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育心得(共11篇)
1.高中语文教育心得 篇一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组:刘冬兰
转眼间一个学期又结束了,反思这一学期的语文教学,作一小结,以鞭策自己更好地迎接新一学期的到来。
针对班级中后等学生较多基础较薄弱以及班级语文课上人文性过剩而工具性稍嫌不足的特点,我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有意识地加强了语文的工具性部分的设计,经常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我认为只有语文的基础夯实了,才有能力进行更高层次的追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孩子连走路都不会,就要让他学习跑步,这是不符合孩子成长规律的。语文教学亦然。
语文教学的脚踏实地还体现在日积月累的坚持性上。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是凭小聪明就能学好的科目,必须有着坚持不懈的精神。因此,我要求每位学生都有一本积累本,坚持积累,争取做到厚积薄发。积累还体现在课外阅读上,争取做到每天阅读一篇课外阅读,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对学生而言,最大的快慰莫过于解答试题时能展现出一种从容、敏捷、高效的能力,而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应试倾向最不明显,并不是讲什么考什么,试题内容和教学内容的直接联系表现得最不明显,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对本学科整体素质的考查。题海战术不适合语文学科,靠大量做题难以培养出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中学语文不在深,而在广。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决定了语文综合素质的高低,而现在高中生学习紧张,课下学习的时间主要用于数理化、英语上,根本没有时间去读一些文学作品,甚至可以说学生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更不会静下心来去品味欣赏文学作品,而现在社会读书风气也不乐观,学生接触的东西都很低俗,所以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的缺少也是导致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差的原因之一。鉴于此种情况,对于语文的学习,我认为关键要靠课堂教学,而语文课堂教学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的观念和教学设计上。
当然,语文教学的精华全在课堂上。一节课仅有40分钟,如何调控和把握这个时间,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学以致用,这就需要老师作为引导者应该懂得调控艺术,做到收放自如,开阖有度,寻找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的教学行为,不断学习新课程理论,将理论与
实践相统一,使教学行为上升到理论高度。而我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教师要把课堂40分钟用足用好,争取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是老师的本分,老师要对学生负责。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试题的人文特征越来越突出,对学生的感悟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应的做出改变。我发现在我的课堂教学行为中,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重分析,轻感悟。
“语文”姓“语”,“语”就是语言,学好语言,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品味和感悟。对课文中的精妙的语言,如果教师分析过多,势必限制了学生的思考空间,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去品味、去感悟。比如教学《长亭送别》时,我将大量的时间用在了对这本文主题和离别情感的分析讲解上,结果整堂课上得索然无味,如果下次再教此课,我会将重点放在学生的频度感悟上,让学生通过知识迁移,联想到所学的有关别离的诗文进行对比学习,尽量把时间留给学生。
2、重应用,轻精神。
语文是鉴赏的,也是人文的:语文课堂教学也应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为宗旨,以奠定学生的正确价值取向为根本。适量地进行专题训练与辅导是不可少的,但不能仅仅以考试为中心,以分数为准绳来进行语文教学,更要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比如在教学《促织》篇时,我在完成了文言文教学的字、词、句的重点教学后,然后又进行了拓展,给学生补充了《捕蛇者说》,两篇课文进行对比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暴,同时给予广大劳苦大众同情,甚至发动学生用现代观念来审视课本的内容。
另外,课堂教学不能仅限于课本文本内容的讲解,应重视知识的相关拓展和迁移训练,尤其是语文学科的学习。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作为新教师,我觉得听课非常重要,有助于教师取长补短,听其他老师的课给了我受用不尽的知识和财富,其中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听课让我通过认识他人,审视自己,得到了改变和提高。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学生就像工厂加工的产品,学生的学习质量决定了一个教师教学行为的成败,体现了一个学校的优劣。学生才是教学工作的生命线。针对语文学科,有不少学生的学习观念仍未改变,认为听与不听一个样,考试即使考不了高分但也不会比别人差多少,带着兴趣学的学生并不多,学习观念的落后与偏颇导致学生阅读量太少,知识面太窄,基础知识相当匮乏,出现许多错别字、错用词语现象,一遇到仿写句子等题就束手无策,作文写作立意不新颖,主题不突出,内容太肤浅,有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为老师应负一定的责任,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要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和态度,另外,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和专业水准以及教学艺术,先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起来。
总之,教学问题多多,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水平,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都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认识,及时总结反思,再到实践中去完善提高。
2.高中语文教育心得 篇二
一、重拾朗诵
在现代诗歌散文及古诗文教学中, 朗诵或背诵是教学中很重要的环节。在来到广东实验中学执教之前笔者就教于内地一农村中学, 由于条件限制, 音像资料在语文课堂很少派上用场, 我要么自己朗诵、背诵示范, 要么会让朗诵优秀的同学朗诵, 都能起到较好的课堂效果。初到广东实验中学时, 由于学校现代化设施较为完善, 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学手段被广大师生普遍运用到课堂上。也许是出于对现代教学手段的迷信吧, 在近半年的语文课堂教学中, 我都热衷于使用多媒体, 而摒弃了自己原来擅长的传统手段。当我与学生动情地唱李商隐诗《无题·相见时难》、李煜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背诵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王勃《滕王阁序》、苏轼《赤壁赋》时, 不但自己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 学生也总是报以热烈的掌声, 深深被课堂的气氛感染。我想, 能够较好地把握朗诵、背诵, 也是一个语文老师的魅力所在。
