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伦理学试题

2024-12-02

企业伦理学试题(精选8篇)

1.企业伦理学试题 篇一

建筑企业管理学试题(A)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建筑企业是从事或的企业。

2、企业管理现代化包括、、、的现代化四个方面。

3、建筑企业的经营基本战略有、、。

4、建筑市场调研常用方法有访问法、、、。

5、工程承包合同按合同中工程取费分、和。

6、建筑企业的技术管理就是对企业中的各项和的各种要素进行科学管理的总称。

7、质量检验评定的程序是先,再,最后。

8、经理负责制是指经理对企业的和工作全面负责、统一指挥的一种企业领导体制。

9、工法是指以为对象,以为核心,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把和结合起来,经过工程实践形成的综合配套的。

10、材料消耗量定额的种类有、、等。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企业文化:

2、建筑企业的经营方式:

3、招投标:

4、建筑工程承包合同:

5、全面质量管理:

6、机械设备管理:是对机械设备运动全过程的管理,即从选购机械设备开始、投入生产领域实用、磨损、补偿、直至报废退出生产领域为止的全过程的管理。

三、简答(每题7分,共28分)

1、简述施工生产计划的编制原则?

2、简述建筑企业技术管理工作的基础工作?

3、简述建筑企业质量体系要素的构成?

4、如何确定机械设备更新的经济界限?

四、论述题(12分)

试述建筑企业管理的特点?如何针对这些特点搞好管理?

答案:

一、填空:

1、建筑商品生产提供建筑劳务

2、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方法管理手段

3、产品战略区域战略新事业战略

4、观察法实验法日记调查法

5、固定总造价合同固定单位造价合同固定总造价加奖金合同

6、技术活动技术工作

7、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

8、生产经营行政管理

9、工程工艺先进技术科学管理施工方法

10、材料消耗概算定额材料消耗预算定额材料消耗施工定额

二、名词解释

1、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企业及其员工在生产经营和变革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共同思想、作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一种具有个性的信念和行为方式。

2、建筑企业的经营方式:是指建筑企业像建设单位或服务对象提供建筑产品或服务的方式,也是建筑企业获得工程任务并组织其建设所采取的经营管理方式。

3、招投标:是在国家法律的保护和监督下法人之间的经济活动,是在双方同意基础上的一种交易行为。

4、建筑工程承包合同:简称工程承包合同或工程合同,是经济合同的一种,是由建设单位与承建单位之间根据国家批准的建设项目或单项工程,按照建设程序的规定而签订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经济合同。

5、全面质量管理: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客户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6、机械设备管理:是对机械设备运动全过程的管理,即从选购机械设备开始、投入生产领域实用、磨损、补偿、直至报废退出生产领域为止的全过程的管理。

三、简答

1、简述施工生产计划的编制原则?

(1)必须以按期完成最终建筑产品达到投产为目标。

(2)搞好工程排队,确保重点工程施工。

(3)坚持按建设程序和施工程序办事。

(4)要以施工组织设计为基础。

(5)认真搞好综合平衡。

(6)讲求经济效益。

2、简述建筑企业技术管理工作的基础工作?

建立技术责任制。

做好职工技术培训,提高技术素质

做好技术情报、信息管理工作

贯彻执行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

建立施工技术日志

建立工程技术档案

3、简述建筑企业质量体系要素的构成?

质量体系要素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总体性要素,有管理职责、质量体系原则和质量体系的财务考虑三个要素构成。第二层有施工生产准备、采购质量、施工过程控制、半成品与成品保护、工程质量验收与验证,工程质量事故的控制和纠正措施、回访与保修等七个要素工程,属于基本要素。

第三层有测量和实验设备的控制、工程安全与责任、质量文件和记录、统计方法、人员等五个要素构成。

4、如何确定机械设备更新的经济界限?

(1)设备损耗严重,大修理后性能、精度仍不能满足规定要求的。

(2)设备在技术上以陈旧落后,耗能超过标准的20%以上的。

(3)设备役龄长,以经过四次以上大修理或一次大修费用超过正常大修费用的一倍时。

四、论述题

试述建筑企业管理的特点?如何针对这些特点搞好管理?

特点:

(1)生产经营业务不稳定。

(2)管理环境多变

(3)特定的投标承包方式

(4)基层组织人员变动大

(5)其它方面。建筑产品价值有特殊的计价方法;占用资金多等特点。针对以上特点建筑企业应当加强对以下方面的管理:

(1)建筑企业应当善于预测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以及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方向和产品种类构成比例,具有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

(2)在工地管理上要因地因时即因环境而宜。

(3)讲究竞争策略,在工程进行过程中接受用户的监督。

(4)在劳动用工方面,建筑企业不以保持庞大的固定工队伍,适宜拥有精干的经营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适量的技术人员骨干,工程需要时,在雇佣合同工和临时工。

建筑企业管理学试题(B)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建筑企业是从事或的企业。

2、企业在选择其组织结构形式时,必须根据、和、、、等因素采用适当的形式。

3、建筑企业的经营基本战略有、、。

4、建筑市场调研常用方法有访问法、、、。

5、工程承包合同按合同中工程取费分、和。

6、建筑企业的技术管理就是对企业中的各项和的各种要素进行科学管理的总称。

7、质量检验评定的程序是先,再,最后。

8、工法是指以为对象,以为核心,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把和结合起来,经过工程实践形成的综合配套的施工方法。

9、劳动定额的管理包括、、和四个环节。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企业管理现代化:

2、经理负责制:

3、建筑企业的经营方式:

4、招投标:

5、建筑工程承包合同:

6、全面质量管理:

三、简答(每题7分,共28分)

1、简述施工生产计划的编制原则?

2、简述建筑企业技术管理工作的基础工作?

3、简述建筑企业质量体系要素的构成?

4、简述材料消耗量定额的种类及其作用?

四、论述题(12分)

试述招投标程序?

答案:

一、填空:

1、建筑商品生产提供建筑劳务

2、企业的规模生产技术复杂程度专业化水平工程分布情况企业管理水平外部环境

3、产品战略区域战略新事业战略

4、观察法实验法日记调查法

5、固定总造价合同固定单位造价合同固定总造价加奖金合同

6、技术活动技术工作

7、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

8、工程工艺先进技术科学管理

9、制订贯彻执行考核修订

二、名词解释

1、企业管理现代化:是指根据客观规律,为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运用科学的思想、组织、方法和手段,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使之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创造最佳经济效益的过程。

2、经理负责制:是指经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行政管理工作全面负责、统一指挥的一种企业领导体制。

3、建筑企业的经营方式:是指建筑企业像建设单位或服务对象提供建筑产品或服务的方式,也是建筑企业获得工程任务并组织其建设所采取的经营管理方式。

4、招投标:是在国家法律的保护和监督下法人之间的经济活动,是在双方同意基础上的一种交易行为。

5、建筑工程承包合同:简称工程承包合同或工程合同,是经济合同的一种,是由建设单位与承建单位之间根据国家批准的建设项目或单项工程,按照建设程序的规定而签订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经济合同。

6、全面质量管理: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客户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三、简答

1、简述施工生产计划的编制原则?

(1)必须以按期完成最终建筑产品达到投产为目标。

(2)搞好工程排队,确保重点工程施工。

(3)坚持按建设程序和施工程序办事。

(4)要以施工组织设计为基础。

(5)认真搞好综合平衡。

(6)讲求经济效益。

2、简述建筑企业技术管理工作的基础工作?

建立技术责任制。

做好职工技术培训,提高技术素质

做好技术情报、信息管理工作

贯彻执行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

建立施工技术日志

建立工程技术档案

3、简述建筑企业质量体系要素的构成?

质量体系要素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总体性要素,有管理职责、质量体系原则和质量体系的财务考虑三个要素构成。第二层有施工生产准备、采购质量、施工过程控制、半成品与成品保护、工程质量验收与验证,工程质量事故的控制和纠正措施、回访与保修等七个要素工程,属于基本要素。

第三层有测量和实验设备的控制、工程安全与责任、质量文件和记录、统计方法、人员等五个要素构成。

4、简述材料消耗量定额的种类及其作用?

种类:材料消耗概算定额、材料消耗预算定额、材料消耗施工定额。

作用:(1)它是确定材料需用量、库存量、编制材料计划、组织材料供应的依据;

(2)它是限额领发料、考核分析材料消耗利用情况的依据。

(3)它是加强材料核算,进行材料成本控制的重要工具。

(4)从国家来看,材料消耗定额又是控制一个建设项目主要材料指标的依据。

四、论述题

试述招投标程序?

