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会管理 促进效能建设

2024-09-19

创新社会管理 促进效能建设(精选15篇)

1.创新社会管理 促进效能建设 篇一

目录

目录.............................1

浅谈促进政府行政效能创新及提高.........................2

一、政府行政效能低下的主要表现.................2

(一)、思想不够解放,观念陈旧落后.................2

(二)、机关机构臃肿,冗员过多,人浮于事............2

(三)、形式主义现象较为严重。..................2

(四)、腐化堕落的思想和行为屡禁不止....................2

二、政府行政效能低下的主要原因.................3

(一)、主观方面的原因:.......................3

(二)、客观方面原因........................3

三、提高地方政府行政效能的措施,加强服务型政府行政体制改革..........41、构建企业化政府体制。.......................42、设立专门的行政效能监督机构。.....................43、适当扩大地方政府行政效能监督部门的权力。...........4

四、促进政府管理创新的基本措施.................51、推进政府职能的转换,推进行政层次和行政机构改革.............52、推进与行政管理相关的宏观管理体制改革............53、推进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紧密相关的社会管理和政治体制改革...........6

参考文献..........................6

浅谈促进政府行政效能创新及提高

【摘要】在“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思想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的工作分析方法,建立效能建设机制,不断提高政府效能,为执政能力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持续保障。

【关键词】政府职能行政效能管理改革创新

一、政府行政效能低下的主要表现

(一)、思想不够解放,观念陈旧落后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广大机关干部的思想观念有了较大的转变。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的机关干部思想观念保守陈旧,甚至还有一些“左”的僵化的东西,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思想的陈旧,管理观念的滞后,服务理念的落后,影响了机关职能的发挥,破坏了地区和部门的形象,使投资环境恶化,严重阻碍了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机关机构臃肿,冗员过多,人浮于事

由于机构庞大,人员臃肿,造成行政管理成本巨大,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到目前为止,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冗员过多的问题还没能得到根本解决。

(三)、形式主义现象较为严重。

有的部门和一些干部工作飘浮,不求实效,只热衷于做表面文章,不顾条件,搞所谓“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有的领导好大喜功,文过饰非,报喜不报忧。缺乏工作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

(四)、腐化堕落的思想和行为屡禁不止

跑官卖官、徇私枉法、以权谋私、变相公款消费等问题时有发生,严重影响

民心和社会风气,浪费了大量有限的人力、财力资源,也严重地影响了机关效能的正常发展。

二、政府行政效能低下的主要原因

(一)、主观方面的原因:

1、对提高机关效能的认识不清。部分机关干部还没有认识到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机关行政效能,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加速器,是新形势下服务大局、发挥上层建筑对经济发展反作用的有效体现。加上机关缺乏竞争机制,干部缺乏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对改进工作、提高机关效能是一种极大的阻力。

2、部分机关干部道德不正、作风不纯。个别机关干部在道德上信奉极端利己主义,在作风上表现为官僚主义,把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抛在脑后,把职位、权力当成谋取私利的途径和手段。

3、机关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与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从总体上讲,机关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与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客观方面原因

1、行政机关结构、职责的配置还不尽科学。机构庞大,人员臃肿,政企不分,官僚主义严重,直接阻碍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影响党和群众的关系。

2、人事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我们现行人事管理基选人、用人、培养人、激励人几个环节上都有一定的缺陷,这是造成行政效能低下的重要原因。行政人员分类制度不完善,缺乏合理流动,使得某些人不能人尽其才,大材小用或小材大用。考核任用制度不健全,也会使某些真正有觉悟、有能力的人得不到重用。

3、不正之同尚待进一步治理。目前,机关中存在的形形色色的不正之风,特别是近年来逐渐引起人们重视的行业不正之风,严重影响了国家机关的效能和行政效率。如果党风、政风不正,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以权谋私、贪污腐化、徇情枉法等现象滋生蔓延,就会严重影响广大行政人员的积极性,腐蚀机关工作人员队伍,影响国家机关内部组织的健康,不仅影响机关效能的提高,还会影响到整个党和国家的执政基础。

三、提高地方政府行政效能的措施,加强服务型政府行政体制改革

不断革新行政体制,建设一个政府职能与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相符合的行政框架,是最基本的效能建设,这中在宏观层面的效能建设,主要将体现在立法上。在我国,许多法律的执行是通过政府行政行为来实现的,有什么样的法律体系,就有什么样的政府职能,在这一层面上的效能建设首先就是需要赋予政府更加符合时代需要的职责,也就是对传统的政府职责根据经济社会以及技术发展的新阶段赋予更新的内容。

1、构建企业化政府体制。

在当今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时政府效能建设作为社会不变的主题,将随着我们对公共行政管理的深入研究和理解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效能建设的模式也必然会不断变化。效能建设作为一种管理技术,实际上所反曲映的内在诉求是管理者对公共行政管理普遍规律的探索和追求。然而,这种普遍规律的适用是有特定条件的,随着时间、空间、技术等条件不同,在实践中,效能建设措施也将随之发展变化,没有一成不变的万能措施,必须要根据我们效能建设最终目的---满足公众对公共产品不断发展的需求,来调整我们的公共行政行为,追求公众最大的满意度。

2、设立专门的行政效能监督机构。

在今后和行政效能监督中我们可以学习美国的经验整合行政监察、审计、人事和财政等部门的相关资源组建一个专门从事行政效能监督的机构。这样可以减少信息传递的时间,减少不必要的交接过程提高监督效能;在美国的行政内向监督中,就机构设置而言,最具特色的应该是将行政监察与审计监督合二为一的总监察办公室。这一机构将审计与调查有机结合在一起,将常规性的审计与间断性的调查结合在一起,有效地提高了监察的效果。

3、适当扩大地方政府行政效能监督部门的权力。

经行政效能监督部门“升格”,让他们从行政级别上高于其他的政府组成部

门,利用级别优势对其他部门构成监督的强势。就目前而言,“升格”有两种路径可以选择:一是单位整体,二是由更高极别的政府官员担任审计部门的行政首长。对相关专业部门级别“升格”,并不违反现有法律法规,从法律上来说是可行的。通过提高他们的级别,从而更独立地开展工作,这样的设想无疑值得期待,将会大大提高行政效能监督的权威和效果。

四、促进政府管理创新的基本措施

1、推进政府职能的转换,推进行政层次和行政机构改革

政府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身份:一是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二是良好社会环境的创造者。,而不应该受某些利益集团的左右。在这个前提下,改革和完善政府职能要突出理顺“四个关系”:理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理顺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理顺政府与社会中介组织的关系。要明确政府边界,凡是应该由企业、市场、社会组织决策的事情应严格由它们决策,政府不应“越俎代疱”。凡是应该由政府承担的,政府责无旁贷。针对当前政府工作存在的“错位”现象,要强调由“经济管制型”转变为“公共服务型”,即转到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上来。各级政府要有意识地做到不干预微观经济活动,不包办企业决策,不代替企业招商引资。同时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精神,探索新的行政管理体制架构。

2、推进与行政管理相关的宏观管理体制改革

在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与之相关的宏观管理体制,如财政税收改革、政府投资体制改革等。在财政体制改革方面,根据打造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应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按照“财权和事权相对称”的原则,科学界定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责任,并相应调整收支关系。财政支出结构应该根据“五个统筹”的精神进行调整,逐步降低财政支出中用于经济方面的比重。增加用物社会保障、教育、科学技术创新、生态环境、社会安全等领域的公共支出。要发挥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作用,加大对洗衣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在税收制度改革方面,应着力改进个人所得税

征收办法,统一内外资企业税。将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弄增值税,探索开征物业税等,以发挥税收杠杆的作用。

3、推进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紧密相关的社会管理和政治体制改革

随着市场化及以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我国的社会结构已经并正在继续发生一系列新的变化。在这场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变迁面前,应该说社会体制改革是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如何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协调多元力量之间的关系,以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就成为制度创新的新课题。此外,随着人民群众民主法治意识的增强和政治参与积极性的提高,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国有机统一的精神,实现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以及和谐社会“四位一体”的新型体制机制格局。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影响着各种各样利益,事关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繁荣和发展。因此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谋求社会的和谐发展,才能在“十一五”发展过程中实现突破。

参考文献

[1]沈荣华。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效能的思路选择。中国行政管理,2004版; [2]侯玉兰。新公共服务理论与建设服务型政府。国家行政学院报,2005版;

[3]张永桃。《行政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4]黄健荣。《公共管理新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2.创新社会管理 促进效能建设 篇二

企业效能监察是服务于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是促进企业经营管理, 服务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也为规范管理, 提高执行力, 防范风险, 预防腐败发挥了积极作用。石油效能监察更是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内在要求。企业作为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系统的监督环节, 效能监察应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中心, 以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建立具有高效激励的管理机制为基本点, 而加强效能监察工作。

1 加强效能监察是石油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效益是企业的生命, 管理是效益的基础。加强管理提高效益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效能监察贯穿在企业管理的全过程, 它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时期促进企业管理工作的加强达到增加企业效益的目的。

1.1 加强企业效能监察是建立石油企业管理制度的需要

如何使企业内部各部门相互配合、良性运作, 真正达到现代企业制度所要求的经济效益, 这是摆在所有石油企业面前的一个关键的重要课题。加强企业效能监察, 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反复调整、修正, 才能逐步理顺关系, 逐步建立一种适合现代企业发展的新秩序。

1.2 加强企业效能监察是完善石油企业内部管控体制的需要

建设和完善石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可以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经营目标、财务报告真实性目标、合规性目标提供必要保证。它要求企业管理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效能监察作为一种专门的监督形式, 要充分发挥对管理人员履行职责行为监督的优势, 使权力运行受到有效制约, 确保责任落实, 执行到位。通过效能监察, 对容易产生腐败和存在管理风险的重点部位, 特别是对“三重一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动态监控, 促进企业形成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 防范决策失误、用权不当等风险, 维护良好的控制环境, 维护政令畅通, 确保内控体系的有效性。

1.3 加强企业效能监察是确保石油企业提高执行力的需要

石油企业的大多数领导人员、管理人员是廉洁、勤政的, 但也存在纪律松弛、作风漂浮、办事拖拉、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失职渎职、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现象。通过开展效能监察, 依法对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履行职责能力、效率、效果的监督检查, 促其增强责任意识, 转变工作作风, 认真履行职责, 确保政令畅通, 有效促进企业的改革稳定发展。

