

设置评估指标的代理变量主要考虑三点:一是代表性,设置的代理变量确实能反映该培养条件;二是可操作性,主要考虑数据取得的可行性,即要有明确可靠的数据来源;三是单一性,即变量之间不能共用数据或者套用计算,避免有可能造成的多重共线性。

第一,人文环境条件。人文环境条件包括“价值观的塑造”、“三风建设”和“校园文化活动”三个二级指标。其中,“研究生价值观”可用“研究生的党员比例”来间接衡量,研究生中的共产党员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历年来的“三讲教育”、“先进性教育”也发挥着一定的价值导向作用。“三风建设”可用2008年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的“声誉”来度量,网大排行榜历年来向大学校长、院士、知名学者和中学校长发放了院校声誉评分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了报考该校的高中毕业生的质量(即该校在中学生中的号召力)、该校毕业生工作成绩和表现等多项指标。中国校友会的大学排行榜有一项“高校受媒体关注指标”,从其定义来看比较符合“校园文化活动”的内涵,新闻媒体对高校关注以及关注的程度,就是由高校进行了较多的文体活动、学术活动和改革创新活动决定的。

第二,师资条件。师资条件包括“师生比”、“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三个二级指标。其中,“师生比”可用“副教授职称以上教师总数/硕士生总数”来度量,之所以用副教授职称以上教师总数而不用硕士生导师总数,主要是考虑到不仅仅是硕士生导师才有资格给硕士生上课。“学术水平”直接利用2008年网大排行榜的“学术成果得分”,该得分的计算依据是高校的SCI、EI、SSCI和CSSCI的论文篇数,并考虑了论文的“总量”和“人均”两个方面。“教学水平”用近三年的“国家级的教学成果奖相对数”来衡量,“相对数”=特等奖×4+一等奖×2+二等奖×1,指标数据来源于“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

第三,制度条件。制度条件包括“招生制度”、“培养制度”和“学生评价制度”三个二级指标。硕士生的招生、培养和评估等制度的完善程度与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年限成阶段性相关。本研究将利用“0-1”虚拟变量来度量“招生制度”和“培养制度”,其中:硕士招生年数≤5年时“招生制度”为0,否则为1;硕士招生年数≤10年时“培养制度”为0,否则为1。至于“学生评价制度”,也是“0-1”虚拟变量,若培养单位有“自我评价机制”和“研究生信息系统建设”的为1,否则为0。

第四,物质条件。它包括“生活条件”和“学习基本设施”两个二级指标。这两个指标可以利用网大排行榜的“生均校舍面积”和“生均图书册数”来反映,因为这两项指标对于大学教育评价与研究生教育评价的区别不大。网大排行榜还对这两项指标进行了功效系数法处理,比如给定研究生占全体学生比例上限为0.67,生均图书量上限按250本/折合学生计算,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上限为100平米/折合学生计算等。

第五,科研条件。科研条件包括“学科建设”、“学术资源”、“培养经费”和“科研设施”四个二级指标。其中“学科建设”利用“优势学科点相对数”来衡量,“相对数”=A+级优势学位点数×1.5+A级优势学位点数,数据来源于武汉大学的《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价报告2007-2008》。“学术资源”利用“学位点相对数”来衡量,“相对数”=(博士点×3+硕士点)/本科学位点,网大2008年大学排行榜的“学术资源”部分有相应的数据。“培养经费”直接利用网大2008年大学排行榜的“科研经费”得分。“科研设施”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人文研究基地总数/硕士学位点总数”来表示,网大2008年大学排行榜的“学术资源”部分也有相应的数据。

第六,教学条件。教学条件包括“培养计划”、“课程建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四个二级指标。这四项指标都利用“0-1”虚拟变量表示:有过培养计划修订的“培养计划”等于1,否则为0;已经进行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的“课程建设”等于1,否则为0;每年进行教学基本功竞赛的“教学方法”等于1,否则为0;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的“教学手段”等于1,否则为0。

二、研究生培养条件评估中的功效系数法

功效系数法(Efficacy Coefficient Method),又叫功效函数法,是根据多目标规划原理,对每一项评价指标确定一个满意值和不允许值,以满意值为上限,以不允许值为下限。计算各指标实现满意值的程度,并以此确定各指标的分数,再经过加权平均进行综合,从而评价被研究对象的综合状况。

(一)变量类型的确定

根据功效系数法,首先要对所选择的指标进行分类:指标数值越大越好的,可定义为极大型变量,如发表在SCI、SSCI、EI期刊源上的论文数、获得国家自然(社会)科学基金的研究经费等;指标数值越小越好的,可定义为极小型变量,如学位论文盲审不合格率等;指标数值在某一区间(点)最好的,则可定义为区间型变量,如师生比、科研团队的年龄结构等。就本文所设置的培养条件代理变量而言,除了“师生比”是区间型变量外,其他大多数代理变量都是“极大型变量”。

(二)变量标准值的确定

功效系数法要求根据不同类型的变量确定其标准值,然后根据标准值划分出满意值和不允许值,如图2-1所示。标准值的确定一直是功效系数法的一个难点,本文类比财务学的公司业绩评价,4采用系统化方法中常用的“均值原则”,即选取变量的平均数作为标准值。满意值和不允许值的确定则因变量类型的不同稍有所区别:对极大型变量,其满意值和不允许值选取的分别是标准值的一倍和一半,倘若某个极大型指标达到了满意值的一倍,其效果就是满分,倘若某个极大型指标还达不到满意值的一半,其效果应该是很差的。对极小型变量,其满意值和不允许值则刚好与极大型变量相反。对区间型变量,其满意值的范围可取标准值的120%和80%,即以标准值为基础浮动20%。不允许值的上限和下限可以选取标准值的180%和20%,即以标准值为基础浮动80%。需要注意的是,若变量是极大型“0-1”虚拟变量,则0就是其不允许值,1就是其满意值。本文设置的研究生培养条件评估指标大多是“极大型指标”,只要有翔实的数据,标准值、满意值和不允许值的确定并不困难。

(三)功效系数的计算

根据功效系数法,要针对所选定的每个评价指标的满意值(或上、下限)和不允许值(或上、下限),设计并计算各类指标的单项功效系数,再根据各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各指标的权数),用加权算术平均或加权几何平均的方法得到其平均数,即为该评价的综合功效系数。

上述三类变量分别设计单项功效系数如下:

极大型变量单项功效系数:

[(实际值-不允许值)/(满意值-不允许值)]×40+60(实际值<满意值)

100(实际值≥满意值)

极小型变量单项功效系数:

[(不允许值-实际值)/(不允许值-满意值)]×40+60(实际值>满意值)

100(实际值≤满意值)

区间型变量单项功效系数:

[(上限的不允许值-实际值)/(上限的不允许值-上限值)]×40+60(实际值>上限值)

100(下限值≤实际值≤上限值)

[(实际值-下限的不允许值)/(下限值-下限的不允许值)]×40+60(实际值<下限值)

综合功效系数=∑单项功效系数×该指标的二级权数×该指标的一级权数

(四)评估等级

一般的,可以根据“综合功效系数得分”把评估结论划分为五个等级,即得分≤60为“不合格”,得分在60-70之间为“合格”,得分在70-80之间为“中等”,得分在80-90之间为“良好”,得分≥90为“优秀”。

三、研究生培养条件的样本评估分析

(一)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全国性的高校研究生培养条件评估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限于笔者的能力与精力,也限于某些指标数据的缺失,本文只能进行部分地区高校的研究生培养条件评估。本研究选取2006年度我国东部(上海、浙江和江苏)、中部(河南、湖北和湖南)和西部(四川、重庆和陕西)九省市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院校为样本,除去军事院校和科研院所外共有169所。另外,本文所说的培养条件主要是针对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而言,即本文的研究对象并不包括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条件和应用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条件。

不同学科类型和不同研究层次的高校,其研究生培养条件应该有所不同。本研究按“是否设立研究生院”把研究样本分为“研究型”和“研教型”两个层次;按照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对高校的分类方法,将研究样本分为综合类、理工类、师范类、民族类、财经政法类、农林类、医药类、体育艺术类等8种学科类型。这样,样本的“层次分类”、“地区分类”和“学科分类”的分布如表3-1、表3-2、表3-3所示。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以下方面:一是邱均平等学者研发的《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价报告2007-2008》;5二是武书连等学者研发的《挑大学选专业——2008考研择校指南》;6三是深圳网大教育服务公司发布的《中国大学排行榜2008》;7四是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8五是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9六是各高校的研究院网站及其招生简章;七是《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7)》。10