二、重拾板书
笔者初到广东实验中学执教语文时, 发现教学处评教项目中有一条就是该老师能不能熟练使用多媒体及课件进行教学。为此, 我花了不少精力做课件, 力求把教学内容都呈现在PPT中。语文课堂教学也就着课件为依托展开。课堂上, 每到老师讲解或下结论的时候, 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请同学们看投影, PPT有详细的呈现”。老师静默地等着同学们看投影。整堂课下来, 我没有写过板书, 也很少有同学在课堂上做笔记。我老想着展示课件, 同学们也老是盯着投影看结果, 课堂讨论交流冷淡, 总感觉老师与学生都被课件牵着鼻子走了。
带着困惑, 我有幸能够去聆听老省实语文教师的课。经过将近一个学期的听课学习, 我发现这些老教师的语文课有不少共性:老师对教学内容烂熟于胸, 课堂围绕着老师提出的核心问题展开, 虽然投影及PPT也用, 但一般只是在需要呈现辅助教学的资料时才使用。师生们的课堂讨论积极而热烈。学生的见地不凡, 富于个性;老师的点拨巧妙风趣, 发人深省;形成的结论被老师写在黑板上, 粉笔字苍劲有力, 堪称书法上品。老师的板书干净利落地呈现着课堂的思路和重难点, 学生的课堂笔记做得积极而简练。经过这些老教师的进一步点拨, 我也开始重视板书, 重拾板书, 苦练粉笔字, 终于走出了被课件牵制的困境。
板书在备课时就需要精心的设计:在黑板上, 课堂的每个主要环节, 要提纲式的简洁地呈现, 这样有利于学生把握这堂课的主要内容;而师生在课堂要交流的核心问题, 在黑板上要醒目地呈现出来。最后, 师生就核心问题交流的观点与结论则有条理地写在核心问题的下方。这样有利于巩固课堂交流学习的成果, 学生做笔记也更容易。另外, 对于要强调的重难点, 采用红色粉笔写出或做标志, 也能有助于学生对课堂重难点的把握。板书不是越多越好, 把关键词找准, 简洁明了地把课堂内容呈现出来就好。
无论是课堂朗诵、背诵, 还是课堂板书与做笔记, 其实都是注重过程与方法, 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 是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 是有助于语文教学的促进和发展的。
3.试论高中语文《雨巷》学习心得 篇三
关键词:高中语文;雨巷;学习心得
G633.3
我国古代的诗词很多都使用了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花朵也被诗人们当成是情绪的载体,例如,丁香,就是忧愁的代表,给人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绪。在唐代诗人李璟的《浣溪沙》中就有对丁香的无限惆怅描绘。以下对《雨巷》进行学习心得的叙述,了解《雨巷》真正的情感表达。
一、《雨巷》写作背景分析
《雨巷》的作者是戴望舒,并且這首诗也让戴望舒被誉为是“雨巷诗人”,在《雨巷》的表达中蕴含了诗人的内心情绪,其中包含了浓浓的迷茫和痛苦。在1927年的夏季,大革命以失败告终,全国上下都是一种阴郁和恐怖,这种气氛笼罩下,作者戴望舒在朋友家,对现实感到失望,更是迷茫,对未来的道路也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有一丝丝的幻想和希望在舞动,但是和现实情况也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对比。在这样的背景下,《雨巷》诞生了,可以说《雨巷》是作者情绪的产物,更是对当时现实情况的一种描绘。在当时的环境中,《雨巷》也代表着很多仁人志士内心的情绪,苦闷、彷徨、无奈等等情绪充斥着人们的内心,阴沉的雨巷还有独自徘徊的我,还有丁香一样忧郁的姑娘,都是那个时代给人们的印象,也是黑暗环境的表象,戴望舒成为一些人的代表,因此《雨巷》也不仅仅是一代人的爱情诗歌,更是一种对时代和环境的宣泄要素[1]。
二、《雨巷》中的意境表达以及自身感悟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这是《雨巷》中的著名诗句在学习过程中也需要进行更为细致的分析。《雨巷》在意境的描绘上吸收了古人的手法,使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方式,让丁香贯穿全文。从这首诗的学习和品味当中能够感受到在古诗中的要素吸取以及借鉴,但是在意境表达方面,诗人也有自己更加独特的地方,很多古人在使用丁香这个象征物时,都是进行愁绪的展示,但是在《雨巷》中却得到了拟人化,将其幻化成为一个人物,把丁香看成是幽怨的女子,不同时代的诗人,赋予了丁香不同的形象和特点,《雨巷》不同于以往的诗词作品表达,文学气息更加浓厚,另外,这首诗更多的融合了诗人在生活费方面的认识和体验,在想象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情绪加入其中,已经不再是简单地托物言志,而是在生活基础之上的表达和阐述[2]。
《雨巷》中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使用了象征的方式方法,这种方式最开始在法国被使用,更是对人物内心情绪、情感的一种表达,主要展示当时法国的人民以一种颓废的姿态对抗资产阶级,此种方式在五四时期被传入到中国。戴望舒对这种写作手法进行了更好的继承和发扬,《雨巷》当中的油纸伞以及寂寥的小巷,还有丁香姑娘都是在那个时代有自己象征意义的,并不是诗中所出现的事物就是生活中的真实写照和真实反映。在学习《雨巷》的过程中,即使教师不对每一个形象所代表的深层次意义进行阐释,那么我们在学习上也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指向,还有这首诗当中所蕴含的时代意义。诗中具有一定的朦胧感,是当时社会的现实写照,是诗人情绪的表达,在此过程中无论是象征的描写还是清晰化的印象,都能够给读者非常广泛的想象空间,余味深长。戴望舒是象征派的作家,在其作品中更加注重音节的整齐性,有些铿锵有力,有些轻柔温和,也具有非常朦胧的感受,《雨巷》的朦胧感十分明显,这就是象征派的精髓所在。
三、《雨巷》中所包含的悲剧色彩
在《雨巷》当中,此种诗词含有一种非常浓重的悲剧色彩,在文中的“我”就包含重重的心事,满脸忧愁,主人公想说却说不出来,就像是在思想上追求某种东西,但是距离遥远,远不可及。就在这一刻,“她”出现,就是一个具有深深哀愁的姑娘,类似在梦中出现,还是一种不可磨灭的幻觉。“她”消失的如此之快,仿佛一瞬间消失,和作者擦身而过,这种昙花一现的美丽,给人无穷的想象。因此在文中就能够极大的理解诗人那种忧郁感和沧桑感,诗中满是悲剧色彩,那种美丽和妩媚,不会轻易的被人理解,很多文章中都使用悲剧的色彩形式展现主人公的情怀,因此给读者带去更多的思考空间,在气质上还具有一种悲剧感,这一点戴望舒对后来的诗人有非常大的影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学习《雨巷》以后,对戴望舒以及整部作品都有了全新的审视,诗的中的主人公就是诗人自己,并且更是当时社会环境下,诗人具体形象的展示。其中的“我”和“姑娘”可能是作者对自己两种世界的定格,一个是现实生活中,一个是理想世界中。现实生活中的“我”,充满了迷茫和困惑,后者是作者对自己的期望,是理想生活的寄托。这首诗中充满了朦胧感,还具有隐蔽性,虚幻遮蔽了现实,过多的内容需要我们自己去体会和了解。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不仅仅要对习作背景进行分析,还需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情况,对诗中的各种写作手法做探析,这样对透彻的理解文章才具有较大的促进性作用。
参考文献:
[1]施春红.悠扬 朦胧 含蓄——浅析戴望舒《雨巷》诗歌别样的“三美”[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20(4):36-39.
4.高中语文教学心得 篇四
从教以来,对自己所从事的语文教学,还确实没有比较系统深刻地做过思考。趁这次机会,静下心来,做一个梳理,为今后的语文教学提供一个坐标,以供参考。竹每生长一节,都要做一次总结。我想教学也应是如此吧。
以下是我在语文教学上的一些感受:
一,在语文教学中过多地强调了技巧,忽略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
在和学生谈及学习语文的感受时,我发现,学生的观点十分相似。学生往往会说只学会了做题。学习教学走到这步境地,我分析有两种原因:其一,对语文学科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语文是基础学科,是工具性学科,学好语文会促进其它学科的学习,但语文学科的重要性远非如此。其二,困于语文高考的试卷模式。学习语文,就是在学习表达能力,其中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长时间地在字、词、句中转悠,这样学生的表达能力怎会提高呢?
