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2024-09-21

谈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精选12篇)

1.谈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篇一

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全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社会公正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取向,而司法公正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最在限度地实现社会公正。维护和实现社会公正,是现代社会进行制度安排和创新的重要依据,是协调社会各阶层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一个社会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道义源泉。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公平正义,就根本谈不上和谐。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关键在于妥善处理和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协调各种社会利益关系,在全社会形成合理的利益格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利益主体和利益需求的多样化,使得人民内部的利益关系不可避免地出现纷繁复杂的局面。如果各种利益关系和矛盾不能及时有效地调整和解决,就会在各个社会阶层和群体之间造成对立,甚至成为社会不稳定和动荡的根源。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通过在民主基础上制定的法律法规,确定利益主体、界定利益范围、指导利益分配、协调利益关系,并对社会弱势群体给予救助,就能维护社会公正。当社会成员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通过法律途径来进行恢复和修补;当社会主体利益发生矛盾或冲突时,根据法律规定自行调节或通过司法程序解决争端,从而将社会矛盾和冲突控制在一定限度之内。总之,只有建立在民主基础之上的法治,才能避免社会利益之争的激化,才能使各个阶层实现共赢共荣,公平合理地分享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成果。由此可见,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而人民法院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承担着打击犯罪、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职能,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范文大全文章-http://

范文大全

帮您找文章]

在此,笔者仅仅结合个旧市的实际,探讨人民法院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任务和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提出几点浅见。

一、法院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主要任务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诣社会中,要充分发挥司法机关解决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司法功能。人民法院作为社会矛盾最终的裁判者应当享有充分的裁判权。凡是可以诉诸司法解决或应当诉诸司法解决的案件,人民法院就要切实担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充分发挥审判功能,解决人民群众告状难的问题,这是人民法院在构建和诣社会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任务。所以,法院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诣社会中,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指导方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法院工作,增强司法能力,提高司法水平,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只有这样,才能为个旧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造平安个旧提供坚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切实加强法院队伍建设,进一步推动法院各项工作全面进步

首先,要在全院干警中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制理念。一是要树立现代司法理念,这种理念应该是以正确的政治观,坚持党领导司法的原则,坚持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制度为前提的。每一位从事审判工作的法官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如此才能自觉把握审判工作和法院改革的正确方向;二是要加强法官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法官的职业道德认识,确立法官职业道德信念。正确的思想是正确行为的先导,没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信念,就不会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行为。因此,我们必须从理论的高度提高法官的职业道德认识,确立法官忠于法律、刚正不阿、廉洁自律、修身奉法、服务人民的道德信念。

其次,切实抓好队伍建设。以班子建设为龙头,以廉政建设为重点,以能力建设为根本,以法官遴选为手段,以道德建设为先行,以行为规范为载体,以形象建设为要务,进一步推进法官职业化建设进程。尤其要值得重视的是:在班子建设上注意加强党组领导班子、审委会班子二位一体的建设;在廉政建设上,仍然以强化内部监督为主,自律加他律,积极探索健全“四不为”和廉政保证金的长效机制;在教育和预防上把学习、遵守、贯彻和维护党章作为主要内容;在机制上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在能力建设上要实施对法官的系统培训;在提拔任用中层干部的遴选上,要提升中层干部遴选的竞争性,同时推进大学生考试入法院的工作;在行为规范上,严格执行《法官职业道德准则》和《法官行为规范》;在法院机构建制上,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进人调入,健全配齐法庭人员的各项工作。

第三,扎实加强审判业务建设。以提高司法质效为核心,以专题调研为途经,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要务。要对法院内部审判业务中反映的突出问题进行梳理,确定重点课题,合理部署,采用集中与分散,点面结合,集体与个人结合等形式,有针对性、有重点组织开展专题分析研讨,力争对审判业务中一些突出问题统一认识,统一适用法律的尺度。

第四,进一步加强本院建设。首先是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的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确定的各项目标,制定本院改革的具体发展规划,落实五年改革纲要,全面推进基层人民法院审判机制、审判机构、管理体制深层次改革,努力提高全院干警的司法能力和司法水平。其次是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力度,在办公条件和法院建设上积极争取各方面资金支持。实现新审判楼的开工建设,并做好对大屯、鸡街和卡房三个基层人民法庭的建设,积极加强法院互联网建设,提高法院信息化建设水平。

第五,认真加强管理机制建设。要以完善规章制度为基础,以约束激励为主导,以监督考核责任追究为手段。制度以审判、队伍、司法行政分类管理而设定,新增的制度要以自身管理能力而定,完善制度以明晰岗位责任、个人业绩评估和强化激励为目标,狠抓落实,注重实效。要把制度建设和落实列为法院今后构建和诣社会的重点内容。

第六,积极加强法院三个文明建设。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切实加强组织建设,把法院系统的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的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切实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为开创全院系统各项工作新局面,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三是认真抓好精神文明建设,通过抓载体,抓具体,抓实事,抓落实,切实把各项基础工作做细做实,进一步推进全院系统三个文明建设全面发展;四要认真开展创建学习型法院活动,更新全院干警的学习观念和学习行为,增强干警的学习积极性,加速知识更新,加速素质提高,培养和造就大批各类法院人才,从而全面推进法院的各项工作;五是继续加强法院文化建设。要以精神文化为主导,以行为文化为要务,以制度文化为重点,以物质文化为载体,开展好“六个一”活动,努力建设“公正、严谨、拼搏、关怀”的法院文化,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人文环境,推动法院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六是继续坚持调研兴院活动,充分体现出两贴近,即:贴近主题,按调研题目撰写论文。贴近实践,寻找审判工作的难点、热点和焦点问题去调研。

(二)充分发挥法院审判职能,依法推进个旧市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是坚持“严打”方针,维护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严厉打击各种严重暴力犯罪和利用***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全力维护国家安全;提高处置严重危害市场经济秩序犯罪,维护国家安全和全市和谐;依法严惩严重的刑事犯罪活动,特别是要统一执法思想,投身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去,加大打击力度,狠狠打击黑恶势力的保护伞,并力求做到除恶务尽;认真总结办理案件的经验,准确、科学确定刑罚,并坚决贯彻落实好“无罪推定,疑罪从无,有罪判刑,无罪放人”的刑法原则。

二是促进诚信有序的交易秩序,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在审理各类民事案件时,首先要坚持鼓励交易的原则,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其次要坚持平等、中立的原则,无论是国有、集体企业,还是民营、私有企业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也无论是本市的法人、自然人、还是市外的法人、自然人,只要其遵守法律、重合同,守信用,诚实交易,都要依法公平保护,依法促进全市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再就是要突出

“实体公正,效率优先”的原则,为个旧经济有序发展提供卓有成效的司法保障。

三是认真把握法律与政策之间的关系,依法促进全市社会经济结构的稳步改革调整,继续推进全市金融、国有企业的改革。在注意维护法律统一性的同时,注意结合个旧国有、集体工业门类较为齐全的经济社会特殊性和个旧国有企业较多的特殊性,在严格执行法律,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政策导向,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在审理企业与职工,村集体组织与社员群众纠纷等案件时,要认真做好法律宣传工作,做好庭前调解和庭外调解工作,既要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又要引导企业和村集体组织的工作不要陷入被动境地,还要为企业、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切实推动全市城市和农村两个文明建设。

(三)充分发挥法院职能作用,依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平安个旧

第一,慎重把握敏感类纠纷的立案和审理。一是慎重处理劳动争议案件。注意把住立案关,扩展处理此类案件的社会救济渠道。对因企业改制而引发的拖欠工人工资,欠交保险费的案件,要在市委的领导下慎重处理。注意保护来个旧市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二是在审理婚姻家庭、邻里纠纷案件时,要注意倡导尊老爱幼、夫妻和谐、相互扶助、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的传统美德和相互尊重、互帮互助、爱护环境、举止文明的社会公德。三是在审理涉农案件时,注意保护社员承包土地的合法受益权。要严厉惩处假冒伪劣、坑农、骗农、害农的违法犯罪行为。要认真探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为建设“经济发展、生活富裕、村风文明、环境良好、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司法保障。四是在审理企业破产、改制案件时要注意立案审查,凡是对下岗职工没有安排方案和不能落实的,一律不予受理。要充分用好国家政策性破产的规定,用活国家的政策,使其为构建和谐个旧,打造平安个旧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五、审理好行政案件,推进官民和谐。我们不能因为目前全市的行政案件不多,类型也比较单一而忽视这项工作。要把案子办好办精,以适应个旧市行政职能不断完善,行政执法水平不断提高的形势发展需要。

第二,加大执行工作的力度。全院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央政法委员会发出《关于切实解决人民法院执行难问题的通知》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切实解决人民法院执行难问题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借专项整改活动的

东风,迅速行动起来,抓出实效。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制定集中清理执行历年来积案的实施方案,确定执行的重点、措施和目标并向市政法委汇报,积极争取市委的领导,取得有关部门的配合,形成党委领导、政法委支持、各界配合、法院主办的执行工作新格局,真正建立起个旧在执行工作方面的社会威慑机制;配合政法委,开展好对人民法院执行工作专项检查活动,协助政法委清理、撤销单位、部门制定的与法律相悖、给人民法院执行工作造成障碍的规定和文件;加强与纪检监察部门的联系,主动争取他们支持与配合,执行中遇有部门保护主义的严重干扰或者非法干预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甚至煽动群众暴力抗拒法院执行的,及时报告纪检监察部门,协助纪检监察部门及时严肃查处,并选择典型案例予以通报;加强与公安、检察院的联系,密切配合,严厉打击暴力抗拒执行、非法处置人民法院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违法犯罪行为;要规范执行行为,加强执行监督,切实依法、文明执行。

