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酒教后反思(精选8篇)
1.春酒教后反思 篇一
《春酒》教学反思
徐洪珊
《春酒》最值得从这样一个角度来挖掘文章内涵,那就是作品体现出来的浓浓亲情、乡情、人情。所以,我将教学目标设定在领会文章的情致,感受作品的风俗、人情之美上。然而这种美感是通过什么展现出来的呢?便是本文那突出的、精彩生动的细节描写。于是,品味精彩语言,关注细节描写,感受作品意蕴便也是教学目标之一了。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饮春酒——品春酒——酿„春酒‟”三个环节,三个环节层层深入,从读到赏再到写,达到升华。这也得益于余映潮老师“板块式教学”思路。
一堂好课犹如一篇好文章,必须条理清晰,有实在内容,有情感发掘。从时间流程上说,我认为本课做到了循序渐进、层层深入,让学生在逐步深入的文本挖掘过程中体验情感,层层推进,发掘意蕴。这也得益于环节设计的严密性和层次性。实践了我校语文组“自主推进式”教学模式的运用。
从空间主题上说,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有一个贯穿整堂课的活动,那便是学生的“读”,不论是什么形式的读。例如开始的大声朗读,中间的细节品读,都是为了能够做到深入发掘文本内涵。《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在阅读欣赏文学作品学习上,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这堂课做到了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多一些自己对文本的理解阅读体验,让教师少一些花哨的高谈阔论,让课堂的实际效率实现最大化。
《春酒》是自读课文,所以,它也肩负着以读引读、引思的任务。所以,在学习活动的最后,我安排了学生在对文本有着深入体验的经过后,抒写一个自己记忆中饱含浓浓乡情和亲情的与亲人或朋友共享某种美食的情景。因为生活中任何一个细节如果蕴藏着一份美好的情感都是一杯香甜的“春酒”。这也恰好运用上了“品春酒”环节中学生们的品析探究成果——即写作方法的探究学习。于是,学生写起来也会有章可循,充分利用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达到教学目标与生成。最后,为实现以读引读的目的,我列举了几篇同样抒写乡情的文章,让学生在课下进行对比阅读。获得更多感受和启发。
回顾整节课,虽然完成了教学内容,但还存在些不足,也让我对这堂课有了一些反思:
1、追求完美的同时会有一种缺失,在细节处理上不够运筹帷幄,生成还可以更自然些。
2、要充分进入文章情境,带着与目标相关的感情投入到讲课当中。
3、通过课堂实践,应更多地思考片断练习与整体写作的关系,学生写作需要时间酝酿,知识到能力的迁移是一个过程,有时不可能立竿见影。
最后,我也希望能通过这堂课的设计,引发一些教学问题的探讨。如散文教学的探讨:哪些散文应该精读,哪些散文可以海量阅读?经典文字的内涵一定要深入挖掘,如何挖掘?需不需从文化层面纵深处挖掘文本?从语言到文化是不是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
其实语文教学真正要做的是,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营造良好氛围,去启发学生,让学生与文本产生深刻的、内在的交流与沟通。
2.春酒教后反思 篇二
教学中有些问题, 往往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抓住这样的问题可以带动学生去熟悉和把握内容, 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物的性格, 当然也可以去体会作者的匠心独运, 文章的精彩布局和行文技巧。
依据个人经验, 这样的问题需要去开掘, 如题目的开掘, 《药》、《项链》、《祝福》, 如主题句的开掘“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又如《米诺斯的维纳斯》中“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 必须失去双臂”, 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失去双臂使她获得了什么”, “为什么失去的必须是双臂”如此环环相扣的问题, 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课文, 进行深度探究。
《雷雨》中有这样的主问题吗?中心人物周朴园, 以他为中心, 连接起侍萍、繁漪, 进而连接起鲁大海、周萍、周冲、四凤, 以及鲁贵。所以围绕中心人物周朴园我们可以设置问题。课文节选自第二幕, 有两个矛盾冲突, 一个是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冲突, 另一个是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异常激烈, 可以说三十年恩怨一朝爆发, 在这样激烈的矛盾冲突中, 周朴园的性格得到了有力的展示。在这里, 可以设置讨论话题, “周朴园对鲁侍萍有无真感情”。
这一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剧情变化, 随着鲁侍萍身份由模糊变为清晰, 周朴园所经历的心理变化, 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富有代表性的语言如“你来干什么”, “谁指使你来的”来把握周朴园的性格特征。
进一步, 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使得周朴园变得如此冷酷无情”, 进而来思考人的命运, 人性的问题。
学生探寻问题答案的过程就是深入剧本, 分析人物语言, 把握人物性格, 探讨人性和人的命运的过程。
二、对学生思维的引导
学生思考判断周朴园对鲁侍萍是否有真感情时, 举出的证据, 如关窗子的习惯, 记得生日等等。但学生却没有意识到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 即没有结合当时的情势。这时, 引导学生进一步细读文本, 思考说话的用意, 所谓“察心”。学生这才发现, 原来为了让情绪激动的鲁侍萍平静下来, 周朴园才这样说的, 这是周朴园在打感情牌。果然, 在周朴园说完后, 鲁侍萍叹一口气, 现在我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 这些话请你也不必说了。周朴园立马就说那更好了, 那么我们可以明明白白地谈一谈。
学生的思维只局限在眼前, 这时引导学生去看三十年前, 结合课本的注释对之前情节的介绍, 联系鲁侍萍的语言来解读, 进一步来看周朴园这一人物。鲁侍萍说:“三十年前, 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 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 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 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 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周朴园的无情一下子就展现出来了。
