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人才办工作计划

2024-09-06

市委人才办工作计划(共11篇)

1.市委人才办工作计划 篇一

北京市委保密办

2011年公开遴选公务员工作方案

根据工作需要,北京市委保密委员会办公室拟公开遴选公务员,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对象和资格条件

本次公开遴选的对象是:区县机关、乡镇(街道)机关及其派出机关、垂直管理单位区县及以下机关中,在本市进行公务员登记且在编在岗的正科级以下公务员。

选取数额:管理岗位1名

要求参加公开遴选的人员需具备下列条件:

(1)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敬业精神和道德修养,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全日制普通高校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计算机或网络安全专业;

(3)年龄在30周岁以下(截止到2011年1月1日);(4)至少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5)历年公务员考核均为称职以上;

(6)有较强的组织活动和调研能力,有一定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

(7)具有与遴选职位要求较匹配的任职经历、业务水平、工作能力;

(8)身体健康。

二、实施步骤

对报名者进行资格初审后,按照笔试、面试、体检、组织考察、研究决定等程序择优选用。具体安排为:

(一)报名和资格确认(3月15日——3月30日)

1、接受报名和时间(3月15日—25日)

在北京市人事系统电子政务信息平台报名并将个人简 历传真至65263984。

2、资格确认(3月15日—3月30日)遴选领导小组对推荐人选进行资格确认。

(二)考试、业绩评价、组织考察、公示、调动(3月30日—5月底)

2011年4月中旬,对确认资格人员组织笔试,考试科目:申论和相关业务知识;按笔试成绩,3:1比例确定参加面试人员,2011年4月下旬进行面试,同时面试人选对现实工作情况撰写业绩报告(1500字左右),对面试人选进行业绩评价。

按照笔试成绩、面试成绩和业绩评价4:4:2的比例计算总成绩。总成绩排序后,按照2:1的比例组织差额考察。综合笔试、面试、业绩评价和考察情况,经党组集体讨论决定选用人选并进行公示,无异议后进行体检。5月中旬,按照公务员转任有关规定,办理调动手续。本公告由北京市委保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联系人:朱传德

联系电话: 82968809 65263984(传真)

2.办特色学校 育未来人才 篇二

关键词:特色学校 艺体素质 传承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b)-0000-00

1 多措并举,健全艺体教师队伍

音乐艺术、体育艺术、美术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审美教育已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素质提高的迫切需要。美育对学生的德、智、体各方面的发展也起着积极地促进作用。席勒在《美育书简》中就曾指出:“有促进健康的教育,有促进认识的教育,有促进道德的教育,还有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这最后一种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我们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和谐”。当前我们对于美育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对美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马克思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审美教育是一种思想教育,而审美教育具体就体现为艺术教育的实践上。只有加强美育,才能使人得到艺术上的享受,心灵上的升华,情操上的提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加强审美教育:首先,美育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精神;其次,美育具有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完善品德的教育功能;再次,美育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健美发展,具有提高形体美的健康性和艺术性的价值;最后,美育有助于学生劳动观点的树立、技能的形成,具有技术美学的价值。总之,美育具有不可取代的特殊教育功能。它与其它各种教育互为条件、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刚刚成立艺体训练队的时候,校内仅有两名音乐教师,两名美术教师,三名体育教师,艺体专业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确立了“改、兼、聘、训、联”等多渠道培养师资的策略。“改”:有艺体专长或爱好的老师,改科去教音乐、体育、美术。“兼”:每位老师必须兼音乐、体育、美术等艺体训练队的教学与辅导,目的是促进其艺体专长的培养。“聘”:聘请本地民间知名艺人作为学校的客座教师,对老师、学生进行专业技术的指导。“训”:我们推行“官教官”、“官教兵”、“兵教兵”的训练模式。即专业教师培养非专业教师、非专业教师边学边教学生、成绩好的学生带动成绩差的学生,互相学习,互相进步。“联”:我们联系郓城一中、菏泽学院艺体专家,定期来学校指导我校教师与学生的学习。经过几年的教与学,学校能歌善舞、能吹会弹、能书能画的教师越来越多。

2 因人制宜,组建艺体训练团队

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马克思主张将肉体与精祌统一到完整的身体,他认为:“人作为对象性的、感性的存在物,是一个受动的存在物;因为他感到自己是受动的,所以是一个有激情的存在物。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中小学阶段,正是青少年长身体、长知识时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要在这段时间里打下基础;身体的健康和体质的增强也要在这段时间里通过体育打下基础。人作为主体不仅拥有生物性新陈代谢系统,而且拥有感觉、知觉和情感,会随着人体作为一个有机体的进化与发展而逐渐凸现,使人能够介入并影响环境,完成。无论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还是社会教育,其本身的有效性的确证首先就应当建立在健康的体魄之上。

为了俭省节约,打紧开支,学校从办公经费中节省部分资金。与此同时,努力争取县工会、文化局、人大等单位的支持,申请了部分资金,先后共投资65万元购买了文体器材。根据学生兴趣、教师特长,本着“教尽其能、学其所爱”的指导思想,指导所有学生人人参加一项体育活动,成立了二十四个训练队,有、太极拳、武术、篮球、排球、乒乓球、腰鼓、军乐、西洋乐等。同时,学校从活动时间、活动场地、活动形式、活动内容、辅导教师的配备,学生、教师的检查评价、激励措施、奖惩制度等等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形成了一系列的整套方案。开展艺体活动,我校师生参与率达到了两个100%,即:学生100%参加,教师100%参与。另外,为使艺体教育课程的开设循序渐进、有章可循,我校教师自行编写了二十四种艺体教育校本课程读本。

3 秉承传统文化,提升文化素养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是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她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是国之瑰宝,需要我们不断继承和发扬。

对中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进而激励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然而,由于历史上一段时期内传统教育的缺失,现在部分青年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不强,缺乏必要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忽视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厚重的文化底蕴。为了在广大青少年学生中培养民族自尊心、民族文化自豪感,学校自2009年秋起开始实施“创建书香校园”活动,着手创设“经典国学诵读”特色。组织教师自编了1—9年级传统国学校本课程读本,学生人手一册。并将国学启蒙阶段的十五种最具代表性、最优秀的经典读物例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有选择地、批判性地引入校园,推荐给学生。每周四“校本课程”学习时间,每班安排两位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和学生一起背诵,完成学校所规定的校本课程内容。并制定了具体的评价方案,学校定期、不定期地对每个班级进行检查评价。每学期召开一次“国学诵读”表彰会,对获得“小硕士”“小博士”“小状元”的学生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颁发奖品和证书。每年郓城县“经典国学诵读比赛”,我校参赛选手均荣获一等奖。并被评为“山东省三项活动先进单位”。

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读书、写作在我校蔚然成风,一批批具有厚实的传统文化功底,又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新型学子,陆续走进高一级学校,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8.

3.2015年编委办人才工作计划 篇三

根据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办工作实际,特制定编办2015年人才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工作层次,2015年我办人才工作坚持以“十八大”会议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人才服务中心工作为重点,紧紧围绕人才强县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狠抓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三个环节的工作,创新工作机制,优化人才环境,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德才兼备、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素质干部与人才队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县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一)按照党管人才原则和“一把手”负总责的要求,成立以编委办副主任葛文莉为组长的人才工作办公室,做到有场所、有人员、有经费。

(二)根据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人才政策,我办结合单位实际,积极配合组织、人事部门做好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工作,使人才工作进一步贴近一线、服务一线。

(三)建立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从人才工作领导、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强对本单位干部职工的考核,重点考核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创新载体,扎实措施

(一)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围绕全县人才工作重点,配合组织、人事部门利用宣传媒体大力宣传人才工作的方针政策,宣传各类优秀人才先进事迹,在全县营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

(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措施,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和监督检查。

1、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方法,完善管理措施。继续推进编制实名制工作的开展,认真做好机构编制实名制工作,进一步完善编制管理证制度,加强对编制、领导职数使用情况审核,依托实名制研究建立各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的机构编制综合约束机制和机构编制政务公开机制。

2、强化机构编制监督检查。严格控制乡镇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增长,积极探索除自然减员外的其他消化超编人员的方式,确保乡镇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只减不增。

3、完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抓好事业单位法人年检工作,切实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管。开展实地核查,重点对年检期间发现问题的事业单位、财政核补和经费自筹事业单位进行检查。

(三)加强单位人员自身建设

1、加强政治政策理论学习,提高思想业务素质。抓好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为主要内容学习活动,坚持每周一次学习制度落实,联系思想、工作、生活实际,组织开展好学习调研,有针对性、有重点解决人事干部队伍工作中存在不足和问题。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培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创新性。

2、加强作风建设,提高服务水平。深入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为主题学习实践活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认真、细致、实效的为各相关单位解决实际问题。抓好单位各项制度建设,坚持工作报告、总结、讲评、上班签到、外出请假、个别谈心制度落实。以饱满工作热情,良好精神状态,团结务实作风,做好各项人才编制工作。

3、加强廉洁自律建设,树立编制干部良好形象。完善党风廉政责任制建设,自觉接受组织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坚持重要问题,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决定,为全县人才工作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树立良好的工作业务形象。

(四)对优秀人才进行奖励和帮助。结合组织部门关于人才建设奖励措施的相关要求及措施,根据本单位实际,对具有突出贡献和在工作岗位上取得优秀成绩的的优秀工作人才给予相应的物质及精神奖励。并切实在生活中对优秀人才给予帮助和照顾。

为贯彻落实全区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加快龙门街道办事处人才队伍建设步伐,适应我办对人才的需求,确保顺利实现“挂包帮”和“富民强村”的长远目标,根据区委区政府“人才引进激励办法”的要求和“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的精神,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积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人才观,统领人才工作,大力实现新世纪人才工程,着力建设党政人才、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以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培养、引进紧缺急需和专业实用技术人才为重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促进人才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龙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人才工作的目标

