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科质控工作计划

2024-08-09

麻醉科质控工作计划(精选7篇)

1.麻醉科质控工作计划 篇一

麻醉科质控目标

麻醉医疗质量基本指标

1、各种神经阻滞成功率≥90%;

2、硬膜外阻滞成功率≥95%;

3、与麻醉相关的Ⅰ、Ⅱ级医疗事故发身率≤0.08%;

4、非危重病人麻醉死亡率≤0.02%;

5、术前访视、术后随访率100%;

6、腰麻后头痛发生率<10%;

7、“三基”考核合格率100%;

8、麻醉记录单书写合格率>98%;

9、麻醉技术操作(实施麻醉操作和术中监护)合格率100%;

10、硬膜穿破发生率<0.6%;

11、抢救设备完好率100%;

12、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13、万元以上麻醉设备、仪器完好率>80%;

14、医院感染率≤8%;

15、成分输血率≥70%;

16、年医疗事故发生率0;

17、甲级病案率≥90%(无丙级病案)。

麻醉科质控措施

为了更好的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从而达到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管理,结合我科实际情况,制定以下质量管理方案。

(一)质量管理小组: 组长:

科主任

组员:

上岗主治医师、护士长、医师、护士

(二)管理目标:

1、基础质量:

(1)全科医务人员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2)加强“三基”培训,培养“三严”,努力做到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态度的作风。做到“三基”考核合格率100%。

(3)重视对中青年医师的培训。通过对病历检查、查房、病例讨论及参加学术活动等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做到医护人员人人掌握徒手心肺复苏。

(4)住院医师先进行基础轮转及相关科室轮转,为进入临床打下基础。主治医师要深入学习麻醉专业知识,了解国内外麻醉专业新进展。副主任医师要掌握国内外麻醉专业新知识、新技术、新进展,总结临床经验并积极做科研工作,提高麻醉科的专业水平。

2、环节质量:

(1)加强危重症病人麻醉处理。麻醉医师依据手术通知单及会诊单及时会诊,仔细查看病人。有问题及时与上级医师及有关科室协商,做到术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处理并发症。麻醉中死亡率≤0.02%。

(2)重大抢救时,10分钟内到位。

(3)急症手术做到及时进入手术应急状态,接到通知后10分钟内做好麻醉前准备工作。(4)加强麻醉科病历书写及处方质量管理,处方合格率≥95%。每一份麻醉病历均有麻醉前对病人的检查和麻醉后随访。要求麻醉单填写字迹工整,内容真实齐全。

(5)加强院内感染的防治,对各种麻醉用具认真消毒或销毁,科主任负责定时抽查。

3、终末质量:

(1)处方合格率≥95%(2)急诊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达到≥80%。(3)院内感染率≤8%。(4)麻醉中死亡率≤0.02%。

(三)管理计划:

医疗质量的上述各项指标年内全部达标,以后逐年提高。

(四)管理措施:

1、努力完成医院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并积极开展新项目,坚持岗位责任制。

2、每月考评一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授课老师认真备课,保证教学质量。

4、支持大家搞科研、写论文,年底考评优秀以此为依据。

5、加强对进修医生、研究生及实习医生的管理,主管教师认真负责,每月认真审阅麻醉记录单,在工作中严格把关,每周定期进行学术讲座和知识更新。

6、根据考评结果,实施奖惩,并与奖金挂钩。

2014年麻醉科质控计划

1.加强麻醉诊疗常规和操作规范,能熟练运用诊疗常规和操作规范指导临床工作。2.合理规范的使用麻醉药品,质量与安全小组督察及记录。

3.加强员工对麻醉设备操作规程的掌握,能熟练操作麻醉设备,有使用记录,麻醉与术中生命监护系统、空气调节系统定期保养,有记录,手术药品和器材有适度储备。

4.对医疗活动中发生的异常医疗信息要及时请示报告,增加工作的危机感和机敏性。

5.深刻领会“危重患者管理制度” 科室应加强对危重患者的管理及观察,处理急危重症患者的应急反应能力。加强对“科室处理急危重症患者的应急预案”的培训,对预案内容进行模拟训练,要求熟练掌握、反应迅速,有“人员紧急替代制度”并保证联系通讯工具畅通以便出现各种突发事件时,相关人员能确保按时到位。

6.履行各项告知程序,充分尊重患者权益。

知情同意书由麻醉者或上级医师负责谈话及签发,用易于理解的语言解释麻醉、处置、操作的必要性和目的及利害得失等告知内容,并记录在同意书中,术中意外处理或改变麻醉方式时由具备资格的医师负责向患者家属告知;对新开展的麻醉方法及其他特定范围的手术麻醉方法及其他特定范围的手术麻醉由具备资质的上级医师或科主任负责告知谈话。

