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重阳节学生作文(20篇)
1.有趣的重阳节学生作文 篇一
文秘助手()之小学生重阳节作文:我的重阳节
今天是重阳节,又叫老人节。十月秋高气爽,应该是登山的好日子。可是,今年的重阳,一直飘着毛毛细雨,太阳公公很小气,也不露个脸笑一下。
唐代大诗人王维写过一首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他独自一人重阳登高、思念远方家人的情感。听老师讲解这首诗的时候,我却暗暗想:我比他要幸运多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围在我身边,每个人都爱着我。
今天,家里来了很多客人。爷爷奶奶在厨房里忙忙碌碌,老爸在陪着客人聊天说笑,妈妈在菜园子里摘菜,我和小客人屋前屋后的玩捉迷藏……家里真是热闹极了!
我想:重阳节,爷爷奶奶去不去登山也没什么关系,下不下雨也不要紧,只要我们一家人开开心心的在一起,爷爷奶奶就很高兴。这就是我们的重阳节。
2.有趣的重阳节学生作文 篇二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问题其实只需要估算一下就行了, 不需要知道精确的结果, 或不可能知道精确的结果。然而, 学生在这方面的体验不多, 往往不知道什么时候、在什么场合什么情况下需要估算。因此, 遇到问题时一般都想到准确计算。所以, 教师要多创设一些生活情境, 让学生不断地体验和感受用估算来解决实际的问题, 真正地认识到估算的实用价值, 学生才能变“不愿估算”为“喜欢估算”。让估算活动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田, 使他们愿意去学, 快乐地学估算, 从而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比如, 教学四年级下册《我们去春游》综合实践课时, 课的结尾, 教师把活动的内容进行拓展应用。教师说:“通过今天这节课, 我感受到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 我们要做个有心人, 去发现数学问题, 在去解决它们。”很多学生都有和家人出游的计划, 借此机会设计一个“游玩方案”, 做个理财小能手, 教师提供了一个去苏州乐园—日游的游玩路线, 并有各项费用:旅行社 (不含餐) 228元, 餐费125元, 自选景点海底世界100元。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 很快就估算出这次旅游的费用大约是460元。甚至学生还说出门在外多带点钱吧, 带500元。听到学生这么科学合理的理财建议, 作为教师的我真是不能小觑他们, 既通过估算合理地解决了日常生活问题, 又丰富了与数学有关的生活体验, 增强了他们估算的应用意识。
二、创设动手实践的情境, 提升学生的估算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要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小学生的理解、记忆建立在学生的直观操作、动手实践上, 所以,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 要结合教学内容, 精心设计操作活动, 耐心引领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悟、思考, 从而揭示规律、掌握知识。只有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自我探索获得的知识, 才会根深蒂固地扎根在脑海中。
比如, 教学四年级下册《认识容量和升》一课, 学生感知1升有多少时, 教师设计三个动手实践的活动: (1) 通过量杯认识1升。每个学生观察量杯实物 (事先装好1升水) , 初步形成1升的概念。 (2) 通过正方体容器认识1升。出示正方体的容器, 先估计能不能装得下1升水。在让学生把量杯中的1升水倒入正方体容器中。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正方体容器内装的水正好是1升。量一量正方体容器的长度、宽度和深度都是1分米, 得出结论:长、宽、深都是1分米 (10厘米) 的正方体装的水正好是1升。 (3) 估一估大约1升的水可以倒满几杯, 然后让学生动手倒一倒1升的水。学生通过猜测、估一估、动手实验认识1升容量的大小, 感受1升容量的含义。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估算的乐趣, 并切身体验用估算解决问题的实用性, 凸现估算应用的价值。
三、创设巧妙的问题情境, 提升学生的估算能力
创设巧妙的问题情境, 就是在教师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 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 是思维的动力。
比如, 教学四年级上册《一亿有多大》一课时, 教师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情境 (课件出示) :小学生在家吃饭时, 在碗底剩有很多米粒。今天同学们来算一算这“1粒米”到底有多少?假如每人每天浪费1粒米, 全国人民就要浪费13亿粒米, 那么13亿粒米相当于多少呢?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教师先是让学生大胆猜测, 有的说大约有几车, 有的说大约10吨……答案差异很大。于是组织学生讨论, 寻找解决办法。然后启发学生开展分组实验、统计、计算等活动。有的组数出100粒, 称出重量为2.5克, 再计算出13亿粒米有26吨……后来学生进一步推算出13亿粒米大约能装多少车, 大约供1人吃多少天, 大约供1人吃多少年等等。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学生不但受到了爱惜粮食的教育, 而且在活动中探索出了“以小估算大数量”的方法。
3.一堂有趣的作文课 篇三
只见李老师从一个袋子里拿出五个深颜色的瓶子说:“这五个瓶子里分别装了醋、糖水、盐水、辣椒水和纯净水。现在,请五位同学分别品尝其中一种液体,然后大家根据这个游戏写一篇文章。”
第一个上台的是李龙。只见他用“火眼金睛”扫视了五个瓶子后,伸手挑了一个较小的瓶子倒了一杯。他喝了一小口后,微笑的脸顿时变成一副“苦瓜脸”,不小心暴露了一句:“好酸哪!”同学们一听,就急忙喊道:“李龙喝的是醋。”
接着,李梦茹上台。她仔细观察剩余的四瓶液体,小心翼翼地拿出一瓶,拧开盖,倒了半杯,战战兢兢地舔了一下,露出一副开心的样子。同学们纷纷猜测她喝的是糖水,可李老师提醒大家:“她可能是装的哟。大家记住,在观察的同时,一定要动脑筋思考。”
紧接着出场的是程海明。他飞快地跑上讲台,选了一瓶,倒上半杯,喝了一小口后迅速奔回座位。他大概不想让大家看到自己的表情吧。
应海鹏出场了。他看了看剩下的两瓶水,犹豫不定,似乎很怕摸到“炸弹”。只见他刚尝了一小口,就皱起了眉头。
最后一个出场的是李嘉乐。桌子上只剩下一瓶了,他别无选择。他拧开盖子,倒了半杯,喝了一小口,马上张开嘴巴,吐了吐舌头,用手扇了起来。看他的举止,不难猜测,他喝的是辣椒水。
李老师终于公布答案了:“李龙喝的是醋,程海明喝的是糖水,应海鹏喝的是盐水,李嘉乐喝的是辣椒水,李梦茹喝的是纯净水。”原来李梦茹喝的是纯净水,我们竟然被她骗了!
