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教育法律法规心得体会

2024-08-17

幼儿园教师教育法律法规心得体会(精选8篇)

1.幼儿园教师教育法律法规心得体会 篇一

《幼儿教育法规》读书心得

学习幼儿教育法规一个学期来,让我感触颇深。当今社会,既是“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又是人们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逐渐加强的法制社会。这是社会进步的体现。这个进步的过程既让我们看到了黎明的曙光,又给幼儿园教学活动带来了困扰。通过学习《幼儿园教育法规》的课程后,如云开雾日,豁然开朗。

幼儿教育法规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专业基础课,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学习幼教法规的方法,具备从事幼儿园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所需要的法律法规知识,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和素养,正确履行教师的法定职责,增强依法治园的意识、水平和能力。

通过调查研究与分析后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以及幼儿园园长在管理工作中需要具备的法律素养与能力是应用幼儿教育法规知识分析、解决在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碰到的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要培养这些能力,幼儿园教师在将来工作中需要处理好的几个法律关系与问题是:第一,教师应处理好与幼儿关系。教师需具备的法律知识与能力有:了解幼儿园应如何依法设置?幼儿园有哪些权利和义务?教师应如何做好保教工作?违法办园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第二,教师应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需具备的法律知识与能力有:了解教师有哪些法定权利和义务?教师如何通过申诉、复议、诉讼等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有关组织或个人侵犯教师合法权益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教师如何取得教师资格证书?教师如何与幼儿园签订聘任合同?第三,幼儿园及其教师应依法处理好与幼儿的关系。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有:幼儿园及其教师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有哪些义务?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应如何处理幼儿伤害事故?

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素质,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思想认识,提高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知识需求的日益增长,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这就要求幼儿教育工作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努力提高职业道德水平。通过学习《幼儿教育法规》,我的思想认识有了深刻的认识,下面就是本人的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学好教育法规,做到依法执教。《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师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法律、法规,是指导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每一位幼儿园教师都应该熟知其内容,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切实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到依法执教。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幼儿园教育是对一个人的启蒙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有的教师认为幼儿园就是保育园,幼儿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看孩子”;也有的教师认为小孩子好应付,对教育活动不积极准备,敷衍了事;还有的教师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填鸭式”教学,把活动搞得非常严肃、死板,束缚了幼儿活泼的天性。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首先要走出这些误区,摆正自己在教育活动的位置,营造良好的氛围,注意挖掘幼儿各方面的潜能,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

树立良好的幼儿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要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力,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作为幼儿教师应该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把幼儿作为平等的主体来对待,不要居高临下,无视幼儿的人格与自尊。对幼儿既要关心爱护,又要尊重。

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做好幼儿教育工作。

爱岗敬业,树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信念,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踏踏实实,刻苦钻研,成为专业突出的“专家型”幼儿教师。

关心幼儿。幼儿园教育的对象是幼儿,他们还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习惯,作为幼儿教师,要时时处处关心、爱护幼儿,保教并重,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促进他们各方面均衡发展。

依法执教。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是遵守有关的教育法律、法规,认真做好活动前的准备,严格执教行为,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第二是遵循有关的教育规律和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来设计活动内容,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都应该做到这两点,做到守“规”守“法”。

持之以恒。始终如一的工作态度是做好工作的保障,决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今天高兴就认真对待,明天不高兴就敷衍了事,应该把幼儿教育作为毕生的追求,认真做好每一天的工作,持之以恒,为幼儿教育事业奉献力量。

以上就是我学习《幼儿教育法规》的心得体会以及应该如何成为一名优秀幼儿园教师的一些看法,希望老师指正建议。

2015.08.30

2.幼儿园教师教育法律法规心得体会 篇二

1. 善于运用故事教学

1.1 讲故事的注意点

故事教学并不是语言课的特有形式。故事是一种幼儿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 在语言课中有特定的故事教学, 教师通过讲解、分析、讲述, 让幼儿学习一定词汇, 提高讲述能力, 接受文学熏陶和品德教育, 在其他门类教学中故事更是一种添加剂, 强化各类教学活动的教学效果, 特别是音乐、美术、健康等。在音乐活动中, 适当的故事讲解, 让幼儿易于理解内容, 记忆歌词;在美术活动中, 简单的故事讲述能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引导幼儿丰富画面;在健康活动中, 繁复抽象的内容变得清晰而具体, 让幼儿的记忆特别深刻, 其他各类活动的教学也离不开故事教育。