二,注重课堂授课的收效,忽略了对学生的预习,复习的监督和检测。
学习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而现今学生学习的最大特点就是被动接受,因而对他们自主学习的引导就显得特别困难,一段时间的努力不见成效,就放弃尝试,回到老路上去,驾轻就熟,我往往就在这样的心理驱使下,放松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监督。然后,还是“吃力不讨好”地灌输,课堂教学改革的尝试浅谈辄止,课后的全程指导和检测的原有规定形同虚设。
我想今后还要坚持预习和复习的检查和检测,让学生在预习、复习以及课堂学习这几个环节上能环环相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真正做到自主学习。
当然,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仅仅做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我愿意在实践中继续探索。
三,过多地突出了自己的预设意旨,忽略了学生本身感受语文的特点和差异。
反思我的语文课堂,很多情况下存在着喧宾夺主的现象,我总是自觉和不自觉地体现着主角身份,要了解学生的状况,总是满足于课堂上的几个活跃分子的反应,依赖于课后跟学生的单独交流,其实,自己知道课堂上的那种交流是任课后怎么弥补都无法达到的`效果。要让每一个学生的心真正地动起来,而不至于使学生陷入“热闹是他们的,而我什么也没有”的窘境。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点尝试。
1、选取课文中的要素,创设情境。
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和鼓舞。而创设情境则便是为了激励,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篇文章要讲的东西太多了,而一节课的时间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我们每节课都要有所取舍,抓住一些关键性的要素,运用各种条件和手段,创设情境地,使每节课都有亮点,每节课都有高潮。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当人的心理处于兴奋状态时,工作效率特别高。而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只有有兴趣,课堂上学习才会兴奋起来,才会乐学,才会有成效。创设情境,试着把每一位学生的情感都调动起来,有那么几节课,我也确实体验到学生难得的兴奋。刚接触语文时,学生们面对的信息是陌生的,我们只有将那些陌生的信息与一些学生熟悉的形象可感的东西加以联想、比较,他们的心理才会相融而欣然接受。在这过程中,学生通过联想、想象,积极参与,然后再给他们自由表达的机会,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就自然而然地被调动了起来。
2,深化认识,净化心灵,将知识更新转化为智慧。
年轻,这点使我更有利于和学生沟通,多年的学习经验及切身体会告诉我,教育为学生提供了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但仅仅让学生掌握知识远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理想在于将一个孩子的知识转化为智慧,推动他们去体验人生、去关注了解社会,从而构建起一个现代人所应有的价值观,而这一切的获得是不能强迫的,是不能靠教师灌输的,只能让他们在平等的有被人欣赏和关爱的温暖和幸福中获取,“话需通俗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我们只有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握他们的主体情绪和心进脉搏,通过点拨和引导,才能让他们的心动起来,在对真善美的领悟中化解思维疙瘩,解除心理障碍。
5.高中语文培训心得体会 篇五
篇一:高中语文培训心得(2119字)
高中语文新课程重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在语文新课程的学习中,我颇有收获。
一、在语文新课程中我们应该面向“全体”同时着眼“全面”。
语文新课程要求我们要使全体高中学生都获得必须具有的语文素养。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只抓“尖子生”,不能只针对一小部分学生安排教学计划。教师给学生设定学习目标时,既要给优生“发展性匹配”,即结合教材内容渗透、穿插、拓展、增加新知识和新方法,让学生感知最新信息,激发其创新意识,培养其创新精神;又要给中差生“适应性匹配”,使中差生不断获得成功,逐步增强信心,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切实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备课包括教材内容的加工,课外信息的利用,学生生活经验的挖掘,启发性问题和讲解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等,都要统筹考虑。备课给各层次学生确定的教学目标,上课时还要机动灵活地落实。每节课要通过对学生的质疑、答疑、讨论或练习等判断学情,了解每个学生新的“惑”和新的“需”,使教学有的放矢。依据层次目标,设计有梯度的问题或训练题,要遵循以下三个前提:
1、掌握学生已有的经验或知识,使设计的问题和训练题与之“衔接”,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能达到各自的学习目标;
2、能引起学习兴趣,激发各层学生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
3、使学生有认识上的困难,值得思考与研究,但“跳一跳”,要能摘到“桃子”。保证使每个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全面充分地发展,使全体学生真正做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争取大面积地提高语文教育质量。
“全面”指全面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而不能忽略其中的任何一方面。读写听说每一方面又有多种方式。读,学生可以朗读、默读、读熟;教师可以范读,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读出体验和感受。学生也可根据内容略读或精读。学生精读时要在读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心得体会,观点和看法等,并在“讨论”和“训练”时,说或写出来。组织合作学习小组,通过合作、讨论、互助,排除学生对课文理解、领悟的障碍。在讨论时让学生见仁见智,遇到有价值、有话可说的问题,可引导学生辩论,活跃学生思维,在真实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辩论双方(或多方)必须要专注地听,听出对方的观点,听出对方的漏洞,还要在听的过程中观颜察色,辨析语气语调等;辩论时,学生必然要快速及时地组织语言表情达意,还要注意语言表达的艺术性等。课外语文读物可以略读。略读课外读物后可以以讲故事的方式把自己的所感写出来,并说出来与人交流,综合训练读写听说能力。还可以把研究性学习的理念贯彻到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之中,把提高学生读写听说能力的要求,变成语文教学的具体环节和学生的具体实践。
二、运用多媒体设备创设生动的情景,引起学生兴趣。
多媒体教学设备具有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特别在创设情景这方面。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为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就在于它能运用音乐、图片、动画、影视等手段强化感知,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加深学生对实境的感受和理解。
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学习是一个从未知到已知的过程,这个过程应该是充满好奇、疑问和探索的,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创造力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其实生疑、质疑、讨论、释疑等是思维过程的具体展示,也是提高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读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孔夫子说:“疑虑,思之始,学之始”。在教学中应该切实地把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真实而有序地展开。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独立性和灵活性。使学生在具体的语文学习实践中,逐步提高观察、发现、判断、推理、概括、想象和创新能力。“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四、注重“过程”。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长期以来,对教学的评价,往往只重视结果,不看过程,导致教的过程“走过场”;对学习的评价也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或只注重记住结果,而忽视亲历亲为的重要性,这是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病根所在。“因材施教”已讲了两千多年,“启发式”教学早已写进了语文教学大纲,至今我们也没有很好地落实。这与我们忽视对教学过程的研究、管理和调控不无关系。异步推进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立足于过程的“到位”与“优化”。一是引导教师研究自己的教学行为,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思路,对语文教学过程实施有效地调控。二是落实教学的具体环节,使过程“到位”,每个环节中还要选择适当的方式和方法,并做到各种方式、方法综合贯通,做到教学流程合理。三是分层启动,教师走进每个学生的生活世界、经验世界和学习过程,因材施教,尤其注意使学习的有困难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四是使教学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建构的需要,循序展开。五是转变教学评价指向,即由侧重评价教师教的过程和艺术,转变为侧重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篇二:高中语文培训心得体会(999字)
一、转变观念仍是关键
新大纲、新教材的出台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是时代的要求,这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必须更新观念,尤其是教材观。解决了教材观才能谈改善教学,才能谈有效教学。注重人文性、注重能力的培养、编排体例新是新教材“新”的所在,我们要严格遵循新教材的编排体系、充分利用好课本、读本,吃透教材,宏观调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课本是点,读本是面,我们须下大力气备课本、备读本,把读本分门别类的和课本相对应,做到课本、读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阅读和写作分开是新教材的又一亮点。写作要遵循创作的规律,采用阶梯式的训练方法,进行系统的记叙文、议论文的训练,让学生一步一个阶梯的在作文之路上成长,而不是在高一、二就是文体不限的高考式作文训练。
新教材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了明确的规定和具体的要求,不能随意化,要作为语文课的一部分,做到口语训练和课文教学互相渗透、互相促进。
二、语文是终身学习,教师也不例外。
新大纲、新教材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体语文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以适应教材和时代的要求。广博的知识、较高的语言水平和诵读能力是新形势下语文教师所必备的,“终身学习”不再是我们对学生的要求,更是时代对每位教师的要求。
