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封面

2024-08-19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封面(精选14篇)

1.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封面 篇一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统计这一单元是学生认识了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的有关的统计知识,而《买气球》又是本单元的第二节课,它是前面内容的扩展,同时又是今后学习统计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统计意识、学习统计过程的重要阶段,因此本节课的学习效果会直接影响到今后有关知识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精神和教材意图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激发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统计意识。

2、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继续学习收集与整理数据,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体验通过统计结果,进行判断与决策的过程,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和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4、通过活动,培养合作、交流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亲身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

教学难点:经历统计的过程及完成统计图。

【教材处理】

(一)学生状况分析及对策

《买气球》是《组织比赛》之后的一节课,不同的是它是横向统计图,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基础,所以学生学起来难度会相对减少。但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会有重复或遗漏的现象,为了学生收集数据的过程能顺利进行,要向学生渗透有序思考及数学的科学性,严谨性。

(二)教学方法及选择的依据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采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教学时,教师通过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有效地组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地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并能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要注重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让学生体会统计的必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统计意识。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三)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及实用性

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教师要针对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采取个别辅导、启发、引导、讲解等方法来调控课堂教学,达到教学方法灵活性和实用性。

(四)教具学具准备

四种颜色的气球,不同颜色的磁铁,记录表,横向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课前播放音乐:《蓝精灵》。)

1. 谈话导入

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每个班级的小朋友们为了庆祝自己的节日,都正积极准备着呢。你们喜欢用什么来装扮我们的教室呢?

【方案一】2. 引出课题

师:五颜六色的气球既经济又实惠,我们就去买一些气球来布置教室,那你们想买什么颜色的气球呢?(板书:买气球)

(学生会争先恐后的说出自己喜欢的颜色)

3.找寻方法

师:同学们的意见都不一致,这该怎么办呢?(生自由发表意见,提到统计,师适时导入)

师:那我们就一起用统计的方法来看看同学们喜欢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多,陈老师就能知道买哪种颜色的气球多一些。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激起学生的兴趣,通过设疑激发学生的内部需求,引起学生的思考,在回答中使学生感到必须进行调查才能得出结果,让学生体会到统计的目的,从而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二、讲授新课,自主合作

1.活动一:全班参与收集数据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统计”的知识。陈老师想给大家买这四种颜色的气球,你瞧气球好漂亮,但是小朋友只能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颜色的气球,把你最喜欢的颜色的磁铁贴在黑板的气球下面。

(每个学生手中都有磁铁,把他最喜欢的颜色的磁铁贴在黑板上,分小组上讲台,全班参与,提高全班同学的积极性)

2.活动二:自主探究记录方法

师:大家都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颜色,你能不能用你喜欢的记录方法记录上面这喜欢不同颜色气球的人数呢?

师:现在请你拿出我们的记录表,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录上面的结果。

(教师巡视,引导部分学生进行记录)

师:请哪位小朋友上台展示他的记录方法?(投影展示学生的记录时,让学生评价记录方法是否简便)

师(小结统计方法):同学们都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最喜欢的气球颜色,都很有创意,而陈老师发现画“√”,画“○”,还有用“正”字表示的,这几种方法都是比较简便,美观。

师:如果再完成一张统计图,刚才画“√”和写字两种方法,你会选择哪种方法呢?

(插入课堂休息环节:拍手游戏)

3.活动三:小组合作制作统计图

师:今天我们的小朋友都表现很不一般,那陈老师有个问题,选择红色气球的人数有多少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板书:每种气球下面写下人数)

师:你们表现可真棒!为了能让大家更清楚看出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的多少,我们可以画统计图。(在黑板展示统计图)

师:每个格子就代表一个同学的意见,喜欢红色的同学有10个,我就在这个统计图上涂上10个格子。

师:每个小组都有一张横向的统计图,请小组长组织小组内的组员先一起讨论用什么方法制作出一张漂亮的统计图,然后在方格中涂一涂。哪个小组先完成统计图就贴到黑板上。

师:请大家欣赏每个小组的作品。

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统计图是长方形的直条,也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

师:从这幅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师问:(1)从统计图中知道我调查了______名同学.

(2)喜欢______色的人数最多,喜欢______色的人数最少.

(3)布置教室,什么颜色的气球要买多些?

师(小结):现在陈老师就知道该买什么颜色气球多一些,谢谢大家一起合作,这样的活动体现我们公平并关注多数人的愿望。你们是用什么知识来帮助陈老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师:统计知识真了不起,帮助我们做了决策。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交流,获取更多的信息,听取不同的意见,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的学生对问题的看法不同,所以通过合作交流、小组讨论,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助,让不同的学生都有表达的想法、表现的机会。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压抑学生的思考,要注重个性思维的发展,要尊重学生的想法,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调查和记录。因为创新意识要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才可能产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展示其独特的想法与构思]

三、感受本课,说说收获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师:用调查统计方法可以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正确进行决策,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需要进行统计呢?下课找一找。

2.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封面 篇二

世上无完美, 教材也不例外。我在认真研读、精心实践教材的同时, 发现部分习题存有不足, 给教学带来困扰, 现提出2例, 求教各位同仁。

一、此题不严密

这是编排在新教材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单元中的一道习题 (新教材第73页) 。首先, 教学实践中, 大家对本题的答案存在争议。《教师用书》上给出的答案是“4, 8” (如下图) , 我认为, 本题答案也可以是“4, 9”。

另外, 教材编排本题的意图为:认识简单图形与初步建立图形表象。但事实上, 本题很难体现上述价值, 因为这题更侧重“观察与想象小正方体位置关系”, 明显具备小学数学中高年级“观察范围”的难度和导向, 放在这里难度既大, 又有偏离主题之感。

教材是方向、是权威, 她的价值在于引领。我想, 本着精益求精建设教材的态度, 编者要么可以更换此题, 要么减少小正方体的数量以降低难度, 至少也应对题目表述进行调整:变“各有几个小正方体”为“至少各有几个小正方体”。

二、此题有争议

这是编排在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里的一道习题 (新教材第20页) , 教材意在通过这个生活化的情境, 让学生经历“观察实物图——空间想象判断”的过程, 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 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教学中, 我发现, 学生对“书包的背面”一词理解有争议:立放时, 成人认为有背带的是背面;但背在背上, 哪面是背面?多数学生觉得带网状的是背面。一时间, 我也很难定论。

同时我发现, 在这道习题之前的例题和之后练习中, 情境里都有人物 (或动物) 作为观察者身份出现, 以体现观察者的视角, 减轻题目难度, 唯独本题没有人物 (或动物) 出现, 只有文字叙述, 对一年级小学生来说, 难度还是大了些。

综上考虑, 我觉得教材可以从三个方面对本题进行调整:1、改“背面”为“后面”, 统一方位用词;2、改“书包”为“机器人玩具”、“悬挂的校服”等, 避免争议;3、观察物旁应给出人物 (或小动物) , 以体现“上面”这一观察角度, 提升本题的练习价值。

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封面 篇三

一、教材简介及编排特点比较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研制历时十余年,经过4次修订,最近的一次是于2001年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从2001年秋季期起在全国的17个省22个国家级实验区试用。该套教材在深入研究国内外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试图通过教材的编写,建立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小学数学课程体系。

北师大版和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都是从我国实际出发,总结多套教材编写的经验与特点,在此基础上编写而成,两版有许多共同之处,如编写理念、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等。在分数乘除法的编排上,两版教材均将分数乘法排在分数除法之前,层层递进,盘旋上升,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在结构编排上,北师大版和人教版都以单元划分,每一单元再分为不同的节。北师大版教材每一节包括“正文”、“涂一涂”、“算一算”、“试一试”、“做一做”、“讨论”、“数学故事”、“联系”等八个部分;人教版教材每一节包括“正文”、“做一做”、“算一算”、“练习”、“解决问题”等五个部分。正文一般会以例题的形式呈现。

二、分数乘法对比分析

1.总体结构安排不同

北师大版教材的分数乘法安排在五年级下册第一章,用时8课时;人教版教材的分数乘法安排在六年级上册第二章,用时12课时。其中,北师大版将分数乘法细分为三部分:“分数与整数的乘法”、“整数与分数的乘法”、“分数与分数的乘法”;而人教版只包括了两部分:“分数与整数的乘法”和“分数与分数的乘法”。

2.重视概念和算法相同

虽然两版教材的分数乘法的总体结构和课时安排不同,但他们都将概念理解和运算法则的深层含义作为教学中的重点目标,进行了重点强调。比如说,在“分数与整数相乘”这一小节,两版教材都引入“倍数”的概念,将乘法看作反复相加,从而加深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在“分数与分数相乘”这一节,两版教材均把分数乘法理解为“部分的部分”,在第一节的基础上拓展分数乘法的意义,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3.概念引入和计算方法介绍不同

北师大版的教材借用裁纸的小案例引出分数乘法,并将其总体分为三部分。在分数与整数相乘这一部分,部分占总体的问题通过加法和乘法的方法得到解决,随后配套几道练习题,供学生摸索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最后,以两个小孩讨论的形式直接给出分数与整数的运算法则:“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在分数与分数相乘这一部分,北师大版的教材直接给出运算法则:“分子相乘,分母也相乘”。但该法则的表述易产生歧义,是“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还是“分子与分子相乘,分子与分母相乘”呢?该处需要教师的讲解来帮助学生理解。在解决问题部分,北师大版选用更生活化的问题作为应用题,例如“衣服打折问题”、“学校铺草坪的面积问题”、“部分零用钱用于捐款问题”、“水果分配问题”等,以实际生活为切入点,从学生熟悉的角度加深理解。

三、分数除法对比分析

1.总计结构安排不同

北师大版教材的分数除法安排在五年级下册第三章,用时9课时,与第一章分数乘法之间穿插了长方体的内容。人教版教材的分数乘法安排在六年级上册第三章,用时13课时。考虑到难度,两版教材的分数除法均比分数乘法多一课时。

2.重视概念和算法不同

人教版的教材强调概念的理解,而北师大版的教材将计算方法放在首位。人教版教材采用法则加例题的方式,先明确指出“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随后利用三个例题,给出倒数相乘法的计算方法。北师大版在计算方法中叙述得十分详细,应用了大量篇幅。例如,在分数除法(一)中讲解了“一个数除以整数”的情况,在分数除法(二)中讲解了“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情况,并针对具体的情况进行详细说明,最后总结出运算法则:“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相当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3.概念引入和计算方法介绍不同

从除法的意义来说,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意义相同,都定义为乘法的逆运算。人教版教材先介绍了整数除法,采用分数与整数对比的方式,在整数除法的基础上介绍分数除法。例如,首先,例1提出整数乘法的案例:“每盒水果糖重100g,3盒有多重?”以引入整数乘法,随之将其改编为整数除法:“3盒水果糖重300g,每盒有多重?”联系紧密,对比鲜明。然后,例2通过折纸实验,在学生“折一折”、“涂一涂”的过程中发现、总结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一”。而这部分的内容,北师大版跳过了整数除法,直接引入分数除法,不仅没有揭示出分数除法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而且在理解分数除法上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补充整数除法的案例引入,引导学生理解。

四、总结

两版教材的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部分均满足国家的教材编写要求,在编排方式、结构安排、课程内容等方面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各有优劣。北师大版教材强调理解计算法则和运用简便算法,很好地结合了纯理论问题和实际应用,明确地给出了分数与整数、分数与分数的运算法则,以及两种约分方法。北师大版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以步骤单一的简单计算题为主,生活化的案例丰富且生动,尽可能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分数的运用,呈现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价值。在版面设计上北师大版细致生动、素材丰富,穿插了大量的图片,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人教版教材更注重对教材的理解,在课时安排上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两部分均比北师大版多4个课时。人教版内容编排清晰,讲解由浅入深,多习题,且习题较北师大版更难,步骤多,但并未直接给出运算法则。实际应用问题的结合不像北师大版极富生活化,而是与地理和生物知识相关的案例。人教版注重新旧知识的连接,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数学思想和数学意义,而非仅仅掌握习题计算。

在日后的教材修订和编写中,北师大版可以在知识衔接、教材逻辑上有所加强,人教版可以在素材种类、案例应用题上加以改进,适当降低习题难度,着重于学生创造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责编 金 铃)endprint

一本好的教材有助于课堂教学和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而当今教材不断改革,小学教材版本多样,因此本文将针对“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课程,对北师大版和人教版的教学内容进行比较研究。

一、教材简介及编排特点比较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研制历时十余年,经过4次修订,最近的一次是于2001年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从2001年秋季期起在全国的17个省22个国家级实验区试用。该套教材在深入研究国内外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试图通过教材的编写,建立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小学数学课程体系。

北师大版和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都是从我国实际出发,总结多套教材编写的经验与特点,在此基础上编写而成,两版有许多共同之处,如编写理念、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等。在分数乘除法的编排上,两版教材均将分数乘法排在分数除法之前,层层递进,盘旋上升,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在结构编排上,北师大版和人教版都以单元划分,每一单元再分为不同的节。北师大版教材每一节包括“正文”、“涂一涂”、“算一算”、“试一试”、“做一做”、“讨论”、“数学故事”、“联系”等八个部分;人教版教材每一节包括“正文”、“做一做”、“算一算”、“练习”、“解决问题”等五个部分。正文一般会以例题的形式呈现。

二、分数乘法对比分析

1.总体结构安排不同

北师大版教材的分数乘法安排在五年级下册第一章,用时8课时;人教版教材的分数乘法安排在六年级上册第二章,用时12课时。其中,北师大版将分数乘法细分为三部分:“分数与整数的乘法”、“整数与分数的乘法”、“分数与分数的乘法”;而人教版只包括了两部分:“分数与整数的乘法”和“分数与分数的乘法”。

2.重视概念和算法相同

虽然两版教材的分数乘法的总体结构和课时安排不同,但他们都将概念理解和运算法则的深层含义作为教学中的重点目标,进行了重点强调。比如说,在“分数与整数相乘”这一小节,两版教材都引入“倍数”的概念,将乘法看作反复相加,从而加深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在“分数与分数相乘”这一节,两版教材均把分数乘法理解为“部分的部分”,在第一节的基础上拓展分数乘法的意义,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3.概念引入和计算方法介绍不同

