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活动安排(共18篇)(共18篇)
1.小学阅读活动安排 篇一
宿城小学积极贯彻落实《连云区中小学“真阅读工程”实施方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了让孩子们亲近经典,努力营造书香校园,4月21日下午,宿城小学举行了真阅读工程之经典诵读展示活动。
活动在欢快的童谣声中拉开了帷幕。校长李亚林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随后四位小主持闪亮登场。伴随着古典韵律:《三字经》、《弟子规》、《笠翁对韵》、《三十六计》、《增广贤文》、《桃花源记》……一篇篇经典名篇,经过教师们精心编排,学生吟诵与演绎,将古典诗词与音乐、舞蹈融为一体,达到了文学与艺术、传承与发展的完美统一。活动一次次被推向高潮,全场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最后,在全体教师慷慨激昂的朗诵中落下了帷幕。
本次经典诵读比赛,再现了中华诗词的古典风韵,意境之美,让人回味无穷。“与圣贤为友,伴经典同行”,让孩子们领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是本次活动的宗旨。
我们相信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宿城小学吟诵经典的氛围将更加浓厚。让经典浸润童心,让经典伴师生快乐成长!
2.小学阅读活动安排 篇二
一、小学英语阅读课后活动设计存在的问题
有一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阅读课后活动的重要性, 随着四十分钟时间过去, 就以为已经大功告成。课后活动的缺失, 是一种教学事故, 教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 教师在设计课后活动时太过注重考试内容, 以应付考试为目的, 导致课后活动单一、缺乏创新, 忽略了对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课后活动称之为课后作业更为恰当, 对学生的阅读帮助不大, 缺乏意义。另外, 教师在设计课后活动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 使得难度不适中。难度过大学生无法保质保量地完成, 难度偏小又缺乏训练效果。总的来说, 教师在难度的拿捏上不是很到位, 需要进行改善。
二、小学英语阅读课后活动的设计
(一) 课堂内容回顾
课后活动需要对课堂内容进行回顾, 以此巩固教学成果。复述课文是一种常见的形式, 由于复述课文的做法简单易行, 学生只要认真听讲, 一般都不成问题, 难度上刚刚好。在复述课文的过程中, 学生就像又上了一次课, 很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想法。这是对于学生上课情况的检验, 同时也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锻炼。复述不是背诵, 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一些关键的语句、词汇, 帮助学生表述。但是, 在复述时不要单一地让学生按照原文复述, 可以做出一些小小的改变, 训练学生灵活变通的能力。比如让学生复述其中主要段落的内容, 而不是全文复述, 又或者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复述, 即人称的变换, 第一、第二、第三人称之间的相互转换。学生需要熟练掌握课文, 才能进行这些变通。比如学完“My schoolbag”, 可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形式, 介绍同学的书包。
此外, 通过语段填空的形式, 可以帮助学生回顾课堂教学内容。以课文作为教学材料, 挖掉其中的一些单词, 让学生根据记忆完成复述。这样的课后活动, 主要是用来训练学生语感的。由于它可以让全班学生同时进行训练, 不像复述只能让一个学生做, 节约了不少教学时间。学生长期接受这样的训练, 既可以熟练掌握课文, 自己的逻辑思维也会得到完善。
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较高, 可以尝试让学生进行相关的写作。让学生按照课文内容, 尽量不要改变原意, 进行表述。这不是课文默写, 学生要有自己的表述, 即在文段填空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难度。这种方法适用于能力较强的学生群体, 对于能力一般的学生不推荐这种课后活动。
(二) 开放性的自由活动
课后活动要具有足够的开放性, 让学生能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有足够的空间发挥自己的能力。比如是关于课文内容的采访, 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 一个负责采访, 一个负责回答。像在教学“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这章内容时, 可让学生之间互相提问, 由于每个学生喜欢的事物都是不同的, 因而学生能够做出不同的回答, 并说出不同的理由。这样采访就有了多样性, 不至于千篇一律, 让人感到厌倦。此外, 学生还可以将自己融入到课文之中, 扮演文中出现的角色。这在对话部分的教学中很常见, 这种方法也同样适用于课后活动。学生完全可以将课文改编成一个个情境对话, 然后分配角色, 把课文表演出来。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具体分析文章内容, 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联想, 可以充分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材中, 很多文章都是一篇篇有趣的故事, 小学生的想象力都比较丰富, 教师可以让他们在课后尝试相关的故事续写。续写故事表面上看非常开放, 学生可以随意创作, 其实故事的续写是建立在学生对课文熟练掌握的基础上的, 同时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书面表达能力。续写的内容必须符合原文的逻辑, 不能完全靠自己的想象, 天马行空, 不着边际。在学生完成之后, 可以组织他们在班级中展示自己的作品, 互相之间相互比较、评价。各种有趣的故事续写对学生而言很具有吸引力, 而且能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
三、结语
小学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教材内容的教学, 教材内容都是一些很简单的、基础的知识点, 大多以记忆背诵为主, 而阅读则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想象力……全方面地训练学生, 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水平。
摘要:英语是一门语言, 阅读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的教学就涉及到关于阅读的教学, 我们通常将英语阅读教学分为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三个部分, 本文要讨论的是其中的第三部分——阅读后, 这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部分, 但它却对整个阅读教学起着无法取代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课,课后活动,设计与探究
参考文献
[1]时丽芳.小学英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3.引导小学生开展多元阅读活动 篇三
一、引导小学生开展多元阅读活动,满足儿童阅读需要
阅读是小学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现代阅读教学理念认为,阅读是人们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同时是读者与作者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则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的阅读态度,满足多样的阅读需求,尊重独特的阅读心理,才能实现这种对话。
小学生处于6到12岁的儿童期,正值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而形象思维占优势。小学生在阅读中,对文字符号的理解思考往往需要借助具体的形象、动作,要通过情感体验、直接经验才能内化从阅读中获取的间接经验。因此,引导小学生开展多元阅读活动,就要把阅读生活引进课堂,整合多元化的阅读内容和立体化的阅读媒体,实现阅读理解标准的多层次和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满足儿童多元化的阅读需要,使课堂阅读活动成为小学生学习阅读、发挥创造潜能、培养语文素养、发展完善自我的生命活动。
二、引导小学生开展多元阅读活动,开发儿童创造潜能
现代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阅读过程是外部语言内化为内部言语,再由内部言语外化为外部言语的过程,是人们言语伴随思维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人们可以发现新问题,培养新兴趣,建构新意义,满足新需要,发现新潜能。
现在我们所提倡的多元化阅读活动,是为了引导学生把阅读作为生活的一部分,让他们在“教学做合一”的阅读生活中将文本阅读与生活体验结合起来,将文字符号与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将语言文字的积累运用与生活的积累扩展结合起来。教师与学生通过开展多元化阅读活动,开拓多元的阅读内容,让阅读适合每个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引导学生进行多元理解与多元表达,从中开发儿童的创造潜能。
三、引导小学生开展多元阅读活动,促进儿童健康人格发展
在多元阅读活动,实现阅读目标学习化、阅读内容立体化、阅读活动生活化、阅读理解标准层次化、阅读理解表现形式多样化、阅读评价多元化,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1. 阅读目标学习化。教师通过创设“任务情境”或“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把课堂阅读的辅导目标转变成自己阅读的学习目标。可引导学生根据单元、课文、课时的学习要求,设计共同的阅读学习目标,也允许学生根据个体的生活经验、理解水平、感兴趣的内容等设计个性化学习目标,从中激发阅读动机。在阅读活动中,教师关注目标生成,引导学生体会集体目标与个体目标的关系,从中学习自我选择与自我定向阅读。
2. 阅读内容立体化。将课本阅读与儿童的课外阅读相结合,整合课内外阅读资源,以一篇带多篇,满足儿童多元化的阅读需要。将文本阅读与儿童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拓展阅读内容,满足儿童阅读生活的需要。将文字阅读、多媒体语言阅读(如音像、图画、音乐等)和社会交往语言阅读(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等) 相结合,立体整合各阅读媒体,满足儿童多感官阅读的需要。
3. 阅读活动生活化。创设情境,组织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阅读经验,在阅读文本中进行文本对话,展开文本阅读交流,设计多元化阅读活动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积累生活又在体验生活中阅读、想象、感悟、运用、积累语言文字,实现“亲知”上“接枝”。
4. 阅读理解标准层次化。教师要重视儿童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关注儿童阅读理解的生成,包容其理解的差异性,尊重其理解的独特性,鼓励其理解的创造性,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对阅读内容作出个性的反应,甚至“突发奇想”,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建构意义、创造意义。
5. 阅读理解表现形式多样化。允许学生以多种表现形式表达对阅读的理解,可用朗读,也可用复述、评析、批注,还可用手势、绘画、音乐、舞蹈演示、作品表演等表达自己阅读的体会及感受。
6. 阅读评价多元化。重视培养学生多感官参与阅读活动的能力、运用各种媒体阅读的能力以及创造性阅读与合作阅读的能力。同时,进行激励性和反愦性的评价,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评价和个体自我评价,通过评价活动促使阅读进步。
4.小学阅读活动教案优秀 篇四
1.学习“不x不x”的叠词,理解书中胖胖的平凡与特别;
2.能边听边观察阅读画面,清楚地说出胖胖的本领和优点,感知分享、快乐对人的重要性;
3.感受胖胖的快乐,体验集体游戏的乐趣。
教学准备:
幼儿每人一本绘本、瓜子和盘子若干、胖胖的写真大图片一张、胖胖本领或特征的小卡片(与书中图画一致),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一、幼儿自主阅读故事《平凡的胖胖》,认识胖胖
1.情景设置:新朋友。
引导语:班里会来一个新朋友,他的名字叫胖胖。
T:你们听说过胖胖吗?他会长什么样?(幼儿猜想)别着急,胖胖妈妈报名时留下一本跟胖胖有关的书,我们可以在书里看见,谁是胖胖?胖胖是个什么样的朋友?