1.4 加强企业效能监察是从源头预防石油企业滋生腐败

加强企业效能监察特别是开展事前、事中检查, 通过建立行为规范, 对办事规则、办事程序、办事依据、办事责任、办事时限等做出明确规定, 使每项工作都有章可循, 有规可守, 可以防止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发生。贪污受贿案件的发生与经营管理中的漏洞有直接关系, 通过开展企业效能监察, 建立健全制度, 促使每个管理人员恪尽职守、按章办事, 使想贪污受贿的人无机可乘, 可以防止贪污受贿案件的发生, 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了一个廉洁的良好环境, 为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提供了有效保证。

2 加强效能监察要结合石油企业实际

开展效能监察必须结合石油企业行业特点, 加强组织领导, 深入到石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 发现和解决那些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认真选题立项, 把握关键环节, 开展石油企业效能监察。必须围绕企业改革发展中心工作, 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才能有效防范管理风险, 使石油企业整体控制力不断增强。

2.1 围绕石油企业重大决策开展效能监察

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 决策是前提和基础。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经营管理的成败和经济效益的好坏, 甚至决定着企业的前途和命运。只有加强对石油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效能监察, 才能保证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得以正确贯彻执行, 才能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 才能避免个人独断专行, 减少因决策失误造成的重大经济损失。

2.2 围绕石油企业重点工作开展效能监察

监察部门要重点围绕石油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开展效能监察。要加强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物资采购、薪酬管理、大宗物资消耗等方面监察, 特别是“三重一大”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严格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不按制度规定办事的行为, 严肃追究有关管理人员的责任, 着力解决管理工作中的舞弊风险问题。要配合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工作开展效能监察, 严肃处理违反安全生产规定、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突出问题。

2.3 围绕石油企业资金运转开展效能监察

企业资金运转是否正常、畅通是一个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只有通过加强对企业资金运转情况的监督检查, 建立完善的资金使用制度, 规范财务审批, 才能防止随意开支、盲目投资、担保、借贷、租赁、拍卖等, 才能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同时要结合“开源节流、挖潜增效”主题实践活动, 对非生产性支出进行专项监察, 促进各项费用控制目标的落实。通过效能监察, 规范管理, 保障各项工作有序高效运行。

3 加强效能监察, 注重石油企业长效机制建设

企业效能监察就是在整个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管理的再管理监督的再监督”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管理和监督。开展石油企业效能监察要真正体现效能监察的作用, 必须注重加强长效机制建设。

3.1 结合实际, 健全相关规章制度

围绕提高石油企业效益开展效能监察是一项系统工程, 如果就监察而监察就会失去其意义。通过效能监察能够发现企业管理中的漏洞和薄弱环节, 从而不断健全制度, 完善管理, 堵塞漏洞, 减少滋生腐败的条件和土壤。在监督管理过程中发现管理上的漏洞, 及时整改, 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 有效规范企业领导人员的用权行为, 使党风廉政建设与生产经营管理工作融为一体, 形成相互促进、互为制约、廉洁高效的制度体系。

3.2 严肃认真有效查处违法违纪行为

通过完善效能监督机制, 不断拓宽信访渠道, 为广大职工群众对企业领导人员的监督提供便利条件。使不讲廉政、不求效能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和及时发现。有针对性地开展石油企业效能监察既能有效解决管理、效率方面存在的问题, 又能有助于从中发现违纪违法的案件线索, 有助于纪检监察部门及时发现和惩处腐败分子, 以教育大多数党员干部。

3.3 充分发挥效能监察惩戒作用

效能监察如果仅仅是健全完善了管理制度, 查处了违法违纪案件, 其作用还没有得到完全发挥。如果能够举一反三教育广大党员, 尤其是企业领导人员引以为戒, 在企业上下形成一种廉洁高效的机制和风气, 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根据企业自身发展需要, 提出加强效能监察是促进企业经营管理, 服务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为规范管理, 提高执行力, 防范风险, 预防腐败发挥了积极作用。笔者认为企业重大决策、重点工作、资金运转等三方面应为加强效能监察的关键。强调加强制度建设、严肃违法违纪行为、强化教育等方面应建立长效机制。

3.创新社会管理 促进效能建设 篇三

一、加强重点领域效能监察,有利于加强企业反腐倡廉的“基础”管理

企业管理千头万绪,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重点内容,但制度的建立与执行却是每项管理所必不可少的,而完善制度、严格执行制度、遵守和维护纪律,正是反腐倡廉的一项重要内容。效能监察是促进企业规范和完善管理、提高企业效能的综合性管理监控工作,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贯穿于全过程,所以在反腐倡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国企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违规违纪行为多发且不乏大案要案,说明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极易滋生腐败,也往往成为监督和管理的难点、“软肋”。因此,国有企业效能监察工作,要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介入流程控制,通过专项检查、督察、日常监督、业务公开等手段,查问题、提建议、督整改,促进制度完善,堵塞漏洞和提高制度的执行力。这对于监督规范企业管理行为和领导干部的履职行为有着重要的意义。既能纠偏,也有利于防范违法乱纪行为。例如,2013年某国企直属单位通过效能监察,不仅避免和挽回了经济损失,节约了资金,增加了经济效益,更是发现了管理缺陷,纠正了行為偏差,促进了企业规范管理和自我完善,同时也加强了企业反腐倡廉建设的基础管理,对于促进源头防腐,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加强重点领域效能监察,是强化监督的有效途径

效能监察,是监督的重要手段,而要做好反腐倡廉工作,就需要抓好监督这个关键。重点领域效能监察,既能起到规范行为和预防违规违纪作用,还能在监督检查中发现和揭露其背后所隐藏的不规范行为和问题。例如,2013年某国企通过效能监察,发现案件线索17条,立案3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13人,党政纪处分4人,组织处理55人。再如,某国企直属单位对历史上“三产”和“多经”单位开展效能监察,除追收大量流失资产外,还发现违纪违法线索,最终使非法转移并侵占国有资产的数名违法犯罪人员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需要加大惩腐力度,特别是加大对大案要案的查处。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不仅发挥了惩处作用,也有警示教育意义,还能助推制度完善和执行。而效能监察以业务层面为抓手,其在某些方面具有独特的监督功能,能够发现一些深层次的腐败迹象甚至案件线索,提供案件来源。同时,对做好惩处工作,也是大有裨益的。

三、加强重点领域效能监察,有助于形成反腐防腐机制

从实践中可以看出,效能监察在反腐倡廉建设中有标本兼治的作用,而新形势下,它的治本功效更能促进惩防体系建设。开展重点领域效能监察工作,对于执行制度、遵守纪律、预防腐败来说,是集宣传教育、制度建设、监督以及惩处功能于一体的。

效能监察是对企业进行监督的常用和有效方式,在惩防体系建设占有重要地位。而通过对发现问题的整改及查处等一系列措施,对制度保证、教育基础以及惩处成效,都有相关作用及影响。效能监察的扎实有效开展,有利于形成不敢腐和不能腐的局面,更有利于在更高的层次上完善廉洁风险防控和惩防体系建设的机制。原因就在于,效能监察在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方面能够发挥较大作用,针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重要岗位等,强化事前监督,注重过程监控;提前预防,及时纠偏;完善制度,督促整改。监督制度运用得好的话,还能够上升到制度机制和源头层面。当然,这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不断总结和探索。

四、加强重点领域效能监察,能狠刹“四风”促转变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四风”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讲,是权力异化的结果,也是相当一部分权力沦为谋私工具而失去职工群众有效监督的直接后果。许多腐败问题,都与“四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从事反腐倡廉工作的人员,若或多或少地有“四风”习气,将直接影响反腐倡廉工作的效果。要有效解决“四风”问题,确保不反弹,就要注重发挥“制度笼子”对权力的约束作用,保证制度规范运行。很多地方政府通过开展“接地气、反四风、促转变”效能监察工作,纠正和查处了一批行政不作为、乱作为,严重损害群众利益行为,影响发展环境的人和事。同样,企业效能监察,在促进领导干部转变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方面,在促使领导干部自觉规范履职行权方面,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方面都收到了积极效果。这无论对于深入贯彻中央反“四风”精神,还是对于促进企业健康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五、因时因地制宜,结合企业实际,加强重点领域效能监察

结合企业实际,针对不同时期的重点或薄弱环节选题立项,开展效能监察,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一要抓好重点效能监察项目。比如,某国企开展针对“八项规定”贯彻落实情况的效能监察,发现业务招待费、车辆使用费、预提费用核算不规范和个别规章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提出整改完善建议并予以落实。对于一些不符合“八项规定”精神的行为及时进行纠正,促进了“八项规定”的贯彻落实,也巩固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促进了工作作风转变。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的效能监察,不仅具有监督作用,也具有教育和提醒作用,对防止出现深层次的腐败问题具有一定功效。

二要结合企业实际,向企业工作的难点、重点,成本管理的薄弱点和效益的流失点等领域延伸,不断提升管理水平,防范经营和廉洁风险。2013年某国企开展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专项检查,根据实际情况,着重对容易出现问题的设计管理、工程招投标、物资采购、开工前各项手续的办理和审批、现场管理和竣工结算六个环节进行了重点监督检查,通过努力,进一步规范了工程建设招投标管理,加强了对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管理。

中央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指出: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而企业效能监察则是贯穿并做好这几方面工作的好方法、好措施、好抓手。国有企业要成为全国人民满意的企业,必须坚持不懈地做好反腐倡廉建设,而针对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加强效能监察就显得尤其重要。

4.创新社会管理 促进效能建设 篇四

一、促进作风转变,行风规范。

在道路运输管理中,我们树立“人人是环境、人人是形象”的运政文明窗口,使文明服务意识深入我们头脑,营造“文明管理、热情服务”的浓厚氛围。

我所努力转变机关职能和作风,着力解决各股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求大家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对待办事业户和蔼可亲、热情周到、耐心细致。对来接待访者推行首问负责制,按照制度规定的程序办理,彻底杜绝了“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机关衙门作风。并严格执行一次性告知制,对业户咨询的业务一次性告诉需要的材料,办事程序,办理时限;对资料不全或不予受理的,要作好解释工作,引导他们如何办理,充分做到用政策说服人、用热情服务感化人。华林、蛟塘至县城的客运班线班车业主欲联合成立鑫达客运股份有限公司,他们到我所业务股咨询成立公司的程序和提供的材料。业务股的同志笑脸相迎,问明来意,耐心细致的作好解释说明,直到他们明白为止。并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审批程序,办理了道路运输许可。

