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法治的理解

2024-09-22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法治的理解(共4篇)(共4篇)

1.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法治的理解 篇一

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践行

一、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基本理念的统一体,直接反映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规定性,贯穿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深层的精神内核,是现阶段全国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的最大公约数的表述,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引导力。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进行了凝练,是重要理论创新成果。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24字,这24字又可分为三个层面:

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它们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

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它们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

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它们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

二、我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作为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着重落实在行动上,我认为,首先要树立科学的精神,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储备好将来报效祖国的本领。其次要树立服务的理念,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一种习惯,使其成为一种人生的态度,通过参加各类志愿服务工作等平台,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再次要勇于担当社会责任,英雄集体的行为诠释着青年对社会的责任,我们肩上负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和义务。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我们要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

管好自己的手和嘴,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乱涂乱画等。大家现在都可以看看自己面前的桌子上、墙壁上,那写的画的,有的同学为应付考试,大段大段的理论概念答案就往上抄,黑漆漆的一片,不堪入目。想想自己要是脸上、衣服上哪脏了,都知道不好意思出去见人,这怎么还下得了手啊,难道就欺负它们不是人吗。

2.我们要学习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我们应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激发爱国热情,使我们一方面以开放的心态,虚心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长处,另一方面树立坚定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

3.我们要以强大心理对待奋斗结果

人只有建立内心的价值系统,才能伸展出生命的张力。像地质队员遍访崇山峻岭、穿梭于悬崖峭壁间寻找矿床,甘于清贫,忠于理想,也许到最后没有任何发现,这种情况是常有的事,但他们不怕失败,凭着顽强的毅力,坚持下去了。奋斗是一种心态,一定要对得起自己。对待结果则应换另一种心态: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要锱铢必较,对不可控因素则随遇而安。如果和不可抗力斤斤计较那就是和自己过不去,最后不但于事无补还恶化了自己的情绪。人

只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就足够了,要知道,心态放平还能延年益寿呢。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继承了中国传统的优秀价值观,蕴含着几千年人类文明曲折发展历史的精华积淀,是承载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石。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当在我们最好的时光做最有价值的事,最应该做的事。以实际行动来响应时代的号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法治的理解 篇二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的时代背景

我国改革开始开放至今近三十年里,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当前,我国正面临着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经济全球化催生的竞争是全方位的竞争,它体现在了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军事等各个领域,以及各个领域中的每个环节。但是归根到底,人的素质的竞争是最关键的。人的素质不仅涵盖了知识素质、能力素质,还包括政治素质、道德伦理等素质,这些素质的提高才能体现民族素质的整体提升。

改革开放后,过内形势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政府实行了适度分权和让权的政治体制。社会治理则依据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科学执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上,实行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存,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共存的基础经济制度。

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日趋完善,人们的物质财富正日益增多,中国式的民主正日趋成形,人们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得到了很好体现。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成就,它和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含的基本的科学含义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625”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所谓价值体系即主体以其需求系统为基础,对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进行整合而形成的观念形态,集中体现主体的愿望、要求、理想、需要、利益等。任何一个社会都会出于自己的需要,提出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中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与联系

3.1基本内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体系只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提供的是科学的世界观,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立场、观点、方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才能使全国人民有一个共同的精神支柱。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现阶段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主要表现形式。

第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已经深深地融入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之中,成为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价值取向。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已经深深地融入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成为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力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思想源泉,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精神动力,也是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导精神。

第四,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荣辱观是人们对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華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只有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进一步加强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进而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全社会得到进一步弘扬。

3.2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四内容之间的联系

这四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它们分别从四个高低不同的层次,从思想理论到行为实践,逻辑鲜明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机联系和完整内容。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所表现的哲学理解

4.1体现了联系和矛盾的原理

通过四方面之间的关系,表明了马克思原理中的联系观点。他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既然这种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是由四个方面的内容组成的,那么他们之间又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善于把矛盾同一性和矛盾斗争性结合起来,在对立之中把握统一,在同一之中把握对立,只有这样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也才能够全面、准确、深刻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

4.2体现了物质和意识的原理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意识形态范畴,是现阶段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种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价值论为其提供理论依据。还有体现了认识的能动性原理。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课体的能动反映,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认识本质的科学回答。在国际国内的形式下,我们当根据自己的实际国情,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认识能动性原理的一种体现。

4.3体现了实践的原理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根据国内外的发展形势和根据国家的基本国情,在马克思的原理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对认识的一种实践。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从实践到理论、从理论到实践的双向转化过程,是在建设中转化、在转化中建设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1:55.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李金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哲学分析.西安科技大学.