2.幼儿自主阅读《平凡的胖胖》,认识胖胖。
引导语:小朋友们找的时候要一页一页地翻,可别找漏了哟!找找看到底谁是胖胖?
T:你找到胖胖了吗?你怎么知道那就是胖胖?
胖胖在都做了些什么?在第几页?
二、完整阅读故事,理解叠词“不x不x”,感受胖胖的平凡与不平凡
1.教师讲读文字前半部分,引导幼儿感知胖胖的平凡。
教师重点读出““不胖也不瘦”“不高也不矮”“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等词语。
T.胖胖是个什么样的小朋友呢?书里怎么说的?
他的画画得怎么样?他爱举手回答问题吗?……
小结:哦,原来胖胖有很多事都不是最棒的,他是个很普通、很平凡、和很多人一样的孩子。可是他却一直都面带笑容,你们发现了吗?他是个快乐的孩子!(在胖胖的写真图片上贴上一张笑脸卡片)
2.教师讲读故事后半部分,感知胖胖的不平凡。
提示语:可在胖胖的家人和朋友眼中,胖胖一定也不平凡,他的本领可大了!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
T:原来胖胖有许多优点。都有些什么呢?在第几页?
(幼儿边说,教师边在胖胖的写真图片上贴上代表胖胖的特征和本领的卡片:剩下的瓜子、带名字的书包、转轮、故事书等)
小结:哇,原来胖胖这么棒,他爱妈妈和妹妹,对朋友很友善、会分享,整天都很快乐,而且,他把快乐带给了身边的所有人!大家都喜欢他!
3.教师配乐完整阅读绘本,幼儿倾听、欣赏。
T:你喜欢胖胖吗?你的朋友里有没有谁像胖胖一样?
5.营村小学课外阅读活动总结 篇五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掌握较好的读书方法,是人生发展的源泉!我校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为丰富学生的精神,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人生品位,提高学生阅读效益。让孩子们的身心得以健康成长。从学期初开始,课外阅读活动在我校,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自活动开展以来,我校学生品读课外读物已蔚然成风。我们结合区镇的精神,立足于本校实际,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现将本校课外阅读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外阅读开展的活动
1、依据不同阶段学生的不同认知结构与心理特点;分年级制定课外阅读目标,一二年级重在了解故事情节,受到思想教育;三四年级重在积累妙词佳句,并学以致用,五六年级中在理解领悟。结合本校语文特色作业,一二年级写日记,三四年写读书笔记(心得),高年级写读后感,让学生学以致用。
2、根据顺德区小学分级阅读参考书目的精神, 对图书室进行科学分类,为底、中、高年级推荐应读书和可读书。
3、学校建立班级图书角,和好书交换站,为学生阅读提供资源不尽的素材.班级图书角由教师每周到图书室借阅一次,使学生人手一册;好书交换站由学生自备书,学生之间开展“好书换换看”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4、改进课程计划,让学生有读书的时间。
要想让学生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必须有时间上的保证。为此们学校专门规定课外阅读时间安排在午休,每周周末,和有时雨天的大课间时间;并提昌每个班级每周抽出一节课的时间做为课外阅读课时间,在这一节课上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阅读,也可以进行学生间的读书交流,还可以对学生的读书进行指导。总之要充分利用好这一节课外阅读课时间,让学生充分地阅读,与人类的精神大师对话。
5、强化阅读指导。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也为了给广教师提供一个指导学生阅读的平台,我们组织教师围绕怎样开展课外阅读进行交流、讨论,互相学习,推进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取得的成效
短短几个月实践,我们已看到了课外阅读带给学生的无限魅力,积极地阅读课外健康读物能使学生文化修养更为深厚,生活视野开阔,促进了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课外阅读在我校已经生了根、发了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下个学期,我们准备继续开展各种活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激发和引导学生读好书的兴趣,相信他们会真正爱上阅读,迷上经典。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坚持让学生课外阅读,就一定能浓厚读书氛围,让 校园书香四溢。
三、几点反思
在我们工作开展顺利的同时,也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1、由于平时工作忙忙碌碌,老师给予学生阅读的引导做得不够。
2、由于学生的家庭情况存在差异,因而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也疏于指导和督促。
6.小学阅读活动安排 篇六
自主表达
——江桥小学举行区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研活动
2011年6月9日下午,嘉定区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研讨活动在江桥小学召开,特级教师、市小语会会长徐根荣老师、特级教师蒋蔚芳老师、区小学语文教研室高金莲老师、张艳老师莅临指导,全区100多名语文教师参加本次活动。会议由区小学语文教研员张艳老师主持。
江桥小学副校长李珏老师首先介绍了学校开展拓展阅读的情况:江桥小学作为特级教师蒋惠芳老师领衔的市级课题《二期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读写链”的实践与研究》的实验基地学校,进行“读写链”课题研究已有4年多的时间;去年,学校区重点课题《小学语文拓展阅读中读写链的研究和实践》正式启动,逐步将课题研究的重点从课本阅读延伸至拓展阅读,引导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中积累语言、内化语言,从而提升语言素质。之后,章丽艳老师执教了三年级《儿童诗赏析与创作——雪》,袁海燕老师执教了一年级绘本阅读《逃家小兔》,教师带领学生在拓展阅读中边读边说,边读边写,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了扎实的语言训练;孩子们阅读兴趣浓厚,表达积极,教学效果良好。
7.小学阅读活动安排 篇七
现代儿童文学意义上的儿童诗是为儿童创作的, 切合儿童的心理特点, 适合他们阅读、吟诵, 是他们所理解、欣赏、喜爱的诗歌。儿童诗既是诗歌的一个分支, 同时又属于儿童文学的范畴, 因而必然具备“诗歌的”“儿童的”这样双重属性:一方面, 运用精炼的文字, 借助诗歌的技巧和形式, 表现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传达诗的内在意蕴;另一方面, 站在儿童的立场, 以儿童的视角表现儿童的生活和情感世界, 契合儿童的心理, 适合儿童阅读。
儿童尽管是儿童文学的主要接受对象, 但他们尚未具备独立的审美意识, 其文学鉴赏能力也不成熟, 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 他们正处于文学艺术的启蒙认知阶段, 而此时所接触的文学作品品位的高低, 在某种程度上甚至会影响其一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因此, 在小学文学活动中, 教师对文学作品的选择和引导至关重要。反映在对儿童诗的选择上, 则应主要把握以下标准:
一、儿童诗不仅要有“诗形”, 更要有“诗味”
儿童诗自然需要具有诗歌的外在形式, 具有音乐性, 讲究韵律和节奏, 这是其能够成为诗歌的基本前提。但是并不意味着所有具有诗歌外形的作品都能称作诗歌。儿童诗必须以鲜明生动的意象表现隽永丰茂的意境, 具有诗的情韵情致, 传达诗的内在意蕴, 即所谓的“诗味”。某些直白的叙事、道德说教、习惯养成, 即便具有规范的诗歌的外在形式, 也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诗歌, 顶多算是用诗歌语言写作的散文, 甚或“四不像”。因此, 教师在为学生选择儿童诗时, 既要注重诗歌形式的完美, 更需关注其特有的诗味。把握了这一标准, 才能让学生真正领会诗歌区别于其他文体的内在属性, 感受儿童诗独有的意蕴和美感, 从而找到进入儿童诗乃至整个诗歌欣赏大门的钥匙与途径。
请看芬兰诗人伊迪丝·索德格朗的《星星》:
当夜色降临, /我站在台阶上倾听;/星星蜂拥在花园里, /而我站在黑暗中。/听, 一颗星星落地作响!/你别赤脚在这草地散步, /我的花园到处是星星的碎片。
作品向我们展示了辽远深邃的夜空、点点闪烁的繁星、一个少年夜幕中执著的凝望与倾听, 由此营造出安宁静谧、充满梦幻与遐想的神秘意境, 可以让读者沉浸其中, 驰骋想象, 回味无穷。
再来看张晓风的《打翻了》:
太阳打翻了/金红霞流满西天/月亮打翻了/白水银一直淌到我床前/春天打翻了/滚得漫山遍野的花/花儿打翻了/滴得到处都是清香/清香打翻了/散成一队队的风/风儿打翻了/飘入我小小沉沉的梦
这首诗运用了排比、顶针、比喻, 同时借助通感的手法, 充分发挥想象, 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个充满联系的生机勃勃的大自然。读者在欣赏诗歌和谐的韵律、整齐的句式等外在形式之美的同时, 更扩展了想象的空间, 获得奇异的美感。
二、儿童诗应具有真挚动人的情感激发力量
雪莱说, 诗是最快乐最良善的心中的最快乐最良善的瞬间之纪录[2] 。真正的诗歌应该是真、善、美的结合。而诗人沙白曾将儿童诗称为容易为儿童心灵感应的诗, 认为儿童诗是天籁之最天真最美妙的声音。儿童诗更应具有鲜明的情感特征, 具有真挚动人的情感激发力量, 并借助于形象的塑造、意境的设置引起儿童读者感情的共鸣, 从而激发他们求真向善的生命本能。
例如, 台湾诗人谢武彰的《阳光》:
阳光, 在窗上爬着, /阳光, 在花上笑着, /阳光, 在溪上流着, /阳光, 在妈妈的眼里亮着。
流动着的自然, 洋溢着的母爱, 透过整齐的句式、和谐的音节, 形成一道最为美妙的风景。其中最令人感动的, 是那对大自然的深情的凝望和对母亲的甜蜜的眷恋。
另如, 张继楼的《共伞》:
风来了, 雨来了, /幼儿园里放学了。//“看一看, 谁来了?”/“妈妈撑着伞来了。”/走出门, 回头瞧, /屋檐下站着张小宝。//招招手, 笑一笑, /伞下多了一双脚。//一二、一二齐步走, /踏着水花回家了。
可能小读者都会有这样的阅读感受:回家路上的点点水花必定会因为小伞下多出的那双小脚丫而绽放得更加美丽。
再如, 谢采筏的《海带》:
我真想见见海的女儿, /但每次都没找着, /今天总算不坏, /捞到了她的飘带。
简短的四句却向我们揭示了起伏跌宕的情感变化:“我真想见见海的女儿” (对童话世界海的女儿的无限憧憬, 满怀希望) ——“但每次都没找着” (希望落空后的极度失望) ——“今天总算不坏” (希望被重新点燃) ——“捞到了她的飘带” (略带失落的小小的满足) 。而将海带比作海的女儿的飘带的新奇构思又为诗歌增添了无限的韵味。