7.术前麻醉访视:接到手术通知单后,麻醉医师应按要求进行术前访视,通过充分的术前检查对病情进行评估,决定适宜的麻醉方案,并记录于病历,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签字确认,确定麻醉方案时要考虑患者年龄、全身状态,对麻醉、处置的适宜性应进行讨论,选择最适宜的时机与麻醉方法,与患者或家属谈话,同意后签订手术麻醉同意书,开出手术前用药,并准备麻醉器械,落实查对制度,每个患者外科手术时必须有麻醉方案(计划),重点是全麻、危重患者、新开展手术及特殊患者。

8.术中管理:术中应监测患者生理状态,进行麻醉效果评定,发生意外状况及改变麻醉方式要按规定流程进行,要由具备资格的医师负责谈话,落实查对制度。9.术后随访:麻醉师对患者术后麻醉复苏阶段的生理状态进行监测,对苏醒的判断有具体判断基本标准(意识状态、血压、呼吸状态等),应按规定时限去病区查看手术患者,并向责任护士交待注意事项,防止发生麻醉并发症,并做记录。10.加强对麻醉、精神性药品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管理与储存,做到“三专”管理(专人、专柜、专册、专用处方管理)有严格的使用管理规范与程序。11.对员工进行心肺复苏、“五机”“八包”等急救操作培训,做到知识不断更新,做到知晓掌握。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案”,有计划,有记录。

12.医护人员熟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内容要求,落实“科室防范医疗纠纷及事故发生的重点措施”。

13.医务人员每月学习《执业医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14.医师业务素质的提高是医疗水平提高的基础,通过每周岗位培训与学习,加强、弥补专业业务技术的不足从根本上提高医疗人员的专业技术的水平。

15.加强法制观念和法制意识,把好医疗护理关。增强责任感,树立牢固的防范意识,切实贯彻有关医疗事故处理的法律、法规,积极主动地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和依靠法律维护医院的正当权利,杜绝医疗差错或事故的发生。

16.严格医疗相关证据的管理,各种文字性的资料在书写时要字迹清晰,不得涂改。记录要全面,准确无误,规范合理,并保留完整的各种监测记录。17.改善服务态度、规范医护行为:医护人员应严格规范自身的医疗行为与自身形象,行为应符合医疗护理规范要求,在手术中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事情,不对患者的病情窃窃私语,尊重患者的人格,做到文明礼貌、稳重端庄、态度诚恳。18.每月召开质量与安全形式分析会,查找工作中不安全隐患,薄弱环节,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实施办法。

2014麻醉质控每月质控重点

一、麻醉医师分级授权管理及医师知晓度调查,麻醉病例书写。

二、麻醉前,麻醉后访视

三、知情同意制度的落实,麻醉计划的制定

四、术中管理机麻醉意外处理流程

五、麻醉药品管理,及麻醉处方书写

六、术后镇痛

七、全身麻醉技术操作规范及流程

八、椎管内麻醉技术操作规范及流程

九、手术风险评估及安全核查

十、输血管理

十一、术前讨论及疑难病例讨论

十二、麻醉效果及质量评价

2.麻醉科质控工作计划 篇二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对计算机及网络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数字化医院”的概念已经为广大医院所接受。麻醉临床信息系统作为“数字化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应用系统并覆盖麻醉医生全业务流的工作。随着国家新一轮的三级医院等级评审[1]的要求,对麻醉科 / 手术室的医疗质量控制及管理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如何借助信息系统平台提高麻醉医疗质量控制力度的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在2011年至2013年间,我院进行了麻醉临床信息系统和管理系统的研究、开发和优化,尤其是以麻醉质量控制为核心进行的系统优化设计使得医院对临床质量的管理从结果终末管理进入到预防和过程管理。

1.麻醉信息系统发展历程

俗话说“外科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可以看出麻醉医生在手术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传统方式下,麻醉医生需要对麻醉过程中各种监测设备上的信息进行手记笔描,术后根据术中的描记进行总结。手写麻醉记录费时费力,几乎占用了麻醉医生整个术中时间的10-15%,此外人工记录数据存在一定局限性,体现在麻醉记录单上的只是部分代表性数据,无法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对于回顾研究的数据提取和分析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不利于临床评估和科研。因此AIMS(anesthesia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2]应孕而生,AIMS是一个数学形式获取围术期相关信息的计算机系统。其中,术中麻醉相关信息的麻醉自动记录(Auto-mated Anesthesia record,AAR)是其重要组成部分。AAR首先由杜克大学医学中心麻醉系于1972年开始研究,于1972年用于临床。AIMS收集每一例要进行麻醉处理病人的信息,其信息的主要部分来自术中,AAR的应用改变了纸笔记录手术病人术中信息的传统方式。

近几年麻醉信息系统的发展已经脱离了单纯的人工记录转自动记录和生成各种表单,系统还需要通过数据集成和分析完成各种信息调用和共享、毒麻药品管理、消毒包耗品管理,临床质量管理和临床科研数据分析。

2.麻醉临床质控要求

自1989年浙江省率先成立麻醉质控中心以来,目前除江西省和西藏自治区外,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先后成立了临床麻醉质量控制与改进中心。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和领导下,卫生部麻醉质量控制与改进中心于2011年正式成立,并挂靠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由黄宇光教授任中心主任,并计划组建以全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麻醉质控中心负责人为班底的卫生部麻醉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麻醉质控中心作为我国医疗质量管理中的专业质量管理模式日益受到广泛认可。

