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和心理学

2024-06-10

教育学和心理学(精选8篇)

1.教育学和心理学 篇一

1.一般说来,标志着教育学的发展进入独立形态阶段的是()

A.洛克的《教育漫话》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

2.主张教学的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的理论,被称为()A.传统教育论、B.形式教育沦 C.实质教育论 D.现代教育论

3.中国建立并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壬戌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学制

D壬寅学制“

4.关于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国际社会已达成共识,普遍认为()A.经济发展先于教育的发展 B.教育发展先于经济发展 C.教育与经济要同步发展

D.二者发展互不相关

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了解和研究学生

B.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C.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D.统一多方面教育力量

6.结构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A.布卢姆

B.杜威

C.赫尔巴特

D.布鲁纳

7.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A.教育内容

B.教育质量 C.教育目的D.教育方针

8.“产婆术”这一启发性教学方法的创造者是()A.亚里士多德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昆体良

9.主张教学的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官能,训练学生思维形式的教育理论,被称为(D)A.传统教育论

B.现代教育论 C.实质教育论 D.形式教育沦

10.中国制定并颁布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A.壬寅学制 B.壬子学制 C.癸卯学制 D.壬戌学制

11.关于儿童发展的动力问题,存在着不同的理论和观点。其中,中国古代“内发论”的典型代表人物是()A.孟子 B.孔子 C.墨子 D.荀子

1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A.进行科学发现 B.进行技术发明

C.对未知领域的探索,D.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规律

13.在西方教育史上,著名的儿童发展“白板说”的代表人物是()A.夸美纽斯 B.卢梭 C.洛克 D.斯宾塞

14.中国建立并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A.壬寅学制 B.壬子学制 C.壬戌学制 D.癸卯学制

15.活动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布卢姆 D.布鲁纳

16.主张教学的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实用的知识,而智能的发展则无关紧要.这一理论被称为()A.传统教育论 B.现代教育论

C.形式教育论 D.实质教育论

17.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的要素有()A.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 B.学生、教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 C.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 D.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8.“产婆术”这一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创造者是()A.孔子 B.柏拉图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19.义务教育就是()A.强迫教育

B.小学教育 C.大学教育

D.中等教育

20.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A.教育内容 B.教育质量 C.教育目的 D.教育方针

2.21。学校全面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

A.班主任工作 B.教学管理 C.思想品德教育 D.各科教学

22.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数,课的类型可分为()A.单一课和综合课

B.新授课与巩固课

C.讲授课和练习课

D.理论课与实践课

2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D.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的矛盾 24.实用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布鲁纳 B.斯宾塞 C.杜威 D.洛克

25.首先提出“普及教育”口号的是在()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6.属于二级课程的是()A.学校课程 B.选修课程 C.地方课程 D.必修课程 27.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基本依据和标准是()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28.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

A.进行科学发现

B.进行技术发明

C.对未知领域的探索

D.教育规律的创造性运用

29.注重学生基础学力培养的课程是()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实践型课程

30.与《学记》中提出的“学不跋躐等”原则在思想上一致的原则是()A.因材施教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31.属于二级课程的是 A.学校课程 B.地方课程 C.必修修课 D.选修课程

32.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是()A.社会、知识、教育制度

B.政治、经济、生产力水平C.社会、知识、儿童

D.社会、生产力、教育制度

33.马卡连柯提出的“平行教育影响”是指()A.知行统一原则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34.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A.引起学习动机 B.巩固知识 C.领会知识 D.运用知识

35.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基本方法是()A.榜样示范 B.说服教育 C.实际锻炼 D.谈话法

36.马卡连柯提出的“平行教育影响”是指()A.知行统一原则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37.根据课程任务,可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和()A.探索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综合型课程 D.实践型课程

3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了解和研究学生 B.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C.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D.统一各方面教育力量

39.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的文件是()A.教学大纲 B.教学计划 C.课程 D.教材

40.不再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并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制 B.道尔顿制 C.分组教学制

D.设计教学法 来源:考试大-

3.41.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

A.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相结合 D.传统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

42.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的预期结果转向课程计划的实际结果的课程评价模式是()

A.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B.目标评价模式 C.过程评价模式 D.CIPP评价模式

43.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的德育原则是()A.导向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疏导原则

D.平行影响原则

44、“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是()

A.夸美纽斯

B.凯洛夫

C.杜威

D.赫尔巴特

45、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的著作是()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教育漫话》

D.《民本主义与教育》

46、A.授受关系 B.民主平等

C.相互促进

D.教学相长

47、“产婆术”这一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创造者是()A.夸美纽斯

B.柏拉图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48、学校全面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A.班主任工作

B.教学管理

C.品德教育

D.学科教学

49、主张教学的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官能和思维形式的理论是()A.传统教育论

B.形式教育论

C.实质教育论

D.现代教育论

50.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性著作是()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民本主义与教育》

D.《教育漫话》

51.在人的身心发展动力的问题上,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韩愈

52.师生关系在人格层面上的特点是()

A.授受关系

B.相互促进 C.民主平等 D.长善救失

53.师生关系在教学层面上的特点是()

A.民主平等

B.授受关系 C.相互促进

D.长善救失

54.道德教育的体谅模式的创立人是()

A.彼得·麦克费尔

B.班杜拉

C.皮亚杰

D.科尔伯格

55.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层次是()

A.生理活动

B.心理活动

C.情绪活动

D.社会实践活动

56.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凯洛夫

D.杜威

57、在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问题上,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孟子

B.荀子

C.韩愈

D.孔子

58、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A.培养目标 B.教学目的 C.课程目标

D.教育目的

59、道德教育认知模式的创立者是()A.科尔伯格

B.皮亚杰 C.麦克费尔

D.班杜拉

60、集中体现柏拉图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A.《爱弥尔》 B.《理想国》

C.《教育漫话》

D.《教育学讲授纲要 61、“学不躐等”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循序渐进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疏导原则

D.导向性原则

62、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是()A.班主任工作

B.学科教学

C.共青团活动 D.课外校外活动

63、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顺序进行教学的原则是()

A.因材施教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直观性原则

参考答案: CBBBC, DCBCA ,DCBBD,ACACD,ADCDC,CADAB,ACDCB,DBCAB,BBACCA,ACDBB,ACBAD,ABDBB,ABC 判断题

1、现代生产力的各要素中,都渗透了教育的作用。因此,就其本质来说,教育是生产力。

2、现代教学论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教,就是为了不教。()

3、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教育体制和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要逐步实行“先就业,后培训”的新型制度。()

4、教学大纲是由学校制定并颁发的,对某门学科的教学作出统一要求和规定的重要文件 5.人的实践活动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6.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对其他环节具有支配和决定性作用。()7.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

8.社会上父学校德育的基本方法就是榜样教育法。()

9.现代生产力的各种要素中,都渗透了教育的作用。因此,就其本质来说,教育就是生产力。()10.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教育体制和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要逐步推广“先就业,后培训”的新型制度。()

11.“多学近乎智,无知即无能”。说明知识的掌握与智力的发展是同步的。()12.现代教学论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教,就是为了不教。()13.职业技术教育属于专业定向性质的专门教育。()

14.社会主义教育有着统一的教育目的,因此,各级各类学校在培养人才的具体要求上应该是一致的。()

15.“孟母三迁”的故事向我们证明,环境因素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16.“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说明了家庭作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7.“多学近乎智,无知即无能”。说明了知识的掌握与智力的发展是同步的。()18.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教师和学生两大要素。()19.因材施教的实质就是根据国家规定的教材向学生施教。()20.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独立于其他社会活动的特性。()

21.教学大纲就是由学校制定并颁布的,对某门学科的教学作出统一要求的重要文件。22.现代生产力的诸要素中,都渗透了教育的作用。因此,就其本质来说,教育就是生产力 2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24.据课程任务可将课程分为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三类。()25.一定的教育目的完全是由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26.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建立了班级领导核心。()27.道德情感对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28.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的基本方法是榜样示范法。()29.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由美国的柯尔伯格提出来的。()30.根据课程任务,可将课程分为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三类。()

31.学和教的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和教师两大系统。()32.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三科四学。()33.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

34.职业技术教育属于专业定向性质的专门教育。()

35.班主任在组织班级教育力量中起核心作用。()36.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37.奥苏伯尔认为,接受学习是一种机械学习,而发现学习则是一种有意义学习。()38.义务教育就是大众教育。()

39.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被人们视作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40.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41.上课时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它对其他环节具有支配和决定作用。()42.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瑞士的皮亚杰提出来的。()

43.教学是以传授知识和掌握知识为中心,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44.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被视作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45.锻炼法就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46.评价是根据测验分数、观察和报告,对被测验者的行为、优缺点或价值做出的判断。()47.安排课表应遵循整体性、稳定性和迁移性三大原则。()

48.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叫锻炼法。()49.目标管理是一种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50.测验的效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51.循序渐进原则就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去进行。()52.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53.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层次是心理活动。()

