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

2024-09-12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精选9篇)

1.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 篇一

实习总 结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学号:10031022 姓名:闫彩虹 实习单位:江苏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实习时间:2014年2月20日至4月10日 指导教师:

2014年2月19日下午四点,我们在带队指导教师李艳丽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江苏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会议室,贵校教务处的赵主任热烈欢迎我们的到来,并分配了我们各自的实习年级、专业指导老师以及实习班主任老师。第二天就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教育实习。在校领导、专业指导老师及带队教师的支持和指导下,我们体味到了身为一名教师的自豪感和艰辛性,实现了从学生到教师的华丽转变,实习工作取得了比较圆满的成功。

【实习目的】

教育实习是高等师范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是整个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确保高师培养规格的关键环节。通过教育实习,可以让本科生更好的走上讲台,初步训练学生从事本专业课堂教学工作的相关教育教学技能;培养学生的师德,培养学生尊师重教、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丰富、发展教育教学理论和学校德育理论,培养学生分析、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打造出一个合格的教师形象。

【实习时间】2014年2月20日至4月10日

【实习地点】江苏师范大学附属中学(36中)

【指导教师】专业指导教师和实习班主任教师都是周婷老师

【实习年级】高一(4)班

【实习内容】本次教育实习的主要内容包括三部分:

1、课堂教学:

共完成听课记录四十五篇,教案十三份,试讲次数为五次,讲课节数为二十七节,其中十二节新课、七节重复课、八节习题讲解课。

2、班主任工作:

看班(早自习、中午练字);找学生谈话,了解学生情况;参加每周一升旗仪式;每天大课间做操;学校组织的广播操比赛;学校组织的清明节淮塔扫墓;学校组织的篮球比赛;组织三次主题班会活动:“高中男女生正常交往——避免早恋”、“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文明伴我行”、“缅怀先烈、奋发学习”。

3、调研报告:

完成《提高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实习调查报告一份。

【实习总结】

因为有“你”,我才会更好

教师一直是我梦想的职业,从小就幻想着可以像我的老师那样站在三尺讲台上,将知识传授给我可爱的学生们。终于,大学里的实习即将开始,心里有按耐不住的兴奋和激动,但也有些许紧张或不安。于是我劝慰自己:“实习能让自己学到很多东西,而且也是一段难得的、无法复制的经历。如果自己课上的不够好,那么说明自己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如果现在老师给提出的问题很多,应该值得庆幸,没有等到真正作为教师走上讲台的那天才发现。要好好把握实习的每一天,让自己尽情地挥洒热情、展现自己、青春无悔。”尽管在大学期间一直做家教,也有大三下学期的见习,但是我深知这些远远不同于实习,因为实习是一个实习生向合格教师的华丽转变,不仅仅需要上课,还需要承担一个班主任要做的事情,以及适当的做些教学研究。

在师大附属中学,我得到了带队李艳丽老师以及专业指导老师周婷的极大指导和帮助,特别是周老师每次去听我的新课,而且会提出很多中肯的建议和意见,使我的教学工作可以慢慢地在进步,在成长。

回首这两个月的实习,觉得时间是这么的匆匆,不知不觉实习就要接近尾声了,除了在实习期间我慢慢成长,收获了一些难得经验、教训以外,更多的是对教师这个职业有更深刻的理解,甚至体会到了做一个合格甚至优秀教师的艰辛与不易,其中的酸甜苦辣,也是一种幸福。下面我将对这次难忘的实习经历做一次简单的总结:

(一)教学篇

很幸运,我被分到高一年级,而且我的专业指导老师周婷老师带8个班,也就说我会有很多课可以上,我告诉自己要好好表现,珍惜每一次机会。

首先是听课,先听周婷老师的政治课,学习、模仿周老师的教学,当然了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而不是一味的照搬照抄。后来我又去听其他政治老师的课,领略不一样的教学风采,体会不一样的教学风格,以及这些教师上课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慢慢地我也会去各个专业的课程,历史、地理、化学、生物、英语、语文、数学、物理,只要时间允许,我都不会放过每次学习的机会,大概算了一下我的听课记录将近45篇,每一位老师都在上演属于自己的绝美教学风范,这是我不断揣摩和借鉴的一笔财富。

其次就是上课,包括备课,写教案,试讲。清晰地记得我的第一节课(听课三天后),周老师就让我上课,我利用周末的时间认真备课、写教案、做课件,当然了这个过程其实很复杂,毕竟是自己要考虑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得当,反复琢磨,当自己做出的课件和教案拿给周老师看,听取建议后,再进行修改,直至完善到满意。紧接着就是试讲,我这个人喜欢自己找个角落讲给自己听,但是觉得这样发现不了实质性的问题,于是请小组同学帮忙提意见,就这样第一节课酝酿成品了。那天李艳丽老师、周婷老师,还有我的同学满凤娇去旁听了我的课,下课后老师首先肯定了我一些亮点,紧接说出了我课堂上的不足,这是我的第一节课,印象很深刻。也许是我准备的比较充分,丝毫没有紧张,反而第二节课紧张了,我反思了是自己课前准备不够充分导致的不自信。慢慢地,上课就轻车熟路了,感谢每个班学生的配合和支持,感谢周老师的指导。每一次周老师都

会发现细节性的问题,或者暴露出的明显问题,她都会一一给我指出,我虚心听取,并会在以后的教学课堂上慢慢地改进。

再次就是批改、评讲作业。周老师带的班级比较多,所以每次批改作业的工作量很大,但是我仍然会认真对待,针对学生做的作业情况给予客观的评价,会写一些建议或鼓励的话语。批改完作业后会做好每一次记录,进而在下一次上课前在评讲习题的时候有针对性、重点性的讲解,我还会将做的优秀的和不太好的同学挑选出来,在上课前进行点名,起到一种鼓励或者警示的作用。

最后写教学反思。每上完一节课,我都会重新将教案拿过来,对着每一个环节进行细致的评价、写出评语,或者进行补充、修改,再去完善课件,等待下一节课的更加顺利的开展。我的每一节课的教学反思,都是针对这个课的表现展开的,一些是周老师提出的建议,还有一些是自己的反思,觉得这个环节如果这么做可能会更好,当时那么做导致了怎样的后果等。这样做也是为了下一次上课不再犯同样的错误。闲暇的时候,我还会写教学日志,记录我实习成长的足迹,它将会是我以后珍藏的美好回忆。

(二)班主任篇

作为实习班主任,我觉得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当然也还要一颗爱心和一双敏锐的眼睛,平等的对待班级里的每一位学生。为了赶在学生进教室之前,我每天六点起床去实习学校,大概七点左右就会出现在班级里,值得我敬佩的是,周婷老师,每一次都会比我先到教室,还有中午的练字时间也会定时出现,这种敬业精神是我要学习的,我被周老师感动了,所以每天看班我丝毫不觉得辛苦,反而觉得每天都可以看到我们班的学生,很开心。身为班主任,不仅要有管理班级的魄力,更要有管理班级的智慧,能处理好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还有班级卫生问题,也是必须要抓的关键。只有好的环境,才能好好学习。

开始我不太清楚班主任工作究竟做什么,于是就请教周老师,周老师耐心的讲解,让我清楚了我的职责。每天我除了看班以外,还有周一的升旗、大课间的做操、学校举行的广播操比赛、清明节徒步去淮塔扫墓、学校的篮球赛等,我都陪着我们班的学生一起度过。特别是那次淮塔扫墓后,才真正感受到班级孩子们的热情以及我对他们的喜爱。实习结束后,真的有种依依不舍的感觉,尽管只是短短两个月,但是我觉得我真实的度过每一天,这两个月是那么短又是那么长。