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门类齐全的人才队伍。

1、人才总量稳步增长。根据办事处“十二五”发展规划确定的战略目标,结合我办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大力增加人才数量,提高人才素质,合理调整人才结构,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形成一支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2、人才结构调整目标。人才队伍结构在产业、城乡间的分布趋于合理,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的比例趋于合理。重点增加高层次人才和我办紧缺的人才,加大培育蔬菜产业、养殖业人才力度,壮大其实力和规模,努力构筑与我镇特色经济相称的特色人才高地。

3、人才素质提高目标。大专以上学历人员比重由逐步上升,重点培养农技、养殖的复合型人才。

二、人才工作的措施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人才工作摆上党工委、办事处的重要议事日程

1、牢固树立人才工作的重点战略地位,为人才工作的开展提供充分的思想保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人才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意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切实把人才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真正做到象抓招商引资一样抓招才引智,象谋划经济发展一样谋划人才工作。

2、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为人才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首先,完善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把人才工作纳入工作目标考核体系,作为考核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负责人政绩的重要内容。二是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努力形成党工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联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并及时调整人才工作小组领导成员和组织网络。

3、进一步加大人才工作投入,为人才工作的开展提供足够的资金保证。

三、加强领导,保证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的顺利进行

(一)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

各村、社区要从战略高度认识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将人才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上突出位置,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及时研究解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开创我办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新局面。

(二)加大人才工作的考核和检查力度。建立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加大督查力度,把人才工作纳入目标考核体系,作为考核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特别是党政一把手实绩的重要内容,推动办事处人才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牢固树立“人才第一资源”理念,围绕打造“六好”精致园区的战略目标,以贯彻落实人才强区规划为主线,不断创新人才管理体制,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力度,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全开发区经济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二、目标计划

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观念,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实施人才培养工程,落实人才工作激励政策,切实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形成尊重人才、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

三、工作计划

(一)建设科技功能园区,为人才落地提供创新创业载体。围绕食品产业布局,立足区域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合理确定开发建设的时序和方针,整合各类要素资源,集中投入,实施梯度建设,着力打造适合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载体,加快建成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功能园区,以良好的产业平台加速形成产业集群,快速集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加大园区企业与中国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合工大等高校的合作力度,建立产学研合作机构,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人才开发投入,打造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力争2015年园区企业拥有专利技术突破300个,实现同比增长,引进和培育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科技企业5-8个,力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20%,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30%以上。

(二)加大扶持引导力度,争取人才专项资金倾斜。发挥每年1000万食品产业专项资金作用,鼓励企业引进领军人才,并通过创业投资、风险投资、资金担保、贡献奖励等方式,直接资助符合条件的创新创业人才;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主要计划将30万元用于设立科技引导资金和知识产权专项资金,支持10家企业开展自主创新;设立50万元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专项资金,提高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担保的能力;创新科技经费的使用管理制度,提高财政科技投入的效益。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促进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和金融服务,增强对科技企业的扶持,优化资本环境;计划在2015年与6家银行组织15次银企对接活动,促进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战略合作,帮助企业拓宽直接融资渠道,银企对接活动面向开发区所有企业,有需求的企业均可参加。加强人才、科技、金融政策的研究和灵活运用,发挥风险投资、中小企业创新资金的作用,选择、推荐一批成长性好的科技企业,争取风投和创新资金的资助;实施创新型企业上市培训计划,培育和扶植1-2家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强的科技企业上市融资,加快构建科技企业的快速发展通道,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示范作用明显的一流科技企业。

(三)有效整合资源要素,带动高层次人才集聚。建立经营管理人才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完善人才市场、高层人才服务中心建设,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吸纳科研人员创业。整合开发区人才信息库资源,集成各类资源,创新服务模式,优化工作流程,求深入企业了解人才需求情况,满足企业对信息、人才、资本等方面的个性化需要,及时跟踪服务企业高管人才,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市区组织的各类大型人才招聘会。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帮助创新创业人才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全面提升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大力宣传、表彰有突出贡献的创新创业人才,提升他们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

开发区协调各企业提高企业人才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定期深入企业调研,掌握企业人才需求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使企业更好的留住和引进高端人才。同时,积极开展高端人才培训班积极与职业技术学院联系建立合作平台,组织企业人才参加各类培训班,更好地服务企业。定期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及时对高端技术人才进行在工作上、生活上给与帮助和指导,加快专业人才向开发区加速聚集。

(四)完善政府服务职能,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紧紧围绕“以投资者为中心”这一宗旨,继续完善“一站式服务”的政府服务模式,通过政府信息网站工程,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形成透明高效的一流政务环境。完善与食品产业发展接轨的人才服务,以市级、区级人才市场为依托,全方位提供人才招聘、求职推荐、人事代理、人才培训等方面的服务。分类建立高层次人才协会,定期举报高层次人才论坛,开展以“职能部门联系重点企业、领导干部联系高层人才”为重点的“双联系”活动,倾听呼声,掌握情况,解决问题。

4.市委人才办工作计划 篇四

开人才工作会议是大家的心愿,而且都想早开、抢开。召开这次会议,就是要通过这种场面,释放出一种强烈的信号,人才是强市之基、转型之要、竞争之本、活力之源。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真正地聚英才,得其心、汇其智、尽其才。各类人才聚集的越多,我们的事就会办得越好,发展就会越快。表彰人才就是与人才为善,是对头的事、大得人心的事。今天表彰的都是全市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是全市各类人才的优秀代表,也是推动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宝贵财富。我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受表彰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祝贺!向长期辛勤工作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技能劳动者致以亲切慰问和崇高敬意!

借这个机会,讲几点意见,与大家交流。

一、推动发展必须依靠人才引擎

讲三个方面:

第一,事业需要人才。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优势是最有潜力、最可依靠的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始终把人才强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主题主线,已构成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战略体系,而人才战略是“三大战略”的支撑和关键。毛主席曾讲过:“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建国以来,我们在人才方面做了一系列安排部署,都很给力,都得到了人民的称赞。比如大家熟悉的钱学森,钱学森当年回国时,美国的阻力非常大,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部署钱学森回国事宜。美国国防部海军次长金贝尔通知司法部:“决不能放走钱学森,无论在哪里,他都抵得上五个师。”钱学森回国后,毛主席接见他,紧握住他的双手说:“听说美国人把你当成五个师呢,我看呀,你比五个师的力量大多啦!”从钱学森的身上,可以体现出我们党对人才的重视。那个时候尊重人才,不是靠开会的,不是靠讲话的,而是靠实实在在地做,是非常有效的。那时候全国并没有大范围地表彰人才,没有每年都评科技成果奖,但做的一些事情是实实在在的。为什么说它是实实在在的呢?主席和总理都上心的事,怎么可能办不好?1977年,我们国家百废待兴,一方面人才匮乏,一方面人才没有得到重用。邓小平同志第三次复出,自告奋勇要求抓科技、抓教育,这是他的首选。1978年,他在全国科学大会上的诚恳表白,“我愿意当大家的后勤部长”,令科技工作者弹泪动容、倍感振奋,人们欢呼,科学的春天到来了。所以,党和国家领导人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和风范,我们照着学、跟着做就行了。

第二,时势需要人才。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想必大家看过电影《天下无贼》,对葛优的那句经典台词印象深刻,“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编剧把这些理念写到作品中,都是有思考、有意味的。美国经济学家罗默在“新增长理论”中指出,知识和人力资本不仅能自身形成递增的效益,而且使资本和劳动等要素投入也产生递增效益,从而最终推动经济的长期增长。我们整天讲稳增长,稳增长要抓什么,根本和要害是什么?通过对这些理念的学习,将会对我们正在做的事有一个更加明白的认识,把它抓得更对头。发达地区的发展实践充分证明,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拥有了发展和竞争的主动权。比如X的X区,依靠邻近上海的优势,引来了全国各地的人才,发展速度迅猛,生产总值让很多地级市都望尘莫及。人才在选择城市的时候,也是很挑剔的,不适宜发展的地方,他们不会作为首选的。咱们能不能用这种理念,把X的人才吸引、聚集到X来,把地缘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打造成X国际化大都市周边的“X”,关键是要把握优势,把优势用足用好。人才创造的是核心技术,花钱可以买来产品,但买不来核心技术,靠买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我们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更不能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一个人才引领一项科技创新,可以催生一个产业,带动一方发展,影响乃至改变世界。李四光创立地质力学,提出陆相成油理论,让任何人见了中国人都不能小看,让黑土地上涌出滚滚石油,中国摘掉“贫油国”的帽子;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解决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演绎了“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神话。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人才的作用更加突显,可以说,离开人才各项事业寸步难行。

第三,转型需要人才。“十三五”是我市系统深度转型期、全面小康的决战决胜期,没有足够的人才支撑,一切设想、一切目标,都不靠谱、都无法实现。说转型需要人才的时候,对我们的人才“家底”,大家都要有一本账。全市企业管理人才X人,专业技术人才X人,专业技术人才中正高级职称仅X人,高技能人才X人,农村实用人才X余人,社会工作人才X余人,拔尖人才只有X名,其中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在职在岗的只有X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在职在岗的只有X人。“家底”一翻,我们就应该知道我们开会的初衷是什么,为什么要下势抓人才?目前的人才底子,我们觉得很乏力,和同类地级市我们没法比。所以,这个形势大家要有清醒地认识。孙中山先生讲:治国经邦,人才为急。大家要深刻认识到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做好人才工作。

二、人才工作必须把握三个关键

第一,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邓小平同志说过: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是领导者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今天在座的除了受表彰的以外,还有很多领导同志,要牢记这段话。