进一步, 再看鲁侍萍真正站在面前时, 周朴园的反应, “ (忽然严厉地) 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 (冷冷地) 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忽然) 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由衣内取出支票, 签好) 很好, 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 你可以先拿去用。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引导学生从周朴园的台词来分析把握人物形象。周朴园迅速稳定鲁侍萍的情绪, 果断打发鲁侍萍离开, 并且要求鲁家人永远不到周家来, 没有一丝的犹豫。可见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就是叶公好龙式的感情。所以周朴园不是真要对鲁侍萍好, 而只是给人看, 看自己多么有情有义, 看自己对感情多么的忠诚, 是为了给孩子们树立一个好父亲的形象、一个好丈夫的形象。
这样, 自然就得出结论, 周朴园这一形象:伪善、冷酷、狠毒、可怜。
有两点要注意:一是点拨思维方向, 引导学生结合语境, 细读文本, 揣摩体会;二是传授方法, 分析人物要听其言, 观其行, 察其心。
三、问题的梯度
由周朴园对鲁侍萍有无真感情, 到周朴园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再到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作用, 由浅入深, 设置有梯度的问题,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性, 探究命运。
周朴园既是被扭曲者又是扭曲者, 他的种种性格都是被所处的周公馆和时代塑造的, 同时他扭曲着众多的人物, 鲁侍萍、周繁漪、周萍。一场大雷雨, 写了周鲁两家八个人物由于血缘纠葛和命运巧合而造成的矛盾冲突展示给了读者;一场大雷雨, 将病态展示给了读者;一场大雷雨, 一场人性和命运的大悲剧。
当然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没有完美的课, 只是走在完美的路上。以上是一点反思和心得。
摘要:《雷雨》中设置主问题,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 全面把握周朴园这一人物形象。注意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引导, 注意问题的梯度。
3.对“教后反思”的思考 篇三
教学预设是课堂教学的蓝图,但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流程,它受到课堂教学中诸因素的制约,教师必须灵活掌握,或做内容上的微调,或做方法上的变更。清代画家郑板桥说:“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月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中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转引自《名画的故事》)这段话对教师颇有启示意义。如果说教学预案是“眼中之竹”的话,那么,实施教学预案就是“胸中之竹”,而灵动的变化则成为“手中之竹”。
因此,教学预设与教学效果之间是不能完全划上等号的。这中间关系到实施过程中的灵动变化。有些教师的上课得心应手,就是因为在实施过程中将“胸中之竹”灵动地变为“手中之竹”。虽然“竹”的形象未变,但“竹”的神韵异彩纷呈。因此,即便同一个教案,执教的技术与艺术不同,效果也就各有千秋。因此,寻找教学预设与教学效果的差异点,就是要寻找预设与效果的落差在哪里,寻找“驾驭”的异同在哪里。
二、寻找自己的教学与他人评价的结合点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个人的教学,也需要一面镜子,那就是他人的评价。诚然,这面镜子不能变形,变形了。评价也就走了样。对于他人的评价,也要作客观分析。看他的评价是否体现新的教育理念,是否切中教学的要害,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因此,在教后反思时,要寻找自己的教学与他人评价的结合点。
那么,自己的教学与他人评价的结合点有哪些呢?其一,表现在教学理念上,看有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其二,表现在教学目标上,看目标的定位是否切合教学实际,目标与效果是否趋于一致;其三,表现在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安排上,看是否体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举一反三的教学原则;其四,表现在教学形式上,看师生互动是否默契,合作学习是否卓有成效,学生的思维是否得以激活。只有在这些结合点上反思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行为,才能有效地将他人的评价化为自己今后教学的良策。
三、寻找教学实际效果和重新设计的生长点
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课堂教学效果是指实施教学预案之后所实现的预期目标的程度。具体衡量的标准,一是知识与能力,二是过程与方法,三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当然,根据课型特点各有侧重。对教学实际效果的界定,传统的观念侧重于知识与能力,侧重于教学的过程,而忽略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取向,忽视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与新课标的三维目标是相悖的。因此,检验教学实际效果应以三维为指向,做到“形神兼备”。在实际操作中,有形的是可以通过多种检测手段检验优劣,无形的则要与三维目标中的参照物比较得失。
寻找教学实际效果与重新设计的生长点,就是要根据教学实际效果的优劣得失,扬长补短。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教案虽好,但效果欠佳。这主要是因为教学对象的实际水平与先进的教学预设落差过大。这就要求在重新设计时放缓难度,做到既不降低教学要求。又要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也有些学生虽成绩较好,但平素习惯于传统的学习方式,当学习方式变革之时,他们一时不能适应。这时,教师更要注意导而有度。导而有序,导而有效。因此,在重新设计教学预案时,要在新老方法的交替中架桥铺路,让学生慢慢适应新的学习方式的变革。
可见,寻找教学实际效果与重新设计的生长点,一要考虑教学预案的先进性和可行性原则,二要考虑教学对象的学习方式与实际水平的适应性原则,从而使经过实践后的教学预案更具先进性,更具可行性,更具有效性。
四、寻找设计的有效性与学生情感体验的融合点
有效的教学设计,除了体现设计的先进性、操作的可行性外,还必须体现教学效果的有效性。任何先进的教学设计,任何灵巧的教学方法,最终都必须落实在“有效”上。而有效的教学,终究要通过学生的心灵感悟、情感的体验而获得。因此,教学反思中必须寻找设计的有效性与能力发展、情感体验的融合点。
