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自荐信(精选14篇)
1.硕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自荐信 篇一
硕士研究生自荐信
现今社会公众的追求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人都去使用自荐信,在写作上,自荐信也具有一定的格式。来参考自己需要的自荐信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硕士研究生自荐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硕士研究生自荐信1尊敬的单位领导:
您好!我由衷地感谢您,在百忙中抽出宝贵的时间阅读我的求职信。
我是南京河海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工程力学专业20xx届硕士研究生,将于20xx年6月毕业,很想成为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的一员,谨向您推荐自己。
在本科四年和保送研究生的三年期间,本着“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的校训严格要求自己,教学刻苦,工作认真,成绩优秀,年年获得奖学金,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系统地教学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地涉猎了大量书籍,不断拓宽知识面和社会阅历,积极参与生产和科研项目。
我的计算机和英语水平良好。计算机通过了计算机国家二级,能熟练地运用VB、VC、Fortran语言编制程序,并为同学和自己编制过不少实用的程序;能熟练使用AutoCAD、ANSYS、Flac、Abaqus等专业软件。英语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能比较熟练的阅读行业资料。
在校期间的教学和生活,使我懂得求实、创新、团结、进取是职业生涯的第一要义。如果有幸成为贵单位的一员,我将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地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教学,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为单位的发展竭尽全力。
再次感谢您阅读此信,期待着您的早日答复,谢谢!
祝贵单位事业蒸蒸日上,屡创佳绩!
此致
敬礼!
自荐人:xx
20xx年xx月xx日
硕士研究生自荐信2尊敬的学校领导:
您好!我是湛江市中学一位语文高级教师,现年45周岁。尽管我知道现在的单位在招聘人才时,喜欢35岁以下的人,但本人仍不顾自己已逾不惑之年的劣势,向贵校自荐。原因如下,请您百忙中耐心看完,好吗?
一、身体好。
毛主席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的“本钱”尚可,“革命”当然不成问题!一直工作的普通的教育教学岗位上,无迟到、早退之纪录。
二、工作好。
从教以来,从未因教育、教学事故受处分、挨批评。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虽无“省优”“部优”“国优”之名号,但深受学生喜爱,“金杯银杯,不如学生的口碑”。受家长欢迎才是硬道理!系湛江市首批骨干教师,多年担任高三语文备课组长,效果好,深受同道欢迎。授课以风趣、幽默之风格而颇受弟子捧场。传道、授业、解惑不限于本校、本市,尚有云南、贵州、湖北、河北等地的学生向本人问道求教。曾有弟子考入北大、清华等名校,心理安慰奖由自己发,不亦快哉!曾获湛江市语文高考三等奖(本应多次获奖,但照顾同事,将荣誉让位于别人)。
指导学生作文,被多家报刊选载100余篇,并有学生习作收入《全国高中生话题作文全编(珍藏卷)》(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xx年2月)、《新课标“互动作文”》(山西教育出版社,20xx年)、《作文评点报》、《教育导报》、《新课程报"语文导刊》、《优秀作文选评》等书报刊。曾指导“小荷文学社”工作,培养了一批文学爱好者,有的已经崭露头角。
三、教学好。
当今社会是教学型社会。只有不断进取,才能不致落后而被动挨打。教学教研一刻也不能放松。我常年坚持读书、写作,与学生一起进步,大大促进了自己的教学工作上新台阶。撰写教学、教研性文章逾100篇。应邀参加编写高考复习资料15本及撰写复习辅导文章上百篇(懒于统计,但绝不会少于100篇)。文章被全国互联网转载200多篇(次);有文章被人在论文中引用或作为参考文献(如浙江余杭高中(省一级重点中学)应老师获浙江省优秀论文一等奖的论文就参考、引用了本人的拙著《语文教学应重视“语言陌生化”现象》)。
有此“三好”应称得上“三好老师”了吧?
说明:本人淡薄名利,故虚名很少,但实绩不差。
本人郑重宣告:一月内教学不能让学生满意,自己卷被盖走人!
自荐人:xx
20xx年xx月xx日
硕士研究生自荐信3尊敬的女士/先生:
您好!真诚地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查阅我的求职信。
我是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20xx级硕士研究生,20xx年6月我将顺利从学校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有幸获悉贵单位正在招聘新员工,我觉得自己开朗稳重、善于教学思考的性格和研究生及本科期间的教学工作情况,很适合贵单位的要求。请允许我简单介绍一下自己:
在教学科研方面,自20xx年考入电子科技大学攻读工学学士学位以来,我一直积极进取,以认真、严谨的态度对待教学、生活,取得了优秀的成绩,每学年都获得了奖学金。在20xx年,由于本科教学期间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我被保送入本校自动化工程学院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第一学年的课程教学期间获得了优异的成绩。20xx年5月进入教研室以后,开始教学、研究VXI任意波形发生器。半年的时间里,完成了软面板和波形编辑器软件的开发完善和测试。20xx年2月,我来到北京经纬纺机新技术有限公司,参与国家二级攻关项目自动络筒机的电气控制研发,主要负责通讯软件和逻辑控制部分。通过近一年的时间,使得软、硬件控制单锭动作均能达到用户要求,受到领导的好评。
本科阶段曾担任校公寓管理委员会生活部部长,和其他干部一起带领会员出色的完成公管会的各项工作,被评为优秀干部。通过公管会的管理,增强了自己的组织能力,锻炼了自己与人沟通的本领。性格积极活泼,能和别人很融洽的相处。
我真诚地希望加盟贵单位,我定会以饱满的热情和坚韧的性格勤奋工作,与同事精诚合作,为贵单位的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随信附上我的简历,我相信在面试中您会更加全面地了解我。谢谢!
此致
敬礼
自荐人:xx
20xx年xx月xx日
硕士研究生自荐信4尊敬的领导:
您好!首先衷心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浏览我的自荐信,为一位满腔热情的大学生开启一扇希望之门。
我叫应届生,是山西师范大学城市环境学院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将于明年7月毕业,借此择业之际,我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和对事业的执著追求,真诚地推荐自己。
20xx年,我考入了齐齐哈尔大学学习,本科四年系统学习了地理学的相关专业课程,打下了较好的专业基础,成绩优秀,20xx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获得了理学学士学位。20xx年顺利地通过了国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被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录取为人文地理学硕士研究生,扎实的本科学习和勤奋踏实的学习态度,为我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
近三年的研究生学习生活中,我首先注重专业基础的巩固,系统地学习了人文地理学的基础知识、经济地理学、gis及其地理学应用等专业课程,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硕士论文的准备阶段,本科的经济地理学和旅游地理学是我顺利完成硕士论文的重要保障,实地进行问卷调查,使我的论文研究撰写工作得以顺利展开。其次,注重自己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拓展自身知识结构,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理论书籍,并联系实际问题展开思考,丰富了自身的知识体系。
此外,在校期间参加了区域经济论坛以及学校组织的各种学习报告活动,并且利用多媒体教学,设计制作了地理学的教学多媒体课件,将理论知识与文化实物在教学活动中有效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还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参与专业研究生学术活动的策划组织工作。经过长期的学习和锻炼,积累了丰富的社会工作经验,为以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数年的求学历程,是不断总结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也培养了我诚实守信、沉着踏实的工作态度与原则。
过去并不代表未来,勤奋才是真实的内涵,对于实际工作我相信,我能够很快适应工作环境,熟悉业务,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做好本职工作。
期待您的消息!
此致
敬礼!
自荐人:
日期:
硕士研究生自荐信5尊敬的领导:
您好!
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惠展我的自荐信。
我是一名麻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20xx年6月毕业于兰州大学临床医学院。20xx年7月-20xx年10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三甲医院)工作。我校治学严谨、学术气氛浓厚。在老师们的严格要求及个人的努力下,经过三年在校学习及一年多的住院医生工作实践,专业基础知识、临床经验、科研能力及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培养了敏锐的观察力,正确的判断力,严谨、踏实的工作态度。具有独立工作的能力,并能以细心、爱心、耐心、责任心对待患者。
除了努力掌握好本专业知识外,还注重培养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能够熟练应用办公软件、统计学软件及网络数据库的查询;具有相当的英语听书读写能力。因此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回顾往昔,在求学与工作中凝聚着我奋斗的辛酸和喜悦、失败和辉煌,但人生无悔。我热爱麻醉事业,殷切期盼能够在您的领导下为这一光荣事业添砖加瓦,并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进步。最后,请接受我最诚挚的谢意!
此致
敬礼
XXX
20xx年X月XX日
硕士研究生自荐信6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您们好!
今年7月,我将从北京大学毕业。我的硕士研究生专业是计算机开发及应用,论文内容是研究linux系统在网络服务器上的应用。这不仅使我系统地掌握了网络设计及维护方面的技术,同时又使我对当今网络的发展有了深刻的认识。
在大学六年里,时刻按照“宽专业、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标准去锻炼及发展自我,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已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个专业功底扎实、知识结构完善、适应能力强、富于协作精神的时代青年。
我相信未来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成功的学习者在充分的认识到书的价值的同时,也应认识到书的无价值。因而我在学习之外,积极参加了各种各样的课余活动,如“计算机协会”、“数学建模”等。所有这些活动都有利于我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XX年下半学期在江西省会昌县第二中学教育实习一个多月,在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两个方面得到较好的锻炼,掌握了教学各个环节的基本要求和方法,了解了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具备了独立从事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的能力。在实习期间表现出色,受到当地教师、领导的认可,被学校评为“优秀实习生”。在班主任管理方面及和学生沟通方面获益匪浅,管理好一个班不仅仅靠能力,更重要的是用心,有激情,只要拥有朝气蓬勃的活力才能更好的把工作做好。
在大学期间,我多次获得各项奖学金,而且发表过多篇论文。我还担任过班长、团支书,具有很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我能够面队任何困难和挑战。
硕士研究生自荐信7尊敬的公司领导:
您好!
我是通过校园网站了解到的贵公司的招聘信息,我想要进入的是市场部及人力资源部。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有两种说法,主导着我的选择:其一,当专业=兴趣=职位的时候,那么就成功的找到了一份好的工作。所以我要寻找一份适合我的工作,即能利用到我的专业知识---植物保护专业,同时又能满足我的兴趣---从事市场或者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工作。其二,寻找适合我的公司。贵公司拥有很强的研发实力,忠实的团队,有着回馈社会的责任感。这些都是公司能够稳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我选择贵公司重要的参考标准。我非常赞同贵公司的多元化发展,相信这些能提供给我更宽广的发展空间。在本科阶段做班干部的锻炼以及研究生阶段对项目的管理及组织会议等工作,让我对事物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很好得与人沟通,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了怎样更好的分析处理事情,同时具备了很多管理方面的经验。我更加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优势所在,详细内容可以在我递交的简历中看到。
所以我确定自己很适合这一职位:农业公司的市场部及人力资源管理部。如能得偿所愿,我相信一定能胜任此项工作,为贵公司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希望贵公司给予重视,安排面试机会!