一是懂人才。

懂人才,就是要明白“人往高处走”这个道理,这是朴素的不能再朴素的道理。人才都想往高处走,我们就是要“帮人往高处走”。大家在抓人才工作时,要向组工系统的先进看齐,原四川省万源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林森曾讲:“组织部是个渡人的梯”。他是这样认识的,也是这样做的。“帮人往高处走”的这个“高处”就是干事成才的好环境、创新创业的好平台,哪里的机制活、环境优,哪里“渡人的梯”就搭得好,因为人才都是冲着事业来的。农业社会,战略资源是土地,谁的地多,日子就过得好。工业社会,战略资源是机器。蒸汽机的发明,使英国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独占鳌头了那么多年。现在知识经济时代,战略资源是人的聪明智慧,这点大家体会很深。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的经济、中国人的购买力,让西方世界对中国日益关注,但我们的“战略资源”还跟不上经济的发展。我们在中学都学过一篇古文,王安石的《伤仲永》,方仲永是个神童,但是方仲永的父亲是个没有眼光的人,他当时没有让方仲永好好地学习,把他一步一步培养成人才,他利用神童这种效应,拉着儿子整天去挣钱,最终神童沦落成普通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在抓人才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懂人才。

二是识人才。

温家宝总理曾经有一句话说:“人才不是评出来的,是靠实践、成果检验出来的。”我们评审突出贡献拔尖人才,一定要克服人才管理中的“官本位、行政化”倾向,从“谁是人才由领导定”的惯性思维和模式中跳出来。这次在评选的过程中,很注重科研成果。有多少科研成果能变成钱,才是生产力。我们是要抓现钱的,这一点大家一定要牢牢把握好。一定要注重实用性,关键在“用”,不能用的不要引。在这方面不要盲目,需要哪方面的人才,一定要心里有数,再有的放矢地去做。这样我们引入的人才就会管用。

三是育人才。

育人才是一个很费神的事情。人才都是特质人,特性都很强。别说个性了,已经是个性之上的个性了。育人才的时候,就要包容人才。就要尊重差异、尊重个性,不能拿要求干部的标准来要求人才。还要包容人才的一些“毛病”。这些“毛病”在纪律和法律范围之内的,都要包容。所以,在育人才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包容人才作为很重要的事情来做。

第二,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一个高端人才就是一个项目、一个产业、一方市场。“招才引智”比“招商引资”更具战略意义。

一要靠政策机制引进人才。人才总是先看政策、比政策,只要外边都能得到,人才就会在第一时间流失、走人。刚才表彰对象里有李竹玲,李竹玲是高级工艺美术师,李竹玲到深圳去开会的时候,深圳的分管市长要去接机,李竹玲回来的时候是谁接机,那个场面能比吗?这样的场面多了,那人才自然就走了。我们找感觉,人才也找感觉,人才除了找感觉之外,人才都有自尊,都要被社会承认。做这些事,都不要讲大话,具体的事例能说明一切,不看文件怎么写,更看你是怎么做的。再比如,以前在国外,留学生见面会相互询问“什么时候毕业”“找到工作没有”“买的房子在哪”?如果你说“要回国了”,对方惊奇之余,肯定会觉得是在国外混不下去了。而现在,留学生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你怎么还没回国呀?”美国人到浦东,看到的全是美国培养出来的人。过去孩子出国留学大家都羡慕,现在没有经过高考到国外去留学,是要打问号、打折的。因为中国高考是很硬的,虽然大家对高考有这样那样的看法,但都明白“一本线”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过的。所以我们也在探讨如何建立选人用人的“一本线”。政策不仅是要出台,关键是怎么做,自己做还不行,很多要靠各种方法

“猎取”得到,猎头公司就是抓人才的一个有力抓手,他知道人才到哪去找,哪里的人才最适合。要在这方面有作为,把这个打造成X的比较优势。市场经济,政府不能总是做领导,要学会放下,主动放下。计划经济时代,企业和政府绝对是领导和被领导关系。市场经济没有这样子,X也是受表彰的,作为企业家,这方面体会很深。要学会合作,市场经济,企业和政府的关系,准确的描述就是亲密的合作伙伴关系,但是这个亲密程度要有规有矩,不能勾肩搭背,该给企业做的,我们要做到位,而且要做得很过硬。

二要靠优化环境留住人才。习近平同志指出:“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我们做的一切,都要记住这一告诫,让“近者悦、远者来”。在这方面,不能犯急,更不能“招来女婿气走儿”,这都是得不偿失的。要认真梳理,找到我们缺的、需要的、对路管用的人才。在这方面,不能盲目,不能拼数字,一定要讲实用。我们X在这方面应该有底气,好环境引来了朱鹮、留住了朱鹮,也能引来高端人才、留住高端人才。

三要靠产业发展聚集人才。“人才找业”是固定模式,人才是要干事的、干大事的,没有干事创业的平台,你花再多钱,给再多福利,都留不住人。对人才来说,事业才是最大的福利,只有事业能留人、产业能留人。所以,产业的兴起、产业的培育,为人才提供各类舞台,使人才有用武之地,这是我们在抓人才工作的过程中始终都不能偏离的,要认真思考、认真做。通过事业来凝聚人才。

第三,用好人才,爱护人才。用人才是大智慧,爱人才是大胸怀。坚持人才“以用为本”,是转型发展的需要,也是人才自身发展的需要。人才工作的核心就是要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展的机制,把人才用好用活,为X所用。

一要搭建广阔舞台。把人才在合适的时间,放在合适的岗位,使人尽其才。把人才用好,关键在知人善任。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信任,意想不到的信任才是大突破。解放战争的时候,从西柏坡发出的408封电报,几乎每封都有一句话,“如遇特急情况,请某某、某某全权酌定”。对比一下,60年前蒋介石谁都不放心,飞来飞去,安插亲信,在那盯着,不是盯事,而是盯人。这样哪能把事办好,人人自危,谁都不信谁,都没人干事了。我们干人才工作,也要从中汲取经验。需用的人才就要予以信任,并给位子,位子“合身”也很重要。位子不“合身”,对人才来讲,小则屈才,大则误事。要求贤若渴,还得为人才提供各方面的服务。邓小平同志当年都能那么做,我们今天还有啥做不到的事情?

二要尊重关爱人才。邓小平当“后勤部长”的时候讲过,“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倡导独立思考、追求真理、宽容失败。这些抓人才工作的基本理念,大家一定要记住。这样才能把人才紧紧的团结在党的周围,作为组织的重要资源,为我们的事业发展所用。没有独立思考、追求真理、宽容失败,恐怕吸引不到人才。“以实绩论英雄,靠贡献拿报酬,凭本事坐位置”,这是别人的好做法,我们要把对头管用的拿来用、用好用足就行了。这次机构改革中,总工程师、总会计师、总统计师、总审计师、总经济师等岗位,把党组成员都去掉了,什么意思呢?这些人才不能光在党内找,还要跑到党外去找,这是从机制上做了保障。没有专业人员把关、运作,有时候是要犯错的,不懂技术、净说外行话,是干不好事的,轻则犯错、重则犯罪。关爱人才,也要有一定的投入,就是给“位子”、奖“票子”、发“牌子”。

我们党爱护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有着光荣传统。白求恩大家都很熟悉,咱们大多数人都是背诵《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长大的,用现在的话很精准的讲,他是我们在“战争年代引进的一个急需紧缺专门人才”。这个人才受到的礼遇是什么呢?第一,在延安受到毛主席的接见。第二,八路军战士每天只有5分钱的伙食费,司令员聂荣臻每月也只有5元钱的伙食费,但毛主席、党中央却特批白求恩每月100元的生活费。哈尔滨为高端人才无偿提供周转房,凡在哈尔滨连续工作8年以上的,可以获得人才公寓的个人私有产权。这些做法,不在于讲了那么多、出了多少条,有一条管用,人才就来了。我们离X那么近,城际交通设施的改善和发展,使城际交通时间短于市内交通时间,将来可能很多人才会选择生活在X、工作在X,时间长了就对居住地感情深了,人才就可以为我所用。

三、做强人才必须形成强大合力

党管人才是建设人才强市的根本保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在中国体制下,党一上手,就是最强手,办不成的事能办成,办得成的事能更好。所以要在党管人才上下大功夫。要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着重强调一下三个“一把手”,即党委、政府、组织部门三个“一把手”齐抓人才“第一资源”。党委“一把手”抓战略、抓规划,把人才工作摆到转型发展全局中的优先位置去谋划、去推动;政府“一把手”抓投入、抓保障,确保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激励等各项资金落实到位,确保人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组织部门“一把手”抓协调、抓落实,切实履行好牵头抓总的职责,增加工作合力。三个“一把手”齐抓共管“第一资源”的工作格局,要尽快形成,分工明确,有序推进。只要“一把手”重视,以上率下亲自抓,就没有落不实的事情。

干部、组织、人才是新时期组织工作的“三驾马车”。谈到组织工作,大家把焦点都放在干部上。其实。组织工作的“三驾马车”,就是我们平时讲的最多的基层党建、干部工作这两个,这是我们的看家本领、强项。研究世界政党组织的人有这样一个体会,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系统最严格、最严密,最管用、最有效。从开始闹革命的时候我们就懂得“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新时期以后,人才工作也是组织工作的重头戏,由于有了人才工作,才使得原本和组织部门从不打交道的部门,开始和组织部门紧密合作了,人才开始向往组织部了,有人才的向往、党员的向往、干部的向往,组织部才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独特作用。组织部的干部要通过努力学习、刻苦实践来使自己成为管党员的党员,管干部的干部、管人才的人才,才能充分发挥组织部作为“党员之家”“干部之家”“人才之家”的作用。

讲这些的目的就是,只要全市上下都重视人才、聚力抓人才,就会把X打造成人才高地。X只有成为人才高地,X的转型发展大业才会早日实现。

5.市委人才办工作计划 篇五

提纲

一、贯彻人才新理念,努力做到“乘势得人心”

(一)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二)把握区域发展大势

(三)彰显...爱才格局

二、构建引才强磁场,系统深化“兴产聚人才”

(一)专注产业升级的主战场“招”

(二)坚持远眺海外的新思维“引”

(三)聚焦创新突破的主力军“育”

三、提升青年友好度,全力推动“开门汇人气”

