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大豆疫情防控措施

2024-10-21

进口大豆疫情防控措施(共12篇)

1.进口大豆疫情防控措施 篇一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我市可能出现的核酸阳性食品事件,切实防范冷链食品疫情传播风险,保障公众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印发了《市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从三方面指导疫情应急处置和预防准备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应急指挥体系。

核酸检测阳性冷链食品应急处置工作由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领导,进口冷链食品监管组牵头协调,市直及驻各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开展。各县区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及其冷链食品工作机构在各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具体负责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二是加强预防和监测。

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督促进口冷链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严格执行《关于进一步加强进口冷链食品管控的通告》要求,强化进口冷链食品管控;要加强冷链食品疫情监测,对重点场所、冷链食品、直接接触食品的贮存容器、工具、设备、环境及从业人员不间断开展核酸检测;各县区、各有关单位应选取有资质的核酸检测机构,按照相关文件要求,规范进行冷链食品采样检测。

三是完善应急响应措施。

《预案》建立了初筛阳性和复核阳性两级应急响应体系,并规定了相应应急响应措施。针对初筛阳性的情况,辖区冷链食品工作机构要将核酸阳性物品信息迅速逐级上报至省疫防办,并送省疾控中心进行阳性复核。同时,市、辖区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及其辖区各有关部门立即对可疑冷链食品开展溯源调查、产品及场所管控、接触人员防控工作。针对复核阳性的情况,各有关单位要按自身职责严格开展信息确认和通报、产品和场所管控、接触人员防控、产品无害化处理、运输车辆消毒、存放环境消毒、应急监测、信息、社会秩序维护、防控措施评估等工作。

2.进口大豆疫情防控措施 篇二

深圳作为我国重要的入境口岸城市之一, 在200年5月即受到疫情侵袭,先后经历了输入性病例、二代病例、本地病例、聚集性疫情、流行高峰、重症病例、死亡病例、流行后期等疫情阶段。 根据《 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调整部分法定传染病病种管理工作的通知》( 国卫疾控发[2013]28号) 要求,2009—2013年甲型H1N1流感和其他季节性流感各自的统计规则不变,自2014年起,甲型H1N1流感统一纳入季节性流感统计汇总。 流感病毒是一种不断变异的病毒,易造成大流行,为积累防控经验, 作者特对深圳市近年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的疫情特点及流行前后的防控工作进行专项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通过国家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甲型H1N流感专报系统、深圳市疾病控制信息管理系统、深圳市法定传染病疫情综合分析、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业务技术报告获取疫情及防控工作资料。

1.2聚集性疫情标准1周内,学校、幼儿园、工厂等集体单位中,发生3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均作为聚集性疫情通 过深圳市 疾病控制 信息管理 系统进行 网络报告。

1.3统计学分析使用excel2010、SPSS15.0统计软件对数据分别进行描述分析和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

2结果

2.1疫情概况2009年5月28日 , 深圳市报告首例输入性病例。 按照发病日期统计,2009年报告1 982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 , 发病率为22.42/10万 , 死亡5例 ;2010年报告179例 , 发病率为1.76/10万 , 死亡2例;2011年报告55例, 发病率为0.53/10万, 死亡2例; 2012年报告4例,发病率为0.04/10万,无死亡病例;2013年报告144例 ,发病率为1.36/10万,死亡4例。

2.2流行特征

2.2.1性别年龄分布报告病例中, 男性1 376例,女性988例,男女性别比为1.39∶1。最小年龄为1月龄,最大年龄为85岁。 以5~19岁年龄组报告数最多( 1 499例) ,占病例总数63.41%。

2.2.2职业分布报告病例中以学生 、 散居儿童 、 工人、托幼儿童等为主,其中学生1 317例( 55.71%) ,散居儿童236例( 9.98%) ,工人223例( 9.43%) ,幼托儿童196例( 8.29%) 。

2.2.3重症病例2009年共报告155例重症病例 , 均为1 1、12月报告 , 首例重症病例的发病时间为1 1月1日 , 重症病例年龄介于3月 ~64岁之间 , 年龄中位数为7岁 ; 职业分布以学生 ( 57例 ) 、 散居儿童 ( 34例 ) 、 幼托儿童 ( 25例 ) 为主 。 2010年报告14例重症病例 , 均为1月报告 , 年龄介于1 ~64岁之间 , 年龄中位数为3 9岁 。 2011年报告5例重症病例 , 均为1 、2月报告 , 年龄介于9~76岁之间 , 年龄中位数为5 0岁 。 2012年报告1例重症病例 ,5岁 。 2013年共报告9例重症病例 , 年龄介于2月 ~62岁之间 , 年龄中位数为8岁 , 集中在3 -5月报告 。

2.2.4死亡病例2009年5例死亡病例中 , 男性3例 , 女性2例 , 年龄介于7 ~22岁 ; 职业分布为学生3例 , 商业1例 , 工人1例 ;11月2例 ,12月3例 ; 均无慢性基础性疾病 。2010年2例死亡病例均为女性 , 年龄分别为2岁 、8岁 , 职业分布是散居儿童和学生 , 均发生1月 ; 均无慢性基础性疾病 。2011年2例死亡病例均为男性 , 分别为5 0、56岁 , 均发生在2月 , 均具有慢性基础性疾病 。 2013年4例死亡病例中 , 男性2例 , 女性2例 , 年龄分别介于8 ~62岁 , 年龄中位数为3 4岁 ,3月3例 , 4月1例 , 仅1例具有慢性基础性疾病 。

2009—2013年 ,全市共报告13例死亡病例 , 以无慢性基础性疾病的病例( 10例) 为主。

2.2.5聚集性疫情2009—2013年报告的甲型H1N流感聚集性疫情分别为251、6、11、0、23起。5年共291起疫情中,学校和托幼机构共报告270起,占全部疫情的92.78%。 2009年8月17日报告首起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疫情,9月开学后出现聚集性疫情的高峰,随后3个月疫情仍表现非常活跃。2010、2011年出现零星的聚集性疫情,2012年无聚集性疫情报告,2013年3、 月份聚集性疫情表现小幅活跃。 各年的报告情况见表1聚集性疫情报告的发病人数为3~41人,中位数5人;暴露人数14~7 959人, 中位数50人; 罹患率为0.02%~ 9.68%,中位数3.45%;疫情持续时间为1~30 d,中位数为3 d。 疫情发生报告时间间隔与疫情持续时间呈正相关( r=0.598,P<0.05) , 与罹患率 呈负相关( r=-0.178 P<0.05) 。

2.2.6流感样病 例( ILI) 监测2009年全市共IL 221 552例, 门急诊就诊病例总数3 137 273例,ILI占门诊病例百分比( ILI%) 为7.06%。 ILI主要集中在0~1岁儿童, 占70.7%( 156 622/221 552) 。 2009年全年的ILI%高于前5年的监测结果,2月初异常升高, 短期内迅速下降,自3月上旬始ILI%又逐步上升,接近前5年同期平均水平, ILI%于6月底出现升高,并超过前5年的平均水平,于7月初达到高峰,其后8—11月份持续在较高的水平并超出警戒线,分别于9和11月份出现高峰 ,12月ILI% 有所下降 。 2010年全市ILI% 为5.43% ,2011年全市ILI% 为4.69% ,2012年全市ILI%为4.15%,2013年全市ILI%为4.31%。