招标程序:(1)编制和报审招标文件(2)发布招标广告或发出招标通知书(3)

对投标企业进行资格审查(4)投标企业购买或领取招标文件(5)招标单位组织投标企业勘查工程现场,解答招标文件中的疑点(6)投标企业密封投标书,即标函(7)开标(8)审查标书(9)招标单位与中标企业签订承发包合同

投标程序:(1)根据招标通告或招标单位的邀请,遗剧本企业的经营目标及技术经济条件,报名参加适宜的投标(2)向招标单位提交投标申请书,包括企业的承包工程资格证明文件和资料,介绍有关情况。(3)接受技术资格审查。(4)向招标单位领取或购买招标文件及资料(5)组织企业内部或有关协作单位,研究制定承包方案和标价。(6)参加招标单位召开的招标会议,弄清施工现场条件和其他有关条件。(7)修改、落实承包方案和标价。(8)填写标书,并按规定的时间密封报送招标单位。(9)参加开标。(10)中标企业负责草拟承包合同,并报送招标单位共同研究签订。(11)非中标单位,按时退回招标文件资料。

2.企业伦理学试题 篇二

试题库的建立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巩固重点、难点,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此外, 试题库的建立还为教师在考前更科学地组卷提供了便利, 也为更好地实现教考分离提供了保证。基于我校学生生源构成的特殊性, 我校生理学试题库主要是为藏族学生建立的, 以更好地帮助他们学习这门课程, 提高教学质量。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我校医学院2011级临床专业45名本科学生, 均为藏族生源。

1.2 试题特点

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生理学》第7版教材 (朱大年主编) 为临床本科学生教材, 以《生理学》教材为指导, 按照教学大纲和规范化的试卷要求, 由主讲教师随机从生理学试题库中抽题组卷, 试题涵盖所学全部章节, 题量分布以各章重要程度和学时数作为基准。总题量58道, 题型分配见表1, 客观题包括单选和填空, 主观题包括名词解释和问答。

1.3 考试及评分方法

试卷由生理学专业教师交互阅卷, 以减少主观性阅卷差异。

1.4 数据处理

将考试成绩录入计算机, 分别计算每道题的难度系数 (P) 和区分度 (D) 。客观性试题难度系数计算采用通过率法, 主观性试题难度系数计算采用平均数法;客观性和主观性试题区分度计算采用两端法[1]。

2 结果

2.1 成绩分析

试卷满分为100分, 平均成绩为62.13分, 不及格率为44.4%, 最低分为14分, 最高分为90分, 全距为76分, 中位数为60, 标准差为20.39分, 峰值在60~79分之间, 呈负偏态分布。各分数段人数分布见表2。

2.2 试题难度系数和区分度分析

各题难度系数、区分度分析见表3~4, 各种题型难度系数、区分度分析见表5。

3 讨论

3.1 试卷质量分析

以我校2011级临床本科藏族班45名学生的生理学期末考试成绩为基础, 用难度系数 (P) 、区分度 (D) 作为衡量试题的标准。

难度系数 (P) 是指试题的难易程度, 是反映试题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试题难度过大过小都会影响考试的信度, 不能将考生区分开来。难度受试题内容本身的难易程度和受试者自身因素等影响, 是影响考试成绩分布形态的重要原因[1,2]。过难的试题会使考试成绩相对集中在低分段, 呈正偏态分布;过易的试题会使考试成绩相对集中在高分段, 呈负偏态分布。一般来讲, 一套试卷的平均难度系数应控制在0.5左右[3], 本次试卷平均难度系数为0.60, 说明试题难度适中, P>0.7的容易试题共25道, 占43.1%;P在0.4~0.7之间的难度适中题共23道, 占39.7%;P<0.4的难题共10道, 占17.2%。

区分度 (D) 又称鉴别力, 是指试题对考生实际水平的区分程度, 也是评价试题质量、筛选试题的主要指标。区分度越高的试题, 实际水平高的学生答对率高, 而实际水平低的学生答对率低[1,2]。本套试卷的平均区分度为0.32, 能较好地区分学生的实际水平, 其中D>0.4的优良试题共33道, 占56.9%;D介于0.3~0.4的良好试题共2道, 占3.4%;D在0.2~0.3的一般试题共11道, 占19.0%;D<0.2的较差试题12道, 占20.7%。

一般认为, P值在0.4~0.7之间, D值在0.3~0.4之间的试题为难度适中且区分度好的试题, 即为理想试题。本试卷平均难度系数为0.60, 平均区分度为0.32, 表明试题总的难易度适中, 基本能区分出考生的实际水平, 属于良好试卷。其中填空题的质量较高, 而名词解释和问答题的区分度较低, 名词解释的题目偏易, 问答题的题目偏难, 选题技巧有待进一步提高。此外, 就学生的成绩水平来看, 虽然成绩呈负偏态分布, 峰值在60~79分之间, 但平均成绩较低, 为62.13分, 这与低分段学生所占比例较大有关, 分析原因可能为: (1)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对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和深入; (2) 阅卷教师评判标准过于严苛。

3.2 考试组卷与试题库建设中的思考

从此次考试成绩分析来看, 在今后的考试组卷与试题库建设工作中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包括: (1) 题型太少。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 期末考试只涉及了单选、填空、名词解释和问答4种题型, 多选题在平时课堂上尝试过让学生练习, 但效果不佳。为避免考试难度过大, 在期末考试中未涉及。随着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尽可能在今后的试题库和考试中使题型多样化, 更好地区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水平。 (2) 试题难易程度需细化标示。我院生理学试题库建设是把各个章节的重点、难点知识提炼出来, 分配到不同的题型中组成, 针对教师的试题库做了难易程度的细化标示, 为不影响试题难度系数、区分度的分析评价, 未在学生使用的试题库中明确标示。学习能力好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较好把握, 但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就不能很好把握, 在有限的考试复习时间里, 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 不能把精力集中在重点知识上, 导致低分段成绩的学生偏多。在今后的工作中, 可以按照教学大纲要求 (如了解、掌握、记忆、综合运用等) 进行细化, 给学生更多引导, 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把握相关知识, 教师还应该记录好每道试题在试卷中的入选率, 为再次组卷提供参考。 (3) 个别题目难度大、知识点偏。在试题库建设中可以包含许多难点知识, 但在考试组卷抽题中, 题目的难易程度需要很好地把握, 如在此次考试中单选第11题“影响冠脉血流量的重要因素是?”;还有单选第10题“某患者出现肺淤血、肺水肿和颈静脉怒张, 最可能的疾病是?”以上两道题目的答对率都很低, 说明学生对难点知识和与临床结合的知识掌握不好, 教师需在课堂授课时帮助学生拓展知识, 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 注意学科渗透性, 多联系临床, 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光扬.教育测量与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王萍, 黄月丽.病理生理学试卷分析与评价[J].卫生职业教育, 2009, 27 (15) :29-30.

3.企业伦理学试题 篇三

每每将以赢利为目的的企业与道德问题相提并论时,都存在不少讨论空间和话题内容,这实际上无形中暗合了一个问题:企业伦理与企业效益关系的复杂性。很久以来,社会上似乎都存在一种流行的看法:哲学家、神学家、教育家应该都比搞经济、搞贸易的人更具伦理道德。虽然这种观点在18世纪即受到法国哲学家伏尔泰的否定,但在世俗的观念中,好像依然潜行:赚钱、赢利与生俱来是一件与伦理道德不在一个方向上的事情。中国历来不就流传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说吗?

因此,有关企业伦理究竟如何影响企业效益?企业伦理与企业效益的关系,企业讲求伦理道德的直接后果,企业伦理关乎企业寿命的追问一直存在。

观点扫描

围绕企业伦理与企业绩效的关系问题,不少学者进行过研究,但得出的结论全然不同甚至相悖。如,一种观点认为:企业伦理与经济绩效两者呈负相关关系,比较典型的代表人物有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哈耶克(Havek) 等。他们认为,企业伦理是指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过程中的伦理道德价值体系。而企业管理学和经济学都是强调经济绩效的,因而经济绩效比企业伦理更为重要,经济绩效是企业的唯一任务和目的。如果在企业的使命中添加其他社会元素比如伦理、责任等只会阻碍企业经济绩效的提升,或者淡化企业的主要功能,从而会减少企业为社会贡献的应有的价值创造量。第二种观点认为:企业伦理促进经济绩效的提升,两者呈正相关关系。认为遵循企业伦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为企业带来利益,因此他们主张将伦理作为增加企业经济绩效的工具。一方面,企业伦理是企业盈利的手段;另一方面,企业伦理是企业高于经济绩效的目标,而盈利是由于企业遵守企业伦理、以伦理为目标而带来的结果。持此观点的代表人物有林恩·夏普·佩因(Lynn Sharp Painel) 、罗伯特·F. 哈特利(Robert F. Hartley) 、斯蒂芬·P. 罗宾斯(Stephen P. Robbins)、沃尔特·W. 曼利、罗伯特·C. 所罗门(Robert C. Solomon)等。第三种观点认为:二者的关系复杂多变。企业伦理是非常复杂的,它与经济绩效之间不存在确定的正相关或者负相关的关系。也许从长远的观点来看,遵循企业伦理会有助于企业赢得更多的利润,但是很多时候遵循企业伦理也要付出不小的经济代价。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有当代著名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 (Harod Koontz)、乔治·斯蒂纳(George A. Steiner) 、约翰·斯蒂纳(John F. Steiner)和阿奇·B. 卡罗尔(Archie B. Carroll)。

所以,这确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值得再议、再辩。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无论上述学者对企业伦理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如何看待,他们都认为:企业伦理与经济绩效的关系不能成为影响企业遵循伦理规则的理由。

企业的道德困境

在商学院MBA、EMBA课堂上,以下案例会被经常用于讨论。

某飞机生产商投入大笔资金开发出一种新型飞机。巨额投入使得公司财务背负了沉重的负担。如果不尽快获得一些大额订单,这家厂商不得不关闭部分工厂,二者将造成1.2万工人的失业。这种结果无论对工人还是他们所居住的城镇来说,都是灾难性的。该公司总裁一直似乎正在游说某外国政府签订一份巨额采购协议。他无意中得知该国主管此事的部长由于赌博欠下大笔债务,于是暗中和那名部长进行联系,许诺一旦获得5架飞机的订单,立刻付给该部长100万美元作为酬劳。公开与私下的交易最终都达成了。这名总裁认为他的行为是合理的,因为这确保了企业生存、工人就业和居住地的安宁,那名部长偿清了债务,外国政府获得了所需的飞机,他认为他的行为所产生的利益远远大于贿赂行为可能造成的消极影响。他的观点正确吗?