(一)以校城的“深融合”呼唤人才

(二)以产教的“高赋能”培育人才

(三)以安居的“强支撑”保障人才

四、营造聚才生态圈,全力以赴“诚意赢人和”

(一)打造高层次人才载体

(二)强化全方位金融扶持

(三)提供立体化服务关怀

正文: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发出了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动员令,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奋力打造“长三角中轴枢纽、国际化智造名城”的征程上,...须围绕“得人心、聚人才、汇人气、赢人和”点燃...发展强引擎,把...建设成为人才向往、英才荟萃、产才相融、城才共荣的长三角人才新高地。

一、贯彻人才新理念,努力做到“乘势得人心”

面对人才优先发展这一历史机遇,人才工作更要保持政治定力,将坚持正确方向和把握潮流大势相结合,做到增人数与得人心相互促

进、共同提升。

(一)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切实将党的领导贯穿始终,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构建“一盘棋”格局,坚持“一体化”思维,落实“一把手”责任。全方位加强政治引领、政治吸纳,深入开展“爱国·奋斗·奉献”精神教育,鼓励人才参政议政,推进党建工作与人才工作互融互通。强化考核牵引,持续提高人才工作权重,以举全市之力“重视人才工作、谋细人才工作、抓实人才工作”的实际行动,进一步增强各类人才对党的认同感和向心力。

(二)把握区域发展大势

立足“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积极响应省委“打造人才发展现代化先行区”动员令,全面把握“一带一路”倡议、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在...交汇的历史机遇,将区位优势转化为聚才优势,建立健全协作创新体系,积极参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G42沪宁沿线人才创新走廊建设,在“人才强国雁阵”格局重要支点中,展现...担当,赢得竞争主动。

(三)彰显...爱才格局

着眼“十四五”发展规划与人才规划同频共振、城市发展与人才发展同心同向,对标先进地区,以“舍得、等得”的态度,加大“龙城英才计划”的投入,增创政策“领跑”优势。坚持不懈开展“引才长征”,以“踏破铁鞋”的力度和诚意,市县条块联动,赴全国各地开展产教才对接,彰显“爱人才、周到服务”爱才诚意。

二、构建引才强磁场,系统深化“兴产聚人才”

精准把握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论断,高质量推动产才融合,畅通“以产聚才、以才兴产”的良性循环。

(一)专注产业升级的主战场“招”

围绕...“国际化智造名城”定位,实现产业发展和人才发展同步规划、产业地图和人才地图同步绘制、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同步开展“三个同步”。深化双招双引,根据辖市(区)人才绩效给予1∶1的“聚才贡献奖”配套奖励。加大产业关键领域顶尖人才招引力度,为国内外高端人才提供1亿元特别支持额度,“一人一策”量身定制扶持方案,在“人才高地”上筑起“人才高峰”。

(二)坚持远眺海外的新思维“引”

抢抓人才流动机遇,建立全球人才“云聘会”常态化机制,大力扶持建设人才项目离岸孵化平台,依托本土企业海外分支机构布局人才工作站,就地选才、飞地用才。通过人才制度优先支持、创新载体优先赋能、资金投入优先保障、生态提质优先促进“四个优先”,进一步加快中以...创新园聚才兴才先行先试步伐,针对以色列项目特点实施专项人才计划,真正将中以园打造成海外人才集聚示范区。

(三)聚焦创新突破的主力军“育”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壮大创新主体,持续开展上市企业倍增计划,全力冲刺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超8000家、科技型上市企业超100家、R&D投入占比3.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

比50%等战略目标。突出科技项目与人才项目协同发力,聚焦关键核心和“卡脖子”技术,建立健全联合攻关机制,切实打造更多的“行业领先”和“不可替代”。

三、提升青年友好度,全力推动“开门汇人气”

将广聚青年人才作为扩大人口规模、提升城市能级的关键抓手,全方位打响“青年友好型城市”品牌,以青年活力提升城市活力。

(一)以校城的“深融合”呼唤人才

持续巩固拓展“名城名校合作行、创新创业赢未来”活动成果,面向全国高校辅导员聘任引才专员,探索校友会引才模式,依托“师生情、同窗情”,增进与高校的常态化人才合作。着眼校城共生共荣,探索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合作办学,全力支持在常高校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深化“双落户”“双聘制”试点,完善“创业在园区、创新在高校”工作机制,有效提高在常高校毕业生留常率和外地高校毕业生来常数。

(二)以产教的“高赋能”培育人才

结合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建设,打造公共实训基地集群,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倍增计划,完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分配制度。针对...制造业发达的产业特点,创新推行“新工科”教育,探索“入学即入岗、毕业即就业”模式,大力培养造就一批有影响力的名师、名医、名家,在盛产“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中真正实现“经科教联动、产学研合作、校所企共赢”。

(三)以安居的“强支撑”保障人才

坚持“职住平衡、就近建设、个性共享”原则,完善生活居住双资助“直达补贴”制度,推动“非申即享”扩面增效。加快推进10万套人才公寓和青年驿站配套建设,刚性兑现“免费3年入住”“驿站3月免租”等服务承诺,切实将青年人才来常落脚“第一站”转化为扎根...“第一步”。秉持“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理念,配置优质资源,营造与一线城市无差别的宜居宜业环境。

四、营造聚才生态圈,全力以赴“诚意赢人和”

坚持以“最优生态”引“最强大脑”,建设“载体好、服务优、支撑强”的优质生态体系,为人才“英雄有用武之地”创造良好环境。

(一)打造高层次人才载体

结合“两湖”创新区建设,整合全市科技创新平台资源,加快建成一批重大人才平台载体。高标准打造长三角青年创新创业港、智能制造龙城实验室,在智能装备、石墨烯、光伏等领域争创国家级创新中心,推动新型研发机构集群发展。依托产业园区,加大众创空间、孵化基地、创业苗圃建设力度,统筹规划布局系列人才综合体、科创综合体,为各路人才大显身手搭建广阔舞台。

(二)强化全方位金融扶持

健全覆盖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的投贷联动、投保联动、投债联动体系,重点加强对周期长、投入多、风险高、难度大的核心技术研发项目的扶持,切实从“后补贴”转向“前激励”,从“锦上添花”转向“雪中送炭”,包容“十年不鸣”,静待“一鸣惊人”。完善人才支持和上市辅导联合扶持机制,提升“龙城英才科创苗圃投资基金”

绩效,依托400亿元科创基金,撬动2000亿元社会投资,为高成长性人才企业股改上市和再融资提供有力支撑。

(三)提供立体化服务关怀

6.市委人才办工作计划 篇六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2〕22号),加强和改进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创新党管人才领导体制机制,完善党管人才方式方法,有效履行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职责,不断提高全市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加快建设中国人才与创业创新名城,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健全党管人才领导体系。明确市、区县委书记主抓人才,市、区县长主抓教育,市、区县专职副书记主抓科技,形成人才、教育、科技三位一体、协调高效的领导机制。市、区县和开发园区要建立健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组成;市级机关部门、市属企事业单位要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主要承担谋划大局、把握方向、整合力量、破解难题的职能,并通过建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审议人才工作重要文件、重要活动和重点项目,重大事项报同级党委(党组)审定。

二、加强人才工作统筹协调。各级组织部门要在党委领导下,坚持牵头不包办、抓总不包揽、统筹不代替,重点做好总体规划实施、重要政策制定、重点工程策划、重大典型宣传等工作。宣传、统战、科技、教育、财政、人社等部门要根据各自分工,明确重点、密切配合,共同构建协同高效科学的工作落实机制。台办、侨办、外事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单位要发挥各自优势,找准定位、主动作为,推动全社会广泛支持和参与人才工作。要确保市、区县组织部门人才工作机构编制、职责、人员、经费到位,开发园区、街镇、国有企事业单位要设立人才工作处(科)室,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两新”组织设立人才专员。

三、重视人才发展理论指导。突出实践导向和城市特色,推进中国(南京)人才发展研究中心建设,创办国家级“紫金人才发展论坛”,广泛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及时总结推广基层实践创新成果,为全市人才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开展人才与科技创业创新调研活动,市、区县和开发园区党政主要领导要定期组织开展人才工作专项调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同志要经常性开展人才工作调研,及时发现和解决突出问题,研究提出前瞻性、创新性思路和举措。

四、制定实施人才发展规划。市、区县和开发园区在研究制定和推进实施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和计划时,要同步研究制定和推进实施人才发展五年规划和计划,并把人才发展核心指标列入经济社会发展奋斗目标;市、区县和开发园区相关部门、单位要结合工作职责,同步制定实施人才工作专项规划,构建长期有规划、中期有计划、近期有行动方案的梯次推进体系。建立人才发展评估和公报制度,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定期对市、区县人才发展规划及重点专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并以公报形式面向社会公布评估结果。

五、着力实施重点人才工程。坚定不移推进国家级“紫金人才特区”创建和“321计划”、“科技九条”、“创业七策”等“1+3”重点人才工程,建立健全重点人才工程目标责任制,坚持五年目标化、目标具体化,逐年逐项细化分解重点任务和时间节点,明确责任主体和具体责任人。各地各部门要围绕“1+3”重点人才工程,结合区域特点和行业实际,统筹实施本地本部门重点人才工程,形成上下衔接、综合配套的人才工程支撑体系。各级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要对重点人才工程实施加强协调指导,定期召开专题汇报会,逐项听取工程进展情况汇报,统一组织重点项目验收评估,确保重点人才工程落到实处。

六、研究推进人才政策创新。在市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政策创新工作组,重点围绕市委、市政府创建国家级“紫金人才特区”的十项创新政策,研究提出实施建议,组织开展政策试点,加快实现关键突破。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切实加大人才投入,市、区县和省级以上开发园区要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并确保不低于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3%。坚持积极向上争取与敢于先行先试相结合,制定更加宽松便捷的人才户籍政策及工作流程。整合优化现行人才子女入学入园政策,制定实施国际学校、国际班建设发展计划,切实改善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入园条件。大力实施人才安居“195”工程,不断完善人才购房优惠政策实施细则。强化“南京蓝卡”创新政策集成功能,建立“南京蓝卡”部门工作落实和责任倒查机制,逐步实现人才政策“一卡通”。