2.2.7病原学监测2009年全市共采集日常监测ILI咽拭标本5 144份,分离出1 306株流感病毒,阳性率为25.39%,其中以479株季节性H3N2亚型( 36.68%) , 450株甲型H1N1亚型( 34.46%) 为主。 我市2009年1、 2月份以B型流感病毒为优势株( 以Victoria系为主) , 3—5月份B型和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 交替流行 , 6月份季节性H3N2流感病毒逐渐增多并成为流行的优势株, 进入8月份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陆续出现,并在9—12月份成为流行的优势毒株,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持续较高。 2009年与前3年的病毒分离情况有所不同,毒株的型和亚型间交替出现频繁。2010年以甲型H1N1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 以Victoria系为主) 为优势株,3和7月份流感活动水平较高,其他月份活动水平较低。2011年流感活动的季节性与往年不同, 以甲型H1N1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 Victoria) 为主要优势株,1、2月份甲型H1N1流感病毒较多,3月份乙型流感病毒较多,9月份季节性H3N2流感病毒较多,12月份出现较多的乙型流感暴发疫情。 2012年以季节性H3流感和乙 型流感病 毒 ( Victoria系和Yamagata系) 为主要优势株。2013年以季节性H3、甲型H1N1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 Yamagata) 为优势株 , 其中3—6月份流感活动水平较高,以甲型H1N1流感病毒为优势株。

3讨论

新型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起源境外, 在疫情尚未进入国内时,媒体监测是首要工作,同时应充分掌握WHO的防控策略[4],收集详细的资料能为风险评估及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纵观此次大流行,结合病原学监测、病例及聚集性疫情报告情况分析,尤其在2009年深圳市面临了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的严峻挑战,2009年5月28日报告首例甲型H1N1流感输入性病例,7月2日报告首例本土病例,8月17日报告首起聚集性疫情,9月开学后发生在学校及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的聚集性疫情迅速蔓延,11月开始出现重症及死亡病例。 深圳市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在2009年流感大流行中经历了“ 防输入、缓扩散、减危害”等阶段[5,6,7,8,9,10]深圳市各级部门将甲型H1N1流感防控列为重点工作科学研判疫情,及时调整策略,积极落实分阶段的各项防控工作。 第1阶段:严防输入( 2009年4月30日— 月1日) 。 2009年4月30日,我国宣布将甲型H1N1流感纳入法定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进行管理,并纳入检疫传染病管理, 深圳市随即开始对入境可疑病例展开隔离和留验工作,采集病例样本进行检测,由定点医院对可疑病例进行集中收治, 对其密切接触者实施定点隔离观察, 对来自疫情发生国的入境人员开展健康随访,对可疑聚集性疫情进行调查处置,加强监测网络的运转,完善应急物资( 包括抗病毒药物、呼吸机、工作防护用品和消毒药械等) 的储备,积极向媒体发布疫情,并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普及防治知识。 第2阶段 :外防输入 ,内防扩散( 2009年7月2日—10月31日) 。 对前一阶段的“ 严防输入”有关措施进行调整随着疫情扩大,启用后备医院收治可疑病例,轻症病例治疗由住院治疗过渡为居家隔离治疗, 对密切接触者实施居家医学观察, 对入境人员的健康随访改为健康告知等。 并将防控重心逐步放在“ 内防扩散”上,包括增加防控经费和物资储备,强化集体机构的防控工作,重点加强对聚集性疫情的调查处置力度,有效落实隔离停课等措施,确保流感监测网络的高效、规范运转,设立24 h甲型H1N1流感电话咨询热线, 积极开展医务人员的专业培训, 大力加强健康教育和媒体沟通力度等。 第3阶段:加强重症病例救治,减少疫情危害( 200年1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 。 在“ 内防扩散”的各项措施基础上,进行以下调整:轻症病例居家治疗重症病例由定点医院收治,扩大定点收治医院数量,加大基层医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加强中医药救治工作,重点对重症病例和高危人群开展检测, 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分流流感样病例, 科学评估并确定疫苗优先接种对象, 全力开展公共服务人员和重点人群的疫苗接种工作,针对接种工作加强宣传引导等。2009年的分阶段防控措施有效减少了流感大流行对社会秩序、 卫生服务等的冲击, 但我们需要认识到对防控成本效果的评估是需今后继续深入开展的研究项目。

自2009年8月份起,我市疫情由输入性病例转为本地感染病例为主,在后期防控工作中,因只对暴发疫情及重点病例进行病毒检测, 而对散发轻症病例则不进行检测, 故甲型H1N1流感病例实际发生数远超报告病例数,因此本文未计算病死率。 重症病例及死亡病例临床症状较重,因鉴别诊断的需要须加强检测排查因此报告的重症及死亡病例亦一定程度能反映疾病严重程度。 在应对疫情的工作中,对重症病例的临床救治是重要的防控工作之一, 对具有流感样病例及早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奥司他韦) 能有效降低重症的发生风险[11]。 深圳市近年在应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中,推动医院将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奥司他韦) 列入基药增补目录,纳入社保报销范围,此举对由流感或禽流感病毒感染病例的救治具有非常有效的作用。

在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发生后, 我国迅速建立专病监测系统, 为全面评估新型流感造成的严重程度提供翔实的数据。 今后为更有效监测新型流感病毒造成的流行情况,我们应全面结合诊断病例、重症病例死亡病例、流感样病例监测、病原学检测、聚集性疫情等数据进行综合评估。

我市甲型H1N1流感疫情于2009年12月中下旬达到流行高峰后, 自2010年1月以来疫情逐步降低2010—2013年, 甲型H1N1流感逐渐成为季节性流感组分之一,在经历2009年大流行后,保持季节性流感流行规律。 在季节性流感防控工作中,我市重点加强疫情监测、技术储备、应急处置、联防联控、健康教育等防控工作。 我市在每年流感易发季节来临之前,针对重点场所、重点人群加强宣传教育,倡导市民接种流感疫苗。

作者声明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摘要:目的 分析深圳市2009—2013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特征,为今后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大流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9—2013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重点回顾分析2009年采取的防控策略。结果 2009年5月28日深圳市报告首例输入性病例,2009年报告1 982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发病率为22.42/10万,重症病例155例,死亡5例,发病率、报告病例数、重症病例、死亡病例均居5年的首位。2009年深圳市经历了疫情输入、扩散、流行高峰期,2010—2013年处于流行后期。5年累计报告病例中5~19岁人群所占比例最高(63.41%),学生占55.71%。2009—2013年全市累计报告291起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疫情,主要发生在学校及托幼机构,占92.78%(270/291)。疫情发生报告时间间隔与疫情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为0.598,P<0.05)。结论 该市应建立流感的全面监测系统,对重点场所、人群采取相应措施,根据疫情的不同阶段采取针对性措施能有效防控疫情。在流感大流行应对的实战中积累经验,并推动疾病防控体系的发展。