(二)样本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应用前文给出的各变量的计算方法,从样本数据中提取和计算得到的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3-4所示。可以看出,三风建设、学术水平、学术资源和学科建设等变量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很大,有较大的标准差。

(三)研究生培养条件的评估分析

应用功效系数法进行研究生培养条件评估,首先需要判别指标类型,本文所设变量除了“师生比”是“区间型”变量外,其他都是“极大型”变量;其次,标准值的选择采用“均值原则”,即以各变量的平均值为标准;再次,按照前文的方法确定各变量的满意值和不允许值,结果如表3-5所示;最后,按照前文的计分方法计算功效系数单项系数和综合系数总得分。这样,本文在样本数据的基础上,应用功效系数法计算了169所高校的研究生培养条件的评估得分(限于篇幅没有报告),该评估结果基本反映了各个高校的实际情况,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从评估结果来看,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条件整体良好:处于“优秀”等级的高校有21所,占12.43%;处于“良好”等级的高校有33所,占19.53%;处于“中等”等级的高校有35所,占20.71%;处于“合格”等级的高校有80所,占47.34%;暂时还没有“不合格”的院校。虽然没有出现研究生条件评估“不合格”的情况,但刚刚“合格”的高校占了将近一半,这种呈“金字塔”式的评估结果说明,大多数高校迫切需要大力加强“培养条件”的改善,这也许正是近年来研究生大规模扩招引起的“培养条件”的不足。

为反映不同层次、不同地域和不同学科类型的高校是否有着“研究生培养条件”的显著差异,本文对评估结果进行“均值比较”分析,统计结果见表3-6所示。

从表3-6可以看出:第一,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其研究生培养条件明显好于没有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不仅培养条件的总分高出23分之多,人文环境、师资条件、制度条件、物质条件和科研条件的得分也差异明显,唯有“教学条件”得分相差不大。由此可见,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其研究生教育定位于学术性研究,且重点在于培养博士研究生,它们在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上的确有着显著的优势;而其他院校,尤其是没有进入“211工程”的学校,研究生的培养主要在硕士教育层次,科研和师资条件较差。如今,硕士生培养已渐渐有“大众化”、“本科化”的趋势,这并不意味着要放松研究生教育的科研和师资条件,研究生教育的创新功能迫使大多数高校仍需要加强其师资建设、学科建设以及完善管理制度。

第二,从不同学科类型高校的培养条件评估得分(包括评估总分和分项得分)可以看出,综合类高校的研究生培养条件较强,而民族类、体艺类的培养条件相对落后;医药类和体艺类高校需要加强其研究生培养的物质条件建设;体艺类高校还需要加强研究生的招生、培养和授位等方面的管理。它从另一角度反映了医药类高校招生太多、体艺类高校管理不严格的现实。

第三,从地域类别来看,东部地区虽然经济相对发达,但其高校的研究生培养条件与中西部地区的高校没有太大差别,中西部也有科研、教学和管理都很好的高校。得分差别较大的主要在师资条件上,东部比中部要好,中部比西部要好,这也说明了“师资”的流向,很多“优秀人才”不愿意来西部,毕竟中西部的发展空间和经济条件相对落后。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中西部地区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重要的是国家应出台相应的倾向性政策。

既然研究生培养条件对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决定作用,要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就必须改善现有的研究生培养条件。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研究生培养条件已有较大改善,但与研究生发展的规模相比,特别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保障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每个高校都应了解本校研究生培养条件的优势与劣势,从改善研究生培养条件的角度找到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途径。

注释

11.谌启标.中美研究生教育评估的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1,(2):33.

22.吴爱武.研究生培养条件评估指标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5.

33 .王晓漫,黄辉.论研究生培养条件评估的指标设置及其权重分配[J].中国高教研究,2006,(4):24.

44.黄辉.功效系数法在制药类企业财务预警中的应用[J].现代财经,2003,(4):40-43.

55.邱均平.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价报告2007-2008[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66 .武书连.挑大学选专业——2008考研择校指南[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77 .网大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EB/OL].http://rank2008.netbig.com/cn

88 .中国校友会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EB/OL]..http://www.cuaa.net/cur/introduction

99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EB/OL]..http://yz.chsi.com.cn

3.多氧霉素发酵条件的研究 篇三

关键词:发酵控制因素[1] 多氧霉素

0 引言

多氧霉素做为重要的无公害生物农药,对多种真菌病害有效,而且在自然界中可降解对人畜环境非常安全。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菌株:金色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ur eochromoge nes)3297

1.2 培养基

1.2.1 母瓶培养基(%):黄豆饼粉1.0,玉米粉1.0,葡萄糖1.0,KH2PO4 0.1,NaC1 0.1,CaCO3 0.3,甘露醇0.5,蒸馏水配制,pH6.5。

1.2.2 发酵培养基(%):玉米粉1.5,黄豆饼粉2.0,饴糖2.0,KH2PO4 0.1,NaCl 0.1,CaCO3 0.3,MgSO4 0.1自来水配制,pH6.5。

1.3 培养条件

1.3.1 母瓶种子:在无菌室内取培养好的斜面孢子接人母瓶中,于28℃,装量30ml/150ml三角瓶中,摇床转速190-210r/min,振荡培养48h。

1.3.2 发酵摇瓶:取培养好的母瓶液5.0-10%接人发酵液中,于28℃恒温,装量30ml/150ml三角瓶中,摇床转速180r/min,振荡培养72h。

1.4 实验主要仪器 摇床:HZQ-Y东联电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电子天平:AE240梅特勒;酸度计:S20梅特勒。

1.5 实验方法

1.5.1 发酵培养基碳源改良[3] 原配方中碳源玉米粉和饴糖以一种碳源替代,其它组分不变,按1.3条件进行摇瓶实验,重复三次。

1.5.2 发酵培养基氮源改良[3] 原配方中氮源以一种碳源替代,其它组分不变,按1.3条件进行摇瓶实验,重复三次。

1.5.3 L18(37)正交实验 获得最佳碳源、氮源基础上,对最佳碳源、氮源、无机盐用量进行七因子,三水平的正交实验。其它组分不变,按1.3条件进行摇瓶发酵实验,确定最佳配比。

1.5.4 摇瓶发酵条件优选 在最佳发酵配方基础上,对发酵条件pH、转速、温度、装料量等进行优选。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碳源对多样霉素合成的影响 原配方中碳源以一种碳源替代(三水平),其它组分不变,按1.3条件进行摇瓶实验。在6种不同碳源的发酵培养基条件下,发酵单位从高到低依次为玉米粉、可溶淀粉、马铃薯淀粉、蔗糖、麦芽糖、甘油。

2.2 不同氮源对多样霉素合成的影响 原配方中氮源以一种氮源替代(三水平),其它组分不变,按1.3条件进行摇瓶实验。在8种不同碳源的发酵培养基条件下,发酵单位最高的为冷榨黄豆粉。

2.3 L18(37)正交实验 正交实验中设计七个因子玉米粉、冷榨黄豆粉、饴糖、KH2PO4、NaCl、CaCO3、MgSO4,每个因子三个水平。综和分析可初选出较佳配方为;玉米粉3.0,冷榨黄豆饼粉2.5,饴糖 1.0,KH2PO4 0.1,NaCl 0.1,CaCO3 0.2,MgSO4 0.3。

2.4 装料量的探索 通过设计不同的装料量探索溶氧量和发酵单位间的关系。在500ml的三角瓶中分别装入40ml,60ml, 80ml,100ml,120ml。用十二层纱布棉塞封口,按1.3条件进行摇瓶发酵实验。

实验结果根据差异显著性分析得出:装料量40ml时效价最高,但水分挥发严重,摇瓶的上端聚集大量的菌丝体;装料量的多少影响效价的高低,40ml的装料量时效价最高,说明多氧霉素液体发酵对溶氧要求很高。

3 讨论

3.1 培养基配方改良 经过正交设计试验得到优化配方为:玉米粉3.0,冷榨黄豆饼粉2.5,饴糖1.0,KH2PO4 0.1,NaCl 0.1,CaCO3 0.2,MgSO4 0.3,配后pH7.0,效价较原配方提高了24%。原始配方中的主要氮源冷榨黄豆粉由于价格较贵且不易购买,在生产中可用相近的豆饼粉替代。如进一步调整各因素水平再次经过L18(3')正交试验进一步筛选配方效果会更好。

3.2 温度对发酵的影响 通过对多氧菌株在不同温度下发酵效价的测定发现,孢子萌发、菌丝生长都十分正常,但当发酵温度到30℃以上时效价显著降低,温度升到32℃以上几乎没有新多氧霉素产生。分析其原因有:①多氧菌株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下可能会产生有害物质对生产抗生素有阻碍作用;②多氧菌株体内一种或几种与产抗有关的酶对温度非常敏感,较高温度下会导致其活性降低或者完全失活,使抗生素的合成变得很慢甚至停止,从而导致效价降低或没有效价。

参考文献:

[1]工业发酵分析,中国轻工出版社.北京,1990.