北师大版的教材借用裁纸的小案例引出分数乘法,并将其总体分为三部分。在分数与整数相乘这一部分,部分占总体的问题通过加法和乘法的方法得到解决,随后配套几道练习题,供学生摸索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最后,以两个小孩讨论的形式直接给出分数与整数的运算法则:“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在分数与分数相乘这一部分,北师大版的教材直接给出运算法则:“分子相乘,分母也相乘”。但该法则的表述易产生歧义,是“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还是“分子与分子相乘,分子与分母相乘”呢?该处需要教师的讲解来帮助学生理解。在解决问题部分,北师大版选用更生活化的问题作为应用题,例如“衣服打折问题”、“学校铺草坪的面积问题”、“部分零用钱用于捐款问题”、“水果分配问题”等,以实际生活为切入点,从学生熟悉的角度加深理解。

三、分数除法对比分析

1.总计结构安排不同

北师大版教材的分数除法安排在五年级下册第三章,用时9课时,与第一章分数乘法之间穿插了长方体的内容。人教版教材的分数乘法安排在六年级上册第三章,用时13课时。考虑到难度,两版教材的分数除法均比分数乘法多一课时。

2.重视概念和算法不同

人教版的教材强调概念的理解,而北师大版的教材将计算方法放在首位。人教版教材采用法则加例题的方式,先明确指出“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随后利用三个例题,给出倒数相乘法的计算方法。北师大版在计算方法中叙述得十分详细,应用了大量篇幅。例如,在分数除法(一)中讲解了“一个数除以整数”的情况,在分数除法(二)中讲解了“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情况,并针对具体的情况进行详细说明,最后总结出运算法则:“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相当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3.概念引入和计算方法介绍不同

从除法的意义来说,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意义相同,都定义为乘法的逆运算。人教版教材先介绍了整数除法,采用分数与整数对比的方式,在整数除法的基础上介绍分数除法。例如,首先,例1提出整数乘法的案例:“每盒水果糖重100g,3盒有多重?”以引入整数乘法,随之将其改编为整数除法:“3盒水果糖重300g,每盒有多重?”联系紧密,对比鲜明。然后,例2通过折纸实验,在学生“折一折”、“涂一涂”的过程中发现、总结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一”。而这部分的内容,北师大版跳过了整数除法,直接引入分数除法,不仅没有揭示出分数除法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而且在理解分数除法上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补充整数除法的案例引入,引导学生理解。

四、总结

两版教材的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部分均满足国家的教材编写要求,在编排方式、结构安排、课程内容等方面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各有优劣。北师大版教材强调理解计算法则和运用简便算法,很好地结合了纯理论问题和实际应用,明确地给出了分数与整数、分数与分数的运算法则,以及两种约分方法。北师大版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以步骤单一的简单计算题为主,生活化的案例丰富且生动,尽可能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分数的运用,呈现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价值。在版面设计上北师大版细致生动、素材丰富,穿插了大量的图片,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人教版教材更注重对教材的理解,在课时安排上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两部分均比北师大版多4个课时。人教版内容编排清晰,讲解由浅入深,多习题,且习题较北师大版更难,步骤多,但并未直接给出运算法则。实际应用问题的结合不像北师大版极富生活化,而是与地理和生物知识相关的案例。人教版注重新旧知识的连接,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数学思想和数学意义,而非仅仅掌握习题计算。

在日后的教材修订和编写中,北师大版可以在知识衔接、教材逻辑上有所加强,人教版可以在素材种类、案例应用题上加以改进,适当降低习题难度,着重于学生创造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责编 金 铃)endprint

一本好的教材有助于课堂教学和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而当今教材不断改革,小学教材版本多样,因此本文将针对“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课程,对北师大版和人教版的教学内容进行比较研究。

一、教材简介及编排特点比较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研制历时十余年,经过4次修订,最近的一次是于2001年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从2001年秋季期起在全国的17个省22个国家级实验区试用。该套教材在深入研究国内外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试图通过教材的编写,建立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小学数学课程体系。

北师大版和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都是从我国实际出发,总结多套教材编写的经验与特点,在此基础上编写而成,两版有许多共同之处,如编写理念、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等。在分数乘除法的编排上,两版教材均将分数乘法排在分数除法之前,层层递进,盘旋上升,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在结构编排上,北师大版和人教版都以单元划分,每一单元再分为不同的节。北师大版教材每一节包括“正文”、“涂一涂”、“算一算”、“试一试”、“做一做”、“讨论”、“数学故事”、“联系”等八个部分;人教版教材每一节包括“正文”、“做一做”、“算一算”、“练习”、“解决问题”等五个部分。正文一般会以例题的形式呈现。

二、分数乘法对比分析

1.总体结构安排不同

北师大版教材的分数乘法安排在五年级下册第一章,用时8课时;人教版教材的分数乘法安排在六年级上册第二章,用时12课时。其中,北师大版将分数乘法细分为三部分:“分数与整数的乘法”、“整数与分数的乘法”、“分数与分数的乘法”;而人教版只包括了两部分:“分数与整数的乘法”和“分数与分数的乘法”。

2.重视概念和算法相同

虽然两版教材的分数乘法的总体结构和课时安排不同,但他们都将概念理解和运算法则的深层含义作为教学中的重点目标,进行了重点强调。比如说,在“分数与整数相乘”这一小节,两版教材都引入“倍数”的概念,将乘法看作反复相加,从而加深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在“分数与分数相乘”这一节,两版教材均把分数乘法理解为“部分的部分”,在第一节的基础上拓展分数乘法的意义,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3.概念引入和计算方法介绍不同

北师大版的教材借用裁纸的小案例引出分数乘法,并将其总体分为三部分。在分数与整数相乘这一部分,部分占总体的问题通过加法和乘法的方法得到解决,随后配套几道练习题,供学生摸索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最后,以两个小孩讨论的形式直接给出分数与整数的运算法则:“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在分数与分数相乘这一部分,北师大版的教材直接给出运算法则:“分子相乘,分母也相乘”。但该法则的表述易产生歧义,是“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还是“分子与分子相乘,分子与分母相乘”呢?该处需要教师的讲解来帮助学生理解。在解决问题部分,北师大版选用更生活化的问题作为应用题,例如“衣服打折问题”、“学校铺草坪的面积问题”、“部分零用钱用于捐款问题”、“水果分配问题”等,以实际生活为切入点,从学生熟悉的角度加深理解。

三、分数除法对比分析

1.总计结构安排不同

北师大版教材的分数除法安排在五年级下册第三章,用时9课时,与第一章分数乘法之间穿插了长方体的内容。人教版教材的分数乘法安排在六年级上册第三章,用时13课时。考虑到难度,两版教材的分数除法均比分数乘法多一课时。

2.重视概念和算法不同

人教版的教材强调概念的理解,而北师大版的教材将计算方法放在首位。人教版教材采用法则加例题的方式,先明确指出“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随后利用三个例题,给出倒数相乘法的计算方法。北师大版在计算方法中叙述得十分详细,应用了大量篇幅。例如,在分数除法(一)中讲解了“一个数除以整数”的情况,在分数除法(二)中讲解了“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情况,并针对具体的情况进行详细说明,最后总结出运算法则:“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相当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3.概念引入和计算方法介绍不同

从除法的意义来说,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意义相同,都定义为乘法的逆运算。人教版教材先介绍了整数除法,采用分数与整数对比的方式,在整数除法的基础上介绍分数除法。例如,首先,例1提出整数乘法的案例:“每盒水果糖重100g,3盒有多重?”以引入整数乘法,随之将其改编为整数除法:“3盒水果糖重300g,每盒有多重?”联系紧密,对比鲜明。然后,例2通过折纸实验,在学生“折一折”、“涂一涂”的过程中发现、总结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一”。而这部分的内容,北师大版跳过了整数除法,直接引入分数除法,不仅没有揭示出分数除法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而且在理解分数除法上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补充整数除法的案例引入,引导学生理解。

四、总结

两版教材的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部分均满足国家的教材编写要求,在编排方式、结构安排、课程内容等方面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各有优劣。北师大版教材强调理解计算法则和运用简便算法,很好地结合了纯理论问题和实际应用,明确地给出了分数与整数、分数与分数的运算法则,以及两种约分方法。北师大版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以步骤单一的简单计算题为主,生活化的案例丰富且生动,尽可能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分数的运用,呈现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价值。在版面设计上北师大版细致生动、素材丰富,穿插了大量的图片,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人教版教材更注重对教材的理解,在课时安排上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两部分均比北师大版多4个课时。人教版内容编排清晰,讲解由浅入深,多习题,且习题较北师大版更难,步骤多,但并未直接给出运算法则。实际应用问题的结合不像北师大版极富生活化,而是与地理和生物知识相关的案例。人教版注重新旧知识的连接,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数学思想和数学意义,而非仅仅掌握习题计算。

在日后的教材修订和编写中,北师大版可以在知识衔接、教材逻辑上有所加强,人教版可以在素材种类、案例应用题上加以改进,适当降低习题难度,着重于学生创造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4.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封面 篇四

第一单元

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 1分=60秒

半时=30分 60分=1时

60秒=1分 30分=半时

第二、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二)

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9, 最小的一位数是0.

最大的二位数是99, 最小的二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 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 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 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2、读数和写数 (读数时写汉字 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最大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5、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 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 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6、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7、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本位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特别注意:中间是0的退位减法,例如:309-189;1000-428等

8、

⑴加法公式:加数+另一个加数=和

加法的验算:

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另一个加数+加数=和

②和-另一个加数=加数

⑵减法公式:被减数-减数=差

减法的验算:

①差+减数=被减数

②减数+差=被减数

③被减数-差=减数

特别注意:验算时“验算”别忘了写!!!

第三单元

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 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

① 进率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 10毫米=1厘米,

② 进率是100:

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00厘米=1米, 100毫米=1分米

③ 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 1公里==1000米,

1000米=1千米, 1000米 =1公里

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 克 )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 )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 吨 )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

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 1吨 1000克=1千克

第五单元

倍的认识

1、倍的意义:要知道两个数的关系,先确定谁是1倍数,然后把另一个数和它作比较,另一个数里有几个1倍数就是它的几倍。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 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

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 这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1、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哪一位下面。

2、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①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 因数中间有0,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位数上的数,与中间的0相乘时,如果后面没有进上来的数,这一位上要用0来占位,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

③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笔算时,可以把一位数与多位数0前面那个数字对齐,再看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3、①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 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公式:速度×时间=路程 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5、(关于“大约)应用题:

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 “估算”、 “估计一下”,条件中无论有没有大约都是求近似数,用估算。(估算时要用 ≈)

例:387×5≈

把387看作390(个位是7,四舍五入,7大于5所以进1,看作390)再算390×5=1950.

所以:387×5≈1950

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的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变式:①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②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变式: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第八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取的份数作分子。

分子表示:其中的几份

分母表示:平均分成几份

2、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几分之几: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3、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4,比较大小的方法:

①当分子相同时,分母越小分数越大,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② 当分母相同时,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5、分数加减法:

①相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② 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计算。(1可以看作所有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

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例:把12个圆的3/4有( )个圆;

分析:先找整体12;再找分母4,表示平均分成4份;求出12÷4=3,表示每一份有3个;最后找分子3,表示其中的3份,所以:3×3=9;所以把12个圆的3/4有9个圆。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 混合运算

知识点一、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知识点二、

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

字母表示:a÷0错误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字母表示:a+0=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字母表示:a-0= 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字母表示:a-a =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字母表示:a×0=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

字母表示:0÷a(a≠0)=0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

知识点一、

四边形

正方形

四条边都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四个角都是直角

长方形

对边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四个角都是直角

平行四边形

对边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梯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等腰梯形同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知识点二、

1、生活中的简单物体观察总结: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形状。

2、总结:同一立体图形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形状。

第三单元 加与减

第一节 捐书活动

知识点:

1、在计算脱式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也可以把三个数直接用一个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字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不要认为满十进一。

2、在计算三个三位数连加时,如果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整千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再加另外那个数。

第二节 运白菜

1、用脱式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减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写在小括号里面,再用第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2、如果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整千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再加另外那个数。

第三节 节余多少钱

1、、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没有小括号的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第四节 里程表(一)

1、根据里程表提出问题,一般先把里程表转化成线段图来观察,再列式计算。

2、解决此类问题时,一定要从多个角度画图去理解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位置变化,列式也随之变化。

第五节 里程表(二)

1、当天行驶的里程数=当天里程表的读数-前一天里程表的读数

2、解答算式谜时,要通过观察推理找到从哪一位先计算,然后一步一步推算出答案。

列表总结

知识点 举例说明 金点子

连加 256+274+361=891 计算连加式题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连减 786-284-249=253 计算连减式题时,可以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也可以先把两个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减去两个减数的和。

786-(284+249)=253

加减混合 259+148-342=65 不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里程表中的问题 求两地间的路程,要找准起点,用较远的路程减去较近的路程就得到两地间的路程 里程数=终点数-起点数

第四单元 乘与除

第一节 小树有多少棵

知识点:1、整十数乘一位数,根据表内乘法,先用整十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

2、整百数乘一位数,根据表内乘法,先用整百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两个0。

3、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先根据表内乘法用整十、整百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0。

4、在口算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时,先看清楚整百、整千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要注意一位数与0前面的数相乘时得到的0不能丢。

第二节 需要多少钱

知识点:

1、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先把前两位数看作几个十和几个一相加的和,再用一位数分别与它们相乘,最后把所得的两个积相加。

2、计算混合运算时,要先明确运算顺序,再计算。

第三节 丰收了

知识点:1、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先看一位数与什么数相乘能得到这个整十数(也就是被除数),结果就是那个数。

(2)、按表内除法计算:先不看被除数末尾的0,按照表内除法算出商,再将被除数末尾的0填写在商的末尾。

2、在除法算式里,被除数不变(被除数不为0)。除数越大,商越小,除数越小,商越大;除数不变,被除数越大,商越大,被除数越小,商越小。

第四节 植树

知识点:1、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先把被除数看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然后分别除以除数,再把所得的两个商相加。

