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研究

2024-07-26

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研究(精选14篇)

1.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研究 篇一

关键词:民办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

一、民办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的意义

民办高校加强财务预算绩效管理,是完善高校绩效管理制度和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部门精细化管理水平、强化部门责任意识、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金使用效率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2015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也明确提出“预算绩效”管理要求。

1. 民办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是学校内部控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完善民办高校制度建设,保障学校资金、财产等安全运行,保障高校持续健康发展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2. 民办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建设能够使预算体系内相关人员树立成本意识、团队意识,增强效益观念,强化落实责任,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3. 建设与民办高校治理结构相适应的财务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有利于增强决策透明度,促进授权审批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风险控制等制度的有效落实,保证民办高校财务运行健康稳定。

4. 加强财务预算绩效管理,是民办高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促进各责任中心的负责人从“重支出”往“重绩效”方向转变,是当前竞争环境下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民办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的现状

1. 领导层财务预算绩效管理意识不强,考核指标笼统模糊。

大多数民办高校领导者习惯于“财权一支笔”的集权式审批思维,对财务预算编制、监管、考核缺乏重视,预算管理从编制、执行到监督均交给财务部门来完成。而民办高校由于机构精简,财务部门精力有限,往往导致财务预算绩效考核流于形式,即便落实了有关规定,也不能做到预算指标科学、公正。加之财务预算绩效指标粗放,没有细化量化指标,也造成了绩效评价效果打折扣。

2. 财务预算绩效考核指标单一,缺乏关键指标考核。

个别推行预算绩效考核管理的学校,只是建立了单一的预决算是否超标的考核制度,没有兼顾非财务指标考核;或者是关键考核指标考核不突出,没有针对各个职能部门具体特点设置考核指标和权重指标,无法全面考核预算执行情况。

3. 财务预算与绩效管理脱节。

一些民办高校也能够重视财务预算编制,但是预算编制最终由财务部门下达,权威性不高,一经下达便被各院(部)置之不理,也缺乏合理的配套执行措施、监督管理措施,更没有绩效考核措施。没有绩效考核的财务预算使预算编制没有真正对学校的财务目标和成本控制起到应有的作用。

4. 财务预算松弛,预算严肃性不足。

大多民办高校采取增量预算的方法,加之财务预算监管部门的信息不对称,没有精力对相关预算项目进行详尽调查,造成责任单位预算松弛,预算成本逐年攀升。甚至有些责任单位谋求部门利益,在财年末期通过人情关系,随意调整预算,突击花钱。这些刚性不足的预算管理不仅影响了校风建设,而且还推动预算规模不断增大,造成资源浪费。

5. 缺乏财务预算绩效考核评价制度。

由于预算考核机制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很多部门的通力协作,也由于领导重视不够,预算水平较低,因此很多民办高校没有建立财务预算绩效考核机制,缺乏激励和约束措施,无法给财务预算提供制度保障和管理支撑。

三、民办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建设

1. 建立多层次的预算组织管理体系,推行绩效目标管理机制。

确立校预算管理委员会为评价主体,建立由董事长领导下的由校财务总监、校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各院(部)及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拟定年度预算目标及绩效考核等政策。

建立由财务总监直接负责的预算管理小组,负责日常管理工作。成员由财务、人力资源、审计、监察部门组成,具体负责宣传董事会授权的校财务预算政策方针、预算编订程序、绩效管理措施;遵循收支平衡、讲求绩效的基本原则,针对不同的部门采取零基预算、增量预算、项目预算的综合预算方法,编制清晰具体、可量化、便于考核的绩效指标。

作为评价客体的各院(部)及职能部门,其第一负责人对本单位预算承担首要责任。依据统筹兼顾、勤俭节约、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本部门预算草案;监督本部门预算的执行情况,并根据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及时反馈、调整。及时准确地向校预算管理小组提供编制预算的基础数据。

2. 健全财务预算执行的跟踪监控机制。

跟踪监控机制是顺利实施财务预算方案的重要保障,否则预算方案就成了一纸空文,更谈不上及时优化和改进。因此,各院(部)、职能部门加强自我监控,依据预算目标和项目进度定期进行预算执行情况工作总结,并反馈给财务预算管理小组。财务相关责任人同时要深入各责任单位落实进度,追踪问效,避免财务部门只关心如何拨钱、不关心钱花于何处的尴尬现象。

各院(部)、职能部门要建立健全预算支出责任制度,提高预算支出执行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必须通过编制部门预算执行台账以及预算执行责任书等措施,加强本部门日常监管。财务预算管理小组要加强过程执行管理,健全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把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作为加快预算执行进度的落脚点,确保财务资金安全规范运行。

在硬件建设上,以财务部门为中心构建财务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网络,促进各预算单位与财务部门、审计部门之间信息沟通顺畅、相互关系协调,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

3. 完善财务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机制。

预算执行结束后,各部门(预算执行单位)要及时组织本部门及所属单位对财务资金的预算、结果进行绩效自评,对本部门和所属单位自评工作和自评报告进行严格审核,并在规定时间内将绩效自评报告上报校财务预算管理小组。校预算管理小组根据评价规则指导、监督并检查各部门的绩效评价工作,或根据年度工作重点对部门自评项目进行一定数量的自评抽查,自评与考评相结合,以加强评价管理,提高部门自评质量。校财务管理委员会每年要选取一定数量的重大项目,实施重点评价。校财务预算管理小组要积极探索引入第三方参与绩效管理工作,设立准入标准,规范准入程序,采用“花钱买服务”的方式,组织、指导中介评价机构参与绩效评价,建立第三方评价的质量控制机制,尤其是实验室立项、基建立项、大宗设备购置、图书资料采购等大宗项目,应实行有监察、财务和专家参与的集中招标制度和预算审计制度,让评价结果更客观公正。

4. 建立财务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反馈机制。

绩效评价有利于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改进教学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经营业绩,增强学校的市场竞争力。因此,校财务预算管理小组要善于利用预、决算数据,对考评客体的实际绩效进行科学评价,客观公正地评价责任单位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提高预算绩效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将绩效评价结果分出层次,例如可将标准划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几个水平。对于绩效考核层级低的,校预算管理小组要及时反馈信息给评价客体,提出质询,交流沟通,达成共识,以便尽快改进业绩。当然,评价客体如有意见也可以通过申诉等方式,提出理由和事实。校财务预算管理小组要将绩效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评价客体,要求其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完善本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认真落实收入支出责任制。并把绩效评价的结果作为安排以后年度预算重要参考依据,优先考虑和重点支持绩效评价结果优良的部门,相应减少绩效评价结果差的部门的项目和资金安排,直至取消无绩效的项目。

5. 建立预算绩效考核结果公开机制。

各院(部)及职能部门要定期向校预算管理小组提交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总结,说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情况、支出绩效状况、存在问题、纠正措施和下一步工作重点。校预算管理委员会每年要向董事会报告预算绩效管理综合情况和重点项目绩效评价结果,为董事会决策提供参考。按照学校财务信息公开的有关要求,逐步提高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将绩效评价结果尤其是影响力大的重点项目支出绩效情况,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接受教职工的监督。

民办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建设是高校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高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具体要求,也是各院(部)及职能部门提高管理水平的客观需要。加强财务预算绩效管理机制的建设可以有效优化财务资源配置,增强院(部)及各职能部门支出责任意识,改善服务质量。民办高校利用自身的体制优势率先开展财务预算绩效全过程管理工作,使得资金流向更加科学合理,为民办高校早日建设成当地名牌院校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段世芳,葛传勇.关于构建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08,(5).

2.企业财务预算与绩效管理研究 篇二

关键词:财务预算;绩效管理;问题;对策

引言:在现阶段,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预算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对于企业所取得的经济利益意义重大。绩效管理指的是提升企业内部工作效率、增强内部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绩效管理在企业的运行过程中越来越重要,本文对企业的财务预算与绩效管理作为研究课题,分析探讨两者的关系,找出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解决办法,进而推动与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

一、财务预算与绩效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财务预算对企业发展的作用。第一,财务预算是企业发展决议的重要依据。财务预算情况可以反映企业在一段时间内对资金的需求总量,对企业资金的运作方向也能明确反映。企业法人可以根据财务预算对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并且,根据财务预算的结果,可以避免企业在接下来要面对的财务风险,保证企业顺利运行。第二,财务预算水平对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可以准确反映。财务预算能够准确体现一段时间内企业资金的运营效率,企业管理者可以根据这些情况发现企业运营的一些问题,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计划。

(二)绩效管理对企业发展的作用。第一,绩效管理能够提升管理效率、工作效率。当前,竞争激烈的不止是企业外部,企业内部的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内部竞争力与外部竞争力的增大势必会带来企业内部管理的效率的提升。第二,绩效管理是推动选贤任能的重要手段。

二、财务预算与绩效考核的关系

财务预算与绩效考核并不是相互孤立的两部分,而是相辅相成的、紧密联系的两个部分。企业的财务预算关系到企业的发展,绩效考核同样也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情况。提高企业的财务预算能力,可避免企业在接下来要面对的财务风险,保证企业顺利运行。绩效考核的提升能提升企业的内部竞争力,对企业的长足发展是有利的。因此,两者都不可或缺,是紧密联系的。

三、现阶段企业财务预算与绩效管理之间的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者的思想认识存在偏差[1]。第一,企业管理者在管理方面对两者之间的联系认识不清。在企业领导者的实际工作过程中,一些管理者片面的看待财务预算与绩效管理之间的关系,割裂了两者之间的联系,在实际的管理活动中,他们认为绩效管理与财务预算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方面,没有认清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第二,工作重点存在偏差。还有一些管理者虽然对财务预算与绩效管理之间的联系认识清楚了,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却会出现“不平衡”的状态。

(二)不科学的财务预算的绩效管理方法。财务工作中的绩效管理对执行者的专业性要求很高。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发现,一些财务工作的绩效管理方法不科学、不专业。

(三)绩效管理信息应用不到位。绩效管理信息是比较重要的资料,尤其是与财务预算相关的绩效管理信息,我们尤其要重视。但是在实际的企业工作中,一些企业绩效管理人员对财务预算绩效管理信息不重视,更没有科学的应用。这会对企业的良好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2]。

四、优化财务预算与绩效管理的方法

(一)提升管理者的思想认识。第一,管理者要增强两者重要性的理解。财务预算与绩效管理是紧密联系的,企业管理者要对此有深刻认识,将两者相结合应用于工作中。第二,增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对专业性较强的部分,我们要加强学习,不断增强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这有利于企业正确管理决策的制定。

(二)优化财务预算的绩效管理方法。第一,重视财务预算准确性这一问题。当前,有一些企业的绩效管理标准不参照财务预算发展的实际需求来制定,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重视财务预算的准确性,将其作为绩效管理的核心内容来实施。第二,加强与其他企业的交流与学习。怎样优化财务预算绩效管理方法,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是非常有效的。通过与其他企业的交流,可以学习别的企业的好的方面,改进自己的不足,从而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对企业自身的发展十分有利。第三,科学运用业绩考核。通过科学的绩效考核方法,财务预算效率得到了优化提高,对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

(三)科学应用绩效管理信息。绩效管理信息是比较重要的资料,尤其是与财务预算相关的绩效管理信息,我们尤其要重视。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要科学的应用绩效管理信息,推动企业的发展。