二、查漏补缺,健全完善制度,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能。

我所就政务、服务、办事、执法和责任追究方面做了公开承诺,实现了政策法规、资质条件、办事程序、完成时限、收费标准和依据及办事结果的公开;行政审批项目实行“一站式”服务,“一个窗口”审批,在规定的时限内办结;执法过程中杜绝“以罚代管、不教而罚”和简单粗暴的行为,对不认真履行法定职责,效能低下的,进行责任追究。并向全社会公布了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前期,我们以“文明管理创业绩、优质服务树形象”为中心,制订了《星子县运管所规章制度汇编》,对我所的制度建设以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工作作风有了明显的改观,近期购置了一台指纹考勤机,有效的杜绝了上班迟到、早退、代签到等现象;上班时间统一着装、持证上岗,禁止上班打毛衣、上网聊天、玩游戏、串岗等现象出现,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工作之中。但有些制度还不完善,在这次政风行风中,我们还制订了《行政执法责任制》、《否定报备制度》等制度,以规范我所行政执法行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成果。

为了做到急业户所急,需业户所需,提高办事效能,充分体现管理于服务

之中,我所决定精减行政审批(行政事项),在这次出租车报废更新可以体现出来。车辆报废只要提供《机动车停驶、复驶/注销登记申请表》、《报废汽车回收证明》,填写《停(歇)业表》,收回《运营证》即可。车辆开业只要按照办理《道路运输证》的要求,办理新车开业手续即可。比过去的申请、层层审批简化了许多手续,缩短了许多时限,更好的方便了广大车主。

三、认真整改落实意见,并富有成效的解决了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我所将按照市局、市处的安排,认真进行自查自纠工作,结合当前工作实际进行自我对照,认真查找在行风上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加强政风行风建设的整改措施,按照边评边改的原则, 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能够整改的立即整改, 实实在在地解决了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和机关效能建设中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

5.创新社会管理 促进效能建设 篇五

今天,市政府召开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暨行政效能建设促进会,是我市开展改进机关作风、优化政务环境、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专项整治的总动员。行政监察机关作为政府行使监察职能的专门机关,在行政效能建设中担负着十分重要的工作职责和任务,我市监察机关和各级纪检监察干部要坚决拥护市政府作出的重要决定,切实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全力以赴完成市政府部署的各项任务,深入推进政府廉政建设,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履行职责。各级行政监察机关要高度重视行政效能监察工作,切实加大行政效能监察工作力度,坚决治理行政管理、行政执法、行政服务工作中的突出问题。要建立完善效能监察领导体制和工作机构,充分运用监察机关的监察权、调查权、处分权和建议权,围绕提高行政效能,旗帜鲜明、不折不扣地履行好以下职能:一是受理对影响行政效能问题和行为的投诉;二是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和行政服务中的不作为、乱作为问题和行政过错行为进行检查或调查;三是根据检查、调查结果,对影响行政效能的问题和行为依法作出监察决定或监察建议;四是大力宣传和推广高效运行的行政管理经验。通过强有力的行政效能监察工作,依法维护政府权威,确保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政府的决定、命令以及工作部署的有效贯彻落实。

二、围绕重点问题,强化监督检查。当前,一要围绕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重大改革措施和工作部署的情况开展监督检查;二要围绕改进机关作风、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开展监督检查;三要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影响投资和发展环境方面的突出问题开展监督检查;四要对各级各部门贯彻落实《关于改进机关作风、优化政务环境、全面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的决定》的情况,特别是在建立和落实《决定》提出的首办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政务公开制、服务承诺制、重大投资项目跟踪服务制度等方面的情况开展监督检查。要加强专项督查和明察暗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尤其要高度重视和查处发生在服务窗口单位的不按时限要求办事、拖拉扯皮,不依法行政、态度粗暴,以权谋私、“吃拿卡要”的人和事。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

三、坚持有诉必查,严格追究责任。各级行政监察机关坚决做到有诉必查,有查必果,快查快办。一是根据《决定》和《暂行办法》的精神和要求,尽快制定行政效能投诉的有关规定和制度。各级各部门都要建立健全投诉受理的.机构和工作体系,明确投诉受理的范围、受理的程序、办理的方式、程序和时限、办理结果告知等事项。二是严格依规依纪依法实行责任追究。要对涉及《暂行办法》规定的在重要行政决策和管理活动、行政审批、行政征收、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复议、行政赔偿以及内部管理过程中的90多项行政过错行为的人和事,根据情节轻重,严格进行训诫或书面告诫、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调离或停职离岗培训、责令辞职或建议免职、处分等责任追究。尤其对那些严重影响政令畅通、严重损害人民群众和服务对象合法权益、严重影响改革发展的问题,要严格追究有关单位、责任人以及行政负责人的行政过错责任,对触犯党纪、政纪和法律的,要移送有关方面依纪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三是各级各部门要建立投诉受理工作责任制。严格追究投诉受理机构和工作人员的失职渎职责任,坚决防止有投诉不受理、受理不办理的现象发生,确保责任追究落到实处。

四、加强自身建设,发挥表率作用。切实加强对各级纪检监察干部的执纪执法教育,严格依纪依法办事,自觉贯彻省政府关于效能建设的各项规定和制度,努力提高各级监察机关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要加快筹建各级监察机关效能监察室的工作步伐。加强效能监察工作制度建设,建立和实行效能监察责任制。对发生在行政监察机关内部的在效能监察过程中出现的失察、失职和违规、违纪、违法问题,要一律严肃处理;对涉及行政过错的监察干部,一律追究责任。

6.县财政局规范创新效能建设工作 篇六

第19期

(总第235期)

xx县财政局2012年6月1日

县财政局规范创新效能建设工作

效能建设工作是我县财政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效能建设工作的质量决定着我局开展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活动的效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县财政局在机关效能建设活动中创新思路,突出重点,解决难点,通过追求“深、细、精、快、硬”五点来规范机关效能建设工作。

一是在学习上求“深”。组织我县财政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及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学习借鉴其他县市效能建设的典型经验,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二是在制度上求“细”。我局机关效能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完善考核奖惩激励机制,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人,并将制度张贴上墙,确保机关效能建设工作规范、高效运行。

三是在工作上求“精”。要求财政干部切实增强服务意识,深入实际掌握第一手资料,善于总结,创新工作方式,树立良好窗口形象,在全县效能建设活动中做出表率。突出抓好各项服务创新工作,认真梳理服务创新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服务创新方案,争取抓出经验,抓出成果。

四是在宣传上求“快”。及时反映财政部门工作动态,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建议,积极主动向县委、县政府报告工作情况。深入挖掘各股、各所在效能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对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要公开曝光,确保效能建设取得实效。

五是在督查上求“硬”。县财政局机关效能监察组负责开展明查暗访,加大督查力度,创新督查方式,对开展效能建设组织不力、群众不满意、作风测评滞后的股室进行重点督查,确保机关效能建设活动不走过场。

报:省财政厅、州财政局、县委办、县人大办、县政府办、县政协办、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县委创先办

送:xxx副县长、本局局长、副局长、主任、副主任、各股

室、各乡(镇)财政所

7.创新社会管理 促进效能建设 篇七

一、清江宾馆实施的资产使用方式转换,不是宾馆经营的退出,而是更好地提高国有资产经营利用效果的重大举措

(一)宾馆实施资产使用方式转换前自我经营资产的现状。

以98年到2005年宾馆火灾停业前的7年时间考察,宾馆在册员工110名,退休35人,在岗75人,其中管理人员38人。职工年工资从98年0.95元上升到2005年的1.19万元,福利年均200元,整个职工年收益占年均政策应发工资福利的53%。营业税收到2005年累欠达168万元,营业成本欠费达78万余元,年均经营亏损额达80多万元,职工工资不能按月发放,单位三保一金累欠64.7万元,且不能按时上缴,宾馆债务从98年的2687.8万元上升到2005年2946.5万元,上升9.63%,宾馆因严重消防安全隐患停业经营,国有资产隐形流失严重。

(二)资产使用方式转换后的情况。

宾馆整体资产使用方式转换后,在册管理的员工110人,其中退休职工41人,在岗职工67人,行管人员6人。职工整体收益从2005年1.19万元上升到2011年的2.04万元,福利年均人平达1800元,职工年收益占政策应发工资福利的87%。职工人事政策工资能基本按月发放,当年营业税收能足额上缴,消除了经营性成本欠债,职工社保统筹能基本保障,国有资产通过民营改造投资7700万元,宾馆由原陈旧式的三星级接待设施提升为州城同行业龙头的四星级接待宾馆硬件水平,改造后的宾馆国有资产实现了大幅增值,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宾馆可持续发展前景看好。

通过上述资产使用方式转换前后效果的对比,充分说明宾馆资产使用方式转换的路子是正确的。通过这种途径,宾馆在困境条件下,不仅实现了国有资产的大幅增值,而且转换后的直接收益效果惠及了全馆职工,工资大幅增长,社会统筹得到了充分保障,国家的营业税收按时交纳。转换的实践成果充分说明现阶段宾馆的国有资产利用效果是清江宾馆自收自支经营国有资产收益最好的时期。事实雄辩地表明资产使用方式的转换,它不是经营管理的退出,而是宾馆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果采取的重要举措。

二、宾馆资产使用方式转换后,宾馆管理不是没事干了,而是转换后的形势对宾馆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是要正确认识资产使用方式转换的实质,清江宾馆实施整体国有资产使用方式转换,不是退出国有资产经营职责,而是更好地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果采取的切实可行的保障职工利益的经营措施。

二是宾馆作为国有资产使用、管理的主体,实行资产使用方式的转换只是经营手段的变化,并未退出资产经营,宾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不流失的监管责任仍是宾馆经营管理中的重要职责。

三是宾馆资产使用方式转换后,宾馆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管理身份未变,资产经营利用以提高宾馆职工待遇为目的未变,宾馆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创新社会管理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管理职能未变。

四是宾馆资产使用方式转换后对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宾馆应迅速根据资产使用方式转换后的管理实际,完善宾馆管理机制,调整宾馆原自身直接资产经营时期设立的八部一室的内部管理机构,形成适应资产使用方式转换后管理要求的新的内部管理服务机构,并明确相应职责。

