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修改学习心得体会(共10篇)
1.宪法修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
《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心得体会: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维护宪法权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宪法实施工作非常重视,把宪法实施的重要意义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并对如何加强宪法实施工作作出了明确具体的部署。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号召全党同志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维护宪法权威,为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努力奋斗。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强化宪法意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自觉强化理论素养、党性锻炼和作风养成,始终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进一步增强法治观念,坚决维护宪法权威。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二中全会强调;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宪法意识。社会各项活动要以宪法为依据,一切治理活动都在宪法框架内进行,没有任何超越宪法的特权。同时,一切公民权利都依宪法来保护,一切违宪现象和行为都应接受审查和追究,这为新时代宪法实施工作指明了方向。
新时代下,要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厘清职责定位,更好地对接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把握宪法精神,依照宪法法律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开展工作,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上为广大人民群众树标杆、作表率,推动形成学习宣传贯彻宪法法律的浓厚氛围。
因此,要真正做到维护宪法权威,就必须认认真真贯彻,扎扎实实落实,我们才能为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迈出更快的步伐。换言之,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也是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的前提,也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2.宪法修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二
2018云南事业单位考试:从宪法修改学习民族政策
【导读】
云南中公事业单位为大家带来法律知识《从宪法修改学习民族政策》,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2018年3月11日,宪法修正案经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高票通过,其中第三十四条修正案,宪法序言第十一自然段中“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修改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对民族关系的总结增加了“和谐”,也体现了我国民族关系的进一步发展。结合这一修改一起来学习我国的民族政策。1.民族概况
我国一共有56个民族,除汉族外,其他55个民族由于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中华民族是定居在中国土地上所有民族的总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我国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的分布特点。主要表现在:在汉族集中地区散居着许多少数民族;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也多有汉族和其他民族交错杂居。
2.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yn.offcn.com
民族平等原则。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我国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做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坚持民族平等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民族团结原则。在民族平等基础上,我国形成了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坚持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
总之,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三项原则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我国现阶段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加快民族地区文化的发展。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yn.offcn.com
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利。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自治机关的自治权,其范围、内容十分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自治机关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民族区域自治权由自治地方自治机关即自治地方的人民大会和人民政府行使。
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各民族自治区成立时间:
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5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10月1日(面积最大);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3月5日成立(人口最多);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10月25日(面积最小);西藏自治区:1965年9月1日。
更多云南事业单位考试信息关注云南中公教育信息
3.学习宪法心得体会 篇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宪法实施,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明确、管用的举措。本次宪法修改一个最引人瞩目的亮点就是将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宪法实施的具体措施,如宪法宣誓制度入宪、成立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等写进宪法,为宪法实施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习近平主席率先垂范,新一届国家领导人进行了历史性的首次公开宪法宣誓。新时代与宪法的新修改,使宪法实施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当前更要抓住机遇,狠抓宪法的落实,深入推进宪法实施,加强对宪法实施的理论研究和宣传,使宪法意识、宪法权威、宪法文化深入人心,使一切漠视、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切实地得到谴责、纠正和追究,以充分发挥宪法对新时代的宣示、规范、引领和保障作用。
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理解了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不能把自己看成一个与国家宪法无关的人。这次宪法修改共有21条内容,与宪法全文相比,所占比并不高,但与前四次修宪相比,这次修宪的分量很重,总体上看,前四次修宪的内容充分体现了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发展成果,对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通过四次宪法修改,我国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紧跟时代前进步伐,不断与时俱进,有力推动和保障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有力推动和加强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本次修改宪法,恰当地体现了这次修宪面向新时代、面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使命担当、历史地位和战略意义。