七、改革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人才评价体系改革,开展职称评定改革试点,引导科研人才既重教学质量和学术成果,更重实际应用和成果转化。探索科研人才价值市场量化模式,逐步形成主要与实际贡献相挂钩的分配和激励机制。推进校地、校企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完善政产学研金合作的利益链接和分享机制。健全科技创业支持服务体系,建立区域性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制定鼓励扶持天使投资的实施办法,实行科技银行考核评估和动态管理制度,完善“321计划”首购首用实施办法。推进人才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简政放权,精简规范人才评价、人才流动和项目申报等环节审批和收费事项。制定加快发展人才服务业的意见,引导各类人才中介机构参与和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八、直接联系服务高端人才。实行市、区县和开发园区领导直接联系人才制度,挂钩领导要通过定期走访、会议座谈等多种形式,与人才建立和保持密切联系。建立市、区县委重点联系人才库,由市、区县组织部门代表党委,定期联系入库人才,组织开展集体联谊,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建立市、区县决策咨询通报制度,及时向重点联系人才通报党委、政府重大决策事项,并听取意见和建议。建立市、区县和开发园区高层次人才服务信息系统,全面推行一人一档、专员服务制度。

九、严格人才工作考核监督。各级发改部门要坚持“第一资源”第一权重的原则,把人才工作列入市、区县综合考核核心内容,并确保所占分值不低于其它各项内容。组织部门要牵头制定实施人才工作专项考核办法,考核结果纳入领导班子和党政主要领导考核内容。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要推进人才资金使用和管理等环节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定期开展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审计评估,努力实现公共投入效益最大化。市督察办要会同

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等部门,定期检查督促全市人才工作开展情况,督查结果在一定范围内以适当形式通报。

7.市委人才办工作计划 篇七

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过去的一年,全市人才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亮点突出。特别是出台《人才新政七条》,产生了积极效应,得到了省委领导的高度肯定。二是围绕做好“钒钛、阳光”两篇文章集聚了人才。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引进了一批高层次和紧缺专业人才,培养了一批本土人才。三是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提升了干部人才能力。组织市党政代表团赴发达地区考察学习,派出一批干部赴中央国家机关、央企和省级机关、发达地区挂职锻炼。从三个多月的情况来看,赴外挂职干部学有所获、干有所成、抓有成果、宣有成效。同时,我们从中央国家机关、知名企业请进来31名干部进行“传帮带”,发挥了“鲶鱼效应”。总的来看,过去一年,全市人才工作有招数、有措施、有成效,值得充分肯定。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同志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努力推动全市人才工作再上台阶。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坚持问题导向,围绕中心抓人才

国与国、地方与地方之间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党的十九大把人才强国战略列为决胜全面小康的七大战略之一,把人才摆在事关民族振兴、国际竞争的战略位置,与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直接联系起来,赋予了人才工作新的战略定位,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对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自觉把人才工作放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去审视,放在更好地服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去谋划,放在更好地落实省委“一二三四”战略谋划、市委“一二三四”工作思路中去推进和抓好落实。

对照中央、省委的新部署新要求和攀枝花发展需要,目前我市人才工作存在三个突出问题:一是高素质专业化人才短缺甚至匮乏。钒钛、康养方面的专业人才不多,金融类人才难找,管理型人才、经济类人才不足,有的干部能力不强,不会干事、不能干事,“推一下,动一下”“工作永远在路上”的现象比较突出,延误了发展良机。二是人才结构不合理。党政干部人才在年龄、知识、专业结构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三是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在吸引人才、招揽人才的政策上,与成都等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缺乏竞争优势,需要增强政策级差效应;在干事创业的环境上,还要进一步鲜明选人用人导向,不转观念就换位置,不转作风就调岗位,不提能力就摘帽子。最近,省委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凝神聚力狠抓落实的通知》,我要求市督查办优化目标考核办法,弱化发了多少文件、开了多少会议等过程考核,把重点放在项目落实了多少、经济发展了多少、民生改善成效如何等效果和结果考核上来,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切实营造良好的干事环境。

二、坚持“招、借、培、用”,为做好“钒钛、阳光”两篇文章、建设美丽繁荣和谐攀枝花提供人才保障

第一是“招”,即招揽人才。一方面,要分领域、分层次开展宣传解读,宣传好、落实好《人才新政七条》,增强在市內外的知晓率、影响力,充分发挥其招才引智作用;抓好政策落地和跟踪评估,发挥好引领带动效应;实施差异化引才策略,注重把握区域经济发展形势下的人才流向,充分发挥我市的钒钛、阳光等比较优势,重点面向东北、西北等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招才引智。另一方面,要加强事业招人力度,善于筑巢引凤,既筑好温暖的“巢穴”,又提供干事的平台,让人才在攀枝花能够大展其能;加大对已引进优秀人才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他们在攀枝花干事创业的典型事迹,发挥好他们的示范、引领和带动效应;强化服务保障,为人才提供个性化、精细化服务,解决好住房、子女入学、家属就业、医疗待遇等方面的后顾之忧。

第二是“借”,即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要破除“大山意识”“峡谷意识”,不断提升干部人才工作的对外开放水平。去年,我们在借才引智方面走出了坚实的一步,今年要继续作为重点来抓,进一步推进与名校、名院、名企和发达地区的合作,结合钒钛“五个一工程”建设、五个“康养+”产业发展,对接争取中科院局级、处级干部和高端人才到我市挂职,选派干部到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上级单位、大型企业学习锻炼、提升能力,积极推进与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北大学等高校的人才交流合作,不断扩大攀枝花的“朋友圈”,大力引进先进理念、高端技术和优秀人才。

第三是“培”,即培养现有人才。招人才、借人才的数量有限,更重要的是抓好对现有人才的培养,持续推动转变观念、转变作风、提升能力。要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加大“走出去、请进来”的培养力度。“走出去”方面,三月底四月初,市委、市政府将组织党政代表团到浙江考察学习,各县(区)也要行动起来。同时,要积极把有发展前途的干部和人才送到北大、清华、上海交大等高校进行培训,探索开展委托培养。“请进来”方面,要积极邀请国内外优秀学者、知名专家和企业家来攀开展访问、交流、培训。要抓好“钒钛之光”优势工业人才、“大地飘香”现代农业人才、“情满金沙”康养产业人才等重点人才工程实施,大力培养“高精尖缺”人才,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让人才在学中培养,在干中提升,造就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

第四是“用”,即让人才各尽其能。对人才要用其长、避其短,让有文字功底的去搞文字工作、会协调事的去搞统筹协调、有点子有思想的去搞策划、懂群众工作的去做群众工作。要营造好“用”的环境,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受激励和重用,对不作为、慢作为的坚决调整,对乱作为的坚决处理。要用当其时,尊重人才成长规律,优化人才结构,继续建好科技研发、创新创业孵化、专家服务基层等平台,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提供广阔舞台。要加大人才服务基层和脱贫攻坚力度,鼓励和引导人才到基层一线和贫困地区创新创业,为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打造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人才队伍。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着力解决人才管理中行政化、“官本位”等问题,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要认真贯彻中办、国办最近印发的《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改进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等评价方式,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各有侧重的人才评价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建立人才功勋奖励制度,让有真才实学、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实现“名利双收”。

三、坚持合力推动,确保各项人才工作任务落地落实 市委提出的“一二三四”工作思路得到了省委的充分肯定和各方面的高度评价,现在关键是要抓落实。对刚才讲的人才工作“招、借、培、用”四字诀,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梳理,明确具体刚性的措施,一条一条抓好,集众智、汇众力,推动“一二三四”工作思路落地落实。

一要压实人才工作政治责任。人才工作是党的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建立健全人才工作专项述职、目标责任制考核等制度,推动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抓好人才工作,真正做到习近平同志要求的“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今天,会议审定了全年25项重点人才工作任务,下来以后,各责任单位要逐一明确责任人、时间进度,逗硬考核。

二要形成人才工作合力。各成员单位要在人才强市格局中承担应有职责,发挥应有作用,推动形成统分结合、上下联动、协作高效、整体推进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组织部(人才办)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切实履行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职责,在当好参谋、统筹协调、调研指导上下功夫。各成员单位要抓好本领域、本系统、本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履行好在制定人才政策措施、构建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培育和发展人才资源市场等方面的职责。

三要切实保证人才投入。建立人才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强对人才新政、重大人才工程项目的保障,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引导、激励和杠杆作用,引导社会、用人主体和个人共同投资人才开发,构建多元化的人才投入体系,共同推动人才事业发展。现有的人才经过培养和合理使用能够成长起来,外面的人才能够招得进借得来,通过多方发力,人才短缺、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就能得到有效解决。

8.市委人才办工作计划 篇八

为加强对公务人员的监督管理,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凡具有以下情形的人员,一律先予免职,再根据有关规定从严处理;未担任领导职务的,一律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一、用公款赠送“红包”的单位负责人、经办人;

二、收受管理和服务对象、下属单位和个人的“红包”,不按规定登记、上交的公务人员;

三、违反规定审批配置、拨款购买、固定使用超标准公务车的相关责任人;

四、违反规定从事营利性活动的公务员;

五、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为配偶、子女及其配偶以及其

他特定关系人经商办企业提供方便的领导干部。

本规定由中共重庆市纪委、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重庆市监察局、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9.市委人才办工作计划 篇九

1新办《上海居住证》

国内人才《上海市居住证》申领须知

1、申请条件:

 具有本科以上学历;

 申请人实际用人单位需在本市注册且注册实到资金需100万元人民币以上;

或申请人实际用人单位若为上海分公司,其总公司注册资金需1000万人民币以上;