三、抓住契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广大语文教师应抓住契机,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
采用形式各异的激励办法和开展各项活动。从课堂到课外,从一堂课到一个单元再到一册书,都要匠心独运的设计一定的检验学习效果、推动学习动力的办法。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时代的进步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又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手段和更为广阔的空间,语文教师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扩大语文外延。
四、运用“拿来主义”,大胆取舍。
对于新教材我们也应像 鲁迅 先生所说的那样“运用脑髓,自己拿来”,大胆取舍。课本上的篇目可以不讲,读本上的篇目可以精讲。另外,为新教材配置的新教参的可操作性差了,而是提供了尽可能多的参考资料,面对那些纷繁的资料,我们也必须采用“拿来主义”。
五、要善于总结和回顾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闪光的做法、独具匠心的设计,但却如过眼烟云,没有积累下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因此,教学中要善于积累经验和总结教训,最终形成一整套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
篇三:高中语文培训心得(1748字)
有人说“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的确,不学习不进步实际上就是一种退步。成为一名教师已经一年了,经验增长了一些,但锐气与进取心也磨掉不少,有时甚至觉得浸在一堆堆的作业、备课本中都喘不过气来了,更别提还有顽劣的学生用他的懒惰和不上进触动敏感的神经。直到我参加了江苏省高中语文教师网络培训,为我提高自己打开了一扇窗。
从学习的内容来说,每一个专题的讲座都和我们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有关,专家深入浅出的讲解,课后的交流也让我深受启发,觉得有这么多的同行参与进来,发现自己困惑的问题也让他们头疼,终于觉得学习不是一件寂寞和孤军奋战的事。
从学习的效果来说,我觉得学到的东西也能在教学中迅速地应用起来,改善自己的课堂。比如,作文专题那一讲,老师讲了一堂如何打开学生思路的课,当时我就想这样的方法对指导学生的写作真的有用吗?没过几天,讲解单元练习里的一个作文题时,我就大胆地尝试了一下这个方法。那篇作文是一篇命题作文,文题是“记住这一天”,我指导学生先从“记”字入手讨论,再采用老师用过的方法,让学生大胆联想,看他们能想到什么,平时不怎么回答问题的学生也敢于开口说出自己的想法了。当时我就觉得这种打开思路的方法是值得尝试的,后来看学生的习作,虽然优秀文章仍是寥寥,但至少很多学生知道了应该从哪个角度写,可以写什么,我想这就是学习的收获吧。
其实这次的学习还给了我另一个体会,就是惭愧。当看到别的老师旁征博引,理论结合实际,侃侃而谈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的理论积累是在是浅薄得可怜;当看到别的老师洋洋洒洒,或做散文或诗情澎湃时,我发现自己的文笔生涩得很;当别的老师激情万丈的时候,我有时却难免会偷偷懒,这一切都让我十分惭愧。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无论是哪一个方面,我都认识到学习是终身的职业。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习惯的有无、阅读视野的宽窄和阅读积淀的厚薄。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只要我们找到两者的结合点,舞好两柄“利剑”,相信就能“双剑合璧,威力剧增。”因此作为语文老师,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更要重视我们自身的写作教学。有人统计,目前有90﹪以上的语文老师有阅读习惯,但是阅读的内容多为教学参考书籍。所以老师要带头读书,而且读好书多读书。其次,加强学生的写作训练,重视作文讲评,让学生每节课都学有所得。
通过参加这次培训,我在语文教学观念上面也有了新的认识。学生的学习不是单靠老师讲会的,更重要的是靠他们自己学会的。我明白了一些知识可以传授给学生,但是学生能力的提高更依靠他们的实践来培养。但是老师的讲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它也是非常必要的。老师要讲的是学生不会的、不懂的、想不到的,也就是要讲重点、难点、疑点。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更要发挥好自己的主导作用,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与拓展、发现与创新能力。
另外我也想谈谈,这次培训以后我以后在教学方面的目标:其次我谈谈我以后的目标:
1、针对教学经验不足,我决定在认真钻研新大纲,吃透教材的同时,虚心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及兄弟学校的同行讨教经验,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他们学习。
2、重视作文教学。加强学生的写作训练,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并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可以限时作文,45分钟写800字左右的文章。批改作文时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写评语时少批评多激励,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3、及时充电,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为教学工作注入新鲜血液,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
4、激发学生的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教师让学生结合个人爱好,选择一些相接近的名著阅读,还要边读边做读书笔记,记下优美文段,记下心得体会。
专家们的精辟讲座为我们一线教师的教学指明了一条宽敞的教学之路,让我们在教学中找到了方向,找到了依据,成为我们教改之路上的又一面旗帜,从而确定了教学研究的大方向。通过观看聆听专家们的理论见解,我再一次体会到语文教学的不定性,趣味性,可欣赏性,让我再次对研究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篇四:高中语文培训心得(4076字)
说实在的,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至今,我常常感到越教越不会教了,也曾困惑地问自己:“我们到底应该以怎样的姿态站在课堂上?”面对着日复一日的繁忙琐碎,我常常在感到疲惫不堪之余,更多的是过于熟悉之后的厌烦。我不愿在繁重低效地知识重复、课文反复学习中消耗自己,于是我也曾努力地寻觅更高效、学生更喜欢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我不断地尝试着、探索着,积累了更多的教训和经验,但大多是个人化的、不成体系的感受。
正是高中语文网络培训从理念的高度给我指出了一个更自由,更广阔的空间。这次远程培训共有四个模块,共22讲。这些专题涉及的问题,都是目前教学中最重要的热点问题,也是我们高中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困惑最多、最难以把握和操控的问题,专家们针对这些问题做了细致入微的讨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并通过具体的课例选取教学过程中常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来分析、探讨,无论从教学理念上、教学方式方法上,都给了我们多方面的启示,给我们指明了今后语文教学的方向。教师培训的形式应该很多,譬如:专家讲座、网络示范课、同行的交流......网络培训打破时空限制,以其丰富、全面、精准的培训内容和快速、立体、多样的培训形式,成为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快速航班”。
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教师走出课堂,聆听专家学者高屋建瓴的生动讲解,俯视课堂,反思教学,这应是提升专业能力的必经之路。通过这段时间的新课程改革培训,认识到教育不应该是空中楼阁,它应该是立足于生活的。高中语文新课程的目标再也不是向大学输送分数高的学生,而重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作为一名基层语文老师,我感到此次培训收获颇丰,对即将到来的新课程十分期待。谈谈此次培训中的一些感悟:
一、转变观念仍是关键。
新大纲、新教材的出台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是时代的要求,这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必须更新观念,尤其是教材观。解决了教材观才能谈改善教学,才能谈有效教学。注重人文性、注重能力的培养,编排体例新教材新,我们要严格遵循新教材的编排体系、充分利用好课本、读本,吃透教材,宏观调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课本是点,读本是面,我们须下大力气备课本、备读本,把读本分门别类的和课本相对应,做到课本、读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科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唯一标准。在此理念的指导和支撑下,课堂学习的形式实行开放式、自由式和多层次的形式。不再把课本当作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新知识、发现新思路的过程,课程是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
二,新课程需要营造一年自由开放式的课堂。
实行自由、开放式课堂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动力和活力,不断激起学生的探索、发现、联想、想象和表现的欲望和愿望,让学生的思维、心理状态处于开放状态,为学生的思维创设一个更广阔、更自由的空间,为学生展现自我、获取成功带来机遇。比如对一篇课文的理解,如果由教师根据参考书的答案讲出来,那学生只能得到一种理解,甚至根本不理解,而是教师把自己根据教参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学生即使理解也是生吞活剥地机械记忆,而不能变成自己的知识或能力从而活学活用。若能由同学之间讨论,师生共同交流,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那么学生的理解触类旁通,集思广益,不但是多方面的,而且也要深刻得多。学生也在发自内在地、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对于老师在教学当中要善于捕捉课程资源,不拘于教材和教案,不仅仅是课本,可以自由开放地把你身边的一切都可以当作是传授知识的载体。备课时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多样性和多变性,通过学生反馈的各种信息,不断调整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不同的知识基础、不同知识层次、不同欣赏口味与不同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在学习的过程中尝到探求知识、获取知识的快乐。
三、在语文新课程中我们应该面向“全体”同时着眼“全面”
