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保护与开发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4-08-15

长城保护与开发的现状及对策研究(15篇)

1.长城保护与开发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一

天水市地下水资源现状与开发保护对策

在分析天水市地下水资源主要特点及地下水环境状况的基础上,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具体措施,为天水市地下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依据.

作 者:谢三成 作者单位:天水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甘肃天水,741000刊 名:农业科技与信息英文刊名:IN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年,卷(期):“”(20)分类号:P64关键词:地下水资源 保护 对策 天水市

2.长城保护与开发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二

1 品种特性与开发利用现状

1.1 产地与分布

美姑山羊原产地为四川省凉山州美姑县巴普、农作、巴古、井叶特西等乡镇, 分布于全县海拔700~2800m之间的36个乡 (镇) 。近几年来周边的雷波县、昭觉县、布拖县及乐山市的峨边、马边等县已有引进繁殖。

1.2 品种特性

1.2.1 外貌特征

美姑山羊纯黑个体占65.68%, 另有20%左右的主体被毛纯黑, 在头顶、耳根、嘴唇、四肢腕关节以下有黑白相间或一圈白毛, 黑白花个体占有15%左右。体躯被毛短而光亮, 少数个体腹部或后腿毛稍长些。在冬季生长有细而短的绒毛, 四月初开始脱落。二月龄以内羔羊被毛大多有大波浪形弯曲而光亮。美姑山羊体格较大。头大小适中, 眼有神, 耳直立灵活, 鼻梁微拱, 唇薄而敏。公、母羊大都有角, 角型呈45度左右向外、向上直立, 公羊角根较粗。公母羊大多有胡须, 有肉髯占30%左右。后躯比前躯高1.5cm左右, 体长与体高基本一致。四肢矫健有力, 蹄质坚实。公羊睾丸大小匀称, 母羊乳房发育良好。

1.2.2 繁殖性能

公羊3~4月龄出现性行为表现, 5~6月龄性成熟, 8~10月龄参与配种。母羊3~4月龄初次发情, 6~8月龄初配, 发情周期为20±3d, 发情持续期为24~60h, 怀孕期149±2d。母羊终年可发情, 平均年产1.7胎。产羔率:初产140%, 经产200%。初生平均体重:公羔2kg、母羔1.9kg。

1.2.3 产肉性能

周岁羯羊平均胴体重12kg, 屠宰率48%, 净肉率36%, 鲜肉色泽红润, 柔嫩多汁, 脂肪分布均匀;成年羯羊平均胴体重20kg, 屠宰率49%, 净肉率36%, 脂肪分布均匀, 含有肌间脂肪。

1.3 保护及开发利用现状

1.3.1 资源保护情况

2012年美姑县把美姑山羊的中心产区 (美姑山羊的原产地) 巴普、巴古、牛牛坝、九口、洛俄依甘、拉木阿觉六个乡 (镇) 明确划定了美姑山羊保护区。区内现有栏美姑山羊28760只, 美姑山羊饲养户1660户, 其中:母羊17924只 (其中:后备母羊5134只) , 公羊3466只 (其中:后备公羊1256只) , 每个乡都有美姑山羊保种群, 全部符合美姑山羊地方标准。保护区的种羊群已达到一定的规模, 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也得到提高, 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3.2 开发利用现状

1998年四川省畜牧食品局首次下达了《美姑山羊选育及推广利用》项目, 通过十余年的选育和推广应用, 美姑山羊群体规模由1998年的2000多只发展到现在的10万余只, 已初具规模, 且已表现出了较稳定的生产性能。但是, 通过调查研究, 发现美姑山羊存在外貌特征离散差异大, 农户着重选择母羊忽视公羊选择, 用小公羊配种, 近亲繁殖严重, 羊群结构不太合理、种养配套不够, 饲养管理环节需改进等问题, 美姑山羊核心群已呈现退化趋势。

2 存在的问题

2.1 保护经费缺乏

由于美姑县属国定贫困县, 县级财政极为困难, 每年没有专门投入美姑山羊保护的经费, 因此, 保护工作开展难度大。

2.2 农户只重利用, 不重保护

很多养殖农户只图眼前利益, 没有优势品种保护观念, 只要商家出高价就把良种羊出售。

2.3 小公羊配种和近交情况严重

由于公羊难养, 扩大养殖户只饲养母羊而不养公羊情况严重, 导致被迫利用小公羊配种和近交配种。

3 发展对策

3.1 制定科学的发展目标

以保护区为中心, 加强保护与利用并重, 逐步向外扩展的发展模式, 大力推广品种选育改良和标准化生产, 从根本上提高美姑山羊的品质, 形成美姑山羊高繁品系, 确保美姑山羊优质率达90%以上, 全面淘汰本地山羊饲养。全县近5万户农户中以4万户农户饲养美姑山羊及其改良羊计, 户平饲养美姑山羊3只母羊 (分别为1、2、4、5、10只、20只等) , 共计饲养美姑山羊母羊12万只, 以每只母羊年均出栏2只后代羊计, 全县年均可提供出栏美姑山羊种羊和商品羊24万只, 合计年收入可达1.2亿元。

3.2 强化组织领导

3.2.1 成立领导小组及品种选育工作小组

县委、县政府及时组建美姑山羊保种选育及开发利用工作领导小组, 各乡镇、村同时成立相关工作领导小组。设立独立的美姑县美姑山羊产业发展工作办公室, 办公室主任由县畜牧局局长兼任, 负责产业发展及品种选育的整体运作、政策制定、部门协调、资金筹措和解决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出现的困难, 并经常性地向广大群众大力宣传攻关项目的意义和作用。为推进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全县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美姑山羊产业发展工作, 把如何做大做强美姑山羊养殖业作为本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内容进行研究部署, 不断创新机制, 把种草圈养美姑山羊工程作为本县富民增收的主要支柱产业来抓。

3.2.2 成立保种选育技术小组

由县畜牧局牵头, 州畜牧局、州畜科所协助, 成立美姑山羊保种选育技术工作小组, 主要负责美姑山羊产业化发展方案的规划设计、组织实施, 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种草圈养等技术指导培训, 品种选育过程中的资金管理使用、调度等工作, 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技术保证。

3.2.3 成立产业发展专家顾问小组

聘请四川农业大学、省畜科院、省畜禽改良站、凉山州畜牧局等部门的专家和学者成立专家技术顾问小组, 负责美姑山羊产业保种选育关键技术指导和课题研究支持等工作。

3.3 制定技术方案

始终坚持“边保种选育、边开发利用”即保种选育和改良并重的指导思想, 以保护区为核心、繁育基础群 (育种点) 为重点, 乡村生产群为基础的建设模式开展。

3.3.1 建立美姑山羊原种繁育场 (核心选育场)

建立饲养200只种母羊和20只种公羊规模种羊场一个, 繁育推广符合育种目标的优秀美姑山羊群体。主要选择培育优秀种羊, 开展繁育测定等相关试验, 进行品系选育, 按当前掌握的性状特点, 一是着重选择个体体重45.0kg以上的成年公、母羊组成体大类型 (或系) ;二是选择每窝产3羔以上的后备公、母羊组成高繁类型 (或系) , 通过适度的近交, 最后再杂交合成高产、优质新品系。

3.3.2 建立美姑山羊核心选育区

按3个不同海拔高度选择6个乡镇的10个村作为繁殖基础群育种点。负责做好公羊的管理和利用, 做好后备羊的培育, 有计划地向原种繁育场输送特、一级母羊和向种公羊培育户提供优质公羔。核心选育区公羊的选择根据父母代的生产成绩和生长发育快、雄性特征明显的每胎产自双羔以上的公羔选留经培育作为种用;母羊选择体格大、繁殖力高、母性强、乳房发育好、哺育率高的个体组成繁殖基础群, 逐步淘汰花色、杂色个体, 选留外貌特征理想, 生产性能高的后代, 经培育留作种用, 不断进行继代选育提高, 培育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育种群。

3.3.3 选拔美姑山羊种公羊培育户

在能建设60㎡以上的漏缝式圈舍和比圈舍面积大两倍的运动场, 并配套约10m3的沼气池, 同时在房前屋后能调整3亩以上的耕地种植多年生牧草, 粮草轮作一年生牧草种植面积达5亩以上, 具备较好的交通、饮水和加工电力等基础设施条件的美姑山羊重点选育区首先选择100户农户扶持组建为美姑山羊种公羊培育户。科技人员要深入选育区对选育户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 逐户逐只进行登记建卡, 按照选育标准选择外貌特征符合、胎产3羔以上和生长快、发育好、体格结实、系谱清楚的羔羊作为培育对象并购回, 集中在种公羊培育户中强化培育, 努力改善其培育条件, 如圈舍环境、饲草饲料、免疫注射等, 严格把握初配月龄, 确保后备公羊发育。羔羊3月龄左右时进行第一次鉴定, 等级内公羔集中在种公羊培育户中加强培育, 等级外公羔作结扎或去势处理, 6~8月龄时再作一次鉴定选择, 待培育至8月龄体重达30kg以上时投入选育区或扩繁群中参与严格的选配工作和向改良区域或州内外提供种羊。

3.3.4 加快组织美姑山羊改良本地土种山羊的步伐

每年投放1000只美姑山羊种公羊在规划区内开展级进杂交改良本地山羊, 不断增加群体规模。

3.4 强化美姑山羊保护措施

3.长城保护与开发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三

广东省环境保护能力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环境保护能力是实现环保目标所应具备的物质及智力能力要素的总和.虽然广东省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做出了许多成绩,但在污染治理能力与污染削减的目标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依法管理环境的.能力有待提升,环境执政能力仍未充分发挥.因此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来提升广东环境保护能力的建设,如采取强化管理,提高生态恢复与污染治理的能力;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提高环境综合决策能力;依法行政,提高环境执政能力;强化协调,提高环境管理协同效应等措施,从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两方面来提升环境保护能力,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 者:赵细康 石宝雅  作者单位: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环境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510610 刊 名:珠江经济 英文刊名:SOUTH CHINA REVIEW 年,卷(期): 197(12) 分类号:X3 关键词:环境保护   能力建设   广东   对策  

4.长城保护与开发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四

中国野生花卉开发利用现状与对策研究-浅谈部分高校花卉研究结果

中国有着丰富的野生花卉资源,本文综述我国野生花卉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并就中国野生花卉资源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提出了建议.