总之,我们对企业的财务预算与绩效管理进行分析,探讨两者的关系,找出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解决办法,目的是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3.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研究 篇三

关键词:高职院校; 绩效预算; 内部控制

高职院校推行内部绩效预算管理,是一次重大探索性的改革,从传统的零基预算改革到绩效预算,必须用全新的管理理念对绩效预算进行控制。为了从组织体系上保障绩效预算的实施,达到预期的效果,来用内部控制的新方法进行跟踪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它是实施绩效预算的必要手段。下面笔者从几个方面研究绩效预算管理控制的新方法。

一、绩效内部控制的新方法。

(一)绩效目标实施控制法。

成立任务目标办(也叫评估领导小组),建立以党委为核心的评估组织体系。评估领导小组必须按教高文件精神和高职院校评估指标,认真制订五年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并把人才培养目标分解到每一,任务下达到系部和各职能处室。在执行任务目标的过程中,必须以教学为主线,加强内控,稳健督促各项任务的完成情况。

1、计划目标的数量控制。

作为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是培养面向企业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根据高职高专评估指标体系在硬件建设(指教学设施、办学条件和实训设施的条件)和软件建设(指师资力量、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人文素质、就业率)等方面,都制定了一级和二级指标,每个指标都设定了A、B、C、D四等。各项指标用配比的方法来确定它的定量,譬如:学费收入用于教学经费的比例达到30%,教师和学生1∶20,辅导员和学生就是1∶200,教师每学年240课时,实训课开出率100%,就业率90%以上等。评估领导小组根据学院的整体办学规模和实际情况,应该按评估指标测算全院各项指标的总和标准,布置到各系部和各职能处室,把任务分解到年、月、日。采用网络图的形式布置任务,使各领导小组组长及成员、各系和职能处室负责人及成员看到网络图,就能明确自己的任务及实施阶段。

2、计划目标的时空控制。

时空是时间和空间发生的事件,同时,事物的发生必须遵循客观规律。高职院校制定的五年乃至十年战略目标的实施,也必须有效地利用时空。所谓有效地利用时空是指必须用高速度和高效率来完成战略目标。就像海尔的总裁张瑞敏说的那样,我们的企业现在的物流就像卖海鲜,给我们留的时间非常短暂,否则耽搁了黄金时间,产品就不值钱了。所以应该学习美国NBA的“空中扣篮”,不能等球落地再投出,而是直接从空中接过别人传过来的球,顺势直接扣篮,这样才更精彩,也更省力。那么在实施战略目标的时候,领导层就应该考虑用什么样的激励机制能够使教职员工同心协力发挥团队精神,用一种内在的动力和创新思维来推动各项战略目标的实现(这个战略目标一方面是学院的发展定位目标;另一方面是人才评估指标的A类目标)。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3、计划目标的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为了通过监视质量形成过程,消除质量环节上所有阶段引起不合格或不满意效果的因素,以达到质量要求,符合评估指标要求。评估领导小组应该是定期(指在规定时间检查规定任务的完成情况)和不定期(指随时抽查某项任务的完成情况)的检查评估质量。在收集评估资料的时候一项一项资料审定,不合要求的,评估领导小组不予受理。审核评估资料必须严格把关,不能因人而异,应因事而成。

(二)绩效质量、跟踪检测法。

1、成立督导组。

督导组应按教学一线划分为四个督导小组:

(1)督导小组1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教师教学质量的检查,包括对教师出勤、教学资料准备、课堂教学组织、课后下班辅导以及期末学生考核等各项情况的检查。

(2)督导小组2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学生课堂纪律的检查,包括对学生早晚自习出勤、学生日常上课出勤、课堂表现以及期末考试纪律等各项情况的检查。

(3)督导小组3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教职工及学生公共区域卫生的检查,包括对学生教室、公寓、公共区,教职工的办公楼等各区域的卫生检查。

(4)督导小组4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教职工及学生公共区域行为的检查,包括对学生在教室、公寓、公共区域,教职工在办公楼等各区域的行为检查。

以上根据检查的结果,定期张榜公布,对于检查结果较好的教职工和学生要给予表扬和奖励,结果不好的给予批评和处罚。

2、绩效质量跟踪检测法。

各种指标的质量检查应采取一定的途径和方法,例如:毕业生质量检查和跟踪调查。

(1)毕业生质量检查、跟踪调查的检测法。

此项工作一般每2——4年开展一次较大规模的毕业生情况调查,每年组织一次小范围调查,通过走访用人单位及电话、信函、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听取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和对学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采用问卷调查,毕业生本人自评,学生毕业前的自我评价及毕业生质量抽样调查等方式,掌握毕业生的情况,了解毕业生对我院教学与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其中的重点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后,向学院有关部门提出调查报告,为教学改革提供反馈意见。

(2)建立相对稳定的毕业生质量监测点。

为了使调查定期、定点进行并全面反映毕业生的情况与用人单位的意见,必须建立相对稳定的毕业生质量信息监测、反馈点。由学院招生就业办牵头,各系在了解毕业生具体工作单位的基础上,根据毕业生的去向变化,确定监测范围。建点应本着地区兼顾原则,即监测、反馈点的建立要有地区代表性,既有发达地区也有欠发达地区;根据毕业生相对集中的原则,在毕业生较多的地方或单位建点。

(三)绩效实施考核法。

绩效考核委员会应在党委领导下,建立二级考核层次,如图3所示:

第一级由党委书记负责制的绩效考评领导小组。参加的人员是党委成员,主要评定考核系、部门负责人的完成任务情况和评定绩效等级。第二级由系、部门负责制的绩效考评管理者,需要考核所属教职工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评定绩效等级。绩效等级按A、B、C、D四个等次划分。一级考核主要有四个指标,第一,考核系、部门负责人整体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第二,系部招生任务完成情况;第三,学生考证(从业资格证、毕业证)情况;第四,学生就业情况。考核领导小组审定考核情况确定考核结果。二级考核是由各职能处室负责人考核教职工完成任务情况,各类指标是按任务完成的质量和数量分解为A类100分,B类90分——99分,C类80分——89分,D类80分以下,按测定等级,与效益挂钩。

二、预算管理控制的新方法。

(一)成立绩效预算委员会。

(二)预算指标审定法。

预算指标应按的任务目标来制定,并与绩效考核的结果挂钩。通过绩效预算改革试点,强化支出绩效理念,科学合理编制预算,切实发挥资金资源配置作用,逐步建立以科学理财为基础、以精细化管理为手段、以结果为导向、以过程为监管对象、预算结果定期审计的管理体系。

(三)绩效和预算的备选方案的控制。

任选方案一为优秀方案,任选方案二为标准方案,目前高职院校备选一方案居多。在每一个方案当中,有居多子方案。子方案的总和应与备选方案的总量吻合。

假设每完成一项任务,预算指标为10,A类100分,B类90分——99分,C类80分——89分,D类80分以下。(表1)

(四)成立内部审计委员会。

以审计、纪检为核心,工会参与,成立内部审计委员会,开展绩效预算审计的工作。绩效预算审计的结果应与财务和审计的结果合并起来,并且要纳入审计委员会向院务会提交的报告之中。

(五)绩效预算结果审计制度。

审计部门一年对全院的绩效预算执行情况应进行一次审计,并写出审计报告,对执行绩效预算好的部门要进行奖励和表扬,对执行绩效预算差的部门要进行整改甚至罚款。严格按定额标准和绩效标准及审计法进行审计。

高职院校内部绩效预算管理实施得好与否,必须按上述绩效内部控制的新方法和预算管理控制的新方法监控执行,才能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4号。

4.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研究 篇四

一、高校应用预算绩效评价的宏观背景

(一)西方发达国家已建立了完善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英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已经基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绩效评价制度和体系。1993年美国第103届国会颁布了《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通过设定政府财政支出的绩效目标,比较绩效目标和实施成果,进行年度绩效评价,提高了联邦政府的工作效率和责任心。英国政府也于1997年颁布了《支出综合审查》,要求政府部门每年与财政部签订《公共服务协议》,确定绩效目标,进行年度的绩效评价,向议会提交《秋季绩效评价报告》。澳大利亚于1997~1998财政年度开始推行以公共支出绩效评价为核心的绩效预算改革,将权责发生制引入预算管理,实现了从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制度变革。其后,新西兰、瑞典、瑞士等国仿效澳大利亚政府,纷纷建立起自己的绩效评价体系。西方国家政府对预算绩效的评价遵循如下“3E”原则:

经济性(Economy)——在财政支出管理中建立有效的支出决算机制和支出优先安排机制,克服支出过程中的严重浪费和分配苦乐不均的问题。

效率性(Efficiency)——政府及民众对财政支出在项目决策机制、实施进度、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要求的具体体现。

有效性(Effectiveness)——财政支出所取得的最终成果的具体体现,需要结合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来衡量。

(二)我国已逐步在中央部门推进和规范预算支出的绩效评价工作

根据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预算绩效考评体系”的要求和财政部的统一部署,我国从2001年开始在湖北进行了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小规模试点。2002年,国家又在河北、湖南、福建等省进行小规模试点,湖北省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扩大试点。通过这些试点,摸索了一些经验,取得了初步成效。2005年财政部出台了《中央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管理办法》,试行预算支出的绩效考评。文件中明确规定了绩效考评主体、对象、程序等。2006年教育部在布置“一上”预算时下发了财政部楼继伟副部长的讲话,讲话中说,要逐步推进和规范中央部门预算支出的绩效考评工作,切实推进试点工作,要求加大宣传力度,树立“重产出而不是投入”的绩效管理理念,营造“讲绩效、重绩效”的社会风气。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既定性又定量的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是我国预算管理的重要任务。

(三)目前我国高校预算还未建立完善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近年来,高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整体规模逐步扩大,办学实力明显增强,财务收支总量迅速增加,尤其是支出在大幅度增加,对高校事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但应当看到,经费投入的方向和支出效益并不乐观。由于高校预算支出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尚未建立起来,资金的使用效益缺乏应有的考核、监督和评价,存在着“重投入,轻管理”、“重支出,轻考核”的现象,资金紧张与损失浪费现象并存。国家近些年来对高校加大了财政监管力度和监督检查,也多是在审查支出的合法性和合规性,但在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上缺乏有效的评价。

高校经过这几年的超常规发展,已经完成了量的扩张,今后发展的主要矛盾在于内涵的提升。尽管我国高校还未建立完善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但随着国家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逐步推进,各类评估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视预算绩效的评价考核。

二、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内涵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是以绩效为核心,运用特定的指标体系,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预算决策、配置、使用等水平所作出的综合评价。其内涵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一)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是以预算绩效为核心的衡量、考核和评价。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所关注的核心因素包括:投入,强调财政支出纵向配置(上下级之间)的经济性和横向配置(同级之间)的经济性;效率,指教育产品和服务的产出率和合格率,强调高校的服务效率、服务供给能力、服务行为表现;成果,指满足公众(家长和学生)需要和宏观战略需求的教育产品及服务,强调高校所提供产出产生的实际效果;潜力,强调高等学校各层面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品质,尤其是财政支出对高校持续发展战略的支撑能力。由于预算绩效评价的重点放在战略、绩效、投入之间的因果关系上,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将更为明确,实现目标的策略和路径更为科学,提供资金支持的依据更为合理,有利于提高高校的整体决策水平和资源配置水平。