54.教学过程的内部发展动力是教学任务同学生完成任务的需要与水平之间的矛盾。()55.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由科尔伯格创立的。()56.中国近代第一个被实施的学制是壬寅学制。()57.夸美纽斯主张“泛智教育”,而不是仅强调宗教教育。()58.网络教育是指在网络上构建“网络学校”。()59.开设哪些科目是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

60.德育过程最一般、最普遍的矛盾是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61.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62为完成特定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为教学组织形式

63.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的著作是(学记)。()

64.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65.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民主平等关系。()

67、成熟程度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68、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69、在德育过程中,必须遵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70、“平行影响”教育思想是指把表扬和批评结合起来。()

×√××√, √×××× ,×√√××, √×√×√ ,××√√× ,×√××√, √×√√√ ,××√√×, √√××× ,√××√× ,×√×√×, ×√×√√ , √√×××, √√××× , √√√

2.教育学和心理学 篇二

1 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

1.1 情绪低落, 精神萎靡

入学初, 学生对新环境、新管理制度、新教学模式、新生活方式都很陌生, 有一个适应过程。但对贫困生来说, 由于经济困难所带来的问题, 很明显地暴露出来。如有的学生交不起学费, 有的支付不起生活费, 导致少数学生想退学, 心理压力加大, 从而引发情绪低落, 精神萎靡不振。

1.2 性格内向、孤僻, 不擅与人交往

贫困生来自城市的下岗职工家庭或边远地区的农村家庭或因种种意外致贫的家庭, 经济的窘迫使其生活难以潇洒, 寒酸的外表也令其自惭形秽。为避免他人的负面评价, 有些贫困生尽量减少与他人的交往, 戒备他人, 独来独往, 导致个性偏执、孤僻。以下案例可反映这一心理特征。

某大一男生, 父母离异, 从小跟着打工的母亲生活。自命清高的个性, 使他具有很强的自尊心, 不能忍受任何侵犯其人格的言行, 甚至他人善意的同情和帮助也被他视为一种侮辱。这导致他在班级没有一个好朋友, 去食堂、图书馆和教室都是独行者。平常几乎不参加任何集体活动, 很少与学生交往。这样的人际关系使他的学习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个性越来越孤僻, 对社会和周围事物的认知和评价越来越趋于偏激和消极, 与人交往有一定困难, 很难融入大学生活。

如上所述, 有些贫困生在人际交往中常常表现出退缩、封闭、敏感、抑郁等消极个性, 其根源来自于他们的孤僻心理。有项调查也显示[2], 有近43%的贫困生人际交往存在障碍, 其中有12%的贫困生生活封闭, 不愿与人接触, 很少参加集体活动。

1.3 自尊感和自卑感相互交织

自尊感和自卑感是相互对立的情感, 在贫困生身上经常交织出现。他们因家庭经济状况及挫折经历引起的自卑感较强, 加之同学异样的眼光, 使之常常处于紧张状态, 担心别人瞧不起自己, 加上贫富悬殊、物质需要的匮乏, 强烈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 致使自卑感增强。在班级或年级活动中, 他们经常采取回避态度, 自我封闭, 缺乏社会活动的积极性, 有严重孤独感, 在极度自卑和自尊的矛盾心理中挣扎、彷徨, 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发展。有关调查结果显示, 有49%的贫困生忌讳或非常忌讳谈论自己的经济状况。因贫困而产生的自卑心理促使贫困生具有极强的自尊心, 表现为敏感、不轻易求助、不愿欠“人情账”或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和帮助等心理特征。有些贫困生在试图改变命运的强烈动机驱使下, 给自己设立了不切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目标, 结果不但没能实现, 反而加剧了心理自卑程度, 引起强烈的情绪情感反应, 使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表现出自卑感越强、自尊感也越强的心理特征, 成为自卑与自尊的矛盾体。

1.4 心态消极、焦虑

大学阶段是个人自我意识发展并趋向完善的关键时期。有些贫因生不仅承受着经济上的压力, 还担负着改变自己和家庭命运的责任。而严峻的就业形势, 使他们对未来感到迷惘, 呈现出消极心理。他们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 多数会产生消极情绪, 习惯采取退避、自责、幻想等消极的应对方式, 甚至产生愤怒、怨恨、急躁、不满、忧郁、焦虑、恐惧、内疚等负面情绪。他们情绪极不稳定, 波动较大。在对某职业院校2007级的2 000名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时发现, 贫困生中存在悲观情绪和认为社会存在明显不公的占37.5%。可见, 有些贫困生心理发展趋向消极, 往往只从自身经历和处境看待问题, 不能客观地认识社会。

一项关于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的结果表明[3], 贫困生中有焦虑倾向的占20.2%, 其中经常无明显原因感到紧张和烦躁的占45.5%, 经常担心会发生某种不幸但又说不出原因的占3.1%, 经常处于高警戒状态的占23.5%。焦虑导致贫困生不能正确认识自我, 出现紧张、不安、忧虑、恐惧等负面情绪, 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2 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2.1 纠正贫困生的价值趋向和消费观念

针对部分贫困生的高消费理念长期被压抑, 不能及时得到满足, 致使消费观念出现极度扭曲的情况。学校在做贫困生的扶助工作时, 也应注意调整贫困生不良消费心理, 防止他们陷入盲目攀比的漩涡, 为其创造以艰苦朴素为荣的校园环境, 大力提倡勤俭节约, 反对铺张浪费。

2.2 切实解决贫困问题

无论贫困是由何种原因造成的, 都要先解决贫困问题, 因为贫困能够加重大学生的心理负担。因此, 首先应从物质上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帮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 有利于进一步对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为贫困生开设绿色通道, 不断完善“奖、贷、助、补、减”等助困制度和措施。“奖”要突出双优, “贷”要讲求公平, “助”要兼顾疏导, “补”要落到实处, “减”要完善制度。广泛开辟勤工俭学渠道, 减轻因接受外在资助而形成的心理压力, 让贫困生通过自己的劳动减轻经济负担, 并锻炼能力, 增强自信心, 维护自尊心。

目前, 在各级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和帮助下, 各高校已基本建立了以“奖、贷、助、补、免”为主体的贫困生资助体系, 但贫困生除需要经济上的资助外, 更需要的是心灵上的关注, 精神上的支撑和人格的完善。因此, 解决贫困生问题要把“经济解困”与“心理解困”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 才能帮助贫困生摆脱各种心理困境, 顺利完成学业, 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2.3 加强与贫困生的心灵沟通, 做好心理咨询工作

教师要经常与贫困生谈心, 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 帮助其分析问题所在, 在学习中给予指导, 生活中给予关怀。同时, 教育周围学生不要歧视他们, 加强心灵沟通, 让他们脆弱的心灵得到抚慰。

学校应通过心理健康课、个别咨询、团体训练、心理沙龙、建立心理档案等多种方式, 积极渗透和开展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个别咨询要积极提供心理疏导, 通过改变认知方式、有效疏导情绪及合理改变行为, 使贫困生认识、接纳和战胜自我, 做到自尊、自立和自强;团体心理训练可采取人际关系、自信心、自我探索等多种训练方式[4], 使贫困生在自我探索、改善人际关系、增强适应能力、人格完善等方面有较好的改善。贫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为自卑、压力大、自信心不足、悲观等, 其中大多数学生能够及时自我调节, 而那些有重度心理障碍的学生, 需要跟踪咨询和危机干预, 防止症状恶化。

2.4 积极营造关注心理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 树立学习典型

鼓励贫困生参加集体活动, 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 充分施展他们的才能, 在不断磨练中塑造自我。实际上, 有许多贫困生具有较强的领导才能, 但因缺乏自信心而自我封闭。应根据学生特点, 指派他们担任寝室长、班长、学生会部长等职务, 使他们融入集体, 并成为不可缺少的一份子。不仅培养和提高了学生领导能力, 还使他们的心态得以平衡, 从而树立信心和勇气, 消除自卑心理, 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流,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以表现优秀的贫困生为榜样, 邀请他们与贫困生进行交流, 使贫困生正确认识自我, 敢于面对挫折、克服困难, 努力学习, 早日成才, 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 自强自立。

2.5 充分发挥辅导员作用

辅导员不仅是教育者, 而且是管理者。高校辅导员应在管理学生的日常工作中广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针对贫困生自我封闭的特点, 鼓励他们读书、读报, 接受当前最先进的思想理论;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校刊、校报、橱窗、板报等媒体宣传, 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或宣传月、专题讲座等活动, 配合学校营造关心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良好氛围。要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 营造积极、健康、高雅的氛围, 陶冶学生的情操, 增强学生间相互关心与帮助的意识, 使贫困生的思想水平得到提升。此外, 应重视建立学生心理互助机制, 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动性, 如帮助学生建立心理健康协会等学生社团, 支持学生开设心理互助热线等。

加强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贫困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承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 促进他们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全面协调发展。让贫困生彻底走出思想误区, 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前途充满希望, 以健康的心理状态迎接未来的挑战, 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摘要:针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采取多方面心理疏导, 尤其是充分发挥辅导员作用, 理论指导实践。提高贫困大学生思想觉悟, 是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疏导

参考文献

[1]赵虎, 肖勃, 丘东友, 等.大学生新生入学后心身健康水平前后对照观察及其相关因素[J].美国中华健康卫生杂志, 1999, 2 (8) :225.