每做此案例,现场都气氛活跃,观点纷争,讨论热烈,持不同观点者针锋相对。仔细观察,每场也会有一小部分人对题目不屑一顾,其潜台词大体是:此现象实属司空见惯、不足为奇。而回答者的特征主要呈现出以下趋向:企业一线的人员(特别是市场职能人员)相对于非企业人员(政府部门、事业单位、非盈利性机构)更多地倾向于认同该总裁的行为;职位等级偏低者(业务层、经理层)相对于职位等级更高者(决策层)认同此总裁观点者为数更多。总体特征:认同者人数多于不认同者及感觉纠结者人数。

不少参与上述案例讨论的人认为:当面对现实利益与道德要求的严重冲突时,究竟如何决策,是一个极为困惑的问题。他们认为,就案例中的总裁而言,其并非为自身利益,而是为企业、为1.2万人的就业,某种意义上还是非常富有牺牲精神的,其行为是一种勇于承担、敢于负责的表现,具有某种历史悲壮性! 也有人认为,总裁之举实为无奈选择……

案例讨论过多场,情形大体相同。

这说明什么?反映了一种什么现象?用一句话来界定的话,可称之为“伦理失范”。西方著名社会学家杜尔凯姆对于“失范”曾作过这样的描述:“失范”是一种社会规范的缺乏、混乱,或者社会规范的变化多端以至不能给社会成员提供指导的社会情景。

企业伦理失范行为的具体表现归纳起来无外乎两方面:从内部讲,主要表现为不尊重员工权益,如对企业员工延长劳动时间或增加劳动强度、压低报酬、薪资增长与企业发展不同步、欠薪,性别歧视等;大股东损坏小股东权益;职业经理人财务做假、资金转移等。从外部讲,主要有损害消费者利益,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生产有毒产品、对消费者隐瞒产品缺陷、售后服务承诺不兑现等;企业之间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如诋毁竞争对手的商誉、互挖墙脚、窃取竞争对手商业机密等;合作伙伴之间的不讲诚信行为,如互相不讲诚信,合作商形成联盟,共同欺骗消费者;扰乱社会秩序;外部性,为降低企业成本而污染环境。

以此为标准进行对照,目前中国企业的伦理失范现象是否具有普遍性?那么,为什么人们面对道德与利益的冲突时,会表现得如此困顿?为什么企业频繁地出现伦理失范行为?

结构伦理建设

——游戏规则与“不让老实人吃亏”

企业伦理(Business Ethics)是指任何商业团体或机构以合法手段经营时应遵循的伦理规则。其基本层次是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其基本准则主要有公平、公正、诚信、负责。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企业遵循伦理准则是有前提条件的,即法律框架设定边界清晰。如果法律不健全,边界模糊,则伦理主体的行为规范性也相对难以界定,情况就会变得复杂。

德国学者卡尔·霍曼(Karl Homann)在价值中立学的基础上,创建了“经济秩序伦理学”,提出了结构伦理的思想,即强调经济秩序与结构的道德含量。人类历史实践也已经证明,社会经济中大量基本的伦理道德问题最终只有通过经济制度与法规的变革才能得到根本的解决。所以,从结构伦理角度讲,游戏规则的制订至关重要。游戏规则是指经济主体活动的外围条件,它为行为主体规定行为方式,指导他可做什么,不可做什么,它规定竞争者的起跑线。如果某种经济行为被证明是不道德的,而市场迫使经济主体这样做,就是游戏规则的问题。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单单鼓励某一经济个体表现道德情操、善良意志,就会被那些不守情操的竞争者作为弱点所利用,就会立即出现因追求道德理想而使自己的经济利益受损的局面,即所谓的劣币驱逐良币。因此,伦理“失范”问题不是凭简单的道德直觉即可以解决的,而需要诉诸一种合理的权衡机制。

理性的环境是把道义上的东西变成法规上的东西。长期以来,我们缺乏这种理性设计,更习惯于道义宣传,而且做得很极致。如在我们的许多企业里,都有一种叫作“不让雷锋吃亏”的文化宣导,著名企业华为就是这样强调的。但宣传与强调的同时,比较少见与此倡导相匹配的制度设计,于是,时间久了,就自然演变为这样一种潜台词:员工应积极奉献,争做雷锋,要相信公司不会让雷锋吃亏,如果公司一时没有发现某个雷锋的存在,员工应该继续任劳任怨地奉献,因为为自己争取合法的权益,不是雷锋应有的作为。(孙力,《竞底——中国企业之殇》,第218页)

时间久了,宣导的疲态尽显,另一方面,还会滋生虚伪。

在一个缺乏法制,缺乏制度设计,只依靠道德说教的环境下,个体在道德问题上常常面临沉重的决策负担和现实压力。其结果是:少数人以牺牲个人利益甚至自身应有的权利来配合环境要求,道德在这些人身上成为一种极具代价的东西,也越发显出付出的昂贵。与此同时,大多数人难以承受这种悲壮的付出与牺牲,但现实中,比较难以找到更适合的行为模式可供遵循,其结果就是:极少数人行为超群,情操高尚,具有神化般的高度;大多数人却行为失规、我行我素、随心所欲。即,雷锋与普通人之间的道德差距是断崖式的。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整体的道德水平不因少数人的高尚而提升,反因多数人的放纵而下降,社会普遍的道德水准难是高水平的。

因此,就当下而言,结构伦理建设在我国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即使是企业内部,若想企业价值观深入人心,宣导的同时,更须重视配套制度、措施。

契约伦理建设

——理性自利

上面谈的是制度框架及法律在伦理建设方面的重要性,现实中,遵守法律只是衡量企业行为是否合乎道德要求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因为,一方面,由于科技的迅猛发展,造成现实社会生活快速变化,而法律、条文变更的速度常常不及现实变化的速度,从而形成两者的脱节,造成一定的盲区。此时,如果经济主体以法律条款为行为底线,就有可能出现“合法不合理”的情形,也可称之为“有组织的不负责任”,造成严重的后果。另一方面,法律能够明文规定的内容,无论如何的周全、系统,终不能覆盖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也无法涵盖人类社会生活的全部复杂性,因此,运用法律条款解决现实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是不可能的。法律规则取代不了伦理,相反,法律需要伦理作为补充,才能使社会真正达到稳定和有序。因此,企业伦理不仅要求企业家推动结构伦理的变革,而且还必须形成一种强烈的自律道德意识。

总之,经济行为的目标是增加效益,而从长远看,达到这一目标的前提条件是在决策中考虑别人的效益。自然生态系统中存在捕食者与被捕食者,按照生态学的逻辑,捕食者发展了最有效的捕食对策,而猎物则发展了最有效的反捕对策,那么,最有效的捕食对策为什么没能导致猎物灭绝?反过来讲,最有效的反捕为什么没有让捕食者全部饿死?生态学中有“精明捕食假说”与“超前进化假说”两个概念。“精明捕食假说”是指:在一个由精明捕食者组成的种群中,如果出现了一个欺骗者,它就会吃掉比它“合理分享的一份食物”更多一些的食物,结果,欺骗者就会因欺骗行为而得到好处,它们传给未来世代的基因也就会比老实的精明个体更多一些,这将导致种群内的欺骗者越来越多,其结果是所有精明者的利益均受到影响。于是,在一些动物中,个体通过占有领域而排他性地独占一部分资源,并会为了自己的长远利益(不是为了种群的利益)而节省食物资源和不进行过捕(Overharvesting),因此成为精明的捕食者。

这种以自利和互惠为出发点,体现在自愿合作之中的天然的道德形式称为契约道德。

企业是各利益相关者通过博弈形成契约,在契约规范和协调下形成的组织。契约式伦理文化是西方社会长期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因此,现代企业制度诞生于西方。

