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一模考前复习

2024-09-11

语文一模考前复习(共12篇)

1.语文一模考前复习 篇一

高考冲刺一

一模之后语文复习策略

编稿:于坤责编:程彦芳

一模考试一般是在语文一轮复习全面结束之后进行。经过一轮复习,语文科各板块、各知识点都已系统复习一遍,应该说此时的考生对语文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系统性的掌握,那么一模之后,在语文复习上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和加强呢?我们将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探讨,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查漏补缺,狠抓薄弱环节,突破难点

一模考试结束后,应该认真总结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不需要回避,反而应该感到高兴,因为出现问题的地方往往是自己掌握不够理想或者恰好是自己薄弱的环节。所以一模后应在具体分析总结问题的基础上,查漏补缺,狠抓薄弱环节,突破难点,使各知识点能均衡提高。

从历年考生答题情况来看,除作文外,失分较多的是现代文阅读和语言表达、古诗文阅读。一模之后不妨把重点放在这几块上。

具体来说:

(一)现代文阅读答题要领

1、快速解读,把握选文的主旨

(1)不要急着去做题,现代文阅读首先要注意理解题目,从题目中大致把握文章内容、类型甚至主旨,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速读文章,提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

(2)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

(3)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找出画龙点晴的句子。作为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性散文,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2、如何进行全面的解答

强调三点:

A、回答问题,不能用比喻、拟人等形象化的修辞语言;

B、综合分析,不能只答抽象的要点,要有适当而具体的分析;

C、对应题旨,不能遗漏答题要点,甚至可以在不确定有几点的情况下多写一两点。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现代文阅读答题要求严密,评分要求严格,评分办法一般是“要点给分”,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2分,答对三点给满分(4分)。还有一种评分法是“错位给分”,即答对一个不给分,答对两个给1分,答对三个给满分,而绝大多数考生在现代文阅读上失分严重的主要原因就是只答一鳞半爪,不全面,所以掌握进行全面解答的一些要领,至关重要。

(二)语言运用题答题要领

1、语言运用题,关键应弄清每题考查的是什么考点。一般来说,有语句扩展,压缩语段,正确使用修辞,仿用、变换、选用句式,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等等。从题型来说,可能有下列形式:

修改文段(相应点是:标点,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等)

赠言,短信,网评

开场白,总结发言,对对子

排序题,衔接题,点评题,编者按

颁奖词,墓志铭

图表题,广告语,画外音,宣传语

拟标题,拟导语,下定义,一句话新闻

扩展语句,仿写,变换句式

记住:无论哪种题型,“万变不离其宗”。一定要抓住那个“宗”!

2、语言运用题特别强调的就是审题意识。审题包括要审清楚显性要求和隐性要求,特别是隐性要求,更要仔细理解。如果在审题上出了问题,其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甚至不得分。

例:

现在有一位你最喜欢的作家来学校举办文学讲座。作为听众,请你完成下面两题。(6分)

(1)同这位作家谈谈你读了他某一作品的感受。(不超过100个字)(4分)

(2)向这位作家提一个能引起师生兴趣的问题。(2分)

【解析】这道题的显性要求是“文学讲座”、“作品读后感”、“感兴趣的问题”;而隐性要求是:①当代作家(能“来学校举办文学讲座”,还健在才行;要是作家,其他艺术家或名人就离题了),中外均可;其实我们熟知的或课文中就很多,如:金庸、王朔、贾平凹、余秋雨等等;②作家和对应的作品内容要准确无误,“谈谈你读了他某一作品的感受”,不要张冠李戴,诸如读了贾平凹的《道士塔》是不行的;③内容要充实;④语言要得体,注意人称的运用;⑤“能引起师生兴趣的问题”不要单纯地理解为“有趣”(诸如您谈过几次恋爱,您是否QQ聊天等都是无聊的),所提问题要贴切,有针对性,有一定深度。

【参考答案】

(1)余秋雨先生,我读了《道士塔》后深切的感受到,您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热爱,以及敦煌文化被破坏所带来的损失的痛心。请问您,就古典文化的保护和发扬来说,我们普通人应该做些什么?

(2)余先生,青年歌手大赛您做过评委,对于大赛中所设的文化试题你是怎么看的?对于选手答题情况您又是怎么看的?

(三)古诗文阅读要领

在第二轮的复习中,还应加强对必考的古代诗文阅读的复习。本部分复习要坚持以下几条原则:

1.课本第一

(1)吃透弄熟。各项知识构成一个前后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要通过点线面结合,通过记忆、分析、比较等多管齐下的方式,吃透弄熟课本知识的网络结构和深层含义。

(2)抓好重点。考前要复习的内容面广量大,后期复习没有必要每点平均用力,学生要根据考纲的考查范围和要求以及自身的熟悉程度对复习内容进行衡量,抓住每一个考查范围中的重点知识。

2.效率至上

(1)计划性强。考生对复习的内容要作全盘考虑和分解,针对各知识点制订短期计划。

(2)方法灵活。如利用零碎时间复习文言虚词,因分散则容易掌握。

(3)精选试题。概括说,就是“选、读、译”。“选”的关键是精。选好后不凭借任何辅助读物自己去读它,有读不懂的地方要善于“推导”和“借助”,就是“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前后推敲,整体把握”。“译”的关键是准确,而要做到准确就要特别注意“语境意识”,把要翻译的句子善于带到原文中去理解和推断。

(4)熟练掌握诗歌鉴赏方面的术语。

二、吃透大纲,以高考典型例题强化知识点,不搞题海战术

不少学生认为,一模之后应该拼命做题目,自以为做得越多越好,其实这并不是好办法。

一模后,大家应该想到自己通过前一段的学习有了一定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因为时间有限,建议采取这样的做法:

1、研读考纲。《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大家复习备考的依据。大家解读考试大纲时,除要关注考试范围、新增内容外,更应该关注题型示例及样卷。它们不但让我们对高考试卷的长度、题型的大致比例有所了解,更能告诉我们本年高考题目的命题走向。

2、以高考例题作为强化知识点的抓手。高考题最能体现命题思路和出题角度,所以最后阶段,大家应该选做一些近3年的高考真题,以便进一步明确高考题目的命题思路和方式,也可以检测一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在审题、解题的能力方面是否还有欠缺,方便最后的复习巩固,不建议大家盲目靠做题的数量作为复习手段,即使高考真题做完了,也建议大家最好用各地的一模题和联考题进行训练,因为这些题比较严谨,盲目找一些题来做,可能会因为题的质量问题混淆思维。

三、加强规范答题意识和时间效率意识训练

复习后期,能否在原来基础上再有10到20分的提高,关键在于能否做到规范答题和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题量。

大多数学生知识点掌握得都差不多,但分值,特别是二卷的分值相差比较大,主要是由以上两方面原因造成的。所以,一模后的复习一定要严格按照高考答题要求和答题时间来训练。每类题型需要的时间,每类题型需要注意的答题规范都要严格要求,力争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失分现象。

比如,凡是题干中要求概括的一般都需要分条列答,比较异同的都需要分别异同,都要做到条目清晰,但有的学生不注意这些要求,认为只要把要点答上就可以了,条理不清,结果导致失分。阅卷速度造成的遗漏,或者分辨不出到底有几条。这些都会造成无谓的失

分。考生一定要注意。

四、作文强调积累素料,加强储备,重点进行升格作文训练

临近高考,作文复习是重中之重。一模之后可以在积累素材和训练升格作文方面进行重点突破。丰富的素材是作文的基础和内容充实丰富的保证。素材的来源可以是自书本、报纸、新闻等等,比如感动中国人物、魅力中国人物等等。特别是新鲜而典型的生活素材更能体现出考生联系现实的能力。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在素材使用上的一个弊病就是言必称屈原、陶渊明、李白、辛弃疾、杜甫,考生只沉溺于古代几个名人中,让人生厌。

给大家提供一个素材积累的表格,大家可以仿照此样式继续填充,原则是保留新鲜而典型的。

类别 课内 课外

文学圈 屈原 司马迁 李杜 李清照 苏辛 关汉卿 吴施罗曹(四大名著)鲁迅 巴金 金庸 但丁 莎士比亚 巴尔扎克 海明威

政治圈 秦始皇 汉高祖 楚霸王 汉武帝 三国英豪 唐太宗 宋太祖 成吉思汗 甘地 格瓦拉 富兰克林 丘吉尔 拿破仑 希特勒

思想圈 孔孟 老庄 朱光潜 冯友兰 马克思 尼采 罗素 培根 达尔文

科学圈 张衡 徐霞客 祖冲之 杨振宁 袁隆平布鲁诺 哥白尼 伽利略 牛顿 爱迪生 爱因斯坦 居里夫人 霍金

艺术圈 王羲之 王维 贝多芬 达芬奇 郑板桥 徐悲鸿 齐白石 凡高 毕加索 罗丹

体育圈 伏明霞(“跳水类”)李小双(“体操类”)邓亚萍(“乒乓球类”)刘翔 球王贝利 篮球乔丹 网球阿加西 马拉松

经济圈 福特兄弟(“汽车类”)比尔·盖茨 洛克菲勒 松下

公益圈雷锋 焦裕禄 孔繁森 徐虎 李素丽 任长霞 南丁格尔 德兰修女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现在的作文在不偏题的情况下,基本都能保证在42分左右,那么,一模后的作文如何能再上一个台阶呢?这就需要学生对照优秀作文的要求,进行作文升格训练,在训练中体会要点,提高作文档次。