1.2 内容的选择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理解水平

对于不同年龄的幼儿, 他们的理解水平和接受的事物处于完全不一样的层次, 越小的孩子喜欢越简单的事物, 对他们来说不复杂, 才是好的, 才是他们喜欢接受的东西, 因此对他们讲的故事应该简单明了, 如说些带有小动物和小星星这类简短的故事。随着年龄的增长, 孩子们听的看的摸的想的东西多了, 太简单、太简短的东西已不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我们可以向他们灌输复杂和抽象一些的东西, 让他们在听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拓宽知识面、增长智慧。

2. 游戏活动应注意的方面

游戏是幼儿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是孩子童年的欢乐、自由和权利的象征。丰富多彩的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培养良好品行, 而且能增长幼儿的知识, 发展智力。

2.1 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中

陈鹤琴先生说过, 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 游戏是儿童的工作, 游戏是儿童的生命, 从某种意义上说, 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

游戏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运用, 不仅可作为教育教学的基本内容, 而且可作为组织教学活动的有效手段, 更应是贯穿整个幼儿园教育教学所有过程。这样才能给幼儿一个真正的游戏童年、快乐童年和成长童年。在游戏中, 幼儿的动机是“我要玩”“我要学”, 因此幼儿身心总处于积极主动状态, 只有这样, 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游戏的魅力主要不是“好玩”, 而是幼儿主体性的体现与发挥, 幼儿的游戏与学习是发生在同一活动过程中, 游戏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使幼儿的学习游戏化, 培养和提高他们对学习过程本身的兴趣与好感, 使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 从中在愉快的游戏中增长知识。

2.2 营造宽松和谐的游戏氛围

游戏是幼儿的第一需要, 为幼儿的游戏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 它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满足身心发展的需要, 给孩子带来快乐。如户外活动、餐前、餐后、离园前后等。此时, 幼儿可以自由自在地玩耍, 气氛宽松愉悦, 从而能缓解幼儿在各项集体规则活动后产生的疲劳, 在心理上获得放松。在自由游戏中为幼儿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 让幼儿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 提高兴趣, 从而激发幼儿的独立自主性, 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 增强自信心。

3. 数学教学应与各科教学相互整合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各科教学应相互融合, 以幼儿为主体, 教师既是活动的引导者, 又是活动的合作者, 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 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因此, 老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能闭门造车, 把数学教学渗透幼儿园各科教学中, 使幼儿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既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又培养艺术兴趣, 陶冶情操。如:在“神奇的10元”教学中, 老师首先和幼儿一起在美工区制作各式糖果, 并标上价钱, 然后在教室的另一角布置成糖果店, 最后, 展示1、5、10元硬币, 让幼儿分辨它们的不同并介绍它们之间的关系。给每个幼儿10元, 活动结束时, 请幼儿说说买了什么糖果, 花了多少钱, 剩下多少钱, 帮助幼儿把买糖果的货币组合记录在白板上。

4. 关于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4.1 从孩子的点点滴滴抓起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 而是在长期的生活里逐渐形成的, 贯穿于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应善于抓住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譬如, 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在饮食、起居等活动中逐渐养成的, 文明礼貌习惯是在待人接物的过程中培养的, 爱学习的习惯往往是在游戏中形成的, 爱劳动的习惯是在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培育的。正如教育家叶圣陶所说的, 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当然, 老师应严格要求自己, 处处以身作则, 给孩子做出表率。如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 我们先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这样对于善于模仿的孩子来说必然受益匪浅。

4.2 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

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就要把孩子本来不自觉的行为, 转化为有意识的自觉行动。老师要细微地观察孩子, 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 根据孩子的特点确定培养目标, 并善于抓住教育时机, 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 使孩子尽快地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化。

4.2.1 持之以恒, 不要半途而废。

良好的习惯要经过不断地重复、反复地实践才能养成。所以要坚持要求, 日积月累, 孩子的大脑神经活动才能“定型”。这时孩子做起来会感到轻松、自然、舒服、愉快, 主动地做, 慢慢形成习惯。反之, 他会感到紧张、压抑、难受, 不愿意做, 自然很难形成习惯。