五是要创新管理,要随着宾馆资产使用方式转换变化情况,对不适应宾馆国有资产使用方式转换后管理要求的部门当撤的撤,当并的并,当创立的重新建立。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综合开发与物业管理、老干部工作和在岗员工维权意识增强形势下的工会工作等,在宾馆新的管理工作要求中提上了议事日程,必须根据客观要求设立相应管理部门。同时,随着资产使用方式的转换与承租资产经营方长期合作的工作协调、在承租方上班的职工利益的维护与管理、宾馆社会和谐建设、单位生态环境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等也将在宾馆未来管理中突显出来。因此,宾馆资产使用方式转换后不是管理无事干了,而是对宾馆管理与时俱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创新思维,提高资产使用方式转换后新形势下的宾馆管理服务效能

随着宾馆资产使用方式的转换,确保管理与时俱进,宾馆必须创新管理思维,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管理要求,提高宾馆未来管理效能必须认真思考以下问题:

第一,宾馆必须对现有体制框架按照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做好政事职能分离工作,使宾馆真正成为按市场经济规则履行管理职能的真实法人主体。

第二,要创新完善宾馆管理模式与机制。按照社会管理创新和科学发展观要求,结合宾馆实际创新宾馆现阶段管理模式。当前宾馆管理迫在眉睫的任务是健全馆领导机制和内部管理机构。领导机制健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指导,保障党的方针政策能落实,职工维权有保障,经济发展有人抓的支部、工会、行政共同治理的领导管理机制。宾馆内设机构应结合资产使用方式转换后的实际,创新完善新的宾馆劳动人事工作部、财务资产监督管理工作部、综治维稳内保工作部、老龄工作管理部、物业管理工作部和办公室等内设机构,并按照科学规范要求,赋予其科学合理的职能职责,使职能到位,职责明确。

第三,强化领导机构职责,完善内部管理,深化管理与服务。领导机制要突出集中精力谋发展、思长远,为宾馆可持续发展探索切实可行的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宾馆发展新思路、新途径,采取切实措施,推进宾馆健康科学发展。管理机构要按照各自职能职责深化管理服务到位,特别是把改善管理模式与服务方式作为宾馆今后提高管理服务效能的突破口来抓。深化管理,首先是加强承租方对宾馆资产使用的监管力度,重视资产改造情况资料的收集备案,补充完善相关协议,按合同约定督促承租方落实好职工安置事项等相关工作,确保国有资产使用的安全,确保职工利益不受损害。其次是对宾馆内部管理以改善服务为先导,按照职工合理要求,将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到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工资、统筹、老龄工作、物业管理、内保安全、社会和谐建设等实际工作中去,使宾馆职工切实感受到宾馆管理实际是对职工在全心全意服务。三是要健全相关制度,要按照宾馆资产使用方式转换后的客观要求,迅速制定出台具有企业约束力的“宾馆基本管理制度”,并形成与基本管理制度相配套的各项具体管理制度,使宾馆实施管理有章可循。

第四,不断拓展宾馆全方位管理。健全党支部、行政和工会,通过管理机制的到位,推动宾馆全方位管理的展开。明确发展方针、措施、目标,切实把宾馆工会群团、劳动人事、工资统筹、计划生育、资产建帐立制、财务预算收支、物业管理、综治与维稳、老龄工作、社会和谐建设、企业文化、单位生态环境建设、国有资产监管等工作列入宾馆科学管理的议事日程,抓出成效,给职工以前进的希望。宾馆管理才能适应资产使用方式转换后职工群众对管理服务的需求。

8.创新管理体制 提高行政执法效能 篇八

创新执法管理体制,是我们结合新时期中央的要求与检验检疫工作特点,在强化内部科学管理、提高行政执法效能方面进行的积极探索。

检验检疫机构是涉外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对进出口货物和入出境人员、交通运输工具实施检验检疫,其主要职责一是防止传染病疫情、动植物疫病疫情和有毒有害物质经由口岸传入传出;二是监管进出口产品的安全质量,保障人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可以说,检验检疫执法工作既关系到国家外贸发展和经济安全也与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公共利益乃至健康安全息息相关。

创新管理成效斐然

今年防控甲型H1N1流感和去年的抗震救灾行动中,检验检疫部门都功不可没。这两项重要工作井然有序,主要就是得益于我们近年来创新执法管理体制,在内部管理中引入了质量管理、绩效管理、能级管理等方法。

灾情和疫情发生后,我们立即启动质量管理文件规定的特亨特办程序,并从能级管理库中选派了经验丰富、素质全面的人员投入到救灾、防控工作中。执行部门按照质量管理要求,在强化查验、防控疫情、确保救灾物资质量安全的基础上,抢时间、争速度,优先检疫、验放境外援助团队和物资。管理部门按照绩效管理要求,实施了专项考核和指导,确保进境援助人员与物资能够免费、便捷、高效通检。

近年来,北京检验检疫局忠于职守、严把国门,有效处置了“非典”、禽流感、口蹄疫、疯牛病、苏丹红、孔雀石绿等重大突发疫情和食品安全事件;成功应对了日本、欧盟等国家或组织的技术贸易壁垒;出色完成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任务。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随着国际贸易和人员交流的不断扩大,除了工作量在不断增长外,我们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一是国际上疫病疫情正呈现高发态势,疫病疫情、有毒有害物质传入传出的风险日益加大;二是经济全球化的同时,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国际贸易摩擦和争端明显增多,进出口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出现了国际化、政治化的新趋势。

与履行好越来越重要的职责相比,我们在自身建设方面却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比如,以往我们对执法工作的要求不够细致,对部分执法岗位自由裁量权的制约机制不够健全,因而容易出现盲目执法、随意执法的情况,甚至容易引发执“人情”法等廉政风险。因此,面对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和更高的工作要求,我们既要采取坚决有力的综合措施加强监管,迎接工作挑战,更要勇于创新执法管理体制,解决自身那些不适应发展的问题。惟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依法施检的能力和水平,有效履行把关职责,不负国家重托和人民期望。

近年来,北京检验检疫局通过建立权责规范机制、责任落实机制、教育培训机制、信息化平台等方式探索管理体制。通过管理创新,从执法事项管理角度讲,我们将以往“事后追究”的模式,转变为“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全过程管理模式。

事前防范是从执法依据的梳理、质量管理文件的建立、人员的教育培训等方面入手,发挥执法管理的预防功能;事中控制是通过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规范执法流程,发挥执法管理的控制功能;事后监督是通过对绩效管理中发现的差错行为及时纠正,和对执法过错行为的有效问责,发挥执法管理的矫治功能。

从执法人员管理角度讲,我们将以往“分授权责”的模式,转变为“权、贵、能”统筹管理的模式。权责规范机制着眼点在于规范事项,划定职权范围,重点在“权”;责任落实机制着眼点在于对事项的评价和违法行政的惩处,重点在“贵”;教育培训机制着眼点在于提高事项的效能和人员的素质,重点在“能”。三者彼此联系,相互依托,可以使管权、问责、促能有机统一在一起。

北京检验检疫局推行新的执法管理体制成效比较显著。一方面,加强过程控制和结果验证,使我们能够及时查处执法工作中出现的差错,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究,从而持续提高工作质量和执法效率。目前,我们出境、入境执法证单内部流转时限符合率分别达到100%、98.6%,较2004年分别提高了0.03%和9.4%;出境、入境内部执法记录差错率分别为0.2%、1.5%,均远低于2004年两位百分数的差错率。对外执法证书一直保持无差错。近年来,我们的社会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8%以上。

另一方面,责权清晰与能力引导,激发了执法人员的工作热情,也促进了单位内部的和谐。目前我们共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科研课题56项、质检系统科研课题83项,主持制修订国家标准17项、检验检疫行业标准101项。2007年底,我们技术中心的检测能力已达到740项,比2005年翻了一番。执法人员对新管理体制的认可度达到了90%以上。

实践表明,创新的执法管理体制是行之有效的,能够实现执法要求到岗,执法责任到人、执法权力受控、责任可以追溯,促使依法行政工作落到实处。

创新管理的具体措施

2004年,在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内知名管理学专家的指导和参与下,整合质量管理、绩效管理、能级管理等方法的要素,构建起“三位一体”综合行政管理体系。2005年,我们又依托该体系,创新执法管理体制,以质量管理定规范、以绩效管理促落实、以能级管理抓素质,深入推行检验检疫执法责任制。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建立了权责规范机制界定执法工作的权责是创新执法管理体制的前提。

在明晰执法人员的权力方面,我们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要求,梳理执法依据和工作文件,系统地整理了我们所执行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标准规程、规范性文件,及时清理、修订、废止了一些不适宜的规定。

在此基础上,我们建立起分类清晰、检索便捷、动态维护的执法依据与工作文件清单。形象地说,这相当于对我们的“执法资源”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盘点”,目的是划定执法人员的权力范围,解决“做什么”和“凭什么去做”的问题。

在明晰执法人员的责任方面,我们结合实际情况,编制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流程图、岗位职责说明书等质量管理文件,规范了执法记录样式。质量手册界定了全局执法工作的类别,明确了责任部门;程序文件规定了每类执法工作的程序和实施要求;作业指导书和岗位职责说明书规范了每个岗位、每项工作环节的操作标准。

这样就为不同层级的执法人员分别提出了具体明确的工作要求,使执法工作要求能够逐级分解,一一落实到相关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其目的是规范执法程

序,明确执法责任,解决“谁来做”和“怎么做”的问题。

(二)建立了责任落实机制

规范执法行为一靠制度建设,二靠有效监督。缺少监督检查措施,就会导致制度执行不力,甚至根本不执行。因此,在规范权责后,我们又建立了必要的责任落实机制。

一是建立了过错追究制度。我们把“擅自跨辖区执法”、“以收取检验费代替行政处罚”等34种行为定为行政执法过错,明确了过错责任人的界定范围和标准,明确了追究过错责任人的方式和程序,同时,也明确了执法人员在违法行政后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和后果。

过错追究的重点是关注执法工作中的用“权”过错,及时处置不规范行政的个案,如失职不作为、违规乱作为等情况。

二是以绩效考核来测量执法责任的落实情况。也就是对权责规范机制确定的执法责任,进行动态量化考核与定期阶段量化考核。

具体而言,我们建立了以工作目标督查、质量体系审核、基础工作检查、上级评定和同级评价等五项内容为主干的绩效指标体系,将责任要求量化成具体的指标和分值,分解到各级部门和人员,并将绩效结果作为执法人员年度考核的主要依据。

(三)建立了教育培训机制

创新执法管理体制的基础是队伍建设。执法人员的素质与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到行政执法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检验检疫机构的形象。为此,我们对全局执法人员开展了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滚动式教育培训。