作 者:王洪晶 作者单位:黑龙江农垦林业职业技术学院,152443刊 名:科技创新导报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2008“”(21)分类号:Q944.58关键词:中国野生花卉 开发利用

5.长城保护与开发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五

作者:沈兰虎

近几年,全国各地十分重视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红色旅游成了一个独特旅游品牌。宁陕是“安宁陕西”的重要战略要地,是陕西省重点革命老区县,具有开发红色旅游的条件和潜力。

一、宁陕红色旅游资源现状

开发宁陕红色旅游资源,首先要摸清红色旅游资源的底子和现状。经党史部门普查,全县共有革命遗址遗迹19处,按历史时期分,土地革命时期14处,抗日战争时期2处,解放战争时期3处。按类别分,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14处。即宁陕土地委员会旧址、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鄂陕特委两河会议旧址、鄂豫陕特委及宁佛(周)工委旧址、猴子坪乡苏维埃政府旧址、东江口抗日抗捐军旧址、江口乡农协会旧址、竹山乡农协会旧址、小川乡农协会旧址、黄金乡农协会旧址、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军部旧址、宁陕四亩地党支部旧址、四亩地汉南交通站旧址、中共东江口中心县委旧址。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1处,即红军攻打老城旧址。革命领导人故居1处,即何振亚将军故居。烈士墓1处,即林口子烈士墓遗址。纪念设施2处,即新场乡红军标语遗址,张文津、吴祖贻、毛楚雄烈士陵园。以上19处遗址遗迹,除张文津、吴祖贻、毛楚雄烈士陵园(现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保存、开发和利用较好外,其他遗址均未开发利用,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毁。从普查结果看,宁陕县革命遗址遗迹存在两方面不足:一是缺乏有较大影响力的革命遗址遗迹。二是这些遗址遗迹大多在西部的蒲河、东部的江口一带,分布分散,当地经济欠发达,且大多不在交通主干道沿线,这给维护修缮和参观游览带来困难。

造成当前遗址现状的主要因素有两点:一是由于缺乏科学有效地保护利用规划。特别是历经“文革”非常时期的破坏和近期的民居改造,一些重要的革命遗址遗迹损毁严重,许多陈列物品遭遗弃或损坏,或散落民间不知去向。有些遗址(如四亩地汉南交通站旧址、鄂豫陕特委及宁佛(周)工委旧址、猴子坪乡苏维埃政府旧址)虽然尚有部分原建筑,但因年久失修,已面目全非;有些(如新场乡红军标语遗址、东江口抗日抗捐军旧址、鄂陕特委两河会议旧址等)大部分原建筑已不复存在,仅存原墙基或断壁残垣。诸如上述,如不及时进行修复完善,加以正规保护,无论是观光纪念意义和教育作用都将无从发挥,不但不能将红色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也将给党史和党建工作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二是由于没有把革命遗址遗迹的保护开发与发展地方经济进行统筹考虑,特别是没有与发展旅游产业紧密结合起来。缺乏长期建设性规划和广泛深入的宣传动员,导致这些遗址遗迹的保护修缮工作始终处于个别部门独立支撑的局面,其他部门缺少配合,社会各界没有响应,每年有限的经费不过是杯水车薪,从而普遍陷入严重的资金困境,这是造成大量革命遗址遗迹现状堪忧的最根本原因,亟待倾力挽救。

二、保护和开发宁陕红色旅游资源的建议

全县应该把党史工作与县委中心工作,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利用与发展旅游产业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统筹起来,通过合理运用

市场化手段,实现包括革命遗址遗迹在内的党史资源的全面保护、充分利用和良好传承。为此建议:

一是将革命历史遗址遗迹保护利用工作纳入正盘子。根据已经普查出的革命历史遗址遗迹的现实情况,要尽快制定全面、科学、周密的保护和开发建设规划,着眼于构建“宁陕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就各类革命遗址遗迹的维护修缮,革命文物的收集整理、研究考证,以及周边环境、道路交通的规范整治做出统筹安排。按照“紧急启动、稳步推进、突出重点、先易后难”的原则,争取用3至5年的时间,使遗址遗迹保护利用工作初见成效。

二是要普遍建立革命遗址遗迹政府专项保护制度。要有效整合宣传、党史、文物、旅游和民政部门的管理职能,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方式,加大对各类革命遗址遗迹的行政保护力度,杜绝各类人为破坏损毁现象的发生。

三是要区别革命遗址遗迹的不同情况,针对性地采取保护利用措施。对于原建筑尚存且有较大教育影响力的革命遗址遗迹,要优先进行修缮,尽量恢复原貌,尽快收集、抢救内部陈列物品,并建立定期保养制度;着眼强化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功能,有条件的可附属建立党史教育场馆,逐步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于原建筑物已不存在的革命遗址遗迹,短期内可依托附近学校、村委会活动室举办图片展览,进行党史宣传教育,待资金筹集到位,再行原貌恢复乃至开发拓展等工作。

三、保护和开发宁陕红色旅游资源的对策

(一)围绕一个中心。做好革命遗址保护和开发工作,要围绕一个中心—为经济发展服务。发展红色旅游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之一,是建设旅游强县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进行革命遗址开发与保护的过程中,首先考虑是否有利于红色旅游的发展。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开发、保护革命遗址。要把是否有利于红色旅游发展这个理念贯穿到对革命遗址开发保护的全过程,落实到开发保护的每一个环节。

(二)把握两个结合,抓住两个重点。把握两个结合:即在着力实现红色文化资源向红色文化资本转变时,一要把红色文化保护和开发与构建旅游产业集群结合起来;二要把红色文化保护和开发与宁陕县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开发结合起来,这是宁陕县革命历史遗址保护与开发措施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抓住两个重点:革命遗址是不可再生资源,面临着林地整合、新村建设等等。这些都与革命遗址保护与开发有着密切的关系。革命遗址和人文历史资源的破坏已到了非常严峻的地步,全力保护和合理开发是当务之急。但是,如果粗放式开发,会加重革命遗址和人文历史资源的损失,革命遗址和人文历史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就成为一对难解的矛盾。应该杜绝为保护而保护,为开发而开发。必须树立为保护而开发的理念。革命遗址是唯一的、独特的、不可再生的,必须是通过保护来开发的。只有如此,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才能完全得到统一。因此,抓住开发与保护这两个重点,必须要站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

(三)严格三个程序。普查、规划、建设。目前该县档案史志局已经对全县的革命遗址进行了全面普查登记,并已上报省、市业务部门

列入全国革命遗址普查成果。但如果不对全县的革命遗址的保护与开发搞一个全面的规划,那可能会耗资普查功亏一篑。在规划方面建议:一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根据革命遗址的社会效应、革命遗址开发带来的经济效益来规划,该保护的重在保护,该开发的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不做得不偿失的事。二要坚持梯次推进的原则。当前,宁陕县的财政还很困难,如果全都进行保护开发,需要付出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可能难以承受。要根据轻重缓急,制定规划,急需保护的,先要保护好;条件成熟的,可以开发的就尽快开发建设。三要坚持节约的原则。要把资源的节约和资金的节约作为制定规划必须考虑的因素。

(四)采取四种方式。一是买。通过对全县的革命遗址普查登记,了解到大部分革命遗址要么原址已经重建了,要么已经是私人的财产。比如: 宁陕土地委员会旧址、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军部旧址、鄂陕特委两河会议旧址、鄂豫陕特委及宁佛(周)工委旧址、猴子坪乡苏维埃政府旧址、东江口抗日抗捐军旧址等,现在都已归私人所有,对这些遗址,建议采取买的方式收回,然后加以修缮或开发重建。使其发挥革命遗址应有的作用,让后世子孙了解这段历史。二是租。在普查登记中发现,有极小部分革命遗址,现在已改变做其它用途,这类地方可以修复后租用,作为参观革命遗址的一个景点。三是建。目前,该县的5处革命遗址,绝大多数已经面目全非,一部分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一部分虽留下遗迹,但没有可看的东西,发挥不了应用的作用。比如何振亚故居、新场乡红军标语、黄金乡农协会江口乡农协会、猴子坪乡苏维埃政府旧址等。鉴于其形

成的历史背景,其地理位置极佳,建红色旅游点后能与江口烈士陵园形成一条红色旅游线路,有必要进一步新建完善园内设施,建设成“宁陕解放烈士纪念馆”,使其成为省、市、县爱国主义教育重要基地。四是收。在普查登记中发现,部分革命遗址,现在属于政府单位所有。如江口中学、高桥小学就是中共东江口中心县委和江口乡农协会原址,政府可以向上争取资金择址另建学校,恢复历史上有影响的文物建筑。在普查登记中发现,民间还散落着许多有历史价值,纪念意义的实物,可以采取以乡镇为单位收集征集的方式,把它们集中起来,以备建馆陈列之用。

6.长城保护与开发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六

关键词: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基础教育和教学的理念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特别是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语文学科是一门兼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尤其作为母语教育课程,具有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和开发利用的广阔空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 (以下简称《新课标》) 十分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对全面提高语文教育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终身发展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一、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

(一) 教师新课程开发与利用的意识淡薄

教材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沟通的重要桥梁,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媒介。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却对其中的某些新知识、新问题或是置之不顾,或是一笔带过,极少尝试去寻找资料或与学生共同探究文中的新资源,也不关注教材以外的资源开发和利用。有的教师只能以本为本,以纲为纲,从未对课程进行恰当而合理的资源挖掘。学生学到的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而难以学到课本外的生活。还有的教师对新课程不甚了解,却又热衷于新课程教法的追求。这种急切心态,其结果只能是让自己拥有了“洋方法”,却又不得不望“洋”兴叹——因为没有课程资源的支持,再美好的方法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二) 教师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不良倾向

教师不会挖掘学生拥有的课程资源。除班主任之外,科任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往往只在课堂上,课外与学生的接触交流较少,因而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及生活体验不甚了解,其教学就只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要求学生做什么或怎样做,而学生会做什么、有什么样的意愿,学生具备的知识、技能以及他们的兴趣等课程资源因得不到挖掘而白白浪费了。于是出现了以下不良倾向:1、放着现成的资源不用,却拐弯抹角去开发所谓的资源。如,放着课本不用,却把课本内容原封不动地用投影显示出来,或课文内容学生完全能够理解,却偏偏来一段表演或播放一组动画等“画蛇添足”式。2、一味追求课堂形式的华丽多彩,调动各种手段,全方位地开发课程资源。整堂课学生读读、说说、演演、画画、唱唱,好不热闹!细加分析,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上可谓煞费苦心,花样一个又一个,让人眼花缭乱的一味迎合学生心理的“作秀”式。3、对教材本身挖掘不够,使课程资源的开发停留在浅层次上,挖掘深度不够,未及时得到适度拓展,未走出课外、走出课堂,利用率低的“浅尝辄止”式。4、丢开文本,漫无边际地开发资源,使语文课变成了博大精深的文化研究课的“喧宾夺主”式。如,有的教师在教学名家名篇时,对作家的生平大加介绍,课中又引入大量资料叙述文章的写作背景,课尾对作家的其他作品又极力推荐,结果一堂课下来,课文本身的内容却涉及甚少,学生研读文本的时间被剥夺了。还有,在教学主题鲜明的课文时,有的教师喜欢放大教材的人文性,深入挖掘其中的教育因素、情感因素,想方设法引入与之相关的教育资源,使课堂成了“资料展示厅”,从而使语文的工具性受到了冷落。5、对学生的问题或回答一概肯定或否定的“全盘”化,导致课程资源开发漫无边际,甚至背道而驰,缺乏教师的必要点拔与指导,纯粹任其学生“自由”发展。

