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星培训2015年国考申论热点――“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对策

2024-08-03

天星培训2015年国考申论热点――“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对策(共6篇)(共6篇)

1.天星培训2015年国考申论热点――“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对策 篇一

四川中公教育

2015年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公共服务均等化

【意见摘要】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在第三章创新人口管理部分指出,建立与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相适应的教育、卫生计生、就业、社保、住房、土地及人口统计制度。在第四章“切实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合法权益”中指出,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

【意见解读】 [权威论述] 我们将着眼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社会保障安全网,鼓励就业创业,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扩大国内需求,使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使全体人民共享成果、切实受益。

——李克强 [综合分析] 一名之变,沧桑尽显。人为阻隔中国城乡半个多世纪的户籍制度,终于迎来前所未有的伟大变革。农民也好,市民也罢,不再是固化的身份标签,而是统一登记为居民了。从此之后,一国之民将不再存在差别等乃至歧视,而都能权利平等、有尊严地生活在这个国度里。

户籍制度改革的难点,不仅仅在于抹平农业与非农业户口的区别,更重要的是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一个首要的问题是,取消了农业、非农业户口的区分之后,如何真正打通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仅关系到城乡居民的福祉,也考验各级政府的执行力。一旦推进迟缓,或者难以落实,必将损害政府的权威和公信力,从而动摇好不容易形成的社会信任。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备考指导

四川中公教育:http://sc.offcn.com

四川中公地址:成都市武侯区锦绣路1号保利中心东区1栋12楼(美领馆旁)

四川中公教育

其实,作为一种社会管理的手段,户籍本身并无高下之分,其吸引力往往在于附着在户籍之上的诸多福利。正是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诸多基本公共服务的差异,才导致了城乡居民在权利上的不公平。而要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让每一个民众都能分享公共福利,并非一蹴而就。

此次户籍制度改革的一大目标就是要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让在城镇就业居住的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暂时没有落户的,能够逐步享受当地的基本公共服务。对于即将进入城镇的居民来说,这无疑是一件利民惠民的好事。然而,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将关系到进城居民的切身利益。

[措施] 就业失业方面。要实现农民工就业信息全国联网,并为农民工提供免费的就业信息和政策咨询;面向农业转移人口全面提供政府补贴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加大创业扶持力度,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

子女教育方面。随迁子女义务教育要纳入各级政府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畴,按照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校的人数来拨付教育经费;支持地方以普惠性幼儿园为主,解决随迁子女入园问题,推动以公办学校为主接收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逐步完善并落实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推进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升学考试。

医疗卫生方面。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被纳入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完善并落实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和异地就医结算办法,加快实施统一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养老保险方面。要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加快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落实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

社会救助方面。要完善以低保制度为核心的社会救助体系,实现城乡社会救助统筹发展。

四川中公教育:http://sc.offcn.com

四川中公地址:成都市武侯区锦绣路1号保利中心东区1栋12楼(美领馆旁)

四川中公教育

住房保障方面。要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并采取多种方式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基本住房需求。

四川中公教育:http://sc.offcn.com

四川中公地址:成都市武侯区锦绣路1号保利中心东区1栋12楼(美领馆旁)

2.天星培训2015年国考申论热点――“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对策 篇二

【推荐】: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考试名师辅导课程

2013年下半年四川省公务员考试职位表下载汇总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2012年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强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

2011年5月18日,国内首份“城管网络形象分析报告”在武汉出炉。报告认为,部分城管人员在执法中的行为失当,造成其网络形象妖魔化,并在网民中有固化趋势。报告建议,城管人员可利用多种媒介手段,主动传达亲民态度,以诙谐、幽默的方式改善其公众形象。在此背景下,当前一些地方的城管部门在悄然“变脸”,连续推出“女子城管队”“硕士进城管”以及“柔性执法”等举措,来缓解执法对象的情绪。在安徽合肥,城管部门还设了委屈奖:被摊贩辱骂、殴打时,打不还手、骂不还手,理性克制,文明执法,就能受到“委屈奖”的奖励。在南京,城管用“眼神执法”管理违章小贩,避免冲突。

[各方观点]

关键词:健全法律 提升执法队伍素质 建立长效经营机制 社会管理创新

城管承担的部分职能,许多是现阶段社会发展中矛盾相对集中的领域,需要社会综合治理。寄希望单纯依赖城管一个机构独立解决,无异于天方夜谭。在改进执法管理的同时,政府更应该注重解决社会矛盾,推进法制化治理。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持久有效的人性化城管执法模式。