(二)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是事前、事中和事后相结合的监督评价。高校预算绩效评价具体包括预算编制中的决策评价、预算执行中的过程评价、决算中的结果评价,分别为预算编制和审查、预算执行和调整、决算审查提供信息支持和操作平台。绩效评价将贯穿整个支出预算周期始终,使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三个支出管理环节有机地联结起来,综合成为一整套结构严密、整合一致的制度化管理体系,增强了支出管理的完整性、系统性、连续性,有利于全面提高高校的预算资金运行质量。

(三)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主要通过制定一系列关键绩效指标来考察其实际执行情况。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一系列绩效指标是对预算活动进行多种情景演练和模拟的逻辑结果,具体包括:关键绩效指标,用以理性地确定项目计划的优先顺序;业绩表现衡量指标,用以监控优化项目的执行;绩效测评指标,用以综合评判项目完成效果。预算绩效评价能否产生预期效果,关键就是能否根据评价目的和重点,设计科学、适用、可操作和针对性较强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实际上,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高校,可以在规范统一的框架体系基础上,结合单位的具体情况和特性,合理选择、组合不同的指标,并可以由不同的指标权重体现各自的差异性。各高校通过绩效评价指标,可将本单位的绩效目标及责任层层分解、细化、落实到支出分配和执行的各个环节、要素和个人,并及时获得业务执行效果的反馈信息,与预期标准进行比较、分析、评判,有利于强化预算对支出活动的监督控制效力;并且,预算绩效评价在硬化绩效指标考核的同时,也下放了一定管理权限,目的是让执行者拥有一定机动权,能够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作出适度调控,以提高项目执行质量和资源使用效率。

三、高校预算绩效指标评价体系的应用

根据战略绩效评价管理理论,平衡计分卡(BSC,Balanced Score Card)、关键绩效指标(KPI,Key Performance Index)和层次分析法(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是战略绩效评价管理体系得以运作的基本工具。来自管理学领域的这三大工具同样适用于高校预算绩效指标评价体系的制定。由于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表现为“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等多目标的系统,这一系统可以按层次分析法的思想,以动态的管理要求为对象,建立以绩效评价为核心,以财务综合实力为辅助的考核评价系统,全面揭示高校财务运行状况。因此,建立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可以使用平衡计分卡评价体系和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相结合的方法,借鉴英、美等发达国家高校预算绩效指标体系的做法,根据层次分析的思想,首先将高校的预算总目标划分为综合实力、运行绩效、偿债能力和发展潜力等4大层次,然后在这些层次中选取若干个关键绩效指标,对预算执行结果加以评价。

(一)综合实力评价指标

1.财务指标。包括学校经费总收入、国家(含地方)拨款额、学校自筹经费收入、科研活动收入、教学活动收入、校产净收益、捐赠及赞助收入、学校年末资产总额等指标。

2.非财务指标。包括(1)学科建设评价指标。重点学科的数量、重点实验室的数量、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数量、博士学位授予点数量和硕士学位授予点数量。(2)科学研究评价指标。重点学科的科研经费金额,SCI、EI、ISTP的论文数量、获得国家级奖励数量。(3)人才培养评价指标。教师占全部教职工比重、专任教师人数占全部教职工比重;本专科生人数、硕士生人数、博士生人数和外国留学生人数。(4)队伍建设评价指标。工程院和科学院院士人数、长江特聘教授人数、获国家杰出人才基金、获教育部跨世纪人才、获教育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资助人数。

(二)运行绩效评价指标

1.高校年度收支比,即本年度实际收入与本年度实际总支出的比率。该指标用以说明学校当年预算支出的平衡关系,是反映学校隐性负债状况的重要指标。

2.经费自筹率,即自筹经费收入与学校总经费收入的比率。该指标反映学校对国家的依赖程度、学校自我筹措资金的能力以及努力程度。这一指标越大,说明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越强。

3.教学科研性资产收益率,即教学科研结余与平均收益性资产的比率。该指标的好坏是财务杠杆能否发生效用的先决条件,也是高校资产保值增值目标实现的源泉。

4.校办产业资本增值率。校办产业资本增值率=(年末所有者权益-年初所有者权益)÷年初所有者权益。设置这个指标对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具有重要作用。

(三)发展潜力评价指标。通过现金净额增长率、校办产业资产负债率和自有资金动用程度等指标从不同方面对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评价其发展潜力。

1.现金净额增长率。现金净额增长率=(年末现金净额-年初现金净额)÷年初现金净额。现金具有广泛的支付能力,是学校财务活动和各项事业建设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该指标直接体现了学校可支配和周转的财力状况,反映了学校事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该比率越高,说明财务调控能力和对债务的支付能力越强。

2.校办产业资产负债率。校办产业资产负债率=期末负债总额÷期末资产总额。校办企业在利用资产负债率制定借入资本决策时,必须充分估计预期的利润和增加的风险,在二者之间权衡利弊得失,作出正确决策。资产负债率越高,企业的风险越大。由于我国高校校办企业运行体制不规范,学校对其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因此,校办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指标也应纳入学校财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中。

3.自有资金动用程度。自有资金动用程度=(应收及暂付款中非正常周转垫款+年末对校办产业投资+年末其他对外投资+年末借出款)/(年末事业基金+年末专用基金)

(四)偿债能力评价指标。偿债能力是指高校偿付各种到期债务的能力。通常用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三项指标衡量高校短期偿债能力,以资产负债率、净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比率和利息保障倍数4项指标评判高校长期偿债能力。

1.流动比率,即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率,表明每一元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支付保障。这一比率越高,债权人的安全程度就越高,高校的经营风险也越小。但流动比率过高会使高校的流动资金丧失再投资的机会。一般认为,高校的最佳流动比率为200%左右。

2.速动比率,通常以(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表示,代表高校以速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综合能力。速动资产是指从流动资产中扣除变现速度最慢的存货等资产后,可以直接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那部分流动资产。应该说,速动比率比流动比率更能表现一个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一般认为速动比率为1∶1较合适。

3.资产负债率,即高校负债与总资产的比率。其反映总资产中有多少是借款筹来的,体现高校的长期偿债能力。在投资报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时,借款越多获利越多,同时财务风险也越大。而举债比率过小,则不利于高校扩大规模。按通行标准,资产负债率一般为40%~60%,过高或过低都对高校的发展不利。

4.现金负债比,现金负债比=年末累计负债额/年末现金余额(年末现金余额=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短期证券投资+其他货币资金)。现金负债比反映了学校现金储备对外债的承受程度。高校是社会公益事业单位,尽管其在发展过程中为实现办学目的可能要运用举债手段来筹集短期资金,但不能把学校的财务状况长期置于“负债经营”的状态之中。因此,现金负债比应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在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中,有时难以根据计划多重目标界定“成功”标准。如何应用评价结果修订计划,从利益相关者获得准确信息;如何促进评价结果为政策制定者使用;如何确保评价反映了对理论和政策良好的理解、采用更好的评价模型、工具和数据等问题,都需要在实践中采取一定的对策与措施以提高预算绩效指标的评价效果。

总之,与高校办学水平综合评价和教学水平评价相比,预算绩效评价指标在高校的实际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相关的研究比较少,实际操作中面临的问题还很多,尤其是由于学校类型不同、层次不同,还难以拿出统一的各项指标评价标准。另外,实际开展预算绩效评价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预算绩效目标的确定和分解问题,尤其是已有资产的计价、校内服务项目的收费以及产出的数量化计量问题等,还需要广大财会理论和实际工作者去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但可以肯定的是,在高校中运用本评价指标体系将有助于各个部门按照成本效能、效益效能、水平效能原则优化配置资源,大大提高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对于高校合理分配有限的资金、提高资金运行效益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5.上市公司管理层财务绩效研究论文 篇五

一、MBO的综述

管理层收购(MBO)是杠杆收购(LBO)的一种,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权结构、控制权结构、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的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在英国经济学家麦克莱特发现管理层收购(MBO)现象,并对其进行规范定义后,国内外研究者就对MBO尤为关注,并对其加以深入研究,尤其是管理层收购的理论阐述和管理层收购绩效的证实研究。而在管理层收购的绩效方面,国外对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财务绩效的研究,得到两种不同结果。一种结果是肯定了MBO的财务绩效,认为实施MBO的企业投资者与管理者将会获得较高的利润(与企业之前未实施MBO相比)。另一种结果认为MBO与企业的业绩并不存在严格线性关系,而表现为区域性。从国内的研究来看,因研究方法与样本的选用不同,所得到的研究结果也不同,早期研究人员认为管理层收购是提高企业经营绩效的有效手段。在此之后,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确定MBO并未根本上改变公司的整体业绩,这与其存在区域性有很大关系。综合国内外研究,可以确定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还存在很大分歧。在我国资本市场不完善、企业市场不成熟、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下,管理层收购的财务绩效研究比较欠缺。所以,深入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财务绩效是非常必要的。

二、我国上市公司MBO实施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1、我国上市公司MBO实施的特点

综合我国上市公司MBO实施下公司企业财务绩效情况来看,可以确定MBO实施的特点主要为:(1)MBO更适用于传统行业中比较成熟的企业。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只有公司主营业务比较突出且稳定的情况下,企业为了不断发展,才会积极实施MBO,通过此种企业经营方式,降低企业资产的负债率,同时挖掘企业的发展潜力。(2)MBO的执行由公司元老或任职时间较长的管理者负责。因公司元老或任职时间较长的管理者都见证了企业的成长历程,同时为公司奉献较多,得到诸多员工的支持。由这些人负责MBO,可以充分发挥其影响力,主持MBO的执行,使其充分发挥作用。(3)企业的总资产和总股份规模都不是太大。在企业收购资金来源有限的情况下,使得收购对象受到一定限制,再加之被收购企业的股份比较松散,导致企业的总资产和总股份规模都不是很大。在我国此种情况属于相对控股[1]。

2、我国上市公司MBO实施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一些上市公司已经在实施MBO,但从MBO作用发挥情况来看,我国上市公司MBO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1)高层人员收购企业资金来源存在疑问综合当前我国大多数的MBO案例来看,执行MBO过程中必然会涉及收购资金来源问题。因为我国《证券法》、《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都没有对收购资金来源予以说明,导致一些管理人员在收购资金来源披露中暗箱操作。通常,企业管理层收购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自有资金和市场收集外部资金。因为大多数上市公司自有资金难以支撑管理层收购所需大量资金,因此管理者需要收集市场外部资金,即以公司信誉为担保,采用隐蔽性较强的手段或迂回性手段进行资金的筹集,比如银行贷款等。但就以银行贷款这种筹集资金渠道来说,其会受到多种条款的限制,其中对公司影响最大的是,被收购的企业不能向收购主体提供支持,尤其是财政上的支持。由此可以说明,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资金来源不仅隐蔽性强,还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限制,使得收购资金来源比较复杂,难以在公共信息中清晰明了地说明资金来源。收购资金来源不清楚、不明了,企业管理层收购实施所产生的财务绩效,很可能受到资金来源的影响,导致财务绩效不清晰、不准确。所以,收购资金来源疑问是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实施效果不佳的原因。(2)定价波动大尽管我国上市公司MBO实施中,大部分都是一些非流通的通股,收购这些股份都是通过市场竞价的方式进行确定和选择,如此协议定价有依有据,使得价格比较公正、公平。但是上市公司股本结构比较复杂,加之管理层负责人并不是资产所有者或代理者,使其在定价的过程中,会受到各项信息及控制权所有者的影响,导致管理者或相关负责人在定价中容易出现波动。此种情况,对于管理层收购的有效实施有很大影响,应当对此种情况加以分置处理。但因种种原因的影响,使得此种局面依旧存在,所以我国相关部门应当高度重视此问题,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不断规范整个市场行为,促使管理层收购可以规范、合理的实施,推动我国资本市场良好发展[2]。