4.优秀重阳节作文:重阳节的怀念 篇四
三年级优秀重阳节作文:重阳节的怀念
重阳节又到了,我想起了我的奶奶
奶奶在我12岁的时候就离开了的人世,每年到她生日那天我都会到她的坟前祭奠。奶奶很爱我和我的两个姐姐,我们也爱我们的奶奶,
我喜欢奶奶笑,喜欢抱着奶奶的胳膊睡觉。奶奶的脚是旧社会时候裹的小脚,直到离开也没有恢复过来。
奶奶她在天堂笑了。
这篇三年级优秀重阳节作文看完,不禁让人潸然泪下。心中总是有些不忍。
相关推荐:
重阳节三年级作文:相思重阳
5.有趣的重阳节学生作文 篇五
(1)陕北
重阳节在陕北正式收割的季节,有首歌唱道:“九月里九重阳,收呀么收秋忙。谷子呀,糜子呀,上呀么上了场”。陕北过重阳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场。晚上月上树梢,人们喜爱享用荞面熬羊肉,待吃过晚饭后,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爬上附近山头,点上火光,谈天说地,待鸡叫才回家。夜里登山,许多人都摘几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儿的头上,以之避邪。
(2)江南
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于无山可登,无高可攀,就防止米粉糕点,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僻灾之意。
(3)莆仙
在福建莆仙,人们沿袭旧俗,要蒸九层的重阳米果,我国古代就有重阳“食饵”之俗,“饵”即今之糕点、米果之类。宋代《玉烛宝典》云:“九日食饵,饮菊花酒者,其时黍、秫并收,以因粘米嘉味触类尝新,遂成积习”。清初莆仙诗人宋祖谦《闽酒曲》曰:“惊闻佳节近重阳,纤手携篮拾野香。玉杵捣成绿粉湿,明珠颗颗唤郎尝”。近代以来,人们又把米果改制为一种很有特色的九重米果。将优质晚米用清水淘洗,浸泡2小时,捞出沥干,掺水磨成稀浆,加入明矾(用水溶解)搅拌,加红板糖(掺水熬成糖浓液),而后置于蒸笼于锅上,铺上洁净炊布,然后分九次,舀入米果浆,蒸若干时即熟出笼,米果面抹上花生油。此米果分九层重叠,可以揭开,切成菱角,四边层次分明,呈半透明体,食之甜软适口,又不粘牙,堪称重阳敬老的最佳礼馔。
一些地方的群众也有利用重阳登山的机会,祭扫祖墓,纪念先人。莆仙人以重阳祭祖者比清明为多,故俗有以三月为小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
(4)土家族
对重阳节,黔东北土家族较为重视,须打糯米粑粑,推豆腐,祭“家虎”,有“重阳不打粑,老虎要咬妈;重阳不推豆腐,老虎要咬屁股”之说。
(5)云南
在滇西的一些乡村,每年九月重阳节,老人们都会相约到一块,泡制着一定掺上了收获在七月间的金银花的茶。那是特别的饮品,尽管那些茶与那些金银花都是滇西山间随处可采的东西,却被端到了重阳节的餐桌上,成为招待客人的上品茶饮,问题不在于金银花茶的药用,而是有一个植根于滇西山乡的传说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来世上,草木一秋,人不外乎是一棵有一点点思
想的草罢了,那么短暂的一生,难免有这样那样的失误和缺点,而金银花在当地人们思想里就是解除失误的灵丹妙药,把它加入茶中,便成了解除痛苦的琼浆玉液。
(6)山西
九月九日,山西的农村妇女习惯休息一天,不干农活。嫁出去的闺女,习惯回娘家过节。
(7)北京
北京人在重阳节时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意思是“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8)惠州
重阳放纸鹞可说是惠州民间特有习俗。其来由无从考究。但从惠州的领南气候观之,时间上似乎颇为恰当。清明前后为雨季,春雨不断,这时显然是不适合于放纸鹞的,而重阳前后秋高气爽,劲风不断,人们按传统习俗要登山登高,进行户外活动,此时放纸鹞,天时地利人和,是颇多为适合的。
(9)台湾
台湾重阳节庆,配合九月吹起的无雨北风,有放风筝的竞赛习俗,如台湾俗语所说:「九月九,风吹(风筝)满天哮」。竞赛中,当败者的风筝落地,成为众人抢夺的猎物时,那就是「风吹(风筝)断落土,抢到溶糊糊」。
(10)香港
6.有趣的重阳节学生作文 篇六
刚进家门,正巧爷爷要出发去照顾老爷爷和老奶奶,我便要求与爷爷同去。我的老爷爷今年已经97岁高龄了,已经不能自己照顾自己,经常在炕上里大小便,所以屋子里总是有异味,一进入他的房间,我就闻到了异味,我立即用手捏住鼻子,原来老爷爷大小便失禁,拉下了,爷爷却若无其事地端着洗盆到水龙头接了三分之一盆凉水,然后从暖瓶了倒进了一些热水,用手试了试,端到了老爷爷的炕上,为老爷爷脱下弄脏的衣服,给老老爷爷擦洗身子,换上了干净的内衣,盖上了被子,结束后又把有屎尿的内衣拿到了院子里搓洗。看着这一切,我有些惭愧,忍不住问道:“爷爷,难道你没有闻到臭味吗?”爷爷笑了笑,语重心长到对我说:“人人都有变老的时候,老爷爷和老奶奶是我的父母,他们生我养我,为我操劳了一辈子,他们年老的时候,我不好好照顾他们,良心上能过得去吗?再说了,你照顾不好,亲戚朋友谁还和你交往?你的老爷爷还是一名老革命呢,今天的江山是他们打下的,你知道他们吃过了多少苦?受过了多少罪吗?”
我无语了,为自己刚才的举动而惭愧,为爷爷的高尚举动而敬仰。我明白了,为什么爸爸一再嘱咐我,做人要懂得感恩,对家里的老人要孝顺,其实,爷爷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作为新生代的我,是应该接过这个接力棒的了,此时,我明白了老师安排的此次作文的用意了,吃过晚饭后我主动提出要为爷爷洗洗脚,而爷爷也乐呵呵地答应了。爷爷脱下带着泥土的解放鞋,将脚伸进了我准备好的水盆里,我开始了细心地观察爷爷的脚。
长年的田间劳作,爷爷脚底已经结了一层老茧,变形了的脚趾间发出臭味,我握着爷爷的脚,思索了一会……正是这双辛勤劳作的脚,培养了爸爸和叔叔两个大学生,为我们家踩下了走向富裕生活之路。此时,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富裕的家庭环境不懂的珍惜,有时还抱怨父母不理解自己,为了作业有点多而时常顶撞他们,实属不应该啊!
我似乎明白了“百善孝为先,万恶懒为首”的含义了。我在思考着,努力实践着!
好一个难忘的重阳节!
