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学习目标

2024-09-04

教材学习目标(精选8篇)

1.教材学习目标 篇一

课题:向目标迈进 教学目标:

1、知道别人能够如何帮助我实现我的目标,也知道我能够如何帮助别人。

2、能明白照计划哪些事情没有做好?为什么没有做好?

3、能说出哪些地方做得好?如果重新计划的话,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4、当目标实现了过我的学习取得的成功的时候,能认识到这点。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抢凳子

1、准备几个凳子,游戏开始前,先把凳子摆成圆形,(凳子数额按照参加人数减一计算,)然后,学生在凳子外面围成一圈,就是敲鼓我放音乐时,学生就沿着圆形,顺时针或逆时针跑动,注意不能插队,当鼓声或音乐停下时,学生要迅速找到一张凳子坐下,因为凳子上一张,一会有一个人没有凳子坐,这个人就算是被淘汰了,这时要把凳子减少一张,其余的人进去玩,直到剩下最后一人为止。教师陈述:

同学们,我看到你们每一个人,在游戏中都很专注,也很努力。被淘汰的孩子,你们不要沮丧,相信你们可以在下一次游戏中表现得更好。二,主题导航,我感兴趣的事情 活动过程,一小组为单位请学生互相交流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2.教材学习目标 篇二

一、教师使用教科书必须充分地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 领会编者的意图, 制定恰当的课堂教学目标

做任何事情想达到最好的境界, 就要追本求源。我们语文教育事业也是如此。语文教科书是众多的教育专家集集体智慧, 围绕《课程标准》为广大师生提供的教学材料。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分析语文学科特点, 研读新语文《课程标准》, 明确语文学科各阶段的教学目标, 在此基础上去领会编者的意图, 研读把握教材。对教材的每个环节的编排是为了达到什么目标做到心中有数。例如, 在我们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就安排了一个综合实践活动“走近图书馆”。这一编排既体现了《课程标准》中义务教育阶段第四学段中对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又兼顾了“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的要求。这一实践活动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等等, 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就要求我们在围绕教材制定教学目标时有一个系统观念, 而在确定具体教学内容的目标时有所侧重、有所选择。

二、在教学具体内容时一定要做到师生深入阅读与作者对话, 把握文本

在有了对教学目标系统把握的观念之后, 就是对具体的教学内容的把握。那么如何利用现有的教材达到最有效的教学效果呢?很多同仁的做法是课前翻阅参考书, 认真负责一点的就是网上搜集多家资料, 择善而从。我想教师首先应该做的就是深入阅读, 通过反复的阅读与作者对话, 走近作者心灵, 深入把握文本。我自己的做法是备课时先不看任何参考资料, 直接反复读课文, 直到“其言若出自吾口, 其义若出自吾心”。这时我才会去翻阅参考书和查阅背景资料, 检验自己的解读水平。如果没有特殊情况, 以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很少会出现曲解文本的情况, 甚至很多时候会感觉比教参更能贴近作者灵魂。只有自己深度地把握文本, 在引领学生时才会驾轻就熟, 才不会出现学生有疑问时老师也困惑的尴尬。在课堂教学中我也是让学生以读为本, 通过读来解决语感的问题。在学生心存疑问、或见解发生冲突时, 我会让学生去追寻文章的写作背景, 探寻作者的心里历程。这样每一节课都是一个感悟能力提高的过程。学生在反复朗读、大量阅读、静思默想中体味领悟语言文字之美, 品尝语言的“原汁原味”, 用心灵和作者直接对话, 从而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言外之境。这个阅读品味的过程实际上是典范语言储存吸收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积累了语言、积淀了文化, 又提高了语文素养, 将终生受益。

三、要充分发挥教材课后练习的作用

我想许多老师和我教学之初一样, 会通过各种途径搜罗很多的问题, 让学生一一去思考解答, 而对课后现成的练习却熟视无睹, 可能真应了那句老话“越容易得到的越不会去珍惜。”其实课后的练习也是教材中环节之一, 同样是众多教育专家的智慧结晶。我们真的不应该舍近求远。仔细分析一下我们就会发觉, 课后练习的编排很有规律, 一般都设有三至四个题目:第一题都是对文本的整体感知的检查;二、三题都是对课文重点把握程度的检阅;第四题一般是课外拓展题。学生如果理解把握了这些课后的练习, 基本就已经达到了要求。我们师生可以把节余的时间用于大量的阅读, 开阔视野, 品味鉴赏语文之美。

四、教学时能结合学生实际对教材有所取舍、创新运用

众多的教育专家们在编辑教材时一定是力求完美的, 但我们都知道世上没有完美的事物。现实中我们全省有遍及乡村城市的那么多学校, 教学要面对的是个性迥异的学生。只有教师才了解自己的学生适合什么样的教材, 也只有教师才能对教材进一步感悟、理解、把握和创造。此外, 教材内容的选材和呈现方式也有助于教师的思维, 引导教师学会开发和利用地方教育资源, 进而帮助教师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结合当地的环境和自己学生的基础对教学材料创造性地运用。比如说同样是为了让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科学的综合实践, 教材中安排的是让学生“考察工厂存在的问题及改良方案”。这比较适合城市的学生。我们农村中学如果照搬这样的活动就有点不太方便, 而且花费较高。但如果让学生参与土地问题的研究, 就会在达到同样的教学目标的同时避免众多的不便。当然, 有条件的还可以城市与农村互通有无, 扩大学生的见闻。总之, 只要让学生能够达到应有的思维、实践的能力就行, 而不必拘于是参与哪一个具体的实践活动。有一句话曾让我深受启发:“我们是在用教材教, 而不是在教教材。”是啊, 如果有比教材上更好的选择让学生来达到目标、提高能力, 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我所在的这个偏远学校也有许多值得开发的地方资源。我们学校地处偏僻的洪泽湖畔, 四处河道交横, 堪称鱼米之乡。离学校不远的洪泽湖白鹭保护基地、水产养殖基地、清新秀丽的自然风景和底蕴丰厚的历史, 都是我们可以利用的本地资源。适当的情况下,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走出学校, 到社会中去观察、收集素材, 发动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也就是说, 既要将书本外、课堂外正在发生的鲜活的生活引入课堂;也要主动走出课堂, 从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生活实际中寻找教育源泉, 引导学生体会有地方色彩的人文风情, 让学生领悟生活中的语文。

3.用活教材 实现多维教学目标 篇三

一、教材所呈现的知识是静态的。因为它缺乏视频,没有声音,动态的学习过程难以展示,学生有些思维活动也是无法在书面上呈现的

如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统计》第一课,如图:

本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已初步学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整理简单的数据,初步认识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的基础上而继续学习的。教材主题图上有四个小朋友在统计一些图形,而这些图形已经摆在桌面上,学生不必要去体验一个个统计的过程,而直接利用上学期的统计方法先进行分类,然后通过数一数就可以达到统计的目的。为什么还要产生别的统计方法呢?(如画“√”的方法)学生的学习是在需要的情况下进行的,怎样才能使教学以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自觉地进入统计的全过程呢?在教学中,我创设了童话故事《猴子吃饼干》来引导学生进行统计学习。猴子吃的饼干是按不同的形状、无序、依次出现的。学生事先并不知道猴子一共吃了多少块饼干和每种形状的数量。通过我的提问或提示:“猴子一共吃了多少块饼干?”“每种形状的饼干各有多少块?”“看谁记得既方便又准确”“你也可以求助于你的同桌”一步步引导学生产生统计的需求。这样可以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产生寻求统计策略的心理需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能力。

二、教材编写中有可能出现某个知识点超前或滞后的现象,使整个知识体系脱节或重复

如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三位数乘一位数》练习七的第一题:

先估算下面各题的得数,再口算:

(1)13×2=

4×12=

12×3=

14×2=

(2)4×22=

22×3=

24×2=

23×2=

学生在二年级下学期就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口算。在三年级上学期再安排这样一组“先估算、再口算”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题目,笔者认为是滞后的环节,学生能准确、快速地口算出结果,估算的环节也失去了本身的意义。2008年11月,笔者去南通参加“江苏省小学数学课程教材实验表彰会暨整数计算教学研讨会”,在会上,我通过短信平台与教材编写组的孙丽谷老师交流了这一想法,得到了孙老师的认同。于是在教学中,我将这一组题换成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相关题目:

先估计下面各题的得数,再算一算。

13×5=15×6=17×4=71×6=

15×3=15×9=14×7=79×2=

在学生的估算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方法,为学习本单元“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中的心算部分找回了知识基点;在学生算一算的环节,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口算强的学生可以选择口算,口算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选择笔算,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的热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应适当地调整教材,让教材“为我所用”,设计出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学习内容,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三、教材上的教学内容有些缺乏生活气息,有些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新知的内在动因

如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六单元《5的乘法口诀》,教材只是通过一条船上坐着5个小朋友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填5个5相加的得数表,去引导学生编5的乘法口诀。这样的安排远离了学生认知水平的生活场景,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中,我利用孩子喜欢绘画的天性,采用“画孩子非常熟悉的‘手”的办法,创设教学情境。因为一只手正好是5个手指头,用来学习5的乘法口诀是比较适合的。我先让孩子画手,说唱“手”的儿歌,然后依据手来编、记5的乘法口诀,最后组织孩子游戏:用5根小棒搭“五角星”、写“正”字比赛等。创设这样的课堂教学情境,不仅可以进行学科整合,让数学课更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而且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慧。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唯教材”,提倡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在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实践、顺应他们认知规律的同时,“用活”教材,把教材放到生活的“大教材”中,使教材真正成为学生进行有效探究的载体,实现多维的教学目标。

4.新目标七年级上册英语教材分析 篇四

七年级上册由预备篇(三个单元)和正式篇(十二个单元)两部分组成。预备篇是为了帮助学生从小学过度到初中专门设置的预备单元,目的是使学生学生能更好地使用这套教材。在教学中,教师可要根据学生情况及教材内容,对预备篇知识进行适当的、有计划的、系统的补充,尤其是词汇方面的补充。这就要求我们要了解小学英语和中学英语的知识结构体系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渗透的程度。这样,我们才能把该补充的内容在适当的时候进行补充,才能使这种补充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

二、各个单元教学目标明确

学生用书的目录展示了各单元的教学目标,这套教材是在任务型语言教学理念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它的语言教育理念是:强调语言应用,发展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突出实践能力。它以话题为主线,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要求教师要通过 “ 任务型语言教学 ” 的途径,使学生完成对语言知识的学习、掌握和运用,通过一系列 “ 任务 ” 的设置与完成,把教学过程变成一个学习和运用相融合的过程,快捷地实现语言学习的真正目的。本套教材兼顾了交际功能和语言知识结构的学习,强调了语言知识在真实情境中的应用。

三、单元结构分析

教材采用单元形式编写,每单元有都有 Section A, Section B。Section A主要介绍和学习本单元的基础语言知识(包括语法),进行核心词汇和核心句型的练习,并设计一些简单的任务,通过任务的完成,达到初步运用基础语言知识的目的; Section B主要加强练习和提高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所学语言知识的能力,并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这一部分主要有三项内容: .所设计的任务中出现了接近真实生活的情景,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的语言知识含量逐渐增大,学生更能充分发挥自主能力。2 .增加了阅读语段和写的练习。教材要求我们必须要把听、说、读、写四种基本技能通过教学体现在学生对语言知识的运用中去。实际上,这就是要把这四项技能融合成一种 “ 语言意识 ”,使学生学会在真实的情境中达到自然使用语言知识的目的。

.自我评价。这部分可供学生自我检测本单元所学语言知识。一般地,这部分内容难度较低,这也体现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 “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使学生在这一环节中不断地增强自信心,从而提高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四、语言知识的基本内容在单元内的体现

.语音:通过实际的听力加以学习和检测。每单元的 Section A 和 Section B 部分都有听力训练,教材里不再只是单纯的语音内容。2 .词汇:词汇分核心词和非核心词。新教材要求学生的基本运用能力放在核心词上,其他词只要求认读即可。核心词主要出现在每单元的 Section A 部分的 la 中。