2、(两个连续自然数之和+1)÷2=较大自然数,(两个连续自然数之和-1)÷2=较小自然数, (两数之和+两数之差)÷2=较大数,(两数之和-两数之差)÷2=较小数。

列表总结

具体内容 知识盘点 金点子

小树有多少棵 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先用整十、整百、整千数中的“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看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需要多少钱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先把两位数看作是几个十和几个一,再用它们分别与一位数相乘,最后把两个积相加

丰收了 整十、整百、整千、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先不看被除数末尾的0,按照表内除法算出商,再将被除数末尾的0添在商的末尾。

植树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方法有三种:(1)想乘法,算除法;(2)先把两位数拆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用它们分别除以一位数,最后把两次除得的商相加;;(3)用被除数十位数和个位上的数分别除以一位数,把两次的商分别写在商的十位和个位上。

第五单元 周长

知识点1:什么是周长

1、围成一个图形所有边的长度总和或者说绕一个图形边线一周的总和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2、不规则物体或图形的测量方法:绳子测量法。

3、规则物体或图形的测量方法:(1)绳测法,(2)直尺测量法。

知识点二: 长方形的周长

1、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已知长和宽的长度。

2、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长+宽

(2)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

(3)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4)已知长方形的周长和宽,求长; “长=(周长-宽×2)÷2”或“长=周长÷2-宽”

(5)已知长方形的周 长和长,求宽;“宽=(周长-长×2)÷2”或“宽=周长÷2-长”

3、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可以把4条边长加起来;

(2)用一条边长乘以4,即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4、靠墙围成的长方形有两种情况:

(1)长边靠墙,

(2)宽边靠墙。

5、围成的两种长方形,宽边靠墙比长边靠墙所需的围栏多。

第六单元 乘法

第一节 蚂蚁做操

知识点:

1、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从个位算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每一位的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就在那一位的下面写积。

2、在列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时,一定要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位数中每个数位上的数。

第二节 去游乐园

知识点:

1、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乘法,列竖式计算时,先将一位数与多位数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相乘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要把进位的数写到正确的位置上,不要写在积中。

第三节 乘火车

知识点:

1、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从个位算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计算时每一步都不要忘记加上进位数。

2、笔算乘法时,哪一位上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向哪一位进1,就在那一位加1。

第四节 去奶奶家

知识点:

借助里程图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明确里程图中的数学信息,理解题意后再进行计算。

第五节:0×5=?

知识点:

1、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2、一个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1)先用这个乘数0前面的数乘另一个乘数;

(2)再看这个乘数末尾有几个0 ,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3、在计算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时,从个位算起,用一个数依次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的乘积是0,要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

4、结论:

(1)因数的末尾有0,乘积中一定有0。

(2)因数的中间有0,乘积中不一定有0。

第六节 买矿泉水

知识点:

1、连乘的估算方法:尽可能将其中两个数的乘积估成整十,整百数,再与第三个数相乘。

2、连乘的运算顺序: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3、三个数连乘时,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在乘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还可以把任意两个数交换位置后再相乘。

第七单元 年 月 日

第一节 看日历(一)

知识点:

1、一年有12个月。

2、1、3、5、7、8、10、12月每月有31天,是大月;4.6.9.11月每月有30天,是小月;2月有28天或29天,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3、一个月只有28天时,这个月有四个星期一至星期日;一个月有29天时,这个月中星期一至星期日的某一个是5天;一个月有30天时,这个月中星期一至星期日的某2个是5天;一个月有31天时,这个

第二节 看日历(二)

知识点:

1、2月29日是个特殊的日子,只有4年才出现。

2、每四年中有一年的二月份有29天,其他年份的二月份都只有28天。

3、认识平年和闰年:

(1)公里年份是4的倍数的是闰年,不是4的倍数的是平年,公立年份是整百年的,是必须是400的倍数的才是闰年。

(2)判断一个整百年份是不是闰年,要看这个年份数是不是400的倍数,如果是整数倍就是闰年,否者就是平年.

(3)2月份是28天的是平年,2月份是29天的是闰年,平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

(4)平年一年有52个星期零1天,闰年一年有52个星期零2天。

365÷7=52(个)......1(天)

366÷7=52(个)......2(天)

4、推算几周年的的时间问题,可以用终止年份直接减去起始年份,所得的差即为所求。

第三节 一天的时间

知识点:

1、24时记时法:在一日(天)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2圈,共计24时。所以经常采用从0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作24时计时法。

2、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表示时刻的换算:从凌晨0:00到中午12:00与普通计时法相同;中午12:00以后,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记时 法的整点时刻相差12,普通计时法去掉限制词后加12就是24时计时法,24时计时法减12后就是普通计时法,

3、计算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进过的时间,可以根据钟表推算,也可以用终止时刻减去起始时刻。

4、计算中午12时的经过时间,要么把时间都换算成24时计时法来计算,要么先算中午12时以前有多长时间,再加上下午的一段时间。

5、普通计时法在表述时要加上限制词上午、下午或者晚上等,这样才能将时间准确的表达出来。

第四节:时间表

知识点:1、时间表是管理时间的一种手段,是将某一段时间中已经明确的工作任务清晰的记载和表明的表格,用来提醒使用人和相关人按照时间表的进程活动。

2、制作时间表,最主要的是做好时间的分配,合理分配时间有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和守时习惯。

3、判断谁跑得快,只要看谁用的时间短就可以了。

第五节 数学好玩

知识点:

1、同一段距离,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不同,在测量的结果相同的情况下,选简便的方法比较合适。

2、地面上一定范围内的直线距离可以直接用直尺来测量。

3、解决搭配问题也可以用乘法计算,也能得到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4、数路线问题实际上也属于搭配问题,在确定行走路线时,一定不要重复和遗漏。

5、日历中的数有很多规律,如横向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少1;纵向上面的数比下面少7等。

第八单元 认识小数

第一节 文具店

知识点: 1、像3.15,0.50,1.06,6.66,...这样的数,都是小数。“.”叫作小数点。

2、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组成。

3、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有几位数,它就是几位小数。

4、读小数时,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读,中间的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依次读出每一数位上的数。

5、写小数时,要先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然后在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最后写小数部分,依次写出各个数位上的数。

6、把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改写成以元、角、分的数的方法:小数的整数部分是几,就改写成几元;小数点后的第一位是几,就改写成几角;小数点后的第二位是几,就改写成几分。若那一位上是0,那一位就省略不写。

7、把带有元、角、分的数改写成一元为单位的小数时,元与小数的整数部分相对应,角与小数点后的第一位数相对应,分与小数点后的第二位数相对应。

第二节 货比三家

知识点

1、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这个小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点后的第一位,小数点后的第一位上的数大的这个小数就大;如果相同就比较小数点后的第二位,以此类推。

2、比较三个或三个以上小数的大小和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方法相同,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再依次比较小数部分。

第三节 存零用钱

知识点 1、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小数相加,先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最后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使它与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

2、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小数相减,先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最后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使它与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

第四节 寄书

1、小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先把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最后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使它与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

2、小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先把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最后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使它与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

3、在计算小数加法时,与整数加法一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千万不要忘记满十进一,也不要忘记下一位进上来的一。

第五节 能通过吗

1、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小数可以使数据更加精确。

2、把带有米、分米、厘米的数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时,米与小数的整数部分相对应,分米与小数点后的第一位数相对应,以此类推。

5.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封面 篇五

学习

目标 在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的加减法运算与生活的联系。

正确计算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正确运算。

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的过和,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

重点 正确计算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一、口算:

35+5064-437-306+72

70-2038+2058-54+44

二、你能算出温差是多少吗?

北京:5--15度北就的温差是多少?

上海:10--18度上海的温差是多少?

三、比较方法:可以先算出得数后再进行比较,也可以根据左右两式关系直接比较。

四、26页第四题。

1、你喜欢哪两种玩具?需要多少元?

2、说说50元可以买哪两种玩具?

五、游戏:信鸽送信。

六、图画应用题。

26页第6题,7题。

总结:说说本节课你又有了哪些收获? 学生活动

学生看图说出图意,并理解“温差”的意思?

想计算出这一天的温差即:用最高温度减去最低温度。

学生独立填写,指名汇报。

完成教材26页第三题。

看图,说一说你在书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在小组内练习用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全班交流。

教师出示信箱,让学生自己写算式,向信箱内投。

观察情境图,说一说从图中自己知道了哪能些信息,再根据问题列式计算。

板书设计

练习二

一班 二班

20人 23人

一班比二班少几个人23-20=3(个)

二班比一班多几个?23-20=3(个)

6.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六

我们已经认识了厘米和米,1厘米有多长呢?请你用手比一比。

1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伸开两臂比一比。

(学生站起来比划,教师拿着米尺到学生中巡视,发现误差大的进行纠正。)

二、实际测量教室的物品。

1.想不想知道我们每天使用的课桌有多高?

请同学们估计一下你们的桌子大约有多长?把估计的结果告诉同桌,然后你们俩一起量一量,看谁估得准?(学生活动)

2.活动结束后,请学生汇报估计和测量的结果。

3.请估计准确的同学把估计的方法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汇报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其他同学估计的方法进行评价)

4.你们测量的课桌的高度是多少?

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5.活动后集体汇报。

(对于测量同样物体长度的小组进行比较,检验测量是否准确。)

三、寻找并使用自身的测量工具。

同学们,其实我们身上也有很多尺子,下面,我们就来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的尺子好吗?

1.请同学们测量一下自己的身高。

(1)身高是指什么?(从脚底到头顶的高度)

(2)先估计,再测量。可以自己测量,也可以同桌合作。

(3)说说测量的方法。

2.测量自己的步长。

(1)步长是指什么?(脚尖到脚尖或脚后跟到脚后跟的距离。)

强调:步长是平时走一步的长度,不要刻意迈大步。

(2)先估计一步有多长,再测量。可以小组合作。

(3)谁估计的最准,请给同学们介绍一下方法。

(4)你是怎样测量的?

3.测量双手平伸时两指尖的距离。

4.利用身体上的尺子进行估计活动。

刚才同学们量出自己的身高、步长和双手平伸时两指尖的距离,其实这都是很好的尺子。下面老师要检验一下你的尺子管不管用。

(1)请两名同学到前面来,请同学估计他的身高,并说说是怎样估计的。

(2)再估计一下这2位同学的腰围、头围是多少。

①知道什么是腰围、头围吗?

②请估计一下两位同学的腰围和头围是多少,你是怎样估计的?

③现在我想知道这两位同学的腰围和头围的准确长度,要怎么测量呢?谁有比较好的方法?

(3)利用步长进行估计活动。

①你知道了自己的步长,请你以这条线为起点,估计一下10米大约到哪里,自己做一个记号。

②再来走一走,看这10米你大约需要多少步?看着这么长的距离,请你估计一下,需要多少个同学手拉手才够10米?谁想来试一试?

③通过这些活动,使你想到了什么?你会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正确的估计吗?

5.介绍人体各部分长度关系小常识。

四、练习。

1.P18第2题。

(1)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2)请学生估计一下小明和机灵狗分别有多高,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3)引导学生注意记录的方法。

2.P19第3题。

(1)看图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

五、总结。

7.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封面 篇七

小学语文教材中容纳了大量的红色文化资源, 以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 教材中共有23篇课文蕴含了我国的红色文化内容。其中二年级教材中有《祖国在我心中》《歌唱二小放牛郎》《江凡》《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等4篇课文;三年级教材中有《国徽》《回自己的祖国去》《朱德的扁担》等3篇课文;四年级教材中有《爱我中华》《飞夺泸定桥》《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纪念日》《七子之歌》等5篇课文;五年级教材中有《一个苹果》1篇课文;六年级教材中有《一夜的工作》《长江之歌》《小英雄雨来》《狼牙山五壮士》《长城赞》《我站在铁索桥上》《可爱的中国》《你, 浪花的一滴水》《金色的鱼钩》《南沙卫士》等10篇课文。

这些课文按照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五种类型, 第一种为英雄的故事, 有《歌唱二小放牛郎》《江凡》《小英雄雨来》《狼牙山五壮士》《可爱的中国》《南沙卫士》;第二种为伟人的故事, 有《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回自己的祖国去》《朱德的扁担》《一夜的工作》《你, 浪花的一滴水》;第三种为战争的故事, 有《飞夺泸定桥》《纪念日》《一个苹果》《我站在铁索桥上》《金色的鱼钩》;第四种为歌颂祖国的内容, 有《祖国在我心中》《爱我中华》《七子之歌》;第五种类型为祖国的象征物描述的内容, 有《国徽》《中华民族的最强音》《长江之歌》《长城赞》。

不同类型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呈现了我国红色文化所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讲述英雄的课文中, 通过英雄的事迹, 歌颂他们的精神, 传承他们的价值观。《歌唱二小放牛郎》《小英雄雨来》《狼牙山五壮士》《可爱的中国》描写了在残酷的战争之中, 在残暴的敌人面前英雄们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大无畏精神。放牛郎王二小、雨来、狼牙山的五壮士、方志敏感动着每一个捧着教材和捧过教材的人, 他们的形象永远生动地驻扎在了每一个人的心中, 他们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在讲述伟人的故事的课文中, 少年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以及成为总理后的辛苦工作、华罗庚的要回到刚刚解放的祖国的坚定的决心、朱德军长的“朱德扁担不准乱拿”的执拗中深深映射的平易近人不搞特殊的品德还有像春雨一样渗透人心、象一滴水却能够反映太阳的光辉的雷锋, 都深深影响着每一个学生, 让他们的心灵被伟人的品德光辉滋养。在描写战争的课文中, 为保障主力军顺利过天险大渡河, 红军奋不顾身地冲入熊熊大火, 飞夺泸定桥;防炮洞中几天没喝过一滴水的战士们, 谁都想把一个苹果让给别的战友, 完全忘记了自己, 炮火连天的岁月中战友们舍己为人、相互关怀;老班长为了完成党交给他的人物, 为了三名红军小战士能够顺利走出无边无际的草地, 把仅有的一点点鱼汤全部留给小战士而自己则吃草根鱼骨最后牺牲在了草地中。残酷的战争、艰苦的战争年代更加凸显了革命前辈人性的光辉。“为什么我的眼力这么好, 因为祖国时时在我心中”温柔的话语、坚定的信念就这样像温暖的春风让人无比陶醉。国徽、国歌、长江、长城是我国的象征, 更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了解祖国的象征, 更把祖国放在自己的心中, 爱国的情怀在就这样牢牢地扎根于每一个小学生的心中。