二、应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

(一) 加强校本教研,再生课程资源

为深入研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学校可执行以备课组为单位,每周一次的全程校本教研的决策。 (1) 在开学之前,备课组就把一学期的教学任务摆出来,各位老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喜好认领内容。接到任务的老师利用假期充足的时间把自己认领的任务进行斟酌酝酿,并搜集各种资料,结合学生实际编制教案学案初稿,形成雏形。 (2) 提前一周对所需教学的内容在备课组进行讨论修改,必须做到人人发言,主备老师执笔修改 (其中包括对课件设计修改) ,不断加工冶炼,从而编制出最符合学生实际, 收益最高的教学案。课后认真进行反思总结,一方面对教学疏漏的内容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另一方面能为以后教学提供前车之鉴。

由于传统的备课方式是单打独斗,各自为阵,高耗低效,不利于教师业务水平的整体提高,不利于学校教育教学效益的提高。于是以上备课方式就实行了分工合作,备课组一人主备,集体讨论,集体修改,共同使用,让每位教师好的做法,充分体现在最后的教学案上,真正做到集思广益、资源共享。这样首先就实现了教师资源的再次整合,解决了教师之间业务水平差异问题,真正体现了深层次的教育公平。其次是可整合以教材为核心的课程资源,如教学初中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可根据学生实际删掉《星星变奏曲》,而在第二单元时,认为以前还未真正让学生接触过标准的议论文,就学带议论性质的演讲稿《敬业与乐业》, 不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议论文的阅读和写作,因此经备课组集体讨论,在学《敬业与乐业》之前,先补充学一篇吴晗的《谈骨气》。另外,由于真正做到了人人参与,集思广益、资源共享。教师之间的坦诚相待出现了,教师之间的距离更近了,教研气氛更和谐了。在加强集体备课、促进教师共同成长的基础上课程资源也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和利用。

(二) 加强课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学校资源。

学校是育人的重要场所,不管条件如何,只要善于发掘,它肯定也包含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如利用好学校的资金,加快学校硬件建设,完善微机室及多媒体功能、远程教学室;定购更多的图书,备好专门的阅览室,充分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充分调动全体师生加强班级文化、校园文化的建设,让班级、校园文化成为一种新生的课程资源,同时为学校营造好了良好的育人氛围。

2、以教材为核心,积极向课外拓展开发新的课程资源。

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其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应以教材为核心,结合学校地方实际积极向课外拓展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增强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如语文教师就应该利用好每单元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学知识,形成能力。

3、充分利用好家庭和社会资源。

“不论现代学校教育在人的成长中具有何等重要的作用,也不能完全取代或否定家庭教育、家庭生活对于人的成长所具有的价值。”家庭生活资源包括家长和亲友、家庭生活及家庭文化环境等等。家庭环境较之学校环境更为宽松,学生好游戏、好模仿,而又喜欢野外生活和集体活动。在节假日,与家人一起去郊游,或者到亲朋好友家去做客,使他们学会听,听准别人的讲话中心;学会说,说清自己想表达的观点;学会写,写出自己心中的感受。在家庭中他们了解了风俗民情,学会了交往,丰富了经历,这样,就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着大语文。社会是一个大舞台,形形色色的人,千奇百怪的事,不管是正面还是反面,不管是平凡还是伟大,不管是富有还是贫穷……都是活生生的资源,语文教师应该结合社会生活的实际来教化学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 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开发特色课程资源

每一个地方,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有着自己丰富的文化内涵。例如一个地名的来由,一种风俗民情,亦或是一片自然风光,一个流传的故事等等,这些丰富的人文资源也是语文教育的重要资源。我们一定要深入挖掘。学校应该结合本地的实际,发动全体师生收集素材,根据学科特点编辑成册,形成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

(四) 大力提高教师新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素养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教育机构、学校、教师等各方面都有责任共同努力。语文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语文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因此,开发和利用好语文课程资源,需要语文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一是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二是丰富的知识技能素质。要具备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特别是要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知识以及教育专业知识;三是勇于创新的能力素质。语文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僵化的教学方法,树立创新意识,注意发现、勇于创造和充分利用好的课程资源;四是科学的教学管理素质。语文教师必须学好、掌握好现代管理学、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进行管理和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总之,只有语文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够真正开发和利用好语文课程资源。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7.中国海洋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 篇七

中国海洋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

对中国海洋资源的.概况和开发现状进行了梳理,系统分析了中国海洋资源开发活动在观念上、技术上、效益上以及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增强海洋意识、树立海洋科学发展观、建立海洋综合管理机制、依法治海、科技兴海、进行海洋资源资产化管理等各项对策和措施.

作 者:孙悦民 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湛江市,524088刊 名:海洋信息英文刊名:MARINE INFORMATION年,卷(期):“”(3)分类号:P7关键词:海洋资源 海洋开发 海洋管理

8.长城保护与开发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八

摘 要:本文研究了河套地区“水荒告急”的缘由以及水利资源开发利用上的不足,并建立相应的应对策略,较好地解决了河套地区因水资源短缺而造成的“水荒告急”难题,为我国建设节水型社会开创了一条崭新的道路。研究成果对河套地区水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关键词:河套地区 水利资源 开发利用 对策

河套灌区,千百年来自流排灌,取水便利,生活耕作在这里的农民从未因农田缺水而犯愁[1,2]。然而,随着上游河段生态的日益恶化,人口不断增加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河套灌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显现。特别是宁夏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地区,天上降水十分稀少,地表水严重不足,地下水更是缺乏,黄河过境水是全区最主要的可用水源[3,4]。加之近年来,河套灌区冬灌引黄水量被压减至近十年来的最少量,农业灌溉用水严重短缺。而且黄河上中游持续干旱,出现历史上罕见的枯水形势,造成宁蒙两大引黄灌区严重的“水荒告急”,已给灌区的农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因此,笔者拟研究河套地区水利资源的开发利用中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河套地区水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有益的参考。河套地区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1.1 河套地区生态退化加剧,生产生活用水“告急”

由于自然温室效应、黄河上游生态的严重恶化和人为不合理活动的影响,导致了河套地区干旱少雨,天然来水持续减少,生产生活用水“告急”。据有关水文气象部门测定,近年来黄河上游主流和支流来水量比多年平均值减少最多达到50%,致使龙羊峡和刘家峡水库无水可蓄,给河套地区春灌大量用水带来了严重的困难。

1.2 河套地区超计划用水,湖泊进水量锐减

由于黄河上游多年连续的资源性缺水,加之河套地区经常超计划使用黄河水,致使了“水荒”愈演愈烈。根据气象水文资料显示,河套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200~300mm,是全国地表水资源最缺乏的地区。加之黄河又是宁夏全区和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主要客水资源,自黄委对黄河干流实施水量统一调度以来,黄河的开发利用现状已不允许河套地区新增黄河干流用水指标。

作为接纳农田灌溉退水的中小湖泊进水量急剧减少。湖泊流失水量多,虽然有部分地下水补充,但是远远不能维持湖泊的正常有效蓄水库容。此外,中小湖泊用水一直没有纳入农业用水整体计划,进水只能依靠农田灌溉间隙水和退水,用水量和时间上不能保证。2010年春夏季黄河来水量少,湖泊基本上没有进水,加上干旱少雨,使得众多湖泊水位下降,面积缩小,部分浅水湖泊干涸,湖泊的生态环境恶化。特别是乌兰布和沙区湖泊,仅2010年水位平均下降30cm左右。如果沙区5万多亩湖泊干涸,近50年来建设的以三北防护林为主体的绿色屏障将难以存在,也将出现沙进人退的悲剧。

1.3 河套地区用水结构不合理

由于灌区改造和渠系配套跟不上,导致河套地区用水比例严重失衡,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比例高达90%~96%。而渠系水利用系数仅为0.4左右,有一半多的水在输水过程中白白浪费掉。河套地区亩均毛用水量高达1000多m3,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4倍。农业用水结构不合理,灌溉浪费严重,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的矛盾。加之旱情减少了水资源的有效供给,经济快速发展增加了对水资源的有效需求,水资源承载压力过大,用水效率不高等等,都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紧张局势,成为河套地区“水荒告急”的重要制约因素。

1.4 开发建设项目的兴起,增加了水资源供需矛盾

随着河套地区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该区主要靠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吸引资金,大规模开发建设能源项目。但能源项目大部分都是高耗水的项目,例如采用湿冷方式冷却的火电厂,一台30万kW机组每年需水约450万m3。按内蒙古近期拟建设的大型工业项目测算,年用水量将增加2.2亿m3,宁夏东部能源重化工基地规划至2010年需增工业用水1.9亿m3,其中电厂新增用水0.9亿m3。由此可见,高耗水的能源开发建设项目,也进一步增加宁蒙河套地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面对水资源短缺的严峻现实,唯一的出路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研究者通过“投资节水、转让水权”的改革研究,较好地应对了河套地区因水资源短缺而造成的“水荒告急”难题,为我国建设节水型社会开创了一条崭新的道路。河套地区水资源利用的对策

为确保河套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促进河套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努力使河套地区水资源得到合理的保护和利用,从科学生态观、节水、水产养殖用水、工业用水、大力发展旅游业等方面,笔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2.1 树立科学生态观,促进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河套地区要牢固树立科学生态观,保护老百姓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和根本利益,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提高广大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和收入水平。河套地区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观,对众多的自然水域不能只索取不投入,只利用不保护,发展中小湖泊养殖、工业生产要充分考虑养殖、工业环境用水的承载能力,要将养殖、工业生产发展过程中水资源的消耗纳入养殖、工业生产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养殖、工业生产要以保护水域生态环境为基础,力求做到资源利用与保护和谐统一,逐步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加快城乡水务一体化进程,尽快理顺河套地区行政区域涉水行政事务的综合管理职能,统筹河套地区城乡水资源评价、规划、配置、调度、节约、保护,统筹供水、用水、排水、污水处理及回用等工程建设,逐步实现对水资源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的统一管理,提高河套地区资源利用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加快构建完善河套地区水市场体系,完善水权转换机制。深化水权转换机制,积极开展行业间、地区间水权交易试点,加快形成水权流转良性机制,进一步增强工业、城市和生态供水保障能力,促进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2.2 对河套地区水资源用水切块计划供应,大力发展井渠结合灌溉

维持河套地区中小湖泊的有效蓄水库容,对于弥补河套地区地下水资源不足具有重要的意义。以目前河套地区湖泊的面积,在灌溉期间,向现有湖泊平均注水1米,将需要引水5亿多m3。针对目前引水状况,大规模引水与农田灌溉必然会发生矛盾。因此,要进行切块供水,将工业用水、水产养殖用水列入计划,并在供水时间上与农灌错开。建议充分利用凌讯期槽蓄水,七、八月份期间的农田灌溉间隙,可向中小湖泊大量引水,这样就可有效地缓解河套地区湖泊引水与农田灌水的矛盾。