 有具人事档案管理权限的档案存放地出具的阅档政审证明。或在递交申报材料后,由受理点所属的上海市、区(县)人才服务中心,按照档案管理规定,将居住证申办人的人事档案调入本市人才服务中心,由其档案管理部门核实相关信息后,出具个人档案查阅情况证明。(居住证受理时间从人事档案调入人才中心之日起计算)

2、申请材料:

材料必须单位人事专员代办,快递不受理。

(一)申请人必备材料:

1.调档人员信息表;

2.《国内人才〈上海市居住证〉申领表》;在封面、承诺及授权单位意见(P2)上加盖公章;

3.个人的学历学位证书:国内学历学位认定,国外学历请致电68883080,自行办理

4.本人身份证;已婚人员另需提供结婚证

5.本人外省居民户口簿,本人为集体户口的由集体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出具户籍证明。

6.在本市的住所证明:(以下情况任选一项):

A.买房者出具房产证;

B.房者提供租房合同及《上海居住房屋租赁合同登记备案证明》;

C.借住亲友家的提供相关住址户主的户口簿或房产证、户主写的证明信、居(村)委出具的寄宿证明。

D.居住单位集体宿舍的由单位出具集体宿舍证明、单位房地产权证或者租房合同及《上海居住房屋租

赁合同登记备案证明》;

7.本市二级以上医院出具的近期3个月内的健康状况证明;

8.提供本人劳动合同;(注:合同有效期需为1年以上,且申报期距合同终止期至少6个半月以上)

9.申请人在毕业后有工作经历,其个人档案里须有上家用工单位提供的退工单或离职证明,且公司名

称须与个人经历相符合10.提交实际用工公司资料(以下情况任选一项)

A.实际用人单位为上海代表处,提交《外国(地区)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登记证》、机构代码证复印

B.实际用人单位为上海公司的,提交单位营业执照和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复印件并加盖公章。

C.实际用人单位为上海分公司,提交总公司同意办理居住证的证明及执照、代码复印件并盖公章。

D.实际用人单位若是高新技术企业的,要提供高新技术企业的证书。

(二)申请随办人员所需材料:

 为未成年独生子女首次申报随员,提供子女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出生医学证明和独生子女证原件及

复印件(16周岁以上的提供全日制普通高中就读证明和学籍证明)。父母结婚证书(离婚的需提供离婚证和判决书或协议书)原件及复印件。

 为未成年的非独生子女首次办理随员,提供子女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出生医学证明、准生证或者社

会抚养费缴纳证明、父母结婚证书(离婚的需提供离婚证和判决书或协议书)原件及复印件(16周岁

CIIC 09.09.0

1以上的提供全日制普通高中就读证明和学籍证明)。

 为配偶首次申报随员:提供结婚证和配偶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配偶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需外地详

细住址首页及个人页)或户籍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三)可加分资料:(申请人若在申领表中有相应的注明则必须提供相关材料)

 专业技术证书、获奖证书、专利证书及有关推荐证明;申领人配偶为本市户籍的,出具配偶的居民户口簿、身份证及结婚证;配偶若为三年有效期的居住证,请提供其结婚证、居住证及通知书副联;国外工作单位出具的专业技术岗位或管理岗位工作经历证明和国外工作收入纳税税单。

《申请表》、岗位协议、《调档信息表》等相关材料下载地址:

10.市委人才办工作计划 篇十

一、办理时间及联系方法:

中智雇员秘书台:400889454

5居住证咨询热线:54594545*2343邮箱地址:chenling@ciicsh.com

居住证受理电话:54594545*2661邮箱地址:luoning@ciicsh.com

受理时间:每周一~五 上午9:00~11:30下午1:30~4:30

<部分原件需报送至受理点进行审核,原件与学历证书一并归还>

受理地点:梅园路77号人才大厦2305室

二、国内人才《上海市居住证》申领须知

1、申请条件:

 具有本科以上学历;

 申请人实际用人单位需在本市注册且注册实到资金需100万元人民币以上;

或申请人实际用人单位若为上海分公司,其总公司注册资金需1000万人民币以上;

 有具人事档案管理权限的档案存放地出具的阅档政审证明。或在递交申报材料后,由受理点所属的上海市、区(县)人才服务中心,按照档案管理规定,将居住证申办人的人事档案调入本市人才服务中心,由其档案管理部门核实相关信息后,出具个人档案查阅情况证明。(居住证受理时间从人事档案调入人才中心之日起计算)

2、申请材料(一)申请人必备材料:

1.调档人员信息表;

2.《国内人才〈上海市居住证〉申领表》;单位网上审核完后直接打印,表格上加盖单位公章;

3.申请人国内最高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复印件两份>

申请人若为国外学历请致电68883080,自行办理

4.申请人身份证;<原件+复印件>

已婚人员另需提供结婚证;<原件+复印件>

5.申请人外省居民户口簿;<原件+复印件>

申请人若为集体户口的由集体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出具户籍证明。<原件+复印件>

6.申请人在本市的住所证明:(以下情况任选一项;原件+复印件):

A.自有住房:买房者出具房产证;

B.租房:提供由房地部门出具的《房屋租赁合同备案登记证明》、房主的身份证复印件;

C.借住亲友家:提供户主的房产证、身份证复印件、户主写的书面同意入住证明、居(村)委出具的寄宿证明。

D.居住单位集体宿舍:由单位出具集体宿舍证明、单位房地产权证复印件(需提供具有居住房屋凭证

编号的一页和详细信息页);

7.本市二级以上医院出具的近期3个月内的健康状况证明;<原件+复印件>

8.提供本人劳动合同;<原件+复印件>

(注:合同有效期需为2年以上,且申报期距合同终止期至少1年)

9.岗位协议(注:劳动合同与中智签订的派遣人员需要提交)<原件>

10.申请人在毕业后有工作经历,其个人档案里须有所有用工单位提供的退工单或离职证明,且公司名

称须与个人经历相符合11.提交实际用工公司资料(以下情况任选一项,需复印件盖红章)

A.实际用人单位为上海代表处,提交《外国(地区)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登记证》、机构代码证复印

CIIC 10.6.3件

B.实际用人单位为上海公司的,提交单位营业执照和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复印件并加盖公章。

C.实际用人单位为上海分公司,提交总公司的授权书及总公司与分公司的执照、代码复印件并盖公

章。

D.实际用人单位若是高新技术企业的,要提供高新技术企业的证书。

(二)申请随办人员所需材料:<以下材料均需原件+复印件>

 为未成年独生子女首次申报随员:

提供子女户口本、出生医学证明和独生子女证、16周岁以上的提供全日制普通高中就读证明和学籍证明。父母结婚证书(离婚的需提供离婚证和判决书或协议书)。 为未成年的非独生子女首次办理随员:

提供子女户口本、出生医学证明、准生证或者社会抚养费缴纳证明、父母结婚证书(离婚的需提供离婚证和判决书或协议书)、16周岁以上的提供全日制普通高中就读证明和学籍证明。 为配偶首次申报随员:提供结婚证和配偶身份证,配偶户口簿(或户籍证明)。

(三)可加分资料:(申请人若在申领表中有相应的注明则必须提供相关材料)<原件+复印件>

    

专业技术证书、获奖证书、专利证书及有关推荐证明;

申领人配偶为本市户籍的,出具配偶的居民户口簿、身份证及结婚证;配偶若为三年有效期的居住证,请提供其结婚证、居住证及通知书副联;

国外工作单位出具的专业技术岗位或管理岗位工作经历证明和国外工作收入纳税税单; 最近3个月中任意一个月的税单。

《申请表》、岗位协议、《调档信息表》等相关材料下载地址:

中智上海网站首页《个人信息服务》→《居住证》;网址:http://hrs.ciicsh.com 附件1:申领程序

11.市委人才办工作计划 篇十一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市委主要领导同意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落实全市组织工作会议和朝阳市人才工作联席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市人才工作的主要任务,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强化措施,着力推进人才工作实现重大突破,为推动凌源转型发展、全面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为开好这次会议,市委组织部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先后召开了5次专题座谈会,分别听取了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各园(景)区的意见建议,摸清全市人才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查找制约人才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寻找破解我市人才工作瓶颈的有效办法。同时,市委组织部就朝阳市人才工作联席会议精神和我市贯彻意见向市委主要领导作了专题汇报,市委书记郭天玺同志就深入贯彻会议精神,加强新形势下人才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下面,结合市委主要领导要求和我市人才工作实际,我主要讲四个方面问题。

一、强化“第一资源”意识,切实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

近年来,各部门、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上级要求,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有力推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全市人才队伍的总量和总体素质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的脚步。要实现建设开放、活力、大美、幸福凌源的目标,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实践证明,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因此,我们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强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意识,把抓好人才工作作为事关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积极谋划和推进人才工作。

第一,要充分认识到全面加强人才工作是中央和省市委做出的新的重大部署。十八大以来,中央对人才工作做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先后60多次对人才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尤其是去年5月,就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作出指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辽宁省委对人才工作高度重视,年初以来,连续召开2次常委会研究人才工作,1月21日,审议通过《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2月10日,审议通过《关于弘扬“工匠精神”加强全省技术工人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全省上下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扎实推进全省人才事业发展。朝阳市委对人才工作可以说是空前重视,2月15日,朝阳市委组织部就成立考察组,赴苏州市就人才工作进行考察学习,深入了解了苏州市及昆山市人才工作的有关情况,吸收借鉴先进经验,研究提出了加强朝阳市人才工作的意见建议,明晰了“补齐短板”的思路和举措。4月7日专门召开人才工作联席会议,提出了坚持“盘活存量、扩大增量、改善结构、提升质量”的人才工作总体思路,在加强领导、发挥本土人才作用、柔性引进高端人才、改善人才结构和强化服务保障等五个方面20项具体工作中要实现突破。中央和省市委的一系列举措,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就是要自上而下全面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抓紧、抓实、抓细人才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动力。因此,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充分理解把握加强人才工作的重大意义,从骨子里切实把人才工作重视起来,落实好上级关于人才工作的各项要求。