按照形式的不同, 其中有儿童诗歌, 有儿童故事、儿童散文、歌曲四种类型, 不同类型课文, 让小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红色文化的美, 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红色文化审美。诗歌朗朗上口的语言和歌曲的韵律性容易让小学生在感受红色文化内容的同时红色文化所蕴含的情感也随着诗歌的语言驻在了小学生的内心深处。故事的生动性更容易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故事的跌宕起伏的情节中感受红色文化带来的审美的冲击, 让小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儿童散文则用丰富的情感滋润着每一个小学生幼小的心灵, 让红色文化蕴含的价值观成为小学生成长的精神营养。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着小学生的精神世界, 让小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形式感受其文化内涵, 让红色文化的所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地传承下去。

摘要:利用红色文化对小学生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也是小学语文教育的时代要求, 小学语文教材中容纳了大量的红色文化资源, 从不同的角度呈现了我国红色文化所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8.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封面 篇八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材特点;多媒体教学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具有内容生活化、形式美观、新颖性、方式多样、丰富有趣、注重创新、知识面广等特点。很多教师在利用北师大版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其特有的优势及数学联系生活的特点,积极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不仅提升了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把握小学数学内容。

一、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相关特点分析

小学数学是一门注重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基础学科,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在修订的过程中,充分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即小学生的智力因素、生活圈子及小学生本身的思维因素等,针对性地修订数学教材,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首先,教材内容以学生实际生活内容为主,这样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地集中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其次,这本小学数学教材将很多数学题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多元化的展现数学思维,本身就能够结合小学生的智力因素进行针对性教学。最后,教材中运用了较多的现代多媒体技术,提升了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整体水平。

二、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该版本教材本身就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尤其是能够与现代多媒体教学软件有效结合,从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把握数学知识。

1.根据课程内容进行图文课件的制作

该版本教材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首先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计进行课件制作,提升课件制作的针对性,尤其要将课件内容与实际的教学进度、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等充分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综合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价值。在“加减法”的教学中,该版本教材中,将数学与图结合在一起,通过一些动物、食物的关联进行加减法的教学,如“猫吃鱼”“分苹果”等。教师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中,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理解能力,同时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来进行针对性的课件制作。在课件制作的过程中,应该突出图片、声音、视频等,切忌在课件过多的运用文字。小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好,但逻辑思维尚在培养和塑造中,因此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教师应该突出图片等形象化的内容。如“猫吃鱼”的动态图或相关视频,不过在这些动态图或视频的制作过程中,应该充分结合数学教材内容,根据实际的教学进度来合理进行。如教师在讲解“十以内的加减法”时,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中所使用的图片或视频,也应该在这个教学范围内,以免增加学生的思维负担。此外,在课件的制作中,还应该着重突出声音、色彩,但同时也不能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实际的教学内容。

2.根据数学教材来进行生活化问题的演示

该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有很多理论联系实际的生活化内容,这些生活化的内容本身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将数学知识或数学技能运用到生活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教师在讲解这些实际案例的数学问题时,应该在理解与把握教材特点的基础上,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课件中,教师应该注重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来延伸一些相关的例题,从而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提升解决应用题的能力。如在讲解“双向行驶的相遇问题”时,教师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中,应该注重由浅入深,通过“相等速度的相遇”“相等速度的反向行驶”等初级问题的铺垫,逐步帮助学生理解不同速度的反向环形相遇。多媒体教学方式具有延伸性强、容量大等特点,教师可以在同一个页面上进行同类题型的演示,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跳转至某一页”或“暂停播放”等相关功能,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应用类题目的讲解,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分类总结,更好地整理思维。

3.合理使用多媒体充分结合小组探讨等多元化教学方式

教师应该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黑板教学、互助教学、小组讨论等充分结合起来。小学生的记忆力较浅,因此教师在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时,还应该结合互动探讨、小组讨论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认识图形”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来向学生展示不同的图形,同时组织学生手拿不同的图形站在讲台上,由教师来发布指令。当教师喊到“三角形”时,手拿三角板的学生将图形举起来。通过这样一种互动的方式,能够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总之,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贴近生活的内容,这些教学内容生动、活泼,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时,教师应该充分结合教材特点,形象化、多元化地进行课件的制作,以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

9.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封面 篇九

教学目标

1.具体情境,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个数。

2.能够认读写6~10。

3.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读写6~10

教学难点 规范书写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发挥想像力

二、探索新知

三.写一写、评一评

四.数字游戏。

五.小结

生1:我最喜欢铅笔,因为我每天写字都要用到它。

生2:我喜欢铅笔,还喜欢尺子,它可以用来量东西有多长。全班交流

学生活动

生1:我数铅笔,1枝、2枝、……,共10枝。

生2:我也数铅笔,先数上面有5枝、下面有5枝,合起来共10枝。

学生分别行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再汇报交流。

学生独立练习写数字,师巡视指导书写,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

生1:我觉得8最难写,我老是写不好。生2:我觉得10字的那个0还是很难写。

学生书空

学生开始游戏同桌之间开始交流。

同桌之间开始交流。

文具店情境,出示5种精美的文具画面)小熊文具店开张了,瞧!商店里都准备了哪些文具?你喜欢哪些?为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对啊!文具是我们贴心的好朋友。看到这些精美的文具,你还想到了什么?

师:每一样文具到底有多少个呢?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今天我们就来和数字交朋友。(出示6~10这些数字,课本主题情境图。)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一数,在课本第10页连一连;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么数的。

师:谁来汇报?其他同学仔细听一听,你的数法和这些小朋友的一样吗?你又是怎样想的呢?

师:开学了,小朋友也准备了自己喜欢的文具,我们一起把文具拿出来,由小组长组织大家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大家一块来数一数每样文具有几个,再用数字卡片在文具的旁边表示出来。

师:请每个小组的代表汇报,你们是怎么数的?

师:你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能用6~10这些数字来表示呢?或者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数呢?先看一看、想一想,也可以下座位去数一数,还可以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学生有的在思考、有的在用手指数数、有的在和小朋友尽情地说);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1. 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敢于质疑。

师:小朋友都很棒,我们已经和6~10这些数字交上了朋友,你们会写这些数字吗?

师:小朋友自己看书学一学,在书上写一写,注意看清字的起笔和落笔的顺序,写的时候还要保持整洁和正确的写字姿势。

师:写完的小朋友想一想,在写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或者你想提醒小朋友在写哪个数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2. 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师:好的,有了问题我们一起来解决。写8的时候,要一笔完成,从上面的中间起笔,弯曲往下,回到起笔的地方。写的时候要上下一样大,写饱满些。(师示范写8,学生书空。)

师:除了这几个数字,老师还想提醒大家写数字7和9时要注意写一竖时要稍微斜些。(师示范写7和9,学生跟着书空。)

1找朋友。

请5个小朋友分别拿着6~10这些数字,老师和其余的小朋友手上都拿着一张与这些数字相对应的实物图片或符号图示。全班唱着“找朋友”的歌曲,开始了游戏。

师:一节课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你有什么收获呢?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件,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兴趣!

让学生先独立进行思考并练习,然后进行四人小组内的合作与交流,最后在全班交流中学会数数,并了解到数数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使学生感受到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办法解决,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同时在学习与借鉴中,学生能认真倾听他人的想法,及时地评价、修正自己的思维方法

活动反思老师将学生的学习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增强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作业设计:

完成课后练一练1、2、3题

板书设计:文具

10.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封面 篇十

学  习

目  标  1、复习近平面图形与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

2、培养学生能独立地对扬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回顾,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认真反思的意识,更好地掌握有关的知识。

3、让学生回顾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进步。

学  习

重  点  复习近平面图形与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

让学生回顾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进步。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导入

通过一阶段的学习,同学信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一下,看看谁学习得最好。

二、你学到了什么?

1、出示第一幅图。

图上的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

你觉得测量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测量长度的单位是什么?

能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其他的长度单位吗?

2、出示第2幅图。

根据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出示第三幅图。

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图上的两个小朋友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图形?

4、出示第四幅图。

看着像什么?这些图分别由哪些图形拼成的。

三、我的成长足迹。 学 生 活 动

他们在测量身高。

测量之前可以先估一估要测量的物体的长度……

有米和厘米。

先小组内交流,说说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然后全班集体交流。

说一说加减法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请学生用七巧板中的图形拼一拼。

学生用七巧板拼图后交流反馈。

与同伴说一说:我最满意的一次作业……

最有趣的数学问题……

板书设计

11.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阅读试题 篇十一

从山崖上滴下来的小水珠,正好滴在一块坚硬的石头上。它决心把石头滴穿。这件事让河中的大浪知道了,大浪便哈哈大笑,对小水珠说:“嘿,凭你那点力气,能把石头滴穿?真是笑话!”小水珠说:“不信,我俩比比看,你把河边的石头打个洞,我滴穿这块石头。九百九十九天以后,看看是怎样的结果。”“容易,容易!”大浪哈哈大笑,觉得小水珠小得可怜,九百九十九天肯定不会滴穿石头,而自己的力气大着哩,别说把石头打个洞,就是把石头摧毁也容易!大浪立即答应和小水珠赛一赛。

从此以后,小水珠对准石头的一个点,滴呀滴呀,不管刮风下雨,也不管白天黑夜,坚持不懈,辛勤地工作着。而大浪却不同,高兴时“哗——”地冲一下,不高兴时就懒洋洋……

九百九十九天过去,小水珠便来找大浪:“你快来看吧,我已经把这块石头滴穿了,银色的小圆洞还透着光呢!”

大浪听了,着急了,赶快使出全身的力气,“哗——哗——哗——”连续几声,可是河边的石头仍然一动不动。

1.这篇短文是按_____顺序写的。

2.用“∥”把本文分作三段,写出第二段的段意。

3.用“~~”在文中画出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句子。

4.读了《小水珠和大浪》这篇短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封面 篇十二

(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对一次函数课程内容要求:(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一次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会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3)能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和表达式y=kx+b(k≠0)探索并理解k>0和k<0时,图象的变化情况;(4)理解正比例函数;(5)体会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6)能用一次函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1]

(二)本章教学目标分析。经历函数、一次函数等概念的抽象概括过程,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进一步发展符号意识;经历一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的探索过程,在合作与交流活动中展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经历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应用意识;经历函数图象信息的识别与应用过程,发展几何直观;初步理解函数的概念,在实际背景中感受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意义;体会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意义,能根据所给信息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2]

(三)本章学习目标分析。“发现”一些生活中的函数,从“数”“形”两个角度认识一次函数;并形成一定的数形结合的意识,会用一次函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材具体内容分析

(一)主题图与章前文字。本章主题图选用了学生比较熟悉的健身跑、弹簧秤等图片,力图让学生认识到章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而在直角坐标系中同时展现一次函数的表达图像两种表示方式,一方面体现了本章与上一章“位置与坐标”的密切联系,另方面也暗示了“数”和“形”是一次函数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也是研究其他有函数问题的两个重要方面。[2]

章前文字由学生比较熟悉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切入,转而思考这些关系的刻画,自然过渡到本章的学习主题。而一连串的疑问句,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点明了本章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本章结束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回顾。

(二)例题设计。以第四章第二节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为例,例1是在明晰了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之后出现的一个例子。考虑了三个方面的情况:是正比例函数(当然也是一次函数),不是一次函数(当然也就不是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但不是正比例函数,这暗含了某种逻辑关系。对此,不必告诉学生,但教师要心中有数。

例2的文字量较多,三个问题对于一些学生来说也有一定难度。教师可带领学生读题,划去对解决问题无关的文字,明确已知与所求;在此基础上,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教师评讲。

(三)学生活动。本章教材里的学生活动主要包括“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以第三节一次函数的图像为例。

做一做:

1、画出正比例函数y=-3x的图像;2、在所画的图像上任意取几个点,找出它们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并验证它们是否都满足关系式y=-3x。[3]

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画图体验,同时也为后续归纳正比例函数图像的共性提供材料。因此,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

(四)阅读材料。"读一读"是与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数学史实、现实中的数学应用介绍文章或趣味性小评文,本章的阅读材料是:中国古代漏刻。

漏刻是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是一次函数的一个创造性应用。介绍这一内容,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广泛应用。对于有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挖掘现实生活中更多的应用实例,也可以组织他们开展一些研究性活动,探寻各种计时方法。

(五)课后习题设置。本章课后习题设置主要包括:知识技能、数学理解、问题解决这三大块。

1、知识技能:巩固本节所学知识,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数学理解:通过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3、问题解决: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增强知识的运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回顾与思考。本章通过一定的探索活动抽象出函数、一次函数等概念,并进而研究一次函数的的有关性质和应用。"回顾与思考"通过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本章内容,梳理知识结构。

三、对北师版初中数学教材的几点建议

(一)问题情境的选取要尽可能符合广大学生的生活经验.如函数概念引入中,所引用的摩天轮对很多没有坐过摩天轮的学生来说,就是一个很陌生的生活情境。(二)北师版教材在综合性习题类型的编制方面应有所增加.如增加一次函数在几何中运用的习题,增加求函数自变量范围的问题,增加函数实际应用问题的类型,如运输问题的最优方案问题等。[4](三)北师版教材中例题的数量与题型的种类应有所增加,并且例题的选择应尽可能与课堂内容、习题相匹配。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八年级上册(数学)教科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3.北师大版小学英语教案 篇十三

课 题 Module1 Unit1 Hello!

时间安排 第1周 课前准备

课 时

教学目标

1. The pupils can introduce themselves and say hello, goodbye to each other.

2.Encourage the students’ interest to learn English.

3. 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help each other and learn from each other.