最后,祝贵公司事业蒸蒸日上!
高倩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 100193
硕士研究生自荐信8尊敬的先生/女士:
您好!
首先预祝贵单位兴旺发达,如愿招到优秀人才!
我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技术研究院即将毕业的硕士研究生。看到贵公司招聘的启示,心中很激动。作为一名工科大学生能够到贵公司工作不仅仅是职业道路上的一次重要选择,也是对个人知识水平和工作潜能的充分肯定。
我本科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在此期间打下了牢固的计算机方面的基础,所有课程平均分为85。1,排名18(总共160多人)并辅修了电子与通信工程系的一些课程。在实践中使用过vc、vb、java、vfor、vhdl等,有一定的编程和开发能力。在作毕业设计阶段参加了国防科工委预研项目“农业专家系统开发平台的研制”,以vc、vb为开发工具。在本科阶段掌握的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和具有的编程和开发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研究生就读于电子与通信工程系的电子工程专业,为了能深入的掌握、理解这个学科的知识,学习和专研了大量的专业知识,并能将大部分知识应用于实践。在此期间所有课程平均分为87。6,排名20(总共140多人),而且继续学习了一些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我的硕士课题来源于航天科工集团的“xx”预研课题“某系统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研究”,主要是对其部分内容进行方案制定、源代码开发和系统调试(在北京联调)。本课题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
在外语方面,由于我的一外是俄语,我很注重英语能力的培养,在xx年1月的cet4考试中得了59分。经过不断的努力学习,现能熟练阅读英文科技资料,而且具有一定的听、写和口语对话能力。在俄语方面具有较强的俄语听说读写技能,在大二的时候通过四级。由于长期居住在延边开放城市,经常和俄国人进行交流,有较好的口语交际能力。今后我会加强英语的学习,使在现有的水平上有一定的飞跃。
几年的学习和工作中,对知识的渴求使我不断地获得各种知识和技能,我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时,开朗的性格使我具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从小到大,我一直担任所在集体的领导职务。睿智的头脑,正确的决策,热心为他人服务的精神使我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尊敬,并在集体活动中全面锻炼了自己。
脚踏实地、锐意进取是我的人生态度;强烈的团队协作意识、推崇个人努力和集体协作的完美结合是我一贯的思想作风;善于分析、反应敏捷是我的思维特征。跨世纪的人才,善于把握机遇,敢于挑战未来。而今我激情与信心同在,真诚而热切的渴望与贵单位同甘共苦,携手并进,共创美好未来!
贵公司作为著名的公司,代表了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如果毕业后可以在贵公司工作,我将十分珍惜这次机会,努力为公司的事业做出贡献,真诚希望您能给我一个面试的`机会。
此致
敬礼
硕士研究生自荐信9尊敬的***领导:
您们好!感谢您阅览我的自荐材料!我叫***,是****大学教育学专业的20xx届硕士毕业生。我怀着一颗充满着工作热情和追求的心情,从五个方面向您客观地真诚地推介自己。
一、专业方面:我学习教育学已近七年。大学四年身处人才济济的教育大省,选择了省重点建设大学,教育学专业。身边不乏优秀的同学和德才兼备的老师,与他们相处让我学会了如何更加高效的学习和工作。我曾在全系***人的期末考试中,教育学考得第*名,教育心理学考得第*名的优异成绩;同时也拿到了英语6级、计算机2级、教师资格证等证书。毕业那年,被学校推举为校级优秀毕业生。进入研究生阶段,我开始重视科研能力的锻炼,积极参与导师的课题项目,参编3本书籍与2门课程教案,有针对性的参加《***》《***》《****》等学术会议并积极参与实践研究工作。我的专业能力和授课能力均有较大的优势,也因此获得了两次奖学金。
二、组织及工作能力:自大学以来,我便加入了羽毛球协会和教师技能协会,从一名普通的干事慢慢成长为有着200名会员的协会骨干。在协会工作的3年中,我的工作能力逐渐得到大家的认可。研究生阶段,我积极地完成对本科生的课程教授任务,我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一直有得以进步的机会。
三、文字表达能力及策划能力:自高中起,我的作文就经常以范文的形式与班级同学分享,进入大学之后,我通过选聘加入了校报编辑部。在校报编辑的一年多里,我承担了审稿,组稿,排版的工作,让我的文字和表达能力得到了发挥和提高。研究生阶段,我一直参与课题组的申报,科研报告的写作,以及教案的编排工作,写作能力和思维锻炼一直没有间断过。
四、学生工作和教务能力:自研一至今的2年里,我一直在院系学生会工作,由于表现突出被选聘成为校内辅导员参与学生管理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和学校辅导的经验。
五、对教育工作的期待和追求:我的父母都是教师,从小我耳濡目染她对教育的理念和践行。我看到她对学生的付出,看到学生对她的爱戴,看到家长对认真付出的工作的认可。我深知工作对我来说不仅仅是职业,而是我的事业,我一生的追求。这份追求让我确认我对教育生涯不只是一时的热度,我对学生工作的坚持和努力将会持续一生。生活中的我乐观积极好学,爱好游泳,旅游和。我相信自己可以与两道,同事,学生进行优质的沟通,更好地为他们服务。
随着实践经历的丰富,我逐渐清晰的知道了我具有什么潜力?我的优势?我工作性质的价值在哪里?我能为工作单位,同事,工作对象带来什么?非常肯定地说,我熟悉各项相关工作,岗位要求的职责均能迅速胜任,更重要的是我已经做好了迎接任何工作和挑战的准备,迎难而进。
最后,再一次感谢您阅读了我的简介。更希望您能感受到我的真诚,和与其他应聘者相比的独特优势,能给我进一步面试的机会,相信我会让您满意。祝您工作顺利,生活愉快!
此致
敬礼!
自荐人:***
20xx年12月28日
硕士研究生自荐信10尊敬的领导:
您好!
首先衷心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浏览我的自荐信,为一位满腔热情的大学生开启一扇希望之门。
我叫应届生,是山西师范大学城市环境学院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将于明年7月毕业,借此择业之际,我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和对事业的执著追求,真诚地推荐自己。
20xx年,我考入了齐齐哈尔大学学习,本科四年系统学习了地理学的相关专业课程,打下了较好的专业基础,成绩优秀,20xx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获得了理学学士学位。20xx年顺利地通过了国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被xx师范大学文学院录取为人文地理学硕士研究生,扎实的本科学习和勤奋踏实的学习态度,为我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
近三年的研究生学习生活中,我首先注重专业基础的巩固,系统地学习了人文地理学的基础知识、经济地理学、gis及其地理学应用等专业课程,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硕士论文的准备阶段,本科的经济地理学和旅游地理学是我顺利完成硕士论文的重要保障,实地进行问卷调查,使我的论文研究撰写工作得以顺利展开。其次,注重自己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拓展自身知识结构,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理论书籍,并联系实际问题展开思考,丰富了自身的知识体系。
此外,在校期间参加了区域经济论坛以及学校组织的各种学习报告活动,并且利用多媒体教学,设计制作了地理学的教学多媒体课件,将理论知识与文化实物在教学活动中有效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还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参与专业研究生学术活动的策划组织工作。经过长期的学习和锻炼,积累了丰富的社会工作经验,为以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数年的求学历程,是不断总结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也培养了我诚实守信、沉着踏实的工作态度与原则。
过去并不代表未来,勤奋才是真实的内涵,对于实际工作我相信,我能够很快适应工作环境,熟悉业务,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做好本职工作。
期待您的消息!