此外, 如台湾诗人林武宪的《鞋》:“我回家, 把鞋脱下/姐姐回家, 把鞋脱下/哥哥、爸爸回家/也都把鞋脱下/大大小小的鞋/是一家人/依偎在一起/说着一天的见闻//大大小小的鞋/就像大大小小的船/回到安静的港湾/享受家的温暖。”台湾诗人林良的《蘑菇》:“蘑菇是/寂寞的小亭子, /只有雨天/青蛙才来躲雨。/晴天青蛙走了, /亭子里冷冷清清。”前苏联作家普罗科菲耶夫的《我扶起了一棵小树》:“我扶起了一棵小树——/它横长在草地, /像掉队的战士, /和树林失去了联系。/它从来没有和天上的星星交谈, /也不曾欣赏夜莺歌喉的美丽。”冰心《春水·一〇五》:“造物者——/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我要至诚地求着:/‘我在母亲的怀里, /母亲在小舟里, /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这些作品或歌颂母爱, 或传递亲情、友情, 或展示博大的自然之爱、人文关怀, 贯穿于其中的情感线索应该是诗歌最撼动人心的音符, 也是作品最大的艺术魅力之所在。
三、儿童诗应该具有睿智而明快的心智启迪作用
台湾儿童诗人林良曾将儿童诗称为“浅语的艺术”。在儿童诗中, 没有复杂的社会生活和世态人生, 也没有晦涩朦胧的意象、典故、内心情愫, 但这并不意味着儿童诗就可以一览无余, 可以浅陋、浅薄, 可以用直白的语言袒露直白的思想。真正优秀的儿童诗应该于浅显的语言之中寄寓遥深, 于朴拙的形式之下蕴藏睿智与趣味, 能够在儿童读者乐于欣赏、阅读的同时, 禁得起咀嚼品味, 并起到促进其正面成长的作用。
在教育学领域,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曾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 认为最恰当的教育是比儿童既有水平略为提前, 即儿童能够“跳一跳, 够得着”。教师在对儿童诗的选择上, 也应遵循这一原则。一览无遗、平白如话的儿童诗并不能真正引发儿童的兴趣, 即使一时喜爱, 也无法获得长久的生命力。我们所选择的儿童诗, 应该是在儿童所能解读的前提下, 能够给他们以启迪, 值得思考、品味, 使他们透过精妙的构思、灵动的意象或飞扬的想象, 与作者达成心领神会的默契, 获得探求的乐趣, 体会发现的满足。
比如, 杜荣琛的《月光幻想曲》:
月光流进池塘里发亮/我口渴了/想舀一杯月光来喝/让肚子里藏着嫦娥的微笑//月光躺在院子里发亮/我的口袋破了/想剪一片月光来补衣袋/让口袋里装着桂树的花香
新颖的构思、奇特的想象, 使诗歌充满了稚气与温情。同时也启发着读者:如果能够转换视角, 以一颗细腻灵动的心去感知世界, 我们必然会发现一个新奇的、明丽而纯净的生活空间, 一种怡然自适、恬淡自守的美妙心境。
此外, 刘饶民的《海水》:“海水海水我问你:/你为什么这样咸?/海水笑着来回答:/因为渔人流了汗。//海水海水我问你:/你为什么这样蓝?/海水笑着来回答:/我的怀里抱着天。”管用和的《夕阳》:“太阳公公走了一天, /累得面红耳赤。/他跳到清净的湖中, /把一天的疲劳浴洗。//哎呀!他不见了, /是不是沉进了湖底?/不!他扎了一个猛子:/第二天又从湖东岸冒起。”邱易东《岁月的书签》:“夏天为秋天/准备了一枚书签/是绿色的/秋天把它夹在/自己的日子里/让风吹它/让雨淋它/还让太阳晒它/等它变成一朵火苗/再送给冬天。”这些诗歌无不以字里行间融入的睿智和机趣发人深思, 逗人遐想。
四、儿童诗应该是真正属于儿童的诗歌
儿童诗虽然是为儿童创作的, 但由于儿童诗的创作主体主要是成人, 并且, 儿童在对儿童诗的阅读过程中往往要借助于教师或家长的选择和引导, 因此难免要将成人的审美意识带入作品之中。诚然, 儿童尚不具备成熟的审美意识, 在不同程度上需要成人审美意识的介入和引导, 但如果作品中成人的审美意识掩盖了儿童审美意识, 儿童诗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儿童诗与一般成人诗歌的区别既包括题材和语言形式的差异, 如儿童诗要表现儿童所熟悉的生活, 这是题材取向的不同;傅天琳《我是男子汉》一诗中:“叔叔说男子汉就是有出息/妈妈你也有一个出息”, 这是话语方式的不同——而更重要的是, 儿童诗应体现出立场、情感、思维方式等的儿童化。此处不妨举刘饶民的《春雨》为例:
滴答, 滴答, /下小雨啦。//种子说:/“下吧, 下吧, /我要发芽。”//梨树说:/“下吧, 下吧, /我要开花。”//麦苗说:/“下吧, 下吧, /我要长大。”//孩子说:/“下吧, 下吧, /我要种瓜。”//滴答, 滴答, /下小雨啦。
诗歌开头以两个“滴答”模拟春雨的声音, 接下来分别记下了种子、梨树、麦苗和小孩子所说的话, 最后又以“滴答, 滴答, 下小雨啦”呼应开头, 形象地说明雨下个不停, 把春雨对作物的好处以及小孩子充满期待的喜悦的心情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可能我们会由此联想到杜甫的一首表现同一内容的诗歌《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相比较而言, 杜甫的这首诗歌流传得更广, 艺术性更强, 但儿童诗《春雨》却以儿童的语言、儿童的视角, 展示了儿童的思维方式和情感体验, 充满了童真、童趣, 而这正是“春夜喜雨”所不具备的。
那么, 在小学文学活动中, 教师如何才能做到选择的儿童诗是真正属于儿童的呢?首先, 教师必须熟悉儿童的生活, 了解他们的心理和情感, 同时, 能够把握学生既有的阅读能力和水平, 选择适合其阅读层次的儿童诗。其次, 教师应该从“儿童本位”出发, 站在儿童的立场, 以儿童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去审视儿童诗中所展示的社会和生活, 选择那些切合儿童心理特点, 能够为他们所欣赏、喜爱的诗歌。再次, 教师揣摩儿童的心理无论多么得惟妙惟肖, 但毕竟带有较大的主观性, 而儿童自身的阅读体验和评判才是最客观、最有价值的。因此, 教师在选择儿童诗的过程中, 应注意对推介内容的分析、记录, 对阅读效果的总结、归纳, 在长期的阅读指导实践中, 筛选出那些真正为儿童所喜爱同时又能促进其正面成长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周作人.儿童的文学[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2:37.
8.在阅读活动中塑造小学生完美人格 篇八
【关键词】阅读;小学;人格塑造
小学阶段是素质教育中最基础的阶段,在加强学生完美人格培养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思想意识和行为理念等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一些外来方面的思想正严重地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特别是处于特殊阶段的小学生更易受到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自我阅读的能力,让他们从阅读活动中汲取知识的养分,为成长打好坚实的基础。
根据小学生人格发育的特点,结合本人教育工作的实践,确定了下面几个方面的内容来塑造小学生的完美人格。
一、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在愉悦的环境中进行阅读,快乐的接受知识。为了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自我阅读的良好习惯,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在黑板上为学生写一些相关的背景介绍以及诗词赏析。同时,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写读后感、做手抄报,画画,练书法等,通过这些不同的形式来检验学生的阅读成果,增强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讲阅读活动与课间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比如把平时课间游戏中的顺口溜换成《三字经》、《弟子规》等经文,使学生在欢声笑语中吟诵诗歌。
另外,老师还要注意一点,创新离不开想象,离不开思维,因此教师平时在上课中应注意启发,注意引导,这就要求老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建立探索性学习模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直觉思维能力,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机会。比如在学习童话故事时,一些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另类”的问题,此时老师不应该急于把学生“拽”回“正轨”,而应该给予他的创新性一些鼓励,使其保持对阅读的兴趣,然后再逐步引导他分辨善恶对错。
二、创设情境,巧设问题,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老师要积极的发掘教材中所涉及的经典故事,将情境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哲理性。对于那么比较方便创设情境的文章,比如童话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表演、做游戏等方式来体验,让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快乐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审美情感。在阅读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讲阅读的感受、体会和心境的变化写出来,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的结合起来。比如在教《揠苗助长》一文时,可以准备一些相关的图画,让学生有一种具体形象地感受。同时,可以让学生们分别扮演其中的一些事物,发挥大家的想象力,充分调动学生们阅读的兴趣。通过角色表演,学生理解了课外内涵,进一步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在教《燕子》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可以想到的关于燕子的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在学习《窃读记》一课时,可以首先提问学生什么叫做“窃”?然后告诉学生本文的窃与平常的理解有所不同,以此引起学生的疑问,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
三、注重课内教育,加强课外延伸,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