第三,继续落实司法为民的各项措施。除了继续落实最高人民法院23条、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30条司法为民的亲民、便民、利民措施和及时提供诉讼指南外,一是要在审判各个环节上体现公正与效率,规范与当事人之间的关系,耐心听取诉讼人的诉说,从程序上显示公正。二是进一步提高裁判文书的质量,特别是“本院认为”的说理部分,有条件地推行判后答疑的做法,做好当事人的服判息诉工作。三是积极实施司法救助,让有理无钱的人打得起官司。四是继续开展各种形式的扶贫助困活动。法官要坚守“司法为民”的宗旨,以规范的言行体现审判过程中的人文关怀,把严格公正高效文明司法落实到审判和执行工作中,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第四,加强涉诉信访工作。法院要进一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切实做好在院内庭堂审案的同时,还要把法庭开到农村乡镇、矿山去,开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开到广大的中小学生中去,以案释法,加强法律宣传教育,扩大法治宣传效果。加强涉诉信访工作,为企业,为老百姓宣传法律知识,提供法律服务,解决司法难题,尤其是认真抓好挂钩单位的涉诉信访、依法行政以及社会治安等工作的指导服务工作;还要进一步完善大信访格局和信访联动机制,实行信访工作关口前移,着力提高一审和再审案件质量,减少集体上访、越级上访事件的发生,深入开展创建“零上访”单位活动。同时,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大力加强和改进涉诉信访接待工作,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第五,积极参与和谐社会与平安个旧建设。法院要严格把握好法律与政策之间的关系,注重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除充分发挥法律手段惩罚犯罪,定纷止争,还要结合审判职能,运用以案说法、司法建议、模拟法庭、法律知识讲座、法律咨询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法制宣传,积极参与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要认真指导人民调解工作,拓展化解社会矛盾的渠道。法院要切实落实“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要求,依法公正有效地协调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要坚持把维护好职工群众的利益放在重要位置,着眼于矛盾纠纷的全面、妥

善解决处理,防止就案办案,切实做到文明司法,防止激化矛盾。要坚持依法调解,支持人民调解,加强对调解协议的司法监督和审查,切实加强和改进诉讼调解工作。各级法院要规范劳动争议案件的审理,积极参与和谐社会与平安个旧建设,在严格依法办案的基础上,妥善处理好法律与政策之间的关系,寻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二、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要采取的措施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法院必须紧紧围绕“抓班子、强素质、重基础、看实效、思创新、谋发展”的工作要求,采取一系列措施,认真落实市委经济发展思路,以全市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人民法院的职能作用,依法促进个旧市经济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一)推行“八项”方针。注重自身学习,政治统领建院;强化内部监督,公正效率塑院;牢记党的宗旨,司法为民创院;常怀律己之心,廉洁自律振院;身教重于言教,强化素质促院;大胆挖掘潜力,重现人才兴院;推行评价体系,创新制度治院;认准时代潮流,现代科技强院。

(二)建设学习型法院和学习型法官,创造性开展一个以凸现党的建设、民族团结教育、司法宣传工作和提高审判质量、审判效率等为主要内容的三个文明建设创建活动。

(三)力求创新“六个”局面。一是开拓未来,注入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二是强化素质,取得队伍建设的新进步;三是严格执法,促进案件质量的新提高;四是恪尽职守,完善廉洁自律的新机制;五是转变观念,树立改进作风的新形象;六是以人为本,营造管理保障的新环境。

(四)贯彻落实“二五”纲要。根据最高院“二五”改革纲要精神,在体制改革方面,一定要坚持按照严格依法,从上而下,积极稳妥,健康有序的原则进行。在机制改革方面,结合法院实际,求真务实,选准切入点,使法院改革拥有坚实的基础,收到良好的实效;在队伍建设上,以法官待遇从优为趋向,以岗位目标责任制为措施,积极探索法官职业化为主线的法院工作人员分类管理制度。要继续健全人民陪审员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制度的功能;?在司法行政上,探索新的法院经费保障的机制;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

高审判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加大信息化手段在司法行政管理上的运用;在组织问题的改革上,按上级法院有关精神确定本院改革的重点,采用抓点带面的方法,整体推进全院系统的改革。

(五)实现“四个一流”目标。全院要本着

“抓班子、强素质、重基础、看实效、思创新、谋发展”的工作思路,提高全院干警团结协作能力,密切各部门和全院干警之间的关系。切实转变法官的审判作风,增强广大法官和其他法院工作人员执法意识,切实提高法院办案质量效率,努力实现“一流审判质量,一流办案效率,一流法院队伍,一流办公条件”的奋斗目标,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

2.谈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篇二

一、文化馆主要社会职能

文化馆以文艺创作, 组织活动, 文艺培训、基层辅导、组建业余团队为主要功能。文化馆的社会职能有:一是宣传教育的职能。及时地向广大人民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并开展文化科学知识的普及宣传;二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职能。目的是提高人民思想品德情操, 有利于人民的身心健康, 有利于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三是辅导文化站和各种基层业余文化组织的职能;四是培训各种文学艺术人才的职能;五是繁荣群众业余文化艺术活动, 收集整理非物资文化遗产的职能;六是组织音乐、舞蹈、曲艺、书画、小品、摄影等各种群众文化艺术门类的创作的职能;七是管理、统筹、联络社会文化的职能。文化馆也是先进文化的宣传和传播机构, 如送戏下乡、广场文艺演出;文化馆还具有教学和培训功能, 如办各类艺术培训班, 肩负着各类艺术的普及、提高及民族、民间文艺的传承。文化馆应具备的功能决定了文化馆工作的公益性和群众性。所以文化馆的工作又叫做群众文化工作或大众文化工作。但由于文化产品价值多数时候是以精神的、社会效益的形式体现, 所以也有相当多的地方对文化的作用认识不足, 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 对文化建设未能给予应有的地位, 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经济轻文化的现象。

二、文化馆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1、经费短缺的问题。

文化馆是公益性群众性的文化事业机构, 它主要以社会效益的形式体现而不是以经济指标来衡量。因此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需要政府成为其经济来源的主要提供者, 如各种节日庆祝活动、文化下乡、经常性的群众广场文艺活动、社区文化活动、乡镇文化活动、民族民间文化的普及、整理等, 所有这些活动的开展都需要有充足的经费保障。

2、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由于前些年普遍存在的重经济轻文化现象, 一些地方的文化馆设施及用地被出售或占用, 造

3、人才队伍建设问题。

由于受编制、经费等因素的限制, 无法引进优秀的专业人才 (特别是文艺人才) , 导致现在很多文化馆出现人员结构不合理, 甚至是人浮于事的现象。

三、如何发挥文化馆在社会文化事业中主导地位的作用

1、认清形势, 振奋精神, 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

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主要内容, 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出发点, 以保障公益性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为两翼, 初步建立起以标志性文化设施为龙头, 以群众性文化为基础的社会文化阵地、休闲娱乐阵地和文化网络。

2、拓宽视野, 找准切入点, 充分发挥文化馆作用。

就现在文化馆开展的活动来看, 普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指令性的活动较多, 主动争取的活动较少;一般性的活动较多, 特色性活动较少;传统性活动较多, 创新性活动较少;社会效益性活动较多, 两个效益相结合的活动较少;阵地活动较多, 网络文化活动较少等等。之所以如此, 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 有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分布状况、气候条件等客观因素, 但与我们的观念陈旧、开拓精神不够、工作方式落后是直接相关的。我们如果认真研究、了解群众的渴望和需求, 了解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 明确不同活动的服务群体, 找到需求的切合点, 突出特点, 科学决策, 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服务效果。

3、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自身素质。

群众文化队伍的建设应突出群文特色, 建立符合群文规律的队伍, 要注重建设三支队伍, 即管理队伍、专业队伍、经营队伍, 三者既有共性, 又有侧重。要培养懂专业, 善管理, 能经营的复合型人才。要通过各种渠道, 鼓励业余人员通过艺术院校或函授等途径进行深造。另外, 还要注意培养业余文艺骨干, 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群文工作队伍。

总之, 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全面构建和谐社会,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文化馆是弘扬先进文化的排头兵, 文化馆的工作人员首先应该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其次要抓好文艺创作, 多出优秀的精品力作。最后要创新我们的活动, 对于艺术来说, 创新是艺术的生命。没有创新, 我们的艺术就没有活力;没有创新, 我们的活动就缺少对群众的吸引力。因此我们在以后的各项活动中, 必须充分考虑群众的需求, 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文化活动, 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 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3.谈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篇三

关键词:和谐社会非营利组织

一、概述

社会是包含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有机系统。任何一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从不会局限在经济领域。必然会向政治、文化与社会领域推进。我国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建设战略实施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逐渐成为当前我国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它致力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这样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系统工程建设,需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动员社会各种组织和全体公民的积极参与。非营利组织的兴起,代表着人类社会重大的组织制度创新,在政府部门和营利性组织之外发挥着协调、辅助和补充功能。当前政府职能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大力培育和扶持社会组织承担各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以解决我国长期社会职能主体缺失的体制弊病。

非营利组织的英文缩写为NPO(non-profit organi,zation)。严格地说,NPO是一个尚无明确定论的概念。因为它定义的不确定性,各国在实践中常常采用法律上的定义来界定这一团体。美国税法第501条中有26个条款对各类组织免征所得税。凡是符合那些条款的各类组织在美国就可定义为NPO。世界银行组织撰写的《非政府组织法的立法原则》中这样写道:NPO是指在特定法律系统下。不被视为政府部门的协会、社团、基金会、慈善信托、非营利公司或其他法人,而且不是以营利为目的。即使能赚取任何利润,也不可以将此利润分配。但是工会、商会、政党、利润共享的合作社或教会均不在此列。我们认为它是不以盈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各种志愿性的公益或互益活动的非营利的社会组织。也就是作为一个外来词,直接译为汉语是“非营利组织”,与其他一些名称,如非政府组织(NGO,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公民社会(civil society)、中介组织(interrnediate association)、志愿者组织(VO,volun-tary organization)、草根组织(GRO,grass organization)等在一定意义上指的是同一类组织。因此在不进行严格界定的情况下,这些名称通常可以互换使用。

非政府组织的基本属性包括组织性(正规性)、民间性、非营利性、志愿性和公益性。联合国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体系(ISIC)将非营利组织分为3个大类:教育类、医疗和社会工作类、其他社区社会和个人服务类。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使用比较普遍的一种分类方法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非营利组织比较研究中心提出的分类体系:12个大类和24个小类。

在我国现阶段,与国际上一般所称的NPO有点类似的组织叫做民间组织。“民间组织”一词从此作为NPO的官方用语开始在我国被正式使用。非营利组织归属于民政部门登记管理。它们将民间组织分为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是指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国家机关以外的组织可以作为单位会员加入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是使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各种社会服务活动的实体型机构,如各种民办的医院、学校、剧团、养老院、研究所、中心、图书馆和美术馆等。

二、中国的社会转型呼唤非营利组织走向社会管理的历史舞台

在我国社会结构和社会体制双重转型的过程中,需要有多种社会整合形式对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进行有效的整合,以理性、合法的方式,满足他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多方面的需求。也就是说,社会利益主体和社会需求的多元化,需要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多元化。非营利组织正是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幕后走向社会发展的前台。扮演着新的时代角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种非营利组织发展迅速,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提高。目前,中国的社会团体已有14.2万个,基金会1200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2.4万个,涉及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社会福利等领域,这些民间社会组织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广泛的积极作用。