此致
敬礼
自荐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2.硕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自荐信 篇二
1与美国相比现阶段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开始重视高等教育, 研究生招生数量也大幅度地增加, 数量剧增的同时, 也必然会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1 学生来源
硕士研究生所招收的学生大多数为全日制本科应届生直接进入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 少数为同等学历研究生。美国本科生教育比较重视基础课的教育, 其主要目的在于开拓学生知识视野, 挖掘学生的独创能力, 专业课程的学习所占比例较少, 而且很多都是专业基础课程。美国高等学校主张自由教学, 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才能, 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 普遍采用选课制和学分制[2]。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时间本来就比较短, 而且一方面由于最近几年国家连续扩招导致了本科生教育质量的下降;另一方面, 是因为学生在入学前能力较差, 这主要归结于我国的教育理念, 中国本科生教育的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学生对考试的应付, 因此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掌握能力较强, 但是缺乏创新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1.2 录取标准
美国研究生院的录取条件通常包括:本科学业成绩单、入学标准考试成绩、教授推荐信、申报材料和面试成绩等[3]。其中教授推介信和面试成绩对于录取起决定性作用, 招生可由招生学校自行决定录取标准, 考试方式多样化, 旨在吸取优质学生, 不在乎形式及成绩, 各院校单位可以根据自己所需人才的类型招收学生, 有利于培养更加具有实践性能力的人才。中国招生采取统考制度, 政治和英语所占比重较大, 大部分考生只是为了提高初试成绩而依据考试大纲复习, 知识面狭窄, 回到了高考阶段。各院校主要是通过初试成绩决定是否录取该学生, 复试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并无多大意义。虽然统考制度在某些层面上来说可以体现公平的原则, 但是也有可能会导致一些真正有才能的人流失。
1.3 培养过程
美国硕士生入学的头半年或1年内暂不选导师, 研究方向也不确定, 只上基础课[1]。 基础课的设置注重跨学科, 交叉学科, 前沿学科的学习, 目的是打好基础, 拓宽范围, 为下一步科研工作做好充分准备。美国研究生院设置有各种跨学科, 跨院校的机构, 为学生学习基础课程创造条件。美国的授课方式具有多样性, 课堂上教室与学生采取互动方式, 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美国研究生院把研究生对科研的参与性放在很显著的地位, 主要锻炼其学生的独创能力, 导师只是辅助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毕业后学生对于社会实践工作的参与也会相应比较独立, 也有利于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我国的研究生一般在入学后的半年或1年内进行基础课学习, 基础课程设置比较专一, 特点为分科细, 交叉学科较少, 主要有必修和选修两类, 必修包括英语, 统计学, 政治类课程等, 选修有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相关学科知识、学科前沿知识及科研能力培养等方面的课程, 英语课的学习占有很大比例。我国也实行学分制, 因为没有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 很多学生就是为了修满学分而选课, 不在乎课程的实用性和重要性。我国授课方式较单一, 教师的主导地位较强, 还沿用本科填鸭式教育。一些学生对于研究课题没有任何想法, 只是按照导师的想法进行实验, 缺乏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然对于以后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就会缺乏独立解决能力。目前国内有些学生只是一味地投身于实验室, 只想着怎么做好实验, 怎么发表文章, 怎么写好毕业论文, 而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实践临床, 导致毕业后没有办法独立完成复杂, 综合的临床病例。
1.4 学制
美国硕士研究生学制一般为1~2年, 实行完全弹性学制与学分制, 其中理论课学习一般在入学后1年内, 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修学分, 其余时间进行课题研究与论文撰写。美国实行弹性学制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早日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人才。我国的硕士学制一般都在2.5~ 3年, 学制相对比较单一, 有些3年制的学生一般在第1年内就修满了学分, 而且课程设置较松;第2年内进行实验研究, 第3年就开始撰写论文与找工作, 时间一般比较充裕。然而长学制显然不利于我国与外国先进国家的人才交流, 阻碍了我国学生出国深造与一些院校接受外国留学生。
1.5 导师队伍
美国研究生入学后就建立了一个以导师为主、另外至少3名教师组成的指导小组 (有时还有1名外系教师) [1]。这种教育方式突出了导师指导的地位, 导师与这几名教师有更加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集体模式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可以集中各种不同的意见与想法, 避免了科研中单一的思考模式。在中国一般是1名导师带好几个学生, 尤其是近来扩招后, 甚至有1名导师带十几个学生的壮观景象, 这种教育方式有着明显的弊端, 导师分身乏术, 既要忙于临床和科研, 还要指导这十几名学生进行科研与自身的发展, 怎么能够充分地突出导师“导”的作用。一些学生长期处于无人管辖的状态, 形成懒散, 投机取巧的学术态度, 这大大有害于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1.6 学位论文授予
美国在学位论文授予方面采取宽进严出的政策, 它们将学生平时的成绩与表现也作为能否毕业的重要考核, 学位论文只是其中的标准之一。而且大部分美国的研究生院对于学生学位论文的要求较高, 不仅对研究课题的背景需要做深入地研究, 还要求课题的独创性与临床使用性, 最重要是需要其个人对于课题的长期想法。这种严格的教育要求对于提高美国的高等教育质量有着重要的不可取代的地位。中国硕士研究生能否毕业主要是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修学分, 在最后1年答辩前完成毕业论文的答辩即可授予学位证书, 对于学生的要求相对较低, 这会导致有些学生只是为了混时间, 以拿到学位证书为目的, 不能潜心钻研课题, 3年中碌碌无为, 毕业后自然就不可能满足国家建设的需求, 长此以往, 中国的高等教育势必会处于较美国落后更多的状态。
2关于现阶段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几点思考
2.1 优化学生来源
虽然教育是利国之本, 但是不能为了教育数量就降低教育质量, 应该严格本科生招生标准, 不能因扩招导致硕士研究生的生源质量一味下降。其次, 从本科阶段就要更加重视学生的基础教育, 开展各种使学生视野开阔, 兴趣广泛的教学活动, 可以尝试采用选课制与学分制,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学生潜力。再次, 本科阶段就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思维, 为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做好准备。
2.2 提高与改变录取标准
我国采取的统考制度选拔是导致生源下降的重要问题, 一分定终身已经变得不可取了, 而且肯定会影响国家高等教育质量。如果选用自由灵活的录取标准各研究生院校可以吸收到更加具有创造性的学生, 为国家输送实践能力更强的人才。我们可以模仿美国的录取标准, 适当提高教授推介信和面试成绩在录取中所占比重, 降低初试成绩的决定性作用。
2.3 培养过程应该多样化
基础课的设置应更加注重跨学科, 交叉学科, 前沿学科的学习, 基础课学习过程中导师应该起到辅助学生选课的作用, 监督学生优质完成所选课程。授课应该采取多样化, 自由化的方式, 使学生在课堂上占有主导作用。科研阶段应更加重视学生自身的独创能力, 让学生发挥选题的自由性, 使其独立设计课题的思路与方法, 导师从旁指导。再次, 学生应该空余出一定的时间在临床实践, 后2年要一直贯穿临床, 至少应该可以处理常见病, 独立分析稍复杂病与疑难病, 避免高分低能的状况。最后, 我国部分高校实行中期筛选制度, 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但淘汰率相当低, 没有达到引入淘汰机制的目的, 从而导致研究生在一个相对缺乏竞争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工作, 没有危机感, 缺乏创新意识[4]。应加大淘汰力度, 增强硕士研究生自身的竞争与激励, 突出学生在学术、临床、科研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2.4 适当实行弹性学制
弹性学制是指学校为了满足不同类别学生在不同的情况下能完成同一目标的学业要求而采取的一种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 对学生的学习年限实行弹性管理, 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而形成的一系列管理政策[5]。俗话说有压力就会有动力。在有些专业, 适当实行弹性学制可以使我国与国际接轨, 不致阻碍国内外人才交流, 有利于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我国应该在保证教育质量的前提下实行弹性学制,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充分利用在校时间, 不至于形成懒散的学习态度。实行弹性学制还可以使更多的人才早日进入社会, 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2.5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近几年来本科、硕士研究生的扩招导致导师队伍在数量上的不足, 势必会影响导师带学生的质量, 目前中国存在的一师多徒现象是很普遍的, 国家应该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来培养更多具有资格的导师, 缓解导师队伍数量不足的状况。其次, 有些院校因为招生人数增多, 就放宽导师选拔制度, 这极不利于高等教育的发展。最后, 我们可以借鉴美国集体模式的培养方式, 这不仅能对学生起到更加强化的监督作用, 还能使更多的年轻教师及早参与科研与带教学生的活动中来, 为日后培养更多合格的导师奠定了基础。
2.6 严格学位论文授予
第一, 虽然宽进严出的政策可以更加保证教育的质量, 但是我国是发展中国家, 据调查我国医生的数量远远不足以为我国总人口提供充分的医疗保障, 口腔医学尤为严重, 所以只能适当地提高学位论文授予标准, 在严格中稍微放松以保证国家所需的医学人才。第二, 应当鼓励各导师、学生选题过程中偏向临床, 使科研发挥为临床服务的作用, 最终能推动临床发展, 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总之, 美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我们就应该去学习和借鉴, 吸取精华, 并且使其与中国的国情和社会发展相结合, 逐步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理念。
摘要: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属于高等教育,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 应该重视硕士研究生的教育, 使高等教育真正发挥其促进社会繁荣发展, 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作用。本文从学生来源、录取标准、培养过程、学制、导师队伍、学位论文授予等方面借鉴了美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优势, 并阐述了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同时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教育,问题,思考,中国,美国
参考文献
[1]闵正威, 李泽锋.创新语境下中美硕士研究生教育之比较与思考 (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 2008, 29 (3) :102.
[2]吴杰, 仵春.中美硕士研究生教育比较及启示 (J) .教改与教学, 2007, (17) :58.
[3]谭欢.美国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 (J)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 2007, (1) :60.
[4]高立.医学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因素研究 (二) 环境因素对医学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 (J)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0, (1) :64-65.
3.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研究综述 篇三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教育;招生制度;综述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 (2011) 17-0241-02
根据美国、德国、俄罗斯等国的经验,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研究生教育的第一步便是甄选人才,即招生。近年来,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话题因几次扩招受到空前关注,而研究生招生制度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概念及现状