第二,要充分认识到全面加强人才工作是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指出: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哪个国家拥有人才上的优势,哪个国家最后就会拥有实力上的优势。对于我市来说,也同样适用。我市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面临着工业结构不优,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新兴产业培育不足,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等诸多困境。尤其是在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体制机制和营商环境、创新创业和民营经济等方面存在许多突出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繁重而艰巨。高新技术企业全市只有

2家(利浩管业、九通新型摩擦材料),规模小,仅占朝阳市7%;经济技术开发区、农产品加工园区没有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目前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科技孵化器和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发达地区的发展实践充分证明,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拥有了发展和竞争的主动权。引进一位高层次人才,就能引进、开发一个高科技含量的产品项目,就能带来、培育一批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团队,可以催生一个产业、带动一方发展。那么作为我们欠发达的凌源地区,就更应该做好人才工作,我们要以人才引领创新,以创新驱动发展,全面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地解放和激发人才创造潜能和创新活力,为经济发展增添内生动力、激发生机活力。

第三,要充分认识到全面加强人才工作是对各部门各单位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人才工作党委负总责,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只有这样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我原来在组织部门工作多年,深感这项工作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虽然我们也做了一些工作,但是回过头来看,我们的欠账还是很多,各领域、各行业人才底数不清,情况不明,人才总量少、素质不高等,工作中也存在着重视不够,职责不清,机制不规范等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加以研究解决。去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在深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2016年3月中央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今年2月省委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市县两级要制定实施细则。无论是制定具体实施细则还是落实好中央、省市委要求,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个新的课题、一个新的挑战。特别是在我们还存在这么多欠账的情况下,就更需要我们集中时间和精力,跳出禁锢、打破传统,以创新的思维、创新的举措,主动作为、真抓实干。这次会上专门印发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成员单位职责和工作规则、人才工作领导小组2017年工作要点,就是要明确职责、落实任务、齐心协力把这项工作做好。请各部门、各单位主要领导切实负起责任,回去后一定要认真研究一下,本部门、本单位的人才工作职责是什么,工作任务有哪些,具体该怎么抓,一定要亲力亲为,主动担责。

二、坚持问题导向,正视人才工作存在的差距

过去的一年,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在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一定作用。通过出台制度、搭建平台、组织专家服务产业项目,开展各类人才队伍培训,提高了人才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实现了人才工作的整体推进。其中,出台《凌源市高层次人才享受企业股权激励的优惠政策》,中航汽车与朝阳师专签定校企合作协议,小城子农产品加工园区启动昱旸天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昱旸天地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与国家级创业创新孵化示范基地——内蒙古赤峰市建立了创业项目合作机制,成功举办2期“辽宁凌源·内蒙古红山”创业项目推介会等活动很有地方特色,得到了市委领导和企业的认可和欢迎。但按照坚持问题导向的原则,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我们也要正视人才工作中存在的5个方面问题。

一是重视不够、观念陈旧的问题。

党管人才落实不到位,一把手对人才工作重视不够,没有把人才工作紧紧抓在手上,人才工作处于“自然状态”。有的单位不知道有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这个机构,有的单位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有的单位认为人才工作又大又虚、无从下手,不想抓、不愿抓、不会抓,实际工作中处在各自为战、单打独斗状态。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思想僵化、观念陈旧,视野不宽、办法不活。

二是总量小、密度低且流失严重的问题。

目前我市人才总量

3.9万人,仅占全市人口总数的6%,低于朝阳市1个百分点,低于全省5个百分点。由于受经济欠发达、就业机会少、收入低等因素影响,人才外流严重,这里既有机关事业单位的,也有企业的。凌源籍的高校毕业生,回到凌源就业不足20%。现在人才工作的情况就是“外地引进难、本地不回来、在职往外走”,这也是整个朝阳市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是整体素质低,高精尖人才短缺的问题。

素质教育起点不高,职业教育不经常、不规范,特别是农村实用人才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受高科技含量企业少、工资待遇低等因素影响,对高精尖人才的吸引力和承载力明显不足,导致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不强。

四是资源配置不均衡,分布不合理,引领和支撑能力弱的问题。

专业技术人才主要集中在教育、卫生、农林水等传统行业。高新技术、冶金制造、高级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人才严重不足。人才的分布呈现城市优于农村、教育卫生和涉农部门优于其他行业。专业和行业分布不合理,创造直接经济效益的成果不多,难以达到带动辐射作用。

五是管理体制机制落后,服务环境不优的问题。

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和管理办法,人才激励办法不多、工作力量不足、经费投入不足、活动难组织,导致人才积极性不高、作用发挥不明显,甚至存在人才闲置浪费现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各成员单位工作中也存在方向不清、目标不明、运转不规范的问题,人才工作效率不高、效果不好。

以上这些问题是长期累积形成的,我们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以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的韧劲,逐步加以解决。

三、明确目标,主动作为,全力推进人才工作实现新突破

谈到人才工作,大家总认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很难做,很难做好。人才工作难做也得做,难突破也得突破。没有人才的支撑和人才作用的充分发挥,我们的发展就很难赢得主动,很难抢占先机。为此,全市要紧紧围绕振兴发展的中心任务,牢固树立“抓人才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坚持“盘活存量、扩大增量、改善结构、提升素质”总体思路,坚持解放思想,主动作为,综合施策,重点抓好引进、用好、培育三个环节,确保人才数量快速增长,人才结构逐步优化,人才布局更趋合理,切实满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一,精准施策,筑巢引凤。习近平总书记讲: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就要求我们抛弃“等、靠、要”的落后思想,主动出击,敞开胸怀,不拘一格降人才。要学会用市场化思维招才引智,充分发挥用人主体作用,形成以需求为导向、以市场化运作为手段、以企业为主体的人才引进机制。

一是依托产业引。

重点实施产业引才工程,我市的“五个一工程”涵盖了工业、农业、商贸、旅游和新市镇的各个产业和领域,是引进人才的最大平台。我们一定要瞄准“五个一工程”中的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如汽车及零部件、冶金铸造、玻璃精深加工三大产业集群企业,摸清这些企业项目属类和人才需求,有针对性地面向国内重点大学、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及国家有关部委,通过联办、合作、技术入股等多种方式,运用市场手段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实现“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支撑一个项目、发展一个产业”。市直各部门,特别是经济开发区、农产品加工园区,要改进招才引智方式,坚持招才引智同招商引资并重,坚持以产业发展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核心,针对企业的某一件产品、某一项技术,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用人主体的作用,实施小型化、专业化、常态化的招才引智活动。

二是挖掘潜力引。

我市有红山花卉研究所、京源新技术推广研究所、食用菌研究所、蜂产品保健研究所等十余家民营科研机构,有省科技厅派出花卉、葡萄2支特派团,有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他们正处于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状态,这是典型的资源闲置和浪费。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把他们组织和联系起来,引导他们的科技人员更多地为我市企业和项目服务,让他们的成果更多地在我市转化、推广。我市有1个专业技术创新平台、2个朝阳市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朝阳市级“劳动模范工作室”、7个朝阳市级“名师工作室”,我市与省农科院、沈阳农业大学、大连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10余家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在这些平台、中心、室和高校背后,都有一支强大的高层次人才团队,都是我们难得、偏得的资源和财富。

三是完善政策引。

对于政策,大家普遍会理解为狭义的给钱、给物、给方便。其实除了这些之外,拿过来就好使、管用的办法,社会各界提出的有见地、能够促进发展进步的意见和建议等,都可以纳入政策范畴。我们完全可以创造性地应用到引才聚才工作之中。再就是针对引进高层次人才,我市去年出台了《凌源市高层次人才享受企业股权激励的优惠政策》,其中也不乏具有较强吸引力的优惠条件,但实际效果却不明显,没能真正发挥出应有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要对相关政策进行全面梳理,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需求做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使政策真正发挥导向、保障作用。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把凌源的优势、待遇、环境宣传出去,在更广的范围、让更多的人才了解凌源、关注凌源、来到凌源。凌源处于三省7市区交界处,特别高铁通车的后,距京沈两大都市群1个多小时车程,为凌源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为凌源人才引进带来一个难得机遇期。要开展高端引领活动,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发改局要抓住全国标杆企业、先进园区、服务型政府、创新院所、金融机构等系列“东北行”活动契机,深入宣传凌源、宣传凌源的人才政策、创业平台和服务环境,特别是加强营商环境建设的优惠政策,积极同企业家、专家对接洽谈,开展项目合作和技术开发、推广等活动。同时也要进一步制定符合市情的人才政策,目前,朝阳市正在研究探索,博士毕业生经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常委会研究同意,经有关部门考核直接聘用为事业编制。硕士生面试加考核、本科生笔试加面试加考核方式进行招聘。如果上级政策允许我市每年可以拿出一定数量的事业编制定向面向全省甚至全国进行公开选聘,这些办法都可以逐步尝试。市深改办和市委政研室会同人才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合制定《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细则》,努力在政策上有大的突破,出台一项政策就管事、有用,进一步为人才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四是强化“双创”引。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仅是拉动经济的新引擎,更是引进人才的新载体。在“双创”热潮中,我市创业创新孵化基地12500平方米,入驻企业55家,带动就业330人,已晋升为省级创业孵化基地。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好创业创新孵化基地,吸引更多掌握关键技术、拥有自主创新成果高层次人才入驻。特别是对那些真有成果、真带项目、真能推动我市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的高层次人才,要实行特殊政策、建立特殊机制、采取特事特办,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等灵活多样的形式,真正让优秀人才来了顺心、干得舒心、留下放心。市人社局要牵头搭建引才聚才平台,以企业和用人单位为主体,每年暑假前赴省内外重点高校,了解毕业生就业去向、需求、就业愿景,有的放矢制定引进政策,也可以直接带着岗位进行现场招聘。同时每年要组织赴发达地区、重点高校和有关科研院所开展招才引智活动。团市委要牵头,大力实施“凤还巢”工程,开展“爱我凌源、建我家乡”主题活动,通过组织考察、提供信息、项目、资金、政策等支持,吸引凌源籍大学生回乡就业创业,吸引凌源籍在国内外工作的各类优秀人才返乡创业。

