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多样的语言文字(共14篇)
1.多种多样的语言文字 篇一
《严氏家训》中有“潜移暗化,自然似之”的观点,意即环境对教育儿童的影响作用很大。《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学前教育要“创设一种丰富适宜的物质、心理和情感的环境,让幼儿获得充分的学习和大量的自主活动和探索的机会。”
语言环境作为幼儿活动一种特殊环境,对幼儿的发展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语言环境及其功能
所谓语言环境,就是指人们用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进行交际活动的环境。语言环境的功能包括: 1.认知启发在个体、小组探索学习的基础上开展的交流和探讨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环境,可以让幼儿的思维相互启发,并提高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引发新的学习兴趣。
2.鼓励表现良好的语言环境能激发幼儿的表达愿望,从而激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充分展现自我,体验成功和自信。
3.情绪感染良好的语言环境犹如一个有感染力的磁场,幼儿置身于其中,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和认知经验。
4.相互协调鼓励民主、平等的语言环境,可以有力地协调幼儿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多途径创设语言环境的策略
幼儿的语言活动作为幼儿园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庞大分支,在整个幼儿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语言环境的刨设又是语言教育的重中之重。在实践中,语言环境的创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创设家庭化的语言环境
家庭化的环境有助于增加幼儿的亲切感和信任度,有助于他们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在温馨的氛围中学会说话与交流。1.教室环境——无声的语言环境
幼儿的教室要干净、舒适、整洁、温馨,如布置童趣化的墙面背景、卡通的窗帘、好玩的娃娃房等。环境的创设要注意发挥环境的暗示作用。如在洗手池边张贴洗手的步骤图,让幼儿了解正确的洗手方法;教室里的镜子可随时提示孩子要注意卫生;卧室天花板上的星星、月亮,可暗示幼儿很快进入梦乡„„ 2.角色游戏——语言练习的环境
幼儿很喜欢玩角色游戏,对扮演角色,学做爸爸妈妈乐此不疲,他们常常把家庭中发生的事或假想的事当作游戏的素材,如学爸爸做事、上班,模仿爸爸妈妈说话,与同伴进行交流。角色游戏营造的家庭化环境为幼儿锻炼口语、学习语言提供了机会。3.一日活动——自由交谈的环境
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家庭式的环境——教师是妈妈,幼儿是兄弟姐妹,大家平等互助。幼儿在和睦的环境中平等交往,礼貌用语可以得到很好的练习,口语能力也可以得到不断的提高。(二)借助一切活动中的语言要素 1.让主题活动成为自然的语言环境
幼儿的行为常受情绪的主导,因此,可以利用他们的情绪和兴趣顺势展开活动,营造一个幼儿可以自主的语言环境。如听了《小老鼠造房子》的故事后,孩子们对造房子失败的小老鼠深表同情,迫切想为小老鼠造一所高级的现代化住宅,他们纷纷表达自己的愿望:“我给它造两层楼的楼房,有漂亮的屋顶、好看的门窗,像洋房一样。”我们搬新家了,小老鼠可以住我们的房子。”“小老鼠可以住高层看风景,我可以给它设计电梯。”既然孩子在这个话题上有这么多想法要表达,于是我顺势建议孩子去探索主题活动——有趣的房子。接下来的探索过程无疑成了幼儿积累经验、丰富语言的过程。而最后的总结性谈话又成了幼儿自主表达的环境,激发幼儿积极动脑、踊跃发言。我深为他们的想象和创造力所折服,更为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的进步感到欣慰。可见,基于幼儿兴趣基础上的主题活动是很好的语言环境,可诱导幼儿进入轻松、愉快的学习状态,让他们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能说,从而自然地提高语言水平。2.让区角活动成为自主的语言环境
区角是一个个的小环境,教师可通过材料的提供让区角活动成为幼儿自主的语言环境。如: 阅读区:提供多种适宜的操作材料、阅读材料和录音机等。让幼儿在操作中学会倾听,提高阅读能力。
表演区:表演区可创设情境化的语言环境,结合着物品操作和故事情节的表演,幼儿的语言自然会被激发出来,语言技能也会在模仿角色的过程中自然得到锻炼。
益智区:益智区投放不同层次的益智类材料,一方面可让幼儿在做做讲讲的过程中增加词汇量:另一方面可以让幼儿在摸一摸、闻一闻、认一认、尝一尝等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说一说,通过语言整理自己的经验,锻炼表达能力。
角色区:通过角色的扮演,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观赏区:自由操作幻灯、录音机,根据图像和录音的提示学会自我学习,习得语言。
科常区:提供多种实验材料,让幼儿在探索中获得知识经验,学会质疑,提高思维和语言的逻辑性。
三、多途径创设语言环境的效果分析
实践证明,传统的语言环境与多途径创设的语言环境有以下不同: 1.对兴趣的关注程度不同。前者枯燥、单调,很少考虑幼儿的兴趣,后者则是幼儿基于兴趣的主动介入。
2.语言借助的材料不同。前者借助的材料往往是教师用来展示的教具,后者涉及的材料则是可为幼儿操作的、有助于其积累语言经验的材料。
3.活动的组织形式不同。前者多采用集体教学的形式,后者则灵活使用个别、小组和集体等组织形式。
4.幼儿注意程度不同。前者幼儿的注意很容易转移,后者则能吸引幼儿较长时间地投入。5.幼儿的自主性不同。前者以教师说教为主,幼儿被动接受,后者有幼儿的积极参与。6.表达的机会不同。前者很难保证每个幼儿的表达机会,后者则鼓励幼儿敢想敢说,并为每个幼儿提供了表达的机会。
可见,多途径创设的语言环境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幼儿自主参与的机会多了,自然就敢想敢说了,语言能力也会相应地得到较好的发展。在多途径创设的语言环境中,幼儿的学习完全是自觉主动的,因此学习效果也较好。这一点在与家长的交流中也得到了证实,自从尝试多途径创设语言环境以来,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回到家后“愿意当小老师”“说话技能得到了训练”“语言能力得到了发展”。
四、多途径创设语言环境的注意事项
语言环境创设的目的在于为幼儿的发展创造条件,调动他们语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环境创设要摈弃过去“教师挑担一头热”的倾向,让幼儿和教师共同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教师多途径地创设语言环境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将大自然和大社会也纳入语言环境的范围。自然和社会是幼儿语言学习的活教材。让幼儿在自然和社会中运用感官感知事物,丰富经验、积累语言的素材,获取丰富的交流机会。
第二,为了充分发挥各种语言环境的作用,教师要将有计划的语言教学与随机的语言教育结合起来,随时把握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引发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教师可将一切活动情境转化为实施语言教育的环境,如在离园前、午睡前或整理衣服时给孩子讲故事,给幼儿创造倾听和表达的机会,使幼儿的语言技能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提高。
第三,创设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宽松、和谐的人际氛围是幼儿尝试语言活动的必备条件,只有为幼儿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他们才敢说、愿意说。也只有在没有负担和压力的环境中,幼儿才会大胆地表达和表现,并获得成功体验。平等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尊重幼儿的具体体现,也是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的关键所在。
总之,语言环境的创设对幼儿语言能力及其他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语言环境也是隐性的教师。只有通过多种途径为幼儿创设适宜的、发展性的语言环境,才能使幼儿的语言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并促进与幼儿语言能力相关的其他能力的发展。
2.多种多样的语言文字 篇二
关键词:语言,口头,体态,实验,板书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 是交流思想的工具, 是表达内容的形式。对老师来讲, 语言是从事课堂教学的起码条件, 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教学是一门艺术, 老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语言使得课堂教学显得轻松愉快又引人入胜, 这样才能增强教育教学效果, 提高教育质量。下面主要谈谈四种课堂教学的语言。
一、口头语言
口头语言最大的特点的是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通过口头语言的表达, 老师可以将知识和情感完整和准确地传递给学生, 同时还可以利用语言引导和开发学生思维并培养学生的能力。老师的口头语言应注意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 做到准确、精练、生动、清晰, 力求层次清楚, 逻辑严密, 形象生动, 富有感染力, 能把深奥的道理形象化, 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枯燥的问题有趣化。主要表现在, 准确精练的语言能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性;风趣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亲切和蔼的语言能增进师生感情三方面。
二、体态语言
体态语言是指通过人的面部表情、手脚活动来表现个人情感的身体动作。教学如果能正确运用体态语言可以为老师控制和调节课堂气氛节奏增强教学效果, 还可以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与科学间的情感交流。
1. 表情语言。
心理学家发现, 当人们面对面进行交谈时, 所获得的信息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对方交谈时的表情获得的。所以老师在课堂中应恰当利用表情来帮助教学, 以起到出神入化的作用。如课堂上有学生开小差, 一个严肃的眼神会使他迅速改正;学生回答对问题, 一个赞许的目光或一个会心的微笑都会使他得到莫大的鼓励。
2. 手势语言。