3.进口大豆疫情防控措施 篇三

为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保障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特制定本办法(试行)。

一、校园实行封闭式管理,仅开放校园正大门人行通道闸,校内通勤车和校领导及教职工自驾车全部由国际交流中心大门进入,并一律停放在国际交流中心停车场(开门时间为早 7:40 具体根据通勤车到校时间,晚 16:20 离校),其它大门一律关闭,正式开学后视情况开启其它校门。

二、校门口设置检测点,每日配置保安对出入人员进行逐一核查、体温检测、登记。

三、安保人员须佩戴口罩,对入校人员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登记报告,无湖北接触史和发热、咳嗽、呼吸不畅、腹泻等症状登记,且体温不超过 37.3℃,方可进入校园。

四、开学前师生不得提前返校。如有工作需要确需返校的教职工一律凭有效证件(身份证、校园卡等)进入校园,进校前必须进行体温检测,体温超 37.3℃不得进校。

五、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校,凡需入校办理有关业务的外来人员,须事先联系好学校有关部门,并经有关联系部门确认、出示有效证件、履行登记手续、测温后方可进入校园。

六、驾车进入校园的教职工,车上乘员均须出示相关证件,如有校外人员随行的,应出示有效证件并履行登记手续、测温后方可进入。

七、外来无关车辆、出租车、网约车、共享单车等一律禁止进入校园。

八、校园封闭管理期间,一律不举办大型活动;加强公共区域管理,体育馆、图书馆一律不对外开放;校内所有自动贩卖机、公用吹风机、公用洗衣机等停止使用(防止交叉感染)。

九、加强宿舍楼门禁管理,学生在开学前不得提前返校入住。

十、学生进校报到后,原则上禁止离开校园。如需离开校园应向本学院负责人报备,并凭有效证件出入,测试体温。

十一、师生在校园内需随身携带纸巾,用于手部清洗后擦拭;外出途中须佩戴口罩,进校时要接受检测人员测温,检查有无发烧等症状,必要时进一步确诊(体温检测超过 37.0℃的人员,实行记录跟踪,同时进行二次检测,超过 37.3℃的人员采取校内隔离观察措施)。

十二、学校服务单位将服务人员名单报备,由保卫处负责按人员信息每日放行入校,并进行晨检,其他人员一律不得入校。

十三、执行 24 小时值班制度,提高校内巡查频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置。

十四、与湖北有关联(去过或接触过去过湖北的人)的师生,需自觉居家医学观察 14 天,不要外出、不要到校。

为有效遏制新冠肺炎疫情在学校的扩散和蔓延,指导学校(幼儿园)科学有序地开展防控工作,切实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以下简称“学校”)开展防控工作,包括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及幼儿园。

二、开学前的防控措施

1、制定预案制度

学校须建立新冠肺炎疫情预防控制工作体系和工作制度,成立由校长、党组

织书记任组长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等组织机构,并明确专人负责,建立覆盖全员的疫情防控责任制,层层压紧压实全员疫情防控责任。

学校要坚持“预防为主”“精准防控”原则,在卫生健康部门的技术指导下,制定《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预案》,完善疫情报告、晨午检、学生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复课证明查验、教学场所的通风与消毒等制度。

2、开展师生健康排查

学校要建立排查制度、信息登记制度,明确处室、年级、班级管理人员职责,对全校师生员工的健康状况和行程动向逐一进行摸排、筛查,了解其外出史、接触史等关键信息。

重点关注假期有无到过疫情严重地区(湖北省或其他新冠肺炎持续传播的地区),有无与确诊或疑似患者接触等,做到追踪到人、登记在册、全面掌控,确保一人一档、一个不漏、一个不少。

通知当前身在疫情严重地区的师生一律推迟返校,具体返校时间等候通知。

对到过湖北(包括途经)及其他疫情严重地区的师生做好排查登记。

要求到过湖北(包括途经)及其他疫情严重地区的师生必须实行居家医学观察或集中医学观察不少于 14 天,对上述人员的密切接触者同时开展居家医学观察不少于 14 天。

3、开展防控教育

将疫情防控知识通过微信、短信、校讯通、校园网等途径发送给师生员工和家长,普及新冠肺炎的特征、危害、传播途径、防治办法等,引导师生假期居家不外出,不走亲访友,不聚会聚餐,不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例如公共浴池、温泉、影院、网吧、KTV、商场、车站、机场、码头、展览馆等。

4、杜绝聚集性活动

学校要切实防范因人员聚集带来疫情传染风险,在开学前一律不得组织到校活动和线下辅导,严禁各类违规补课。

要积极利用在线课程资源,推进线上教学,做到“停课不停学”。

5、做好个人卫生

师生返校途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要全程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减少接触交通工具的公共物品和部位。

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手肘衣服遮住口鼻,及时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液)洗手。

注意手卫生,未洗手不得触摸口、鼻或眼部。

6、做好防控物资储备工作

学校要储备足量的个人防护用品(外科口罩、手套、洗手液)、消毒剂(漂白粉、医用酒精)、体温计等。

抓紧准备并启用校内(或校外)医学观察隔离场所,落实好人员、物资、经费及处置流程等相关保障。

7、坚决减少出行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暂停顶岗实习安排。

对已在外顶岗实习的学生,一律停止实习,由学校协调实习单位做好学生观察与检测。

所有学校学生开学前均须自觉主动居家隔离两周,力争每个学生都能正常入学。

各校、各班级要安排专人每天与学生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及其家人的健康状况,掌握学生学习、生活及居家体育锻炼等情况。

8、开展环境整治活动

开展学校环境清理工作,将学校宿舍、食堂、教室、图书馆、自习室、公用水房、卫生间、垃圾桶站等场所的桌椅、楼梯扶手、门把手、水龙头等物体表面以及地面、走廊、教具等作为防疫消毒的重点区域。

每天及时清运垃圾,清洁卫生死角。

9、做好开学工作预案

每所学校均须拟订开学预案。

围绕开学后的工作,预案要细而又细、实而又实,细化到师生学习生活的每个环节、所有活动的时间节点,责任要落实到每个人。

要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把开学预案做得具体化、可操作、可落实。

要加强教职员工培训,开展应急处置演练。

各学校应于开学一周前将开学预案相应报送局基教科、职社科、幼教中心,以便备案审查。

三、开学后的防控措施

1、加强人员培训

学校要组织校医、保健教师及各处室负责人员学习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和疫情应急处置预案,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流程和各项制度,增强法制观念,依法依规开展科学防控。

2、开展体温检测

学校要密切监测师生员工的健康状态,落实晨午检制度,每日两次监测体温,住宿生在晚间增加一次监测体温,并做好登记。

体温(腋温)超过 37.3℃的发热者,须到学校临时隔离观察场所进一步问诊,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处置(处置方案和处置流程会同疾控部门另行制定)。