——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王敬波

改善城管形象的根本在于相关法律的健全、管理体制的理顺以及提升城管队伍的素质和自律意识。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王国华

“柔性执法”只是一时之策。城市管理与规划部门应该着手建立长效机制,应该在一些中心城区开辟专门的区域,允许这些占道经营者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进行经营,以切实保障这部分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同时满足市民的生活需求。

——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 沈阳

科学管理城市,远远不是城管一家的事情。社会管理创新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与城市人口数量、结构的巨大变化相比,当前社会管理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全国人大代表 金建忠

要提升城管形象,需要多方面合力,一是城管自身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的提升;二是对城管职能进行明确定位和科学化设置,保证执法能力和效率。

—— 赵林中代表

[深入分析]

城市管理人员在社会当中的印象似乎不大健康,“暴力执法”、“殴打商贩”、“无人性”甚至更为不善的字眼,似乎已经成为城管人员的标签。“暴力执法”不但破坏了城市管理人员在社会中的形象,无益于城市管理工作的开展,更是将城市管理人员与商贩的关系推向僵化的对抗位置,曾经发生的几起血案,更是对城市管理执法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眼神执法、围观执法、下跪执法等温柔执法方式,表面上看是城市管理执法方式由“粗暴”向“温柔”的转变,实际上更彰显了城市管理者工作理念的转变。“粗暴执法”把商贩

看成“麻烦制造者”,对占道经营等违规行为采取一种强制性的“清理”,虽说是为了优化市容市貌,但不合理的执法方式确实引发了与商贩的紧张关系,再加上由此导致的城市管理者形象“自毁”,如此看来,得不偿失。而“柔性执法”的出现,提供了一种更加人性化的城市管理模式:多用疏导性的对话思维,杜绝对抗性的围堵思维,用温情脉脉的执法方式执法,从而减少城市管理过程中的摩擦力。

[措施]

构建法治社会、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其必然逻辑应该是依法治理、依法行政、依法执法。而当下的各种“柔性执法”的理念可复制到行政执法当中,对这种执法理念和良好执法手段进行法治化、制度化、固定化,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政执法体系,使其变为一种长效机制。因此,就依法执法而言,在探索“柔性执法”时,应该在下述法律框架内进行:

第一,执法范围法定、执法职权法定。不能将执法队伍作为执行特定任务、特定政策目标和清除实现特定任务、特定政策目标障碍的工具,更不能将执法队伍作为执行当地某一个或某几个领导特定指示、完成其政绩工程的工具,或作为清除实现相应领导指示、完成其政绩工程障碍的工具。

3.天星培训2015年国考申论热点――“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对策 篇三

一、时政背景

在2011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总理出席中外记者招待会并回答记者提问,在谈到发展不平衡问题时,温总理说:“中国这些年经济虽然发展很快,但是由于城乡不平衡、地区不平衡,再加上人口多、底子薄,我们确实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前不久,为了征求群众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我到离北京只有150公里的滦平县。我看到那里的群众虽然这些年来生产生活条件有所改变,但依然与北京有很大的差距。这个村子我已经去了三次,分别是2000年、2005年和2010年。我经常劝记者多到中国的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看看,你到那里看看就知道上海和北京的发展不能代表整个中国。我们要实现小康目标还需要作出艰苦的努力;要建成一个中等发达的国家,至少要到本世纪中期;要真正实现现代化,还要上百年以至更长时间。”

新世纪以来,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随着一个个重大战略的付诸实施,区域发展千帆竞发、你追我赶的态势正在形成。中央连续8年下发涉农“一号文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加强,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城乡统筹发展迈出新步伐。

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让人担忧。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流光溢彩的都市与偏僻落后的乡村同在,东部沿海的率先发展与西部一些地区的相对滞后并存。从城乡差距看,2010年我国城乡收入之比仍高达3.23∶1;从区域差距看,2010年我国西部地区经济总量仅占全国的19.31%,西部省区市中人均GDP最低与东部省区市中最高相差10倍多。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艰巨,正如同温总理所言,要真正实现现代化,还要上百年以至更长时间。

二、发展不平衡的表现在哪些方面

1.城乡发展差距较大。改革开放后城乡收入差距曾一度有所缩小,1983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1.82∶1,但后来又逐步拉大,2009年扩大到3.33∶1。从绝对差距来看,197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差209.8元,1992年差距突破千元大关,达到1242.6元,2009年达到12022元。