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 凡是做老师这一行的人, 说话时特别喜欢打手势, 其实这是一个职业习惯。一般来说, 老师在课堂都喜欢使用手势语言, 因为手势动作和表情一样, 都是老师个人情感的外在表现, 能使满堂生辉, 增强教学效果。手势有时还可起到口头语言无法取代的作用,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实验语言
实验在验证数学知识的权威性、有效性方面是其他的语言无法比拟的。很多数学知识如果只是单纯从课本和老师的口中说出来, 学生经常不容易理解, 也不容易信服, 通过实验语言却可以无声胜有声。初中生的一个心理特点是特别喜欢亲自动手做一做、试一试, 实验就是吸引学生的一个好方法。如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 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等知识, 若能运用好实验语言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发现和创造知识的艰辛和快乐, 使学生由感知兴趣提高到探究兴趣和创新兴趣。通过实验语言, 我们可以让学生走完知识发现、形成、拓展 (质疑、假设、验证、结论、运用) 的整个过程, 让学生形成正确完整的科学方法。而且数学的实验和科学典故、生活实际联系十分密切, 通过实验语言我们可以让学生感觉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使学生感受到知识来源于生活, 服务于生活, 从而产生科学情感和科学思想。
四、板书语言
板书不是讲授内容课本知识的重复, 而是对教学内容的提炼和概括, 是画龙点睛的启示。板书语言受空间限制较大, 但时间延续性、对重点内容突出性强, 老师的板书应做到计划性、启发性、规范性。这就要求老师事先要吃透教材, 将学生最容易忘记、混淆的内容找出来, 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板书设计, 让学生更清晰地把握知识的重点和要点。利用几个简短句子甚至一个大的问号或文字所加几个点, 将学生心中的疑问和好奇心吊起来、引出来, 启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的探究, 帮助学生去探究发现知识, 促使学生形成积极思维的习惯。一个规范、完整的板书设计本身就是一种美, 同时还体现出老师个人对艺术和美的理解和表现, 坚持下来可以熏陶、培养学生的审美, 使学生自觉地鉴别美、追求美和创造美。
3.语言文字训练要多样化 篇三
一、以训练说话为基础
语言文字训练,终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表达自己的思维——说话,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写作表达,因此,课堂上的说话训练,显得尤其重要。
以《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为例。课文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小鸡画竹叶,小马画月牙,小鸭画枫叶,小狗画梅花”。老师可以先出示小鸡、小马、小鸭、小狗的脚印图,然后分别出示竹叶月乐、枫叶、梅花图,让学生进行比较,然后用“因为……所以……”来说:为什么说小鸡画竹叶?学生很容易地说了出来:“因为小鸡的脚印象竹叶,所以说小鸡画竹叶。说完四种小动物后,再要他们连起来说,最后学生用一大段话“……因为……,所以……”把四种动物的脚印说了出来,这样就轻松地突破了教学难点,使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也许有人会认为一年级才入学不久的学生,进行这种训练是拔高。其实只要精心训练,设置坡度,就能达到训练目的。
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多练、多说,才能形成语言文字的能力,教师要舍得花时间、精力。高年级可以进行复述的训练,复述是进行口头语言训练的一种重要手段。
二、以读写结合为载体
根据教材特点,精心设计课堂练笔,读写结合,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可以提高语言文字教学的效率。比如,教学《新型玻璃》一课,可以这样设计: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后,设计“新型玻璃自述”的练笔,可把全班学生分为五组,每组分别练习一种新型玻璃的自述,老师还可用饱含激情的语调引导说:“现在,别忘了,你就是新型玻璃。要会夸自己,把自己的特点、用途写清楚,叫人一看就想买你。”这样,学生就会跃跃欲试,动起笔来。这一课的练笔,根据说明文的特点,要求学生以自述的方式,分组练写一种新型玻璃。这种表述不是简单复述,而必须改变人称,又带有童话的趣味性,还有广告特色,激发了学生欲望。设计这一练习,促使学生吸收课文的语言材料和表达方法。
三、以形式多元为抓手
从微观上讲,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形式的多元化应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提问、讲解以及作业设计中,正如新课标所强调的“提问、讲解、作业设计都要有启发性”。
1.提问要有启发性
启发式的提问,能引发学生思维欲望,要能指点学生思维的途径、方法。语言文字训练离不开启发式的提问,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分析归纳,激发情感,引发兴趣等。即使是“以读带讲”,也还需要以问导评,以问导读,以问指点朗读方法。有问要有答,对教师的问、同学的问,学生想得如何,要通过答来体现。有启发式的提问,还需要有答后启发式的“导”,导思、导读、导辨。导思,就是引导学生作更深入的思考;导读,就是引导学生再次钻进课文,进一步理解思想内容;导辨,辨词句细微区别于毫发间。三个“导”,是要把小学语文课上出语文味来的重要方法。
2.讲解要有启发性
笔者将近几十年的教学实践告诫自己,讲解并不是注入式的代名词,能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就是启发式。小学语言文字训练离不开启发式的讲解。学生思而未能解惑,或是缺乏背景知识,或是缺乏生活体验,或是不得学习要领,此时教师的讲解能使学生茅塞顿开,而有豁然开朗之感。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一句话是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笔者在指导学生“读——思——议——再读——再思——再议”时,适机地讲解当时的背景,学生根据教师所讲解的内容,深思了鲁迅先生当时的处境,能深刻地理解句子的意思,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都畅所欲言。
3.作业要有启发性
作业要有启发性,就是要能激起学生完成作业的欲望,主动完成作业,充分发挥作业在理解、积累和运用语言等方面的作用,防止加重学生的作业负担。 课堂作业,特别是讲读过程中的作业,对新知识的学习经常起到小结、铺垫或启示学习思路的作用,应更具启发性。启发性因素越鲜明,学生的主体作用越能得到充分发挥。如《狼牙山五壮士》,在讲读“英勇跳崖”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设计 这么一个课堂练习题:仔细研究第5段,找出依据,模仿“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的头上砸去”的句式写一段话。这个题目,既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并加以概括,又进行仿句说话练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一道启发式的好题。
4.雪花的外形多种多样的原因 篇四
雪花
雪花的外形多种多样的原因
我们都看到过美丽的雪花,如果把雪花放在放大镜下,可以发现每片雪花都是一幅极其精美的图案,连艺术家们都赞叹不止。那么,各种各样的雪花形状是怎样形成的呢?
大大小小的雪花,其实都是从冰晶生长出来的。在云里,当水滴和冰晶相碰撞的时候,就会吸附在冰晶表面上,使它迅速增大。当小冰晶增大到能够克服空气的阻力和浮力时,便落到地面,这就是雪花。
冰晶主要有两种形状。一种呈六棱柱体状,长而细,叫柱晶(如果它细得像一根针,又称为针晶);另一种呈六角形的薄片状,叫作片晶。顾名思义,冰晶是一种晶体,也就是说,它像金刚石晶体一样具有一定的对称性。科学家利用X射线衍射法研究发现,冰晶属于六方晶系晶体。
大气中的冰晶一般由水蒸气凝华产生,具有非常对称的外形。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不同,产生的对称外形也不同。当环境因素改变时,冰晶的形成方式也会改变,因此最终形成的冰晶可能是多种样式混合而成的。比方说,如果冰晶周围水汽多,六个角增长很快,就形成星状;假如冰晶四周水汽很少,六个角不如两个底面增长快,便形成柱状;倘若水汽适中,则形成片状。
形形色色的冰晶在天空生成后,当它们的直径达到一定大小(超过50微米)时,便能克服空气的浮力而开始下降,而且一边下降一边继续生长变化。这样一来,便产生了各种各样形状的雪花。
学者们用显微镜观察过成千上万朵雪花,结果发现,虽然雪花的基本形状是六角形,但是大自然中没有两朵完全相同的雪花。目前,人们已经记录了4000多种不同种类的雪花。而且,在大自然中也不存在各部分完全对称的雪花。在已经被人们观测过的这些雪花中,再规则匀称的雪花也有畸形的地方。
★ 《多种多样的社区》
★ 多种多样的动物说课稿
★ 作文我
★ 作文 我
★ 初一作文我
★ 我作文900字
★ 我获得了什么作文
★ 初一作文我就是我
★ 我胖了作文
5.多种多样的大自然 篇五
多种多样的大自然正文:
大自然是神秘的。它的“儿女”是聪明的,出没在白天、黑夜,不留一点空隙。也许它们一闪而过,也许会在你面前停留很久,望着你,让你感觉到它的神秘。
大自然是如诗如画的。近看,是一片墨绿的森林;远望,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郁郁葱葱的树木,娇小艳丽的花朵,碧绿清纯的`小草。这一切,都是如诗如画的大自然的杰作。
大自然是多姿多彩的。婀娜多姿的蝴蝶是点缀大自然的花朵;天姿国色的小鸟那婉转动听的歌声是丰富大自然的音乐;凶神恶煞的老虎是保护大自然的守护者;眉清目秀的兔子是大自然最可爱的女儿。
闭月羞花的大自然,“刁钻古怪”的大自然,怡然自得的大自然……
春天,细雨如丝,哺育大自然,给予大自然呵护;夏天,骄阳似火,大自然沐浴着阳光,接受它的洗礼;秋天,秋风送爽,丹桂飘香,一派丰收的景象;冬天,白雪皑皑,粉妆玉砌,银装素裹。
6.《多种多样的运输方式》品德教案 篇六
一、教材分析
三、教学目标:
知识:
联系生活经验,了解一些常见的交通运输方式,初步掌握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能力:结合生活实际,学会灵活选择运用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各种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感受我们的生活与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息息相关,关注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树立爱护交通运输设施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
知道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能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合的交通运输方式
教学难点:
活学活用,结合具体情况灵活选择适合的交通运输方式。
六、教学过程
活动一:谈话引入,谜语竞猜,从交通工具说起(预设3分钟)
教师导语:同学们,今天早上你是怎么来上学的?