(三)调研篇

校教务处处长欧阳文珍在一次实习探访中说过,实习生除了上课、班主任工作外,在最主要的就是在闲暇之余,搞点研究出来。我在上课和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慢慢地发现了一个问题:班级学生的活跃度不是很高,课堂参与度也不是很高,有的教师的上课激情也不是很高,怎样能上出一节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也轻松的课堂呢,怎样让课堂有效性发挥出来,高效课堂怎么才能体现出来等等,于是我着手这方面的思考,查阅了一些资料,终于写成了一份调研报告《提高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具体的内容将在报告中呈现出来。通过做这个研究,我也将策略贯穿到课堂上,的确课堂效果有所改善,但是我深知我的研究还应该不断完善和改进。

体会和感受:

经过这两个月的实习锻炼,我再对比第一节课的情况,显然有很大的进步,在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课堂教学的组织上,以及驾驭课堂的能力上都有显著提高,但是由于我的性格所致,也出现了一些不太好的情况:比如我的性格比较

稳,致使我的课堂灵活度不是很高,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有我对学生不是太严格,导致一些学生始终觉得你就是实习老师,缺少了一定的威严和学生对自己的尊重;一些学生犯错,经常处理的办法就是原谅和宽容,但是一些学生缺少自制力,最终导致成纵容等。这些都还是我慢慢要改正的事情。

给我留下欢声笑语的不仅仅是学校的、班级里的可爱的学生们,还有我两个好伙伴(李娴和满凤娇),每天我们在一起去学校、备课、互相听课,中午在一起吃饭,饭后一起到操场散步聊班级情况或者教学上的问题,互相取“经”。更值得让我哭笑不得的是在师大附中我们留下了青春时的美好回忆,拍了很多值得留念的照片。虽然每天往返于师大与师大附中之间,但是丝毫不觉得累,每天都很开心。

结束语:

这份刻骨铭心的实习经历是我人生中的一大笔财富,我会好好珍藏和利用学到的一切东西,相信也会为我以后的教学生涯奠定一块坚固的基石,开启我未来高效课堂的第一步。在实习期间向各位优秀教师学习,向小组成员学习,取长补短,好好的历练了自己,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为实习为我打好了基础,前进路上不仅有鲜花,但也有荆棘,希望自己可以“乘风破浪”,拼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广阔的天地。因为有“你”——实习,我才会更好。所以实习无悔,青春舞动。

2.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 篇二

现在, 科学技术已经无孔不入地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科学与人文能够而且必须融合”的思想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关于这一点, 马克思曾经说过:“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 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很显然, 在融合科学和人文的伟大事业中, 教育要责无旁贷地肩负起重大的历史使命。大学教育中的专业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而且必须整合互渗。而整合互渗的可行性主要表现在双方本质的一致性和功能的互补性两个方面。

一、整合互渗的客观基础:双方本质的一致性

专业史教育承担着科学文化传播的重任, 而思想政治教育背负着人文文化承继的重担。那么双方是否有整合互渗的可能呢?在客观上, 双方并无本质冲突, 因为它们各自所属的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并非相互排斥、互不相容, 而是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

1. 双方的出发点都是人, 并都以人为归宿。

科学和人文从本质上说都源于人的生存发展的需要, 只是由于人们面临的直接的生活课题不同, 才产生了科学和人文这两种不同的文化精神。承认这一特点尤其是科学的这一特点, 其实质是承认人类主体本性的现实性, 承认人类精神生活的丰富性与自我发展的能力, 承认人类生存方式与生存目标的全面性与完全性。人, 是一种有精神生活的生命, 这种精神生活的本性与方式之一, 就是有“求真求知”的理性需要与能力, 并且这种需要与能力已不再仅仅是手段了。“求真求知”这种需要与能力的实现, 意味着人在精神上的完善与进步, 意味着人的自我实现与自我完善。

2. 双方共同构成完整的价值体系。

人们往往将人文视为一种精神文化、一种价值系统, 而将科学视为一种纯粹的知识体系。实际上, 人文是“人”在“人”的基础上建构出来的精神价值系统, 而科学则是“人”在“物”的基础上建构出来的精神价值系统。科学以自己特有的方式──科学语言和科学活动来隐蔽而含蓄地 (与人文相对而言) 反映人的价值观念。科学本身就是人类最高价值追求──“真、善、美”的一种载体。科学从一开始就包含着人类对善和美的追求:科学在本质上包含着对愚昧、邪恶和迷信的否定;科学的宗旨在于造福人类, 实现人在宇宙中的价值;科学表述、科学概念、科学理论、科学体系, 都有一种抽象和冷峻的美, 反映了人类对宇宙的和谐与韵律的深刻把握;科学所体现的诚实、谦虚、求实、严谨与执著等品质与风格, 也代表着人类的一种基本美德;科学不仅可以用于改善与美化生活, 而且如爱因斯坦所说:“从那些看来同直接可见的真理十分不同的各种复杂的现象中认识到它们的统一性, 那是一种十分壮丽的感受。”……而科学家的活动成为集大成的表现方式。由此可见在对科学价值的追求中体现着人文价值的取向, 同样, 在对人文价值的追求中也包含着科学价值的取向, 两者相互渗透, 共同构成了完整意义上的人类价值体系。

3. 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科学对人文有巨大的作用。科学的进展往往会引起人类思维的革命。可以说, 科学的每一个新发现和新发明在改变人类物质世界的同时, 也改变着人类的精神世界。人文对科学亦有巨大的作用。其一, 科学研究对象的选择反映着人的价值倾向。从理论上讲, 任何现象都可以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但事实上, 由于人类主观条件的制约, 现象进入科学研究领域有先有后, 这种先后顺序的确立深受人类价值取向的影响。其二, 科学知识、科学理论的创立和获得认可同样渗透着人文因素的影响。科学作为探索真理的事业, 还造成一种文化的独特的人格气质, 一种极负责的人文精神──不懈地探索真理、勇于坚持真理、为真理而献身。它包含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求实精神, 勇于怀疑、自我否定的批判精神, 勇于创新、超越现状的创造精神等, 所有这些如果通过教育活动内化为青少年一代的个性品格, 成为他们今后的行为规范与价值取向的话, 这才真正达到了科学教育的目的。其三, 将科学理论转化为技术性的成果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也就是说, 从价值角度看, 人是科学的出发点也是科学的归宿, 人创造了科学也势必通过人文去引导科学。

综上所述, 就专业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各自的本质来看, 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间并不存在一条截然分明的界线, 本质上是一致的。

二、整合互渗的基本前提:双方功能的互补性

专业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功能的角度形成强烈的互补性, 既不必相互代替也不必相互排斥, 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共同构成一种“完整的教育”。

1. 知识层面的互补性。

每个人都要与自然打交道, 与物质打交道, 要从事开发自然界的活动, 所以要懂“科学”;每个人都要与他人打交道, 与社会打交道, 要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 所以要懂得“人文”。通过专业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互渗, 可以实现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的相互渗透, 有利于学生形成综合、完善的知识结构。二战以后的半个世纪, 生产力发展的规模与速度都是空前的, 这样的一种社会, 必然对人才的知识结构有更高要求。如今一项大的工程 (包括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学研究等等性质的工程) 所要求的不仅仅是单纯的科学技术, 而是需要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通力合作、协同作战、共同研究才能取得成效。

2. 思维层面的互补性。

专业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各自所属的科学阵营和人文阵营同属文化这个共同体, 有着相同的出发点。人的生活包含理性和情感两种成分。科学更多指向理性, 主要偏重于逻辑思维, 培养人的演绎能力;人文更多指向感性, 更多地运用归纳方法, 在思维特征上表现为直观、想象, 偏重于形象直觉思维。所以, 尽管科学和人文出发点相同, 但侧重解决现实问题的理性的科学, 并不能涵盖和取代侧重解决伦理问题的人文, 反之亦然。