[5]施福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与探索.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6]欧阳坚.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新华报.

[7]何耀伟.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和意义.光明日报,2007.

[8]http://baike.baidu.com/view/1033303.htm.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践行 篇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自主平等 公正 法治 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

“起来,不愿作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这是一首被人们注入灵魂和生命的歌,这是一首经时代锤炼,最终被历史选中的歌,这是一首熔铸了磨难与奋进,升华出中华民族精神特质的歌,它代表着13亿中国人民向着同一个目标奋勇前进的决心和勇气。

中华民族历史上曾经历过无数次巨大的灾难,在大的自然灾害和强敌入侵面前,从未屈服过,而更加坚忍顽强,中国人民改善了恶劣的生存环境,抵御了外来侵略,延续了伟大的中华文明,靠着爱国民族精神支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争取的民族的解放和独立,推翻了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实现了国家的初步繁荣昌盛。

中国梦——发展的梦,和平的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最伟大的梦想。就是要实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人民的幸福。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实现中国梦,我们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是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探索后找到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国家,处于并且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生产力低且发展不平衡。中国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解决发展问题,改善民生仍是我们的第一重要任务。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是践行“三个代表”思想,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体现。这是实现共同富裕,维护社会主义公平的需要。只有改善民生,才能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同期理想的需要。这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中国和谐发展决不走国强必霸的道路。因为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

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树立“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民扬中华的传统美德,增强法制意识,自觉的学法、守法、用法,树立大局意识,培养积极的进取精神,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思想道路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热心公益,服务社会,奉 献精神,积极参于公益活动,见义勇为,匡扶正义,对于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关爱他人,关爱社会。

在社会上积极参加公益活动,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帮助,热爱祖国,遵纪守法,乐于助人,无私奉献,勇担责任,维护正义。在家里孝敬父母,尊妻敬夫,关爱子女。

在厂里能团结同事,认真学习机器设备(操作技能)及产品工艺(加工流程),用实际行动回报公司,回报社会。

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良好的文明风尚,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墙冠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4.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法治的理解 篇四

摘要;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这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思想舆论环境、文化建设、社会管理机制

一、创造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

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对社会精神生活和人们思想意识有着重大影响。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关系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系国家长治久安。我们要充分认识新闻宣传工作的重大意义,更好地发挥新闻宣传工作在推动经济发展、引导人民思想、培育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多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多宣传人民群众中涌现的先进典型,激励全体人民信心百倍地创造美好生活。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努力使互联网成为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成为传播、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渠道、新阵地。

二、切实加强先进文化建设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能光靠单纯的理论说教,必须更多地借助文化的力量,做到润物无声,化成天下。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要以服务人民大众,创作生产更多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文艺作品,积极反映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和道德风貌的主流,反对和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和消极颓废倾向。要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特别是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积极拓展教育功能。要重视传统文化资政育人的作用,积极推介经典名著,引导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在欣赏品读中受到传统美德的熏陶,并使其构建坚定的内心世界和衡量是非的价值标准,发展精神上思考和探索的能力,发展文化鉴赏和批判的能力。要以开放的胸怀积极搭建学习借鉴外来文明成果的平台,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塑造民族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社会心态和时代精神。

三、建立完善的社会管理机制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靠教育,也要靠政策和法律法规。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是联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关键性环节。从一定意义上说,人民群众是在实践中通过政策和法律法规来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政策和法律法规时,通盘考虑各项政策和法律法规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不仅要注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要更好地把价值追求和利益调节统一起来,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执行政策和法律法规时,要使人民群众通过享有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带来的好处,进一步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融入到各行各业的规章制度中,进一步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规范,推动思想道德建设日常化具体化,努力在落实上下功夫,增强人们的认同感,使核心价值体系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和主流价值理念。要建立完善激励机制,进一步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社会风气。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通过严格科学的管理,培养文明行为,抵制消极现象,鼓励人们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努力营造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良好社会环境。

从社会长期发展来看,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根本性意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体现为核心价值体系的整体吸引力的竞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的强大

上一篇:《桥》的教案设计下一篇:京卡.互助服务卡功能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