教师小结:汽车、自行车、电动车、公交汽车都是我们交通工具。如果我们出门到更远的地方乘坐的交通工具选择就更多了。
教师提问:我们一起来看一则谜语,从中你能猜出几种交通工具?
活动二 :了解多种多样的交通运输方式(预设7分钟)
1、教师导语: “像这样,利用交通工具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我们称之为交通运输方式。”
板书:交通运输方式
2、教师提问:对应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各种交通工具,你知道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
老师相机出示并讲解: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
板书: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
3、介绍管道运输。还有一种交通运输方式大家可能了解不多,那就是埋在地下的管道运输。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聪明的中国人在四川用竹子做成管道运送天然气和卤水熬制食盐。现在我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石油和全部天然气都是靠管道运输的,管道运输正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板书:管道运输
教师提问:你发现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我们用到了管道运输?
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原来管道运输在我们生活中运用这样广泛,的确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运输方式,他们都在我们生活的不同方面为我们服务。
活动三:探究各种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预设10分钟)
教师提问:课前我们通过微课《威威荣荣旅行记》的学习跟随威威和荣荣一起体验了各种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初步了解了各种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结合微课的学习,联系你的实际生活,谈谈在你的生活中你都体验过哪些交通运输方式?
游戏:比比谁的本领大?
1、教师导语:现在,铁路、公路、水路、空运等各种运输方式都被广泛采用,他们认为自己的本领最大,到底谁的本领大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他们的特点,结合你的生活经验来分析一下。
2、小组活动后汇报排列的理由。
教师导语:课前我们结合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分组,并搜集了相关资料。请各组同学交流你课前搜集的资料,举例证明你的观点,然后按照要求给不同的交通工具排队。
(各组同学拿出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的图片或表格,按照不同的要求给交通工具排队)
A、按速度从快到慢进行排列
教师导语:一组研究的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速度,你们小组选一名代表来给大家介绍你们小组的研究结果并说明理由。
学生活动:各小组选派代表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出行经历,交流自己的研究所得,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及时补充。
教师小结:普通的火车速度比汽车慢,但随着科技的发展高铁、动车广泛运用于铁路运输,铁路运输的速度大大提高了。从咱们荣成到青岛的高铁也很快就要通车了,所以以后我们到青岛乘坐高铁会比汽车的速度还要快,真的是科技改变生活,影响着交通运输的速度。
B、按运量从多到少进行排列
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相对而言,运量比较大的是水路运输,我们常说“万吨巨轮”,有的大轮船的载重量超过一万吨;其次是铁路运输,火车的运量也比较大,一辆火车可以连接多节车厢,可以运载很多货物多达上千吨。较之铁路运输,公路运输相对而言运量较小,大货车的载重量是几十吨,小卡车的运量是几吨;飞机在空中飞行,受重力影响一般来说不会运载较重的货物,运量较小。
C、按运费从高到低进行排列
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结合同学们的出行经历,所以我们可以发现:航空运输最贵,其次是公路运输,接着是铁路运输,当然如果是乘坐的动车运费也比较高。水路运输一般比较便宜。
教师评价:你们小组的研究有理有据,分析的头头是道,真是了不起的小科学家。
3、学生在班上交流完毕,教师以课件的形式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作总结: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比较
速度
运量
运费
距离
水路运输 最慢
很多
低
较长
铁路运输
较慢
多
较低
较长
公路运输
较快
不多
较高
短
航空运输
最快
少
高
长
教师小结: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各有各的长处各有各的短处,我们要灵活选择适合的交通运输方式。汽车灵活机动,运送速度快,适合量不大的短距离运输,运费较高;火车运量大、速度较慢,适合大宗货物的运输,运费比较便宜;船舶的运量也很大,运费便宜,但速度较慢,适合大宗货物的运输;飞机的运送速度最快,但运量小运费高,适合运输较长距离的客运和鲜活品的运输。
活动四:交通工具大比拼(预设10分钟)
(一)我来试一试
师:各种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你掌握了吗?好,接下来我们来现场测试一下。
某运输公司,正在招聘营运经理,请看这是他们的考题,本着多、快、好、省的原则请你从速度、运量、运费、物品的特点、两地距离来考虑,选择一种最适合的方式。
现在开始抢答,并说明理由。
1、从海南把急救药送到哈尔滨。
2、从本地的食品厂把食品送到超市。
3、从产煤区大同运煤到秦皇岛。
4、陕西的天然气输送到北京。
5、游览长江三峡。
师:我们同学真聪明,学过的知识就能活学活用,真了不起,这次招聘很多同学都顺利通过了,恭喜大家顺利通过了第一关。
请看第二关。
(二)情景假设
选择出行
1、我们班,几个家庭组织到沂水玩漂流。
2、妈妈要去新疆乌鲁木齐看望生病的姥姥。
3、到大连老虎滩游玩。
可以选择哪些交通运输方式?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小结: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时候并不是只运用一种交通运输方式,常常是几种交通运输方式协同作战,比如到新疆区看望生病的姥姥,下飞机后还要乘坐汽车才能到姥姥家,到大连游玩,下船后也要乘坐旅游大巴车才能到达景点。
活动五:了解春运,感受多样化的交通方式(预设5分钟)教师导语:同学们,正是由于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各有各的特点,人们在出行时才有了多样化的选择。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交通运输的选择,也在变化着。
(出示2003年和2007年春运图表)
1、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从数字上看,人们最常用的交通运输方式是什么?
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公路运输的人数最多,因为公路运输最方便灵活,出门总是离不了公路运输;其次,铁路运输也比较多,水路运输的人数比较少,因为水路运输局限性比较大,只有始发地和目的地都靠水才能使用。
2、哪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增长速度最快?说明了什么?
教师小结:的确,航空运输速度增长最快,这说明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对时间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因而坐飞机的人越来越多了。
(二):我的假期出行计划
教师导语:我们的生活也在悄悄的发生着改变,每年的寒假、暑假,很多同学都跟随父母到外地游玩,或参加夏令营,有的还要走亲戚。现在,请你计划一下,今年的寒假,你打算到哪儿去?你想选择哪种交通工具,并且说说选择的理由,跟小组的同学分享一下你的想法,听听其他同学的建议?
(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出行计划,和打算乘坐的交通工具及选择的理由)
【设计意图】透过数字的对比感悟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交通运输的选择也在变化着,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我们正在变化的社会。进而联系马上就要带来的寒假让学生做生活小主人,提前规划自己的出行路线,选择恰当的出行方式,让本课的学习内容为学生的生活服务。
六、课堂总结,课外拓展(预设5分钟)
1、教师导语:同学们,现代社会,各种各样的交通运输方式,让人们的出行非常方便,加上道路的建设维护,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为了缓解市区交通的拥挤,国家及各地区还投资修建了环岛、立交桥、高速公路、高铁等。可是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你知道是什么吗?
学生交流。
2、介绍磁悬浮列车(课件展示)
教师导语:对,人们多么想设计出一种既高速又无污染的现代交通工具,它将是21世纪最理想的交通工具。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同学们请看现在这种新的交通工具已经诞生了!
