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精选11篇)
1.新加坡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一
关于加快我县物流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近三年来,我县始终坚持“强工兴城”主战略,大力实施“五年决战工业500亿”,主攻产业、决战工业,做强企业、做大产业,工业经济总量和效益明显提升。今年1—9月,全县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28.32亿元,同比增长21.5%;规上工
业主营业务收入103.56亿元,增长51.5%;利税24.5亿元,增长50.4%;规上工业增加值和主营业务收入分别是2009年全年总和的近两倍,利税是2009年的近三倍。工业园区发展突飞猛进,规划面积达到了30.64平方公里,建成面积由2009年的2.8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近9平方公里,共落户企业141家,其中投产企业91家;规模以上企业由2009年的32家增加到现在的55家。1—9月,园区完成工业主营业务收入87.9亿元,同比增长35.77%;完成工业增加值24.77亿元,增长24.71%;实现税收4.72亿元,增长76.89%。
在“强工”战略深入推进的同时,一些制约和影响工业经济发展的问题也逐步凸显。特别是随着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目前我县园区企业年货运量达30万吨左右,货物运输辐射国内10余个省市,工业企业物流难的瓶颈愈加突出。因此,当前的物流体系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如何有效破解物流难题,助推工业经济发展已刻不容缓。
一、我县物流业发展现状
物流业,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根据实际需要实施有机结合的活动的集合。从目前我县的物流业来看,还仅仅停留在以货物托运为单一功能的物流业发展初级阶段。
我县物流业发展起步较晚,2002年以前,全县仅有少数几家从事托运的企业,且经营范围十分有限,起初仅有南昌、九江两条物流专线,以运输日常生活用品为主。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商贸市场日趋繁荣活跃,两条省内物流专线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一些投资主体纷纷投资开办物流公司,并逐步开拓省外物流专线,物流业呈现出不断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经过近10年的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共有方方达、顺鑫、奔马(南昌)、华东、老涂、洪齐、君安、洪顺、赣北吴记、诚捷、大广久鑫、双华、鑫鹏、洪伟、娇姐、515货运、赣北快运、利群、恒祥、黄锋、奔马(武汉)等21家物流公司,其中老涂、方方达、大广久鑫、鑫鹏、娇姐等5家规模相对较大;开通了南昌、九江、长沙、武汉、佛山、义乌、泉州等七条物流专线,其中营运南昌专线的公司有10家,九江、佛山、义乌专线的公司有2家;运输范围也由原来的日常生活用品拓展到家具、电器、建筑材料等多个领域。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21家物流公司的货运量为20余万吨,约占我县全年货运量的5%,已初步形成了一支机制灵活、竞争充分的物流市场主体。
为进一步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2011年,我县成功引进达星国际商贸物流园落户我县,该项目总投资2.08亿元,占地140.6亩,建筑面积11.2万平方米,分为物流运输区、商贸展示区、商务办公区、仓储停车区、汽车修理区、配套服务区等六大功能区。物流园以市场信息为基础、以产品配送为主业、以现代仓储为配套、以多式联运为手段、以商品交易为依托,形成五位一体的专业物流体系。目前,物流园区已建成6栋用房约2.1万平方米,另有7栋用房约2.2万平方米正在建设之中,预计年底可建成投入使用;方方达、华东等21家物流公司均已搬入物流园区并开业运营,物流园区发展正步入正常轨道。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近几年,我县物流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发展步伐仍然缓慢。物流公司各自为战,工业企业货运量小,加之运输环境不够宽松,严重制约了物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一)公司各自为战,物流信息闭塞。目前,我县物流业主要依靠物流公司自有车辆运输货物,基本还处于自给自足的阶段。由于经济利益的关系,物流公司各自经营自己的一亩三分田,不愿分享自己的客户信息。未对物流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物流公司各自为战,恶性竞争,线路重复,使本来就有限的货源被分散至多家物流企业,往往几天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拼凑一车货物,造成产品外运屡遭阻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转及信誉度。缺乏与外界车辆的沟通联系,物流信息十分闭塞,无法建立物流信息共享平台,造成了工业企业货运不畅、物流公司效益低下的双重尴尬局面。少数物流公司还经常半路加价、中途甩货,致使企业托运的货物成本大幅增加,甚至延误了交货时间,企业业主苦不堪言。
(二)企业货物量小,运输成本过高。由于我县工业发展还处于工业化初期到中期的过渡阶段,工业企业实力普遍不强,产品产量不足且不稳定,大多数企业以零担货物为主,货源严重不足,时常难以满车发货,造成运输费用相对较高。同时,不少企业在整车货物的情况下便自己装运发货,在遇到零担货物时才通过物流公司运送,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物流公司的积极性。
(三)环境不够优化,行业垄断明显。据业内人士反映,虽然从我县过境的货运车辆较多,但由于交警、运管等有关职能部门对过境车辆管理过于苛刻,如有轻微违章或违规行为动辄罚款几百上千元,使得外地货运车辆不敢进城顺路带货,致使我县的物流环境较差,造成了运输资源的浪费,进而形成了本地物流公司垄断经营的局面,不利于物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三、破解物流难的思考与建议
物流难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个普遍问题,从我县周边各县(市、区)来看,物流业发展都处于一个初级阶段,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物流业,也没有一个破解工业企业物流难的比较好、可借鉴的办法和经验。通过到高安市和上高县的考察和实地调研,我们了解到上述两县市在发展物流业中,都是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为主,政府基本处于“无为”状态。同时,上述两地也有着我县不可比拟的优势,如高安目前共有货运车辆2.3万辆,年总运量位居全国县市首位,已形成了物流滚滚、货畅其流的繁荣局面,所以不愁物流难;上高县地理位置优越,320国道穿境而过,过境车辆较多,加之园区共有投产企业215家,特别是有裕盛、匹克等这样的大型鞋企,也基本形成了货畅其流的局面。
结合我县目前的现状,我们认为,加快我县物流业发展,破解物流难题,必须紧紧围绕“大商贸、大物流”的发展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公司为主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优化环境为保障,采取强力措施,着力抓好四个环节,从而助推工业经济加快发展。
(一)加快完善两个平台
一是搭建信息平台。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在工业园区和物流园区分别设立物流信息平台,采取货物拼凑整车运输的方式,最大限度提高货运车辆的实载率,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将货物往外运送。同时,要与全国、全省物流信息平台联网,并建立日常联系协调机制,将需要托运的货物信息及时发布,引导过境车辆进城顺路带货,确保工业企业的货物在第一时间运达目的地。
二是夯实物流平台。要进一步完善物流园区的仓储、库存等主要功能,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吸引更多的商户入驻,形成集聚效应。物流园区要成立工业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备足配送车辆,以最快的速度将货物配送到位。同时,要逐步完善住宿、餐饮、购物等配套功能,开通沿途公交线路,设立公交站台,最大限度聚集人气、商气。要加大营销和宣传力度,将营销范围拓展到周边三省九县,吸引周边县市有实力的物流公司进驻物流园区。同时,要与周边县市的物流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尽可能将他们需要托运的零担货物集中到我县物流园区转运,逐步把物流园区打造成以修水为中心、辐射周边三省九县的物流集散地。
(二)抓好内外资源整合
一是整合县内资源。要成立物流行业协会,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明确物流行业协会的管理权限和工作职责,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普及行业管理规范、交流行业发展信息、沟通和联系行业内企业等方面的作用,促进我县物流业有序发展。要切实抓好县内物流企业资源的整合,采取强有力的举措,整合重复线路,优化货源配置,切实改变分散经营、各自为战、无序竞争的现状。同时,要将工业园区企业自有的物流业务进行剥离,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保障物流企业的良性发展。
二是利用县外资源。要与输出地的物流公司寻求长期合作,最大限度降低运输成本,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将货物二次转运,直至运达目的地,解除企业货物托运的后顾之忧。要采取市场化手段,在高速公路及省道的醒目位置设立引导牌,引进过境车辆进城顺路带货。负责物流信息平台的机构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主动对接,使企业的货物能够安全、及时发出。
(三)着力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优化货运环境。交警、运管等相关职能部门要从全县大局出发,坚决打破部门小利益思想,出台扶持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对进入我县顺路带货的货运车辆要特别对待,一般轻微违章行为只纠章、不罚款,做到教育为主、惩罚为辅,营造良好的物流业发展环境,坚决打破现有的市场垄断行为,使外地货运车辆进得来、留得住、运得出,达到货畅其流的目标。对影响我县物流业发展的人和事,纪委、监察部门要严肃查处,决不姑息。
二是规范行业行为。要强化对物流企业的管理,物价等部门要指导制定合理的市场价格,实行明码标价,公开收费标准;要加强对物流企业的诚信经营教育,增强责任意识,对托运的货物要按照事先约定,快速安全地送达目的地,杜绝半路加价、中途甩货等违规行为发生,形成比速度、比效率、比服务的良好氛围。对不符合资质、违规经营的物流公司要进行清理取缔,达到净化市场环境、规范行业发展的目的。
(四)加强政策支持扶助
一要扶强龙头企业。重点扶持一至两家有实力的本地物流企业做大做强,通过龙头企业的有效带动,促进全县物流业转型升级,进而解决困扰工业发展的物流难题。同时,重点扶持广州、义乌等两条物流专线,由现有物流企业进行公开招投标,合理制定补贴标准,确保物流企业每天有车发向上述物流汇集地,提升物流运输成效。
二要建立补贴机制。探索建立对工业企业的运费补贴机制,对投资规模亿元以上的企业,按照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上缴增值税、提供就业岗位等实际情况,并结合其物流情况,制定适当的补贴标准,予以一定时期内的补贴,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切实缓解企业的运行压力。
2.新加坡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二
通过此项户外教育活动,学生可获得在课堂上所学不到的知识,如建立自信心和增强适应能力、在团队中学会欣赏彼此的多样性、通过该共同体验认识更多的朋友、培养作为新加坡公民的责任感与亲和力、为积极健康的生活奠定基础。
目前,新加坡教育部已为所有学生提供了多种项目和机会体验户外教育。通过自2014年起实施的体育课程,所有中小学生已基本具备户外生存的技能、知识与态度。作为体育课程的一部分,学生在户外需学习一些简单的做饭、搭建帐篷和管理风险的技能。
未来,新加坡教育部将会继续加强所有学生的野营训练,并将该项目纳入国家户外探险教育规划。新的5日野营项目将在乌敏岛和康妮岛的外展训练中心(OBS)进行,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将聚集于此,在相处过程中,他们会通过合作来克服户外挑战。
新加坡教育部将和社区与青年部(MCCY)合作,共同在康妮岛上打造一所新的外展训练中心;同时,教育部也将与外展训练中心协同设计高质量的、适应校本课程并为学生量身定制的营地活动。自2017年起,此营地将进入试行阶段;2020年,此活动将得到全面推广。
3.临淄区现代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三
现代物流是适应经济一体化和产业化分工需要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具有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和拉动消费作用大的显著特点,是衡量和体现一个地区经济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区物流配送业发展迅速,以交通、仓储、运输为主体的物流企业数量、规模不断扩大,物流业在保证商流顺畅进行、提高商业经济效益和促进国民经济正常健康发展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显著,已逐步成长为服务业发展的支柱产业。
一、我区物流业发展基本情况
2010年临淄区服务业增加值为151亿元,同比增长
18.34%,当年实现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加值48.05亿元,占服务业比重31.7%,物流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实现“十二五”期间服务业比重提升的重点行业之一。目前,全区物流企业约170家左右,其中年销售收入过5000万元的物流企业有10家,过亿元的有5家,货物运输车辆超过一万辆(危化品运输车辆3096台,普通货物车辆6767台),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山东依厂物流是我区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比较成熟的物流龙头企业,目前拥有4家全资控股子公司,有危险化学品运输罐车800多辆,年运输量300万吨。公司业务拓展到除西藏外的所有省份。企业近年来能够快速发展首先是拥有先进的服务管理理念和诚信经营的品牌意识。多年来的发