附:高考升格训练一则

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

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

还有人说„„

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批阅样卷:

人与路

人的一生都在与路打交道,人生就是一条并行不悖的单行道,不同的人走着属于自己的路,拥有着各自的人生。

周总理小时候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日后成为人人景仰的总理,他所做的是为百姓,所想的是百姓,他走的是中华民族的振兴之路,他拥有了属于他的完美人生。宰相和珅的官位也很高,可他走出了怎样的路呢?欺下媚上,大肆搜刮,贪污受贿,他的财产比国库中的还多,他选择了一条繁华富贵的道路,可他的下场怎么样?令人警醒。一切不在于路,而在于人,在于人在路上是怎样走的,并不代表一条光明大道就能走出辉煌的人生,也不代表荆棘小道永远不能创造奇迹。雷锋只是一名解放军战士,他是那

样的平凡,就像螺丝钉般不起眼,他那默默无闻而又短暂的人生之路,却有着不一样的辉煌,他的事迹被写进了歌,广为传颂,他乐于助人,提前完成工作任务,做好事从不留名,正是这些平凡的行为串联成了一个不平凡的人生,塑造了一位伟大的战士。

我们也在走属于自己的路,刚刚走了一小部分,现在我们正面临着人生之路的一道重要关卡,我们并不是停留在此,我们还要继续前行,不管结果如何,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也许此刻我们会遭遇失败,但不要气馁,人生之路还很漫长,只要我们找准目标,就不会迷失方向。

人生之路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这就需要我们怎样看待它。同是诗人,遭遇坎坷,阮籍一度地悲观失望,惆怅不前,而李白却以他那独特的浪漫情怀,诗意地看待一切。所以走在人生之路上,我们需要一点乐观的精神,应知道,生命道路的两旁,困难固然有,而更多的是山风猎猎,海浪沧沧。我们毫不顾虑地向前冲去,我们便能收获丰收的果实;反之,我们只能永远落寞下去。

很喜欢一句广告词,“我选择,我喜欢”。是的,我们正确地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我们便不会遗憾。这是我选择的,因为我喜欢,我崇尚走自己的路,因为我相信自己。„„专家定评:

这是一篇比较有代表性的议论文。文章内容切合题意,中心明确,结构完整,语言表达和书写较好。本文的问题主要是议论缺少层次,没有深入下去。只是泛泛而谈,列举性地议论了周总理、和珅、雷锋、阮籍、李白等人的人生之路,说理不够,因此评为42分。此类作文不在少数,请各位阅卷老师注意。

升格文:

人与路

人的一生都在与路打交道,各人都在走着属于自己的路,从而拥有着各自的人生。①有的人走的是一条治国平天下之路。②他们从起点始就志存高远,放眼世界,胸怀天下,而且也时刻以他们的行动践行着他们的理想,因此,他们演绎了“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句当今颇为流行的广告语,他们脚下的路,因而也显得“景行行止”。③“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热切呼唤一个“少年中国”的梁启超;“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等仁人志士走出的就是这样的一条金光大道。这一条条金光大道,给我们民族以精神的引领和滋养。

④有的人走的是一条默默奉献之路。⑤如果说走治国平天下之路,人走出的是一条金光大道,它所呈现的是一种崇高和辉煌,那么默默奉献之路就如一条乡间小道,虽朴实无华,但自成景致,甚至独具诗意,有着别样的辉煌。⑥甘做“一颗螺丝钉”的雷锋,“马班邮路铁汉”王顺友,把终生奉献给稻田、朴实得与农民几无二致的袁隆平等走的就是这样的一条路。这条路虽朴实无华,但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温暖和感动。

⑦当然,也有人走的是一条祸国殃民之路。⑧杨国忠、秦桧、魏忠贤、和珅、四人帮等等,在他们身上,我们想到的只是欺下媚上、大肆搜刮、贪污受贿、陷害打击这些与高贵精神背道而驰的字眼,这些人的下场我们都已看到,令人警醒。

正如我们不知道天上的星星有多少颗一样,我们也不知道地上的路到底有多少条。但是我们都应冷静地走一条正确的路,一条有意义的路。

还有,人生之路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这就需要我们怎样看待它。同是诗人,遭遇坎坷,阮籍一度悲观失望,惆怅不前,而李白却以他那独特的浪漫情怀,诗意地看待一切。所以走在人生之路上,我们需要一点乐观的精神,应知道,生命道路的两旁,困难固然有,而更多的是山风猎猎,海浪沧沧。只要我们毫不顾虑地向前冲去,便能收获丰收的果实;反之,我们只能永远落寞下去。

正确地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我们便不会遗憾。

升格体悟:

升格文主要是针对专家对原文提出的“议论缺少层次,没有深入下去”的问题而进行的修改文。升格文中的①、④、⑦便很好地体现了议论的层次(议论文的主体层次一般有并列式、对照式、递进式三种,有时还可以复合运用,升格文便是并列式和对照式的复合运用),②和⑤便属于议论的深入,③⑥⑧可说是材料的充实了(专家的定评虽未及此,但这对议论文写作也很重要)。议论文写作如能从形式上做到以上三点,差不多就可达到二类文以上的档次了(48—52)。虽然说这里更多地偏重于形式,但谁又能说形式不是内容的一部分呢?

容的一部分呢?

2.语文一模考前复习 篇二

关键词:初中语文,复习方法,复习效果

初中语文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和掌控者, 对教学活动有决定性的作用, 教师的教学策略决定学生的学习方式, 决定学生的学习效果。 从这个角度看, 教师在复习教学阶段责任重大, 需要以正确的教学思路为引导, 保证复习效果。 那么, 如何上好复习课, 提高复习质量, 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呢?

1.注重课本的复习, 梳理并落实基础知识

课本是学生学习的基础, 提炼学习方法的源泉。 复习时, 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翻看平时摘录的笔记,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并巩固课本中的知识点。 然后要指导学生梳理知识点, 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点的主次, 然后各个击破。 例如, 可以帮助学生列出字、词、句训练中的重点, 一旦学生有了复习方向, 就能够在复习时有的放矢, 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通过对重点字词的理解可以对文章有新的感悟, 这样, 学生不仅巩固了字词而且有了新收获。

一般语文试卷中的积累部分都涉及课本内容, 学生要将课本中的名言警句背熟, 还要知道作者和出处。 具体说来, 课本中的重点包括字词、 文言文和现代文中的名句及名篇名章的背诵理解。 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应当勤动手, 在读背写的过程中加深记忆, 使名句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在阅读与作文中都能灵活运用。 为了增强记忆效果, 老师在平时教学中敦促学生完成名言佳句的背诵, 并以课堂背诵、默写的方式进行检查, 辅导学生及时改正背诵默写中出现的错误, 让学生真正掌握名言佳句, 从而丰富语言。

2.选择合适的复习方式

常见的语文总复习有两种方式:首先, 竖式复习, 即按课文、单元为序进行复习。 这种一篇课文、一个单元均从语音、词语、标点、修辞、语法、内容、结构、写法等展开复习的方式, 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1知识点零碎, 缺乏系统性;2与平时教学重复, 缺乏新鲜感;3与毕业、升学会考试卷命题思路不一致, 缺乏对应性。 其次, 横式复习, 即按初中语文知识点为板块进行系统性的复习。 大多数教师都是按这种方式复习的, 这可以从各出版社出版的复习资料结构安排中得到证实。 这种以知识点为“链”, 从课内和课外选取相关同质材料实施训练的方式, 其特点是:1知识点集中, 系统性强, 给予学生强刺激;2这种集约式复习打破了平时的单元式教学: 对知识进行重新梳理、组合, 学生具有新鲜感;3与《考纲》中的“考试目标”和中考试卷结构对应, 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

3.学生学习自主化

首先, 学生要做好复习笔记。 在复习时, 通过艰苦的思考形成了完整而系统的知识, 应当珍惜这个学习成果, 及时用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以备今后使用。 有了复习笔记, 就可以使今后的复习保持连续性, 不必一次次简单重复了;有了复习笔记, 可以促进知识由繁向少而精转化;有了复习笔记, 时常看看, 可以起到提纲挈领、强化记忆的作用。

会学习的学生, 一般都很重视做复习笔记,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 终于把厚厚的一本书变成了薄薄的几页纸, 这几页纸上记录的正是“编织成的知识之网”。 复习笔记是自己劳动的结晶、知识的精华。 一定要妥善保管好, 备考时用起来, 可以迅速回到曾到达过的最高认识水平, 迅速抓住知识的全局、重点、难点、内在联系。

另外, 要抓紧平时的学习。 复习的最重要任务是解决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问题。 要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 进行综合、归纳、抽象、概括, 从而完成知识系统化的工作。 概念是思维活动的细胞, 本来想通过复习用思维的细胞组成一个思维的有机体, 或者说, 把概念组成一个概念体系, 形成基本的理论。 如果平时不抓紧学习, 复习时一下子就会陷入到对一个个基本概念的理解上, 名为复习, 实为补课, 使复习的进展极慢。 可以说, 平时学习是准备原材料的过程, 复习是组装知识大厦的过程。 平时不备料, “知识大厦”在复习时就建立不起来。 可见, 抓紧平时的学习是搞好复习的基础, 复习是平时学习的深入和继续, 二者不可分割。

4.复习流程的安排要合理

根据复习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状态, 优化复习训练程序, 把复习流程工艺化, 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复习教学效率。中考复习阶段的训练程序可安排以下五步:第一, 摸底测试, 即利用近年的中考试卷对学生进行初中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检测。 第二, 系统复习, 即根据考试的范围、要求和复习目标, 按知识板块指导学生逐项对应复习。 第三, 重点复习, 即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 选择其中某些富有能力训练价值的重要知识进行强化训练。 重点复习时要注意到知识的难点和学生的薄弱点。 第四, 综合练习, 即将初中语文知识集约, 编制好训练题让学生训练。 第五, 模拟测试, 即根据中考试卷的结构、题型、难度, 编制试卷进行模拟考试。

以上是笔者在初中语文复习课怎么上的问题上谈的一些想法与体会, 提出的建议未必尽如人意。 今后的教学, 笔者将继续思考和研究语文学科教学具有指导意义的内容, 期待在反思中与大家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甄雅楠.浅谈初中语文复习课教学的几点建议[J].现代交际, 2013, 02:165.