作者:王孟凡 山东诸城繁华初中初二
指导老师:孙淑林
7.有情有趣轻松作文 篇七
一.贴近日常生活, 增强表达欲望
作文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因此, 对于教师来说需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叶老说, 小学生的作文, 就是“综合地表现以前知识、思维、语言等方面的积累”。可见积累对于小学生作文的重要性, 也就是说要培养学生养成观察生活、收集材料的好习惯。
二是要以学生的生活和认识实际为依据, 认真处理好“情感”与“需要”的关系。情感, 是人对现实事物态度的体验, 当为着某一目标而需要人去作努力的时候, 就会产生一种急于去“干”去“完成”的使命感, 可见“需要”是人的感情与客观事物的中介。因此, 作文前给学生设置某种“需要”, 为着某种目标的“实战”练习, 能激起学生的情感, 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这样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设计新颖文题, 诱发写作激情
小学生幼稚、天真、好奇心强, 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且喜欢幻想和想象, 讨厌呆板、枯燥的生活, 讨厌成人化的说教, 讨厌老套的作文题目。题目陈旧、程式化, 学生就会厌烦, 情绪就会低落, 很难写出好文章, 如《寒假中的一件事》、《有意义的一件事》这样的文题不知要写多少。这些事也写滥了, 再写也写不出新意来, 这样的题目, 怎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 命题切忌呆板、落套, 要力求新颖、有趣, 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学生一旦对所写的事物和文章题目有了兴趣, 就会产生乐于表达的情感, 就会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如《老师笑了》、《会说话的小椅子》、《我真后悔》, 学生一看题目就觉得有趣, 就会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感情, 就会产生将文章写生动的热切希望。
三.创设写作情景, 获取真切感受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觉形象思维为主, 他们容易被真实、具体、形象的事物所感染, 他们的情感活动, 往往是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的, 所以在作言语指导过程中, 教师依靠自己的教学艺术, 创设与写作内容相应的情境, 引导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氛围中, 使学生的情感活动参与写作过程, 从而收到较好的效果。
语言描绘:教师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根据写作的需要创设特定的写作氛围, 引导学生遵循教师设置的情境表达出特定的思想内容, 使学生有“得来全不费工夫”之感。
现场表演:少年儿童喜欢小制作, 让他们动手动脑做一些形态各异的小玩具, 如小飞机、小坦克、小手枪、小房子等, 然后要求学生将制作的过程和由小玩具引起的联想写成文章, 学生便个个争先恐后, 兴趣盎然。
体验自然:大自然是最美的情境, 随处都是写作的源泉。教师要善于选择其中的精华, 让学生获取真切的感受, 学生走向大自然的怀抱, 就会产生一种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感觉。高山大河、飞禽走兽、花鸟虫鱼, 不但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而且还能激起他们表达美的欲望, 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春游踏青、夏令露营、秋日登高、冬天赏雪, 让学生用眼睛“拍照片”, 用脑子“过电影”, 用彩笔“画图画”, 乐在其中。
四.引入激励机制, 享受成功的喜悦
把激励机制引入作文的教学之中, 将会充分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激发写作热情,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学生写作水平往往会有一种相对稳定的现象, 即某一阶段中同一个班级的学生的写作水平差距相对稳定, 某一个学生的作文水平相对稳定, 这似乎是一种有利于“和平”“稳定”形象。这其实隐藏诸多不利因素, 是一种“危机四伏”的表达平静, 这种状况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停滞不前或进步甚微, 写作水平很难有所突破, 怎么办?这首先可以在作文评分上作文章, 要抓住机会有目的给一些平常的文章以高分, 让作者在意外惊喜的情况下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从而深入其中, 真正地把文章写好, 以此一石激起“千层浪”, 激活“一潭死水”。
8.有趣的重阳节学生作文 篇八
关键词:数学教学;估算能力;教学情境
一、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增强估算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问题其实只需要估算一下就行了,不需要知道精确的结果,或不可能知道精确的结果。然而,学生在这方面的体验不多,往往不知道什么时候、在什么场合什么情况下需要估算。因此,遇到问题时一般都想到准确计算。所以,教师要多创设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不断地体验和感受用估算来解决实际的问题,真正地认识到估算的实用价值,学生才能变“不愿估算”为“喜欢估算”。让估算活动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田,使他们愿意去学,快乐地学估算,从而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比如,教学四年级下册《我们去春游》综合实践课时,课的结尾,教师把活动的内容进行拓展应用。教师说:“通过今天这节课,我感受到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我们要做个有心人,去发现数学问题,在去解决它们。”很多学生都有和家人出游的计划,借此机会设计一个“游玩方案”,做个理财小能手,教师提供了一个去苏州乐园—日游的游玩路线,并有各项费用:旅行社(不含餐)228元,餐费125元,自选景点海底世界100元。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很快就估算出这次旅游的费用大约是460元。甚至学生还说出门在外多带点钱吧,带500元。听到学生这么科学合理的理财建议,作为教师的我真是不能小觑他们,既通过估算合理地解决了日常生活问题,又丰富了与数学有关的生活体验,增强了他们估算的应用意识。
二、创设动手实践的情境,提升学生的估算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要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小学生的理解、记忆建立在学生的直观操作、动手实践上,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操作活动,耐心引领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悟、思考,从而揭示规律、掌握知识。只有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自我探索获得的知识,才会根深蒂固地扎根在脑海中。
比如,教学四年级下册《认识容量和升》一课,学生感知1升有多少时,教师设计三个动手实践的活动:(1)通过量杯认识1升。每个学生观察量杯实物(事先装好1升水),初步形成1升的概念。(2)通过正方体容器认识1升。出示正方体的容器,先估计能不能装得下1升水。在让学生把量杯中的1升水倒入正方体容器中。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正方体容器内装的水正好是1升。量一量正方体容器的长度、宽度和深度都是1分米,得出结论:长、宽、深都是1分米(10厘米)的正方体装的水正好是1升。(3)估一估大约1升的水可以倒满几杯,然后让学生动手倒一倒1升的水。学生通过猜测、估一估、动手实验认识1升容量的大小,感受1升容量的含义。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估算的乐趣,并切身体验用估算解决问题的实用性,凸现估算应用的价值。
三、创设巧妙的问题情境,提升学生的估算能力
创设巧妙的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师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思维的动力。
比如,教学四年级上册《一亿有多大》一课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情境(课件出示):小学生在家吃饭时,在碗底剩有很多米粒。今天同学们来算一算这“1粒米”到底有多少?假如每人每天浪费1粒米,全国人民就要浪费13亿粒米,那么13亿粒米相当于多少呢?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教师先是让学生大胆猜测,有的说大约有几车,有的说大约10吨……答案差异很大。于是组织学生讨论,寻找解决办法。然后启发学生开展分组实验、统计、计算等活动。有的组数出100粒,称出重量为2.5克,再计算出13亿粒米有26吨……后来学生进一步推算出13亿粒米大约能装多少车,大约供1人吃多少天,大约供1人吃多少年等等。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不但受到了爱惜粮食的教育,而且在活动中探索出了“以小估算大数量”的方法。
由此可见,估算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表示人们对所需要得到的理想结果尽可能地接近的程度。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创设有趣的情境,加强估计和估算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猜测、推理、判断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9.温暖的重阳节作文 篇九
重阳节民间有佩茱萸,饮菊花酒,登高的习俗,认为可以使人长寿。
尊老是一种传统美德。我平时也很尊敬我的太姥姥、爷爷、姥姥、姥爷。太姥姥在我们家做客的时候,我会把好吃的让给她,我还对她很温柔,有时她听不清我说什么,但我还是很温柔的对她说话。
10.重阳节的由来作文 篇十
恒景回到家乡,下百初九早晨,他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座山上,然后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吹来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瘟魔戛然止步,脸色突变,恒景手持降妖剑追下山来内容颇切题旨几在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传下来。
有一天,他向他的门徒说,灾祸之神将在农历九月初九降临人间。他交待他的`门徒到乡间去将灾祸之神征服。道长给了他的门徒捆扎好的草药及一壶菊花酒。他要他的门徒将这些药和酒带去给人们以化解灾祸。
当灾祸之神到来村庄时,发现村里的人都不见了。它发现人们都跑到山上去了,就赶紧奔到山的那边去。可是,它是怎么也接近不了。后来还被道长的门徒刺伤。
九月初九,是我们传统节日中其中一个已经鲜为人知的节日。每一年的这一天,人们都会离开家到处去旅行或爬山。