2.区域发展差距明显。30多年来,各地居民收入都有了大幅度增长,但不同地区间收入差距在拉大。2009年我国东部地区年人均收入为38587元,西部地区为18090元,差距达2万余元。从省际差别来看,最高的上海市年人均收入为76976元,最低的贵州省为9187元,两地相差67789元。目前全国4007万贫困人口中,中西部地区所占比重高达94.1%。

3.除经济差距外,城乡、区域之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也较大。目前西部地区人均教育经费支出仅为东部地区的73.5%;城市拥有约70%的卫生资源,而广大农村只拥有约30%的卫生资源,农村居民人均卫生费用不足城市居民的1/4。

4.同经济发展相比,社会事业等发展相对滞后。优质教育资源短缺,教育公平的问题比较突出;医疗服务供给总量相对不足,人民群众对看病难的反映仍比较强烈;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一些基本保障制度有待健全;等等。应该说,目前我国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很多方面和不同层次。

三、关于发展不平衡的认识问题

1.有人认为,发展不平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你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发展不平衡问题是各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待这一现象要有一个客观的、历史的、辩证的认识。既不能放任各种不平衡发展,对不断拉大的不合理差距熟视无睹,也不能抽肥补瘦,搞平均主义。既不能因不平衡的客观存在产生消极负面情绪,怀疑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也不能过分强调发展不平衡的合理性。

一是要看到发展不平衡的存在是有客观性、合理性、积极性的一面。只要我们引入市场机制、进行市场化改革就必然出现发展不平衡问题,产生区域、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和“外部性”问题,这些是市场机制失效的具体表现,也意味着政府宏观调控的不可或缺。我们要看到,改革开放后期不平衡的产生和存在与改革开放前的不平衡是不可等同的,这是在经济持续30年的快速发展、人均GDP已超过3千美元、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2位的基础上出现的发展不平衡,是发展中的问题,是在各地区、城乡、全体居民实力大增,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基础上的相对不平衡,同改革开放前一穷二白、物资匮乏、资源短缺的不平衡不可同日而语。

从积极的角度看,发展不平衡能够形成竞相发展的局面,导致活力倍增,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动力。回顾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正是当初按照邓小平同志的指示,建立了“四个”特区,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僵化局面,整个经济开始有了活力。珠江三角洲的搞活和率先改革开放带动了其他地区的比学赶超,虽然地区差距出现了,但是起到了满盘皆活的效果。没有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不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就难以做到人尽其才,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

二是要看到当前的发展不平衡存在着严重的弊病,孕育着严重的后果。区域发展不平衡长期得不到改善,差距过大,会进一步造成生产要素向发达地区集中,发达地区资本过剩、人才过剩、人口过密,出现城市病。而欠发达地区则相反,易产生马太效应,强者恒强,弱者更弱。分化的结果是整个经济体结构功能下降,发展速度下滑。城乡差距过大会加剧城乡矛盾,广大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进一步萎缩,对于构建内生型经济增长方式、扩大消费需求不利,也不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消除二元经济结构。在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居民收入差距不合理扩大会使一部分低收入者生存成为问题,直接影响社会稳定。

四、如何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

1.进一步加强对“三农”的政策倾斜。近年来,为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促进农业农村发展。自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8年下发“一号文件”,建设新农村,取消农业税、免除学杂费,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等,这些强农惠农政策,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城乡协调发展。

2.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支持,推动重要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加快建立有利于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的激励机制,引导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等要素向农村聚集。2010年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用于“三农”方面的支出安排合计8183.4亿元,比去年增加930.3亿元,增长12.8%;地方各级财政也相应增加了投入。积极发挥农村金融的作用,综合运用财税杠杆和货币政策工具,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业农村。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动员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各方面人才下乡进村,直接为“三农”服务。

3.加快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好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继续采取积极措施,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让有条件的进城农民有序变为市民,逐步融入城市社会。

4.推进城乡配套体制改革。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着力在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一体化上取得突破,推动形成城乡良性互动、协调共进的良好局面。

五、如何解决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1.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完善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针对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党和国家先后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中部地区崛起战略。近年来,又出台了一系列区域规划和政策文件。在这些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的有力推动下,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中国经济四大板块逐渐成型,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2.科学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不久前出台,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

3.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以及粮食主产区、矿产资源开发地区、生态保护任务较重地区的财政投入,重点改善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状况,改善落后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注重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和人口素质的提高,提高其自主发展能力。加大扶贫开发力度,鼓励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对口支援,做好定点帮扶、东西协作工作,调动各方面参与扶贫的积极性。