[2]王国华, 韩素芝, 刘畅.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分析与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1 (1) :46~47.

[3]张殊.中国贫困大学生研究报告[EB/OL].http://www.qzweb.com.cn, 2005-04-04.

3.教育学和心理学 篇三

关键词:幼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人格教育;教育策略

教育制度的改革更加注重对学生们心智,道德水平和人格的教育,所以说现在幼儿的心理和人格教育也开始被人们注意到。3-5岁的儿童就像是一张白纸,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此时的他们处于人生起步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心理发展和人格形成的重要时刻。幼儿心理和人格健康与否会对他们的人生产生及其深刻的影响。孤僻症、心理承受能力差、玻璃心、缺乏创新意思、自制能力差、自立能力差……这些在长大之后才会发现的问题其实在幼儿时期就埋下了种子。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过:“早期的心理健全是对一个人的未来很重要的。”所以一系列的问题就凸显出了幼儿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当前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

1.1幼儿时期是孩子们心智和人格成熟的重要时期,此时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这关系到孩子们今后成长的方向。然而如今大部分幼儿教育机构对心智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说通过社会调查显示现如今大多数幼儿园比较重视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和知识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孩子们心理道德教育,因此出现了大部分儿童缺乏创新能力、缺乏自立能力的现象。

1.2幼儿园多缺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缺乏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体系。《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要安排好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现状却不容乐观。大多数幼儿园并没有开设心理健康课,即使是开设了也只是出现在课程表上而没有真正实行下去。心理教师培训费用较为高昂,心理教师花费较高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1.3在幼儿园中多存在个别的心理健康教育,忽视了全体的教育。不管是在我们求学的阶段还是我们所看到的现象,都是老师把能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同学叫进办公室进行心理疏导,却很少发现老师对全班进行心理疏导,这就又是一个问题。忽略全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教育的疏忽,也是个普遍现象。新时期的幼儿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对孩子们心理的健康教育,为孩子们提供更加完美的成长环境。

1.4仅仅在课堂中强调心理健康,道德高尚也是无用的。仅仅在课堂中进行说教教育也是徒劳的,带领孩子们.走进社会,走到马路上更能让孩子们体会到道德和人格的重要性。比如走到马路上扶老奶奶过马路、劝阻闯红灯的行人……这些既能让孩子们在其中感受到快乐,更能让孩子接受知识。

2.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

上述为如今幼儿教育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也会在未来继续出现甚至会有一定的发展,下面让我们来讨论一下这些问题:

2.1转变教育方式,更加注重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康。从课程安排上下手,应该平衡知识课程和心理健康课程的课时,让心理健康教育和知识课程教育同时进行。作为孩子们的引导者的老师也应该改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一切要以孩子的健康发展为主,重视儿童平常生活、情绪控制、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2.2营造出利于儿童心理积极健康成长的环境使孩子们能够免受外界的影响。给儿童提供一个积极,和谐民主的氛围,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式,对孩子们的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从校园布局开始,把校园布置的赏心悦目,保持积极健康的状态,让孩子们保持开朗的心情,在这个环境中潜移默化的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校园中布置校长互动教师,在这里可以跟校长互动,在做游戏的同时可以给孩子们灌输一些道德知识,让孩子们形成正确的人格。

2.3定时举办活动,邀请社会模范为孩子们上课。在校园中多举办活动可以让孩子们在玩乐中更好的了解到心理知识,多对外交流可以培养孩子们的交流能力,使孩子们更加开朗大方,使孩子们生活更加积极向上。例如:定期举行社会道德模范走进校园与孩子们一起上课,模范们与孩子们一起玩耍,可以把故事将给孩子们听,让孩子们更多了解到社会。

2.4建立信息交流网,幼儿园要协调学校,家庭的关系。孩子们在学校接受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父母也要积极配合学校,建立一定的信息网,学校积极与父母们交流,了解孩子们的心理动态,,重视社会因素对孩子们的影响。例如:设立家长开放日,家长定期来的学校接受培训,了解相应的心理教育知识,通过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来给孩子们的成长保驾护航。

总结

总之,孩子们的成长是头等大事,没有比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更加重要的事情了。孩子们的教育策略与方式要不断进步发展,不能停留在一个地方,只有经过不断的实践验证才能得出更加完美的教育方式,教育策略。只有用更加完美的策略来教育我们的孩子,才能使我们的青少年健康成长,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使我们的国家更加有希望。

参考文献:

[1]王立伟,郭秀红.开展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策略与方法[J].学前教育研究,2001,04:58-59.

[2]许婕.论音乐教育中儿童健全人格的培养[D].首都师范大学,2005.

[3]李宁,王君茹,袁晓琳.试论开展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方法与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1,15:152+107.

[4]曹凤华.幼儿心理健康和人格教育的探索[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二——教苑撷英[C].:,2002:10.

[5]袁文斌.当代中国榜样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6]张斌.江平镇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

4.教育学和心理学 篇四

1、材料:黄大年事迹

问题:黄大年身上体现了教师的哪些闪光点?(基本意思就是这)

2、你认为高校中课堂师生互动情况如何?

好的师生关系有什么好处? 如何培养好的师生关系?

3、材料:某独生女学生进入大学后,不适应寝室的生活习惯,无法忍受某些室友的晚上聊天很晚和上铺看书很晚的情况,导致晚上睡不好,白天没有精神,学习成绩下降。出现一定的心理问题。。。

问题:该学生存在什么样的心理问题?如何调整?

4、网络管理信息平台的使用对高校有哪些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如今的网络学习的平台如何利用?可举例说明

5.案例分析(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 篇五

1、[案例]“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 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时,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有一位学生问:“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老师和蔼地问:“为什么呢?”“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孩子说出了原因。“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老师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头。果然,这个孩子表演得非常出色。

问题:请评价一下这位老师的做法。

[参考答案]师生平等关系的形成是课堂民主的具体体现,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学习的伙伴。教师没有了架子,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真正感到平等和亲切,师生间实现零距离接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逐步形成

2、[案例]“不是果敢,是残忍。”

一个青年教师在进行公开课《伊犁草原漫记》教学时,课文第二段第三层写秋天猎人猎熊的果敢,但一名学生没有按要求归纳猎人果敢的特点,而是说猎人残忍,同时指出猎人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原本课文中这一段是歌颂猎人的,学生却痛斥猎人的猎熊行为,这是教师所始料不及的。可喜的是,这位教师并不因为学生当着听课教师的面提出不同的观点而气恼或逃避,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意见。最后全班学生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出发,推翻了课文的观点。

问题:请对这位教师的行为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当学生的观点与课本、教师有不同之处时,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采取让学生进行讨论、比较或辨别,达到意见的统一,或者并不统一意见,留着悬念让学生课后进一步探讨。这样的教学方式打破了惟课本是准、惟教参是准的传统教学观念,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行为的转变。

3、[案例]“黄山为什么不在五岳之列?”

一位教师在教学《黄山小记》这一课时,学生对作者引用旅行家徐霞客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产生了质疑:“为什么黄山不在五岳之列?”这位教师并不作正面解答,在学生争议未果的情况下,留下问题(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去探究,去查询有关资料,写出研究报告。

问题:这种家庭作业布置,体现了新课程的哪些理念?

[参考答案]改变了传统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把问题留给了学生,能够促进学生探索性学习的形成。

4、[案例]“老师,再给我们布置新的作业吧!”

一位一年级的教师上完《要下雨了》一课之后,设计了两项作业供学生选择完成:(1)请你回家后把今天和小白兔一起碰到的趣事讲给你最喜欢的人听。(2)你还想知道下雨前其它动物的表现吗?回家叫爸爸妈妈告诉你。第二天,学生就围住她汇报作业的情况。到后来,孩子们说:“老师您再给我们布置新的作业吧!”

问题:请分析一下这种现象。

[参考答案]我们按课改的理念和要求,重新认识作业的意义,并赋予作业新的意义和价值,充分体现作业的愉悦性、自主性、实践性和科学性。

5..[案例]“坐下”三例

同是学生被教师的课堂提问难住,甲、乙、丙三位老师的处理方式各不相同。

1、教师甲:(语气很重,冲着该生)整天上课开小差,结果怎样?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能回答,太笨了!坐下!

2、教师乙:(生气,但不表现出来)坐下。谁来帮他?

3、教师丙:(微笑、和蔼地)别急,回忆一下,我们昨天学过的内容,当时你听得很认真。想想,昨天××同学是怎样回答的?