教师提问:大家认识这种交通工具吗?那你知道它的本领吗?
教师依据课件介绍磁悬浮列车的功能、速度等。
3、我是小小发明家
教师导语:同学们我们也是生活的小主人,请你结合你在生活中碰到的交通问题,来设计发明一种交通运输工具,比比看谁的创意最新?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生活中常见的五种交通运输方式,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并初步了解了各种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今后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当然,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会出现更多更先进的交通运输方式,我们也能享受到更方便快捷的现代生活,课后咱们同学可以跟我们的家长交流一下你的创意,说不定经过我们的努力,会有一种新的交通运输方式诞生。
板书
交通运输的方式
铁路运输
公路运输
水路运输
航空运输
管道运输
7.多种多样的语言文字 篇七
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乐于接受新鲜事物, 但他们自我控制的能力又比较差。只能保持“三分钟热度”, 这就决定了在对幼儿进行语言教学时绝不能单调、刻板, 教师需要经常转换不同的教学方式, 挖掘各种渠道, 采取多种形式锻炼幼儿语言, 提高幼儿对语言的学习兴趣, 积极主动地学习、运用语言, 达到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实际, 我是这样做的:
一、字词训练, 连词成句
在对幼儿进行语言训练的过程中, 我最经常运用的方法是指导幼儿针对某一个字进行放射性组词造句。通过教学实践, 我们可以看到, 找一些幼儿能够理解, 比较感兴趣的字来组词并进行造句既可以拓展幼儿的知识面, 又对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有很大的提升作用。比如, 我们在进行“水的秘密”这一主题活动时, 我就先让幼儿给“水”字找朋友 (组词) , 看谁找的多。孩子们积极性立刻得以激发, 他们积极开动脑筋, 想出了很多的词语:“汽水”“冰水”“凉水”“热水”“自来水”……接下来, 我又让幼儿用自己组的词语想一句话, 孩子的热情持续高涨, 他们纷纷举手发言:“我喜欢喝汽水。”“夏天喝冰水很凉快。”“我回家路过自来水厂。”……像这样的口头造句是我们对幼儿进行语言训练的最基本的形式, 从教幼儿组词造句开始, 逐步对幼儿进行语言表达的完整性训练。在指导孩子进行组词造句时应注意幼儿说话时必需要求他们从一开始就说完整的句子, 这样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
二、创设情境, 真实表达
在训练幼儿进行语言表达时, 为他们创设一个接近真实的语言训练情境, 在各种场景的烘托下, 设计出符合幼儿认知的情节冲突, 为孩子安排适合的角色, 师生合作进行对话表演, 在表演的过程中自己设计动作、对白。这样的表演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 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幼儿进行仔细观察并讲述自己所看到的小伙伴的动作、神情, 复述大家的对话。用观察来促进幼儿思考与表达, 训练孩子进行有条理的、完整的表达。在这种表演活动当中, 要指导幼儿注意表述的顺序, 教师可用启示性的话语提示幼儿、指导幼儿按正确的先后顺序进行表述, 培养幼儿连贯性地组织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教会幼儿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事情说完整,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看图说话, 训练表达
幼儿好奇心强, 五颜六色的图片是他们最喜欢的, 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的这一特点, 为幼儿选取合适的图片, 让幼儿“看图说话”, 训练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选取图片时, 应按照“从易到难, 从单幅到多幅”的原则选择。开始时可以选择一张画面比较丰满的图片让孩子观察, 教师可及时地给幼儿以提示性的指导:“这是一幅什么图?”“图上画的什么?都是什么样的?”“图中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等对幼儿进行观察顺序及表达顺序的指导, 帮助幼儿对画面进行综合性的描述。然后可以用连环画的形式对幼儿进行锻炼, 让孩子找出几幅图之间的关系, 有顺序的进行表达, 锻炼幼儿的逻辑思维及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描述连环画时, 要求幼儿细心观察, 深入理解图片所表达的内涵, 开头结尾完整, 包含故事情节地对图片进行讲述, 养成完整表达的习惯。
四、开展游戏, 活动练习
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他们所掌握的词汇量是分不开的, 只有掌握足够多的词汇, 才能够流畅地、生动地进行表达, 因此我设计了很多游戏、活动来帮助幼儿拓展词汇量, 增加词汇储备。比如我们曾经玩过的“采水果”的游戏:树上挂着很多果子, 如果你想采下果子, 就必须用这种水果说一句话。为了得到自己喜欢的水果, 幼儿积极思考, 大胆发言:“我最喜欢吃苹果。”“这个香蕉是黄色的。”“我妈妈会用葡萄做酒。”“有的橘子很酸。”……从这些句子当中, 幼儿学到了很多的新词语, 丰富了自己的词汇积累, 为更好地进行表达打好基础。
幼儿阶段是学习语言的最关键阶段, 也是语言提高最快的阶段。幼教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 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我们应抓住幼儿语言发展的这个黄金时期, 努力通过各种方法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为孩子将来进入小学乃至更高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 使孩子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康振亚.给学前儿童家长的100条建议.中国工人出版社, 1999-06.
8.多种形式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篇八
一、在游戏活动中训练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游戏是幼儿最主要的一种娱乐活动,它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从而深受幼儿的喜爱。在游戏中可以潜移默化地加强对幼儿语言的训练。如幼儿在玩角色游戏时,要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游戏活动,这时教师要为游戏创设条件,参加幼儿的游戏,不能直接指导,可以以角色的身份去影响幼儿,将自己的意图自然地转变为幼儿的愿望和动机。如我班曾经有一个平时不太爱说话的幼儿在玩“超市”游戏时,独自一人坐在一旁面无表情,我走过去随意的说:“售货员,你这里有牙膏卖吗?我家牙膏用完了。”听了这句话,幼儿顿时觉悟过来,赶快站起来说:“有,你要买什么牙膏呀?”殷勤的拿各种牙膏让我选购,完全进入了角色。这样的事例是不是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呢!在幼儿的游戏过程中,教师无意的一句话,起到了如此大的作用。试想,如果老师都能有意识地以角色的身份参与游戏,是不是会起到更佳的效果呢? 又如在结构游戏中老师可以有意识的设计问题,调动幼儿游戏积极性,提高幼儿积极表述的欲望。如“你拼插得是什么呀?它在干什么呀?”幼儿总会很乐意地将自己的游戏意图表述出来。在游戏中还可以让幼儿相互评价,在游戏过后可以让幼儿来谈谈游戏过程中的一些趣事,及时捕捉幼儿在讲述时用得好的词汇,并让全体幼儿来学习,理解词义,以达到培养幼儿注意倾听别人的讲话,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的课程是比较全面的,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在各科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语言课的教学中,我们常教给幼儿儿歌、儿童诗、故事等。儿童诗比较压韵,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幼儿对朗诵诗歌兴趣盎然,教师就应该抓住幼儿这一特点,教会他们朗诵诗歌。如果诗歌的句型、内容都较简单,较易让幼儿接受,我们也可尝试让幼儿按照同样的句型创编诗歌。比如有一首诗歌《长大了做什么》,这节语言课是大班下学期的内容,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讲,这首诗歌无论是在句型上还是在内容上都较浅易,幼儿很快就能学会。这时教师就可尝试让幼儿按照这样的句型“长牙长,长得高来长得壮,长大了,去把XX当……”创编诗歌,把自己长大想干什么创编进去,让幼儿自己来讲,既训练语言,又让幼儿从小树立了远大的理想,收到一举两得的功效。另外,幼儿喜欢听故事,教师在讲故事时应运用绘声绘色的语言加上形象、生动的体态语吸引幼儿,帮助幼儿记忆,激起幼儿复述故事的欲望,在幼儿复述故事的过程中增加语汇量,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计算课的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在注意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幼儿的智力发展便是多方面的。如算式2+3=5,让幼儿根据“2 、3、 5”三个数字编应用题,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充分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如:在学习9以内物体的数量时,可把幼儿带到花圃前,让幼儿讲一讲花圃有几种花?有什么颜色?使幼儿能充分发挥语言能力,引导幼儿学会运用五颜六色进行表达,然后引导幼儿数有几朵花等等。这样,不仅发展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在美术活动中渗透。幼儿的世界到外充满着美的色彩,他们爱画、爱玩、爱制作,教师可在美工活动中,抓住幼儿这一特点,让幼儿对自己作的画进行讲述。如:在孩子作完一幅画后,请孩子画面内容讲出来,再请小朋友给画中的小动物说句话;同时我们也可利用优秀文学作品,让幼儿来画故事,如在故事画《小蝌蚪找妈妈》,孩子在画画的过程中,必须边想、边讲故事的内容边画画,这不仅符合孩子边画边说的年龄特点给孩子提供一次复述故事、锻炼口语的机会,加深孩子对文学作品的印象,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给幼儿创设宽松的的语言环境
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前提,是调动幼儿有话敢说的必要条件。对此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以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为切入点,支持和引发幼儿表达的愿望,为他们提供畅所欲言的机会。同时,鼓励幼儿大胆表达,提倡敢说先于正确。因为每个幼儿的语言能力是有差异的,教师应尊重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抓住时机,选择适宜的谈话内容、方式和场合,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引发话题,鼓励幼儿的每一次表达,如,对于能积极发言的幼儿及时地以贴红点、拥抱、送大拇指、鼓掌等方式给予肯定。并让孩子通过语言表达体验到语言交流的成功和快乐。当幼儿词不达意或语句不太完整时,成人不要急于或者刻意加以纠正,以免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给幼儿以挫折感或压抑感,从而失去说话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鼓励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比幼儿说得是否正确更为重要。
9.多种多样的语言文字 篇九
【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生活中有不同外形的磁铁,它们都具有自己的用途。知道实验室中有条形、蹄型、环形和圆形磁铁。
2.会利用学到的知识制作磁铁小玩具。
3.在联系生活的制作的过程中,增加对科学学习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磁铁在生活中应用的有关资料、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圆形磁铁、剪刀、曲别针、书写纸、小猴图案等;
2.活动场地:在教室内和实验室内均可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前面的两节课中我们已经到过磁铁小屋,又在城堡中解救了“小青蛙”,今天魔法师又给我们带来了新的任务——寻找磁铁兄弟。
师:魔法师带来了一些生活用品,磁铁兄弟就藏在里面,看看这些生活用品是什么,你认识吗?(每个小组的实验盒内放着一些生活用品,有钱包、文具盒、门锡、冰箱贴、磁扣、磁铁队徽和冰箱的图片——到冰箱旁去观察和研究;)
学生分组操作
师:谁找到了磁铁兄弟,快来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1:这个钱包上面有一个扣,在扣上面就是一个磁铁,它可以隔着布吸铁。
生2:这个铅笔盒的笔盖是一个铁片,下面的盒上有磁铁,一关铅笔盒就盖上了。
生3:这个冰箱的门上的条里面也有磁铁,就可以把门关上了。
生4:这个磁扣使我们老师讲课用的,可以贴在黑板上。
师:磁铁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在我们的实验室中也有许多不同形状的磁铁。我们一起来做个贴标签的游戏吧:现在每个小朋友的手里都有一张标签,你快读一读标签上写的是什么?