[2]俞俊棠,唐孝宣.生物工艺学.上册.上海: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1991.

4.研究生报考条件 篇四

开设英语在职研究生的`学校真是寥寥无几,可是想想如果出来能操一口流利的英文,这些费用也是值得了,因为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会英语势必会在竞争中占非常大的优势。

英语专业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1、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守法律法规,品行端正,身体健康,能坚持在职学习者;2、获得大专以上学历者,旨在提高个人业务素质者,均可报名参加进修班学习;3、申请硕士学位者,须获得学士学位满三年。

5.研究生报考条件 篇五

国际贸易在职研究生是为了帮助更多在从事贸易相关工作以及准备涉及贸易相关的学员建立在国际贸易学理论方面的厚实功底,为学员拓展贸易运作思路,剖析国际贸易操作模式,培养具有扎实的国际贸易学理论基础,掌握国际贸易业务与创新的前沿理论和实务的专业人才。

国际贸易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1、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守法律法规,品行端正,身体健康,能坚持在职学习者;2、获得大专以上学历者,旨在提高个人业务素质者,均可报名参加进修班学习;3、申请硕士学位者,须获得学士学位满三年。

6.研究生报考条件 篇六

在职考研:国际关系在职研究生专业优势及报考条件

中国的未来是一个在外交领域不断壮大的未来。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需要处理的对外事物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而中国也越来越需要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优秀创新能力和精通国际知识的复合型专门人才国际关系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1、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守法律法规,品行端正,身体健康,能坚持在职学习者;2、获得大专以上学历者,旨在提高个人业务素质者,均可报名参加进修班学习;3、申请硕士学位者,须获得学士学位满三年国际关系在职研究生专业优势:随着我国当前在国际上的地位的迅速提升以及近年来我国国民更加频繁的涉及到国际事务和国际纠纷增多,人们对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的关注越来越多。其就业前景也相对广阔,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进入电视台,电台,报社,杂志社等负责国际事务方面的报道编辑工作;从事与专业知识有关的国际公共关系等工作;各级党政机关外交外事部门的涉外工作干部;如进入外企或跨国企业从事中高级管理;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国际问题教学与研究的专门人才。

7.板桥党参种子发芽条件研究 篇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试验使用的板桥党参种子于2015年11月采于“中国硒都”恩施市西北边陲板桥镇, 地理位置为东经109°05′15″~109°15′45″, 北纬30°17′30″~30°32′30″, 是鄂西南通往渝东的省际边贸口子镇。境内山峦起伏, 沟壑纵横, 地势高差大, 平均海拔1 666 m。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其特点是冬少严寒、夏无酷暑、雾多寡照、终年湿润, 降水充沛、雨热同期, 年降水量1 400~1 900 mm, 蒸发量在900 mm以下, 年均相对湿度85%~90%。年均气温9.8~10.5℃。板桥镇境内土壤类型较为简单, 地势空旷、山川秀美, 植被覆盖率高, 空气清新, 为板桥党参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逾1.2万hm2耕地适宜种植中国板党。另外, 还采集了甘肃文县西党、山西长治潞党的种子作为对照。

1.2 试验方法

1.2.1 千粒重比较试验。

每份种子称量100 g去除杂质, 采取四分法分成4份, 每份取1/4进行混合, 从中数出200粒, 使用万分之一天平进行测量, 测量结果乘以5即为千粒重[2,3]。3次重复。

1.2.2 种子发芽试验。

通过设置滤纸、基质、泥砂、蛭石、珍珠岩等不同的发芽床, 观察党参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差异。从2016年3月31日开始, 用普通培养皿作发芽床, 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 每个重复采用200粒种子。先在培养皿内铺设不同材料发芽床, 洒水使基质充分吸水保持湿润, 将种子置于发芽床上, 再将培养皿放置在阴凉干燥的室内培养架上进行培养, 在发芽期间每天检查温度和湿度1~2次 (早、晚) , 使发芽床保持湿润。正常发芽的种子为具有正常幼根且至少有2片子叶的种子[4]。待种子开始萌发后, 每天9:00记录发芽正常的种子数, 再将不正常种苗及腐烂种子捡出。计算公式如下:

发芽率 (%) =发芽的种子数÷供检测的种子数×100

发芽势 (%) =20 d内发芽种子数÷供检测的种子数×100

1.2.3不同发芽床党参幼苗特性比较。

用普通培养皿作发芽床, 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先在培养皿内铺设不同材质发芽床, 洒水使发芽床充分吸水保持湿润, 将种子置于发芽床上, 再将培养皿放置在阴凉干燥的室内培养架上进行培养, 在发芽期间每天检查温度和湿度1~2次 (早、晚) , 使发芽床保持湿润。种子露白后4 d统计党参幼苗的全长, 每个处理选择10株健壮幼苗计算平均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类党参千粒重比较

千粒重是种子生长饱满度的主要鉴定手段, 也是育苗期苗势强弱的条件之一。由表1可知, 不管平均值, 还是绝对值板桥党参种子千粒重均略重于西党和潞党。

(g)

2.2 不同材料发芽床板桥党参发芽情况比较

2.2.1 不同材料发芽床对发芽势的影响。

由表2可知, 发芽势由高至低分别是滤纸床 (59.7%) 、蛭石床 (46.5%) 、珍珠岩床 (32.0%) 、泥砂床 (17.8%) 、25℃基质床 (12.8%) 、基质床 (12.3%) 。由此表明, 在光照合适的条件下可以大大加速板桥党参种子的萌发, 因此滤纸床由于种子裸露发芽势最高, 蛭石、珍珠岩等材料通气透光性好, 发芽势较高, 基质、泥砂等材料透光性差, 发芽势最低, 光照不足使种子萌发时间延长了20 d以上。

注:每个重复种子总数为200粒

2.2.2 不同材料发芽床对发芽率的影响。

由表2可知, 发芽率由高至低分别是25℃基质床 (83.0%) 、基质床 (81.7%) 、滤纸床 (79.2%) 、珍珠岩床 (77.2%) 、蛭石床 (76.2%) 、泥砂床 (66.8%) 。由此表明, 透气保水的材料可以保证党参种子的发芽质量, 基质透气保水效果最好, 发芽率最高, 滤纸透气保水效果稍差, 发芽率次之, 珍珠岩、蛭石透气较好保水稍差, 发芽率稍低, 泥砂透气保水效果最差, 发芽率最低。

2.3 不同材料发芽床党参幼苗生长情况比较

由表3可知, 幼苗长势由高至低分别为蛭石床、珍珠岩床、基质床、25℃基质床、滤纸床、泥砂床。由此表明, 种子发芽后幼苗生长与土质疏松情况成正比, 质地越疏松长势越好

(cm)

3 结论与讨论

党参种子适合在通气性好、保水性强、光照适宜、土质疏松的环境下生长;基质保水通气, 但透光差;珍珠岩透光性好但质地轻, 种子容易随水流沉底;蛭石质地疏松, 但保水性稍差;泥砂透气性差、质地硬。因此, 在党参种子发芽试验中对发芽床的选择, 应采取基质、蛭石、珍珠岩复合材料, 保证发芽床通气性好、保水性强、光照适宜、土质疏松的综合性能。

该试验结果不仅可以确立最佳的党参发芽率试验条件, 为板桥党参种子生产规程和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技术参考, 还可以对党参大田育苗提供技术保障, 在实际生产中起到有效提高党参药材产量和质量的作用, 有力地推动了党参种植产业向规范化、规模化、科学化方向发展[5,6]。

摘要:通过调查不同发芽床条件下板桥党参的发芽情况和生长情况, 研究其最佳发芽条件。结果表明:以基质、蛭石、珍珠岩组合而成的复合基质是板桥党参最佳的发芽床材料, 其可以保证发芽床通气性好、保水性强、光照适宜、土质疏松的综合性能。

关键词:板桥党参,发芽试验,发芽床材料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 (一部)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264.