而现实经验告诉我们, 仅仅有逻辑思维或形象思维都是不全面的。现代思维脑科学认为, 人的左脑主管语言和逻辑思维, 人的右脑主管形象思维, 左脑和右脑由脑梁的神经纤维来进行联络。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左右脑的协同以及它们共同开发的结果。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是科学和创造的双翼。一些调查表明, 我国大学生一般都具有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经过大学阶段的学习之后, 他们在创造思维水平上并无明显提高。这说明目前高等教育更多地注重理性思维, 而对非理性思维或多或少有所忽视。为了改善大学生的思维品质, 提高创新能力, 在思维能力的培养上要坚持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协同培养的原则。

3. 观念层面的互补性。

科学本身要解决的主要是事实问题或称真伪问题, 它是一种知识体系、认识体系, 因而形成的价值观念是辨别客观事实, 发展客观规律的“求真”精神, 但它解决不了人们的政治信念、伦理规范、终极关怀等问题;而人文科学不仅仅是对人类社会、对自己的一种研究和认识, 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体系、认识体系, 更是一种价值体系、伦理体系, 它反映在价值观念上主要是世界对人的意义问题, 是一种指导人们“求善”的精神。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把“求真”与“求善”两种价值观念有机统一起来, 这样才是“美”。

总之, 通过专业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互渗而推动的科学化的人文教育和人文化的科学教育, 将使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都得到真正的提高。而这是时代精神对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 是人的生存发展和全面本质实现的需要, 是对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 是社会进步、生产与生活方式改变等对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当然, 要真正实现专业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互渗, 从而推动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还有漫长的征途。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

参考文献

[1].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844.

3.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 篇三

【关键词】中等专业学校 思想政治教育 现状

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初中毕业后进人中专学习的,正处于身体与心理成长成熟的关键时期。由于是在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与转型时期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比如思维活跃、思想稳定性差、自我独立感强,性格叛逆严重、富有朝气活力、基础文明修养薄弱、学习基础差、学习动力不足等。中专学生表出出来的这些思想特征,是开展中专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考虑的前提。只有坚持从学生发展与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需要出发,适应中专学生的思想特征,才能使我们的中专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效。

一、中等专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中等专业教育经历了较为激烈的改革,无论是中等专业学校办学环境还是学生的组成,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当前,中等专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学生适应性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继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出现错误。相比于高等教育的突飞猛进,近年来我国中等专业学校的发展一直处于彷徨之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由于处于职业教育的相对较低层次,从教师到学生,都出现了不同的思想认识不到位。有些教师认为学校学生本就是同龄人中学习水平较差的人,不管学校与教师怎样努力培养,都难以培养成人才。有些学生认为中等专业学校是没有前途的学校,进人这种学校就会被贴上低人一等的标签,继而产生在中等专业学校里书读得再好也没有用的思想。从教师到学生的这种思想认识不到位,对中等专业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极大负面影响。

2、价值观念出现偏差。近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社会也处于急剧变革中,文化与思想的多元成为这个时代的特征。加上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络的发展,使中等专业学校学生能够有机会接受来自各个途径的信息,但与此同时,学生接受价值观念与思想感染也表现出多元的倾向。由于思想的不成熟和对中等专业教育学习认识的不到位,使学生的价值观念发生较大偏差,表现为是非观念淡薄、三观缺失、没有责任感与正义感,并且表现出对前途的迷茫,甚至一些中专学生自卑心理严重;直接影响其在学习与生活上的正常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则是对思想政治思想教育理解较差,逆反心理重,上进心差等。

3、教育手段滞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是对学生成才成人的基础。不仅可以引导中等专业学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并使他们对社会与环境有所认识,从而在离开学校进入社会时,能够迅速地融入社会,完成从学业到就业的转变。但从当前中等专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看,教育手段滞后,教育内容过于老套,与学生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如集中上大课、听报告等形式,对于接触网络与多媒体频繁的90后学生来说,不仅没有吸引力,而且厌烦心理严重。不少学生认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教育与社会存在很大反差,让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后的学生反而不知道怎么处理工作中的各种情况。

二、加强中等专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1、努力提高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德育课是中等专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充分重视德育课的教学。一方面,教育不仅要针对学生开展,同样也应该让教师对此有所学习,从而改变教师对中等专业学校,对中等专业学生的认识思想偏差,提高对学校与学生的信心,增强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信心。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修养。要着力通过教师言谈举止去感化学生,而不是单纯地靠书本知识。要真正了解学生的需要,并以此为基础,理解接受学生,进而用正面的观念引导学生上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在社会各种思潮影响下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偏差,使许多学生出现自卑、自暴自弃、是非观念淡薄等倾向,都表现出如今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心理教育缺失的严重性。要根据这个时间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自身特点,突出心理教育。虽然这一时期学生渴望成才,但自卑心理以及经受不起挫折的心理特点却使他们容易放弃。要通过加强心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分析社会现象,培养其应有的人际协调能力,继而解决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健全心理,继而适应与融人社会。

3、创新思想教育方式。当今时代,信息技术与网络的迅猛发展,使中等专业学校学生面临着与以往任何时候都不一样的学习与生活环境。相比较而言,他们对新事物更容易接受,而对固有的传统的教育方式,则表现出逆反心理。因此,针对学生对网络等新事物表现出来的兴趣,应努力创新思想教育方式,一方面,可以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阵地搬到网络上,让学生更易接受。另一方面,可以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用网络时代的特点进行重新包装,继而展现给学生。与此同时,应该紧紧抓住中等专业学校教育中第二课堂学习机会多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意义的课外实践活动,既有政治性与知识性,又充满娱乐性,从而在提升学生文化素质的同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

总之,作为中国职业教育基础的中专教育,是我国人才培养的有机组成部分。中等专业学校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思想迷茫、心理能力差、社会适应性不强等特点,是社会转型时期中专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与工作目标,要切实了解学生的思想特点,坚持与时俱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将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俊霞,浅谈做好中专学生政治思想工作的途径[J],科教文,2009,6

4.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 篇四

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形势的改革,社会各界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不同的发展均存在新期待.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遵循科学改革、民主改革、系统改革、创新改革的原则,不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改革.

作 者:肖陆军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社区建设与发展研究中心,重庆,400047刊 名:文教资料英文刊名: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年,卷(期):“”(23)分类号:G64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本科课程体系 改革

5.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 篇五

【摘要】新一轮教学改革中,中央政府及教育管理部门以方针原则的形式强调了“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方针,并提出了,中职学校的教学不仅要仅聚焦在职业能力的提高,更要关注对学生的人生观、职业道德等的培养。作为培养旅游人才的重要基地,中职学校在进行专业教学时,同时也要关注道德教育,做到专业教学与道德教学的相互渗透。

【关键词】中职教育;思想教育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与社会稳步而飞速的成长,国民可支配收入也得到了成倍的增长。国民开始关注其文化生活的内容与品质,我国大众旅游也因此得到飞速发展。,国内旅游、入境旅游稳步增长,出境旅游理性发展,旅游经济继续领先宏观经济增速,成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力量。据统计,全年国内旅游44.4亿人次,同比增长11%;国内旅游总收入3.9万亿元,同比增长14%;入境旅游人数1.38亿人次,同比增长3.8%,其中外国人入境2814.2万人次,同比增长8.3%;国际旅游收入1200亿美元,同比增长5.6%;出境旅游人数1.22亿人次,同比增长4.3%;旅游服务贸易顺差102亿美元,较上年扩大11.5%。我国旅游产业呈现积极发展的趋势,旅游市场需求量逐渐增多,由此引发的相关人力资源需求也扩大。旅游产业是一类兼具劳动力密集性与知识密集性的综合产业。目前,各类旅游学校培养的专业毕业生仍然无法填补人力缺口。另一方面,专业毕业生在面对工作与社会时往往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环境、新挑战。新一轮教学改革中,中央政府及教育管理部门以方针原则的形式强调了“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方针,并提出了,中职学校的教学不仅要仅聚焦在职业能力的提高,更要关注对学生的人生观、职业道德等的培养。犹记得,“青岛大虾”事件,20“哈尔滨天价鱼”事件,香港、云南等地导游强制购物等事件,一次次引起了社会对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的批判。追根溯源,这是教育中的道德教育的不完善。作为培养旅游人才的重要基地,中职学校在进行专业教学时,同时也要关注道德教育,做到专业教学与道德教学的相互渗透。