与此相比,中国的伦理文化和市场经济应有的契约式伦理精神存在巨大区别,如传统伦理文化中感情文化、义务文化、专制文化,以及长期以来倡导的以集体主义为价值取向的奉献主义伦理文化,改革开放以后所倡导的以“追求效益最大化、手段可以任意化”为特征的功利主义伦理,这些都与市场经济应有的以“公正”“诚信”为核心理念的契约式伦理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当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时,与之匹配的伦理文化明显滞后,出现企业伦理失范现象也就成为必然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伦理失范与我们的传统文化不无关系,也与我们近些年整体的社会伦理环境不无关系。

道德伦理建设

——生命型企业

从层次上讲,建立和完善制度框架,构建结构伦理的同时,还需要契约伦理。但是,如果仅止于此,则有失水准,有失战略。需要做的是,在系统性地完善结构伦理、回补契约伦理的同时,倡导和推崇道德准则和道德理想,更是目前中国企业伦理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段时间以来,微信圈中流传一个题为《中国已进入互害模式》的文章,此外,社会上也还存在另外一些说法,如中国大学如何培养和造就了一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等等,不一而足。这些都深刻地反映了在结构伦理缺失及契约伦理淡然双重因素作用下形成的严重后果。因此,在现有的情况下,中国企业伦理建设如果仅专注于结构伦理框架的建设及契约伦理精神的补充,显然力度不足,难以形成势差,进而形成对现有企业伦理的冲击。因为,即使是以公平、诚信为基本原则的契约伦理,也还是一种不完善的伦理,是一种有限度的伦理。遵循契约伦理准则的行为主体的根本动机是自利的,而非公益的,以自利为目的的行为主体所选择的合作只可能发生在平等的行为者之间。现实社会中,行为主体交往的对象复杂多样,不可能每场合作均是匹配的平等合作对象,更多时候,可能是不平等的,或无法预知合作者态度的,这就对行为主体的动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道德动机。所以,在现实世界中,光有契约伦理还不够,还需要超越自利动机的道德动机,这就是道德伦理。

现实生活中,公益的道德动机与自利的经济动机相比,公益的道德动机相对处于弱势的地位,所以道德伦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伦理规范,具有实施上的难度和倡导上的意义,但它绝非不可实现。1998年,德国学者Klaus Dehner出版了名为《道德之快乐》(Lust Moral)一书,认为:道德并非一种需要人们竭力维护其吸引力的意识形态,而是人类的一种生物上的必然需求,道德具有生物学上的根源,是人们获得快乐与幸福的重要源泉。因此,对于现实社会中的个体而言,自利的经济动机并不能取代公益的道德动机,这同样适用于企业。

近年来,管理学领域出现了一种新的思潮——生命型企业。这一概念对应于利润型企业,认为企业存在的目的并非利润最大化,而是为了生存与成长,也即,实现可持续发展。生命型企业是具有现实性的理想主义者,以创造价值为立业之本,善构生态环境,不断地进取与学习。

综上所述,企业之所以被称为企业,能否赢利是衡量其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准,企业如果不赢利,便丧失了生存的基础,而且从伦理上讲也是不负责任的。但是,在现实社会经济生活中,企业若想赢得与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要想获得社会更广泛的认可并赢得尊重,要减少社会成本和经营风险,就不仅要遵循社会共同的行为准则和游戏规则,还要遵守社会共同的伦理准则和道德规范,主动进行自我约束,主动实现道德自律,并在此基础上,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为企业生态环境优化作出有益的贡献,成为生态环境及产业链条中的贡献者而非攫取者。只要成为生态链中的价值提供者,就可以成为产业生态中的永存者。

4.考研伦理学试题 篇四

一、比较下列概念

1、准则功利主义和行为功利主义: 这是当今西方伦理学中新功利主义的两个主要流派。“准则功利主义”并没有改变老功利主义的效用原则和最大幸福原则,而只是想修正老功利主义那种严重地反对义务论,企图把效用原则同人们行为的道德准则调合起来,以共同成为功利主义的基本原则。行为功利主义则不赞成准则来校正人们的行为,而是强调人们行动境遇的“此时此地性”。一般来说,或至少在适当的情况下,人们将直接使用功利原则来说明什么是正当的、义务的。换言之,就是通过了了解哪种行为将促使或可能促使世界上的善最大限度地超过恶来说明什么是正当的、尽义务的,人们只能问“在这种情况下,我个人所采取的这种行为将对善恶之比发生什么影响?”而不能问“在这类情况下,所有人采取的这类行为将对善恶之比发生什么影响?”

2、动机论和效果论:这是道德评价的主要标准,康德和边沁是主要代表,动机论主张,对于一个行为的评价根据,只能是他的“善良意志”这种根据确实看到了道德价值的特殊本质,认识到了道德评价与一般评价的区别。效果论则是从动力目的出发,认为一切行为的道德价值,最主要的是看他能否对人们产生快乐和幸福,即产生对行为者有利的效果,但是效果论完全否认了动机在评价中的意义,这应该是效果论的最大失误。使他们在动机论的争辩中愈陷愈深而不能自拔。对行为的善恶纵然不能只根据“善良意志”,但也不能否认动机在评价中的重要作用。

3、善与恶:首先这二者是道德评价的标准,是一对历史范畴,其内涵随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化而变化。在伦理学上对善和恶的的定义是这样的,善就是在人和人的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对社会的有价值的行为,恶就是对他人、对社会有害的、产生负价值的行为。这二者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是在相互联系和相互斗争中不断发展的。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人们总要谴责那些不利于社会发展的不良行为,赞扬那些对社会、对人们有益的行为,从这个意义上看,正式有了善才有恶,或者说有了恶才有了善。

4、道德的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所谓的道德自我评价即使个体或群体对自己所作所为的一种善恶上的自我认识,是依据自身的价值取向,对自身行为所作的道德判断。社会评价是主要是通过是社会舆论来实行的。人们在道德上的自我评价,要受社会评价的制约;而道德的社会评价,只有为该社会成员的自我评价所认同,才能发生有效的作用。因此。如何使道德的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统一起来。

5、人生的内在价值与人生的外在价值:就个人来说,所谓内在方面主要就是知识、能力和德性。如果把知识包括在能力当中,那么内在方面就是能力和德性。人的能力和德性在没有发挥出来之前,是实现自我社会价值的潜在价值,相对于外在价值而言,它就是内在价值。这种内在价值是人的社会性的特殊功能。

外在价值与内在价值是相互联系的。所谓外在价值,就是内在的创造力和德性的外在表现。外在就是表现出来的内在,内在就是主观化的外在,内在之所以是内在,就因为有与它相对的客观存在的外在。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曾把人类把握世界的方式分为四种,即科学理论的、艺术的、宗教的和实践精神的。道德是社会意识,是一种思想关系。因此它是一种精神。但是道德作为精神又不同于科学、艺术等其他精神,而是一种以指导行为为目的,以形成人们正确的行为方式为内容的精神,因此,它又是实践的,道德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的根本特征就在于它是一种实践精神。

道德作为实践精神是一种价值,是道德主体的需要同满足这种需要又是分层次的,在物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出的需要时一种高级的需要,包括艺术的、宗教的和道德的需要。道德需要促使人类结成相互满足的价值关系,推动人们改善这种关系,调节人与人的交往协作,完善人的人格,形成人类特有的实践精神。

道德作为实践精神不仅是价值,而且是实现价值的行动,是有目的的活动。正是目的决定了道德行为的方向、价值,表现了精神实践功能。

2、道德认识功能的特殊性?

从认识角度和范围看,道德是着重从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特别是个人和社会整体、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特别是个人对社会整体利益与他人利益的态度这一角度,提供现实社会状况的信息,显示现实社会的生命人和历史趋势,展望或预测现实社会发展的未来图景。

从表达认识成果的方式上看,道德主要以具有善恶意义的行为、准则、风俗、情绪、信念、理想等形式,表达其对显示社会的认识成果,并因此往往使这一认识成果多具有评价性、征兆性和轮廓性。

从认识的基础上看,社会生活实践仍是道德实现其认识的基础和确证其认识成果的标准,但又在道德的认识中具有某些特别的意义。

从认识主体上看,整个社会、每个社会群体、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都是道德认识社会现实的主体。

3、说明职业道德及其主要特征?