[2]厉彦森, 郭巧生, 王长林, 等.明党参种子休眠机制和发芽条件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 2006 (3) :197-199.

[3]孙年喜, 彭锐, 李隆云, 等.川党参种子发芽检验规程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 2008 (11) :1246-1248.

[4]何亚杰.不同处理方法对党参种子发芽的影响试验[J].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5 (6) :52.

[5]孙年喜, 彭锐, 李隆云, 等.川党参种子发芽检验规程的研究[J].重庆中草药研究, 2009 (1) :41.

8.信息化条件下交通动员研究 篇八

关键词:信息化;交通动员;研究

交通动员是指国家采取紧急措施,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用以调动有关人力、物力资源、交通设施和运输工具保障战时需求的一系列活动。交通动员是要充分利用信息和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成果,实现信息化国防交通动员力量对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全时空、区域、过程的有效控制。

一、信息化战争对交通动员的影响

信息化战争的整体对抗要求交通动员高度联合、综合集成。信息化战争对信息权的依赖要求交通动员形成网络控制信息。信息化的非接触作战样式需要交通动员科学决策、快速立体。

二、信息化条件下交通动员的主要特点

信息化科学技术,将促使交通动员方式趋向精确化;现代战争的各种保障需求,使得交通动员组织趋向系统化;随着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使交通动员手段趋向智能化、交通动员范围趋向社会化、一体化。

三、信息化条件下交通动员的意义

高效的交通动员是提高军队机动能力的关键环节;准确的交通动员是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重要保证;有效的交通动员为保障国民经济动员提供前提;及时的交通动员是将交通潜力转化为保障实力的基本途径。

四、目前我国交通动员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交通动员机构不健全。目前,我国初步形成了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交通动员体制,国防动员委员会统一领导,各级国防交通主管机构负责交通动员工作。这种体制很难适应信息化战争的要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第二,交通动员的信息化水平较低、人材队伍能力不强。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的滞后导致我国交通动员信息化水平较低。目前,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缺乏统一的技术和统一的标准;信息化硬软件设建设和开发不够;交通动员信息平台和数据库系统通用性、兼容性差,信息资源共享、传递有待于加强。同时,交通动员人材队伍参差不齐,不能很好适应信息化战争对交通动员保障的要求。

第三,我国交通动员相应法规制度不完善。1995年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为交通动员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但目前交通动员大部分依靠行政手段进行组织,相应法规制度和标准不健全,特别是我国交通动员的专项法规基本上是空白,相应法规制度不健全已成为当今制约我国交通动员发展的“瓶颈”。

五、信息化条件下,提高我国交通动员能力的基本对策

第一,完善信息化战争需要的交通动员组织体制。交通动员体制是交通动员的组织保证。交通动员体制在实施快速有序的交通动员方面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合理设置、完善交通动员体制,将加快交通动员机构平转战的速度;从而提高交通动员组织指挥的时效性和有序性。当前,最重要的是要贯彻落实各级交通动员主管机构的人员编制,明确工作职责,理顺工作关系,健全各级交通动员组织,保证整个动员机器正常运转和良性循环。

第二,大力培养适应信息化战争要求的交通动员人才队伍。一是强化训练,提高层次。在训练内容方面围绕信息作战中交通动员可能担负的任务,突出专业防护和抢修队伍、交通沿线保障队伍的训练等。灵活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训练。二是各级交通动员部门要针对信息化国防动员的需要,有组织有计划地采取岗位自学、集中培训等方式搞好在职培训。三是要广泛吸纳人才。交通动员部门与地方的组织人事部门取得联系,充分依托地方的人力资源,广泛吸纳与信息化交通动员队伍专业化化水平相一致的人才。四是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采取法规保障,政策倾斜等措施,创造有利于吸引、保留、使用人才的良好环境。

第三,科学制定适应信息化战争要求的交通动员预案。为了使交通运输能在战时实施快速动员,平时必须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依据,结合预定的作战任务,科学制定交通动员预案,主要包括民用运力动员预案、交通保障计划、交通重要目标保障方案等。信息化条件下,制定预案必须在搞清信息化战争特点的基础上,准确掌握本地区、本系统的运输力量、工程保障力量、交通设施设备基本状况,做好拟制预案的基础性工作.要考虑多种情况处置实施,使预案尽量贴近实际,为战时快速动员奠定基础。交通动员预案制定后,要适时组织带有信息化背景的综合演练,以检验动员预案、动员体制、动员程序和方法对信息化战争的适应性。

第四,建立健全适应信息化战争交通动员要求的法规体系。交通动员的法律法规是实施交通动员的法律依据。借鉴世界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加大交通动员立法工作力度,在《国防交通动员法》、《国防交通条例》、《民用运力动员条例》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军事交通法》、《民航征用法》、《商船征用法》等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完整配套、科学合理的交通动员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健全相应的执行监督机制,确保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严肃性和可操作性。

第五,加强交通动员信息化建设。加强交通动员的信息化建设是信息化战争的必然要求,其核心工作是在调查研究和论证的基础上建立全国交通动员网,开发国家交战办,军区交战办,省(市区)地(市)县交战办之间的网络联通,形成纵向贯通的指挥网络。另外,要加强各系统部门之间的横向指挥网络建设,达到各级部门之间、动员系统与军队和政府网络之间的通用性和兼容性。最后要重视软件的开发运用。建立“战时运力计划系统”、“物资储备系统”、“信息分析与传递系统”等,使交通动员的决策、指挥和管理、监控达到灵敏高效,从而提高交通动员能力。

参考文献:

戴凤修.信息国防动员概论[[M].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军事经济学院襄阳士官学校)

9.研究生报考须知 篇九

2考生必须在2011年10月31日前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进行2012年硕士研究生网上报名并采取网上支付的方式缴纳报名费,不进行网上报名、缴费的将不能取得2012年硕士研究生录取资格(关于网上支付说明详见公告

三、公告四)

3“招生单位”一项应选择已经接收本人推荐免试的研究生培养单位

4报考点必须选择“河北省教育考试院”,代码为1313,如错选报名点其报名信息无效。5考试方式选择

推免生必须在考试方式菜单中逐级选择“推免考试”-“专项计划”-“无”,选择完毕后根据弹出的窗口提示输入学校发给本人的校验码,提交后如实填写有关信息,确保网报信息与审核通过的信息一致

6如考生发现报名信息有误,可在国家规定的网报时间内,凭报名号等信息在网上进行相关信息的修改。“招生单位”、“报考点”、“考试方式”等为报考关键信息,不论是否支付报名费,在提交信息生成报名号后都不允许修改。

7考生在提交信息和进行网上支付报名前,务必认真核准所选择的“招生单位”、“报考点”、“考试方式”等报考关键信息,考生未按要求错选“招生单位”、“报考点”、“考试方式”等关键信息的,报名无效,已支付的报考费不予退还。此时,考生若要正确报名,应在网上报名截止时间(10月31日)前,重新报名、交费。

8为方便考生,我省推荐免试生的现场确认工作由本科毕业高校具体负责。网报结束后,学生应按照学校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现场确认,不进行图像采集的学生,其网上报名信息无效。

9已被推荐为推荐免试的学生不得再参加2012年硕士研究生其他考试的报名和考试,一经发现将取消其录取资格

10.美国研究生留学条件 篇十

TOEFL成绩:

这个方面对于觉大部分申请人来说应该是最重要或者最不重要的一项了(没有中间状态)。道理非常简单,美国大学对于这项标准的衡量只有合格或者不合格(同样没有中间状态)。根据美国大学的审批流程,这部分工作主要由研究生院的工作人员负责。也就是说在这个环节申请人的学术成果并不能影响工作人员对于语言能力的评定,而一旦被认定语言能力不达标,申请往往以失败告终。

GPA:

此项在之前若干年内都被称为王道的条件在最近有明显被削弱的趋势。但是如今仅仅有一个非常高的GPA并不能保证可以被美国前10的大学录取。这钟现象可以归因于现在中国大学生活日趋丰富,申请人在实习或者学术研究方面具有前辈不能比拟的条件,从而有可能取得更加有竞争力的成就。这样一来GPA的左右自然会被稀释。