三、非营利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非营利社会组织以其非营利性、民间性、公益性、自愿性与组织性为特征,在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方面与政府及企业相比有其独特优势。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发挥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的要求,对非营利组织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

非营利组织将承担起政府改革后的部分职能。成为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在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国政府正在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逐步把一些社会管理职能交给非营利组织,充分发挥其作用。非营利组织形成了连接企业、个人和政府的桥梁,承担“无限政府”所不应承担的职能。另外,发展非营利组织,就在国家与分散的社会成员之间形成了一个中介力量,一方面,社会组织能够代表所属群体的利益下情上达:另一方面也能以桥梁纽带身份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上情下达,还能进行不同群体的利益协调和对话。在此,非营利组织起到政府和社会成员矛盾缓冲带的作用,为人们的利益表达提供了多种渠道与合法的表达方式。这样,可以减少社会成员的失范行为和对抗性的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

帮助政府建立起民主的管理机制,实现社会成员有序的政治参与。民主的管理机制是一个政府政治文明的价值取向,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非营利组织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深入基层,了解社会各阶层的不同需求,并将来自民间单个的资源与能量汇聚起来,成为一种团体的诉求:一方面,它可以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社会动员,整合和影响组织成员的价值观及利益表达方式。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实现有序的政治参与;另一方面,为组织成员的利益表达提供了形式与渠道的多样性,保障公民利益表达的畅通。非营利组织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制度化功能,培养公民的民主意识、民主文化从而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

社会组织的自治机制和社会资本可以有效地实现社会整合,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谐社会的底线是必须有社会的和平与稳定,非营利组织的自治性、民间性、志愿性、组织性、公益性以及作为社会与个人之间的中介所具有的特点决定了其可以发挥自我管理、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首先,非营利组织可以通过组织的制度化管理,规范和整合其组织成员的行为。其次,它可以凝聚组织成员的意见,实现政府与个体成员的有效沟通,扩大社会成员对政治的有序参与,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的稳定。第三,非营利组织能有效地动员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帮助政府解决社会管理中的一些薄弱环节,有助于开展社会互助、发展公益事业,对城市下岗职工、失业人员、进城农民、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群、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人口等社会弱势群体提供社会援助,增进社会福利。促进社会公平。在缓解当前我国就业压力和社会贫富差距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第四,公民通过志愿参与以无偿服务他人、回报社会为特征的各种非营利组织,有利于促使全社会形成热心公益、扶贫帮困、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发展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社会价值理性的回归,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4.谈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篇四

西方经济学论文“ target=”_blank“>经济学家多用“物质”来界定财富,马克思哲学中,却认为:“人们为了创造历史,必须保证生活、为了生活,又需要衣、食、住、行等各种东西,因此,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为了满足这些需要的新材料,而并非物质生活自身”实际上就是生产财富的过程。因此,人们为了满足自身需要,应该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创造并使用财富。

在人学语境中,财富是对人们具有一定作用性,并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或者使用价值。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无论财富是什么样的社会形式,使用的价值最终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因此,在物质生产活动中,物质产品是财富载体,因此物质产品的使用价值实际上就是财富的内容。马克思已经对财富分为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两大类。同时又将精神财富又分为两大类:物质产品形式的精神产品、活动形式的精神产品。可见,财富问题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发展是沿着人的维度进行的。

三、“以人为本”的财富发展观念。

当初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革命,主要以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高度发达生产力”作为物质的逻辑起点与基础。由于当时马克思研究的主要是社会主义革命问题,因此更多关注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冲突,而并不是生产力自身发展问题。但是现在,社会主义国家在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同时,进入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时期,面临了生产力严重不足问题,并需要加大发展生产力。因此,从财富对人的发展主体角度出发,再加上财富对于社会发展的动力,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机制中已成为现实问题。

马克思哲学从财富出发,体会人的发展;又从人的发展反过来理解生产力,最终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来理解社会发展逻辑,这对大力发展生产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生产概念的提出,虽然促进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不再以个人发展为主,而是依赖于生产力的发展主线。但是生产力自身的快速发展也要依赖于财富源泉,并真正开辟社会财富。正因如此,马克思已经在《马达纲领批判》中,将“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充分涌流”与“他们的生产力增长”

和“个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并作为发展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条件。从现实角度出发,当前“放手让一切劳动、技术、知识、管理及资本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思想,充分体现了大力发展生产力,落实马克思财富思想的实践。

以我国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社会主义通过大量生产并创造财富,实现社会生产力的全面发展,还应充分考虑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避免在生产资本主义财富过程中产生的“以物为本”的发展观,以及由此产生的生活悖论、生产悖论及生态悖论,最终确立“以人为本”的财富发展观。只有这样,才能在确保我国社会生产已创造大量财富的同时,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等,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并更好实现“解放与发展生产力”这一历史任务,实现我国提出的“通过发展来提升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并通过发展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建立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奠定财富理论的基本地位与作用。

参考文献:

[1]冒大卫。马克思财富观念的多维透视与当代价值[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

[2]赵峰。马克思关于财富与人的发展关系探析[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

[3]郑必清。论马克思关于自由时间与财富的思想[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4]刘宗碧。财富的主体本质及其实现问题———从马克思的财富观看全球金融危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1(3)。

[5]莫凡。人学语境中的马克思财富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3)。

5.谈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篇五

利用当地人文资源,开展“孝道文化”

教育的实践与意义

周鹏飞 陈瑞生 孙健龙

〖内容提要〗

〖关键词〗孝道 教育

一、提倡孝道文化的背景及意义

早在两千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便从儒家的思维角度出发,制订了一整套规范的孝道礼制,他提出了

而新时期中国正步入老龄社会,在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很多农村老人感到有后顾之忧;一旦子女不承担养老责任,当今社会不乏其人,农村老人的生活就陷入困境。家庭如何养老、敬老已成为社会问题,社会迫切呼唤孝道。不远的将来,便是一对夫妇赡养多位老人。如果不从小对孩子进行孝道教育,强化他们的敬老意识,到时候不但他们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值得怀疑,而且必将引起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家庭也呼唤较早地对学生进行孝道教育。可是据对开展孝道前学校90名学生的随机测查表明,学生的孝道状况堪忧:

1.了解父母的(包括父母生日、爱好、身体状况)占21 %。

2.知道该孝敬父母的占69%。

3.知道怎样孝敬父母的占32%。

4.能坚持孝敬父母的占6%。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时期是培养和发展儿童良好意志品质的重要时期。为此,从小学开始,对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孝道教育,这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对社会孝亲敬长风气的树立,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家庭和谐是当今倡导和谐社会最基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一个人连敬老

都做不到,还谈何家庭和谐,何况大家呼?故提倡加强孝道教育迫在眉睫。

二、开展教育的方法和内容

(1)学校主要采用教育实验法。(以小学为例)

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我们把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概括为新孝道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以及评价四个方面。

(一) 新孝道教育的目标

对学生进行系统孝道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从小树立孝道理念,让他们永远的孝敬父母,不遗余力地赡养父母,并且不断地给予父母以精神上的安慰。进而促使全社会形成尊老敬老的风气。具体讲可以分三个层面。

1、小而言之,就是培养学生形成孝敬父母光荣,应该孝敬父母这一道德认同,使每一位在校学生掌握新的孝道规则并恪守之;使每一位毕业生为能在我校较早地接受系统的孝道教育而自豪,使每一位家长毋庸担心孩子将来的孝道状况。因为无论将来贫贱富贵,孝道理念已在我校学生的头脑中深深扎根。简单地说,就是使我校培养的学生无论何人何时何地无一不孝敬父母。

2、中而言之,就是形成区域特色,打造新时期渌渚人的精神品牌。我们参加富阳市德育课题实验的目的不是为了出名,不是为了做给人看,而是为了让渌渚人民得实惠,借课题研究的东风,培养渌渚孩子的好德行。我校承担的富阳市德育课题子课题《挖掘孝道文化,构建家校新孝道教育的实践研究》正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使他们具有强烈的孝道理念,真正让每一位渌渚人受益。

3、大而言之,便是大学网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使古代孝道的精髓得以延续,并不断地发扬光大。

(二) 新孝道教育的内容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我们认为对学生进行孝道教育的内容应具有梯度性,由浅入深,从灌输教育逐步变成学生的道德认同。现以小学生为例,分年级草拟了具体的孝道内容。

1、一二年级,应着重对学生进行

2、三四年级,应着重对学生进行

3、五六年级,应着重对学生进行

(三) 新孝道教育的途径

对学生进行新孝道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三位一体,共同努力。但最有效的途径是在学校,主要靠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同时,要密切联系家庭,让家长积极配合,采取多种方法,使新孝道教育深入人心,成为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必须首先遵守的道德规范。具体途径如下:

1、学校把每周日设立为敬老日。班会时间组织学生汇报和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同时,结合《德育》读本和《思想品德》课本中关于孝敬父母的内容,定期召开主题班会。

2、学校每个班级每周安排一节孝道课,教材为学校编写的校本读物《德育》,用孝道文化来净化学生的心灵。同时对其他学科都要求渗透孝道教育,特别是作文教学,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敬老系列小作文的写作活动。其它学科也根据教材实际,有意识地渗透孝道教育。

3、举办多次专题孝道讲座。如重阳节聘请当地撰写《周雄传奇》的作者李仁贤为学生讲述周雄孝敬长辈、助人为乐的故事。随后,全校师生在写着

4、创设敬老氛围。在校园内张贴孝道标语,

5、指导学生人人撰写敬老日记,每周至少二篇。通过记载,让学生把道德认同外显为道德行为。让学生到家找事干。从小事做起,每天孝敬父母。许多学生的敬老日记已经积累了厚厚的一本,有的还发表在学校的校报上。同时学校每学期还举行一次以班为单位的孝道手抄报竞赛。

6、确立了孝道教育基地,将“周雄纪念馆”确立为学校的德育教育基地。各班定期带学生到德育基地参观并身临其境的接受孝道教育。

7、定期召开家长会,并确立以家庭新孝道教育为核心的家长会内容,与家长共同探讨家庭新孝道教育。树立孝敬老人的风气,基本上应从学校的教育着手,但家庭教育同样十分重要。现在的`许多家长过分溺爱孩子,溺爱孩子的结果只能培养孩子的自私心理,产生一切

8、不断地利用重大节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新孝道教育。春节期间,开展了

节,开展了

(四)新孝道教育的评价

孝道评价是孝道管理的重要手段。我们进行孝道评价的指导思想是

一是日常评价体系的建立

学生日常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保障新孝道教育健康、持续、扎实发展的必要条件,它是以学校评价为主,注重于过程评价。