二、中职旅游专业及其道德教育的现状

1.中职旅游专业教学中的困境(1)中职生的素质较差。从发展趋势来看,中等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所占的比例呈逐年缩小的趋势。受到大学扩招的影响,普通的高中招生比例加大,进而影响了职业学校的发展规模。因此,目前的中职生在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与习惯等方面都可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2)中职生的学习态度较为消极。从学习态度上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成绩居于中后位,许多学生对学习抱有的态度是无所谓的玩乐态度,或者是备受打击的自卑态度。虽然,新阶段中的相关教师会对学生灌输“新开始”、“不同的学习模式”等方面的激励思想,但长期形成的学习态度取向依然发挥着不可忽略的负面影响,使他们畏学厌学、焦虑躁狂、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不能按时按量完成作业。(3)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薄弱。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就存在着一定的缺漏。进入中职阶段的学习,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习中涉及到的知识涵盖了历史、地理、文化、经济、政策等多方面,甚至还要对特殊的文化和族群进行细致的分析、学习、记忆,如,中国的重要少数民族、中国的茶文化、红酒文化等。因此,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薄弱。另一方面,当前在读和即将入学的学生均为“00后”,带有“独生子女”这个重要的标签,大多数学生在家庭的宠溺中,动手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差,而这些正是旅游专业所需要的专业技术能力。因此,中职的旅游专业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薄弱。(4)学习目标缺失,学习主动性差。中职学生年龄在16-19岁之间,心性尚未成熟。虽然即将面对就业,但是中职学生仍然缺乏长远的职业规划,其3年的中职学习的目的也只是应付式地取得毕业文凭。由此导致的学生学习缺乏目的和动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缺乏主动性,没有意志力完成知识点的记忆和技能的重复练习,更不会认识到现在的学习是对未来的工作奠定基础。这是学生在其人生观和职业观方面的缺陷。(5)教学设备与见习机会较少。中职专业教学中对专业技能的训练和提高需要学生亲身进行操作。如餐饮服务中的摆台操作能力、客房服务中的铺床操作能力、前厅服务中的入住与离店服务以及导游讲解服务等都需要相关的实操进行训练。如果只是进行单纯的理论讲解,对学生的学习帮助甚小。然而,目前我国中职学校普遍的情况是专业教学的设备不完善,见习的机会较少,只有在高三有一年的实习期。然而,高三的实习期本质就是面对社会的工作,实习单位会对学生提出较高的能力和态度的`要求。因此,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加强专业实操与见习的训练。2.中职旅游道德教学中的困境(1)道德教育内容笼统。由于中职学校一般同时进行数个专业教学,在进行宏观方面的德育统筹时,从特定专业的角度切入都有失偏颇;因此,结合专业的德育工作应当交由专门的道德授课教师与专业教师。但是,道德授课教师对专业不甚了解,专业教师的教学压力大,同时找出了专业与道德教育的结合难。同时,当前的道德教育与旅游的职业道德内容尚未达到充分契合。在道德教育课堂与学校的德育工作中,仍然将学生视为单纯的学生,缺少发展的眼光,将其定义为“未来的旅游人”。因此,在相关的教学与管理工作中,仍然以普罗大众的道德进行教学,缺少了旅游职业道德的灌输与培养,与旅游的实际工作要求脱节。(2)道德教育形式单一。当前,中职学校所进行的德育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进行专门的道德教育以及学校管理中的行为与仪容仪表的规范。在课堂教学中,道德教育一般是单纯的理论讲解,缺乏深入讨论、社会活动等其他方式。而在学校管理中,大部分的行为规范制度是由学校管理部门制定的,没有体现出学生参与管理的民主道德发展。因此,在中职学校中,道德教育的形式略显单一。(3)学生道德认知模糊。通过对中职学校中旅游专业的学生进行简单的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学生能够对道德进行简单的是非判断,已形成正确的是非观。但是,在具体的事例中,尤其是在校园生活中发生的相关案例,他们的道德认知则较为模糊。简言之,中职学生有较为正确的道德是非观,但是对涉及到自身利益的事情中,其道德认知则十分模糊。这种情况将可能影响到学生在将来就业时的行为规范。

三、专业教育与中职德育的相互渗透

1.班级常规管理契合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在校园生活中,班级常规管理是对学生行为养成的直接途径,也是最有效途径。旅游作为一个综合性产业,其最大的性质是服务质量的脆弱性,服务人员任何一环的出错都可能给该产品质量带来致命的打击。因此,班主任在进行班级常规管理中,要将学生视为即将进入社会的“旅游人”,以社会的要求规范学生的行为,结合工作中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如,以导游带团中紧张而有序的时间观念规范学生日常考勤问题;以酒店服务中的礼仪礼貌引导学生尊重师长的行为;以旅游团队出境遇到的质疑与不公进行职业的爱国主义教育,等等。2.道德教学融入职业道德的灌输。道德教学是德育的主要途径。在道德的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对社会道德进行讲授,还要结合专业特定,融入旅游职业道德的教学。这就要求道德教师要对授课班级的专业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能把握旅游业中的实时热点,如“青岛大虾”、“云南打人致毁容”、“香港导游强制游客购物”等案例进行相关教学。3.专业教学抓住道德渲染的机会。旅游产业是一个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综合型产业。它容易受到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在旅游专业教学中,要时刻把握渲染道德教育的机会。如,在进行民族文化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利用民族经常的文化差异启发学生对祖国的敬佩之情;在进行旅游景观教学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当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灌输可持续发展的生活与工作理念,等等。4.学生评价开拓职业道德评价标准。新课改要求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单纯的终结性评价,而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变化。这是促进旅游专业发展一项重要改革。就旅游专业而言,其培养的人才不应该只是会背书或读书的单一人才,而是真实地在德智体美劳方面都能有综合性发展的人才。对于学生的道德评价,也不应只局限在最终的结果上,而是要关注对学生形成性的评价,同时关注学生在对未来职业道德的认识和践行方面的表现。5.特定课程配备特定教材结合本校旅游专业特色与当地旅游市场发展特点,设立专门的旅游职业道德课程。将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可能遇到的认知冲突、道德矛盾等问题作为教学案例进行讲学和引导。同时,结合学校(包括专业老师和道德老师)、社区、旅游企业三方面的力量编写具有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的职业道德教材。

【参考文献】

[1]杨志刚,陈海忠,乔海燕.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优化思考[J].职业时空,

[2]孙嘉希.把握中职旅游教学现状,改进中职旅游教学[J].经济研究导刊,

[3]谢颖.旅游专业学生德育教学改革的尝试与思考[J].商业经济,2016

6.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必读书目: 篇六

《政治学》必读书目

1、《政治学》亚里士多德,商务印书馆

2、《政府论》约翰·洛克,商务印书馆

3、《社会契约论》让·雅克·卢梭,商务印书馆

4、《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商务印书馆

5、《民主新论》乔.萨托利 东方出版社

6、《论民主》 科恩 商务印书馆 199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必读书目:

1、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蒋廷黻《中国近代史纲》,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3、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4、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5、费正清:《美国与中国》,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版。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必读书目

1、《邓小平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江泽民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1995年版。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2003年版。

5、《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

6、《中国改革开放史》,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必读书目

1,《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陈秉公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7月

2,《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张耀灿主编,人民出版社2006年5月 3,《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研究》李辽宁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

4,《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 罗国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

5,《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史》 赵康太等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

6,《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论》 张耀灿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必读书目