语文新课程要求我们要使全体高中学生都获得必须具有的语文素养。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只抓“尖子生”,不能只针对一小部分学生安排教学计划。教师给学生设定学习目标时,既要给优生“发展性匹配”,即结合教材内容渗透、穿插、拓展、增加新知识和新方法,让学生感知最新信息,激发其创新意识,培养其创新精神;又要给中差生“适应性匹配”,使中差生不断获得成功,逐步增强信心,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切实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备课包括教材内容的加工,课外信息的利用,学生生活经验的挖掘,启发性问题和讲解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等,都要统筹考虑。备课给各层次学生确定的教学目标,上课时还要机动灵活地落实。每节课要通过对学生的质疑、答疑、讨论或练习等判断学情,了解每个学生新的“惑”和新的“需”,使教学有的放矢。依据层次目标,设计有梯度的问题或训练题,要遵循以下三个前提:
1、掌握学生已有的经验或知识,使设计的问题和训练题与之“衔接”,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能达到各自的学习目标;
2、能引起学习兴趣,激发各层学生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
3、使学生有认识上的困难,值得思考与研究,但“跳一跳”,要能摘到“桃子”。保证使每个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全面充分地发展,使全体学生真正做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争取大面积地提高语文教育质量。
“全面”指全面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而不能忽略其中的任何一方面。读写听说每一方面又有多种方式。读,学生可以朗读、默读、读熟;教师可以范读,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读出体验和感受。学生也可根据内容略读或精读。学生精读时要在读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心得体会,观点和看法等,并在“讨论”和“训练”时,说或写出来。组织合作学习小组,通过合作、讨论、互助,排除学生对课文理解、领悟的障碍。在讨论时让学生见仁见智,遇到有价值、有话可说的问题,可引导学生辩论,活跃学生思维,在真实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辩论双方(或多方)必须要专注地听,听出对方的观点,听出对方的漏洞,还要在听的过程中观颜察色,辨析语气语调等;辩论时,学生必然要快速及时地组织语言表情达意,还要注意语言表达的艺术性等。课外语文读物可以略读。略读课外读物后可以以讲故事的方式把自己的所感写出来,并说出来与人交流,综合训练读写听说能力。
还可以把研究性学习的理念贯彻到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之中,把提高学生读写听说能力的要求,变成语文教学的具体环节和学生的具体实践。
四、要变“用一本教科书教”为“用多本教科书教”。
我以前不管是读书还是教书,总是认为老师是教课本,学生是学课本,老师是通过教课本教给学生知识,学生是通过学课本掌握所学知识。课本是“经”,老师和学生都是课本忠实的追随者,这就导致上语文课对教材的每一篇课文教师都是不厌其烦的,详详细细、认认真真、方方面面的讲解。做到以本为本、以纲为纲,但脱离生活实际,学生没有兴趣。
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课程是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
比如对一篇课文的理解,如果由教师根据参考书的答案讲出,那学生只能得到一种理解,甚至根本不理解。若能由同学之间讨论,师生共同交流,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那么学生的理解不但是多方面的,而且也深刻得多。所以老师在教学当中要善于捕捉课程资源,不仅仅是课本,其实你身边的一切都可以是传授知识的载体。
五、要变“课前备课”为“终身备课”。
教学的知识对老师来说是已知的,对学生来说大多是未知,这话一点不错。但如果教师在上课前对每一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准备得非常细致周到,我想也不是什么好事。第一,它为教师挤占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而滔滔不绝的讲说提供了条件和可能;第二,它会潜在地钳制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不自觉的以教师为中心,跟着你的思路走。我曾经有一段时间,课前认真备课,翻阅了大量的参考书,对上课中的任何一个问题了如指掌,甚至语言的表述都非常符合参考答案的特色。结果是上课时虽然展示了老师的风采,自我感觉不错,可学生总是一脸的茫然。我当时真是不明白,为什么投入的时间与产出的效果不成正比呢?
现在,我认为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学,教师的文学知识要丰富,语文素养要丰厚——这就要靠终身的学习和积累,需要教师的终身备课。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的知识在系统性和框架上要起到高屋建瓴的导向作用,但对具体的问题教师无需作细致的准备。这样,既能保证上课中教师“导”的作用,又能使得师生面对同一问题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利于师生共同参与交流,利于学生的理解分析。所以教师要改变以往的课前细致备课为终身备课。
六、促使我反思自己的教学。
这段时间的学习,让我难得有这样一个较长的时间反思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为自己指明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我想,也许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我至少不会再继续迷茫。
高中语文网络远程培训即将结束,我将满载而归。满载的是前沿的理念,是专家的嘱托,是同行的期许,是学生渴盼的双眼。感谢这趟“快速航班”,因为它让我始终铭记,语文课堂传授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一份浓浓的人文情怀,在充满人文关怀的语文世界里,学生一定会张扬生命的活力;感谢这趟“快速航班”,因为它教会我用智慧、怜悯、同情、善良铸就“大爱”,让一个个灵动、鲜活的身影快乐地活跃在学习的广阔舞台上;感谢此次高中语文网络远程培训,因为让我的教学生活更加丰富而充实,专业成长的幸福体验让前方的道路更加宽敞、明亮!
6.高中生法律教育心得 篇六
高中生法律教育心得范文1
当今社会,作为一个劳动者,法律素质高低越来越被重视。学校法制教育是教育青少年学生知法、守法,减少青少年犯罪的最有效途径。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试教育的阴影仍然存在,不少学生成了应试教育条件下的失败者。只有加强学校法制教育,利用学校优势,根据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的放矢地施加法制影响,使青少年学生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才能有效地扼制青少年犯罪,降低犯罪率。
学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劳动者的光荣任务。宪法关于“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对未来劳动者的法律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年龄还小,心理压力大,心理发展很不稳定。在他们身上,容易养成不良习惯,发生违法行为,加上一些学校应试当先,忽视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极易导致上述学生造成或轻或重的法律后果,使得青少年犯罪率越来越高。因此当前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充实和完善学校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加强法制教育,增强青少年法律意识尤为重要。
那么导致青少年犯罪率如此之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年龄不成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正在走向成熟但又未完全成熟,心理上充满着独立性、依赖性、自觉性、反抗性的矛盾,起伏比较大、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做事情欠缺考虑;而且他们的人生阅历浅,社会环境却又非常复杂,所以如果没有正确得法的引导,他们很容易走上歧途,甚至违法犯罪。
总之,因此自从计算机网络产生以来,网上违法犯罪行为便与之相伴而生并与日俱增。许多青少年身陷网络,难以自拔,成为青少年犯罪的重要诱因之一。
高中生法律教育心得范文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仅仅靠具有某一方面知识的专业人才已无法解决,而是大量需要具有综合性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学技术的不懂法律,就不能很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不能更好地利用现有的政策法规来促进科技产业的发展。法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它日益受到高等院校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重视。对大学生加强法制教育,一方面是因为法律已渗透到社会生活、人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已把法律素质作为一项重要指标来要求自己。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极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其阶级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应当负刑事责任,给予犯罪人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刑法有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之分广义刑法是指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以及非刑事法律中的刑事责任条款。狭义刑法是指刑法典。
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刑法本身具有的﹑贯穿全部刑法法规﹑体现我国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基本精神﹑指导和制约全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过程的基本准则法。新刑法规定了刑法的三个基本原则,即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应原则和适用法律一律平等原则法。
为了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正确调整民事关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总结民事活动的实践经验,制定本法。民事活动是指:公民或者法人为了一定的目的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行为。如买卖、运输、借贷、租赁等。进行民事活动时,应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守法的原则。
在学生中开展法制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相信学校有决心进一步集思广益,积极探索,常抓不懈,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而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在学习了这些法制知识后,更应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做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大学生。在这样一个充满人文教育和关怀的校园里,是多的幸福和畅快啊!
衷心希望我们学校发展的越来越好,我们学校的法制教育可以进行下去,让我们学校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当代大学生!