[2]赵永春.浅析高效的初中语文复习策略[J].语数外学习 (初中版中旬) , 2014, 11:70.

[3]吴红娅.初中语文复习课堂不能缺少“促进者”——兼评初中语文复习课的两个课例[J].云南教育 (中学教师) , 2013, 09:13-14.

3.中考考前复习(三) 篇三

主持人:雨 田

根据要求,默写有关句子。

1.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中,卒章显志,点明全篇主旨的一句话是( )。

2.刘禹锡的《陋室铭》中,通过写交往人物来表现主人高雅情趣的两句话是( )。

3.请你写出从课本上学过的或在课外读过的李白的一首短诗( )。

4.补齐《愚公移山》中河曲智叟阻止愚公挖山说的话。“甚矣,汝之不惠。( )”。

5.《醉翁亭记》中写山间春、夏两季景色的句子是( )。

6.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 )。

7.《陋室铭》一文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 )。

8.《陋室铭》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9.《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

10.《论语六则》中论述学习精神和教学态度的语句是( )。

11.《卖炭翁》一诗中,勾画卖炭翁肖像,表现烧炭生活艰辛、痛苦的诗句是( )。

12.《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 )。

13.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 )。

14.《愚公移山》中表明愚公移山原因的句子是( )。

15.周敦颐《爱莲说》中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

16.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 )。

17.《出师表》中表明了诸葛亮不畏艰难、勇挑重担、耿耿忠心的句子是( )。

18.古代诗词中,写春雨的句子很多,请你默写出两句。( )( )(所写的句子中须含有“雨”字,如“清明时节雨纷纷”)。

1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的( )两句,以春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

20.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 ),他们是想借此干涉别国内政。(用《醉翁亭记》中的原句答)

21.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有( )的心态。(用《岳阳楼记》中的原句答)

默写古诗词中字面上含有“鸟”字的诗句,并注明作者或标题(不限课文)。

例句:月出惊山鸟 出处:王维《鸟鸣涧》

22.( )

23.( )

24.( )

25.( )

26.《沁园春·雪》中( )句化静态为动态,描绘了我国北方壮丽的雪景。

27.《扁鹊见蔡桓公》中表现桓侯反感医生所说的一句话是( )。

28.在《卖炭翁》一诗中,最能反映卖炭老人生活窘迫,心情矛盾的一句是( )。

29.陈涉在动员群众起义的演说中,( )一句表现了他敢于挑战封建正统观念,蔑视权贵的大无畏精神。

30.《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 )。

请将答案填入答题卡中,复印后寄至:北京朝内南小街51号《语文世界》“实力大比拼”收。邮编:100010

请将答题卡(见本期第29页)右下角的参赛标志剪下贴在信封正面(复印无效)。

4.高二语文考前专题复习之标点口诀 篇四

1、问号

选择问、倒装问,全句末尾才用问。

尤其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

多个问题来发问,每句末尾都用问。

2、感叹号

关键注意倒装叹,全句末尾才用叹。

3、顿号

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

并列谓和并列补,中间不要去打顿。

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

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

4、分号分句内部有了逗,分句之间才用分。

5、冒号提示下文用冒号,总结上文要带冒。冒号管到一句末,冒号里边不套冒。

6、引号引用之语未独立,标点符号引号外。引用之语能独立,标点符号引号里。

7、括号注释局部紧贴着,注释整体放句外。

二、口诀解说与例句

1、问号全句末尾打一个问号;倒装性的问句,问号也打在全句末。)

例: a.你打算到西安去呢,还是到广州去呢?

b.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句子的语气是陈述语气,这样的句子就不能打问号。)

例: a.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

b.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都要用问号。)

例: a除了他能去,还有谁呢?你吗?你能去吗?我看你不能去吧?

b是谁找我们来凿墙的?是您老人家吧?先凿哪面墙呀?是都凿了哇还是

留下一面啊?

2、感叹号

感叹号要打在全句末尾。)例: 多美呀,祖国的春天!

3、顿号

列词语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

例: a.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和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b.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科技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逗号,而不打顿号。)

例:a.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b.这个故事讲得真实,动人。开来。如“师生员工”“中外记者”,其间就不能用顿号。)

例: a.兄弟姐妹们,让我们团结起来吧!b.这个县有30多所中小学。打顿号。)

例: a.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仃的样子。b.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

4、分号

能用分号。)

例:我们过苦日子时,他来了;我们过好日子时,他却走了。

5、冒号

(1

例: a.下午他拣了好几件东西: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烛台,一杆台秤。b.教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老师: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2如果点号前有不归冒号所管的内容,或之后还有属于冒号所管的内容,该冒号均使用错误;一个句子中冒号之后不再套用冒号。)

例:我们凤凰电视台不存在“阴盛阳衰”的现象。“凤凰”这个词本来就是阴阳结合 的:“凤”是雄鸟,“凰”是雌鸟。凤凰台台标也由两只鸟组成:一只公的,一只母的。

6、引号

引用,引句末的标点应放在引号外;完全引用,引句末的标点要放在引号内。)例: a.写文章应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b.陆游诗云:“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7、括号号就紧贴着被注释的部分;如果括号注释的是整体的句子或段落,括号就放在整 个句子或段落的句末标点之外。)

例: a.如果想对中国古代史的史料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可以参阅《四库全书简明

5.语文一模考前复习 篇五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

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25、……子黑子九距之。(《公输》)距:通“拒”,挡。

26、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通“屈”,折服。

2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有:通“又”。

28、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衡:通“横”。困于心,衡于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

29、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甫:通“父”。

3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简:通“拣”,挑选。

3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错:通“措”。

32、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唐雎不辱使命》)仓:通“苍”。

33、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山市》)裁:通“才”,仅仅。

34、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適:通“谪”。

35、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唱:通“倡”,倡导。

36、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以:通“已”。

37、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被:通“披”。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被:通“披”。

3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食:通“饲”,喂。

39、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材:通“才”。

40、其真无马邪?(《马说》)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41、自余为僇人,……(《始得西山宴游记》)僇:通“戮”,遭到贬谪。

42、而游者皆暴日中。(《峡江寺飞泉亭记》)暴:通“曝”。

4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通“叛”。

44、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通“增”。

45、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拂:通“弼”,辅佐。

46、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具:通“俱”,全,皆。

47、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属:通“嘱”。

48、馔酒食,持其赀去。(《越巫》)赀:通“资”,资财,钱财。

49、客问元方:“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不:通“否”。

50、玉盘珍馐直万钱。(《行路难》其一)直:通“值”。

51、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辟:通“避”,躲避。

5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辩:通“辨”,辨别。

5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与:通“欤”,语气词。

54、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乡:通“向”,从前。

55、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信:通“伸”。

56、自董卓已来……(《隆中对》)已:通“以”。

57、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徧:通“遍”,遍及,普及。

58、四支僵硬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支:通“肢”。

59、鸡栖于(《君子于役》):通“橛”,指为栖鸡做的木架。

初三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

【陈实与“梁上君子”】

陈实,东汉人也,为人仁爱,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实阴见之,乃起整衣,呼儿孙起,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儿孙曰:“孰也?”实指梁上盗曰:“梁上君子者是也。”盗大惊,自投于地,叩头归罪。实徐谕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实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者。

【注释】①归:承认

【文言知识】

盗与贼。现代汉语中,盗指强盗,贼指小偷,而文言中恰恰与此相反:盗多指小偷,贼多指强盗。上文“盗夜入其室”、“盗大惊”中的两个“盗”,均指小偷;“无复盗者”中的“盗”指偷窃。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栖②阴③夫④斯⑤孰⑥徐⑦谕⑧省⑨一

2、翻译:①时岁饥民馁②正色训之

3、理解:“梁上君子”现已成成语。它是指

参考答案

陈实与“梁上君子”

1.①躲②暗中③句首助词,无义④这(地步)⑤谁⑥慢慢地⑦教育⑧反省⑨整个2.①当时荒年百姓饥饿(饥,荒年)②严肃地教育子孙。3.小俞。

【张孝基仁爱】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甚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注释】①许昌: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②如礼:按规定礼节。③就:本义为“接近”,此指“得到”。④驯谨:顺从而谨慎。

【文言知识】

说“故”。“故”是个多义词。一、指“旧”,与“新”相对。上文“不复有故态”,意为不再有旧的坏习惯。所谓“故居”,即原先住过的屋子。二、指“老朋友”。李白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三、指“所以”、“因此”。《曹刿论战》:“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它还指“故意”、“事故”、“衰老”等。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不肖②且③恻然④稍⑤怪⑥颇⑦徐

2、翻译:①其子丐于途

②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3、成语“就地取材”中“就”,解释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参考答案

张孝基仁爱

1.①不成材②将③同情的样子④渐渐地⑤感到奇怪⑥很⑦慢慢地2.