他的门徒乘仙鹤而去,将道长的草药和菊花酒分派给众人。同时,把他们带到山上去。喝了菊花酒及草药,灾祸之神就不敢接近他们了。
一场瘟疫夺走了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差点儿丧了命。恒景病愈后辞别了妻子和乡亲,决心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恒景访遍名山高土,终于打听到东方一座最古老的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在仙鹤指引下,仙长终于收留了恒景,仙长教他降妖剑术外,又赠他一把降妖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该回去为民除害地”仙长送了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茯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
11.有趣的重阳节学生作文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英语;复习;故事;活动
只要一提复习,就会想到用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反复练习,可一旦效果不理想,就多种抱怨,这种做法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好的复习应该具有“温故”和“知新”两个层面的效果,“温故”就是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已学的知识和技能,“知新”就是让学生对已获得的知识加以整理、归纳,能灵活地运用并升华为学生自身的技能。如何进行有效地复习,如何让学生乐于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一、以人物和故事情节为主线,将内容趣味化、条理化
布鲁纳曾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根据复习内容创设人物和故事情节,能有效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致,提高复习效率。复习主题要体现一个“趣”字,趣在内容、趣在形式、趣在结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复习。
曾上过两次同样内容的复习课,主题都是复习“公共标志”,第一次是采取传统的复习形式,先呈现图片让学生用重点句型交谈,再总结语法点,然后听写,最后通过阅读理解的形式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拓展。整个复习课上,学生没有表现出太多的热情,只是在老师的引导下一步步进行着听、说、读、写的练习,重复地温习着语法点。虽然看似比较扎实,但就学生的掌握反馈情况来看并不理想。第二次又上这节复习课,我以一个小孩子Tim为主线,围绕他创编了一系列的小故事,先让学生通过听来认识他,再根据听力材料引出复习主题,给出一个小故事即Tim太小,根本不懂公共标志的知识,通过阅读故事让学生自己说出做得不对的地方,再给他出示标志,即进行重点词句的书写,然后小组内讨论出给他的建议,最后以书面形式写出来。在这次上课的过程中,能看学生多样的表情,一会儿为帮助了Tim而高兴,一会儿又为Tim做的错事而觉得不可思议,于是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讨论的氛围中,在故事情节的引领下,学生自然习得了语言,也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了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导,将练习层次化、整合化
复习一般都容量大,学生已有的知识在老师合理的教学活动的安排下得以再现、巩固和活用,在进行夯实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再进行适度的拓展。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倡听说为先、读写跟上,在复习课上也要关注这一点。活动设计一定要关注层次性,在难度上应该逐步递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复习课上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活动设计的层次性还表现在活动的形式上,形式不能单一,也要有一定的梯度。
曾听过一节精彩的复习课,它的练习设计非常具有艺术性和层次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巩固了知识,拓展了能力。记得在最后拓展巩固环节中,先让学生看VCR,根据听到的线索回答问题,问题由易到难,再引导学生阅读,利用圈出关键词、关键句等策略深入理解语篇内容,启发学生的思维。在描述第一个人物时,让学生做pair work,两人互相讨论交流,在描述第二个人物时,就让学生自己describe,最后介绍自己喜爱的人物时,则让学生write and show,多种形式让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逐步的锻炼和提高。
三、以学生自己的方式为依据,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在复习中,可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梳理,自主建构知识网络,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通过思维再现、记忆提炼,把单元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并针对自己的知识结构图,有的放矢地复习。
三年级的学生会用动作配上词句记忆知识,并且在学习中不断地加入新的内容,甚至编成连环画的形式,这种方式帮助学生归纳了动作类单词和句型,比如,Lets go to school. Time to have lunch. Shall we watch TV?等。虽然学生的画功不怎么样,可是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足以让他们记住该掌握的内容。有的学生会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画出关于某一个知识点的网络图,比如,就疑问词这一概念,引出what,who,which,whose,how,再在每个词下面引申相关词组what colour,what number,what class,what grade,how many,how much,which one(s)等等,再在下面举一些易混淆的句子,这样一层一层地画下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思维图,再在字词句上画上不同的图形或者图案,他们也乐于拿出来分享并不断完善,这样的方式大大刺激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也让他们在不断整理和积累的过程中学会了学习方法。
教师要努力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复习课堂,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把建构知识网络作为教学的关键点,把巩固知识、提升能力作为教学的落脚点,通过关注每位学生、优化复习内容,最终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英语素养。
参考文献:
12.有趣的重阳节学生作文 篇十二
通常来说,理科班的学生语文基础普遍较为薄弱,而理科加强班尤甚。去年,笔者中途接手了高二理科特长班的语文教学。先做了一个调查,把一份语文试卷分成语言基础题、社科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与翻译、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语言应用题、作文等几块,其中语言基础题部分细化到字音、字形、成语、病句等。要求每个学生根据自身存在的问题,选择自己最薄弱的项,但最多只能选三项。这就防止了学生因对自己失去信心后盲目地选择,选择前给了他们足够的时间思考。以本校高二(8)班58名同学为调查对象。调查结果如下:
显然,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方面的自我评价很不理想。
语文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贵在细水长流,重在平时的点滴积累。学习一篇课文,并非只是学习的一个“点”;学习完一篇课文,也并不表明学习的结束。每堂语文课都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整个语文教学网络中的一目,是整个语文教学阶梯中的一级。语文教师的职责就是带领学生一起织网造梯。课堂教学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圆形结构,而应该是一个全面开放的辐射结构。让语文在夹缝中求得生存,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除优化课内教学、指导课外阅读外,笔者还利用了常被忽略的零碎时间块,实施大语文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激发兴趣,促进自主学习
(一)上课内容力求开放
语文学习不同于数理化学习,不能完全依靠“举一”(讲例题)“反三(做习题)”、“举少”而“胜多”的方式。语文学习需要在“巨大数量”的语言(言语)“例子”的反复撞击、刺激下,才能点点滴滴“说出”,当数量无限加大后,才可能“奔涌而出”。因此上课不妨旁征博引,引导学生走出文本,扩大知识视野,提高语文素养。比如在陆游《卜算子·咏梅》的教学中,补充陆游《诉衷情》《关山月》等作品,让学生鉴赏体会,以较为全面地了解陆游的创作。教学鲁迅先生的《纪念刘和珍君》时,补充周作人、朱自清等人有关“三·一八”惨案的文章,让学生在对比阅读中感受鲁迅先生思想的深刻性。
诱导学生“神往”课堂外精彩的语文世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守住语文仅有的阵地。
(二)适时把讲台出让给学生
讲台要适时让给学生(完全出让可能会出现“茶馆”“放羊”的结果),把“课堂”变成“学堂”。不妨让学生上讲台,让学生过过当老师的“瘾”。上学期(高二下),笔者选了两篇课文,一篇是《南州六月荔枝丹》,一篇是《直面苦难》,请两位女同学和两位男同学分别担任主讲人。请他们准备一周后,给全班同学讲课;对其他同学则要求在课前预习以配合。这几位同学备课很认真,也很充分。虽然讲课语速快了些(显得有点紧张),虽然有些问题的设计缺乏一定的“度”,虽然对课堂的调控能力还嫌不足,但他们的讲解还是颇有条理,而且充分发挥出两个教师“同步操作”的优势:一个在讲解,另一个在黑板上同步板书,列出讲述要点,配合相当默契。
两位小老师课讲得很快,一节课还剩下十几分钟时间,他们就把教学内容讲完了。借这个时间,笔者及时评议,赞扬了他们讲课的优点,又从课文整体角度,补充了小老师遗漏和没顾及到的课文知识、疑难点。
这个难得的尝试,其效果也许不尽如人意,但是这种方法,可以为学生提供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提高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
(三)学生当“老师”,老师当“助教”
以文言文虚词的教学为例,笔者首先出示一组例子(出示典型例子是至关重要的):(1)久而久之;(2)永之人争奔走焉;(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4)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5)公将鼓之;(6)马之千里者;(7)夫晋何厌之有?