.语法:通过句型体现。新教材中每单元的第二面设置表格呈现应知、应会的语法结构,呈现的方式以实例为主,不作语法分析。新教材强调让学生在实际应用语言的过程中去学习并掌握语法,而不是照着语法去使用语言,不提倡过份强调语法教学,但也并不排斥语法教学。我们可以在学生能够熟练使用核心句型之后,给学生作一个语法小结。

.功能:融于交际中。每单元的 pair work, group work 等以及任务链的设计都体现了交际功能,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词汇和句型的基础上融入一定的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学会恰当地理解和表达多种交际功能,并能在日常人际交往中有效地进行表达。

.话题:贯穿于任务链中。在每个单元里,话题在各个任务中均有所体现,随着学生掌握的词汇、句型的增加,以及使用句型的熟练程度的增强,任务的难度也逐渐递增,最终达到把本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全部融入话题里来,使语言教学与学生今后的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应用相结合。

五、任务链编写模式的程序及在教材中的体现

由于我们正处在初级语言训练阶段,用有限的语言知识去完成真实任务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教材设计了一些过渡型的任务,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有准备地进入真实任务。具体程序是: 1.提供听觉或视觉的输入信息引入主话题,作为真实任务目标的示范,这一步通常是由 Section A 中 Language Goals 体现。2.提供本单元要完成的各项任务所需要的语言知识、相关语境和训练形式。这些通常体现在 Section A,主要学习基本语言知识并通过训练达到能够熟练基本运用。3.设计完成任务的输出形式(如填表、作笔记、进行小组讨论、集体做游戏等)。这部分主要是由 Section B 系列任务的设计来表现。4.完成任务,对整个过程进行评价。

在这个程序当中,整体结构的安排呈阶梯形,由语言基础知识作铺垫、多种形式的训练形式作支持,任务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真正参与到教学中去。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他们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得到整体发展,从而达到培养他们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

六、灵活使用新教材

在使用这套教材的过程中,教师要做教材的主人,不要去 “ 教 ” 教材,而是要 “ 用 ” 教材去教。最初使用新教材时,由于我们教师刚刚接触 “ 任务型语言教学 ” 途径,在熟练程度不够的情况下,最好 采用教材里设计的任务链,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随着对 “ 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 ” 的认识、了解和掌握,在能够熟练运用这种教学途径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灵活安排了。

5.教材学习目标 篇五

初中语文教学总体要求把握: 以新课程改革的四大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 生人文精神和听说读写能力为终极目标,以具体课文为例子,引入教学,举一反三,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引导、促使学生领悟、学会学习语文(读写)的基本方法和能力。

三个年级、六册课文围绕总体目标,各有侧重点,层层深入(具体见下各册各 单元分表)。

分析课文,不要纠缠在一些细微末节,重点:、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线索和脉络,从字 —— 词 —— 句 —— 节 —— 段 —— 篇,学会从具体内容中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2、学习掌握更多的词汇(读、写的基础)。、读懂、理解、分析课文的内容(从表层义 —— 深层义 —— 比喻义 —— 象征 义)及作者如何表达的基本方法。七年级上册

本册重点提示:本册教材针对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这是人生一个重要转

折点),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把握好本册语文的教学重点 : 引发

兴趣,关注语文(大语文),立好规矩,打好基础。

针对初一新生,要发扬继承好小学中学语文的一些传统(如认真书写、教师指

导细致等),又要引导学生逐渐掌握自学、自我分析的能力。基础能力培养的重点 一 是阅读能力(重点是记叙文),二是书写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写得一笔好 字),三是写作能力(逐步了解和掌握五种表达方式,重点是记叙文),四学习语文 的一些良好习惯和基本方法。写作五种表达方式:

叙述 记载人的行为经历,叙述事情的经过变化。太阳从东方升起来了。

描写 写景状物,描摹景的氛围,形容物的形态。一轮圆圆的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来了。说明 剖析事物构造,解释概念含义(析理释义)。太阳是从东方升起来的。议论 讲道理,明观点,论是非。太阳从东方升起的道理谁都知道。

抒情 抒发感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啊,太阳从东方升起来了!七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

(一)单 元 目 标

人文目标 认知目标 课 文 教 学 重 点 练习第 一 单 元

针对学生刚进 入初中这样一 个人生的转折,引导正确对待

人生 : 人生是美 好、曲折而又需 要去努力实现,关爱生命,体

验、憧憬、思考 人生。、掌握词语(备 一词语本); 2、懂得文章要 表达一定的思 想观点及基本 的表达方法(直 接、间接)3、重点学习叙 述的表达手法。4、建立一些学习语文的规则(如记好笔记、每周一篇周记、每天练字等)。1 《 在山的那边 》(诗歌)、了解诗歌特征及基 本表达手法(形象中寄 托感情或哲理)。、“ 山 ”、“ 海 ”海 ” 的含义。1、收集一 些 关于 人 生诗歌; 2、学写诗 歌。《走一步,再 走一步 》(记叙 文)、记叙文的要素及基 本要求。、叙事 —— 感慨(登 山的艰巨及心理感受)叙事中说明 一定道理(区 别小学的记

叙文)。《 生命,生命 》(杂文)

及 “ 寻 杂文特点:夹叙甲议,重在议论(与前文比 较)。

了解杂文,评 论生活学习

中的人、事。《 紫藤罗瀑布 》(抒情散文)、由物及情、托物言 情的手法(与前文相 比)。2、诗化语言的 体味。《 童趣 》(文言 文)

介绍文言文知识、常见的实 词、虚词用法,字类活用、句式,翻译。重点 : 之、或。综合性练习

自我介绍(过去、现在、将来)要突出一两件趣 事、有意义事,介绍方

法可多样。作 为第 一 次作文。

初中开始,学生将接触文言文,所以应明确初中文言文教学总体目标要求,在

知识目标上,要围绕文言文阅读的一些基本规律和方法展开教学(如实词的古今变

化、虚词的运用、词类活用、主要的句式等),给予一定的规律和方法归纳总结,培 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各篇课文又要根据要求突出

一、两个重点,逐步深化,培养 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实译能力)。七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

(二)单 元 目 标

人文目标 认知目标 课 文 教 学 重 点 练习第 二 单 元

承前一单元 “ 人

生 ”,进行人生、理想、价值观的 教育,引导学生

确立自己的努

力目标(远、近)。学习和掌握记 叙文中穿插议 论、抒情手法,多种角度叙述。掌握比喻的修 辞方法。《理想 》(诗)

哲理诗(与前诗比较),掌握诗中大量比喻的含 义,认识比喻。仿 造比 喻 句。《短文两篇 》(随笔式散文)

了解文章中的思想及作 者如何表达。认识随笔 的特点 : 围绕一点感慨、情感,引伸发挥,不拘 一格。

提 倡写 随 笔式周记 《人生寓言》

认识寓言的特点,了解

文中的 “ 寓身 ” 和 “ 寓 意 ”。收 集寓 言 并交流。《我的信念 》(自传文)

认识第一人称的记叙方 法,分析文中记叙、抒 情、议论的运用。作文 : 我的 信念 《论语十则 》(文言文)

介绍孔子和儒家思想。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虚 词,翻译背诵。重点; 说(通假)、乎、则。收 集孔 孟 警句。

综合性练习

走向社会学语文 —— 引

导、培养学生综合性 “ 大 语文 ” 的观点(利用一 切机会)。设 计广 告 或 者评 论 常见广告,了 解社 会 语 文运 用

情况。

寓言:寓言是一种隐含明显讽喻意义的简短故事,作者把要说明的道理寄寓在故事 中巧妙含蓄地表达出来。拉 · 封丹说 : “ 一个寓言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讲

述的故事好比身体,所给予人的教育好比灵魂。” 我国古代有许多寓言,到唐朝柳宗

元开始,寓言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西方有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七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

(三)单

元 目 标

人文目标 认知目标 课 文 教 学 重 点 练习第 三

单 元

介绍有关 “ 美 ” 的知识,引导学 生欣赏 “ 美 ” 的 事物。

学习“ 美 ” 的散 文语言;

学会如何描写 景物(绘形、绘 声、绘色); 掌握拟人的修 辞手法。《春 》(写景 散文)

写景手法(选择角度、描写手法)。学 写校 园 景物。《济南的冬 天 》(写景散文)与上文比较,抓住不同 特点写:一冬一春,一 南一北。

描写当地四 季不同景物。13 《山中访友 》(写景散文)

叙述中穿插描写手法,移步换形的动态写法。结合 《 钱塘湖 春行 》 诗(动 态)《 秋天 》(诗)写景抒情 背诵 15 《古代诗歌 》 写景抒情 背诵

综合性练习扩大阅读,学会描写。写 一篇 描 写 为主 的 旅游散文。第 四 单 元

介绍科技知识,培养科技素养 和科学精神(求 真与探索)。学习说明文知

识,学习说明文 的基本写法(说

明次序、手法)。16 《化石吟 》(诗)

用文学形式表达科学知 识(形象化)。17 《看云识天 气 》(说明文)(自然现象)

比喻、下定义的说明方 式。《绿色蝈蝈 》(说明文)(动 物)

说明的顺序和角度。写说明文 19 《 月亮上的足 迹 》(记叙文)

记叙中介绍科技知识。按事件经过记叙。20 《山市 》(文

言文)

了解 《 聊斋志异 》 一书。文言字词,重点 : 无何、为。

综合性练习收集月球的知识、故事、诗词、传说。七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

(四)单 元 目 标

人文目标 认知目标 课 文 教 学 重 点 练习第 五 单

亲情教育。从热 爱家人开始,推 及其他人,“ 老 吾老,以及人之 老;幼吾幼,以 及人之幼 ”,处 理好人与人之 间关系。

指导观察、积累 生活细节,学习通过小事、细节 写人,充满感情 写人的手法,写 好记叙文。《风筝 》(记 叙文)

生活中如何处理矛盾,培养互相体谅精神,化 解生活中的矛盾。理解 文中一些关键语句(鲁 迅式笔法)。22 《羚羊木雕 》(记叙文)

正确处理朋友、同学之 间的关系。记叙的多样 角度和笔法。写作练习: 记 叙亲 情 或友情。23 《散步 》(记 叙性散文)

家庭亲情的体会。学习从平淡生活中挖掘题 材、抒写情感的手法。24 《 诗两首 》(散 文诗、新诗)

体会母爱。学习形象寄 情的手法。了解散文诗 的形式(散文的形式,诗歌的意境)。25 《世说新语 》

两则(文言文)

了解 《 世说新语 》。掌握 文言字词,句子成分省 略。

综合性练习

关于亲情、友情的讨论。收集关于亲情、友情的 警句、故事。学习多 种

手 法的 记 叙。

本册教材共有古诗 15 首。

从时代分:东汉三国 2 首,唐代 7 首,宋代 5 首,元代 1 首。

从体裁分,古体四言(旧题乐府)2 首,格律诗 9 首(七绝 5 首、五律 3 首、七律 1 首)从题材内容看,一类写景抒情,一类写人生哲理。

教学: 1、熟读并延伸介绍有关古诗。2、介绍有关诗歌和诗人的知识。、诗歌艺术手法:直抒情感、间接抒情(写景抒情,景中寓情)。4、诗歌语言特色和诗人风格。七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

(五)单 元 目 标

人文目标 认知目标 课 文 教 学 重 点 练习第 六 单 元

本单元是想象 丰富的童话世

界,感受真、善

美与假、丑、恶。联想、想象在阅 读、写作中的重 要作用。培养学 生丰富的想象,在阅读中再现

生动形象,写作 中更加丰富生 动。《皇帝的新 衣 》(童话)理解深刻的含义,鼓励 说真话。学习生动的叙 写手法(刻画人物、心 理、性格)。了解童话。27 《 郭沫若诗两 首 》(新诗)

体味诗歌中的美好世

界,理解其中的含义(结 合形象分析)。28 《女娲造人 》(神话故事)

了解神话与神话故事。29 《 盲孩子和他 的影子 》(童话)学会同情人、关心人。体会文中美好的意境、美好的感情。学写童话 《寓言四则 》 继续深入了解寓言特 点,理解其中的含义。综合性练习

收集、交流人类史前史 的资料,了解当地的历

史。

童话 : 是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它通过奇异动人的幻想,奇妙曲折的情节 间接反映现实生活、表现儿童情趣的一种文学样式。童话具有折射性(曲折反映现 实)和变异性(虚构幻想)的特点。它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文学样式,也便于学生学习写作,培养丰富的想象能力。