4.学习宪法心得体会 篇四
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它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依法治国”方略的根本依据,它不仅对公民权力进行了确认和保障,同时对国家权力的设置和行使进行了规范,它是保持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协调与平衡的根本规范。通过对宪法的再次学些,使我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
一、充分认识宪法的重要地位和修改宪法的意义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宪法写在纸上只是一些字,它鲜活的生命只存于实践。宪法只有在动态的实践中,人民才能感受到这种共识的价值和意义:宪法不是悬置于高处的一纸文件,而是扎根于人民油盐米酱醋的实实在在的具体生活之中,它相距我们不远,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它既关切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关注我们普通百姓的细小散碎,譬如,我们的房屋应不应该拆迁?我们的土地应不应该被征用?这些就是宪法所说的公民基本权利。令人鼓舞的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把每年的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并确立了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制度。毫无疑问,这两个规定是宪法实施的重要内容或部分,其价值和意义不言而喻。国家宪法日针对的是我们每一个国民,可以想见,12月4日这一天,作为中国公民,无论身在何处,我们都会知道这一天的意义。如果国庆日唤起的是我们每个国民对国家的家园之感,那么,宪法日唤起的是我们每个公民对那个曾经的“约定”或共识的信守和遵从。
二、正确认识权利与权利的关系
《宪法》所规定的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是相互作用的。首先,公民权利是国家权力的来源。公民权利是经过宪法确认的,而国家权力是人民通过的宪法所赋予的。其次,公民权利是国家权力的目的。国家权力的设置是以公民权利为对象,以维护公民权利为目标的。再者,国家权力是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通过有组织的国家权力,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才能得到有效保护。国家权力是一柄双刃剑,它既有维护公民权利的作用,如果行使不当,又会侵害公民的正当权利。为了既发挥国家权力在保护公民权利方面的作用,又防止权力行使不当造成对权利的侵害,必须保持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协调与平衡。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协调与平衡是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的基本条件。如果权力过于膨胀,权利则必然萎缩;权力空间过大,权利空间则必然狭小;反之,如果权利过于膨胀,没有足够的权力空间,导致无政府状态,社会失去秩序,最终损害的仍然是公民权利。因此,既要防止国家之权被滥用,侵犯公民之权,以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也要防止公民之权被滥用,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正常秩序,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在实践中践行宪法精神
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抓好宪法的贯彻实施。深刻认识学习和贯彻实施宪法的重大意义,把学习和贯彻实施宪法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认真抓好落实,切实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严格依照宪法办事,自觉地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的全面实施。要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使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中得到更多实惠,更好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坚定不移的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与其他各项改革,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5.五、宪法修改 篇五
(五)宪法修订
1.(2018福建泉州一模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从1954年我国第一部宪法诞生至今,我国宪法一直处在探索实践和不断完善过程中。
我国宪法的每一次修正在总体保持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的基础上,紧跟时代步伐、不断与时俱进。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后,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与发展,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进行了4次修改。每一次都是先由中共中央在党内外广泛征求意见并修改的基础上,再向全国人大提出宪法修改建议,由全国人大表决通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为了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大作用,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建议提出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并提请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审议。
结合材料和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我国宪法的不断完善过程中是如何与时俱进、提高执政能力的。(12分)
评分说明:①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1分),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上升为宪法规定,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有力的宪法保障。(2分,或答:为推动国家发展进步提供根本的法治保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②坚持科学执政(2分),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宪法法律发展规律的要求,使我国宪法紧跟时代步伐。(1分)
③坚持民主执政(2分),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党内外共识,确保宪法反映人民意志,提高依宪治国水平。(1分,或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党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
④坚持依法执政(2分,或答:党依宪执政、领导立法或带头守法、依法立法),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发挥领导核心作用(1分,或答:严格依法按程序修改宪法,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若答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相统一”可加1分,但本题得分不超过12分。)
2.1982年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根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和发展,分别进行了四次修改。每一次修宪都在党中央领导下依法按程序进行,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衷心拥护,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遵循,使我国宪法不断与时俱进、完善发展,有力推动和保障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中央政治局决定启动第五次宪法修改工作。2017年12月15日党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 谈会,征求对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的意见。2018年1月12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听取《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稿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的情况报告。1月18—19日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依照宪法有关规定,将形成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议案,并提请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本次宪法修改,正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严格依法按程序进行。