先让学生四人一组展开讨论,笔者以学习伙伴的身份出现在学生中,参与讨论。最后由学生派代表上讲台点评归纳,如有不完整的地方,由其他同学补充,统一认识。
让学生充当“小老师”,效果竟然出奇地好,学生的内驱因素得到最大调动,学生真正地“沉”了下去。课外作业检查,正确率达80%以上。
二、注重积累,夯实知识基础
语文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贵在细水长流,重在平时的点滴积累。笔者在多年教学过程中,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知识积累模式。
(一)“晨读三二一”
笔者利用每周星期一、三、五早晨30分钟的语文晨读课的机会,每次用几分钟帮助学生补充语文小知识。具体做法是:周一学习三个成语(或三组同义词辨析),周三讲解两个病句,周五赏析一首短诗。每次由一位学生展示并讲解自己精心选择的材料,然后由笔者补充或矫正。
(二)课前三分钟语文活动
这种活动可以是说话(演讲)、介绍语文知识、小测验、推荐并简评一篇佳作、介绍复习方法或提出疑惑等。形式相对稳定:高二上学期主要是“说话(演讲)”。要求叙事清楚,语言流畅;议论要有明确的论点,要有能证明论点的论据,且有自己对事情的看法和简单分析。演讲顺序按学号进行,男女生交替出场,语文水准好中差程度基本分散。演讲要脱稿,讲评不可少。高二下学期则着重“介绍语文知识”,如“如何正确使用熟语”“同义词辨析的方法和技巧”“句式变换的特点和方法”“病句的识别和修改”“谦称和敬辞”“修辞手法与作文标题”“作文如何开头才更吸引人”“巧记外国文学常识”,等等;结合“小测验”,上课时用投影或印发练习纸的方式,出示一至两道客观题或一道主观题。高三上学期重在“推荐、简评佳作”活动,“介绍”就是要求学生课前选定一篇自己欣赏的或认为有可取之处的作文,在堂上读出来,让大家欣赏;“简评”就是顺带谈谈自己认为这篇文章哪些地方值得借鉴,课后将介绍的佳作和自己的简评工整地抄写出来并贴在“学习园地”中。高三下学期是“介绍复习方法或提出疑惑”。即每次安排一个学生或谈自己的复习计划,或总结自己最近的一次测试,或提出在复习中感到疑惑的问题,或分析一道多人做错的习题。
(三)每日一警句或格言
为了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起来的好材料得到及时交流,笔者要求学生(按座位或学号轮流)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格言、警句、谚语、著名诗句等,写在黑板的右角,每天一条,供其他同学欣赏并摘记在专用的本子上。这样,日积月累,目前已积累了三四百条警句格言。班级学生50多人,一般一个学期每位学生轮到2~3条,任务不重,收获却不小。
(四)整理错题将错题集分类
学语文课内课外得兼顾,精熟课本可夯实基础,多做习题可查漏补缺。笔者要求将错题集分成几类:(1)易读错的字词;(2)错别字集锦;(3)成语解析;(4)易混淆实词虚词辨析;(5)典型病句归类解析;(6)文言文知识点小摘;(7)诗歌鉴赏要点。让课内课外碰到的疑难点、生疏点、易错点在这七个类里“安家落户”,要求学生不断收集,不时翻阅,温故而“烂熟于心”。
(五)制作知识卡片
知识卡片的制作,目的是对知识进行梳理、归类。卡片能自由地排列组合,内容简洁明了,包罗万象。学生在学习中使用,既可以帮助记忆,又便于经常查阅,还能用于自我测验。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常可以获得意外的效果。
卡片的制作形式如下:
三、探究感悟,提升语文素养
(一)天角地边写感悟
语文课本的边框有一块空白(我们称之为天角地边),每课结束后,笔者就要求学生在天角地边写一段感悟。内容一般要求:(1)在触摸文本、走进文本深处的过程中产生的“为什么”。(2)写学后记。写学后记一般包括三部分:首先,要真实地记录课前存在的问题;其次,记载课中同学的发言、老师的讲解对自己的启发;再次,要跳出就事论事的解释框架,诚实地对自己的反应与问题进行反思,包括对自己在事件中表现的内在动机的反思及对问题根源的探究。
(二)每周一篇微型议论文练习
我在指导学生练习议论文写作时,“放宽政策”,不提过高的要求,一事一议,三言两语,有明确的中心、有合理的组织结构就可以了。(1)事情要实。最好是结合生活实际,有针对性。(2)角度要小。不要泛泛而谈,力求深刻。(3)篇幅要短。字数应该控制在二三百左右。(4)训练要有梯度。逐步提高议论文的质量和品位。
微型议论文练习尽可能做到“三个结合”:(1)与教材相结合。用教材中的名言警句作为论点,给学生提供了说话的内容,把教材变成了说话的活材料。(2)与思维训练结合。以提高学生的思维速度、训练学生的思维条理、训练学生的思维深度为目的。(3)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课内学方法,课外得营养。社会生活中的每一种现象、每一件事情,都可以作为微型议论文说话训练的材料。
(三)让学生尝试出试卷
考试本来是促进学生成长的一种手段,通过考试,及时反馈学习效果,补救不足之处,从而使学生得到进步。但是一直以来,试卷的命题权牢牢掌控在教师手中,考试也成了教师掌控学生的法宝。新课标认为:课堂教学中师生需要“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他们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根据这个理念,笔者认为,不妨让学生尝试出试卷(起始阶段主要是针对一些相对不重要的考试,如课堂练习),把编思考题、出试卷的权力“移交”到学生手中,给学生一些锻炼的机会;给学生一个舞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能力。具体方法如下:(1)教师规定出题范围、题型(如以高考题型为范本),由学生个体编拟一份试卷。(2)以四人为一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集体拟一份试卷。(3)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各自拟一份试卷,题型不限。(4)每个学生出一部分题目,比如甲、乙同学出选择题,丙、丁同学出阅读题,最后集体组合成一份试卷。(5)以自然小组为单位(学生自己推举一位学生牵头),每个小组编拟一份试卷,然后小组间交换修改定稿。
13.家乡的重阳节作文 篇十三
今天是九月初九日重阳节是老人的节日。
我准备给奶奶一个惊喜,但是奶奶早上打门球下午打牌,那干脆叫奶奶今天下午不要去打牌了,我打了一个电话给奶奶叫奶奶不要去打牌了,奶奶说:“那好吧!”等奶奶回来奶奶一进家门我就给奶奶一个惊喜,奶奶这才知道今天是九月初九日重阳节。等我们庆祝完节日,奶奶最后夸我是个乖孙女。妈妈晚上回来也夸我是个好宝贝。
小朋友们你们千万不要忘了九月初九日重阳节,如果你们忘了,就是对你们的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不孝哦!