生:条形磁铁、圆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
师:现在请1、2、3组的同学把标签贴到相应的磁铁下面,再请4、5、6组的同学来贴标签。
学生分组活动
师:同学们都认识了实验室中的磁铁,有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和圆形磁铁。每一个磁铁都可以直接或隔着一段距离对铁、镍等材料产生吸引作用。
师:我们很快就要离开磁铁城堡了,魔法师最后要送给每一位同学一件磁铁小玩具——小猴爬山。先来看看小猴是怎样爬山的。(教师演示小猴爬山玩具和小猴爬山的过程)
(学生表现出很兴奋,很期待自己能赶快动手制作)
师:制作小猴爬山需要四部:第一步 在在卡纸上画出一座山;第二步 取下贴画中的小猴子;第三步 在小猴子身上别一个曲别针;最后 要用磁铁来控制小猴子,让小猴子从山脚下爬到山顶上。
学生分小组进行操作
制作好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猴爬山的竞赛活动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要离开磁铁魔法城堡了,大家来和魔法师道别吧。请每个小组同学说一句感谢一下魔法师的话,可以是我们在城堡中学到了什么磁铁的知识,也可以是在学习磁铁知识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最喜欢哪个活动。
生1:我喜欢到教室里找磁铁的朋友。
生2:我最喜欢救“小青蛙”出迷宫了。
生3:我知道磁铁不仅能吸铁,还能吸镍。
生4:我最喜欢做的小猴爬山的磁铁玩具了。
师:磁铁魔法城堡再见了。
【教学反思】
每一位同学都要找一找生活用品中磁铁的运用,动手试一试磁铁开关的作用。每一位同学都会有一张磁铁标签,要自己选择好贴到相应的磁铁下面。每一位同学都要亲手制作一个磁铁玩具,带走满满的学习收获。人人体验和参与是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到的,由此而组织多样的活动形式,提供丰富的实验材料,促进学生科学知识的获得,科学技能的习得和科学兴趣的持续。
【总结点评】
10.丰富多彩的现实多种多样的表现1 篇十
湖北省十堰东风教育集团第五中学 张鸿
[欣赏·评述]
课题创意:(引入书法及豪刻欣赏)
1.欣赏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体会其不同的创作规律。
2.观赏丰富多采的现实世界和各种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并能用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了解艺术创作中的再现与表现。
3.再现与表现在书法与篆刻中的应用。4.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5.激发主动探究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参加人员:一个教学班的学生,美术教师一人。
主要活动:作品欣赏,观赏自然,讨论交流,艺术作品评述。
[背景分析]:“丰富多彩的现实,多种多样的表现”采用欣赏与评述的形式展开教学实践,是通过欣赏使学生获得审美感受之外,还应用语言文字等表述自己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的感受、认识和理解。
通过“欣赏·评述”的学习活动,激发参与“欣赏·评述”的活动兴趣,多角度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内容特征。启发学生欣赏时注意找出范画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中,哪些地方真实地表现了场景和静物的本来面貌,哪些地方与真实面貌不同,并进行评述、讨论,使学生感受再现性美术作品与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创作思维过程,意识到艺术的真实并不等同于生活的真实,而是对生活素材原型进行艺术提炼加工的结果,从而使作品产生了艺术感染力。在表现性艺术创作中,艺术家运用艺术手段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审美理想。理想的、情感的因素比较显著,在创作手法上偏重于理想地表现对象或抛弃具体物象,追求感觉的内容和观念。采取象征、寓意、夸张、变形以及抽象等艺术语言,以突破感受的经验习惯;在创作倾向上则偏重于表现我,改变客体,表达理想。
[设计思路]:这一课题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出发,利用中国的“书法”及“篆刻”艺术来欣赏、评述,再现与表现在书法及篆刻中的表现,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艺术与社会,艺术与历史,艺术与文化的关系,涵养人文精神。[教学理念]:在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美术课程应适应索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本课《丰富多彩的现实 多种多样的表现》在欣赏·评述中注意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本课的基本内容。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以活泼多样的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书法、篆刻)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
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丰富多彩的现实,多种多样的表现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通过欣赏·评述,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过程描述]
师生共同对各种不同表现形式美术作品的欣赏,体会其不同的创作规律。通过对作品形象的分析、评述,使学生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与表现性美术作品在造型要素、表现手段及艺术效果上所体现的特征。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创造性的应用美术语言,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课程实施如下:
一.开源导流,激发兴趣。
[设计思路]: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生活真实场景视频资料片及其对应术作品,指导学生加以分析,逐步导入新课,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我们所生活的现实世界是极其丰富多彩和时时运动变化的,由艺术来反映现实生活,由于它所选择的对象不同,采用的媒介不同和表现的方式不同,也就会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有的侧重再现客观的真实形象,有的注重表现主观世界的意象与感情.但是再现和表现往往共处同一作品之中,而不能简单地加以截然划分。
现在让我们进入艺术作品的殿堂,感受达芬奇臻于完美的生动人像;希施金弥漫着野花芳香和枯叶气味的橡树林;凡高精神备受折磨的画家的独特个性;蒙德里安兼有理性和感性划分的条块,表现一种平衡而有变化的和谐……。
二.欣赏艺术作品,体验视觉感受。(对比、判断、讨论、鉴别)[设计思路]:应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通过多媒体展示:由具象作品到抽象作品的过度欣赏,到向性的对比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再现性艺术作品及表现性艺术作品的特点。
进入作品欣赏,由具象的作品入手,逐渐向抽象形象的作品过渡,师生共同从作品中寻找、分析,讨论作品所包含的造型和表现手段,作品所传递的感情表现意味。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判断,从而了解表现性艺术作品与再现性艺术作品的区别,了解艺术作品中再现与表现的基础特征。
在和学生共同欣赏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对比、分析作品中的再现与表现。2.你对作品中的形象有什么样的视觉感受?