一是以权贵规范为主要内容,开展法制教育。使“有权必有责、用权必受控、滥权必追究”及“法无授权不得行”等执法理念真正深入人心,从思想源头杜绝滥用权力和随意执法等现象。

二是以质量管理文件为主要内容,开展针对性教育。使执法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其岗位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按照规定的步骤、程序执法。

三是以能级管理教材为主要内容,开展继续教育。使执法人员能够不断学习新的公共知识和专业知识,巩固已有知识和技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四)建立了信息化平台

创新执法管理体制必须采用科技手段,为此我们整合已有软件的数据,建立起执法管理信息化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执法岗位信息、执法人员管理信息、监管对象信息、监管工作数据的互通互连,为执法管理提供便捷、准确、及时的数据支持。

通过信息化平台,管理者不仅能够迅速掌握所辖部门、岗位的总体执法情况,还能够全面了解所辖各级人员分管工作的具体情况。

9.创新社会管理 促进效能建设 篇九

屏山县政府课题组

当前,屏山移民迁建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全面展开,任务十分繁重而艰巨。由此必须统筹协调解决好移民与县域经济发展的矛盾,其关键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机关行政效能。结合实际,笔者提出粗略见解,以供工作参考和借鉴。

一、屏山县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屏山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着眼于提高政府执行力、公信力和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为目的,深入开展了“加强作风效能建设,创建群众满意机关、站所”等一系列活动,先后出台了《屏山县十项工作问责实施办法》、《效能监察“红黄牌”告警制度》、《关于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提升政府工作效率的通知》、《国家投资建设项目全程跟踪审计的具体办法》、《屏山县招商引资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奖励暂行办法》、《屏山县投资工程招标投标漏项及附属工程会审制度》、《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公示试行办法》等10余个行政效能制度或办法,从提高行政效率、服务中心工作、解决群众切身利益、优化投资软环境等问题入手,强化监督检查,在转变职能,推进依法行政,改进政风行风,加强效能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促进了政府机关转变职能、改进作风、科学管理、提高效能、政令畅通,较好地促进了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的贯彻落实。

二、当前屏山县机关效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中心和大局意识不强,部门本位主义意识严重。一些部门职能不清,行业意识强、中心意识弱,对协调办理、联合办理的事项讲条件、打折扣,相互扯皮,左右推诿,甚至上交矛盾、拖着不办。部门之间、部门领导之间沟通协调不够。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叫苦的时候多,简单上交矛盾的时候多,推脱或绕着走的时候多,而立足本职想办法、出主意,解决问题的时候相对较少。有些问题一沟通就可以提前预防和化解,仅仅因为事前没有沟通、协调,因此在工作推进时就缺乏必要的衔接和配合,人为地造成了无实质性的工作障碍,最终耽误了最佳工作时机、浪费了工作精力而使该办的事情却没有办好。

(二)工作激情不够,纪律执行不严。主要表现在执行工作纪律“庸懒散”和工作作风不扎实。部分单位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或制定的制度执行不力,监督不到位。有些机关干部纪律观念淡薄,违反各种规定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机关形象,有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有的自己不好好干,又怕别人比自己干得好,品头论足,这样不仅挫伤了他人的积极性,还对机关工作作风产生负面影响。

(三)服务质量不优,行政效率低下。有的机关“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仍然没有彻底解决,有些干部把公共权力视为己有,把服务群众当作恩赐,对群众缺乏感情、缺少热情、态度恶劣、作风横蛮、故意刁难;少数单位对本单位的工作缺乏责任感,办事拖拉,不在规定时限内办结,找借口、讲理由,积极想办法破解的少,甚至一交了之,一推了之。

(四)创新意识不强,干部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表现是缺乏超前意识和主动服务意识。有少数干部习惯于凭老经验、老思路、老办法处理事情、解决问题,工作中懒于思考、被动应付、思路不宽、方法不新、能力不足,对新理念、新观念接受不强,终身学习观念不强,满足于现状,创新意识、开拓意识不够,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工作中抓不住要害,该发现的问题发现不了、该把握的问题不能准确把握,对问题的敏感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

(五)绩效考评不够严,全方位监督有待进一步加强。绩效考评运行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个别部门不够重视绩效考评工作,不严格考核、奖惩逗硬,存在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事情的人问题多,不干事的人没问题。行政效能问责工作依旧偏重于事后的追惩性监督,对事前预防性监督及事中过程性监督有所忽略,未能完全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的全方位有机结合。

上述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少数单位和个人身上,但危害极大,会严重影响全县又好又快发展。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但根本原因在于,部分干部缺乏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缺乏干事的炽热激情,缺乏对加快推进屏山移民与发展的强烈责任感。深入推进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就是要解决这些突出问题,努力建设适应屏山当前工作形势的行政效能体系。

三、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机关效能建设旨在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管理效益和社会效果,是一项综合性、艰巨性、长期性的工作,其领域广阔,内容丰富。效能最能检验一个干部的能力素质,最能体现一个部门的对外形象,也最能反映一个地方的发展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讲,效能就是竞争力、生产力、形象力,抓效能建设就是抓环境、抓发展、抓形象。针对机关效能建设存在的问题,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强化教育为抓手,全面提升机关工作人员素质。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坚持以人为本,要求我们在发展中不断提高作为生产力中最基本、最活跃因素的人的素质,这是发展快与慢、好与不好的决定性因素。提高人的素质要靠教育和学习,要建立完善的学习教育激励和保障机制,在机关大力倡导“以勤奋学习为乐,以知识更新为荣”的良好风气,树立“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理念。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载体,围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抓住思想政治建设这个根本,大力开展“为民、务实、清廉、公正”和“特别讲大局、特别讲付出、特别讲实干、特别讲纪律”及“创业光荣的荣辱观、与时俱进的奋斗观、艰苦奋斗的价值观、永不满足的进取观”等教育活动,通过教育把机关干部职工的思想整合起来,努力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同时,要坚持把提高机关干部职工的工作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解决“知识贫乏”和“本领恐慌”问题。通过理论、业务及新知识、新技能培训,不断开阔广大干部的眼界,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和工作本领,保持追求高效率、高质量、高水平的工作状态,不断适应“移民攻坚,加快发展”的需要。

(二)以制度建设为基础,全力推进机关内部规范建设。没有严格的制度就没有管理和行为的规范,效能建设也就会失去依托。要按照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和公约性的原则,建立全方位的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形成以制度管人、管事的管理机制。一是规范办事程序。建立和完善办事限时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绩效考评制、失职追究制等制度,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二是规范机关管理。修订和完善机关行政、财务管理、公文处理、车辆使用、印章管理、安全保卫、保密等方面的制度规定,保证机关正常运转。三是规范各类议事活动。建立完善党务和政务会议制度、办公会议规则、机关工作规则、机关党建工作制度,保证依法、依规议事和办事。四是规范政务公开。只要不违反保密要求,属办事依据、程序、时限、承诺、项目、收费标准和办事结果的,原则上都要向社会公开,把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干部任用、人事安排、项目审批等问题和环节作为重点。通过公开,提高工作透明度,让群众参与监督,使行政权力的运作得到有效的监督制约。

(三)以绩效考评为依据,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实施绩效考评是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重要环节。结合自身特点,制定科学的绩效考核办法和效能告诫、诫勉教育、责任追究的实施细则。注重把绩效考核与工作目标考核、行风评议、领导干部述职述廉等结合起来,通过组织考评、社会评议和明查暗访等多种手段,实施对机关干部的有效管理和科学考核。坚持把机关效能建设绩效考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进行细化和具体化,把软指标变成硬指标。实行绩效情况月登记和考评积累制,如实记录履行岗位职责情况、领导交办的任务完成情况的数量、质量、效率和个人在工作中出现的失职或偏差,作为年终绩效考评的重要依据。坚持把考核结果作为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努力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激发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四)以政务督查督办为手段,推进目标任务的全面落实。督查督办是保障具体工作有效落到实处的重要举措。要围绕全县移民迁建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对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点目标进行全面梳理,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完成时限,督促责任单位细化工作方案,强化保障措施,倒排工期抓好落实。采取常规督办、重点督办、归口督办与单向督办相结合,目标任务督办与重点工作督办相结合,集中督办和跟踪督办相结合、督事与督人相结合,根据重要工作、重点工程进程,查时间、查进度、查效果、查质量,高强度、高频率开展督查督办,直接督办到人。做到事前提示、事中追踪、事后问责,确保各项目标落到实处。

(五)以效能监察为保障,促进行政效能的显著提升。加强监督检查是机关效能建设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一是要加大投诉案件的查处力度,取信于民。二是加大效能建设的督查力度。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人士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活动,把机关效能建设的评判权交给广大人民群众和服务对象。三是建立效能监察投诉和曝光制度,进一步畅通投诉渠道,在电视台、报刊等公众媒体开辟专栏,加大舆论监督力度,对在效能监察中查处的典型问题公开曝光,营造效能监察的良好氛围。四是加大对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移民大局的政策法规执行情况的专项效能监察,切实维护发展大局和人民利益。五是强化监督协调。把单位内部监督与全行业、全社会的外部监督有机结合起来,相辅相成,融为一体,做到纵向监督与横向监督、领导监督与群众监督、常规监督与特殊监督相结合,充分发挥各种监督的整体效能。六是开展行政效能告诫,提高行政效能。对行政不作为、行政乱作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和办事效率低、服务质量差,甚至滥用职权等行为严格实行责任追究,视情节给予行政效能告诫,并把告诫情况纳入机关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作为对公务员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

10.创新社会管理 促进效能建设 篇十

——×××学校管理团队建设的探索

构建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对于全面推进教育创新,特别是教育制度创新,推进学校管理的民主化、法制化和科学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是学校管理创新的一次飞跃。而打造一支优秀的学校管理团队,是有效整合各种教育资源,提升管理能力和拓展学校发展空间的重要手段。×××以“精细化管理年”为依托,积极构建与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相适应的“三级管理、多方联动、下放重心、权责明确、高效协作、和谐运行”的“三三三”学校管理体系,加强学校管理团队建设,有效推进了学校管理体系的整体越升。

“三三三”学校管理体系,即校长团队——级部团队——班级团队三级管理体系,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三部门协调监控体系,级部三人管理团队体系。校长团队出思想出思路,级部团队抓落实,班级团队重执行。