职业道德是社会一般道德要求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更直接地反映着社会道德的要求和道德面貌。

主要特征:

内容方面,职业道德总是鲜明的表达职业义务和职业责任以及职业行为上的道德准则。

在形式方面,特别是在职业道德的行为准则的表达形式方面往往比较具体、灵活、多样。

在调节范围方面,主要是用来约束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在功效上,职业道德一方面使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职业化”,另一方面又使隔热板道德品质“成熟化”。

4、简述社会主义婚姻的道德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使我国人民的婚姻家庭关系及其道德基础发生质的飞跃。概括地说,我国社会主义婚姻的道德基础,是爱情和义务的统一。

我们强调爱情与义务的统一,是从现实的道德关系出发,首先,婚姻家庭是包括人们爱情生活在内的特定的共同体。其次,在现实的道德关系中,义务也是不可缺少的基础因素。

5、试述黑格尔真实的良心

黑格尔指出,良心在道德领域就其作为意志活动的形式方面而言,它是无特殊内容的,但良心在伦理领域它的固定原则却是为自为的客观规定和义务,因而虽然它作为抽象的内心形式是无内容的,但它作为真实的东西,即作为“真实的良心”却又有极其真实的内容,“良心是希望自己自为的善和义务这种自我的规定和义务”。

从黑格尔对良心的规定中,可以发现黑格尔虽然强调良心是独立的,高于义务的地位,却又辩证地揭示了良心所包含的义务本质。离开了义务的固定原则,良心只是形式上的良心,而不是真正的良心。正因为如此,黑格尔断然指出:所以良心是顺从它是否真实的这一判断。黑格尔的深刻之处在于他把良心的本质规定和义务紧紧地联系起来,从而为倾乎是纯主观的、纯形式的人的内心活动找到了坚固的现实基础。

三、论述

1、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形态中》是如何区分“虚构的集体”和“真实的集体”的。

马克思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对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的关系等问题以及虚幻共同体理论有着深刻论述。共同体又被称作集体,但是共同体强调集体的共同性或公共利益。共同体有自己的成员共同的目标、声誉、利益和行动。但是,共同体的目标、声誉或名义有时会被某些人利用而脱离其成员的利益和目标,甚至成为损害其成员利益和价值追求的东西,从而成为虚幻的共同体。由于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存在矛盾,各个个人所构成的集体只能是“反对另一个阶级的联合”,只能是作为某种独立的东西而与各个个人对立起来,它不能从根本上普遍地代表个人的利益和价值追求,对于被支配的阶级和个人来说不具有真实性合理性。但是,凡符合虚幻共同利益的观念和行为,由于其在根本上符合共同利益承担者亦即统治者的特殊利益,因而总是得到统治者的倡导与支持。

在阶级社会,个人利益往往只有在虚幻的共同体中才能得到肯定和满足,个人只有在虚幻共同体中才能打开通向最终自由解放的道路。个人要驾驭“物的力量并消灭分工”,“没有集体,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虚幻的共同体”中的“虚幻”,不是不存在的意思。“共同体”不仅指“国家”,还指其它的集体,如政党、民族、宗教组织、社团等。与虚幻共同体相对的是真实的共同体。真实的共同体,又称为“真实的集体”。

“虚构的集体”如果消解,克服了它对于个人的异己性、外在独立性,则成为“真实的集体”。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个人无法离开集体,离开集体个人就无法实现自由:“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从前各个个人所结成的那种虚构的集体,总是作为某种独立的东西而使自己与各个个人对立起来;由于这种集体是一个阶级反对另一个阶级的联合,因此对于被支配的阶级说来,它不仅是完全虚幻的集体,而且是新的桎梏。在真实的集体的条件下,各个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由。

2、试论道德义务和道德权利

所谓道德义务,是指个人对社会和他人承担的责任,也是社会和他人对个人行为的要求。所谓道德权利,涵盖两层意义:一是指人们有权学习和掌握道德理论及观念,培养和实践道德隋操及品质。二是指人们学习和实践道德所获得的道德地位、道德信誉及道德权威。

掌握道德权利才能履行道德义务,而履行道德义务又是道德权利的体现。道德的权利与义务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只讲道德权利不讲义务,道德权利所指的“学习道德思想和获取道德地位”则是空中楼阁,虚无缥缈。而只讲道德义务不讲权利,道德义务所要求的“承担对社会和他人道德责任”只能流于形式.无

5.管理学试题 篇五

1、课程大作业必须手写,独立完成,字迹工整,如相互抄袭或网上抄袭,期末考试成绩记为零分。

2、课程大作业必须用A4纸进行答题,其中首页用A4纸下载打印学院给定的作业答题纸,注明题号,并认真填好学习中心、年级、专业、学号、姓名等信息。

3、课程大作业必须在期末考试前交给学习中心的老师(班主任),并在成绩单上签到。课程大作业的成绩作为期末考试的成绩,占总评成绩的67%。逾期未交,期末考试成绩记为零分。

厦门大学网络教育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管理学原理(本科)》课程期末大作业(A)卷

学习中心:年级:专业:学号: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请选择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5分,共50分)

1.欧洲人有一个风趣的谚语,“什么是天堂:英国人当警察,法国人下厨房,意大利人谈情说爱,德国人搞管理。什么是地狱:法国人当警察,英国人下厨房,德国人谈情说爱,意大利人搞管理”。引发这种议论的原因和背景在于(C)。

A.各国的政治和法律环境的差异。

B.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C.各国的文化传统的差异。

D.仅仅是一个玩笑,不具有可信性。

2.泰罗被尊称“科学管理之父”。关于科学管理,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

A.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B.通过动作研究,制定标准操作方法。

C.工人是社会人。

D.实行职能工长制。

3.关于波特“五力”分析模型的说法,下列哪项不正确(A)

第1页,共5页

A.与县级家电代理商相比,国美具有更强的讨价还价能力

B.茶饮料与咖啡是替代品关系

C.刚刚进入某一行业的企业称为新进入者,会对行业产生一定威胁

D.手机行业有众多生产商,因此该行业的竞争强度大于垄断行业的竞争强度

4.阿里巴巴集团的CEO并非技术人员出身,他的经历说明高层管理者最重要的技能是(A)。

A.执行技能B.人际技能

C.技术技能D.思想技能

5.下列不属于一般环境要素的是(D)

A.政治法律B.社会文化

C.经济D.管制者

6.根据需要层次理论,将下列需求按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A)

a工会活动b每月得到维持基本生活的工资c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

d被评为本月最佳员工e工作的挑战性

A.b c a d eB.c b d e a

C.b a d c eD.b a c e d

7.负责对整个组织作战略决策,并为整个组织制定计划和目标的人员应定义为(A)

A.高层管理者B.中层管理者

C.基层管理者D.非管理雇员

8.目标具有下面的用途,除了(C)

A.激励组织的员工

B.促进良好的规划

C.保证员工对组织的承诺

D.为员工的工作指明统一的方向

9.玛丽是一位管理者,她最近将市场预测部和广告部合并起来成立市场部,请问其运用的是下列哪一种职能(D)

A.领导B.授权

C.控制D.组织

10.“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这句话最能说明哪条管理原理(D)

A.任何领导者都不免要与无能之辈共事

B.搞好企业,就不可避免地要解聘无能的人,让“熊兵”下岗

C.当好领导的关键,是要进行人力资源开发,把“熊兵”培养成“熊将”

D.搞好企业,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个合格的企业家

11.(A)不属于支持强化社会责任观点

A.承担社会责任会给企业带来长期利润

B.企业拥有各种资源,企业应当出力解决

C.企业也是社会公民,通过援助社会可以提高企业形象

D.企业在社会中的责任是为股东创造利润企业

12.下列哪一项是梅奥等人在总结霍桑试验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D)

A.职工是自然人

B.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导向的,而动机则是由需要引起的C.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D.在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13.认为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使用的“最好的”管理学派是(A)

A.权变理论学派B.系统理论学派

C.管理科学学派D.管理过程学派

14.密执安大学和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各自辨析出两种相似的领导行为类型:员工导向的行为和工作导向的行为。其区别在于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认为(C)

A.绝大多数领导是员工导向的B.绝大多数领导是工作导向的C.领导应当能够在两种行为中都表现出高水平

D.领导要么是员工导向的,要么是工作导向的,但不会同时做到两者

15.以下关于领导概念的说法,错误的是(B)

A.有效的沟通是领导职能得以发挥的前提

B. 领导是一个影响过程

C.领导者是依赖强制力影响他人行为的人

D.领导的作用在于激发下属的潜力来实现组织目标

16.麦克利兰的三种需要理论认为个体在工作中有三种主要动机,除了(D)

A.成就需要B.权力需要

C.亲和需要D.归属需要

17.迈尔斯和斯诺提出的适应战略模型不包括(A)

A.前瞻者B.分析者C.防御者D.适应者

18.公平理论认为,影响员工工作努力程度的因素是(B)

A、工资B、比较结果

C、工作条件D、晋升机会

19.下列理论属于内容型激励理论的是(C)

A、期望理论B、目标设定理论

C、马斯洛需求层次D、公平理论

20.“亡羊补牢”属于(C)

A.前馈控制

B.即时控制

C.反馈控制

D.同期控制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授权的基本过程是规定职责、授予权力和__监督检查_________。

2.管理幅度越小,组织的管理层次就越多,这种类型的组织结构称为___高耸型结构________。

3.管理方格理论认为理想的管理行为类型是(9,9)型,即____九九管理方格理论_______。4. 那些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企业活动或被企业活动所影响的人或团体称为___利益相关者________。