三、我国上市公司MBO财政绩效实证分析

因我国国情比较复杂,使得资本市场在我国的发展不够完善、不够健全,发展程度不够深入、不够成熟。在此种背景下,我国上市公司实施管理层收购,股票价格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企业单纯地依靠股票价格来分析公司内部情况,难以准确掌握市场规律,合理规划MBO,促使MBO实施效果不佳,相应的公司经营绩效就会受到影响,不利于公司良好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以下笔者借助因子分析法以及样本、数据及财务指标,证实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财务绩效水平,为使上市公司顺利实施MBO提供依据。因子分析法是从多组可以观测的变量中进行概括和推论,从而得出不同的因子。此种方法主要是借助多种变量数据进行统一处理的一种统计方法,利用此种方法来证实管理层收购的财务绩效,可以清晰地解释管理层收购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在利用因子分析法来分析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时,是将管理层收购中与股票相关数据作为因子,从解决主观赋权问题的角度出发,对因子进行处理,最终获得评价结果,深入分析管理层收购。

1、样本、数据指标的确定

为了保证因子分析法可以准确、合理、客观、权威地分析上市公司MBO,在具体进行因子分析中需要确定样本、数据及财务指标。对于样本的选用,笔者选用至五年公司发展期间上市公司实施MBO后对公司经营效率影响数据作为样本,因为这些数据来源于上市公司正式发布的数据,是公司经营中的原始数据,可以作为因子,对分析和研究上市公司MBO实施情况有很大作用。当然,要将公司的原始数据作为因子分析法应用中的样本,需要保证其满足三个标准:其一,公司股权变动或第一大股东重组的公告日是数据应用的基准;其二,经营活动开展过程中,没有相关提示性公告,以第一次实施MBO方案日期为准;其三,上市公司MBO实施中,如若一年多次出现股权跨度转变的情况,应以第一次发生股权转移作为基准点。按照以上标准,选择适合的样本。对于数据标准的确定,只需要以常规的标准数据为准即可,如此可以保证数据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并且不用考虑收集数据难度、数据异常等情况[3]。

2、因子分析法的应用

根据以上样本指标及数据指标,筛选出了我国45家上市公司的数据,将其作为因子分析中的因子,并对上市公司MBO实施后,公司财务绩效产生的.市场效应进行考察,为了能够了解MBO实施下企业财务绩效变化情况,笔者针对三个时期的MBO实施下财务绩效进行了分析,并利用AART及CART显著性检验来检测,获得检测结果如表1,进而深入分析因子的财务绩效。基于以上图表,可以确定样本总体的日平均超额收益率是0、248、1、340。再对图表进行准确的观察,可以确定样本时间发声期内,交易日所产生的财务绩效是非常显著的。但从总体上来看,因AART与AARC的检验结果相同,均为0。这就可以充分说明,在上市公司发布实施MBO公告的第一个交易日,因受到信息的刺激,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有很大水平的提高。但随着MBO的发布与实施,投资者并没有获得超额的收益。所以,MBO对上市公司财务绩效是否具有促进作用还值得商榷[4]。

四、我国上市公司优化实施MBO的建议

基于以上对上市公司MBO的财务绩效的证实,可以确定短期内MBO的确能够促进公司财务绩效增长,但随着MBO应用时间的增长,MBO对公司财务绩效的促进作用会逐渐降低,显现的效果不再明显,甚至造成恶化的情况。对此,笔者建议采用以下措施来优化MBO,提高MBO在上市公司中的作用,促使上市公司财务绩效水平不断提高。

1、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MBO的实施

在当前我国缺乏健全的、完善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和监管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情况下,筹集资金或价格设定等方面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导致MBO实施不够规范、合理,相应的公司财务绩效就会受到影响。针对此种情况,我国相关部门应当结合当前资本市场情况及上市公司MBO实施情况,出台MBO专项立法,说明MBO实施义务及权益,并对MBO实施方案的策划、融资、评估定价、收购程序等方面予以规范,促使上市公司MBO的实施有依有据地进行,避免暗箱操作[5]。

2、增加买方数量,保证交易价格的公平

因资本市场的不成熟、资产评估体系的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每股净资产成为MBO定价波动重要参考指标。基于此,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管理层收购,需要采用股权协议转让的方式进行收购,这对于股份所有者而言,因为收购者单一,缺乏竞争,价格难以提高,导致净资产价值较低。出于保护国有资产流失,保障资产所有者基本利益的角度,应当引入外部投资者竞价,使资产收购者数量增多,形成公平竞争的局面,保证收购价格公平合理,保证MBO操作透明度[6]。

3、改革金融体制,营造宽松的融资环境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的今天,金融体制改革也在持续进行中,但要想使金融体制更好的落实,需要为上市公司MBO实施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还需要加大金融体制改革力度,积极发展金融机构及中介机构,并积极创新金融制度、金融工具等,使其为MBO实施提供便利。除此之外,上市公司还要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和创新融资方式,如MBO基金的建立、信托融资等,促使上市公司收购资金的来源有迹可循,清晰明了,使得管理层收购可以在相对宽松的融资环境中进行,这对于提升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效果,使上市公司财务绩效水平提高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

4、加强MBO信息的披露与监管

综合当前我国上市公司MBO信息披露实际情况来看,定价依据、资金来源、MBO实施计划等相关方面信息披露不够及时、有效。针对这一情况,应当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机制,对上市公司MBO信息披露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和监管,保证上市公司MBO各个方面信息真实、及时。另外,在股票转移、资产分割、股东重组、股权跨度转变等情况发生的第一时间,应当及时予以公告,以便上市公司MBO的实施有序、顺畅、合理地进行,提高企业财务绩效[7]。

五、结束语

综合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实施情况,加之管理层收购的财务绩效证实,可以确定上市公司短期内进行管理层收购,可以促进公司财务绩效增长,而长期进行管理层收购,难以促进公司财务绩效增长,还可能产生恶劣影响。对此,笔者建议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增加买方数量、改革金融体制、加强MBO信息的披露与监管等,改善上市公司MBO实施现状,促使MBO在上市公司中充分发挥作用,促进公司财务绩效增长。

参考文献

[1]孙喜平,张庆、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财务绩效的实证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64—69、

[2]杜媛媛、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MBO)的财务绩效分析[J]、商场现代化,,(3):150—151、

[3]余丹丹、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前后财务绩效的比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4]彭元,胡君霞、中国上市公司MBO长期绩效实证研究[J]、金融与经济,(,9):54—56、

[5]步娅婷,张赛娟、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MBO)绩效实证研究[J]、商情,2012(,26):38—39、

[6]郭罡、我国上市公司MBO财务绩效实证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4):27—30、

6.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研究 篇六

高校预算是指高等学校根据事业发展目标和计划编制的年度综合财务收支计划,主要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预算分析、预算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等几方面内容。

绩效预算是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将资源分配与设定的预期结果有机结合,进行综合性考核与评价的预算方法,具有结果导向性、可量化考核、全面报告、参与性强、管理者具有自主权等特点。

2 当前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预算编制内容不完整、方法不科学

根据全面预算的原则,高校预算编制的内容应涵盖学校全部的收支。然而在我国现行预算体制下,每年追加拨付特定用途专项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高校编制预算时,这部分资金不能测算。其次,学校的科研收入受到项目进度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特别是横向项目的数量更是难以估计,故科研收入不能准确估计。再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资金来源呈现多元化趋势,一些列为其他收入项下的资金也没有纳入学校预算编制内容。由于部分资金未纳入学校预算,很容易造成该项这部分资金脱离监管,对学校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在支出预算方面,也同样存在上述问题,无法全面准确地估算将来发生的支出。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项目支出在总经费中的比重逐年增加。但是当前,多数高校没有完备的项目库建设,造成项目支出预算依据不充分、论证不严谨,直接影响项目执行的质量和效益。

另一方面,预算管理的起点是编制预算,而预算编制的好坏又取决于预算编制方法的选取。当前,我国多数高校仍采用定额或增量预算法,而非零基预算法。由于不采用零基预算,所以在编制支出预算时基数为上年支出数,在上年支出数出现不合理的情况下,就会造成预算数与实际执行数大相径庭,失去了预算的意义。

2.2 预算执行、控制力度不够

多年来,高校的预算管理形成了重制定和下达轻管理和控制的现象。由于学校预算管理体制不完善,在预算指标下达后,学校未再对各预算项目的支出细目进行金额上的额度控制和核算上的科目控制,各部门可以随意改变申报时的资金用途,擅自提高开支的标准,甚至挤占预算资金,造成资金浪费的同时,严重削弱财务预算的严肃性,降低了其应有的约束作用。

2.3 绩效评价机制不健全、体系不完善

考核与奖惩是促进预算管理发挥其约束与激励作用的重要手段,然而当前多数高校没有针对预算及执行制定考核制度、未设定完整有效的评价体系,绩效评价工作更是少之又少。即使有,也只是针对财政专项的绩效考评,且内容也是根据对应的上级部门的要求填写相应的表格数据和文字总结即可。至于校内预算项目和学校各部门的评价,整体上成匮乏之势。另一方面,对于上述财政专项,由于缺乏统一的绩效评价指标,在评价时只能是定性地总结分析,而没有相应的定量分析。

2.4 预算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

相比于账务管理系统、财务查询系统及网上报账系统等成熟模块,目前高校的预算管理系统信息化程度还达不到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需要。当前部分采用了预算管理系统的高校大大减轻了预算编制和下达的工作量,节省了预算编制的时间,基本上能够实时给出执行结果,但其在与账务系统的同步、执行进度的分析、额度控制的调整及数据的挖掘等方面仍不能满足预算管理的需要,其功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3 高校实行绩效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

3.1 有利于政府加强对高校的管理

高校作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其预算是公共财政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以及近年来财务信息公开的力度加大,高校的预决算受到社会普遍关注。高校实行绩效预算管理,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高校的发展。

3.2 有利于确保高校短期发展目标与长期战略规划相结合

由于绩效预算“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安排以后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故高校在编制预算时,必须结合学校的实际状况,将自身长期的发展规划分解到每个具体年度,保证工作的连续性,从根本上杜绝短期行为的发生,保证学校稳定健康发展。

3.3 有利于高校提升预算管理水平

如前所述,绩效预算是一种结果导向性的预算,在资源分配与产出之间,更加注重产出的效益及对其的评价。高校实行绩效预算可以根据预算方案实施结果的评价,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整资源分配,确保资金用在了刀刃上,真正推动了学校教学、科研等各方面的发展和提高。同时通过绩效评价,可以总览学校财务全局,根据学校实时财务状况,调整预算项目,合理配置资金,保刚性、促发展,促进了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