一、校长团队出思想定思路。在学校的发展变革中,学校领导团队的发展,校长承担着重大的责任,起着核心引领的作用。校长的办学思想与教育理念会影响团队的发展方向,校长的策划能力与研究水平会影响团队的工作成效,校长的工作状态与实践能力会影响团队的工作士气,校长的领导艺术与人格魅力则会影响团队的凝聚与和谐。因此,以校长为核心的校级领导班子,应该将思想转化为指导实施的思路,搭建发展平台的框架,形成一个“有思想善思考”的领导团队,起到引领作用。

据此,我校建立了学校决策子系统,校长、副校长构成决策中心,制定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工作要点,研究和决定教学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二、中层团队出措施抓落实。学校中层领导团队,既是校长团队理念思路的执行者,又是一线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组织者。中层团队不仅要具备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又要具备促进学校整体科学发展的合作品质。每一个部门的中层管理人员既要了解全校层面各条线在开展和推进的各项工作,又要对分管的工作自主研判,主动地进行反思和研究,提出具体措施。据此,我校建立了监控子系统,教导处等科室是管理职能部门和监控机构,通过目标监控、人员监控、制度监控及考核评估,发挥指导与评价、管理与服务、协调与监督智能,形成了立体化的监控体系。

三、教师团队出行动重协作。一所学校如要谋求发展,必然要打造一个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的教师团队。参与改革,团结协作,这是新时期学校教师团队建设的必然要求。也只有这样,学校发展的理念才得以贯彻,学校各项工作才能异彩纷呈。

11.创新社会管理 促进效能建设 篇十一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管理效能;工作创新

网络的诞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如今网络成为了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创新知识和共享信息的新渠道,成为了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工具。近些年,各大高校已全面进行了数字化校园建设,利用计算机网络开展管理工作,为学生提供服务。数字化校园建设提升了校园的运行效率,提高了工作者的管理水平。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密切的人、学校管理的一线力量,必须坚持与时俱进,转变工作方式和思路,积极应对网络时代给教育工作带来的改变。

一、网络时代高校辅导员的管理效能与工作创新

自2002年以来,全国高校就已进行了信息化建设。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校园网络已基本建设完毕。从校园网络使用情况来看,网络普及不仅对当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影响,更对其行为以及思维产生了影响。相关调查数据显示,使用校园网络的学生占学生总数94.6%,可见网络在学生中普及度之高。清华大学调查研究统计结果显示,70%以上的学生认为网络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50%~60%的学生认为网络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60%的学生认为网络影响着学生的生活,70%以上的学生表示对网络有依赖性。网络虽然给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也充斥着大量不良信息,如拜金主义、网络暴力、非主流、网络游戏等。這些网络不良信息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些学生甚至网络成瘾,沉迷网络荒废学业。近些年,许多高校校园中都产生了“网生族”群体。这些学生由于沉迷网络无法自控,最终导致人际交往能力丧失,甚至出现心理健康问题。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的核心力量,担负着正确引导学生的重要职责。网络时代背景下,辅导员传统的工作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工作需求,想要有效发挥辅导员管理效能,必须创新工作方式,如通过校园网站、论坛、建立网络社区等展开思想教育工作。网络社交是教师与学生建立沟通的最佳途径,网络沟通方式使得学生更容易对辅导员敞开心扉,这对于辅导员了解学生的动态有着积极作用。

二、网络时代高校辅导员管理能效的发挥及工作开展

一直以来,高校辅导员都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力量,随着时代的变化,学生思想教育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网络时代使学生思想教育面临挑战,加之辅导员还有复杂的日常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所以传统工作模式已无法满足工作需求,辅导员通过网络展开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内在需要。辅导员应积极学习网络知识技术,结合大学生思想教育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如在校园网站上举办思想教育论坛主题活动,通过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正确引导学生。另一方面,辅导员应充分依靠学生干部,让学生干部在维护校园网络环境中起到带头作用,发挥正能量,规范、监督网络行为。同时,辅导员也可通过学生干部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便于实时调整学生管理计划和方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实现管理能效的最大化。由于目前各高校对于网络辅导员队伍建设并不重视,多数高校缺少网络辅导员,网络教育有效性、实效性较差。要想提高辅导员管理效率,实现有效管理,各高校应积极建设网络辅导员队伍,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优势,利用网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力量,鼓励学生参与到网络思想政治活动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大学生是祖国建设的主力军,加强对其的正确引导意义重大,辅导员通过网络开展工作将成为辅导员管理发挥能效的全新方式。

网络污染、网络暴力等问题一直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网络教育已受到了广泛关,辅导员队伍通过网络展开教育工作是现代教育的必然需要。当前很多高校对于网络教育并没有正确的认识,在利用网络教育的过程中过于重视形式,缺乏实效性和有效性,无法有效发挥辅导员思想政治的教育职能。新时代背景下,网络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高校必须正确认识网络教育,辅导员则应积极开展网络教育,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周墨菁.论我国高校教育中辅导员发挥的做作用[J].湖北师范学院,2012,13(11):119-124.

[2]李志搏.分析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J].浙江师范学院,2011,11(14):132-136.

12.析高校档案馆管理效能建设 篇十二

一、高校档案馆管理效能建设的意义

1. 它是应对管理环境变革的外在要求。

以往, 高校档案馆因其业务性质上的相对内向性, 常给人以“关进小楼成一统”之感。时至今日, 高校档案馆面对的生存与管理环境已发生很大变化, “改革”与“发展”已成为关键词。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要求高校档案馆提供与之相匹配的资源支持和管理服务能力;档案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需要纳入高校档案馆的管理范围;社会的变革发展, 要求高校档案馆不断深化管理内涵、改进管理方式、优化运行机制。高校档案馆已不可能自成一统, 而必须采取全面、开放、动态的管理视野, 面向学校、服务中心, 面向社会、服务公众, 面向未来、服务当前, 不断实现管理效能的提升。

2. 它是实现档案馆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当前, 高校档案馆面临一系列新形势、新任务。一方面是工作外延不断拓展, 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 形成的档案数量大幅增加, 档案的收集力度和利用率日益增长;另一方面是工作内涵不断深化, 档案信息化建设、电子文件管理、档案深层次开发等一系列工作纳入档案馆的管理日程。管理效能建设既是高校档案工作的题中之旨, 更是实现高校档案工作改革、发展与创新的现实要求。

二、高校档案馆管理效能建设的主要途径

综合高校档案馆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及其管理效能建设涉及的四要素, 可着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管理效能建设。

1. 加强高校档案管理队伍建设。

人始终是第一位的因素。档案管理队伍建设首当其冲的就是思想建设。其中, 要大力树立效能意识, 将其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 不断向管理要效率、向管理要效益。业务建设则是档案管理队伍建设的根本所在。一要重视岗位的锻炼和培养。档案工作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 势必对档案馆各岗位的内容和层次提出新的要求。通过合理的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 可使员工的工作能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使员工的工作业绩在实践中得到体现。而员工创造性、积极性的发挥, 也可使同一岗位焕发不同的活力, 展现不同的局面。在遇有需全馆员工协作开展的重大任务或活动时, 还可适当打破岗位界限, 以项目的形式, 实行岗位协作和交叉, 分担职责, 协同攻关。这往往能提升整体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增强全馆的凝聚力。二是要加强业务培训和学习。档案管理队伍建设可分为两个层次, 一是领导层要加强管理知识和理论的学习, 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 提高管理效能;二是要安排落实好专兼职档案员的业务学习活动, 重视档案管理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的学习应用, 积极开展调查研究, 适时组织研讨、交流、总结。

无论是岗位锻炼还是业务培训, 衡量成效的不仅是实际业绩, 从业务建设的长期性和长效性来看, 更重要的是培养和提升个人以至团队的学习力。学习力是创造力的根本, 是学习能力、动力、态度和创新力的总和。我们可以依托高校优越的学习平台, 力求使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 将个人学习与部门学习相结合, 在学习中实现思想的碰撞、目标的认同、信息的交流、知识 (尤其是经验、看法等隐性知识) 的互通, 进而不断提高管理与服务的效率和水平。

2. 探索管理机制、模式的更新。

机制是影响管理效能建设的深层次力量。当前, 很多高校的档案工作集收集、利用、技术、编研、党史、校史等多项工作于一体。要合理配置有限的管理与服务资源, 实现效率最大、效益最优、效能最高, 必然要求管理机制、模式要搞活, 要多条腿走路, 要多方拓宽渠道。在新领域、新问题不断出现时, 要选取重点, 重点突破、重点解决。其中:档案实体保管模式向档案信息管理模式的转变, 要求从整体上进行业务流程的适当重组, 以应对业务工作的新要求;档案收集指导工作在夯实业务基础的同时, 要着力抓好重大活动 (项目) 档案收集工作, 并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实现早介入、早参与, 同步收集, 及时整理, 按时保质归档;档案信息化建设中要集中攻克关键和薄弱环节;档案编研要有的放矢, 突出特色, 讲求品质。

要积极探索机制创新, 鼓励员工探求新问题、新办法、新思路、新技能。在编制有限的情况下, 可将档案馆的一些操作性、程序性、技术含量不高的业务活动外包分离出去, 以给予员工更多的精力和施展空间, 也可采取合作攻关、技术外包等灵活形式, 实现在编人员与编外人员资源的整合。这些机制也需要通过确立公开化、规范化的相关制度来加以落实和保障。据此, 档案馆将向精简、高效、绩优的方向转变。

3. 推进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管理效能的大小, 直接取决于集体行动的协调性以及组织成员的积极性, 这些都有赖于相应制度和规则的贯彻与落实。由于人的主观因素的制约, 档案规章、制度、管理措施等本身有可能存在着不尽科学、完善的方面。规章制度往往具有一定的时效性, 如果修订不及时, 会出现管理上的效能递减。高校档案馆要按照依法行政、紧扣学校发展目标的要求, 围绕如何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 对档案工作的规章制度、工作程序等加以梳理, 抓紧修订完善各项管理规则。一旦制订, 就要严格贯彻执行。要加大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 不断规范业务行为, 要加强有关规章制度的宣传, 让更多的人进一步了解、理解各项制度及规定, 争取更多人的认同、支持。在加强服务工作的基础上, 要进一步处理好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与热情耐心服务的关系, 不断改进、完善管理方式。

4. 强化以目标管理为核心的绩效考评体系。

正确的目标导向是取得管理效能的前提, 目标的实现程度又是衡量管理效能的主要依据。目标管理法对于管理效能建设有特殊的意义。要根据学校及档案工作发展的整体要求和档案馆实际情况, 设定科学合理的总目标, 再结合岗位特点、有关工作的具体要求, 合理分解子目标, 并落实到岗位职责中。管理目标的层次性和关联性也要求档案馆员工有自我管理能力, 目标的设置和分解要由上至下、由下而上结合进行。