要大力发展井渠结合灌溉,要站在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高度,把井渠建设放在灌区续建配套改造的同等重要位置,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置、配套实施。要对地下水储量、水质、用水覆盖面,水量与水位控制关系,井渠双灌的交互利用程度、投入产出比等进行科学分析、严密论证,为井渠双灌能够长期、稳定地发挥良好效益提供可靠依据。应紧紧抓住国家实行灌区“两改一提高”的有利时机,结合河套灌区节水改造建设项目的逐步实施,在井渠配套建设上,争取更多的投入,可采取国家、集体单位和个人共同融资或采取股份制投资经营的办法,多方筹集资金,解决建设投入不足的问题。在井渠双灌的相邻建设布置上最好将不同开采功能的机电设施布设在各级渠道的直口处,有利于灌溉用水的联合或单项调运。

河套地区节水工作要力争做到:(1)全力推进农业节水再上新台阶。以北部现代节水农业、中部旱作节水农业、南部生态节水农业“三大示范区”建设为重点,坚持工程、农艺、管理节水综合措施齐抓,加快实施河套地区北部引黄灌区节水改造、中部干旱带高效节水补灌和南部库井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和耕作制度,加大河套地区高效节水灌溉新技术推广,加大河套地区现代节水型灌区建设,加快形成有效的河套地区整体节水效果,实现河套地区农业节水和农民增收的双跨越。(2)着力推进工业和城市节水取得新突破。全面推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落实河套地区新建涉水企业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实施、同时验收的“三同时”制度,加强对河套地区现有企业的节水技术革新,建成河套地区水资源利用示范园区,提高水循环利用率,实现河套地区工业节水的新突破。加快河套地区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基本淘汰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生活用水器具。(3)切实加大河套地区节水示范区建设力度。在不断加大农业节水示范区建设的同时,深入推进河套地区工业、城市的节水型企业、社区、院校创建工作,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效应。(4)全面构建河套地区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良性体制机制,加快形成河套地区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合力。

2.3 河套地区的水产养殖要保护水域环境,科学规划,合理利用

要根据河套地区水面功能,制订科学的水产养殖业发展规划,并对规划组织开展环境评价,确定水面增养殖容量、养捕结构、增养品种和捕捞强度,合理布局,科学利用水面。防止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破坏水域生态环境的行为。历年的监测数据表明,河套地区的重金属、酚类以及有毒氰化物的含量很低,符合水产养殖业务水质标准要求。根据河套地区湖泊水质清瘦,水草茂密的特点,适度规模发展草食性鱼类(如草鱼、鲂鱼)的养殖,还可开展河蟹的养殖等水产养殖,切实提高河套地区中小湖泊水面利用率,增加效益。

还要正确处理好河套地区水产养殖与环境、资源保护、水利等诸方面的关系。河套地区中小湖泊水域的水产养殖业务开发要注意协调与环境、水利、旅游等各方面的关系。必须积极推广优质高效生态养殖技术,如中小湖泊移殖增殖技术,优质水产养殖技术,水产生物防治技术,渔、畜、禽综合养殖技术等,优化养殖水域环境,既要合理利用水生植物资源,又要保护水生植物植被。根据湖泊天然食物的组成,合理投放水产生物等措施,调整水、种、饵结构,在养殖品种上,积极发展和推广名特优品种养殖,逐年提高特种水产品养殖比例。

2.4 发挥河套地区水资源的综合功能,为工业发展提供用水。

维持河套地区水资源的有效蓄水库容,对保证工业用水具有很大促进作用。巴彦淖尔市已建和新建的工业项目,必须有充足的取用水作保证,而且工业用水不能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在引用黄河水日趋紧张的情况下,从湖泊中就近取水,净化后用于工业生产,再经处理后补进湖泊,从而实现循环供水。这对于发展河套地区工业,振兴河套地区经济具有重要的作用。河套地区可作为工业用水水源的湖泊,应遵循公益优先的原则,可选择水域面积大,有效蓄水多的湖泊,如乌梁素海、牧羊海和纳林套海农场境内的敖勒斯海等。作为一个弱势产业,河套地区的工业需要重点扶持,建议用水价格略低于农田灌溉用水。

2.5 充分发挥河套地区的水域旅游特色,大力开发旅游业

河套地区有着悠久的文明史,几千年来,边塞文化、黄河文化、草原文化和农耕文化在河套地区聚集、融合、传承、积淀,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兼容并蓄的地方文化体系。河套地区具有很大的旅游价值。本地区梯级电站的建设,为其旅游增加了新的活力。比如龙滩水电站,作为我国第二大的水电站,其壮观的施工现场都是一个很好的旅游卖点。当考虑把梯级电站的特色和河套地区的地理人文环境相结合,营造更好的旅游环境。河套地区航道的整治开发,也将为沿江旅游提供更加便利的交通条件。并且在开发河套地区航运经济带时可以结合考虑旅游资源,使两者共同规划开发,有机的融为一体。结语

总之,河套地区具有优越的地理条件和丰富的水利优势,可以进行多种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在水资源越来越紧张的今天,河套地区水资源的研究和利用已成为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发展方向,也将成为整个河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9.长城保护与开发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九

关键词:科研单位,人力资源,财务制度

1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含义及内容

1.1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含义

科研单位中的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主要指的是为了使科研单位能够健康持续的发展下去, 因此科研单位的人事部门就需要通过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来针对企业的人力资源机械能科学合理的规划、引进、激励、配置、评价等各个环节。

1.2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内容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内容总共包括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人力资源的引进和更新、人力资源激励以及人力资源评价。以下进行详细的阐述。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主要是按照科研单位的当前发展策略和目标从而确定企业当前所需要的人员的规划, 然后进行相关岗位的设置, 并且制定人力资源的规划以及人力资源的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的引进和更新:人力资源的引进指的是科研单位需要根据所设置的岗位来进行人才的招聘, 而人力资源的更新就是指需要对于当前的职员进行相关的培训或者是解聘、离退休等工作。人力资源激励:指针对职员的薪酬、职务晋升等。人力资源评价:包括职员的绩效考评、素质测评, 等等。

2 科研单位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般而言, 科研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制度是基于党政机关的人力管理方式而建立起来的, 而随着社会的进步, 当前应用的管理理念和制度已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管理的需求了。并且国家也在针对科研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进行一定的改革, 但是在当前科研单位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首先是人才的引进和更新机制的不够完善、然后就是人才的激励受到的财务制度的影响, 再就是人力评价所采取的方法存在弊端,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没有足够的法律支持。以下进行详细的分析。

2.1 人才的引进和更新机制不够完善

对于国家科研单位而言, 他们的职工是受到国家事业编制的限制的, 也就是说他们的招聘人员时, 需要根据上级部门的审阅和批准之后才能够进行招聘, 但是实际情况是由于科研单位的发展需要, 就会造成人才不足从而影响其发展的情况。主要是由于人才的引进机制不够完善造成的。

2.2 人才的激励受到财务制度的影响

人才的激励主要是在于物质方面的激励。但是科研单位的经费主要是来源与国家的科研事业费、自主创业收入以及科研经费这三种。而相关的调查显示仅仅只是依靠以上这三种经费来源, 是远远不够维持职工的基本开支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就会造成科研单位职工的工资下降或者是职工通过不法渠道获取收益的情况出现。

2.3 人力资源评价所采取的方法存在弊端

在科研单位, 对于人力资源的评价方式主要限制于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制度, 但是这已经是二十多年前的对人力评价的方法。如今, 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了之前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制度无法适应当前的发展。主要是由于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制度首先的年限设置上就存在一定的问题, 比如本科毕业生从工作到晋升到研究院最少需要十五年的时间, 这种年限上的硬性限制使他们的创新、工作热情都会受到影响。其次就是论文的发表数量。这种制度对于科技活动和科研事业的发展会造成负面的影响。

2.4 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没有足够的法律支持

当前, 尽管我国在企业的用人制度方面颁布了《劳动合同法》《劳动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 企业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源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但是科研单位作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国家事业单位, 并没有颁布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这就使科研单位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没有足够的法律支持, 导致科研单位的员工稳定性以及科研单位事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3 解决科研单位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当中问题的措施

针对以上分析的科研单位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当中问题,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进。 (1) 科研单位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进行改革主要是通过聘用合同的方式, 实现单位和人才的双向选择。因此就需要国家对于科研单位的人才引进的方式进行改革, 使科研单位引进人才的方式可以面向社会, 并且形成一定竞争的方式, 提高科研单位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2) 改善科研单位财务管理的制度。比如国家重视对科研单位的投入力度 (增加科研费用的投入) 或者是增加经费支持的渠道, 等等。 (3) 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评价制度。主要是由原来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制度改革到对科研单位的不同部门比如管理部门和技术部门制定相应的评价制度, 其次是以职工的道德、能力、职业素养等作为人才评价制度的标准。 (4)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当前, 我国在科研单位的用人制度当面已经逐渐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规定, 比如《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暂行条例》, 对科研单位的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并且国家也正在加快对于《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暂行条例》的研究, 以达到推动其出台, 实现科研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科学化与规范化。

参考文献

[1]李瑛.浅议科研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开发的激励约束机制[J].软科学, 2009 (2) .

10.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现状及对策 篇十

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现状及对策

姓名:*** 班级:***** 学号:********** 摘要:介绍了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取得的主要成绩,分析了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建设和发展,是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和管理,建立具有全球重要意义的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示范区,是我国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键词:野生动植物保护 现状 成绩 对策

一.我国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现状

(一)资源概况

我国地域辽阔、地貌复杂、河流纵横、湖泊众多、气候多样,为各种生物及生态系统类型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从而成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我国的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森林、草原、荒漠、农田、湿地及海洋六大类型。其中森林是最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她蕴藏了大量的生物物种,是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类型。我国的森林类型繁多、功能齐备,对中国乃至全球的环境和气候都具有特别重要的影响。我国的森林按气候带分布从北向南有寒温带针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暖温带落叶林和针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热带季雨林、雨林。其中亚热带森林在物种多样性及重要性方面是世界同一地带其它地区无与伦比的。中国的天然湿地包括沼泽、泥碳地、湿草甸、浅水湖泊、高原咸水湖泊、盐沼和海岸滩涂等类型,涵盖了全球39个湿地类型,而且青藏高原的高寒湿地在世界上为我国所独有。我国的天然湿地总面积约为2600多万公顷(不包括河流),其中内陆和海岸湿地生态系统的面积堪称亚洲之最,除了作为许多濒危特有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之外,它们还是迁徙鸟类,包括许多全球性受威胁物种的重要停歇地和繁殖地。

我国约有脊椎动物6266种,其中兽类约500种,鸟类约1258种,爬行类约412种,两栖类约295种,鱼类约3862种,约占世界脊椎动物种类的10%。我国约有30000多种植物,仅次于世界植物最丰富的马来西亚和巴西,居世界第三位。其中苔藓植物106科,占世界科数的70%;蕨 类植物52科2600种,分别占世界科数的80%和种数的26%;木本植物8000种,其中乔木约2000种。全世界裸子植物共12科71属750种,我国就有11科34属240多种。针叶树的总种数占世界同类植物的37.8%。被子植物占世界总科、属的54%和24%。此外,我国已定名的昆虫有3000多种。