学生准备:

English book

教师准备:

Some cards

Tape recorder , stickers ,

教学重、难点

1. Help students grasp the 4-skill words: hello, hi, goodbye, bye.

2.Help students grasp the key sentences:

I’m___.

3. Enable students to use the drills fluently and correctly.

板书设计 Module1 Unit1 Hello!

Hello, hi, goodbye, bye.

I’m___.

教学过程

基本环节及意图 学生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调整措施

一、Warming up and Revision

二、Leading-in

三、Listening & Reading Activities

一、

1 .Greetings.

2. Say in Chinese.

二、

1. Look and listen.

2. Learn and say the words with each other.

3. Listen and find who they are.

三、

1.Open their books, listen to the tape carefully.

2.Answer the question:They are Daming,,Lingling,Sam and Amy.

一、Warming up and Revision

1. Greetings.

2. Talk about why we will study English.

二、Leading-in

1. Introduce myself to the students.

2. Say” hello, hi, I’m___, goodbye, bye” to the

students.

3. Introduce there are 4 new friends will come

to our class.

三、Listening & Reading Activities

1. Ask the students to open their books,turn to

page 2,then play the tape.

教学过程基本环节及意图 学生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调整措施

四、

1. Further Development

2.Homework

3. Listen and point carefully.

4. The students listen and repeat. Then drill these words and sentences in different ways.

5. Each group will act one person, then change.

四、

1. The students practice in small groups.

2. Act it out. (The best group will get a prize.)

3. The students finish it in the class.

4. Say some sentences about this video.

五、

1.Finish this homework.

2. Ask some questions: Who are they?

3. Let the students listen and point the text and then check the students.

4. Let the students listen, point and repeat the text.

5. Play the tape again; let the students read the text in 4 big groups.

四、Further Development

1.Give them

2 minutes to practice the text in small groups

2. Check the students.

3.Activity book

4. Play a video about greeting.

Homework

1. Listen to the tape to review this unit.

14.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封面 篇十四

三年级数学组

第一单元

货比三家

〖教学目标〗

1.结合“货比三家”的具体情境,经历比较小数大小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过程,感受小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发展数感。3.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材分析〗

本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特征,并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时内容的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经历两个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再经历三个小数大小比较的过程,体验小数大小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教材中先安排两个小数的大小比较,再让学生试着提出数学问题,引出三个小数大小比较的问题,从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以便学生交流各自比较的方法和过程,了解不同方法的特点和思路。教师要注重各种比较方法或策略的特点,让学生选择自己心目中最好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去商店买过东西吗?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到商店里逛一逛。

(二)新课

1.活动一:判断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便宜(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教材第4页)

师:三个文具店各有什么商品,价钱怎么样?(复习小数的意义与读法)哪个文具店的铅笔盒便宜呢?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他们小组交流

师:把你想出的办法告诉小组的同伴,看看你们小组一共想出了几种办法。(3)请小组代表汇报,全班交流

①有的学生可能说:“4.9元=4元9角,5.1元=5元1角,所以4.9元<5??1元。” ②有的可能说:“5.1元比5元多,4.9元比5元少,所以,4.9元<5.1元。” ③有的可能说:“整数4比5小,所以4??9元<5.1元。” ……

在讨论过程中,只要学生的说法是对的,教师就应给予充分的肯定。2.活动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1)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2)同桌互相说一说所提的数学问题,并请对方说出解决的方法。(3)请个别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①有的学生可能说:“去哪家文具店买书包便宜?”

②也有的学生说:“奇奇文具店的铅笔盒和尺子比,哪个便宜?” ③当学生说出去哪家文具店买橡皮时,教师应着重解决这个问题。板书:

2.63元 2.36元 2.65元

先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先进行两个小数的大小比较,再进行三个小数的大小比较,最后得出:

2.36元<2.63元<2.65元 3.活动三:试一试

(1)学生独立解决教材第4页的第1题。

(2)把问题引申,先要求学生根据图意写出小数,再进行小数大小比较。

(3)试一试的第2题,教师巡视,找出学生易犯错的题,说一说原因;或者让学生每人自选一题说说比较的方法和过程,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4.师小结: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和收获?

买书

〖教学目标〗

1.结合“买书”的问题情境,探索小数加减法(没有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2.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生在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会比较小数大小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教学内容是一位小数没有进位的加法与没有退位的减法,这节课把探讨小数加法的算法作为重点,让学生在理解并掌握小数加法的基础上,独立解决小数减法的算法问题;理解其中小数点一定要对齐,是由于单位相同的数值才能相加减的缘故,小数点对齐的本质就是数位对齐;让学生了解小数加减法类似于整数加减法,把小数加减法融合到学生已有的整数加减法的经验中,让学生体会到知识间的融会贯通;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学习加减法计算结合起来,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计算的必要性,体会加减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每个小组准备一些儿童书籍:《快乐珠心算》(13.5元)、《老夫子》(3.2元)、《安徒生童话》(10.5元)、《数学游戏》(9.2元)、《十万个为什么》(11.5元)、《蜡笔小新》(8.3元)、……

1.“买书”游戏: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些书,想买哪些书。

2.让学生根据活动过程,提出数学问题,有的学生可能会提:

(1)我想买一本《老夫子》和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一共需要多少钱?(2)《快乐珠心算》比《数学游戏》贵多少元? ……

(教师选择有关加减法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我们先来解决其中有关加法的问题。

(二)探讨算理和算法

1.买一本《老夫子》和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一共需要多少钱?

(1)让学生根据问题先列算式(请一名学生到黑板前列式:3??2+11??5=)师:我们没有学过小数的加法,现在请同学们试一试,看能不能算出结果。(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3)汇报自己的算法。

①3.2元=32角,11.5元=115角,32角+115角=147角,也就是14.7元。②我用元加元,角加角的方法。

3.2元=3元2角,11.5元=11元5角,3元+11元=14元,2角+5角=7角,14元+7角=14元7角,也就是14.7元。

③ 11元5角+3元2角14元7角 ④ 元 角3??2+11??514??7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这样算吗?你是怎么想的?(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教师加以引导。)

(4)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小数加法。

(5)让学生说说小数点左边的数和右边的数分别表示什么。

(6)观察:第三种算法和前面两种算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都是相同单位的数进行相加,不同的是多了一个小数点)。

(7)多媒体出示智慧老人说的话:整数加法要从最右边的个位加起,小数加法也是

从最右边的低位加起,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8)小组讨论:为什么智慧老人说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引导学生发现相同单位(数位)上的数对齐了,小数点也就对齐了,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也就是这个道理:只要小数点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就都对齐了。)

2.一本《快乐珠心算》比一本《数学游戏》贵多少元? 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1)鼓励学生迎接挑战,独立思考解决,教师巡视指导。(2)请学生到黑板前板书,并说说算法。3.小结(把课题板书: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竖式计算)

(三)解释应用

师:前面我们提了许多问题,现在你能不能利用刚才学过的知识,选择某个问题独立列式解答呢?

1.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2.小组内说说你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3.小组派代表上来汇报,大家评一评,看他们组能不能拿到智慧星。

(四)数学游戏:对对碰(课本第6页的“试一试”)

师:比一比,看哪一组算得又对又快,竖式写得整齐美观,就奖给他们组一颗智慧星。

(五)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寄书

〖教学目标〗

1.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计算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并能正确处理计算过程中需要处理的进位或退位的算法问题。

2.体验只需要估算就能解决的那些问题的特征,培养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3.通过“寄书”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生的合作意识、交流意识。〖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解了小数的意义及小数的加法、减法算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技能出发,让学生经历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体验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有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基础,还学过整数加减法,具有了处理进位或退位问题的经验,所以,“寄书”一课主要是通过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提醒学生小数加减时要注意进位或退位的问题,教学时应该给学生更大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会知识。同时,教材还注重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体验只需估算就能解决的那些问题的特征,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寄书

1.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情境图。(教材第8页)

师:前几天,笑笑到邮局寄书给她的好朋友小明。请你们仔细观察这幅图,再与同桌说一说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并列出算式。

(学生独立观察,认真审题,先列出算式。教师巡视,再到黑板前列出算式:1.6+12.4=?)

师:(指着算式)这是我看到的一些同学所列的算式,有没有列式与这个不同的呢?(学生还有可能列出:12.4+1.6=?)

师:为了帮助笑笑解决寄书的邮费问题,我们列出了正确的加法算式。大家现在能不能估算一下笑笑大约一共要付多少邮费呢?所需邮费一定不会多于多少元,也一定不会少

于多少元?你们先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告诉小组里的同学。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解释估算的过程。请小组派代表汇报,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师:刚刚我们对所需邮费进行了估算,我们现在就来看一下谁的估算最接近正确答案。请你选择你喜欢的算法,独立完成所列算式的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师:看一看教材中三位小朋友是怎么计算的。其中哪种算法和你的一样?哪种你没有想到?你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让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再回答。)师:进行加法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先在小组内讨论,再在全班交流。主要围绕“小数点要对齐和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进行交流,教师归纳总结,进一步明晰小数加法的算理。)

师:那么,这两包书的邮费相差多少元?你能列式解答吗?(学生列式解答,并在全班交流。)师:在计算小数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2.出示教材第9页“练一练”第2题。师:请你当森林医生,为这些小树治病。(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反馈。)

(二)活动二:购物

1.出示教材第9页“练一练”第3题的情境图。

师:今天,小明、小青和他们的妈妈一起去邮局领笑笑寄过来的书,他们非常开心。后来,他们又一起去逛商场购物。他们先来到了书店。小明想买《动物世界》和《童话故事》这两本书,他带40元钱,够吗?

(引导学生弄清题意。)

师: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你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学生交流:可以直接计算,也可以估算。)

师:如果我将题目改为“小明带40元买这两本书,还剩多少钱?”这两道题还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问题不一样。课本上的题目只是问40元够不够买这两本书,而改后的题目则问具体还剩多少钱。)

师:那么,这两道题都能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吗?(不能。)

师:那么,哪一道题能用估算来解决,而哪一道题必须要进行具体的计算才能解决呢?为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体会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必须计算,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只需估算。)2.出示教材第9页“练一练”第4题。

师: 妈妈买笔花了15??8元,还剩34??2元,妈妈带了多少钱?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列式的。

3.出示教材第9页“练一练”第5题。

师:小明、小青和妈妈逛完书店,来到了超市准备采购一些食品。谁愿意当这家超市的服务员,向大家介绍这些食品呢?

(学生独立完成第(1)~(3)小题,并在全班交流反馈。)

(三)活动三: 小结

元 角 分与小数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数,复习巩固小数的读、写及其大小比较,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

2.能够结合具体情境,提出可以用小数加减计算的问题,并列出正确的加减算式。3.能够利用小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具体的应用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学完第一单元“元、角、分与小数”,初步认识了小数并会进行简单的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练习课教学。在练习中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复习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及其计算,重点放在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上,看学生是否能把学过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同时,应注意学生进行小数的大小比较及其计算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看一看,比一比

1.师:新的学期我们又拥有了许多新的课本,又可以学到许多新的知识,这学期学校又发了哪些新书呢?拿出来看一看。

2.一本数学书的价钱是多少元?也就是几元几角几分呢?其余书的单价你知道吗?同桌互相介绍一下。

3.老师手中有一本科技书,它的价钱是多少?你能在你的新书中找一本比科技书贵的书吗?再找一本比科技书便宜的书。(让学生说明比较的理由。)

4.小组合作:一名同学拿出一本书,其余同学分别找比它便宜或比它贵的书。

(二)活动二:想一想,算一算

1.师:在这些新书中,哪本书最贵,哪本书最便宜?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择以下两个问题:(1)这两本书相差多少元?(2)这两本书一共多少元?

2.让学生对以上两个问题独立列式计算。

3.全班交流:你认为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小数加减时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

4.根据这些新书的价格,你还能提出有关小数加减计算的问题吗?(小组合作,每组提出两个问题,独立列式解答。)

(三)活动三:综合练习1.写一写、读一读

10元 2元 5角 5角2角 2分5元 2分

元 元 元 2.在○里填上“>“”<”或“=”

7.8元○9.0元0.6元○1.2元10.00元○10元

6.08元○6.05元 0.??60元○0.59元 3.68元○4.2元 3.解决问题

(1)小明的爸爸身高是1.80米,妈妈身高是1.60米,小明的爸爸比妈妈高多少米?(2)一本《数学伴你成长》3.20元,老师带10元钱准备买两本《数学伴你成长》,钱够吗?

4.实践活动

跟爸爸妈妈一起经历一次购物活动,保留收银小票,看一看收银小票,与爸爸、妈妈交流一下收银小票的每一项表示什么。

森林旅游

〖教学目标〗

1.借助“森林旅游”的购物情境,进一步让学生熟练掌握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通过活动的开展,鼓励学生认真倾听、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善于评价、友好合作,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品质。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小数、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综合应用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机会,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里?(轻松自然的谈话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新课

1.创设情境。

师:我们的老朋友智慧老人、淘气、笑笑、还有机灵狗也趁休息的时间出去旅游了,想知道他们去哪里旅游了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主题情境图)

2.学生观察情境图,开展数学游戏。

师:你们瞧,他们到了哪里?在干什么?

(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说说森林食品店里食品的名称及相应的价格,并说说笑笑、机灵狗想买什么。)

师:哦,笑笑、淘气他们玩累了,也饿了,想买东西吃。哪位同学自愿来当这个森林食品店里的服务员,为他们来服务呢?请另一个同学来扮演顾客,买东西。

(请两个同学上台表演。)

师:下面,我要请我们班上的每个同学都来参加这个游戏。同桌两个人,一人扮演顾客,另外一人扮演服务员。听清游戏规则:每人都有5分的基础分;“服务员”每解决一个问题并且令“顾客”满意,可加1分;“顾客”能发现并指出“服务员”的一个失误,并被对方认可,可加1分;“服务员”每失误一次扣一分;如果“服务员”能发现并指出“顾客”对自己失误 的指控是错的,并能以理服人,那么“服务员”加1分,“顾客”扣1分;在事先规定到第一家商店“森林食品店”购物10分的时间内,积分达到10分以上者,可荣获“优秀服务员”或“精明顾客”的荣誉称号; 在第二家商店“纪念品商店”里,同桌两人可交换角色,重新按游戏规则计分、评比。

(课堂总结,评选“优秀服务员”或“精明顾客”,并让获奖的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第二单元 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认识对称图形,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2.逐步培养主动探究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3.结合图案、物体的欣赏,培养审美情趣,培养想像力。〖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对称是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这一课时的内容是认识对称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动手操作,了解“对称“”对称轴”等概念,并且初步体会对称图形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猜图游戏

师:我这儿有几张漂亮的图片想要作为礼物送给大家,待会儿我们玩一个猜图游戏。我出示图片的一半,谁先猜出完整的图片是什么,我们就把图片送给他,好吗?