4.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加快完善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的的公共财政体系,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力度,增强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完善公共财政政策,力求公平地分配地方政府转移支付的资金,提高受服务对象的知情权、参与权。集中利用有限的基本公共服务资源,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质量。进一步明确政府职责,建立健全考核体系,推动中西部地区政府在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城乡“一体化”,全国“一盘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贯穿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过程的艰巨任务。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逐步解决城乡、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六、重要论述

1.3月5日,国务院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我们一定要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加快解决这些问题,让人民满意。

这些问题主要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与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服务业增加值和就业比重、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没有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

4.天星培训2015年国考申论热点――“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对策 篇四

仍然漫长

2018年国考拉开帷幕,你已经准备好了么?以下资讯由出国留学网公务员考试频道整理而出:《2018年国考申论热点解析:“提速降费”道路仍然漫长》,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希望考生们都能取得好成绩!2018年国考申论热点解析:“提速降费”道路仍然漫长 【背景链接】

从2017年9月1日起,手机国内长途漫游费正式取消,作为“提速降费”的重要一步,比三大运营商的原计划提前了一个月实现,用户无需申请,自动生效。长途+漫游费用取消后,手机国内语音计费将由原来的四费统一为一费。【综合分析】

漫游费的取消一方面扩大了免费接听电话的范围,国内所有语音通话都可以免费接听,另一方面降低了异地拨叫电话的费用,即使在外地拨打电话,通话的资费标准也和本地语音通话资费保持一致。纵观全国,移动电话用户多达13亿,消费者本应感受到巨大的让利,而且据分析师表示,提前一个月落实取消漫游费用,三大运营商实际让利达10多亿,但是无论从消费者还是从舆论来看,对于这次漫游费的取消都表现的相当淡定,甚至评论运营商没有诚意,三大运营商似乎成了口诛笔伐的众矢之的,被咄咄发难。【原因分析】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媒体所发起的调查以及文章跟帖基本都是来自互联网用户,语音通话已经不再是他们的日常,吐槽和非议再正常不过。

二、随着用户消费习惯的变化,大量语音通话通过微信、手机QQ、陌陌等即时通信工具完成,这些通话不涉及长途漫游费,希望较低流量费用才是他们的心声。

三、流量费用不降反升,消费者的数据使用量也在飞速提升,现在手机游戏、移动视频等重流量应用都在快速增加,一个用户过去一个月可能几十兆流量就够用了,但现在要几百兆甚至1G到2G才够用,运营商推出的无限流量也暗藏了诸多限制,比如无限流量都有一个封顶上限,达到上限阈值后先会遭到限速,封顶后会被断掉上网功能,要到下月才能恢复,有上限的“无限流量”还是本地流量,去到外地只能使用套餐内包含的国内流量,无法使用无线流量等等......对此很多网友都表达了不满,提出语音通话都全国统一了,流量还区分国内省内是几个意思?好不容易在宽带和手机语音通话上向“提速降费”迈出了一大步,在流量资费上却又出现了令人纠结的问题。申论推荐>>> 公务员申论范文汇总(32篇)公务员申论范文精选汇总(27篇)国考干货!申论范文精选(100篇)干货!2018年国考申论万能模板五套!干货!2018年国考申论高分必背300句 2018年公务员申论热点解析汇总

历年省考、国考申论考试各类型题材分析汇总

申论热点 | 申论范文 | 申论答题技巧 | 行测 | 国考模拟试题

5.天星培训2015年国考申论热点――“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对策 篇五

热点背景:近日,公安部等12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改进和规范公安派出所出具证明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以后办事办证,对于有关部门可以核实解决的有些事项,就不用再去派出所了。

考点分析: 民间流言“政府动动嘴,群众跑断腿”,曾经一度引起群众热议的“证明我妈是我妈”的奇葩证明事件,将某些政府部门的不作为推上了风口浪尖。而近日,公安部等12部门联合出台《意见》给群众办事带来了福音,也是贯彻和落实中央精神、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努力解决群众办证难的具体体现。

近几年,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打造服务型政府,但仍然还出现了各类奇葩证明,给群众办事设立门槛,增添了很多麻烦。一些审批人员秉持着“手中有权,心中不慌”的错误价值观,对群众上门推三阻四,对办件办证爱答不理,进而产生“不作为”、“慢作为”的情况,有的甚至是缺乏对业务的钻研,缺乏对公安部门办事流程的了解,以至于当真正需要为民服务时,要么就没有规范可循,要么就是不熟悉、不了解规定程序,于是想当然地让群众去公安派出所开具一些“奇葩证明”,或者人为将审批作为增收的工具,出现“乱作为”的情况。政府工作人员的根本职责在于为人民服务。当前社会之所以会出现上述现象,额外让群众多跑一趟派出所,关键就在于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权力观在作祟。正是因为看清了这一点,公安部以人民为中心、以改革之精神,努力通过联合出台《意见》扭转当前一些地方和领域的不良局面,整改其中存在的要求群众到公安派出所开具证明过多过滥、缺乏统一规范等突出问题。也在尽最大可能让群众少跑冤枉路。简单说,就是只要公安不怕麻烦自己,群众就减少麻烦。