学生:(思索片刻,说出了与问题答案相关的一句话。)教师丙:(很兴奋)对呀!看来,你是很棒的!学生:(体面地坐下,并投入到后面的学习中)

[参考答案]:尊重、信任学生是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就耐心点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而不能冷言冷语,甚至讽刺挖苦。

第三种方式最好。

6、[案例]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

问题: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显然,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这将使师生互动流于形式。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师生互动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不仅要让他们“在思维”,更要让他们“会思维”。认知心理学指出,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时是积极思维的表现。由此可见,师生互动并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其实质是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的体现。因此,广义地讲,凡是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来完成认识上两个飞跃的各种教学活动和措施都可以看成是师生互动。

7、[案例]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在用教具—天平来称粉笔时,忘了拆下天平物盘下的胶垫,出现了第一次称一支粉笔为100克,第二次称一支粉笔为10克。而该老师把两次测量10倍之差向学生解释是天平这种测量工具的误差。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处理错误的方法。

问题:假如你是这位老师,你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参考答案]:老师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而是如何对待和处理的问题。对待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应该是善待错误而不是放纵错误,并通过教学机智把错误的事实转变为探究问题的情境,打破课前的预定目标,促使具有鲜活的个性的探究发现在课堂中创造生成。如前面例举的那位老师,当发现这个“天平”称一支粉笔会相差10倍的错误问题时,假若以此来创设问题情境,把“怪球”踢给学生,则能迅速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让他们亲身经历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就不仅会发现问题的拆下天平的胶垫,还能通过亲自观察、积极思考、动手操作等感知和体验,从而获得认识天平、使用天平的经验。

8、[案例]一次公开课过后,我把课堂上用过的精美卡片作为奖励发给同学们,然后对他们课堂上踊跃的表现给予表扬。从这以后,我渐渐发现我班注意力不集中的宋振铭同学在课堂上的听课状态有了明显的好转。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母亲说:“自从你给了他那个‘特殊的奖励’后,他对自己的要求严格了。”

询问,我才知道,我奖励给同学们的卡片中仅有一张是最大的,在我按顺序发的时候,恰好这张被宋振铭得到了,他回家后对母亲说:“老师可能觉得我这节课表现最好,所以把最大的一张送给我”。现在这张卡片还贴在他的床头,谁都不准碰。他说那是“特殊的礼物”。这位老师一次无意中的举动,却造成了一个“美丽的误会”。

问题:请你就此案例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一个肯定的目光,一句激励的话语,一次赞美的微笑,都会为孩子的生命注入无穷的动力,甚至为他的一生奠基。一次美丽的“误会”,改变了孩子的学习态度,这份“特殊的礼物”在孩子的美好心灵里是一份至高的荣誉,这份荣誉也将一直激励着他,成为他前进的动力。

新课标中强调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这种新的评价倾注了更多的情感 与人文色彩。这样一种发自内心的评价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9、[案例]老师,让我们自己来

为了让班会开得更成功,我为我们班选了一篇课文改写了剧本。

第二天,把我的计划和大家说了说,全班同学都很高兴,这时我听到了一段小声议论:“老师怎么选这篇课文,又长又不好演。”“你管呢,让你演什么你就演什么呗。”“我可不想演。”听到这儿,我的心一沉,原来是王渺。下课,我把她叫到办公室请她谈自己对演课本剧的想法。她说:“老师,我觉得您选的课文不好,而且您每次都是写好了剧本让我们演,您应该让我们自己来试一试。”她的话让我突然意识到他们并不希望老师什么都是“包办代替”,他们长大了。于是,我把导演的任务交给了王渺同学,她高兴地接受了任务,开始和同学商量演哪一课。然后找我做参谋,帮我做道具。课本剧表演得非常成功,我和孩子们一同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问题:这个案例给我们留下的思考是什么?请你结合新课程理念谈谈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适当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去实践。而不应该用条条框框的模式去束缚学生的创造力,更不应该让孩子按教师的思维、想法去行事。要让孩子自己去行动,作一个智能人,开发潜能,追求独特。

10、[案例]某校几名同学以“我市文化市场的现状及其调控”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小组在确定了要访谈的报社主编以后,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课外活动时,课题小组的成员兴高采烈的去采访那位相当有成就的诗人主编。

可是,当同学们来到报社传达室,门卫却认为他们是“瞎捣乱”,拒之门外。最后,同学们只好败兴而归,非常委屈的说:“白跑了一趟!门卫不让进,说‘瞎捣乱’。”

问题:作为老师的你应该如何帮助学生去解决呢?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面对学生们的“碰壁”,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碰壁”的原因,然后鼓励学生使学生增加信心;其次指导学生重新修改采访计划。

研究性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尝试和探索的机会,如果学生只是单纯的假设了研究成功的方案时,作为教师还要让学生看到成功中的坎坷,胜利中的曲折,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在遭遇挫折时,还想方设法让他们去反思、去体味,才能让他们从失败中崛起,从挫折中起飞。

11、[案例]广播操比赛

为推广新的广播操,某校决定举行广播操比赛,有人选择某年级四个班针对广播操比赛全过程的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四个班主任在动员,训练中对学生的教育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比赛结束成绩公布之后。

某(1)班(冠军):同学们,经过全班同学的努力,我们班荣获了四个班级广播操比赛的冠军,老师祝贺你们,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某(2)班(第三名):老师不打算对这件事进行评价。某(3)班(第四名):同学们,这次广播操比赛,很多同学都尽力了,但还有一些方面做得不太好,因而成绩不太理想,失败不可怕,只要同学们总结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并将成功的经验用之于今后的活动中去,改进这次比赛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我想我们一定能够成功的!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这次比赛同学们成功的方面和失败的教训„„

某(4)班(第二名):这次比赛由于有的同学不努力,我们班没能获得冠军,老师很失望。问题:请你根据四位老师不同的做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举行比赛,肯定有一个班是冠军,至于是哪个班级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老师不能把这次比赛与整体教育割裂开来,认为纯粹是一次机遇。从动员比赛到结束的过程中的教育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获胜后怎么教育?失败后怎么教育?

12、[案例]会了,可以“不听’

单元检测后,照例是一节讲评课。上课不到十分钟,王谨同学又在翻来覆去弄卷,我用严厉的目光看着他,他稍有收敛。过了一会他又在下面翻找着什么,我只得来一个“杀一儆百”了。“王谨”我大声喝道:“你在干什么?” 他脸陡的涨红了,旋即一梗脖子:“我不想听!”

但考虑到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于是我深深吸了一口气,竭力平复自己内心的愤懑。“你,既然不想听,那就请到我的办公室去休息吧!”我故作轻松的说。他可能考虑到当时的态度,也有些后悔,于是走向办公室,尽管极不情愿。

问题:当学生不愿听时,怎么办?这时如何协调好师生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我认为课堂上提倡教学民主非常重要,师生之间的“换位思考”是协调师生关系的关键。我们在教学时应该敞开心扉,以平等的心态去和学生交流,只有走进他们,深入其中,知其所想,给其所需,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他们喜闻乐见的教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才是学生最为欣赏的。学生不愿意听就不能强行他去听。

13、[案例]一位学生档案袋中的老师评语

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总是默默无言,老师为他写道:“在老师的眼里,你是一个聪明文静的孩子,每一次作业,你总是那么认真,每一节课上,你是那么专心,什么时候,能让老师听到你甜美的声音。”亲切的语言像漫漫春风,不仅让老师和学生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消失了,而且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良好的心理体验之中。

问题:请你分析一下这位老师评价的成功之处。

[参考答案]教师用评语的形式给予学生评价,这是充分发挥质性评价的功能,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闪光之处,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鼓励,使评价成为学生走向成功的起点。

14、[案例]欣赏“每一个”学生--刺丛中也有花

花园里,同学们都纷纷说了自己喜欢的花,这时全校闻名的“调皮大王”李刚发话了:“老师,我最喜欢的是仙人掌,它虽然全身长满了刺,但它的生命力最旺盛,而且刺丛中还能开出美丽的花儿呢!”

他的话立即遭到同学们的反驳。

“你们就看到它的刺了!”你仔细看看人家刺中也有花,也值得我们去喜欢呀!“平时从不受欢迎的调皮大王,见同学们都不赞同他,便据理力争。

“刺中有花!刺中有花!”调皮大王的话如一股电流触动了我的神经,赏花与育人不也同样吗?我激动地走到李刚身边,搂着他的肩对同学们说:“李刚说得对。仙人掌声虽然浑身是刺,但是他刺中也有美丽的花,我们不能只看到它的刺,就看不到它的花啦;更不能因为它刺多就不喜欢它的花。我们对待同学也应像赏花一样,特别是对缺点多一些的同学,更应该正确看待他身上的潜在的闪光点。’花’有千万种,各有优缺点,你们说对不对!”说着我拍了拍李刚的肩,我的话蠃得了一片掌声,李刚也不好意思低下了头。

问题:(1)读了《刺中有花》一文,你能否就“刺”与“花”进一步谈谈与之相关的教育观点?(2)您认为对个别学生的转化,应从哪能方面着手?