3.你能感受到这些作品所表现的不同感情吗?请加以比较和描述。4.再现与表现的基本特征。
提出问题:从作品欣赏中同学们发现了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有的作品真实,有的作品抽象……。
引导:我们把表现真实的艺术作品称为再现;而抽象夸张的作品称为表现。
提出问题:从两组作品中(多媒体演示),同学们发现了再现与表现作品的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再现偏重于写实。逼真。在创作倾向上,偏重于认识客体,再现现实。表现偏重于表现自我,采取象征、寓意、夸张、变形以及抽象等艺术语言……。
提出问题:我们了解了再现与表现性美术创作,想一想在中外美术史有哪些作品是再现性美术作品,哪些作品是表现性美术作品?
学生回答:再现性作品有《清明上河图》、《溪山行旅图》……唐宋山水花鸟及人物画,希腊,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美术,大多使用再现和偏重再现的手法。
表现性作品有《哭泣的女人》(毕加索)、《发怒的风景》、《大刀门神》(年画)……表达理想,情感起主导作用,自由创造,不受技法约束,带有较大随意性。
结论:再现是美术创作的基本手段之一,着重反映对象的客观特征。在再现性美术作品中,艺术家对他所认识的对象或社会生活进行描绘,感性的,理解的因素比较显著。但艺术的再现不是对现实的机械反映,不是纯客观的复制现实,艺术的再现离不开艺术家的认识、选择、提炼、加工和改造,体现艺术家的目的和本质。
表现是美术创作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之一。着重反映作者主观感受。艺术家运用艺术手段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审美理想,理性的,情感的因素比较显著。三.讨论、交流、结论。
[创作思路]:通过视屏让学生对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及蒙德里安作品的对比分析、评述及探讨,得到结论:再现与表现在同一副艺术作品中不能截然划分。
美术再现生活真实和表现主观感情要借助各种艺术形式和表达语言,除去形式结构、明暗结构的把握以外,色彩结构的设计与应用在塑造形象与表达情感、意蕴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欣赏再现与表现性美术作品提出问题: 在一幅艺术作品中再现与表现是否能截然分开? 一组学生回答:再现与表现在同一作品中能截然分开。另一组学生回答:再现与表现在同一作品中不能截然分开。达.芬奇(意大利)《蒙娜丽沙》
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苍茫,为达芬奇烟雾状笔法的极致,对于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他特别着重掌握精却与含蓄的辨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沙的微笑含义无穷,再加上背景山水渺茫宛若梦境,左右两边在透视角度上且有微妙差别,更增加了画面灵通幻变的气氛。达.芬奇这种臻于完美的生动人象实为人文主义关于人的崇高理想的最光辉的体现。
蒙德里安(荷兰)一望无际的大海,海面上波光鳞鳞,闪烁的波光逐渐模糊,成了垂直交叉的横线、竖线。结论:任何酷似对象的形象也不可能不包含对象一定程度上的偏离。同时,抽象艺术中的形象,也有与自然对象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包含具象因素,因此再现与表现在同一幅艺术作品中不能截然划分。
无论抽象艺术(表现)还是具象艺术(再现),都是人类美术史上长久存在的艺术形式,是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两类不同的艺术,能够表现人类不同的精神内容,创造出不同的形式感,给人以不同的审美享受。他们各自拥有不可替代的美学价值。
四.综合探究活动
[设计思路]:这一课中介入中国书法及篆刻作品,让学生从多元文化的视角进行赏析,从中了解和感受经典作品的内涵。进一步说明再现与表现的相互关系在中国传统艺术书法及篆刻中也有所表现。
我们通过美术作品欣赏、分析、叙述了解了再现与表现的相互关系。再现与表现在书法、篆刻、工艺美术、建筑等艺术中也有所表现。我以学生常见的书法、篆刻作品为例,探究再现与表现在书法篆刻中的应用。
1.楷书(背景唐朝 唐揩)欧体: 严谨──体现唐朝法度严明
柳体: 力度──体现唐朝的强大、国民尚武精神。颜体: 肥美 ──体现唐朝的审美。2.颜真卿《祭侄稿》
颜真卿的行书《祭侄稿》是在评判“安史之乱”后给在这次战乱中英勇死去的侄儿写的一篇祭文,从作品中再现了颜真卿从书写开始到结束的激动心情。
3.篆刻作品
将军印:紧急(勇猛)大刀阔斧强调速度,以冲刀为主。再现了自时的战事紧急。
文官印:庄重(稳重)平稳的铸造法治印,以切刀为主。再现了文官的稳重之气。
从多元化的视觉进行艺术表现形式的主题欣赏,从中了解和感受经典作品的内涵。五.课题扩展
在教师指导下搜集各类美术作品图片,在教室里开辟作品专栏进行展示引导学生在欣赏中注意分析作品的再现与表现创作方法。
六.教学小结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学习,唤醒了学生的自觉探究意识,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掌握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2.注意学生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主体精神,提高学生的欣赏评述能力。3.传统文化资源,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艺术与社会、艺术与历史、艺术与文化的关系,蕴涵人文精神。
[教学反思]
这次美术综合性学习是该校开展的探究实践活动之一,是实行课程改革,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很显然,这次综合性学习取得了成功,不乏可取之处。
一、欣赏、评述,综合性学习选题好。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选题《丰富多彩的现实 多种多样的表现》要求学生从多元化视角进行艺术作品赏析,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欣赏的方法,并具有初步的鉴别、讲述能力。
二、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
在欣赏中学生自主的发表自己对探索过程的感受和体会。与同学进行良好的合作,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三、结合其他艺术门类,拓展学生欣赏思路。
在进行美术欣赏的同时,了解书法、篆刻。了解人类文化艺术成就。
当然,这次综合性学习在实施中还有一些应改进的地方。例如学生在收集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是否还可以采取更多的方式,及相关美术信息。能否关注校园及社区环境,评价身边环境等。在推进新课标的同时,还有很多问题都在实践中逐渐的暴露出来,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步走向成熟。
参考资料: 1.《新课程标准》
11.多种多样的语言文字 篇十一
关键词:优化 课堂教学 智障儿童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3.197
下面我谈谈我在培养智障儿童语言能力方面的体会。
一、各种感官协调运作,训练学生的认知能力,让学生有话可说
人认识、了解事物,不外乎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来感知。而智障儿童的感知力较缓慢,因此,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来认识、了解事物。如在学习《土豆黄瓜》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看图中都画了些什么?让学生先有一个初步的感观。再让学生看实物,通过看、闻、摸、尝,各种感官的协调运作,来强化学生的认知,从而训练学生从各个角度全面认识事物的能力。在认知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说一说,“这是什么样的西红柿,那是什么样的黄瓜。”让学生根据他们刚得到的认知经验,自由发挥,从颜色、形状、味道等各个方面入手,进行描述,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说话有序
只有对事物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才能将事物说得生动、完整、清楚,才能将事物准确地再现出来。而智障学生的观察能力较低,经常是顾此失彼,范围狭窄,挂一漏万,稳定性差。因此,在教学中,我常利用多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教学生怎样去观察事物,从什么角度去观察,让他们掌握到观察的方法,以便能达到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效果。如在学习《教室》这一课时,我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细致地观察自己的教室,并用提问点出细节,引导学生观察。学生按照从前到后、从左到右、先四周后中间的顺序,观察并讲述自己的教室里都有些什么,在认识教室的同时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的语言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智障学生掌握知识较困难,他们识记慢、遗忘快,往往昨天刚学的知识,今天就忘了。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尺度,既不能原地踏步不前,也不能一日千里,脱离实际接受能力,而要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在他们掌握了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加深难度,使他们不断有所提高。如在学习《厨房》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说说“厨房里有什么”。当学生能说出单个物体时,我再让学生说说“厨房里有××,有××。”当学生达到要求时,我再让学生说说“厨房里有××,有××,还有××。”A组学生还可自由发挥,说说“操场上有××,有××,还有××。”“花园里有××,有××,还有××。”“马路上有××,有××,还有××。”等等,如此小步子多循环,循序渐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
四、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知识与语言训练相配合
智障学生的思维能力比较死板,反应迟缓,看事物比较片面,不能将学到的东西灵活运用。因此,在教学中,我就尽量把书本上的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他们的应变能力,使学生既增强了生活自理能力,发展了社会交往,又使语言得到发展。如在学习《我有一个新家》这一课时,我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的家里有几间房间?这些房间都用来干什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去理解、讲述。从而懂得卧室是睡觉、休息的地方;客厅是招待客人、进行活动的地方;厨房是做饭的地方;卫生间是洗漱、解手的地方。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既理解了课本知识,同时又达到了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
五、以动作协助说话,以语气辅助说话,调动学生说的兴趣,使说变得更富有情趣
智障儿童经历了许多失败和挫折,致使他们丧失信心,产生自卑心理。因而在生活中,他们很少说话,甚至不敢说话,退让、回避,生怕引来别人的笑话。因此,在教学中,我就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对说产生兴趣,并及时捕捉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鼓励、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想说、敢说、爱说,使说话由负担变为乐趣。如在学习《对不起》这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在学习礼貌用语的基础上配上动作,边说边演,将踩到别人脚时的歉然和宽容的笑意表现出来,既有动作,又有语气,学生兴致很高,纷纷抢着说,就连平时最不爱说话的学生也能跟着大家一起说,一起演,对说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六、采用多种形式,提供说话的场所,给学生更多说的机会