行为规范教育既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也是完美人格的具体体现。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涵,使情感教育在小学生心灵上不断滋养、浸润。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教会小学生控制和调节情绪的手段,使他们正确对待自己的情绪表现,培养其调节情绪的能力。例如:在教《圆圆的沙粒》一课时,老师让学生通过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在培养学生自学嗯呢管理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更深地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三袋麦子》一课时,要让学生明白小猴的诚信、踏实是一种美德,而不是一种所谓的“笨”;小猪的“聪明”可能在一时能起到作用,但可能长久。所以人还是要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通过《詹天佑》一课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所表达的爱国热情和杰出的聪明才智,让学生以此为榜样,树立爱祖国、爱人民的理念。
四、开展主题活动,倡导学生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在完成某一类型的文章教学后,老师可以倡导开展一些主题性的活动。比如在学习《长征》后,可以开展一些以 “走近毛泽东”为主题的阅读活动,给学生引荐一些关于毛泽东的传记、诗词等,让学生穿越时空,走近伟人,了解伟人,学习伟人。在学习《第一次抱母亲》之后,可以开展以“母爱”为主题的活动,让学生搜集关于“母爱”的文章进行阅读和背诵。同时还要真真切切的“抱一抱”母亲,帮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另外,还可以开展一些课外实践活动,让在课堂中学到的尊老爱幼、勤俭节约、保护环境等知识真正的运用到日常的生活中。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在路边捡果皮纸屑,用少先队员的身體力行来感染和教育路人;排练一些文艺节目,去孤儿院或敬老院为那里的孩子和老人表演节目,让他们感受到快乐;组织一些团体游戏,比如接力赛、拔河比赛等,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总之,积极的阅读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陶冶了他们的情操,促使其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归结起来就是要引导学生知礼,孝敬父母,尊重师长,团结同学,做一个文明礼貌的好学生;要引导学生养成勤俭节约、乐于助人的好习惯;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提高感知和理解能力;引导学生以先进模范为榜样,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创造。总之,阅读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人格的奠基,智慧的启蒙和品德的陶冶,把学生培养成健康、优雅、好学、敏行的小公民。
参考文献:
[1].黄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福建师范大学.2003-08-01
[2]万潇潇.论语文美育与人格塑造.扬州大学.2004-05-01
9.小学生阅读活动计划 篇九
作者:蓝蝴蝶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563更新时间:2007-4-2
5小学生阅读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构建小学生课外阅读科学体系,营造“书香校园”,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增长见识,发挥潜能,提高素质,让学生在阅读中快乐成长;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搭建舞台,为学校内涵发展增设平台。
二、目标与要求
实施“小学生阅读行动计划”是为了进一步推进我校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进程,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构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科学体系,真正地让小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形成“书香班级”、“书香年级”、书香校园”;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学习型学校”,逐步形成认真读书,善于写作,规范汉字的行文书写的文化氛围。
三、方法与措施:
1.纳入校本课程计划,强化阅读指导
每两周开设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每种课型各有两节教学设计),语文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带领学生潜心阅读经典美文,领略中外名著,吟咏古今诗文,强化国学教育,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严格控制作业量,保证学生每天至少有半小时自由阅读时间。教师不断地探索课外阅读指导的思路,逐步形成课外阅读的基本课型,如:
阅读指导课:这种课型主要是教给小学生阅读的方法。引导小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学会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会做简单的读书笔记或读书卡片,学会上网查找资料;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能力、想象能力等;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等;
三、四年级写摘录式读书笔记,五、六年级采用摘录好词佳句和感想相结合的形式。
读物推荐课: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选择读物时往往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我们要上好读物推荐课,可以通过讲解主要内容、朗诵精彩片段、讲故事等各种形式向学生推荐读物,也可以同学之间、小组之间互相介绍自己喜爱的书籍。
阅读欣赏课:这种课型主要是引导学生欣赏阅读材料,可以通过配乐朗诵、角色表演等各种方式,促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鉴赏,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积累语言材料,提高审美能力。读书汇报课:这种课型是在学生课前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汇报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的感受与收获。主要形式有:①读后叙述:组织学生复述自己读过书籍的内容。②开展辩论赛:对读物中所提到的相关论点开展辩论,促进阅读效果的提高。③交流评论:交流自己阅读的方
法,对书中的人物及写法进行评点。④表演展示:让学生把看过的内容,自编成小品、课本剧等形式,在汇报课上进行表演。
2、加强图书角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学校要着力做好图书室装备工作,丰富师生的阅读资源。学生报刊读物种类多,数量足,不少于30种,班级各类报刊累计不少于15份;每学期向师生提供不少于3本的必读书目。学校要有专用阅览室,力求面积足、采光好、布置美。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的专、兼职图书管理员,各班级配有学生兼职图书联络员,建立健全图书借阅制度,有计划的开展借阅活动,保证学生每学期平均借阅3-5本书。开辟“跳蚤”书市,鼓励学生将家中的藏书变为“行走的书”,以书为媒介,广交书友。要利用校园空间,合理地设置阅读文化环境,让师生主动亲近阅读。定期推荐一些可读的优秀书目,以供教师和家长选择引导孩子读书。
3、倡导师生同读,实现师生共进。
书籍记载着人类成长的历程,把文明代代相传,绵延至今。无论是严谨雄辩的哲学思想,还是奥妙无穷的科学知识;无论是精美绝伦的唐诗宋词,还是神奇有趣的神话传说„„无不以书的形式传承至今,书籍是人类历史的见证,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要从促进师生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引领教师和学生,形成“与书为伴”、“与书为友”的良好读书风尚,实现‘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人聪慧,读书使人高尚,读书使人文明”目标。
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学习型教师,引导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形成学习、思考、教学、提高的良性循环。在教师间开展读书笔记交流、读书知识竞赛、经典诗文诵读、读书故事讲述、读书成果展览等活动,激发教师读书热情。教师每人每年购置5本图书,订阅2份报刊(其中必有一份是教育杂志)。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指导,每学期都要举办“语文课外阅读名著讲座”,每位语文教师每学期上一节课外阅读公开课,要有对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跟踪检查记录。通过开展师生同读一本书,同背一首诗,同过一个读书节的“三同”活动,达到师生共同成长。
4、开展多种活动,培养阅读兴趣
有计划地举办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读书看报心得交流会、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辩论赛、读书笔记展评等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阅读的快乐和幸福。举办
“读书节”,邀请家长和师生共同参加诸如名著欣赏讲座、阅读名著演讲、文学社采风、征文比赛、朗诵比赛、文艺演出等阅读交流活动。组织“书香班级”、“亲子共读书香家庭”、“班级阅读之星”、“十佳博览之星”、“诗词诵读大王”评比,激发学生读书热情,提升学生读书质量。
5、强化考核评比,促进共同发展。
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促进我校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把学生的课外阅读纳入到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之中。各部门要狠抓计划落实工作,以检查促开展,以活动促提高,以评比促提升。尝试采用活动评价、作品展示、读书记录卡等形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评价,让
学生建立自己的课外阅读档案,记录自己的阅读经历,积累自己的阅读收获。
6、加强课内外结合,拓展阅读时空