4.2.2 统一要求, 不要各行其是。

这就意味着相同的信息重复地转入孩子的大脑, 容易使孩子形成神经联系, 良好的习惯就容易养成。如果一个老师对孩子要求严格而另一个放纵或者施教者今天严格, 明天放松, 幼儿园培养孩子好的习惯父母不坚持, 那么孩子必然难以形成良好的习惯。

4.2.3 注意方式方法, 切忌简单粗暴。

3.幼儿成长档案课题研究》教育心得 篇三

我加入幼教行列的工作时间并不长,更谈不上有丰富的教育经验,所以当我参加时动摇过,也犹豫过,幸亏我有好的指导老师和好的工作搭档,才让我有了研究的信心和研究方法,因为我擅长绘画所以我用我特有的方式绘画来记录着宝贝们的日常生活和他们进步的每一时刻,但是表现幼儿的成就与努力过程,绘画不是唯一的最佳载体,它的记录方式既可以是幼儿的原始作品,也可以是幼儿对自己作品的口述记录,我只能作为一个记录着和他们的伙伴来引导他们,来观察他们听他们的童言趣语感受他们的认知。因为他们的创作更原始更具体直观、形象生动,既呈现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反映了宝贝对自己作品的情感、想法,和认知水平。让他们来创作这种记录方式能更好的帮助我走进幼儿的心灵世界、认知世界,把握其最近发展区。所以通过指导老师与同伴老师的指导与帮助我改用了老师画,老师写的方式,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孩子。

仅靠绘画记录是远远不能记录孩子成长中的每个精彩时分的,我和搭伴老师用表格的方式与幼儿进行交流记录从而生成了教师的观察记录。表格交流主要是与一位幼儿或多个幼儿在主题活动开展以及日常生活中就某个问题进行探讨。教师通过文字记下幼儿的想法和需求,了解幼儿的个别需求,并且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给予幼儿反馈。而观察是实施幼儿发展性评价的主要手段,教师通过观察系统地记录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表现,从这些材料中分析发现幼儿的成长需要;在文字记录中我们还配上孩子的活动照片以增添真实性、生动性、可读性。

我利用午休时间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创编了用坐标图来记录孩子每周主题活动中各项学习技能的表象,如在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孩子的兴趣度、感受力、专注度、持续性、想象力、创造力等反应,这种记录方式让我能动态的掌握孩子周期的反应进行比对,反馈我的教育活动是否有利于宝贝的学习和技能的锻炼。只要是幼教活动五大领域范围内开展的各类教学活动都可以用这种方式记录,让我也能在记录这项工作中轻松不少!更简捷的是我们还用了便签贴的随身记录方式,每时每刻,每句每言都及时扑捉及时记录,翻看一张张档案记录犹如昨日之事历历在目啊!声像资料也是我偏爱的一种生动有效地记录形式。由于我从事过电视片拍摄记录工作我对声像记录效果这种记录方式更情有独钟,因为它能呈现出幼儿成长与发展中的许多丰富有趣的信息,也能够极大地调动起家长参与教育过程的积极性。一份由孩子们进餐、出早操、参观小学、参加“六一”活动的歌舞表演,毕业活动等精彩内容的光碟,再辅之以简要的文字记载所拍的日期、内容、场所以及一些需要特别说明的地方,能使家长“身临其境”般地看到或听到幼儿的生动表现与表达。这样的记录让我们的研究工作做得更完善更真实了,研究不再是苦苦冥思,它能做的如此浪漫如此快乐与幸福!