所谓“研究生"是指大专和本科之后的深造课程,统招研究生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根据《中国教育年鉴》(2008)所述,2007年全国共录取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420014 人,比2006年增长5.50%。其中硕士研究生361952人,比2006年增长5.89%。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比例不断增加的同时,招生的重要性也得到研究学者的普遍认可。沈跃进(1992)认为研究生招生制度是研究生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宝英(2009)认为研究生招生工作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首要关口;董世平、徐国英(2010)认为研究生招生是研究生培养的入口,其生源质量之间影响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二、国际上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的研究
(一)美国
美国的高等教育成果举世瞩目,在研究生招生制度上也自成体系,为很多国家所效仿。沈跃进(1992)指出美国研究生招生工作由各高等学校自行进行,招生计划通常由研究院制定。招生类别从录取性质上分为正取生、备取生和试读生,按学习时间划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类;郑浩(2004)指出美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成绩只是入学资格获得的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决定性要素,录取要综合考虑个人成绩、研究兴趣、研究潜能和教授推荐信;常宝英(2009)指出美国现行的研究生招生管理权呈现分离状态,且对申请人本科阶段的学习成绩和表现非常重视。
(二)英制下的英国、新加坡、香港
英国大学以其高质量的本科教育闻名于世界,它认为没有高水平的本科教育做支撑就无法发展研究生教育,故在研究生招生时比较重视本科就读的学校与学习成绩。在英制教育影响下的新加坡、香港亦是如此:胡丽娜(2008)指出新加坡研究生招生由各大学的各个学院录取,分为研究型和修课型;汪基德(2008)指出研究生入学没有全港统一的考试,申请时提交本科学位、英语成绩和个人研究计划一篇便可,这体现了对学生独立研究能力、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视。
(三)德国
德国研究生教育在世界研究生教育发展史中有重要地位。但在德国,硕士研究生不属于研究生教育的范畴,研究生招生只指博士研究生。
(四)日本
日本经济的高速展与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紧密联系。李旭(2006)指出日本研究生招生考试由外语、专业知识和口试组成,外语主要考察对学术期刊的翻译能力;王威(2008)指出日本以本科教育为主,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扩大研究生招生范围,注重招生对象的多层次和多背景。
三、我国现阶段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的研究
(一)硕士研究生招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对招生制度问题的研究
吴佩林、魏勇(2004)认为现行的招生制度对招生工作人员缺乏有效的保护与监督机制;梁大战(2008)指出我国研究生招生的集权化管理使高校缺乏自主权。
2、对招生模式问题的研究
赵研(2006)把招生模式分为考试型和非考试型两种;杨晓晰(2009)总结了国家教委自1985年将招生计划管理体制改革后开始招收委托培养和定向培养研究生的意义。
3、对招生考试问题的研究
李旭(2006)在中日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比较研究中指出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形式过于单一;陈明灿(2006)指出有必要加大力度改革研究生的考试流程与人才选拔方式;张喜梅(2007)在中美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比较研究中指出我国对硕士研究生报名的年龄限制、单位证明等条件会导致不公平现象,自主出题的专业课成绩统一划线也没有可比性,导师在考试中的自主权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覃红霞(2008)指出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组织中统一与多样有矛盾,招考公平与扩大自主权有矛盾,教育公平与有效选拔人才有矛盾;岳爱武(2009)梳理了我国研究生教育从酝酿到现今考试制度的历史演变;卢洋(2010)指出现如今没有健全完善复试制度。
4、对考试科目问题的研究
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主要通过考试的形式,其初试一般是外语、政治、专业课。李旭(2006)指出研究生考试内容过于片面,忽略了考生的综合素质;赵研(2006)认为公共课中的外语和数学难度太大,分散了学生的复习时间;张永泽(2007)指出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太多且难以统一,有必要由“四”改成“三”;梁大战(2008)指出考试科目的内容不合理;覃红霞(2008)指出招生考试科目设置的公共性与专业性有矛盾。
(二)对单一学科或学校招生的研究
硕士研究生招生分学校与专业进行,在众多研究生招生的研究中也有部分是针对单一学科或学校招生制度进行的研究。赵令湖、吕海燕(1998)针对地学类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进行了思考;晋建华等(2004)针对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招生进行初探,提出要注意考察报考者入学前的临床能力;董世平、徐国英(2010)针对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的研究表明选拔优秀生源的重要性。
(三)前期研究的不足
1、研究内容不够全面
关于研究生招生制度从国外高等教育强国到我国都有比较丰富的研究,但内容上却不尽全面。对美国、德国、英国、日本、我国等研究生招生制度的研究基本限于招生考试,以下内容涉及较少,可进一步补充:
(1)招生模式
众多文献中,仅一篇文章论述了招生模式,并将招生模式分为委培型和定向培养型,但这样的分类并不完善。另一篇文章简略提到了招生模式,且分为考试型与非考试型,也不尽全面。我国研究生招生模式在外界看来比较混乱。例如,现如今存在的招生模式究竟有哪些类型,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委培、定向培养、专业硕士的招生有什么区别,公费研究生招生模式与奖学金制度的招生模式的区别等。
(2)对不同学科招生制度的单独研究
已有部分研究针对单一科学进行,但并没有体现不同学科招生的区别。由于不同学科对学生能力要求不同,统一的招生制度必然不利于学科发展。例如我国是否可以借鉴英制将研究生招生分为研究型和授课型的方式,是否可以借鉴香港对自然科学类与社会科学类招生的不同理念进行改革。
2、研究结果不够深刻
目前对研究生招生制度的研究结果仅体现在表层,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在批判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不合理的同时并没有深刻的研究结果以证实这个观念,仅是重复表达现如今招生制度不利于人才培养,却未能用实证结果证明制度不利于怎样的人才培养,为什么不利于此人才的培养。纵使对国内外招生考试制度研究颇多,也未能就其考试方式、考试科目做具体研究,基本千篇一律的泛泛之谈。
3、研究方法不够丰富
研究生招生制度的研究并没有运用丰富的研究方法,甚至较少进行实证研究。在论述招生制度不适合人才培养的时候,不妨以研究生培养标准做效标进行实证研究,以数据分析证实招生制度的不合理。
(1)效度测量——实证招生制度是否真的不利于人才培养
借用对考试效度测量的方式,以研究生读研期间的研究成果做效标,并与其考研成绩做相关分析,得出区分度和效度。若是效度高,则证明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具有有效的筛选力;反之,则不利于人才培养。
(2)量表法——考查招生制度不利于人才培养的方面
倘若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不利于人才培养,那么可以通过测量研究生的各种指标是否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来证实招生制度阻碍了研究生培养的哪一方面。例如运用创造力量表测量创新性,智力量表测量智商,态度量表测量对学术研究的态度,满意度量表来测量对读研生活的满意度等。
(3)问卷法——进一步考查招生制度对不同专业研究生的有效性
问卷法可以在短时间内收集大量数据,研究生招生制度因不同专业、不同模式可能有不同的鉴别力。可以通过问卷收集信息,并运用统计软件交叉分析,得出招生制度的优劣在研究生培养上是否存在专业性、模式性的差异。
除此之外还有文献资料整理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可以借鉴使用。
综上所述,从1992年到2010年,对国内国外的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的研究已有一定成果,但仍有相当大的空白可以深入研究。既然研究生招生是研究生教育的第一步,那么笔者在此抛砖引玉,期待随着研究生招生制度的深入研究促进教育改革,不仅使我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研究者,也可以吸引众多留学生来中国,使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的伟大目标。
参考文献:
[1]沈跃进.美国的研究生招生制度[J].中外高教研究,1992,(9).
[2]常宝英.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探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7).
[3]董世平,徐国英.硕士研究生招生中的优秀生源选拔[J].学术纵横,2010,(4).
[4]郑浩,常思亮.实施研究生创新教育需要什么样的招生模式[J].扬州大学学报,2004,(3).
[5]胡丽娜.新加坡研究生教育及其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08,(9).
[6]汪基德,杨改学,周凤瑾.香港研究生教育的特点与启示[J].香港电教,2008,(10).
[7]吴佩林,魏勇.现行硕士研究生招生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扬州大学学报,2004,(6).
[8]陈明灿.试论我国所示研究生招生制度[J].商业经济,2006,(9).
[9]李旭,张群,王红梅.中日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特点的比较研究[J].中国冶金教育,2006,(3).
[10]张永泽,岳志伟,余伯阳,于锋.浅议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科目“四改三”的必要性[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6).
[11]张喜梅,牟宏,李旭.现阶段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存在的问 题及解决对策[J].辽宁教育研究,2007,(7).
[12]梁大战.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中的问题与改革策略[J].高 教论坛,2008,(8).
4.应届硕士研究生自荐信 篇四
您好!我是武汉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专业的研究生,20xx年7月毕业。在xx上看到贵公司正招聘实习生,并一直期望有机会加盟贵公司。
一年前我毕业于许昌学院,本科期间我认真的学习了许多专业知识也注重培养自己的组织领导能力,曾多次获得奖学金和“优秀学生干部”的荣誉称号。
目前,我在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同时担任本科生助教。通过这一年的学习我熟练运用c++编程,利用matlab仿真模拟。并研究了《visualc++环境下图像中车牌的定位和字符分割处理的实现及算法优化》和《基于matlab的蚁群算法原理分析研究及其tsp运用》等课题。
我性格开朗,具备it人士所必需的适应高强度的工作压力的能力。现将我的简历一并附上,希望你能考虑我的应聘要求。
最后,不管您是否选择我都请您接受我最诚挚的谢意!
谨祝:
贵公司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
此致
敬礼!
自荐人:_____
5.推免硕士研究生教授推荐信 篇五
申请人姓名: 所在院(系)和专业:
申请学院和专业:
以下由推荐人填写
推荐人姓名(正楷): 所在单位: 职称:
您和申请人关系: □任课教师 其他(请说明)
您对申请人 □很熟悉 □比较熟悉 □有所了解 □偶尔接触
您作出上述评价的比较群体:
您作出上述评价的依据是什么?
您对申请人有否其他评价?
推荐人签名: 日期:
联系地址: 邮编:
电话: 电子邮箱:
注:此信填写好后须封入信封,并请推荐人在封口处签名。
6.硕士英文自荐信 篇六
I am a senior at the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Southeast University,expecting to graduate in July this year. I am writing to inquire about the possibility of being enrolled in your university as a graduate student as of September.
In the past three years,I have majored in Computer Science. Presently,I am doing my graduation project. Enclosed is the transcript of all the subjects which I have so far completed at my university.
I received an excellent score in the College English Test Band-Six(CET-6)sponsored by the Educational Commission of China and therefore my knowledge of English is adequate for me to continue my studies in the U.S.A.
Please send me information on admission to your university. As I have no relatives in the U.S.A.,I would also like to know about the procedures for applying for financial aid.
Thank you very much. I look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 soon.