展,公司秉承“安全健康环保、优质快捷高效”的服务理念,全力打造“依厂物流”品牌形象,积累了丰富的危化品运输服务经验。二是科学周密的管理制度。公司采用现代化管理模式,加强完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学习培训、安全等规范、规程和考核制度,保障公司的安全运营。三是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GPS远程监控设备,实现了远程可控管理;与交警部门联网,对危化品运输车辆限定路线,实现互动,及时通知提醒驾驶员注意修正,提醒驾驶员及时换班,避免疲劳驾驶等等,提高车辆运营的安全,降低了事故发生率。四是全时服务的运销网络。运销网络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公司运销网络覆盖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与许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五是有胆有识的企业领导层和一个团结实干精诚合作扎实高效的工作团队。所以即使在08年金融危机时期,企业的业务也是大幅提升,到2010年实现业务收入5.6亿元,今年前5个月实现业务收入5亿元,计划全年实现8亿元,争取突破10亿元。
淄博鲁金物流园是在各级开展二三产业分离政策的要求下从南金兆集团分离出来的。公司目前主要是集团公司的运输业务,主要集中在进口矿石、煤炭采购等方面。自二三产业主副分离后,目前公司自有和挂靠的车辆达50辆,联营单位包括龙口港、青岛港、青州、滨州等地的运输队达10余家;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上交地方税收1126万
元,今年1-7月份,公司实现运费结算收入4782万元,上交地方税收283万元,为我区二三产主副分离提供了成功模板。
今年,区委、区政府围绕“一城三片区”确定了我区物流建设五大重点项目:一是齐鲁现代物流港建设项目(二期),由齐鲁现代物流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总投资50亿元,计划投资10亿元;二是依厂商贸物流建设项目,由山东依厂物流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总投资6亿元,计划投资3亿元;该公司力争在3至5年的时间实现物流公司整体打包上市,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全力打造国内知名物流企业;三是10万吨/年仓储物流项目,由山东志博远国际贸易公司投资兴建,总投资3.56亿元,计划投资3亿元;四是钢铁物流园项目,由山东万海双涵化工设备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总投资2亿元,计划投资8000万元;五是吊装租赁项目,由山东海湾大型设备吊装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总投资1.8亿元,投资计划1亿元。这些项目总投资近18亿元,建成投入使用后必将对我区物流业乃至全区工商业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与物流业发达地区相比,我区物流业的发展规模、发展层次等,与经济发展水平还不相称。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缺乏统一管理。目前我区物流业的发展缺少统一调度,只对重点项目进行了监督管理。政策的制约和不配套,执行尺度不同,亦造成不公平竞争,影响了企业的运作。二是统计信息不全。物流企业信息统计的准确性不足,缺乏基础资料。大企业从自身的长远发展考虑,愿意提供企业经营信息,并期望能从地方获取政策支持,但部分规模较小的企业由于认识不足不愿意提供相关信息。三是企业规模小。多数物流企业“小、散、差、弱”,采用传统运作方式,内部物流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落后,真正能提供多品种、大批量货物运输的企业不多,有的甚至还停留在“一间房子、一张桌子、几台车子”的层次上。四是部分物流企业财政贡献较少,许多车辆注册地不在本区,存在税收外流的问题,由于当地危化品手续难办,单车费用较高,加重了物流企业的税费负担,造成有些车辆在外地落户。五是因为现在油价上涨及交通运输收费较多,物流企业普遍利润下滑。六是服务相对滞后。缺少行业总体规划和组织领导,目前我区还没有统一的管理服务机构,也没有行业协会等社会自律组织,发展环境还需进一步改善。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及建议
(一)完善政策,优化环境。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规范税费征收和经济检查行为,清理整顿各种乱收费、乱罚款现象,对反应强烈的问题进行曝光处理。区政府将出台针对扶持物流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在企业建设用地及税收等
方面予以扶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雄厚的民间资本投入到现代物流业发展上来。尽快明确管理机构,理顺管理体制,建立跨部门的协调沟通机制,适时成立现代物流业行业协会,实行行业自律,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共同推进现代物流业健康规范发展。
(二)培育企业,壮大龙头。目前,我区上规模的物流企业偏少,行业聚集度不高。对发展潜力和后劲大的物流企业,应加大培育扶持力度,支持推进行业整合,引导物流企业之间、物流企业与信息咨询企业之间进行多样化联合和兼并重组,加快打造一批大型综合现代物流企业集团。大力推进工业企业服务业务剥离工作,鼓励具备一定物流服务专长和基础的大型企业加速物流业务剥离和外包,培育一批适应现代制造业物流需求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提升物流业为制造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实现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
(三)抓好项目,增添后劲。重点抓好齐鲁现代物流港二期、三期工程建设,建设好综合服务功能区及相关配套设施,推动保险、工商、税务等部门进驻提供“一条龙”服务,落实保税功能,积极发展多式联运,争取港口输油管线终端节点,努力建成北方重要的化工原料及产品交易中心、信息价格中心。抓好今年区政府确定的五大物流发展项目的建设,增强物流业的集聚辐射作用和带动能力。
(四)加快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加快整合物流信息资源,借助
4.马鞍山市物流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篇四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
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
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物流业作为降低原材料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在全球范围内已获得了迅速发展。作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现代物流业正在迅速成长为促进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特别是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和质量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鉴于物流业对服务和支撑其他产业的调整与发展、扩大消费和吸收就业的巨大带动作用,为有效应对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国家已出台的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中,《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位列其中。为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以物流服务促进其他产业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两个率先”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的基础,我们结合我市产业发展特色和区位优势,就我市物流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等进行了相关调研并就此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建议,供领导参考。
一、物流业发展现状
(一)物流总量
马鞍山是一个典型的以冶金压延和加工制造业为主的重工业城市,工业经济占整个经济的比重达68%。2008年底共有工业企业超万家,实现工业产值 1370亿元,其中规模企业600多家,实现产值1165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亿元,增长22.5%。大力发展物流业尤其是为生产服务的现代物流业市场潜力巨大。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增长。2008年,社会物流总额达115亿元,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约为18.1%;物流业实现增加值33亿元,增长6%,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8.4%,占GDP的比重为5.2%。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我市货物运输量约9100万吨。其中,港口吞吐量约4700万吨(进港3530万吨,出港1167万吨,其中,马钢进口矿石量约2100万吨);火车运输到发量约1700万吨,公路货物运输量2662万吨。全年进出口总额33.46亿美元,其中:进口22.43亿美元,出口10.03亿美元;我市年货物进出流量初步测算已达1亿吨(其中马钢物流量约为7500万吨),生产性产品的物流量约占80%以上。
(二)区位及基础设施条件:
我市临江近海,紧邻长三角地区,区域位置及交通设施基础条件十分优越。公路、铁路、水运全面发展,交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已经基本形成。铁路。马鞍山市现有过境铁路一条,其功能定位为沿江铁路支线,境内里程36公里,马鞍山火车站为二等区段站,年货物到发量1660万吨。境内有货运铁路多条,主要服务于马钢和长江钢铁。(其中为马钢服务量90%以上)公路。已初步形成了以国、省干线公路为骨架,支干相连的公路网体系。市域内公路里程达2221公里,其中高速41公里。市区对外公路主
要有国道205、省道313和
314、宁马高速、马芜高速(沿江高速)等。其中宁芜公路和宁马高速是通往南京、上海以及苏中、苏北的主要通道,宁马高速是马鞍山市连接南京都市圈和长三角地区的唯一的快速通道。水运。马鞍山市辖区长江岸线长36公里,加上江心洲左岸线18公里,共计54公里。依据河势的稳定性、水深、航道等条件,可以开港的岸线为22公里,除姑溪河上游2000米预留岸线为非深水岸线外,其余皆为深水岸线。马鞍山港现有泊位40个,其中货运泊位38个,最大靠泊能力达万吨。泊位综合通过能力约4000万吨/年(含在建)。根据货物吞吐量等综合指标,2008年马鞍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近4700万吨,(其中外贸出口1.02万吨,主要为马钢轮毂;进口35.4万吨,主要山鹰废纸);集装箱吞吐量5.1万标箱,其中进港2.73万标箱,出港2.38万标箱(目前尚无专用集装箱码头,但年内天顺9万标箱集装箱码头将开工建设),马鞍山港已成为一个综合性、多功能的大港口。航空。马鞍山市现尚无航空机场,但距离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仅有38公里,航空运输条件十分便捷。
(三)物流园区及物流企业概况
目前,马鞍山市尚未形成严格意义上的物流园区。但依据发展规划和产业积聚和发展需求,已分别在慈湖开发区和马鞍山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形成了以服务钢铁、金属制品加工、化工、建材为主体的重化物流园区(马钢配售、马物实业、快捷等物流企业入住)和以汽车制造、机械制造、食品生产加工、纺织服装等为主要产业的综合工业产品物流园区(嘉恒储运、三和仓储、瑞马钢材等物流企业入住)。两大物流园区建设初具雏形。
据统计,马鞍山市目前拥有载货汽车9012辆。其中普通载货汽车占载货汽车总数的96.5%。全市拥有100台以上货车的货运单位共16家,拥有运输船舶1400余艘,净载重量846781吨,单艘平均载重量650吨。从事交通运输、仓储的个体及企业数达1000多家,其中以物流企业名称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有近200家,(在交通部门挂靠的物流公司148家,备案的物流企业16家),有9家外地物流公司在马鞍山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马鞍山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培育和带动了市港口集团、市长运集团、市联运公司、长江物流、大汗物流、快捷物流等一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成长壮大,市场综合竞争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2008年实现1000万元以上营业收入物流企33家,超亿元的5家,其中港口集团实现营业收入达3亿元。
(四)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具备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目前,全市宽带用户为11.2万户,比上年末增长51.4%。国际互联网用户为11.8万户,接入网光缆线路长度36746芯公里,长途电话交换机容量10665路端,具备了物流信息化的基础条件,社会物流信息化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马鞍山信息港等商品供求信息平台已经建立,除了发布有关商品供求信息外,还可以进行简单的网上交易;马鞍山市交通运输信息中心建成了GPS监控中心。部分工商企业和物流企业已建立起企业内部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如马钢、华菱、山鹰等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ERP系统,特别是马钢公司,不仅实现了企业内部管理的信息化,而且其物流子系统还直接与供应商、代理商以及马鞍山港口集团进行联网,大大提高了其物流的运作效率。全国货运信息网在马鞍山联运公司设立了信息中心等。
二、存在问题
(一)发展的政策环境有待进一步提升。与周边城市支持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比较来看,马鞍山市的支持力度还有待提高。从组织领导来看:目前我市物流发展尚未形成统一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机构,不同运输方式归属不同的部门管理,形成了所谓的“体制瓶颈”。从扶持力度来看:没有建立专门的“物流业发展扶持资金”,支持物流业发展的土地、财税、金融服务、招商引资等一系列政策尚未具体明确。