我们通过学习,研讨积累制作成长档案的经验,认识到创建成长档案不能脱离我们的教育目标,只有在教育目标的指引下才能有计划、有目的地收集资料,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点评。它使我们细致了解每个幼儿、关注他们发展中的缺失和需要的手段,能帮助我们发现问题,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事先对成长档案的制作规划,能保证我们收集的资料全面、准确地反映幼儿的发展进程,避免资料缺失或片面,也不会在期末时为了填满成长档案而匆忙补充资料。我们在制作幼儿成长档案前会根据教育目标来制订计划,考虑本学期可以围绕哪些活动收集资料,如何均衡地涉及各领域的内容,哪些内容能准确地反映幼儿的发展状况,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手段收集资料,等等。 我们在制作成长档案时首先要注重全面性,不仅要涉及各领域内容,还要关注幼儿个性、情感、态度的发展。收集的资料要具有典型性,能突出反映幼儿的发展状况。如文本式成长档案中:“我的小档案”板块我们的收集内容就包含了个人信息、逸事趣闻、童言趣语、行为记录等;“幼儿园的一天”板块汇集了幼儿在课程活动中的资料,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幼儿是发展中的个体,我们特别注重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在“美术大师”板块我们附上反映幼儿每一阶段体现幼儿发展水平的绘画作品及班级、园活动参赛证,以具体内容来展现幼儿的进步。 家长是孩子重要(甚至是最重要)的教育者,家长收集记录的内容及所提供的材料本身就来源于家长自身的教育实践、彰显着自身的教育观念,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记录。幼儿“档案”的制作,既不是教师一个人可以胜任的,也不是幼儿个人独立进行的,家长通过参与幼儿“档案”的制作和补充,促使家长对幼儿教育和幼儿成长的关注,也促进了教师与家长的合作与沟通。每个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是最了解的,孩子的种种表现都逃不过爸爸妈妈的眼睛,同家长共同分享,享受其中的快乐。 在制作构图时,注意照片、图案、文字的搭配协调,文字可用花朵、云彩等边框装饰,在凸显内容的同时让画面显得更童趣、美观。

4.幼儿园教师教育法律法规心得体会 篇四

作为一名教师,学好、用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我们老师必修的一门功课。教师既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又是文明之树的培育者,既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又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开拓者,是年轻一代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光辉典范。因而,教师的言行是构成对学生影响的最现实的因素之一,它不仅影响着学生学习状况及其效果,而且影响着学生人格等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心理健康的发展水平。师德是立教之本,正因为教师职业具有的特殊性和教师使命具有的特定性,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水准高于其他行业。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源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是莘莘学子人生可靠的引路人。教师的道德、人品表现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其一生。所以,教师的师德不只是个人的问题,同时,一个教师只有有良好的师德,才能认真对待教学工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因此,教师以德立教以身示教,与时代同步,锻造不朽师魂!

从事教育就必须为教育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就要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那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在工作中,我都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从不得敷衍塞责。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而教书育人有其自身的规律。为此,我一方面想尽一切办法上好课,尽可能引导学生掌握和理解要学习的知识。另一方面,努力参加各种培训和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业务能力。同时,还加强和外界交流,通过交流来学习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还针对学生实际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实际因材施教,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所得。我一直坚持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做学生良师益友。尽自己的力量去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从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为学生的学习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但又要严格指出学生出现的不良行为习惯,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爱。

5.学习教育法律法规心得体会 篇五

学习教育法律法规心得体会(一)

20__年5月份,我有幸参加了县组织的中学教师教育法律法规全员培训,在这次培训中,认真聆听韩小雨博士的讲座,又一次让我的思想和心灵受到了净化,得到了升华。法律法规的制定为我们从教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出了努力实现的目标。

在学习中认真对照,自我反思;在寻找差距与不足中正视自己。从而为自己以后学习与提高的道路指明了方向,最重要的是,让我们老师对教育事业充满了激情、斗志与信心,现在,我想谈谈我今后的努力方向:

作为一名老师,有太多的地方需要我去学习。

对于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这些都是我们平时在大学里接触不到的。从名师的言语之间无不感到他们对学生无私的爱。在学习中,应该以表扬为主,我们面对的是高中学生,虽然他们有一定的基础,但是他们仍然需要教师从生活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并以微笑来鼓励他们继续发展,让他们能够尽早的适应学校生活,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教师必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入他们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发展,我们应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少一些说教,要更多和他们谈心,帮助他们查找“后进”的原因,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在学习和生活细节上关心他们。老师对学生不要体罚,不要训斥,不要高高在上,而应该做一个和气的人,一个严谨的人。学生也有自尊心,而且是很强烈的。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恰当的,就是一种激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一种伤害。

在实际生活中要给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刻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更重要的是,要诚心诚意地欢迎学生的质疑和挑战。教学过程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位老师学习的过程。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当然很重要。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

作为一名教师,应严格遵守义务教育法,依法执教,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培养新一代而作出最大的努力,这样才得以我们的教育事业走向辉煌。

学习教育法律法规心得体会(二)

在学习教师的各项法律法规的过程中,又一次让自己的思想和心灵得到提升,法律法规的制定为我们从教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出了努力实现的目标。在学习中认真对照,自我反思;在寻找差距与不足中正视自己。