①他的儿子在路上乞食②就把他父亲所委托的财产归还给他。3.靠近;靠近当地获得原材料。

【颜回好学】

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注释】①蚤:同“早”。②鲁哀公:鲁国国君。

【启发与借鉴】

不迁怒,不贰过。在三千弟子中,孔子最喜欢的学生是颜回,不仅因为他好学不倦,始终努力实践孔子的理想,还因为他有“有迁怒,不贰过”的修养。“不迁怒”意为不把自己的怒气发到别人头上;“不贰过”是指不重复犯错误。人难免要犯错误,但决不能重复犯错误。比如说谎骗了父母或老师,但经指出后就要坚决改正,决不能再犯。如果再犯,就是“贰过”,就是明知故犯。再如玩电脑游戏玩过了头,结果耽误了功课,学习成绩下降。这种情况发生后一定要吸取教训,以后绝不再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玩游戏上。要做到“不贰过”,首先要总结教训,其次要有改正错误的决心。没有这两点,错误会一犯再犯。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恸②对③亡

2、翻译:①门人益亲②弟子孰为好学?

(三)仁爱

参考答案

14.颜回好学

1.①极悲伤②回答③同“无”2.①学生更加亲近(我)②(你的)学生中谁是最爱好学习的?

(三)仁爱

6.高三一模的复习窍门 篇六

(一)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1.全面掌握基础知识,构建数学知识板块和知识网络中学数学基础知识的各部分有着紧密的联系,彼此间形成了一个较为严密的知识网络体系,明确各个概念和知识模块在整个网络中的位置及其作用,懂得它本身揭示了什么,它与其上、下位概念或知识之间是通过哪种“关系”联结的,是衡量是否理解和掌握了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标志。

(二)科学确立复习目标,优化教学设计,合理安排复习中讲、练、评、辅的时间

针对实际确定好每个复习阶段的目标,保证每个教学单元的时间和质量高考数学复习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每一教学环节都有它的重要作用和预定目标。因此,从科学复习观的角度上来看,每一复习阶段必须根据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和复习计划,并配给合理的复习时间。那种在复习教学中不按复习计划教学,“讲到哪里算哪里”、“一堂课只讲几道习题或几堂课的内容压缩到一堂课来讲”的现象,显然是不科学不道德的,同时也是严重违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的。

(三)注重实效,努力提高复习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淡化各自为战,提倡备课小组交流合作,资源共享。

一堂高三数学复习课的教学设计(教案),通过教师本身的自我反思和教学实践之后,将其呈现给组内的其他教师,其他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对该教学设计进行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作为自己高三数学复习教案。这不仅可以发挥组内教师各自的特长,调动组内各位教师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提高备课效率,为复习的资料准备和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创设,积蓄更多的时间。同时,也为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一模考试后怎么定位自己

1、高考是高压力生活事件和具有一定重复性学习的活动。高三学生面对高三学习上的激烈竞争,不能正视成绩下降或波动,担心成绩会再次下降而想要逃避,进而增加紧张焦虑和恐惧。

2、高三学生对高考充满了恐惧、迷茫,许多同学对成败或高考结果的期待无弹性、不留让步的空间、不能允许自己出一点点差错,一错就慌乱溃败。

3、自我感觉及自我评价能力较低,不能全面客观的评价自己。一方面与高压、劳累、焦虑所导致学习效率降低有关,另一方面是由于高考结果的不可知性,由此产生了自我感觉加自我评价相对较低的心理。

4、高三学生对模拟考试的的目的不明确,没有真正理解学校进行模拟考试的意义,错误而过度的考虑一模与高考的关联性以及重视考试的结果,由此导致了自信心的降低或丧失。

二轮复习必备的5个锦囊

一、重拾遗忘知识点

高考第二轮复习就绝对不能像一轮复习那样按部就班了,复习前后的跨度非常大,而且老师往往会以专题的形式来进行复习。这就需要考生首先回顾一轮复习中所掌握的基本知识,找到相关内容进行提前准备,抓住复习的主动权。

虽然经过一轮复习后,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但是在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方面还是非常薄弱的。同时,由于一轮复习的知识量非常大,一些概念、公式和方法会慢慢遗忘,所以,在这个阶段,就更应该回顾课本、学习笔记和纠错本,避免知识点大量遗忘,尽可能地巩固自己的学习效果。

二、搭建知识结构桥梁

高考二轮复习将会加大横向关联内容的联系,其实就是前面所说的以专题形式来进行复习。这就更加需要考生搭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桥梁。

你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因为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并不相同,别人的知识结构对你的帮助不大,所以这就需要自己一步一步地把基础夯实,在牢固的知识基础之上构建自己的知识脉络。

三、把学过的知识串成线

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课本上的相关知识串起来,使课本上零碎的知识形成一个整体。课本上的知识点就像一粒粒珍珠,散乱地堆在那里我们是不好把握它们的,如果我们能找到一根线把它们串起来,它们就成了项链,随便抓住其中的哪一粒珍珠,我们都能很方便地把其他的珍珠带起来。

在这里,贯穿前后的问题就是线,课本相关知识就是珍珠。在第二轮复习阶段,我们缺少的不是珍珠,而是能把这些珍珠串起来的线以及把珍珠串成项链的能力。

所以在二期复习阶段,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这种能力。培养这种能力,首先要找到能把前后知识串联起来的相关问题,这样的相关问题我们能找到的越多,我们对课本前后贯穿的角度越全面,我们对知识点的把握就会越准确,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也就越全面。

四、提高做题效果

在第二轮复习阶段,要想提高做题的效果,学生必须多思考,不能为了做题而做题。怎样思考?

第一,在题目拿到手后,首先思考它属于哪种题型。这种题型有什么特点,审题时有哪些技巧,答题时有哪些基本要求。通过题型归类、方法归纳,从每一个题中都有所收获,使每一个题目都能给自己以启发。

第二,多比较。经常拿自己的答案和参考答案比较,看自己的答案和参考答案的基本思路是否相符,知识选择和参考答案是否一致。如果自己做的答案和参考答案相差甚远,一定要搞清自己错在哪里,是审题错误还是知识理解错误,是题型特点没掌握还是答题方法不熟悉。弄清问题症结在哪里,然后下功夫解决这个问题,千万不能只关注分数,只满足于知道这个题目答什么,而忽视自己不该忽视的东西。

第三,多总结。多关注自己在做题中得到的经验教训,注意从个性中抽象出一般的东西来,自己总结出一些对自己答题有指导性作用的方法来。从心理调节到时间分配,从阅读习惯到答题顺序,从思维模式到语言组织,在平时做题时都要注意去观察自己有无缺陷,并注意在做题时寻找克服这些缺陷的方法。

五、培养科学的应试习惯

这个方法往往是理性的,习惯则带有感性的特征。在平时作业时,由于时间比较充分,绝大多数学生可以理性答题。但考试时尤其是高考时,由于有时间限制,特别是带着一定的心理压力应试,许多学生在答题时是靠平时积累起来的习惯答题,许多老师平时强调的东西根本来不及想。

7.高考考前复习要练好的六种习惯 篇七

高考即将来临, 高三复习也接近尾声, 莘莘学子开始焦虑不安:“睡不着、吃不香”, 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基本上所有的考生都是有的, 不必太在意, 将注意力集中到查漏补缺上、集中到自己的应试技能上, 你的注意力就会转移了, 就慢慢地忘记了焦虑和紧张的情绪.但考前如何做, 做什么?要做的事情又太多了, 所以常茫然不知所措.下面笔者就应试技能方面谈谈“考前要训练好的六种习惯”以供读者参考.

一、考前五分钟通览全卷的习惯

每场考试一般提前五分钟发卷, 考生拿到试卷, 不必忙着匆匆作答, 可先从头到尾、正面反面通览全卷, 尽量从卷面上获取最大的信息量, 为实施正确解题策略作全面的调查.在这几分钟时间可做好以下三件事:

第一, 通览试卷, 搞清全卷有几道大题, 几道小题:每道题各占几分.

第二, 了解全卷试题中有没有选做题, 每道题的答题要求是什么?

第三, 按“Ⅰ”、“Ⅱ”、“Ⅲ”三个层次清理全卷中的试题, 以便于进一步答题.Ⅰ类题为自己可以顺利求解, 甚至看一眼就可得出结论的简单题;Ⅱ类题为自己不能立即解答出结果, 必需经思考推导;Ⅲ类题出现的内容以前未曾接触过, 甚至有些觉得无从下手.

开考前做好了以上三件事, 应考就心中有数, 考试过程中才会具备良好的心境, 稳定的情绪, 有利于应试潜能的发挥.