1、《哲学通论》孙正聿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

2、《哲学导论》王德峰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3、《卡尔·马克思传》,戴维·麦克莱伦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4、《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张汝伦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5、《思想录》,帕思卡尔著,商务印书馆,1985年.《马克思主义原著经典选读》必读书目

1、马克思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

2、《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3、《神圣家族》

4、《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5、《德意志意识形态》

6、《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西方哲学史》必读书目

1、《西方哲学史》(英国)罗素 著 上下卷 商务印书馆1982

2、《万物简史》(美国)比尔·布来森 著 接力出版社 2005

3、《梦的解析》(奥地利)弗洛伊德著 作家出版社1986

4、《古希腊哲学史纲》(德国)E·策勒尔著 山东人民出版社

5、《尼采传——一个特立独行者的一生》(法国)丹尼尔·哈列维著 贵州人民出版社

6、《康德三批判书》(德国)伊曼诺尔·康德著 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年

《逻辑学》必读书目

1、《逻辑学》,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逻辑教研室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出版。

2、朱志凯 主编《逻辑与方法》 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

3、诸葛殷同 等编《形式逻辑原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2年版。

4、陈波《逻辑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5、《西方逻辑史》,马玉珂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6月出版。

6、[德]卡尔·恩吉施著,郑永流译:《法律思维导论》,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毛泽东思想概论》必读书目 1.Mao:A Biography ,ross Terill 2.Mao ZeDong, Dick Wilson 3.Mao A Life, Philip Short 4.The Thought of Mao Tse-Tung, Stuart R.schram

5、《毛泽东传》(上下)逄先知、金冲及著

6、《外国学者评毛泽东》(四卷)萧延中

7、《毛泽东文稿》(8卷)

8、《毛泽东选集》(4卷)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必读书目

1、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中共中央学校出版社

2、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中共中央学校出版社

3、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中共中央学校出版社

4、从毛泽东、邓小平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北京大学

出版社

5、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概论.人民出版社

6、海外邓小平研究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论》必读书目

1、教学论(美)布鲁纳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美国课程与教学案例透视(美)温特贝尔特大学认知与技术小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教学理论 施良方 崔允淳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当代西方道德教学理论 袁桂林 福建教育出版社

5、道德内化论 胡林美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公共关系学》必读书目

1、《公共关系学》 居延安等著,——2版,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现代公共关系学》(高等院校通用教材)李健荣、邱伟光著,北京: 东方出版社.3、《新世纪的公共关系——研讨与案例》 毛经权 著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4、《新编公共关系学实用教程》 田克俭 著,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5、《当代国际公共关系》 郭惠民 主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公共关系礼仪》必读书目

1、《仪礼》 彭林 注释 湖南:岳麓书社 2002.3.2、《论语》孔子

3、《社交礼仪教程》 金正昆 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4、《魅力何来 》

靳羽西 著,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4.5、《礼记》曲礼上第一.,〈四书五经〉线装书局.北京:2007.《社会学》必读书目

1.戴维·波谱诺:《社会学》,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2.王思斌:《社会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3.郑杭声:《转型中的社会和中国社会的转型》,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4.刘祖云:《发展社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2月版。5.李 强;《应用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版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必读书目

1、《尼各马可伦理学》,亚里士多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2、《正义论》,罗而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3、《伦理学原理》,莫尔。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4、《论可能生活》,修订版,赵汀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5、《四书集注》,朱熹,中华书局,1983年。

《中国哲学史》必读书目

1、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2、国学概论,钱穆,商务印书馆,1997年。

3、中国哲学十九讲,牟宗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4、中国传统思想的创造性转化,林毓生,三联书店,1998年。

5、中国哲学大纲,张岱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

《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必读书目

1.《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战略地缘》,【美】布热津斯基 著,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 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 2.《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美】摩根索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 3.THE GOLBAL AGENDA:ISSUES AND PERSPICTIVES,CHARLES W.KEGLEY, JR, EUGENE R.WITTLOPR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5 4.《国际关系:21世纪的政治与经济》【美】威廉·内斯特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3

5.《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倪世雄 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6

《政治经济学》必读书目

➀《国富论》,作者:亚当•斯密;出版社:华夏出版社;书号:7508036085;出版时间 2005-3-29;内容:经济学奠基之作,这本书是所有想了解经济学知识的人的必读书。➁《资本论》,作者:马克思;出版社:人民出版社;书号: 9787010041155;出版时间:2004-1-2 ➂《经济学原理》,作者:马歇尔著,廉运杰译;出版社:华夏出版社;书号:9787508036076;出版时间:2005-1-1;内容:供求论、节欲论、生产费用论、边际效用论折中的理论体系,“看不见的手”

➃《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作者:凯恩斯著,宋韵声译;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书号:9787508036106;出版时间:2005-1-1 ➄《经济学》,作者:萨缪尔森著,萧琛译;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书号:9787115173430;出版时间:2008-1-1

《当代西方哲学》必读书目

1《西方哲学史》[美国]梯利 商务印书馆1999 2《探索的思想》[美国]威尔·杜兰特 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 3《萨特研究》柳鸣九编选1981 4《现代西方哲学的故事》 文聘元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5《思想家》 麦基编 三联书店1987

《法学概论》必读书目

1、《法学概论》(第10版,2007年9月),吴祖谋,李双元,法律出版社。

2、《法学概论》,张建飞,北大出版社,2004年3月。

3、《法学概论案例分析教程》,刘佳,中国编译出版社,2004年10月。

4、《法学基础概论》(修订版),张恒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1月。

5、《法学概论教学案例解析》,徐磊,上海交大出版社,2006年9月。

法学专业学生必读书目:

《中国法制史》必读书目

一、法学论著:

1.【清】沈家本.《历代刑法考》:中华书局,1985年版.或中国监察出版社,2003年版

2.倪正茂.《批判与重建:中国法制史研究反驳》: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3.[台湾]陈顾远.《中国法制史》,商务出版社,1959年版 《中国文化与中国法系》,台湾三民书局,1969年版 4.[台湾]李钟声.《中华法系》(上下二册志),台北华欣事业文化中心1985年版

5.杨鸿烈.《中国法律发达史,上海书店,1990年 6.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1981年 7.张仲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二版

8.梁治平.《法辨:中国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二、法典史料: 1.《历代刑法志》: 集体作品.群众出版社,1962年初版,1988年再版.2.《唐律疏议》:【唐】长孙无忌著.刘俊文点校.中华书局,1983年或商务出版社,1929年版.3.《六法全书》民国(1912-1949)法政学社编 无论出版社或出版时间

4.《宋刑统》 法律出版社 1990年版

5.《大明律》《大明律》,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经济法学》必读书目

1.[美]保罗.A.萨繆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经济学》北京经济学院出版 1999年

2.[英]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3.[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邓正来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 4.[日]金泽良雄:《经济法概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

5.[日]丹宗昭信等:《现代经济法入门》,群众出版社1985年版。

6.[美]A·爱伦·斯密德等著《财产、权力和公共选择:对法和经济学的进一步思考》,黄祖辉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7.[美]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蒋兆康译,中国政法大学1997年版。

8.[美]大卫·D·弗里德曼著《经济学语境下的法律规则》,杨欣欣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9.刘大洪:《法经济学视野中的经济法研究》,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

10.漆多俊:《经济法基础理论(第四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11.刘静: 《产品责任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2.单飞跃:《经济法理念与范畴的解析》,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

13.王全兴:《经济法基础理论专题研究》,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

14.刘剑文;熊伟: 《税法基础理论》(税法学研究文库)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15.黄达: 《货币银行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年

《刑法学》必读书目 高明暄.刑罚学原理.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2马克昌.犯罪通论.武汉:1991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 3赵秉志.外国刑法原理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4 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 5 刘家琛.新刑法新问题新罪名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 《刑事诉讼法》必读书目

1.陈光中主编《〈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与我国刑事诉讼法》,商务印书馆2005版