神话、传说与神话故事 : 神话是原始人类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描述和解释,它用虚幻的想象来反映人类战胜自然的愿望。传说是以一定的历史事实和历史人物 为基础,通过幻想进行加工、充实的口头故事,带有史实的影子,是历史和文学的 结合。神话故事是后世利用神话形式创作的故事。七年级(下)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

(一)单 元 目 标 人文目标 认知目标 课 文 教 学 重 点 练习第 一 单 元

品味人生,树立 正确的人生观,走好人生路,学 会面对人生路 上的各种境况。继续深入了解 掌握复杂的记 叙文(多种角度 的叙述、多种手 法的运用、叙述 中穿插议论、抒 情等)。《从百草园到 三味书屋 》(回 忆性散文)

学习本文事件对比中表 达思想及景物、场景生 动描写的手法。2 《爸爸的花儿 落了 》(回忆性 散文)

学习本文事件叙述中的 插叙介绍及叙述中含情 的手法。写 复杂 记

叙文。《 丑小鸭 》(童 话)

进一步理解童话的特点 及故事的深刻含义。学习本文反衬对照的手法(丑小鸭前后遭遇,重 点在前面的铺垫衬托)4 《 诗两首 》(哲 理诗)

理解、体味诗中深刻的 哲理及不同的表现手 法。《 伤仲永 》(文

。言文)

领悟文中表达的道理和 启示。掌握文言字词: 焉、于、彼、矣,了解 和掌握意动用法。

综合性练习、谈谈自己成长中的烦恼,如何正

确面对(可通过周记、作文、交流等)。2、收集如何正确面对人生、对待顺、逆境的名言、名诗,举办展示。七年级(下)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

(二)单 元

目 标

人文目标 认知目标 课 文 教 学 重 点 练习第 二

单 元

了解学校、家 乡、祖国的历 史,培养爱家 乡、爱自然、爱 普通人的情感。学习不同体裁 文章的不同表 达方法,重点了 解小说的特点,引导学生阅读 小说。《 黄河颂 》(诗 歌)

结合抗战纪念,介绍此 诗背景。理解黄河的象 征意义。体会此诗豪迈 壮阔的风格。课外阅读有 关黄河的诗

歌,介绍李白 的 《 将进酒 》。7 《最后一课 》(小说)

培养热爱祖国、热爱本 民族语言的思想。了解 小说特点,人物形象分 析的基本方法。引导、指导课 外阅读小说 名著。《艰难的国运 与雄健的国民 》(议论性散文)理解本文的含义和表达 手法,体会思索艰难曲 折中斗争前进的 “ 趣 味 ”。学习本文比 喻、象征手 法。《 土地的誓言 》(抒情性散文)

领会理解 “ 土地 ” 的含 义,体会本文中感情,欣赏、体味其语言的表 达。

学习仿造本 文排比句式 的运用(逻

辑、气势、语 言)。《 木兰诗 》(乐 府诗)

分析女英雄木兰的形象 特征。体味其民歌风味 与文人诗结合的特点。熟读背诵。排 比、设问、对

偶句式。

综合性练习收集有关黄河、长江的资料,举办一

次展示活动。

比喻与象征: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它与 “ 兴 ” 有联系有区别,在《诗经》中已 经娴熟使用。在此基础上,至屈原的楚辞作品中发展为具有整体构思、相对固定的 “ 寄兴 ”,即寄托、象征。象征主要是就写作的构思而言,它往往通过比喻来具体形

象表现,所以两者有联系有区别。象征的内容往往是一种民族的、历史的、社会的

积淀,如 “ 美人香草 ”、“ 青松苍柏 ”、“ 红旗 ” 等。七年级(下)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

(三)单 元 目 标

人文目标 认知目标 课 文 教 学 重 点 练习第 三 单

中外名人传记 单元,学习名人 身上体现的精 神,选择自己学习的名人偶像。学习人物传记 不同的写法 : 选 择片断、表现人 物不同侧面的 横式结构和以 人物发展成长

为线索、选取典 型事例的纵式 结构。共同的是 要写出个性。《邓稼先》

学习邓稼先为国献身、知识报国的崇高精神和 矢志不移人生道路。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例突 出人物品格的写法。掌 握本文的词语。12 《 闻一多先生 的说和做》

学习闻一多先生说、做 统一、踏实做事、实践 为先的精神。学习本文 围绕人物一点展开深 化、夹叙夹议的写法。学习本文语言句式。作文 : 写一篇 记人的作文,要求刻画人 物特点、多种 手法。《 音乐巨人贝 多芬》

了解音乐艺术,了解贝 多芬的艺术精神。学习本文 “ 以宾衬主 ”、以事 件为线索、刻画人物外 貌突出人物的写人手 法。《 福楼拜的星 期天》

学习本文以星期天福楼 拜家中聚会为线索刻画 四位著名作家群像的构 思及抓住人物特征写出 不同个性的手法。《孙权劝学 》 了解 《 资治通鉴 》。掌握 语气助词(耶、耳)。

综合性练习

指导学生阅读名人传记。召开讨论

会,交流自己的崇拜明星(介绍事迹,为什么崇拜)。七年级(下)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

(四)单 元 目 标

人文目标 认知目标 课 文 教 学 重 点 练习第 四 单

了解什么是 文化,了解中 外主要的几 种文化艺术 样式(中国 画、西洋画、戏剧、戏曲、音乐、舞蹈、书法等),增 强文化艺术 素养。学习本单元文 章中不同的表 达方法。

调查当地的艺 术样式(农民

画、田歌等),写一篇文章介 绍。《 社戏 》(小 说)

体会童真童趣。学习本文围 绕 “ 社戏 ” 表现童年情趣和 选材上的特点 : 重点写看戏 前的铺垫、看戏后的归航。17 《安塞腰 鼓 》(抒情散 文)

体味中华民族在艰苦磨难中培 育的直面坎坷苦难、乐观豪壮的 精神。学习本文从各种不同角

度、运用不同手法刻画事物、用 形象写抽象声音的手法。体会本

文豪壮激越的风格(气势、语言、句式)。《 竹影 》(艺 术散文)

体会文中表达的艺术观点。了

解、欣赏中国画重意的特点。收 集关于画竹的诗文。与上文比

较,体味阳刚、阴柔的不同风格。19 《观舞记 》(记叙文)

了解舞蹈艺术的特点,理解艺术 无国界的道理。学习本文多种手 法写动态舞姿的手法,比较体味 《安塞腰鼓》中描写声音手法。20 《 口技 》(文

言文)

了解古代口技艺术。学习本文正 面摹写与侧面烘托的手法和通

过记事写声音的特点,掌握文言 文中的时间词及者、但、其、虽。综合性练习、介绍或收集不同艺术样式的

资料。2、了解中国戏曲(写意

性、程式性、抒情性的特点)。3、介绍京剧知识(角色、流派、唱 腔、脸谱等),欣赏京剧唱腔。写作; 介绍当 地艺术 样式。七年级(下)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

(五)单 元 目 标

人文目标 认知目标 课 文 教 学 重 点 练习第 五 单 元

激发学生科 学探险的兴 趣,培养学生 不怕艰险、勇 于探索的精 神。

继续学习记 叙文中不同 的叙述方法。介绍不同的 阅读方法,指 导学生快速 阅读和仔细 阅读相结合 的阅读方法。21 《 伟大的悲

剧 》(记叙文)

了解胜利与失败的真正含义,正确对待人生中的奋斗、成

功、失败。体会文章选材角度 及效果(从失败中体现英勇精 神的悲剧美)。掌握本文词语。22 《荒岛余

生 》(记叙文)

理解身处绝境而奋斗求生的 精神,培养生存意识,热爱生 活。学习本文第一人称的叙事 方法)。23 《 登上地球 之颠 》(记叙

文)

学习登山队员不怕艰险、勇于 攀登的精神。学习本文介绍事 件中突出重点(登主峰)的记 叙手法。24 《 真正的英

雄 》(讲演稿)

理解人类在科学探索中艰巨

险阻,培养勇于探索、不屈不 挠的精神。掌握讲演稿的特点(针对性、鼓动性、艺术性)。理解文章中的警句。写 一篇 讲 演稿。25 《短文两 篇 》(文言文)

文言文中的句子成分省略。文 中的字词,重点孰、汝。综合性练习

收集有关科学探险的资料并 交流。推荐观看中央四台的

“ 探索奥秘 ” 节目。七年级(下)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

(六)单 元

目 标

人文目标 认知目标 课 文 教 学 重 点 练习第 六 单 元

热爱自然、珍惜 动物,培养热爱 生命、珍惜生命 的意识。

掌握叙述与说 明的不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

法。《 珍珠鸟 》(记 叙文)

围绕鸟,写人与鸟的关 系变化,融合情感。27 《羚羊飞渡 》(记叙文)

谴责滥捕滥杀动物的行

为,了解动物保护法律,珍爱动物。学习本文动 物人性化的表达(融入 强烈情感)方法。记叙你喜欢 的一种动物。(可用记叙 文或说明文)28 《华南虎 》

(诗)

体味诗中 “ 虎 ” 中含义(表层 —— 深层)及诗

人的情感。“ 虎 ” 的文化 意义。《马 》(说明 文)

学习本文比较、拟人的 说明方法。掌握本文词 语。《狼》

理解本文的含义(联系 《聊斋志异》小说的总

体特点)。掌握本文中的 文言字词。

综合性练习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上关

于 “ 马 ” 的材料,本册课本选入古诗 12 首,其中南朝 2 首,唐代 8 首,宋代 1 首,清代 1 首。

乐府体 1 首,五言古绝 3 首,格律诗 8 首(七绝 7 首,五律 1 首)。诗歌题材有歌颂

友情、写景抒情、叙写人物、感慨世事等,内容广泛。教学时可适当根据题材或作 者延伸介绍。八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

(一)初二承上启下,继续积累语文知识和词语,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写 作表达技巧,培养文体感。重点是学好复杂的记叙文和说明文,同时也加强了文言文的教学,为初三的议论文教学及总复习打下基础。单 元

目 标

人文目标 认知目标 课 文 教 学 重 点 练习第 一 单

正确认识人 类产生后战

争的历史、实 质,区分两类 不同性质的

战争,谴责非 正义战争,支 持反侵略

深入学习虚实 好叙事性作品,掌握根据不同 内容选择不同 文体和表达方 法的构思原则,认识叙事类中 新闻、小说的文 体。《 新闻二则 》

(新闻)

了解回顾历史。认识新闻体裁的 特点、语言要求。学习概括叙述、背景叙述、细节(典型)叙述等 不同叙述。根据新闻的

写作要求,分 析报刊新闻。2 《芦花荡 》

(小说)

了解孙犁小说的总体特点,从小 说三要素出发,分析本文的思想 内容、人物、艺术。课外阅读孙 犁的其他小

说。《 蜡烛 》(小 说)

回顾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历史。继 续掌握小说的特点。分析本文中 两个人物(陪衬与重点关系)4 《就英法联军 远征中国给罢 特勒上尉的信 》(书信)

了解、谴责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 历史与罪恶。理解雨果的人道主 义精神。读懂文中含义(特别是 讽刺句子)。复习正确的书信知 识。

写 一封 信(内容、格 式上要求)《亲爱的爸爸 妈妈 》(记叙性 散文)

正确对待历史(联系对日),学习本文历史、现实交叉互现的叙 述方法,通过想象展现历史,启

示现实,表达作者的思想观点。

综合性练习收集交流古今中外关于战争的史料、诗文。

关于新闻文体:新闻是使用广泛的文体。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时发生的事件报导,要求真实、客观、简洁、时效。通讯是比消息更

详尽、生动的报道。特写是抓住新闻消息中一个细节重点叙写的一种报导。报告文学是一种兼

具新闻和文学双重特点的文体,它以真人真事为对象,可以以文学性的表现手段报导。它们的

共同特点是真实性。八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

(二)单 元

目 标

人文目标 认知目标 课 文 教 学 重 点 练习第 二 单 元

本文是培养爱

心的单元,培养 学生体验人与 人之间的关系

和情感,培养学 生的体谅人、同 情人、关爱人的 感情,特别是关 注关爱普通人、弱势群体。学习观 察 生活、挖掘 普 通 人 身 上 的 写 作 材料。进一 步 学习记 叙 文 中 多 种 手 法 的 运用,使记 叙 文 向 艺