考试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尽可能获得最高的得分, 因此考生答题时宜采取“三先三后”的方法做题.即:先易后难、先大后小、先同后异.首先是先易后难, 也就是按自己通览试卷时所理出的难易题顺序, 先做容易题后做难题.由于考试试卷中同一题型的试题编排也是按难易程度编排的, 因此, 在做同类题时也可以按题号的顺序来做.其次是先大后小, 即先做大分题后做小分题, 使在考试时间不充分的情况下尽可能少失分.第三是先同后异, 可以先做同类型的题目, 这样思考比较集中, 然后再做不同类型的题目, 从高分做起, 遇大题难题, 要分段解题, 尽量得分.

二、认真解读试题的习惯

审题不过关是制约很多同学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 也是一个普遍的实际问题.审题不过关说到底就是方法、习惯不过关, 要过好物理审题这一关, 我认为在高考前的复习与解题中要耐心训练以下八个字:“眼看”、“嘴读”、“手画”、“脑思”.

1.“眼看”是前提

是从题目中获取信息的最直接的方法, 这一步一定要全面、细心.“眼看”时对题中关键性的词语要多加思考, 搞清含义, 对特殊字、句、条件可以用着重符号批注;全面分析出已知、未知的物理条件, 特别是一些隐含的物理条件, 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眼看”时不要急于求解, 有些同学拿到题目立即写上一大堆公式, 往往不知所云;有些同学审题时漏看、错看或看不全题目中的条件, 是解题之大忌, 也是解题中“无从下手”、“解答出错”的重要原因之一.“眼看”过程中, 边思索、边联想, 弄清题目中所涉及到的现象和过程, 正确还原各种模型, 找准变化量之间的关系.

2.“嘴读”是内化

可以小声读或默读, 是强化知识、接受题目信息的手段, 这是一个物理信息内化的过程, 它能解决你漏着、错看等问题.例如:平时学习中, 成绩较好的同学, 拿到一道题目, 不管是难是易, 他都会怀着轻松的心情去小声读或默读, 特别是遇到一道陌生的题目, 他会更加兴奋, 认真、仔细地完成它, 逐字逐句研究, 把做出一道难题看成一种快乐;而基础较差的同学则不然, 看见难题有畏惧感, 脑中“我做不出”的意念缠住了他们的思维, 这时可通过“嘴读”的方法寻找一些灵感解决问题.

3.“手画”是方法

就是对题目中出现的物理情景、物理模型画一些必要的草图和变化的过程.草画图形, 搞清物理过程, 还原物理模型, 找出题目的关键之处, 这是解题中很重要的一环, 也是解题的突破口.搞清物理过程必须认真审题, 根据题中告诉的各已知量的数量关系充分想像、分析、判断, 运用“手画”方法画出草图以展示完整的过程图景, 使物理过程更为直观, 若物理过程理解错了, 那这道题便无法挽回了.

4.“脑思”是关键

做到以上几点后, 下面就是充分挖掘大脑中所有储存的知识信息, 准确思考、全面思考、快速思考, 分析出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要知道, 解题时每个人都会遇到关卡, 切忌一遇到困难就自乱阵脚, 否则, 就会越做越紧张, 效果可想而知.对于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题目, 它们不会太难, 可以比较顺利地解决, 但这时切忌掉以轻心, 洋洋自得, 因为这些题看似简单, 但可能潜藏着小小的陷阱, 一不留意就会掉下去, 可到头来却不知道为什么错了?遇到从来没有碰到过的题型或一时无从下手的难题, 千万不要认定自己一定做不出来.这时可采取一些巧妙的办法, 不妨先闭上眼睛, 深呼吸几下, 然后再集中全部精力攻克这道题等等.

最不可取的是:遇到一道难题, 看了几眼, 做不下去, 就看下一道;写了几行又做不下去, 再做前一道;刚有了思路, 却又放弃, 去想下一道;这样反反复复, 两道题一道也做不出来, 可时间却又所剩无几, 又担心前面的题目会做错, 又转而检查前面的题目, 结果两大题没完成, 前面的答案又不能保证万无一失, 那考试的结果可想而知.

遇到难题, 不必吓得不敢下手, 从简单的方面考虑, 将可以想到的步骤一步步清楚地写下来或者将复杂的综合性问题分成一个个小阶段, 或许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即使得不到最终答案, 也会获得步骤分.实在做不出来, 也不要勉强自己, 影响全卷的答题.谁也不能保证完成每一道题.其实, 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原因不在于做不出难题, 而在于做不对你会做的题目, 这儿有计算错误, 那儿有题目看错, 导致到处失分.

解读试题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读题之前先看图:物理试题很多都附有插图, 插图有助于迅速熟悉题目. (2) 快速阅读:初步建立物理模型和物理情境, 暂不要十分关注具体数据, 从近几年高考形势来看, 物理试题一般不会有过分依赖讨论的问题或超出常规的物理情境. (3) 仔细阅读题干:根据理解, 去除与解题无关的部分, 使问题清晰化.关注数据, 审核模型. (4) 抓住问什么, 并用已知量来表示结果. (5) 部分选择题还可以利用选项来辅助审题.

三、用好图景的习惯

一般来说, 解题过程中只要正确认识物理情境, 就知道该用哪些量描写它, 也知道这些量之间遵循的规律, 自然就会处理这些问题了.因此, 表征问题时正确地展示物理问题的情境, 构建相应的物理模型是最关键的一步, 是问题表征的核心.我们说“物理问题难”, 一般也出现在物理情景上, 所以, 它也是较困难的一个环节.要正确地展示题目中的物理情景, 有必要掌握相关的策略.中学物理问题中常用的图象图景分析有:受力图景分析、平面运动图景分析、空间图景分析、能量转化图景分析、函数图象分析等;作好图景有以下作用: (1) 作过程或状态示意图, 将物理情境模拟化, 有助于明晰问题的发展变化的脉络, 有助于再现物体运动的时空关系;展现物理情境的可能状态. (2) 作平面侧视图, 将空间的物理情境平面化. (3) 作受力示意图, 将实际问题模型化. (4) 作函数图像进分析、推理、运算, 将物理情境形象化.

四、关注对象的习惯

物理问题的分析, 首要的任务便是“确定研究对象”, 而在一些涉及运动物体数量较多、运动过程复杂的物理问题时, 恰当地选择研究对象往往成为物理分析问题的关键.学生考试过程中在“选择研究对象”时存在很多的不足这处:如缺乏“从选择研究对象开始”的意识;在处理稍微复杂的问题时对“研究对象”的概念不明确.所以, 高考前的复习中要掌握从“确立研究对象的解题思路”, 要注重“从研究对象开始”分析意识的逐渐形成和强化.

五、解后“三思”的习惯

克服盲目做题, 除仔细审题、认真答题外, 还要坚持“题后三思”.

1.“一思”解题过程

即是如何根据已知条件、现象来思考、分析、解答此题的.如:回答了“为什么从行驶的车上跳下来容易摔倒?”后, 思考解答此题, 先确定对象“人”, 接着分析从车上跳下来未落地之前人整体还在继续向前运动, 落地时, 脚由于受到地面的力的作用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被迫静止, 而人体的上部分由于惯性, 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所以容易摔倒.也就是解答有关惯性问题, 首先搞清题意确定研究对象, 然后分析对象原来处于什么状态, 这个对象整体或某一部分有没有受到能改变它的运动状态的力的作用, 最后紧扣题目所问写好答案.通过这“一思”, 既对此题的印象加深了, 避免了遗忘, 又知道了如何思考分析解决自己未见过的类似题目.

反思自己解题过程中存在哪些致命性的问题和错误.不管做一道题正确与否, 学习者应该问一问自己.如:是否很好地理解了题意?弄清了题干和设问之间的内在联系?较快地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在解题过程中曾走过哪些弯路?犯过哪些错误?这些问题又是怎么改正的?

2.“二思”哪些变化

即题目中的条件结论还可作哪些变换, 解答此题的方法还有哪些.通常要对一些典型问题的解法进行总结和评价 (包括解决这些问题所用到的方法与技巧和这些方法的应用思路) .如:解题所使用的方法、技能有没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其理论和实践的论据是什么?如果适当改变题目的条件或结论, 问题将会如何变化?用什么规律?对于同一道题, 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 让你有哪些不同的启示, 能否引出多种不同的解法?通过这“二思”.通过不同的观察侧面, 使自己的思维触角伸向不同的方向、不同的层次, 以冲击思维的单一性, 防止思维定势.从而得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3.“三思”相关问题:

即由此题可联想到已做过的那些解答过程、技巧相似或相反题目, 使此题并入原来做过的一类习题中去, 形成具有某种联系的“习题链”, 通过这“三思”起到了分析归类, 精深掌握基本问题的作用.

总之, 通过“题后三思”的训练, 思路开阔, 联想丰富, 很容易巩固掌握所学知识, 而且应变能力强, 即使未见过的题目也能做到轻车熟路、得心应手.