麻醉质控中心旨在提升麻醉医师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提高麻醉质量和麻醉安全性以及改善病人满意度和降低麻醉风险,以期在为病人提供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和努力实现麻醉质量全面管理的同时,推动麻醉学科的整体发展。麻醉质控中心的管理工作从麻醉结构的群体调查着手,详细调查医院麻醉科的人员编制、科室建制、麻醉设备和麻醉工作统计等,并从调查结果分析中把握现状,针对薄弱环节,提出改善质量管理的计划。通过各类培训,提高麻醉医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适当的行政指令,完善麻醉学科建制。制定麻醉工作制度和诊疗常规,规范麻醉质量管理[3]。制定麻醉科基本装备要求,促进麻醉科设施和装备的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建立麻醉质控中心与各医院的信息网络。

由卫生部麻醉质量控制与改进中心牵头起草,全国各省市麻醉质控中心专家共同参与制定的《麻醉科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即将出台。该文件借鉴了美国麻醉质控中心所关注的麻醉质控指标及其定义并结合我国临床麻醉工作的实际情况。共有11个指标(包括定义)进入了麻醉质量的考核与评估范畴,它们分别是 :围麻醉期死亡率、围麻醉期心跳骤停发生率、麻醉期间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椎管内麻醉后严重神经并发症发生率、中心静脉穿刺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危重患者麻醉比率、非预期麻醉气管拔管后6小时内再插管比率、术毕低体温发生率、全麻气管插管拔管后声音嘶哑发生率、麻醉手术后新发昏迷发生率和红细胞回收比率。这些质控指标的制定是麻醉质量管理工作进入“数据时代”的标志,从结果上去评估麻醉服务的质量,为麻醉的结构管理和过程管理提供数据上的证据。

同时,“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明确要求建立麻醉质量中心数据库,以获得麻醉质量与安全相关数据 ;定期分析指标的数据变化趋势和原因,形成年度、季度、月度麻醉质量安全报告,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提高麻醉质量的各项措施。

3.质控平台建设框架

总体麻醉质控平台主要包含三层 :最底层为数据来源层,是质控数据的生产系统,如手术麻醉系统中的监测指标、不良事件明细等 ;术中质控的部分包含三方核查单、麻醉文书单的完整性等。中间层为数据存储层,目前规划了三个数据库,基础信息数据库(用来存储麻醉科室基本信息,如科室医生数量、职称、年龄、学历等),质控数据库(用来存储质控指标),平台字典库(用来存储接入医院的基本信息,如医院名称、用户管理、科室字典、麻醉方法名称等)。最上层为数据应用层即展现层,主要展现给客户平台的功能(见图1)。平台搭建成功的主要难点是标准规范体系的制定以及安全体系的保障。

(1)医院麻醉系统服务器,中转服务器,麻醉质控中心服务器(见图2)

医院麻醉系统服务器负责收集、记录医院麻醉收集信息,位于医院局域网内,由医院提供。

中转服务器负责提取医院麻醉手术信息并上报至麻醉质控中心服务器,要求该台服务器能同时访问医院麻醉系统服务器和麻醉质控中心服务器,由医院提供(需新增)。

麻醉质控中心服务器存放各医院上报的麻醉信息,并作为麻醉质控网站的数据源,为麻醉质控网站提供基本数据以做统计分析,由麻醉质控中心提供。

总之,整体架构在兼具性能和功能的基础上,合理的进行规划,在今后业务扩展或政策变更时,能够更好的具备适应力和扩展力,同时保障不同网络环境下的安全性和互隔离性。

(2)平台实现技术

将Windows Service部署在中转服务器上,安装oracle数据库,将设计好的表结构导入oracle数据库,用来存储从医院麻醉系统数据库获取的麻醉手术信息。每天自动获取医院麻醉手术的信息,如获取成功,再自动将数据写入到麻醉质控中心数据库,如果失败,会自动记录错误日志并邮件通知开发人员以方便处理异常 ;在将中转服务器的数据写入麻醉质控中心服务器的过程中,同样也会记录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异常并邮件通知。具体数据流如图3所示。

4.以质控引导麻醉系统的设计调整

麻醉信息系统是实现智能化质量提醒、预警、量化评分和质量上报的支撑。根据国内临床麻醉实际运行的特点与三级医院等级评审麻醉部分的要求,我们在系统设计和优化时将其拆分成六个部分,分别融入到信息系统中。

4.1诊疗和管理规范化程序 (SOP) 模块 :首先根据相关的法规、规范和医院的标准,借鉴国内外较为成熟的麻醉质量标准,制定麻醉科诊疗和管理的SOP,该SOP为下述各量化评分管理模块的基础。