术性发展。6 《阿长与〈山

海经 〉 》(记叙性 散文)

观察、体味普通人身上的人情,重

视亲情、友情,学会关爱人。学习本文从平凡小事中挖掘人物个性、刻画人物和 “ 欲扬先抑 ” 的手法。7 《 背影 》(记叙 性散文)

体会感受父母亲之爱。学习本文围 绕中心事物逐层深入、叙述白描中 饱含感情的手法。作文 : 写一 个人,要求 从事件中 突出个性,多种构思 和表达手 法。《 台阶 》(小说)

体会、理解父母亲养家的艰辛及对 子女的爱心。学习从平凡普通生活 中寻找题材、围绕中心事件、通过 “ 我 ” 的眼光塑造中心人物的手 法。与《背影》比较不同。《 老王 》(记叙 性散文)

观察、感受普通人身上的美德和善 良,学习本文从常见小事中观察、提炼题材及白描叙述中含情的手 法。《信客 》(记

叙性散文)

观察、学习普通人身上的美德,培 养诚信为中心的个人品质。掌握本 文词语。分析本文两个人物及作者 的构思与表达。

综合性练习引导学生关爱身边的普通人,观 察、调查他们生活,挖掘他们身上 的 “ 美 ”,并写好观察笔记,作为 写作素材。

记叙文与记叙性散文:前者以记叙人或事情经过为主要目的,要求记述完整。后者的重点在于通过记叙人或事表达一定的情感,不要求事件的完整,叙事是为抒 情服务的。八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

(三)单 元 目 标

人文目标 认知目标 课 文 教 学 重 点 练习第 三 单 元

说明文单元(建筑、园 林),从美学 的观点出发,在学习课文 同时了解我 国的建筑、工 艺文化,了解 劳动人民的 聪明才智。学习建筑、园林、工艺 等 可 感 事 物 的 说 明 方 法(构 思、层次、手法、语言 等)《 中国石拱 桥》

了解中国造桥历史和技术,了解 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学习本文 抓住事物特点、按照一定次序说 明的顺序和由总到分到总的结构 特点。

作文 : 写 一篇介 绍有形 可感事 物的说 明文。《桥之美 》

理解和学会从 “ 美 ” 的角度去观 赏事物。学习本文紧扣桥 “ 绘画 形式美 ” 特点、举例说明的手法(与前文介绍事物本身不同,本 文着重从艺术美角度谈。13 《苏州园 林》

了解苏州园林幽深小巧的南方园 林美学特色。学习本文抓住 “ 一 幅完美的图画 ” 逐层说明的次序、由总到分的结构和打比方、作比 较等多种说明方法。14 《 故宫博物 院》

了解故宫园林宏大壮丽的北方园 林美学特色。学习本文按照建筑 物本身结构次序、突出重点说明 的手法。《说 “ 屏 ” 》

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从各个不 同角度介绍、穿插趣味性的诗文

知识的手法。

综合性练习调查、收集有关当地桥的各种资

料,写一篇调查报告或散文。八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

(四)单 元 目 标

人文目标 认知目标 课 文 教 学 重 点 练习第 四 单 元

通过科学事 理说明文学习,引导学生 崇尚科学的 思想,培养学 生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 科学方法,求 真创新的科 学态度和正 确的科学思 想方法。学习抽象 事理的说 明方法。《 大自然的 语言》

了解物候学,观察关注大自然的 现象,学习本文按照说明对象一 定逻辑逐层说明的结构和运用丰 富语言和多种说明的方法。17 《 奇妙的克 隆》

了解克隆技术,正确对待克隆技 术,培养科学兴趣。学习本文围 绕说明对象,采用多种方法(多 种举例、下定义等),使深奥的科 技知识变得生动浅显的方法。写一篇关于 抽象事理的 说明文(介绍 学习方法、一 种新的技术

等)18 《 阿西莫夫 短文两篇》

培养大胆设想与严密考证相结合 的科学方法,探索科学奥秘。学习本文运用不同材料、从不同角 度解释科学现象的方法和写作手 法。《 生物入侵

者》

了解最新的科技知识,关注最新 的科技成果。学习本文从现象到 本质、逐层深入的说明构思和多 种说明方法。20 《 你一定会 听见》

学习本文运用大量具体例子说明 抽象事物的方法,学习本文第二 人称及形象生动的说明语言。

综合性练习收集资料,交流讨论 “ 克窿 ”、“ 上

网 ” 等当前热点问题。八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

(五)单 元

目 标

人文目标 认知目标 课 文 教 学 重 点 练习第 五

单 元

学习、了 解、关注、热 爱 中 国 古代文化,熟 悉 古 代 名篇佳文,增 强 自 己 的 文 化 知 识底蕴。掌握常用的

文言虚、实词 和句式(作些 归纳,并经常 复习),学习和掌握阅读、分析、评价古 代文言文的 能力。《 桃花源 记 》(记叙 文)

了解作者和本文的有关背景及意义。掌握 本文按顺序记述的构思和古今词义相异 的词语,了解句子成分在文中的省略。22 《 短文两 篇》

学习古人淡泊名利、保持高洁品格的高雅

志趣。了解 “ 铭 ”、“ 说 ” 两种文体。文章的含义,掌握文中字词。背诵。23 《 核 舟 记 》(说明

文)

了解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了解 作者身世。学习本文仔细观察、选择好事 物角度和说明次序的饿方法。24 《 大道之行

也 》(议论文)

了解 《 礼记 》 一书,评析 “ 大同 ” 理想“ 桃花源 ” 比较)。掌握本文字词。25 《 杜甫诗 三首》

理解

(了解、学习杜甫的忧国忧民精神和 “ 诗史 ” 的含义。背诵、理解三诗的内容和表现艺 术。联系第一单元分析杜甫的战争观。综合性 练习“ 莲 ” 文化的研讨。

陶渊明《桃花源诗 》 : 赢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往迹浸复 湮,来径遂芜废。相命肆农耕,日入所从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礼记 · 礼运 》 :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

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

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为小康。

杜甫《前出塞 》 : “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有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凌,岂在多杀伤!”八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

(六)单

元 目 标

人文目标 认知目标 课 文 教 学 重 点 练习第 六 单

体会古人从 大自然中领 略和感受到 的人文熏陶 和审美观感。引导培养学 生的饿人文 素养和审美 情趣,丰富他 们的问哈积 累。

通过教学,从 审美和认知 两个角度提 高学生对古 代美文佳篇 的阅读、感 知、赏析、体 味、领悟能

力。掌握重点 字词和基本 句式,背诵美 篇佳句。《 三峡 》(写 景散文)

了解和体会三峡山水自然之美。学习本文从不同角度、抓住四季特点 刻画景物的手法。背诵默写其中佳 句。《短文两 篇 》(笔记体 小品)

领略文中的美妙境界,体会作者的 志趣。背诵默写,学习对偶佳句。28 《 观潮 》(笔

记体记叙文)

学习本文的场景描写手法,掌握文 中的文言时间词及其他字词。29 《 湖心亭看 雪 》(笔记体 小品)

体会其中文人的雅趣(明亡特定环

境下的回忆),学习本文抓住特点、简练成趣,叙事、绘景、写情结合 的手法。《诗四首 》 体会诗中的情趣美色,领略不同的 表现手法,背诵默写。综合性练习扩大阅读。

张岱《陶庵梦忆 · 烟雨楼》 嘉兴人开口烟雨楼,天下笑之。然烟雨楼故自佳。楼襟对莺 泽湖,涳涳蒙蒙,时带雨意,长芦高柳,能与湖为浅深。湖多精舫,美人航之,载书画茶酒,与客期于烟雨楼。客至,则载之去,舣舟干烟波缥缈。态度幽闲,茗炉相对,意之所安,经旬

不返。舟中有所需,则逸出宣公桥、甪里街,果蓏蔬鲜,法膳琼苏,咄嗟立办,旋即归航。柳

湾桃坞,痴迷伫想,若遇仙缘,洒然言别,不落姓氏。间有倩女离魂,文君新寡,亦效颦为之。

淫靡之事,出以风韵,习俗之恶,愈出愈奇。

本册选入古诗词 25252525 首(含课文练习中),涉及到汉至宋代的 15 位诗人,另有毛泽东 《 长 征 》 诗。从诗歌体裁上讲,有古体诗(《 古诗十九首 》、《 归园田居 》、《 望岳 》 等)、乐府诗(《 长 歌行 》、《西洲曲 》、《石壕吏》等)、有词(《 破阵子 》、《浣溪沙》等),其余均为格律诗(七绝、五律、七律)。从内容、风格、手法上看,也十分丰富、广泛。八年级(下)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

(一)单 元 目 标

人文目标 认知目标 课 文 教 学 重 点 练习第 一 单 元

通 过 学习名 人 的 人 生 道 路 历 程 和 奋 斗 体会,联系 自 己,思 索、感悟人 生,确立正 确 的 人 生 目标。

学习掌握复 杂记叙文,特 别是学习提 炼从平凡生 活中观察人、事,写出人物 特点的手法,学习叙述、白 描中见情,领 悟文章中情 感丰富、含义 深刻的佳句。1 《藤野先 生 》(记叙 性散文)

领会藤野先生对作者人生道路的启迪,学习鲁迅关心国事、选择人生的精神。理解 文中含义深刻或含讽刺意义的句子。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人物、组织材料的构思。学习记 人文章。《 我的母亲 》(记人为主 的记叙文)

从平凡生活中感受、体会母爱,热爱母亲。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件表现人物性格和 用铺垫突出重点人物的手法。3 《我的第一 本书 》(记事 为主的记叙 文)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件组织材料的构思 方法,学习本文倒叙回忆安排结构的手 法,理解 “ 第一本书 ” 的含义。4 《列夫 · 托 尔斯泰 》(人

物传记)

理解俗语 “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特征、运用多种修辞手 法、利用人物的内外 “ 反差 ”、抑中有扬 刻画人物的手法。《再塑生 命 》(记叙 文)

学习作者身残志不残、顽强学习的精神和 克服自身弱点、不断前进的心理历程。体 会教师在人生、求知路上的引导作用。学习本文以人物学习过程为线索、选择重点 事例、运用多种手法表达抽象的心理感受 的写法。综 合 性 练习

收集关于母亲、母爱的资料,写一 篇关于母爱的文章,要求运用典型 的细节、叙述白描中融深情。八年级(下)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

(二)单 元

目 标

人文目标 认知目标 课 文 教 学 重 点 练习第 二

单 元

引导学生观 察、发现、欣 赏平凡生活

中的 “ 美 ”,培养学生健

康、美好的感 情。

了解抒情散 文的特点,学习抒情散文 的写法,掌握 直接抒情和 间接抒情两 种基本的抒

情方法,了解 和学习间接 抒情的具体 手法。《 雪 》(抒 情性散文)

理解作者渗透在文中的那种追求真、善、美,鄙弃假、丑、恶的感情。掌握文中托 物寄情的构思和拟人、比喻等间接抒情的 手法。《 雷电颂 》(散文诗)

了解郭沫若的饿历史剧和屈原其人其事。学习文中追求光明、美好,贬斥黑暗、丑 恶的强烈感情。掌握本文象征手法和比

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学习本文激情澎湃 的抒情语言。学写抒 情性散 文。《短文两 篇 》(散文 诗)

理解本文中在特定环境下对 “ 日 ”、“ 月 ” 的象征含义。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构思和 诗化的语言。9 《海燕 》(散文诗)

理解 “ 海燕 ”、“ 海鸥 ” 的象征意义,学习“ 海燕 ” 搏击长空、冲破风浪、勇迎暴风 雨的战斗精神。学习本文诗化的语言。10 《组歌 》

(散文诗)

理解文中 “ 浪 ”、“ 雨 ” 的象征意义。学习本文用 “ 第一人称 ” 直接抒情、表达思想 感情的手法。综 合 性 练习

收集关于春天(或秋、冬)的诗歌、文章、资料,从不同角度描绘、歌 颂春天(秋、冬)