5.在领导方式连续统一体理论中,有一类领导把精力高度集中在工作上,非常重视工作任务的完成,而不太重视组织中人的因素,这是____任务_______型的领导方式。

三、判断题(用T 表示正确,用F表示错误,每小题2分,共10分)

1.官僚组织模式认为理想的组织应该具备明确的劳动分工、清晰的指挥链、管理者与员工之间没有距离、通过考核来挑选组织成员等特征。(F)

2.影响组织设计的因素包括技术、环境、组织规模和战略。(T)

3.随着组织变得更加多元化和文化多元化,现代管理已经主要是一门艺术而几乎不再是科

学了。(F)

4.泰勒的管理原则包括劳动分工、权威性、纪律性、命令一致性和平等性。(F)

5.赫伯特·西蒙认为管理的本质就是决策。(T)

四、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1.组织中的管理通常包括哪些职能活动?每种职能活动是如何表现?它们的相互关系又是如何?(10分)

6.毒理学试题 篇六

2.终毒物与靶分子的反应有:以上都是

3.通常不是药物毒性作用的靶分子:ATP

5.药物引起的氧化溶血常见情况不包括:服用氰化物和硫化物

6.药物引起自身免疫疾病是:药物源性狼疮

7.同化类激素损伤肝脏血管引起:肝紫癜

8.药物对机体发生作用时,以下哪种情况可确切将药物视为毒物?组织损伤

10.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过程中,其分布初期的分布程度取决于 器官血流量

15长期持续肝血管受损伤可产生纤维变性

16.下列何药不会导致胆汁淤积? 水杨酸钠

18.主要通过刺激气道分泌增加,引起吸入性肺炎,导致呼吸困难的常用药物是:乙醚

20.引起“返死性神经病”? 有机磷酸酯

22.药物通过氧自由基的过氧化作用破坏细胞膜和亚细胞膜结构和功能属于氧化应激

24.妊娠早期药物的毒性为:自发性流产

25.不致畸时的致畸指数:《10

26.药物引起的基因突变称:诱发突变

27.下列何药主要通过抑制DNA修复酶而抑制DNA损伤的修复,对DNA产生间接的损伤? 咖啡因

28.下列何类药物具有耐受性、精神依赖性

和身体依赖性三方面的明显特征?阿片类

29.急性毒性试验是指多少时间内一次或多次接触药物产生的毒性反应? 一日内

30.关于动物长期毒性给药周期,我国规定临床用药4周的药物动物试验周期为3个月

二、填空题

1.毒理学的任务有害物质,接触环境。

2.终毒物内源性分子反应功能障碍和损害

3.化学物质对红细胞 运输氧功能损伤和红 细胞破裂

4.肾小球 率过滤 减少 含氮物质 增加。

5.药物引起的脑神经损害主要有 视神经损害和耳毒性

6致畸性是指胚胎发生期 结构和功能。

7.戒毒治疗应包括脱毒、预防复吸、回归

社会

8.毒性研究包括长期毒性试验和急性毒性试验

9主要是原发性 刺激炎症和过敏反应

10.药物的质量问题不合理用药 以及用药者的个体差异。

1.药物毒代动力学:在毒性试验条件下,研究大于治疗剂量的药物在毒理实验动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及其时间的动态变化规律,阐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在体内的部位、数量和毒性作用间的关系2发育毒理学 :研究药物对胚胎发育、器官发生、胎仔发育以及初生幼仔发育过程的损害及其规律的学科称发育毒理学3.轴索运输 :神经元除了合成蛋白质之外,还需担负起包括突起在内的远距离的分配物质的能力,这一过程称轴索运输

一、静脉注射制剂全身毒性试验内容和皮肤用药制剂局部毒性试验内容分别是哪些?1)静脉注射制剂全身毒性试验内容包括 血管刺激性试验:体外流血试验:过敏性试验:热源试验:2)皮肤用药制剂局部毒性试验内容:皮肤急性毒性试验 皮肤长期毒性试验,皮肤用药的刺激试验,皮肤吸收试验,皮肤光敏试验,皮肤过敏试验。

7.分析企业伦理文化与企业管理 篇七

1 企业伦理文化同企业管理的内在联系

通常情况下, 人们把企业管理视为一项经济活动, 把企业伦理文化建设视为非经济活动, 因此, 关于它们两者间关系的一些错误认识得以产生:其一, 某些人认为若想使企业管理活动的经济效力得到最大发挥就要尽可能避免任何非经济因素对其进行干扰, 他们认为企业管理一旦受到各种非经济因素的影响, 企业的经济效益将难以实现。第二, 有些人认为企业伦理文化不属于经济行为, 因而不能为企业制造经济利益, 在当前这样一个利益至上的企业经营环境中, 企业伦理文化就显得没有实际用处[2]。另外, 一些企业管理人员认为在当前这样一个新的历史条件下, 应该将企业伦理文化建设“退居二线”。上述几种观点, 认为企业伦理文化同企业管理没有关系, 将企业的经济活动与非经济活动视为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没有辩证地看待企业伦理文化与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 因而是错误的。

通过实践可以表明, 企业的伦理文化同企业管理之间具有统一紧密的内在联系。第一, 他们两方面分别代表了企业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 它们两者之间既存在不同之处又能够相互促进。第二, 企业伦理文化、企业管理都是为企业发展所服务的。科学的企业管理活动为企业带去强大的生产力, 为企业制造直接经济效益;而企业的伦理文化是另一种生产力, 它的存在能够提升企业的形象, 使企业具有更大的知名度, 进而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 这使得一种无形的收益为企业所获得[3]。第三, 企业伦理道德建设本身就是企业管理活动的内容之一。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 企业管理人员应该对各种政治、经济等手段进行运用来对企业同国家间、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内部员工间的利益关系进行调节。所以, 缺少企业伦理文化的企业管理是不完整的。再者, 企业管理活动是将管理者置于主体地位所进行的, 对于企业员工来讲, 这是一个外力作用于个体的过程。相对而言, 企业的伦理文化建设是将员工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作为根本目的, 使企业员工更加热爱企业以及具有更高的工作热情, 使企业员工的主观性能得以最大发挥, 给企业带来更多效益。所以, 无论是理论方面还是实际方面, 那种认为企业伦理文化同企业管理间毫无联系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2 如何加强企业伦理文化同企业管理的相互融合

2.1 创建企业伦理文化, 使其更为有效地促进企业管理

企业伦理文化的加强对于企业的管理活动具有积极意义。企业伦理文化一方面能够使企业具有更为明确的管理方向, 使企业的管理目标同企业职工个人的发展目标得以结合起来, 使员工具有更强的主管能动性, 另一方面, 也会为企业职工营造一个更为良好的工作氛围, 使得企业员工对于企业制定的相关管理制度无论从外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在心理上都能更好地遵守。企业员工能够自发主动地对其自身能力进行提升, 对其所具有的创造能力进行最大发挥, 使得企业员工发自内心地认为自己同企业之间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这样企业的管理水平也能够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以下是加强企业伦理文化同企业管理相互融合的具体方法。

2.1.1 创建出易于员工接受的企业伦理文化

不同的企业所拥有的企业伦理文化有很大不同, 可是任何一种企业伦理文化都应该将促进人的发展放在第一位, 并建立起以人为本的企业伦理文化[4]。所以, 企业在创建其自身的企业伦理文化的过程中, 一定要重视企业员工的参与, 使一种责任感在企业员工内心产生, 这样企业员工会对企业的伦理文化更为认真地执行遵守。创建出能够被企业员工认可的企业伦理文化是增加企业凝聚力以及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2.1.2 通过对企业核心价值观进行建立以促使企业员工价值观的正确树立

企业要从其所具有的企业文化、自身特点、发展目标出发, 建立起一套热爱自身岗位热爱企业的价值理念。并为企业员工建立起一套相适应的价值体系, 使企业、员工之间具有和谐统一的价值观和发展目标。

2.1.3 健全完善企业伦理文化相关机制

针对企业伦理文化建设问题, 企业应该定期对企业职工的意见看法进行了解, 并进行相应的更新以及改进, 使其更能满足企业员工的需要。另外, 加大外来人才以及新兴思想观念的引进工作, 也是对企业伦理文化进行创新的一个有效手段。

2.2 企业管理活动应该大力适应日益成型的企业伦理文化

2.2.1 重视相关管理制度的建设

对于企业伦理文化所进行的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为了对现有文化建设成果加以规范、深化离不开一些制度的建立。针对企业伦理文化, 企业员工会经历知道-了解-认同-接受-形成习惯这样一个过程[5]。在此过程之中, 硬性的制度以及柔性的文化共同作用会对人身上所存在的惰性加以克服, 使企业员工在内心深处对于企业的伦理文化以及价值观念产生认同, 这样在实施企业管理行为时, 企业才能对企业的伦理文化进行更好地贯彻。例如, 企业可以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进行健全完善, 对多种激励制度进行运用, 对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调动;对升迁制度进行健全完善, 让企业员工切实感受到工作为他带去的实际利益, 这样企业员工在工作时会对自身潜力进行最大发挥, 为企业带去更大效益。