六、规范解题的习惯

所谓解题规范化, 简单地说就是:解题要按一定的规格、格式进行.书写整洁、表达清楚、层次分明、结论明确, 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往年高考改卷的时候, 主要改大题的时候, 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因为解题不规范, 丢分, 这是非常冤枉的;我们明明知道考生具备了这样的知识, 因为解答不规范, 造成了丢分, 这是十分可惜的.例如说, 解计算题的时候, 单位没有写正确, 或者说单位写丢了, 就肯定要扣分的.例如说, 答案表达正确, 就给满分, 如果答案错了, 例如加速度的单位是二次方/秒, 如果丢了二次方就错误了, 作为答案错误扣分了, 这样是很可惜的.

1.规范化解题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

(1) 要指明研究对象 (个体还是系统) . (2) 要据题意准确画出受力图、运动示意图、电路图、光路图或有关图像. (3) 要指明物理过程及始末状态, 包括其中的隐含条件或临界状态. (4) 要指明所选取的正方向或零位置. (5) 物理量尽量用题中给定的符号, 需自设的物理量 (包括待求量、中间过度量) 要说明其含义及符号. (6) 要指明所用物理公式 (定理、定律、方程等) 的名称、条件和依据;如“由……定律得……”, “据……原理得……”, 关联词“因为……所以……”, “将……代入……”以及“联立……”等句式来表达. (7) 用文字串联起完整的思路及思维流程. (8) 所求得的结果应有文字说明、方程及代入题给数据的算式, 最终结果要有准确的数字和单位. (9) 特殊情况还需要对问题的结果作适当的讨论, 说明其物理意义.

2.规范解题过程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防止随意设定物理量符号.如题目明确:支持力FN, 摩擦力Ff, 则在作图或运算过程中, 就不能随意另用N、f 来表示.如遇同类物理量较多, 可用下标来加以区别, 如F1、F2、F3等. (2) 防止书写不规范的物理公式及表达式, 如:将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写成“F=am”. (3) 防止只写变形公式, 省略原始公式.如:不能用Vt=2ax代替Vt2=2ax.

(4) 防止通篇公式堆砌、公式大篇幅串接, 无文字说明.

(5) 克服书写错误即平常的笔误:如写错符号 (把“M”写成“m”) 、写错单位 (把 m/s2 写成 m/s) 等.

江苏省高淳高级中学

8.物理考前复习方法指导 篇八

1、回归课本,梳理知识吃透说明、调整策略,节约备考时间和精力。应将复习的重点回归到主干知识上来,特别注意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原理的内涵和外延,注重教材中的图表、重要原理、规律性知识的表述,感悟物理学科的思想方法。要强化物理学科知识的记忆,融会贯通地掌握教材的重点、关键点及知识的联系点。物理史方面的内容,应该在考前认真地把这类知识最后整理一遍。 基础知识是否牢固,基本的物理公式记忆准确,记得某物理公式成立的条件,整理重要的物理结论,高中物理知识体系是系统和全面,了解高考物理解题规范化要求。

2、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不多钻难题、偏题和怪题。从理综试卷分析来看,更应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不要将大量宝贵时间和精力浪费在做难题、偏题和怪题上。重温做过的试卷,清晰解题思路,要清楚审题时应注意什么,使解题思路清楚,答题速度提高,可在老师的指导下精选一份模拟试卷实战演练一下,寻找做题的感觉。浏览做过的笔记、检测卷、模拟卷,分析试卷中经常发生的錯误及错误原因,查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以及学习能力上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矫正补偿;其次,梳理并归纳各部分典型题目的解题思路、解题步骤和规律,对一些基本模式如一些典型物理状态下的受力分析和运动规律要有印象。

3、联系实际,重视实验。回顾课本重点实验原型,重现当时实验情景;其次,重视简单实验设计试题,提升创新实践水平;再次,对那些源于教材实验的考查题,要熟悉实验的操作细节、实验方案、解题目的和延伸知识。设计型实验尽管是要学生自主设计一个教材中没有的新实验,但所运用的原理、方法、器材都来自于平时的学生实验。这就要求学生扎扎实实地弄清楚每个学生实验的目的、原理、设计思想、步骤以及数据分析方法等,并可拓展到课堂演示实验,如果考生能对课本上的每个实验都了然于胸,设计型实验将不再是难题。要提醒大家注意物理教材后《课题研究》的内容。

4、关注热点,学以致用。关注重大事件,阅读背景材料,搜集相关信息,联系已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精选精做,掌握要领。高考前要适当做练习,“热热身”,保持熟练度,避免考试过程中产生“手生”现象。

二、应考策略

1、冷静稳健、坦然面对。保持平和、稳重、冷静的考场心态至关重要。努力做到战略上重视,行动上沉着冷静。题目难时,不焦虑。题目容易时不狂喜。保证会做的题不丢分。题目实在太困难了,绞尽脑汁做不出来时,可暂时放一放。一定注意,试卷上的题目不要空着不做,不会做的,可大胆地蒙,没准能蒙到一两分。

2、先易后难、整体把握。高考理综试卷到手后,用5分钟时间通览一遍所有试题。要把题分类,分成三类:第一类,有把握的题,会做,做了一定拿分的题;第二类,较有把握的题,较熟悉,估计能拿分的题;第三类,没有把握的题。 分类好以后,就先集中精力小心做有把握的题,必要时可以慢一些,确保多拿分,再做较有把握的题,由于容易拿的分已全做了,没有后顾之忧,容易放得开,并且大脑此时可能处于最佳状态,较有把握的题就可能变成得分多的题。最后,如果没有时间了,放弃没有把握的题,没有遗憾;如果还有时间,就做没有把握的题,这时更没有压力,说不定会超水平发挥。Ⅰ卷的选择题最好按顺序做。速度不宜过快,对于没有把握的题随时标记,以后复查。Ⅰ卷总用时55分钟为宜。II卷部分你可以根据你平时哪个学科学得更扎实一些、实力更强一些或试题中哪个学科的题目更容易一些,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来确定学科的、适合自己的答题顺序,但要尽量减少答题中间的学科转换次数。

3、审清题意、一部到位。审题要慢,解答要快。审题时要逐字逐句看清楚,找出关键字词,索取有效信息,仔细分析题意,弄清命题意图,可将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潜在条件及要求解决的问题标出,边读题,边打稿。如果一味图快,还没看清题目就开始做题,做完了之后才发现看错题意,或看漏条件,结果时间浪费,情绪被破坏。计算题紧紧扣住踩分点来答,争取一次成功。

4、书写规范、卷面整洁。答题前,要审视一下答题卡,解题过程清晰,卷面整洁、美观。卷面不干净,书写不规范,也会成为失分因素。

5、端正态度、从容应考:这是最为重要的一点。高考从考理、化单科过度到考理科综合,由于题量的限制,知识面的覆盖必然大幅缩减。但是,绝不可因此而走猜题押宝的歧路。应全面掌握主干知识、不可疏漏任何一个小问题。千万不要听信一些类似江湖骗子之流的什么压高考是选拔人才的考试,试题就得有坡度,解析就应有层次。所以在试卷解析过程中应力求条理清晰,因果明了,有理有据有结果,充分展示其思维过程。这一点是我们学生最缺乏的,往往把计算论述题做成了填空题、选择题,以为有结果就会有高分。从历年阅卷情况看从来都是,分点、分步、分层给分,仅有正确结果肯定得不了高分,甚至不一定能得分。有效的答题策略

9.初三一模后如何高效复习历史 篇九

很多同学,尤其是一模成绩不理想的同学难免有些着急。这个时候一定要避免这种焦虑的情绪,我们要静下心来,通过认真分析一模的试卷,找出自身的不足,在剩下的时间里进行有针对性的高效率复习。以下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同学们能够受用:

一、深化教材,精准定义

这一阶段的复习中,以教材为基础,紧扣考试纲要。

1、对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背景、原因、目的、特点、过程、实质、结果、意义、影响等要力求全面准确的理解和表述。比如这次一模考试中选择题第4题就考察了不平等条约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第7题是考察学生是否深化了对五四运动结果的认识。第9题是对土地改革内容掌握情况的考察。历年中考都有类似的题,它可能不会就某一历史事件从原因到影响都考察,但会有选择性的对某一历史事件和现象的某一面或几个方面进行考察,复习时一定要注意事件和现象的完整性避免历史学习的碎化。

2、在看教材的过程中一定注意历史概念的精准性。比如选择题第一题就是在考察甲骨文的定义,如果学习时你准确的定义它的概念就能很快做出正确判断了。精准把握历史概念的与外延对做判断性的选择题有很大帮助。

二、查漏补缺,关注历史时空观念

1、最后这一阶段看教材时要关注细节,教材中的正文是我们要巩固的,而教材的图(尤其是地图)、小字部分,材料卡、动脑筋、黑体字名人名言、课后的练习题、甚至是书脚下的课下注释我们一定要着重关注,这些细节其实内容上并不难,他只是正文的一个补充或者说明,但往往容易被我们忽略,所以中考出题人会抓住容易被忽略这一点在这些细节上做文章。比如有一些中考材料题的材料就来源于这些课本中的图、黑体字的名人名言。还有一些中考选择题就是课后练习题的演变。

2、构建历史时间和空间观念,历史学科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时间性,在复习教材时一定要注意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一般我们的教材都是按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编写的,所以不用刻意的去对那么多的历史事件进行排序,就按照书上的顺序看下来。对于一些同一时期的时间比较近的历史事件特别关注一下,还有就是对中外发生时间比较接近的历史事件进行一下对比。空间概念的考查主要就是对地图的考查,在看地图时一定特别关注地图中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比如一战的爆发地点萨拉热窝的位置。还有就是对比一下地图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比如一战前与战后世界版图的变化。中考当中一定会对历史的时间和空间概念进行考察的。