高中生法律教育心得范文3
近几年来,中小学生因交通事故造成的伤亡不断增多,法制教育心得体会[智库|专题]。据有关方面统计,交通事故给学生、家庭乃之社会造成的损失是极其惨重的。目前,我国仍是世界上交通事故死亡绝对数最多的国家之一,交通事故死亡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当高,交通事故仍呈上升趋势。
孩子是社会未来的接班人,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和社会的进步。育人不仅要进行智力教育,还要进行道德、纪律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从学生抓起,使学生从小就接受交通安全知识教育,达到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养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1、学校工作,安全为天。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维系学校的平安、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2、明确抓“交通安全教育”、争创交通安全示范校工作的现实意义。三年来,在教育局领导的关怀指导下,我校现已有学生700余人,近500百名通生跑校,学校在近年内无法安排这些学生住宿。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抓好交通安全教育工作,创建交通安全示范校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3、放在深化素质教育、德育工作的大背景下来考虑交通安全教育。我们目前应当搞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德育,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素质教育和德育工作不是口号,而是行动。通过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学生学到了交通安全的常识,形成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和技能,规范了自己,影响了他人,提高了素质,从而促进了学校的其他工作。4、与平安校园建设、文明校园建设等活动结合起来。5、注重学生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在学校中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同时达到“小手拉大手”,“多一分防范,少一分危险,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村庄”的目的。
高中生法律教育心得范文4
拂晓的初阳蒸融着大地,我们在校园里听了一场法制教育讲座。
一个17岁的失足少年,低着头,镇定而严肃向我们诉说了一段真实的人生经历。他10岁父母就离异了,我无法想象这对一颗涉世未深的童心的打击有多么大。幼小的他就带着一个妹妹,跟着近乎崩溃的母亲过上了相依为命的艰苦生活。14岁就去工地打工,辛苦而劳累,薪水十分微薄,但他感到快乐,那是一比温馨的财富。可是后来,他开始沾染了不良的恶习:抽烟,饮酒,还在社会上结交了不三不四的混混。就这样,很轻易,很自然地他走上了一条黑暗的不归路。
他将在监狱里度过漫长的八年。八年的监狱生活永远都是不堪回首的一页。烙下的疤痕将终身隐隐作痛。沉重的记忆燃烧着沸腾的血液,永远泛滥在他愈发成熟的心灵。他美好而灿烂的豆蔻年华就此葬送。有道是:“男儿到死心如铁,但高城望断,回首乡关归路难。”如今,他在忏悔,他想起了他母亲凄凉的泪,是那么让人寒心入骨。
在人生最重要的十字路口走错了一步,就是因为这一步而造成了今天的这种局面。我为他的行为感到羞耻、可悲,为他的忏悔感到同情。可法网无情,也许真的太残酷了。我似乎越来越感觉到冷,胜似凛冽风霜的侵袭。但就是这份无私,也给了我一份安全的温暖,冷酷丝毫掩盖不了正义。其实,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多用心去感受,遵法守法,让法活到我们心中。
从他的现身说教中我感受到了: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不良诱惑无奇不有:美食娱乐,博采游艺,麻将扑克,功名利禄,金钱财物,江湖义气,毒品……都可能成为诱惑的陷阱。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下场是可想而知的。正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但如果我们能保持头脑清醒,正确地把握和控制自己,就不会被这些诱惑牵着鼻子走,也就不会像他那样跌入这种深渊而不能自拔。
花开了又谢,风吹了有歇,但我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高中生法律教育心得范文5
人生会面临许多选择,当你正处于十字路口不知道该何去何从时,你将做出如何决择?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不能明辨是非而选错了道路使自己后悔一生,当然尤其是我们青少年。
由于这方面的原因,学校为我们组织了一节法制报告会。这对于我们来说真可畏谓意义重大。
我认真地听完了这次报告会的内容,给我的感触很深。做这个报告会的是三位正在服刑的人员,不仅如此,他们都是拥有自己美好青春的三位年轻青年。他们为我们讲述了自己是如何走上这条不归路的,又是如何的后悔与失去自由的无奈和悲哀。
他们用自己犯的过错来警示我们——这些正处于美好青春年华的少男少女们,这些正享受着生活的美好与自由的可贵的我们,告诉我们要从小树立省法律意识,遵纪守法,要学法、懂法、守法,做一个社会上的好公民。同时还告诉我们要慎重交友并无论处于何时何地都不忘父母对我们的恩情。这是一个处于失去自由的天空的人发自内心的悔恨和领悟。他们想把这些道理传达给拥有自由的我们。这对于我们来说是有很大的启发,甚至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可以产生心灵的震撼。
听完这节课,我想这对于我以后的人生道路起着巨大的作用。它给了我许多真理和启发,告诉我要想成才必先学会做人,我会一直受用!
听了今天的报告,我感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为什么呈上升趋势,主要是他们法律意识淡薄,有的不懂法,还有的不知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什么是自己应有的权利,什么是自己应尽的义务。没能真正理解遵纪守法的重要意义,不能在社会行为中自觉地运用法律知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要培养未成年人的自觉法律意识,首先应组织未成年人系统学习法律,多形式组织未成年人学习新《宪法》、《刑法》、《刑诉法》和《社会治安处罚条例》等法律条文,在社会行为中自觉地运用法律知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用法律武器与一切违法犯罪的现象作斗争。
7.高中英语高效课堂实践心得 篇七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古语云, 亲其师, 信其道。讲的是老师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常常有学生因为喜欢某个老师而喜欢他所代的学科, 也有学生因为不喜欢某个老师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这对老师无疑也是一个挑战, 所以我从来不会因为学生成绩的好坏对他们有偏见, 对所有的孩子一视同仁, 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 发现他们身上的亮点, 鼓励他们从各个方面完善自己。
二、培养兴趣, 建立自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事英语教学以来, 这是我最大的体会。而心理学家也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 课堂“应是快乐的场所”。《新课标》中讲道:“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 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 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我觉得兴趣的培养, 更重要是让学生尝到收获的甜头。让他觉得自己一直在进步, 他才能愿意继续前进。下面是我课堂的一个片段:
“上课铃响, 所有学生坐好, 老师进教室,
一个学生上台, 黑板上是他在课间就写好的一个英语句子, 他指着句子自己读了一遍, 然后指着下面的同学提问, 某某某, 你来说一下, 这个句子是什么意思。 (全班同学笑, 因为被提问的这个同学平日比较爱搞笑) 这个同学起立、挠头 (又笑) , 看着黑板翻译句子。上面同学讲、恭喜你、差不多 (笑, 掌声) 。接着他分析了句子成分, 主谓宾, 又简单讲了需要注意的单词、短语、句型。最后完整翻译句子, 问大家有没有问题, 有的话解答, 没有了谢谢大家。 (热烈的掌声) ”
这是我在课前设计的一个学生展示环节, 每节课前留出2-3分钟给学生, 他们可以讲一个句子, 一道题, 甚至是朗读一首英文诗。需要板书的课前就要准备好以节省时间。在平行班, 重点班, 实验班我都做过这个活动。事实证明, 不管哪个层次的学生, 在老师的指导下, 都可以做的不错。同时也调节了课堂的气氛, 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我自己认为, 这些效应比学生讲的那些具体的知识更有价值。
三、把课堂还给学生
1. 高中学生对从句的理解和运用是一个难点。
在上课之前, 我先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任务:参考课本后面以及导学案上对名词性从句这一块知识了解名词性从句试着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 什么是从句
(2) 为什么这些从句被叫做名词性从句, 那么还有其他词性的从句吗
(3) 名词性从句一般出现在一个句子的什么位置
(4) 名词性从句中都可以用哪些引导词
(5) 这些引导词在使用时有什么区别
2. 有了这些预设的问题以后, 学生在看资料上的语法讲解时就有了目的性, 他们会在里面挑出自己需要的内容, 这样就对名词性从句有了初步的认识。接下来就是课堂。我上课的时候还是跟学生一起, 按照这个思路, 提示鼓励学生思考, 从而对名词性从句做出了如下的定义:
(1) 从句是相对于主句而言的, 它只是整个句子中的一个部分
(2) 我们今天所见到的这些句子, 在它的主句中分别充当主语, 宾语, 表语, 同位语, 相当于一个名词, 所以叫名词性从句, 我们学过的定语从句是修饰名词的, 相当于一个形容词, 所以叫形容词性的从句, 那么状语从句就是副词性的从句
(3) 凡是可以用名词的地方, 就有可能出现名词性从句, 根据位置的不同, 我们称他们为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
具体的内容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整个的学习过程基本由学生来完成, 他们在我的鼓励下迸发出让我惊喜的火花。
8.高中物理教学心得 篇八
一、重新建立每个学生都能够学好物理知识的信心。