3.4 有利于调动高校教职工的积极性

与传统的预算模式相比,绩效预算管理强调管理者的自主权和全员参与性。在这种模式下,高校引入绩效考核指标,将下拨各预算单位的预算经费与其工作目标相结合,配以奖惩机制,强化预算单位的责任意识。由于绩效考核指标可以动态量化衡量,各预算单位管理者必然会竭尽所能地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合理配置资金,控制规模,实现其业绩指标,争取更多的奖励,在教工获得了实惠的同时,从制度上推动了高校预算管理的提升。

4 高校推行绩效预算管理的思路

4.1 以学校发展战略为导向,树立绩效理念

在编制、安排和使用资金时始终坚持“绩效优先”的原则,将学校发展战略作为资金分配的依据,根据学校各个时期的任务和目标来编制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同时将目标分解至各预算部门,责令各部门制定执行计划,将所要实现的目标与绩效考评相结合,配合以约束和激励机制。由于各部门的业绩直接与分解至本部门的目标任务直接挂钩,各预算部门必然会根据学校总体的发展规划,来确定本部门的工作任务和所要实现的工作成果,以此来安排经费预算,进而满足依据目标制定预算的理念要求,最终使学校的资源达到了优化、合理的配置。

4.2 构建绩效预算管理体系,建立健全高校绩效预算管理保障机制

首先,建立分层级的管理体系,为高校绩效预算管理提供组织保障。绩效预算的管理和执行不可能仅依靠一个财务部门来完成,需要教学、科研、国资、审计等多个部门的协调配合,应建立分层级分明的管理体系,如图1所示。

其次,建立绩效考评机制和考核制度,为高校绩效预算管理提供制度保障。用好的制度激励人,用好的制度约束人。通过建立考核制度,可以对达不到绩效目标的部门根据量化的考核标准予以惩罚,对超额完成目标的部门予以奖励,这样一方面可以调动各预算部门的工作热情,另一方面能够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达到了资源优化合理配置的目的,从制度保障上促进了高校预算管理水平的提升。

4.3 树立全员参与预算管理的理念,发挥高校教工的主观能动性

绩效预算的特点之一便是参与性强,由于学校预算资金的安排关系到学校发展的长远规划,是一项全局性工作,须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使其充分参与。在绩效预算管理体系下,各预算部门不再是被动的预算执行者,更应该是主动的预算编制者。通过参与预算编制,各部门的员工能够了解学校的大政方针和长远规划,更能通过分解到本单位的目标来知晓自身的责任和任务,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地实现预算目标,推动学校的发展。

4.4 加强项目库建设,编制滚动预算

高校应根据其发展规划,针对重点学科、重点发展项目设立项目库,编制滚动预算。项目库要在深入研究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设立,其内容要与学校发展规划相结合,必须有充分的立项依据、明确的实施期限、合理的预算需求和绩效目标等,实行全周期滚动管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不可预见的因素会层出不穷,预算的执行难免出现偏差,由于滚动预算的周期不受会计周期的影响,可以弥补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尤其适合高校项目支出预算的编制和执行。特别是针对项目作出的滚动预算,与项目周期一致,从动态上避免了传统预算只关注眼前忽视长远的弊端。

4.5 建立健全高校预算管理的绩效评价体系

高校教书育人的特性决定人们在对高校的预算管理进行绩效评价时不能只关注资源分配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还应关注其社会效益以及项目自身的投资评价效果。在评价时,应科学设定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相结合等评价方法,以通用的评价标准来量化预算项目近期效果和远期效益。同时,好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有好的配套机制来保证。因此,高校应建立健全相应的考核制度、奖罚制度等系列评价制度。此外,高校应加强绩效预算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借助网络信息手段及时生成和推送评价的量化数据及差异分析结果,为以后的预算编制提供依据,促进预算质量的提升。

5 结语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预算管理在高校的财务管理中的作用愈发重要。虽然绩效预算为高校的预算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但也需高校财务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才能合理配置资源,促进高校发展。

摘要:随着《财政部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的出台,绩效评价逐渐被高校预算管理所引入。本文在分析当前我国高校预算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介绍绩效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并由此提出高校推行绩效预算管理的思路,以促进高校预算管理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高校,预算管理,绩效预算

参考文献

[1]申凯,雷芳.高校绩效预算管理模式探讨[J].财会通讯,2010(35).

[2]田宏志,韩华.高校绩效预算管理实践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4).

[3]王红卫.我国高校绩效预算管理的实现路径研究[J].会计之友,2012(32).

[4]方月.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探析[J].财会通讯,2013(23).

7.民办民办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研究 篇七

关键词:经济性 民办高校财务部门 预算管理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8-00-02

财务管理部门是完善民办高校管理的基础,而预算管理又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我国预算法规的颁布民办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应该受到更多的重视。但是根据相关资料的研究我国民办高校财务预算管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民办高校财务的科学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完善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

一、民办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概述

民办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是完善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预算主要是根据民办高校日常业务资金流动情况,对民办高校未来业务往来、资金流动等基本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预计、规划和测算,并通过计算形成一套数量化、具体化的资金计划方案,为民办高校今后开展的各种业务活动提供平价和监督的标准,从而实现既定的目标。民办高校作为一类非盈利群体应该根据发展规划的需求,统一制定资金支出账目,科学的做出相应的规划,通常民办高校在编制预算规则的时候应该遵守:(1)资金预算应放在重点项目中,民办高校日常的经费是有限的,财务主管部门应该结合学校实际的发展目标优先满足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以及民办高校科研工作的支持。在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时财务预算人员必须要秉承节约的原则,尽可能的按照国家规定进行预算,保证财务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2)民办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在编制过程中还应该尽可能的规避风险,实现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稳妥性。这就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财务管理能力,锐利的眼光,才能实现民办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科学管理。

二、完善我国民办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有效措施分析

(一)转变预算管理理念,重视部门之间的交流

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是维持教学工作顺利展开的关键,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应该不断更新观念,通过宣传获得相关领导干部对预算管理的重视。为达到预算管理的目的,可以在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人员中开展预算管理知识和能力的普及活动,让更多的人关注预算管理,同时预算管理关系到民办高校日常教学的开展有必要让多部门人员参与讨论,这样不仅可以保障预算管理的科学性还能够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作为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更应该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重视对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用知识武装自己。财务管理人员也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形成信息化的管理方式,提高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高效性。

(二)完善民办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和资金安排

加强对民办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是保证民办高校快速发展的关键,落实民办高校预算管理工作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强化各部门资金申请资格的审批,要保证各部门所申请的资金是必须的、合理的。同时民办高校应该成立专门的物资采购部门负责学校日常材料的采购和监督,民办高校二级单位需要采购大型物资时要先向有关部门进行申请,相关部门应该根据二级单位的实际情况以及采购物资的适合度进行审核,或者是组织相关专家针对设备的利用率、用途以及必要性等进行分析,财务管理部门在设备购进过程中要保证各项手续的完备。目前我国民办高校扩招给民办高校发展带来一定的压力,但是各民办高校的经费通常是有限的,要完善学校的设施以及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从其他渠道获得一定的资金,或者是设置专门的款项开展工作。另外也可以通过奖惩措施的制定鼓励二级单位发挥财务管理的积极性,及时对本单位的各项花费进行查证,在确保账目准确的基础上尽量降低各项财政支出。

(三)加强民办高校财务预算编制的完善

完善民办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编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是“妥善”原则,民办高校落实预算管理要遵守国家的相关法规章程,严格按照正常渠道实现收入的增长。各院系是民办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各院系的创收收入也是学校财务预算的一部分,各院系在上报创收收入时必须秉承真实性的原则,任何院系都不能随意隐瞒或者是虚报创收收入;同时为了提高各院系的创收积极性可以设定一些激励措施,比如:各院系通过多种渠道获得的收入可以按照比例上交,重点主要是要促进民办高校的快速发展。其次民办高校在落实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时,还应该秉承“积极”的原则,即民办高校财务主管部门应该根据民办高校日常的资金支出情况全面的进行预算,其他部门也应该配合财务预算管理部门的工作,真正做好民办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工作。

(四)提高民办高校财务预算监管力度和工作执行的科学分析

监督管理是保证民办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真实性的一个因素,为提高搞下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额实效性,可以由校长领导、财务主管和审计主管共同组成财务预算小组,专门指导和监督民办高校财务预算工作的开展情况;并且财务主管部门要根据民办高校日常资金支出情况以及学校发展的需要成立专门的资金以防备民办高校建设时资金的需要。同时民办高校财务预算执行工作也是影响民办高校发展的一个因素,在预算工作执行过程中采取部门要不断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对预算编制进行审核,及时找出预算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给予纠正。其次民办高校科研经费是财务管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科研经费是提高民办高校科研水平的资金来源,针对这部分资金要加强管理,各科研项目在审批过程中对于经费的申请务必要严格审查,保证申请资金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不仅如此还需要个科研项目负责人定期对项目资金的支出情况进行汇总上交,保证民办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监督工作和执行的科学性。

三、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民办高校要提高自身的竞争水平,需要在做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的基础上重视对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视。民办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可以从预算管理理念、完善预算管理和资金安排、加强财务预算编制以及提高财务预算监管力度和执行力度等方面不断完善民办高校的预算管理工作,提高民办高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孟卫东,黄波.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民办高校资源优化配置机制设计研究[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04): 20-21.

[2] 王丽平.我国高等学校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框架设计——借鉴于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理论与方法[J].教育财会研究.2011,02(05): 15-17.