“宪法修改必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严格依法按程序进行”。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12分)2.答案:(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3分)(或答:只有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才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确保宪法修改的正确政治方向。)
(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其制定和修改有严格的程序。(3分)(3)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按程序修宪,贯彻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原则,确保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3分)
(4)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按程序修宪,坚持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使宪法广泛凝聚共识,不断与时俱进、完善发展。(3分)
3.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二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会议指出,为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作用,需要对宪法作出适当的修改,把党和人民中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全会提出,宪法修改必须贯彻以下原则:修改宪法必须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严格依法按程序进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 正确政治方向;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共识,确保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坚持对宪法作部分修改、不作大改的原则,做到既顺应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要求, 又遵循宪法法律发展规律,保持宪法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
从中央政治局决定启动这次宪法修改工作,到党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征求对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的意见;从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听取《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稿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的情况报告,到这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都是按照党中央有关规定进行的:下一步,依照宪法有关规定,还将形成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议案,提请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
结合材料和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党在本次宪法修改中是如何发挥领导作用。
3.【答案】①党从新时代战略高度作出修宪主张。体现了党统览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党领导修宪全过程。同时体现党的政治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提出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和原则,领导立法。
②坚持依法执政、依宪执政,严格依法程序修改宪法,支持全国人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③发挥我国政党制度优势,调动民主党派、社会团体的积极性,凝聚各方共识,让宪法更好体现党和人民意志。
④坚持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⑤坚持与时俱进,科学执政,遵循宪法法律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提高依法执政水平。
⑥坚持群众路线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确保宪法修改反映人民意志。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1月18-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材料一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张德江就《建议(草案》向全会作了说明。全会认为,宪法修改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结合材料以及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修改宪法的意义。(12分)【答案】
(1)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修改宪法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②依法治国是党治国的基本方略,修改宪法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③依法执政是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宪执政是依法执政的前提和基础。修改宪法有利于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把党的意志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④修改宪法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每点3分,若考生从“有利于政府依法行政”、“有利于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等角度回答,可酌情给1—2分,但总分不得超过12分。)
材料二 全会认为,宪法修改关系全局,影响广泛而深远。要贯彻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要求,注重从政治上、大局上、战略上分析问题,注重从宪法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内 在要求上思考问题,维护宪法权威性。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谈谈在宪法修改中如何更好地维护宪法权威性。【答案】
①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宪法的修改要贯彻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要求,维护宪法权威性。
②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宪法的修改要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符合宪法发展的客观规律。
③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宪法的修改必须充分体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
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宪法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才能具有持久生命力。
2018年1月19日,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全会认为,党中央关于对宪法进行适当修改的决定,是经过反复考虑,在广察民情、广纳民意、广聚民智的基础上作出的,目的是使宪法更好体现人民意志,更好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更好适应提高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能力、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
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宪法要体现人民意志的原因。【答案】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②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