[参考答案](1)同样面对仙人掌上的刺与花,有的同学只看到刺,有的同学刺与花都有看到了,但因为讨厌刺,进而连花也不喜欢了。而李刚却有着于众不同的认识,能带着欣赏的角度去看待刺丛中的花,应该说他的认识对每个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很有启发的。他便使教师认识到面对仙人掌刺中的花,首先应该去发现它,其次应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它,辩证地去看待刺与花。其实面对缺点较多的学生,教育者也应该像赏花一样,去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进而去放大其闪光点。且不可只看到孩子的不足,而看不到孩子的闪光处。学生生活在群体里,自然各有长短,对个别学生教育要多鼓励,少批评;多指导,少冷落。个别学生转化的关键在于使其树立起自信心。作为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因为自尊才能自信,自信才能自强。

经验告诉我们,首先要走近人们,喜欢他们,成为他们的朋友。同时要引导周围的同学一起关心他。然后发掘闪光点,放大闪光点,让激励唤起自信,进而培植闪光点,教育中要注意谈话艺术。其次,要重视个别学生的第一步,哪怕是微小的,也不放过。最后要抓住反复点,促其飞跃。

15、[案例]王老师是一位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非常高,他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他经常要求学生不要讲脏话;不要乱扔废纸„„而这位教师讲课情急时,常常”笨猪“,”死脑子“不绝于耳。吸烟后,随手将烟蒂抛在课桌下面„„教育后的班级会怎样呢?虽然王老师没少用嘴皮子,没少用各种惩罚手段。但是班上说脏话、粗话连篇,纸屑杂物随处可见。王老师百思不得其解。

问题:请你帮助分析一下,王老师教育的班级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后果,做一名班主任应怎样教育学生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参考答案]:有三个原因:

第一是王老师“身教”不利,没有“身教”,“言教”就显得苍白无力。“身教”即可以增加“言教”的可信性和感染力,而且还能像春雨润物一样起着细微的、不易觉察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只有严格要求自己,随时把自己置身于“榜样”和“镜子”的位置,事事从自我做起,才能顺利地“内化”为学生的需要。

第二是言教不服。“言教”必须以理服人,否则无教育可言。学生中出现问题,一味的“管、卡、压”,固然不行,只有言之以理,以理服人,才能达到教育效果。否则一切教育都是徒劳的。

第三是心教不诚。教育不过是为了让学生弄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错在什么地方,怎样去改正,而不应该把学生的错误化成给学生的理由。如果这样学生会产生对立情绪,对教师产生戒备和反感,甚至会“背道而驰”。由此可见,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必须抱着关心、帮助、谅解、鼓励的态度,用“心”去爱学生,让学生明白’老师是爱你,才教育你”。让学生感到你的“爱心”和“诚意”,乐于接受你的教育,才会有效果。

16、[案例]这是一位青年教师的教学反思札记: 这是一节公开课,内容是《北大荒的秋天》。当学到北大荒的小河这一段时,突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问:“老师,‘明镜一样的小河’能换成‘明净的小河’吗?”我愣了一下,这个问题多少让我觉得有些突然。我没有直接说不能。于是,我给了大家一个“提示 ”,在黑板上写了“明镜”和“明净”。果然,一个孩子说:“不能,因为两个词虽然读音相同,但意思并不相同。”我为顺利解决难题而沾沾自喜。

下课了,一位有丰富语文教学经验的老师对我说:“现在,你看这两个词的可不可以换呢?”我仔细一想,真的能换!“其实,这两个词的确可以换,但你可以提醒学生注意当‘明镜一样的’换成‘明净’,才读得通。当然,用‘明镜’更形象一些。”我惭愧极了,原来我最精彩的地方竟然是自己失误的地方!

问题:这位年轻教师的失误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什么?

[参考答案]走出失误来看失误,有两点启示:首先这位教师潜意识里犯了简单武断的错误。要知道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冷静、理智、思维缜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一个引导者的作用,才能敏锐地捕捉各种信息,并恰当地处理这些信息。其次,要想真正出精彩,就要抓住契机,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辩论,从而也给自己赢得思考的空间。

17、[案例]《请善待学生的评价》

1998年底,学校对教师的年终考核进行改革,在考核时加上了“学生评估教师”这栏目。成绩一出来,我竟是全校最低分,当时我非常愤怒的对学生一顿痛骂。学生都低着头,满脸的恐惧。第三天,我在改作业时,忽然看到一张小纸条,纸条上写着:“老师,请你别再生我们的气了,我们不是说你课上得不好,而是因为你动不动就对我们发脾气、骂人,有时为一点小事大发雷霆甚至不上课。说真的,听你的课我们总有一种压抑感,生怕一不小心被你骂。老师,真没想到给你造成这么大的伤害。请原谅我们吧!”下面是10个学生的署名。

问题:请你结合案例谈谈教师如何转变学生观,如何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参考答案]教学无小事,教师无小节。也许就是你的某一句话或是某一个不经意的小事,在学生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影响,从而影响了你最终的成绩。我们在埋怨学生不通人情时,是否反思一下自己是否不通人情?我们在埋怨学生素质低时,我们为什么不想一下自己的素质。

再说老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学生在学校里,每天都要和多门学科的任课教师接触,他们对教师的了解程度及所获得的信息量远不是学校领导和其他教师所能比拟的。每一位教师在向他们“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无疑是在展示自己,所以,教师应放下架子,善待每一位学生的评价。

18、[案例]课堂中的吵闹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热爱我的工作,注意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但是,我真的感觉学生有的时候实在是太吵闹了。在讲课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在下面说话或插话进来;在自学或做练习时,有的同学会在那里窃窃私语或很自由地讨论问题;在课堂讨论的时候更是难以把握,学生会争论不休;在课间休息时更是乱作一团„„。

问题:如果你是这位老师,对于课堂吵闹的现象,你的基本态度和常规做法是什么?

[参考答案]基本态度:课堂确实需要纪律,但课堂气氛更加重要。课堂纪律要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容纳儿童的不同个性。学生的动作与声音(言为心声)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学校应适应学生的发展,允许学生比较自由地参与。动作和语言是儿童情绪、情感的伴随物,在激烈的讨论中儿童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和沮丧。教师要与学生分享这种情感。

常规做法: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保持稍稍的喧闹。改变课堂的权威结构和主体定位,即由教师作为权威的主体和偏向于教师的权威结构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师生民主平等的权力结构转变。

19.[案例]成功解决学生冲突事件

一天中午,六年级的一批孩子正在操场上打篮球,战况“激烈。”学生Z和学生C从人群中冲了出来,两人拳脚相加,气势凶猛,我见这阵势,就停在十几米外的地方用冷眼瞅着他俩。大概Z同学也看到了我的神态,就慢慢地停止了他愤怒的“咆哮”。待他俩过来,我默默地看着他俩刚才的动作,直到他们都低下了头,于是我开始说话:“瞧你俩刚才的样子,好象恨不得把对方约吃了!要不要我在全校同学面前安排一次表演赛呀?”俩位同学把头埋得更低了,红着脸说“不要”。我看火候已到,就问他们:“打球时发生碰撞、发生吃亏便宜的事是很正常的,不至于大打出手,有失球星风度,更在同学们面前丢尽面子!我现在不追究谁对谁错,只想问一句,这件事是你们自己处理呢,还是我来处理?”他们互相看了看,说:“自己处理。”于是我让他们商量处理的办法,商量好了再向我汇报。五分钟后,他俩握手言归于好。整个事情的处理用了不到20分钟的时间。

问题: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成功处理这场冲突事件的原因。[参考答案]这起学生冲突事件处理效果比较好的原因就在于:

1、解决问题的速度快;

2、学生认识自身行为的深刻程度较好;

3、把矛盾交给矛盾发生的主体双方自己解决,培养了学生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思以往在处理这类问题的时候,总是先问谁先出手,以辩出个谁对谁错来,孰不知这样一来,教师自身在不知不觉中被套进了冲突的漩涡,学生相互推诿责任,相互指责,不从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的角度去考虑,因此问来问去,问不出个所以然,事情往往还会越搞越复杂,既影响教师的教育威望又牵扯了教师很多的精力。解铃还需系铃人,由于生活、学习在一起,学生之间发生矛盾冲突在所难免,关键在于教育学生如何面对矛盾,如何处理矛盾,如何避免矛盾的发生。教师在处理学生冲突事件中的角色不是一个仲裁者,而应该是一个指导者,让他们自己去面对矛盾,观对由此带来的后果,反省自己在事件中所要承担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冲突的发生。

20、[案例]一次关于作业的讨论

一次,我正在布置作业:“每个生字写5遍”。就听有个同学小声说:“都会写了,还让写!”我没说话就下课了。但这件事引起了我的反思,在班会上,我提出了“教师怎样留作业?”的问题。经过商讨,同学们一致同意:常规性的作业应该写,但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决定多写或少写,其他时间可以做自己更感兴趣的事。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绝大多数学生都在不同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写作业成了他们自己愿意做的一件乐事,再也不是苦差事了。

问题:结合这位教师的做法,谈谈怎样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参考答案]一是对学生现在的学习基础、智力水平、能力高低、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特长等有一个准确的评价。二是在完成学校统一教学要求并达到基本培养规格的同时,有所选择和有所侧重地制定进一步加强某方面基础,扩充某方面知识和发展某方面能力的计划、调整、优化已有的知识。三是按照既定计划积极主动地培养自己。四是在实践中能不断修正和调整学习目标。

21.[案例]“差生”的成绩

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员,我也曾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心灰意冷。就拿一次英语考试来说吧,我学英语觉得比上青天还难,每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次教师骂我是蠢猪,我一生气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好。于是,我加倍努力,真的拿了个英语第一名。心想这次老师一定会表扬我了吧!可是出乎我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你这次考的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听了这话,我一下子从头凉到脚,难道我们差生就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了吗?