三、听课听出新思路,做题做出高能力

1、用新的方式去听老师复习阶段的辅导课,复习阶段听老师讲课,听什么?听思路、听提炼、听挖掘、听补充、听小结、听解题方法的指导。老师要求的一定要尽可能在课前做到,在课上听讲时,你要拿自己的做题思路、解题方法与老师的做对比,看一看你与老师的思路和解题方法差距在哪儿?尤其自己做错的题要深入分析做错的原因。这样既能做到查漏补缺,又能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2、这一阶段避免题海战术,应该有选择性的来做一些习题。尽可能选择诸如:总结经验教训,归纳基本内容,概括原因,谈谈认识,分析历史地位,评价不同观点等类型的题,这些题可以非常迅速的提高,锻炼我们的能力,通过练习要巩固深化,活化所学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练出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四、强化历史学习方法

比较、判断、归纳、概括是学习历史当中所学的主要方法,这些方法的运用,也在中考当中有充分的体现。所以我们在这个阶段复习当中,一定要充分的运用这些历史方法进行复习和做题。

1、比如复习的时候要能够注意历史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把掌握的历史知识前后左右贯通起来,形成知识网络。一方面要把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相联系,这就是横的联系,另一方面,社会上每一历史事件都有前后联系,一脉相承,要把每一历史事件前后联系起来,使其知识系统化,这就是纵。在对历史事件的横纵贯通过程中,会用到比较、判断、归纳、概括等方法,这些方法的运用会使你的能力有非常大的提高。一模考试当中的最后一道问答题考察的就是历史学习中比较法的运用。

2、做题时也要讲究方法

认真审题,审题时要审关键的字、词、设问点,选择题审完题干要审答案选项,材料题审完材料还要审引文出处,尽可能准确的审出题中隐含的要素。可以养成一个习惯,就是做题的时候把关键的字、词、句都用笔画上,有时候这些字、词、句能直接引导你选出或写出正确答案。

对于材料题一般有两种:文字型和图文并茂型的。材料题的设问一般有三种:根据材料回答;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不管是那种我们首先要找到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找材料与教材的关联,找到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对于有图的,我们要读图、析图,以图为史,建立紧密的图文联系,挖掘图中的隐性知识。对材料有了正确的理解和把握以后再进行提炼、归纳和概括,认真回顾课本和所学的相关内容,与其进行整合,即可得出所问答案。同学们经过一段的训练,就会发现有一些题的答案就在题干和材料当中,只需我们在明确设问的对象前提下,对材料中相关内容进行逐一的提炼概括,或者是对我们所学的知识进行知识的迁移和转化即可。

10.中考历史考前复习 篇十

编者按:复习的方法固然重要,但不得不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新课学习更重要,只有学习新课时牢牢地把握住基础知识,复习时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一味信赖于复习,在学习新课时不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想搞一锤子买卖,那就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当然到了最后冲刺阶段,临时抱一下佛脚,也不是不可以的。俗话说,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嘛!

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说没有压力、不紧张是不真实的。不过,我注意到几乎每一所学校都以练习或试卷来打发最后时光。练习当然有必要。关键是否有效。同样是练习,如果形式不同,策略有异,效果可能大不一样,尤其在眼下课堂时间非常宝贵的情况下,更要注意科学谋划,合理分配。因为方法得当,效率才会提高。虽然校情不同,我认为目前的中考考前复习仍有一些共性东西值得关注。中考日益临近,考前这一段时间究竟如何安排比较合理?结合教学实际,我认为以下四点需要注意,仅供参考:

一、读

读书读书,书是用来读的。临近考试也不例外。目前的中考试题难度不可能太大,但是考试时间有限,只有一个小时,对于开卷考试的地区,如果考生每一道题都要翻书,时间肯定来不及,再加上有些同学不熟悉教材,翻书速度慢,效果就可想而知。基于此,建议同学们朗读考点,从单元标题、每课课题再到知识点名称,一字一句地读。反反复复来回几遍,这样可以加深对考点以及相关知识的印象,做到心中有数,目中有点。同时,这样做针对性强,效果明显,因为有的考点名称往往就是试卷中一些问题的答案。临近考试,我不太赞成一页一页地读教材,因为教材内容多,6本书,头绪杂,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必然最后什么都抓不住。通过试验,对照考点来读,比较好,一目了然。

二、写

如果仅仅一味地读,时间长了,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会读不代表会写。考试最终要落实到写出来。有些同学会说,但不会写,尤其是中国史,地名、人名出现错别字,还是等于零,同样拿不到分。因此,建议读完规定考点之后,及时布置任务,用几分钟时间进行强记消化,然后请3到4位学生上黑板,其余同学在下面拿出小纸片进行相关考点听写,教师注意时间控制,默写内容无需太多,结束后教师对黑板上的内容及下面部分同学所写内容进行面批、讲评,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该表扬的表扬,该指正的指正。这样做既能达到熟悉强化记忆考点之目的,又能留下深刻印象,知道应该怎么写,有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避免复习阶段枯燥倦怠,消耗时间,效率低下。

三、练

俗话说,熟能生巧。学习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适量练习就是连接所学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纽带与桥梁。教师再精彩的讲解都代替不了适当的训练。光讲不练,光练不讲,均不可取。建议教师分两步走,一方面适当准备一点练习让学生带回家去做,教师一定要及时督促检查,如果有可能可以进行全批或抽批,不能“放羊”,不能拖拉。另一方面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事先选定好的有代表性的选择题或材料解析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然后请几位学生上黑板写出正确答案要点,教师再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这样做不仅可以让学生始终保持训练的“手感”,保持良好的临战状态,直至最后考试结束,同时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当堂纠正,还可以训练学生的答题规范,给其他同学一个友情提醒,可谓好处多多。

四、讲

课堂上老师要做到少讲,从而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但少讲不等于不讲,对一些初中生不好理解的重要概念、重点知识必须通过教师的讲解才能理解到位。因此建议教师在后期复习重点讲一些重要而学生又容易混淆的历史概念,主干知识、历史分期、阶段特征、人物评价等问题及时进行必要的分析讲解,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融会贯通。

11.考前30天之地理复习 篇十一

考前调整好心态,以积极的心态去参加高考,有利于考出最佳成绩。要有良好的身体状态,不能让体力透支,或进行强度很大的加班加点。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提高学习效率。态度要端正,相信自己的实力,相信只要努力了,就会有收获。乐观、健康向上的情绪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因素。

抓三点——重点、难点、热点

地理复习中的重点内容,即地理的主干知识。包括自然地理的五大规律:地球运动规律、大气运动规律、水体运动规律、地壳物质运动、自然环境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地理的核心问题包括:天体运动—地球运动—大气运动—水体运动—地壳运动—生物活动;人文地理的四大区位理论:农业区位理论、工业区位理论、城市区位理论、交通区位理论。

地理复习中的难点内容,如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读光照图、等值线判读、局部区域图判读等,难点不要挖掘得太深、太广,关键是用地理原理去解决问题。

社会热点问题经常是地理高考试题的切入点。热点问题最终落脚点还是考查地理知识与地理能力,考生要将热点问题回归到课本,从中找出相关的地理素材,用学科知识去分析、阐释和评价重大社会问题及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例如:环境问题、资源问题、能源问题、人口问题等。具体的有建筑中房屋的朝向、太阳能热水器安放角度、贵州干旱、渤海海域溢油事件等。

勤三看——回看教材、回看地图、回看错题

回看教材:对照地理教材的目录逐章逐节进行有序回忆,使书本知识在脑海中作一次全面再现。对照地理《考试说明》检查自己对书本知识掌握的情况,逐点进行回顾,对要求了解的内容能否复述“是什么”、“在什么地方”、“为什么”。

回看地图:地图是地理的语言,高考题近90%与图有关,很多考试内容都是从教材和图像系统中挖掘出来的。在复习时,做到用图做题、用图复习、用图综合分析.整个复习要贯穿着地图的应用。在读图、析图上下功夫。培养“图图转换”和“图文转换”的能力,做到脑中有“图”、心中有“理”。

回看错题:有针对性地将平时做过的试卷、练习中的错题,纠错本中容易出错的地理题目重温巩固一下,分析导致失误的原因,可以增强防范意识,减少失误,不犯第二次错误。

夯三基——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能

考前30天考生必须先过好基础这一关。否则“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高考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打好基础是高效复习的关键。“三基”的复习要注意知识的不断深化,逐步形成知识体系,能在大脑中构建“地理认知结构”,形成一个条理化、网络化的知识体系。要扩大知识覆盖面,在广度上不留死角,在深度上不留疑问,过好“三基”关。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学科的知识结构,理论联系实际。

12.考前复习指导 篇十二

一、词语复习天天做, 英语天天听

英语复习的根本目的是强化对高考要求词汇的记忆和运用,使自己形成对这些词汇熟练的运用技能。 所以,考前再将这些词汇过目一遍,回想一下自己对每一个词(语)的掌握情况,强化记忆一些常见的词语搭配,如,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介词短语和一些词的习惯用法等,在考前是非常必要的。