Yours sincerely,
7.硕士研究生就业违约问题探析 篇七
一、硕士研究生违约的危害
首先, 对用人单位造成利益损害。
硕士研究生违约, 首当其冲受到损害的就是用人单位。用人单位是经过一系列的招聘程序才决定与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的, 这个过程有时甚至长达数月。签约后毕业生违约, 使得用人单位前期的招聘工作付之东流, 不但在时间、精力、经济上遭到严重的损失, 还有可能使得当年的招聘计划落空。
其次, 对高校造成声誉损害。
硕士研究生违约虽是个人行为, 但是给用人单位留下不好印象的往往是其所在高校。因为高校作为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和培养机构, 同时也是毕业生就业的直接管理机构, 毕业生违约, 用人单位会认为是该高校的教育和管理存在问题, 因此对该高校产生信任危机。这种信任危机对高校的形象和声誉产生的危害是长期的, 有可能致使用人单位将来对该高校减少甚至撤销招人计划。
再次, 对其他毕业生造成资源损失。
由于硕士研究生属于较高层次的人才, 考虑到用人成本等因素, 一个用人单位到一所高校招聘硕士研究生的岗位往往是很有限的, 不可能像招聘高职生那样“批量需求”, 所以硕士研究生在签订就业协议时对应的就业资源往往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一个毕业生签订了一份就业协议, 就意味着这个岗位的就业信息资源其他同学很难享用到了。如果一个硕士研究生在签订就业协议后一段时间违约, 这个就业资源不太可能被同校的其他毕业生所享用。而如果当初这个硕士研究生不签订就业协议的话, 那么这个就业资源很可能是属于其他同学的。所以, 违约行为对于同校的其他毕业生来说, 是一种就业资源的损失。
最后, 对违约本人造成经济损失和心理伤害。
用人单位与硕士研究生签订就业协议时, 一般都签订了违约须赔付违约金的条款。因此学生违约, 一般得赔付几千元的违约金, 在经济上受到了一定的损失。另外, 违约的学生在办理违约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受到用人单位、学校、其他同学的非议甚至指责, 在心理上也会受到一定的伤害。
既然硕士研究生违约行为对用人单位、高校、其他毕业生、违约者本人都造成一定的损失和不良的影响, 那为什么硕士研究生违约现象却无法遏止, 甚至在一些高校还出现了有增无减的趋势呢?因此, 我们不得不对硕士研究生违约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剖析。
二、硕士研究生违约的原因
硕士研究生违约既有主观的原因, 也有客观的原因。归纲起来, 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 社会原因
一是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如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的影响等, 使得硕士研究生在求职择业中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 注意眼前利益, 当遇到薪资水平比已签约单位高的新单位时, 迫不及待地要与已签约单位违约。
二是一些法规、政策、信用机制不健全, 对就业违约行为的约束制度还不完善。
三是就业管理管理体制的问题。如, 近年来很多企业在学生毕业前一年的十月份起甚至更早就进入校园开展招聘活动, 迫于近年就业形势严峻的现实, 教育主管部门对此是采取默认态度。企业录用通知时间往往在招聘活动后一、两周之内就得确定。而硕士研究生最期望的两大就业阵地———公务员、高校, 录用时间却明显要晚得多。以广西为例, 硕士研究生考广西公务员, 得到录用通知的时间一般在毕业当年的九月份甚至十月份, 得到大中专院校录用通知的时间一般也在毕业当年的八、九月份。企业与公务员、高校确定录用的时间相差长达几个月甚至一年。这样对于获得企业录用通知的硕士研究生来说, 存在着一个博弈:是应该抓住眼前已经确定的机会呢, 还是应该等待未知的、风险很大的、但自己很向往的结果?权衡的结果不是二选一, 而往往是抓住眼前的机会同时等待未来的结果, 如果等来了未来的结果, 就抛弃眼前的机会。这就导致了违约行为的发生。
第四, 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大, 也是造成违约的一个原因。近年来, 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每年剧增, 硕士研究生不再是就业市场的“稀缺品”和“抢手货”, 再加上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 就业市场受到影响, 毕业生的就业空间减少。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 很多硕士研究生择业初期首先考虑的获得就业“准入”资格, 不敢过多奢求就业质量、人职匹配度等其他因素, 所以, 当就业机会来临时, 先抓住机会, 规避风险。当一旦有更好的机会来临时, 又不甘心只能满足低层次需求的就业条件, 转而追求能满足更高层次需求的新单位。
(二) 学校原因
有的学校只贪图目前的方便, 不考虑长远利益, 对于硕士研究生的违约行为, 不加以应有的管理和教育, 使得学生并没有认识到违约行为造成的危害。学生违约虽是个人行为, 但是影响的却是学校的形象。如果学校不认真进行管理和教育, 长此以往, 学生的违约行为会成为风气, 那么, 用人单位对这所学校的管理和教育产生怀疑, 这将对该校的就业市场产生巨大的冲击。从长远来看, 这对学校的就业工作是十分不利。
有的学校迫于就业率指标任务, 引导、催促甚至规定学生必须在某个时间之前找到工作, 这使得有些硕士研究生签订就业协议十分仓促和草率, 造成违约现象的产生。相对于本科生来说, 硕士研究生考公务员、应聘到高校等事业单位的比例要大一些, 而这些单位的就业信息相对于企业招聘信息较滞后, 录用时间也往往在硕士研究生毕业当年的九、十月份才确定。迫于每年7月底要进上报就业率, 许多高校都催促毕业生要在7月底之前要签订就业单位, 这就使得许多毕业生在仓促与不情愿之中签订了就业协议。当他们有了更好的选择时, 自然很容易提出违约申请。
(三) 个人原因
硕士研究生违约在个人原因除了诚信意识淡薄、缺乏诚信责任意识外, 还有可能是其他的原因, 如, 有的硕士研究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 从报考研究生开始到毕业, 都没有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过分析和规划, 求职择业时茫然、盲目, 所以签了悔、悔了签;有的硕士研究生是因为没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认为当公务员才是就业的正道, 所以硕士研究生中从企业违约去当公务员的现象常见, 从公务员违约要去企业的现象鲜见;有的硕士研究生就业心理压力大, 不及早签约又担心找不到单位, 签了约又担心签的单位不是最好的, 患得患失。
(四) 单位原因
有的单位与学生确立就业意向, 却不签订就业协议书, 只是单方面给学生开具聘用函等, 这给学生“骑驴找马”提供了方便。有的学生故意不向学校公布自己已确定就业意向的情况, 学校无从知晓学生确立就业协议的事实, 对学生违约也就无法监管。
有的单位存在“挖墙脚”心理, 明知道某硕士研究生已与其他单位签约, 但是却偏要挖别人的“墙脚”。这种现象在一些同行业、同性质的单位中时有发生。
三、解决硕士研究生违约问题的对策
不管出于何种原因, 违约作为一种违背诚信原则的行为, 不能提倡。但是我们也不能一昧地将违约都归咎于硕士研究生的诚信问题, 应根据违约的各种原因, 采取相应的对策, 将违约行为限制到最小, 使硕士研究生就业进程更和谐。既然硕士研究生违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我们对此问题的解决对策也应是全方位的。因此, 可以从以下方面寻找对策。
(一) 法制与道德并重
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并没有切实可行的措施杜绝和减少毕业生违约行为。应制定和出台一些法规、政策, 进一步规范就业市场秩序, 在保障毕业生权益的同时, 使就业市场有序发展。另一方面, 进一步加强全社会诚信道德建设。
(二) 教育与管理共施
为有效地减少违约现象的发生, 高校可以在以下方面加强管理:
一是要求用人单位设定违约金。适当的违约金可以使学生在签约时较为慎重, 减少学生“书面有约 (约定) 、实际无约 (约束) , 草率签约、随便违约”的行为。
二是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凡学生有过违约行为的, 记入学生的诚信档案中。
三是加强协议书管理制度。如:规定学生与用人单位确定就业意向, 应使用统一模板的就业协议书, 实行就业协议书编号和登记制度, 每份协议书都进行编号管理, 每位毕业生一式三份;办理就业报到证以就业协议书为依据;毕业生违约要申请新的就业协议书, 学校要求学生必须提供原单位、新单位的意见;毕业生如果提出协议书丢失要求补领新协议, 必须登报声明, 学校进行公示 (注:为了防止某些毕业生违约却以丢失就业协议书为由申请补领新就业协议书) ;如毕业时未签订就业协议的, 必须向学校交还空白协议书。
在加强有关环节的管理同时, 学校更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特别是人生观的教育、诚信教育、责任心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 使硕士研究生理性择业、科学择业、诚信择业, 从根本上减少违约行为的发生。
(三) 心理辅导与就业指导同行
高校既要开展各种就业指导活动, 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与就业能力, 又要开展好心理辅导工作, 在鼓励学生平等竞争、积极竞争的同时, 引导学生学会缓解压力, 保持平常心, 使学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不迷失、不困惑, 理智从容地作出就业选择。
参考文献
[1].钱云光, 陈德利, 祖庆军.研究生违约现象的分析与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5 (1) .
[2].金钢.毕业研究生就业中违约问题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7 (12) .
8.工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探析及建议 篇八
关键词:学位制度;工学硕士;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建议
工科硕士研究生教育担负着培养高层次工程技术专门人才的任务,是我国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观念、体制、培养模式正处于改革与创新的关键时期。针对当前工科硕士研究生培养出现的问题,提出及时有效的建议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学位制度及培养模式
1工科学位
美国高校的工科教育基本都集中在工程学院进行,其学位包括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两大类,贯穿本科、硕士、博士三个阶段(如图1)。
我国工科学位制度大体上吸收了美国学位制度的基本特点,一直沿用由学士、硕士到博士这样一种递进式关系的总体思路。经过近30年的实践与改革,虽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仍然没有形成像美国那样完整的序列。只是于1997年单独设立工程硕士学位,还没有设立工程学士、博士学位与工学序列对应。
2工学硕士与工程硕士的培养模式区别
工学硕士与工程硕士的本质区别在于工学与工程的不同。科学家(包括工程科学家)的使命在于认识和研究已有的世界,工程师的使命则是改造现实世界和创造未来世界;科学家主要在实验室工作,工程师则在工程第一线从事创新。因此,我国工学硕士与工程硕士的培养模式必是迥然不同的(表1)。
二、当前我国工学硕士与工程硕士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工学硕士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工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急速扩大,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大量高层次人才,满足了人们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迫切需求,同时也减轻本专科扩招后所产生的就业压力,缓解了社会矛盾。但是,规模的扩大往往会导致培养质量的下降。笔者认为原因在于:
1学生因素
第一,自我感觉良好,目光短浅。部分同学认为自己是研究生,有优越感,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差距,这个他人包括其他外校和社会上的一些人,以至于学习、科研、工作停滞不前。
第二,心情浮躁、急功近利。目前学生读研动机趋于复杂,功利性过于严重,过分忽视本专业作用,把主要精力放在其他方面,造成研究动力不足。
第三,我行我素、敷衍了事。不少同学读研只是为了选个好导师,以至于方便将来推荐工作。对于自己的学习、科研工作都采取敷衍的态度,认为只要能毕业就行。
2导师因素
由于研究生招生数量激增,导师队伍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主要有:导师知识老化、兼职过多、政务缠身、非业务活动频繁等。许多教师忙于项目、发论文,忽视了对学生的培养。很多导师在外面谈好项目让研究生来做,然后自己再去谈其他的项目。因此大部分研究生在遇到问题时,最通常的解决途径是与其他学生交流,或者设法自己解决,长此以往,不免滋生不满情绪。
3学校因素
第一,硬件方面。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决定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高等教育必须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投资体制。尽管国家近年来增大了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但增加的投入远远跟不上发展的实际需要,办学条件改善落后于扩招速度,难以满足扩招对教学资源的要求。由于校舍紧张、实验设备短缺、教学经费不足、师资紧张、管理体制不适应等原因,许多学校不得不扩大班级规模,将小班课改为大班课,一个导师指导十几个研究生。这些应急措施和不正常现象都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第二,软件方面。工科研究生的教学和培养与其他学科有很大的不同,要求研究生具有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以及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锻炼,其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应在本科的基础上跃上更高的层次。而一些高校关于研究生的课程本身非常少,再加上导师经常忙于项目,因此课堂学习收效甚微。培养实践能力本质上是培养研究生面向社会的创新能力、设计能力、研究能力。目前我国研究生实践环节的能力培养大多还是局限于传统实验教学中的操作性能力、满足于动手操作和验证理论的模式。虽然较多的研究生已经参与了导师的项目,但大多是横向课题,常常重复别人的东西,且反反复复地做,很难有新的收获,有所创新。如果是纵向课题,学生的理论水平又不够。
(二)工程硕士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立,是联系教育界与工矿企业和科研院所等工程部门的桥梁,日益显示出在消除“产学研”相割裂方面的重要作用。尽管工程硕士在所有专业学位教育中发展最快、规模最大,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诸如培养质量不高等一系列问题。
1生源问题
工程硕士出现生源紧缺并不奇怪,尤其是高校林立的地方,这是由于:
第一,培养单位之间的恶性竞争使工程硕士的声誉受到一定损害。现在有很多单位都把扩大招生规模作为创收的一种有效途径,无形中展开了生源的争夺大战,甚至不惜降低录取标准,对工程硕士的声誉必然有一定的损伤。
第二,部分企业负责人存在人力资源使用上的短期行为。他们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却忽视了科学技术只有武装到人才能形成真正的生产力。甚至认为,人用完了可以再聘,无须对现有员工进行培训。
第三,招生考试与工作繁忙的矛盾。许多企业其实非常注重人力资源的可持续性,也希望派遣企业的骨干员工参加工程硕士培训,但这些骨干员工由于岗位重要,很难集中时间进行迎考复习,多是无法通过“GCT”考试。
2培养质量问题
第一,生源质量。培养单位没有固定的生源渠道,其招生受到企业需求的制约,学校没有什么过多的选择。
第二,培养模式。与学术型研究生相比,工程硕士来源于不同的企业,原来所学专业不同、有着不同的工程背景、不同的工程实践经验,因此,各人基础不同,对知识的需求也不同,统一的培养方案不可能完全满足每个人不同的需求。对于培养单位来说,其教育的重心是学术型研究生培养。工程硕士培养尽管占了越来越大的比重,但还不足影响到改变其学术性培养模式的地步。不少学校仍然沿用现有的在校工学硕士的教材,注重理论教学、“纸上谈兵”多,结合企业实际少。
第三,师资力量。工程硕士的授课教师是有特殊要求的,但多数工科院校长期以来采用理论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导致许多教师重理论、轻实践、专业面窄、知识单一、通用性差。尤其是许多青年教师科研课题少,缺乏工程实践背景经验,让他们面对来自不同厂矿企业、具有不同背景的“行家”,的确为其所难。