问题:透过这份案例,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对现行评价制度和评价方法的恐惧,不满与无奈。现行课程评价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参考答案]

1、评价功能失调,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激励、发展的功能,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学生只关心考试得了多少分,排在第几名,而很少关心考试中反映出来的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过分关注活动的结果。(如学生成绩、教师业绩、学校升学率等)忽视被评价者在活动的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忽视对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忽视对教育活动发展、变化过程的动态评价。

3、评价主体单一,基本上没有形成学生、教师管理者、教育专家、家长等多主体共同积极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忽视了评价主体多源,多向的价值,尤其忽视自我评价的价值。

4、评价标准机械、单一,过于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学生、教师、学校的个性发展和个体间的差异性。

5、评价内容片面,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对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体现和忽视,或者缺乏有效的评价工具和方法。

6、评价方法单调,过于注重传统的纸笔测验,对体现新的评价理念的新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

7、忽视对评价结果的反映和认同,使评价的激励、调控、发展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8、评价对象基本处于被动地被检查,被评判的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对评价往往持一种冷漠、应付、对立、讨厌、拒斥或者害怕,恐惧、逃避的态度,甚至出现欺骗,弄虚作假的行为。

22、[案例]绿色的启示

为了提高作业批改的反馈效果,我问同学们:“大家喜欢什么颜色来批改你们的作业?红色代表火焰和热烈,黄色代表宝贵和权力,黑色代表刚、坚强,蓝色代表大海、希望,绿色代表自然、生命„„”同学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我们喜欢绿色!”“老师,你用绿色给我们批改作业吧!”“好!就这样决定了。那么,在作业批改中,你们喜不喜欢用打叉的符号?”“最好不用!”于是,在高中三年中,我一直坚持用绿色来批改作业、改考卷。在批改中,我不用叉号,改用“?”和批语。绿色的批语起了不小的激励作用,同学们非常喜欢我批改的作业,学习的反馈效应很好。同学们不仅纠错能力得到了加强,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问题:这个案例中教师教育为什么会取得成功?

参考答案:要改变只让学生适应教育、适应教师的状况,要努力造就适合学生成长的良好情境和氛围。为学生服务,是教师应该尽到的责任

论述题

1、论述社会主义教师个体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基本内容。

2、怎样理解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意志自由?

3、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试述如何平等地对待和尊重学生。

4、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双重效应?

5、当代教师荣辱观“八荣八耻”主要内容: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亮亮,男,9岁,聪明,兴趣广泛。上课时能认真听讲,并完成作业。课后爱看小说、摄像、踢足球,对功课关注不多,每期期末考试前几天才抓紧时间复习,所以考试成绩总提不高,他十分苦恼。请用心理学原理分析亮亮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并提出对策。

答案要点: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告诉我们: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亮亮违背了遗忘规律,表现在只是上课时认真听讲,考试前临阵磨枪,而平时没有有效地复习,使姿势牢固化。

6.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中的人物总结 篇六

1、利托尔诺《论各人种的教育演化》、沛西•能《人民的教育》——教育的生物起源学说;

2、孟禄

《教育史教科书》——教育的心理起源学说;

3、叶澜

《教育概论》——教育的交往起源学说;

4、《中庸》 “修道之谓教”;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5、荀 子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故君子居必择乡,游

必就土,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环境决定论”;

《荀子》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荀子·尽心上》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教育”一词最早出处;

《荀子·劝学篇》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道德”二字最早合用;

6、《学记》

① 我国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教育文献,相传是孟子的弟子乐正克所作;

② “教学相长”“长善救失”;

③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的政治功能; ④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体性原理; ⑤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7、昆体良(古罗马)《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

8、《说文解字》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9、舒尔茨

提出“人力资本”理论;

10、孔子

①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②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③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知新”、“性相近,习相远”;

最早强调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思考,主张学习,思考和实践相统一,将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

11、墨子

① 兼爱,非功,亲知,闻知,说知;——推理得到的才是真实的知识 ;

②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环境决定论”;

12、老子

一切回归自然;

13、朱熹

“明天理,灭人欲”;

“循序渐进、熟读深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儆持志”;

《四书集注》《童蒙须知》《小学》——宋代以后封建社会

学校的法定教材; “宽著期限,紧著课程。”

14、苏格拉底

“产婆术” ;“助产士”;

15、柏拉图

①《理想国》、《法律篇》;

② “天赋说”;

③ 最早提出“创造力是无意识”的观点;

16、亚里士多德

最早提出德智体和谐发展的思想;

“我爱老师,我更爱真理”; 《伦理学》、《政治学》

17、培 根

① 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与其它学科并列;

② 提出了创造力的“理性意识”学说;

18、夸美纽斯

①《大教学论》;

(捷克)

② 最早提倡“班级授课制”,提出“直观性”教学原则,强调教师的作用;

③ 提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明确指出教育中必须尊重人、按照人的自然天性塑造人。

19、康德(德国)

首开教育学讲座;

“教育是‘人最应尽力的最大而最难得问题。’” 20、赫尔巴特

① 《普通教育学》——被誉为教育学独立的标志;

建立了“四段论”教学体系,强调教育、教学的科学基础是心理学;

③ 最早阐述和论述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④ “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⑤ 提出了“教学过程的形成阶段理论”,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从而使班级授课制

基本定型。

21、洛克(英国)① “白板说”——认为儿童“是一张白纸或一块蜡,可以随心所欲的做成任何样式”;

主张绅士教育;

22、卢梭(法国)① 《爱弥尔》——自然教育思想; 《新爱洛绮丝》;

② 提出“天赋人权”的社会契约论;

③ 提出了“回归自然”的口号;

④ “教育要遵循儿童的本性,让他们身心自由的发展”;

⑤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变坏了”;

23、裴斯泰洛齐(瑞士)《林哈德和葛笃德》——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

24、乌申斯基(俄国)《人是教育的对象》;

25、斯宾塞(英国)

① 《教育论》——主张用实证方法研究教育;

②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国外最早出现“课程”一词的著作;

26、梅伊曼

① 首先提出了“实验教育学”思想;

② 《实验教育学入门讲义》、《实验教学论》,囊括了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全部内容;

27、拉伊

《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

28、杜威(美国)① 《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既生长”“教育既改造”;

② 提倡以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③ 提出“做中学”思想;

④ 创办“芝加哥实验”;

⑤ 提出问题解决的“五步骤观点”;

29、凯洛夫(俄国)《教育学》——我国翻译的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30、布鲁纳(美国)①《教育过程》——提出“学科结构”和“发现法”思想;

② 提出了“认知发现学习理论”(认知心理学的学习观);

③ 提出三种不同的认知表征形式:动作表征、形象表征、符号表征;

④ 总结知识学习的获得过程包含三个过程: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换、知识的评价;

⑤ 在教学中提出了 结构教学观、发现法教学模式、螺旋式课程改革模式

31、布鲁姆(美国)

① 《教育目标分类学》——将教育目标分为三个基本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

作技能领域;

② 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六级:知道、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32、巴班斯基(前苏联)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33、赞可夫(前苏联)

“教学与发展”理论;

34、苏霍姆林斯基

“全面发展理论”;

(前苏联)

“没有聪明能干的教师,就没有集体。”——说明教师个体劳动的重要性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主体性原理;

35、根·舍因(德国)

“范例教学”理论;

36、蔡元培

① 提出《对应教育方针之意见》,包含有德、智、体、美四育因素,体现了受教育者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② “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美德。”

37、陶行知

① 提出了“生活教育论”,包括“生活既教育”“社会既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部分;

②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③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38、杨贤江(化名李浩吾)