一、正视教育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为一项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一定要牢记教书育人的神圣天职,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升层次,提高质量,精心教书,潜心育人。

回顾自己十几年的教书时间,使我深深体会到,要想当好一名教师,最根本的就是要把教书育人当成自己的天职,做到在教书中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在育人中不断净化自己的灵魂。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丰厚自己的底蕴,提升自己的品味,自己在这方面还有很多欠缺,今后要努力通过各种途径来充实自己,以便更好的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

二、让法律法规时刻警醒自己

在《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的相关条文中,明确指出了作为教师所不应去做的言行,以及对学生要平等对待的原则。品读条文,对照自己,觉得自己能够按照相关规定指导自己的实践,规范自己的行为。在教育教学中努力做到为人师表,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为学生营造了既宽松又有序,既民主又自主的学习、生活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与幸福中得到发展。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始终牢记法律法规的条文,充分做到尊重学生人格,不歧视学生,对学习或平行存在问题的学生多方想办法树立其信心,但有时也有耐心不够的时候,今后要学会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用显微镜看其不足,我们彼此一定都会多得许多快乐。

三、以德为先,率先垂范

人者德为先,只有有德行的人才能用自己的言谈举止去感染别人,影响别人。教师就是这样的职业,用德引领,以灵魂塑造灵魂。关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暂行办法》中提出的相关要求,我都努力践行,严格要求自己。

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必须爱字当先,心中有爱,就会爱事业、爱岗位、爱学生,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教师就是一面镜子,照不到自己,却照着学生。在与学生相处中能够站起来,也能够蹲下去去,让学生进而亲之,素而敬之。在与家长的相处中,努力做到在沟通中相互了解,在交流中达成共识。

四、学典型找差距

在我们教育行列之中,古往今来有无数的楷模和先进为我们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感人的篇章。虽然许多楷模与先进的事迹我并非熟知,但我国著名教育专家支玉恒,他的那种执着与坚持,敢于挑战与自信的精神深深的感染着我,我觉得自己缺少的就是这样一种精神,去寻找这种精神,让自己在当今社会纷繁复杂的环境中能够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学习教育法律法规心得体会(三)

在学习各项法律法规的过程中,又一次让自己的思想和心灵得到提升,法律法规的制定为我们从教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出了努力实现的目标。在学习中认真对照,自我反思;在寻找差距与不足中正视自己。下面就个人学习所得谈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以德服人,以身立教,在平凡的工作中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进入教学改革的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任务是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使受教育者个体在身心各方面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而要做到这一点,作为素质教育的主体——教师的素质,特别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就上述两点讲,为培养一支师魂崇高,师能过硬,师德优良的教师队伍,加强中小学教育的职业道德修养是十分必要的。要想使自己的思想适应社会需要,就要有知识,这就要学习。

同样,人们的观念需要更新,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也更要学习。加强理论学习,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方法。

首先,教师认真学习政治理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学习理论,就不可能科学地、全面地、深刻地认识社会,认识人与人之间的正确关系,因而就不可能形成正确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不能矢志教育,义无反顾,以坚毅不拔的精神,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为人民教育事业而努力奋斗。

其次,教师要学习教育科学理论,丰富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掌握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更好的完成教书育人的职责,这本身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一个要求。同时,通过学习教育理论,教师能进一步明确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重要作用,这就更能使我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我还应学习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只有广泛地学习有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才能使自己从各种关系和联系中来认识社会和人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在教书过程中育人。

二、教师要爱岗敬业,关爱学生。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师德师风规范要求,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坚持做到关心尊重每一个学生,用教师的爱心去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趣。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自觉关爱学生维护学生的合法权利,不歧视学生,更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学生在京口实小这个大家庭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现代教育是开放性教育。学校的法制安全教育工作必须要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课内外、校内外多种方法结合,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发挥各自的功能,相互合作,形成合力,齐抓共管,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教师要时刻用法律法规警醒自己。

在《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的相关条文中,明确指出了作为教师所不应去做的言行,以及对学生要平等对待的原则。品读条文,对照自己,觉得自己能够按照相关规定指导自己的实践,规范自己的行为。