我国大部分地区未受到第三纪和第四纪大陆冰川的影响,因而保存有大量的特有物种。据统计,约有476种陆栖脊椎动物为我国所特有,占我国陆栖脊椎动物种类数的19.42%,其中约有三分之二的两栖类为特有种;在30000多种高等植物中,约50−0%为我国所特有。大熊猫、金丝猴、朱鹮、华南虎、羚牛、藏羚羊、褐马鸡、绿尾虹雉、白鳍豚、扬子鳄和水杉、银杉、珙桐、台湾杉、银杏、百山祖冷杉、香果树等均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和植物。

(二)我国野生动植物问题及成效做法

为保护好上述宝贵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各级林业和相关部门做出了巨大努力。特别是进入新的世纪,随着我国对生态保护的进一步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更是得到迅猛发展。

一.是在实施《野生动物保护法》、《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的基础上,颁布实施了《濒危野生动植物进出口条例》、《引进陆生野生动物外来物种种类及数量审批管理办法》等法规和规章,进一步完善了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二.加强对城市湿地的保护和管理。城市文明的起步和发展几乎都与湿地有着密切的关系,城市文明的延续还将依赖湿地。林业在实现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城市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制高点。前一段时间,我们重视和关注了城市园林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在,人们也认识到湿地的重要作用。可以说,城市园林是城市之肺,而位于城市的湿地应该被称为城市之肾,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必须加强对城市湿地的保护和修复,特别是要加强对生态功能的保护和恢复,这是城市湿地保护的重点工作。现在一些地方急于建湿地公园,必须加倍注意对湿地的保护,不能因为搞公园反而把湿地破坏了,这些公园的建设必须经过审批,这个工作我们林业部门要抓。另外,在保护好的基础上,我们还要研究城市湿地的文化和景观价值,发挥湿地作为人们休憩和娱乐场所的作用,把城市湿地变成人们接受自然教育的场所。一定要注意文化娱乐必须与湿地的保护和恢复结合起来,达到双赢的效果。

三.是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进入新世纪以来,又新建自然保护区850多处,使林业部门建设和管理的自然保护区由900多处发展到1766处,85%重点野生动物物种和65%的植物群落纳入自然保护区保护范围。加大湿地的宣传力度。为了更好地搞好湿地保护的宣传工作,我们专门下发了贯彻落实国办50号文件和全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宣传提纲,各省区市和有关单位回去以后,要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和领会宣传提纲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工作。各地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根据宣传提纲的内容和重点,研究和制订近期开展湿地保护的工作方案,工作方案要切实可行,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这次来开会的几个省的林业部门领导,回去后要举办培训班,你们要亲自讲课,把湿地的功能和效益告诉大家,把保护湿地的重要性说清楚。我局也要组织湿地保护的宣讲团到各省市区进行宣传教育活动。局里还要出一本书,专门介绍我国湿地的功能、效益和巨大作用,湿地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湿地保护的国家大政方针和政策等。还要办一个专业的湿地刊物,介绍湿地保护知识,推广湿地研究成果等。要根据宣传提纲组织有规模的宣传活动,要有典型事例,用事实说话,要解剖好的典型进行宣传和推广,不好的实例也要揭露和批评。要争取把湿地的宣传和教育内容放到中小学教材里,要把湿地的宣传和教育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意识教育结合起来,从小培养他们的湿地保护意识。

四.是加强珍贵濒危物种的拯救繁育,大熊猫人工繁育种群数量从2002年的188只增加到2007年年底的239只,朱鹮野外和人工种群从2002年的378只发展到目前的1000余只,扬子鳄年繁殖突破2000条。全国还建立野生动物拯救繁育基地250处,野生植物种质资源繁育或基因保护中心400处,有2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建立了稳定的人工繁育种群,上千种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在植物园、树木园等培育基地得到良好保护。

五.是初步建立起资源培育、合理利用的产业框架,各类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单位达24500多家,野生植物人工培植基地达17000多家,使利用度大的物种主体上可人工繁育解决资源来源,不仅缓解了野外资源保护压力,还解决了大批人口就业,带动了区域性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

六.是共批复实施了栖息地保护、濒危物种拯救繁育、野化放归等35个野生动植物物种保护项目,总投资29743万元,促进了珍贵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救护,麋鹿、野马、朱鹮、扬子鳄成功放归自然,德保苏铁、五唇兰等野生植物回归自然工作也取得了可喜进展。

之所以能够取得上述成效,关键在于与时俱进。其主要做法,一是采取工程措施、技术措施、机制措施相结合的办法,开展保护;二是突出重点,分类指导;三是坚持用发展的观点来解决保护与利用问题,在规范利用管理的基础上,从政策和机制上积极支持人工繁育,促进由利用野外资源为主向以利用人工繁育资源为主转;四是开展重要物种资源专项调查和监测,及时掌握资源动态,为保护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五是大力加强保护体系建设,提高保护管理质量和水平;六是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保护意识,壮大保护力量。

(三)我国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成效

建国五十多年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工作,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各级政府和林业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逐步扭转了野生动植物资源急剧减少到饿趋势,抢救了一批临危灭绝的物种。主要表现在:

1.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体系初步建立。我国政府发布了一系列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法律,主要包括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法、草原法、畜牧法、种子法以及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等;颁布了一系列行政法规,包括自然保护区条例、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濒危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条例和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等。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和部分省级政府也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地方法规和规范。

2.实施了一系列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和计划。行动计划发布后,我国政府又先后发布了《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纲要(1996—2010年)》、《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和《全国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纲要》(2006-2020年)。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也分别在自然保护区、湿地、水生生物、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等领域发布实施了一系列规划和计划。

3.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机制逐步完善。我国成立了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工作协调组和生物物种资源保护部际联席会议,建立了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安全信息交换机制,初步形成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履约国家协调机制。各相关部门根据工作需要,成立了生物多样性管理相关机构。一些省级政府也相继建立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协调机制。

4、法律体系初步形成,执法力度不断加强

全国人大和国务院先后颁布实施了《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野生植物保护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和《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各级地方人大、政府也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法规和规章,全国各省已颁布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法规40余部,初步形成了以《野生动物保护法》为核心的、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同时,强化执法队伍建设,不断加大执法力度。据统计,近5年来,全国共破获破坏野生动植物刑事案件7万多起,有力地打击了乱捕滥猎、乱采滥挖和倒卖走私等违法犯罪活动。

二.我国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战略对策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以实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公平合理分享利用遗传资源产生的惠益为目标,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体制与机制建设,强化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和遗传资源保护能力,提高公众保护与参与意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保护优先。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优先考虑生物多样性保护,采取积极措施,对重要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及遗传资源实施有效保护,保障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根据我国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自然资源以及主要保护对象分布特点等因素,将全国划分为8个自然区域,即东北山地平原区、蒙新高原荒漠区、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区、青藏高原高寒区、西南高山峡谷区、中南西部山地丘陵区、华东华中丘陵平原区和华南低山丘陵区。

综合考虑生态系统类型的代表性、特有程度、特殊生态功能,以及物种的丰富程度、珍稀濒危程度、受威胁因素、地区代表性、经济用途、科学研究价值、分布数据的可获得性等因素,划定了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包括大兴安岭区、三江平原区、祁连山区、秦岭区等32个内陆陆地及水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以及黄渤海保护区域、东海及台湾海峡保护区域和南海保护区域等3个海洋与海岸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持续利用。禁止掠夺性开发生物资源,促进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的研发与推广,科学、合理和有序地利用生物资源。促进生物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把发展生物技术与促进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相结合,加强对生物资源的发掘、整理、检测、筛选和性状评价,筛选优良生物遗传基因,推进相关生物技术在农业、林业、生物医药和环保等领域的应用,鼓励自主创新,提高知识产权保护能力。

公众参与。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积极引导社会团体和基层群众的广泛参与,强化信息公开和舆论监督,建立全社会共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机制。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开展多种形式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学校的生物多样性科普教育。建立和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公众监督、举报制度,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伙伴关系,广泛调动国内外利益相关方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民间公益性组织和慈善机构的作用,共同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强化公约履行,积极参与相关国际规则的制定。进一步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

保护野生动植物刻不容缓,和谐的自然界是一个完整的生物链,缺了那一环都会造成可怕的后果。另外生物多样性,也是我们这个地球多彩多姿的标志,由于人类的过度膨胀和科技的发达,现在物种灭绝的速度在加速。可以想象,物种奇少,到最后只剩人类的地球将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景象,其实到那时候人类里灭绝也会不远了,因此我们要保护野生动物,让它们在地球上繁衍生长,让我们的世界更美好,让我们的未来更阳光。

11.长城保护与开发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十一

服务业是当今世界经济最活跃、最具潜力的产业,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服务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发展的政策措施,相关部委和省、市、区人民政府也配套出台了许多具体实施意见。大榭开发区自93年建区以来,服务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用比较的眼光看,差距和矛盾十分突出,必须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一、大榭开发区服务业发展的现状

2010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43亿元,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30%;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9亿元,占全年地方财政收入的24%;全区服务业从业人员4977人,占全区从业人员的36.4 %。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为推动全区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增加就业机会,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纵观这几年的发展态势,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政策高位推动,形成了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氛围。2008年,区管委会出台了《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若干意见》,2009年出台了《关于鼓励投资创业支持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今年上半年,又出台了《关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若干政策意见》,并落实了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和奖励服务业的创新创业行为,这一系列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政策措施,为大榭服务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2、一大批服务业项目相继建成或启动。现在区内已建成榭西、榭南邻里中心两个商业中心,形成了兴岛南路中介服务一条街,榭南邻里中心北区商业广场也已结顶,文艺馆、体育馆、畅园、沁园等一批服务设施早已投入使用,文教广场、滨海公园、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正在建设之中。为支柱产业配套的大榭能源化工交易中心已完成工商登记和电子交易平台建设,下半年将正式投入运营。国家能源中转基地的仓储、码头设施正在抓紧实施在建或拟建,全区已建成的深水泊位已达31个,设计年吞吐总量达到了7435万吨。

3、部分行业发展速度较快。物流业取得突破性发展,2010年,全区共设立从事物流港口业的企业17家,注册资本(金)达9150万元,到目前为止辖区内港口物流业企业累计已达112户,注册资本(金)达130633万元,全年港口吞吐量达到6117万吨,“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率为14.8%,运输集装箱167万标箱,年均增长率为49%。劳务外包业发展如火如荼,区内具有国内劳务派遣资格的企业已达47家,象万华聚氨酯、三菱化学、林德气体等大型生产性企业均将绝大部分的劳务实施了外包。

二、大榭开发区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大榭的服务业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目前仍不够发达,发展慢,总体水平低,竞争力不强。与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落后于周边同类功能区的发展,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求不相适应。发展速度滞后于GDP增长。2010年服务业增加率出现负值,为-28%,比工业增加值46%的增幅低74个百分点。对当年GDP增量的贡献率为30%,比2009年的46%下降了16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连年下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生产性服务业相对落后。服务业与一、二产业之间的关联度、融合性差。传统服务业仍占主导地位,传统的零售批发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占服务业比重达80%以上。而现代物流、中介代理、电子商务、信用担保、研发、创新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不仅比重低,而且发展总体水平低,难以满足高速发展的工业经济需求。