14.重阳节节日的作文 篇十四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重阳节也有古老的传说.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恒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15.有趣的重阳节学生作文 篇十五
一、初中生开展大课间活动的意义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人的骨骼、肌肉、形态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而身体的变化必然会引起心理的变化,因此开展大课间活动,对于平衡初中生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大课间活动有利于提高初中生的身体素质,学校开展大课间活动并不是简单地延长了学生课间活动的时间,而是通过一定的活动设置让学生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而体育锻炼对学生的身体机能来说是一种外界刺激,学生在进行锻炼时,会出现呼吸加快、心率加速等情况,这是运动负荷作用于身体机能的一种正常反应,而经过长期的锻炼,学生就会适应这种反应,从而增强了身体机能的负荷能力;其次,大课间活动有利于调节初中生的心理状况,初中生由于身体的变化,心理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而适当的体育活动一方面可以调节学生青春期的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进而改善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以树立良好、健康的心态,另一方面通过参加创作性的课间活动,并在活动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可以让学生从繁重的学习压力中,解脱出来,进而使学生的个性在融洽的活动气氛中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最后,大课间活动有利于促进初中生协调人际关系,大课间活动多为集体性的体育活动,而在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师生互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在活动中通过合作,学生之间可以培养起互助合作、团结友爱的默契,进而增强班级的集体凝聚力。
二、怎样有趣地开展中学生大课间活动
大课间活动是一项集实践性和教育性为一体的活动形式,笔者从实际活动出发,分析教师、学校应该如何引导中学生开展大课间活动。
活动内容。以学校组织的广播体操、排球垫球、跳长绳接龙为主,各班可根据学生实际开展丰富有趣的体育活动。
活动时间。上午第一节课下课以后的课间40分钟。
活动原则。由于大课间的时间较长,且初中生的组织、协调能力较差,因此学校、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大课间活动进行适当的规划,而在规划中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教育性,即体育活动的内容应该本着寓教于乐的精神,让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能有所收获;二、科学性,即体育活动的设置一方面要尊重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避免因过度运动损害学生的身体,另一方面也要与学校的发展实际相适应,避免因盲目设置体育项目为学校造成不必要的发展负担;三、全体性,即体育活动形式要鼓励师生共同参与,以保证师生在参与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四、创新性,即大课间体育活动应该突破传统体育活动的限制,尽量做到内容新颖、形式独特,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实施办法。下课后,各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序地进入操场,各班级负责人做好安全监督工作。
学生跟随校园广播做中学生第三套广播体操“舞动青春”,该时长控制在5分钟。
排球垫球,每队有20名运动员参赛,比赛区域为直径3米的圈,比赛时间为10分钟。比赛者在规定的区域内将球抛起,个人双手连续正面垫球,出现球落地、持球、传球、比赛者脚踩线等现象即为比赛结束。比赛规则为:每次垫球的高度不得低于本人的头顶上方一球处,比赛过程中出现垫球的高度低于本人的头顶部位只作为调整,不记次数;每名比赛者只有一次比赛机会。该活动为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掌握排球垫球的技巧同时也增强竞争意识。
跳长绳接龙,每队有12名队员参赛,包括2名摇绳队员,比赛时间为10分钟,比赛方法为:每队必须依照起始出场顺序依次进行,当十名队员依次顺利跳完一次,即为一轮结束,该队可得1分,若得分相同的以完成人次多者名次列前,若人数相同,则并列名次。最后得分多者为胜。有趣又简单的跳绳运动既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活动技巧,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活动总结。在大课间活动中,我们一方面能看到学校、教师对学生体育锻炼活动的规划,例如开展广播体操等有组织、有目的的体育活动,并要求师生集体参加,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强制性的体育锻炼中养成锻炼的习惯,还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乐趣;另一方面也能看到各班级的自主性活动,例如学校可以留出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开展活动,这样既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也可以增强学生组织与协调能力。
三、结论
总之,大课间活动就是以延长课间活动时间为抓手,以形式丰富,内容有趣的体育活动为载体的一种新型的体育锻炼方式,它不仅有利于促进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还有利于形成全员参与的集体性的体育锻炼风气,它通过吸引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操场,增强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培养学生开展体育锻炼的兴趣,进而实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达君.立足五性提高实效——改进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探索[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3:113-115.
[2]许赞平.中学大课间活动中存在问题及建议[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12:23.