一个人如果失去了信心,那么它干什么事就没有了意义,就更加谈不上什么学习效果了。在我开始上第一节物理课时,我并没有上来就讲物理知识,而是把已经打开的物理书又合上了。我说同学们今天是我给你们班上的第一节物理课,我们先别着急上课,大家把书先合上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天,谈谈心。同学们的表情马上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刚才还一脸麻木的他们,现在个个眼睛有神。如果大家觉得时间太短不够,我们下节课还可以聊,直到你们满意。如果哪位同学觉得有些事情不好意思在课堂上当着别的同学讲,你也可以课下单独找我谈,也可以把你要说的话写到你的物理作业本上,各种方式都行。
我对学生们说同学们物理课学不好,并不光是你们的责任,很大程度上是我们教育体制上的问题。另外也和我们很多老师的教学方法欠佳有关。物理课本来是一门和生产生活密切联系,反过来又能积极指导我们生产和生活实践的基础科学知识。但很可惜我们的物理课并没有让同学们快乐起来,并没有让同学们体会到用物理知识去发现、去探索,去创新、去发明甚至改造我们生活的所带来的乐趣。反而成为了一门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的包袱,这首先是我们教师的责任。在这一点上我不袒护自己和同行们的失败。我说我之所以这么讲,并不是为了和你们套近乎,博得你们的好感,而是在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并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后得出的结论。下面我举几个例子,大家分析一下是不是如此。我们现在实验室有多少物理实验能做?能做的物理实验中又有几个真正在试验中发挥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往往都是简单的做一下就完了,学生们根本体会不到物理实验的乐趣,反而是在为了完成某种任务而作。更有的教师将本来该学生亲自操作的学生实验也改成了教师的演示试验,简单得让学生看一下就完了。要知道物理课不是简单的理论学,并不是只坐在教室里听听就能学好的。
再有我们的物理知识和生产与生活实践是密不可分的它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要学好物理知识就必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平时要多为学生创造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多搞一些学生的实践活动。而我们现在很多学校往往“安全”二字一提就什么学生活动都不敢搞了,能省的就都省了,总之把学生都关在学校里面,都关在教室里面老老实实的听课就安全了。殊不知这样做往往割裂了理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长期就会导致学生厌学情况的发生,严重的还会使学生彻底失去学习的动力。没有了学习兴趣学什么都会无味,时间久了学生们连学习信心也彻底地丧失了。
简单的几句话立马拉进了我和学生们的距离,我发现学生们开始有点信任我了。我用了一节课的时间和学生们谈心交朋友拉进了我和学生们之间的距离。有了这层信任,我们又一起分析了学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逐步帮助学生们重新建立起学习物理知识的信心。
二、如何对待和处理物理学习中成绩不理想的问题
对于同学们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往往明显低于其它学科的问题,我是这样分析的:1、这主要由于学生数学计算能力薄弱造成的计算错误使学生们会做的题目往往也得不到满分,只能得到一个列公式的基本分数;2、很多物理题不会做,这是学生们并没有真正的弄清物理概念和物理现象的本质造成的。针对第一个问题我要求学生们对初中数学知识拿出一定时间将必要的知识点复习一下,努力提高自己的计算水平。对于第二个问题我要求学生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重对物理学中基本概念和基本定义理解。把弄清物理基本概念作为学习的主要任务来做。不要好高骛远,只要将学习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定义的学习上,再将其联系生活,注意分析各种物理现象总结规律,学好物理并不是什么难事。为了帮助同学们打好学习基础我利用每周星期六补课的时间分阶段地对学生开展对高一物理知识的复习,进行专题讲座,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题的能力。现在看来学生们很珍视这次复习机会,上课效果很好。从学生们对我反馈的信息来看,学生们认为这种上课形势很好,他们感觉以前没有选好的地方现在都掌握了。平时注重训练小题的策略也很多学生尝到了甜头,有几名学生在只学习了第一本书多一点的情况下,就顺利通过了高中会考。他们都说保证小题的得分率是他們这次通过会考的根本原因。
三、如何认清自我
9.高中入学教育心得体会 篇九
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头脑。
新时代的职业主体是技术性工作,这就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具备这样的知识和技能,首要的是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而学生文化知识学习的状况如何,很大程度取决于是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个学生,如果能够课前认真预习、课堂全神贯注地听讲、课后巩固复习、思考发现问题,然后加以分析、解决、整理,这样达到的学习效果往往事半功倍;而相反,如果课前不闻不问、课堂似是而非、课后似懂非懂,没有自己的分析、思考、加工和整理,学习起来自然无头无绪,久而久之,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和运用会比较混乱。这就提醒学生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学习方法的形成,从而可以系统地掌握所学的科学文化知识,以便以科学的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也要求任课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把住关口,在入学初始阶段就给学生打上深深地烙印,让学生认识到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快速地克服、解决过去存在的不良习惯,保证学习的质量,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文明健康方式促进成长。
每一个人都是生活在社会大家庭中的活生生的一份子,其生活状态如何,也直接或间接地关乎着社会发展的状况。而作为学生,能否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他一生的学习、工作、发展等意义重大。由于受到形形色色扑面而来的大众传媒的影响,许多青少年的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主要表现是心情浮躁、追求时尚、注重感官刺激,结果做事不负责任、不考虑后果、不设想将来,往往为了一时的潇洒而耽误了一辈子的前程,后悔莫及。这就要求老师要从学生的一生发展着想,指导学生认识到真正的生活应该是什么样的,帮助学生处理眼前诱惑与长远发展的关系,进而确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样,学生才能够克服困难,不懈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锻炼多方面的能力,确立长远的人生目标,对自己的生活负责,为国家、社会发展尽义务。
3、养成良好的心理习惯——以积极乐观心态挑战羁绊。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人们从关心改造自然界与人类社会逐步深入到关心人们的内心世界。在广泛的人群中,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心理学家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与分析,发现青少年学生中存在这样那样心理问题的不占少数,而且呈现上升的势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认真观察,也不难发现学生中广泛存在的厌学、情绪频繁波动、早恋、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对人对事缺乏信任感、缺乏自控能力等等情况。看到这样的局面,我很着急,也很痛心,认识到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习惯的至关重要性,更在思考如何指引学生走出各种心理误区,让他们能够健康、快乐、积极地成长,勇敢地面对、思考、解决人生不同阶段存在的不同问题。经过反复思考,我认为最行之有效的方式还是多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多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多关注学生接触的外部环境,同时,更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增加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指导学生随时进行心理调节。这样在遇到问题甚至是难题时,学生才不会一味地退缩、逃避、恐慌,而是可以逐渐地面对、正视、调节,直至加以积极地解决。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而心病的“治疗”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我们要做好长期心理战斗的准备,抓反复、反复抓、长抓不懈,方能逐步解决长期以来被忽视而又积聚很深的心理问题。要成才,首先要学会做人,要做好人,做对社会、对他人有益的人,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必不可少和至关重要的。
二、学会理性思考
在进入高中阶段以前,基于所处的年龄段、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和能力以及个人的认知构成,学生们的思考方式以感性认识为主。步入高中之后,由于生理、心理的发育、成长,课程的科目设置、难易程度的增加,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将会有一个跨越式发展,而跨越式发展的程度除了与个体差异相关外,还与能否尽快学会运用理性认识关系密切。