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是教师说得多,学生说得少,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语言能力得不到充分的锻炼。要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就必须改进课堂教学,坚持主体教育,以学生为本,给他们多一些练习的机会,对于智障学生,更要做到这一点。他们的接触面狭小,说话机会少,在课堂上,教师更要给予他们更多说的空间,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鼓励他们多说,发展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以便将来能正常地与人交往,适应社会。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就提供了多种说的形式:看课件说,看表演说,带语气说,配动作说,个别说,集体说,领说,齐说,比赛着说,讨论着说;通过这些不同的形式,给学生留出了充分的说话空间,使他们可以自由地发挥,尽可能多地锻炼他们的口语,使学生能得到不断的提高。
七、对学生采取赏识教育,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
智障学生由于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成功的机会很少。但是他们喜欢表扬、鼓励,愿意成功。因此,当我们面对学生在学习中一些微小的成功时,教师也要做出肯定和表扬,同时表达出教师喜欢他们的情感,让学生体会成功。成功的体验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训练学生说话的过程中要通过让学生鼓掌、夺红旗等手段,多给学生些表扬、鼓励,无条件地关注他们、赏识他们,让他们在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中变得更加努力,逐步树立其信心,发展其兴趣,使他们想说、愿说、爱说,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语言是人类交往所不可缺少的。没有了语言,人与人之间将无法沟通,无法理解。智障儿童由于大脑的缺陷,他们恰恰缺少了掌握这一与人交往的工具的能力。作为他们的教师,我们将责无旁贷地负起这个责任,采取多种方法,优化课堂教学,以弥补他们先天所造成的缺陷,使他们具有正常的与人交往的能力,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成为自食其力的有用人。
12.多种多样的语言文字 篇十二
在高校成人继续教育的各门课程中, 英语作为一门必修课其重要性自不待言。但它也是成教学生最感困难的科目。因此, 如何搞好成教英语教学, 使学生在有限的条件下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尤为重要。教师应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学习策略, 培养自觉学习能力。一般情况下, 善于选择并且能很好地运用学习策略的人最有可能成为成功的学习者。所以, 在指导学生使用新的学习策略前, 教师要对学生现有使用策略进行全面了解, 才能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
美国应用语言学家Oxford (1990) 根据语言学习策略与语言材料的关系将策略分为两大类, 即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直接策略是指直接参与目标语学习的策略, 并对语言进行人脑处理;间接策略则是通过注意力集中、评价、计划、控制焦虑、寻找机会、增强合作和移情等手段为语言学习提供间接的支持。直接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记忆策略和补偿策略。间接策略包括元认知策略、社交策略和情感策略。测量语言学习策略最常用的Oxford编制的自陈式语言学习策略量表SILL, 该策略量表经过多次修改已成为一个目前比较流行的测量语言学习策略的标准量表, 被认为是一个极富价值的诊断性工具。
二、研究方法
1.调查内容。本文受试对象是东北农业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学生。拟用语言学习策略量表SILL从认知策略、记忆策略、情感策略、元认知策略、补偿策略、社会策略等学生的语言学习策略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2.问卷方法与回收。通过不记名问卷调查的方式, 发放问卷100份, 回收有效问卷96份, 回收率为96%。
3.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 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频数分析总结出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和建议, 从而得到比较全面的结论。
三、结果与分析
语言学习策略这一原本抽象的概念, 但经过美国应用语言学家Oxford编制的SILL量表进行测量, 就可以用量化的数据对于这个抽象的概念进行客观的研究, 从而对教学多样性有所启示。
按照美国应用语言学家Oxford提出的测量标准, 每种策略平均值表示受试使用该策略的频率, 具体测量标准划分为五个等级, 具体如下:单个策略平均值在1.0-1.4表示从不使用该策略;单个策略平均值在1.5-2.4表示很少使用该策略;单个策略平均值在2.5-3.4表示有时使用该策略;单个策略平均值在3.5-4.4表示经常使用该策略;单个策略平均值在3.5-5.0表示总是使用该策略。全体受试学习策略使用频率最高的是补偿和元认知策略, 其次是认知和社交策略, 记忆和情感策略的频率最低。
从使用频率上分析全体被试的学习策略, 学生能够将应试的一些技巧转移到平时学习中, 从宏观上积极调控自身的语言学习过程, 提高了补偿和元认知策略的使用频率。受试者使用补偿策略的频率最高的, 表明受试学生能有意识地通过上下文, 预测他人目的手段克服因在理解和运用目的语中知识的欠缺及遇到的语言障碍。由于学生越来越重视英语学习与英语测试, 学生有可能将应试技巧中经常使用的迂回表达、猜测词义等带有补偿性质的技巧迁移到日常的语言学习中。元认知策略的普遍使用, 表明高中阶段的学生为了达到一定的学习目的, 能够在宏观上主动调控自己的语言学习过程, 协调本身的学习活动, 进行有效的自我评价、自我监控等。
社交策略的使用频率较高, 表明学生开始意识到和其他学习者共同学习, 抓住一切提高使用目的语的机会的重要性;情感策略的使用频率偏低与一些已有的研究结果一致。这表明学生还不太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 不能有效地克服在语言学习中的负面情绪和情感障碍 (如焦虑、缺乏信心、害怕失败等)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可能是, 学生缺乏对情感策略的了解, 也不知道情感策略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还有可能是教师也缺乏对这方面的认识, 因而没有给予学生有利的指导。
因为缺乏真实的英语交际学习环境以及受到文化传统的影响, “记忆”是中国学生最常用的语言学习策略。但在本研究中学生使用记忆策略的频率却是最低的。学生习惯用背诵生词、重复记忆等传统的记忆方法, 不习惯量表中提到的借助肢体语言或英语的节奏等策略来帮助记忆。
四、对教学多样性的启示
针对继续教育学院成教学生的学习现状以及学习策略和应用的不足, 教师应关注以下五点。
1.在教材选择上, 选用适合成人特点的教材是教学的载体。适用的教材和多媒体网络的辅助有助于教学的顺利有效进行。因此在选择教材时, 不能一味追求所谓的“可教性”, 而采用脱离现实生活的教材。
2.在教学方法上, 注重师生平等自主, 突出个性化特点。这种英语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增强教与学的互动性以及学生间互动。此外, 立体教学方法能够打破旧的教学格局, 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变方法、转变角度, 有效引导学生的英语学习。多媒体网络提供了文本、图像、动画、视频、声音等多层次集合的学习环境, 为学生提供了友好交互的学习界面, 图文并茂的教学资源能以多层次、多角度的方式给学生提供信息,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 教师首先要转变自身角色, 由“主导灌输”变为“引导服务”。
3.在教学策略上, 强调教师对学生认知能力的掌握和学习策略的了解, 调整教学改进过程和教学方法。不同类型的学习有不同的过程和条件, 教学策略的选择必须与学习策略类型相匹配。针对记忆策略情感策略应用频率过低的现状, 首先, 教师的主体作用的发挥要带动和引导学生的主体意识, 为实施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创造条件。教师不再是参与者, 而是倡导者、鼓动者和推动者, 在生动真实的语言场景中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其次, 互动教学和个性化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借助网络实现阅读资料共享和学生阅读互动, 增强学生之间学习上的互动和竞争, 有助于帮助情感策略的应用。
4.在教学评价上, 注重形成性评价。首先, 针对学生缺少对情感策略的了解, 使用该策略的频率较低的现状, 教师应给予有力的指导。例如在课堂上, 鼓励成教学生多说多练消除学生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和情感障碍;然后, 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监控, 有利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这种教学注重平时评价。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 在正式上课之前完成自学任务。教师把学生自学效果的检查穿插于课堂教学, 既是告诉学生教学知识的重要性, 也是通过知识补充和链接来增加考核的真实性。这种形成性评价比终结性考核更具有实效性。
5.在教学管理上, 英语教学应强调技术管理和课堂管理。这种管理活动是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所必要的。学生在对课文已有所准备的情况下是不满足于填鸭式教学的, 教师的课堂授课方式也要有所调整。教师最好能着重篇章分析, 引导学生进行文章欣赏, 淡化语法词汇的讲解, 引导学生掌握记忆策略和补偿策略, 同时借助多媒体环境给学生创造足够的英语语言表达空间。
总之, 教师在了解并掌握学生学习策略使用情况的同时应使教学策略多样性。针对成教学生的特点, 加强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 提高学习策略意识, 帮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根据自己的语言发展阶段和具体的语言学习任务, 有针对性地、灵活地运用各种学习策略。
摘要:当今,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逐步成为研究的热点, 文章使用的是语言学习策略问卷, 用定量研究的方法, 通过对东北农业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进行研究, 提出教师应使教学策略多样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策略意识, 加强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 帮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根据自己的语言发展阶段及具体的语言学习任务, 有针对性、灵活、恰当地运用各种学习策略。
关键词:继续教育,英语语言,学习策略,教学多样性
参考文献
[1]Oxford, R.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M].New York:Newbury House, 1990:20-40.