如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叙事散文。那段对“背影”的描写,虽朴实无华,但情真意切。然而,有些中学生却体会甚微。为了加强情感体验,在二次执教时,一改先读后写的方法,变为先写后读,“未读背影先有情”,即先写自己亲人的背影,关爱自己的背影,艰辛劳动的背影,工作后疲劳的背影……再读朱自清的《背影》。由于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因素,效果就迥然不同了。可见,教后反思,不仅可以弥补教学上的不足,还可以使教学预案日臻完善。
4.春酒教学反思 篇四
针对去年“识春酒,知文意”“品春酒,懂琦君”“醉春酒,悟乡愁”几个环节,今年我围绕“春酒”这一个民俗,以此为切入点,设置“春酒之乐”“春酒之俗”“春酒之情”三个环节。经过引导学生感受春酒这个节日的乐趣入手,表层了解春酒,然后再跳读课文找出民俗,进一步丰富自我的积累,最终品读课文重点段落,领悟情感到达走进春酒,品出乡愁的情感目的。比较这两年的教学设计,结合今年执教的感受,有几点反思和心得。
一、教师装好自我的酒,才能酿出学生的酒
都说教师积累了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的确如此。今年,在讲解课文之前,我把很多时间用在了搜集和整理琦君的个人资料上头。经过整理发现了琦君的很多生平经历,让即使未读过这篇文章的学生已经了解了琦君其人其事其情。尤其是将琦君的一些作品中的一些原话汇总串联,让学生对琦君的心境有了先前的感知。我在读过这些作品后很感动,也很理解了琦君的心境。正是这种情愫才会让她想写《春酒》。
结合暑假培训研修所感,教师能够将自我搜索到的这些资料在课前或课后发在班级博客上,引导学生浏览了解。也能够将自我的个人空间开放给学生。
二、讲解课文,设置环节必须要贴近文本制定
本文在第一单元中属于民俗这个主题,所以在制定教学环节时必须要研究单元主题。针对民俗这个主题,搞清琦君写作的原因才能更好的制定教学设计。经过设置以上三个环节,了解了民俗,感受了童真童趣,领悟了乡愁。主线明晰,简洁而实用。
5.《春酒》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琦君的生平经历,理解她的乡愁。
2、朗读课文,品味细节描写,理解语言生动传神、“于细微处见真情”的特点。过程与方法:
品读课文,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家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体会细节描写在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章中的风俗美,人情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学重点:体会感情,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乡怀旧之情。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谈谈自己过年时的热闹场面,营造教学氛围。
2、朗读教学法:教师采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3、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从小到大,我们都是伴随着这些年年依旧的节日,和亲人一起度过的。在这些传统节日中,同学们最盼望的是什么节日呢?为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老师最喜欢春节,因为春节时,可以一家人齐聚一堂,说说笑笑;可以走亲访友,重温旧日的回忆;还可以看贴春联、燃烟花,热热闹闹,喜气洋洋。
但每个地方过年的风俗又不尽相同,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琦君的《春酒》,看看浙江温州一带人们过年有哪些风俗,作者在其中传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二、明确学习目标:
1、体会文中情。
2、品味语言美。
三、初感乡情:
1、自由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美。
2、待学生读完文章后,引导学生整理文章内容(包括:哪些人、哪些事)和情感。
明确:
人物:母亲、“我”、阿标叔、乡邻乡亲(营造了温馨和谐的“人情美”。)
事件:围绕“家乡味”,回忆儿时在故乡时过新年、喝春酒、喝会酒(展现了浙江温州一带的“风俗美”)。
3、你从文章中读出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思乡怀旧、热爱家乡的民俗风情等均可,可以不作深入评价。
在学生回答中顺势提问: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这样的情感的?
引导学生关注文末的“家乡味”(顺势板书:“家乡味”)
四、品味语言的乡情美
文中浓浓的乡情乡味作者是怎么抒写出来的?文中哪些语句能表达作者对家乡的特殊情感?
教师指导:边读边品,可以从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等角度入手品味语言中的情感美。学生自由读文,圈点勾画出最能表现乡情乡味的语句,作上批注,品味文章语言美。交流展示。
(一)、关于母亲的细节(母亲是记忆中最深刻、最温柔的怀念,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传达出对母亲深情赞美与怀念
请发言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自我评价或小组同学评价。(语速、语调、重音)
(二)、关于童年的细节(童年是记忆中最美好、最甜蜜的记忆。)——表达出对童年、对乡情的美好回忆
请女生读,读出无拘无束的可爱情态来。男生评(关键是语调)——表达出对乡邻乡亲随和亲密的深深眷恋
请一个小女生朗读,读出小女孩的稚嫩可爱,读出回忆时的甜美。
(三)、关于风俗人情(阿标叔)的细节(甜不甜家乡水,亲不亲家乡人。乡情是记忆中最醇厚、最温馨的怀念。)
(四)、引导小结本文语言生动传神的特点:
1、设喻奇特形象
2、善于运用细节
五、走近作者,品读乡情:
1、介绍琦君的经历:
琦君,1918年出生,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台湾著名女作家。1949年赴台,曾任
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在台26年后定居美国。著名的电视连续剧《橘子红了》就是根据她的同名小说改编的。
琦君出版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堪称一位写童年故事的圣手。包括《烟愁》、《细纱灯》(获中山文艺创作奖)、《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
琦君笔下一切的美好已成了她的心灵寄托,在现实中难以企及。如此至纯至美的心灵家园在她的绝大多数作品曾出现,常年漂泊的琦君曾这样深情地说过:“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可以看出,她是个超凡脱俗的心灵家。
2、品读乡愁:
(1)、身在异国他乡的作者是怎么寄托她自己的思乡情的?(自制八宝酒)
(2)、儿子品出的春酒的味道与“我”所品出来的相同吗?为什么?
(3)、朗读最后2段:带着浓浓的乡愁来朗读,读出醇美的思乡情。
六、总结乡愁:
一杯春酒,承载了故乡人邀饮春酒的民俗风情,蕴蓄着故乡人情的淳厚与温馨,还记下了“我”的童真童趣,母亲的贤惠慈爱,阿标叔的淳朴善良„„这杯酒,弥漫着的是作者浓浓的“乡愁”啊!