《新教育大纲》——中国最早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39、“个人本位论” 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齐、康德、马斯洛、萨特; 40、“社会本位论” 代表人物:纳托普、凯兴斯泰纳、孔德、涂尔干;

41、李秉德

把我国课堂常用的教学方法分为五类,有:① 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

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② 直观感知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③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④ 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⑤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

法(发现法)。

42、华 生(美国)

《行为主义》一书中指出:“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地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

——“环境决定论”;

43、“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

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齐

44、“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

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

45、“当代人本主义课程论”

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斯杰

46、“学科中心主义课程理论”

代表人物:布鲁纳、施瓦布

47、“学生中心主义的课程理论”

代表人物:杜威、罗杰斯

48、“社会中心主义的课程理论”

代表人物:康茨、拉格和布拉梅尔德

49、孔颖达

“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我国最早“课程”一词的出处;

50、加里宁

“教师一方面要贡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学中吸取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再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

51、伊拉斯谟

最早正式使用“班级”一词(文艺复兴时期);

52、贝尔、兰卡斯特

19世纪初期在英国创立“导生制”,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53、加德纳

提出“多元智力理论”,追求教学的“个性化”。

54、桑代克

①《教育心理学》——最早的教育心理学研究体系的奠定,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独立,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确立为四个板块:人性问题、动物学习心理、教学测量评估、个别差异。

提出了“联结主义学习观”理论(行为主义的学习观),提出学习的实质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的过程,总结出学习的规律为: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③ 提出“共同要素说” ——技能的迁移理论;

55、泰 勒

被被誉为“课程评价之父”。

56、詹姆斯

《同教师的谈话》——强调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告诉教师:“心理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必须与心理学所提及的原理相一致”。

57、冯 特

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这门实验新科学的正式创立。

58、霍 尔

① 创办了《教育心理学》杂志,在儿童心理学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

——“遗传决定论”

59、卡特尔

从心理统计和测量领域开创了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60、房东岳

1908年翻译的《教育实用心理学》,是我国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书籍。61、廖世承

1924年编写了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62、潘 菽

1963年主编的《教育心理学》讨论稿,标志着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已经基本形成。63、罗伦茨

首先提出个体发展的“关键期”概念。64、高尔顿

《天才的遗传》中指出:“一个人的能力乃由遗传得来,其受遗传决定的程度如同机体的形态组织之受遗传决定一样”

——“遗传决定论”

65、维果斯基

① 提出“教育要走在发展的前面”和“最近发展区”思想;

② 强调学习要在“学习的最佳时间”内的观点;

③ 创立了“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学派(维列鲁学派);

④ 认为人的发展受三个因素的制约:社会文化—历史因素、个性因素、社会实践活动因素。66、格赛尔

提出“自然成熟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理论,“双生子爬梯”实验。67、皮亚杰

① 提出“发生认识论”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理论;

② 是第一个系统地追踪研究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心理学家,1932年出版的《儿童道德判断》一书,是心理学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里程碑;

③ 创立了临床研究法(谈话法),设计了“对偶故事”;

④ 认为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是: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平衡(主要因素);

⑤ 把个体的认知阶段分为: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6岁)四个阶段。

68、埃里克森

提出“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把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69、威特金

提出个体认知方式的差异为 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 的差异。70、卡 根

提出个体认知方式的差异为 沉思型与冲动型 的差异。71、吉尔福德

提出个体认知方式的差异为 辐合型与发散型 的差异。72、L.M.推孟

1916年制定了《斯坦福—比纳量表》。73、韦克斯勒

编制了《韦氏智力量表》,其中包括言语和操作两个分量表。

74、荣 格

最先提出了“内—外向人格类型”学说,根据人的心理活动的倾向性把性格分为 外倾型 和 内倾型。

75、斯金纳

① 提出了“操作强化学习理论”(行为主义的学习观);

② 把行为分成两类:应答性行为、操作性行为;

③ 设计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被誉为“教学机器之父”。76、班杜拉

① 提出了“观察学习理论”(行为主义的学习观);

② 被誉为是一位“行为主义的认知心理学者和行为主义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者。”

③ 认为学习的实质是:观察模仿学习;

④ 提出了著名的“三元交互作用论”;

⑤ 提出“品德发展理论”,强调“替代强化”的作用;

⑥ 最早提出学习动机的“自我效能感”的理论,将影响人行为的因素即强化作用分为三类: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77、加 涅

① 提出了“知道学习理论”(认知心理学的学习观);

② 《学习的条件》、《教学设计原理》——代表了20世纪末科学心理学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极大成就;

③ 提出学习的要素包括:学习者、刺激情境和刺激、记忆、反应;

④ 将学习划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动作技能、态度;其中智慧技能的学习中分别为:连锁学习、辨别学习、具体概念的学习、定义概念的学习、规则的学习、高级规则的学习;

⑤ 按知识学习的结果将知识分为: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五类;

⑥ 提出“智力技能层次理论”,把智力技能分为五个层次: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高级规则;

78、安德森

① 提出了“认知表征学习观”理论(认知心理学的学习观);

(美国)

② 认为心理表征的实质是知识表征,知识表征的模式为单一性编码、多重性编码两种;

③ 依据知识的不同表征方式和作用,将知识划分为有关“是什么”的知识——陈述性知识 与 有关“怎么做”的知识——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又可分为:智慧技能、动作技能 和 认知策略两类。

79、索 里

把学习类型分为五种:联想性学习(经典性条件作用)、尝试学习(工具性条件作用)、模仿性学习、顿悟性学习、含有推理的学习;

80、奥苏伯尔

① 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意义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② 按知识学习的难易程度将知识分为:表征、概念、命题、规则、高级规则五类;

③ 将陈述性知识学习分为三类:符号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④ 提出“认知结构论” ——技能的迁移理论;

⑤ 提出问题解决的“四阶段观点”,包括:呈现问题情境命题,明确问题目标与已知条件,填补空隙过程,解答之后的检验;

⑥ 提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驱动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组成,这三种内驱力就是学习需要的三个组成因素;

⑦ 同奥苏贝尔为同一人,中文翻译不同;

81、梅 耶

将学习分为:语义性学习、程序性学习、策略性学习;

82、麦卡尔

总结出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83、布瑞安

最早用实验方法证明“高原现象”存在于练习的进程中。84、加里培林

提出“智力技能按阶段形成理论”,将实际动作的内化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动作的定向阶段、物质或物质化动作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85、贾 德

提出“概括说” ——技能的迁移理论; 86、弗洛伊德

① 精神分析的创始人;

② 提出影响深远的“无意识本能”学说;

③ 认为个体道德发展由彼此相关的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的; 87、克里斯

提出关于创造力的“认知的初级加工”观点;

88、华拉斯

提出了创造过程的“四阶段理论”学说,认为任何创造性活动的过程都包括:准备阶段、酝酿阶段、明朗阶段、验证阶段。

89、福 克

总结出创造力的“产生探索模型”,把创造力划分为生成阶段和探索阶段两个阶段; 90、斯滕伯格

提出了“创造力投资学说”,被公认为代表了“创造性研究领域的最新成就”; 91、柯尔伯格

① 现代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创立者;

② 开创了美感“认知发展教育运动”和“价值澄清运动”;

③ 设计了 “道德两难故事”;

92、路易斯·拉斯

《价值与教学》——提出品德心理的发展理论“价值澄清理论”; 93、马斯洛

提出人本主义的“需要层次理论”;

94、麦克兰德、阿特金森

将莫里的思想发展为“成就动机理论”; 95、德韦克

提出“成就目标理论”;

96、海 德

最早提出动机的“归因理论”; 97、罗 特

提出“控制点理论”,将人划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

98、马 杰

① 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思想,提出了“行为目标的阐述理论与技术”,② 并提出写得好的行为目标应具有三个要素:①说明通过教学后学生能做什么(或说什么);②规定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③规定符合要求的作业标准。

99、罗森特

提出良好教师的人格素质具有以下四个维度:成就取向、人际取向、课堂行为、组织才能。100、拉托斯

7.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整合研究 篇七

一、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整合的理论源泉

中学生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教育, 尽管它们同属于大德育 (广义德育) 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各自有着自己的独立性, 二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它们在内容、方式方法、出发点、直接目标、角色要求等方面存在很多差异。但二者都属于育人的工作, 在总目标上是一致的, 即塑造一个完整的人。二者有机结合, 才能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简而言之, 即在“以德育德”“以心育心”的同时, 注意“以心育德”和“以德养心”, 为新时期我国的道德教育注入新的“源头活水”。

二、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整合的实践探索

1. 聚焦内容创新的切入点:

主题呈现。要使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教育实践中有机结合, 各学校必须根据本校实际, 因地制宜, 找准突破口, 在最佳结合点上实现二者的协调统一。如责任教育不仅仅是道德教育的任务, 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和其他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也正是从这个意义讲, 责任教育是实现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互相促进的结合点。可以提出分阶段的研究主题, 建立并落实研究制度。