2、缺乏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力。服务业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组织程度较低,企业“小、散、乱、弱”的问题比较突出。全区1280户个体户注册资金平均每户只有5万元左右,规模以上的商场、超市只有3家。区域性的商贸专业市场1家都没有。仅有1家以传统业态、小规模经营为主的集贸市场和2家农村小市场,缺乏档次较高、业态较先进的网点,特色不明显,始终没有形成聚集力和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

3、服务行业发展的管理机制不健全。区内各相关职能部门对现代服务业的实质性主管职能缺失,难以发挥其规划、指导、协调和服务的实质性作用。全区服务资源的规划、开发利用缺乏整合,对外宣传缺乏整体包装,统一促销,未能形成全区上下一盘棋的工作格局。

4、服务业发展规划严重滞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没有很好地与城市整体规划相衔接,功能分区不明显,餐饮娱乐业东一个西一家,无法形成产业集聚效应。物流、商贸、研发等产业都没有详细的专项规划。许多宾馆、商场、娱乐场所前没有规划广场或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即使有的规划了,但由于规划执行不力,也被改作他用。餐饮娱乐业与住宅区混杂,给居民造成油烟、噪音、污水等环境污染,通风、卫生设施很难达到要求。

5、物流业整体水平较低。物流业尚未建立与全国联网的物流信息平台,物流信息不畅通,影响配载率,增加了物流成本。而且仍未摆脱传统的货运、仓储模式,代表先进方向的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随着港口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和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升,货物运能与运量的矛盾将进一步凸显。

6、服务业人才十分匮乏。区内现代服务业中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相对偏少,难以适应社会需求。尤其是金融业的外语专业人才、专业的物流人才、先进制造业的研发人才十分缺乏,直接影响到相关业务的拓展和壮大。

导致服务业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

1、思想认识不到位。各职能部门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没有真正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来抓,对上级部门的部署具体研究不够,重点发展行业不明确,办法不多,力度不大,远不如抓工业的劲头。

2、市场化程度较低。在生产领域,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有机融合差,互动发展不足,本应社会化、专业化服务的业务仍由企业自身统包统揽,导致生产性服务业市场需求不足。在消费领域,居民消费观念滞后,民间“善积蓄”传统观念还比较浓厚,而且大榭4万多常住人口中,有一半以上为外来人口,多为打工一族,消费能力也极其有限,在餐饮娱乐业一块多为单位消费,一方面助推了价格高昂,另一方面又制约了大众消费。

3、物流及商贸不发达。由于地处交通末梢,在大榭始终没有形成区域性的商品集散地。随着舟山跨海大桥的开通,还对海上客运造成重大冲击,通过大榭前往舟山的客流量明显下降,而且本地旅游和商贸设施较少,缺乏亮点,无法成为目的地对象,发展旅游服务业也后劲不足。

4、面向民生的服务业培育还不够。如社区服务、物业服务、家政服务、社会化养老服务、文化服务市场潜力大,但发掘不够。

5、服务业的歧视性政策仍然存在。如对服务业的用电与工业用电不同价,环卫收费标准高,市场准入障碍等。

三、加快大榭开发区服务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十二五”发展规划,抢抓国家实施海洋发展战略的历史机遇,按照“合理布局、完善功能、提升能级”的要求,加快制定科学合理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并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进一步做好现代物流、商业网点、研发中心等服务行业的专项规划。强化功能区块建设,优化现代服务业的空间架构,加快实施商业休闲功能区、物流功能区、生产性服务功能区等现代服务业功能集聚区的规划建设,对土地、交通、生态等各类资源的许可利用作出科学的安排,在现代服务业的设施规模、设施定位、设施设计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提高各类服务设施的集约化水平,形成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产业格局。

2、积极培育各类市场。大力推进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面向社会开放;引导工业企业将其核心竞争力之外的附属服务剥离为社会化的专业服务;鼓励生产制造企业改造现有业务流程,推进业务外包;鼓励发展适合大众消费和面向民生的服务业;改变居民消费观念,扩大服务业的市场需求;积极培育各类有形和无形市场。

3、大力提升区域人气指数。从软硬件着手,积极开展文明城区建设,着力提升区域城市品位,吸引外地人口来大榭创业,来大榭安居。突出发展有大榭特色的现代物流和商贸服务业,进一步制定和实施支持服务业发展的一揽子扶持政策,组建专门机构、充实专业人才,明确目标,确定项目,落实部门责任,有计划、有步骤实施到位,以此聚集人气和商气,从而带动整个服务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4、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以大榭能源化工交易中心为切入点,依托临港石化、能源中转产业的特色优势和集疏运网络,大力发展以能源化工品为主要货种的临港生产性物流业。并建议对大榭物流企业实行划行归市,将分散的现有物流企业科学布局。对分散的运输、仓储、包装、货运、配载等多个不同的物流环节进行功能整合,加快建立物流信息公用平台,物流配载调度平台,仓储库房管理平台,金融质押服务平台,形成综合服务功能,提升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对集仓储、运输、信息配送一体化的物流企业予以政策扶持。促进有潜力的物流企业加大资金、人才、技术、车辆、信息化的投入,真正建成现代物流的实体。大力引进国内具有先进理念的大型物流公司甚至是外国物流企业进入大榭。构建“网络仓库+区域配送”以及“仓储+配送+融资”的物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构建公、铁、水运货运网络,解决工业发展中物流的瓶颈问题,有效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

5、繁荣发展金融投资业。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培育风投、创投企业,对股权投资企业实施特殊优惠政策,有效推动中小企业的科研开发、融通资金和创业发展。二是筹建信用担保商会,引进融资性担保公司,推行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为缺少资产抵押的企业快捷、便利地拿到贷款提供担保。三是积极推动企业信用建设,整合银行、工商、税务、劳动等部门的企业信用信息资源,强化政府部门与金融业的合作,适时组织银企洽谈,不断创新金融业务品种,如有效利用企业信用评价结果促保贷款平台,为诚信企业获得优惠利率的贷款。四是通过组建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租赁公司,推行股权出质、股权出资、商标质押、债权转股权、动产抵押等措施,盘活企业资产,帮助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6、实施有关优惠政策。加强与供电部门的协调,落实服务行业用电与工业用电同价的政策;对大型服务企业发展在用地上给与扶持;对本地物流企业新购货运车辆实行与外地引进车辆统一的优惠政策,鼓励本地民间资金投向货运业的发展。加大对服务业创业创新的奖励力度,优惠政策充分体现出稳定性和长期性。

12.我国耕地保护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十二

1 我国耕地保护现状

我国人多地少, 耕地资源比较匮乏, 虽然我国制定了大量法律法规来保护耕地, 但部分地方政府还是只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完全无视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我国耕地保护乏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耕地面积锐减

据对全国部分特大城市卫星遥感资料的量算, 近十年来部分特大城市的主城区实际占地规模扩大了。此外, 我国小城市用地增长更快, 城市发展自然需要占用一定数量的土地, 但是, 问题在于许多城市单纯从经济利益出发, 只考虑降低开发成本, 不注重挖掘现有市区的发展潜力, 一味追求向郊外发展, 结果造成大量良田被城市新区吞占。另外, 在缺乏认真规划的情况下, 轻率采用大力发展中小城市的城市化战略也加剧了城市占地失控现象。

此外, 现行土地收益分配办法已经客观地形成了鼓励地方多占耕地的机制。占用土地的收益, 绝大部分、甚至全部留在地方, 极大地刺激了地方政府的占地动机, 很多地方政府甚至通过低价征用农民土地, 高价转让从中获取巨大经济利益。

1.2 地方保护主义现象严重

我国的耕地保护仍然面临十分严峻的局面,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国没有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特别是没能正确引导和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 而地方政府又是以往我国土地管理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可以说, 地方利益作祟是导致我国土地管理工作失控的根本症结所在。

改革开放以来, 地方权限不断扩大, 地方利益也不断强化。受经济利益的驱使, 地方政府对中央政策的贯彻和执行不再是一切照办, 而是看它是否有利于地方利益的最大化。因此, 地方政府对耕地保护这一基本国策难以尽心尽力。有关法规本来应该起到调节市场经济力量、控制耕地的作用, 但是由于忽视了地方政府对地方利益的追求, 使得管理者本身就有主观违法的意愿。加上法律本身存在漏洞, 使地方政府及有关投机者有空可钻。

1.3 立法滞后

我国现行土地方面的法律主要制定于上世纪80年代, 且多以行政方面的为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虽然对土地方面做了规定, 但是这些条文还是极为有限的。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虽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但是依据当时的历史条件而行政色彩过于浓厚, 其主要侧重于土地审批程序。直到90年代初, 我国才制定了土地出让、转让外商用地及土地税金方面的法律法规。但实际上, 我国关于土地的保护还是极为乏力的, 与国际上的差距较大。当前土地被随意占用和开发、价格失控、耕地面积急剧减少与立法有必然的联系。

2 我国耕地保护对策

2.1 完善现有政策和体制

2.1.1 加强农业结构调整管理

禁止占用耕地进行植树造林、发展林果业。禁止以农业结构调整为名, 在耕地内挖塘养鱼和进行畜禽养殖以及其他严重破坏耕作层的生产经营活动。对于不符合耕地质量要求, 不宜于耕作的耕地, 在条件允许情况下转化为农业内部的牧、林、渔地资源, 既实现农业生产的因地制宜, 又避免了优质农田资源被结构调整, 有效地保护有限的优良土地资源, 同时也可增加农民收入。

2.1.2 建立农业补贴制度

农业补贴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保护农业资源和提高农业收入的政策之一。建立耕地专项补贴, 在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价格方面以市场经济价格和政策向耕地倾斜, 平衡因管制带来的发展机会不平等, 提高农民投入的积极性。政府还可以利用补贴的间接作用, 通过生产费用、资金、课税条款、银行信贷政策等进行管理, 引导社会对耕地保护的积极性。

2.1.3 建立耕地监管检查机制

以各级土地管理部门为依托, 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基本耕地动态监测网, 及时掌握辖区内耕地面积、利用条件、质量要素、责任落实的变化情况, 登记并逐级上报。利用航测、卫星遥感技术对耕地进行动态监测避免人为因素干扰。建立耕地定期检查和专项检查机制, 加强对耕地保护监督力度, 发现问题可采取措施及时解决。

2.2 法律方面的对策

2.2.1 完善土地经济法律制度

土地用途管制作为我国耕地保护的一项基本制度, 其核心就是土地规划。然而长期以来, 由于受计划经济、行政手段调节土地关系的影响, 土地利用规划较多地停留在各项用地指标的层层分解、下达上, 实行的是以资源为导向的土地规划方式。因此, 在“土地规划”的立法思路和制度规定上存在着诸多不足, 建议立法应在以下方面予以完善:

(1) 强化土地规划的法律效力, 着手制定“土地规划法”。在我国土地法律制度中, 土地规划的龙头地位并没有真正确立, 表现在将土地规划仅作为行政机关土地管理的一种手段, 不具有法律效力, 这样就使土地利用规划难以得到有效地贯彻执行。一些城市在编制土地发展规划时, 盲目追求开发区建设、房地产开发, 造成城市建设与农村耕地保护相冲突, 规划部门盲目批地, 乱占耕地现象严重, 导致土地供应总量失控。

从理论上说, 土地利用规划应是各级土地行政管理部门行使土地管理权的最高量化依据和宏观指针, 立法应提高土地利用规划的法律地位。因此, 有必要单独制定“土地规划法”, 将以往行之有效的土地规划政策、法规集中统一于“土地规划法”之中。

(2) 以科学思想指导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 强化其可操作性。在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时, 应突出规划的科学性, 提高土地利用规划的技术含量, 以减少规划的成本, 提高规划的适用性。

2.2.2 建立农地发展权制度

农地发展权是西方国家为保护自然资源、保护农地、保护生态环境和公共利益而设定的一种权利。在我国, 可把“农地发展权”设定为一种农地可转为建设用地进行开发利用的权利, 这种权利通过土地利用规划的限定和设立, 是所有农业经营者都应当参与分享的权利, 它独立于土地承包经营权, 也不完全属于某一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所有权的范畴。

(1) 农地发展权处置问题

在我国, 农地发展权是归属于农民集体或者是由国家持有。按照目前实际, 用地者购买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所付的价格与政府从农民手中征地所支付的征地价格的差额, 实际即为农地非农建设发展权的价格。从保障农民利益、完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体系、建立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征地制度改革导向来看, 农地发展权归农民所有更为合理。

(2) 农地发展权流转运作

在具体农地发展权运作方式上, 采取农地发展权市场交易方式较为合理, 但这种交易受到政府土地规划和优先购买权的绝对控制。这种运作的具体步骤为:首先, 国家依法对土地产权进行清晰地界定, 在土地所有权上增设农地发展权, 允许农地的发展权与所有权相分离;其次, 依法界定农地保护区, 并严格禁止在这些区域内进行非农土地开发活动;其三, 根据立法允许农地保护区的发展权向可发展区流转, 依法允许开发者在国家规划控制和计划控制下到农地保护区购买“冻结”的发展权, 而不是购买额外的土地, 形成一个交易成本低的发展权价格, 但政府可根据粮食安全、生态保护和产业升级的需要, 通过调整农田保护区与可发展区的面积比率每年调节可转移发展权的价格。

在农地转用和土地转移后, 土地产权关系根据需要可采取两种方案:一种方案是土地所有权由集体所有转为国有, 并由政府直接向购买土地发展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建设用地者发放国有土地使用权证, 形成“一种产权、一个市场、一套政策”的城乡建设用地统一市场;另一种方案是, 在形式上继续保留集体土地所有权不变, 并设立与国有土地使用权期限、内容、效力, 市场价格相当的集体土地使用权, 集体土地使用权可以直接进入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市场进行流转, 形成“两种产权、一个市场、一套政策”的城乡建设用地统一市场。对于农地发展权转移产生的土地增值收益, 当地政府有权获得一定比例, 但收益必须严格限定用途, 应主要用于农用地开发整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建设、农村社会保障。

2.3 其他方面的保护措施

为了严格地保护耕地, 土地管理法还应该有针对性地作出若干特别规定, 包括:应当采取措施, 改良土壤, 提高土地肥力;节约使用土地, 能利用荒地、劣地的, 不得占用耕地、好地;禁止破坏耕地, 防止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盐渍化、污染土地等;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荒芜耕地, 对已闲置、荒芜的耕地采取严厉的措施;鼓励合理地开发未利用土地;鼓励土地整理, 改造中、低产田, 整治闲散地和废弃地;对因挖损、塌陷、压占等使土地遭到破坏的, 应当进行复垦, 优先用于农业。这些规定是将实践中证明了的有效措施上升为法律, 以更有力地保护耕地, 对一些破坏、浪费土地的行为列为法律禁止的事项, 加大保护耕地的力度。

参考文献

[1]谭文兵.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1999, (1-2合期)

[2]李宏.完善我国耕地保护制度的研究[J].改革论坛, 2004, (11)

[3]吴晓芳, 陈美球等.我国耕地保护机制现状与对策思考[J].国土资源管理, 2008, (2)

[4]刘学功, 袁顺全.我国耕地保护问题与对策研究[J].许昌师专学报, 2002, (9)

13.广西湿地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 篇十三

广西湿地资源十分丰富,总面积为70.6万hm2,包括自然湿地569万hm2,人工湿地13.7万hm2.分析广西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如人类对湿地的.盲目围垦和改造、湿地污染、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等,导致湿地资源持续减少、湿地生态功能退化乃至丧失,难以保证地域生态平衡的需求;提出湿地保护对策.

作 者:谢云珍 王玉兵 赵泽洪 彭定人 黎德丘 冯国文 XIE Yun-zhen WANG Yu-bing ZHAO Ze-hong PENG Ding-ren LI De-qiu FENG Guo-wen 作者单位:谢云珍,赵泽洪,彭定人,黎德丘,冯国文,XIE Yun-zhen,ZHAO Ze-hong,PENG Ding-ren,LI De-qiu,FENG Guo-wen(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南宁,530011)

王玉兵,WANG Yu-bing(三峡大学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湖北,宜昌,443002)

14.环境保护现状及对策论文 篇十四

安定区位于**中部,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市委、市政府的所在地。辖12镇7乡和2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48万,其中农业人口38万。总流域面积3638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79万亩,人均4.6亩。2001年7月被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近年来,在中央、省、市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安定区立足实际,充分发挥政治、区位和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发扬领导苦抓、社会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坚持水保立区、农业稳区、工业富区、科教兴区、依法治区的五区发展战略,在农村发展马铃薯、畜草、劳务三大产业,在城市培育绿色食品加工、现代制药、冶金机电、化工建材四大工业体系,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安定区环保工作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特别随着马铃薯产业的不断壮大,以精淀粉、全粉、变性淀粉为主的马铃薯加工企业发展迅猛。由于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新的机遇与挑战,推动安定区环保工作再上新水平,促进安定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一些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看法。

一、安定区环境保护工作现状

1、发展的历程

(1)大力宣传基本国策,唤醒全区城乡人民群众的环境意识。从70年代开始,全区环保事业走上了起步阶段。随着经济社会建设的快速发展,让人民群众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初尝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但在那个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模式,并产生着强大的惯性,安定区的经济增长是以破坏生态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70年代遍地清水,80年代水质变化,90年代污染加剧,2000年后河道变黑,就是这一发展方式对环境造成严重后果的真实写照。1978年,中共中央批准了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关于《环境保护工作汇报要点》指出:消除污染,保护环境,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这是在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以党中央名义对环境保护做出的重要指示,标志着我国环保工作步入了中央最高决策层的新时期。1983年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环保会议,成为中国环保事业的一个转折点,环境保护被确定为基本国策,奠定了环境保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确定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谁污染谁治理的符合国情的环境政策。1989年,国务院召开的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进一步明确了环保目标责任制、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排污收费等八项环境管理制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区的环境保护事业以宣传教育为起点,广泛宣传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在唤醒全社会环境意识的同时,安定区环境保护的监管体制逐步产生,并正式走进政府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舞台,开辟了全区环境保护新的征程。

(2)环境保护事业快速发展,推动了安定环保机构不断加强。30多年来,我区环保机构的设置,随着环保事业的快速发展而不断加强,先后走过了六次跨越阶段,产生了质的飞跃。即从1986年在原**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设立环境保护股,到1988年成立原**县环境保护卫生管理站设立环境保护股,再到1991年成立原**县环境保护监理站、1999年成立原**县环境保护监察队、2002年更名为原**县环境监察大队,直至2005年升格为**市安定区环境保护局,形成了环境行政执法监督的完整体系。回顾我区环保机构和能力建设不断加强的历史,充分体现了原县委、县政府,区委、区政府对环保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加强我区环保机构和能力建设,将为安定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走上和谐发展之路,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取得的成绩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是我区环境保护事业健康发展的最好时期。特别是近两年来,环境保护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1)污染减排出现重要转机。区委、区政府向全区人民作出承诺,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削减832.45(绝对量)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削减35.33(绝对量)吨,并作为约束性指标必须完成。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安定区环保局将两项污染减排指标逐一分解、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大力推进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通过各乡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2009年,全区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8年下降2%,污染减排第一次出现拐点,实现双下降。

(2)重点流域区域环境治理持续推进。水是生命之源。区环保局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把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先后对内官、香泉等饮用水源保护区排污口和工业企业进行了清理,保证城乡人民群众的饮用水达到标准要求。同时,加大对九华沟、响河、花岔、赵家铺、等流域的综合治理和污染防治力度,从而掀开了流域污染治理的新篇章。

(3)事关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得到高度重视。环境与民生息息相关,与群众利益紧密相连。环保工作者把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按照国家、省、市、区的要求,连续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对关川河流域污染等社会高度关注的环境事件得到了妥善处置,为维护群众环境权益、保护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4)生态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全社会大力弘扬环境文化,倡导生态文明,引领绿色生产和消费,生态文明理念在全区进一步树立。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针对日益凸显的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加强了农村污染防治,为保障全区米袋子、菜篮子安全奠定了基础。认真开展建设生态示范园和绿色单位、绿色军营、绿色学校、绿色小区等创建活动,初步形成了类型比较齐全、布局比较合理的自然保护网络。

3、存在的问题

应当说,安定区环境保护的措施是有力的,成效也是明显的。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环境保护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不会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事实上,工作中我们也发现我区的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全区污染负荷仍居高不下,环境质量尚未根本好转,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群众环保意识不强。总的看,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普遍增强,对环境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是当发展经济与治理环境发生冲突时,一些地方还存在着重经济、轻环保,重眼前、轻长远,重局部、轻全局的思想。现在各乡镇都在下力气抓区域开发建设,这是好事。但有些地方急功近利,擅自建办工艺落后、污染环境的小项目,仍想走过去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实在是得不偿失。有的厂区与居住区相互交杂,经常引起厂群纠纷,处理难度较大;一些难治理污染项目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也时有发生。这说明,在少数企业领导头脑中,环境保护这根弦还绷得不紧,对环境污染造成的后果还没有清醒的认识,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认识问题,环保工作就会滑坡。

(2)环境质量不容乐观。对于水污染问题,老百姓对关川河流域有个形象的描述,称之为**、臭河,这说明水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水土流失严重,治理难度相当大。此外,城区餐饮业油烟污染及KTV歌舞厅、居民区内的小企业、建筑施工等产生的噪声也已成为严重扰民因素,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群众投诉明显增多。

(3)基础设施相对滞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滞后。城区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厂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场运行率还不高,部分生活污水只是采取简单处理,而后直接排入下水管道进入河道;垃圾也只是采取简单填埋方式处理。企业治污设施各自为政,生产废水直排现象时有发生。