2.宋英辉、吴宏耀著《刑事审判前程序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版

3.陈瑞华著《刑事审判原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4.李心鉴著《刑事诉讼构造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版

5.卞建林主编《刑事证明理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版

6.米尔建•R•达马斯卡著《漂移的证据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版

7.冈田朝太郎等著《检察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版

《法理学》必读书目

1、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3、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4、理查德•波斯纳:《法理学问题》,朱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民事诉讼法》必读书目

1,肖建国:《民事诉讼程序价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

2,江伟:《民事诉讼法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

3,[日]谷口安平:《程序的正义与诉讼》,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

4,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诉讼法调研小组:《民事诉讼程序改革 报告》,法律出版社,2003年6月

5,张卫平:《诉讼构架与程式—民事诉讼的法理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

《宪法学》必读书目

1,胡锦光、韩大元:《当代人权保障制度》,中国政法大学 出版社,1993年

2,夏勇:《中国当代宪政与人权热点》,昆仑出版社,2001 年

3,[英]W.Ivor.詹宁斯著,龚祥瑞、侯健译:《法与宪法》,三联书店,1997年

4,[日]大沼保昭著,王志安译:《人权、国家与文明》,三 联书店,2003年

5,蔡定剑:《中国选举状况的报告》,法律出版社,2002年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必读书目

1、王名扬: 《法国行政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英国行政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美国行政法》(上、下),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比较行政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张树义:《变革与重构----改革背景下的中国行政法理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杨海坤、黄学贤:《跨入21世纪的中国行政法学》,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年版。

4、[台湾]翁岳生:《行政法》(上、下),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5、[英]威廉·韦德:《行政法》,徐炳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民法学》必读书目

1、《民法概要》王泽鉴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3年4月第一版

2、《民法总论》,龙卫球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12月第二版

3、《合同法研究》(一、二卷),王利明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第一版。

4、《物权法研究》,王利明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第二版。

5、《侵权法论》,杨立新著,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10月第三版。

《司法逻辑》必读书目

1、雍琦,金承光 主编《法律逻辑教与学》,法律出版社2007年4月出版。

2、朱志凯 主编《逻辑与方法》 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

3、王洪,《法律逻辑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4、齐姆宾斯基著,刘圣恩等译:《法律应用逻辑》,群众出版社1988年版。

《国际私法》必读书目 赵相林主编:《中国国际私法立法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李双元主编:《国际私法(冲突法篇)》(修订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杜新丽:《国际私法实务中的法律问题》,中信出版社2005年版。

肖永平:《国际私法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谢石松:《国际民商事纠纷的法律解决程序》,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国际法》必读书目

1、[英]詹宁斯、瓦茨(修订):《奥本海国际法》,第9版,第1卷第1、2分册,王铁崖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版。

2、[英]伊恩·布朗利:《国际公法原理》,曾令良等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3、格老秀斯:《战争与和平法》,何勤华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4、王铁崖主编:《国际法》,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

5、李浩培:《条约法概论》,法律出版社,1987年版。

6、周梗生:《国际法》,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国际经济法》必读书目

1、[英]施米托夫:《国际贸易法文选》,赵秀文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

2、王传丽主编:《国际贸易法》,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3、余劲松:《国际投资法》(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4、吴志攀:《国际金融法》,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5、赵秀文:《国际商事仲裁及其适用法律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赵维田:《世贸组织的法律制度》,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婚姻家庭继承法》必读书目

1、杨大文《亲属法》第2版 法律出版社

2、房绍坤《亲属与继承法》科学出版社

3、杨立新《亲属法专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4、巫昌祯《婚姻与继承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5、李银河、马忆南《婚姻法修改论争》光明日报出版社

《民法》必读书目

1、《民法概要》,王泽鉴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第一版

2、《民法总论》,龙卫球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12月第二版

3、《合同法研究》(一、二卷),王利明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6 月第一版

4、《物权法研究》,王利明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第二版

5、《侵权法论》,杨立新著,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10月第三版

《知识产权法》必读书目

1、《知识产权论》,郑成思著,法律出版社,2007年9月第三版

2、《知识产权法》,刘春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10月第三版

3、《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吴汉东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第一版

4、《商标法教程》,郭禾主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5、《知识产权法:专利、商标和著作权》(第3版),[美]米勒、戴维斯著,法律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商法》必读书目

1、江平:《法人制度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王保树:《中国商事法》,人民法院出版社,1996年版。

3、张国键:《商事法论》,三民书局,1986年版。

4、[美]罗伯特·W·汉密尔顿:《公司法概要》,李存捧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5、[德]罗伯特·霍恩,海因·科茨:《德国民商法导论》,楚建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7.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 篇七

1 综合英语课堂的特点分析

在英语专业大学生的专业课程中, 综合英语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 在与其他的专业必修课相比较来说是开设时间最长, 课时量最大同时也是学分最多的一门必修课。与其他课程相比还具有知识面广、包容性强并涉及众多领域的联系和交叉的特点。他涉及学生的语音、语法、词汇、句型、语篇、语用以及语义等相关知识的讲解和训练, 涉及很多英美原著内容的学习, 它主要是以英美文化为背景对学生进行英语语言的听、说、读、写、译等比较全面的学习和训练, 以加强对学生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训练和提高为目的。

2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综合英语课堂的策略

根据综合英语课程的特点和要求, 从多年的英语专业综合英语可教学的体会中, 笔者认为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综合英语课堂需要紧紧围绕综合英语的课程特点, 需要以英美文化为背景和英语语言为载体从听、说、读、写、译等方面来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反思, 笔者觉得以下策略值得尝试。

2.1 口语训练的主题紧紧围绕当前的重大主题展开

在教授综合英语课的时候, 有一个很大的比重就是对学生进行口语的训练, 在进行口语训练时, 选题就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安排进口语训练的内容之中, 在口语的选题方面可以将当前的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做为主题来加以展开, 例如下面的这些主题就是很好的选择:the shortage of grain in the world (世界粮食短缺) , the shortage of petroleum in the world (世界石油短缺) , economic crisis in the world (世界经济危机) , earthquake in Sichuan Province (四川大地震) , drought in the world (世界干旱) , AIDS (爱滋病) ,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e world (世界水资源短缺) , three representatives in action (三个代表在行动) , Chinese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economic crisis (中国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 , 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 situations in China Today (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 等等。通过对以上主题的谈论, 对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加以分析以及改进措施和行动安排的适合性进行分析, 学生可以对当前国内和国际的重大事实敏感起来, 在讨论完之后老师对以上主题的点评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该事件或者现象的理解, 结合学生自己平时的生活经历他们可以形成自己对该现象的正确的观点、认识和看法, 这样无疑是在进行专业课的同时以英语口语训练的形式给学生上了一堂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课。

2.2 听力训练渗透国际国内新闻

在综合英语课上涉及到的一个很大的方面就是对学生进行听力的训练以提高其英语语言的敏感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国际和国内的重大新闻入手, 因为新闻能及时而快速地反映当前国际和国内的事实和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科技、医疗卫生、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所以上综合英语课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的时候, 不能只局限于课本上的单词、对话模仿、课文录音等相关材料的听力训练, 而是要根据当前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给学生补充一些学生能够听懂并且趣味性较强的新闻, 这样一来这些内容不但给综合英语课的听力练习部分增加了趣味性, 而且增加了学生各个方面的关于国际国内的知识从而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 学生对当前的国际国内大事进一步的了解也可以增强学生英语学习实用性的体验, 从而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例如以下的相关新闻就很值得一听:American army in Iraq (美军在伊拉克) , Korean nuclear crisis (朝鲜核危机) , Anticancer medicine development (抗癌药物研发) , Chinese countermeasure against economic crisis (中国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 , No.7 Shenzhou Spaceship successfully launched in China (中国神州7号宇宙飞船成功发射) ;Chinatown in America (美国的唐人街) 等等都是非常不错的素材。