七、当堂训练(仿写乡愁)
师:每个人都有故乡,对故乡都有一份难以忘怀的记忆。鲁迅先生对平桥村的社戏与罗汉豆念念不忘;朱自清对父亲买橘送别的背影无法释怀;而琦君,对母亲所酿造的“八宝酒”魂牵梦萦。这些故乡的人事景物,触动了多少游子无尽的乡愁啊!那么我们呢?我们对故乡又会有什么样的记忆呢?也许有一天,我们也会背上行囊去远方追寻自己的梦想,到那时,我们会惦记故乡的什么呢?
仿写示例:
乡愁是老屋门前的小河,轻轻诉说着儿时不尽的欢乐;
乡愁是。
乡愁是。
学生完成仿写练笔后,进行交流展示。然后引导归纳写作方法:抒写乡愁,我们可以借故乡中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人、事、景、物来传达,化无形为有形,使乡情变得具体可感。
八、欣赏《乡愁》
台湾诗人余光中和琦君有着相似的经历,都是年轻时离开大陆去了台湾,都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啊!一首《乡愁》道出了诗人对故乡对祖国的深切怀念。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乡愁》。
九、布置作业:
推荐阅读:琦君的《故乡的桂花雨》、琼瑶的《剪不断的乡愁》和萧乾的《枣核》
板书设计:
19、春酒(琦君)
人物:母亲、阿标叔、乡邻乡亲、“家乡味”事件:过新年
喝春酒民风人情美
喝会酒
教学反思:
《春酒》是一篇表达“乡愁”主题的散文作品。作者琦君以儿童的视角观察生活,以富有童趣的语言述说对童年、对母亲、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本文的教学紧扣“乡愁”展开:初感乡情——品味乡情——理解乡情——总结乡愁——仿写乡愁——欣赏《乡愁》。教学步骤环环相扣,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对于学生难以体会的“乡愁”这样一种情感,我通过引导学生品读课文中精彩的细节描写语句,联系作家的生活背景等环节让学生深入浅出地去理解去感受。同时注意在教学中渗透写作方法的积累,通过仿写环节的设置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6.教后反思 篇六
鉴于大殿的残损状况,拟对大殿进行卸荷拨正、挑顶修缮:屋面卸荷后,局部拆落木构架,对残损构件或残损点逐个进行修整,更换残损严重的构件,再重新安装,并在安装时进行整体加固。
一、附属文物保护:在支搭脚手架前,对地面采用木板铺设后垫木板支搭脚手架;对大殿前檐下石栏杆及台阶采用木板包裹进行保护,避免屋面施工时对其造成损坏。
二、屋面卸荷:
应先揭除瓦顶,再由上而下分层拆落望板、椽。拆落木构架前,应先给所有拟拆落的构件编号,并将构件编号标明在记录图纸上。⑴
屋面卸荷后,对各角角梁后尾均需进行检查,据实采取归位、铁箍加固等措施。补配缺失瓦件、勾头、滴水;更换糟朽的檐椽、飞椽、望板及连檐;整修斗栱,补配小斗;开裂的柱子用干燥木条嵌补裂缝,结构胶粘牢;恢复原装修式样;恢复原地面铺装,补配阶条石、踏步和散水工程。
三、柱子顶升拨正:
在进场勘察时发现前檐柱子及大殿内柱子均有不均匀沉降,拟对柱子进行拉线抄平、顶升拨正,对大殿内开裂柱子进行裂缝嵌补必要时采取铁箍加固。
对木柱的干缩裂缝,当其深度不超过柱径l/3时,可按下列嵌补方法进行修整:
○1当裂缝宽度不大于3mm时,可在柱的油饰或断白过程中,用腻子勾抹严实。
○2当裂缝宽度在3~30mm时,可用木条嵌补,并用耐水性胶粘剂粘牢。
○3当裂缝宽度大于30mm时,除用木条以耐水性胶粘剂补严粘牢外,尚应在柱的开裂段内加铁箍2~3道。若柱的开裂段较长,则箍距不宜大于0.5m。铁箍应嵌入柱内,使其外皮与柱外皮齐平。
四、斗栱整修:
对檐下斗栱的每个构件逐一编号、摄像后,由上向下分层解体,再依据各个构件的实际保存情况用原材料严格按原制、原结构方式补配、加固、归安,并对斗栱进行防虫防腐处理。
⑴整修斗栱,补配缺失的小斗; ⑵整修后檐断裂、松散、变形的栱; ⑶整修后檐开裂、变形严重的坐斗。⑷斗栱进行防虫防腐处理。
斗栱开裂嵌补:先将裂缝处清理干净,必要时可用气泵吹出裂缝中的尘土;之后用扁铲将裂缝口处进行适当修整,用同材质干燥旧木料砍、刨成相同宽窄的木条,实际一段裂缝可用几段木条嵌补,但易少不宜多。木条试嵌随形后,根据环境条件,调整配比,将结构胶涂抹于缝口处和木条与缝口相接处部位。按胶的使用要求停放适当时间,然后进行嵌补,按设计要求加铁箍,铁箍加固在间隔数日后进行。
五、大木构架:
⑴屋面卸荷后,对各角角梁后尾进行检查,据实采取归位、铁箍加固等措施;
⑵清理木构件上的雨渍;
⑶开裂的木构架用干燥木条嵌补裂缝,结构胶粘牢;
⑷开裂的梁头用干燥木条嵌补,结构胶粘牢;归位拔榫的角梁和单步梁;
⑸清理前檐及廊间木构件涂刷的黄漆。
⑹拆除现代装饰材料包裹的柱子,依据实际情况对木构件进行修补。⑺木构件进行防虫防腐处理。
1、劈裂加固
对梁枋的干缩裂缝的处理:
○1当构件的水平裂缝深度小于梁宽或梁直径的1/4时,采取嵌补的方法进行修整,即先用木条和耐水性胶粘剂,将缝隙嵌补粘结严实,再用两道以上铁箍箍紧。
○2若构件的裂缝深度超过以上限值,则应进行承载能力验算,若验算结果能满足受力要求,仍可采用以上方法修整;若不满足受力要求时,则更换构件。