(将一幅完整的对称图形对折后出示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到原图形的一半,并结合生活经验猜完整的图是什么。)

(二)自主探究:剪花瓶图

1.出其不意

最后一次猜图游戏,出示教材第12页花瓶图的一半,让学生猜。师:这是什么?(学生能够回答出这是一个花瓶。)

师:是不是花瓶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图展开后就只是半个花瓶,打破原有定式思维,学生很诧异。)

2.提出问题

师:大家想一想,另一半的形状、大小应该是什么样呢?你们能想办法把这个完整的花瓶剪出来吗?

3.探索发现

(1)师:先想一想该怎样剪,想好了再动手。

(每人一份学具:半个花瓶图。让学生动手尝试剪出两边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花瓶。)(2)小组交流剪花瓶的方法。

(3)展示作品,比较各种剪花瓶的方法。

(4)发现:通过各种方法的比较,发现用对折剪的方法,就能剪出两边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图形。

4.实践认识

(1)实践――尝试对折剪法。

师:我们都用对折的方法剪一剪图2,看看是什么好吗?(2)认识――观察比较揭示概念:“对称图形“”对称轴”。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看,刚才我们用对折的方法剪出来的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观察,发现折痕的两边都是一样的。)

师:像这样的图形就叫做“对称图形”;而这条折痕就叫“对称轴”,对称轴用虚线表示。(教师示范画出对称轴。)

(3)画出前面剪好的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5.归纳巩固

师:大家再观察一下我们前面猜图游戏中的这些图形,你发现了什么?(它们对折后两边都是一样的。)

师:因此,我们说这些图形也都属于“对称图形”。(揭示课题)

(三)应用拓展 1.判断对称图形。

2.根据给出的对称轴将对称图形补充完整,体会:对称轴的位置不同,画出来的对称图形可能就不一样。

3.寻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师:请同学们说说生活中还有什么是对称的?

(欣赏录像,发现生活中的对称,体会对称在生活中的作用;观察雪花图,小组讨论其是否对称。)

师:在不对称中蕴含着对称,其实也是一种美。生活中还有很多不对称的图形,它们也是很美的。

(四)课外延伸――寻找五角星有几条对称轴

师:老师给每一位同学都送一份礼物。这份礼物,蕴藏着一些小秘密,课后大家仔细观察,看看这颗聪明星有多少条对称轴呢?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

(五)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对称的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只要大家留心观察,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镜子中的数学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掌握镜子内外图形对称、左右错位的规律,能利用镜子寻找对称轴(特别是不能对折的物体)。

2.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发现、交流,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特征的过程,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解释生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素材。学生的空间观念要在他们自己的观察、试验、操作等“做数学”的体验活动中才能不断生成和发展,因而要挖掘和利用身边的实例,引导学生在“做数学”中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空间观念,既起到巩固旧知识的作用,又为学习其他图形奠定基础。

镜子不仅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用品,它还包含着许多数学知识,为了让学生全面准确地了解、认识镜子中的数学奥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镜子中的数学知识蕴藏于游戏、活动中。活动的设计是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具有生命活力的,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一次“研究与发现”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自主认识,在交流中迸发灵感,挖掘生活中蕴藏的数学知识,培养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通过动手操作,建立镜面对称现象的模型,并能运用镜面对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由生活伙伴引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好伙伴,瞧,它是什么?从镜子中你们看到了什么?

2.由猜测引发矛盾冲突,激发求知欲

(全班同学照着大镜子整理衣服和红领巾。)

师:咦,我发现××同学今天头上还戴着漂亮的发卡,请同学们看一看,如果我们从镜子中看她,她的发卡在她头上的哪一边?

(先猜一猜,学生猜测后,请她上台面向大家,举起右手,再转身,验证猜测是否正确。)师:发卡在她头上的右边,为什么从镜子中看是在左边呢?今天我们一起去探究镜子中的数学奥秘!

(板书课题)

(评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通过照镜子的体验,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生成“愤”与“悱”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初步感知镜面对称现象,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动手实践,合作探究

1.拿起镜子照一照身边的物品,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镜子内外,左右是否相同,还是相反?

(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小组派代表汇报,用实物进行验证。)师引导学生归纳:镜子内外,左右相反。

(评析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其创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实践中充分体验镜子内外空间事物的位置与顺序所发生的变化,逐步探究出镜面对称的特征,经历与体验由问题到假设再到验证的数学过程与方法。)

2.机灵狗不知道镜子中的这个奥秘,所以碰到一个难题,同学们愿意帮助它解决吗? 师:机灵狗从镜子中看到的时间对吗?为什么?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镜子和钟面实践,然后小组派代表汇报。)(评析通过运用知识帮助机灵狗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

师:还有哪些时间从镜子中看,容易被看错?

(评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散学生思维。)

3.刚才同学们帮助机灵狗解决了问题,它送给每个人一张智慧大“王”的图片,用镜子照一照,你又有什么精彩的发现?跟同伴说一说。

引导学生归纳:镜子内外,互相对称,利用镜子能看到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评析变学数学为做数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镜面对称现象。)

4.课本上还有一些美丽的对称图形,你能把镜子放在图中适当的位置,看到图的全部吗?

(学生上台展示做法。)

(评析运用镜面对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老师手上这些图形只有一半,猜猜,它们的整个图形分别是什么? 你能想办法验证你的猜想吗?

引导学生归纳:镜子内外,左右相反,互相对称,这种现象称为镜面对称现象。(评析通过各种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逐步建构镜面对称现象的模型。)

(三)解释应用,发展思维 1.模拟照镜子的游戏。

师:假设苏老师站在镜子前,谁来做镜子中的苏老师呢?(师生表演。)

采访镜子中的人:你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准确?(同桌互相做游戏,请一组学生全班展示。)师:他们为什么能准确地做出对方的动作?

(评析通过游戏活跃课堂,培养学生空间感觉和空间想像能力,进一步感知镜面对称现象的特征。)

2.同学们能把镜面对称的知识运用在生活中,老师决定奖励你们,请大家看《猴子捞月》的动画片。

师:猴子为什么捞不到月亮?(学生独立思考,再选代表回答。)

师:镜面对称现象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我们一起去欣赏祖国美丽的山水!(放录像)欣赏之后你想说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评析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热爱祖国的品德教育,使学生再次体验镜面对称现象。)

3.生活中应用镜面对称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师:我们来看看这些录像和图片,你能发现什么?镜子和水的作用分别是什么?(播放《五朵金花》录像片断:姑娘在泉边梳妆;出示图片:牙科检查镜、汽车后视镜、商场防盗镜等。)

(评析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在解释应用中提高认知水平。)

(四)归纳小结,提升认识

师:今天同学们有什么收获?你的心情怎样?

(评析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关注学生情感。)

平移和旋转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和实例,感知平移与旋转的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3.了解可以用图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教材分析〗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本单元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本课是在学生认识对称图形之后学习与研究的内容,是从运动变化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教材注重挖掘和利用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充分感知平移、旋转两种运动的不同特征及其普遍存在性。教材通过“移一移、说一说“”填一填“”画一画”3个数学活动,让学生发现和体会:观察一个图形的平

移过程,只需观察该图形上任意一点的平移过程。

〖教学过程〗

(一)构建平移、旋转概念 1.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师:你知道游乐园有什么好玩的吗?我们到游乐园去看看吧!

(多媒体显示:缆车、小火车、滑滑梯、大风车、摩天轮、转椅、荡秋千、跷跷板。)师:你喜欢哪个游戏活动,是怎样运动的?

(学生汇报后,教师提问:这些游戏的运动都相同吗?你们能给它们分分类吗?小组活动,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

小组汇报。

2.理解平移、旋转的概念 A.分析归纳,揭示概念 师:说一说分类的理由。

师:我们把缆车、小火车、滑滑梯这样所做的直线运动叫做平移,用符号 表示。把大风车、摩天轮、转椅这样围着固定点所做的圆周运动叫做旋转,用符号○表示。

B.联系实际,理解概念

(出示电梯图、升国旗、扶梯的运动过程)

师:日常生活中平移的现象随处可见,像电梯、升国旗、扶梯的运动都是平移。(学生举例。)

师:看来物体不仅可以上下平移、左右平移、还可以斜着平移。(出示飞机螺旋桨、旋转的小风车)

师:瞧,这些都是旋转,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学生举例。)C.实践活动,深入理解

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平移和旋转,你能用手势或动作把它们表示出来吗?可以利

用你手中的学具。

(汇报展示:推拉窗户;向前推课桌;旋转的舞蹈动作;用绳子一头将橡皮系住在空中旋转。)

(二)教学平移距离 1.激趣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平移和旋转(板书),他们可高兴啦!邀请笑笑和淘气到他们的王国去参观,笑笑坐第一节车厢,淘气坐第五节车厢,请看火车开动了!(演示火车平移)它是作什么运动的呢?

2.设疑

师:对,那么我们再来看火车原来的位置。(电脑显示)这时笑笑和淘气为谁经过的路长一点发生了争吵。同学们,你们评评理,究竟谁经过的路长一点呢?

3.实验

师:到底谁经过的路长一点呢?我们一起做个实验吧。

(四人一小组,看看笑笑和淘气分别走了多远,你是怎样想的?组长做好记录,填写记录卡。)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师:对,用数格子的方法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大家想想,如果笑笑和淘气坐在车厢其他的地方,经过的路又是多少呢?

(学生亲自演示。)

师总结:不管笑笑和淘气坐在什么位置,他们经过的格数都一样。(电脑显示:将笑笑和淘气去掉,演示每一个点的平移,数移动的格数。)4.小结

师:为什么会出现坐的位置不同,走的路程却是一样的呢? 师小结:看一个图形移动多少格,只需看某个点移动了多少格。5.练习

(1)教材21页第2题“填一填”。

(2)画房子。画出房子向左平移5格后的图形。

(三)拓展创新

师:平移和旋转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请欣赏――古老的上海音乐厅整体平移了约66米;舞蹈演员运用平移和旋转跳出欢快的舞蹈;体育健儿运用平移和旋转提高自己的竞技技巧,为国争光; 艺术家们运用平移和旋转设计出美丽的图案。

师:你们想设计出这样美丽的图案吗?课后,同学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像力,运用平移和旋转的方法画一画、剪一剪、贴一贴,我相信你们的作品会更出色。

欣赏与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并学会设计较复杂的对称图案。

2.参与收集、设计图案的活动,感受图案的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教材分析〗

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对称图形的特征,会根据已有图形画出对称图形;知道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着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中分两部分进行教学。

第一部分为欣赏部分,有四幅图,其中第1,4图是一个简单图形(花瓣或剪纸图案)经过旋转得到的,其余两幅图则是一个简单图形(圆形或风筝)经过平移得到的。这四幅图的呈现不仅要求学生说一说每幅图的特点,即每幅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哪幅图案是对称的,还要适时渗透德育教育。这一部分的教学要引导学生从复杂的图

案中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了解复杂的图案是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等方法得到的,会从复杂的图案中抽象出简单的图形。

第二部分是画一画,有两个要求:第一,画出给定图形的对称图形;第二,根据未画完的图形的特征继续画下去。这一部分教学则要求学生利用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学会欣赏和设计复杂美丽的对称图案,激发学生参与欣赏与设计对称图案的活动,感受对称图案的美,获得一种以简驭繁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建立模型

1.欣赏美丽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美无处不在,请同学们欣赏这几幅图案(课件出示书上的四幅图案),你能说一说看到这些图案的感受或知道哪些图案代表的意义吗?(如图案二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会徽等。)

2.运用平移、旋转、对称的现象观察、探究美丽的复杂图案。

(1)每一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在书上把这个图形涂上颜色。(和同桌同学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2)哪幅图案是对称的?(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利用课件动态展示每幅图案由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得到的过程。)

3.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图案是由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得到的?(先在小组内交流评议课前收集的图案是不是具有以上特征,再全班汇报交流。)生活中有这么多美丽的复杂图案,它们都是怎样得到的?

(二)解释应用

1.你想不想也来设计一幅美丽的复杂图案呢?(1)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图形(教材第24页)。

(学生在书上独立画图,教师巡视。展示学生的作品,请画得又快又好的学生说说自己

是怎样画的,在画图的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对称图形有哪些特点。)

(2)继续画下去(教材第24页)。

淘气也画了一幅图案,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画完了吗?观察图案,它是由哪个简单图形运用什么现象,经过怎样的变化过程得到的。

(学生汇报。根据自己观察的规律把图画完。)2.小结:你有什么收获?

利用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的方法设计的图案,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我们能不能把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设计出更美丽的图案呢?下节课一起来研究

第三单元

找规律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找出计算的规律。2.能熟练进行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材分析〗

“找规律”是第三单元“乘法”的第一节课,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找出计算的规律。

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是建立在二年级表内乘法基础上的。鉴于此,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和本班学生特点,我对本课做出如下设计。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本环节旨在给学生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进入学习状态,初步感受规律的存在。

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本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出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在合作探究中,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计算过程,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巩固反馈

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练习设计具有层次性,分为基础性练习、提高性练习和发展性练习,旨在通过这些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在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4.畅谈收获,关注情感

本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对本课知识进行梳理,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在成功体验中,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进一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探索欲、表现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二年级学过的那首儿歌吗?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你还能接着说下去吗?