在教育教学中努力做到为人师表,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为学生营造了既宽松又有序,既民主又自主的学习、生活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与幸福中得到发展。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始终牢记法律法规的条文,充分做到尊重学生人格,不歧视学生,对学习或平行存在问题的学生多方想办法树立其信心,但有时也有耐心不够的时候,今后要学会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用显微镜看其不足,我们彼此一定都会多得许多快乐。

四、教师要以德为先,率先垂范。

人者德为先,只有有德行的人才能用自己的言谈举止去感染别人,影响别人。教师就是这样的职业,用德引领,以灵魂塑造灵魂。关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暂行办法》中提出的相关要求,我都努力践行,严格要求自己。

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必须爱字当先,心中有爱,就会爱事业、爱岗位、爱学生,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教师就是一面镜子,照不到自己,却照着学生。在与学生相处中能够站起来,也能够蹲下去去,让学生进而亲之,素而敬之。在与家长的相处中,努力做到在沟通中相互了解,在交流中达成共识。

五、教师要在工作中学习典型,寻找自己的差距。

6.学习《教育法律法规》心得体会 篇六

汶南二中 朱凤丽

通过学习,使我深深感悟到这次寒假培训活动的开展,对于提高教师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师德水平,提高依法执教的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学习活动,体会颇深,下面我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爱与责任,是整个教育事业的立业之基石、兴业之根本。要从师德建设的领域中做起,着力塑造深切的教师之爱,培养教师的责任意识。“爱”,就是要立足于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关爱每一个学生;“责任”,就是要着眼于为民族复兴、国家未来、学生终生幸福负责。

二、“工作就是服务”。这句话很有理论深度,高屋建瓴,是对我们的工作性质和工作态度的高度概括,是本次活动的具体实践,也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指南。我们的工作必须从学生和学生家长的需求出发,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和学生家长的愿望。对学生的全面负责就是全面服务,只有服务到位,学生和家长才能满意。

7.幼儿园教师教育法律法规心得体会 篇七

一、幼儿园教学课程的改革

《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 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纲要》为幼儿教育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幼儿教育课程需生活化。

1.观察幼儿的生活, 在幼儿的生活中挖掘教材。

幼儿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不但能引发幼儿的参与兴趣, 还能激发幼儿探索学习的欲望。在幼儿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中, 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教材资源。

2.将课程内容融于幼儿的一日生活。

课程内容融于幼儿生活要体现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我们通过将生活与学习、运动、游戏等各类活动相互有机地渗透, 来改变传统的以集体、统一行动为主的教学形式, 做到教育活动生活化、教学形式多样化、生活活动游戏化。

3.创设真实的生活化情境, 开展教育活动。

为幼儿提供实际的生活情境, 能增加幼儿的直接经验, 从而激起内心强烈的活动欲望。因此, 我们在创设教室环境、活动环境中力求展现生活化的情境, 让幼儿在与生活化情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主动充分地发展。

二、幼儿园教学模式的改革

1.在教学活动中, 应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

目前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比较明显。要想使幼儿达到“我要学”的效果, 就必须变“被动挨灌”为“主动求知”, 在教学活动中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在具体教学中, 就要求我们千方百计地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 在复习点数10以内的实物时, 我们不是让幼儿机械地重点点数, 而是在课前准备好不同数量的动物卡片或玩具等实物, 放置在活动室内。然后告诉幼儿:“今天我们的活动室里有许多小动物和好玩的玩具, 请小朋友们找一找, 都有什么, 有几个。”最后再请幼儿把找到的东西放在相应的数字卡下面。活动中, 幼儿活动主动, 思维也很活跃。

2.在教学空间上, 提倡走出教室, 到大自然中去学习, 去探索。

幼儿天性自然, 每一个幼儿都喜欢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 尤其在农村幼儿园, 只要教师能够巧妙地利用自然环境, 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探索, 就会收到课堂所不能达到的良好效果。

8.幼儿园教师教育法律法规心得体会 篇八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谈到科学,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想到科学家在实验室埋头工作的情景,从而认为科学教育也是枯燥的,幼儿园的孩子一定不喜欢这种枯燥的东西,事实是怎样的呢?为了让孩子学得生动、学得有趣,愿意不断地探究,我们把音乐作为开展幼儿科学教育的载体,进行了一些尝试性探索。幼儿科学教育与音乐教育具有一定的相通性 ,正是这些相通性,使得以音乐为载体进行的幼儿科学教育成为可能。