GRE/GMAT/LSAT成绩:

在这几类里面,GRE的成绩应该是最讨广大申请人喜欢的,因为除了类似新闻或者教育这种社会科学专业之外,GRE基本不会成为申请的短板。因为大多数专业仅仅对于其中的数学部分有要求,而要求也仅仅是750分以上。这对于中国绝大多数的申请人来说都不是问题。与GRE相反,GMAT等专业考试成绩往往是阻碍申请人通往美国名校(注意,仅仅是名校)的绊脚石。简单地说就是成绩高不能证明申请人优秀,但是成绩低可以证明申请人不够优秀。

实习/科研成果和就读院校/推荐人:

11.燃烧条件实验的改进设计之研究 篇十一

【关键词】燃烧条件 试验改进

沪教版教材《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第一节讲燃烧的条件时,在教师正常教学的状态下,渗透相关化学知识的前提下,可以有效的通过引导学生交流和讨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常识,让学生尝试自己归纳和总结燃烧的条件,这样的自我学习有助于对该课程的记忆。但是由于这种教学的方式比较普通并在实验过程中,不能良好的实现在化学学科中的特殊魅力,导致在实验的过程中,不能完善学生们的思维想法,还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设计一套演示实验装置,但便于课堂的教学工作。

一、化学问题的描述

1.化学实验装置

针对该实验的主要仪器有:烧杯,试管,双孔橡皮塞,导气管等。

下图为试验的示意图:

2.化学实验的条件

根据该实验的进行可以得出相关化学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1)化学可燃物达到了燃烧的最低温度值。

(2)可燃物应该充分的与氧气接触。

3.化学实验存在的问题:

针对该化学实验,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实验中的导热物质是铜片,铜片的热量是由烧杯中的热水进行热蒸汽的传递的,所以,在铜片上导热性能比较差,试验中的白磷出现长时间的热量才能燃烧。

(2)由于实验中会向水中通入氧气,这样会使白磷在水中四处的游动,并形成许多小液珠。这种现象的出现会导致实验中白磷的操作十分不便,实验的现象表现也不明显。

(3)实验中白磷材料的燃烧物质会产生大量的浓烟,产生环境影响。

二、实验的改进

1.实验的目的

为了使化学燃烧实验的研究更加简便也更加利于环境的保护,应该建立一种符合环境要求的绿色化学实验进行燃烧条件结论的反馈。

2.实验的器材和相关的实验用品

NaOH稀溶液,红磷,白磷,铜片,小烧杯,大烧杯,水槽,滤纸,沸水。

3.实验现象

下图为该实验的实验示意图:

该实验的实验过程中,会看到在实验的相关器材上出现,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唯一燃烧的就是铜片上的白磷反应比较剧烈,并且放出大量的白烟。

4.实验的进一步研究

针对以上的反应状况,为了进一步进行试验的验证,应该在该反应彻底完成后进行移除大烧杯,并取出在大烧杯之内的小烧杯,在小烧杯中加入之前提出的NaOH稀溶液,使用漏斗进行白磷的遮蔽,接下来通过漏斗的开口通进空气,这时的实验现象就是白磷在水中剧烈的燃烧,并放出大量的气体。这种对比的形式,充分的反映了现象的明显程度,也充分的证明了该实验的用意。

下图为进一步研究的实验示意图:

三、化学实验改进后的优点

由于该化学实验进行的改进,使得针对这次教学来说,装置设置比较简便,教师的操作也比较简单,传热的速度有明显的提升,现象也有明显的展示。在改进实验的操作过程中,通过封闭式装置的使用,使得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难以扩散,同时,通过对碱溶液的使用,使得其对其相关物质化学反应时产生的有害气体进行吸收,防止了实验对室内环境的污染,这与绿色化学实验的目标相一致,同时也是对绿色化学试验标准和要求有效践行。

四、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1.白磷的燃烧化学方程式:

4P+5O2 ===P2O5

2.NaOH稀溶液对P2O5的吸收:

6NaOH+ P2O5===2Na3PO4+3H2O

结语

化学的课程由于存在着自身的特点,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的发掘学生们自我学习的习惯,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很容易出现对环境的破坏,所以,应该在实验的要求和相关步骤上进行完善。针对这次化学燃烧条件实验的改进,有效的完成了相关化学教学对环境保护的完善,在今后的化学课程教学中,也应该推崇这样的化学实验方法,以环保为标准的化学实验方针。

【参考文献】

[1] 陈亮、成晓北、颜方沁 等. 基于改进的详细碳烟模型的柴油燃烧碳烟颗粒物的生成特性[J]. 燃烧科学与技术,2013(3):234-240.

[2] 宁海强、孙平、梅德清 等. 共轨柴油机缸内喷雾与燃烧动态可视化试验[J]. 农业工程学报,2014(2):17-22.

[3] 陈渊博、郝志勇、张焕宇 等. 基于弯曲疲劳试验的柴油机曲轴疲劳寿命分析及改进[J]. 内燃机工程,2011(1):75-78+84.

[4] 庄亚明、赵明、吴守城 等. 两种煤成灰特性对比试验研究[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20):3289-3294.

12.番茄红素皂化条件的研究 篇十二

番茄中除了含有番茄红素外, 还含有大量的糖类、脂肪酸和甘油脂等物质, 其中脂肪酸和甘油脂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 这给番茄红素的分离与提纯带来较多困难, 必须先将这些杂质除去。利用番茄红素的脂溶性, 在番茄糊中加入碱液并搅拌, 使之发生皂化反应, 生成溶于水的皂化物, 然后水洗至中性, 借以除去其中的脂肪酸、甘油脂和多余的碱, 这样后续的提取过程就可得到纯度较高的番茄红素。

目前番茄红素的制备方法和工艺主要有浸提法、超临界CO2萃取、酶法、微波法、HSCCC法、发酵法和化学合成法等。本文以Na2CO3溶液为皂化剂, 研究不同皂化条件对番茄红素提取率的影响, 考察了皂化剂浓度、皂化料液比、皂化时间、皂化温度和乙醇用量几个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 确定了皂化的最佳条件, 以期为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 试验材料:番茄 (成熟, 无机械损伤) , 购于孝感学院孝武超市。

(2) 主要仪器:SHZ-Ⅲ型循环水真空泵、HH-524双列四孔水浴锅、RE-52AA旋转蒸发器, 上海亚荣仪器厂;UV-240分光光度计, 日本岛津;TYZ-A560家用榨汁机,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3) 主要试剂:乙醇、浓硫酸、苏丹Ⅰ、无水碳酸钠和丙酮均为分析纯。

1.2 试验方法

将番茄洗净, 去皮, 用家用榨汁机制成糊状, 称取一定量的番茄糊, 按一定的物料比加入Na2CO3溶液皂化一段时间。加入10%的稀硫酸中和皂化后的番茄糊, 调节p H值6~7, 真空抽滤, 滤饼用40m L的95%乙醇处理10min, 真空抽滤, 滤饼加入丙酮进行浸提30min, 真空抽滤, 滤液按1∶100稀释后在指定波长下测其吸光值, 根据标准曲线, 计算番茄红素的提取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

称取20g番茄糊, 用0.6mol/L Na2CO3溶液50m L皂化30min, 经皂化处理的番茄糊用10%稀硫酸调节p H值至6~7, 再用95%酒精处理10min, 滤饼用30m L丙酮提取30min, 得到番茄红素提取液, 用丙酮作空白参比, 在波长400~550nm测吸光值, 测定结果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番茄红素在443、474和502nm处有3个吸收峰, 在474nm处由于β-胡萝卜素的影响, 我们选取502nm为番茄红素测定时的检测波长。

2.2 番茄红素标准曲线的制作

精确称取苏丹Ⅰ色素 (因纯的番茄红素标品极不稳定, 而最大吸收波长近似的苏丹Ⅰ色素稳定, 可以代替番茄红素制作标准曲线) 。用无水乙醇溶解后, 移入100m L容量瓶用无水乙醇定容, 摇匀, 配制浓度为0.5mg/m L的苏丹色素。取10m L上述苏丹色素溶液, 用无水乙醇定容到500m L, 得到浓度为0.01mg/m L的苏丹色素溶液, 再分别取6份10m L的苏丹色素, 用移液管精确取无水乙醇定容, 得到6份的苏丹色素溶液浓度为0.5、1.0、1.5、2.0、2.5和3.0μg/m L的标准色素溶液。在502nm处测其吸光值, 结果如图2所示。