具体加固方法如下:
当梁≤lOmm、枋劈裂裂缝宽度≤25mm,长不超过1/2L(长度),深不超过1/4B(宽度)时,吊顶内梁柱用油灰填补即可,必要时用木条嵌补或再加箍;视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加铁箍;结构胶为改性环氧树脂,根据使用调整配比,区别室内外环境及木材的要求,大木构件普遍存在干裂现象,裂缝需嵌补量估计算为50%劈裂裂缝宽度>25ram,长超过l/2L(长度),深超过l/4B(宽度)时,除嵌补外,须加铁箍卜2道,宽50一lOOmm,厚3-4ram,先将裂缝处清理干净,必要时可用气泵吹出裂缝中的尘土;之后用扁铲将裂缝口处进行适当修整,用同材质干燥旧木料砍、刨成相同宽窄的木条,实际一段裂缝可用几段木条嵌补,但易少不宜多。木条试嵌随形后,根据环境条件,调整配比,将结构胶涂抹于缝口处和木条与缝口相接处部位。按胶的使用要求停放适当时间,然后进行嵌补,按设计要求加铁箍,铁箍加固在间隔数日后进行。
2、糟朽处理:
当梁枋构件有不同程度的腐朽而需修补、加固时,应根据其承载能力采取不同的方法。当其剩余截面面积尚能满足使用要求时,可采用贴补的方法进行修复。贴补前,应先将腐朽部分剔除干净,经防腐处理后,用干燥木材按所需形状及尺寸,以耐水性胶粘剂贴补严实,再用铁箍或螺栓紧固,若其承载能力已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时,则须更换构件。更换时,选用与原构件相同树种的干燥木材,并预先做好防腐处理。将糟朽处进行剔除,之后把剔除部位做拼接处理。
3、铁活加固:
对于拔榫的构架按设计要求进行扁铁拉接。铁件要进行防锈处理,拉接部位如露明还要使扁铁卧入木件内,且比木件表面略低。
六、木基层修缮:
1、椽飞修补、更换:
椽、飞糟朽小于20mm时,将糟朽处剔除干净,做防腐处理,用干燥木材粘补整齐。当椽飞满足不了使用要求并经设计认可需更换的,按原规格、原特征进行更换,材质与原材质相同,更换时尽可能减少对原椽望构造的损坏。
制作加工前先检查更换的新构件木材,新材木质要与原材木质相同。所加工的构件长短和断面大小根据各殿座模数口份不同和檐出不等,具体尺寸以原有尺寸一致,飞头椽尾长度必须同原椽一致。各种椽子,连檐等的用料不得有透节疤、劈裂和顺木纹的木材,必须选用通长直顺的木料。按古建传统操作程序原尺寸进行加工添配。椽飞等并要放实样、套样板,画线制作,各部件尺寸准确。作样板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成批加工制作。加工檐椽子要求浑圆顺直,檐椽上头压掌的合掌面角度正确平整,与旧椽掌相吻合。飞椽椽身必须方正顺直,在木望板上钉钉,从底面看不得有露钉现象。闸档板薄厚、大小与原闸档板一致。
椽子:维修原则是能保留的应尽量保留。
残毁旧椽的选用:拆下的旧椽安装前应进行清理、修补,挑选可用的构件,查清修补添配的数量。局部糟朽不超过原有直径的2/5的认为是可用构件,椽头糟朽不能承托连檐时列为需要更换构件;劈裂深不超过直径l/
2、长度不超过全长2/3的认为可用构件。
加固:细小裂缝一般暂不做处理,腻子勾抿严密。裂缝在0.5厘米以上的嵌补木条,用胶粘牢或在外围用2cm厚薄铁条包钉加固。糟朽处应将朽木砍净,用拆下旧椽料按糟朽部位的形状、尺寸,砍好用胶粘牢,椽子顶面糟朽在lcm以内的只将糟朽部位砍刮干净,不再钉补。
更换椽子:更换尽量使用旧料,首先考虑的是建筑物本身的旧椽料。飞椽头部受雨淋易糟朽,凡不影响钉大连檐的应继续使用。尾部易劈裂,尖端极薄更易折断,残留长度的头尾比例保持在l:2以上的列为可用构件。裂缝长不超过头部的1/2,深不超过直径的l/2的可继续使用,但应用环氧树脂灌缝粘牢或用铁腰子加固。翼角部分最易弯垂、漏雨,椽飞的后尾常被砍薄、梢尖更易劈裂糟朽,拆卸过程中要精心工作,不要造成新的损伤。关于残毁情况的调查标准、修补加固等方法,与正身飞椽相同。更换翼角飞椽、选料与正身飞椽相同。凡需重新配制的,应按原做法严格按照它的样式、尺寸进行一根一根的复制。
2、连檐、瓦口、望板整修、添配:
连檐较小的糟朽可进行剔补,并做防腐处理,糟朽较严重的进行更换,更换时新、旧连檐接口处按传统做法坡口连接,坡口大约450左右。瓦口糟朽的应做更换处理,更换瓦口的尺寸、做法应与原瓦口一致,更换新瓦口与原瓦口相交处做企口茬。望板较小的糟朽可做剔补,糟朽程度过深、较大时予以更换。更换前将糟朽望板剔除干净,接口整齐且留在椽中位置,更换面积大时注意望板要窜档,新添配的望板要干燥并符合施工规范的有关要求。更换后新、旧望板同时做防腐处理,特别小心更换望板时尽可能不损坏相邻的原望板。
连檐、瓦口:檐头各个飞檐的端部借助于大连檐、小连檐、闸挡板(或用里口木)。即使原件不糟朽的在拆卸过程中也极易折断。旧件应尽量使用,新换构件尺寸、式样按原制。
修补连檐瓦口:对于劈裂、开裂的连檐瓦口的木缝,灌胶用同材质的通长木料顺木纹嵌入木条,镶嵌牢固后将高出连檐瓦口的镶嵌木条刨平。对于连檐瓦口糟朽严重的部位,进行局部剔补。用凿子、扁铲将糟朽部分剔除铲净。选用同材质木料将剔除部位座胶补齐,粘接牢固后刮平刨光。胶使用无机的植物或动物胶。
檐翼角大连檐锯解破缝时必须用手锯,以保证连檐高度。