以每天20分钟的阅读课为主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自觉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具体安排:
(一)前期准备
1、创设浓郁的校园阅读氛围。利用校园空间,合理设置阅读文化环境(如廊道文化、阅读墙、读报亭、标语牌、宣传栏、校园花木文化、班级图书角、荐书处等)
2、建立健全班级图书管理体系,每班配有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的借阅和收发工作,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图书和同学们交流,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3、配齐学校和班级的报刊,建立健全报刊管理制度。
4、充实各班班级书橱。
(二)常规性过程管理
1、每学年向学生推荐优秀书目,引导学生学会选择读物,倡议家长与学生共读。
2、使用学校的图书室和阅览室,引导学生博览群书,积累知识。
3、向学生推荐中华读书网、中国青少年新世纪读书网、青少年读
书网、开心读书网等网站,引导高年级学生学会网上阅读。
4、定期开设“语文名著阅读讲座”或“名著欣赏讲座”。
5、定期举办读书笔记展、读书卡片展、阅读手抄报。
6、定期开展读书心得交流、读书沙龙活动、赛诗会、文学人物评论会。
10.小学生阅读展示活动总结 篇十
本次洛阳市开展的“小学生查字典助阅读”活动,旨在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运用学习工具帮助学习、扩展知识、提高成绩。珠江路小学四年级学生,在此次活动积极准备,在教师地指导下练习查阅字典的方法。在比赛中,一部分学生表现出了良好的学习能力,及应试能力。
例如,一些题目对本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题目类型是学生们以前没有接触过的,但学生能够运用字典,查出题目要求给出的答案类型,并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正确答案。但,此次的比赛活动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一些学生仅仅掌握了教师在课堂中传授的知识,并没有灵活地运用于自我学习的过程中,不会变通,造成在没有给出明显对应答案情况下的盲从。这就使得教师应该提高重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课本知识给学生外,更应该教授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多运用英语字典等学习工具,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提高。并积极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增强英语语感。
11.小学阅读活动安排 篇十一
在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中,经常听到很多老师抱怨,学生很难教,成绩总是提不上去。造成这样的情况,我认为是没有抓住高年级的读写教学重点。在PEP版的三、四年级教材里,以认读单词、听说日常交际用语为主,而且根据学生好动、爱玩的年龄特点,教师一般都采用TPR教学法来教单词和句型,学生十分感兴趣,从而获得较好的成绩。但在五、六年级,教材内容、难度增加,以读写为主,句子变长,教学侧重点完全不同了,而且学生年龄增大,不再适合使用过多的TPR教学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初步写作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成为这一阶段的主要教学目标,教学中要以突破上下文句子的理解为主,要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做到精读与泛读相结合。
一、创设情景,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是一种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由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构成,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知识交流和情感交流。情景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使知识与情感交流畅通无阻,从而引起学生积极健康的情绪体验,直接提高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对文中的背景、人物、地点、活动等进行提示,激发起学生阅读的欲望,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比如,在教学“Lucky Road”短文时,教师不直接让学生听、读、看课文,而是可以先在黑板上画出“Lucky Road”以及路边的房屋建筑,一边画,一边用英文进行介绍。通过图片提供的情景,让学生置身于直观、形象的情景中。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初步回答问题:How many shops are there? Is there a garden? 这种教学设计策略能有效地降低理解课文的难度,让学生对课文的整体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对接下来的精读起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突破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阅读理解,就其实际的宏观意义来讲,可分为4个层次或阶段:understanding(对于文字表面含义的理解),comprehension(对于文章深层意义的理解),appreciation(用批判的眼光去欣赏),和application(应用从文章中所获的信息)。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在学生阅读理解的第一阶段给与更多的引导。在引导学生理解阅读材料时,教师不要平均用力、面面俱到,而要善于抓住几个重点词句,通过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从而达到因枝振叶、以点带面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第五册Unit3时,重点句子是:“It isnt there now.”“It was there a moment ago.”“They arent there now.”“They were there a moment ago.”教师可结合新单词diary,a pair of glasses和学生已学过的句型“Where is/are...?”“Its/Theyre... .”来处理。先通过实物学习单词diary,侧重单词的拼写教学,然后教师把diary藏起来,请一个同学寻找,当同学找到之后,带走diary,教师再去原来的地方寻找diary,当然找不到,表现出惊讶,询问:“Where is the diary?”并说出:“It isn't there now.”“It was there a moment ago.”学生跟读。通过实物a pair of glasses,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句型“They arent there now.”“They were there a moment ago.”通过这个小小的表演,学生直观地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掌握了这些重点句的含义,就很容易理解课文的内容了。阅读教学的难点句子的理解还可以用电影、动画的形式突破。
三、融合听说与读写,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渐进的复杂过程,教师应训练学生从读字母、读单词、读句子入手,过渡到读故事、读短文,从拼读、认读到朗读、阅读,循序渐进,并要与听、说有机结合,才会极大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将对话内容改写成短文,将短文改写成对话。比如,教学牛津版小学英语第五册Unit5“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文中的Helen and Nancy以对话形式谈论某日的活动。在学生理解完课文后,教师可出示表格,如下:
学生自己独立阅读课文,并完成表格。通过这个表格,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完整清晰的理解,有效地巩固和复习了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提出根据表格内容编写一个短文的要求,从而扩展学生的写作能力,并给出如下提示:Last Monday,Helen visited a farm,she...这个作业设计让学生进一步主动学习课文,并在自己的脑海中重新构思、创新,拓展了写作能力。
四、整合教学资源,使阅读教学生动、有趣、易懂
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帮助扩展教学内容,突破难点,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在牛津小学五年级英语中,讲述外国的节日那一单元,有一些美国文化的词汇,如jack-o-lantern,以及描述美国人过万圣节的风俗习惯。刚开始我直接朗读,介绍万圣节是每年的10月31日,是西方传统的“鬼节”。学生竟然产生了一种恐惧感,他们可能还存在鬼的概念,不明白为什么美国人还要给鬼过节。课后,我与其他教师讨论,为什么学生会产生这种疑问呢?这实际上是对他国文化的误解。他们并没有理解万圣节只是西方国家一个全民参与庆祝的节日。在传统的平铺直叙教学方式中,学生不能真正理解外国节日的风俗习惯。
第二节课,我改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先播放一段美国人过万圣节的影片,再让学生模仿影片中的经典的、适合学生知识水平的英文对白,学生立即兴趣盎然。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不仅有对跨文化内容的理解,而且更容易理解整个影片,扩大了泛读内容,增加了精读的趣味性,一举多得。
三年级至六年级不是在简单的听说教学模仿训练中度过的,而是由浅入深,由易至难。高年级要是不能从口语听说教学提升到初步的语篇阅读教学,就会连前两年的英语教学成果也会损耗殆尽。所以高年级的英语教学,要在听说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的基础上驱动学生写的欲望,学生才会产生新的兴趣。从一种对英语感到新鲜的兴趣,转变为求知的欲望,有了学习欲望,成绩自然就会上去了。我们的英语老师还会有抱怨吗?
12.小学阅读活动安排 篇十二