16.有趣的重阳节学生作文 篇十六
1趣味的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好奇心
物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门新颖的学科,对于物理他们有很多的未知,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利用趣味性十足的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好奇心。在实验的准备阶段,教师要充分设计好整个实验的流程,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各项器材,多次演练实验,为课堂中实验随时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保证实验达到预期的效果。此外,演练实验是以学生观察为主,教师演练为辅的一门实验,在整个实验中,教师应该对学生们的观察提出要求,让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的各个步骤,做好笔记,并且在实验结束后写出实验感受,这样才能使实验达到预期的效果,充分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好奇心。
例如,光学是初中生首先接触到的自然科学,为了让学生能够对物理以及自然科学充满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做凸透镜成像的演示实验,凸透镜是学生们常见的东西,而教师就恰恰可以用学生们常见的事物做演示实验,让同学们简单的认识到自然科学,以此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首先,教师在课下应该准备好实验中所用器材,包括光箱、凸透镜以及屏幕,并且绘制好光路图,保证课堂上实验更流畅的进行;其次,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为本次实验保持神秘感,教师可以首先问:“凸透镜是同学们常见的,那么同学们知道凸透镜在现实生活中的用处吗?”这时必然会有同学说知道,比如照相机、眼睛等,紧接着教师可以再问这些同学:“那么同学们知道我们的眼睛以及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吗?下面我将为大家演示他们的成像原理”,这样必然会极大地吸引学生眼球,增强他们对接下来实验的好奇心。最后,教师就可以把实验器材展现给学生,然后按照之前准备的光路图完成演示实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配合,只有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和教师良好的沟通交流,才能保证实验达到预期的效果。
[TP5CW84。TIF,BP#][HJ1。58mm]
2简单的小实验——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在做好演示实验的同时,还应该重视物理实验中简单的小实验,小实验不同于演示实验,它是可以在讲课中穿插的一个实验,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物理的神奇之处,增强学生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它的实验器材非常简单,有可能是一枚硬币、一件玩具等,实验的做法也非常简单,教师甚至可以简单的一两句话概括,但是它对初中生的物理学习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做小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对学生们观察能力以及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于初中物理学习中较难掌握的理论知识,教师也可以用这些简单易学的物理小实验,把知识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对学生的物理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压强是学生们普遍不易掌握的一个教学难题,由于初中生年龄较小,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不够,如果在课堂上知识靠教师单纯的理论知识讲解,必然会让学生产生繁琐、枯燥的心理,这时教师就要巧妙的设计压强小实验,让学生们认识到现实生活中压强的存在,而覆杯实验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在讲授大气压这个物理概念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一个玻璃杯与一张白纸,然后把玻璃杯杯口朝下倒立过来放在白纸上,这时教师抬起玻璃杯,杯子下面的纸必然下落。这时教师可以[TP5CW85。TIF,Y#]把玻璃杯里装满水,然后再把装满水的玻璃杯倒立在之前那张纸上,然后教师可以叫一名学生上来拿起玻璃杯,在拿起玻璃杯的过程中,所有同学会发现奇特的自然现象,杯里的水没有流出,而白纸也没有掉下,这时学生们必然目瞪口呆,教师还可以鼓励一些感兴趣的同学亲自来再做这个实验。这样通过这个简单的覆杯实验很好地验证了大气压的存在,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理需求,极大的提高了同学们学习大气压这一课题的兴趣。
3探究实验——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实验的曲折和乐趣
17.重阳节的礼物作文 篇十七
在这天下午,医学院口腔系的志愿者们在灌口顶许村村委会的邀请下,来到了顶许村,参与村里举办的“弘扬敬老美德,欢度重阳佳节”敬老公益活动。他们开展了老年口腔健康义诊活动,为村民进行口腔卫生义诊。
那时,志愿队的姐姐们似乎因为器材不足,所以便把手机里的手电筒当成检查牙齿的仪器。我看到了——她们细细地给老人端详着牙齿,脸上没有一丝厌恶的表情,而是一脸的认真、耐心,还有那被口罩遮住却隐约可见的笑容。
在另一边,有些老人慢悠悠,慢悠悠地走向木桌旁坐下,而木桌对面坐着另一些姐姐们。他们坐在这干什么呢?还是看牙?不,不是。姐姐们一人拿着表格,另一人便开始询问老人一些相关问题,例如:“牙齿有没有经常洗啊?”“您知道关于牙齿的一些常识吗?”……每当老人说出一个答案时,姐姐们总是会心一笑,为老人耐心地指出他的错误之处或需要补充的地方,有时还会提出一些小建议。老人听了总会点点头,再次询问,而后,便是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然后再笑容满面地对姐姐们夸上几句。
这时,刚准备起身离开的老人,被姐姐们突然叫住,要干什么呢?只见,姐姐不知从哪变来了一个小本子和一份小礼物攥在手上,笑吟吟地递给了老人,还微微鞠躬。老人又惊又喜,连忙询问这是什么,姐姐说,这是关于牙齿健康的小手册,还有一份小礼物。
最后,他们和老人一起合了影,在照片上,每个人都面带微笑,早已忘了当时的辛苦和汗水,只留下了快乐和温暖。
我看见,照片上的他们都有一颗乐于帮助他人的心。
18.重阳节感悟的作文 篇十八
今天是重阳节,我一大早就起了床,一缕温暖的阳光从窗外射了进来,多么美丽啊!爸爸妈妈已经去上班了,我叠好了被子,看了看闹钟,还有些时间。觉得地板太脏,我决定拖地板。我先把拖把浸湿,然后打算拧干,可是,拖把实在太重了,我怎么拧也拧不干,想到妈妈经常拖地板一定很辛苦,我就使出全身的力气,终于拧干了。哎呀!7点了,我抓起书包,急匆匆地上学去。
中午放学,走在回家的路上,看见邻居石爷爷提着菜篮,篮子里装满了新鲜的蔬菜,天气炎热,石爷爷特别累。我赶紧跑过去对石爷爷说:“石爷爷,我帮您吧!”石爷爷微笑着说:“谢谢你,好孩子!”我帮石爷爷把菜送到了他家里说:“爷爷再见!”就回家了。
妈妈还没回来,我拿起话筒刚想给妈妈打电话,转念一想:我不应该打扰妈妈的工作,今天是重阳节我要给妈妈一个惊喜。我开始行动,先煮饭,再炒菜,我炒了妈妈最爱吃的西红柿炒蛋,噢,味道不错。妈妈回来了,我做了一个优美的手势“请坐。”给妈妈倒了一杯茶说,“您辛苦了,先用茶,再用餐。”笑容在妈妈的脸上绽开了:“我的女儿真的长大了!”
妈妈告诉我,晚上要到外婆家吃饭,我高兴得跳了起来。
放晚学后我来到了外婆家,表弟正在睡觉,舅父、舅母正在做饭,外婆还没有回来,父母在上班,表妹在写作业。我给表妹做辅导,然后帮舅父、舅母摆碗筷,快摆完时,表弟突然醒了,可舅父、舅母忙得实在脱不开身,我赶紧跑过去哄表弟说:“不准哭啊!再哭以后就不带你出去玩,不给你糖吃了啊!”表弟不哭了,我给了他一颗糖,让他自己玩着,我摆完碗筷后,爸爸、妈妈、外婆都回来了,饭菜也做好了。大家一起吃饭,说说笑笑,其乐融融。
我举起杯子对大家说:“庆祝重阳节,干杯!”“干杯!……”“不对。”表妹说,“应该是庆祝全天下老人们重阳节快乐啊!”大家一块说:“对!干杯!”
就这样,我们度过了一个快乐而难忘的节日。重阳节,一个让长辈绽开笑脸的节日,一个让我们孝敬父母的节日。我希望所有的老人、父母都能够开开心心、快快乐乐!