(4)监督执法力度不够。全区环境监控的企业点多面广,特别是对小企业管理还不到位。这些企业虽单个排污量不一定很大,但由于企业分布散、数量多,累计污染负荷就非常惊人。环境保护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但环保齐抓共管的局面还未真正形成,实际工作中常常是环保部门唱独角戏,环保执法力量不足,执法手段相对薄弱,很难保证从源头上遏制环境污染。

(5)农村环保问题凸现。主要表现为:一是大量使用化肥,使土壤结构严重退化变质;二是过度施用农药,破坏生态防护功能,增加了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土壤中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风险增大;三是滥用饲料添加剂,不仅使肉蛋品质降低,而且使食用者、周围环境遭受性激素物质的污染;四是畜禽养殖排泄物随养殖规模大幅增加,污染周边水体和大气环境;五是农用塑料薄膜大幅增加,废弃或破损的农膜污染土壤、污染农村居住环境;六是秸杆焚烧污染大气、浪费资源;七是生产工艺落后的企业对废水、废气、废渣、噪声污染。

二、做好安定区环境保护工作的对策与思考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通过广泛深入调查研究,针对目前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还要建设生态文明的三重任务,按照十七大的要求,根据贫困地区财政状况、人民群众的需求、群众环境保护意识等情况提出个人之管见。

1、强化宣传,提高全民环保意识。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是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关键措施之一。只有通过知晓了环境保护的目的、意义,才能在行动中自觉保护环境;只有通过环保知识进机关、进社区、上书本、入课堂,从娃娃抓起,且持之以恒地宣传教育,把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关系,把中华文明与长江、黄河流域生态状况的关系,把印度河流域塑造的古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以及古巴比伦文明所经历的由盛至衰的悲剧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把环境与健康、生态与发展、保护与利用、治污与效益的辨证关系用通俗易懂的道理讲深讲透,才能提高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只有让每一个人都明白环境保护决定着一个地区发展的可持续性、关系到人类的命运、影响着人类的现在、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才能使广大群众干部真正做到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规划做起、从每一个项目规划抓起,形成人人讲环保、事事重环保、全社会共同参与抓环保的浓厚环保氛围。

2、加大投入,为区域环保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建设一个环境优美、经济发展、村容整洁、生态良好的新安定,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又是一个需要大投入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要开创安定环保工作新局面,必须要以生态安定建设为抓手,认真解决广大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城镇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农村畜禽水产养殖的治污问题,化肥、农药、白色污染的防治问题,水土流失的防治问题、农村秸杆的综合利用问题、提高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问题等等。近年来,我们虽然在饮水安全、污水处理、水土流失防治、林业发展、新能源建设等多方面给予了投入,但与需求相比仍显得杯水车薪;农村的化肥、农药、白色污染防治虽有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和低残高效农药的使用,但与农民增收的要求比较相去甚远;在一些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中,塑料地膜的需求越来越大,农民只考虑眼前投入小的现实,绝不会思考未来地膜对土壤的破坏问题;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提速,原来的城镇基础设施已经超荷,原有治污设施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生活污水、垃圾的任意排放,既污染了城市环境,也污染了农村环境。要解决这些问题,都涉及一个投入,而贫困地区政府财力十分有限,难有较大作为,必须依赖国家。国家应该统筹考虑,比如在下达的农业项目资金、交通建设资金及其它专项资金中环保建设资金应占一定比例,强制性推进环境保护;国家重大项目建设中的环评经费应留一定比例给当地基层县乡两级政府用于环保项目建设。只有通过国家的环保项目投入、其它项目的环保投入、地方政府投入、群众个人投入的多元投入机制,逐步改变贫困地区环保投入严重不足的现实,才能实现安定环保的综合治理,改善区域环境。

3、完善政策,严格监管约束。目前我国的环境保护主要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其相关法律和政策性规定。从现实情况审视这些法律、法规和规定,存在着法律层面上的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政策层面重城市轻农村;项目环评经费上收、事下管、权责利不对等;基层环保队伍业务素质与工作要求不适应等问题。对此,国家环保部应积极做好法律的修订工作,争取全国人大早日出台新的环保法;加强对贫困地区环保工作进行调查研究,制订相关配套政策,下放部分权利于基层,使之责权利对等;加强县(区)环保部门人员的业务培训,着力提高他们法律、政策水平、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特别是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政府的招商引资项目必须坚持浪费资源的项目不引进、对环境污染大的项目不引进、对自然生态有较大负效应的项目不引进。对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群众致富的农产品深加工项目,也必须坚持先论证后引进。要严格坚持三同时制度,对已有的工业企业要限时减排治污或者采取关、停、并、转的办法进行综合治理;对整个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必须首先制定环境保护规划,严格按规划实施,经费、政策、时间约束到地方,到项目,到人头;林业部门应针对林权制度改革给森林可能带来的负效应,研究有效的管护措施,确保森林覆盖率、畜积量稳步上升;要实行严格的制度保障,要像控制人口、保护耕地一样,实行严格的环境、资源保护制度;要严格环境标准、执法纪律、执法手段,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体系,绝不允许在环境问题上再出现少数人发财、人民群众受害、全社会买单的情况。

15.长城保护与开发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十五

在我国, 目前有很多断块油田都已经进入了中后期开发阶段, 主要表现在油藏采出程度较低, 而综合含水率较高, 进入开发中后期则伴随着油井产水量较大幅度的增加, 产油量逐渐递减、生产成本大幅上升, 钻井井网的调整和增产作业措施效果逐步变小的问题, 油田开发过程中所遇到的技术问题难度越来越大, 实现更大经济效益的要求更加迫切。断块油田剩余油的挖潜就成为提高断块油藏可采储量必须要面对的主要矛盾, 为提高油田开发效果, 这已成为比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2 开发现状

在我国, 复杂断块油田的主要储层特征是多油层陆相沉积储层, 各储层的非均质性的现象很也比较普遍。在开发方法上, 国内的主要技术方法是在油田注水开发中进行精细的层系划分、加密井网、提高产液量和排液量等措施, 延长了油田的稳产期;在油藏精细描述基础上结合油藏动态生产资料进行注水作业和产液结构调整, 实施更加有效的注水措施以及有效的增产控水稳油技术, 能够有效减缓含水率上升和产量递减的问题。

断块油藏开发过程中主要有两个因素影响制约着油田的开发:首先是地质构造特点的复杂性和对地下构造的认识不够;其次是断块油藏开发过程的复杂性, 地下断块油藏含油面积以及其地质特征不一样, 储层间的断层和错位导致开发单元较小, 没有继承性。在已经开发的断块油田中, 大约有将近百分之八十的剩余油在水未波及到的油层中无法开采, 相当数量的剩余油以不同规模、不同形式和规则分布于断块油藏中。这一阶段主要进行动态分析, 利用油田生产的各种动态数据和生产测试资料来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和现状, 同时结合油藏精细描述对剩余油进行动态拟合开发。

3 提高产量的措施

针对复杂断块高含水期的地质储层特征, 研究难度增大, 根据前人对断块油藏的研究, 总结国内外的各种先进可行的技术, 目前主要用于断块油藏开发的主要技术有:

3.1 井网的调整

油田生产实践表明打加密井细和分层系是挖潜剩余油、维持油田稳产、改善水驱效果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所以在地质和经济条件允许的条件下, 多打一些调整井和进行二次加密调整, 是提高断块油藏开发效果的有效措施。所以井网的调整对于复杂断块油气藏可采储量的提高是很大的, 也是应用其他技术挖潜的基础, 在不同开发阶段应有不同的措施。在开发过程中要根据油藏的地质特征综合应用多种配套增产技术, 才能在复杂断块油藏开发中后期更大程度的提高油藏的可采储量。

3.2 进行综合调整

包括更加合理细致的层系划分与组合, 井网布置注采关系的调整, 调剖堵水等措施。复杂断块油田进行了水驱控制程度和油层动用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可采储量有了较大增加。在开发中表现出各层间矛盾显著等问题, 为了更加合理充分的提高采收效率, 合理开发油藏, 可以进行采用动静结合调整开发方案, 对剩余油分布进行充分合理的研究, 并对不同加密形式的方案进行了大量的对比论证。

3.3 水平打井

水平井通常分为常规水平井以及老井侧钻水平井。新钻的水平井可以更好地与已经投产的井形成更加有效合理的开发井网组合, 从而更加全面的挖潜剩余油, 提高可采储量。水平井不仅可以提高断块油藏的可采储量, 而且可以更加有效地改善层间的储层特征, 是目前开发断块油藏的主要的改变井网的方式。水平井能够有效地增加油藏的产液量。在挖潜剩余油及开发复杂断块油藏中定向侧钻技术得到很广泛应用, 用于挖潜断层边角的剩余油, 提高油藏的采收率。

3.4 水动力学调整

水动力学方法包括改变井的工作制度和井网层系, 是指以改变油层中的流场来实现提高开发效果的方法称为水动力学方法。它主要是用来改善断块油藏各个层系间注水的波及系数, 使油田各层系间的注水波及范围增大, 从而提高断块油田的驱油效率和采收率。

3.5 进行注活性水、聚合物驱的试验, 提高驱油效率

从目前国内外很多科研开展的室内研究和生产单位进行的实际应用情况表明聚合物驱油不仅可以增加了原油表面的活性和原有本身的流动性, 而且提高了油层间的波及系数, 聚合物驱已经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可以根据断块油藏的层间孔隙大小, 地质构造特征, 采取聚驱调剖, 为了更加充分地利用聚合物, 经常采用聚前调剖;也可以根据主河道油层发育厚度、注入压力的大小和渗透率的高低来决定聚合物的注入量, 增加注入聚合物的浓度以改善驱油效率。这样层系间的地层压力和采驱浓度就会明显的改变, 聚合物的驱油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3.6 进行油藏精细描述和生产动态历史拟合

对断块油藏的地质动态特征进行研究分析, 根据其它地质构造特征进行地质模型的建立, 依据这些构造模型和测井资料进行地质模型的建立, 尤其是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的计算, 以油藏各界面的构造面为约边界进行划分, 以油层中含有最小的单元为网格进行储层建模。网格的标准可以分为0.5m、1m, 从而确保油藏的描述精细化和准确性。根据油藏动态生产数据和油藏数值模拟进行历史拟合, 其中注入剖面和产出剖面的确定是必须的基础数据, 运用这些资料和启动压力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断块油藏的数值模拟精度。

4 结论和建议

断块油藏的类型和具体油藏沉积环境差异较大, 不同油藏的不同开发阶段其开发方式也会有很大的不同, 所以必须剩余油分布特点及控制因素, 合理调整注采方式, 是提高不同类型断块油藏采收率的根本途径;采用动态监测资料、新钻调整井水淹层解释定性研究、动态综合法及数值模拟研究了剩余油分布及其规律, 从而确定更好地工作制度, 最大的开发油藏的剩余油。

参考文献

[1]余守德等.复杂断块砂岩油藏幵发模式[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8

[2]党龙梅, 李雷梅, 拓庆宇等.断块油藏官7块特高含水期剩余油研究[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 2003

上一篇:电工技术课程教学的思考论文下一篇:杂文随笔那年迷茫的每个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