图式理论 (Schema theory) 是认知心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由心理学家Bartlett于1932年在格式塔心理学的基础上首次提出。Bartlett (1932) 认为人们对语篇的记忆不是直接复制, 而是建设性地将语篇中的信息与大脑中已有的相关知识相结合成新的心理表征。图式是知识在大脑中的存储单位, 图式的总和就是一个人的全部知识。在语言学习中, 图式分为语言图式和非语言图式。语言图式指学生掌握的有关语音、词汇、语法、语用和语篇方面的语言知识。非语言图式涉及形式知识、内容知识、策略知识和生活常识等, 是学生的背景知识 (张维友, 1995) 。阅读是一个有选择的过程, 读者根据自己的预期有选择地接收信息输入中的语言信号。在这样的信息处理过程中, 读者不断做出假设, 并且在进一步阅读中得以证实、推翻或修正 (Goodman, 1970) 。一个人大脑里的图式越多、越完善, 在进行阅读活动时被调用的可能性就越大, 就越有可能保证对故事意义的正确理解。教师要通过一些课堂活动的设计, 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 或是提供给学生相应的背景知识, 这样学生就会利用被激活的知识去预测和理解阅读的内容, 从而抓住新内容的要点。在故事教学前, 需要激活学生大脑的阅读图式, 为故事阅读做好准备。教师要根据故事所涉及的语言点, 设计能够激活学生原有语言知识的活动, 从而为故事中要涉及的语言做好图式准备, 为学习新故事打下基础。可见, 在小学英语的故事阅读中, 阅读前的活动设计显得非常重要。其目的就是要运用图式理论来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 从而提高阅读的效率。
二、图式理论指导下的小学英语故事阅读的读前活动设计
充分发挥图式的预测功能, 激活背景知识。预测是指读者在读的过程中, 根据已有的信息对即将读到的内容进行预测。若预测被证实, 其内容容易被理解;若预测未被证实, 说明读者预测出现偏差, 则会刺激读者修正偏差, 并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预测能力是阅读理解的关键因素之一。阅读材料中提供的有限信息会启动读者头脑中的相关图式, 当图式被启动, 读者会对即将读到的内容产生一种预期, 产生许多联想, 从而扩展信息量。
教师要通过设计恰当的读前活动, 从而激活学生的相关图式。小学英语故事阅读的读前活动设计有多种方式, 以下将作逐一介绍和展示。
1. 利用游戏或歌曲
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学习故事之前, 通过游戏引导学生复习并激活相关的语言图式可以为后续的故事阅读扫清障碍。以《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 1“Public Signs E”部分“Read and match”的教学为例。该部分是一个故事。在展开故事教学之前, 老师预先把Public signs的图片如No littering, No smoking, No parking, Danger等以及根据故事情节设计的几幅图挂在黑板上, 并请学生演唱歌曲“The Signs in the Park”, 既复习了相关的语言内容, 又起到了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的作用。
以《PEP》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Let’s Eat”的Story Time为例。场景是在一个餐厅点餐。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已经基本上掌握了hamburger, coke, ice-cream, French fries等, 学生也初步掌握了“Can I have some...?Here you are.”。为了帮助学生激活这些已有的语言图式, 老师首先在需要学生认读的单词卡片中间故意放在几个“炸弹”图片, 然后请学生看单词卡片快速认读这些有关食品的词汇 (其中包括本课学习过程中会出现的几个单词) , 并要求学生在看到“炸弹”时快速做出保护自己的动作。通过“炸弹”游戏将原本枯燥的词汇复习活动变得异常有趣, 在复习相关知识的同时也很好地活跃课堂氛围, 自然地达到复习本单元的主要句型, 激活已有语言图式的目的。
2. 利用插图或教学挂图
目前我国小学英语教材中故事多数是图文并茂的, 有的还配有精美的教学挂图。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以达到激活学生语言图式的目的。在小学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发展学生“读图”的能力, 即通过图片中人物的行为、动作、表情等隐含线索, 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做一个大致的推断, 使学生真正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从而对故事获得更真实、更深刻的体会。除了采用“读图”方式外,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有关故事图片的活动。如, 教师可以请学生将打断顺序的图片按照自己的理解先排序;也可以请学生看图片进行“Brainstorming”, 把所看到的所有线索用语言表达出来, 可以是单词, 也可以是句子。通过这些活动,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活了已有的语言图式, 而且降低了故事学习的难度, 为真正开始故事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语言和心理基础。
以《清华一条龙小学英语》教材为例, 三年级下册中出现的经典故事《三只小猪》, 在阅读故事之前, 教师设计了一个读图活动,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课文的图片重新排列。课后调查显示, 学生排列图片的依据是房子的材料, 由最不好到最结实的材料, 故事的结局是所有的小猪都跑到最结实的房子里去了, 根据三只小猪的表情得以判断。
3. 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目前小学英语教材中的故事所涉及的题材广泛, 既有许多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经典故事, 如:白雪公主、灰姑娘等, 又有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 根据教材单元的主题编写出来的小故事, 如:“Late from School”等。经典故事的内容他们多数都在过去的生活中听过, 有的还看过动画片。编写出来的故事大多也是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场景。因此, 他们的大脑中已经具有了与这些故事相关的背景知识也就是内容图式。教师就要通过采用各种方式把与故事相关的已有图式充分调动起来, 提高故事阅读的效率。
以“Late from School”故事教学为例。这是学生在学习一般过去时的基础上的故事阅读教学。故事选自《21世纪少年英文报》, 大意是:一位叫汤姆的男孩, 一天忽然回家很晚, 经过母亲的追问, 最终孩子委婉地道出, 自己将胶水倒在了同学的椅子上。故事用一般过去时态讲述, 语言生动, 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阅读前的导入环节老师可设计这样几个问题:“When did you come home yesterday?”“Do you often come home late from school?”“Why did you come home late?”这些问题紧紧围绕着学生的生活经验, 同时又与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密切相关, 有效地吸引着学生关注即将学习的内容。
4. 介绍故事梗概
对于学生非常熟悉的故事,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请对所学故事有所了解的学生用英语或中文简单介绍故事的梗概。用英文进行介绍对学生来说可能有一定的困难, 这时教师可以考虑提供一些故事的图片、关键词等帮助学生进行讲解。也可组织学生观看有关故事的录像, 再来学习, 降低学习故事的难度。
5. 通过题目预测故事内容
学生越熟悉的话题, 所拥有的图式就会越多, 由一个词或一个句子, 他们就可以联想出很多内容。“脑力风暴”是一种活动, 在这一活动中, 教师根据需要设定一个主题, 请学生说出所有他们能够想到的有关主题的单词。例如教师在黑板上写出“career”让学生说出所有有关职业的词。
三、结语
13.小学四年级课外阅读活动计划 篇十三
课外阅读是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储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为了落实新课标所提出的教学目标,我们不但要上好每一节阅读课,而且要不断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抓好课外阅读活动。现根据本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如下课外阅读活动计划
一、活动目标
1、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2、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促进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3、开拓视野,丰富知识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4、通过学生、老师、家长一同参与读书活动,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推动书香班级的建设。
二、活动具体实施方案
(一)营造氛围,使读书活动蔚然成风
读书,要有一个良好的氛围。在开展读书活动伊始,广泛发动全体同学来读书,大兴“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勤奋学习之风。倡导人 人参加,并进行广泛宣传。同时,积极开展小组读书活动,写书评或读后感、召开演讲会、故事会、主题班会等,使读书活动深入人心。
(二)多措并举,使读书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1、创造阅读空间,搭建读书平台
(1)设立“花蕾书吧”
在班级都建设 “花蕾书吧”,专门配备了1-2名学生作为班级兼职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的出借、登记、归还等服务工作。教师从中搜集挑选出一部分精品书籍和班内学生优秀作文放于专门书橱作为“可心阅览区”,以提高同学们的阅读效率。为实现资源共享,同学与同学之间,还建立了“好书交换站”,定期举行“好书换着看”活动,扩大了同学们的读书范围。
(2)建立家庭图书架
14.小学阅读活动安排 篇十四
喜河九年制学校
史小娟