[2]郭峥春.语言学习者的策略训练研究与教师的作用[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21 (3) :10-12.
13.多种多样的语言文字 篇十三
一、导入
1、师:小朋友学过《小小一粒米》那么请小朋友一起来唱一遍好不好?(幼儿唱一遍,鼓励幼儿唱的不错)
师:小小一粒米,小朋友知道米是怎样的么?
幼:米是白色的、小小的…
师:恩,小朋友回答的对,那你们知道有哪些米的名称么?
幼:糯米、大米、小米…
师:那我们吃饭一般用的是什么米?
幼:大米、小米、(除此之外,小朋友说出了不一样的米,可以请他们回答介绍下那种米是什么样子的)。
2、出示,今天我们要多了解一些米,引导幼儿读一遍。
三、比较异同
1、师:小朋友们,刚才去粮店参观了米,你们认识了哪些米呀?(每种米都请一位小朋友来介绍)
幼:黑米、小米、糙米、大米……
2、师:“大米是怎样的”(大米是白白的、椭圆形的、透明的颜色…小朋友中午吃的饭就是大米做的)
“黑米是怎样的”(黑米是黑色的`,是小小的、细细的…)
“糙米是怎样的”(糙米有股味道,是淡黄色的…)
“薏米又是怎样的呢?”(圆圆的,有个黑点…)
“小米呢”(小米最小的了,是黄色的…小米助消化,小朋友喝得小米粥就是小米做的)
3、师:小朋友都仔细观察了这些米,现在老师要考一考小朋友们了,看看你们是不是了解了这些米。
4、师:小朋友,看着这三幅图片告诉老师,这三种食物,分别是什么米做的?
四、米从哪里来
1、师: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这些米了,那小朋友们知道米是怎么来的么?
(幼儿回答,教师小结幼儿的回答)
2、师:小朋友能看着这些图片告诉老师,米是要经过哪些步骤才能得到的么?(插秧、施肥、收割……)
3、师:小朋友看着这些图片就知道了,米的过程多不多呀?
幼:很多
师: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而且还要经过那么多的步骤才能获得大米,我们是不是应该珍惜米饭呀?
幼:那小朋友你们以后还浪费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的米么?
4、小结
14.多种多样的语言文字 篇十四
教学背景:
现代教育将网络技术作为工具与品德与社会课程融合,帮助学生增强对学习课程的理解和对知识的链接与拓展。为了在教学中更好的掌握更多的知识,通过使用网络技术,使教学方式有了改变,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有了新的方式,培养了学生利用网络技术能够进行搜集整理,分析,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锦绣中华在我心中
第二课《多种多样的住房》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通过前面的学习了解祖国各地不同的生活概况,本课引导学生继续了解我国的一些区域去通过观察人们活动的变化来理解区域间自然环境的差异,因而所居住房屋的不同。教材首先首都北京的“胡同游”导入,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对比,体会与自己家乡自然环境的异同。这里既引导学生回顾前面的学习内容,又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接着教材呈现了中国地图;还编排了学生的小文章、歌谣、故事和小资料等内容。一方面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另一方面是把区域的差异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引发他们的联想和体验,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主动地去了解和收集相关的资料。教学方法:
1.学生自主合作和小组探究相结合。
2.利用互联网上网浏览图片和查找相关信息。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
1.生活区域不同人们住房的特点不同,使学生初步了解人们怎样适应自然环境,利用自然环境的特点,建造适应当地生活的民居。
2.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能,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互联网搜集有关首都北京四合院及祖国各地房屋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社会事物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知识目标:
1.了解北方窑洞和四合院的的特点,体会人民的智慧。2.了解不同的人们住房与当地自然环境、自然条件的关系。教学重点:
通过互联网搜集祖国一些不同区域人们的住房,由于居住地区的自然环境、建筑材料以及生活习惯、劳动条件等不同,住房的形式多种多样,各具特色。感悟人们适应自然环境,利用自然环境的聪明才智。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社会事物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准备;
1.学生课下收集不同住房的照片、图片和资料等。2.让学生向长辈调查自己家庭住房的变化情况。
教学过程:
一、夸夸我家的房子
同学们,你喜欢自己的家吗?能向大家介绍你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吗? 如果学生说到平房,就请他说一说他们家院落的布局 教师可以简单画平面示意图。
(北面、东、西面都有房子,再有南就是一个四面都有房子的院子了)
二、新授课
1.老北京的四合院
(1)师:孩子们,你们有谁去过北京吗?你都到过北京什么地方呢?(请孩子们说一说,如果没有人去过这时就用课前搜集的图片引出北京)教师可以介绍说:北京胡同里的四合院,可是北京的一大特色,连外国游客到了北京都想游览四合院。这是北京的一大景儿,叫做“胡同游”。
(2)师:你们想去看看吗?孩子们,现在交流信息很方便,我们可以立刻让大家“到”北京看看,我们可以上网搜索北京四合院。
教师操作,利用互联网搜索,一个视频片段师生共同欣赏。板书:四合院
(3)教师介绍四合院的特点
(四合院的房子很独特,房房相连,院院相通,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建筑艺术的集中体现。)
(4)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其实在我国各地,至今还保存着许多著名的老房子,教师出示在网上收集到的乔家大院的图片,供学生欣赏。
(5)你们知道这些房子的价值和意义吗?
(历史悠久,具有中华传统文化,具有观赏价值,有独特的风格,在中国传统住宅建筑中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2.交流祖国各地不同的民居
师:我国地域辽阔,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住房,孩子们把你们找到的各种房子的图片和资料,和书上16页的图片,在小组内讨论,看看这些房子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不同地区有不同风格呢?(多让学生说说感受,学生讨论不同地域的民居与当地的气候、地理条件、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感受祖国人民的聪明才智。)3.介绍窑洞
师 :孩子们,还记得我国的四大高原之一的黄土高原吗、现在我们一起到中国的革命圣地延安看看,就是在那里的窑洞里,毛主席和党中央领导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板书:窑洞)
(1)课件出示:
窑洞主要分布在我国秦岭以北、黄河中下游的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区境内。黄土高原地区的人们,利用黄土直立不易坍塌的特点,挖窑洞居住。窑洞既省工省料,又冬暖夏凉。
(2)师:要想更多的了解窑洞冬暖夏凉的特点,我们可以上网搜索,百度搜索之后播放。
(3)结合刚才的片段,说说窑洞冬季温暖、夏季凉爽的原因?
(学生可能说的不全面,教师补充:窑洞冬暖夏凉,因为窑洞挖在山坡上,因此它的“屋顶”和“墙壁”都相当厚。人们挖窑洞时,都选择土质比较坚硬的地方,这种厚而坚硬的墙壁不容易传热。所以,窑洞的顶和壁既不能直接从大气中吸热,也不能直接向大气中散热,只有窑洞口能够直接和外界接触。因此,窑洞里的气温变化总是落后于外界的气温变化,而且温差变化不大。)
4.住房变化
师:孩子们刚上课的时候,都夸了夸自己的家,课前老师还让大家了解你家住房的变化,请大家课下把你了解到的添到书上18页的表格中。
三、总结本课 结合板书
四、课后作业
师:看过这么多的住房,你一定也想建造一种你喜欢的的房子吧。请大家课下把自己设计一种住房吧,比比谁的创意更好。
板书设计
多种多样的住房
北京四合院
乔家大院 窑洞:冬暖夏凉
平房 竹楼 吊脚楼 窑洞 楼房
教学反思:
【多种多样的语言文字】推荐阅读:
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06-29
多种措施07-04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09-01
写字教学的方法多样化09-11
提高考研英语综合能力的N多种方法06-22
音乐教学方法的多样性08-16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精选教案10-03
物业多种经营方案08-07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教学设计09-11
多种违法行为分别裁量合并处罚案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