4.2病历质量模块 :量化围术期访视、诊疗方案、会诊和抢救,以及三级巡诊制度的落实情况,对于病历的完整性与规范性进行严格的控制。

4.3临床合理用药及量化模块 :提供术中用药分析和监测参数出现异常前后,以及术前、术后和会诊的诊断和治疗用药分析。

4.4不良事件上报模块 :根据麻醉科的规章制度,要求一线麻醉医生将不良事件进行无责制上报,保证事件的有效上报与有效分析。

4.5环节质量量化模块 :对病人围麻醉期过程的质量如麻醉相关的不良事件和生理参数显著波动等进行分级量化评分。

4.6终末质量量化模块 :诊断是否正确、及时和全面,治疗是否及时、有效和彻底,病人的康复和安全情况等进行分级量化评分。

5.系统应用后对科室管理方面的价值

医院花费近三个月时间完成了这套麻醉临床信息系统的完善和上线应用。突破了传统手工方式对医疗行为和病历质量进行质控、监测、评价,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了实时性很强的医疗质量管理中,全面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提高区域麻醉质量与水平

通过麻醉质控平台,全面有效监督区域麻醉质量与麻醉安全,定期分析监测指标的变化,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提高麻醉质量的各项措施。

提升麻醉医护人员诊疗水平

通过对质控汇总数据的分析,集中对医护人员进行指导操作培训,提升医护人员诊疗技能,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减少麻醉医护人员工作量

对于已安装麻醉临床信息系统的医院在上报质控数据时,数据来源于日常手术及麻醉记录,对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能够起到较好的保证作用,并能减少麻醉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

实时收集麻醉科基本信息、质控报告数据、加强手术麻醉过程中突发事件的预警与处理,并提供及时的麻醉指导,降低麻醉围手术期死亡率。

提高质控数据上报准确率

平台提供从麻醉临床信息系统中自动采集监控的医疗文书单、监测指标、不良事件相关内容,避免了手工上报的工作量及误报率。

辅助医生麻醉课题研究

通过平台收集的特殊病例共享以及共性病例,结合麻醉知识库,辅助麻醉医生进行特殊课题研究。

摘要:近年来,临床质量控制要求不断加强。临床的管理工作也从传统的人为管理,转变为人为管理加信息化系统管理。我院在麻醉信息系统建设时,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将质控数据要求融入到系统的客户化设计中,最终实现麻醉临床质量控制的预先性、过程性和全程管控。麻醉信息系统的建设助力医院迈向临床智能。

3.麻醉护士工作及其责任心探讨 篇三

【关键词】 麻醉护士;工作;责任心;探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医疗水平也在逐年的提高,医疗事故的发生率不断降低,为广大患者带去了幸福的福音。但是,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我们发现,部分麻醉护士对麻醉护理工作的重视度不够,工作的责任心不够强,在从事麻醉护理工作中态度不够端正,致使麻醉护理工作的工作质量比较差,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本文重点介绍了麻醉工作的重要性,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强化工作责任心的相关方案,希望相关人员在这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加强研究。

1 麻醉护士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当前,我们正面临着着传统医学模式的转型时期。由于传统的医学模式正在向着现代医学方向转化,使得一些比较新型的科室开始逐渐体现出其重要作用,麻醉科作为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独立的科室,在从事日常的麻醉护理工作时,日益凸显其工作的重要性。他们的麻醉护理质量不仅关乎着患者的贴身体验,与患者的痛苦感受息息相关,另一方面也与麻醉后手术的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从长远来看,也关系着医院的名声荣誉,与医院的长期发展不可分割。

1.1 麻醉科承担的工作比较琐碎,任务比较繁杂 从大的方面来说,麻醉护士需要从事的工作包括麻醉准备室的管理,麻醉恢复室的管理,对麻醉所需要的仪器以及相关设备的管理,对于贵重药品的管理以及各种麻醉数据资料的保管等等,从微观上讲,主要是对药品的管理,对相关物品的保管,麻醉工作所需要的大型设备的管理以及维修,麻醉相关数据资料的统计管理以及感染管理。显然,后一种分法更为细致和具体,也更加体现出了麻醉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直接与病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1.2 麻醉护士的工作性质比较复杂,责任重大 比如,就麻醉物品的管理而言,随着人们对清洁卫生等要求的提高,一次性的物品大量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以及麻醉工作的临床使用中,医院会使用一次性麻醉包、一次性输液泵、一次性气管导管等,这些属于麻醉准备室的工作,通过麻醉护士的管理,不仅保证相关物品及时供应,更能有效防止麻醉物品不必要的流失,提高物品的使用率。而就患者来说,麻醉护士在麻醉工作前加强对患者的全面了解是提高护理工作的关键,更是直接影响着手术治疗效果。以急诊室病人进恢复室的过渡期为例,在一名急诊病人即将转入恢复室之前,麻醉护士首先要对病人的基本情况做简要的了解,从而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安排相应的检测设备。因此,麻醉护理工作是细致而又琐碎的,但其重要程度又是非常高的,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病能否及时得到诊治,在恢复阶段能否得到及时的观察与护理,所以只有加强对麻醉护理工作的重视与关注,才是提高麻醉护士工作质量以及工作责任心的关键。