标准曲线方程为:Y=0.0545X+0.0073 (X为浓度, Y为吸光值) , R2=0.9993

番茄红素相对提取率的计算:

提取液中番茄红素的含量m= (XV) ×100/1000

相对提取率= (m/M) ×100%

式中:X为提取液中番茄红素的浓度, μg/m L;V为提取液的总体积, m L;m为提取液中番茄红素的含量, mg;100为总提取液中取0.5m L定容到50m L, 稀释了100倍之后测吸光值;M为原料中番茄红素的总量, 10mg/100g。

2.3 皂化剂的确定

为了获得好的皂化效果, 试验采用Na2CO3、Na OH和KOH做皂化剂, 试验过程表明:Na OH和KOH由于碱性过强, 难以将皂化物质调节至中性, 而Na2CO3可以避免上述不足, 经参考相关文献, 确定皂化剂为Na2CO3。

2.4 皂化剂Na2CO3溶液浓度的影响

称取6份番茄糊, 每份20g, 分别加入浓度为0.2、0.4、0.6、0.8、1.0和1.2mol/m L的Na2CO3溶液40m L, 于室温下皂化30min, 用浓度为10%的稀硫酸中和皂化后的番茄糊, 调节至p H6~7, 真空抽滤, 滤饼加入40m L的95%乙醇处理10min, 真空抽滤, 滤饼再加入30m L丙酮, 在45℃水浴锅中浸提30min, 抽滤, 滤液按1∶100稀释后, 在502nm波长下测其吸光值。并计算相对提取率, 结果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Na2CO3溶液浓度达到0.6mol/m L时, 提取液吸光值最高, 相对提取率最好, 达到95.85%。当浓度超过0.6mol/m L后, 相对提取率开始下降, 这是因为随着Na2CO3溶液浓度的增大, p H值增大, 在极性p H值条件下番茄红素不稳定, 造成番茄红素的分解, 使得番茄红素相对提取率下降, 所以选取浓度为0.6mol/m L的Na2CO3溶液作为皂化剂。

2.5 皂化温度的影响

称取6份番茄糊, 每份20g, 每份加入0.6mol/m L的Na2CO3溶液50m L, 分别放入温度为30、40、50、60、70和80℃的水浴锅中皂化30min, 用浓度为10%的稀硫酸中和皂化后的番茄糊, 调节至p H值6~7, 真空抽滤, 滤饼加入40m L的95%乙醇处理10min, 真空抽滤, 滤饼再加入30m L丙酮, 在45℃水浴锅中浸提30min, 抽滤, 滤液按1∶100稀释后, 在502nm波长下测其吸光值。并计算相对提取率, 结果如图4所示。

由图4可知:皂化温度对番茄红素提取率的影响比较大, 当温度为50℃时, 提取液吸光值最高, 相对提取率最好, 达到82.90%;当温度小于在50℃时, 随着温度的升高, 加快番茄红素在提取剂中的溶解;当温度超过50℃时, 提取率下降比较快, 番茄红素的热稳定性较差, 高温使番茄红素异构化和降解, 因此选取50℃为皂化温度。

2.6 皂化时间的影响

称取6份番茄糊, 每份20g, 分别加入0.6mol/m L的Na2CO3溶液50m L, 放入温度为50℃的水浴锅皂化, 皂化时间分别为10、20、30、40、50和60min, 用浓度为10%的稀硫酸中和皂化后的番茄糊, 调节至p H值6~7, 真空抽滤, 滤饼加入40m L的95%乙醇处理10min, 真空抽滤, 滤饼再加入30m L丙酮, 在45℃水浴锅中浸提30min, 抽滤, 滤液按1∶100稀释后, 在502nm波长下测其吸光值。并计算相对提取率, 结果如图5所示。

由图5可知:皂化40min时提取率最高, 达到69.94%, 随着皂化时间的延长, 提取率迅速下降, 所以选取40min为皂化时间。这是因为碱性条件影响番茄红素的稳定性, 虽然选用了弱碱皂化, 但长时间的加热浸泡, 也增加了番茄红素的分解量, 番茄红素以脂溶性的细小针状结晶存在于细胞的有色体中, 采用稀硫酸中和的方法增加番茄红素的通透性, 以除去其中的水溶性的皂类物质。

2.7 皂化料液比的影响

称取6份番茄糊, 每份20g, 贴标签, 按料液比1∶1、1∶1.5、1∶2.0、1∶2.5、1∶3和1∶3.5加入0.6mol/m L的Na2CO3溶液, 即分别加入20、30、40、50、60和70m L-Na2CO3溶液, 放入温度为50℃的水浴锅皂化, 皂化时间为40min, 用浓度为10%的稀硫酸中和皂化后的番茄糊, 调节至p H值6~7, 真空抽滤, 滤饼加入40m L的95%乙醇处理10min, 真空抽滤, 滤饼再加入30m L丙酮, 在45℃水浴锅中浸提30min, 抽滤, 滤液按1∶100稀释后, 在502nm波长下测其吸光值。并计算相对提取率, 结果如图6所示。

由图6可知:皂化剂用量为40m L, 即料液比为1∶2时, 番茄红素的相对提取率可达最大72.53%;随着皂化剂用量的增大, 番茄红素的提取率下降。这是由于皂化剂用量的增大, 导致碱对番茄红素稳定性的影响增大, 从而也使番茄红素的分解量增大, 因此提取率下降。我们选取料液比1∶2, 即加40m L Na2CO3溶液为皂化剂的用量。

2.8 乙醇用量的影响

称取6份番茄糊, 每份20g, 加入0.6mol/m L的Na2CO3溶液40m L, 放入50℃的水浴锅皂化30min, 用浓度为10%的稀硫酸中和皂化后的番茄糊, 调节至p H值6~7, 真空抽滤, 滤饼分别加入0、20、40、60、80和100m L的95%乙醇处理10min, 真空抽滤, 滤饼再加入30m L丙酮, 在45℃水浴锅中浸提30min, 抽滤, 滤液按1∶100稀释后, 在502nm波长下测其吸光值。并计算相对提取率, 结果如图7所示。

由图7可知:乙醇处理对番茄红素的提取率有显著影响。这是因为经过皂化、中和后, 番茄渣进一步用95%的乙醇处理, 可以除去其中的水分、树脂和挥发油等成分, 使番茄渣变得疏松, 提高了物料与丙酮的亲和性, 加速番茄红素的溶解, 从而提高番茄红素的提取率。当乙醇的用量增加时, 番茄红素提取率有少量下降;虽然番茄红素难溶于乙醇, 但是随着乙醇的量增大, 也会有部分番茄红素溶解在乙醇中;同时, 出于节约的角度考虑, 选取40m L乙醇处理较好。

2.9 正交试验确定皂化最佳条件参数

为进一步得到皂化效果的最佳工艺条件, 本试验选取皂化剂浓度、皂化温度、皂化时间和皂化料液比为4个因素, 设计[L9 (34) ]的正交试验, 正交试验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RD>RC>RB>RA, 即皂化料液比对提取率的影响最大, 其次是皂化时间、皂化温度和Na2CO3溶液浓度。皂化的最优条件是:A3B2C3D3, 即皂化剂Na2CO3溶液浓度为0.6mol/m L、皂化温度为40℃、皂化时间30min和皂化料液比为1∶2.5, 依此条件做追加试验, 得到上清液的吸光度为0.042。综合考虑成本及生产效率, 此组合为最佳工艺条件。因此, 本试验确定皂化效果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也比1∶2.5、时间为40min、温度为40℃和Na2CO3溶液浓度为0.6mol/m L。

3 结论

本试验研究了以Na2CO3溶液为皂化剂, 不同皂化条件对番茄红素提取率的影响, 确定了番茄红素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02nm, 通过正交试验, 确定了皂化对番茄红素提取的最佳条件为:Na2CO3溶液的浓度0.6mol/m L、料液比1∶2.5、皂化温度40℃和皂化时间30min。

摘要:对番茄红素的相关皂化条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试验结果表明:番茄红素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02nm, 乙醇用量40mL。采用正交试验确定皂化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a2CO3溶液浓度为0.6mol/L、料液比为1:2.5、温度40℃和时间30min。

关键词:番茄红素,皂化条件,提取率

参考文献

[1]邱伟芬, 汪海峰.天然番茄红素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研究[J].食品科学, 2004, 25 (2) :56-60.