在目标实施过程中要对照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 加强平时的检查, 及时检查、及时反馈, 使管理过程沿着管理目标有效运转。对于较大的工作项目, 可将大项目分解为子项目, 再分解为各个工作包, 依据不同层次的工作包来制定工作目标, 实施目标管理。要确保项目有明确的各阶段完成时间及质量要求, 做到职责清楚、任务明确、限时办结。要结合目标管理和岗位责任制加强绩效考评, 将绩效考核体现在平时检查和年终考核中, 通过执行、检查、反馈、修正、再执行不断促进管理效能的提高。其中要加强对创新的鼓励和支持, 将创新因素纳入到业绩评估体系中, 对善于学习、勇于创新并取得实效者予以适当激励。

5. 以信息化带动管理效能的提升。

在办公自动化系统和电子政务日益普及和广泛运用的今天,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推进管理效能优化的重要途径。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加强档案管理应用系统建设, 要逐步建立起与学校办公自动化系统和电子政务相联通的档案应用管理系统, 实现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同步运行的“双轨制”管理, 以及电子档案保管利用的全过程管理, 并为兼职档案员提供网上零距离的实时指导和服务;二是加大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力度, 通过馆藏档案数字化和接收数字化档案资源, 建立档案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档案数据库, 提高档案的检索与利用水平;三是推进以档案馆网站为依托的档案信息利用与服务平台建设, 为广大师生和公众提供“一站式”的已公开的现行文件和开放档案的查询、利用服务。

总之, 高校档案馆管理效能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根据本单位管理效能各个要素的实际程度有重点、有计划、分层次地逐步加以推进, 据此, 一定可以开辟高校档案工作的新局面。

摘要:提高管理效能对于推进高校档案工作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队伍建设、管理机制创新、规范化管理、绩效考评、信息化五方面探讨了高校档案馆管理效能建设的途径。

13.创新社会管理 促进效能建设 篇十三

汇报材料

今年以来,我局在州党委、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州党委关于开展机关效能建设的文件精神要求,坚持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目标,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把为民解困作为第一要事,认真履行好惠民利民各项职责。进一步转变机关职能,改进工作作风,积极推进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提高思想认识,认真履行职能职责 根据州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实施意见,我局高度重视,把效能建设摆上了重要位置,成立了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做到统一领导,提高思想认识,并制定了《克州社会保险管理局机关效能建设实施方案》,同时召开全局机关效能建设动员大会,将效能建设贯彻到每一个干部职工,使全体干部职工在思想上有所触动、工作上有所行动,增强了搞好机关效能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以更好的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优质服务,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打下基础。

(一)、截止2011年7月,全州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8207人,新增2619人,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总数700人的374%,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59523人,新增2735人,完成任务总数2215人的123%,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全员参加大额医疗补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30911人,新增2362人,完成任务总数820人的288%,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34311人,新增3346人,完成任务总数1500人的223%,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39220人,新增1763人,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总数1500人的117%,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65371人,参保率达99.7%。我州新农保4个试点县(市)应参保人数为187359人,实际参保人数为165000人, 参保率为88%。全州上半年已超额完成了自治区下达的全年社会保险各项扩面征缴任务指标。养老保险应参保人数为 29691人,养老保险实际参保人数28207人,我州实际参保率为95%。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方案已上报自治区,预计8月底启动。

(二)、加强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和社会保险待遇按时合规支付工作。截止2011年7月,全州征缴养老保险费9725万元,自治区财政补贴收入4566万元,为退休人员9914人发放养老金9759万元;征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6930万元,其中: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收入4052万元、医疗保险个人帐户基金收入2878万元;支付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7184万元;征缴失业保险费1326万元,发放失业保险费及医疗保险补助金3008万元(其中:失业保险支出83万元,促进再就业支出1702万元,全日制大学生政策性生活补助1223万元;);征缴工伤保险费395万元,支出269万元。征缴生育保险费343万元,支出207万元。征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218万元,财政补贴收入1001万元,支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541万元;征缴公务员医疗补助费601万元,公务员医疗补助支出420万元;征缴大额医疗补助费985万元;大额医疗补助支出625万元;征缴新农保基金111万元,财政补贴收入2901万元,享受新农保待遇29058人,发放基础养老金950万元,发放率为100%。

二、加强制度建设情况

自开展机关效能建设以来,我局相继建立了行政管理和效能建设制度。制定了《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行政问责制》等效能考评制度;开通政策咨询热线,投诉举报电话和信箱,制度程序全部向社会公开,主动接受社会和广大群体对我局的社会监督。坚持“有诉必理,有理必查,有查必果,有果必复”的原则,认真受理群众投诉,保护人民群众举报效能问题的积极性。对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不作为、乱作为、胡作为、阻碍优化发展环境等行为,进行效能告诫谈话,发放《机关效能建设优质文明窗口创建活动建议书》和《机关效能建设优质文明窗口创建活动告诫谈话记录卡》进行问责。

三、加强效能建设,为广大参保人员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我局始终将坚持服务带动扩面的工作思路,竭力为企业和职工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一是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坚持每周三、五下午政治理论、业务知识的学习,并抽派人员外出学习,强化业务培训,全州社保系统仅2011年共参加区内外学习培训达100余人次,州本级举办各类业务培训班10期,培训人员达400余人次。二是社保工作人员变被动服务为主动出击,主动深入到乡镇、到企业现场办公,积极开展包宣传政策、包参保登记、包申报核定等“三包服务”,用高效的办事效率来带动企业和职工参保缴费。三是进一步简化办事手续,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用优质服务来吸引企业和职工参保缴费。如,在社保经办机构设立办事群众休息场所。为提升工作效能,采取“一条龙”、“一站式”、“窗口式”、“登门式”、“全程式”服务,极大的减少了审批事项,简化了办事环节,压缩了办事时限,优化办事流程,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同时落实回访制度,定期征求服务对象对社会保险工作情况的意见和建议,实现了服务的延伸性。不论上班下班,保持经常有业务干部接待前来咨询和办理参保的群众。加强经办机构内控制度建设,完善基金财务制度、基金收支对帐制度,努力防范和化解风险。按照社保业务规定,我局全部实行一岗一职,一岗一责,责权清晰,相互牵制,确保了社保基金的安全运行,加大社保基金的稽核力度,有效的防止的社保基金的“跑、冒、滴、漏”。全年我局未发生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以及乱收费、乱摊派、乱检查等现象。

四、加强机关干部的工作作风方面

为进一步改进机关工作作风和勤政廉政建设,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不断提高机关工作质量、效率和服务水平,切实解决“懒、散、庸、拖、贪问题。我局采取的措施是:一加强考勤制度,职工因故请假事前向本科室负责人请假,履行请假手续,每月月初公布上月职工的出勤情况,接受公开监督。对因故不请假擅自离岗者,按照人事管理制度规定从严处理。二是解决工作作风拖拉、推诿扯皮现象,结合我局工作实际,为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效率意识、诚信意识、责任意识,牢固树立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不学无术,对应知应会的业务知识糊里糊涂,甚至完全不懂,对服务对象提出的问题张口结舌,甚至把问题复杂化,把事情搞砸,引起群众上访,工作推诿扯皮,作风拖拉,今天应办的事非要推到明天、后天去办;对群众办事说话生硬,态度冷漠,特别是群众不了解的事情,不能耐心解释,尽不到一个工作人员的职责;对群众要办的事情不能按时限完成,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我们采取通过对服务对象问卷调查,将调查情况纳入年终干部职工考核,并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三是解决政策观念不强违规政策乱办事现象,对个别政策观念差,在执行政策上,不能严格按照有关政策规定的要求办,甚至于为不符合政策规定的服务对象出主意,钻政策的空子,暗箱操作,在社会上造成极坏影响的。我们采取对干部职工进行法制教育的基础上,开展警示教育。为了预防和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我们采取政务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对主要岗位实行轮流换岗。四是强化信访工作力度,对前来我局上访或需要解决困难的群众,我局首先采取首问接待,积极为群众解答政策和提供帮助。

五、加强勤政廉政建设

我局坚持不懈地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教育,构筑勤政廉政建设长效机制,切实提高干部自觉抵御和防止腐败的能力。每年初,均要对干部开展勤政廉政警示教育,每月坚持集体廉政学习1次,每半年召开1次局长联席会议。同时年初签订党风廉政目标责任书,聘请行风评议监督员,对干部职工日常工作、生活、作风行为进行监督,同时通过发放民主评议调查卷等形式,全方位对干部职工进行监督。今年以来,共发放廉政效能监督卡100份,发放征求意见表100份。回收率为98%,满意率达95%。

六、加强信息上报工作

自机关效能建设活动开展以来,我局高度重视信息上报和采用工作,对信息材料的报送,由单位“一把手”负责审稿把关,对单位机关效能建设情况要求采取实事求是的原则,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充分反映单位开展效能建设成果、干部作风的转变、制度的落实、提高执行力水平、简化办事环节、优化办事流程、提供便捷高效服务等方面成效,解决“懒、散、庸、拖、慢、贪”等方面取得的实效进行报导。今年以来,我局共上报效能建设信息60余条,被州机关效能办采用10条。基本完成州效能办关于上报效能信息规定。

七、自我考核情况

1、工作中存在自满现象,个别工作人员业务知识学习不精,对待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不够,只满足于完成任务。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强,工作方法简单,遇到人多、事多、困难时有急躁情绪。

3、工作人员中有思想松懈,组织纪律性不强的现象。对参保职工服务热情不够,在工作繁杂时,参保职工咨询社会保险政策时易产生情绪低落,不能做到“有问必答”,造成参保职工对服务工作的不满。

针对上以情况,我局及时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召开会议,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对照,深刻反思,全面深刻的剖析,增强了干部职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14.狠抓自身建设,促进党建创新 篇十四

创业发展努力打造过硬的消防队伍

06年以来,天津石化百万吨乙烯配套项目经过前期的紧张筹备,现在已经进入了基础设施施工阶段。为了大项目的顺利进行,公司上下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和心血,而在为天津石化发展建设无私贡献的人流中,消防支队的全体指战员也同样在闪光发热,推波助澜。为了保证天津石化安全生产,打造过硬的消防队伍,消防支队党总支提出了以“12个过硬”为消防队伍建设的目标,进一步提升消防支队的整体战斗力。