关于散文: 广义散文泛指与韵文相对的文章。狭义散文是指篇幅短小、取材广泛、形式自 由、手法灵活、声情并茂的文学样式。其特点是散:内容上的取材广泛、自由和形式手法上的

自由灵活多样,不拘一格。鲁迅说 : “ 散文的体裁,其实是大可以随便的。” “ 题材应听其十分自

由选择,风景静物,虫鱼,即一花一叶均可。”

散文的分类: 一般分为记叙性散文(不以记事为目的)(有记人、记事、游记等)、抒情性

散文(写景状物抒情寄托)、议论性散文(文艺性议论文或议论中抒情,如杂文等)、散文诗(介

乎于诗歌与散文之间,比抒情性散文情感更强烈凝练,语言更精练优美)。八年级(下)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

(三)单 元 目 标

人文目标 认知目标 课 文 教 学 重 点 练习第 三 单 元

科 技 知 识 说 明 文 单 元,引导、培 养 学 生 关注自然,保护自然,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与 自 然 和 谐相处。继 续 学习说明文,学习用 艺 术 性 手 段 和 语 言 表 达 科学知识、科 学 道 理 的手法。11 《敬畏自 然 》(事理说 明文)

理解 “ 敬畏自然 ” 的深刻含义,培养热爱 自然、探索自然、认识和利用自然的精神。学习本文议论、抒情与说明相结合的表达 方法,掌握设问、反问良种修辞方法。1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事物说明

文)

认识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环境的严重 恶果,培养热爱自然、尊重自然规律的理

念。学习本文运用历史事实、数据、举例、对比等方法说明事物的手法。写一篇说明

文,要求运用 多种手法。13 《松鼠之 谜 》(事物说 明文)

培养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学习本文记叙 与说明相结合的手法和运用数据的说明 方法。《大雁归 来 》(事物说

明文)

观察自然界中的事物,培养科学的探索和 研究精神。学习本文从事物的现象着手进 行研究、分析并进行合理的假设和解释的 研究方法,学习本文运用描写增加趣味和 生动性的说明方法。15 《 喂,出来 》

(科幻小说)

读懂小说,从小说的表层意义到深刻的蕴 涵意义及不同角度理解的多层义。学习本 文丰富的想象、联想。

综合性 练习

开展关注自然、热爱自然、研究自 然的活动。

《孟子 · 梁惠王上 》 : “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

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 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 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 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 是 是 是

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 ” ”

《老子 》 : “ “ “ “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 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 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 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 ”八年级(下)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

(四)单 元 目 标

人文目标 认知目标 课 文 教 学 重 点 练习第 四 单 元

本单元介绍 民族民俗文 化,了解中国 民族文化和习俗,从中体 会民族文化 的含蕴积淀。培养学生热

爱家乡、热爱 人民的深厚 感情。继续学习记述描写 民族文化习俗、节 令的叙事 性散文 《 云南的歌 会 》(记叙性

散文)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不同场景介绍事件 的手法,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生活、收集生 活中生动有趣的素材。学习本文叙述、描写 多多种手法的灵活运用。17 《 端午的鸭 蛋 》(记叙性

散文)

了解端午这一民族传统节日,了解家乡的一 些习俗,从中感受文化传统。学习本文通过 具体事例寄托思乡爱乡之情的构思和平淡 中寓至味寄深情的语言及记叙与说明结合 的特点。描写家乡 的风俗(过 年、重阳

等)《 吆喝 》(记 叙性散文)

从了解家乡的风俗中表达爱乡之情。学习本 文围绕中心事件从不同角度展开叙述描写 的手法。学习设计

广告(抓住 特点)。《 春酒 》(记 叙性散文)

学习本文细致、深入观察、体味生活、从平凡生活中提炼生动材料,学习本文呢在叙述 中寓感情的手法。20 《俗世奇 人 》(传奇小

说)

理解勤学苦练出高艺的道理。学习本文紧扣 人物特点、抓住人物生动细节刻画人物个性 的手法。学习本文 “ 看似平淡实奇崛 ” 的语 言特色。综 合 性 练习观察生活,了解当地风俗、熟悉各种

人物,并记述一个有鲜明个性或特色 的人物。

刘克庄 《 贺新郎 》(端午): “ “ “ “ 深院榴花吐 深院榴花吐 深院榴花吐 深院榴花吐。。画帘开 画帘开 画帘开 画帘开,,綀衣纨扇 綀衣纨扇 綀衣纨扇 綀衣纨扇,,午风清暑 午风清暑 午风清暑 午风清暑。。儿女纷纷 儿女纷纷 儿女纷纷 儿女纷纷

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 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 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 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

溪雨急,浪花舞。溪雨急,浪花舞。溪雨急,浪花舞。溪雨急,浪花舞。灵均标致高如许!忆平生,既纫兰佩,更怀椒糈。谁信骚 灵均标致高如许!忆平生,既纫兰佩,更怀椒糈。谁信骚 灵均标致高如许!忆平生,既纫兰佩,更怀椒糈。谁信骚 灵均标致高如许!忆平生,既纫兰佩,更怀椒糈。谁信骚

魂千载后 魂千载后 魂千载后 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 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 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 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把似而今醒到了 把似而今醒到了 把似而今醒到了 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 料当年醉死差无苦 料当年醉死差无苦 料当年醉死差无苦。。

聊一笑,吊千古 聊一笑,吊千古 聊一笑,吊千古 聊一笑,吊千古。。” ” ” ”八年级(下)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

(五)单 元 目 标

人文目标 认知目标 课 文 教 学 重 点 练习第 五 单

本单元是古 诗文单元,了 解、学习古代 诗文名篇,从 具体作品中 感受中国文 化,学习继承 优良的民族 传统。

背诵或熟读 美文佳篇,了 解和熟悉常 见的文言字、词、句式,学习和运用至 今仍有生命 力的古代词 语。《与朱元思 书 》(书信体骈

文)

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色,了解 “ 骈文 ” 的特点,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奇山 异水)描写和简练隽永的语言(特别是 对偶句)。《五柳先生

传 》(传记散文)

理解本文传主在特定环境下表现出来 的不慕富贵、自甘落寞、洒脱自然的性 格特征。了解陶渊明及他的田园诗。23 《 马说 》(杂 文)

理解 “ 伯乐相马 ” 的含义,学习本文形 象说理、寓言寄意的特点。重点掌握 “ 其 ”(代词、语气词)。24 《 送东阳马生 序 》(序文、议 论文)

学习古人克服困难、甘愿清贫、勤奋好 学的精神。学习本文自述亲身经历为依 据说理的方法。背诵。理解文中字、词、句。《 诗词曲五

首》

体会诗、词、曲的不同特色。背诵。读 懂、理解、领会其中的含义(感情、哲 理),了解其表现手法。

综合性练习围绕学过的诗词曲,扩展阅读。王国维 《 人间词话 》 : “ “ “ “ 词之为体 词之为体 词之为体 词之为体,,要眇宜修 要眇宜修 要眇宜修 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 能言诗之所不能言 能言诗之所不能言 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言 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言 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言 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言。。

诗之道广,词之体轻 诗之道广,词之体轻 诗之道广,词之体轻 诗之道广,词之体轻。。” ” ” ”

孙麟趾 《 词迳 》 : “ “ “ “近人作词近人作词近人作词近人作词,,尚端庄者如诗 尚端庄者如诗 尚端庄者如诗 尚端庄者如诗,,尚流利者如曲 尚流利者如曲 尚流利者如曲 尚流利者如曲,,不知词自有界 不知词自有界 不知词自有界 不知词自有界,,越其界限 越其界限 越其界限 越其界限,,即非词 即非词 即非词 即非词。。” ” ” ”

李渔 《 窥词管见 》 : “ “ “ “ 作词之难 作词之难 作词之难 作词之难,,难于上不似诗 难于上不似诗 难于上不似诗 难于上不似诗,,下不类曲 下不类曲 下不类曲 下不类曲,,不淄不磷 不淄不磷 不淄不磷 不淄不磷,,立于二者之中 立于二者之中 立于二者之中 立于二者之中。。” ” ” ” 王又华《古今词论》引 : : : : “ “ “ “ 诗庄词媚,其体元别 诗庄词媚,其体元别 诗庄词媚,其体元别 诗庄词媚,其体元别。。” ” ” ”

王士祯《花草蒙拾 》 : “ “ “ “ 或问诗词曲分界,予曰 或问诗词曲分界,予曰 或问诗词曲分界,予曰 或问诗词曲分界,予曰 : : : : ‘ ‘ ‘ ‘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 ’ ’ ’,,定非香奁诗 定非香奁诗 定非香奁诗 定非香奁诗。。‘ ‘ ‘ ‘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 ’ ’ ’,定非草堂词也,定非草堂词也,定非草堂词也,定非草堂词也。。” ” ” ”八年级(下)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

(六)单 元

目 标

人文目标 认知目标 课 文

教 学 重 点 练习第 六 单 元

了 解 文 章 作 者 及 写 作背景,感 受 中 国 古 代 深 厚 的 文化,领略 祖 国 山 河 美 景。理 解、欣赏、学习古 人 的 高 风 亮 节,学习本 单 元 中 游 记 的 不 同 写 法,背诵或 熟读,理解 文 章 内 在 含义,尤其 是名句。掌 握 文 言 字 词句式。26 《 小石潭 记 》(游记

性散文)

学习本文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记叙、景中 寓情的手法。了解作者及本文写作背景,掌握

“ 为 ” 字的用法(动词、介词)及名词作状语的 特点。比较三 篇游记 散文,学 写一篇 游记散 文。《 岳阳楼 记 》(游记 性散文)

理解和学习古人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 ” 的高尚情操。学习本文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的写法和有总有分、对比中生发感 慨的构思。体会其中写景的佳句。28 《 醉翁亭 记 》(游记

性散文)

体会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 “ 与民同乐 ” 的政治理

想。学习本文围绕 “ 乐 ” 字、以游踪顺序及四季 早晚不同景色构思安排文章的特点。体会和背诵 文中对偶、排比佳句,掌握 “ 也 ” 字的用法。29 《 满井游 记 》(游记

性散文)

学习本文紧扣时令特点、从主观感受出发写景的 手法,学习本文用比喻写景的写法。归纳掌握 “ 之 ” 字的用法。30 《 诗五

首》

了解诗人情况及诗歌的创作背景,体会诗歌中的 不同思想感情,领会不同风格的诗歌,掌握诗歌 中运用的不同抒情手法,特别是体会其中的名 句、佳句的含义及写作特色。写一篇 诗歌评 析鉴赏 短文。综合性练

介绍对联常识,收集对联,学习对对子、写对联。课外拓展阅读:导读《西游记 》。书法欣赏。

本册选入古体诗词曲 21 首,不同时代、不同体式、不同风格。

游记与游记性散文 : 游记是以记叙游览地的风光景物为主的散文,我国最早的游记当推 南北朝时郦道元的 《 水经注 》 及杨衒之的 《 洛阳伽蓝记 》,早期游记以客观记叙为主,很少融合

个人情感。至唐代柳宗元的 《 永州八记 》,由于柳宗元遭到贬谪,借游记抒发其个人忧愤,遂形

成记叙客观景物与抒发个人情感的结合,习惯上人们把后一类称为游记性散文。另有一类更客

观介绍风光景点的文章,则又可归之于说明文。九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

(一)九年级是初中的最后阶段,继续学好记叙文、说明文外,重点学好议论文,并 全面复习归纳各种知识,进一步培养、提高语文的各种能力,拓宽语文眼界。单 元

目 标

人文目标 认知目标 课 文 教 学 重 点 练习第 一

单 元

热爱、观察 大 自 然 万 物,感受大 自 然 的 魅 力,领 会 “ 天 人 合 一 ” 的 境 界。学习课 文 从 自 然 中 获取灵感,丰 富 自 己 的 心 灵 世 界,从大自 然 中 摄 取 题材,寓以 情感,写好 丰 富 多 彩 的文章。《沁园春 ·

雪 》(词)

进一步了解 “ 词 ” 的特点,体会词中写景、抒情 的特点,背诵、理解其中的名句。课外扩展阅读 毛泽东诗词。2 《 雨说 》(诗 歌)