(1) 广泛开展学生自评活动。

(2) 扎实搞好班级评价,在班级中广泛开展

(3)积极进行校级评价,每学期举行一次校级十佳小孝星评选,并将校级十佳小孝星的名字在校园醒目处公布,并通过学校校报《鼍江之星》,刊登其事迹。学校把各班获得校级十佳小孝星的多少作为评选文明班级的首要条件。

二是期末评价体系的建立

期末孝道评价是对学生阶段性的评价,以家长评价为主,评价的范围包括全体学生。学校精心设计了家长评价卡,教师则对50%以上的学生进行家访,以取得直接真实的评价意见,我们还把每一个家长对孩子的孝道评价记录存档,以此作为衡量我们新孝道教育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同时,让家长积极推荐年度小孝星,学校负责收集、整理他们的事迹,在学校初评的基础上,广泛征求家长意见,最终让家长代表民主评选出年度小孝星。届时举行了隆重的仪式,让年度小孝星发言,邀请多位家长代表和社会贤达人士参加。

三是跟踪评价体系的建立

对学生从小进行系统的新孝道教育,目的是为让他们长大后孝道精神长盛不衰,实现新孝道教育三个层次的目标。为此,我们建立了孝道跟踪评价体系。孝道跟踪评价主要以社会的评价为主。由于客观因素的制约,我们有选择地选取不同年龄段的90名学生作为跟踪评价对象,建立长期档案,进行判断分析,以评估新孝道教育的效果。

三、教育的实验成效

一年来,我镇各校的新孝道教育实验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水平,据我们对学生的随机孝道状况后测表明,学生的孝道状况有了明显变化。

1.了解父母的(包括父母生日、爱好、身体状况)占93%。

2.知道该孝敬父母的占100%。

3.知道怎样孝敬父母的占81%。

4.能坚持孝敬父母的占62%。

二年级学生吴小芳的父母在外打工,爷爷十分疼她,她有时便撒娇、任性,自从学校开展了新孝道教育以来,现在她变得非常听话、懂事,还经常给爷爷端饭、洗脚。四年级学生邵伟原来清早穿衣要父母代劳,吃饭也挑三拣四,现在自理、自立能力却有了很大提高,还经常帮助父母干一些家务活。五年级的许多学生都会用笑话逗父母开心,活跃了家庭气氛,化解了家庭矛盾。据另一项新孝道教育内容的调查显示,学生对新孝道普遍认同,且自觉践行。

单项评价 综合评价(是否孝顺)

88.2% 前 测 后 测 前 测 后 测

听父母话 25.5% 88.4% 35% 帮助父母 36.8% 86.5% 理解父母 9.5% 65.5%

同时新孝道教育实验又促进了学校全面工作的开展,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了较大改善。说脏话的少了,不浪费学习用具的多了。目前,学中华传统美德,做时代文明少年在我校已蔚然成风。同时,学生抱着

(2)农村主要采用倡导、评选法

在当地,以前百姓们一直把周雄神化,将其尊为“太太菩萨”,成千上万的人们常来盲目地朝拜,而真正知道周雄其人其事的却寥寥无几。针对这一情况,镇文化站 一方面于成立了周雄研究分会,着手整理周雄的事迹,由当地业余作者李仁贤撰写,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周雄传奇》一书,发放到每个家庭,让更多的人了解 周雄,倡导全社会学习周雄敬老爱幼、助人为乐的品格;另一方面,在镇、村两级开展“周雄孝心奖”和“孝男、孝女”评选活动,具体采用方式是:通过社会推荐、考察等,从社会公德、邻里家庭和睦等方面筛选确定获奖人员,然后召开大会隆重表彰,并将他(她)们的感人事迹编印成册,发放到每家每户,用身边鲜活的事例感染人们,效果十分明显,全镇已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敬老 、养老氛围。目前,周雄孝道文化的挖掘已成为渌渚镇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不仅得到了许多媒体和领导的关注,而且使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数据表明渌渚镇各类案例发生率比减少20.36%。一个稳定、安逸、和谐的新型渌渚正展现在人们面前。

6.谈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篇六

摘要: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密不可分,因此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也有着紧密的关系。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资源,是小学教师的得力助手,也是小学生的良师益友,因而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密不可分,因此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也有着紧密的关系。

关键词: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学要素;

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早在五四时期,中国现代儿童文学诞生之时,人们就亲切地将它称为“小学校里的文学”。从那时起,儿童文学便和语文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了。这是因为两者所面对的对象都是少年儿童,两者所担负的使命与目标都是让少年儿童领会文学的魅力,感受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从而陶冶性情,增长知识,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教材、教师、学生是教学活动中三个主要要素,我试着从这三个方面来论述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及作用。

一、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课程重要的重要资源

(一)、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资源

小学语文教材是为实现小学阶段语文教育的整体目标、按一定的结构系统把语文知识组织起来的科学体系。儿童文学本身就是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教育儿童的需要创作的文学作品,它最适合儿童阅读,为儿童所喜好。它是对儿童进行素质教育的有力工具,当然也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理想教材。

在我国,儿童文学作为小学语文教材有着悠久的历史。1920年,教育行政部门通令全国,将中小学的“国文”改为“国语”,选用白话文作为教材,并大多以儿童文学为内容。据著名教育家吴研因回忆:“正当国文改国语的年头,我给商务印书馆编辑的‘新学制小学国语教科书’,就写入了一些童话、儿童诗歌„„一类的儿童文学性质的教材中所表现出来的。翻开小学语文教材,一篇篇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就会映入我们的眼帘:儿歌《小小的船》、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寓言《狼和小羊》、儿童故事《蓝树叶》、童话《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科学文艺《小蝌蚪找妈妈》、儿童小说《最后一课》、、、、、、可以说,儿童文学作品中所有题材样式,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有体现出来。我们现在以五年制的小学语文教材为例,来分析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所占的比例。小学语文教材中共选

教材约400篇,其中儿童诗歌(含儿童古诗)有68篇。童话寓言有66篇,儿童散文有88篇,儿童故事(含神话、传说)有92篇,儿童科普文艺有19篇。所有的儿童文学作品合起来,占小学语文课文的百分之八十,可见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中所占的比例有多大。同时这些儿童文学作品有都体现着鲜明的儿童文学特点,所以,在教学方法上的运用上,也应该表现出鲜明的儿童特色来。涉及到常规的语文教学方法和模式上来,还是把握儿童文学的教学常规,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来教授儿童文学作品。我现在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科学童话《小蝌蚪找妈妈》为例,来比较、说明一下,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讲授相同的教学内容的两节课。

我们先来看第一位老师的课堂教学。首先老师领学生读识生字词、朗读课文,然后按设计好的问题来分析课文:小蝌蚪为什么第一次找错了妈妈?好,找一位同学来读小蝌蚪把大草鱼误认做自己妈妈的这一段。接着,全班来读这一段:那么,小蝌蚪为什么第二次还是找错了妈妈?哦,来找一位同学把小蝌蚪误认为乌龟是妈妈的这一段读一下。好的,那么全班再来读一下,为什么小蝌蚪第三次也认错了妈妈?那么让我们找一位同学来读一下把大白鹅误认了自己的妈妈,接着,全班在齐读课文这一段。最后教师归纳青蛙的成长历程,总结中心思想,把每一个生字写一行。三下五除二,轻车熟路地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

我们来看一下第二位老师的教学,这位教师先是不急着让学生认读生字,而是结合挂图绘声绘色的给学生讲故事。然后和同学一起来复述故事,尤其是童话故事中反复出现的故事情节,让学生重点复述(因为反复的故事情节,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突出主题,渲染气氛,)而在复述的过程中,同时让学生认读字词,辨析字形,体会意义。通过教师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在愉悦的、互动的气氛中领会了故事的意义。然后老师让学生戴上头饰,分角色来表演。最后,最后中心思想不用教师可以归纳,学生在反复归纳和表演中,就体会了这个道理 :既不能片面的看问题,也不能用局部代替全局。真可以说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这样寓教于乐的课堂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而且成功的课堂教学会让学生终身难忘。

相比之下,第一位教师虽然也干净利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那种生硬的教学方法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已经起不到文学作品对学生的渗透作用,而第二位老师则抓住了儿童文学作品形象型的特点,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通过讲故事,分角色表演,让小蝌蚪沿着“找”和“变”两条线索齐头并进,在小蝌蚪找到妈妈之日,就是变成青蛙之时。这样的教学不仅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让学生在动静结合的氛围中,了解了青蛙的演变过程。可见,抓

住儿童文学的特质,运用说、讲、演同时进行的教学方法来突破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则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除了课堂教学外,课外阅读是小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得法于课内,得宜于课外”的语文特殊学习规律。大量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可以使儿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有助于读写能力的提高。在当前信息化的社会里,网络文化、影视文化的发展,使青少年的读写能力呈降低趋势。孩子们的业余生活通常被视听文化所占据,经常性的被动接受,妨碍了孩子们积极思维的发展。为了避免信息化社会带来的这种副作用,家长、老师和学校就应该把孩子从沉迷于视听文化的歧途上引导到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道路上来,从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在阅读的思考中获得乐趣并在阅读与生活的积累中获得发现,从而促进其读写能力的提高。可以说读儿童诗能大大提高他们对诗歌的阅读与理解能力,把握诗歌的节奏。读英雄故事,可以满足儿童天生崇拜英雄的情结 ;读儿童小说,可以使他们习得语言,积累生活经验,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道德情感;读科学幻想作品,能够激发小读者们改变现实、创造未来的强烈愿望;读散文,正好学习优美的语言,并满足他们开拓视野的要求;读童话和寓言,不仅可以发展儿童的想象力,而且能够帮助儿童认识理解生活,在寻找乐趣中领悟一定的人生道理„„„

二、儿童文学与小学生

小学生的年龄大约在七至十二岁左右,正处在生理、心理飞速发展的时期。他们要了解世界上的一切,而在他们学习了文字,会阅读、会写作之后,这种求知的需要变得更为强烈。在探求新知识方面,他们比幼儿进了一步,已具备了初步的独立性,即他们除了靠直接的感觉外,还能凭借具有无限潜力的手段———阅读,去间接地认识世界。识字,即获得阅读手段,是人在认知上的一个飞跃。儿童文学应当适时地满足童年期儿童的这一需要,通过语言塑造的艺术形象,帮助他们扩大眼界。这一时期的儿童文学作用依次是:

(一)认知作用

认知作用,即通过儿童文学帮助儿童了解社会和人生。初步地认识社会是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这一时期的儿童文学可以用对社会、人生的反映和认识,为儿童认识社会和人生提供范本和模式。高尔基在童年时代就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对他日后成为伟大的文学家有着重大意义。在回忆往事的时候,他深有体会地说:“每一本书就像阶梯的一小级,每攀登一级,我就愈脱离动物走向人,走向更美好的生活的理想,到达于这种生活的渴望。”“我愈

读得多,书就使我和世界愈接近,生活对我变得更加辉煌,更加美丽。”儿童文学这时的任务就是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段,借助孩子形象思维的特点,帮助他们认识广阔的世界。如郭风的散文诗里的蒲公英、油菜花、朝霞、彩虹„„都散发着春草的气息和泥土的芬芳。郭风笔下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会激起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学习的热爱和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育作用

儿童文学的教育手段是艺术形象。它不同于教科书,它是通过作品中塑造的艺术形象来影响和感染孩子,用文学和艺术的美去打动孩子的心。不仅要让孩子从理性上获得认识,在感情上更要有所激动,产生深刻的印象,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在潜移默化受到熏陶,得到教育。苏联儿童文学作家盖达尔的中篇小说《铁木儿和他的伙伴》,因其成功地造了铁木儿这样一个先进少年的典型,在小说问世不久,便在苏联掀起了一个“铁木儿运动”,千百万少年儿童学做铁木儿。可见,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艺术形象具有感化孩子心的力量,对于少年儿童的思想、性格、意志、理想和兴趣爱好等的影响是强烈而深远的。

(三)审美作用

凡是文学作品都应该是美的,没有美就没有文学。儿童文学是文学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同样依循美的规律,使作品充满各种形态的美,并且由于是为孩子而创作的,所以更应该强调艺术的美。用儿童文学培养孩子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感受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生活情趣。安徒生的童话《天鹅》中的艾丽莎,不仅长得美,而且还有一颗纯美的心。在解救哥哥的过程中,她忍辱负重,经受了种种考验,自始至终地把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这种感人的行为极其充分地展示了艾丽莎的坚定勇敢和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境界,感染、教育了无数不同肤色的小读者。

(四)娱乐作用

好的文学作品大多具有愉悦人心的作用。快乐,不仅能够振奋孩子的精神,还有利于他们的生长发育,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和自信心的增强,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成人在有忧愁和烦恼的时候,需要发泄和排遣,孩子同样也会有很多不顺心的事。学习上的压力、老师的批评、同学的误解、家长与之存在的代沟、自身的逆反„„都会造成孩子的苦恼和压抑和焦躁。如果这时不让孩子宣泄和释放,势必会使孩子形成心理问题。那么,有浓厚娱乐性的儿童文学作品,则为孩子提供了宣泄和转移的可能性,使他们的心理得到平衡与顺利发展。

三、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师

面对着教育对象——儿童,面对着教学内容——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师能否顺利地完成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主要取决于教师们儿童文学素养的高低。因为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对于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的处理,不应该只停留在字、词、句、意、理解上,也不应该满足于教会学生分析课文的段落层次、中心思想等,“而应该进一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独特的美质,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审美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儿童文学文养,具有较高的阅读分析能力。”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就是提高自己的儿童文学素养,以适应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需要。“试想作为广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如果不懂得儿童文学,如果没有这方面的文学细胞,那将是何等糟糕。”要想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的教学能力;二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鉴赏能力;三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写作能力。这三方面能力,是鉴别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高低、能否胜任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

(一)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教学能力

儿童文学的教学与其他文学作品的教学,有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是由儿童文学作品的特殊性决定的。而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儿童文学作品的体裁和它的讲授方法的不同,我们首先来看看儿童文学作品的体裁:儿童诗歌,其内容充满童真童趣,想象大胆,新颖独特;童话,充满幻想,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生动,运用拟人、夸张象征的表现手法,用幻想形式来反映现实生活;儿童故事,思想内容健康,情节生动有趣,充满悬念,细节真实可信,语言通俗易懂;儿童科学文艺,集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为一体,健康的思想内容、准确的科学知识、活泼的艺术形式,都会对儿童产生极大的教益„„以上这些儿童文学品的体裁,都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经常出现的文学样式。它们在内容和形式上,与成人文学有着很大的不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就应该了解和掌握这些不同,这是在教学工作中,能否很好地完成文体教学的关键。既然不同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学,也会有相应的不同。我们把儿童文学作品分为两大类:一种是韵文类,即儿童诗歌类(包括儿歌、儿童诗、儿童散文诗等)作品,另一类是散文类,即儿童故事类(包括童话、寓言、儿童故事、儿童科学文艺等)作品。讲好儿童诗歌类作品的关键,就是声情并茂地朗诵。因为朗诵是一门艺术,它是作品的再创造。通过朗诵,可以使作品增光添彩,也可以激起学生对于作品的感情。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就应该掌握这项基本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诵,使语言和文字变成生动的画面,以更好地感染学生。教师通过范读、教读、背诵配乐朗诵、分角色朗诵或分组比赛朗诵等形式,帮助学生来理解和感受作品的美。

讲授儿童故事类作品的时候,能够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则是进行这类作品教学的基本功。教师要学会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感情是关键。教师要想有感情,首先自己就要深入到作品中去,和作品中的人物情感相结合起来。其次是掌握一定的讲述技巧,通过表情、动作、节奏、语速、语调等来把握故事中人物和情节的特点。这样,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提高了,才会收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鉴赏能力

儿童文学鉴赏,是人们在阅读儿童文学作品时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是由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引发的一种审美活动。说它是精神活动,是要求鉴赏者在阅读的基础上,充分发 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体验作品提供的艺术形象,发掘艺术形象的内涵和意义。并借助自己的生活积累,通过想象和联想,来补充、丰富、扩大作品中的形象,对艺术形象进行再创造;说它是审美活动,是因为它能让鉴赏者在阅读过程中,要求真、向善、爱美,在鉴赏过程中,培养正确的是非观、善恶观,从而激起对美好情操、美好生活和追求。同时,再多了解一些中外儿童文学史,了解中外儿童文学发展的基本规律,了解儿童文学欣赏与批评的规律和标准,阅读一定数量的儿童文学作品,就能够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鉴赏力。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的指导,才能成为引学生走向儿童文学园地的领路人。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们也确实迫切需要这样的领路人。

(三)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写作能力

儿童文学作家陈伯吹认为:儿童文学的创作,要用儿童的眼睛去看,用儿童的耳朵去听,用儿童的心灵去体会,还要化身为儿童,用儿童的嘴巴去说话,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儿童看得懂、喜欢看的作品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更好了解儿童,那么从事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便是一条极好的途径。因为在创作过程中,你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还要熟悉和懂得儿童文学的创作规律和技巧,了解儿童教育学、儿童、心理学,最不能缺少的就是对于儿童和儿童文学的爱。冰心认为:“为儿童创作,就要和孩子们交往,要热爱他们,尊重他们,同他们平起平坐。你要是不喜欢孩子,而勉强去写,你就不会写出能使孩子们感动的东西来。”而当你有了一颗爱心的时候,还会激发出你为儿童创作的一颗童心来。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巴金曾说:“儿童文学作家应该有童心,有了童心,他们才能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有了童心,能深入细致地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理解孩子的感情。”无论是我国的儿童文学作家,如冰心、叶圣陶、张天翼、严文井,还是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如安徒生、高尔基、罗大里、盖达尔,他们无一不是既具有爱心,又具有童心的作家。小学语文教学者也应以这

些大师为榜样,在提高自己儿童文学作写作能力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儿童文学素养,为小学语文教育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四、总结

既然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如此重要,那么,作为培养小学语文教师的摇篮 ———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更应该重视儿童文学课程的开设,在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设有全国最大的儿童文学教学基地,每年都有600多名未来的中小学教师在这里专修儿童文学课程;在台湾,80年代以来,所有的师范生,无论是文科的学生,还是理科的学生,都要修儿童文学课程。比较而言,我们对于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教育和对于师范生的儿童文学教育,已经显得滞后和不足。解决的办法就是:一是把师范院校中文系开设的儿童文学选课变为必修课中的重点和特色课程,让所有未来的小学语文教师都能接受正规的儿童文学教育。二是在师范院校中文系设立儿童文学培训基地,让在职的小学语文教师都能接受正规的儿童文学培训。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我们的少年儿 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不把语文学习当成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让儿童文学成为少年儿童在人生起步阶段,文学女神给他们的心田“拨下的第一粒诗之花种,洒下的第一瓢美之甘露,投下的第一束爱之光泽。”

参考文献

[1] 谈凤梁. 幼儿园语言文学教育活动(序)[M].北京:中国电视出版社,1992.[2] 王泉根.当代儿童文学教学论文集(序)[M].成都:天地出版社,1996. [3]教材编写委员会. 儿童文学 [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6.

[4]高尔基.我怎样学习.2010.(9).[5]李玉华.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实践与探索[M].江西:江西于都县长征小学,2006,(8).[6]余文盈.从《丑小鸭》看童话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A].现代阅读,2012,(9).谢辞

时光荏苒,随着毕业论文的完成,大学生活也将画上句点。三年来在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的点点滴滴仿佛都近在眼前。当然这写点滴是很多可敬的、可爱的人共同努力的结晶。

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在论文指导中以及写作的各个阶段悉心的指导和提出诸多的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论文的字句都凝结着万老师的心血和汗水。

感谢小学教育学院的我的老师们,感谢大学三年中您们谆谆的教诲,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老师们的人格魅力和渊博的知识让我们每位学子深深地景仰。

感谢我的“家人”们,除了同窗之谊,更让我们彼此难忘的是三年的朝夕相伴。感谢我在大学中认识的同学、朋友,因为你们的相伴,我的大学才更加完美。

7.谈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篇七

关键词:供销合作社,新农村建设,新型农民,发达农业,和谐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所谓社会主义新农村, 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 以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为基础, 以共同富裕为目标, 通过协调推进经济与社会、文化、政治、环境和党的建设, 从而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管理民主、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一种新的农村社会状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最重大的意义在于有利于加快农业发展, 促进农村繁荣, 增加农民收入, 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这是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共同富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农村供销合作社是以农民社员为主体的部分劳动群众为了改变或改善自己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 按照合作社原则, 集资入股, 在自愿的基础上通过联合而建立起来的合作经济组织。供销合作社问题, 实质上是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因此, 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 促进供销合作社进一步发展, 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首先要有新型的农民, 其次要有发达的农业, 最后要有和谐的农村。从这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供销合作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供销合作社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有效载体, 有利于培养新型的农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首先要有新型的农民。农民是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主体,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真正主力军。可以说, 农民的知识与技术素质、经营与管理能力、收入和生活水平、组织化和就业程度等, 直接决定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兴衰与成败。新型农民的特征:一是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思想观念不断更新的高素质农民;二是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农民;三是生活宽裕的农民;四是就业充分的农民。