师:如果我们继续说下去,数会越来越大,我们可以用一个字母“N”来表示数量,说成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二)自主探索

1.第一组算式:5×1,5×10,50×10(1)课件出示

师:现在请同学们来计算这些算式的得数。(学生动手计算。)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算式,看一看会有什么发现,然后与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教师参与到小组交流中,与学生共同探讨。)(2)汇报交流

2.第二组算式:3×2,3×20,30×20(1)课件出示

师:你能直接说出这些算式的结果吗?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算式,看一看会有什么发现,然后与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教师参与到小组交流中,与学生共同探讨。)(2)汇报交流

师:你们真棒,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每个人都表现得非常出色,让我们继续努力吧!

3.第三组算式:12×4,12×40,120×40(1)课件出示

师:你能直接说出这些算式的结果吗?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算式,看一看会有什么发现,然后与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教师参与到小组交流中,与学生共同探讨。)(2)汇报交流

师:你们真棒,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们在计算这三个算式的时候,都是这样想的吗?真了不起!

4.探索规律

师:现在我们把三组算式都计算完成,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这三组算式,找一找在计算时有什么好的方法,然后和你的同伴交流一下。

(学生活动:观察算式,交流规律,然后汇报。)

师:你同意他们的发现吗?有了这么好的发现,我们在计算的时候就可以运用规律进行计算了。你们真了不起,为我们的发现鼓掌庆贺一下吧。

(三)巩固反馈 1.基础性练习(1)试一试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填空,然后全班交流,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想的。)(2)试一试第2题。

(采用抢答的形式进行。教师出示算式,学生抢答说出得数,以此巩固利用规律解决问题的熟练程度。)

2.提高性练习:练一练第2题

(巩固所找的规律,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时,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四)课堂总结

想一想,我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整理书

〖教学目标〗

1.创设“整理书”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估算与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2.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教材分析〗

根据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这节课直接利用教材提供的“整理书”这一具体情境,分三步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第一步,让学生独立地感知问题情境,明确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再选择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即列出算式14×12或12×14。估计学生列式没有困难,所以把教学的重点放到第二步上。第二步,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分两个小环节,首先估一估,让学生分组对所列出的算式进行估算并全班交流。通过估算,使学生感受到仅靠估算还不能解决“1

50本书能放得下吗?”这一问题,要进一步探讨如何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其次,交流算法多样化。先让学生独立探索,再全班交流,比较不同算法的区别与联系,帮助学生理解算理,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加以掌握。这个小环节学生可能有难度,而且占用时间可能稍长,教师要注意适时调控、点拨。第三步为各种方式的巩固反馈。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学生独立感知问题情境,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课件(小红“整理书”的情境图)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你观察到什么? 师:谁能帮他们解决这些问题?

师:这是某某同学(一位学数学有困难的同学)列的算式,大家赞成吗?

(二)活动二:引导参与,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 1.估一估

师:现在分小组讨论并估计150本书能否放得下。

(学生讨论,教师参与到小组中,听学生的各种想法,对学生的各种想法基本做到心中有数后,再组织交流。)

组1:把算式中的12看成10,14×10=140,所以正确结果应大于140。

组2:把算式中的14看成15,把12看成10,15×10=150,可以知道正确结果大约是150。

师:根据以上估算的结果,能判断“这个书架能放下150本书”吗? 2.交流算法多样化

师:既然这个问题仅靠估算还不行,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计算14×12。(计算完成后在组内交流。教师组织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板书不同的算法。)

(指名用竖式计算的同学把竖式写到黑板上。)师:(生板书完后)你是怎么想的? 师:你是怎样想的?

师:谁想评价一下这两个同学的竖式?

(三)活动三:巩固反馈 1.自选做法,尝试练习24×12 11×43 44×21

(这三个算式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独立完成计算,再同桌交流、互相评价,及时知道对或错,并及时得到纠正,获得成功感。)

2.深化提高,欣赏数学美 11×11 12×11 13×11 14×11 15×11 16×11 17×11 18×11

(先计算,再探究,感受数字模式的规律性,鼓励质疑、交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发现的规律,最后教师在总结的基础上用课件展示规律。)

电影院

〖教学目标〗

1.结合“电影院”的具体情境,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计算方法。2.对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能进行估算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在学习及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丰富的情感体验,感知数学的价值,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材分析〗

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是建立在上节课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以及对乘法的进位也有一定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算法。本节课主要通过“电影院”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在引导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让学生在经历具体的活动中,拓展学生的思维,体验算法策略的

多样化,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算法。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同学们看过电影吗?喜欢看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电影院看一看。(课件出示电影院)(一)创设情境

师:认真观察,说一说你从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同学们想一想,笑笑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师: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棒!请大家解决第一个问题,并把自己的想法说给组内的小伙伴听。

(教师巡视并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

(二)引导探究 1.估一估

师:电影院的座位够吗?你们是怎样估算的?哪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一下?(1)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

(2)学生组内讨论时,教师参与到小组中,倾听学生的不同见解,对学生的各种策略做到心中有数,再组织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师:通过交流,我们又学到了许多估算的方法。现在,我们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2.算一算

师:这个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请同学们独立列式,解决问题。(1)学生自主探索,独立解决。

(2)组内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组内的小伙伴听。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讨论交流的具体情况,并及时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掌握其中一种算法就可以了。)

(3)小组长汇报,教师讲评。

师小结:请大家观察以上几种算法,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特别是用竖式计算时,同学们要注意进位的算法。

3.趣味练习

师:我为同学们准备了几道题,想看一看大家的计算水平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不是又有新的提高。

(1)试一试

24×28 5×36 35×43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教师重点指出:5×36除了用口算方法以外,还可以交换乘数的位置后用竖式计算。)

(2)抢算(教师读算式,学生抢答。)6×30 16×70 30×12 7×90 60×7 25×60 35×20 50×12(3)教材32页第3,4题(渗透思想教育)师:第3题,你能独立完成吗?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时,注意学生对问题的语言表述,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师:我们国家的部分地区正面临着严重的缺水问题,最近北京市用水管理部门明确指出规范市民的用水制度,目的就是为了节约用水。那么,大家想一想,要节约每一滴水,我们小学生应该怎样做?

(4)算一算

38×12 32×16 61×34 38×25 56×24 37×18 42×28 18×23 师: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A.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然后小组长组织在组内核对,并作好记录。

B.小组长汇报组员的完成情况。

C.教师巡视并指导个别学生,针对共性问题,组织集体讲评。

乘法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思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规律,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

3.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能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编排在第三单元“乘法”中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计算之后的练习课,在练习内容上,做到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感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掌握本单元所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本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从而提高学生估算的能力;并且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过程〗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老师发现同学们善于观察、爱动脑筋,所以老师想请大家利用刚刚学过的知识和自己的的智慧做一次快乐的“闯关寻宝”旅游

活动。有兴趣吗?老师为大家设计了5关。下面我们一起来闯第一关。

(一)抢牌游戏 1.玩扑克牌游戏

每组4个学生配有8道乘法口算题的扑克牌。在玩时要求4人合作,同时拿出1张扑克牌,用乘法计算,看谁的动作最快,算得快的人赢得1张牌,输的人失掉1张牌,每获得一张牌,将得到10分。看谁获得第一关的胜利。

20×6 35×20 23×30

20×18 31×3050×80 50×2025×60 2.小组合作活动 3.小组汇报 4.教师小结

师:大家反应真快,口算得又对又快。祝贺大家通过第一关!下面请继续闯第二关。(二)第二关,对号入座(课件演示)20 30 40 50 60 70 80()×()= 800()×()=1200()×()= 3500()×()=4200()×()= 2800

()×()=2400(学生独立做,寻找规律。)

师:现在细心观察,谁有好的方法呢,你发现了什么不同的规律?

师:刚才第一小组的同学真聪明,不仅能添上正确的答案,而且还能用不同的方法选数填空,真让人羡慕。其他组可要努力追赶呀!你会填了吗?

(三)第三关(课件出示)

师:谁能利用我们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开万宝箱呢?(学生自己探究学习,发现规律。汇报成果。)

师:刚才是这些同学用自己的智慧取得了这个万宝箱的钥匙,让我们一起为这些同学

鼓掌,为他们加油!

师:刚才有些同学提到了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走入今天的数学门诊,这里有4道计算题,不知大家能否用估算的方法来判断对错。(课件出示)

数学门诊

54×24=4526()37×84=318()12×35=442()35×70=2450()

师:下面哪个小组来说一下你们的估算过程?

师:同学们用了不同的估算方法做出了正确的判断,其实在生活中估算的用处很大,课下你还可以翻一翻语文课本,估计一下一页有多少字,再算一算。另外,你可以留心观察一下,估算都用在哪些方面,做一下调查好吗?

(四)第四关(教材第33页3~5题)

师:我们闯过三关了,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如果不满意,下面的两关,可要抓住机会呀!现在这一关有点难度了,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好!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的第33页独立把3~5题完成。

(学生独立做,然后反馈。)第5题(略)。

(五)第五关(教材34页第8,9题)

师:刚才同学们利用我们刚刚学习的乘法很顺利地通过了第四关,解决了3~5题。下面我们一起进入最后一关的争夺。看一看哪个小组将成为今天的最佳组合!有两道题目。一起来看大屏幕,先来看第一题:

师:先看清楚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数学信息,要我们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要解决淘气的问题,先解决什么问题,仔细考虑,相信自己!

师:刚才三位同学用不同的方法都得出正确的结果,你用了哪种方法,做对了吗?还有不明白的吗?可以互相说一说,交流一下。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最后一道题,请看大屏幕。

师:通过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想知道什么?或者说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好!可见,大家都动脑筋了,下面我们自己来解决这些问题。(学生独立解决,反馈订正。)

师:如果只让大家求一共花了多少钱,应该怎样求? 生:应该细心地看清题意,一步一步地求。

师小结:时间过得真快,一节课在不觉间过去了,你有什么收获呢?自我评价一下,好吗?

(学生自我评价。)

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1~3单元的知识,使所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培养学生对知识综合有序的梳理能力。

2.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促进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发展。3.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享受数学学习活动的成功感,让他们感到数学有趣、有用,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材分析〗

“整理与复习

(一)”主要是对一、二、三单元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巩固,通过师生共同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深化基础知识,促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一部分:看图说一说,是把前三单元的知识分别浓缩到一幅图里,让学生通过有关情境来回忆复习旧知。第一幅图考查学生对小数的认识;第二幅图考查的是第三单元两位

数乘法的知识;第三幅图是巩固第二单元有关对称、平移、旋转的知识。

第二部分:与同伴说一说,目的是通过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第三部分:练一练,共五个题目,主要考查的是小数加减法和两位数乘法以及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标准》特别指出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果完全按照教材设计来复习,只能算是一次知识巩固,应该按照本班学生的知识基础来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相应的发展,特别要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条理性、逻辑性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整理

师:课前同学们对第一单元的知识做了复习和整理,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师:看来××对这些细节问题十分重视,怪不得他的作业每次都那么规范、美观呢!师:对,我们学习小数时,是借助元角分的知识来认识的,实际生活中小数不但可以用来表示元角分,还可以表示时间、长度、质量、面积等等,以后我们会逐渐认识它们的,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的发现?

师:你很注意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真了不起!请把你的发现让同学们看一下,好吗?(出示超市食品收款票据。)

(生到台前展示。)

师:你一定很喜欢打篮球吧,姚明的身高是2.26米,你估计有多高呀?(生有的踮起脚把手举过头顶比划,有的用尺子在墙上量。)师:同学们都知道自己的身高,那么姚明比你高多少呢?(生计算: 2.26-个人身高=? 小组检查订正……)

(二)计算巩固

师:刚才同学们都计算出了自己和姚明的身高的差距,老师正好比姚明矮70厘米,你知道老师的身高吗?

(生计算。)

(三)生活应用

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买东西的游戏吧,请听好游戏规则。1.小组成员每人拿出两件文具,用彩笔标上单价,注意是要用小数表示的,然后组成一个小柜台,大家可以自由组合,一个人当售货员、三个人扮演顾客,然后轮流活动。2.买东西时售货员要先算账报数,顾客如果发现售货员算错账,就是最佳顾客,如果售货员从来没有算错账,就是优秀售货员。获得优秀售货员和最佳顾客称号的同学,都可以在竞争栏的“课堂表现”一栏中加一颗星。3.买东西时特别注意维持商场秩序,不要大声说话,老师相信同学们能做得很好!现在,开始吧!

(生分组活动,师参与并适当指导。)

师:刚才每个小组的活动都非常好,现在老师想看看谁是优秀售货员呢?(大部分同学举手。)

师:哟,这么多优秀售货员,祝贺你们!大家都为自己鼓鼓掌吧!最佳顾客都有谁?(只有两个同学。)

师:看来售货员有时也会出错,以后买东西时可要自己算好账哟!

师:关于小数,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我们共同研究。

(师板书:2千克500克 2千克5克)

师:你提的这个问题非常好,老师小时候也曾经有这个困惑,2千克500克和2千克5克用小数应该怎么表示呢?咱们以小组为单位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小组研究汇报,学生到讲台上讲解。)

小组:我们小组是这样理解的,2是千克,5是百克,十克没有,用0表示,克也没有,用0表示,所以2千克500克用小数表示是2.500千克。在 2千克5克中,百克没有用0

表示,十克没有用0表示,所以是2.005千克。

师:大家觉得他的说法有没有道理?(大部分同学点头)那么2千克50克用小数怎么表示呢?(小组交流汇报。)

师:第一单元的知识同学们掌握得不错,请大家课后整理复习第二、三单元,把你认为重要的知识整理归类,把你的作业边框用学过的对称、旋转、平移的知识设计上最美丽的图案。

第二课时

(一)展示特色作业

投影展示优秀作业,主要欣赏美丽的图案,并且在欣赏的同时请学生介绍自己作品中哪些是对称图形,哪些图形是由基本图形通过旋转、平移而得到的。

(二)汇报交流第二单元的内容 1.小组交流

师:同学们都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或图形是对称图形?在小组内交流,组长记录,咱们比一比哪个小组知道得多。

(生组内交流,师参与指导。)2.全班交流,展开比赛 组1:……(杂乱无章的)(师边听边记或画图。)

组2:老师,我们小组是按类来找的,比他们的好记。昆虫――蝴蝶、蜜蜂、蜻蜓、……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

汉字、字母、数字――中、田、……;C,B,…;8,3,… 其他的――脸谱、衣服、建筑物、树叶…… 师:同学们看,他们组的做法怎么样?