[2]成坚, 曾庆孝.番茄红素的性质及生理功能研究进展[J].食品与发酵工业, 1999, 26 (2) :75-79.

[3]陈锦屏, 孙灵霞, 段玉峰.番茄红素性质及提取方法研究进展[J].粮食与油脂, 2004 (8) :50-53.

[4]王燕, 刘绍, 刘焱.番茄红素最佳提取方法的研究[J].食品与机械, 2005, 21 (1) :10-13.

[5]Kaur D., Wani A.A., Oberoi D.P.S..Efect of extraction condi-tions on lycopene extractions from tomato processing waste skin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J].Food Chemistry, 2008 (108) :711-718.

[6]张晓敏, 胡瑞兰, 杜鹃, 等.番茄皮中番茄红素提取工艺的研究[J].中国食品添加剂, 2005 (5) :30-35.

[7]庆杰, 丁宵霖.超临界CO萃取番茄红素的初步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4 (4) :31-34.

[8]林关羽, 汪钊, 洪小仙, 等.乙醇酶法从番茄中提取番茄红素的研究[J].中国食品添加剂, 2005 (5) :23-25.

13.日本研究生留学申请条件 篇十三

日本研究生留学申请条件和流程

一、什么是“研究生”

由于日本的教育体制与中国略有不同,日本所称的“研究生”并不是国内意义上的“硕士”,实际上只是大学、大学院的旁听生或研修生,很多时候我们也把日本的“研究生”定义为:硕士预科生。日本研究生编制不一定属于硕士生院,实际上很多日本大学把“研究生”划入大学部。“研究生”阶段很难申请到奖学金及学费减免。在日本“硕士”的正式名称为“修士”,也叫“博士前期”。

二、设置“研究生”编制有什么意义

设置“研究生”编制可以让导师与学生在这个阶段中相互熟悉及对学生能力水平的考核过程。对不是从本校或者本国毕业的本科毕业生来说,这个阶段有助学生掌握一些研究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及手段(尤其是各个学校的专业、日本留学申请,天道日本留学怎么样课程设置与当前研究方向不一致的时候)。对外国留学生而言,研究生阶段还可以帮助留学生尽快适应国外生活、度过语言关。

三、申请日本研究生留学的条件

1、对于选择就读日本研究生(大学院)留学的留学生,首先要拥有本科学士学位文凭、在国内参加过日语学习,建议有日本语能力考试(N1)一级证书、托福考试(IBT)80分以上的学生,也可以提供在校的各种获奖证书、荣誉证明等。

2、申请日本大学院需要提交如学历证明、外语能力证明、研究计划书等申请材料。

3、同时,您的担保人也要提供定期存款的银行证明等相关文件,日本留学申请,天道日本留学怎么样以确保学生能有充足的资金在日本学习及生活等所用。

4、研究计划书成为大学院申请的关键。因为除了准备基本的申请材料外,您所申请的教授能看到的个性化材料就是研究计划书。研究计划书写作的重点是围绕你的研究目的、研究方向等做具体的整理总结,这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和专业知识,尤其是申请如东京大学、东京工业大学、名古屋大学、京都大学等大学,要先了解你要申请的教授的研究领域,以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是否与教授相近,然后确定研究课题,做具体课程的研究准备,一篇有质量的研究计划书才能体现你区别于其他学生的能力,日本留学申请,天道日本留学怎么样才能使你有机会被心仪的大学院的教授认可并且接受。

四、日本研究生申请流程

作为进入大学院的一个准备的阶段,日本很多的大学院都采用研究生的制度,这里所说的研究生不是硕士或者是博士课程的正规生,日本的研究生类似于中国的旁听生,研究生通常会在4月份或者是10月份的时候入学入学以后进行一年左右的准备学习,研究生在所属研究室作为听课生学习有关的内容,并且协助指导老师进行相关的研究,指导老师在掌握了学生研究能力和人品之后,决定是否收该生为硕士或者是博士生。

要想得到留学签证作为研究生,在大学学习每一个礼拜的听课时间必须有十个小时以上,不管是研究生的申请,还是硕士博士课程的申请,日本留学申请,天道日本留学怎么样指导老师的决定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因此事先取得指导教师的同意是非常重要的。

申请研究生首先必须得到导师的肯许。日本大学里,导师对研究生以上学生的招生有非常大的决定权,如果事先没有得到导师接受的,即使你直接向大学院招生处提出入学申请,大学院也不会根据你的情况为你指定专业或研究室。也就是说,在没有获得导师同意下,大学院不会轻易接受学生的单独申请。反过来,如果你已经得到导师的肯许,再通过导师向大学院提出入学申请的话,成功率将非常之高。如果教授同意接收你这个学生,那么就能够顺利的读研了,而且可以同时申请多所大学院,很多会同时被报考的几所大学录取,大家只要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或者是专业去读研就可以了。

五、教授联系e-mail技巧及申请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各种证明

可能的话可以适当与教授探讨专业心得、前景展望等话题。必须适时向教授证实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自己具有相当的语言能力,能够与周围的人正常交流。比如提供日语学时证明、日语等级证书等(建议在赴日前达到日语2级水平,否则学习、打工都会遇到很大困难)。

(2)经济状况良好,能够承担你在日学习期间的所有开支。比如收入证明、纳税证明、已获得的留学期间奖学金等。

(3)有一定的专业水平。比如大学期间成绩单、专业论文发表情况、研究成果以及上面说到的推荐信等。

(4)家庭稳定、身体状况良好,不会影响你在日期间的学习,比如健康证明。

(5)明确表明自己毕业后将回国,为中日友好做贡献的意愿。

六、如何获得导师肯许

如果你有亲友正好认识你想申请的导师,或者正好认识这个学校的其他导师,那通过他们介绍是最理想不过。如果你没有关系的话也不必担心,跟着以下步骤来。

(1)上网查找日本各个大学的网站,看看是否有适合自己的专业。

(2)找到合适的专业后,进入这个专业的研究室主页或这个学院的员工介绍页面,查找有关教授的联系方式(Email、电话、通信地址等等)。

(3)查看学校招生简章并确认自己符合申请资格。

(4)给教授发mail介绍自己的专业、特长、学习、工作经历等基本情况,并表示希望对方能够接受你做研究生。尽可能在邮件中附上有关证明材料,有研究成果或专业论文附上原文及检索地址。

(5)请自己在国内的教授、专业知名人士或者高级官员为你写推荐信给对方。也可以事先请有关人士写好后与申请mail一同发送给对方。推荐信可以是打印件,但一定要有推荐人的亲笔署名及盖章。

(6)等待教授回音。

(7)教授表示想进一步了解有关情况的时候,说明教授对你感兴趣,这时应及时向教授索取通信地址,并将各种证明文件复印件邮寄给对方。

(8)获取《入学通知书》――>申请在留资格――>取得在留资格许可――>申请签证――>赴日。申请过程中必须与教授保持联系,并在教授指导下一步步提供各种所需材料。

七、申请日本研究生两种方法的优劣势

在申请日本研究生留学的时候,一般有两种方法,“研究生”和“语言学校”。从前面的叙述的我们已经知道日本的“研究生”,其实并不是中国的研究生,而是指硕士预科(即中国的研究生预科,或者可以理解为旁听生)。“研究生”就读期间,跟正常硕士生一起,参加教授的课程,参加学校的科研活动,一年后参加本学校的硕士生考试。而“语言学校”就是独立的教授日本语的学校,针对于本科毕业生的语言学校通常包括日本语教学和考研辅导两个方面的内容。很多学生就是纠结在这两种选择之中,今天就给大家总结一下申请日本的研究生和语言学校的优劣势。

1、在国内直接“研究生”的优势与劣势

优势:

(1)一步到位。用很多学生的话说,以研究生的身份过去踏实,毕竟大部分的研究生可以优先录取到本学校的硕士生。虽然像某一流大学的研究生招生简章上面明确写有“研究生在参加硕士生考试时,不享有任何的优先录取权。”。但是说句良心话,毕竟和教授接触的机会多,互相了解,旁听的内容往往就是考试重点,近水楼台先得月,自然考试也会占上不少便宜,大大提高了录取比例。

(2)专业知识的巩固。中国和日本的教学方式真的不一样,虽然我在国内没有上过研究生和大学,而中国大学毕业的论文和我考研究生时候的研究计划书比起来,简直天壤之别。日本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度要求更高,学术理论的叙述上更严谨,更专业。上过一年研究生的学生,在专业度上绝对占有优势,每天耳闻目睹,从前辈身上能学到不少东西。