2.3 阅读和写作训练中增添反映国际和国内文化和思想伦理方面的相内容

综合英语课对学生除了有听、说方面的要求外, 还有读、写方面训练的要求。这主要是因为, 阅读是英语学习的最重要的语言输入方式之一, 通过大量的输入英语语言素材和相关信息, 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英语词汇、语法结构、语篇领悟等方面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英语语言能力。与此相反, 写作是很重要的语言学习输出方式, 学生通过大量的英语语言输出可以使他们在遣词造句、句式变换、表情达意、语篇结构等方面得到锻炼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语言笔头输出的速度、流利性和地道性。阅读和写作训练是英语语言学习和习得中非常重要的两种学习方式。在高校里, 尤其是在语言学习的院系里, 这两种方式常常被很多的教师和学生所采用以提高教和学的效果。根据读写的重要性,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可以在读写的材料和主题方面加以思考, 除了课本上的必须要作的练习之外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反映国际和国内文化和思想伦理方面的相关材料和主题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例如Beijiang View (北京周报的英文版) , China Daily (中国日报英语版) , Twenty-first Century (二十一世纪报英文版) 的一些关于国际国内的文化和思想伦理方面的相关材料就是很好的阅读材料, 读了这些材料, 学生不但对国内和国际方面的文化和思想伦理方面知识有所了解, 而且也增强了他们对一些政治术语、政治话语的英语表达的理解。在写作方面, 教师可根据课时任务的具体情况有意识地安排一些当前国际国内的重大事件让学生发表的看法和观点, 就各个国家对于某个国际事件的态度和措施等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的方法恐怕要比单纯地讲某个国家的做法好与不好以及要怎样树立正确的政治意识来说要容易而深刻得多。

2.3 词汇、句型和翻译训练适当地与国际国内重大事实相结合

在进行综合英语课教学的时候, 词汇和句型操练以及翻译方面的训练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训练, 尤其是在基础阶段更是如此。因为词汇和相关的句型操练以及翻译方面的训练是英语语言能力增强必须的方法和手段。只有通过实际的词汇、句型在翻译和写作中的运用, 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对词汇和语法的理解和运用才会得以巩固和提高。同时这也是语言笔头输出必须的方式之一, 通过大量的语言输出, 英语专业的学生在目的语使用方面的能力才会增强。相反, 如果没有这方面的训练, 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将慢慢地弱下去, 那些自觉性比较差的学生就更加明显。因此, 教综合英语课的教师应该在了解这个特点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适当地有选择地增加国际国内重大事实的语料, 将学生综合英语课中遇到的词汇、句型和翻译训练与国际国内重大事实相结合, 扩大学生的词汇、句型和翻译训练的半径, 在这方面的训练也做到“与时俱进”, 这样不但增加了词汇、句型和翻译训练的现时性和趣味性, 同时由于所学专业与当前的国际国内实事紧密结合, 可以增强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和体会英语学习中强烈的时代感, 让他们感觉到英语学习不是在真空中或者想象中进行, 而是与当前的国际国内实事紧密结合, 可以用英语来表达这些事件的观点、翻译其文本、交流其心得。以这样的方式对英语的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可以说比起单纯的学习报纸或者看录象然后讨论的方式来说有着他自己独特的魅力。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综合英语课堂对英语专业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 教授综合英语课的教师可以根据综合英语课包含着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训练和提高的特点, 可以将口语训练的主题紧紧围绕当前的重大主题展开, 听力训练渗透国际国内新闻, 阅读和写作训练中增添反映国际和国内文化和思想伦理方面的相关内容, 词汇、句型和翻译训练可适当地与国际国内重大事实相结合等策略。这样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综合英语课的要求紧密结合, 在教授专业课程的同时使学生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 这样的方法比起单纯的学习报纸、开会学习文件或者看录象然后讨论的方式来说有着他自己独特的魅力, 值得尝试。

参考文献

[1]余靖.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邓小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思考和实践[J].云南教育, 1999 (11) :5-6.

[2]范颖.增强课堂“互动”环节提高“思政课”实效性[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9 (5) :87-89.

[3]李玉娥.如何使思想政治课更好地走进课堂[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9 (1) :67-69.

[4]饶素良, 杨多智.论高校廉政教育进课堂[J].科技信息, 2008 (20) :144-145.

[5]黄蓉生, 张国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推动科学发展观“三进”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9 (6) :65-68.

[6]李均兴.试论在电大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J].内江科技, 2008 (2) :64.

[7]姚志方.英语教学中思想教育的渗透[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 (1) :67-68.

[8]李永婵.英语精读课中的思想教育渗透教学研究[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2) :100-101.

8.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 篇八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培训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8月19日举行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同时,近年来全国各地广泛地不断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化发展等方面的工作,相关的制度、机制改革也在逐步深入推行。基于此,本文将以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为例,从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培训的角度来探索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目前,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开始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并充分地认识到其对于促进教师自身发展、对学校学科建设和教育科研发展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长久发展方面的重要性。但是,目前少数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集中体现在如下三方面:

一是, 教师普遍缺乏专业发展的自身动力。目前,在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将主要的工作重点放在提升教学质量,完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等方面。同时,目前已经形成关于教师的相关考核机制中,主要考核的内容也是教学质量、科研贡献等。学校本身对教师专业发展缺乏足够的重视,且教师自身也未认识到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因而造成在专业发展方面积极性不足,动力不足等问题的存在。

二是,教师普遍缺乏足够的时间自我提升。在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中,对教师而言其主要任务在于完成相关科研课题项目和完成教学任务。这些几乎占用了他们的所有时间。对于一些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来讲,即便有追求自身专业发展意愿,也没有时间来参与相关培训来获得专业化的发展。

三是,未形成完善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机制。目前,已有不少少数民族学校认识到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发展的重要性,并通过举办一些培训活动、课题立项活动等等。但是,目前无论从培训内容、培训形式还是培训时间安排等方面均存在一些不足,完善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机制尚未形成。

二、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培训路径探讨

为促进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必须采取符合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实际的培训策略,才能有效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建立健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机制

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应进一步建立健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训机制。具体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需求调研及机制。学校应定期开展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发展相关培训需求的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制定培训计划,并合理地选择对应的培训教材。

第二,建立高水平的培训基地。通过自主建设或校企合作建立高水平的培训基地,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实践奠定基础。

第三,定期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培训应包括岗前培训与在岗培训、日常培训与骨干培训、一般业务培训与专题培训、脱产半脱产培训与在职培训、学历培训与非学历培训、社会实践与学习考察相结合,逐步建立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多形式、重实效的培训体系。

(二)合理运用新媒体技术,创新教师培训方式

在新形势下,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也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帮助。在对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培训时,应注重新媒体技术在培训中的运用。

一方面,要将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中,创新培训方式,使培训方式更加高效。

另一方面,教师应充分借助BBS、博客、微博、微信、QQ空间等记记录培训过程中获得的经验、想法等等,并可以与其他同行进行深入的交流,从而形成较为浓厚的学术氛围,强化自身专业知识,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此外,通过引入新媒体技术,对于培养教师的素养,形成积极情感,进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注重提升自身主动性,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

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素质的主动性。具体体现在如下两方面: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应注重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来实现自我的提升,广泛学习各种利于专业发展的知识与技能。

二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注重自身师德的培养,在专业发展得到明显进步的同时,实现道德与素质之间的协调发展,从而为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结语

总之,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也是促进教师自我提升、科学发展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过程中的导航者,也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的落实者。因此,在新形势下,必须正确分析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采取一定的培训策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贾宗英.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J].镇江高专学报,2015(01):78-81.

[2]张静.教师专业发展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提升研究[D].西南大学,2015.