英语要天天听。英语听力是一种对英语的感觉能力。 高考临近,同学们复习紧张,容易疲劳,我们可以把对听英语作为在对各科复习过程中的休息。在听的时候,要看着题目,要带着问题听;边听边做笔记,把数字、人名、地名及关键词下来,做到心里要稳定,排除心理干扰;如果一个题没听清要马上忘掉,投入到下一题;注意把握听力题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 进一步提高对做听力题的适应能力。

二、根据自己实际,着眼于基本题,不松不紧,保持最佳心理状态

高考前保持一颗平常心很重要,千万不要害怕高考中有难题而去做难题怪题, 也不要因为高中临近,认为平时已复习的很好而过于放松。这段时间里,同学们要像平常一样继续复习,可以将已做过的练习题和模拟题再过一遍,着眼于基本题,把中档题和低档题弄准确, 弄明白,不可忽视细节。如果遇到生题、难题,自己要有信心。

做平时做高考模拟题的过程中,同学们已经知道了自己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考前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复习,不要看见别人做什么题,你也跟着做。要根据自己对某些知识的掌握情况来决定是否多做题。如果对某个知识或某一方面掌握得很好,就可以不必再大量做题;如果对某一方面掌握得不好,就可以适当多做些。

三、精做几套题,不要过分钻研语法,要注意把握高考题的命题规律,

对语法的复习主要是归纳,找到英语表达的规律,不要在语法上问太多的为什么。对于单项选择题,要注意对整个句子语义、语境或上下文的理解,要记住语意第一,语法第二的做题原则。同时,还要注意自己做过的错题,追求第二次不错。

在做题过程中注意思考每一个题目和基本知识的联系,总结规律。做完一道题,要揣摩体会一番,例如,做完形填空题时应该用哪几个步骤?怎样正确理解完形填空题所给文章的大意?怎样把握文章中的语境?英语阅读理解题中多有哪些题材的文章?常见的问题有哪些?如何思考找到答案?等等。

完形填空题的特点是将知识的考核与言语情景相结合,从语篇层次上考查考生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因此,考生在做此题时,一定要注重整体,注重综合,注重上下信息的关联,要以整体思维代替局部思维。完形填空,首先完其意才能完其形。

阅读理解题主要考查考生的四种能力:快速捕捉信息的能力、细心判断事物的能力、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阅读技能具体包括:在复杂的语境条件下,把握作者的整体思路;在较高级的措辞中,探查作者的隐藏意思;在较为复杂的上下文中,根据语篇的背景条件推断陌生词汇的较为陌生的意思;在读懂语言的基础上推测原来不知道的东西,而不再是借助熟悉的东西去理解语言。所以,考生应尽可能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主要事实,在通读理解全文、确立主旨的基础上进行推理判断。

四、在做题时要注意合理分配时间

英语试卷的体量较大,一般是做完全部题目就到该交卷的时间了。在高考中,合理分配时间,掌握每一题的做题速度是很重要的。既不要使自己在做完全部试题后空余太多时间,又不要在某一题目上耗时太多而做不完后面的试题。

《考试说明》中对各题的做题时间已经做了明确的建议,但是我们建议同学们应该在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题上适当多投入一些时间, 以保证第一思考判断的准确性。做题时要相信第一判断,不要随便改动答案。

另外,答题卡要在做书面表达之前填涂完毕,以免造成严重失误。但一定要留有足够的时间做好书面表达题。书面表达题一定要写,而且要认真写,此题不可不得分。

五、要争取书面表达多得分

高考英语写作主要是以叙述为主的一般应用文写作,内容涉及一般外事交往和日常生活。主要形式有:

(1)用汉语提示或着图示提供情景和具体写作要求, 写某一形式的应用文。 要求考生熟悉常用的应用文的体裁格式, 并根据要求写作;

(2)用汉语提供背景内容, 要求用英语写一篇记叙文。要求考生抓住典型事例,突出个性,记人叙事过程要有头有尾,表达完整,不遗漏要点;

(3)给出一张画或一组画,要求根据图片内容写一篇内容连贯的英语短文。看图写作集知识与能力、理解与交际于一体。看图作文的关键是从图中找出意义连贯的内容进行叙述;

(4)给出一段英语对话或带有直接引语的短文,要求写篇叙述文。

高考试题提供的情景一般贴近学生的生活,具有生活化和实用性,要求考生的不是单向思维表达而是复合的多向思辨表述;要求有效地使用语句间的连接成分, 使全文结构紧凑,并能达到预期的写作目的;注重语言使用的得体性和正确性,文章的整体性和流畅性。

无论试题以什么形式出现,涉及哪方面的内容,考生都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几点,争取在此题上多得分:仔细审题,把握体裁格式;拟好提纲,添加整理;简洁明了,覆盖要点;语言标准地道,结构严谨流畅;布局美观,卷面清晰。

对于开放性书面表达,考生还要注意想象要合理、新颖。表达时要用自己熟悉的英语句式,尽量减少语言错误。同时,还要注意表达的思想性,内容一定要健康积极,有趣味,有意义。

英语基础不太好的同学,可以把所给材料分为几个点, 每个点用1-2句简单句(主语+谓语+宾语+其他成分)表达出来,然后用适当的连接词把各个句子连成短文。英语书面表达的体裁和内容是很有限的,考前着重复习以往做过的有关练习,准确记忆一些常用表达格式和语句, 对提高在本题中的得分是十分有效的。

英语程度较好的同学,做该题时,要尽可能的运用一些高级词汇,适当运用一些复合句,关键是要表达准确到位。当然,要在此题上得高分,除表达准确外,还要使自己的文章有闪光点,有新意,这是得高分的关键。

与应届高三学生谈学习

一、科学规划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说要想做成任何事情必须有准备、有计

划。高三的英语学习首先离不开科学规划。规划的核心是知已知彼、科学合理。所谓知已就是要洞悉自己在英语学习上的所长及所短。即在语法基础、知识积累及能力发挥诸方面都要对自己有一个全面正确的估价,找出薄弱环节,然后根据轻重缓急,按时间分阶段逐项列出应对措施和解决办法。所谓知彼,就是要分析近年来特别是2003年英语高考的特点和大致走向,摸准规律,找到自己的切入口和结合点,以便少走弯路,省时高效地有的放矢。切忌缺乏主见,人云亦云,胡子眉毛一把抓,结果事倍功半,错失了大好时机,最后仓促临阵,功亏一篑而追悔莫及。

二、循序渐进

高三阶段的英语学习,既有新知识的学习,又有已学知识的复习梳理,更有为提高能力而必不可少的各类操练。这时候,特别要注意循序渐进,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

1.基础与提高的关系

先基础后提高。所谓基础包括听力、语法、知识点、词汇用法、短语词组等各个方面。在开始阶段,应在时间和精力的安排上确保打好坚实基础。常言道:基础不牢,大厦不稳,就是这个道理。有了这个基础,才会有提高的可能,否则一切免谈。对处于中、差水平的同学来讲,尤其要根据自身条件,扎扎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打好基础。如果急于求成,反而欲速不达。

2.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两者相辅相成。只有在不断积累知识的同时提高能力水平才能相得益彰。而能力水平的高低则是决定胜负成败的关键。这儿的能力指的是听的能力、阅读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和翻译写作能力等。能力的提高要分阶段分块进行。时间安排在第一学期的下半学期和第二学期的上半学期,到了第二学期的下半学期,则着重于综合应试能力的训练和提高上。

3.教材和补充材料的关系

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增加一定量的补充材料。我们的英语知识主要来自教材。故不能撇开教材另起炉灶,而要立足课本,以不变应万变。教材里出现的知识点及语言材料,要背、要记,这样才会有语言素材基础。但仅此而已又是远远不够的。根据今年英语高考中关注社会、贴近生活这一特点,要及时补充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信息网络等各方面的语言材料,来弥补现行教材时效上的不足。诸如s hanghai daily,shanghai star,shanghai students’post等英文报刊中上至天文地理、国家大政,下至风土人情、俚语掌故都要涉猎,并做好笔记加以整理消化。这既是为了应试,更是为了学习活的语言,学习与时俱进的语言的需要。

三、厚积薄发

知识积累和能力提高是渐进的过程。积累和提高的目的则是为了运用,应试也是运用的一种形式。为此,必须注意:

1.不断扩大和巩固词汇量

方法是通过多读、多看、多记。掌握构词法也是扩大词汇量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同时注意词义辨析,动宾搭配,单词拼写,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2.加强听力训练

首先要掌握听能技巧。一方面抓应试听力训练,另一方面对基础好的同学则要养成定时收听中央和上海电视台的英语新闻广播,观看英文原版电影等好习惯。在较高的起点上严格训练之后,高考英语听力测试自然不在话下。

3、恰当使用练习材料

练习材料的使用要恰当,不要盲目,更不能太多太滥。最好在自己老师的指导下适量选择一些质量高的材料,通过自己的练习,再由老师讲评分析,才会有收益。

4.对自己有一个正确定位

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能好高骛远,当然更不必谨小慎微。而是在实事求是的前提下适当提高,以求稳中有升。每个人有各自的具体情况,在定位时不可能千人一面。只有在确定了自己的最佳位置,经过努力拼搏之后才会有最好的成绩。

上一篇:我的星期天作文600字下一篇:大学校长春季开学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