(二)基础设施条件有待进一步完善。如:沿江产业带的陆路物流通道建设仍显滞后,影响了北部工业区和港口物流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马鞍山港可利用岸线资源较少,港口通过能力不足,泊位等级不高,结构不合理,锚地建设严重滞后;已利用深水岸线港口泊位的后方陆域普遍较为狭窄,集疏港道路通过能力远不能满足需要;铁路站场建设滞后,处于超能力、超负荷运转,亟待改建和提高。
(三)物流信息化建设滞后。目前马鞍山市尚没有一家物流企业使用条码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射频技术、地理信息系统、自动化分拣设备等。生产企业中除了马钢、山鹰、华菱等企业拥有ERP外(附带物流信息平台),其他企业很少拥有。从整个马鞍山市物流业来看,电子商务平台尚未建立,区域性的、综合性货运信息网也没有形成。
(四)物流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档次较低。调查表明,我市近300家交通运输仓储企业中,真正上规模、上档次、能够开展综合性物流服务的企业没有几家,能够提供特色服务的物流企业则更少,尤其缺乏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多数物流企业服务内容大多停留在仓储、运输、搬运、货物代理等低层次服务上,而增值空间较大的包装、加工、供应链服务等业务则开展的相对较少;物流企业在生产技术、管理水平上明显偏低。其经营和管理多数属于粗放型,与现代物流所要求的高效率、低成本不相适应,在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信息化、个性化等方面也都存在明显不足,与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企业的距离相差甚远。
(五)企业员工素质不高,物流专业人才普遍缺乏。马鞍山市物流企业人才缺乏比较严重,特别是一些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发能力强的专业性人才更是奇缺。“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物流专业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不高、缺乏专业人员已经成为我市物流发展的“硬伤”。
(六)第三方物流业发展滞后。企业物流与第三方物流不能有效融合,导致社会物流需求不足。从总体上看,一方面,我市存在企业物流“越位 ”,第三方物流缺位的问题,既造成了企业重复投资、人员增多,又导致了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不足。另一方面,原有交通、仓储、装卸等专业物流企业,综合服务能力不强,不同程度地存在小的干不好,大的干不了,对生产企业吸引力不高。
三、对策和建议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发改委、财政、商务、建委、国税、地税、交通、人行等部门共同参与的现代物流工作协调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研究制定全市物流发展规划和物流发展相关政策,协调相关管理部门做好物流发展的服务工作
(二)科学规划
优化环境
加大扶持。结合《国家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和将要出台的各项鼓励政策,把握我市具体实际,一方面从资源整合,节约集约着眼,高质量编制物流发展规划,优化空间布局,明确发展目标;另一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和引导力度。进一步强化为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服务的观念,着力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规划的职能,重点是建立公平、开放、有序、规范的物流市场环境,完善低成本的金融、法律、信息、外贸、工商、税务等配套服务体系;建立“物流业发展引导资金”,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作为物流业发展引导资金,专项用于符合规划的物流园区、物流信息系统、仓储设施、重点物流项目开发建设的贴息、担保。同时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物流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三)继续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港口:加大核心港区建设和改造力度,进一步提高其作业效率和通过能力,全面改造后方陆域和集疏港条件;开发江心洲左岸深水港区和太平府中小泊位新港港区,加强内河航道的开发力度;加速与港区相关的公共通道和桥梁的建设,提高和确保港口集疏运能力。公路:配合马鞍山公路大桥和接线工程项目的实施,加快我市公路新的出入通道建设;加快沿江大道和马濮旅游大道的建设步伐,争取早日建成发挥效益;加大对现有道路改造升级,优化路网结构,提高其通行和运输能力。铁路:结合宁芜复线改造和城际铁路项目实施,对马鞍山火车站实施站场大改建,全面提升交接能力和综合运力,完善功能,重点满足马钢大发展的货运需求。加强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模式,依托优势企业,整合物流信息资源,构建其覆盖全市的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物流信息的实时传输和发布、信息共享。
(四)加强资源整合和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业。一是以资产为扭带对现有主要专业运输企业整合、重组。充分利用联运的货源优势,汽运、交企的站场运力优势,长运的资金、人才优势、江安的长江航运优势,实施战略重组,形成规模效应。二是整合个体运力。积极引导近五千台个体货运车辆采用挂靠等方式接受必要的管理,规范物流市场秩序。三是加强与“南京都市圈”城市的沟通联系,实现区域内要素共享,优势互补。四是采用培育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尤其要大力引进知名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入住我市,引入现代物流业发展理念,引领带动和快速提升我市物流业发展水平。五是促进我市第三方物流业加快发展。在继续为马钢(马钢每年的场内运输量约为1.1亿吨)等大企业外做好配套的同时,积极拓展为众多的中小企业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以降低社会生产成本,全面提升发展水平。
(五)大力推动落实重点物流建设项目。以重点物流项目为抓手,推动我市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优先支持多式联运和转运设施、物流园区、城市配送、大宗商品和农村物流、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物流标准和技术推广、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科技攻关及应急物流等国家鼓励的项目。对落实的重点物流项目,建立多元投入机制。通过加大物流项目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支持有一定知名度的国内外物流企业进入我市物流市场,参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物流企业与外商合资、合作建设物流项目。对落实的重点物流项目,如:长运物流港、港口集团改扩建、长江综合码头等,按照有关规定在资金、政策、税收、用地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确保其能尽快地发挥效益。
5.新加坡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五
一、我区物流业和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
(一)物流业发展基础和发展态势
1、具备与现代物流业发展相适应的区位优势和交通基础设施条件。结合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改试验区建设、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武汉新港建设、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等一系列省重大战略的部署,与城镇体系、产业布局相协调,黄州区基本形成以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铁路和干线航道为主骨架,运输枢纽和港站为主要节点,各种运输方式布局合理、衔接紧密、便捷通畅、安全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截至2019年底,全区公路总里程1624.97公里,路网密度达450公里/百平方公里,居省市前列。按行政等级划分,其中:国道35.03公里,省道73.56公里,县道164.74公里,乡道439.54公里,专用公路8公里,村道904.1公里。按公路技术等级划分,其中:高速公路21公里,一级公路119.17公里,二级公路100.35公里,三级公路415.51公里,四级公路989.94公里,公路形成“三纵三横”格局。境内河流适航通航里程57.87公里,其中长江36.67公里,内河(巴河)21.23公里。境内长江岸线36.67公里,宜港长江岸线20.89公里,目前已利用11.06公里,生产性码头泊位占用7.9公里(包括已建和在建码头)。已建码头主要集中在唐家渡港区黄冈长江大桥下游及张家湾港区的鄂黄长江大桥下游。适于近期开发的深水岸线主要集中在唐家渡港区。内河(巴河)岸线总长约21.2公里。
按照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和监空经济区的形成建设的要求,铁路枢纽建设的全面提速,鄂州机场、监港新城、g347陶巴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推进,黄州作为武汉城市圈重要的区域性交通枢纽的作用日益显现,为快速发展物流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2、经济特别是工业快速发展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支撑。疫情防控之后,随着各项政策的扶持,黄州经济增长进入加速期,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3-5%。2018年全区生产总值为235.42亿元。随着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预计未来我区工业仍将保持高位增长。经济特别是工业快速发展,对现代物流业发展产生了需求,拓展了空间。
3、当前的宏观政策、环境十分有利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一是物流业作为唯一的服务行业进入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二是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泛“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的形成和武汉经济圈、黄团浠一体化、临空经济区建设的推进,将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更强的动力、更好的支撑。三是黄州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投资环境的不断优化,为现代物流业提供了更多发展契机。
4、近几年我区物流业呈现出总量初具规模、速度日趋加快、质量日益提高的态势。
从总量看:到2020年,黄州港已建泊位30个(其中生产性泊位24个,功能性泊位6个),在建生产性泊位6个,最大靠泊能力5000吨级,预计在建码头建成后港口吞吐能力将达到2000万吨/年:道路普货运输企业297家,普货车6002辆。危货运输企业13家,危货运输车726辆;
全区现有港口经营企业12家,水运企业9家,水运服务企业1家,拥有各类运输船舶248艘45万载重吨。从流量看,2020年全区总货运量达1136.4万吨。
从质量看:涌现了一批发展较好的企业,如黄冈市如峰汽车咨询服务有限公司。50台车以上运输公司45家;
一批机制灵活、经营规范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也正在萌芽;
随着顺风机场的建设,一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也将入驻黄州经营;
原来从事传统运输业务的东方运输集团,也正在转换角色,成立东捷物流公司,逐步加快传统运输向现代物流运输方式的转变。占地500百亩的物流园区及货运站场,如顺风物流园、监港新城联运中心正在谋划建设,现有大型物流园,如丁湖三路国盛物流园、西湖五路黄商物流园和中环路宇阔物流园都在满负荷运行。货运车辆运力结构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厢式、罐式、集装箱、冷藏、重型半挂牵引、大型物件等专用车辆吨位数已占据区营运货车总吨位数的小半壁江山。危货运输企业初步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经营,车辆实行了公司化经营和管理。
(二)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
1、商贸流通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提高。2019年,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2019年三次产业结构为845:47服务业占比上升7个百分点。初步形成食品和农产品加工、能源化工、纺织服装体育用品、商贸物流、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农产品加工园区被纳入全省四个一批工程。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大润发、世纪联华等落户,黄州商城实施改造,东坡外滩新商圈形成,南湖汽车城初具规模。改造提升了陈潭秋故居、李四光纪念馆、安国寺等景区,建成千叶湖、袁家铺、幸福、东方园林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規模以上企业发展到138家,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发展到102家,2、商业设施较齐全,大商贸、大流通格局初步形成。2019年底,区拥有各类中心商业区20余个,业态包括购物中心、大型百货店、大型综合超市、大型专业店和仓储会员店;
连锁农家店30余家,乡级覆盖率达到100%;
商业街30余条。
3、市场主体日益壮大。考棚服装街、胜利街休闲、奥康精品、青砖湖建材料等形成规模。中商、中百、大润发、黄商等国内知名零售企业陆续入驻;
二、我区物流业和商贸流通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业面临的矛盾与问题
我区物流业近年来虽有较快发展,但总体上还处于低水平、粗放型发展阶段,处于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过渡阶段。具体表现为物流成本过高(2019年,我国物流总费用占gdp的18.3%,深圳市物流总费用占gdp的15.9%,同期美国、日本物流总费用占gdp的10%不到,而我市及区却高达20%(2019年)),运力结构不太合理,对道路运输依赖过大,物流的外部负效应(如能源浪费、空气污染、交通堵塞等)增加。困扰物流业发展的矛盾与问题主要有:
1、物流管理体制亟需完善。现代物流的发展,要求打破传统的行业与区域限制,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而现状是分行业运输管理方式和分部门管理体制并存,各部门、各行业各管一块、各自为政、政出多门。市及区物流发展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调,造成衔接不畅、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致使物流运行系统环节多、周转慢、费用高、服务差,市场秩序比较混乱。
2、物流供需结构不平衡,社会化、专业化程度较低。一方面,受观念的制约和信任机制缺失的影响,大多数工商企业习惯于“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经营模式,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
少数企业即使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也只是把部分物流服务业务进行外包,导致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需求不足,制约了第三方物流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我区物流企业数量虽然较多,但规模小、实力弱、功能单一,管理水平、信息化程度和技术装备水平不高,能提供综合物流服务和供应链一体化解决方案的不多,主导市场发展的大型运输企业和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现代化程度高的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缺乏。另外,冷链物流等专业化物流储运能力明显不足。
3、物流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目前,我区及市里尚没有出台支持物流业发展的专门政策。
4、物流专业人才短缺。企业缺乏物流管理和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教育机构缺乏规范的物流人才培育途径,社会上缺乏专业咨询机构,政府缺乏专业物流管理与规划人员。
5、物流基础工作亟需加强。一是交通基础设施特别是水运条件建设仍需加强,航道等级低、港口基础设施薄弱、分布不合理状况亟需改变。二是全区尚未建立统一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信息化程度不高。三是物流统计工作薄弱,统计指标体系不健全。四是物流园区、货运站场规划建设相对滞后,布局不尽合理。五是全区尚没有一家出口加工区或b型保税物流中心,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6、行业自律不够,市场竞争不规范。由于我区只是在道路运管局挂牌物流局,没有物流行业协会,行业影响力弱,作用还远远没有发挥。物流低端市场竞争激烈,不同程度存在压价竞争、偷漏税、超载严重和的现象。
(二)商贸流通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市商贸流通业发展形势较好,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1、市场结构功能尚需完善。一是市场的产业带动效益和集聚效应不明显。生产资料、生产要素等大型专业性市场少,与支柱产业关联度不强。二是社区商业基础设施数量不足。三是商业特色有待加强。商业地块开发、建筑外观设计、专业形象设计等方面缺乏统筹策划和开发,导致商业的特色不明显,形象不鲜明。大多数商业设施在定位上只是一般消费和购物,大众化业态多,品牌差异和特色差异不明显。高附加值的高端消费品市场供应不足。
2、商业规划得不到有效执行,商业布局不够合理。一是商业规划的执行往往让位于招商引资的需要;
二是政府规划部门监管职责不明,开发商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常不按商业规划建设便民网点或建后改作他用;
三是可以错位经营的大型百货店集聚效应不明显,以经营快速消费品为主的连锁超市却往往扎堆;
四是现有商业设施呈老城聚集、新区不足的状态。
3、消费环境亟需改善。不少商业设施交通条件欠佳,停车设施不足,疏导客流的空间狭窄;
为顾客服务的软硬件设施和条件不足,如绿化、休闲娱乐设施、标牌指示、货物托管站等;
部分市场布局凌乱,卫生状况很差。
三、加快发展我区物流业和商贸流通业的若干建议
为实现现代物流业和商贸流通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把我区打造成名符其实的全省区域性物流中心和在全省有重要影响的商贸中心,提出如下建议:
(一)关于发展物流业的对策建议
1、强化意识,明确定位。实践表明,发展现代物流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对我区当前而言,是发挥中心城市引领带动作用,加快融入武汉经济圈建设的迫切需要,是调整经济结构、优化投资环境、承接产业转移、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分工合作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市区各级、各部门和企业应提高对发展物流业必要性、迫切性的认识,树立物流意识,增强大力发展物流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明确我区物流业的发展定位,一是明确物流产业为我市区优先发展的产业之一;
二是充分发挥黄冈市区作为全省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的作用,加强与其他物流节点城市特别是鄂州、黄石、武汉的分工合作,构建湖北东部地区物流区;
三是把物流业作为构建黄冈市区融入不治经济圈的先导,融入长三角的切入点。
2、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建议市区政府尽快成立物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及时沟通信息,统筹协调各部门出台物流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定物流发展规划,协调物流发展的重大问题,推进重大物流项目建设。
3、规划引导、合理布局。建议在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指导下,尽快编制、出台市及区物流业的发展规划,以规划统一引领黄冈市区物流业快速、有序发展。要根据黄冈市区发展战略和武汉经济圈建设目标,充分考虑市场需求、产业布局、商品流向、资源环境、交通布局等因素,优化物流业的区域布局。抓住新建、改扩建高铁站、铁路货运站场、黄州港、顺丰机场和城市道路大建设的难得机遇,加强铁路、港口、公路和机场转运设施的统一规划和建设,合理布局物流园区,完善中转联运设施,实现各种运输方式及城际通道与市区道路的无缝对接和高效贯通。在高速公路与进出城干道的公路运输节点,建物流转运中心、货运站场;
在大型企业、专业批发市场周边建现代化配送中心。
4、整合资源,夯实基础。一是加快建设具有引领作用的大型码头,加快空港建设,加快铁路专用货运线的建设,以优化我区货运运力结构,提高物流运输能力。二是规划和建设快速物流园、经济园区的快速公路系统,实行客货分流。三是鼓励社会资金按照规划建设物流园区、货运站场,政府给予土地使用方面的优惠和便利,并投入一定的前期开发资金。四是整合现有资源,加快由政府主导建设全市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并通过与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系统和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相互衔接、相互支持,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物流信息系统,同时实现与周边中心城市的物流信息平台相衔接。五是利用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加快临港新城物流区和保税区建设。六是加强物流主管部门和协会的力量,完善物流统计工作。
5、创新机制,培育主体。要通过创新机制来培育物流市场,扶持市场主体。鼓励生产和商贸企业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剥离或外包物流功能,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推动物流企业与生产、商贸企业互动发展,促进供应链各环节有机结合。大力培育、引进和发展第三方物流,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强服务创新和技术、装备改造,提供供应链一体化解决方案和物流增值服务。鼓励现有运输、仓储、货代、联运、快递企业的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鼓励中小物流企业加强信息沟通,加强资源整合,鼓励物流企业兼并、重组、合资、合作。加强物流业的招商引资工作。
6、政策保障,促进发展。建议市区政府出台关于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专门意见与政策,明确物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战略目标,确定物流业发展的方向和领域,制定符合实际的财政、税收、用地等政策。在财政政策方面,建议通过设立财政引导资金,用于扶持物流中心、物流项目、物流技术创新、物流信息化及物流高新技术应用项目等的建设,在土地政策方面,针对物流园区投资大、回收周期长、具有一定公益性的特征,建议将物流园区、货运站场和城市配送中心建设用地纳入市区总体发展规划,并在地价上予以优惠,对特殊仓储用地予以保留。
7、加强行业协会建设,提升组织化水平。政府应鼓励物流行业协会进一步发展会员,扩大行业影响力,支持协会发挥作用:一是行业调研与统计,在政府统计部门的指导下,开展行业统计,为政府决策提供翔实可靠的依据。二是咨询服务,如发布物流信息、提供信息咨询。三是行业规范,从自律的角度制订各项行业规范制度,在市场准入、退出等方面发挥把关作用,在行业的标准化运作、守法经营、受理行业投诉方面担当主角,如企业等级标准的制订、评定,企业信用考核,标准化体系的推广。四是行业教育和培训。五是联络与交流,组织各类行业交流、研讨、宣传推介活动,为行业与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沟通与交流建立渠道,寻求支持。
8、引资引智并举,加强人才支撑。建议成立由学者、政府相关部门及企业界专家组成的物流业发展咨询委员会,对发展现代物流业提出政策建议,对重点物流项目的认定提出专家意见。帮助本地企业引进、留住高层次物流人才,利用招商引资项目招来人才,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培养人才。
6.新加坡职业教育发展经验及启示 篇六
关键词:新加坡 职业教育 发展 经验及启示
一、新加坡的教育制度
新加坡的教育体制是由英国的传统教育制度发展而来的,既推崇因材施教,又致力于培育精英人才,其目标是成为亚洲的教育之都,所以无论是中学,还是大学,新加坡每所学校的硬件设施都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准。
新加坡的学校分为政府学校、独立学校、特别辅助计划学校和特殊学校。政府学校是由政府提供财政资助的学校,其中一部分是政府全额资助学校,另一部分由政府给予部分资助。由于得到了政府的资助,新加坡政府学校的教学质量一直都较好。
二、新加坡职业教育的特色
1.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
“少教”是指教师精心设计每堂课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在传授知识时以知识、原理在工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为主,重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使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和知识的用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多学”是指学生借助经验积累与分享系统,在完成课题或项目的过程中,掌握各种知识、原理以及工程技术应用能力。
2.模块化课程体系
如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组织形式为双轨制,即把一、二年级同年入学的相同专业的学生分成A、B两个班,让他们在同一时间内学习不同的模块,并交叉学习。到三年级时,再将A、B班均分成四个小组,进行交叉学习。
3.“先会后懂”的教学方法
“先会后懂”的教学方法是以“能力为本位”教学模式的精华所在,倡导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先学会动手做,然后再慢慢弄懂其所以然。
4.多样化的作业
新加坡学生的作业形式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实践能力,包括个人作业、小组作业、团队作业、项目作业、专题作业,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充分挖掘了每一位学生的潜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5.重视校本教材的开发
在新加坡理工学院、工艺教育学院,学生所用的教材,特别是专业教材绝大部分是本校教师自己编写开发的。他们认为,自己学校开发的校本教材不仅内容广泛、实用性强,而且可以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好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6.推行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新加坡的职业教育在校企合作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他们所采用的“教学工厂”模式是在德国“双元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有很多优点,可以在国内选择适合这种教学模式的专业作为实施对象。
三、新加坡职业教育的启示
1.学习管理理念
在学习新加坡的许多制度时,我们不能照搬照抄,而应深入思考,对更新观念、开阔视野、拓宽办学思路等诸多方面都是有益的。
2. 学习“教学工厂”理念
这里的工厂并不是指成批生产产品的工厂,而是指教学环境、工业项目及经验积累与分享的教学工厂。学生仿佛处于企业的各个部门,既接受了完整有效的理论知识教育,又接受了来自“教学工厂”行之有效的技能培训,使学生的集体精神、创新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和灵活应变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3.课程结构采用双轨制
每一学年的学科都会分成两个独立的不同学科的组合,每一学年的学生也会被分成两个学习轨道,选读不同的学科组合,两组学生的学习同时进行。一个学期后,两组学生再交换学科组合。
4.注重教师的培训、开发和引进
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发挥教研室基层教学团体的作用。新加坡职业教育的成功之处在于他们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抓住了教育培养人的本质特征,紧紧围绕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所培养的人才均得到了企业的高度认可。
参考文献:
[1]李晓明.新加坡的精英教育[J].外国教育研究,2004,(8).