第四,管理制度。工程硕士培养是非全日制教育,这些“进校不离岗”的学员在工作与学习上存在一些矛盾,特别是企业管理与技术骨干,大多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工
作上,投入的时间受到很大的限制。同时,他们之中不少是异地生源,由于距离原因,和老师联系不便,相互沟通交流减少,这不利于对所学知识的消化与吸收。
第五,质量评价。由于工程硕士培养是有偿教育,且有些学员在单位担任领导职务,他们往往都掌握着较多的资源,这使得工程硕士质量评价更容易受到非学术因素的影响。因此,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些论文水平质量不高,但学校要考虑将来的生源和各种关系,导致论文评审、答辩不够严格,影响学位授予质量。
3学位及认可程度问题
社会对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认识上还存在很大差异。有些人认为工程硕士学位低于工学硕士学位。源于工程硕士的入学考试易于工学硕士,录取率大大高于工学硕士,教学、管理以及论文要求等均低于工学硕士,且工程硕士只颁发学位证书而没有毕业证书。使人们对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与工学硕士的同层次看法产生怀疑,造成有些企业单位对工程硕士学位另眼相看,甚至不予承认。
三、建议
(一)加强工学硕士研究生班级管理建设
相比本科生而言,研究生课程不多,没有专门的教室,学生住宿分散,同学问联系较少。加强研究生班级的建立不仅便于统一管理,更重要的是增进研究生彼此间的了解,对他们今后学习、工作以及人生规划都有重要帮助,从而可以适当消除学生的焦虑不安、患得患失等不良情绪。
(二)建立起适应专业化培养的新型师生关系
随着研究生规模的扩大,传统师徒关系的维持将变得越来越困难。在大部分学科专业中,必须建立起适应专业化培养的新型师生关系,就像早期的普通高等教育也转变为今天大规模的专业培养一样,这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必然过程。现在有很多人称导师是“老板”,研究生和导师到底应该以什么样的角色进入到教育教学中来?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三)建立研究生多类型培养模式
由于工程类学科具有很强的工程背景,如何体现“学术型”和“专业型”等多种培养模式或者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仍然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但结合我国工科研究生培养的基本状况,在研究生培养的具体环节上作一些调整则是完全可行的。例如,对于“专业型”研究生是否可以强化实践性、职业性教学环节的比重,而对于“学术型”研究生,则可以在加强理论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注重基础理论的研究。
(四)把握工程硕士培养的生源质量关
招生是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入口。首先,要扩大宣传。可深入到企事业单位中去,宣传设立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对促进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性,鼓励大家积极报考。其次,严把招生关。要严格报考条件,把那些符合报考条件的工程技术骨干招进来;要严格专业综合入学考试,强调覆盖面;要加强面试和录取工作,面试应结合具体的工程问题,着重考察其工程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把有培养潜力的优秀学员录取进来。
(五)规范培养过程
首先,在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课程教学,课程教学是工程硕士教育的重要环节。课程开设可根据学员单位的特点和具体情况灵活安排,但主要的课程教学环节一定要保证在校内进行。通过教学、实验、研讨、讲座等多种形式,给工程硕士学员补充知识、技术手段、检测手段等,特别是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其次、要有合适的教材,教材的选择既要注意与本科生教材的不同,又要照顾工程人员的实际应用。
(六)完善管理运行机制
9.硕士毕业生求职自荐信 篇九
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时间来阅读这封自荐信。
我是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应届毕业生。在此临近毕业之际,我希望能得到贵单位的赏识与栽培。为了发挥自己的才能,特向贵单位自荐。四年的大学学习,三年的硕士研究,使我掌握了深厚的专业知识,我热爱我的专业并为其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和精力。并阅读了课外很多相关书籍来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我具备了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熟练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理论与应用技术,以优秀的成绩通过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在英语方面,通过国家英语六级,通过TOEIC考试,达到职业英语水平四级。此外,我积极投身社团和学生会等学生组织为同学服务,表现出色,贡献突出。曾先后获得校级“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毕业生”等称号。“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真诚地希望贵公司能给我一个发展的平台,我会好好珍惜它,并全力以赴,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奋斗,为贵公司的发展贡献力量。
最后,再次感谢您阅读这份自荐信!
祝贵公司事业欣欣向荣,业绩蒸蒸日上,也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此致
敬礼
10.硕士生导师推荐信 篇十
推荐人姓名:XX
推荐人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XXX学院
推荐人与被推荐人关系:硕士研究生导师
被推荐人:XXX
推荐意见:
XXX同学于2011年保送XXXXX专业。该同学能吃苦,做事精益求精。学习认真、肯钻研,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该生参与多项课题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深入研究了耦合模理论,并将理论曲线与实验曲线进行对准,匹配度极好。这是对波分复用器隔离度方面重要的理论解释以及公式表示。是产业界目前为止,最全面、最合理的理论研究及解释。
经过硕士阶段的学习和锻炼,XXXX同学已经成长为专业工程师。在学习期间,在XXXX大学校办企业进行培养和实习。现我推荐XXXX到贵公司工作,希望他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服自己的弱点,为贵公司的发展尽其所能。
祝愿贵公司发展顺利!祝愿XXX同学前程似锦,同时得到贵公司的认可和赏识。
谢谢!
推荐人:XXX
11.硕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自荐信 篇十一
关键词:专业硕士;培养模式;考辩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1)11—0329—02
专业硕士是与学术型硕士相对,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硕士研究生,所获学位是具有职业背景的学位,以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为目标。自1991年中国正式开始实行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制度以来,到目前为止,中国已有专业硕士学位十九种之多。但是,由于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设置时间较短,在开设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难以达成人们所期望的培养目标。究其原因,关键在于目前中国还尚未真正建立起具有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自身特色的培养模式,如何科学、合理地建构起具特色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成为目前所希冀解决的问题。
在中国,从正式建立研究生教育制度至今还只是近几十年的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研究生教育获得空前的发展,对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关注国内研究生教育及培养模式的著作及观点
培养模式的研究是以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为基础,在侧重于学术性、应用性、复合性教育思想观念方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李煌果和王秀卿认为,对工程硕士、临床医学硕士、经济管理硕士及文科型应用硕士的培养,要以结合科研或生产实际需要的教育观念主导,在学习期间注重结合实际应用,改变过去单一“学术性”为“科研—应用型”或应用型,使之毕业后不仅能从事科学研究,而且能适应生产第一线的需要[1]。刘晖和侯春山又认为在研究生的培养中,可聘请跨学科、 跨系的有关教师参加;要提倡和鼓励研究生跨学科、跨系选修课程,拓宽知识面,开拓新领域 [2]。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高等学校与社会的学术交流和广泛联系,开阔研究生的科学视野,活跃学术思想。
在具体探讨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方面,李盛兵对中国的研究生教育模式的演变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1)旧中国研究生教育模式,是一种学徒式,即以研究为主的、导师带徒弟的高层次教育形式;之后形成了专业式研究生教育模式,即教学—科研型模式,实现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3]。(2)新中国成立以后,从学习苏联模式到文革后又形成专业式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开放之后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对应用型高层人才的需求,形成了协作式研究生培养模式,即“教学—科研—生产”模式,指大学与企业合作培养研究生,培养出企业生产所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或开发型人才。
二、关注国外研究生教育及培养模式的著作及观点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为提高中国研究生教育的理论研究,一方面,学术界翻譯了一批有思想深度的国外学者的著作,如王承绪等人翻译的12本世界高等教育名著丛书,其中包括《研究生教育的科学研究基础》、《探究的场所—现代大学的科研和研究生教育》等,从不同的视角探讨各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概况、特色、变革等,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研究生教育的本质与内涵及培养方式的变化。另一方面,国内也有人开始介绍国外研究生教育和培养模式的发展变化,如符娟明和迟恩莲合编的《国外研究生教育研究》,以具有代表性的前苏联、美国、日本、德国四个国家作为研究对象,阐明了这些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前研究生教育的历史发展、研究生教育的模式、主要的方针政策和改革措施、历史经验与教训等内容。总之,这些著作为本论文研究国外专业研究生教育的产生、发展及培养模式的形成、嬗变、现状、特色等提供丰富详实的参考资料。
三、从某一具体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出发并研究其培养模式
从专业学位设置历史演变视角出发,吴镇柔等人考察了工商管理硕士(MBA)、建筑学专业学位、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共六个专业学位设置政策的历史演变,文中所引用的资料大多来自相关政策文本 [4]。较为详实地概述了专业学位设置政策的演变过程,但对中国的相关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分析较少涉及。此外,在具体讨论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方面,秦荣和张文修认为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必须要“建立起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调节机制,增强了培养单位的自律意识、质量意识和竞争意识等。”[5]关于教育硕士的培养,汪昌海认为,“应该从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招收对象、学习年限、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毕业论文、培养形式七个方面进行探讨。”[6]
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上述可知,无论是从整体上对中国研究生教育及其培养模式的研究,还是从某一具体专业学位出发对其培养模式的研究,不难发现目前的研究还远没到位,大多留于宏观性解释说明的水平上。(1)对专业硕士培养模式中的诸多问题还缺乏深入细致研究,大部分研究对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很少论述;(2)对培养模式的研究仅仅作了局部、静态的描述,而没有客观科学的对培养模式中的各要素作出整体、动态分析;(3)对培养模式中各要素怎样相互影响没有深入探讨,更没有把培养模式的研究与现实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
五、建议
具体来说,目前虽然中国对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逐步开始重视,但是,在研究内容、力度、策略、方法等方面,尤其在如何结合知识经济时代中国具体的国情特征,展开针对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以下几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1)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国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从以上文献可以看出,关于专门论述 “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方面的文章,比较少,而大部分文章集中在宏观层面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上,而国外已经对各层次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作了比较系统深入分析,值得我们学习借鉴。(2)大多数研究仍基于经验性的研究,运用理论视角来分析培养模式的问题与规律的成果很少,而将培养模式研究置于社会和大学变革的背景与范围下来深入讨论的成果更少。(3)在研究策略上,集中于培养模式各要素关系的静态分析,而没有以社会问题为中心对培养模式中的各要素作出整体、动态分析。(4)在研究方法上,没有把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普遍规律与典型个案相互结合。宏大叙事性研究较多,方法单一。
20世纪60年代,人类社会发展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大学、产业界、政府的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复杂。它们都以知识为基础,各自从自己的需求出发对高校研究生培养规格、质量提出了新的求。从而也直接影响了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内在各因素的变革。因此,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应以政府、社会、学校、学生四个维度为分析视角,对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内在各因素作出整体、动态的剖析,以此建构符合中国教育、经济、政治发展需要的专业硕士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李煌果,王秀卿.研究生教育概论[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1:46-48.