8.预算绩效管理自查报告 篇八

我单位属正科级行政单位,现有在册人员105人,其中:在职人员79人(含市委督查局和市委党史研究室)、离休人员1人、退休人员24人,退职人员1人。本单位内设机构13个,具体是:文书(法规)股,秘书一科,秘书二科,综合信息科,常务股,人事股(机关党委办公室),调查研究股,全面深改股,财经股,机要密码股,保密股,档案管理股,机要保密政务服务中心;另下辖事业单位两个,市委办机关后勤服务中心和仁怀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代做财务账务两个,其中行政单位一个,即市委督查局;事业单位1个,即中共仁怀市委党史研究室。

二、职能概述

我单位主要职能如下:

(一)负责办理市委日常工作事务,确保市委工作正常运转

(二)围绕中央、省和遵义市委及市委总体工作部署收集处理信息、反映动态、综合调研;组织安排市委各种会议、事务工作和市委领导同志参加的重要活动;督促检查中央、省和遵义市委及市委重要工作部署在本市的贯彻落实情况,转达和督办落实省委和市委指示、省委及市委领导同志批示。

(三)承担市委文稿的起草、修改和审核工作;负责市委日常文书处理,承担市委档案资料立卷、归档工作;承担为市委制定有关规章制度的服务工作;联系、指导全市党委办公室系统业务工作和办公自动化的有关工作,组织指导业务培训。

(四)承担厅级以上和市主要领导安排的接待工作,承担大型观摩活动、考察活动及重要会议的后勤保障工作;承担食堂监管、公务用车车辆管理、办公用房和周转房调配、物业管理、会议中心后勤、节能减排工作。负责中央、省委和遵义市委及市委文件和党、政、军领导机关及要害部门机密文电、信件及密码的传递工作。

(五)负责市委办机关行政事务、国有资产、财务管理等工作。

(六)负责市级重要接待任务的协调工作,参与接待部分重要宾客的工作。

(八)协调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和市纪委机关的有关事宜。

(九)完成市委和省委办公厅及市委交办其他任务。

(十)市委党史研究室贯彻执行中央、省、遵义市委有关党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统筹协调全市党史研究工作。

(十一)市委督查局负责督促检查中央、省、遵义市和仁怀市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情况,负责《市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市政府工作报告》等全市性重要文件和市党代会、市委全委会、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全体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和市政府主要领导专题会等重要会议议定事项及市委、市政府重大工作安排部署的分解立项和督促检查。

三、资金使用及预算绩效管理情况

(一)资金使用情况

我单位20xx年度预算绩效目标共计1748.79万元,项目基本性质属经常性项目,主要用途是保障我办工作正常运转及市委相关平台的正常运行等,主要内容:

1、督查局工作经费5万元;

2、高速公路公益性广告牌对外宣传经费4.76万元;

3、市委重大事项工作经费319.20万元;

4、党研室工作经费17.23万元;

5、政策研究室经费0.78万元;

6、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工作经费1313.88万元。

(二)预算绩效管理情况

我单位年初预算专项资金使用均按照相关财务管理制度执行,做到年初有计划、实施有方案、追加有依据、日常有监督、结果有审核,资金使用与具体项目实施内容相符,不存在违规违法使用现象。

四、其他需要说明问题

无。

五、项目自评情况

我办绩效管理情况总体较好,对预算专项支出的7个项目进行了自评,自评综合得分98分,其中对车辆综合保障中心费用项目自评情况如下:

(一)该项目资金情况:年中追加预算87.94万元,实际支出87.94万元。

(二)年度总体目标完成情况:提高了我办工作效率,确保了我办工作的高效运转。

(三)具体指标完成情况:

1、数量指标:购置公务用车3台,其中新能源1辆,国产红旗1辆,考斯特1辆。年度指标值3,全年实际值3;

2、质量指标:资金使用是否规范 ,年度指标值:是,全年实际值:是 ;

3、时效指标:购车经费是否及时支付, 年度指标值:是,全年实际值:是;

4、成本指标: 资金是否控制在预算内, 年度指标值:是,全年实际值:是。

5、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车辆使用满意度,年度指标值:≥95%,全年实际值:100%,

9.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计划 篇九

一、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机制

加快完善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相适应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一是推进各预算部门进一步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建设,推动主要领域和行业年内基本建成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的核心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二是强化预算评审、绩效评价、财政监督协同机制,推动实现预算绩效闭环管理,提升管理合力。三是进一步推进各预算部门(单位)建立完善财务和业务协同机制,推进扩大预算绩效管理延伸到业务和资金使用终端的范围、促进绩效责任的细分和落实。

二、加快推进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改革

以重点推进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绩效管理为主线,全面落实预算绩效管理的各项具体要求。

(一)积极推进事前绩效评估

预算部门(单位)、投资主管部门应结合项目立项、预算评审、资金申请等工作,对新增重大政策和项目、基建投资项目进行事前绩效评估,评估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

(二)全面落实绩效目标管理要求

一是推进预算部门(单位)绩效目标编报全覆盖,所有项目预算(含专项转移支付)、财政政策、部门整体支出应按要求编报绩效目标,未编报绩效目标或绩效目标审核未通过的不得安排预算。二是加强绩效目标质量审核,进一步提高绩效目标编制的规范性、完整性及与预算资金的匹配性。三是推进绩效目标批复范围从项目预算逐步拓展到财政政策。

(三)做实预算绩效“双监控”

预算部门(单位)应在项目、财政政策的年度实施期内,依据相应的绩效目标,对预算执行进度和绩效目标实现程度进行绩效跟踪(“双监控”),切实加强绩效动态管理,做到绩效跟踪全覆盖。要根据项目和政策特点,确定绩效跟踪时间和次数,对已编报绩效目标的项目和财政政策,原则上应在9月底前完成绩效跟踪。绩效跟踪的结果要与加强预算执行、实施预算调整、安排下年度预算、优化管理相结合,切实提高绩效跟踪质量。

(四)进一步完善绩效评价方式

1.推进项目绩效自评实现全覆盖。一是推进各预算部门(单位)在6月底前完成20xx年预算项目的绩效自评,并推进自评中发现绩效问题的整改。二是区财政根据需要选择一个项目自评结果实施再评价,促进绩效自评质量进一步提高。

2.拓展重点评价范围。一是区财政局优先选择社会受益面广、关注度高、资金规模较大的项目、财政政策、部门整体支出开展重点评价。二是推进投资主管部门完善评价机制,并选择基本建设项目开展绩效评价。三是推进财政部关于落实政府购买服务第三方绩效评价工作的指导意见有关要求,进一步做好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绩效评价工作。要重视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科学测算资金,提高预算与绩效目标的匹配性。加强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合同管理,明确绩效目标和绩效责任,根据项目特点和需要,设计以服务对象满意度为重要内容的绩效指标体系。强化评价结果应用,将评价结果作为以后年度选择承接主体的重要参考。

(五)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与信息公开

一是推进评价结果应用的落地落实,根据不同的绩效问题分别与整改管理、预算安排、政策调整相挂钩。对于20xx年财政部门实施的重点评价中涉及的预算资金安排类问题,由各部门(单位)在规定之日前提出针对20xx年预算安排的整改意见,经与财政部门沟通一致后,按整改意见安排预算;未按时提出整改意见或整改不到位的,暂缓安排预算资金。二是加大绩效信息公开力度,原则上除涉密等有关项目外,预算部门(单位)均应按照本市绩效信息公开的要求实施信息公开。其中,在绩效目标公开方面,一级项目预算金额在500万元以上的要公开绩效目标,且公开项目的资金量不低于本部门(单位)项目支出的50%;在评价结果方面,预算部门(单位)绩效评价结果公开项目的资金量不低于本部门(单位)项目支出的50%。

三、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监督

(一)进一步强化预算部门主体责任,结合绩效评价工作,选择部分预算部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监督,围绕绩效评估、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评价开展、绩效信息公开等预算绩效管理核心环节,全面反映预算部门绩效管理工作现状。

(二)进一步监督评价整改落实情况。结合部门预算绩效管理监督工作同步开展“整改回头看”,重点关注预算部门对财政监督与绩效评价结果的整改落实情况,引导预算部门不断增强绩效主体责任意识,全面落实中央、市、区有关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各项要求,真正实现预算绩效闭环管理。

四、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约束

10.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研究 篇十

【关键词】预算绩效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改革

我国对于预算绩效管理的改革自21世纪以后就非常重视,为了加快其发展的速度,我国建立了相关的部门,用来指导绩效工作的发展方向,加快改革的步伐。与此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的管理也要积极配合绩效改革。但是,预算绩效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财政资金的分配、管理与使用,都归预算绩效管辖范围,除此以外,政府部门的经营方式以及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等等也都是预算绩效的内容。所以,尽管预算绩效目前以及有了一定的成果,但为了国民经济更好的发展,还要坚持走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道路,不断完善,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提供更大的作用。

一、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定位

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有利于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增强支出单位责任意识、提升服务质量、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能。这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促进财政体制完善的重要举措,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在我国的现阶段的预算绩效管理,是财政部门的主要的运营方式,受我国传统的影响,财政管理是行政单位运营与发展的核心,影响着行政单位很多工作的开展。所以,对于财政支出来说,预算绩效管理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阶段。

二、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措施

1.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的理念

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不但是企业财政管理的主要改革方向,还是对财政资金进行合理分配的重要措施,所以,要在思想上彻底打破传统观念,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理念是实现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基础。想要改进行彻底的改革,第一步就是通过纸质传媒、电视传媒等媒介上推广绩效管理的理念,让更多行政单位认识到绩效管理对于行政单位的重要性,在社会中为预算绩效管理创造出好的舆论氛围。然后可以通过全新的宣传方式来对预算绩效管理进行改革,可采用多主题活动的方式,进一步对其进行宣传,从根本思想上解决困难,对预算绩效管理进行改革。

2.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的体系

完善绩效管理体系是进行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必要举措,为此,应将绩效观念和要求贯穿于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一是先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法律法规及业务规章建设,为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顺利开展提供坚实的法律基础和保障。二是做好顶层设计、完善绩效评价制度体系,着力构建健全的预算绩效管理相关制度,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绩效评价制度及具体实施细则,完善绩效评价主体和评价的方式、方法。三是完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要求,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对财政支出内容和评价对象进行科学合理、层次清晰、实用可行的分类形成的指标体系财政支出项目的绩效评价必须建立在对相关指标综合评分的基础上。指标体系的设计强调公平、公正,并通过这种全面的评价体系,及时发现改革过程中的不足,然后进行调整,保证预绩效期管理的改革可以顺利的进行。

3.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可操作性

现阶段财务部门对项目预算的管理大部分停留在片面追求预算执行率的层面,但今后预算绩效管理将不仅仅要求“花的快”,更追求“花的好”,是360度全方位的管理。3年滚动预算编制改革要求财务工作要增强前瞻性,时间的拉长将使资金使用的空间加大,强化预算的计划性和刚性,对实施预算绩效起到了助推力的作用。同时,下来应进一步加快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进度,一是加快推进项目库建立,尽快完善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设,为预算绩效提供信息支撑;二是建议下发项目预算绩效目标申报通用模板,实现绩效目标申请、审核、批复的系统操作;三是在系统上线运行后对各个申报单位和相关部门开放端口,强化对现有绩效管理数据的整合,逐步实现与其他信息系统间的数据交互印证,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对预算绩效管理全方位、全过程的支撑和保障。通过绩效管理的评价体系对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重点项目进行分析与评价,还可以调动有关的部门对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评价,通过接下来就是科学合理的对绩效目标进行分配到每个部门,加强责任意识,打造坚实的基础,提升预算绩效管理的质量。对评价的结果要有效的利用,总结与整理出评价报告,进而更好的帮助预算绩效管理的改革。

4.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财政透明度

财政透明可以对政府以及企业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尽管我国目前的预算公开已经发展的很快,却离社会各界的标准仍存在很大的距离。出现这种差距很大的原因是因为预算体系不够完善、改革不到位以及对预算资金的有效使用率和使用质量不能正确的客观的评估引起的。所以,为了加快预算绩效管理问题的发展步伐,可以提高其财政透明度,尤其是一些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力大的项目支出绩效情况,依法向社会公开,得到更多部门的监督,使资金可以得到有效的使用率与使用质量,同时,也会解决一些因社会质疑而出现的问题。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分析

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成为企业的发展必不可少的一步,可以有效的控制企业的资金流向,并且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对其也能进一步完善,只有实现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与其他财务管理工作深度融合,才能深入推进行政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改革。

1.提高单位层面的财务管理建设

在行政单位中,对政绩进行考核的一方面就是提高单位层面的财务管理建设,要把责任到人,让行政部门的负责人对财务管理建设起到更大的责任与义务。在行政单位中,也要有独立的财务管理部门,用预算绩效管理的理念指引单位财务管理建设的发展。对于财务管理的建设,行政单位的内部要有专门的对各级管理层职责的明确与如何开展工作的架构组织设计,其中,架构组织设计必须遵循财务管理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定制。可以充分为行政单位运行全过程经费预算、审核、支出等作出明确的指导,但前提基础是保证每个内部人员都参与决策,使结果具有科学民主的性质。