[2]郭华.试论新加坡的精英教育[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3).
[3]李光耀.风雨独立路——李光耀回忆录[M].北京:外文出版社,1998.
7.新加坡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七
立思辰留学360介绍,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相关信息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所进行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物流构成:商品的运输、配送、仓储、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以及相关的物流信息等环节。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发达国家现代物流已成为新兴支柱产业,在继降低资源消耗和提高生产效率之后,被称为“第三种利润源泉”。据统计,美国等发达国家供应链成本在5%左右,而我国在30%左右,可见物流市场有巨大利润空间值得我们去努力。
新加坡航空公司在世界各大航空公司的评比中多次获得综合金奖。新加坡人力部新闻发言人对外透露,近年来新加坡的经济发展稳定,物流管理人才是新加坡“十大”紧缺人才。45%的新加坡企业都表示在今年要扩招人手,20%的企业也预期员工薪酬将在今年上涨5%至15%。
新加坡PSB学院的物流供应链管理专业与澳大利亚卧龙岗合作,该专业旨在为学生传授只是和磨砺技能,以便将学生培养成为供应链管理领域的国际经理人,通过运用供应链管理和信息技术,对全球范围的人缘、项目和可持续性供应链体系进行领导。供应链管理是指从生产前到销售后的整个过程中,货物和原材料的流动和管理。其包括相关的逆向流动,例如产品和设备退货以及回收利用等。供应链管理涉及一系列活动的管理,包括运输、存储、包装、采购和库存管理等等。
立思辰留学360为您解读新加坡PSB学院物流供应链管理本科课程:
课程设置:第一年为基础课程,目的是为以后的本科课程做好准备,共分为两个学期。第二年与第三年分为三个学期(一个学期通常为三个月),每个学期为四个单元。
第一学年物流管理专业
第一学期:专业英语(ACE1)、数学
1、经济学1(微观经济学)、会计第二学期:专业英语(ACE2)、数学
2、经济学2(宏观经济学)、会计第二学年物流管理专业
第一学期:社会会计学、责任商务原理、商务宏观经济学要论、管理导论
第二学期:组织会计学、商务统计学、财政原理导论、第三学期:管理和电子商务、系统思考&模拟、营销研究导论、消费者心理学、营销理论
第三学年物流管理专业
第一学期:物流管理的理论、物流管理、服务营销、变革管理
第二学期:物流战略、运营管理、国际营销、责任领导
第三学期:社会创新企业模拟、战略管理、持续的质量改进、国际财政
文凭颁发:澳洲卧龙岗大学
学制:3年或2年(专升本)
课程费用:3年学制:新币S$40,831.2;2年学制:新币S$30,816(专升本)
入学时间:3年学制:1月,5月,8月;2年学制:8月
8.新加坡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八
为贯彻县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一核两带、三城四县”发展战略主题,按照县委王敏书记关于实践“三思三创”活动的要求,为促进商贸物流业繁荣,针对我县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我们政协财贸组进行专题调研,提出建议,供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决策参考。
一、我县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现代服务业发展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分工专业化的本质要求,相对传统服务业而言,现代服务业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
我县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是经济总量持续增长,新兴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2010年我县实现服务业增值40.88亿元,增长12.8%,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有机组成部分,2010年,全县各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12.15亿元,突破百亿元大关,保险业完成保费收入2.36亿元,年增31.4%,房地产建筑额29.70亿元,年增长20.5%,金融保险、房地产良好的发展势头,体现了新兴服务业比重不断上升,对全县经济贡献不断提高。
二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处在起步,结构逐渐优化。我县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主要以物流业的发展为代表性,且又分为生活性和生产性物流。物流业在我县现处于起步阶段,结构正在逐渐优化。目前有代表性的物流企业有邮政物流、烟草物流、食盐物流,这些主要是生活性物流,生产性物流主要表现在企业产成品自运,没有将物流管理从企业的核心业中剥离出来交给独立的物流企业运作,生产服务性物流成本较高,随着弘洲物流港作为第三方物流的界入,使我县生产性物流进入了发展时期。
三是传统的服务业不断提升,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不断增强。传统的商贸流通业稳步提升,2010年全县社会消费品总额33亿元,年增17.2%,城镇消费品总额23.57亿元,年增17.48%,农村消费品总额9.19亿元,年增16.4%,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9.92亿元,年增16.25%,住宿餐饮业零售额2.86亿元,年增27.86%。
服务业成为拉动内需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2010年,我县从事服务业单位工作的人数12.31万余人,占我县全社会从业人数的30.9%,服务业就业门路广,吸纳劳动力强的特点,成为解决就业和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
四是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有力,服务业投资不断增大。服务业招商引资效果明显,天集商业广场、弘洲物流、皇庭大酒店、新区农贸市场、胜利南路农贸市场等一大批三产项目入驻我县,投入使用和抓紧时间建设。
政策逐步完善,对服务业扶持力度不断加大。近年我县相继出台了《进贤县商业网点规划》、《进贤县低炭农业与生态旅游发展规划》、《进贤县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进贤县现代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进贤县“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十二五发展规划概要》、《进贤县现代物流十二五发展规划》等文件,有力推进了服务业发展。
二、我县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从现实情况看,我县的服务业比重仍然低,发展速度慢,产业档次不高,已严重制约我县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格局。
六大问题,显现我县服务业发展的瓶颈。
一是规模总量不大,比重仍然偏低。近年来,我县工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GDP保持较高增长,但服务业经济总量还是偏小,现代服务业占三产服务业比重在全省排位较后,与经济发展要求相差较大。
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层次不够高。我县经济结构中现代服务业的比重不高。从现状看,服务业还是以传统服务业为主,新兴行业较少,现代服务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当前,一些大中城市服务业正在向信息、咨询、科技、金融等为主的产业转移,而我县仍然以批发零售和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为主,创意产业、服务外包和会展会务等新兴服务业还处在萌芽状态,发展不快,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服务业发展结构的优化和层次的提升。
三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快,满足不了制造业快速发展的需求。近年来我县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偏低,目前有代表性的物流只能承担小量的全国各地整本、零担、专线直达、往返运输、中转运输等第三方物流,增值物流延伸服务,已接近竣工的弘洲农副产品物流港作为三方物流企业的界入,弥补了我县储存、分销、配送、信息服务等供应链一体化物流服务功能,但我县物流行业发展水平偏低,是产业结构中的一条短腿,与经济发展差距较大。目前我县制造业还习惯于自营物流,传统物流未剥离,即增加了企业产品成本,又严重影响了物流外包的发展。四是服务业投入不足,招商引资仍待加强。在招商引资中,我县利用外资的项目仍然以一二产为主,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项目较少,相对于工业性投入,服务业投入明显不足,虽然我县服务业投入有所增长,但生产性的服务业投资及税收占比较低,房地产非生产性服务投资和税收占比较高。
五是人才匮乏问题比较突出。我县人才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从事服务业特别是从事现代服务业的人才缺乏,缺乏高档次人才引进中介机构,缺乏知识密集型现代服务业专业人才,国有商贸企业改制后名存实亡,商务主管部门门庭冷落,年龄老化,专业性人才少,动作水平不高,心有余而力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代服务业发展。
六是发展认识不到位,体制仍需理顺。县委、县政府已认识到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但基层部门及少数领导在认识上不到位,没有把发展服务业放到重要位置,在服务业发展问题上抓什么、发展什么不明确,有争议或顺其自然,对发展服务业没有对其他行业考核显得重要,缺少考核职能部门。虽然有商贸局,政策配套不够,职能不能完全发挥,一定程度上影响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三、当今社会服务业发展特点和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推动下一是制造业呈现服务化的趋势逐步扩大;二是服务业结构内部的升级趋势日益彰显;三是人力资本对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四是服务业发展的创新能力日俱增加。
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定位分析
进贤县系江西省会南昌市的市辖县,自古以来被誉为“东南之藩蔽,闽浙之门户”,是长珠闽三个经济三角洲的共同腹地,拥有良好的开放型经济基础,丰富的综合资源,以及高密度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我们要充分发挥地处长珠闽三个经济三角洲的共同腹地的特定区位优势,发展繁荣传统的商贸流通业,大力推进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军山湖休闲旅游目的地,使服务业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一要把握发展思路。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县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以实践“三思三创”为动力,以“一核两带,三城四县”发展战略为主题,以加快先进制造业建设为目标,以加快生产性服务建设为突破点,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充分拓展发展空间,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力度,着力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繁荣商贸物流业,努力增强我县“三产”的核心竞争力和聚集吸引力,使“三产”在全县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大幅提高。二要坚持发展原则。(1)在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努力使商贸流通业、物流服务业在全县GDP的比重大幅提高;(2)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在巩固发展传统服务业的同时,以新兴产业和市场化体系建设及发展为主线,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3)坚持产业联动的原则。要加快产业集聚、发展一二产业,拉动商贸流通业、物流服务业发展;(4)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要做到商业布局合理,业态结构完整,经营行为规范,服务功能齐全,构建充满活力、竞争力,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全县商贸流通、物流服务发展格局。
三要明确发展目标。要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一核两带,三城四县”发展总体目标,通过“提速、提质、提能级”,到十二五末,把进贤建设成全市乃至全省,辐射周边的商贸流通、物流服务强县,所谓“提速”就是提升物流服务业发展速度,到十二五末要确保服务业增加值每年增18%以上,服务业每年投资增长18%以上,力争商贸流通业、物流服务业占GDP总量的40%;所谓“提质”就是提升商贸流通发展质量,要打造商业品牌,要大力引进像华润苏果、国美电器、肯德基等大批世界500强和国内200家企业入驻我县,要培育发展本地老字号企业。所谓“提能级”就是提升商贸、物流服务来发展能级,大商贸、大物流、金融、保险、休闲旅游要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对区域集聚,辐射和带动效应要明显提升。
五、进一步加快全县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商贸物流业繁荣的对策思考和建议
随着十二五期间我县工业化、农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给全县现代服务业、商贸物流业的繁荣带来了新的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为第一要务,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突出发展重点,打造发展优势,全面提升进贤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以规划引导发展,以招商推进发展,以政策支持发展,以人才推动发展,以联动促进发展,以责任落实保障发展。下面调研组就加快全县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我县商贸物流业繁荣提出如下意见建议:
一是要更新发展观念。我们国家已经将加快服务业发展提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以经济和社会两个面层清晰地指出了在新的发展时期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战略意义。因此要充分认识加快现代服务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是实践“三思三创”的具体表现。要充分发挥商贸,服务职能部门管理作用,承担现代商贸发展调查研究、重大项目组织实施、综合协调职能,相关部门的通力配合,形成现代服务业发展合力,为繁荣我县商贸物流服务业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要建立良好的商贸运行机制。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商贸发展的规律和要求,建立以政府为引导,规范管理,营造环境,搭建平台;以企业为主体,依照市场经济原则规范运作,积极扩大商贸企业经营范围,提升服务质量,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以社会投资为主渠道的商贸发展运行机制,初步形成“城内大商贸、城外大物流”的发展格局,促进我县商贸物流服务业大发展。
三是要重点发展以现代物流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我县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要以发展现代物流业为重要“抓手”,启动推进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拓展信息发布、查询、对接等服务功能,利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整合物流资源信息、物流状态查询、物流过程跟踪、物流要素信息记录、物流客户管理及公共信息服务支撑体系,为全县各类企业提供运力资源。要培育现代物流企业,整合现有物流企业和个低运输户,积极引导全县现有个体物流服务通过转组成为规范性物流服务企业,扩大物流企业实力和规模,提高竞争意识,要鼓励企业物流外包,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经营模式,实行企业物流业务剥离,将采购、仓储、包装、运输和产成品,整理配送等物流服务业务外包第三方物流企业,实现企业物流社会化,要综合考虑我县城乡布局,物流量分布和县城总体规划因素,以李渡、长山、文港、温圳及三大工业集聚点为载体,重点培育发展制造服务业物流服务中心,以衙前、下埠、三阳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为载体,重点培育发展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以军山湖河蟹水产业为载体,重点培育发展水产品物流服务业,以前坊茶叶果业为载体,重点培育茶叶果业物流中心,以县城新城老区商贸经济为载体,重点培育发展商贸物流服务。
四是大力提升商贸流通等传统服务业。充分利用我县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政策优势,吸引更多资金、商品、人才,形成工贸一体,优势互补的县域商贸大格局,大力培育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发挥重点企业的支撑带动作用,培育和提高商贸发展主体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整体宣传、整体促销,塑造独特的商贸文化和统一识别系统,打造商贸街区的整体品牌,提升商贸街区的知名度,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助,形成一批历史悠久、文化独特、模式先进、影响广泛的老字号品牌群体,促进知名商贸街、知名商品、知名老字号相互依存联动发展。
五是加快发展重点休闲旅游业为重点的新兴服务业。要充分利用我县自然资源优势,要推进休闲旅游业的发展,提升我县宾馆、酒店的服务档次,打造好服务平台,要创意设计军山湖河蟹品牌文化内涵,千年李渡酒品牌文化内涵,华厦笔都品牌文化内涵,前坊西湖李家新农村建设品牌文化内涵,白圩牛节品牌文化内涵,农民艺术节文化内涵等品牌文化,以节庆为依托,举办各类庆典节庆、会展活动,推介进贤,唱响进贤,促使其成为我县经济新的增长点。六是要加强服务业的对外招商。要以拓商推进商贸物流业发展,瞄准国内外500强和国内200家企业,大力引进像华润苏果、国美电器、肯德基等重点企业入驻我县。发展商贸流通业,大力引进像弘洲物流港等重点企业入驻我县,发展物流服务业,在商贸、物流业发展领域里,着重引进一批基础好、规模大,竞争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
9.新加坡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九
【关键词】新加坡;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职后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384(2007)11-0052-03
一、新加坡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况
1997 年,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代表新加坡政府提出了国家教育远景:(建立)重思考的学校,(培养)爱学习的国民。1998 年,吴作栋又提出三大教育革新政策——创新思维、资讯科技和国民教育。承担这个历史责任的学校必须依靠高素质的教师,正如当时教育部长张志贤所指出的:“有效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效的学生。”
1.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新加坡教育部为教师设计了3条专业发展途径(如右图所示)。
⑴提升学历
新加坡教育部和国立教育学院设计了一套有规划的教师进修模式,其中包括学位和硕士文凭课程。
⑵提升专业技能
新加坡教育部规定,自1998年起,中小学校教师每年必须接受不少于100 小时的培训, 教师根据需要选择脱产或在岗学习,在国内或国外接受培训。在这100 小时的训练中,60% 的训练跟教育及教学有直接关系,40% 跟个人的发展有关系。
⑶扩充教师的生活经历
2003 年11 月,新加坡教育部首次推出教师实习计划,鼓励教师工作满3 年后,请1 年的无薪假,到校外的机构工作,了解其他行业的运作情况。回校后,教师将和学生分享实习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企业精神。
2.教师专业发展的通道
2001 年4 月,新加坡教育部为本国教师制定了教师专业发展和生涯计划。该计划为教师规划了3个生涯发展方向。
⑴教学领域
这一方向的生涯发展为三级制,包括一般教师、高级教师和教学导师3 个级别。
⑵教育领导
教师也可以成为学校或学区的领导。该方向的生涯发展为九级制,即一般教师、学科主管、部门主管、副校长、校长、学区执行官、教育副主任、教育主任、教育总主管。
⑶教育专家
教师也可以选择第三种专业生涯发展规划,该项规划为五级制,即一般教师、一级高级专家、二级高级专家、三级高级专家、四级高级专家。这样的专家最后大多到国立教育学院工作,成为教师教育研究者。
在上述框架下,工作业绩和发展潜力成为教师职业进步的决定因素,教师能够看到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与方向,教师职业成为一种挑战性、趣味性和满意度都很高的职业。这种多样化的专业发展路径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新加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
1.高起点的教师入职制度
在新加坡,选择教师职业的人必须具有“A”水准(相当于高中毕业)或理工学院以上的文凭,通过教育部面试,成为见习教师。见习教师需要在国立教育学院接受1年~ 2 年的基础培训,并在学校接受入职培训,获取教育文凭。在这个阶段,主要培养教师的价值观、态度及教学基本能力,同时培养他们教授2 科~ 3 科小学科目或者2科中学科目或者体育及一项其他科目的知识及技能。严格的入职选拔与培训保证了新加坡教师的基本素质。
2.明确的教师道德规范和严格的教师操守
在新加坡,教师道德规范清楚地指出了教师应有的志向和行为规范:教师必须意识到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所担负的责任。在社会上,教师所得到的尊重,让他们追寻并保持教师的道德品行和行为规范。
新加坡教育部为教师制定了严格的职业操守。着装、与家长沟通、与同事相处等要求都列在其中,同时明确指出,教师若有不适当的行为将会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
三、新加坡教师的职后培训
1.培训的管理机构
新加坡教师职后培训由教育部培训与发展司下设的培训部负责策划组织、协调和管理。培训部与国立教育学院、教育部视学部、课程规划与发展署、教师联系中心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以确保所提供的训练课程符合教师和校长们的需要。
国立教育学院主要负责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学历进修和培训主任、副校长、校长的里程碑课程。教育部视学部的主要职责是编订课程纲要、督导有关科目的教学和鼓励教师尝试使用新的教学法。视学部根据教师的需要,向培训部建议开设何种课程。视学人员还通过组织校内座谈会、小组讨论等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课程规划与发展署的主要职责是编写教材、制作视听教具和指导教师使用教材。教师联系中心的主要职能是组织活动、提供平台,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新加坡的教师职后培训实施网上管理,培训部将有关教师培训的全部资料放在教育部的内部网络中,包括报名、安排课程时间、出勤记录、评估及报告等,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查询,选择一年的学习内容。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需求,要求教师选择相关的培训内容。
2.培训模式
新加坡教师培训主要有4 种模式。
⑴专业发展延续模式(PDCM)
在专业发展途径中,提升学历以系统学习课程为主,主要采取讲授、任务驱动、小组研讨和班级分享等方式教学。课程内容大致包括:领导学课程(领导教育学课程、部门管理课程、高级教师课程)、高级文凭课程(指导及辅导学、教育资讯科技、小学数学教育、小学音乐教育、小学社会学科、小学特殊学生教育学)、高级学位文凭课程(戏剧艺术与戏剧艺术教育、指导及辅导学、生命科学、小学社会学科、高等中学社会学科)。
⑵工作坊(workshop)
工作坊是教师联系中心等机构为教师之间的联系、交流和经验分享所提供的空间,目的是营造一种环境和氛围,使不同学校、不同学科的教师针对一个主要问题进行交流,或者学习新的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目前主要有4 种工作坊供学校领导和教师选择。
固定日期工作坊:教师可以通过教育部的内部网络注册,根据自身专业发展需要和兴趣选择工作坊,学习新的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研究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开放日期工作坊:这些工作坊以学校为基础,应学校要求,根据该校员工的发展需要,教师联系中心与教科部协商建立工作坊。学校可以选择部分教师组成一个人数适宜的团队进行共同学习。
按用户需求定制的工作坊:这些工作坊类似于开放日期工作坊,但可以根据学校某一特殊的需求或教师团队的某一特殊专业发展的需要设计培训内容,学校同样可以选择部分教师组成一个人数适宜的团体进行共同学习。
在线工作坊:这些工作适于那些愿意随意选择时间、地点和理想的学习环境的教师。教师可直接通过VITAL 电子入口注册。
新加坡教师职后培训的工作坊
模式很有特点,它针对教学中的具体问题设计培训内容。在培训过程中,培训者将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融为一体,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培训的目的是使教师将学到的知识直接用于教学实践。
⑶校群或校内教师经验分享活动
新加坡校群或某个学校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和教师在教学方面取得的成果,经常组织经验分享活动。这种形式的培训利用教师自身的资源,有目的地推广教师在教学中创造的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研究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由于这种方式密切结合教师的工作实际,所以很受教师欢迎。
⑷教师实习计划
这种模式鼓励教师到企业实习,扩充生活经历。教师实习的内容与教师任教的学科相关,教师通过在企业实习,了解本专业的应用和发展情况,便于及时将实习体会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例如:华文教师到《联合早报》做临时记者等。
四、新加坡教师专业发展的特色对我们的启示
1.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应该赋予教师充分的自主权
新加坡政府在制定教师职后培训政策时,既考虑了国家利益又照顾了个人利益。教师职后培训从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到学习时间,都给了教师充分的自主权,强调接受培训是教师的权利。在这样的管理理念下,教师根据学校的发展环境、自身条件及发展需要,自己设计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
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应该注重培养
在教师教育研究领域,一般认为职前教育为培养,职后教育为培训。培养的核心是养成,培训的核心是练就。这样界定概念的目的是区分教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功能。笔者认为: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职后教育也应注重培养。职后培养是指对经过培训的教师的管理和使用,包括专业认可、奖惩、评级、调用等。在教师职后发展过程中,“培养”相当于保健,“培训”相当于诊断,协调职后培养与培训就是把对教师的管理和使用与职后培训联系起来,使职后培训在教师的工作实践中真正发挥效益。
3.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应该注重成人的学习特点、教师心理开放、理论性与操作性的结合
⑴教师培训应注重成人的学习特点
教师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儿童学习的引导者,又是成人学习者。教师职后培训首先要从成人学习的特点入手。成人学习主要有3 个特点:第一,成人对学习内容有很强的选择性,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第二,成人学习追求的是个人职业发展及个人内在精神世界的提升。第三,成人在学习中会从自己的经历出发,形成一种情境推理,并凭借这种推理,指导自己的实践。因此,教师职后培训要从成人学习的特点出发,就要认同他们的经历所具有的价值,设计适合成人学习的方式和内容,并为他们提供选择的机会。
⑵教师培训应该是使教师心理开放的培训
教师在社会中扮演着多重角色,责任和权利已填满他们的心理空间。在新加坡,教师参加职后培训是一种待遇,而不是被迫承担的一种责任;教师通过培训学到了具体的操作方法,减轻了职业压力;在培训过程中,舒适的环境、简单的茶点为教师释放紧张的心情提供了条件;在轻松的环境中,教师与同行交流,找到了集体的归属感,而不再是孤独的探索者。有效的教师职后培训还应该在不增加教师心理负担的前提下,尽量开放培训时间和空间。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师职后培训超越时空限制、教师间敞开心扉交流成为可能。
⑶教师培训要注重高观点和操作性的结合
高观点是指在理论层面、认识层面所形成的结论。操作性是指教师将学到的东西直接运用于教学实践。如分析如何处理教材、研究如何解决习题中的问题、学习使用一个课件等。没有操作性的高观点是没有生命力的,没有高观点的操作也会限制教师的创造空间。有效的培训应该是高观点和操作性相结合的培训。
参考文献:
[1] 新加坡报业控股华文报集团. 新加坡年鉴2005[M].2005.