2 加强麻醉护士工作责任心的相关方案及其具体运用

2.1 加强对麻醉护士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考核 近几年来,在我国现代医学模式逐步形成的过程中,我国的医学领域越来越认识到麻醉科的重要性,而加强对麻醉护士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考核则是提高麻醉科水平的重点。一方面,在对麻醉护士进行聘用时,医院要从长远的角度出发,优先任用一批麻醉护理工作经验比较丰富,护理知识比较完善、综合素质比较高的护理人员。只有从源头上提高医院麻醉科的总体护理水平,才能够为医院的长远发展以及向现代医学模式的成功转型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在對麻醉护士进行考核时,要采取定期考核制,并且尽量科学地降低考核的周期,这样就可以极大地调动麻醉护士的工作责任心以及对工作的负责意识,养成兢兢业业工作的良好作风。同时,要注重对麻醉护士综合素质的考核,考核的标准要尽量全面,要侧重于患者的感受和体验,从民意的角度加强对麻醉护士的监督和管理。比如,在考核中,适当增加患者反映所占的比重,把患者的监督直接与医院的制度化管理和间接的监督结合在一起,双重考核,双重保证,从而为医院的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营造严谨踏实的工作环境,也为麻醉护士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

2.2 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麻醉护士从事的工作涉及的方面比较广,不仅包括麻醉物品、药品的整理与管理,及时检查药品、物品的使用和处理情况,节约医院的人力资源,提高药品的使用率,同时还有对数据资料的统计管理,对病人的观察管理以及相关麻醉仪器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甚至还包括对麻醉感染管理等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因此,在调动麻醉护士工作责任心的方面,要从完善管理制度做起,针对每一个工作细节制定相应的工作标准,为麻醉护士开展工作制定一个清晰而且务实的标准和尺度,方便他们可以正常的从事工作,比如,明确要求麻醉护士每日备齐次日所需的麻醉准备物品和药品,特殊的价值较高较贵重的物品采取当日使用当日发放的方法,对柜中的麻醉物品进行定期甚至是每天检查,保证物品或者药品的齐全,并且要定期检查物品以及药品的有效期等等,把所有的细节管理问题落实到管理制度中去,形成一个比较规范严谨的管理方案,将对调动麻醉护士的工作责任心起到很好的约束作用,从而建立起一个比较完善的约束管理机制。

3 总 结

总而言之,加强对麻醉护士工作的重视,提高麻醉工作在护理工作中的地位,是促使我国医院向现代医学模式转型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医院护理质量的关键性举措。只有提高对麻醉护士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从制度中约束麻醉护士的工作行为,为麻醉护士从事护理工作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才会极大地调动麻醉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张杏娟.护理工作与医疗质量重庆市护理工作者座谈会纪要[J].重庆医学,1980年01期.

[2] 洪琳.舒适护理运用于手术室护理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2年08期.

4.质控工作计划 篇四

一、健全医疗质量控制体系

医院医疗质量控制体系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质量管理职能部门、科室质控小组和各级医务人员自我管理的四级管理体系。

(一)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院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院长负责,成员由业务副院长、质量控制科、医务科、护理部、门诊及临床、医技、药剂科等相关科室主任组成。

职责:主要是负责制定全院医疗质量控制目标、任务,并建立和不断完善关于医疗质量控制的规章制度和医疗质量考核标准;组织、实施全院医疗质量检查工作。

(二)质量管理职能部门:质控科牵头,组织医务科、护理部、门诊、医院感染科等对各科室质控情况进行及时全面监督管理;定期进行医疗质量的检查评比并提出奖惩意见;并对医疗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要求及整改意见。质控科每周二参加科室早交班,每周三组织业务查房,发布质控报告,提出医疗质量改进的建议并追踪落实;每周一发放学习资料,每月一次“三基”考核。以上结果均与绩效工资挂钩。不定期聘请上级医院高年资、高级职称人员来我院讲课,对我院新进人员进行培训,组织我院业务学习,加强业务培训 ,提高我院整体业务水平。

(三)科室质控小组:各临床、医技科室设立质控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质控医师、护士、药师等人组成。科主任是科室医疗质量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对质控小组的工作进行指导、监督。

职责:制定切实可行的科室质量管理目标、任务、措施及评价方法,对本科室医疗质量工作进行自查、总结、上报;督促落实各项医疗法规、规章制度,发现医疗安全隐患及时纠正;完善科室质控工作的记录及登记,

对各种质量指标做好统计、分析、评价;结合本专业特点及技术水平,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疾病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急救预案。

(四)个人质量管理:临床医生、护士、医技人员等医务人员是医疗行为的具体操作者,是质量管理的第一道关口,是质量管理的重要保证。

职责:规范执行疾病诊疗常规和各项技术操作规范,认真规范填写各种医疗文书,确保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并为此负责。