更换檐椽、飞檐、大连檐、望板等的制作、安装。制作加工前先检查更换的新构件木材,新材木质要与旧材木质相同。各种椽子,连檐等的用料不得有透节疤、劈裂和顺木纹的木材,必须选用通常直顺的木料,木材含水率小于15%。加工檐椽子要求顺直,檐椽上头压掌的合掌面角度正确平整,与旧椽掌相吻合。飞椽椽身必须方正顺直,飞头椽尾长度必须同旧废椽尾一致。在木望板上钉钉,从底面看不得有露钉现象。
木基层:钉椽时严格按檩子上的椽花线位置钉,保证椽头方正、平齐、椽当均匀,铺望板要求柳叶缝铺钉,表面平整,顶头严密;木基层上做护板灰。
望板制作望板必须做柳叶缝。檐头露明望板和露明造的望板必须刨光。(注:考虑望板拆除时对其造成二次损坏及糟朽程度,望板需全换)
望板安装檐椽与飞椽基本相对不偏斜,露明望板表面平正,横望板错缝窜档宽不大于800mm,板头盘截方正,望板顶头缝不小于5mm,望板铺钉牢固,柳叶缝严实。望板厚度一般不低于15mm。望板长不得短于l500mm。
揭瓦檐头,局部更换椽望、飞头或部分换椽望:旧椽子严禁翻转使用,新更换的椽子须集中放在明问使用,椽子找平时不得过多砍伤桁檩,可用通常垫木或砍刨椽尾找平,压尾子的望板应尽量减薄。
安装:检查各构件的数量及位置编号。木构件安装必须符合设计位置要求。旧椽子严禁翻转使用,椽子找平时不得过多砍伤桁檩,可用通常垫木或砍刨椽尾找平,压尾子的望板应尽量减薄。钉椽时严格按檩子上的椽划线位置钉,保证椽头方正、平齐、椽当均匀,铺望板要求柳叶缝铺钉,表面平整,顶头严密。连檐瓦口雀台一致,瓦口垂直钉装牢固。闸档板安装牢固无松动现象。
六、苫背:
本工程苫背做法:
a.护板灰:椽望铺钉完毕后,望板上喷涂“ACQ”防腐剂两边,苫100:3:5麻刀青灰护板灰一道,厚15mm。待其基本干燥后,苫4:6掺灰泥(四成泼灰与六成黄土拌匀后加水,焖八小时后即可使用)背,总厚平均约50-80mm之间,待其放干后用4:6掺灰泥瓦瓦。
七、瓦瓦: 屋面瓦瓦:
①按揭瓦前的记录资料进行分中、号垄、排钉瓦口,认真技术交底。
②屋面瓦瓦前做好准备工作:
材料准备:原瓦件、添配的瓦件、制备好的各种泥、灰、灰浆;
工具准备:连绳、小线、灰槽、水桶、小桶、浆舀子、梯子板等,防雨塑料布;
人员配备:根据工期和作业面的具体情况配备充足的技工和壮工。
③本工程瓦面施工全部为先瓦瓦后调脊,根据不同屋面形式由专业工长写出每一殿座的瓦瓦、调脊施工顺序和作业指导书。
④瓦工工长和质检员经常检查瓦瓦质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每天收工前验收当天完成的工作量,不合格坚决返工。刚开始瓦瓦工作量不宜过大,待熟练后再定量安排 任务。
A.分中、号垄、排瓦当
a.分中:在檐头找出整个房屋的通面阔中点为坐中底瓦中点。
b.排瓦当:在已确定的中间一趟底瓦和两端瓦口之间赶排瓦口,如果排不出“好活”,应调整某几垄“蚰蜒当”的大小。瓦口位置确定后,将瓦口钉在连檐上,钉时应 比连檐略退进一些。
c.号垄:将各垄盖瓦的中点平移到屋脊扎肩灰背上,并做出标记。B.冲垄
冲垄是在大面积瓦瓦之前先瓦几垄瓦,先在屋面的两侧冲垄,边垄“冲”好以后,按照边垄的曲线在屋面的中间将三趟底瓦和两趟盖瓦瓦好。瓦垄必须以拴好的“齐头线”、“楞线”和“檐口线”为标准C.瓦底瓦
a.丌线:先在齐头线、楞线和檐线上各栓一根短铅线(叫做“吊鱼”),“吊鱼”的长度根据线到边垄底瓦翅的距离定,然后“开线”:按照排好的瓦当和脊上号好垄的标记把线的一端固定在脊上。其高低以脊部齐头线为标准,另一端拴一块瓦,吊在房檐下。这条瓦瓦用线叫做“瓦刀线”。
b.瓦瓦:拴好瓦刀线后,铺灰(或泥)瓦底瓦。底瓦灰的厚度一般为4厘米左右。底瓦窄头朝下,从下往上依次摆放。底瓦的搭接密度应能做到“三搭头”,即每三块瓦
中,第一块与第三块能做到首尾搭头。檐头和靠近脊的部位应做到“稀瓦檐头密瓦脊”。
c.背瓦翅:摆好底瓦以后,要将底瓦两侧的灰顺瓦翅用瓦刀抹齐,不足之处要用灰补齐,“背瓦翅”一定要将灰“背”足、拍实。
d.扎缝:“背”完瓦翅后,要在底瓦垄之间的缝隙处(称作“蚰蜒当”)用大麻刀灰塞严塞实,这一过程叫做“扎缝”,扎缝灰应能盖住两边底瓦垄的瓦翅。e.瓦盖瓦:按楞线到边垄盖瓦瓦翅的距离调好“吊鱼”的长短,然后以吊鱼为高低标准“开线”。瓦刀线两端以排好的盖瓦垄为准,盖瓦的瓦刀线应拴在瓦垄的右侧,盖瓦灰应比底瓦灰稍硬,盖瓦与底瓦留出睁眼的距离,睁眼的大小不小于筒瓦高的1/3。盖瓦要熊头朝上,从下往上一次安放,上面的筒瓦应压住下面筒瓦的熊头,熊头上要挂麻刀灰并挤实、抹严。盖瓦垄的高低、直顺都要
以瓦刀线为准,每块的瓦翅都应贴近瓦刀线。如果瓦的规格不十分一致,应特别注意不必每块都“跟线”,否则会出现一侧齐、一侧不齐的情况。
f.捉节夹垄:将瓦垄清扫干净后,用小麻刀灰在筒瓦相接的地方勾抹即捉节,然后用夹垄灰将睁眼抹平,即夹垄。夹垄时应将夹垄灰赶轧光实,下脚直顺,与上口直。
八、大殿地面木地板铺墁: 注:施工中遇到的问题:
1、在对大殿墙体勘察时发现,殿内所有墙体均由红砖砌筑,在考虑到对所有柱子拨正抄平时需要剥离墙体开柱门,考虑到墙体的宽窄厚度及稳定性,须将墙体全部拆除重新砌筑,在后期封堵柱门和墙体砌筑时用什么砖封堵?
2、大殿前檐为花岗岩石板地面,廊间地面现为木板随意铺置,在后期殿内木地板铺墁完毕后,廊间地面怎么处理?
3、大殿外檐下玻璃门要拆除吗?若拆除,门要做成什么形制的,怎么做?