[2] 李方,等. 教师专业标准与发展机制[M]. 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3]StephenD.Brookfield. 张伟译. 批判反思型教师ABC[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4]RobertJ.Sternberg&WendyM.Williams.张厚粲, 等译. 教育心理学[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5] 潘星华. 新加坡教育点评[M]. 新加坡:创意圈出版社,2006.
[6]http://www.moe.gov.sg.
[7]http://www.bjedu.gov.cn.
[8]http://www.bjtde.net.cn.
10.新加坡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十
展的纲领性文件。县委县政府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刻领会中央关于当前形势的科学判断,深刻领会中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深刻领会落实三中全会精神,带领全县上下,通过对**县情全面仔细的分析,集思广益,审时度势果断提出了传承稻作文化,实施后发出战略,把**建设成为环鄱阳湖市场导向型经济强县的战略定位,组织实施了包括现代信息物流战内的六大战役。同时,县委县政府积极参与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深入挖掘稻作文化内涵,唱响稻作文化品牌,促进县城经济的发展,及时推出并实施了以“一城”“一节”“六甲”为主要内容的**国际稻米城建设项目。这个项目内容庞大,涉及**经济社会各个层面。该项目由若干个具体子项目组成。其中,稻商甲天下既是该项目的名称,又是该项目的总体目标。作为实施该项目的牵头部门,我们认为要建设好稻商甲天下这个项目,要以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立足新的发展阶段,推进改革创新,达到生产繁忙、消费旺盛、货畅其流、高效便捷的目标,让一定区域内的人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汇集**,又从**流向各地,真正实现天下稻商汇聚**的繁荣局面。上述内容也正是现代物流业的应有之义,因此说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实现**稻商甲天下,对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我县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物流企业情况: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县现代物流业已快速起步,截止11月底,我县共有物流企业 18 家,从事物流人员476人,其中货物搬运企业 11家,货物仓储企业11家。全县登记载货车辆 604台,载重总吨位4118.7吨,年货运量14683万吨公里,其中在外县营运在我县注册的载运车辆 123台,吨位1438吨,铁路货运发送量96万吨,港口货物吞吐量54 万吨,实现物流业增加值1.8亿元,占第三产比重为约18%,物流费用约6.7 亿元,占全县gdp的20 %,从事个体物流行业520余家(含个体车辆、船舶、长途贩运等)分别比上年均有大幅度增长。
2、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交通方面、珠曹公路改造全面竣工,石镇码头建设进展顺利,农村公路改造已基本完成,顺利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面,新增仓储面积达到12000 m2,物流园区检验检测中心正在积极申报之中,县城水网改造已顺利完工,供水能力提高到每日3.5万吨,220千伏输变电站也已接近完工,大大缓解了我县用电紧张的问题;县城主街道改造工程全面完工,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网络通信方面、加快通信网络向ip化、宽带化、移动化和全光化建设,建成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大容量宽带城城网和宽带接入网,初步建成了3g移动电话和无线移动互联网,全面通过了电子政务工程,企业信息化、农村信息化普及工程、实施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工程,将信息化贯穿于开发、生产、销售、服务和管理全过程,提交了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
3、市场培育情况:市场主体不断状大,据统计2008年11月止,我县新增落户工业企业12家,新增物流企业3家,整合了现有资源,组建了**贡米集团、珍珠集团、生猪集团三大传统产业,培植了建材、化工和新型光伏电子三大主体产业,新建了江南米业市场,引导和培育城郊生猪批发市场等。规划建设6条商业特色街道,改造了现有的小商品市场,新建了新天地货物的配送中心,填补了货物配送的空白。
一是农业物流加快发展。初步形成了“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企业(中介组织)”的农产品物流网络。目前,全县拥有12个农副产品市场,其中3个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农产品营销合作组织71个,农民经纪人399人左右。批发市场不断壮大,粮食、生猪、禽蛋、席草等一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兴起,农民经纪人的迅速发展,为加快现代农业物流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二是商业物流初具规模。近年来,天源星光、购物步行街、江南米业、万昌农副产品市场等大型专业市场,结构和功能得到改善和提升。三是工业物流正在剥离。随着我县国企改制的完成和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企业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逐步外包,企业内部物流。四是旅游业逐步兴起,已成为我县地方产品物流的重要载体。
虽然,我县现代物流业有所发展,但总体来看,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国际物流业发展趋势及经济发展的需求比,还存在不少的差距。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物流成本太高,流通周期过长,效率偏低。大部分工商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大而全”、“小而全”的物流体系,但由于管理粗放,大多数企业的物流成本占产品总成本的比重均在20%以上,而发达国家物流成本仅为10%左右。二是物流企业服务功能单一,服务方式落后。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变尚未完成,只能提供一些低水平、低层次、单项服务功能。三是物流设施与装备落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装运机械化水平低;物流信息化普及程
度低,制约了物流功能的发挥和效率的提高。四是物流管理体制不健全。目前,我县物流管理条块分割层次多、秩序乱,行业垄断严重。现有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方式不能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
二、现代物流业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深入学习实践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线,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前我县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主客观障碍,坚持统筹规划、市场主导、企业运作、分步实施的发展原则,以提高流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为核心,以发展第三方物流为重点,加大物流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积极推进物流资源整合,合理进行物流产业区域布局,增强现代物流业对国民经济的基础作用,使之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发展目标
按照《**国际稻米城发展规划》,国际稻米城的主要目标是建好“一城”(国际稻米城)办好一节,实现六甲,建成一个世界级,八个国家级,其中**稻商甲天下的目标是要求**的稻米及其他相关产品,达到吃在**看在**、买在**、卖在**、游在**、住在**的目标,实现买“全国”卖“全国”的目标,无论吃、看、买、卖、住都属于商贸物流的范畴,要把这个目标具体化那就是我县现代物流业的具体发展目标,根据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要打好现代信息物流战,用三年的时间打通一至三条本县的快进快出的物流通道,全力支撑**新型工业的崛起和**农副产品的集散,具体的讲到2009年,我县要拥有10个过亿元的物流企业,建成一个物流园区及一个物流保税仓库,物流仓储中心,检验检测中心、信息中心、结算中心、营运中主和集装箱集散基地(无水港码头),初步建成比较成熟规范的第三方物流市场,社会商品零售额达18.18亿元,深入实施旅游兴县战略,积极创办旅游集团,精心打造精品旅游战略,大力拓展旅游市场,推动旅游产业的快速兴起,大力发展总部经济,路口经济,港口经济和现代服务业。
到“十一五”期末,要通过整合资源,优化结构、调整布局、扩大开放、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信息化建设,促进水运、铁路、航空、公路的多种运输方式有效的衔接和物流信息技术的推广运用,基本建立社会化、专业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形成县城,汪家、石镇3个物流园区,建设以建材、化工、生猪、粮食、(贡米)新型光伏电子等专业物流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到2010年,全社会物流成本下降2¬—3个百分点,达到一个合理的水平,使**力争成为环鄱阳湖东岸现代物流重要区域中心。
(三)发展重点
1、加快建设现代物流基础设施。以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统筹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整合城乡现有物流资源,培育现代物流企业,加快建设县城新区、汪家、石镇等综合物流园区。加快兴建,检验检测中心、营运中心、梓埠化工专用码头;加快兴建生猪批发市场,**旧货交易市场,改造江南米业市场,规范珍珠市场。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社会物流信息化。
2、积极建设现代物流信息网络。以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机遇,创新发展方式。用现代科技、用现代知识、现代经营方式等来改造和变革,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基础设施,加快企业信息化,建立适应我市的现代化物流信息综合处理平台。一是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电子商务认证体系,完善网上支付系统和物流配送系统。二是推进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广泛采用信息网络技术,加快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的融合,充分利用现有信息资源和信息网络,通过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将制造商、供应商及货主、用户联结起来,实现物流各环节的有效控制,全程管理,达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在公共平台的基础上,加快完善电子商务的发展加快建设网上交易系统、网上支付系统及相关的物流配送系统。三是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以推动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加快建立各类物流信息系统,促进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如企业资源计划等技术在企业内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全面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加快条形码技术、定位技术、扫描器、电视监控等技术的应用。
突出培育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现代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首先体现在生产制造和流通企业。因此,要发展现代物流,首先必须注重工商企业现代物流管理的发展和普及。我县物流目前正处于发展初期,潜在需求十分巨大。因此,加强资源整合与市场培育是发展我县现代物流的重中之重。必须把扩大物流需求与改造物流供给结合起来。一是要积极支持工商企业按照现代物流理念,剥离低效储运方式,优化企业物流供应链管理,引导物流需求的增长;二是要努力推进运输、仓储、货运代理等企业向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转型,积极培育与发展现代物流专业企业,改善物流供给质量;三是要加强信用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服务规范和价格机制,形成行业自律和政府监管相结合的高效、有序的现代物流市场。
4、不断完善现代物流运输网络。以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强大动力,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完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综合运输能力,基本形成以公路为基础,以铁路为骨干、水运、航空等运输协调发展的高效便捷、有机衔接的综合运输平台。一是加强交通网络建设,完善综合运输条件。重点建设高速公路、省道、重要经济干线和农村公路;争取即将开工的德昌高速经过县城经济中心,打通县城南向快速通道。积极规划和争取**至贵溪专用公路,打通**的东出口;整治江河航道,建设石镇和梓埠港口码头。形成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相互配合的能够适应现代化物流业发展需要的综合交通网络。二是有效整合运输资源,提高运输效率。加快发展多式联运,整合运力资源,提供无缝运输。加快运输标准建设,消除运输障碍,发展智能型交通运输,提高路网运行能力和服务质量,形成结构合理、运输质量明显提高的综合运输体系。