一、从内容上来看,科学和音乐教育都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 他们周围的世界都充满了值得探索和学习的科学内容。在孩子眼中,科学是一支能写字的笔、一块小小的石子、一片会飞的羽毛、一滴从天而降的雨滴、一阵轻轻吹过的微风……科学就是这么简单!生活处处皆科学,留心处处皆科学。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是选择幼儿科学教育内容、选用科学教育手段与方法的前提,也是保证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因此,我们一定要根据素质教育要求,着眼于孩子的可持续发展和未来来确定目标。

科学的发展创造了今天美好的生活,而音乐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有声有色。唱歌教学在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也是幼儿最容易接受的音乐艺术形式。歌曲有词有曲, 词曲共同塑造了美妙的大自然,以及自然中各种各样的生命,形象地反映了自然生物的特点。

如科学活动中,辨别四季通常放在大班下学期进行,尽管前面已经分别认识过每个季节的特征,但对于概括能力有限的幼儿园孩子来说,四季更替这样的变化,延续的时间太长,幼儿的理解仍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使孩子更容易区别四季明显的特征,我不仅仅把四季特征用图片(课件)形式表现出来, 活动前还带孩子复习了自小班以来学过的反映四季特征的歌曲, 情感态度

二、从教育目标上来看,科学和音乐教育都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放在重要地位

科学和音乐是不同的学科,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取向和内涵是不同的。但传统的课程观由于过分强调认知而忽视了情感、态度在学习中的功能,从而导致把丰富、生动的教学活动局限于狭窄单调的认知主义框框中,这种缺乏情感内涵、充满理性的课程设计,使孩子们普遍感到枯燥、单调,甚至恐惧、苦恼,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必然需要,它是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充分体现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幼儿来说,科学是一个名词,更是一个动词。科学教育既包括自然与人类世界的知识,又包括发现该知识的技巧,还是包括认知态度和价值观。 “科学是一种思考,一种获取新知识的方法,一种正确的对待周围世界的态度”。

谈到科学,很多人就会想到身穿白大褂的科学家每天在实验室里站在许多精密仪器面前潜心研究的情景。好像科学就是一个冷冰冰的知识体系,其实不然,科学反映了人和自然的关系,它是人类在好奇心的驱使和求知欲望的指引下,对大自然坚持不懈探究的结果。科学实质上体现了一种价值追求,是人类长期以来渴望了解自然、把握自然的情感的反应。科学教育特别是幼儿科学教育的作用,不仅是让幼儿获得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尤其是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幼儿在科学活动中,主动运用他们的心智能力与客观事物直接接触,最终获得成功。在这一过程中,它们的心理需要(包括认知的需要和情感的需要)得到充分满足, 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这些感受对于形成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非常重要。

从课程目标来说,音乐课程最核心的目标是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促进幼儿个性的和谐发展,这是第一位的。应该说,科学和音乐教育在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上,目标是一致的。

三、现代课程论突出课程的整合,促进了科学与音乐的有机融合

长期以来, 基础教育课程目标指向单一的认知领域,把课程视为知识,视为学科,知识为中心、知识标准化、知识统一化支配着课程的构建、设计与实施, 使科学教育变成了一个冷冰冰的知识体系,与其他学科割裂开来。

新的課程观建立在对传统“知识本位”“学科本位”的批判与反思的基础上,突出“以人为本”和强调课程的整合。

课程目标的设计建立在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发展的整体关怀上, 而不仅仅是认知性目标。 过去,像智力、能力、情感、态度、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等均被排除于课程目标之外,其价值成为知识的附庸。而新的课程观在体现由“知识本位”向“人本位”转变的同时,必然要导致课程目标由单一的认知性目标转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和知识与技能多种目标的有机整合。这是人的发展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科学教育带领幼儿走进科学的殿堂,在教师的精心培育下感受科学知识的神奇,体验科学的创造的快乐。它是帮幼儿造一条漫游世界的飞机,而不是造一间严格控制的实验室。幼儿园是航空母舰,真正的驾驶员不是教师,而是幼儿自己。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科学教育要体现趣味性、启蒙性,融合性。提供幼儿一些浅显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知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

开展科学教育活动能使幼儿对科学现象感兴趣,敢于探索,形成初步的科学概念,学会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分享经验。

上一篇:新教师培训心得体会:遇见未知的自己下一篇:三八妇女节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