当然为了减少群众办事难得问题,仅仅靠公安部门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长期以来,很多部门内部办理流程鱼龙混杂,部门之间存在信息壁垒,办事群众就不得不在各窗口、各部门之间反复跑路。所以,为了避免“事事都去派出所”的再次发生,我们要努力的还有很多方面:

一、要进一步做好各部门内部关于群众办事事项的清理,该撤销的权限就撤销;

二、要进一步做好部门之间的政策措施衔接,依法规范、简化优化群众办事程序;

三、是要进一步推进部门间信息共享核查,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从源头上减少办事群众开具证明的需求;

6.天星培训2015年国考申论热点――“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对策 篇六

2015年国考申论备考指导:学习贵在把握“航向”

左右申论高分的因素无外乎:材料驾驭能力、审题能力、日常素材积累以及文字表达。这四者关系的理解,复习的侧重点直接决定了考生是否可以赢取高分。如果把重心完全放在热点的关注上,放在名言警句的积累上,忽视材料阅读能力的训练,你觉得结果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如果你把重心放在材料阅读能力的训练上,外加热点及政策方针的辅助,你觉得结果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很多考生屡考屡败,如果让你归因,你认为最大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又将如何应对呢?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谈谈对申论学习的认识。

材料是“地基”。俗话讲: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地基打不牢,则难以成高楼,即使建起高楼,也是一座危楼。同样,材料理解能力训练不到位,申论就难以取得高分,即使偶尔取得高分,也只是意料之外。从这个层面讲,加强材料理解能力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那训练什么呢?首先,要训练阅读的速度;其次,要训练提炼概括材料含义的能力;再次,要训练材料逻辑分析能力,以此达到准确找要点的目的。那又如何做呢?第一,广阅读。历年国考申论真题中的给定材料、各大权威媒体上的报道性材料、新闻评论等,坚持每天阅读不少于半小时,坚持下来,阅读的速度和反应力也会随着提升的;第二,写评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单纯的只是去阅读他人的资料,很难快速的变成自己的知识储备,基于此,广大考生要阅读完之后,写一写自己的观点,每次写一般不少于300字,这样坚持一段时间,你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思想性就会有非常明显的进步。第三,悟方法。材料阅读是有章可循的。在大量阅读中,考生需要自我总结抓准要点的基本方法,如关键词法、逻辑关系分析法等,让这些方法的运用真正达到熟练程度。材料阅读理解能力如果训练不佳,在考场上如果遇到未关注到的申论话题,大部分考生会束手无策,最终是一团乱麻。2014年山东省考A类航空延误话题就是比较好的说明。

题目是“方向”。高楼建设需要按照规划进行,偏离规划很可能会漏洞百出,最终导致短时间夭折。同样,申论题目也发挥方向性作用,如果不会审题,甚至审不懂题目,就无法统筹协调已经找到的“资源”,甚至还会出现不知道找什么资源的问题。所以,审题的确很重要。如何才能审好题目?一句话,思路简单的题目快速审,暂时没思路的题目仔细审。如: 【2014年国考地市】某单位为了解工作人员的生活、工作情况和心理、思想状态,打算以“给定资料1”中小邹的情况为案例,设计一分调查问卷,假如由你具体负责这项工作,请设计出该问卷内容所应列出的主要问题。(20分)【要求】

(1)写出明确具体的设问;(2)设问应当分类并对每类中的每个设问标注序号;(3)内容全面,用语得体;(4)不超过500字。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很多考生对这道题目并不陌生,甚至想起还有丝丝的伤感。其实,这道题目的思路还是比较清楚的:第一,看题目要求中:具体设问,设问的是主要问题,而且每个设问都需要加序号;此外,要求中第(2)条中设问应当分类。看到这里,考生不难得出答案的基本结构:调查问卷设计缘由+具体内容(一、类1。设问:1,2,3;

二、类2。设问:1,2,3等等)+结束语。而具体的要点则在材料阅读环节搞定。

上一篇:蛋糕店发展创业计划书下一篇:的金典情感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