师:这个小组的方法很有创意,课后在你们的小组评价栏中加一颗金星。哪个小组还有补充或有不同意见?

师:生活中的对称图形有很多很多,只要你认真观察,就会发现他们。(小组总结汇报有关旋转和平移的现象。)

组3:我们小组发现的平移现象有:拉窗帘、汽车(火车)行驶、空中缆车、升旗、拨算盘珠、……;物体旋转现象有:转动的风车、开关水龙头、飞机螺旋桨、拧螺丝、转动的车轮、钟表指针、风扇转动、齿轮转动、方向盘转动……

师:是那个能来回拉动的挂挡用的档杆吗?(师作手势)师:大家都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师:同学们自己验证一下,档杆运动到底是不是平移。

(生验证得出结论:平移是物体整体移动,它是上边动,下边不动,不是平移。)师:请同学们看课本36页图三,在这幅图上有没有对称图形或有关旋转、平移的现象?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师小结:对于第二单元的知识,同学们掌握得相当不错,下面我们来复习一下第三单元的内容。

(三)第三单元内容总结

师:我们刚刚学习了两位数乘法,下面这些题你们能做吗?试试看!(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算。)20×30=

30×40=

18×20= 20×50=

6×200= 14×50= 30×50=

6×300=

12×50= 200×5=

7×400=

32×30=(学生按顺序写答案,共同订正。)

师: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25×12,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方法。(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

(1)竖式计算;

(2)25×12=25×10+25×2=250+50=300;(3)25×12=25×4×3=100×3=300。

(四)乘法的实际应用

1.师出示教材36页第二幅图,请学生看图提出1~2个用乘法计算的问题,然后小组内选最有价值的一个共同解决,完成后交流并汇报。

2.课本37页第4,5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旅游中的数学

〖教学目标〗

1.通过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2.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3.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信心,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社会、分析社会、认识社会,初步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节实践活动课,是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用数学。在本节课中,教学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遵循实践活动课的原则(1)实践性原则(2)全员参与的原则

数学实践活动应是全体学生参与的活动,决不是教师或个别学生演示,或部分学生操作,其他学生看热闹、只动口不动手的活动。

(3)知识的应用性原则

数学实践活动要使学生学以致用,教师要挖掘教材中与实际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因素,让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探索创新性原则

数学实践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实践活动,对于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方法,教师不必多加限定,让学生充分开动脑筋,大胆地进行尝试,完成任务。

2.在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课堂实录〗

(一)活动一:说一说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到过哪些地方?你是怎样去的?

生3:我到过桂林,是先坐公共汽车,又坐飞机飞去的。我看到桂林的山水,真美呀!师:同学们这么喜欢出去旅游,今天淘气和笑笑要邀请你们出去游玩,愿意吗?

(二)活动二:提出问题

1.师:(闪动图画)同学们,淘气和笑笑要邀请大家到哪里旅游?通过看图,你还知道了什么?

2.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答?

(1)教师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把较典型的两道题板书。

(2)学生同桌两人很快就想出结果。

(师不失时机地表扬反应灵敏的学生。)

(三)活动三:租房

1.师:火车继续向前行驶,现在我们趁坐车时间看一下我们的住房问题吧!(闪动画面)在这个画面中,你都看到了哪些有关租房的信息?

2.师:我们班男生有13人,怎样租房?女生有11人,怎样租房?你能试着算一下吗?

现在,我们临时组成4个学习小组来解决我们的男、女生租房问题吧!

(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走到了一起,开始小组讨论活动。)3.“租房”活动交流汇报。

师:我们听了大家这么多的方法,真为同学们感到高兴。那么,在这么多的方法中,哪一种租房最合算呢?

师:请同学们以最快的速度找出最合算的方案。

(四)活动四:游览

师:我们终于到达了大连动物园,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动物园,与可爱的小动物们一起分享快乐吧!(闪动画面:大连动物园)

师:先请同学们欣赏美丽的动物园,然后请同学们根据你看到的提出问题,比一比,谁发现的问题多!

(学生跃跃欲试。要求学生自己想出要解决的问题后,把算式写在练习本上,小组内交流。)

(教师到各个小组内巡视,参与交流。)

第四单元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参与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平面图形,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正

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面积的含义,教材安排了三个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一是结合四个具体实例,通过“比一比”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二是通过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实践操作,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三是在方格纸上画图,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并体验到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比一比,直观感受面积的含义 1.比较数学书和练习本

师:数学书和练习本比,哪个大?你是怎样比较的?比较它们哪一部分的大小呢?(学生拿出数学书和练习本进行实际的比较,并观察、触摸所比较的部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书比练习本大,实际上是指数学书的表面比练习本的表面大。)

(板书:物体的表面。)2.比较教师的手和学生的手 教师与学生对掌相击。师: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认识到教师的手掌面比学生的手掌面大。)3.比较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 师:谁大谁小?

(学生观察、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为“面积”概念的引入创造条件。)师:大家刚才比较的这些面的大小在数学上有一个名字叫作面积。(板书:面积)

师:根据我们刚才比较的过程,谁来说说面积指的是什么呢?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面积的理解,教师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完善概念。)(板书: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二)活动二:比一比,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学生拿出附页2中已剪好的图5,观察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猜猜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师:这还只是你们的猜测,如何准确地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动手试试吧!可以借助你带来的工具哦!

(学生自己探索比较的方法,然后在小组和班级内交流自己比较的策略,如用硬币摆、画格子、剪拼等,并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使学生从中学到比较的方法,得到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养成办事要想策略的好习惯。)

(三)活动三:创意大比拼,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创作要求:在方格纸上画3个面积等于7个方格的图形,比一比,谁画得准确而有创意。

(作品展示,交流评价。)

活动思考:通过这次活动,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呢?(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形状各异。)

(四)小结

师:通过学习,你对面积有了哪些认识?你还想知道哪些有关面积的知识?

面积单位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知道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大小。

2.能根据物体表面的大小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并能运用面积单位估计物体表面的面积。

3..通过观察、比较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空间观念,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教材分析〗

“面积单位”是在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能够初步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的“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是本节课学习面积单位的知识基础。本节课教材通过测量物体表面的面积,使学生认识到测量工具不同则测量结果不同,引出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于是引入面积单位。因为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所以要根据需要认识不同的面积单位,即: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教学过程〗

教具准备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纸及电脑教学课件。学具准备10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每人一张统一大小的邮票。

(一)导入面积单位

师:老师给同学们每人发了一张邮票,你喜欢邮票上的图案吗?你知道这张邮票的面积有多大吗?请同学们在邮票的背面画上格子,再数一数这张邮票的面积是几个格子。

(让学生自由地在邮票背面画格子。学生根据自己画格子的情况汇报自己的邮票面积是几个格子。)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比较一下你们的邮票大小相同吗?为什么有的同学的格子多,有的同学的格子少?怎样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呢?

(通过讨论让学生意识到,因为每个人画的格子大小不同,因此不能根据格子的多少来判断面积的大小,只有格子的大小相同时才能根据格子的多少判断面积的大小。)

师:如果把一个格子看作一个面积单位,那么只有统一了面积单位才能更准确地知道面积的大小。

(二)认识面积单位

(让学生试说自己知道的面积单位,并试着用肢体语言说说这个面积单位有多大。在学生试说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1.认识平方厘米

(1)让学生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并测量它的边长。

师: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写作1厘米2,或者1cm2。(2)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比一比,你身体哪一部分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在比较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1平方厘米的大小。)

(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通过列举生活中1平方厘米的面积让学生建立1平方厘米的表象,在列举的时候要注意让学生把面积单位同长度单位和体积单位区分开来。)

(3)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测量一下邮票的面积是几平方厘米。(4)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应该用平方厘米做单位?(让学生体会到测量较小的面积可以用平方厘米做单位)选择身边一个较小的物体测量它一个面的面积。

(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测量一下课桌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在学生露出为难神色或提出有困难的时候教师指出:“测量课桌面这样较大的面积,用平方厘米不是很方便,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大一点的面积单位平方分米。”)

2.认识平方分米

(1)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那么你知道1平方分米有多大吗?

(如果学生能说出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并剪一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1平方分米写作:1分米2或1dm2

(2)在你的身体上找一找,哪一部分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分米?

(用双手的手指比一比1平方分米大约有多大。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3)用1平方分米测量一下课桌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分米。(4)测量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可以用平方分米做单位?

师:如果用平方分米测量教室地面的面积你觉得好不好?测量更大的面积可以用更大

的面积单位。

3.认识平方米

(在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根据思考题,通过小组讨论自己认识平方米。)

(1)思考题

A.边长是()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1平方米可以怎么书写? B.举例或表演说明1平方米有多大? C.测量哪些面积时可以用平方米做单位?(2)学生汇报

(学生汇报时把重点放在举例或表演说明1平方米有多大。除举例说明外,还可以用几个小朋友拉手或几个小朋友站立等表演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1平方米有多大。)

(3)估计比赛

以小组为单位估计教室的黑板、地面、前面的墙和侧面的墙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米?

(三)巩固面积单位

1.用适当的面积单位(m2,dm2,cm2)填空。(1)一间房屋地面的面积约50();(2)一张邮票的面积约6();(3)练习本的面积约212();(4)单人床的面积约2();(5)游泳池的面积约1250()。2.写出下面各图形的面积。(每格1cm2)

图①面积是cm2,图②面积是cm2,图③面积是cm2。3.先估计下面图形的面积。再用1cm2的面积单位量一量。

摆一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初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引导学生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3.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身边的数学,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教材分析〗

《标准》中“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具体目标要求为“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教材从估测三个长方形面积开始,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然后,教材安排“摆一摆”的探索活动,让学生经历通过实验研究建立数学模型的抽象思维过程,通过测量、操作、观察、比较,发现长方形面积与长、宽的关系,从而建立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通过类比推理得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有利于学生建立起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的表象。同时结合学生熟悉的物体引导学生尝试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进行估测,“导”中带估,以“估”带练,在练中体验估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你知道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你能够比划一下吗?

2.师:如果要表示教室的面积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如果要表示这张卡片的面积呢?

(教师出示一张“神奇宝贝”小卡片。)3.揭示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二)探究悟理 1.估计“卡片”的面积

师:(出示“神奇宝贝”卡片)请你估计一下这张卡片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师:同学们估计了很多答案,到底这张卡片的实际面积是多少,你们有办法测量吗?请你试着测量出卡片的实际面积,可以利用老师给你带来的工具。

2.学生动手操作,用自己的方法测量出卡片的实际面积(教师巡视指导)3.反馈交流,形成猜想

师:你实际测量出来这张卡片的面积是多少?

师:现在都同意40 cm2,你是用什么方法测量得到的呢?(该学生摆了一行8个,摆了一列5个,没有铺满。)师:这样摆,你怎么知道卡片的面积呢? 师:他为什么不摆满,你们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吗?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师:用尺能直接量出面积吗?我知道尺是用来量长度的,我们一起来听他介绍一下。师:他的方法你们听懂了吗?谁能再解释一下。(老师和学生一起用掌声表扬这位同学精彩的解释。)

师:这位同学的方法是先用尺量出卡片的长和宽,然后乘一下计算出卡片的面积。用这种方法得到的答案和我们用小正方形摆出来的结果是一样,看来用长乘以宽计算这张卡片的面积是可以的,这种方法对于其他的长方形是否也适用呢?我们可以怎么办呢?

师:这是一个好办法,我们来试一试。4.举例验证,探索方法

师:老师这里为大家准备了几个长方形,我们四人小组合作来试一试,小组分工,其中三人每人选一个图形验证,另一个同学画一个长方形试一试,为了计算方便可以画一个长、宽是整厘米数的长方形。

师:请每位同学先独立试一试,就是用刚才这位同学的方法测量计算面积,再用其他方法验证一下,把有关数据记录下来。

(学生实践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请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你得到的结果,你是怎么得到的,并选一名代表发言。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你们的研究结果,并举个例子来说明是怎么验证的?(学生说后教师用课件演示。)师:对他的结果你有什么想法? 5.小结并得出计算公式

师:通过刚才几个长方形面积的测量验证,刚才这位同学的方法是正确的。现在我们可以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可以怎样计算呢?

(教师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6.尝试运用

师:我们学会用多种方法测量长方形的面积,也知道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下面我们来口答几个图形的面积。(多媒体逐一出示下列几个图形,口答下列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铺地面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体会面积单位换算和使用大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2.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关系,能利用面积换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教材分析〗

在学习“铺地面”这一节内容之前学生已了解面积的概念,也掌握了正方形、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为了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教材安排“铺地面”这个内容。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生可以体会到学习面积换算的重要意义,并认识因实际需要而产生的新单位。教材安排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公顷和平方

千米等单位的换算,让学生在课堂中通过操作活动去感知、去体验,掌握面积单位间换算关系,形成利用面积单位的换算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教具准备

面积为1平方米的纸片、1平方分米的纸片、1平方厘米的小纸片、100米尺、课件。(一)创设情境,提出方案(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的换算意义)

课件:小明家卫生间有一块长5分米,宽5分米的地面损坏了,那么25平方厘米的方砖能修补好吗?

(学生讨论。)

师:那么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要不要进行换算? 生:要。

师:怎样知道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小组讨论拿出一个方案。(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自己去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选择出比较好的方法。师:这个方法太棒了。

(二)自主体验,活动感知(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的进率)1.以“摆一摆”的实际操作为主,推算为辅

师:1平方分米与1平方厘米有什么关系?哪位同学来说明。师小结: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按学习小组进行操作实践活动,并在全班交流自己的发现或体验,能够反映学生是否真正形成不同的面积单位之间换算的模式,同时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发展空间观念。

师:那么刚才提到的小明家卫生间有一块长5分米、宽5分米的地面损坏了,那么需要25平方厘米的方砖多少块呢?

上一篇:乡经济工作总结塈2011年工作计划下一篇:有些人我们一直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