三、现代物流业发展措施
1、改革管理体制,放宽市场准入限制。规范企业注册登记前置性审批,除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发布规定外,其它前置性审批一律取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尽快制定物流企业的分类标准,设立工商登记代码,为物流企业办理工商注册登记提供方便。对物流企业设立非法人登记机构,各级要予以支持,如经营范围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规定审批事项,企业已取得相关批准文件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据企业申请和相应的批准文件复印件予以核定分支机构经营范围。
2、实施优惠政策,支持物流企业发展。调整物流企业税收政策,改变运输与仓储企业营业税税率不统一的状况;改变物流行业不同环节之间,总部与分支机构之间重复征税的问题,明确物流企业的营业税计税基数,以扣除外包业务支出后的实际收入为计税基数,对于跨区经营物流业务的企业,实行统一缴纳所得税;解决物流行业现有闲置资产整合过程中税费过重的问题,取消闲置资产整合缴纳的契税、营业税等,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和资源整合。实行优惠的土地政策,对符合规划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和交通枢纽等物流基础设施项目,要实行优惠的土地政策,需要新增土地的优先安排用地,土地出让金、城市配套费按工业发展等优惠政策的下限征收:企业以原划拔土地为条件引进资金和设备建设物流中心,可按规定补交最低标准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后,将土地使用权作为法人资产作价出资;企业经批准以原划拔土地自行改造为物流中心,凡未涉及产权变更,转让或出租的,免予缴纳土地出让金;企业经批准对旧仓库等设施进行易地改造,新建物流中心时,原土地由政府收回后重新出让,所得出让金返还企业用于抵缴新建项目应缴纳的土地出让金,原有传统物流企业改组资不抵债的,可将划拔土地补办出让手续,补交出让金,作价进入企业总资产,冲抵企业债务。调整收费政策,调低或取消境内的道路收费,降低公路收费总水平,整顿港口、码头、仓储、运输等物流环节的乱收费。同时,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参照外地做法,每年从国土基金或财政预算内资金中安排一定的物流发展引导资金,用于物流项目建设贴息或者担保。对于符合国家、省、市规划要求的物流项目,鼓励其通过银行贷款、股票上市、增资扩股、发行企业债券、中外合资等途径筹集建设资金。协调各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积极安排贷款,在资金上给予倾斜,加大扶持力度。
3、出台物流规划,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现代物流业是项新型朝阳产业,涉及到交通、民航、铁路、港口、工商、商贸、税务、商检等方面,仅靠一个部门难以推动和协调其发展,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统筹规划,高位推动。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物流发展规划,规范指导全县物流业的有序发展已成当务之急。在制订规划时,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强调资源整合,促进新建物流园区的健康发展。
4、建立指标体系,及时了解发展动态。物流统计指标体系,是衡量物流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由于物流理论传入我国的时间不长,物流产业的统计口径不一致,物流统计资料不全,为物流规划、物流政策的制定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为准确掌握物流供求的规模和水平,物流结构的变化趋势,建议统计部门尽快研究制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明确物流产业的统计口径,建立健全物流信息的收集,研究和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物流业发展情况,为物流业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11.新加坡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十一
2010-12-13 来源:贵阳市商务局 作者:
标签: 考察报告 物流业发展 重庆 成都 贵阳
摘要: 考察中我们发现,成都物流发展的规模和推进的速度要好于重庆,这得益于成都较早明确物流发展的牵头单位为设在成都市交通委员会的物流办。重庆在2005年7月发布的一个有关扶持现代物流业的“70号”文件明确规定,对列入“十一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的物流基地和重点物流业项目,包括物资储备、分拣、仓储、运输装卸、包装等设施应优先保障用地,其用地和各种规费按照工业园区用地政策执行。
一、两地发展物流业的基本情况
(一)重庆
1、物流业发展迅猛。“十五”期间,物流业增加值从101.3亿元增加到219.0亿元,年均增长16.7%,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7%左右。物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基于EDI技术的重庆电子口岸、口岸信息网、口岸电子操作平台已经建成投入使用。物流企业加快成长,一批具有现代物流特征的本土物流企业正在壮大,一批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已入驻重庆;经工商登记注册的物流企业从109家增加到489家,其中注册资本1000万以上的由13家增加到41家,1000万以下的从96家增加到448家。
2、物流业发展优势明显,定位准确:依托交通干线、口岸优势,建设重庆寸滩物流园区、重庆铁路物流园区、重庆空港物流园区三大枢纽性物流园区,构建八大区域性物流基地,建成若干物流中心及配送中心。
3、物流业发展政策力度不断加强:2005年出台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2007年3月8日出台了《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2007年10月出台了《重庆市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政策的实施意见,强力支持物流业发展。
(二)成都
1、系列政策鼓励发展。2004年6月市经委、市
国土资源局、市规划管理局出台了《关于成都市现代物流项目用地实施意见》,2005年3月出台了《成都市重点现代物流项目确认暂行实施办法》,2005年7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化物流发展的意见》正式出台,明确了成都物流发展的目标、任务,并在土地、工商、税务、交通、资金等方面制定了优惠政策。
2、物流巨头抢滩成都:台湾海霸王投巨资9亿多
元人民币在成都修建占地1600多亩的冷藏物流基地,将建成中国西南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的冷藏物流基地;韩国(中国西部)物流中心在四川宏盛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成立,此中心将为韩国企业提供运输、仓储、通关等各种进出口物流服务,有利于在华投资的韩国企业开拓西部市场。由日本伊藤忠集团与顶新集团合作建立的顶通物流中心进驻成华区,全面提升了成都物流城区配送的水平。
3、本土物流迅速成长。投资4亿元的坤泽物流中心正式营业;投资1.2亿元的鸿瑞纸品商贸物流中心已进入建设阶段;成都煤管局仓库适应市场需求、盘活国有资产,成立了川美物流塑料市场。四川金桥物流有限公司现有100个覆盖全国各主要经济城市的运作网点。
二、两地发展物流业的基本经验
1、强有力的专业组织机构是发展的前提
考察中我们发现,成都物流发展的规模和推进的速度要好于重庆,这得益于成都较早明确物流发展的牵头单位为设在成都市交通委员会的物流办。重庆在2005年7月发布的一个有关扶持现代物流业的“70号”文件明确规定,对列入“十一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的物流基地和重点物流业项目,包括物资储备、分拣、仓储、运输装卸、包装等设施应优先保障用地,其用地和各种规费按照工业园区用地政策执行。虽然“70号文件”明确了免收土地出让金和配套费,但并未明确由谁来签字减免。2007年10月,《重庆市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政策的实施意见》,细化了70号文件的内容,明确了土地出让金先征后返,但仍未明确由谁(牵头)执行等事项。同月出台的有关重点现代物流企业和项目的认定办法,只是界定了重点现代物流企业和项目,还是没有确定由谁执行70号文件精神。所以事实上重庆在物流发展上不断推出新的政策,但由于没有确定文件执行的主体,导致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较大障碍。而成都从一开始就确定了物流发展的牵头单位为设在成都市交通委员会的物流办,物流办具体执行有关物流发展的政策,并与各区县签订物流发展目标责任书,组织得力,所以成都物流迅速发展,今年11月全国物流业发展大会将在成都双流物流园区召开。
2、牢固树立物流项目必须符合物流发展规划的思想
成都市物流项目必须符合成都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必须有物流办下发的“物流项目认定书”才可以进入规划报批阶段,对重大物流定期对新建设物流项目进行监督检查,联合国土、规划执法单位对物流集中发展区外违规建设的物流项目进行查处,切实促进新建物流项目进入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发展,确保物流发展规划的权威性。
3、敢于解决制约物流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成都为加快现代物流业的集中发展,市政府办公厅转发了市交委、市物流办、市规划局、市国土局《关于促进现代物流业集中发展的意见》;针对开通更多国际航线的需要,物流办起草了《成都市开通国际客货运国际航线财政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针对物流投资项目的资金扶持,物流办起草了《成都市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办法》;针对道路运输业存在的结构性问题,组织制订了《关于促进道路运输业结构调整的意见》;为了提高国际物流的通关效率,物流办牵头完成了成都大通关调研工作,市政府组建了成都市口岸服务办,明确了大通关系统的建设问题;针对成都国际航空物流园区的启动工作,物流办对机场口岸联检大楼的建设选址进行了专题调研和协调,为航空物流园区启动建设创造了条件。
4、扩大宣传,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效果明显
2006年成都市物流办牵头编制了《成都物流投资指南》和《成都物流招商项目册》,并在广州、厦门、青岛、新加坡举办了四次大型的成都物流招商投资说明会,大力宣传成都物流投资环境和市场潜力,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物流地产商、船公司、航空公司前来成都考察。2006年引进了美国普洛斯、法国FM、飞歌物流、新加坡星狮、浙江传化、南方物流等10户国际国内外知名的物流企业进入成都,新引进投资过亿元物流项目5个,签署意向性投资协议2份。截止目前,进入成都的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总数已达30多家,全球航空物流的四大巨头(Fedex、UPS、DHL、TNT)全部进入成都,国内“中”字头物流公司和十多家知名物流企业在成都设立了西南地区的区域分公司或办事处,20多家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有意向在成都建设西南地区(西部地区)的物流分拨中心,国际国内知名物流企业对成都物流的关注程度正在不断提高。
三、对我市物流业发展的建议
1、将物流业的发展认识统一到既定的物流业发展规划,政策的制定和项目的引进必须符合物流业发展规划。
《贵阳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08-2020)年中明确提出贵阳市物流建设以以“一环、三带、九节点”物流项目的实施实现“打造三个基础平台、建设9个物流结点、培育一批现代物流企业、形成三大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目标。我们所有的物流项目必须首先满足这个规划的要求,这一点尤其要得到各区(县、市)的认识。
2、结合物流园区规划方案和物流政策的出台,加大对贵阳市发展物流业的宣传力度。强化物流招商工作,要充分利用国家部委举办的各类物流专业性交流会议,有针对性地组织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开展招商活动,同时组织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在北京、上海、深圳等物
流业发达的地区举办2~3次物流招商说明会,重点跟踪国际知名物流企业和国内100强物流企业(尚未在西南地区有投资的企业),着力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大型物流企业,引进有实力的物流地产商参与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的开发建设。应采用委托国内知名设计院与市规划设计院相结合的模式,将对物流园区规划方案尽可能做到修建性详细规划,利于招商和项目的推进,同时物流园区要成立相应的管理委员会。
3、尽快建立贵阳市物流发展领导小组,下设物流办公室,明确物流办的工作职能,强力推进物流业的发展。
【新加坡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中国医药物流发展报告06-17
物流行业发展分析报告10-15
新加坡留学三大管理类名校分析报告06-28
新加坡教育考察报告----教育新名词解读09-08
贵州省物流发展现状—调查分析报告09-20
中国物流业发展史10-16
要加快发展现代化物流业09-23
广州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以及建议08-12
物流信息技术对物流发展的影响07-21
安徽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研究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