3、开展缺课登记

学校要严格执行学生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在每天下午 3 时前将学生因病缺课信息上报并查明因病缺课原因,预警信息要在 24 小时内完成处置并填写处置表。

对发生发烧、咳嗽等状况的学生,要及时到定点医院就诊,并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新冠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的隔离消毒工作;发现疑似病例应立即向市教体局及疾控部门汇报。

4、引导正确佩戴口罩

人员在密闭公共场所近距离接触过程中,要正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5、重点场所要通风消毒

加强学校卫生室(保健室)、教室、宿舍、图书馆、活动中心、食堂、礼堂、教师办公室、洗手间等活动区域的通风与消毒,可用含**.*%过氧乙酸或 3%过氧化氢或500mg/L二氧化氯的消毒液,按20ml/m3的量进行空气喷雾消毒,用含氯消毒剂如 84 消毒液、漂白粉、含氯泡腾片配制成浓度为 500mg/L~1000mg/L 的溶液对物体表面(地面、扶手、门把手、课桌椅、体育器材等人体常接触的物体或位置)进行擦拭消毒,作用 60 分钟后开窗通风,每日消毒两次。

卫生间、洗手池应配备洗手液或消毒剂。

每日至少早、中、晚打开门窗通风三次,每次通风时间不低于 30 分钟;学校还可通过安装机械通风设施,加快重点场所空气流通。

6、开展健康教育

开展多种形式健康宣传教育,普及新冠肺炎防控知识,稳定师生思想情绪,引导师生增强自我防控意识,做好个人防护。

要严格控制参加人员较多的会议、教学科研、文化体育、交流出访、竞赛、考试等聚集性活动。

落实手卫生,推行师生员工勤洗手的防控策略,贯彻落实七步洗手法,尽量缩小活动范围。

四、发生疫情时的防控措施

1、及时隔离送诊

发现师生员工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要求其佩戴口罩,及时隔离、及时报告、及时送诊,并做好相关记录。

送至医院诊治时,做好防护措施,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2、做好疫情报告

若被诊断或疑似为新冠肺炎患者,学校应立即报告当地政府、疾控部门和市教体局,并配合卫生健康部门做好疫情的控制和病人的救治,落实卫生健康部门提出的防控措施。

3、协助开展疫情防控

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和疾控机构出具的传染病防控意见书,学校根据卫生健康部门建议,必要时采取班级或全校停课等措施。

学校应接受卫生健康部门的调查、采样、密切接触者筛查、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反映有关情况。

如有师生员工被确定为密切接触者,学校应安排相对独立的指定场所开展隔离或集中医学隔离,并与密切接触者管理人员取得联系,掌握师生员工健康随访情况和解除日期。

相关人员符合解除条件后方可返校。

4、出具复课证明

师生员工病愈或隔离期满后,须持医院病愈返校证明到学校卫生室(保健室)复核确认登记,持有校医(保健老师)出具的复课证明方可回教室上课。

5、加强通风消毒

学校要加强教室的通风,并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下,做好重点场所和物品的终末消毒。

五、应急保障

1、信息保障

学校要建立健全并落实新冠肺炎疫情信息收集、传递、报送、处理等各环节运行机制,完善信息传输渠道,保持信息传输设施和通讯设备完好,保持通讯方便快捷,确保信息报送渠道的安全畅通。

2、物资保障

学校要建立处置新冠肺炎疫情的隔离场所,积极筹措防疫物资,确保口罩、消毒液、红外测温仪、手持温度测量仪等基本防疫物资采购、储备到位,为妥善处置新冠肺炎疫情提供物资保障。

3、资金保障

学校应安排充足的应急资金,保证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所需。

4、人员保障

学校应加强卫生队伍建设,开展新冠肺炎疫情的专业知识培训,为应急预案的启动提供人员保障。

开学后,学校须实行 24 小时值班值守和领导带班值班制度,确保通信畅通,确保应急处置迅速高效。开学前,学校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本校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方案,建立健全防控指挥体系和工作机制,将“局领导挂联学校,校领导挂联班级,班主任与科任教师挂联学生”三级防控网络及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

市教育局、市教体局将对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准备、落实情况进行验收

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学校疫情防控措施 3

依据教育部和省市县关于做好 2020 年学校春季开学有关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切实把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保证开学复课平稳有序进行,特制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知识,提高广大师生的防控意识。

2.完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信息检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学校的发生和蔓延。

二、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

(一)开学前

1.通过学校公众号、QQ 群、微信学校班级工作群等宣传途径,及时传达中央、省、市、县关于防控疫情的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大力宣传、普及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相关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公共卫生意识和防治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值班和保安人员每天两次体温测试并做好记录,保安上岗执勤必须佩戴口罩,严格控制进校人员。

3.学校制定并实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并进行应急演练。

4.校医提前购置测温枪、体温测试仪、口罩、消毒物品等,为开学前做好充分物资储备,并做好防控疫情工作台账。

5.疫情报告小组每日按照工作流程按时上报统计报告。

6.开学前对校内环境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清洁消毒工作。

(二)开学后

1.继续开展防控宣传和监测工作。加强日常监测,班主任负责每日入校晨午检,及时上报学校。发现疑似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教室、办公室、宿舍等公共场所加强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督促和组织师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

2.学生或教职工在校外出现发热(37.3℃以上)、干咳、乏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向学校请假,不得带病上学、上班。经医院诊断排除传染病后才能回校上课、上班。

3.学生或教职工在校内出现发热(37.3℃以上)、干咳、乏力等不适症状,及时向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汇报,并逐级上报。学生出现疑似或确诊传染病应立即由班主任通知医务室,并通知其家长,校医按处置流程进行处置;教职工出现疑似或确诊传染病,值班领导立即通知其家属,并按照处置流程进行处置。

4.坚持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落实晨午检制度,对发病学生及早隔离,学校各班级、各部门应严格按程序逐级报告,确保信息畅通。

5.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加强对发热病人的追踪管理,每日回访并记录发热师生身体情况,直至康复。

6.严格执行出入校门管理制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做好入校人员的信息排查和登记。

7、学校根据情况,及时向师生员工通报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三、应急处置流程

班主任负责本班学生,各年级组长负责本年级老师,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员工,一日两次测量体温。应急工作处置小组指导班主任、年级组老师、宿管、保洁、保安等人员进行通风消毒。

1.师生入校时

(1)值班人员、校医和保安共同完成师生入校体温检测工作。如出现发热(37.3℃以上)、干咳、乏力等不适症状的师生,第一时间由校医带领师生到指定的临时隔离室,规范护理(戴口罩、复测体温、信息登记、注意间隔 1 米以上)。值班干部做好登记,并向学校应急处置组相关领导汇报。

(2)值班教师联系班主任,告知相关情况,校医登记相关信息后,拨打 120 将发热学生送至定点医院发热门诊进行诊断治疗。医务室对发热学生出现症状前 3天接触过的所有人员重点关注。