9.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 篇九

武汉大学2008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博士考试试题

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原著宣读

1、论述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30分)

第一,在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阶级斗争没有完全结束,决定了社会主义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两类性质根本不同的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第二,人民内部矛盾按其内容可以分为非敌我阶级的矛盾;非阶级的阶层矛盾;阶级阶层内部不同群体以至不同个体之间的矛盾;第三,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去解决。

全文阐述了12个问题,贯穿全文的基本思想是:把正确区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文章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但同阶级对抗社会的矛盾根本不同,它是一种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不具有对抗性,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毛泽东全面地分析了各种类型的人民内部矛盾,系统地论述了正确处理各种矛盾的方针政策。指出,要用民主的方法,用“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作为从政治上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解决经济领域中的矛盾,应依据发展生产,统筹安排,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原则;科学文化上的问题,应采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民族关系中的矛盾,应采取加强民族团结,帮助各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的方针;在与民主党派关系上,应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等。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论述,特别是关于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观点,以及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方针和方法,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史增添了新的内容,对探索社会主义社会的规律,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

2、论述“灌输”理论(30分)

灌输理论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向工人群众灌输他们原本不了解或不具有的先进的无产积极意识二是引导工人群众善于从工人阶的角度去认识问题,认清社会生活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无忘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从外面”灌输的含义,不仅仅指从工人群众的头脑外面更主要的是要人们从经济斗争范围之外,即从无产阶级政治观点上去考虑问题。

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灌输”的主要内容

1、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教育

2、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

3、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改革开发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举世注目,但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重要变化。如社会经济成分的多样化、利益主体的多样化、社会组织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的多样化等等。这些新变化使得人民群众的利益表现为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和具体利益上的分化性,同时也给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情况、新问题。有人借口形势发生了新变化而对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科学性产生怀疑,对其必要性产生动摇。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尽管新形势下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不同于过去时代,但列宁当年为批判“自发论”而提出的“灌输原理”并没有过时,只不过表现的内容与形式更富有时代特点。在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仍然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作用,更新灌输观念,丰富灌输内容,改善灌输方法与手段。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灌输的论述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有着极为丰富的灌输思想。早在撰写《德法年鉴》时,马克思就认为通过灌输使无产阶级获得“精神武器”,是实现人类解放的一条途径,把工人阶级掌握科学理论的灌输过程比喻为思想的闪电射向人民的园地。“灌输”范畴最早是由恩格斯在《新道德世界》中提出,但把灌输思想进一步系统化形成完整理论的是列宁。1902年,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详细阐述了“灌输”原理,回答了灌输的主体、客体、内容、方式等问题,从而形成了完整的、科学的灌输理论。这一理论为无产阶级政党坚持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我们党也一向重视和强调利用各种工具、手段有组织、有领导地对人民群众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教育。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说到:“没有进步的政治精神贯注于军队之中,没有进步的政治工作去执行这种贯注,就不能达到真正的官长和士兵的一致,就不能激发官兵最大限度的抗战热忱”。邓小平1985年《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我希望党中央能作出切实可行的决定,使全党的各级干部,首先是领导干部,在繁忙的工作中,仍然有一定的时间学习,熟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从而加强我们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是江泽民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基本思想。在1996年1月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江泽民指出:“我们正在进行的伟大的、开创性的事业,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武装起来,才能不断取得胜利。”他在十五大报告中反复强调,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的事业。从上述引文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特别是列宁,对灌输的论述是系统的,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二、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仍需坚持灌输理论的缘由

列宁的灌输理论虽然产生于20世纪初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时期,同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相比,历史条件有很大的不同,但社会主义意识必须灌输的理论、原则并没有过时,只不过增添了新的时代内涵。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仍需坚持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是有其客观必然性的。

(一)我国当前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的客观需要

国际上,政治多级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由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长期存在,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试图通过全球化把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强加给其他国家,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在苏联剧变、东欧解体,国际共产主义事业进入低潮,社会主义运动和实践在全球范围内遭到严重挫折的严峻形势下,为了挫败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

实施的“和平演变”战略图谋,我们更需要一如既往、坚定不移地坚持灌输理论,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牢占领意识形态的阵地。社会意识领域这块阵地,如果社会主义思想不去占领,资产阶级思想意识必然要占领。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只能加强,不能国内,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市场经济的双重效应日益凸显出来。市场经济在增强人们自主意识、平等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同时,其趋利性也容易使一部分人陷入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而不能自拔。市场经济的双重效应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对正面的影响加以发展,对负面的影响加以引导,从而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地运行。

(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列宁在批判经济派时,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历史与现实也充分证明,我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就在于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行动指南。当前,要巩固和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仍离不开灌输科学的理论。特别是在我国改革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社会文化环境的开放性,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纷至沓来,与我国历史上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残余结合在一起,侵蚀人们的思想,误导人们的行为。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重视向人民群众灌输科学理论和社会主义道德理想,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三)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关系到跨世纪宏伟蓝图的全面实现,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忽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可能会导致只注重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失去理想和目标,失去精神动力和战斗意志,不能抵制和克服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因此,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目标作为根本的目和任务,在全民族牢固树立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实现公民素质的显著提高。而要完成这些任务,就必须坚持灌输原则,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武装人们的头脑,特别是重视用正确的思想武装青年一代,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重视人的全面发展,认为它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我们党也非常重视人的全面发展。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要培养人的现代化素质。在人的现代化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紧密相联、互为条件。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既规定着科学文化素质的发展方向,又为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但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是与生俱有的,必须通过后天教育和

实践才能形成。在培养人的现代化素质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思想政治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通过对人们进行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灌输,使人们能自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新形势下如何坚持和创新灌输理论

灌输理论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理论,它具有历史性。灌输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创新。新形势下,要有效发挥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作用,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创新工作:

(一)灌输的观念要创新

长期以来,人们常常把灌输简单的理解为一种填鸭式、命令式、教条式的机械硬灌方法。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使许多教育者形成了一种错误的灌输观念:过分突出自己的主体地位,居高临下,独揽了灌输的主导权,无视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将受教育者置于被动和绝对服从的位置。其结果严重妨碍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向交流与互动,造成了目前思想政治教育不被接受和相对被动的局面,直接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新形势下,为了更好地发挥灌输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作用,有必要更新我们的灌输观念:正确认识和处理灌输主体的主导作用和灌输对象的主体作用的关系,注重激发灌输对象的主观能动性,使灌输内容真正内化到灌输对象的认知体系之中

(二)灌输的内容要创新

2003年7月1日,胡锦涛在“三个代表”研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以反映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并根据实践的新鲜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先进性、不断推进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新世纪新形势下,灌输的主客体与灌输的手段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创新灌输内容,用富有时代气息和创新精神的内容向受教育者灌输。具体来说,就是要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要求,紧密结合干部群众思想的新变化,既重视对人民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灌输,又重视对人民群众进行先进思想和现代理念的灌输,引导受教育者对现实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深入的理性分析。当前,尤其要重视对人民群众进行十六届五中全会会议精神的灌输。

(三)灌输的方法和手段要创新

社会在发展,形势在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因而,教育者要想将外在的思想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灌输给受教育者,需要针对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有效灌输的新方法和新手段,这是提高灌输有效性的关键。首先,要实现灌输方法的创新。方法是连接主体和客体的桥梁,好的方法有利于促进灌输教育的顺利完成。方法创新必须立足于受教育者的变化和特征,注意激发受教育者的兴趣、参与意识。与此同时,还应注重灌输方

法的互动性、情感性、实践性。其次,要实现灌输手段的创新。摒弃过去单

一、生硬、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手段,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灌输对象,充分运用各种新颖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化手段。与此同时,还可通过一些潜移默化的灌输手段,把一些道理深刻、内容感人、形象生动的教育内容寓于各种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特别是在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和课题的新形势下,我们更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新灌输理论,努力实现灌输方法的科学化和多样化,不断增强灌输教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3、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是什么?如何促进人的社会化?(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

1、如何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30分)

2、心理疏导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30分)

上一篇:会飞的塑料袋大班教案下一篇: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