领会诗歌中 “ 雨 ” 的象征意义及赋予的深沉内涵,理解和体会诗中 “ 雨 ” 与 “ 孩子 ” 之间关系的象 征意义。深入学习诗中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 法。《星星变奏

曲 》(诗歌)

理解和品味诗歌中 “ 星星 ” 的形象(一种以爱为 中心的和谐、自由、温馨的意境),体会和学习诗歌中运用丰富想象、联想及塑造一系列形象在 表现中心情感的手法。《外国诗两 首》

了解济慈、叶赛宁两位外国诗人。体会和感悟诗 歌中描绘的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和和谐境界,掌 握诗歌通过形象寄寓表达情感的特点。综合性

练习

观察、体验大自然,并从中寻找、提炼要表达的 情感及寄寓的景物,写一篇散文或诗歌,并相互 交流。

关于 “ 雨 ” 的诗词:

杜甫《春夜喜雨 》 :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 :

“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蒋捷《虞美人 · 听雨 》 :

“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梁启超《太平洋遇雨 》 : “ 一雨纵横亘二洲,浪淘天地入东流。却余人物淘难尽,又挟风雷作远游。”九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

(二)单 元 目 标

人文目标 认知目标 课 文 教 学 重 点 练习第 二 单

进 一 步 引 导 学 生 正 确、现实地 对待理想、人生,确立 好 自 己 的 人生坐标,走 好 人 生 之路。联系 自己,敞开 心灵,正确 对 待 和 处 理 心 灵 上 的 疙 瘩 和 矛盾。理 解 议 论 文的特点、要素,学习和 掌 握 确 立 和 围 绕 中心论点、选 择 好 论 据、有条理 地论述、证 明 的 过 程 和方法。掌 握 演 讲 稿 的 特 点 和 写法。《敬业和乐 业 》(演讲议

论文)

培养学生从小确立敬业、乐业的精神,走上社 会后能立足本职、热爱事业,为国家、社会作 出贡献。学习本文围绕中心,引用事实、道理 等论据,逐层深入论证的方法。了解演讲稿的 特点。《纪念伏尔 泰逝世一百

周年的演说 》(演讲议论 文)

了解伏尔泰和雨果两位伟人。理解雨果在文中 对伏尔泰反对专制暴君、主张开明政治、强调 自由平等的人道主义思想的高度评价(中心论 点)及剖析他身后正(祝福和赞扬)、反(诅 咒)不同评价的实质(论据)。体会文中激情 洋溢的浪漫主义风格。7 《傅雷家书 两则 》(书信

体议论文)

体会和理解傅雷作为父亲对儿子的企盼、教 诲、引导,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路上的消沉 和挫折,培养战胜困难、顽强前进的信心。读 懂和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和深沉的情感。写一封

书信,内 容围绕 谈人生,以议论 为主。《致女儿的 信 》(书信体

议论文)

体会和理解文中的爱情观,引导学生正确对待 爱情,讨论什么是爱情(相互爱抚、尊重 —— 共同创造生活、世界 —— 精神心灵的追求三个 层次)。学习本文形象说理的手法。

综合性练习演讲比赛,要求每人准备演讲稿,内容为 “ 笑 对失败 ”、“ 善待他人 ”、“ 竞争与合作 ”、“ 爱情 是什么 ” 等。

苏轼《蝶恋花 》 :

“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来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秦观《鹊桥仙 》 :

“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九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

(三)单

元 目 标

人文目标 认知目标 课 文 教 学 重 点 练习第

三 单 元

通 过 小 说 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正 确 认 识 社 会 的 多 重 性 和 复 杂性,为走 上社会、适 应 社 会 作 好 心 理 准 备。

继 续 深 入 认 识 小 说 体裁特点,读懂课文,在 引 导 学 生 总 结 和 掌 从 要 分 握 小 素 析 如 说 着 不 何 三 手 同

风 格 小 说 的 思 想 内 容 人 物 的 基本方法。9 《故乡》

理解课文中 “ 故乡 ” 的含义及小说的主题,理解关于 “ 路 ” 的议论。分析小说人物、景 物描写对表达小说主题的作用。10 《孤独之

旅》

理解和体会小说主人公走过的艰难的人生 之路和心理历程,确立面对艰难困苦努力奋 斗、走好人生路的信心。分析本文环境、人 物心理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 的作用。《 我的叔叔

于勒》

理解和体会社会伦理道德价值观在社会人

与人之间关系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正确处理 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人

物、中心事件的发展过程安排小说情节结构 的特点和心理描写的作用。《心声 》 分析和讨论小说中的现象,懂得阅读、学习、欣赏文学作品要带有真情体验的道理,分析 和体会本文将主人公经历与 “ 万卡写信 ” 巧 妙联结反映社会现实的构思特点。综 合 性 练习

(1)收集关于珍惜青春年华、不虚度美好 时光的资料,开展讨论活动,写出有关文章。(2)课外拓展阅读分析小说。

鲁迅论短篇小说 : “ “ “ “ 在巍峨灿烂的巨大的纪念碑底文学之旁 在巍峨灿烂的巨大的纪念碑底文学之旁 在巍峨灿烂的巨大的纪念碑底文学之旁 在巍峨灿烂的巨大的纪念碑底文学之旁,,短篇小说也依然有 短篇小说也依然有 短篇小说也依然有 短篇小说也依然有

着存在的充足的权利 着存在的充足的权利 着存在的充足的权利 着存在的充足的权利。。不但巨细高低 不但巨细高低 不但巨细高低 不但巨细高低,,相依为命 相依为命 相依为命 相依为命,,也譬如身入大伽蓝中 也譬如身入大伽蓝中 也譬如身入大伽蓝中 也譬如身入大伽蓝中,,但见全体 但见全体 但见全体 但见全体

非常宏丽,眩人眼睛,令观者心神飞越,而细看一一雕栏一画础,虽然细小,所得 非常宏丽,眩人眼睛,令观者心神飞越,而细看一一雕栏一画础,虽然细小,所得 非常宏丽,眩人眼睛,令观者心神飞越,而细看一一雕栏一画础,虽然细小,所得 非常宏丽,眩人眼睛,令观者心神飞越,而细看一一雕栏一画础,虽然细小,所得

却更为分明,再以此推及全体,感受遂愈加切实,因此那些终于为人所注重了 却更为分明,再以此推及全体,感受遂愈加切实,因此那些终于为人所注重了 却更为分明,再以此推及全体,感受遂愈加切实,因此那些终于为人所注重了 却更为分明,再以此推及全体,感受遂愈加切实,因此那些终于为人所注重了。。” ” ” ”

(《 〈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小引 》)九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

(四)单 元

目 标

人文目标 认知目标 课 文 教 学 重 点 练习第 四 单

引导、培养 学 生 脚 踏 实地、实事 求 是 的 科 学 精 神 和 大胆设想、勇 于 探 索 的 神习础 创。,造 精 认真学 打好基 敢于创

新。

继 续 学习和 掌 握 议 论文知识,能 根 据 议 论 文 知 识 分 析 不 同 文 章 中 的 论点、论据 和 论 证 方 法,理解议 论 文 的 严 密 逻 辑 和 思辩特点。13 《 事物的 正 确答 案

不止一个 》

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突破前人囿说的创新精 神与脚踏实地、严密求证的精神。学习和掌握本 文围绕论题、逐层深入论述、归纳论点的构思和 论证方法。掌握设问的特点、作用及运用。写一篇 议论文,要求确 立好论 点、选择 好论据 和论证 方法。14 《 应有格 物 致知 的 精神》

引导和培养学生在学好扎实理论知识的同时重

视实践、重视动手能力培养的科学实证精神。学习和分析本文以个人亲身经历、经验为论据,从 反面落笔推出正确论点的构思和论证方法。15 《 短文两 篇》

了解和懂得读书对个人素养提高的重要作用,掌 握正确的阅读观点和阅读方法(阅读内容的选 择,不同书籍、不同用途的不同阅读方法等)。了解两文围绕论题随笔式议论的特点,理解和背 诵文中警句和名言。16 《 中国人 失 掉自 信 力 了 吗 》

(杂文)

懂得文章中 “ 中国人 ” 的深沉历史含义,向中华 民族历史上的 “ 脊梁 ” 学习,继承优良的民族美 德和传统,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学习、分 析本文从剖析表面事实、现象入手,逐层揭示事 物本质的论证过程和方法,理解文中的深义。综合性练

介绍读书方法,引导学生正确阅读(内容选择和

精读、略读等方法的掌握)。

议论文在我国有很久的历史,先秦诸子散文就是议论文。《 文心雕龙 · 论说 》 专门论述了议

论文的特点和要求 : “ “ “ “ 原夫论之为体 原夫论之为体 原夫论之为体 原夫论之为体,,所以辨正然否 所以辨正然否 所以辨正然否 所以辨正然否,,穷于有数 穷于有数 穷于有数 穷于有数,,追于无形 追于无形 追于无形 追于无形,,钻坚求通 钻坚求通 钻坚求通 钻坚求通,,钩深取 钩深取 钩深取 钩深取 极 极 极 极,,乃百虑之筌蹄 乃百虑之筌蹄 乃百虑之筌蹄 乃百虑之筌蹄,,万事之权衡也 万事之权衡也 万事之权衡也 万事之权衡也。。„„„„„„„„ 其义贵圆通 其义贵圆通 其义贵圆通 其义贵圆通,,辞忌枝碎 辞忌枝碎 辞忌枝碎 辞忌枝碎。。„„„„„„„„ 是以论如析薪 是以论如析薪 是以论如析薪 是以论如析薪,,贵能破理 贵能破理 贵能破理 贵能破理。。” 古代文体中有论(《 过秦论 》)、说(《 马说 》)、议(《 毁庙议 》)、辩(《 讳辩 》)、驳(《 驳复仇议 》)、原(《 原道 》)、解(《 进学解 》)等议论文体。

议论文有论题(论述的问题)、论点(对论题赞成或反对的观点)、论据(证明论点的依据)、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九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

(五)单 元

目 标

人文目标 认知目标 课 文 教 学 重 点 练习第 五 单 元

培养学生 阅读古代 小说的兴 趣 和习惯,通过 小说认识 历史,认 识社会,借 古 知 今,了 解 我 国 古 代 小 说 的发展概,熟 悉 著 名 的 古 典 小 说,学会阅 读 和 分 析 古 典 小 说 的 基 本 思 路和方法。提 高 学 生 的 文 化 品

位。《 智取生辰 纲》

阅读名著《水浒传 》,从整体上了解该书的思想 内容和艺术特色。了解课文节选部分按照中心事 件发展、从杨志一方与晁盖一方两条线索明暗交 叉写来的结构特点。分析主要人物杨志的性格特 点和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1、写一 篇阅读 古典小 说的评 论; 2、了解 调查报 告的文 体特点、写法,组 织一次

调查,写 一篇调 查报告。18 《杨修之 死》

阅读名著《三国演义 》,从整体上了解该书的思 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选文中杨修与曹操两个 人物的性格特点及杨修之死的原因(实质与表 面)。分析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特点。19 《范进中 举》

阅读名著《儒林外史 》,从整体上了解该书的思 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和掌握范进悲剧的根本 原因及作者的批判意义。理解和分析小说喜中有 悲、讽刺、对比等特色。20 《香菱学

诗》

阅读名著《红楼梦 》,从整体上了解该书的思想 内容和艺术特色。理解小说选段中通过黛玉、香 菱之口表达的诗歌艺术主张与欣赏标准。从香菱 读诗、学诗的过程中体会如何写作、评价诗歌的 方法。

综 合 性 练

收集关于 “ 金钱 ” 的故事、评论、诗词等资料,讨论如何正确对待 “ 金钱 ”。1、我国古代小说的概况 : 古人小说的概念与今天不同,是把 “ 街谈巷议 ”、“ 道听途说 ” 的东西作为 “ 小 说 ”,与 “ 大道 ” 相对,所以,古代小说以希奇古怪的内容为主,另外,小说被认为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最早的

小说是魏晋时的志怪小说(以 《 搜神记 》 为代表)和志人小说(以 《 世说新语 》 为代表),到唐代发展为 “ 传奇 ”,这形成了文言小说的一条线索(又叫笔记体小说)。到宋代出现了 “ 话本 ”(说故事的文字本子,即白话短篇小