2. 回应活动创新的融合点:

载体搭建。学校的各项活动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 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在实践过程中, 具体的活动有5种。 (1) 军训。通过队列训练既练“形”, 更练“神”。体魄更强健, 意志更顽强。军训虽然是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但却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活动。军训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 也可以培养艰苦奋斗、刻苦耐劳的坚强毅力和集体主义精神。 (2) 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活动中,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研究问题的动机和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自主创新的意识和实践能力。 (3) 校园文化艺术节。艺术节作为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却在无形中贯穿了心理健康教育, 使同学们在艺术的氛围中感受心灵的放松和分享。 (4) 社团建设。社团活动对于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繁荣校园文化, 展示学生风采, 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社团活动中逐步锻炼出来的自主管理也为学生的阳光人格奠定了有益的基础。自主管理、自觉参与又反过来推动着社团发展, 滋润着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5) 走进社区。如走进敬老院, 学生每次从敬老院回来, 感触都很深刻, 他们明白该如何与老人相处, 也因此更加懂得珍惜和家人之间的这份亲情, 这是很好的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3. 凸显课程创新的活化点:

学科渗透。学科教学中的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主要是积极推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 将知识的传授融进人的思想教育, 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例如, 在高中音乐鉴赏中, 更多的是要在欣赏课中去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 注重情感熏陶, 让欣赏课贴近生活, 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从而突出音乐课程的人文性。在美术中, 抽象的审美对象形与色的真、善、美与情感、道德品质的真善美相一致。

4. 强化方法创新的突破点:

多样互补。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方法上主要有:倾听、自由讨论、鼓励、会谈、心理测量、角色扮演法、行为矫正法和沟通分析, 等等。这些方法注重宣泄和暗示, 具有个别性、保密性等特点。道德教育可借鉴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和方法, 使道德教育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同时, 道德教育的实践锻炼也适用于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实现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互通, 取长补短, 相互结合, 可以达到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的作用, 提高教育效果。

三、展望

8.聋生就业前心理辅导和教育 篇八

近年来,随着我校大力开展职业教育,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也成为了我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聋生在择业时有着不切实际、好高骛远的现象,许多学生期望值过高,期待轻松的高收入体面工作,排斥服务性行业,心智不成熟,承受挫折的能力较为薄弱,在当今社会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大形势下,就业屡屡受挫。

班主任要使聋生尽快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及时调适自我,降低心理预期,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疏导不良情绪,不怕苦不怕累,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点,加强社会实践,树立自信心,在挫折中成长,帮助聋生最终解决就业难题。

一、降低心理预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

每当毕业季,总能听到聋生愁眉苦脸地抱怨“毕业就是失业”,很多聋生都期望能一毕业就找到月薪好几千的工作,而且还要轻松舒服,其中为数不少的聋生非常排斥工作强度大、收入不高的服务性行业,向往来钱快、看似风光的工作。其实这充分说明聋生心理预期过高,总想与健全人一样拥有宽广的择业范围,轻轻松松赚大钱。

因此,必须帮助聋生认识自我,平衡心态,适当调整就业期望值,树立符合自身期望和社会发展的就业观。我结合学生过于理想化的心理状况,开设了班会课“说说我的一家子”,以此帮助聋生正确认识和分析社会的现实问题,便于选择能发挥自己优势的职业和职业成长道路。我要求学生回家做一个小调查,了解父母的工作、家庭收入情况,问问父母,他们工作辛苦吗?生活艰辛吗?到了班会课上,聋生们各抒己见,谈论自己的家庭情况。与此同时,他们深刻体会到父母工作养活整个家,带大有听力残疾的孩子有多辛苦,家里的每一分一毫都q饱含着父母的血与汗,以往抱怨父母带给自己残缺身体的怨恨心态也有所改变。

此后,我将统计数据告知学生。调查显示近年来,迫于就业压力,59%的学生选择就业后再择业,23.3%的学生选择就业不好时进行自主创业,只有8%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看到了这组数据,他们才慢慢接受现实,降低心理预期,不再那么好高骛远。由于高校连年扩招,目前健全学生普遍具有较高学历,但仍然面临就业难的困境。作为有听力残疾的聋生,仅仅依靠国家政策的扶持,想要找一个满意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

因而作为聋生,首要任务仍是结合自己的特点和社会的需求积极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并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务实的态度逐渐实现就业目标。

二、在实践中磨练自己,在错误中成长

只不断听取老师的教诲而从不落实到行动中去,无异于纸上谈兵。我校始终坚持教育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知行合一,开展各种课外以及校外活动,加强学生社团组织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

聋生们时常为社区服务,为老人表演各种节目,献上自己的爱心,与各兄弟学校联谊,参加各种青年志愿者活动,在学校帮老师擦车,在家帮助父母做家务,等等,以此增强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

暑假,我特别要求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打一份零工,体验赚钱的艰辛。有的学生当街发传单,有的学生帮助家里人摆摊做小生意等。经过一个暑假的锻炼,开学后他们都变得自信满满,班会上他们捧着人生的第一份收入,一改先前畏首畏尾的恐惧,自信地互相交流、分享暑假的实践心得,在此过程中他们也加深了对社会的了解。

此外,学校还多次组织学生到对口实习单位实习,聋生在实习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他们对未来有一个正确的定位。

种种实践让他们感受到在社会上立足虽然不简单,但也不是难于登天的。

三、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校期间,聋生刻苦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然而步入社会,仅仅依靠良好的专业素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才能适应多变的职场生活。现如今综合素质已成为衡量一个人实际能力的标准,聋生的世界里亦是如此。

进入社会以后,比拼的就不再是单纯的专业素质了,各种非智力因素往往更能决定成败。及时协调自己的心态,拥有健全人格显得尤为重要。相比健全学生,先天听力残疾的聋生与人交往、交流、合作更加困难,我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与人相处,掌握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礼仪,学习待人接物,鼓励学生多使用纸笔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并培养自己健全的人格。当人际交往中产生各种焦虑、自卑、嫉妒、偏激、攀比心理时,学会建立良好的心理调适体系,及时疏导不良情绪。只有拥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和乐观开朗的性格、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聋生才能在人生道路上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四、树立自信心,抵抗挫折,做坚强的自己

聋生在校期间常常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救助,自认为是弱势群体,习惯了社会的同情,这就造就了聋生的依赖心理。他们脱离了象牙塔来到了现实的社会中,缺乏独立意识使得他们举步维艰,担心因为先天的残疾,受到歧视找不到工作。

然而就业本身就是毕业生认识和适应社会的一个过程,聋生与健全学生相比有生理残缺,在求职过程中遇到困难,甚至经过几次挫折才最后成功是很正常的。当面对挫折时,需要保持冷静和坦然的态度,客观理性地进行归因分析。失败有多方面的因素,也有一些偶然因素,聋生必须把就业过程看作一个很好的认识职业生活、适应社会的机会,通过求职活动来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发展自己,促进自我成熟。

聋生和健全学生相比,他们更容易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从而导致不敢直面外部社会的压力,将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缺少主动接触社会的勇气和信心。因而,我不仅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也努力让聋生树立自信心,积极正面地培养聋生在就业方面的竞争意识。班上的聋生心理状况不尽相同:有些孩子从小就乐观阳光,充满自信;有些孩子因为种种原因,常常显得自卑。面对困难,后者所承受的压力会更大。针对这部分聋生,我在平常的教学中引入赏识教育,对学生的积极行为进行强化,在教学过程中多给予肯定性评价,让学生产生成功体验,逐步树立自信心,做坚强的自己。

五、终身学习,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理念

许多聋生认为,就业就是找一个理想工作,然后一劳永逸。但现实总是很残酷,能第一次就找到理想工作的少之又少。

为了给聋生树立坚定的信念,学校特地请来了多位创业成功的残障人士,为孩子们讲述他们艰难的创业史。

归晓峰老师因为小时候不慎触电,截去了双臂,但他并没有从此自暴自弃,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他炼成了用口衔笔书法作画,用脚取代手料理日常事务的好本事,而他的书画作品因风格独树一帜得到了专业人士的好评。最终归晓峰成为了湖州残疾人身残志坚、成功创业的楷模。

一个个鲜活的事例鼓舞着聋生,使他们知道,成功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顽强地拼搏到底,不怕失败,终身努力,曲折前进,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

聋生就业难问题的形成是社会、家庭、学校以及学生自身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也需要多方参与。聋生的就业保障作为其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之一,是保障聋生能够公平参与就业竞争、回归主流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基础。期望国家能够制定更多的优惠条例保障聋生就业,实现社会公平。学校也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心理辅导和教育,使聋生准确认识自我,合理调整职业预期,正确定位职业目标,保持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调整心态、求职策略,最终实现顺利就业的目标。

(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市聋哑学校,湖州,313000)

上一篇:中国青花瓷下一篇:汽车平台会员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