二、明确职责,切实负责,履行岗位职责及工作制度

让各类人员了解自己的工作内容、范围、义务、权利、权限。将工作职责分发给各类工作人员手中,并组织进行学习,使每个医务人员明白在自己的岗位上必须尽什么样的义务,工作权限是什么,什么时候该请示、汇报等,准确定位, 将责任明确到人。

三、建立、健全并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以保证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落实,并根据质量管理要求完善落实其他相关制度。

(一)首诊负责制度。

(二)三级医师査房制度。

(三)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四)会诊制度。

(五)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六)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七)术前讨论制度。

(八)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九)分级护理制度。

(十)查对制度。

(十一)病历基本书写规范与病案管理制度。

(十二)交接班制度。

(十三)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十四)新技术准人及医疗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四、以病历质量为抓手,加强环节质量控制

各级医务人员要做好本职工作,科室质控小组成员要履行职责,切实负起责任,保证病历质量和医疗安全。

五、加强我院医务人员梯队建设

为从根本上提高我院医疗质量,使我院医疗质量得到持续发展,按照我院制订的相关制度,加强“三基三严”培训,加强临床导师制度的督察落实,加强我院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和规范化培训。

六、建立、健全考核体系

根据医院实际,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将对全院医疗质量负责;医务部对医疗质量进行检查、考核;质控科对医疗质量的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进行检查、考核;对考核结果和科室的绩效工资挂钩进行奖罚。

5.2017质控科工作计划 篇五

患者安全是全球关注的重要问题,提高医疗安全必须关注系统改进,为了最大可能地通过合格的员工利用正确的方法为合适的患者提供及时、安全、有效的服务,建立一个更安全的医疗系统,促使全院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按照质控办三年规划及质控办岗位职责,结合2016年质控工作的经验总结,现制定2017年工作计划如下:

一、完善医疗质量控制方案。

为了达到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全员参与、全部门控制、全过程控制,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首先要健全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网络,如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督导组、科室质控小组。在原有科室的质控成员中筛选出组长,进一步完善院内质控网络。

二、加强合理用药,控制药占比。

针对我院2016药比超标具体情况,根据各科2016年实际完成的药比指标数为依据,制定各科各项药比指标。在抓好服务质量与医疗质量的同时,控制药比在规定范围内,与超标科室沟通药比高的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力争2017年能够达标。

三、加强病历质量管理与监测。

1、病历文书书写质量(包括检查申请单)。由于2016年7月我院更换信息系统软件,需要一段时间的调试,期间各科室病历文书书写质量明显下降,特别是医学检查申请单书写的不规范,导致放射科、检验科等职能科室工作延后,但是我科在这几个月努力收集各方面信息,找出医学检查申请单书写不规范的原因,与各科室开会探讨,已经改善大部分不规范的地方,但仍存在不足之处,在接下来的一年,配合信息系统的完善,我科将会把该项工作做好,方便临床工作流程。

2、病历首页填写质量与编码录入。总结中提到该问题是医疗质量管理一个薄弱环节,但在新的一年,质控科将会定期召开科室主任会议,强调病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更加认真注重病历首页的检查,发现问题将严厉批评甚至处罚当事医生,争取该板块工作有所进步。

3、出院病历归档。我科将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设立科室质控分,对未归档病历的科室医生扣分,最终会扣到相应医生的工资中,以此来促进病历及时归档。

四、加强手术及日间手术质量控制。

联合临床药学部门对运行病历中手术预防用药的正确性进行点评,防止抗生素滥用,针对我院实际情况,主要对妇产科剖宫产手术预防用药进行监督,力争明年达到规范。查看手术记录,对病历上的不规范进行整改,力求手术病历质量过关。

五、加强临床路径质量管理与监测。

对于临床路径这块工作,存在漏报、医生不重视等现象,我科不定期与科主任举行临床路径会议,强调临床路径的重要性和鼓动医生上报临床路径的积极性。逐渐在科室设立病案管理人员,即监督临床路径人员,有临床路径的讲课将积极派相关医师参加,对于有外出学习进修的人员,多注意大医院临床路径的做法思路,多向大医院学习交流

六、加强重症病例质量管理与监测。

争取每天早上参与科室查房,听取科室医护人员心声,对各科危急值有一定概念,通过信息系统知道每天医院的重症病人数及具体病情发展,多下临床学习了解,参与科室重症病人讨论分析,掌握重症病人重症程度,出现问题及时解决,找出解决办法再请示上级院长。

七、加强传染病报告质量管理与监测。

加强住院部医生诊断传染病的意识,要结合临床和医技科室如检验科、放射科等观点看法,若医生与医技人员判断不一致,应展开讨论,住院病人统一住院部医生上报,医技部门负责通知医生是否检查出传染病,但最终诊断还是住院部医生结合临床定夺。加强医生上报传染病的意识,2016年上报工作基本圆满完成,新一年希望能再接再厉,做到不漏报、误报一例。

八、加强医疗不良事件监测。

完善相关医疗不良事件监测制度,对于上报的医疗不良事件及时及时组织讨论,制动应对措施。加强医疗不良事件监测管理的宣教工作,制定医疗不良事件应急预案,加强医生上报意识。