说),发展至元末明初,出现 “ 章回体 ” 长篇白话小说和 “ 拟话本 ” 的白话短篇小说。、我国古代科举考试 : 古代科举考试分四级,首先是县(府)试,考中的为秀才(又称诸生,未中的为

“ 童生 ”)。秀才有资格参加省试(乡试),考中的称 “ 会元 ”(举人),第一名为 “ 解元 ”。举人有资格参加会试

(京试),考中的称进士(贡士)。进士的前三名参加皇帝主持的殿试,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

为探花。考中进士又叫 “ 及第 ”,未中叫 “ 落第 ”。九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

(六)单

元 目 标

人文目标 认知目标 课 文 教 学 重 点 练习第 六 单 元 史 传 文 通过史传 散文的学习,增长 历 史 知 识,学习历史人物 身上的优 良品质。了 解 史 传 散文,分析 理 解 文 章 的 思 想 内 容 和 艺 术 特色,能掌 握 常 见 的 文 言 字 词 和句式。21 《陈涉世

家》

了解《史记 》(纪传体史书)和司马迁及本文的

历史意义。分析本文围绕起义发生、发展过程叙 述的特点,掌握文中判断句、被动句、使动句、意动句的运用,掌握字词,重点 “ 为 ” 字的运用。翻译或 扩写其 中一篇 史传散

文。《 唐雎不辱 使命》

了解《战国策》一书(国别体史书)。学习古人 不畏强暴、维护国家尊严的独立人格与爱国精 神。掌握本文中常见的文言字词和句式,了解文 章中的历史典故,重点掌握语气助词。《隆中对 》

了解 《 三国志 》 一书(与 《 三国演义 》 的区别)熟悉 “ 三顾茅庐 ” 的故事和诸葛亮在文章中表达

。的战略思想和方针。掌握本文的文言字词、句式,重点了解宾语前置 “ 时人莫之许也 ”。24 《出师表 》(议论文)

了解 “ 表 ” 的文体特点,学习诸葛亮忠于事业、鞠躬尽瘁的精神。学习和掌握本文字词,尤其是 大量至今尚在运用而又古今异义的字词。熟读本 文中的对偶佳句。25 《词五首 》

体会词的特点(与诗、曲比较),了解五位词人 的情况,阅读、理解、背诵,分析不同内容的不 同表达方法,体会不同的风格。

综合性练习

课外拓展阅读,选择自己喜欢的诗人、词人或其 他古人,收集他们的资料,写一篇介绍评论文章,讨论交流。

陆游《书愤 》 : “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被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世》一表真名世,千秋谁堪伯仲间。” 《病起书怀 》 : “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九年级(下)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

(一)单 元

目 标

人文目标 认知目标 课 文 教 学 重 点 练习第 一 单 元

6.教材学习目标 篇六

一堂完整的高质量的语文课,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呢?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一堂可亟待完成的任务,也可说是一堂课的上课目的。根据三个目标维度系统,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每项的目标中,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些内容合起来加于制定,用上这样的一些动词:感受、理清、揣摩、了解、领悟、培养、理解、体会、体味、学习、品味、积累、把握、引导、激发、认识、感悟、感知、熟读、体验、识记、表现等词语。

这些词语也可以作如下分类:

字词方面:识记重点词语、重点字词、品位关键词语、积累文言词语、句子方面: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揣摩体味相关语句、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品味作品清新朴实的语言、积累有关诗词、品味揣摩抒情性语言、赏析文中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的精彩语言、品味文中平淡自然而又具韵味的语言特色、品味京味语言、整篇的方面:

1、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题、理清思路和线索、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复述课文内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感受并理解文章的观点、理解文章内容、2、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崇高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体会爱心献给他人的美好情感、理解作者的感情、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美好理想和敢于同困难作斗争、勇于拼搏的精神、培养乐观精神、培养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提高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思想、理解文中包含的哲理、理解文中深刻哲理、增强爱护自然的意识、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感情、探寻并领略民族风情、热爱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体味民族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关注、激发热爱祖国博大文化的感情,促使他们自觉地注意周围的艺术文化、体会作者思乡的情感、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丰富精神世界,获得思想的启迪、体会作者由观赏自然景物而引发的内心感触、了解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经历,激励学生发愤读书,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学习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态度、体会诗歌的音乐美和意境美、感受中华诗词文化的辉煌灿烂,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会母亲的宽容、善良、温顺、刚气的品格、感悟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能力方面:

1、听。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养成良好地倾听习惯、并能听出人家画中有话的“言外之意”等;

2、说。培养学生复述故事内容的能力、能根据老师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的能力、能口齿清楚普通话流利地说话等;

3、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研读、熟读课文、通过多种形式反复诵读、速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深情地朗读文章、配乐朗读、默读课文、熟练地背诵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文、反复诵读、比较阅读、复述课文的大

意、谈谈自己对事情的理解等;

4、写。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表现人物高贵品质的写作方法、学习细腻描述人物言行的写法、学习细节描写的手法、体会肖像描写的作用、学习象征手法、理解象征、烘托、对比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通过模仿写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了解对比反问的作用、学习对比和运用数据的说明方法,体会他们的作用、比较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体会学习作者有所侧重的描写方法、领悟作者高超的组织材料的写作思路,能将内容较多的东西有序地组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了解传记与自传的基本特点、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学习对自然景物入微地观察、细致描摹的能力、能用白描手法借助修辞手法来表现等;以上就是体现新课标三个维度的体现,每一点均可以从属于这三点的,可以套用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的把握

我认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应该是一篇文章教学的“灵魂”。只有很好地把握住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那么一篇文章的教学也就水到渠成了,很多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了。那么如何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呢?我认为有以下的几个方面:

一般来说主要抓住了文章的中心和主题,也就提纲挈领地把握了重点与难点了,一般是这样的文章的内容、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写作手法、语言特点等诸多领域。

具体有以下的这些目标确定为重、难点:

1、小说部分(叙事性散文):(无非体现在内容,思想感情、人物形象和表现手法、个性化的小说语言等几个领域)认识和分析小说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所起的重要作用;仔细品味小说的语言特色;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细腻的心理描写;探索小说的主题;分析人物的性格,学会赏析心理描写及映衬手法;通过分析了解肖像描写、动描写和语言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揣摩小说独特的语言魅力;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探究小说的思想意义,理解课文的主题,揣摩小说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和细节描写的作用;感受小说主人公顽强的求生意识和钢铁般的意志;体会小说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体会小说浓厚的象征意味;通过概述内容和分析人物形象,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深入体会文章所蕴涵的思想感情,感悟旧社会劳动妇女身上所折射出的朴素的人性美;赏析课文,体会文章中精彩的人物描写;领会文章中运用铺垫烘托来凸现中心事件的写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一般性散文:(无非体现在内容,思想感情、写景状物的方法,对比的手法,模拟语言的写法等)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用课文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体会至亲感情,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体会真情与友谊情谊,感知本文的人情美、风情美,从欢快活泼的写人、叙事,绘景中领悟作者对童年自由生活的留恋之情,探究本文主要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的阳刚之美,感受铿锵有力、富有节奏的语言,理解排比、反复修辞在文章中的作用,品读场面描写,探究文句的深意,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文章描写细腻、诗意浓郁,哲理深刻的风格、品味文章的语言,培养阅读、鉴赏作品的能力,观察人性亮点的失落,探究人与自然界其他生物和谐共处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朗读兴趣,重视精彩语段的积累、仿写,品味语言,理解寓意,领会作者在对南北不同景物的描绘中寄予的精神追求,从而感

悟人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诗歌部分(古诗,现代诗,外国诗)(无非体现在诗歌的内容,语言、和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等领域)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这些诗歌,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情意,领悟诗歌的意境,比较阅读,了解诗歌所运用的象征手法,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谨慎地面对人生的选择,通过诗歌的学习,鼓励学生培养追求自由的精神,鄙夷庸俗,保持高尚独立的人格,培养学生通过鉴别关键语句,理清思路,整体把握的能力,诵读品味诗歌,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欣赏诗歌的形象,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提高朗读能力,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对苦难中的祖国挚爱的情怀,赏析诗歌,体会诗人的爱国、爱家思乡的感情,学习诗歌化抽象的情感为具体形象,品味诗歌的节奏美和音乐美,正确处理朗读的节奏和重音,鉴赏诗歌,领会诗人独特的艺术构思和生动的描摹手法,体会诗人借助具体事物来表达感情,用形象说话的艺术特色,从外国文学中汲取精神和艺术营养,拓展自己的视野,加深文化积淀;

4、戏剧部分(无非体现在剧情的把握和戏剧冲突和剧本的语言美,手法美,分析剧本中的人物形象,人物的思想感情)

5、议论文部分(无非体现在文章主题内容即论点,论证和论据等,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怎样一步步地驳斥对方的论点,同时阐明自己的观点,学习课文的论证方法,感悟作者对自然科学的认识,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反思,学习课文的论证方式及其作用,论证方法及其作用,采用问题导读式,学习本文,要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课文的内容,着重分析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学生找出对方的论据,对方论据的不能证明作者的观点,多诵读,品味其思想内涵以及作者遣词造句的能力;

6、说明文部分(无非体现在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内容、说明文的语言特点)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简明、生动的特点,详略得当的写法、掌握文章按照空间顺序有条理说明的方法,并体会方位词语的准确性,体会小品文生动的语言及引用古诗词的妙处,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丰富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激起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学会文章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增强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钻研科学的精神,探究重要的句子,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培养赏析语言的能力;

7、古文部分(古文的字词积累、课文内容的把握、有感情地熟读课文并背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等)品味写景妙句、了解托物言的写法、积累文言知识、感悟文章,把握文章主旨、通过对精彩语段的品读,感受大自然的美,提升对美的鉴赏能力、学习对自然景物细微观察、限制描摹的能力、品味优美的语言,理解本文精髓的思想内容,正确理解文意,反复诵读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理解作者的写法、感受作者的情怀等。

初中语文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面对和进行的工作,而能否正确的确定教学的重、难点是高效率语文教学的前提,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和关键。但我们发现,在日常教学设计时往往有许多教师不能正确地确定教学的重、难点,究其原因主要是对教学重难点的意义和特征把握不准,缺乏一些确定重难点的方法所致。为此,本文就教学重难点的含义、特征以及确定方法作些讨论。

一、所谓的教学重难点

要想突破初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我们首先必须搞清楚何为“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简称重点)是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是课堂教学中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教学的重心所在。教学重点是针对教材中的学科知识系统、文化教育功能和学生的学习需要而言的。因此,它包含重点知识和具有深刻教育性的学科内容。教学难点(简称为难点)是指教材中一些综合性较强、时空跨越较大、变化较为复杂的内容,使学生一时难以接受和理解,而这些内容往往非一节课所能完成,这些问题讲好了,可以循序渐进地完成教学任务,讲不好则成为生硬的说教。因此这类内容在教材处理和教学方法选择上都是难点。难点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该知识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缺乏相应的感性知识;二是该知识较为抽象,学生难于理解;三是该知识包含多个知识点,知识点过于集中;四是该知识与旧知识联系不大或旧知识掌握不牢或因大多数学生对与之联系的旧知识遗忘所致

二、教学重、难点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重点和难点具有不同的性质。难点具有暂时性和相对性。难点内容一旦经过教学被学生理解和解决了,难点就不复存在了,这就是难点的暂时性。同一知识与方法对一些学生(一般学校)可能是难点,而对另一些学生(重点学校)就可能不是难点,这就是难点的相对性。而重点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长期性(只有少数的课时重点具有暂时性,如暂时重点)。它并不因为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就退避三舍,而是在一定的教学阶段它会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这是由于重点内容大多都是在知识系统中和育人功能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所致。如,初中语文的阅读方法,字词句积累等就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它是一直贯穿于整个初中语文教学始终的教学重点。

三、重难点的突破

1.备课时,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情况,对可能出现的教学中难点做出判断,并采取有效措施。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做出预见,预见学生在接受新知时的困难、产生的问题,以便对症下药。避免教学中的主观主义和盲目性,切实做好理论联系实际。从而确定好自己的课堂教学科学切合实际的静态和动态重点难点。从教育学的活动要求来看,培养学生能力,掌握学习方法是教学重点难点;从情感教育和品德养成来看,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教学难点。总之,老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根据教学目标,恰当地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确立为教学重点难点。