(3)体温异常教师自驾(由学校专用车辆跟随)或者拨打 120 到医院发热门诊就医。医务室对其出现症状前 3 天接触过的所有人员重点关注。

2.师生在校期间

学生出现发热(37.3℃以上)、干咳、乏力等不适症状,由班主任或任课老师第一时间通知校医。校医到达后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前提下,立即带其到临时隔离室进行检查处置。

校医登记相关信息后,拨打 120 将发热学生送至医院发热门诊进行诊断治疗。医务室对发热学生出现症状前 3 天接触过的所有人员重点关注。

班主任向级部主任汇报情况。级部主任做好登记,向学校应急处置工作小组汇报。

学生在就餐期间和午休期间出现发热(37.3℃以上)、干咳、乏力等不适症状,由值班干部和教师按照同样的原则和程序妥善安排好学生。

3.夜间

值班教师和宿管员发现发热(37.3℃以上)、干咳、乏力等不适症状的学生第一时间通知校医。督促所有学生佩戴好口罩,校医到达后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前提

下,立即带其到临时隔离室进行检查处置。

校医登记相关信息后,拨打 120 将发热学生送至医院发热门诊进行诊断治疗。医务室对发热学生出现症状前 3 天接触过的所有人员重点关注。

值班干部通知家长,同时向学校应急工作小组领导汇报情况。

4.操场

学生在体育课或活动课上出现发热(37.3℃以上)、乏力、干咳、呕吐等不适症状时,体育教师应立即给患病学生戴上口罩,疏散健康学生远离呕吐物。将患病学生安置于操场内的临时留观点,通知校医到操场现场处置。

5.因发热或其他症状被隔离的学生,由教导处协调学科教师,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做好线上学习安排;学校心理教师定期了解学生状况,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和关爱。

6.学校应急工作组加强与当地疾控和卫健部门的业务指导联系,出现疑似和确诊病例,校医要及时向学校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和当地疾控中心汇报,学校上报教育局,立即配合当地卫生健康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按要求落实相关防控措施。校医做好随访工作,如患病师生已排除冠状病毒肺炎,需居家休息治疗至康复方可返校。如有疑似或确诊,学校应急工作小组按照卫生疾控部门要求进行相应的处置,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疫情信息的收集、人员分散隔离和公共卫生措施的落实工作。

7.学校根据情况,适时向师生通报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4.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措施 篇四

河东区XXX街道疫情处置工作指挥部:

山东XXX工程有限公司租用位于经开区XX公司东邻一处车间,面积约1000平米,节前固定工作人员10人,本次复工计划人数3人,生产工艺主要为电焊焊接。主要产品为防爆安全装备和环保设备;因客户工期需要,计划于2月9日复工复产,现作复工复产方案如下:

1、复工复产时间:2020年2月9日;

2、返岗人员数量:3人;来源(1)XXX:兰山区广州路与沭河路XX社区;(2)XXX:罗庄区双月湖办事处XXX村;(3)XXX:河东区芝麻墩办事处XX村;3人在正月初一后均严格执行相关防疫工作要求封闭在家,未与外界接触;

3、生产计划:生产安全装备100套和环保设备部件500件;

4、原材料采购:使用库存,短期内不采购;

5、产品销售地:费县探沂镇和连云港市;

6、疫情防控措施:

(1)采购备足医用口罩或KN90口罩、75%酒精(脱脂棉)或84消毒液,消毒洗手液、肥皂、温度计、红外测温仪、应急交通车、应急药品等防疫物资;

(2)制订发生员工发烧、乏力、干咳或呼吸困难等症状的应急处置措施、隔离措施和应急交通送医治疗路线、定点医院联系等预案;

(3)每天上班前先进行体温检测;体温超过37.2度或者发热并咳嗽的复工人员禁止进入生产车间,并送至就近防控中心医院进行就医;

(4)上班时必须正确配戴口罩,每个人工作地点保持3米以上;不准聚集聊天;

(5)工作设备和经常接触的机器部分每天两次酒精或84消毒;

(6)就餐由专人在食堂做饭后单份分餐使用独立餐具使用。就餐前使用消毒洗手液洗手;

(7)工作期间封闭厂区大门,禁止外出;也不允许主动与外人接触;(8)上班后有任何员工发现身体异常如:发烧、乏力、干咳或呼吸困难等症状必须立刻上报直接上级管理层,并立刻进行现场消毒和安排员工及时去医院就医并将确诊结果通知公司;

(9)生产车间保持通风;

(10)上下班复工人员单独开车,不允许乘坐公共交通,下车必须佩戴口罩;

(11)每天统计人员到岗情况并汇总报公司行政部门备案;

(12)提醒员工在家期间做好自我防护和消毒工作公司领导每天不定时检查防疫情况;

(13)收集官方专业机构有关防疫知识、宣传片、宣传视频,在宣传板、企业微信等开展宣传,不信谣,不传谣。

山东智邦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5.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措施 篇五

1.继续全民动员,加大摸排,境外来张人员须提前申报个人信息,其境内联系人必须向所在社区(村)和单位报告相关情况,提前做好信息沟通。

2.入境来张人员要在第一时间主动向社区(村)如实报告个人相关情况,服从配合必要的疫情防控措施。

3.省内、市内人员凭“健康码”绿码通行,外省(除湖北外)凭外省“健康码”在张家口境内亮码通行,即只需查验“健康码”、测温正常予以放行,不得要求另行提供健康证明等(无法出示健康码的除外)。无法出示“健康码”的可继续采用纸质登记。

4.|各社区(村)取消疫情防控出入证,不再限制人员进出小区、村庄。所有社区(村)各出入囗保持24小时值班值守,对进入人员测温检查登记,使用“健康码”可免于纸质登记。不得设置分时、分段进出限制。小区外来人员,以及外卖、快递、投递等人员“亮码”(绿码)和测温后可正常出入。

5.引导小区车辆有序进院,对车内人员进行测温核查,禁止因疫情防控原因限制小区车辆进出的过度防控措施。

6.对返回经商、务工、探亲等人员加强关怀关爱,在落实测温检查登记措施的基础上,不得随意设置特殊限制。该类人员要主动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7.为避免因扫码、测体温造成大量人员、车辆聚集的情况,各小区可根据进出人员、车辆情况,尽可能增加小区出入口,方便人员和车辆出入。

8.各社区(村)、物业公司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坚持对内部道路、活动广场、电梯、楼道等公共场所、重点部位进行定时卫生清理和日常消毒。

9.广大市民可以根据气候条件,适当地参加一些户外体育锻炼。外出活动佩戴口罩参照《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

10.市民在公园、广场、小区室外开放空间等开放性场所进行户外活动时,仍应配合相关部门的防控措施。

11.户外活动时,尽可能减少与他人近距离接触,避免扎堆聊天,需要交流时,应佩戴口罩。

6.中国大豆进口量逐年上升 篇六

但是与此同时, 我国大豆生产和加工业不断萎缩, 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 农业部、财政部、商务部和工信部等多部委也在着手研究大豆新政策。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徐雪高认为, 由于比较效益低, 东北大豆种植面积近几年每年以20%的幅度递减, 从2009年的6 000万亩减少到4 000万亩, 农户大量改种玉米和水稻。现在国内大豆单产约为每亩115 kg, 进口5 800万吨大豆相当于“进口”了约4亿亩耕地。