九、定期组织开展质量检查、分析与反馈。

每月定期进行业务查房,找出临床科室的需求,尽量简化临床工作,减少临床科室工作量、方便医生工作。

十、进一步完善质控组织架构,加强质控工作人员的培训,提升质控人员综合能力。多关注大型质控讲座,听取多方建议,思考总结出适合本院实际的质控管理。

十一、不断推进质控信息化管理。

信息系统正在逐渐完善,各部分工作也能通过信息系统落实,这极大方便了质控部门工作。扩大信息系统的覆盖面,是我科必需继续跟进管理医疗质量的重要渠道。

6.护理质控的工作计划 篇六

一、 护理质量控制体系:

质控科、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科室质控小组----全体护士共同参与的护理质量控制体系,落实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不断完善护理质量控制工作。

二、 护理质量管理方案

(一) 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标准与工作流程

1、结合医院医疗质量控制方案,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考核标准,每月进行一次护理质量综合考核,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2、充分发挥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作用,明确各委员会工作分工及职责,确定各科护士长为护理安全管理责任人,全面加强患者安全管理,确保护患人身安全及病区财产安全。每月召开护士长例会进行护理质量检查反馈分析会,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并要求各病区护士长对查出问题进行整改,护理部对各病区整改结果进行跟踪评价,每半年以多媒体形式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一次“护理质量与安全”分析讲评,以增强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3、大科护士长每周对管辖科室进行护理质量检查,对存在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提出整改方案,并及时反馈各病区护士长,要求病区护士长及时加以整改。

4、病区护士长做到每日检查护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病区质控小组每月进行护理质量检查,对查出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加以整改,并对整改结果进行跟踪评价,并做好记录。

5、建立检查、考评、反馈及奖罚制度,建立可追溯机制,护理部人员经常深入各科室检查、督促、考评,并及时反馈。

6、加强护理安全监管,科室和护理部定期进行护理安全隐患排查及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从科室及护士自身的角度分析发生原因,应吸取教训,提出切实可行的`防范与改进措施。对同样问题反复出现的科室及个人,追究护士长管理及个人的有关责任。

7、不断修订、完善和补充和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工作程序及各项护理质量考核标准,为临床一线护理人员提供工作标准和指南。

8、加强对全院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教育和护理安全教育,护理部将举办护理安全管理培训,做到护理安全人人知悉、人人掌握、人人执行。

9、修订完善20xx年护士培训计划,加强基础理论学习和技能操作培训,护理部及科室每季度对45岁以下护士进行三基三严理论知识及规章制度考试、每半年进行操作技能考核,合格率达100%。对不合格人员进行补考,达到合格为止。

10、严格执行临床护理告知程序,制定健康教育手册,提高护士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水平,确保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护理服务高效、安全。

11、加强对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护理查房制度等护理核心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力度,强化患者安全管理,从环节质量、过程质量入手,杜绝护理安全事故的发生。

12、落实质量工作计划的实施,确保各项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如期开战,并达到预期目标。

目标一:基础护理合格率≥90%,一级合格率≥90%,危重病人护理合格率≥90% 落实措施:

1、护理部每月对全院各护理单元进行全面质量考核检查,并下发整改通知单及时反馈,科室内积极进行分析、查找问题与改进,护理部负责落实整改追踪。

2、护士长每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目标二:急救物品完好率100%,急救设施完好率100%

落实措施:

1、规范抢救车交接记录,急救药品、物品各班认真交接,用后及时补充,做到“五固定”。

2、毒麻药品专柜、专锁、专人保管,班班交接、双人签字;高危药品专柜或定位放置并有明显的标识。

3、抢救车、毒麻药品、急救器械及设备由科室专人负责,每周检查1次,护士长负责督导检查并签字。

4、护理部每月检查、考核。

目标三:年褥疮发生次数0(特殊情况例外)

落实措施

1、加强重病人护理,卧床病人建立压疮预警表及翻身卡,床头交接皮肤情况并认真、如实记录。

2、护士长每日督促、检查。

3、护理部抽查。

目标四: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5%,消毒隔离合格率≥100%

落实措施:

1、严格区分治疗室、换药室的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2、加强三基培训,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化。

3、护理部定期检查、每半年进行考核。

4、院感科定期做好各项监测工作,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5、严格执行一次性医用物品分类收集、统一储存和处理。

目标五:健康教育覆盖率100%,知晓率≥80%

落实措施:

1、各科室备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及标准健康教育的指导书,供各级护理人员学习和应用。

2、填写健康教育评价表,按患者在院的不同阶段进行健康教育。

3、护理部进行督导检查,了解病人教育情况,检查评价记录。

目标六:护理病房病人满意度≥90%

落实措施:

1、 护理部及科室每月发放“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

2、 科室每月征求病人对护理工作意见,及时反馈并改进。

3、 病房护士长每周征求病人意见,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4、4008热线对出院患者进行随访,并将结果反馈至各科室,要求各科室对照自身存在的问题积极改进。