(一) 供销合作社的改革与发展有助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 实现生活宽裕

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使农民富裕起来。因此, 必须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把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逐渐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使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 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又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体现。

供销合作社, 作为农民社员的合作经济组织, 其经营宗旨就是真正代表农民社员的利益, 为农民社员服务, 即通过自身的业务活动, 为农民社员的生产和生活提供综合化、社会化服务, 以保护农民社员的利益, 增加农民社员收入, 提高农民社员的经济、社会地位。从这一点来看, 供销合作社的经营宗旨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目的是一致的。因此, 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 促进供销合作社进一步发展, 有助于农民增加收入, 实现生活宽裕。

(二) 供销合作社改革与发展有助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维护农民利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新型农民还应该是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农民。一方面, 我国农业生产规模狭小, 经营分散, 农民组织化程度低, 在WTO框架下, 面对激烈竞争的国内外统一、开放的大市场, 是农业缺乏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组织原因。另一方面, 农民是弱势群体, 不能有效地依靠自身的力量来保护自己的利益, 与政府之间缺乏正常的沟通渠道和对话能力, 与社会其他利益群体之间缺乏平等的交流机会和协商能力。在这种情况下, 农民只有联合起来, 有组织地进入市场, 才能在市场上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只有建立农民自己的组织, 才能在社会上真正代表其独立的利益, 为农民服务, 替农民说话, 保护并为农民争取更大的利益。供销合作社就是把农民组织起来, 有效沟通农民与政府和社会其他利益群体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因此, 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 促进供销合作社进一步发展, 包括依托供销合作社引导农民发展各类新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有助于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三) 供销合作社改革与发展有助于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实现农民充分就业

在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的情况下, 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键要实现农民充分就业。党的十六大提出, “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并且首次明确地把增加就业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一个主要目标。但是, 作为就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民就业问题, 却没有得到有关方面的足够重视。在我国的实际工作和理论研究中, 提到就业通常是指城市居民就业, 而很少涉及农民的就业问题, 甚至“我们根本就没有'农民就业'这个概念”。农民就业困难是我国21世纪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农民就业不充分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市场购买力不足等农村诸多矛盾的深层次根源, 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突出问题。因此,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 政府应从战略高度重视农民的就业问题, 并把实现农民充分就业作为整个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统一纳入到政府宏观调控与管理的基本目标体系, 在就业问题上给农民与市民相同的“国民待遇”, 逐步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 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这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 也是新型农民的内在要求。

农村供销合作社是一个庞大的组织网络, 包括为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的各次产业的完整体系, 具有很大的吸纳就业的能力。特别是供销合作社在领办各类新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创办社属企业尤其是农产品加工企业过程中, 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无疑为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提供了渠道和岗位, 将不断减少农村劳动力剩余劳动时间和潜在失业, 使农民就业日益充分化。

二、供销合作社是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骨干力量, 有利于发展发达的农业

社会主义新农村, 其实要有发达的农业。发达的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和重要依托。发达农业的目标:一是建设现代农业, 即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 实现农业生产手段的机械化;坚持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 实现农业生产技术的科学化;坚持用现代经济理论管理农业, 实现农业生产分工的专业化与社会化, 从而建设起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二是发展持续农业。坚持用现代发展理念指导农业, 特别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采取合理保护和高效利用农业自然资源的方式, 在统筹、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上, 实现环境的良性循环与生态平衡, 并通过技术变革和体制性变革, 确保当代人类及其后代对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 走出一条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三是经营产业一体化农业。坚持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 以市场为导向, 以农户承包经营为基础, 以龙头组织为依托,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以社会化服务为手段, 通过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 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 形成高效的农业综合生产经营体系。

(一) 供销合作社是建立与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骨干力量

建立与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从服务主体来看, 主要包括政府有关的职能部门、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供销合作社、各类企业或公司等形式。其中, 农村供销合作社作为农民集资入股兴办起来的自我服务组织, 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是为农民提供各种服务的一支骨干力量。

政府职能部门及其兴办的经济实体和乡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多方面的服务, 但在实际运行中却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政府职能部门为农服务, 一方面, 缺乏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动力不足;另一方面, 服务水平受事业经费和财政补贴的限制, 能力有限。而供销合作社在为农民服务方面, 明显具有上述服务组织所不可比拟的优点, 是最有实力和潜力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主体。因为供销合作社是农民自己的组织, 其宗旨就是为农民社员服务, 使社员获益, 而不是以盈利为目的, 并且这种服务具有自我服务的性质, 所以供销合作社在为农民社员服务时具有充分的动力和积极性, 急社员之所急, 想社员之所想, 尽心尽力, 竭力为农民社员解决各种难题。因此, 我国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应逐步转为以供销合作社为基础。在今后深化改革中, 各级供销合作社都要把为社员服务放在首位, 一切活动要围绕建立与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进行, 做好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工作。

(二) 供销合作社是引导农民进入市场的最佳组织形式

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 最突出的问题是众多分散农户的小生产与统一开放的大市场的矛盾。经营规模狭小而分散的个体农户面对竞争激烈的大市场, 发展生产比较盲目, 从事流通更是茫然, 结果是生产波动, “买难”、“卖难”交替出现, 国家和农民均蒙受损失。如何解决这一矛盾, 把农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机地联系起来, 根本的途径是帮助农民联合起来, 有组织地进入市场, 使其成为具有较强市场谈判实力和竞争能力的真正市场主体。供销合作社作为农民群众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 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 通过合作的形式, 把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联系起来, 是引导农民进入市场的最有效的组织形式。

1.供销合作社在帮助农民购买方面引导农民进入市场。

供销合作社可以把农民社员个人的小批量零星购买集中起来, 作为大宗需求者以较低的价格直接从生产、经销厂家采购农业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及时供应给农民社员。这样, 农民既可以不受一般商业企业的抬价之苦, 减少生产和生活费用支出;又可以免遭假冒伪劣商品之害, 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因此, 与国有商业和个体商业相比, 供销合作社实际上为农民提供了条件更为优惠的同类服务。

2.供销合作社在帮助农民销售方面引导农民进入市场。

一方面, 供销合作社可以把农民社员个人的小批量、零星销售集中起来, 作为大宗供给者在市场上寻找有利时机, 并以较高的价格为农民销售农产品;另一方面, 供销合作社可以直接从农民手中收购农产品, 通过加工之后再进行销售, 并将加工增值的部分以红利的形式返还给农户。这样, 农民既能够实现较为合理的农产品销售价格, 又能够获得农产品加工后的增值, 从而增加了收入。

3.供销合作社通过信息服务引导农民进入市场。

农民进入市场, 发展市场农业, 一个重要的障碍因素是信息不灵, 生产的盲目性大。因此, 加强对农民的信息服务, 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供销合作社可以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与遍及全国的服务网络以及深入基层和农户的特点, 运用现代化的手段, 及时收集、分析、预测、发布各种准确而实用的信息, 特别是市场信息, 使广大农民能够根据市场供求状况及其变化来安排和调整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 从而尽量避免生产的盲目性和市场风险。

三、供销合作社是农民社员民主管理的经济组织, 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农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 最后要有和谐的农村。和谐农村的标志, 一是经济上繁荣, 农村生产力达到新水平;二是政治上管理民主, 健全乡村治理新机制;三是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农民安居乐业;四是乡风文明, 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新风尚;五是村容整洁, 乡村面貌要呈现新变化。

(一) 供销合作社“社员民主管理”原则的贯彻有助于实现农村管理民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和政治保证是管理民主, 就是要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人翁地位, 让广大农民在参与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 能享受更多的民主权利, 自主决定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 自主管理农民自身的事情, 维护好和发展好农民自身的权益。

供销合作社是合作社、尤其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主要组成部分。“合作社是由社员管理的民主的组织, 合作社的方针和重大事项由社员积极参与决定。”按照国际通行的合作社原则, 合作社完全是由其社员管理, 突出了管理的民主形式, 肯定了社员在积极参与制定方针、做出重大决策中的权力。在大多数合作社里, 这一权力是通过社员大会体现出来的。在有些合作社里, 如供销合作社则主要是通过参与合作社日常业务体现出来的。在所有的合作社里, 经“选举产生的代表, 无论男女, 都要对社员负责”。他们在其职位上必须考虑社员目前的利益和长远的利益。合作社不属于经选举产生的管理人员, 更不属于雇员, 合作社属于社员。经选举的管理人员, 在其任期内要对社员负责。“在基层合作社里, 社员有平等的选举权”, 即实行“一人一票”, 这是合作社投票的通常的规定;“其他层次的合作社组织也要实行民主管理”。因此, 供销合作社在改革中要进一步强化民主管理原则, 特别是在其领办的各类农村新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运行过程中, 农民社员的民主管理思想与观念逐步树立和形成, 有助于推动整个农村社会的民主管理。

(二) 供销合作社“关心社区”原则的贯彻有助于促进农村的经济繁荣与社会和谐

“合作社在满足社员需求的同时, 要推动所在社区的持续发展”。合作社作为组织主要是为其社员利益而存在的, 由于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与社员的这种密切关系, 使得合作社与其所在的社区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合作社有一种特殊的责任保证促进所在地区经济的、社会的和文化的发展, 它们有责任保护社区的环境。坐落于广大乡村社区的农村供销合作社, 在深化改革中应更好地坚持和遵循这一基本原则, 以服务“三农”为目标, 创新体制, 加快发展, 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郑新立.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个问题[J].农业经济问题, 2006 (1)

[2]马晓河.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新农村及其政策建议[J].改革, 2006 (1)

[3]顾益康.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中国农村经济, 2006 (1)

[4]谢来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公共政策体系建构[J].农业经济问题, 2006 (1)

8.谈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篇八

关键词:国有企业;社会事业;企业管理

一、新时期国有企业社会事业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一)時代前进,经济发展为国有企业社会事业工作带来新问题。当前,国有企业的发展既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各种矛盾凸显期。国家资源分配、投资变换以及企业发展方向,员工思想观念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这些变化在促进企业调整发展方向,各方面思想活跃,活力迸发的同时,也带来了新老矛盾的交织叠加。特别是企业改革过程中长期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在近些年集中显现出来。社会事业工作作为企业管理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面临着盘活资产难、体制改革难、矛盾化解难的新问题。