徐雪高说, 除了生产环节, 大豆政策还要从收购、加工和流通等整个产业链角度予以考虑。据介绍, 国产大豆加工企业从原料收购、储存到管理、加工, 每吨成本相比沿海的进口大豆加工企业高出70~80元。此外, 大豆进口可以采取信用证贷款的方式, 延迟3~6个月付款, 而国产大豆采购是现金交易, 企业的资金成本更高。

7.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工作措施 篇七

各企业要根据生产经营特点,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情况,认真做好复工复产前以及生产过程中防护、疫情应对、个体防护等疫情防控措施。

一、复工复产前防护措施

(一)做好风险评估。企业复产复工前,要组织力量对本单位、本部门可能发生疫情的区域、部位和人员进行一次全面的分析评估,摸清抓准薄弱环节、问题漏洞和关键要害,逐一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并抓好落实,做到不安全不复工。

(二)建立返岗员工健康卡制度。切实掌握本企业员工流动情况,尤其要对来自疫情发生地区的人员实施重点追踪、重点管理,逐一建立返岗员工健康卡,特别是从疫情较重地区来青人员、外省返回人员以及密切接触者,动态更新人员状态信息。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所在区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报告并采取相应防控措施。

(三)严格来(返)青人员管理。对湖北等重点地区旅居史,曾与重点地区发热或呼吸道症状人员有接触的自返青日起居家隔离14天;从外省返青的,要求其自抵达后向本单位报备,自我观察14天,每日测体温,尽量不外出,如需外出,必须按规定佩戴口罩。

(四)加强员工健康监测。开展员工个人和家属体温监测,设立发热、乏力、干咳等可疑症状告知电话并保持畅通,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五)加强防控知识培训。结合职业健康培训教育、警示告知等制度,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员工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六)建立进出企业人员登记管理制度。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应当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人员进出并加强对来访人员体温检测、佩戴口罩和登记等工作。

(七)强化应急管理。要配足配强值班力量,主要负责人要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结合企业风险编制工作预案,制定针对性强的疫情应对具体措施,通过桌面推演等形式进行应急演练,做到预案到位,演练到位。

二、生产过程中防护措施

(一)通风换气。加强工作场所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在工艺允许的情况下首选自然通风。如使用空调,应当保证空调系统供风安全,保证充足的新风输入,所有排风直接排到室外,不使用空调时应当关闭回风通道。

(二)洗手、洗眼设施。确保工作场所内洗手、洗眼、喷淋设施运行正常。

(三)清洁与消毒。

1.做好工作场所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保持环境整洁卫生,定期消毒并做好清洁消毒记录。对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可用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或采用消毒湿巾擦拭。配备手消毒剂。

2.保持工作服、工作帽、座椅套等纺织物清洁,定期洗涤、消毒处理。

3.职工宿舍、卫生辅助设施、食堂保持环境清洁、通风,加强场所、餐(饮)具定期消毒。

4.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确保环境卫生整洁,对厕所以及卫生洁具定期消毒。

(四)全面科学调控。按照要求规范合理布岗,降低办公场所和生产车间人员密度。加强员工宿舍、办公场所和车间班组、班车等人员聚集场所的疫情管理。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员工聚集和集体活动。控制会议频次和规模,做好防护。员工多的企业,可实施错峰就餐。

(五)垃圾处理。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及时收集并清运。加强垃圾盛装容器清洁,定期进行消毒处理。

三、疫情应对

(一)设立隔离观察区域。当员工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可疑症状时,及时到该区域进行暂时隔离,再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处理。

(二)当员工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可疑症状时,企业要及时安排就近就医。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对其工作活动场所及使用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

四、开展工作场所健康促进

结合职业病防治和健康企业建设,加强对本企业所有员工新冠肺炎等传染病防控知识和技能的宣传教育与健康促进。

(一)抓好科普宣传。采用健康提示、张贴宣传画、视频播放、培训教育及微博、微信等多种方式,及时公布企业防控、应急信息,加强复工复产后新冠肺炎防治知识科学宣传普及,引导企业员工充分了解新冠肺炎防治知识,科学理性认识疫情,掌握防护要点,增强防护意识,理解、支持并配合防控工作,加强对女职工尤其是怀孕和哺乳期女职工的关爱照顾,有效维护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二)企业要以适当方式要求并指导外地返回人员按属地要求进行登记、体温监测、佩戴口罩等健康管理措施。告知员工就诊信息。

(三)企业应倡导员工主动践行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健康生活方式。营造“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我的健康我做主”的良好氛围。

(四)鼓励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加大员工的关心关爱力度,有针对性做好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了解受疫情影响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疏解员工在疫情形势严峻情况下工作的焦虑恐惧情绪。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制止对患病、疑病员工的歧视。发现可能出现的群体心理危机苗头,及时向属地疫情防控指挥部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

五、个体防护

(一)避免到人群聚集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场所,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在人群较为密集的公共场所,正确佩戴口罩。

(二)加强手卫生措施,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尽量减少手接触公共物品和部位,减少与他人接触。

(三)在岗期间注意身体状况,当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时,要及时按规定去定点医院就医,尽量避免乘坐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医院路上和在医院内应当全程佩戴医用口罩。

六、各类企业疫情防控策略及措施

(一)未发现病例企业。要实施外防输入的防控策略,采取组织动员、健康教育、信息告知、人员管理、环境卫生治理、物资准备等防控措施。

(二)发现病例企业。要实施内防扩散、外防输出的防控策略,采取组织动员、健康教育、信息告知、人员管理、环境卫生治理、物资准备、密切接触者管理、消毒等防控措施。

8.公司疫情防控措施应急策划方案 篇八

一、成立公司防控专班(大企业需实行网格化管理)

(1)组长(企业负责人)

(2)副组长:___(职务)

(3)联络人:___负责开发区及企业内部联络

(4)成员:___、___、___

二、职责分工:

(1)___:负责应急处置、做好人员隔离、疫情隔离区的封锁以及公共场所防疫;

(2)___:负责疫情防控材料使用、员工进出公司时预防措施的具体实施、含氯消毒液的配制及使用方法和75%消毒酒精的使用方法;

(3)___:负责与上级机关对接,疫情高发地区的员工、可能潜在感染(密接)员工的信息汇总和报告,并落实居厂及居家医学隔离。

(4)___:负责卫生用品的采购(口罩、红外测温仪、消毒器具、消毒液),确保资料不短缺,必须按照相关规范设置临时隔离点(每家企业不少于一处)。

(5)___:负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相关知识的宣传指导及正面的舆论引导;

(6)___:负责复工后食堂防疫工作;

(7)___:在大门口、食堂设置测温点,负责员工测温、登记;

(8)___:负责复工时员工防疫知识的培训、口罩的发放、回收消毒处理;

三、公司按以下_种假设情形确定预案:

(1)企业员工出现任何症状(包括发热、寒战、干咳、咳痰、鼻塞、流涕、咽痛、头痛、乏力、肌肉酸痛、关节酸痛、气促、呼吸困难、胸闷、结膜充血、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等)等情况,及时上报。

(2)企业开工前,对计划用工人员进行位置和接触信息管理,了解员工潜在接触病毒的风险,重点为:掌握员工是否有疫情地区及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是否接触过以上地区或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有无聚集性发病或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接触史。

(3)局部开工和正常开工,按防控工作预案管理。

9.进口大豆疫情防控措施 篇九

根据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关于加强今冬明春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要求,XXXX中学深刻认识今冬明春疫情防控形势的严峻性,牢牢守住教育系统疫情防线,毫不放松抓好今冬明春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今冬明春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相关要求。

01切实加强联防联控

各地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做好冬春季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持续强化联防联控机制作用。各级教育部门要加强与卫健部门沟通和联系,主动对接属地卫健部门和疾控机构、医疗机构,推动学校与疾控机构、就近定点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沟通协调,健全完善教育、卫健、学校、家庭与医疗机构、疾控机构“点对点”协作机制、监测预警与快速反应机制。

02扎实做好监测预警

各级教育部门要会同卫健部门加强学校疫情风险分析研判和防控风险点的评估,强化健康风险提示,针对风险隐患,提出防控措施和预警建议,共同督促各级各类学校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同时,做好冬春季常见传染病防控工作。各级各类学校要坚持人物同防、多病共防,严格落实师生体温检测、晨(午)检和因病缺课(勤)病因追查与登记等防控措施。

03有效降低疫情风险

各级教育部门要会同卫健部门督促学校将出现发热、干咳等呼吸道症状或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的人员及时送医就诊。各级疾控机构要重视学校传染病聚集性疫情苗头事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一旦所在区域发生聚集性疫情,要迅速指导学校做好疫情报告、调查、处置、预防和感染控制等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疫情蔓延扩散。

04严格校园安全管理

各级各类学校要继续把好校门关,严格执行进出校门登记制度,落实亮码测温措施,校外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校门,切实把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教职员工、学生确因工作学习需要外出的,学校要严格做好报备及请销假手续。

05加强进口冷链食品防控

各校在选购进口冷链食品时应选择到正规超市或市场选购,关注食品产地、来源、进口食品检疫等相关信息,引导食品采购人员和加工人员掌握新冠肺炎防治相关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工作期间做好防护措施。

06合理安排寒假和春季开学

各地和学校要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教学科研工作,及早谋划、合理安排寒假放假和春季学期开学时间。高校坚持“错峰”原则,根据教学进度情况,做好适时提前放假的准备,妥善安排留校师生寒假生活。

07加强宣传健康教育

各级教育部门要会同卫健部门结合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健康福建行动等工作,持续深入开展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新冠肺炎及冬春季校园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全方位多层次宣传普及防治知识,全面提升师生员工“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发动师生员工,加强校园卫生管理,彻底清理卫生死角,消除“四害”孳生地。

08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党委和政府要严格落实属地责任,强化风险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压紧压实校园疫情防控“四方”责任,牢牢守住教育系统疫情防线。各级教育、卫健部门要切实履行部门主管责任,加强统筹协调,加强校园疫情防控专业技术指导。各级各类学校要落实主体责任,结合实际制定具体防控工作方案,细化完善应急处置预案。

《关于加强今冬明春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

近日,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强今冬明春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要求各地各校深刻认识今冬明春疫情防控形势的严峻性,牢牢守住教育系统疫情防线,毫不放松抓好今冬明春校园疫情防控工作。

入冬以来,国内多地出现新冠肺炎疫情本土病例,“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形势严峻、任务艰巨,校园发生局部聚集性疫情风险加大。《通知》强调,各地各校要深刻认识今冬明春是疫情防控关键时期,严格落实校园疫情防控措施,严格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联合印发的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要求,坚持人物同防、多病共防,加强日常管理和聚集性活动管理,做好教室、食堂、宿舍、实验室等重点场所卫生管理,因时因地因校细化防控方案,主动防范今冬明春新冠肺炎疫情与其他常见传染病叠加风险。

《通知》要求,各地各校要扎实做好应对聚集性疫情准备,主动防范新冠肺炎疫情通过进口冷链食品输入风险,完善应急预案,严格做好食品采购人员防护,实施预防性全面消毒处理,强化应急演练。要加强健康教育,切实引导师生和家长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切实增强个人防护意识,养成勤洗手、“一米线”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要持续开展冬春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加强校园环境卫生整治,加强健康知识科普,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助力冬春季校园常态化疫情防控。

10.进口大豆疫情防控措施 篇十

一、工作目标:

食堂用餐实行错时制、盒饭分散用餐,老师学生留校就

餐的,老师自取盒饭,学生用餐,分班配送至教室,避免食堂用餐人员集聚。

ニ、具体措施:

1.全体师生自己带筷子。要求领餐时人与人间隔1.5米,带ロ罩。汤用环保一次性盒子安装。

2.老师早餐由厨房分好,早上7:20-8:10教职员エ错时来厨房领早餐到自己办公室用餐,餐具在8:30之前放至指.定位置,由食堂工作人员统ー收回厨房清洗消毒。

3.老师中餐以办公室为单位派1-2人11:00开始错时到厨房领盒饭到办公室用餐,用餐结束后在12:10前把餐具送回厨房清洗消毒。一次性汤盒由老师们自己整理送垃圾桶。

11.进口大豆疫情防控措施 篇十一

2021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疫情防控措施

从严从紧落实返京返校相关疫情防控工作

一、从严从细加强人员管理和健康观测

1.在京师生坚持非必须不出境,非必要不出京。目前在京师生应最大限度减少出京活动,近期不出京旅游,不前往境外、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市(地级及以上城市,下同)。确需前往的,由所在单位严格审批管理,落实“谁申请、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返京后须立即进行核酸检测,结果阴性后经所在单位审批同意方可入校。

2.在非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市的教职员工,遵守属地疫情防控规定,做好个人防护,应在8月15日之前返京,返校前须确认旅居地未被动态调整为中高风险区所在市,经所在单位审批同意方可入校。

3.在非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市的学生,坚持非必须不出境,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流动,做好个人防护,严格遵守属地疫情防控相关规定,非必要不返京、不返校,等待学校进一步开学通知。

4.已在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市的出京人员,严格按照属地疫情防控政策执行。按照北京市相关政策,“纳入当地管控的,在解除管控后持登机登车前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方可返京”,返京后须立即进行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后经所在单位审批同意方可入校;“未纳入管控的,在当地进行14天健康监测后,持登机登车前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方可返京”,返京后须立即进行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后经所在单位审批同意方可入校。

5.在中高风险地区滞留人员应主动向所在单位报备,所在单位应进行“一对一”联系,加强对中高风险滞留师生的关心关爱。从中高风险地区返京人员,务必在返京前将相关行程轨迹向所在单位上报,抵京后需向所在社区报告,严格遵守社区疫情防控相关要求,自返京之日起健康监测14天后,持核酸检测阴性结果,经所在单位审批同意方可入校。