5、发生患者投诉时科室应及时调查了解并给予解答,情节严重或造成患者严重后果的按医院规定处罚、

目标七:护理文件书写规范合格率≥95%

落实措施:

1、按照青海省护理文件书写要求统一书写。

2、各级人员会使用护理电子病历书写系统。

3、护理文件书写要求及时、准确、客观、完整。

7.麻醉科质控工作计划 篇七

【关键词】 生化室;室内质控;误差范围

【中国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448-01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检验科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近年来卫生部相继出台的实验室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说明检验科越来越受重视。检验科的核心是检验质量,那么结合卫生部一系列文件,怎样才提高检验质量,毫无无疑问的是,首先要做好室内质量控制,尤其是要预防项目失控,做好失控的原因分析及处理,从而控制测试项目的稳定性。这就要要求质控品每个项目要有合理的控制限,换言之就是要有允许误差范围,合理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以下我就结合我科的实际情况谈谈生化的室内质量控制。

1.生化室内质控概况

生化室内质控是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保证每个生化实验样本测定结果的可靠性,测定结果的可靠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精密度高,即测定结果的重复性好,实验室每天测定的结果变化很小,主要是消除或减少随机误差造成的影响,这主要靠健全的室内质控体系来保障;另一方面是准确度,即测定结果正确,接近真值,主要是消除或减少随即误差造成的影响,这可以通过选用好的测定方法,进行正确校准及参加室内质控活动来保证。以上两点并不是孤立的,精密是准确的基础,没有高精密度的的定结果,就无从谈准确度,因此实验室要想获得可靠的结果,建立一套健全的室内质控系统是一切质量工作的基础。

2.生化室内质控存在的问题

生化室内质控存在的问题有很多,失控信号的出现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操作上的失误、试剂、校准物、质控品的实效等等,以及采用的质控规则、控制限范围、一次测定的质控标本数等等。失控信号一旦出现就意味着与测定质控品相关的那批病人标本报告可能会被作废,因而我们必须要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并及时的给予对策,这样才能保障检测控制实验室测定工作的精确度,提高常规测定工作中批间和批内标本检测的一致性,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3.处理常见生化室内质控问题的对策

为此我们在做室内质控的准备工作及做的过程中要规范,并且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1 试剂:随着试剂的商品化,国内国外试剂竞相上市,总体来讲国外试剂在质量上要优于国内产品,但不否认在某些项目国产试剂的质量也可达到国外试剂水准。但国外试剂的价格昂贵却又让有些医院望而却步。总之一种新试剂来后,一定要做以下几个实验:试剂的稳定性试验,线性回归试验,批内批间变异系数,试剂的选择同时还涉及到方法学的问题,不同试剂代表不同的方法。其参考值也就有所变化。所以这就要求试剂厂家尽量提供国际单位和适应范围较广的参考范围,从而选择适合自已仪器的试剂。

2 操作人员: 操作人员一定要经过,一定时间的专业培训,包块基础理论及仪器操作,目前与之相应,出台了大型議器上岗证的考试,有必要使每一人操作人员都要通这种考试。且每次操作都应严格按照科内的作业指导书进行。

3 仪器的稳定性及维护: 这也是做好生化质控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日常把生化仪维护好了,然后定期有专业工程师的保养及检测合格,才能保证仪器的稳定性,才能保证室内质控的稳定,反之,室内质控的稳定也能反应仪器的稳定。

4正确选择质控物和参考血清也是做好生化质评必不可少:现在卫生部有明确的要求,质控物一定要选人血清基质的,且稳定性要好,一般大家都选用干粉质控,这就要求我们每次溶解质控器时,测量容器要准确,操作步骤要规范,溶解过程要完全按照说明书上进行,一般要避光溶解30分钟,然后混均,分装,如果允许建仪,每次质控物的溶解由专人负责,以减少人为误差,且每次溶解的质控物,不要太多,一般溶7~10天的用量,质控物最好不少于两个水平。

5如实记录质控数据:分析失控原因,填写失控报告,为此,我们科特制定了质控三级管理制度,分别是主任每月检查一次,二级室主任每周检查一次,下设质控员每天协助操作人员做好质控,分析失控原因,以达到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

4.小结

有了以上几点质量保证,合理利用卫生部实验室管理办法,及质控规则,我们的室内质控越来越稳定,且能真实的反应当天的实验数据及仪器的状况。当然,就算每次测定的质控值都在控制范围内,但由于随机误差的存在,不可能保证每个分析结果的在控。因此就要求我们每个实验工作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检验水平,使我们给患者做出的检验结果尽量接近真实值。

参考文献

[1] 吴秀茹, 李爱华, 黄燕. 生化室内质控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 齐鲁医学检验 , 2006,(03) 

[2] 赖舒华,冯玉芳. 生化室内质控法的改进[J].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 1995,(02)

[3] 赵唯信, 扎西拉旺, 崔云. 生化室内质控工作中的几点体会[J]. 西藏医药杂志 , 1999,(01)

上一篇:有关空白离婚协议书下一篇:民族团结小学生演讲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