2.2.2 对较为长期有效的相关管理制度进行健全完善, 使企业伦理文化建设得以安稳实施

对于企业伦理文化体系的科学创建是保障企业管理活动顺利进行的有效手段, 完善的企业伦理文化运营机制的建立可以使企业伦理文化建设活动取得实效, 进而对企业管理水平进行有效提升。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第一, 对企业伦理文化的相关管理制度进行健全完善, 对工作职责进行明确划分, 使一种分工明确、管理科学的企业伦理文化建设制度得以形成, 除此之外, 企业要大力号召企业员工为企业伦理文化的建设献策建议, 对于提出优秀建议的职工, 可以适当地给与精神或物质方面的奖励。第二, 企业应该对相关教育体系进行健全完善, 构建一个较为公平的考评制度, 以此来定期考核企业伦理文化建设工作的效果。在价值观、经营观念等得以初步形成之后, 企业就应该马上对其进行“内化于心”, 使企业员工与企业产生相同的价值需求, 并能够积极地投之于行动, 这样企业员工就真正意义上成为了一个企业人[6]。除此之外, 通过这种举措, 企业的人才流失状况也将得到改善, 对企业人才成本进行了缩减, 实现双赢。

2.2.3 实施企业管理时, 使企业员工加强对企业伦理文化的了解

在实施管理活动时, 企业可以通过对多种手段进行运用以提升企业员工对企业伦理文化的认识程度。例如, 企业可以就企业伦理文化建设的相关宣传标语针对企业员工开展征集活动, 这样企业就能够知晓企业员工对企业伦理文化有着怎样的认知, 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运用手段来解决企业员工对企业伦理文化所产生的认知错误;对多种企业伦理文化宣传演讲活动进行开展, 使企业员工能够对企业自身的伦理文化进行更好的继承发扬, 并能够以此对自身行动进行规范;另外, 企业也应该定期进行员工间互评工作, 在此期间, 应该对于企业员工的自我测评以及同事相互测评进行有效融合, 企业员工应该互相学习, 及时发现自身不足并加以改善;对于非正式组织也应该进行合理运用, 非正式组织的领导人员对于企业伦理文化建设存在重大意义, 对于存于企业之中的非正式组织要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为企业带去积极影响, 使更多群体投入到企业伦理文化的建设中去。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企业伦理文化同企业管理间的有机融合能够使企业建立起一套相对完善的管理体系, 使企业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并能使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活动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义敏, 杨洁.现代企业管理导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7) .

[2]王维兵.论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促进作用[J].现代商业, 2012, 32 (6) .

[3]殷一平.论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J].商业现代化, 2012, 20 (9) .

[4]朱金喆.浅谈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J].改革与开放, 2012, 20 (8) .

[5]丁军.发展企业文化加强企业管理[J].企业管理, 2013 (5) .

8.企业伦理责任探析 篇八

摘 要:随着企业对社会影响的日益增大,企业不仅成为重要的经济实体,更成为重要的伦理实体。企业作为社会资源的享用者,在享有权利、履行经济责任的同时,还应当履行伦理责任。企业伦理责任的提升应从法制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完善企业自身制度及企业家社会责任意识等方面来实现。

关键词:企业伦理责任;人本伦理;公共伦理;生态伦理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8-0041-03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企业产品信息更加便捷和透明,企业对社会的影响也在日益增大。企业在为社会创造大量的物质财富,丰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尽管“三聚氰胺”事件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牛肉膏”猪肉变牛肉事件、“染色馒头”事件以及以“毒胶囊”为代表的药品安全问题、以山西小煤窑为代表的员工安全问题、“血铅中毒”为代表的环境污染问题等再一次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因此,企业通过生产产品追求经济利益履行经济责任的同时,还应该履行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为广义的伦理道德规范,强调对企业经济行为的道德约束[1]。企业社会责任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本质上就是企业的伦理责任。

一、企业伦理责任及其现状

(一)企业伦理责任

伦理强调和谐,注重应然性的价值,是一定社会人们的道德行为、道德活动和道德关系的基础,是人们相互关系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伦理作为协调人们之间社会关系的价值体系,给人们提供善恶价值尺度,制约和激励人们的意识和行为,从而使人们的行为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手段,引导人和社会健康发展[2]。企业是社会资源的享用者,与社会存在紧密地联系,对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企业社会责任不容忽视,企业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并自觉担当其伦理责任。

所谓企业伦理责任,即企业作为伦理实体对社会生活中应承担的伦理道德方面的责任,其核心在于企业的行为与支配行为的理念应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其内容包括人本伦理、公共伦理、生态伦理三个层次[3]。

企业的人本伦理责任是指企业要以人为本,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形成良好的伦理氛围。企业是依赖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获取最大化收益的竞争、营利性组织。企业的内部管理需要以人为本,关心员工、尊重员工、促进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满足员工合理的需求;企业对外产品要能满足人的生命安全和生存发展的需要。因此,人本伦理责任是对企业的基本要求。

企业的公共伦理责任是指企业在社会公共生活中,进行公平竞争,遵守互惠互利、诚实守信、公平正义的原则,以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共环境秩序,确保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不是在真空中孤立进行的,而是在社会中的生产经营活动,就需要建立社会中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关系。因此,企业成为影响社会公共环境良序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的公共伦理责任是不容忽视的。

企业的生态伦理责任要求企业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降低消耗、减少污染破坏,建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要尊重生态资源的再生性,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企业排污影响着周围社区居民和社区环境,甚至影响着整个人类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企业要树立生态保护意识,自觉履行生态伦理责任。

综上,企业伦理责任应是企业在经济运营活动中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的、应然性的价值,是应当的和必需的责任与义务。企业伦理责任要求企业在经济利益的追逐中,遵循一定的道德,遵循“善”的原则,通过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手段,促进人类、社会及生态的健康发展。

(二)企业伦理责任的现状

现代企业既是重要的经济实体,也是重要的伦理实体,因此企业除了承担经济责任外,也要承担伦理责任。目前,一些企业存在着只讲经济利益,而忽视或无视伦理责任和义务的现象,在履行伦理责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人本伦理责任的缺失。首先表现在企业缺乏对员工的“善”。一些企业员工工作条件差,工作时间长,工资低,缺乏劳动安全保护,职业病问题严重,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一些企业任意降低工资标准,随意延长工作时间。很多企业未按《劳动法》规定在工作日、休息日、假日加班支付1.5倍、2倍、3倍的工资。其次表现在企业缺乏对消费者的“善”。近年来,“假冒伪劣”产品猖獗、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众多。“双汇瘦肉精”、“牛肉膏”、“地沟油”、“染色馒头、”“毒豆芽”、“毒胶囊”等事件严重威胁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2012年4月15日,央视对“非法厂商用皮革下脚料制造药用胶囊事件进行曝光”,浙江省新昌县某厂大量使用工业明胶加工制作药品胶囊,而这些工业明胶竟是由散发出刺鼻臭味的碎皮子熬制而成,这种药用胶囊铬超标,最终流入国内多家药厂,涉及修正药业等9家药厂13个批次药品。虽然违法企业的不伦理行为最终受到了严惩,可是法律总是具有滞后性,不道德行为对人的危害之大,影响之深无法弥补。

2.公共伦理责任缺失。首先,表现在企业信用缺失问题较为严重。如一些企业合同违约问题突出,企业之间的“三角债”居高不下,企业赖账逃债现象屡见不鲜。每年订立的合同很多都存在违约问题,许多企业在银行贷款,长期不还,以各种理由逃债、赖债,导致银行死账、呆账大量增加给银行带来负累,给社会带来恶劣的影响。此外,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企业还需要不断与其供应商进行合作,这个过程也要求企业必须遵守协议,确保质量、买卖公道、及时发货。而有些企业却进行合同欺诈、违背合同、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等造成企业利益链的恶性循环,不利于企业发展,影响了社会商业公共环境的健康发展。其次,表现在企业产品缺乏诚信,产品实际与宣传广告不符。如,染色馒头、假牛肉、假鸡蛋、“调和豆浆”、“塑化剂”等事件以假充真,欺骗消费者,破坏了社会的经济秩序,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影响了人与人的和谐,致使企业公共伦理责任严重缺失。

3.生态伦理责任缺失。首先表现在一些企业恶性消耗自然资源现象比较普遍。我国人均资源贫乏,人均土地、森林、水资源和矿产储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33%、17%、25%和58%,35种重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人均占有量的60%[4]。但是,我国资源利用效率却很低。有些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恶性消耗资源严重,盲目开采,过度开发,能耗大,产出低。如一些小矿厂、水泥厂、食品加工厂、造纸厂等等,盲目利用矿产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缺乏资源节约意识,缺少生态保护责任,虽然多次被国家明令禁止,但仍肆意妄为。其次表现在企业污染物排放量超标,排放量逐年上升,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2011年4月至6月期间,在云南省曲靖市发生铬渣非法倾倒导致污染事件,雨水将非法倾倒的铬渣冲刷,淋溶到附近水体,导致部分牲畜饮用积水后死亡,严重影响人畜饮水安全;2012年4月江西南昌污水直排影响赣江水质等。企业是社会资源的使用者,在使用权利的同时,应该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使人类不因环境遭到破坏而被陷入不可挽回的生态危机中。