③宪法只有体现人民的意志,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与真实性,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6.《人民日报》2017年8月22日载文指出,截至2017年6月底,十二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新制定法律20件,通过修改法律的决定37件,涉及修改法律101件。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立法的体制机制更加成熟定型。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立法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的理念,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立法机关与社会公众的沟通机制要加顺畅,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更加健全。不仅使每一次立法都反映民智民意,而且每一部法律法规都经得起实践检验。
6.学习国家宪法心得体会 篇六
国家宪法日观后感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所有法律的基石,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和法律效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核心地位。
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完全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完全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是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迫切需要,体现了宪法的稳定性与适应性的统一、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的统一、讲政治与讲法制的统一,反映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使宪法更加完善,更加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要求,更加能够发挥下发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作用。
此次审议通过了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调整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容、完善了依法治和宪法实施举措、充实了坚持和加强中共方面领导内容、修改了国家主席任职方面的有关规定与增加了有关监察委员会的各项规定,对宪法进行了21处修改,具有三点重大意义:一是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二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三是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修正案其中审议通过的监察法是一部对国家监察工作起着统领性和基础性作用的法律。监察体制的改革市管全局的重大政治体制改革,把反腐败资源集中起来,把执纪和执法贯通起来,整合了反腐资源力量,加强了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中国特色国家监察机制,实现对所有形式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为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提供了根本法治保障。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执政党地位第一次写进宪法正文部分)明确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宪法地位。实现执政党转型。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就是依法执政,既是历史的选择也是时代的要求,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这是5年来最具深远意义的成就,也是我们取得一切发展进步的根本原因。
同时,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进一步学习和贯彻实施宪法,对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7.学习新宪法心得体会 篇七
一、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
二、新宪法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写入宪法,把十六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写入宪法,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提供了宪法保障。进一步学习和贯彻实施宪法,对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三、我们要在全面学习宪法的基础上,深刻理解这次修改宪法总的原则,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这次宪法修正案的精神实质,更好地贯彻实施宪法。
四、我们要把学习新宪法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结合起来,同认真实施“四五”普法规划,努力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和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结合起来,促进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
五、要大力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活动,努力提高全院教职工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
六、充分认识了宪法的重要地位和这次修宪的重大意义。新宪法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宪法,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把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写入宪法,为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提供了宪法保障。
坚持以宪法确认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要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要位置,使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中得到更多实惠,更好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坚定不移的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与其他各项改革,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宪法日”学习《宪法》的几点体会
12月4日,13亿中国人迎来了第一个“国家宪法日”。 国家主席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
在此前后,我们常州市在企退役军官的中心学习组和学习骨干,两次近百人次,认真学习上述的重要指示和宪法。经过研讨,对依宪维权,得出以下八条共识,现向各级领导汇报,并作为建设性的意见提出,如有不当之处,也请批评指正。
关于依宪维权的几点认识
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一切法律的母法,在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占据至高无上的地位。 法宪保障公民的各项权利不受侵犯,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我们在企退役军官忠诚于宪法,要做到“非宪勿作,唯宪是从”。在维权活动中,坚持依宪维权,站上维权的法律制高点。
二、宪法第33条是我们维权的宪法依据。“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在企退役军官,和分配到机关、事业单位的战友一样,都是由组织安排决定的,都一样以青春献国防,尽了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也应当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马克思说:“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根据宪法制定的《国防法》、《兵役法》、《军官法》、《军衔条例》以及法律授权的一系列中央文件,具体规定了我们的法定身份和待遇。这就是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宪法和法律保障。
三、宪法第41条是我们依法上访、申诉、控告的宪法依据。在企业改革中,由于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严重侵害,向上级领导机关上访、申诉、控告,这是宪法赋予我们的民主权利,完全合法合理,受法律保护。而20多年来,人社部等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违背此项宪法规定,拒不接受批评建议,又不负责处理,还对上访群众,进行打压,涉嫌报复,形成严重的违宪事件。根据四中全会“必须依据党章从严治党,依据宪法治国理政” 的要求,必须严肃对待,从速处理。