[2]刘晖,侯春山.中国研究生教育和学位制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46-66.
[3]李盛兵.研究生教育模式擅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136-178.
[4]吴镇柔.中华人民共和国研究生教育和学位制度史[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56.
[5]秦荣,张文修.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学位制度与研究生教育,2004,(3):32.
12.高校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调查分析 篇十二
问题提出
当前, 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仍存在培养目标单一、培养质量不高、课程设置陈旧、培养模式雷同等问题。由于观念、培养成本、办学条件限制等原因, 高校对“研究型硕士”、“应用型硕士”两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边界并不清晰, 导致在培养目标、质量观、课程、培养模式上混同, 影响了两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硕士研究生的二元培养, 既有培养环节上的共性, 也有培养方式上的特殊性, 高校在探索二元培养模式时, 必须兼顾共性和特性。因此, 高校在具体操作过程中, 应根据自身的特点, 对二元模式的科学性、完备性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对我国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现状进行研究, 详细了解当前硕士研究生的读研目的、读研现状、导师现状, 以及对二元培养模式的认识, 既有利于保障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又对二元培养模式建设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调查概述
本研究在文献查阅基础上形成问卷初稿, 运用访谈法采访10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0名在读硕士研究生, 对调查问卷进行修订形成最终问卷。本次问卷调查历时9个月, 回收国内39所大学307名硕士研究生的有效问卷。被调查对象性别比例基本保持平衡, 由此可发现越来越多的女性参与到高学历教育中;学科领域分布较均匀, 经济管理、理科、工科、人文社科都有相应的样本量;被调查对象中一半以上有实习经历, 从侧面反映了研究生对提升实践能力的重视。从对导师情况的调查看, 目前各高校对研究生导师的配备力量很强大, 大部分是教授担任导师, 大部分导师具有博士学位, 30—50岁年龄层的中青年导师占大部分比例, 说明总体上导师年富力强, 对研究生的培养具有强大的支撑作用。
调查结果分析
1. 硕士研究生读研目的与意向
大部分被调查对象表示, 读研是为了获得更高的学位, 仅仅从就业角度出发读研的学生只有约20%, 从知识扩充角度读研的学生不足20%, 全部达到读研目的的调查对象不到5%。大部分调查对象表示, 只是部分达到了读研目的, 说明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还是留有遗憾。从工作意向看, 希望进入科研院校或继续深造的不到一半, 超过一半的学生计划直接进企事业单位就业, 并没有搞科研或进一步读博士的打算。具体调查情况如下表所示:
2. 硕士研究生读研现状
(1) 对研究生学习现状的评价。本次调查关于研究生学习现状评价一共设置“授课教师的总体学术水平、授课教师的总体实践水平、学校提供的学习平台和机会、教学方式、课程设置”五个问项。从对这五个问项的赋分均值看, 对授课教师的学术和实践水平的满意度较高, 但是对目前学习提供的学习平台和机会的满意度一般, 而对研究生阶段的教学方式和课程设置满意度较低。说明对很多研究生而言, 目前高校所提供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并不能满足他们的期望, 需要根据社会的客观需求进行相应的改革。
(2) 对读硕士学位总体时间安排的看法。一是硕士研究生对攻读硕士学位理想时间的看法。超过70%的调查对象选择了2—3年的学位修读时间, 其中接近40%的学生选择了2年。目前, 高校对研究型硕士研究生一般采用的是2.5年的学习时间, 与学生的需求和期望较匹配。实践中, 研究生一般的课堂教学任务都是在第一学年全部完成, 第二年基本上是围绕毕业论文展开研究能力的培养, 因此时间利用效率高的学生而言, 如果能够采用弹性学制允许他们缩短到2年, 可能会促进部分强调应用型、实践性的研究生的学习和就业。二是硕士研究生对是否需要弹性学制的看法。超过60%的学生对弹性学制持肯定态度, 均值为3.58, 说明如果高校能够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制管理模式, 与学生的需求会更加匹配, 也有利于研究生更好地安排学习、就业和工作。三是硕士研究生对实践时间安排的看法。超过80%的学生将会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花1—2个学期用于实践, 这一调查数据说明绝大部分学生十分重视通过社会实践来提升自己的动手和应用能力, 也说明绝大部分学生较倾向于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直接参加社会工作。
(3) 硕士研究生科学研究情况。为了摸清研究生的科学研究情况, 对研究生的论文发表情况进行了调查。有一半的调查对象还未发表论文, 主要是因为有很多研究生还处于研究一般阶段, 科研成果还未到形成阶段, 发表两篇以上论文的学生数量也极少, 而且近60%的学生发表论文是因为获得学位的需要, 超过一半的学生是在二级及以下刊物发表论文, 论文质量并不高。由此可见, 大部分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并不突出, 尤其是主动进行科学研究的意愿并不强烈。
(4) 硕士研究生对毕业论文的认识情况。一是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评价。约54%的学生认为, 毕业论文较重要;约46%的学生认为, 毕业论文的重要性不大。计算得到赋分均值为3.45。总体而言, 硕士研究生认为毕业论文较为重要, 但是重要程度不高。二是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式。绝大部分毕业论文都是通过学生与导师商议的方式确定选题的, 完全由学生自己确定和完全由导师命题的比例都较少, 说明导师与学生之间都能够相互尊重, 能够根据学生的研究兴趣和能力, 并结合导师的研究方向来确定选题。关于毕业论文的选题来源, 超过三分之一学生的题目来自导师的课题, 约20%的论文题目与企业合作。值得注意的是, 有超过10%的毕业论文题目来自课题申报, 说明尽管有较多的学生较重视企业实践, 但是也有不少学生关注自己研究水平的提升, 希望通过课题申报等方式, 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三是对毕业论文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自己在毕业论文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 约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自己投入的精力一般, 约10%的学生表示投入的时间较少或很少。计算得到的赋分均值为3.53。总体而言, 毕业论文是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占据了较多的时间, 学生对此也较重视。
3.导师现状
(1) 对导师的评价方面。在研究生培养中, 导师是最重要的支撑力量和监督者。从调查结果看, “导师的价值、导师对自己的学习指导、导师对自己投入的精力”三个维度的赋分均值均高于3分, 说明总体上较满意。其中, 对导师的价值的认同度最高, 说明导师确是在研究生培养中起到了指引作用, 这一培养模式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2) 期望得到导师的指导方面。首先, 学生对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意愿最为强烈;其次, “实践和应用能力”这两项占70%以上, 而“专业理论知识”、“人际交往”这两方面的期望较低, 说明学生十分希望通过导师的指导能够让自己更好地胜任社会工作。
(3) 对企业导师的需求方面。在对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 越来越多的高校选择同时指派企业导师的方式。从调查结果看, 约三分之二的学生对企业导师的需求程度较高, 赋分均值为3.63, 说明很有必要实施企业导师制度。
4.对二元培养模式的认识
(1) 硕士研究生对二元培养模式必要性的评价方面。超过60%的学生认为, 有必要对现有的硕士研究生设置不同的培养模式, 赋分均值为3.62, 说明很有必要推行二元培养模式。
(2) 硕士研究生对二元培养模式的倾向方面。接近一半的学生认为, 应做到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并重;约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 更应突出实践应用, 选择纯学术型和纯应用型的学生都很少。说明硕士研究生培养还是与本科生培养有明显的区别。硕士研究生首先应强化理论学习, 然后在此基础上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此外, 分别调查了硕士研究生对学术型和应用型两种培养模式的兴趣。从赋分均值看, 应用型培养模式为3.77, 明显高于学术型培养模式 (3.07) , 说明学生对学术研究的兴趣处于一般水平, 而对提升实践应用能力的关注度更高。
(3) 硕士研究生希望参与研究课题类型方面。接近一半的被学生希望能够参与导师的企业课题研究, 约三分之一的学生希望能够参与导师学术研究或学术论文研究, 还有部分学生希望能够参与导师教学研究型课题研究。总体而言, 从参与课题的意愿看, 学术型和应用型两类的需求量都较大, 应用型的参与意愿更为强烈一些。
结论
1.读研的目的与意向
学生们的读研目的较明确, 大部分学生并未带着明显的功利色彩, 而是希望通过学习能够获得较高学历, 提升自己的知识层次, 从而促进就业。对毕业后的出路, 大部分学生选择进入企事业单位就业, 也有不少学生表示会继续深造或进入科研机构工作, 说明学术型和应用型两种模式都有较大的市场。从调查结果看, 学生们对自己读研目的达成度的评价一般。
2.读研的现状
学生们对目前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满意度不高, 总体上较重视实习, 会花费较多的时间用来社会实践;非常重视毕业论文写作, 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较多的学生会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但是总体上论文质量不高, 大部分学生是因为获取学位论文的要求才不得已发表论文。学生们希望学校能够提供更有弹性的学制, 并希望缩短学习时间。
3. 导师现状
目前, 对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导师配备力量较强, 学生对导师的评价明显高于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评价, 对导师的价值认同度较高, 但是认为导师对学生指导投入的精力一般, 大部分学生表现出对企业导师强烈的需求。
4. 对二元培养模式的评价
从学生的兴趣角度看, 对应用型培养模式的兴趣高于研究型培养模式, 但是并未出现一边倒的局面。大部分学生认为, 对不同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培养模式, 对二元培养模式表示出明显的肯定。根据调查结果发现, 培养硕士研究生应两种模式同时推行, 将传统的以学术型培养为主导的模式, 转变为以应用型培养模式为主、以学术型培养模式为辅, 在兼顾学生科研能力的基础上, 重点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甄良, 康君, 英爽.建构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3 (1) :14-18.