4、方案中大殿铲除室内外后改复合木板、水泥和花岗岩地面;室外地面方砖十字缝铺墁,后经设计方口头说明室外花岗岩地面维持现状,望设计方明确方案。
5、大殿前檐下所有木构件现均涂有的黄漆需全部剔除,对于黄漆的剔除如何处理,望设计方给出方案。
7.加强教后反思提高教学质量 篇七
教后反思,就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进行重新认识,是一种高层次和高水平的思考,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古人云:“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就是这个道理。教后反思些什么呢?那就是:思得,思失,思效,思改。
一、思得
这是针对课堂教学效果而进行的思考。一节课结束后,学生学到了什么?教师受到了什么启发?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根据教案施教,另一方面还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随时调整教学内容。例如:为讲解重点和突破难点而临时选用更具典型性的句子;为培养学生的某种能力而临时改变教法。例如,有一次在讲解look for与find, listen to与hear两组词的区别时,正巧有一个学生在前一天晚上丢了自行车,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我马上把事先准备好的资料做了临时调整。我对学生说了这样几句话:I am sorry to hear a piece of bad news.Xiao Gu lost his bike last night.He has looked for it everywhere but he could not find it.And now he is listening to me but he may not hear me clearly,because he is very upset.接着,我又重复了一遍上述几句话,学生一下子就心领神会了。再如,有一次,我请一位学生归纳分数的表达方法时,他念了一段顺口溜:“分子基数词,分母序数词,分子大于一,分母加s。”这段顺口溜成了我日后教分数表达方法的借鉴,我后来教的学生都能背这段顺口溜,而且对分数的读法和写法都掌握得很好。
二、思失
这是针对课堂教学效果及作业完成情况而进行的思考。一节课后教师的教学工作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够理想?从一次作业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哪些方面有缺漏?
记得我在教授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时,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得相当活跃,看上去似乎掌握的不错,但在课后作业里却出现了不少错误,尤其是人称的变化。针对这个错误,我思考原因,原来是自己认为这是个很容易的问题,只是说了句人称要做相应变化,找出了自己教学上的问题,第二节课立即作了补救,帮助学生做了如下归纳: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时,人称变化应遵循“一随主,二随宾,第三人称不改变”的规律
例(1) I said to him,” I want to be a player some day.” I told him that I wanted to be a player some day.
例(2) He said to us,” You should always work hard .”
He told us that we should always work hard.
例(3)Kate asked me,” Where does he come from?”
Kate asked me where he came from.
这样讲解后,使学生很容易的避免了人称变化的混乱现象。
三、思效
这是针对课后作业、个别辅导或检测考试而进行的思考。了解某一阶段的教学工作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分析在这一阶段里学生对哪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得好,哪些掌握得差;对于同一类知识,哪些学生学会了,哪些学生还弄不明白等。对于从学生方面反馈回来的信息,我们都要进行全面的的分析,认真思考自己教学的实际效果,即哪些工作做好了,哪些工作还有待改进。
记得我第一次讲解如何选择定语从句的引导词时,其中有这样两个例句:
1.I still remember the day( )he took us to the physics lab for the first time.
A.when B.that C.which D.X (答案为A)
2.We visited the house( )Lu Xun once lived.