2015年10月15日,我非常荣幸的在石泉县教育体育局刘红泉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安康市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感谢领导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使我走近名师,让我聆听名师的教诲,一睹名师的风彩。半天的观摩研讨让我收获颇多。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参加了安康市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听取了江苏省常州市许丽娜老师的展示课,观摩活动上,我认真听讲,认真作笔记,从而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使我从根本上认识到了自己课外阅读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现在我将本次观摩活动的心得体会作如下阐述,与大家一起分享: 本次学习最大的收获,是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如何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如何让学生轻松
学习,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是当前我们要狠抓的重点。
首先,提高自身的素质,通过学习,我才知道,什么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以前我总做一个固步自封、不求上进的人,然而,通过学习以后,我才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所谓学无止境,作为教师,应该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扩大自己的视野,提高自身素质,就像韩兴娥老师说的那样,要不断地通过阅读来充实自己,要与学生一起进步,其实,老师的进步是通过学生的进步来体现的,学生可以完全成就一个老师,可以帮助一个老师在专业成长方面提供强有力的帮助,因此,不仅要学生进步,而且要伴随学生一起成长;
其次,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备优良的师德修养,我认为,最关键的是要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自己的学生,因为只有热爱自己职业的老 师,才会从心底里踏踏实实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时时把学生当成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不断地为学生创造学习机会,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在学习方面,我们要成为学生的领路人,要用丰富的学识和高尚的人格,去感染学生,去影响学生.第三,教学方法的改革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要以一种锐意改革的精神去对待我们的教学,要把以前的陈旧观念通通去掉,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并把它们有机的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我们要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执教,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更多的的知识。因此,我们要借鉴他人的方法,学习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在扩充知识结构的同时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第四,要结合当前的形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其中,最关键的是要如何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观摩活动,我认识到真正有效的方法是要热爱学生,要关心爱护后进生,关注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真正成为学生的学科带头人,要让学生尊敬我们,喜欢的我们,才会从心底里喜欢我们的课,在教学中,我们要肯定学生的成绩,不要随便动不动就批评学生,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要把他们的潜能充分地激发出来,把他们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老师教学的工具,我们要考虑学生的思绪方式,站在学生的立场,帮助他们,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在他们的身边,与他们一道克服困难;
15.小学阅读活动安排 篇十五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 (教委) 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教育技术装备部门和相关教育机构: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探索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与应用等方面的发展路径和方法, 推动中小学生的阅读活动, 教育部教学仪器研宂所和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小学图书馆委员会拟联合举办第二届“中国知网杯”全国中小学数字阅读活动。
本次活动内容以通过网络方式阅读各科教学、考试辅导、课外阅读、文艺文化、科普等电子期刊文章为主, 同时幵展校本课程、研宂性学>J、学科学用科学、小发明小论文、“校园美”N页设计、教育手机报设计等系列征文征稿活动, 为提高广大中小学师生信息素养创造条件。对获奖单位和个人将颁发相应奖项证书和奖品, 优秀征文和设计成果将推荐公幵发表。
活动详见网站
16.小学阅读活动安排 篇十六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英语阅读课 post-reading 教学活动设计
一、引言
阅读不仅是语言学习者需要掌握的语言技能之一,而且也是学生获得语言输入的有效途径。有效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语言知识,培养语言能力,扩大视野,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
目前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一般以pre-reading、 while -reading、 post- reading三个环节展开教学。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体验学习的快乐,发展自己的语言能力。然而,笔者通过课堂观察发现目前小学高年级阅读课在post- reading教学活动设计上还存在很多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种倾向:
1.目标定位不明确
在展开post- reading这一教学环节时,个别老师过度的关注阅读材料中的语言形式,在学生明明已经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仍然采用填空、判断、回答问题、匹配等方式一遍又一遍的测试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对语言点的掌握情况,将有趣的阅读课上成了reading comprehension。
2.活动形式盲目,脱离学生实际
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初步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其对语言学习的兴趣。笔者经常发现一些活动设计追求所谓的热闹活跃,设计上不仅脱离文本主题,而且忽略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经验。
二、post-reading教学活动的设计原则
1.真实性和关联性
为在丰富、自然的语言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教师在进行post- reading教学环节设计时,要考虑到活动设计的真实性和关联性。活动设计应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相互依存,步步升高。学生的语言能力通过每一项教学活动逐步发展,使教学阶梯式递进。
2.趣味性和多样性
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儿童的语言的学习状态会达到最佳。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到活动形式的趣味性和多样性。要让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通过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有效性和一致性
保证课堂教学实效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承载知识、技能、信息的语言输入活动与表达、运用等输出活动在形式、内容方面保持一致。在进行post-reading环节活动设计时,教师要保证语言输入与输出活动相一致,为语言发展搭建合适的支架。
三、post-reading教学活动设计
1.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在角色扮演的活动中,不仅文本情节得到了再现,而且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将听说读写有机结合起来,能力得到了锻炼,兴趣也有了提高。
在学习典范英语The Motorway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分组扮演小村居民到听证会上抗议高速公路的修建。在准备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制作抗议的横幅、海报等道具,而且需要对文本进一步加工和延伸,而在表演的过程中,不仅小组里每个人都有参与的机会,重要的是,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村民发现美丽村庄即将被高速公路破坏时的愤怒和着急。
2.复述
复述活动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个人复述,也可以小组合作,可以先口头,在笔头,也可以用不同的人称转述。可以结合不同的文本,选择一定的主线作为线索,比如关键词、文本图片、问题串等,供复述时参考。
学习一篇关于猴子的文本时,在post-reading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组复述活动:
S1: Monkeys are....They have long...