第二,强化措施,人尽其才。习近平总书记讲:要放手使用人才,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让他们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引进人才、选拔人才目的是为了使用,使用人才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和创造动力,促进各项建设跨越发展。所以,对怎样使用人才,要有一个科学理念和方法措施。

一是摸清底数,增强人才使用的针对性。

目前我市人才队伍基础数据还没有准确统计,每支队伍现状如何、优势是什么、短板在哪里,我们心里没数,给人才工作的精准分析和研判带来极大影响,对人才的使用和发挥作用也造成了失准、失常。为此,我们要建好凌源智囊库,4月21日已开展了人才普查工作,将建成一个功能完备、分类齐全、数据详实、检索便捷的人才库,在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持的同时,也为精准选才、用才提供靶向。

二是盘活存量,激发现有人才队伍活力。

我市目前发展思路非常清晰,“四大任务”、“五个一工程”既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主攻目标,也是引才聚才最好的平台。以往我们总在抱怨没有人才可用,事实上我市拥有专业技术人才近万人、高技能人才近5000人。同志们可以认真想一想,他们都在哪、都在干什么、发挥作用情况怎么样?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缺乏引导、缺乏组织。所以,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本土专家组织和动员起来,按照专家与项目契合度高、匹配性强的要求组织好对接,真正让他们有才可用、才尽其用。今年朝阳将深入推进“千名专家进园(景)区活动”,我们要立足现有专家,搞好与相关项目的对接,逐步探索专家支撑项目、项目拉动产业、产业集聚人才模式,实现人才圈撬动产业链。今年拥有5名副高以上职称的部门单位至少与园(景)区新对接1个项目,力争对接专家不少于50人,对接项目达到10个以上。要开展专业技术人才智力支持行动,组织科研单位和职专等教育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到经济社会发展一线发挥作用,每年至少组织

1次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和人才培养等活动。要注意发现和使用好青年人才。省选调生、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和“大学生志愿者”,都是优秀的青年人才,对服务期满已经安置的,要进行重点培养;对服务期满等待安置的,可探索乡镇或市直事业单位定向招聘办法,作为储备人才和后备力量进行安置,让他们在基层、在实践中得到培养锻炼。

三是强化激励和保障,形成人人渴望成才的良好局面。

今年朝阳市将全面启动“市级优秀专家”“自然科学学科带头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带头人”“创业创新先锋”“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朝阳工匠”等系列评选表彰活动,各部门要认真组织符合条件人员申报,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让有才华的人尽展其才,让有突出贡献的人得到应有的回报。要做好保障工作,在人才就医就学、住房交通等方面提供周到服务,让人才没有后顾之忧。要把优化人才服务保障纳入构建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坚持完善市领导联系优秀人才和专家制度,建立健全鼓励创新创业的人才激励机制,细化完善帮助优秀人才解决子女就业、配偶就业、安居住房、社会保障等实际困难的政策措施,以优质服务引才聚才。

第三,注重培育,提升素质。培育是人才成长的重要环节。加强人才培养工作,既要有坚定的决心,又要有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注重实际效果。聚焦我市,就要把现有资源利用好,探索最适合、最高效的培育方式,统筹推进重点人才队伍建设,今年我们将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进行培训,请相关单位认真组织,不断提升各领域人才素质和能力。

一是依托各类“阵地”开展培训。

充分发挥党校、职业院校的作用,分不同职业、行业和专业,采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内容,分期分批组织开展培训,让各级各类人才在集中培训中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加快完成农产品加工园区昱旸天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昱旸天地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力争实现科研成果转化;要加快推进中航汽车同朝阳师专的校企合作,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强与中航汽车联系,确保暑期5个专业班次如期开班。推动一汽凌源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信息工程技术学院技术合作;职教中心要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主动对接“五个一工程”,将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请进校园,将校内专业教师送进企业,通过深度融合,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职教中心与辽宁交通大学、北京航空学院、锦州铁道学院技联合办学,定单培养能人才。要充分利用各类农技推广和培训机构、各类农业生产基地和园区的示范引领功能,大力培育农村实用人才。

二是坚持在生产一线重点培养锻炼。

高技能人才是支撑企业发展、增强竞争力的核心力量。在我市人才队伍结构中,高技能人才明显偏少,甚至是严重缺乏。要开展“凌源工匠”评选活动,市总工会、市人社局等相关单位和部门,要拿出切实可行办法,面向生产一线广大高技能人才,立足岗位成才,通过开展“技术带头人”评选、“职业技能大赛”等活动,塑造技工品牌,培育“凌源工匠”,弘扬工匠精神,培养职业素养,激发广大高技能人才在朝阳振兴发展中建功立业的劳动热情。

三是组织高层次人才传帮带。

我市人才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缺乏梯次培育举措,有些专业的高层次人才退休后,这个专业就没有了领军人物。梯次培育、团队打造这块短板一定要补齐。市人才办、人社局要牵头组织实施“传帮带”工程,通过在各行各业,特别是文化、教育、卫生、农业、林业、畜牧等系统要深入开展名师带徒弟,专家带团队等活动,每个系统行业要制定活动方案,创设活动载体,充分发挥本土高层次人才传帮带作用,培养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构建梯队式培养人才队伍模式。

四是采取“走出去”办法学经验长本领。

市委组织部选派优秀年轻干部,特别是从事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文化旅游开发、园区规划建设、投资融资等工作的年轻干部到我市的“五个一工程”一线,到江苏对口帮扶市进行挂职锻炼。目前已有

24名同志到园(景)区和扶贫工作一线挂职锻炼。

四、主动担当,密切配合,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

今年人才工作的思路、任务、措施,工作指向具体明晰。请各部门、各单位以扎实的作风,务实的手段,全面抓好各项任务落实。

第一,要主动作为。人才工作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各部门单位一定要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为加大人才工作的领导力度,市委重新调整了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郭书记任组长,具体抓、负总责,市委副书记、常委副市长、组织部长任副组长,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同时制定了《凌源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成员单位职责和工作规则》,人才工作谁来管、怎么做已经非常清晰。请大家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要有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按照职责要求,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市发改委要在全面做好人才队伍建设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相衔接的同时,重点争取国家、省市在人才及项目、资金方面的支持(如九通摩擦研发中心项目建设),促进重大项目与优秀人才的结合,做好项目引才和急需人才引进工作。市科技局要重点抓好全市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创业创新工作,组织开展好科技人才服务企业行动,引导和鼓励科技人才基层创业。市人社局承担的任务比较重,要在全面推进人才工作各项任务落实的同时,重点抓好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的培养使用及国外智力引进工作。还有经信局、教育局、卫计局等单位和部门,既要做好本系统人才的培养、引进工作,又要兼顾全市大局,同心协力推进全市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市人才办要切实发挥作用,做好沟通协调和宏观指导工作,对各单位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积极做好协调、服务工作,为各部门单位开展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在这里我再强调一下,人才办是综合协调机构,有些工作虽然是人才办牵头,但是具体工作要各部门、各单位落实,人才办要时时掌握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进展,发挥好服务协调、督促引导作用。

第二,要履职尽责。抓责任落实,关键在“一把手”重视。各部门单位要严格落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职责,落实好“一把手”的责任项目,制定具体推进措施。本次会议印发的《凌源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2017年工作要点》,共5个方面24条。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责任分工,逐条进行细化,列出“任务清单”,制定落实办法,落实责任部门和具体责任人。各牵头单位要切实负起责任,明确具体措施,排出时间进度,保证工作有序推进。各配合单位要不等不靠,主动上手完成自己所分担的任务,积极向牵头单位沟通汇总有关情况。市人才办要落实好人才工作每季度召开

1次联席会议制度,6月中旬的联席会议将重点听取各部门、各单位推进情况汇报。

第三,要强化考评。朝阳市委今年考核各县(市)区人才工作将重点突出5项内容。一是市委书记抓人才重点工程或重大项目,要求要有战略性和引领性,并且要有具体项目书。二是大型引才活动,要组织开展赴重点高校、科研院所的定向引才活动。三是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包括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大师工作室等,要求都是省级或省级以上的。四是制定《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细则》,中央和省委分别制定了《意见》和《实施意见》,要求各县(市)区委要制定符合本地特点的《实施细则》。五是人才宣传工作,要加大宣传力度,在各媒体包括省和国家级媒体,广泛宣传人才工作的重大工程或重大项目,宣传人才创新创业典型,宣传人才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根据朝阳市委的考核重点和内容,我市对市直部门的考核要增加人才工作内容,而且指标设置全部实行项目化、数量化,最终打分不再听汇报、看总结、查文件,直接照单算帐。市直党委各部门主要领导“抓基层党建述职”要述人才工作,形成“一把手”真正重视人才工作、直接抓人才项目的工作局面,逐步推进人才工作项目化管理,推动人才工作任务具体化、责任明晰化、管理规范化。

第四,要强化保障。目前我市振兴发展任务非常繁重,经济压力又非常大,各级各类人才发挥好作用至关重要。希望各地、各部门从全局出发,改进作风、转变观念,以一切工作有利于人才培养引进、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为着力点,全方位搞好服务保障工作。要努力打造人才培养引进、成长进步和发挥作用的优良环境;充实人才工作力量,改进人才工作方法;探索多元化投入方式,增加人才工作投入,为做好人才工作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同志们,今后人才工作目标和任务已经明确,希望大家以抓人才就是抓发展、抓人才就是抓未来的共识,进一步完善措施、加大力度,团结协作、扎实工作,确保全市人才工作取得新突破,为全市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上一篇:学校保卫科制度下一篇:最能打动人心个性签名