2.教参上的教学重难点是相对不变的,但教学实践中的重难点是时时变化的,变化的依据是学生实际情况和认知规律。所以在“备教材”时也要“备学生”。教材是固定的,学生是能动的,只有动静结合,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在实践过程当中也有很多的体会,就是我们进行教学重难点的分析,实际上需要思考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成人的思维和学生的思维还是有区别的,比如我们教材上确定的重点,这是按照整个课程的编写规律来写的,这个应该突出,但是如果我们在确定难点的时候,就应该不能够完全看教参上写的内容,因为现在学生思想变化实际比较丰富,可能我们觉得是重点的内容他不认为是重点,或者咱们认为是重点的内容,他可能觉得这个问题我早就听明白了。我们面对的教育对像是学生,所以有时候我们也得扮演学生的角色,尤其是进行学情分析的时候,进行一些学习重难点挖掘的时候,我们就得把自己的心态转变成学生的心态,换位来思考,所以说真正作为老师来讲,要做到这一点是比较难的,这也是整个新课程课改变化过程中,我们所感受到的一种非常大的变化,就是老师实际上有更多的自主权了,他的空间在拓展,但是对于老师要求的难度越来越提升。3.直奔重点,辐射全文,整体升华。

上课时,老师要引导学生直奔重点,辐射全文。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以后,引导学生直奔重点,明确主旨,牵一发而动全身。由整体感知出发,再联系上下文读书。培养学生养成读书时善于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章的良好习惯,掌握阅读方法。4.将信息技术作为推动力。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语文教学需要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更丰富的教学内容,或者说需要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传统的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口授来反复说明阐述文章的重难点,但常常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而多媒体课件比语言更有说明力和真切感,它能化静为动,化大为小,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将事物很形象的表现出来。因此,运用恰当就可以轻而易举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优化教学过程,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生动活泼,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这篇课文中,对于课文所描绘的圆明园这一园林瑰宝、建筑精华,学生较难体会,对于英、法联军毁灭圆明园的罪行,也难以理解和想像。如何解决这二方面的问题呢?教学时,我借助图片、录音、影视等合而为一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张开想像的翅膀,强化了学生对圆明园毁灭前所产生的一美一惨、一爱一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从而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其次,借影视想象。主要是让学生看看侵略军怎样抢掠、毁坏这座艺术殿堂的电影片断,加深对侵略者野蛮、强盗行径的认识,内心升腾起无比的仇恨,从而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情感。这样,可以化无声为有声,化无形为有形,化静态为动态,使学生更具体形象地感知教材,显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使学生的感情行到了升华。

7.浅谈高校教材选用目标管理 篇七

一、高校教材选用的特点

1、多科性

高校具有多学科的特征, 一般说来, 高校的学科数量少则十几个, 多则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现代科学的分化与综合的双重变化结果, 体现在高校就是学科与专业的迅速扩张, 边缘、交叉等新兴学科的不断涌现。学科与专业发展的新特征也直接影响高校教材选用, 一方面是促成教材选用总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另一方面是导致教材选用结构的复杂性与多科性。

2、多样性

高校教学实践活动是一个涉及面广、涉及内容复杂的系统工程, 所以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材的选用具有多样性。

3、广布性

高校具有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等三大功能, 其中教育教学功能是高校的最重要功能。从高校的职能部门设置来看, 教务部门直接管理教学活动, 其他教学单位直接肩负教育教学的职能, 尤其是高校综合部门都要树立“教学中心地位”的思想。这样就导致了高校教材选用并非只与教务部门有关, 而是与教学单位息息相关。也就是说高校教材选用具有广泛分布的特征, 即广布性。

4、层次性

高校的教学实践活动实行的是分级管理体制, 以教务部门为主体的学校职能部门通过制订规章制度、强化科学管理, 实现对全校教学实践活动的监控;教学单位则是教学实践活动的直接执行者, 负责

组织全部的教学实践活动。加强高校教学单位教材建设, 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教材选用目标管理的原则

根据教材选用的特点和其规律, 教材选用目标管理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择优选用原则。优先选用国家及省部级获奖及优秀教材、国家规划教材、近年出版的高质量的新教材。凡用于本科课程教学的教材, 尤其是全校公共课、学科基础课教材应为公开出版物。

(1) 思想性:政治思想观点正确, 没有政策性错误;

(2) 科学性:概念的阐释、原理的论证、公式的推导、定理定义的叙述、数据的引用、现象的描述等必须准确;教材内容既要反映学科的最新成就及其发展趋势, 又要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 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

(3) 基础性:以课程功能为依据, 系统反映本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内容详略得当, 主次分明, 各部分之间紧密配合;

(4) 适应性:与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智能的现代教育思想相适应, 与培养对象的实际需要相适应;

(5) 配套性:课程教学使用的教材、教学大纲、教学参考书、案例材料等要尽量形成体系、配套。

2、减轻学生负担原则。学生按教材折扣价格购买教材。坚持每门课程选用一种教材, 并应具有相对稳定性。

3、集体选用原则。组织主讲教师研究讨论,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要求推荐适用教材。

4、鼓励相关专业根据教学需要开展双语教学, 积极选用先进、适用、优秀的外文原版教材。

三、教材选用程序

1、由教研组对相应的课程推荐适用的教材, 报教学单位教材建设委员会。

2、教学单位教材建设委员会对推荐的教材按照教材选用的原则, 逐一进行审核, 报学校教材建设委员会审批及备案。

3、确因教学需要而变更教材的, 须经开课单位教材建设委员会审查同意。

4、高水平自编教材的选用, 凡是列入本校规划建设的教材, 可由个人提出申请, 教学单位审核, 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批准选用。

四、教材选用的质量管理

1、列入选用计划的教材, 教师不得随意更换。

2、对于某些课程有优秀教材而未选用的, 必须由教研组书面说明理由, 理由不充分的, 必须选用优秀教材。

3、学校教材质量管理部门对教材质量进行评估, 以便促进教材选用质量的提高。对于评估结果较差、不适合学校教学需要的教材, 教材质量管理部门应及时向有教学单位教材建设委员会通报情况, 以便进行合理变更。

4、为保证教材质量, 不允许教师个人直接向学生出售包销教材或未经学校批准列入选用计划的教材。

五、加强队伍建设, 提高管理水平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文化的进步, 教材的种类越来越多, 工作量也越来越大, 对教材建设和管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材建设与管理工作队伍尤为重要。教材管理队伍的建设, 是搞好教材工作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 是提高教学质量、稳定教学秩序, 完成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 是进行科学化和现代化管理的基础和保证。教材管理工作者必须对教材选用的各个环节实行定期检查, 并建立信息反馈制度, 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 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 改进工作方法, 使管理工作不断趋于完善。

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 教材建设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研究教材建设管理创新工作, 提高教材建设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更好地为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摘要:教材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内容改革和创新的重要体现, 本文分析了目前普通高等学校教材选用的特点、原则及程序, 运用目标管理理论加强教材选用的质量管理, 对今后的教材选用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教材选用,目标管理

参考文献

[1]张晓玲:《高校教学档案的特点及其现代化管理对策》, 《煤炭高等教育》, 2005年7月。

[2]李宏、曹红英:《试论教学档案的目标管理》, 《山东电大学报》, 2007年第3期。

8.读懂教材 明确目标 提高实效 篇八

强调“解决问题策略”是苏教版教材的一大特色,从三上便开始安排:三上“综合法”、三下“分析法”、四上“列表法”、四下“画图”、五上“列举”、五下“转化”、六上“假设”、六下“灵活选择策略”。这些策略的教学,将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策略的特色和价值,提高策略运用的意识和水平,最终形成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例1教学用枚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就是把事情发生的各种可能逐个罗列,并用某种形式进行整理,由此得到问题的答案。修订教材对“一一列举”策略的编排比实验教材操作性更强,实验教材在例题方面只有一个板块,层次不明显,在教学时对策略的总结提升作用不大。修订教材例题的教学则是通过五个板块进行,每个板块意图明显,教师要读懂它,才能提高实效。基于以上特点,可以采用如下教学策略。

本课教学总目标:①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②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与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③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

本课的重难点:①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一一列举”策略的要领,体会策略的价值,并使学生能主动运用策略解决问题。②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有序思考,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策略带来的好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整节课分为六个环节教学,每个环节都有一个问题诱发思考。教学线索为“引发问题—构想策略—填表列举—体会方法—感悟策略—拓展运用”。

第一环节:理解题意,引问题。

问题是引发学生探究的动力,不同的问题作用也不尽相同。本课主题图(第94页)的展示与实验教材相比变化颇多。

修订教材的问题是“怎样围面积最大?”,这个问题更贴近实际,更富有挑战性,能诱发学生开展解题活动。因此,第一板块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引出所需解决的问题。

问题1:“根据题中的条件,你能想到什么?”引导学生探究时想到:①用22根1米的栅栏,围一块长方形花圃。②长方形的周长是22米。③长方形的长和宽是整米数。④可以围成多种大小不同的长方形等。

问题:“王大叔要我们帮助他解决什么问题?”诱发学生自主想到:①王大叔想围一个面积最大的长方形。②怎样围长方形面积才最大?③当长多少米,宽多少米时,长方形的面积最大等。明确了问题就有了目标,才会引发学生想办法解决它。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想策略。

问题2: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以自主或合作的形式想策略,首先让学生感到列一个算式来解决这个问题有困难,自然想到用小棒摆或画长方形方式协助解决。①用22根小棒摆或画长方形,你发现了什么?②在摆或画长方形的过程中,你如何解决题意要求?③你是如何发现“怎样围面积最大”?

第三环节:掌握策略,列表格。

在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围绕以上三个问题进行交流互动。对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优化。教师可以按以下方案进行:①让学生谈谈你在依题意的情况下是怎样摆或画的。②让学生在交流中,通过对无序与有序的比较,检查列举的结果。③要把各种情况都列出来,需考虑到是否遗漏,就要把列举的各种情况有序地填在表格上。④列举到哪里结束,为什么?还要考虑到是否重复。⑤观察数据,长方形的长和宽如何变化?它相应的面积又如何变化?⑥通过比较,对结果作出选择。这个板块从无序思考到有序思考,从自主摆画到列表格列举,体现按一定顺序列举的优越性。

第四环节:回顾反思,谈体会。

问题3:“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这是例题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为继续提炼解决问题的策略服务的。多数教师却对这个环节不加重视,往往只满足于获得问题的答案,走走过场。如果不反省自己的学习活动是很难真正形成策略的。修订教材在解决问题策略教学时增加这个板块,是落实“四基”的重要表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反思解题过程谈体会是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通过回顾反思策略的形成过程,感悟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谈到:①怎样理解题目意思?②怎样想策略?③列举的关键是什么?④采用什么方式?⑤小棒怎样有条理地摆?⑥表格怎样有序地填?通过学生的反思不断积累“一一列举”策略的要领,深刻体会“有序、不重复、不遗漏”的重要性,总结解题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环节:回忆旧知,悟策略。

问题4:“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运用列举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这个板块是修订教材的一大亮点,策略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更不是天降之物。让学生自主回忆后将旧知整理如下。

①10的组成与分解。

②12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

③3张数字卡片组成所有的三位数。

通过回忆和感悟,把已有的知识经验纳入“一一列举”策略的体系中,使“一一列举”策略更加厚实。通过回顾性陈述交流,将之前解决问题的策略“化隐为显”,学生经历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回忆也是运用策略的一种形式,在回忆中唤醒更多的列举经验,进一步体会“一一列举”策略的作用和价值。

第六环节:拓展练习,促运用。

问题5:“你会运用‘一一列举策略解决下面问题吗?”让学生在应用中巩固新知解决“练一练”中第2题,检测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在不断应用策略的过程中,丰富自己解决问题的经验。学生独立完成,重点引导他们说策略,如何做到有序思考,不重复、不遗漏?提高应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策略,有助于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走出无从下手的“沼泽地”;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策划的认识、理解与掌握。教师要充分认识策略的意义,进一步在实践中探索学生形成策略的规律,将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提高课堂实效。

上一篇:励志名言短句霸气的句子下一篇:民法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