四、在这起违宪事件中,周永康是罪魁祸首。宪法第一条明确: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他在任政法委副书记、公安部长、企转组组长(后升任中央政治局、政法委书记)期间,违反此条宪法,以“稳定压倒一切”的错误思维,制定了中办发电[]31号、企转组[]1号、[]2号、[]1号等违宪、违法文件,并造成严重后果。我们要求在贯彻四中全会决定中,彻底清算,消除影响。为此要求:(1)仃止执行上述一系列错误文件;(2)对上述文件进行违宪、违法审查,依法予以撤销;(3)要求对今年9月22日,北京警方打压进京诉讼代表事件作出处理,今后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
五、依宪行政,势在必行。今年5月27日第六次全国军转表彰大会上,马凯副布置工作时又提出:对“部分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维稳”。“解困维稳”仍然是“稳定压倒一切”的产物,“解困”背离法律,“维稳”侵犯人权。这与四中全会精神格格不入,与广大群众学法、用法、政治觉醒的形势很不相称,所以纠正这一错误势在必行,要依宪、依法纠错,改正得越快越好。
六、依宪执政,专政手段不可乱用。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对维权骨干和群众,仍在进行监控和打压。如对上访群众进行劝访、限访、压访、截访,有时动用警力,大打出手。把企业军转干部的代表,当作“挑头人”列入黑名单,监视行动、监听电话、有时以请去“喝茶”、“被旅游”等手段,变相限制人身自由。前几年还以维稳为借口动用专政工具加以迫害。(一些代表被以莫须有的罪名进行非法关押、搜身、抄家,监视居住、行政拘留、取保候审等等),这些都已侵犯了公民的人权,以及公民的人身、住宅、通信、申诉等权利。严重触犯了宪法35条、37条、38条、39条、40条、41条等条款。应当在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中,自省、自律、自纠,从速改正。问题在下面,根子在上头,有关领导机关,应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杜绝。
七、“宪法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企退役军官的问题,完全是由各级政府有法不依,违法行政,逃避法定义务所造成的一件历史冤案,既是政策性问题,又是涉法、涉诉的问题。如何处理?请求中央从速决策。无非两种可能:
1、各级政府主动纠错。由各级领导召开座谈会、听证会,依宪、依法纠正错误,公正解决。
2、走法律程序。依法立案、公开审理、公开宣判。
8.教师学习宪法心得体会发言 篇八
X月X日是宪法日,在普法期间,我们坚持宣传宪法精神,普及宪法知识,努力提高宪法观念和宪法意识,树立宪法,为贯彻实施宪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法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法制保证,维护法律特别是宪法是我们的职责。最近学院组织了学习宪法的集中教育活动,本次学习后我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通过学习提高了思想认识,增强了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通过学习,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不学习法律法规有关条文,不熟悉规章制度对各环节的具体要求,就不可能做到很好地遵守规章制度,并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值工。因此,掌握法律法规基本知识,学好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二、通过学习进一步掌握了学习方法,并力求在理解和运用上下功夫。
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一时半会就可学成或学好记牢的,关键要靠长期的学习和积累,要养成长期学习的习惯,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要有不怕吃苦的毅力,只有思想上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在实践中去学习,并自觉做一名遵纪守法遵章守纪的合格人员。学习法律法规,我认为没有捷径可走,要在短期尽快熟悉浩如烟海的法规体系知识,确有难度,而且作为上班的员工,也没有那么大的精力。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同样对法律法规的学习也应有规律可循。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法律法规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刻也不能离开,我们就要重点地去学,下功夫去理解和记忆,以便在工作能够熟练地运用。
9.宪法修改学习心得体会 篇九
通过学习,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不学习法律法规有关条文,不熟悉规章制度对各环节的具体要求,就不可能做到很好地遵守规章制度,并成为一名合格的员工。因此,掌握法律法规基本知识,学好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通过学习进一步掌握了学习方法,并力求在理解和用运上下功夫。
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是一蹴而蹴,一时半会就可学成或学好记牢的,关键要靠长期的学习和积累,要养成长期学习的习惯,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要有不怕吃苦的毅力,只有思想上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在实践中去学习,并自觉做一名遵纪守法遵章守纪的合格人员,学习法律法规,我认为没有捷径可走,要在短期尽快熟悉浩如烟海的法规体系知识,确有难度,而且做为上班的员工,也没有那么大的精力。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同样对法律法规的学习也应有规律可循。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法律法规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刻也不能离开,我们就要重点地去学,下功夫去理解和记忆,以便在工作能够熟练地运用。如国家法典中的《宪法》、《刑法》、《民法》、《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等这些与我们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我们就要重点去把握、去理解。
在学习方法上,要联系岗位重点学习,并做到学习与实践用运相结合,学法与守法相结合。能在工作中自觉做到不违章、不违纪。
学习宪法心得体会 500 字篇 2 按人大党组通知的要求,我在会前认真的学习了刚刚颁布的宪法修正案和相关的宪法方面的知识,刚才又听了几位副主任作的专题发言,使我又得到了一次学习的机会。下面就我个人的体会谈一下我的学习心得。
一、充分认识到了这次修改宪法的意义
刚刚结束的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现行宪法的第四个修正案。这份修正案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时代气息浓郁,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引和保障作用。它反映了全国人民的意志,特别是 把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起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这 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进入新世纪之后在贯彻落实 “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治国方略过程中所取得的一项重要成就。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我国宪法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必须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各项政治主张,通过修改宪法的程序,将党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变成国家意志。现行宪法颁布以来进行的 4 次修改,都是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后,在执政党确立了新 的指导思想和制定了新的行动纲领的前提下,通过修宪,及时地反映执政党的最新执政理念。此次修宪是新一代党的领导集体执政治国理念的集中体现,具有历史的进步性。
二、充分了解到了这次修改宪法的特点
从修正案的内容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现实性 这次宪法修改通过对以下几方面的补充和调整,进一步保证了宪法与现实的统一。
一是确立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为宪法的指导思想。宪法的指导思想是宪法的灵魂,是引导国家各项工作和实施宪法的指南。