S2: They can climb to...They can... and ...
S3: They like...,but....
S4: Some monkeys live in the...Some...
S5: I want to live in the...because...
关键词组的提供给学生复述课文搭建了支架,学生在复述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课文学习,也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3.海报制作
在制作海报的时候,学生不仅需要对文本有透彻的了解,而且通过文字、图画等多种方式进行再创作,多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
学习exciting experiences时,我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历,以Experiences为题制作一个手绘海报,要求以图片配合文字的形式向别人介绍自已独特的经历。这样一个课堂活动既是对文本的再创造,学生又有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表达自我,锻炼能力。
4.阅读摘要
在进行阅读摘要时,学生不仅巩固了主题词汇,进一步内化了主要语言形式,而且提升了自己的语篇和语用能力。在学习上海牛津赛蒙的学校之行这一课时,我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这篇摘要。
Simon always his flat .Then he walks to underground station.
He the underground .Then he the bus.
He sits the bus ten minutes.Then he gets off at Rose Garden Road.
He walks to his school in Rose Garden Estate.He usually at eight o’clock.
摘要里需要學生补充的词汇大都是本课的主题词汇,在完成摘要的同时,学生也进一步内化了文本。
5.创意练笔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文字运用能力,在对文本充分学习的基础上,可以结合具体的文本进行续写或者改写,使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都到进一步提高。
在学习典范英语The Bully 这一故事时,我请学生思考,面对班级里新来的那个行为更加恶劣的小霸王,同学们又将如何面对,请将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将故事补充完成。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不仅会结合原文故事的情节,运用文中相关的文字,而且也会将自己的实际生活经历和如何面对校园小霸王这一话题结合起来,既学习了英语,又解决了实际问题。
总之,在小学高年级的阅读课上,post-reading的活动设计要能帮助学生深层理解课文,通过主题讨论、复述、概括摘要等多种方式拓展、提升课文,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迁移,在培养学生对英语学科兴趣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试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王蔷.小学英语教学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黄永伟.初中英语阅读课读后任务的问题和建议[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1.
17.小学阅读活动安排 篇十七
2014年4月23日-26日,我非常荣幸的参加了广西小学阅读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感谢领导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使我走近名师。
这次观摩活动,我目睹了15位名师的风彩,我受益匪浅,收获颇多。这次比赛有15位选手参加,经过两天半的激烈角逐,共评出特等奖8名,一等奖7名,其中,桂林市的何刚、梧州市的梁劢、柳州市的宋虓、钦州市的谢雍雯等这几位老师以巧妙的教学设计,生动的课堂语言获得了一致好评。
特别是谢雍雯,她是一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特岗老师,她年纪轻轻的,她执教的《天鹅的故事》也让我感受很深,她在课堂上那种镇定自若的神态,甜甜的笑脸,激情飞扬,魅力四射的个性很让我佩服。她在边叫“克喱—克噜—克喱”边动作时,赢得热烈的掌声。柳州市的宋虓老师执教的《永远的白衣战士》,让我对这位血气方刚的男老师敬佩不已,他在课堂上展现了他丰富的知识内涵,课堂激情澎湃,深层引导学生在一次次的读书中,感受到叶欣的伟大,不愧为白衣战士。在本课中他还渗透了写作的方法(动作、语言、心理的描写方法)。来自贺州市周毅华老师上的《月亮和云彩》这篇课文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一年级的课文,周老师在上这篇课文时,重视字的读音,写字的指导,强调写字时的姿势,重视读好长句子,读流利等,这些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都是必须要做到的。
这些名师在课中,都能准确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和情意,课文脉络清晰,教师尊重学生,顺学而导,注重语言能力运用。
通过这次活动,我知道,在欣赏别人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诸多不是,我决心将学到的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在以后的教学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18.小学生阅读活动计划 篇十八
一、指导思想
为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构建小学生课外阅读科学体系,为营造“书香校园”,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增长见识,发挥潜能,提高素质,让学生在阅读中快乐成长,我班也定了阅读计划。
二、方法与措施:
1.与学校阅读计划一致起来,强化阅读指导
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带领学生潜心阅读经典美文,领略中外名著,吟咏古今诗文,强化国学教育,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控制作业量,保证学生每天至少有半小时自由阅读时间。不断地探索课外阅读指导的思路,逐步形成课外阅读的基本课型,如:
指导课:这种课型主要是教给小学生阅读的方法。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能力、想象能力等;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等;采用摘录好词佳句和感想相结合的形式。
推荐课:小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有限,选择读物时往往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我上好推荐课,通过讲解主要内容、朗诵精彩片段等向学生推荐读物,也可以同学之间互相推荐。
欣赏课:这种课型主要是引导学生欣赏阅读材料,可以通过配乐朗诵、角色表演等各种方式,促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鉴赏,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积累语言材料,提高审美能力。
汇报课:这种课型是在学生课前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汇报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的感受与收获。主要形式有:读后叙述、交流评论、表演展示等。
2、努力实现资源共享
利用好学校图书室阅读资源,学生互相借阅。广交书友。
3、师生同读一本书,尽力与学生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书籍记载着人类成长的历程,是人类历史的见证,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读中形成“与书为伴”、“与书为友”的良好读书风尚,实现„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人聪慧,读书使人高尚,读书使人文明”目标。
4、培养阅读兴趣
有计划地举办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读书看报心得交流会、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辩论赛、读书笔记展评等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阅读的快乐和幸福。举办 “读书节”,邀请家长和师生共同参加诸如名著欣赏讲座、阅读名著演讲、文学社采风、征文比赛、朗诵比赛、文艺演出等阅读交流活动。组织“书香班级”、“亲子共读书香家庭”、“班级阅读之星”、“十佳博览之星”、“诗词诵读大王”评比,激发学生读书热情,提升学生读书质量。
5、注重考核评比给学生适当压力。
尽可能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把学生的课外阅读纳入到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之中。以检查促开展,以活动促提高,尝试采用活动评价、作品展示、读书记录卡等形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评价,建立学生的课外阅读档案。
三、具体安排:
1、创设浓郁的班级阅读氛围。利用好班内空间,建好班级文化等。
2、发动学生,充实班级书橱。
3、以“振兴阅读”读书计划为标准,向学生推荐书目。引导学生学会选择读物,4、倡议家长与学生共读一本书。
5、利用好学校的图书室和阅览室,引导学生博览群书,积累知识。
6、利用电子阅览室,向学生推荐中华读书网、中国青少年新世纪读书网等阅读网站,引导我们四年级学生学会网上阅读。
7、定期开设“语文名著阅读讲座”或“名著欣赏讲座”。
8、每学期举办两次读书笔记展、读书卡片展、阅读手抄报。
9、每月开展一次读书心得交流、赛诗会、文学人物评论会。
【小学阅读活动安排】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课件06-18
小学语文自主阅读09-30
小学阅读推荐书目10-2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综述06-21
小学三年级课外阅读07-05
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08-05
小学英语阅读教研08-11
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