重阳节作文 (二)
重阳节是在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举办,那时的老奶奶们在县村里跳舞、唱歌为自己过重阳。九九重阳正赶上丰富多彩的秋季,它也染上了秋天的五彩和美丽。“九”包蕴着长久,吉利,祝福老人们延年益寿,健康。“九”代表着中华人民的喜悦、兴奋。
重阳节的种.种风俗习惯,不辜负这大好光景,增添了这个秋天的快乐,有多少人画上了这个秋天的快乐,为多少人画上了一丝微笑,它看不见,摸不着,要发自内心去感受。重阳节它又可以称为茱萸节、菊花节,甚至“野餐节”。秋天是野游的好季节,可到郊外去“采青”啊,登山啊,或者再搞搞对身体有益的活动,这是对身体非常好的`哦。我国已经把九九重阳节定为老年人的节日。同学们,九月初九时,你为爷爷奶奶做了什么,怎样让他们过得难忘,快乐呢?听听我的亲身经历吧。
又一次九月初九了,天上、屋顶上......到处是秋天的身影,大地都披上了一层厚而蓬松的金沙,金灿灿的,亮晶晶的。我看了看日历,原来今天是九月初九,九九是重阳节呀,是奶奶的节日,我怎么会忘了呢,应该向她送什么礼物呀。我想了好一会儿,想不好呀。正当心情烦躁时,我随手拿了一张报纸,看见了“重阳节”这三个字,喜出望外,认真地阅读起报纸来,报上清楚地写着每当重阳节时,做孙子孙女的应该陪自己的爷爷奶奶出去到郊外
散散心,吃吃糕点,看看菊花,这就是最好的礼物,体验这个秋天带来的幸福。看了这张报纸,我的心里有了小算盘。
我走到奶奶跟前,想考考奶奶的记性就笑着说:“奶奶,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奶奶疑惑地说:“哦......哦......哦,是你的生日吧?”“不是,不是,我生日早过了好几个月了。”奶奶又思索起来,“难道今天是国庆节?”“更不是了,今天是重阳节,是你们的节日。”奶奶恍然大悟,笑了。我又继续说:“我陪奶奶到郊外去吧!”我搀着奶奶走了。我和奶奶一边谈,一边走,走得更远了。我们看着清澈池水,饱览壮丽山色,顿时感觉神清气爽。我陪着奶奶不知不觉度过了一天可爱的重阳节。
19.有趣的重阳节学生作文 篇十九
一、 课前引趣, 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一堂课的开头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 但却往往影响一堂课的成败。因此, 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 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头导语,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主动地投人学习。
如“有趣的测量”的引入部分, 教师先拿出一盒牛奶和一个魔方, 要求学生说说它们的形状以及怎样求它们的体积, 同学们很轻松地回答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教师在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些规则物体通过公式求体积进行小结后, 又将魔方拧成一个不规则的形状, 接着让同学们思考这时候怎样求它的体积, 聪明的孩子想出把魔方再拧回去, 转变成原来正方体的方法。伴着对孩子们的回答进行肯定的同时, 教师又在学生思考的波涛中投入一块大石头, 进一步推波助澜:“怎样求这个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难道我们把它也拧成一个个的长方体、正方体来求体积?”同学们边摇头边哈哈大笑, 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渴望地注视着教师:“可以通过测量吗?”“可以借助别的物体吗, 比如水”……这样,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进入新的学习中来。
二、课中升趣, 探究数学的奥秘
“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 经过课前引趣, 将学生求知的欲望点燃之后, 接下来的兴趣提升还需要教师在新授部分充分挖掘知识的内在魅力。为了使实验更有趣, 同学们的感受更深刻, 在“有趣的测量”一课中, 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增设了选择工具环节:教师从门外推着装满各式工具的车子重新进入教室, 这时学生们都震惊了, 感叹的同时, 高亢的情绪激发了他们的思考, 一些本没预设到会使用的测量工具也被他们充分利用了, 可见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了测量工具的合理性。随后让孩子们经历一次次失败的操作, 通过这些失误总结出的经验, 让学生更加记忆犹新。最后再次进行实验操作及汇报, 孩子们深刻地理解“上升 (下降) 、溢出的水的体积就是浸入水中物体的体积”。这样精巧的设计, 让学习水到渠成地取得了高效益。矫正点拨环节中, 教师本想用升水法、溢水法这些传统名字为实验方法命名, 可是却被孩子们的“水位升降法”“阿基米德法”等创意击败了。也许, 在不远的将来, 就会有数学家从我们的课堂中走出, 而他们的名字已经被灌注在某个实验的前面。
“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 新课改倡导探究式教学, 也立足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变教师要学生学习为学生自己主动学习。作为教师首先应当找到自己的主体感觉, 变“要我去激发”为“我要去激发”。这就要求教师对所谓的学习兴趣首先进行一番自主式的探究, 对其产生主体性认识之后, 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即可获得自主创新的能力。
三、练中提趣, 巩固形成新技能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新技能的必要途径, 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一些呆板的练习形式、乏味的练习内容, 会把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中激发出来的学习兴趣淹没了, 使学生愉快的心情、振奋的精神受到严重的抑制。因此对于课堂练习, 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 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 让学生体验练习的精彩、有趣, 从而巩固旧知, 形成新技能。
20.重阳节的同学情 篇二十
重阳节的那天早上7点半,当我赶到火车站寻找集合地时,听到了一声多年未听到的声音:“万俊华,我们在这里。”虽然多年没有见面,但这声音我一听,就知道是谁了:“刘建萍,这是你吗?”当我们握着对方的手紧紧拥抱时,这才发现每一位同学当年的一头青丝,早已让满头白发所替代。岁月不饶人,33年过去,我们的青春年华早已随时光流逝。
这时我又看到不远处走来一群人:“何书记,熊班长,你们太幸福了,孙女都这么大了,几岁了?”走在前面、头发还略显花白的,是当年我们班的团委书记何新发和他的爱人、孙女;后面已现秃顶的,是我们班的副班长熊安亮和他的爱人、孙女。“我孙女4岁了,安亮孙女5岁了。”让孙女跨在肩上的何新发边说边笑开了花,这享受天伦之乐的感觉真好。
令人遗憾的是,这次有缘前来相聚的只有16位老同学。也行,一次能见到这么多老同学,我仍然非常高兴。
到达莆田后,我们又乘坐游艇,来到了素有“南国蓬莱”之称的湄洲岛。“你们知道妈祖为什么要朝那个方向看吗?”导游小李提问。“她是在看着台湾,何时能回到祖国的怀抱来。”做过中学副校长的龚全福抢答。
在漫山遍野的夹竹桃簇拥下,我们来了黄金沙滩海岸。置身于这海天一色的沙滩,大家心旷神怡。“做了一辈子的事,年岁大了,来到这儿转转,也算是人生一大享受。”在中学教过书的辛志芬边走边感叹。
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不知不觉,两天的行程已经接近尾声。不舍分别的同学们,又开始了毫无由头的列车“座谈会”。“岁月如流,一眨眼,33年已过,我们都老了。”熊安亮说。“不要说还没老,就算老了又能怎么样?关键是要看你自己怎么去做……”何新发接过话题,滔滔不绝,“我要奉送老同学几句话:只要面对现实,学会善于经营自己的后半生,那么,大家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是呀,人生就像坐的这趟列车,今晚我们到站了,可接下来迎接我们的,又会是另一个艳阳天。这时,原向塘中学老师刘建萍即兴给大家献上了一副对联——“上联:忆当年莲塘求学同甘共苦笑面对;下联:看今朝莆田聚会游山玩水乐开怀。横批:友情永恒。”
【有趣的重阳节学生作文】推荐阅读:
有趣的斗牛作文06-24
有趣的金鱼作文08-09
有趣的旅程作文08-10
有趣的蚂蚁-动物作文06-10
有趣的魔法活动作文07-09
有趣的重名小学作文08-20
我的有趣同桌作文08-20
有趣的“铲鸡蛋”作文08-25
有趣的民间习俗作文09-10
有趣的算式小学作文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