二、企业伦理责任缺失的原因分析

针对企业在履行伦理责任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其原因。

(一)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法律制度。法律是最低的道德,通过强制的力量对企业形成道德“硬约束”。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还不健全,相对于快速发展的经济具有滞后性。一些法律规定的解释不明确,存在着漏洞,使一些不法企业有空可钻。目前,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立法主要分散在劳动保护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中,尚未形成较完备的法律体系。关于一些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还未形成立法规范,存在着法律的“盲区”。有些法律规定缺乏相应的具体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另外,在法律执行中,由于受到有些地方政府保护主义的影响,存在着不作为、执法不严的问题。关于企业相关的法律惩罚力度不够,使企业的违法收益大于违法成本,法律往往流于形式,不能起到强效的约束作用,甚至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二)企业文化的道德弘扬机制未建立

企业文化是指在企业里形成某种特定的文化观念和历史传统,以共同的价值标准、道德标准和文化信念为核心,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和潜在能力,将企业内部各种力量聚集于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下,齐心协力地实现企业目标[5]。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精神、企业形象、企业价值观、经营文化、管理文化、人事氛围、企业目标等。优秀的企业文化重视道德教育,与企业伦理价值和谐一致,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和保障。企业文化能引导人们建立正确的价值理念,成为企业经营者和员工对企业的一般要求,能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企业社会责任感是企业核心价值观,是构成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而一些企业文化的道德弘扬机制未建立,将单纯追求个体物质利益作为唯一目标,将企业建立在片面追求经济货币数量的增长上,企业缺少应有的社会责任感,缺少人文关怀。

(三)面对市场竞争一些企业滥用科技

科技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高速发展,深刻地改变着社会的生产过程。然而,科技的应用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伦理问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些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者违背善的原则和诚信的原则,不顾对消费者的可能性危害,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在企业中滥用科技。如“瘦肉精”本是美国发明的一种兽药,却被一些企业滥用在饲料中,喂养出来的“健美猪”又流入双汇火腿肠中。“三聚氰胺”被不法商贩添加在原奶中,旨在增加蛋白质的含量,一次次躲过了食品的检测。“地沟油”被不法商贩提炼出来回流到了人们的餐桌,蒙混过关,以假充真,几乎用肉眼很难识别,给检测技术增加难度。有些企业投机取巧将“苏丹红”工业原料添加进饲料后生产的假红心鸭蛋,用以作为降低生产成本的手段,如此等等。企业对科学技术的应用,应该遵守伦理要求,建立“善”的价值取向,以利于人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市场经济是求竞争讲效率的经济,要通过提高企业生产力水平,降低产品成本,不断创新,以优质价廉在行业竞争中取胜。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而有些企业唯利是图、投机取巧,只图快、只图省的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不伦理行为必将受到严重的惩罚,最终被市场淘汰出局。

(四)企业家缺乏社会责任意识

企业家是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和决策者,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担当伦理责任起着关键的作用。企业家的伦理责任意识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企业的经营行为和员工的伦理意识。企业伦理责任是企业家的自发意识和道德自律。目前,我国各类非公有制经济包括各种民营经济、私营经济快速发展起来。企业家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质参差不齐,企业家对企业社会责任缺乏正确的认知,不能正确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价值。在不完善的市场机制下,一些企业家排斥原有“义利观”,注重个人的实用,进行不正当的竞争,投机取巧,唯利是图,把企业的行为局限在自己盈利的小圈子,忽视或无视社会利益。企业对伦理责任的担当很大程度取决于企业家的道德自觉性,企业家道德水平高,人文关怀意识强,社会责任感强,企业的伦理责任担当的就多,反之,亦然。因此,要不断提高企业家的道德素质和文化水平,增强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意识,使其积极自觉履行伦理责任。

三、企业伦理责任的提升途径

企业伦理责任的提升,需要通过加强法律建设、建立优秀企业文化、完善企业自身制度、提升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意识等途径来实现。

(一)政府应加强法制建设和加大经济惩罚力度,增强对企业道德的“硬约束”

加强企业伦理责任离不开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只有通过法律的支持和强有效的约束,道德才显得更加有效力,只有通过强制性地法律规范约束,才能使社会生活中的道德和伦理规范发展成为可能。政府需要不断的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尽可能减少法律的漏洞。企业作为追逐营利的组织,承担伦理责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守法成本和违法成本的比对衡量。因此,要加强对违法企业的监督和惩治,加大对违法企业的经济惩罚力度,使企业的违法成本大于收益成本,使得企业无利可图。通过法律的制约与处罚,使企业从遵循最基本的道德规范,逐渐将企业的道德行为从外在的约束转为内在的自觉,从而促进企业的伦理责任实现。政府还要加强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在企业行业内普及法律知识,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企业伦理责任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通过建立优秀企业文化推动社会道德建设,增强对企业道德的“软约束”

企业伦理责任实现除了法律制度的“硬约束”外,还需要通过建立优秀企业文化推动社会道德建设,以增强对企业道德的“软约束”。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弘扬企业道德,潜在的提升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道德素质,成为人们道德的内在驱动力,是企业建立社会责任感,履行伦理责任的基础。企业要积极建立优秀企业文化,将企业伦理规范和企业伦理原则,如:诚实守信、服务至上、公平竞争等纳入到企业文化中,在企业文化中树立企业伦理形象。企业文化往往以潜在的、不自觉地方式渗透在企业员工的道德理念中,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使企业员工爱岗敬业,奋力拼搏,积极向上。因此,只有建立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文化,增强员工的自豪感、归属感、责任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社会提供优质产品,才能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文明进步。通过提高消费者、员工等的维权意识,加强对企业伦理责任的监督,通过媒体包括网络新媒体的监督等社会全方位的监督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快速发展,推动社会道德建设。

(三)完善企业自身制度,将伦理纳入到企业科学管理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首先要不断完善企业自身制度。对于企业内部来讲,建立一个完备的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伦理建设的条件和保障[6]。按照符合市场机制的要求,不断完善企业自身制度,加强平等、公正的企业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企业的生产管理制度、市场营销管理制度、公正分配管理制度、绿色环保管理制度等。结合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企业规章制度。进行科学管理,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伦理纳入到企业的科学管理中。企业要遵守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原则,遵守“服务至上”的宗旨,注重企业的长远利益发展。以正当手段实现自己的利益目标,杜绝添加使用如,“三聚氰胺”、“瘦肉精”、“苏丹红”等急功近利、唯利是图的科技滥用行为和不正当竞争手段。其次要加强科学管理。通过加强科学管理,建立健全企业产品质量管理的科学体系,对企业的物质生产原料进行严格检测,将假冒伪劣原料阻挡在企业大门外。同时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对企业产品的科技检测水平,严把质量关,生产出质优价廉的产品,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从而更好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再次要建立科学发展观,积极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企业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克服对自然环境的实用主义态度和唯利是图的行为,我们要实现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和经济、科技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摈弃功利与实用的传统的发展伦理观,建立可持续的新型的发展伦理观[7]。

(四)提升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意识

企业家是现代社会重要也是最值得重视的群体,企业家要在不断提高自身科技文化知识的同时,不断增强自身的道德素质。温家宝总理在谈及“奶粉事件”时说,一个企业家身上应该流淌着道德的血液。要加强企业家的道德教育,增强企业家的诚信、正直、公平、正义等方面的道德修养和道德素质。加大企业社会责任知识的宣传,树立优秀的企业家典范,加强优秀企业家的道德宣传。企业家应正确认识企业社会责任的价值,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意识能引导企业向宏观整体性方面发展,关注企业的长远利益和发展目标,关心利益相关者的整体权益与公正,促进企业长远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企业家不仅要拥有物质资本,更要拥有伦理气质,伦理精神和伦理责任。企业家要不断增强民族感、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不断提高道德理性,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主动自觉担当伦理责任。

企业履行伦理责任是应当的,也是必需的。企业伦理责任的实现还受到诸多综合因素的影响,企业伦理责任的普遍实现也还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要通过政府、社会、企业“三位一体”的力量不断提升企业伦理责任,从而建立企业、社会、生态和人的可持续发展和协调进步。

参考文献:

[1]赵华灵.企业社会责任伦理探析[J].道德与文明,2012,(1).

[2]李健.论企业伦理[J].道德与文明,1998,(4).

[3]李秋华.和谐社会语境下的企业社会责任浅议[J].学术交流,2008,(12).

[4]黄晓鹏.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中国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201.

[5]陈荣耀.企业伦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63.

[6]倪愫襄.伦理学简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245.

上一篇:雾霾通告范文下一篇:会计笔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