把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写入宪法,反映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提供了共同的思想基础。二是进一步明确国家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在宪法中规定经济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宪法的基本特征之一。现行宪法制定时我国还处于计划经济时期,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宪法没有明确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宪法修正案把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纳入统一战线的范畴,表明我国政权的基础扩大了,合法性增强了,对于维护国家稳定,保护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是完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成的规定。自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特别行政区就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组成部分,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派自己的代表。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 59 条第 1 款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成的规定中增加 “ 特别行政区 ”,符合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组成的实际情况。
四是关于国家主席职权的规定。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间的交流和合作越来越频繁,客观上要求国家主席参与更多的国事活动。宪法修正案根据现实需要赋予国家主席 “ 进行国事活动 ” 的职权,是非常必要的。
二、以民为本
宪法修正案充分体现了对公民权利的关注和保护。
第一,宪法修正案确立 “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 的原则,把人权由一个政治概念上升为法律概念,把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主体由党和政府上升为国家,突出了人本精神,对于保障人权,推动我国的宪政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完善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民拥有的私人财产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公民有了私人的生产资料,人们对用法律保护自己的财产有了更加迫切的要求。这次修改,一是规定了国家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权的职责;二是用 “ 财产权 ” 取代了原条文中的 “ 所有权 ”,明确了 “ 私有财产权 ” 的概念,私有财产权成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三是规定一切合法的私有财产都受保护,公民的生活资料受保护,公民的生产资料也受保护;四是规定对私有财产的征 收、征用制度。第三,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定。社会保障制度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 14 条中增加一款:
“ 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 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 这样修改必将有力地推进社会保障的立法进程,更好地保障公民特别是困难群体的基本生存 权利。
学习宪法心得体会 500 字篇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它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它不仅对公民权力进行了确认和保障,同时对国家权力的设置和行使进行了规范,它是保持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协调与平衡的根本规范。
《宪法》所规定的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是相互作用的。首先,公民权利是国家权力的来源。公民权利是经过宪法确认的,而国家权力是人民通过的宪法所赋予的。其次,公民权利是国家权力的目的。国家权力的设置是以公民权利为对象,以维护公民权利为目标的。再者,国家权力是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通过有组织的国家权力,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才能得到有效保护。
国家权力是一柄双刃剑,它既有维护公民权利的作用,如果行使不当,又会侵害公民的正当权利。为了既发挥国家权力在保护公民权利方面的作用,又防止权力行使不当造成对权利的侵害,必须保持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协调与平衡。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协调与平衡是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的基本条件。如果权力过于膨胀,权利则必然萎缩;权力空间过 大,权利空间则必然狭小;反之,如果权利过于膨胀,没有足够的权力空间,导致无政府状态,社会失去秩序,最终损害的仍然是公民权利。因此,既要防止国家之权被滥用,侵犯公民之权,以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也要防止公民之权被滥用,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正常秩序,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宪法》的第三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这就明确了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的地位是平等的,享有平等的权利,同时要履行应尽的义务,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公平权的明确规范。对于国家行政管理部门而言,要想更好地维护公民权利,除了做到不侵害公民权利之外,更重要的是认真履行职责,严厉打击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在具体执行行政管理法律法规时,要做到依法行政,违法必究,努力做到不让违法份子有漏网之鱼。这样才能保持社会秩序的良好运作,保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良好环境。公民在法律上的平等权能够得到有效保障,也是宪法在保护公民权利这一精神内涵的重要体现。
10.学习宪法心得体会 篇十
最近学校组织学习了宪法方面的知识,使我又得到了一次学习的机会。下面就我个人的体会谈一下我的学习心得。
一、充分认识到了这次修改宪法的意义
刚刚结束的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现行宪法的`第四个修正案。这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进入新世纪之后在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略过程中所取得的一项重要成就。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二、充分了解到了这次修改宪法的特点从修正案的内容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现实性:这次宪法修改通过对以下几方面的补充和调整,进一步保证了宪法与现实的统一。
一是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宪法的指导思想。二是进一步明确国家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三是完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成的规定。
四是关于国家主席职权的规定。
二、以民为本:宪法修正案充分体现了对公民权利的关注和保护。第一,宪法修正案确立“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把人权由一个政治概念上升为法律概念,把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主体由党和政府上升为国家,突出了人本精神。
第二,完善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第三,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定。
【宪法修改学习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2018宪法修改12-23
弘扬宪法修改精神08-13
新宪法修改的部分内容11-23
《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心得体会:与时俱进 本固邦宁07-10
2018南平军转干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简析宪法修改的内容06-12
学习宪法心得体会参考09-14
宪法日学习心得体会10-25
2020关于宪法宣传日学习心得07-12
宪法学习日活动总结-宪法日宣传12-31
学习中国宪法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