(二)国有企业社会事业工作面临的任务。国有社会事业工作主要担负着三个方面的任务:第一,担负着促进企业公正,维护企业团结的任务。这个方面的任务主要是对企业特殊和弱势群体提供必要的支持与服务。第二,担负着防范企业风险,维护企业稳定的任务。这个方面的任务主要是为企业管理好五大保险及离退休人员。第三,担负着管理、盘活企业上市后剥离资产的任务。这个方面的主要任务是管理医院、疾控中心、学校、职防院、疗养院等社会功能性质的资产。

(三)新时期社会事业工作给从业人员提出了新要求。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给社会事业工作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时期的社会事业工作从业人员必须既要提高“政治、道德、业务、管理”四种素质,还要提高“思考、学习、履职、创新”四种能力。要在沿袭惯例的基础上,做到与时俱进;要在发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忍辱负重,顾全大局的传统优良作风的基础上,做到遵从变化,超越模式,开拓思路,创新方法。

二、国有企业社会事业工作的地位

(一)企国有业社会事业工作是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的途径之一。科学发展观提出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是引领企业发展,构建和谐企业的指导思想和路线方针。国有企业社会事业工作既是企业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分支,又是企业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的要务、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每一项都与企业社会事业工作有着紧密关联。没有社会事业工作的发展,企业的发展就是不以人为本的,不可持续的,不均衡的。没有社会事业工作与企业其他管理工作的同步发展,企业将永远有一个“短板”,谈不上成为和谐企业。

(二)国有企业社会事业工作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企业稳定的保障。首先,国有企业社会事业工作的任务之一是搞好离退休管理服务。以四川省为例,目前均是在国有企业挂参保属地社保局离退休管理站的牌子,实际仍由国有企业管理,退休人员的归属感没有变化,仍然是单位人,未转化为社会人。因此,这项任务是为企业营造一个和谐的内部环境,为企业的发展和生产经营提供稳定支撑。其次,社会事业工作也是在为企业理家省财,特别是社会保险工作,管得好可以为企业谋效益,管糟了还可能砸企业牌子。第三,社会事业工作是企业管理的一个方面,有与企业其他管理工作相同的地方,又有其特殊性,涉及的管理对象人员多,比较分散,同时管理人员比较少。例如离退休人员管理这方面的工作,笔者所在国有企业10名工作人员要管理离退休人员近3万人,其管理难度之大,丝毫不比其他企业管理轻松;管理跨度之宽,丝毫不亚于其他企业管理。在掌握政策上既要有精准度,又要有灵活性。在养老金实现社会化发放后,管理方没有经济约束的权力,需要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人性化的热情服务才能达到管理目的。所以说国有企业社会事业工作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企业稳定的保障。

(三)国有企业社会事业工作是企业维稳工作的重要方面。国有企业稳定工作对于企业而言意义重大,一直是需要企业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重要工作之一。近两年,稳定工作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凸显,得到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当前企业社会事业工作需要为企业稳定作出贡献的主要有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十多年前企业改革改制、减员增效,提前退休人员生活费、住房公积金待遇的落实问题,造成的矛盾非常突出。千方百计落实好将化解这一群体的矛盾和怨气,使他们不再集体上访和诉诸法律,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生产。二是职防院、疗养院等一些长期亏损,需要主业进行经费弥补才能生存的单位关停并转问题。一些单位一年需要主业弥补1000多万才能生存,且存在办公场地不足、设备老化、资质不能通过地方主管部门年审的问题。这些单位的关停并转涉及职工个人职业发展及切身利益,矛盾很多,合理安排不仅能为企业减少支出,增加利润,还能为单位和职工的发展带来机遇。除此之外,企业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由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和企业从业人员长期的辛勤工作,离退休人员队伍中目前矛盾较少,相对稳定。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关注和调研这一群体可能产生的新需求、新问题和新矛盾。

三、国有企业社会事业工作的作用

(一)国有企业社会事业工作为企业营造良好生产经营环

境作用不可替代。社会事业工作管理企业在职职工的五大保险,担负着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及离退休党建工作的任务。如果工作稍有差错,将会给一个很庞大的群体带来重大影响,必将会使在职职工无心工作,离退休人员生活难以为继,集体上访。那么公司领导将为处理这些问题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哪里还能集中精力搞好生产经营呢?另外社会事业工作还担负着为股份公司和各子公司投标出具参保证明的任务。经过多年运作、规范,国有企业五大保险缴费按时足额已能保证,基本均是各省省本级养老保险系统的社会保险A级诚信单位,无疑,这会给股份公司的投标增加份量不轻的法码。一些股份公司中标了国外的工程或者在国外设有分公司,企业社会事业部门向属地社保局呈交请示,获得政策支持,在国外设立职工医院分院,为工程的顺利进行、风险防范和实现赢利起到了较好的保障作用。综上所述,国有企业社会事业工作为企业营造良好生产经营环境作用不可替代。

(二)国有企业社会事业管理工作在为企业营造和谐劳动

关系中作用非常突出。笔者所在国有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建筑业,劳动力成本高,利润薄,新线铁路建设风险大,易发安全事故。因此,和谐的劳动关系对于企业发展来说非常重要。企业社会事业工作的社会保险工作对于营造和谐劳动关系作用非常突出,无论项目部建在哪里,社会保险就会跟到哪里,及时为员工办理五大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其中特别异地医疗和工伤,由于施工单位人员流动性大,异地医疗手续变更频繁工作量很大,而且容易产生时效跟不上的问题,社会保险部门及时与属地社保局之间实行了社保业务网上申办,保证了员工的工伤、医疗保险权益。社会事业管理部门还多次派员参加集团公司工伤事故善后处理工作组,为处理工伤事故出谋划策,把握政策尺度。有一个子公司新分配来的大学生尚未签订劳动合同,办理五大保险的参保手续,就在工作中发生了工伤事故,也是社会事业部门积极向属地社保局汇报沟通,补办了参保手续,妥善解决了问题。

(三)国有企业社会事业工作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中作用

十分重要。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经济迅速发展后,社会事业工作未能同步发展带来的社会矛盾正集中显现出来,并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阻力。社会现实决定了维稳工作成为国家的重要工作之一。作为国有企业,既是国家经济骨干,更是社会栋梁,对国家的维稳工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维稳工作也是当前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方式。由于国有企业社会事业工作身系在岗职工和离退休人员队伍的稳定,担负着对企业特殊和弱势群体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服务的任务,所以,国有企业社会事业工作是企业维稳工作的重要方面,在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中作用十分重要。可以说,如果每一个国有企业的稳定工作做好了,国家的维稳工作也就做好一半了。

9.谈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篇九

浅谈思想政治工作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中的地位和作用

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亚洲乃至世界经济的危害和损失是无法估量的..虽然我国经受住了考验,但逐渐暴露出的金融风险已直接影响着金融和经济的发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已成为当前经济金融界的重要任务.如何防化金融风险,有人提出“监管为上”,有人大呼“制度为本”,还有人建议“综合治理”.这些观点从不同侧面反映了防化金融风险的方法途径.但笔者认为,防化金融风险应建立“人防工程”,紧紧抓住“人”这个中心,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保证和促进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

作 者:高有存  作者单位:人民银行华池县支行 刊 名:甘肃金融 英文刊名:GANSU FINANCE 年,卷(期): “”(8) 分类号:F8 关键词: 

10.谈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篇十

摘要: 诚信不仅是一个人取信于他人、在社会上立身处世的根本,还是一个社会稳

定与和谐的起码条件,尤其是市场经济必不可少的基本准则。诚信不仅有利于增加社会的价值认同感和凝聚力,也会使人们在彼此信任和相互关爱中感受人的价值和尊严,体验人生的美好和生活的幸福,激发出不竭的创造力,是和谐社会之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依靠法律和制度规范,还必须借助道德的力量,因而诚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诚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及如何加强诚信道德建设两方面来展开论述。

关键词:诚信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作用

1引言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诚信是为人之本,是统治者当政之本,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兴业的根本,是社会建立正常的政治秩序、经济秩序和社会生活秩序的根本。诚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诚信的内涵

诚信,即诚实守信,能够履行承诺而取得他人信任,是一种行为规范,取决于自身的品德。诚实守信,作为一种传统美德,深深地镌刻在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上。“一诺千金”、“一言九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反映了古人重诺言、重信用胜于一切。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可见,诚信是一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道德品行。自古以来,诚信就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也是现代市场交易的一个必备要素。诚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诚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说明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几个基本要素, 在这个论断中, 人是根本,诚信是基础。民主必须在取信于民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充分发扬,法治的过程应该是一个诚信的过程;只有尊重和遵守诚信规则,人们的创造活动才能得到保护和发挥, 社会才能充满活力;没有诚信与法治的保护, 社会秩序就会出现混乱, 人的权益就无法得到保障, 公平公正就难以实现, 安定有序就会成为空话;惟有在诚信的基础上, 人与人之间才能坦然相处, 也才能建立起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和谐社会是以“以人为本”为理念的社会。以人为本的理念主张把人的生存和发展看作人类活动的出发点的归宿。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就是: 人的自由和基本权利能够得到最基本尊重, 人与人之间能够互利、合作。诚信是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基础, 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和谐必须要求诚信, 有了诚信, 人与人之间才能和谐, 整个社会才能和谐, 人的最基本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得到尊重。人们才能生活在一个充满亲善友爱和充分发挥才智的环境之中, 才能真正成为自由的人, 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因此,诚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1]

3.2 诚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石

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而明礼诚信则是构建和谐社会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基本要求和主要任务,诚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石。

3.2.1 诚信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道德准则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应当进一步发扬光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人与人之间应当是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的新型关系。这是由社会主义本质所决定的,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人们之间以诚相待,才能处理好各种人民内部矛盾,使人们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但在实际生活中,一些人急功近利、弄虚作假、言而无信、尔虞我诈;一些地方存在道德冷漠症,造成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不信任。因此,以诚实守信为重点,正确处理义与利的关系、竞争与协作的关系,培育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

3.2.2 诚信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基本道德规范

用诚信道德引导和规范经济行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以社会分工为基础的交换关系,要求双方以信用作为守约条件。日益扩展的市场关系逐步构建起彼此相联、互为制约的内在链条,维系着市场关系和市场秩序。所以,市场经济也是信用经济、诚信经济,这是市场经济的内在属性。同时,市场经济具有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属性,如果对经济活动缺乏有效的约束和规范,一些人就可能以失信行为来谋不义之财。因此,加强诚信道德建设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把它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抓。