2.提高业务层面的财务管理建设

业务层面的财务管理建设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对经济财务的预算与支出进一步控制。在对于预算的控制方面,有效的方法就是运用预算绩效管理意识对项目的审查以及论证做好严格的把关,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决策力。与此同时,还要做好对支出结构的控制与完善,发现不良现象,例如过度支出、违法支出等行为要严惩不贷,并制定有效的机制控制浪费。加强预算的执行与管理,就是不断完善预算执行机制的整个过程,使预算得到合理有效的运用。同时,政府也要积极参与,对各个方面都加强管理,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能力建设得到提高。

3.制定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评估体系

行政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风险,因此,我们要制定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评估体系,能够及时准确的对出现的风险进行预测与解决。定制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评估体系,首先要制定好明确的目标,进一步完善集“自动化、智能化、可视化”为一体的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绩效评价数据仓库的深度挖掘和分析。通过这些数据的分析,实现对财务管理进行预警提示和风险把控。接下来就是进行风险评估,然后全面的进行评估风险的工作,利用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等方式,保证可以科学正确的进行分析,对每一个可能存在的风险都要多方面的考虑,以防因片面导致经济损失。风险评估的相关机制要严格按照国家的要求来制定,对风险结果要准备好应对策略,可以让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等部门做好预防,减少经济损失。

四、结束语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时代发展、经济进步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发展来说,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更是对其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帮助其更稳定科学的发展,提高行政单位的资金的使用率以及上使用质量。共同加快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薛晖. 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探讨[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2]赵凤. 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5,07:146.

[3]孙逊.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预算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

11.高校绩效预算管理体系的研究 篇十一

1 高校绩效预算的实践发展

高校的绩效预算管理实践是在国内公共财政绩效预算管理的基础上进行的,并借鉴国外的先进理念。2003年,财政部制定《中央级教科文部门项目绩效考评管理试行办法》;2005年,财政部印发《中央级教科文部门项目绩效考评管理办法》;2009年,中央教育科学院对教育部直属的72所高校进行绩效评估,形成评估报告,此项工作不仅丰富了高校绩效预算管理的内容,而且对高校如何更好地进行资源管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供建设思路。此外,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些地方政府开始积极探索地方高校绩效预算管理,其中北京市高校绩效预算管理实践最具代表性。先后制定了地方绩效考评管理办法、设计绩效指标体系等,为全面推广高校绩效预算管理打下基础。绩效预算改革虽取得了突出成绩,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2 构建高校绩效预算管理体系

2.1 规划绩效总目标、制定年度绩效计划

首先,根据高校的战略目标,规划绩效预算总目标。其次,高校将绩效预算总目标分解到各年度,各部门依据年度战略制定年度绩效计划。同时,高校对部门拨付预算资金之前,必须对部门提供的绩效计划进行可行性分析,得出绩效目标可行性的判断,认为可行的项目则拨付预算资金,不可行则减少预算资金或取消该项目,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事前绩效监督的目的。

2.2 编制年度绩效预算

绩效预算委员会根据部门上年度绩效评价结果和本年度绩效计划,科学合理安排各部门间资金,将预算的分配和安排与绩效有机联系。

2.3 签订绩效合同

绩效预算委员会与部门按照一种与市场上讨价还价逻辑相同的方式协商决定,内容包括部门为实现年度目标所需要的预算资金、自由支配预算资金、资金使用后衡量产出和效果的评价指标。高校与部门在编制预算时由原先的等级制关系转变为合同关系。部门负责人在被赋予高度自主权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即履行事先承诺所达到的绩效目标。

2.4 年度预算执行绩效考核

高校对部门预算执行有效性进行绩效考核,主要分析预算执行刚性度和预算执行有效率。预算执行刚性度将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和预算执行的严肃性。预算执行有效率从经费数量、经费结构及科学性三方面分析预算保障力度、经费结构的合理性,评价预算执行的实际效益。

2.5 提交绩效报告

部门为跟踪年度绩效计划的进展情况,在年末将执行绩效预算的结果撰写成报告,内容包括实际预算支配,实际开支、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水平等。如果绩效报告分析结果与年度绩效计划指标不一致,需分析原因。由于绩效报告是实施部门的自评行为,无法确保公正客观。因此需实施绩效评价。

2.6 进行绩效评价

首先,高校需建立信息化建设绩效评价小组。其次,高校在设计绩效预算指标时可以运用平衡积分卡(BSC)和关键绩效指标(KPI)这两种绩效管理工具。其中,运用平衡积分卡的基本原理,结合高校战略目标,将高校绩效预算指标分财务、内部流程、顾客满意度、学习和创新四个维度;接着,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将各个维度细化为不同层次,以便增加关键绩效指标的层次性;最后,依据科学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选定各层次具有代表性的关键绩效指标,反映高校整体运行情况。

2.7 绩效审计

通过绩效审计可以衡量预算执行情况是否达到起初设定的绩效目标,评价各部门资金使用情况,重点关注部门责任,并寻求提高部门运行绩效的途径。

2.8 绩效奖罚机制

根据评价结果和审计报告,对绩效好的部门允许将一定比例的预算结余转到下一年度使用,解决预算部门担心本年没有用完的预算资金会被绩效预算委员会收回,或者担心绩效预算委员会削减下一年度部门预算资金拨款数。

3 结束语

本文对绩效预算管理体系流程的构建仅仅完成了基本框架部分,还需要继续投入大量的精力,并需要依据评价效果和反馈结果对绩效预算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修正,这将是一段不短的时间。

摘要:本文从高校绩效预算实践发展出发,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构建以绩效目标为灵魂,预算为基础、绩效评价为核心、绩效评估的实施为关键、绩效奖罚机制为手段的新预算管理模式。

关键词:高等学校,绩效预算,绩效评价

参考文献

12.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总结 篇十二

第一部分 部门财政支出绩效管理

一、基础建设

(一)机构设置

已明确预算绩效管理(绩效评价)工作职责,已落实该项工作由办公室具体负责,并由纪检监察人员牵头负责绩效评价工作。

(二)制度建设

已根据以往的绩效管理文件,结合新要求,修订了《成都高新区人民检察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该方案规定了本院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操作流程,明确了任务分工,落实了工作责任。

二、组织实施

(一)财务预算管理

1.日常性预算管理

完成了日常性预算管理基本工资,并在规定时限内准确编报各类财务报表。已建立“三公”经费管理制度。年初部门预算、部门预算中期评估、年度部门决算报表等均在时限内报送,对财政监督指出的问题均积极整改到位,且未发生超时限、被投诉、造成资金损失等情况。此外,本院积极开展自评工作,年度预算管理工作获得优秀。

2.资金使用管理

本院20xx年公务卡刷卡金额为79.29万元,较20xx的43.88万元增长80.70%。资金账户上没有以往年度的往来款项。已按财政要求开展决算自查,账表相符。在资金使用过程中,不存在违反财经法规被查处的情况,单位和当事人均未受到相关处罚。此外,年度财政借款均已及时还清,现无欠款。

(二)项目绩效管理

1.建立完善评价指标体系

已根据《成都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结合评价项目实际情况建立并细化项目评价指标,且指标体系科学合理。

2.收集和完善评价基础信息

已对选定的评价项目,根据设定的项目评价指标收集定量指标基础数据信息,设计满意度调查表、问卷调查表和专家评分表等,反响良好。

3.评价报告报送和质量

我院已按工作要求按时上报自评报告,自评报告真实反映项目绩效,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清晰明了,在项目支出绩效评价中揭露了资金使用管理问题,并深入分析问题,提出可操作并拟在次年实施改进、完善、整改意见。

4.自评项目规模

20xx年本院预算项目共计12个,自行组织项目支出绩效评价2个,本年无新增预算项目。

5.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结果

现场评测。

三、信息公开

(一)预决算信息公开

20xx年已严格按要求公开20xx年预算、20xx年决算信息。

(二)“三公”经费预决算信息公开

20xx年已严格按要求公开20xx年“三公”经费预算、20xx年“三公”经费决算信息。

四、绩效预算管理

(一)绩效目标

目标申报一是按照预算要求编制专项资金预算,二是根据绩效管理要求设立绩效目标,填报《绩效目标申报表》,做到预算绩效目标管理与部门预算编制同步进行。对绩效目标从数量、质量、时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细化,量化绩效目标,并形成评价特性指标。

(二)绩效信息公开

已将自评报告在互联网站公开。

(三)绩效结果整改

严格落实绩效评价发现问题整改,按规定全面完成整改,已在《成都高新区人民检察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中建立单位绩效问责机制。

(四)预算挂钩

已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次年预算编制的重要依据,改进预算管理。

(五)其他

本院20xx年预算执行率达到97%以上,20xx年预算执行率仍将达到90%以上的较高水平,经验做法在全区进行推广。

第二部分 部门国资绩效管理

(一)国资管理

1.是否制定了本单位国资管理办法

已制定国资管理制度。

2. 是否有专人负责国资管理

有专人负责国资管理。

3. 资产管理责任是否落实到人

资产管理责任已落实到人。

4. 是否按照财政部要求开展国有资产清查核实工作

已按照财政部要求开展国有资产清查核实工作,对清查出的问题已整改到位。

5. 坚持每年一次固定资产盘点制度,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20xx年开展了固定资产盘点,并委托第三方事务所开展审计工作。

6. 申请财政资金购置资产的,须按照《国有资产配置标准》编制本单位政府采购预算

已编制政府采购预算。

7. 是否按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规定的方式进行资产处置

已按规定方式处置。

8.资产处置收入是否上缴财政

处置收入已按规定上缴财政。

9. 单位国有资产出租须按照《国有资产出租管理办法》进行报批手续

本院不存在资产出租的情况。

(二)政府采购

1.设立了单位内部政府采购工作流程,设置负责政府采购专项工作岗位,并明确相应的责任人

本院已设立了内部政府采购工作流程,设置了专项工作岗位和责任人。

2. 及时、完整的上报年度政府采购预算、调整预算表、采购计划等文件

已及时、完整上报年度政府采购预算、调整预算表、采购计划等文件。

3. 改变政府采购方式是否及时报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审批

20xx年不存在擅自改变采购方式的情况。

4. 需上报上一级财政部门审核的政府采购文件,是否高质量报同级财政部门初步审核

均严格按要求报送相关文件。

5. 准确的制定政府采购文件,采购范围、采购方式和采购程序执行情况合法合规,未因此导致投诉举报成立

执行政府采购各类事项合法合规,未发生投诉举报。

6. 是否有效回复供应商提出的询问、质疑,配合财政部门完成举报、投诉处理工作

不存在相关举报、投诉事项。

7. 采购合同是否按时公告和备案

采购合同均按时公告和备案。

8.是否配合财政部门开展政府采购监督检查、课题调研、征求意见等工作,书面反馈各类意见建议。

13.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研究 篇十三

一、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的内容组成

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是一种为了实现预算资金的“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而采取的一种以财政支出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其主要内容包括: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跟踪、绩效评价和结果应用,是由它们共同组成的一个综合系统。