A.that B.which C.where D.X (答案为C)
当有学生问我例1中的when能否用on which,例2中的where是否等于in which时,我点头称“是”,结果在后来的一次定语从句专题测试中,下面几个句子把学生弄糊涂了:
3.He has lost the key to the drawer( )the papers are kept.
A.under which B.where C.in which D.which ,(答案为C)
4.The train ( )she was travelling was late.
A.on which B.where C.when D.which (答案为A)
认真思考和分析从学生方面反馈回来的信息,我找到了自己教学工作的不足。因为当时我没有进一步强调“定语从句引导词的确定必须通过读从句才能得出来”,导致学生误以为where=in which和when=on which。
四、思改
“思”的目的是“改”。思改是针对前面“三思”而进行的思考。教师通过对各个教学环节的得失和效果进行客观的分析,认真思考而受到启发,并找出问题的症结,探索出改进教学的办法。例如,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欠缺时,教师应及时补救,并采用符合学生实际的教法,选用学生容易接受的语言和例证;学生运用知识能力不足,可加强训练,逐步提高。属于少数学生问题,可个别辅导;属于大多数学生的问题,需要在课上统一解决,必要时调整教案或教学进度。因此,完整的教学流程应是:备课→上课→反思→ [作业辅导]→反思→考试、讲评→反思“教后反思”这一环节使教学工作不再简单的循环或重复,而是在不断提高和升华。教师在“思”中学习,在“改”中探索,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在“教后反思”中不断地提高。
摘要:教后反思,就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进行重新认识,是一种高层次和高水平的思考,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8.《高中函数的概念》教后反思 篇八
【关键词】函数概念 衔接 评课 反思
课题: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函数的概念》
课堂简要实录:
1、提出问题: 初中所学的基本函数,初中所学的函数概念。“Y=1”是不是函数?
2、创设情境:
例题1:关于炮弹发射的时间和高度变化问题;存在一个关系式。
例题2:关于南极臭氧空洞面积和时间变化问题;曲线图表示。
例题3:“八五”计划以来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情况;表格呈现。
设问:三种关系有哪些共同点?
3、引入新知:
函数概念: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 y=f(x) x∈A。
4、概念辨析:
练习1:根据椭圆形对应关系判断下列对应是否为函数;
练习2:根据图像关系判断是否为函数;
练习3:根据表达式判断下列式子是否是函数:
① ② |y|=x ③ y=x 2 ④ y2 =x ⑤y2+x2=1 ⑥y2-x2=1
画出以上五种式子的图像来说明,他们是否为函数 。
5、能力提高:
提出问题:下列三个式子是否为函数?
6、补充知识:
1.判断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2.求已知函数的定义域和特殊值;
3.函数三要素;
4.判断函数相等的条件;
5.引入区间的概念;
6.练习;
7.总结。
授课老师自述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函数的概念,是函数教学的第一课。函数这一内容学生在初中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高中是从集合的角度定义函数,角度不同、高度更高。
对本节课的设计分两条线:
明线:对函数概念的教学,先回顾初中所学习过的函数以及函数的概念,再由“ ”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以此导入新课;紧接着通过对三个实例(重点放在实例1)共同点的分析,归纳出函数的概念。
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函数概念,设置问题“理解函数概念时关键要抓住哪几点?”,以及“三个实例中的对应关系是函数吗?”来加深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并紧跟着让学生从对应关系(椭圆、表格)、坐标系中的图象、解析式三个角度进行思考辨析和练习。同时对初中学习过的三种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进行重新认识。接着导出了集合的区间表示法,最后对函数的三要素和函数相等作了简单的说明和判断。
暗线:围绕着“本节课的教学对学生的高考有何帮助”展开,本节课主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后续函数其他知识的学习做铺垫,主要体现在:
1.初高中函数知识一脉相承,但高中的角度更高,从集合角度来定义函数,让学生明白为何高中还要学习函数;
2.三个实例,以及椭圆框图表示函数关系、坐标系中的图象、解析式等,为后续函数的表示方法做铺垫;
3.通过探究函数的概念,使学生在以后学习复合函数时,学生能更好的理解;
4.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判断和理解能力,这些能力都是高考中对学生考察的重点。
备课组内集体评课:
一、本节课存在问题:
1.课堂容量比较大,区间的引入比较突兀,该内容可以放到下一课的教学中;
2.辨析函数的例子课适当删减,其中有些例子难度过大,如“ ”两例;
3.课堂中学生多以口答方式参与课堂,课堂节奏过快;
4.课堂后半段的应用教学中,各个例子顺序可做适当调整;
5.课堂上与学生的交流不是很足;
6.课堂引入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入的三个实例可以进行适当更改,尽量用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学生感兴趣的例子;
7.数学语言要精炼,精准;
8.为保持课堂节奏感,几何画板不宜使用太多。
二、建议和补充:
1.本节课的地位:承上启下。集合论下的函数概念以及为下阶段学习函数的性质、研究幂指对函数做铺垫。
2.为何要重新定义函数?是因为初中函数知识满足不了目前的需要,要从集合角度来研究函数。
3.课本上三个例子是为函数的表示做准备,也是对学生从小具有热爱科学、爱护环境、具有经济意识等要求;
4.“函”字的本来意思是盒子、信函,函数也有把自变量x通过信函送给y的意思。一说“函”为包含之意:y的变化包含在x的变化之中;
5.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中最难的,如何水到渠成的将新概念引出是难点,全国卷较之广东卷难度更高,要求学生从知识要从本质上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春酒教后反思】推荐阅读:
春酒课件10-09
《春酒》教学心得11-08
初二语文《春酒》教案设计07-27
2022尾牙春酒主持稿11-23
教学反思教后小记07-02
《最后一分钟》教后反思07-14
拼音bpmf教后反思08-09
《桥之思》的教后反思09-04
如何写教后反思12-03
《近似数》的教后反思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