一、认清当前形势,查找自身不足,为天津石化的安全生产和消防支队的自身建设未雨绸缪

当前,天津石化已经进入了第三次创业发展的关键时刻,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对我们消防支队来讲面临的将是更大的压力和各种困难:一是公司的主要生产装置运行已经进入中后期,加之炼制含硫、含酸、劣质原油比例的增加,现场腐蚀泄露隐患加重,安全生产难度增大,这就是必增加了我们火灾救援工作的危险性;二是大项目建设土建施工以经全面铺开,生产施工参战人员多,预计到年底将达到4万人左右(包括大修人员)。在大项目施工当中的具体情况我们还不全面了解,大项目建设中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的使用我们目前还不掌握,这将使得我们消防管理的难度在逐渐加大;三是大项目投产前,我们的灭火预案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各个生产装置的特性要进一

步掌握,我们支队的人员结构和业务知识水平还要待进一步提高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

为了跟上公司发展的脚步,消防支队在大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将邀请生产设备技术人员讲解大项目的新设备、新装置的生产特性、工艺流程以及危险性。同时,加强支队指挥员的业务能力,从廊坊武警学院邀请消防专家教授,培训化工火灾的扑救知识,掌握最新消防动态,走在消防灭火技术的前沿。

二、认真贯彻落实公司党建创新的要求,结合消防支队的实际,以开展责任区模范岗活动为抓手,努力推动党组织建设

为了丰富责任区模范岗的内容,推动党员发挥模范作用,做好表率,消防支队党总支制定了以“八好”为责任区模范岗的考核内容:一是政治思想好。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本单位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凝心聚力,努力调动责任区内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完成任务好。在责任区内起模范带头作用,在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技术创新等工作中勇于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吃苦在前,带动责任区职工优质、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三是遵章守纪好。引导职工遵纪守法,督促职工自觉遵守本单位的规章制度,自觉抵制不正之风;四是技术业务好。组织和带领责任区的职工认真学习先进文化、职业道德规范和新技术、新方法等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和责任区职工的职业道德水平、技术水平和工作技能;五是党风作风好。主动联系群众,积极开展交心谈心活动,了解掌握责任区内职工的思想、工作表现、身体状况、性格特点和家

庭情况,及时反映并尽力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六是党员身边好。关心职工,多做实事,尽可能帮助职工解决思想、工作、生活、学习中问题,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做到党员身边无事故、党员身边好人好事多,不做老好人;七是环境卫生好。所管辖的卫生责任区设备、环境卫生清洁。实行定量管理,做到工器具,材料摆放整齐,物放有序,工完场清;八是警容风纪好。按支队规定着装,领花、肩牌、胸牌、领带戴整齐。不得留长发、小胡须。着制式服装,不准穿拖鞋。领带系紧,扣子系齐,作训服按规定着装。

具体操作中,每季度进行一次评议,党员和群众评分比例各占50%。评分汇总中,根据每一项评分情况,得分低于85分的项目,支部书记要对这个党员进行谈话,了解情况,确有不足,督促整改。同时责任区模范岗的评议,还作为年底评选先进和党员评议的依据。

三、以“12个过硬”为载体,深入贯彻落实“双促”等三项活动

一是以班子过硬为龙头,深入开展联系点活动。按照“双促”的要求,班子成员都深入到联系点中去,了解情况,掌握基层的动态,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二是以管理过硬为载体,深化“精细管理年活动”。深化中按照“金字塔管理法”一级连带一级。基层出了问题连带支队主管部门,同时进一步连带支队主管领导。达到了层层有连带、层层有责任、层层有考核的工作环境,考核当月兑现;三是以“五个一”,促进“抓源头,促清廉”活动。“抓源头,促清廉”活动开展以来,消防支队领导小组以读一本书《勤政廉政的楷模-周恩来》、召

开一次反腐倡廉为内容的支部专题生活会、上一次党课、开展一次义务劳动、组织一次党章知识答卷,五项活动。通过“五个一”的开展,进一步促进了消防支队的廉政氛围;四是开展警容风纪月活动,促进作风过硬。消防支队是天津石化当中一个特殊的单位,是企业当中的军事部门,沿袭着军事化管理。为了使支队管理向正规军事化管理靠齐,进一步拉近距离。消防支队适时的开展了警容风纪月活动,警容风纪有了明显变化,队伍作风更加严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15.创新社会管理 促进效能建设 篇十五

一、改革面临的难点

1. 利率与成本。

从农村金融的服务对象看, 以家庭为代表的农户是农村金融需求最重要和占比最大的主体。以家庭为代表的农户信贷需求具有多样性、分散化、季节性、周期长、规模小、风险大的特点。为了适应上述特点, 提供农户信贷的金融机构必须广泛布点, 迎合农业生产的季节性需求调度头寸, 同时还要在贷款集中发放时增加相应的人手。小额、零星的农户信贷增加了金融机构的经营成本, 在贷款利率受到管制的情况下, 金融机构往往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因而动员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的商业性金融重返或进入农村, 难度之大可以想象。

2. 担保与风险。

农贷领域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十分严重。在农村金融业务中, 金融机构面临的最大风险是信用风险。由于申贷主体 (主要是农户, 下同) 往往缺乏规范的财务报表和收入、支出、资产等原始单据, 使金融机构难以估计贷款的潜在风险;在贷款发放后, 金融机构也难以获取有关申贷主体经营活动的私人信息, 或无法承受过高的信息采集成本。同时农户缺乏合格的贷款抵押担保品。农户所拥有的比较值钱的“财产”主要是没有完整产权证明的住宅和只有使用权的耕地, 而按照现行的《担保法》, 耕地的使用权不具备抵押效力, 农民的住房不能办理房产证, 农业生产资料等财产由于价值评估麻烦且难以变现, 大都不能够被金融机构认可为合格的贷款抵押品, 过不了商业性金融机构的审贷关。信息不对称和抵押品缺乏共存现象是广大农村, 特别是偏远、落后地区农村发展金融服务的最大障碍。

3. 规模与效益。

辽宁省农村金融服务的主体是农村信用社。我国建国初期组建的农村信用社是按照合作制原则建立起来的, 但现有的农村信用社官办色彩浓厚, 在很多方面已经背离了合作制原则。在商业性金融由于信息不对称难以控制信贷风险以及规模不经济难以控制信贷成本而大面积从农村退缩的现实状况下, 将农村信用社也按照商业化方向改革, 追求规模效益, 那么合作金融特有的解决信息对称和操作小额信用贷款等方面所具有的优势, 将荡然无存。

二、创新面临的障碍

1. 农村金融主体单一, 创新没有外部压力。

由于多年来政府的过多干预, 降低了农村金融组织的合作性和竞争性, 农村信用社占有农村金融的垄断地位, 失去了创新压力和动力。金融服务项目少, 品种单一, 营销滞后, 提供的金融产品大都制订了一些过于严格的条款, 手续复杂繁琐, 限制了创新品种的拓展。

2. 农信社产权制度缺陷, 使创新没有内部动力。

作为农村金融领域主体的信用社仍然存在产权关系不明晰、民主意识不强、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内外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等诸多问题。辽宁省大多数信用社是上世纪50年代初建立起来的, 经过几十年的变迁, 产权关系已变得十分模糊。历史原因形成的呆、坏账和政策性亏损以及现实的原因形成新的亏损, 造成产权界定更加困难。官办性质明显, 内部活力不足, 缺乏创新机制。

3. 主体定位不当, 没有惠农的金融创新。

农业作为弱质产业, 面临自然和经营双重风险, 产业化程度不高, 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在按市场规律的金融资源配置过程中, 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 不能够形成有效的金融需求。而商业银行从加强风险控制、提高效益出发, 势必减少对农贷款, 客观上形成对农业这一弱质产业的信贷歧视。而金融界没有相应的惠农金融政策, 致使农村领域的资金倒流。据测算, 辽宁省每年县以下银行存款有2/3的资金流入城市。一方面, 大量县域中小企业、农户得不到信贷支持;另一方面, 邮政储蓄、商业银行等成为农村资金的“抽水机”。这表明, 农村金融供需处于严重的失衡状态。

4. 农村金融创新缺乏财政支持, 影响创新成效。

我省各级财政每年都安排一定的支农资金, 如能将其一部分或大部分使用在支持商业银行发放支农贷款的贴息方面, 支农效果将事半功倍。

三、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的建议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 资金瓶颈是最重要的制约因素, 所以迫切需要对现行的农村金融结构和制度进行改革创新, 从而发挥金融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引擎作用。

1. 要加强和完善以信用合作为主体的农村金融体系。

要进一步明确产权关系, 强化支农职能, 充分发挥信用社直接服务农业、农村、农民, 覆盖面广的优势, 把农村信用社培育成真正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 同时还要探索发展新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目前需要解决的另一个认识障碍是, 农村信用合作社机构规模小并不是导致金融风险或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不力的原因, 而组织制度和经营行为不规范才是真正的原因所在。所以, 通过规范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组织制度和经营行为才是解决当前农村信用社风险真正有效的途径。

2. 要加快推进农村金融组织创新。

要适度调整和放宽农村金融机构的准入政策, 降低准入门槛。民间借贷对农村经济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要特别鼓励和支持发展适合农村需求特点的多种所有制的金融组织, 大力培训多种形式的小额信贷组织。加快建立农村信用担保体系。由于农村贷款具有金额小、风险高的特点, 应尽快组建以地方财政出资为主的农业贷款担保机构, 以此引导民间资本参与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 解决农户因缺乏合格抵押品而难以向商业性金融机构申请农业贷款的难题。

3. 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要适应农村经济特点和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发展的需要, 着重开发一些适合农民需要的、适合农产品需要的、适合农业生产发展需要的金融产品。加快和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要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道路。

4. 积极发展农业保险。

重点是完善多种形式的农村保险体系, 开发适应农业、农村和农民需要的农业保险产品和服务。对粮食主产区的主要农产品实行农业保险试点, 并且逐步推广。要逐步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和农业再保险体系, 为我们国家粮食的稳定、持续、健康生产和发展奠定基础。

5. 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政策扶持。

农业是弱势产业, 农村也是弱势群体比较集中的地区, 农村金融在金融行业里是比较弱势部分, 今后要合理运用财政杠杆, 引导和带动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农村, 通过财政补贴、担保或者税收减免等措施, 吸引金融机构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信贷投入。另外, 适当运用货币政策、信贷政策引导资金流向农村。

6. 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上一篇:违反会议纪律的检讨书下一篇:如何抓好新常态下的从严治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