所谓“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把所获得的感性材料,经过思考、分析,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整理和改造,形成概念、判断、推理。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飞跃,它反映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高中新生由于特殊的年龄、心理、认知能力,使他们具有如下特点: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看,他们大多数正处于十六七岁的年龄,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接受能力比较强,但兴奋点仍主要集中在直观感觉上;从思维特征看,仍未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从认知结构看,通过初中的学习,他们已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由于刚刚接触高中教材,因此对一些具体问题的认识未免存在一定的肤浅、偏颇和模糊。所以,对于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遇到问题、困难是草率、冲动,还是理智、冷静,我想结果可以说是截然不同的。而能够自觉地运用理性认识进行理性思考,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逐步培养、形成的过程。
10.高中语文教学能手听课心得 篇十
李静
10月30日聊城市教学能手评选活动在聊城第一中学举行,而我也非常有幸,在学校的集体组织下到聊一听课学习。我一共听了6节课,这6节课讲得都是《逍遥游》,别看课题一样,但参赛的老师们“磨练数年、功力深厚”,以自己独有的特色诠释着课堂教学的内涵,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相同的课题却被演绎除了不同的风采。组织者把相同的课题安排在一起进行,这给我们听课者进行比较带来了较大的方便,也让我们有了更深的体会、收获和思考。
一、找准起点,源于生活;把握终点,回归生活
参赛教师都在开始时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兴趣,教师会寻找大家容易接受的角度切入,例如有的老师从学生的名字入手,有的老师问学生自己认为最逍遥的事情是什么,有的老师问当你生活中有不顺意的事情你会怎样处理呢。这样就很好的引出下文。既让学生有个轻松的开始,又拉近了师生的关系。课终又回归生活,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源于生活而又回归生活。
二、认真备课,挖掘教材
上课前要认真备课,备好课,才能上好课
11.高中班主任工作心得 篇十一
我觉得责任心是班主任做好任何事情的一个前提,有了这个前提才能够尽心尽力地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班集体建设最重要的就是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正气充盈、积极向上的班级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没有良好的班风学风,其它一切都是空中樓阁。但良好的班风学风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抓好班风学风,我个人的体会是要注重落实五个字: “严”, “爱”, “细”, “巧”,“学”。
一、严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做好班主任工作,首先要立规矩。立规矩,就要把握一个“严”字。 “从严治班,从严治学”,结合校纪班规,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学生“有纪律、有秩序、有礼貌”。
毛泽东曾说过:“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我跟学生说:“加强纪律性,学习无不胜。”纪律上我主张 “先‘专政’后民主”,一个班级必须要有铁的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胜利。让学生明白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说话做事要看场合、合时宜。
二、爱
严并不等于严酷、苛求,而是严而有情,严而见爱,“如果学生是一个含苞待放的花蕾,教师的职责就是让他们在阳光里绚丽绽放”。教师对学生的爱,胜过千次万次的说教。
1.爱就要用真心去打动学生
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师道尊严的影响,师生之间有着一道无形的鸿沟。作为班主任,如何去填平这道沟呢?那就是用滚烫的心温暖学生的心灵,用真诚去填平师生间的鸿沟。只有真心对待学生,才达到师生间的相互信任,学生才会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敞开心扉,倾诉他们的心里话。老师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才能有的放矢地及时给以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健康成长。
2.用耐心去感化学生
师爱还必须有耐心,特别是对后进生的教育。因为后进生意志薄弱,自控力差,往往是今天好了,明天又差了,反反复复。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作耐心细致的工作。当然,这里所指的耐心教育并不是消极等待,而是要做有心人,为后进心的转化积极创造条件。班主任千万不要吝惜“好话”。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比如学习差的,他在体育方面很好,或在音乐、美术方面有特长,积极的评价能使学生的进取之火燃得更旺,使后进生重新找回自我,获取克服缺点的勇气和信心。
三、细
有句话说:“抓在细微处,落在实效中”, 眼细,心细,手细,班主任工作只有细致入微,才能使班级管理见成效。
首先,从班主任角度,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观察要细,无微不至;对学生指导要细,深入到每个细节。值日生、教室大扫除都责任到人;饮水机专人负责,并准备一把牙刷定期清洗饮水机;。在新接一个班级的时候一般我要通过多种途径,了解班级学生情况,比如:学生的性格、优缺点等。其次,从学生角度,我要求学生培养细心与周密思维能力,不要像个“马大哈”,总是丢三落四。细心不能仅仅在做题时才注意培养,而应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经常地、有意识地培养。
四、巧
巧则能出奇制胜,巧则能事半功倍。做班主任工作要多动脑筋,想办法,实干加巧干。比如:
1.班主任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由于学生思想不成熟,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犯错误的学生,有的一错再错,屡教不改;有的偏偏在班主任强调某个问题之后“闯红灯”;有的恰恰在最不应该出问题的时候出“漏子”。这时做班主任的难免火气比较大,在课堂上发脾气批评学生。有时弄得自己也很难堪,下不了台。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后来我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招数。
(1)保持冷静
俗话说:心急吃不到热豆腐。遇到学生犯错误时,如采用“硬碰硬”的教育方法,很容易发生冲突,使本人下不了台,影响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因而,不妨先保持冷静、沉默,克制情绪,暂且先搁置此事不处理。用冷处理的方法,既能使学生心悦诚服,也能体现教育者的风范。
(2)宽容大度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宽容大度是一种长者风范、智者修养。当你怒气冲天时,切记“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3)深入调查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待学生出现的错误,班主任切忌主观臆断、处事武断。应深入调查,查明缘由,再对症下药。
(4)欲抑先扬
先肯定学生的优点,然后再指出其不足,这样教育效果会比较好
2.要善于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
老师的言行对学生影响是比较大的,因此老师特别要注意自己所说的话,比如,万一情绪失控,怎么办呢?可以主动道歉,因为这看上去是班主任降低身份,实际上你的诚意却提高了你的威信。
3.言简意赅,无声胜有声
许多学生抱怨家长太啰嗦,以致讲话学生不愿听,对班主任来说也是这样,说话切记言简意赅,切中要害,有时无声胜有声。
4.发扬协作精神,做好与任课老师、家长的配合工作
作为班主任,我认为自己应该在学生与任课老师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因此,做好与任课老师的配合、协调工作是很重要的。在学生、家长面前绝对维护任课老师的尊严,如果学生、家长对任课老师有所看法,一方面我会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另一方面我的立场是绝对站在老师这一边的。和任课老师的通力合作,是我做好班工作的最重要的条件。
除了与任课老师配合,为了孩子,老师还要经常与家长沟通,共同寻求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五、学
“学”,做好班主任工作要注重一个“学”字。
1.要学习一些教育心理学,以便扮演好“心理医生”的角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人格。心理健康教育就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我感到自己在这方面很欠缺,于是,我找来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书进行学习,了解常见心理障碍及其排除,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教会学生自我纠正的方法。班主任的教育指导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作用,我曾提供了渲泄情感的渠道——班主任“心灵热线” 《实话实说》。因为我考虑到高中心灵深处的隐秘,笔谈可能更易为学生接受,学生可以把自己心里的困惑、苦恼用笔写下来,学生可以在上面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而我则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并及时给予答复,或笔谈,或约来面谈。这很受学生欢迎。也使我发现了许多学生心灵中隐性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一方面个别谈心,一方面利用班会时间,向同学介绍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学会处理成长中的困惑、烦恼。
2.要干中学、学中干,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班主任工作不断会有新的内容,也会随时产生新的问题,作为班主任就应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以适应其工作的需要和提高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3.向同行去学,互相切磋、交流、取长补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