二、进一步严格校园管理

1.全面细致落实校园疫情防控各项措施,严控无关人员、车辆进校。校外人员因公确需入校的,严格落实预约审批、身份核验、体温检测、健康码查验制度。

2.师生入校须主动出示健康宝绿码。所有留校人员在校园活动期间要做好个人健康防护,戴好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可疑症状,要佩戴口罩及时到附近医院发热门诊就医。各单位应动态掌握本单位涉及留校人员情况及日常行程轨迹。

3.各单位自本日起,不得组织师生集体出行、实践调研等各类聚集性活动。严格控制校园内各类聚集性活动,非必要不举行。所有活动组织按照“谁主办、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要求,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性聚集性风险。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校简介

首经贸校本部位于丰台区花乡,以全日制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为主,红庙校区位于朝阳区红庙,以留学生和非全日制教育为主。

60余年来,学校已发展为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为重要特色和突出优势,并拥有法学、文学、理学和工学等六大学科,各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北京市属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学校共设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经济学院、会计学院、劳动经济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管理工程学院、财政税务学院、法学院、金融学院、统计学院、外国语学院、华侨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经济管理学院、体育部、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商务学院等19个教学单位。拥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及相应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领域)。

学校现有在籍学生16408人,其中本科生10611人,硕士研究生3665人,博士研究生540人,学历教育留学生383人,成人教育学生1209人。本科生高考录取分数线、毕业生就业率、毕业生起始年薪、与专业相关度、职业发展空间等指标评分都远高于北京地区高校平均水平。

学校现有教职工1580人,专职教师1003人,其中,教授等正高职专业技术人员192人,副教授等副高职专业技术人员433人。博士生导师142人,硕士生导师579人。一批教师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获评国家及北京市教学名师,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北京市“高创计划”等人才计划。学校从2006年起开展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并在国内高校中率先成立了教师促进中心(OTA),是北京市最早开展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教师职业促进的教师自治组织。

学校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统计学获批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应用经济学下属二级学科劳动经济学获批国家级重点学科,并入选教育部“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应用经济学、统计学获批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企业管理、会计学获批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获批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政治经济学等7个学科获批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

经济学、劳动与社会保障、统计学、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经济学、统计学、劳动与社会保障获批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统计学、工商管理、会计学、资产评估、劳动与社会保障等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法学、传播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商务英语、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安全工程、行政管理、税收学、广告学等专业获批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会计学、金融学、经济学、工商管理获批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专业”。

政治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社会保障学获批国家级精品课程,政治经济学、社会保障学获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财务会计、国际经济学、国际商务获批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群教学团队、经济学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国家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学国际化人才培养实验区被评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会计学院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获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走进管理的世界》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创业团队建设与管理》被评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财政学、金融学、财务管理学被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学校获评“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并成为首批“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建设高校。

学生假期疫情防控注意事项

1.有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游客或学生,抵返抚远市后要主动向目的地相关部门或社区报告,按照当地疫情防控工作相关要求进行核酸检测及健康管理。

2.提醒公众尽量减少聚会聚餐,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如需前往住宿、购物、美容美发、沐浴、娱乐等密闭性公共场所,在公共空间非必要不摘掉口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做好个人防护,保持好手卫生。

3.家庭要储备体温计、口罩和消毒用品等防护用品,居家环境要常通风、定期消毒,接收境外快递、信函等可用酒精擦拭处理,并注意洗手。

4.节日备餐时尽量在商场或超市选购新鲜食物,不要购买来历不明的、死因不明的畜禽、冷冻食品、水产品。保证食品原料的卫生安全,食物应烧熟煮透后再食用,尽量不要生食肉类、海(水)产品。制作食品时要做到生熟食品分开加工,生熟用品用具分开使用。

5.外出旅行要备好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口罩、免洗消毒液

6.洗手液等。出行前要做好自我和同行人员健康状况评估。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应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保持手卫生。在旅行过程中,如进入人群密集或通风不良场所,需佩戴口罩并保持与人距离。旅行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身体状况,如果出现不适,有发热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7.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步行、骑行或乘坐私家车、班车上班。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车上物品。

8.保持办公区环境清洁,建议每日通风3次,每次20-30分钟,通风时注意保暖。人与人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多人办公时佩戴口罩。保持勤洗手、多饮水,坚持在进食前、如厕后按照六步法严格洗手。

9.进入办公楼前自觉接受体温检测,体温正常可入楼工作,并到卫生间洗手。若体温超过37.2℃,请勿入楼工作,并回家观察休息,必要时到医院就诊。

10.采用分餐进食,避免人员密集。餐厅每日消毒1次,餐桌椅使用后进行消毒。餐具用品须高温消毒。操作间保持清洁干燥,严禁生食和熟食用品混用,避免肉类生食。

11.建议佩戴口罩,进入会议室前洗手消毒。开会人员间隔1米以上。减少集中开会,控制会议时间,会议时间过长时,开窗通风1次。

12.洗手后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外出,回到家中摘掉口罩后首先洗手消毒。手机和钥匙使用消毒湿巾或75%酒精擦拭。居室保持通风和卫生清洁,避免多人聚会。

13.每日须对门厅、楼道、会议室、电梯、楼梯、卫生间等公共部位进行消毒,尽量使用喷雾消毒。每个区域使用的保洁用具要分开,避免混用。

12.新冠疫情防控措施方案 篇十二

为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认真做好全区养老机构(含敬老院)今冬明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进一步完善防控措施

1. 要强化疫情防控排查。全方位、多层次对养老机构(含敬老院)疫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隐患进行排查,不留任何死角,对排查出的问题制定整改清单,及时整改销号,对好的经验做法进行巩固和推广,扎实有力推动民政系统疫情防控工作,坚决守住民政阵地。

2. 要加强“人防”、“物防”工作。严格规范养老机构(含敬老院)人员出入管理,重点做好养老机构(含敬老院)外出员工、返院服务对象、探视家属等各类人员的安全检查,严格执行佩戴口罩、查验安康码、测量体温、清洁消毒、“一米线”等基本防控措施,指导民政服务对象强化个人防护,倡导戴口罩、勤洗手、公筷制、分餐制、咳嗽和打喷嚏时注意遮挡等良好卫生习惯。科学储备口罩、体温计、消毒药品等防疫物资及其他与服务对象密切相关的应急保障物资,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严格落实物品防控措施,重点做好快递包裹等各类物品的安全检查和外包装消杀,特别要加强养老机构(含敬老院)食品釆购监管,保证各类食材特别是进口冷链食品渠道安全、可追溯,保证釆购人员全程防护、定期检测,杜绝存在风险的人员或物品进入养老机构(含敬老院)。

★ 老师新冠疫情防控心得体会

★ 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心得体会

★ 2022年公司新冠疫情防控应急方案

★ 新冠防控工作总结202

★ 新冠疫情防控一线人员总结

★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广播稿

★ 物业公司新冠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 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个人总结202

★ 公司疫情防控措施

上一篇:一只拉姆的故事下一篇:少年宫档案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