3.2.3 诚信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重要因素

政府的诚信,关系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影响着政府的公信力,决定着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增强社会的信用意识,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要把诚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提高政府公信力的任务一是体现在制度的公正性层面;二是表现在政府作为的诚信层面。制度公正是政府公信度的基础,制度不公正就会导致社会权利与义务的不平等,引发社会利益分配失衡或利益冲突,并为各种不法行为、失信行为提供孳生的土壤。因此,坚持科学发展观,处理好“五个统筹”的关系,通过加强制度建设解决分配公正、司法公正、教育公正与群众特别关切的问题,是诚信政府建设的重中之重。但是,符合社会公正的制度,要通过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去维护和实施,其实施的状况以及由此形成的政风,决定着政府的公信度和形象[2]。

3.2.4 诚信道德建设是保证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协调发展的精

神支撑

诚信道德建设不仅是道德建设的重点,而且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其它各方面的建设也是不可缺少的。胡锦涛同志指出,和谐社会的几个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这一深刻阐述,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和谐社会构建方面的具体运用。它揭示了和谐社会各个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说明和谐社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诚信道德建设直接关系到整个和谐社会的建设。

3.3 诚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健全社会信用,培养公民的诚信友爱品德,是事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

传统社会的和谐需要诚信友爱,现代社会的和谐发展更加需要诚信友爱。现代社会是一个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说,市场经济是一种契约经济。而契约要能生效,义务得以履行,必须以忠诚信守为先决条件。离开了信用,正常交易就无法进行,市场经济就难以维系。所以,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前提和

基础,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3]。因此,在目前我国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诚信的重要作用尤为突出。信用是和谐秩序的制度基础。

现代社会是一个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的平等社会,建立在契约基础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是现代社会关系的主要形式,权利义务主体的契约意识和诚信精神对于维持社会关系的正常运行具有决定意义。

现代社会是一个民主、开放、多元的社会,要求社会成员要以诚相待、相互包容、尊重个性。

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越要弘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大力提倡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

4如何加强诚信道德建设

4.1 加强诚信道德建设必须努力提高全民道德素质

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要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要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会倡导遵纪守法、以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节约、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风尚,形成诚信光荣、失信可耻,信用即是财富的共识和理念,强化全社会的信用意识[4]。

4.2 加强诚信道德建设,需要法律、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密切配

合4.2.1 加强法制建设,为诚信道德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5]

诚信社会必须是一个法治社会。加强公民的诚信道德建设,需要法律与道德相互配合,优势互补,使诚信真正成为公民的道德自律。

4.2.2 尽快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为诚信道德奠定坚定的经济关系

基础

4.2.3 把诚信道德建设与社会管理结合起来

建设诚信社会,要加强社会管理薄弱环节的建设,逐步完善诚信教育与社会管理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长效运行机制,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有效地引导人们的价值取向,规范人们的行为。

5结语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诚实守信, 诚信道德建设密切影响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只有自觉地把诚信道德建设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工程来对待, 诚信道德建设才可能更加有效、更有质量, 我们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才能实现。一个社会要和谐发展, 必须借助道德的力量。而在人类的道德规范体系中, 诚信道德对社会的和谐发展最有价值。

参考文献:

11.谈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篇十一

国有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决定了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结构组成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国有经济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代表着最先进的生产力,是新的生产力的创造者,从而在生產力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通过它的发展武装其他所有制经济,带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也体现在社会生产关系方面。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引领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并最大限度地满足全体人民的需要,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由于社会主义国家机构借助于国家规划、计划和产业政策,引导社会迅速、协调地可持续发展,国有经济还在贯彻国家宏观调控中起骨干作用,对增大整体国民经济的效益起着决定作用。

在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方面,具有决定意义的就是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国有经济既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力量,也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决定性因素。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决定着我国的其他非国有经济的经济成分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

强调公有制占主体地位是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来看的。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既包含在资产数量上占优势,也包括它的主导地位和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它在数量上必须能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也就是能保持对整个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十六大提出了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以来,国有经济的质量大大提高。众多国有中小和国有大中型劣势企业逐步退出,国有资本进一步向关系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以及关键领域集中,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一大批极富活力的国有企业脱颖而出。我国拥有了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获得了在国际竞争中的话语权,成为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的伟大实践成果,充分显示了公有制必须占主体地位的现实。

理论和实践都表明,国有经济是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从而也是最大限度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物质文化需要和个人全面发展的主要依靠。建立公有制能把社会生产力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推动生产力更进一步的快速发展,逐渐使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文化需要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发展模式是资源在政府主导配置下发挥市场的作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是把满足全体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和个人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生产的根本目的主要体现在国家从具体国情、国民经济全局、人民的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有机结合上制定的国家规划和计划中。单个企业通过实现国家规划的要求去落实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国有企业虽然把实现国家规划和计划作为首要的目标,但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国有企业已经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它有二重任务,既要为实现国家的产品生产规划要求服务,也要做到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实现赢利目标,以保证不断扩大的再生产。国家规划是政府制定的有科学根据的长远目标,有它和没有它有根本性的区别,有了它就有了共同的目标和方向。在遇到不利环境时,还可以把解决面临暂时困难与既定的长远目标的实现有机结合起来,变坏事为好事,使其成为落实发展目标的积极因素。

12.谈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篇十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纪检监察机关如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其重要一条,就是要认真履行好“保护、惩处、监督、教育”的四项基本职能,服从、服务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整个大局。

一、充

分发挥党风廉政教育作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

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而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又往往取决于执政党党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素质。纪检监察机关一项重要职能就是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构筑党员领导干部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因此,必须以廉政教育为切入点,在全社会扩大反腐倡廉教育覆盖面,把思想教育、纪律教育与社会公德教育、家庭美好教育和法制教育结合起来,在全体人民中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开展领导干部讲廉政课活动。近年来,万载县根据党风廉政建设的新情况,以“每月一课”党风廉政教育活动为载体,在全县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每月大讲廉政课”活动。通过领导干部上廉政课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学习了理论,掌握了知识,既教育了别人,又启发了自己。从而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开展警示教育活动。结合目前正在全党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利用近年来发生的全国包括本地在内的重大违纪违法案件,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警示教育,警醒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大潮中,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摆正自己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教育广大党员要勤政廉政,严格执行不许领导干部违反规定收钱送钱、跑官要官、纵容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非法谋取利益、利用婚丧嫁娶等事宜收钱敛财以及参加赌博等五条规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可靠保证。开展社区廉政文化活动。针对新时期反腐倡廉教育的特点,广泛开展廉政文化进社区、进课堂、进家庭、进农村、进企业等活动。在学校开展“丰碑人物进课堂”教育活动,将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些重要英雄人物材料编印成册,送到每个中小学生手中。在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党组织中,开展党纪政纪法纪短训班,进行知识测试和竞赛,开展“用身边的案例教育身边的人”的专题教育活动。在社区开设了影视室,定期播映党纪电教片;开设了“廉政文化广角”专栏,在家庭中印发新编廉政“三字经”,组织了“廉内助”评选活动。通过廉政文化进社区等一系列活动,形成了一个人人讲清廉、处处遵纪守法的良好氛围,使社区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阵地。

二、充分发挥党内惩处的作用,加大反腐倡廉力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没有社会的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一句空话。而党风的好坏,干部队伍的廉政与否,与社会稳定息息相关,因此,纪检监察机关要在认真履行好自己的监督职能,勇敢地肩负起维护社会稳定的重任,严肃查处党内各种违纪案件,营造良好的党风廉政环境。建立和健全好一支队伍。在基层党委(党组)中建立起一支党风义务监督员队伍,抽调一批政治思想好、党性观念强、作风正派、工作大胆、敢讲真话实话、热心纪检监察工作的老同志担当义务监督员,委以重任。一方面组织他们下基层开展专题调查,为县委党风廉政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当好参谋;另一方面鼓励他们大胆发现案件线索,积极检举揭发各级基层组织中违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人和事,拓宽纪检监察信访渠道,收集案件线索。仅去年以来,全县纪检监察立案查处的违纪案件中,有60由党风义务监督员中提供。党风义务监督员成为群众参加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支可以依靠的力量,为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查处大案要案入手,取信于民。腐败不除,社会难以平安和谐。去年以来,万载县集中查处了一批涉及土地征用、土地招投标拍卖中,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其中涉及科级干部案件25件,万元以上经济案件17件,分别占案件的42和28,涉及有关党政干部34人,其中移送司法机关4人,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340万元。充分体现了党纪政纪的威严,极大地增强了人民群众参与反腐败的信心,增进了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同时,他们还强化对安全生产事故的责任追究,建立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切实维护好群众利益。作为纪检监察机关要把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任何时候都不能侵犯群众权利、损害群众利益。特别要坚决纠正和制止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等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决不允许利用行业和岗位赋予的权力,对服务对象搞“索、拿、卡、要”。要坚决查纠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特别是涉及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如

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国有和集体资产处置等,都要做到向群众公开,防止暗箱操作。

三、充分发挥组织协调监督的作用,建立健全反腐倡廉有效机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促进经济的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反腐败也是一种生产力。纪检监察机关要认真履行好组织协调监督职能,把工作的落脚点放在促进社会经

济发展上。首先,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服务第一要务。纪检监察机关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积极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要按照中央、省委、市委、县委要求,紧紧抓住发展这个主题,找准位子,理清思路,制订了服务经济的硬措施,做到对企业、客商合法权益敢护,对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人和事敢查,向全社会公布热线电话,向全党员干部发出公开信,设立举报箱。县纪委常委分别与县重点企业建立联系点,不定期地上门走访,了解企业生产情况,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呼声,及时解决生产经营当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开展纪检监察干部与民营企业结成帮扶对子,为客商企业提供政策法律服务;对重点企业实行挂牌服务,严格实行“三不准”,即不准向企业搞名目繁杂的检查;不准向企业索、拿、卡、要,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形成了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环境,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其次,制订“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从今年三月份开始,该县在县水务局、建设局、交通局、财政局、民政局、土管局等6个单位进行试点,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于6月份在全县40多个单位和部门全面铺开,对这些单位的公共行政职能中容易滋生腐败现象的重点环节进行规范,建立了整套约束机制、惩处机制,使公共行为能够“阳光操作”,有效减少腐败现象的滋生,促进各项工作。同时还加大党内监督力度,把监督关口前移,冲破监督中的一些“禁区”,“空当”、“盲区”和“死角”,使权力在最初运行时得到有效监督。近年来,该县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基层党政一把手监督的规定》、《关于做好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工作的规定》、《关于党政一把手不签署财务票据的规定》和《禁止党员干部大操大办酒宴的规定》等,都对党员领导干部权力运行起到了较好的监督作用。监督职能的强化,健全了市场经济秩序,促进了经济健康的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上一篇:森林保险案例分析下一篇:知识经济与传统观念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