二、定义

(一)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的定义

预算绩效是指预算资金所达到的产出和结果,是一种以支出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它要求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中更加关注预算资金的产出和结果,要求政府部门不断改进服务水平和质量,少花钱多办事,使政府行为更加务实、高效。

因此,“全过程预算绩效”就是“预算绩效”,但“全过程预算绩效”这一名称充分考虑到上海市的“事后评价”已相对成熟,而“事前评价”和“绩效跟踪”相对薄弱的现状,用“全过程”将“预算绩效”工作内容中的“事前评价”和“绩效跟踪”着重凸显出来,从而全面推动预算绩效工作。

(二)绩效目标管理(事前评价)的定义

在项目实施前需要明确项目的预算和绩效目标,而绩效目标和预算紧密相连,是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是整个预算绩效管理系统的前提,因此,事前评价主要就是对项目的绩效目标和预算安排进行考察。主要是考察项目是否具有战略适应性、设立的绩效目标是否科学、各项措施是否能够有效保障目标的实现、预算安排是否合理、财务制度是否健全等。

(三)绩效跟踪(事中评价)的定义

绩效跟踪即预算绩效运行跟踪监控管理,是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它通过采集绩效运行中的各类信息并进行汇总分析,对绩效目标运行情况和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和督促检查,纠偏扬长,当跟踪中发现绩效运行目标与预期绩效目标发生偏离时,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以促进绩效目标的顺利实现。

(四)绩效评价(事后评价)的定义

绩效评价又称事后评价,它是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是在预算执行结束后,及时对预算资金的产出和结果进行绩效评价,重点评价产出和结果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它主要是通过制定绩效评价方案,拟定评价计划,选择评价工具,确定评价方法,设计评价指标,实施客观、公正的评价并提出进一步提高预算支出绩效的意见和建议。

(五)结果应用的定义

14.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研究 篇十四

所谓零基预算, 是指不考虑过去的预算项目和收支水平, 以零为基点编制的预算, 而绩效预算则是在零基预算基础上的改进, 即通过衡量各教学单位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绩效 (包括效率、质量、成本等) , 决定资金配给的方向和数量的预算编制方法。在加强零基预算基础上推出高校绩效预算, 对于防范高校各种财务风险极具价值和意义。主要表现在:

第一, 防范高校财务失衡风险。近几年来, 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随之带来的是资金的严重不足, 特别是财政拨款缺口较大。许多高等学校, 国家和地方对其持续加大投入, 没有与财政支出的高速增长实现同步, 因而严重滞后于高等学校对办学资金的需求, 这必然会造成其收支矛盾日益突出;再加之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改革的深入进行, 高校还存在着扩招扩建的巨大压力, 其作为法人实体, 在教育经费的使用、管理方面的自主权和内在需求较过去明显的增大, 因而财政拨款的额度相对而言, 也就大大地缩减。在这样的情形下, 如果不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财务预算管理措施, 高校资金需求与财政拨款之间的缺口就极有可能逐步加大, 出现赤字预算, 陷入现金流量萎缩、流动资金短缺、人员工资无法发放、日常开支难以维系的困境, 形成高校总体财务状况失衡的潜在风险。而绩效预算强调对过去预算项目、收支水平的合理评估, 讲究效率优先, 质量为重, 严格实行成本核算与控制, 因而能够有效地减少和防范高校财务状况失衡的风险。

第二, 防范高校各类债务风险。高校筹措教育经费有多种渠道, 而有些渠道的资金融入, 主要是银行贷款, 属于学校负债, 必须按贷款合同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由于政府对高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而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后, 办学条件、基本建设和自身发展对资金需求旺盛, 办学经费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加上教育形势发展所迫, 金融市场的开放与竞争, 政府部门的默许, 利用银行贷款发展已成为高校新的资金来源。然而学校这一纯支出型的事业单位, 不具备企业所具有的利润补偿和资金循环功能, 学校使用银行贷款, 到期不能偿还本金和利息, 就会形成负债风险。而高校所谓银行贷款的债务风险, 是指使用银行贷款给学校财务活动造成的风险。也就是由于债务负担过重而不能按期偿还到期贷款本金及利息的可能性, 不仅会影响学校正常财务支付, 还可能被债权人起诉而导致破产。而推行绩效预算, 对各类融资渠道的资金使用尤其是银行贷款的使用进行准确、全面的效益和风险评估, 就能够把学校负债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从而减少和防范学校的各类债务风险。

第三, 防范高校经营投资风险。高校作为其校办产业的主要投资者, 在校办产业的经营投资中, 也要承担投资份额内的校办产业经营投资风险。一些高校长期形成的事企不分机制, 一些校办企业由于没有法人资格, 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其经营投资风险实际上就是由学校来承担的, 而这些学校在承担这些经营风险的同时, 却往往忽视了对校办企业的监督管理, 相当数量的机关团体企业存在着财务不健全, 审计监督不严格, 经营者权力膨胀、盲目决策、挥霍浪费等问题也时有发生, 一旦亏空、破产, 学校就不得不承担连带责任。高等学校的预算, 尤其是支出预算, 实际上就是一种基于效率与质量的成本控制, 而通过推行绩效预算, 就能够前瞻性地优化项目投资、财务预算和审计监督程序, 在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和科学的价值评估基础上进行经营投资和决策, 堵塞校办产业在经营过程中各种可能出现的财务漏洞, 从而有效地防范学校校办产业潜存的经营投资风险。

第四, 防范高校规模不经济风险。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得各种类型、各种办学层次高等学校的规模得到不同程度的扩大, 有利于优化学校资源配置, 提高教育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提高规模效益, 但办学规模并非越大越好。高校的办学规模有两个含义:一是指院校的规模, 也就是院校的学生总数要达到一定的规模;另一个是指专业规模, 就是各专业的学生数应达到一定的规模。在一定范围内, 规模的扩大可导致生均成本、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节约, 获得规模经济效益。但当规模超过一定范围后, 随着管理成本的相应增加, 以及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适应能力跟不上规模发展的要求, 就出现了负效应, 即规模不经济现象, 从而形成高校规模不经济风险。高等教育运行只有规模适度才能发挥各类资源的最大效用。而借助于绩效预算, 可以对高校进行超前的规模与效益动态分析, 寻求到其办学规模与效益的系统平衡点, 实施严格的成本核算与控制, 从而有效地防范高校规模不经济风险。

二、运用绩效预算防范高校财务风险的重要举措

由于高校在我国属于重点发展的事业单位, 地位比较特殊, 管理层级交错, 财务关系复杂, 因而运用绩效预算防范高校财务风险有相当大的难度。在实际运作中, 应采取一系列重要举措, 准确地把握其多个具体环节:

第一, 绩效预算与风险导向审计互动。风险导向审计有利于提高审计效率与效果, 而在高校内部建立风险导向审计制度, 把它与绩效预算有机结合起来, 运用立体观察的理论, 将高校置于一个大的经济环境之中, 在历史、现实与未来的时空交合中, 准确地判断影响学校财务运作的各种因素, 以评价审计风险为导向目标, 以绩效预算为效益引擎, 对高校财务实现严格的预算与审计动态控制, 使绩效预算与风险导向审计两大要素渗透于高校财务管理的全过程, 从而努力加大高校各类潜在财务风险的防范力度。

第二, 绩效预算与风险效益评估统一。运用绩效预算防范高校财务风险, 最为重要的是将绩效预算与风险效益评估结合起来, 采取积极方式予以防范。一方面, 要在考虑学校合理负债效益的同时, 通过绩效预算, 在对学校负债进行科学的风险效益评估基础上, 合理安排偿债支出, 并且着力建立高校偿债基金制度, 在学校投资收益中不断调整偿债计提比例来确保偿债基金清偿到期债务。在绩效预算中, 坚持投资效益评估导向, 加强贷款专项资金管理, 规范各类支出行为, 建立贷款专项资金绩效考评机制, 加强对项目的监督、检查力度, 合理安排贷款资金的使用, 保证重点建设所需资金, 使重点项目尽早完工发挥效益, 防止因投资活动或项目开发失败而形成呆账、坏账损失;另一方面, 要运用绩效预算, 在对校产资源进行科学的投放使用效益评估基础上, 整合校产资源, 优化资源配置, 建立资源配置的长效机制, 合理调度资金, 努力实现不同类型校产资源的保值、增值, 分散、消除资源使用中潜在的流失风险。只要实现绩效预算与风险效益评估的有机结合, 使绩效预算与风险效益评估的管理要素渗透于学校财务管理之中, 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和防范学校负债和资产风险。

第三, 绩效预算与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建设并举。运用绩效预算防范高校财务风险, 还应该注重将绩效预算与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建设结合起来。一方面, 要通过绩效预算, 对校产资源进行预算管理, 实施各类资源、资金在不同部门的优化配置, 提高其使用绩效功能, 强化其各个具体环节的精细化财务管理, 以此推进各类财务数据的信息化建设;另一方面, 又要通过建立高校财务信息披露制度, 确立公开披露绩效预算的相关信息内容, 为报表使用者提供高校相关资源的绩效预算评价信息、绩效预算决策信息、绩效预算质量信息, 使高校绩效预算在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环境下得到优化、监控, 能够良性运行, 从而使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各个利益相关者能够全面了解到学校各类资源使用绩效情况、学校总体财务运行状况等信息, 掌握真实有效的财务信息数据。只要把绩效预算与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使绩效预算与财务信息披露的管理要素渗透于学校财务管理之中, 就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和防范学校各类财务风险。

第四, 绩效预算与资源节约管理协调。运用绩效预算防范高校财务风险, 还应使绩效预算与建设节约型高校的实践活动相契合, 通过推行绩效预算, 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学校的资源, 鼓励各单位节约经费、重视教学科研质量, 以实现学校的整体发展目标;贯彻“一要吃饭, 二要建设, 三要发展”原则, 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与财力的可能, 保证重点, 兼顾一般, 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在编制预算时, 安排适当的资金后备, 保证学校应急项目支出, 以实现预算年度学校整体事业目标;在把握学校的实际和全局的基础上, 与学校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相结合, 既要贯彻积极稳健的原则, 同时也要按照教学长远发展规划, 安排好轻重缓急项目, 制订切合实际的部门发展规划和近期工作计划, 提高教育投资的综合效益, 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这是预算管理的本质所在。

三、结论

运用绩效预算防范高校财务风险是高校的一个综合财务管理过程, 由于绩效预算在时间上具有前瞻性特点, 在空间上具有灵动性特点, 在功能上具有多元化特点, 在程序上具有严格合理的特点, 在效益评估上具有前后相承的特点, 因而决定了它对于防范高校财务风险具有其它预算方式所不可相提并论的优势条件。只要高校各部门协调一致, 积极主动地运用绩效预算, 实现办学与成本的绩效控制, 恢复高校量力而行、勤俭办学的传统, 真正把办学的重心转移到教育、教学、科研, 把办学的核心资源集中到教师人才队伍建设和学生能力培养、学校科研发展的根本上来, 就必定能够化解和防范高校各类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吴密:《新时期高校预算管理的特点与机制创新》, 《高师财务管理研究 (第八辑) 》, 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上一篇:生物圈中的微生物教案下一篇:别让火山再“生气”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