[2]黄正夫, 易连云.协同创新视野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转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4 (4) :7-10.
13.硕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自荐信 篇十三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
甲方(培养单位):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
乙方(工作单位):
丙方(研 究 生):
根据国家关于高等学校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规定及国务院学位办有关专业学位招生培养的规定,经三方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丙方为乙方工作人员,甲方为乙方定向培养丙方攻读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二、丙方在学习期间,其人事档案、户口、工资医疗、党团组织关系等保留在乙方,毕业后仍在乙方工作。丙方学习方式可自选:周末走读或集中授课。
三、丙方不享受甲方的奖学金、各类补贴等相关待遇。
四、培养经费为3万元,由方支付,分两年交清,每年15000元。学制为叁年。甲方收到学费后方可同意丙方报到、注册。
五、甲方根据学校有关培养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规定,对丙方进行培养和管理。丙方按甲方专业培养计划的规定,修完学业,成绩合格,完成毕业论文并通过答辩,准予毕业并发给毕业证书;符合国家学位条例规定的,授予硕士学位,发给硕士学位证书。丙方未按规定完成学业者,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六、丙方毕业后,甲方不负责就业安排,丙方继续在乙方工作。甲方原则上应将丙方的学籍档案、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等直接转交乙方,乙方应予接收。
七、本合同一式三份,甲乙丙三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效力。本合同经甲乙丙三方签字、盖章后自甲方向丙方发出录取通知书之日起生效,自甲方根据本合同的有关规定将丙方的档案材料转至乙方之日终止。
甲方: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乙方:丙方: 单位公章:单位公章:签字: 常务副院长签字:(负责人)签字:
14.医学硕士研究生创新培养策略研究 篇十四
一、转变教育观念, 探索新的医学教育模式
多年来, 应试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占据了主流并且延续到了研究生教育, 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 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模仿, 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使医学生们缺乏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 缺乏独立的个性和独特的见解。由于课程设置形式上与大学本科教学的模式接近, 仍没有摆脱填鸭式教学方式, 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和讨论, 无法激发学生发现、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 不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虽然绝大多数教育工作者早已认识到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 并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但到目前仍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多数学者认为, 医学研究生教育急需转变观念, 要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为重点。在制定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时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采取提问式、讨论式、参与式、启发式、引导式、案例式授课等, 引入PBL和基于网络的学习教育模式;改革现有课程体系和内容, 建立创新课程体系, 强化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基因工程等课程的建设, 建立起以核心课程为主, 公共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为辅的课程体系, 为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和创新研究打下坚实基础;加强课程配套教材建设, 跟踪学科前沿, 及时调整选修课, 注重知识的更新,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和特长选择课程, 增强其综合和探索知识的能力, 着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改变研究生的考核评价模式, 建立创新能力培养、评价和考核体系, 制定和加强创新能力的考核, 采用考试、综述、临床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方式, 把创新能力的考核措施和方法纳入到研究生考核评价体系中。
二、改善教育环境, 增强交流与合作
构建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 尤其是软件和硬件建设, 是培养和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 研究生在较高层次的科研活动中可以更好地活跃创新思维, 提高创新能力。学校应为研究生创造能够进行创新研究的良好的科研体制和环境, 其中, 信息查阅是使学生在创新能力方面得到有效训练与堵养的重要平台。网络和多媒体技术, 尤其是科研文献数据库, 是研究生从过去的知识获取型向现代的能力发展型过渡的重要手段。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条件及仪器设备支持, 可保障研究生所做的创新性科研的数据更加精确、可靠, 理论分析更加缜密、科学。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尤其是国际交流与合作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不可忽视的途径, 对研究生的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高水平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一方面可以开阔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和思路, 了解最新学术动态和成果, 追踪学科前沿, 掌握本领域的研究方向, 有效地激发灵感和求知、创新欲望, 为创新型研究工作奠定思想基础。另一方面, 高水平的学术合作与合作, 可以迅速提高研究生的专业水平和科研工作能力, 通过自由、宽松、高水平的学术氛围的培育, 有效地克服机械的、按部就班的科研模式和思维习惯, 在创新性科研活动中不断孕育创新性思维, 从而逐渐提高创新能力。
三、强化导师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导师作用
调查发现, 导师自身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强会明显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生导师的质量决定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导师的学术水平、学术道德、治学风格对研究生的培养和成才起着关键作用。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导师自己要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才能有助于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下开发出创新潜能。由于导师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至关重要, 因此, 从研究生入学开始导师就应该担负起创新培养的责任, 包括学位课程的选择、学习和辅导;研究课题的选定和开题报告书写;学位研究课题的实施和指导;论文的书写和答辩等。上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都对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产生明显影响, 所以, 必须要求导师具有高水平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导师应时刻掌握本学科和专业的最新动态, 能够站在学科的前沿, 预见学科的发展方向。在实践活动中具有创造性的工作经验, 并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和经验向学生言传身教。导师对研究生不仅严格要求, 还要鼓励他们勇于创新, 大胆探索, 善于挑战和攻克学术和科研难题。教师还要转变角色, 不仅要传授知识、技术和经验, 更重要的是组织、协调和督促研究生的创新活动, 使研究生对新理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造冲动, 从而练就出较强的创新思维模式。导师的集体指导作用对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同样重要。导师指导小组制通过不同治学风格、知识结构和研究方向的导师的集体培养, 可以使研究生博采众长、全面提高, 避免单一导师某些方面的缺陷对研究生产生的不良影响, 有助于研究生具备完整知识结构和提高综合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导师队伍的管理和建设, 促进导师履行其责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四、加强自我管理, 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和科研实践中
外因是条件, 内因是关键。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除了各种外部条件和环境外, 研究生本人起着决定性作用。如果研究生的学习动机不纯, 创新意识和意志薄弱, 那么, 即使外部条件再好, 也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取得创新性成果的人才。因此, 研究生需要加强自身修养, 以便于全身心地投入到理论知识学习和科研实践中去, 从而有效地提高创新能力。研究生自我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从学习和科研实践的点滴做起。首先, 研究生要端正学习动机。一个仅仅为了能顺利毕业和找到好工作而学习的人, 就会局限于考试及格、论文发表、答辩过关, 无心于钻研和探索, 学习和科研效果可想而知, 创新能力更无从谈起了, 因此, 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责任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其次, 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人们产生创造新生事物或观念的动机以及对创新的态度, 并在创新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 包括创造动机、创造兴趣、创造情感和创造意志。创新意识是引起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和条件, 是成长为创新性人才的起点和基础。研究生应该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 打破传统教育观念和模式的束缚, 树立科学的怀疑和批评精神, 养成对新问题、新事物、新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只有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质疑态度, 才能转化为提出新观点和运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和创造新事物的动力, 进而升华为创新性思维。创新理想的实现, 除了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强烈的创新意识外, 还要有顽强的创新意志。创新意志是指为了达到创新性目的而克服重重困难的心理过程与行动, 是一种具有目的性、顽强性和自制性的精神状态。创新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艰难和险阻, 只有通过坚定不移、坚持不懈、百折不回、不达到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意志的磨练, 具有无畏挫折的韧性、持之以恒的耐性和必胜的信念, 才能促进自身积极心理因素的形成和发展, 才能勇敢、正确的面对创新过程中的困难和失败, 从而确保创新理想的实现。研究生创新团队的构建既为研究生提供科研机会, 营造创新学术氛围, 又可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团队协作精神。在团队中, 研究生能相互承担责任并自觉进行创新性活动, 能彼此交流科研经验、创新意识, 团队创新成果远大于个体成果。
五、重视科研工作, 提高论文质量
科研工作涉及科研条件、科研课题、科研实践和论文环节等多个方面。改善科研条件是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选定高质量的课题是保证科研效果和对创新能力的检验, 严谨的科研实践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过程, 论文质量和水平是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综合体现。首先, 先进的仪器设备、充足的科研经费、齐全的图书资料、通畅的信息渠道是保障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提高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 否则就难以得到前沿的科研课题和基本的科研训练, 科研创新能力自然也得不到培养和提高。其次, 选题是高水平论文的基础, 选题阶段也是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效果的一个有效检验。选题和开题工作决定了研究课题是否具有创新性, 也是科研水平和论文质量的保障, 对研究生培养效果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为此, 研究生应广泛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 全面深入的了解所研究课题领域, 找出问题关键, 选好突破口, 在导师指导下写好开题报告。导师指导组及平时专家应把好选题和开题关, 严格审查和评估开题报告的创新水平和创新意识, 并指出其问题和不足, 评审合格后才可进行开题工作, 以确保科研课题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第三, 科研实践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和掌握正确科学实验方法的关键环节。只有经过较长时间的科学研究的创新训练, 才能强化创新思维和形成创新意识。同时, 通过科研实践可以不断的发现新问题并探索和设计新的实验方法, 甚至形成新的见解和理论, 在课题研究中掌握学习、研究和创新技巧。导师以及科研团队在科学研究中应发挥指导、督促和协调作用, 以使研究生切实提高科研水平, 培养研究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战能力。最后, 论文水平能够客观反映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效果, 是创新能力的综合体现。学位论文涉及从选题、文献查阅、设计方案、开题报告、研究实施、数据获取及处理到论文撰写和答辩一系列环节, 是一套系统工程, 其创新水平受创新培养过程中每个方面的影响, 包括教育体制和环境、科研环境、导师因素、研究生自身因素等。在创新性研究取得研究结论的基础上, 撰写并发表高水平的论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师的指导, 论文的严格审核与论文答辩是促使研究生提交高质量论文的重要工作。另外, 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的高质量论文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也可以起到研究生创新意识的激励作用。
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 培养研究生积累扎实的理论知识是提高创新思维的基础, 培养研究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是提高创新思维的工具;参加学术交流是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导师是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推力;培养研究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追求真理、锲而不舍的献身科学精神是实现创新成果的坚实基础。在这个过程中, 应树立融素质教育与专业培养为一体, 融知识传播与能力培养为一体, 融教育与科学研究为一体的思想观念,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 激发起他们的创新意识, 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不断培养出高层次创新型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秦琴.创新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 (8) :119-121.
[2]佘菲菲, 陈燕凌.素质教育与21世纪医学人才培养[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 2 (1) :62-64.
[3]岑洪.关于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6, 23 (9) :304-305.
【硕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自荐信】推荐阅读:
硕士研究生自我介绍08-23
硕士研究生个人鉴定10-17
关于具有硕士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几09-12
硕士研究生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学位联考专业基础课试题10-07
关于法律硕士研究生07-02
硕士研究生自我鉴定07-08
硕士研究生毕业典礼致辞09-08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总结11-06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