劣势:

(1)没有日本语课程。研究生毕竟是在大学院里面学习,即使可以旁听到一些比如日本语教育专业中的日本语课程,其实并不是系统化的学习,基础不扎实,很难短时间内提高日本语水平,更有甚者,无法跟上老师的授课进度,中途退出学习。

(2)门槛高。从中国直接申请研究生,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简单。因为从中国直接申请研究生,教授完全是从学生的材料情况来判断学生,比如通常是211、985院校毕业,日本语二级以上,(有的要求日语一级) 。托福成绩80以上,大学成绩平均分80以上等等。所以有的时候导致学生非常优秀但发了很多邮件给导师但结果是了无音讯。很多时候非常优秀的学生却被淘汰下来,甚至有的耽误半年时间才能再申请。

2、通过语言学校申请的优势与劣势

优势:

(1)接受系统的日本语教育,在学习中是阶段性和系统性的学习,有计划的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在语言学校中,通常会被分为8-10阶段教学法,一般来说具备初级水平的学生1年内可以达到日本语一级水平,0起点学生一年内至少可以达到2级水平。语言学校的学习期间,学生可以具备生存的基本条件,就是顺畅的语言沟通能力。

(2)为想换专业的学生提供过度途径。很多学生在上硕士生的时候想换专业,但是专业知识不够,肯定是不可以被大学院录取的。这就需要先进入语言学校,在学习期间,联络教授,参加教授的讲习会,前辈的论文发表,多看教授书籍等等.....其实有很多窍门,可以尽快帮助学生通过教授的认可,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

(3)接受升学指导课程。升学指导课程通常包括了:怎么写研究计划书和课题报告,怎么选择专业和导师等等。日本的研究计划书有自己独特的格式,日本面试当中会有一些即兴表达的时间,这些都是我们中国的研究生考试中所没有的。想顺利适应日本的硕士生生活,这些前期的准备功课,是一定要做足的。

劣势:

较大的缺点就是浪费时间,语言学校至少要读半年时间,很多学生吵着自己青春有限,不忍心浪费这一年。

日本留学生主要住宿方式

一、学生宿舍

日本留学宿舍是解决住宿问题的办法。然而,日本学校没有像中国那样的宿舍。这些宿舍是为迎接新生而准备的。其中一些可以通过抽签的方式供学生使用。学生宿舍通常是一人一间,或两人一间。厕所和厨房是公共的,宿舍是分开的。条件又好又便宜,但由于数量有限,只有少数人能得到。如果我们能得到日本留学生宿舍,日本留学生活,去日本留学需要考什么当然,我们是非常幸运的。尤其是那些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学生,住宿舍可以省下不少房租。

二、学生会

学生会大厅是专门为学生开设的。这些学生会配备了各种日常生活家具。此外,还有一些管理员在里面呆了24小时,很安全。此外,许多学生会还提供早餐和晚餐服务,为许多不擅长烹饪的学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最重要的是,学生会大厅里不仅有外国学生,还有日本学生。你可以在这个大家庭里互相交流,这对日语的推广也很有帮助。

三、留学生公寓

与中国一样,日本大学也有留学生宿舍,由地方政府专门为留学生设立。与租房相比,留学生的房价非常便宜。然而,日本留学生活,去日本留学需要考什么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住在海外学生的房子里。由于名额有限,政府每年都会出面抽签。虽然配额有限,我们还是试试吧。如果我们拿到了呢?

四、出租房

虽然外出租房需要承担很多费用,但选择外出租房的留学生还是不少。一方面,由于日本学生宿舍数量有限,另一方面,在外面租房比较自由干净,工作和休息时间可以自己调整,不需要适应其他留学生的生活习惯。需要提醒的是,在日本租房时,要学会比较三套房子,比较每套房子的价格、交通的便利性和房子的舒适性,然后综合考虑做出选择。但如果你找人租房的话,价格很便宜。

日本受欢迎留学城市推荐

一、东京

东京是日本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众多领域的枢纽中心,作为日本的城市和知名度的城市,是大部分赴日同学的理想留学城市。

在生活体验方面,东京经济发达、生活便利,在经济与政治上的优势使得东京聚集了大多数日本最主要的公司,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可观的薪资。有很多知名的地方,东京塔、东京迪士尼、银座、东京巨蛋等等,闲暇之时,娱乐、购物、拍照、追星的需求统统都可以满足。但同时,大城市的弊端也很明显,物价、房价偏高,打工就业压力也偏大,生活节奏快。

在教育学府方面,东京有13所进入国际排名的大学,东京的大学数量占日本大学总数的三分之一,在日本几乎有一半的学生都就读于东京地区的大学。日本第一所国立大学——东京大学,作为日本学术殿堂和七所旧帝国大学之首,东大在全球都享有极高的声誉。除了东京大学,东京还有很多院校——早稻田大学、庆应义塾大学,东京都立大学、一桥大学、上智大学等等。

二、京都

京都是日本知名的文化旅游城市,一千多年来一直是日本的主要城市,也称西京。

在生活体验方面,京都有17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是一个能让人极度体验日本文化的古都,很适合喜欢安静、慢节奏生活的同学。京都的经济也很发达,很多科技企业的总部都设立在京都。京都虽然清净,但也有着足够的城市气息,街道边的商店、居酒屋、餐厅和酒吧并不少见,京都是一个能将“传统”与“现代”巧妙融合的城市。

在教育学府方面,京都被誉为日本的“学都”,京都相当于是一个大学城,在市内和周边有超过五十所高校,浓厚的文化氛围十分适合静下心来进行学术研究。日本的第二个帝国大学京都大学便设立在京都,京都大学是日本顶尖的大学,在日本的地位仅次于东大。此外,还有京都工艺纤维大学、京都府立大学、立命馆大学等知名学校。

三、大阪

大阪位于日本本州中西部,是日本第二大城市以及关西地区的大都市,同时也是日本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地。

在生活体验方面,大阪是日本关西地区的商业中心,生活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同时,大阪的物价相对于东京还是会便宜一些。大阪最知名的购物区心斋桥,聚集了众多时尚品牌店和餐厅,很多店铺都配有中文导购,逛起街来毫无障碍!

在教育学府方面,相比东京和京都,大阪的大学和学生数量都较少,虽然不像东京地区云集,但大阪地区也拥有着像大阪大学、关西学院大学、关西大学等一流,大阪大学,还是日本七所旧帝国大学之一,也是日本教学和研究水准的大学之一。

四、名古屋

名古屋位于爱知县西部,是日本中部地方的商业、工业、教育和交通中心,且位于东京和京都之间,所以又被称为‘中京’。

在生活体验方面,与东京、大阪相比,名古屋更适合放松心情,是一个适宜生活的城市,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偶尔出游也十分便利。

在教育学府方面,名古屋市内有很多不错的大学,包含名古屋大学、名古屋工业大学、爱知县立艺术大学等许多日本知名的高校。其中,名古屋大学是一所日本顶尖、世界的研究型国立综合大学,同时也是日本“超级国际化大学计划”A类顶尖校,也是七所帝大之一。

五、仙台

仙台在东京以北,人口一百万,交通设施完善。这不是一个古城,看不到千年的建筑物,建城不过四百年。

在生活体验方面,虽然在国内知名度没有其他城市那么高,但其实仙台是日本东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中心,每年都会有各具特色的祭典和活动。

在教育学府方面,仙台作为“学都”也很有名,市内有很多大学和研究所,聚集了国内外学生和研究者数万人。当中,东北大学是一所包括文、理、工、医、农各科的日本国立研究型综合大学,在金属材料领域论文被引用的数量,居于世界地位,在半导体和光通信等最先端领域也取得了优秀的研究成果。顺便一提的是,东北大学也是鲁迅先生曾经留学过的地方。仙台另一所国立大学——宫城教育大学,与东北大学毗邻,是日本全国11所国立师范院校之一,也是东北地方的教师培训基地。

六、北海道

北海道是日本47个都道府县中的道。

在生活体验方面,北海道在消费物价和生活舒适度上,也是非常适合留学生的。在北海道你能感受到最自然的景观,呼吸到鲜的空气,冬季是游览北海道的季节,北海道也因雪景闻名,喜欢雪的同学可以考虑。

上一篇:战略成本动因与企业的成本决策论文下一篇:食堂承包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